CN108317202B - 一种基于可变摩擦力阻尼器的汽车减震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可变摩擦力阻尼器的汽车减震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17202B
CN108317202B CN201810111669.6A CN201810111669A CN108317202B CN 108317202 B CN108317202 B CN 108317202B CN 201810111669 A CN201810111669 A CN 201810111669A CN 108317202 B CN108317202 B CN 1083172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iggering
shaft
gear
driv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1166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17202A (zh
Inventor
李永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Weiwei Vehicle Rub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Fuyang Xinyuan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Fuyang Xinyuan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Fuyang Xinyuan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1166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17202B/zh
Priority to CN201811229320.9A priority patent/CN109236922B/zh
Priority to CN201811229318.1A priority patent/CN109058347B/zh
Publication of CN1083172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172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172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172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7/00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 F16F7/08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with friction surfaces rectilinearly movable along each other
    • F16F7/082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with friction surfaces rectilinearly movable along each other and characterised by damping force adjustment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7/00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7/00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 F16F7/08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with friction surfaces rectilinearly movable along each oth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7/00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 F16F7/10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using inertia effect
    • F16F7/104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using inertia effect the inertia member being resiliently mount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32/00Nature of movement
    • F16F2232/08Line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One-Way And Automatic Clutches, And 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减震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可变摩擦力阻尼器的汽车减震器,它包括底板、安装壳、触发板、减震弹簧、驱动机构、驱动杆、轴套,人们使用本发明设计的减震器时,在震动过程中,当触发板向下移动时,触发板会通过轴套带动驱动杆向下移动;驱动杆向下移动使得通过驱动杆传递到摩擦弧形板上的压力达到一个稳定状态;即摩擦弧形板对对应的第一齿条的摩擦力达到一个稳定状态;同时驱动杆向下移动另一方面就会带动对应的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转动就会带动对应的第一齿条移动;第一齿条在移动过程中与对应的摩擦弧形板发生摩擦;通过该摩擦力可以降低第一齿条的移动速度;即通过该摩擦力可以达到减震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可变摩擦力阻尼器的汽车减震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减震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可变摩擦力阻尼器的汽车减震器。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的减震系统是由弹簧和减震器共同组成的。减震器并不是用来支持车身的重量,而是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和吸收路面冲击的能量。弹簧起缓和冲击的作用,将"大能量一次冲击"变为"小能量多次冲击",而减震器就是逐步将"小能量多次冲击"减少。如果你开过减振器已坏掉的车,你就可以体会汽车通过每一坑洞、起伏后余波荡漾的弹跳,而减振器正是用来抑制这种弹跳的。没有减振器将无法控制弹簧的反弹,汽车遇到崎岖的路面时将会产生严重的弹跳,过弯时也会因为弹簧上下的震荡而造成轮胎抓地力和循迹性的丧失。而普通的减震器不可能一次性将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和吸收路面的冲击全部吸收;所以设计一种具有较好吸震效果的减震器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发明设计一种基于可变摩擦力阻尼器的汽车减震器解决如上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可变摩擦力阻尼器的汽车减震器,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基于可变摩擦力阻尼器的汽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板、安装壳、触发板、减震弹簧、驱动机构、驱动杆、轴套、导向半圆槽、第一圆形螺纹孔,其中安装壳的一端开有一个与安装壳内侧相通的第一圆形螺纹孔;安装壳的外圆面上对称地开有两个导向半圆槽;安装壳安装在底板上侧;驱动杆上下两端的外圆面上开有沿轴线方向的环形齿牙;驱动杆的中间具有外螺纹;驱动杆通过其上的外螺纹和安装壳上第一圆形螺纹孔的配合安装在安装壳上;触发板的一端安装有轴套;触发板通过轴套与驱动杆上端的配合安装在驱动杆上侧;两个减震弹簧对称地安装在触发板与底板之间;两个驱动机构安装在触发板与底板之间且位于两个减震弹簧的两侧。环形齿牙设计的目的在于,驱动杆转动过程中可以与第一齿轮和第四齿轮持续啮合。
上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齿条、第一齿轮、第一导向支撑、驱动圆板、第二圆形孔、第一转轴、第一支撑、扇形块、导向方槽、导向弧形槽、弧形导槽、第二转轴、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三转轴、第二支撑、第三支撑、第四转轴、第四齿轮、涡卷弹簧、弹簧固定支撑、第四支撑、第五支撑、第六支撑、压缩弹簧、伸缩杆、触发压板、凸轮、单向环、第五转轴、触发限制机构、摩擦弧形板,其中驱动圆板一端的中间位置上开有第二圆形孔;驱动圆板安装在安装壳的内圆面上;第一转轴通过两个第一支撑安装在驱动圆板下侧;第一齿轮安装在第一转轴上;第一齿轮通过其一端外圆面上的齿牙与驱动杆下端的齿牙啮合;第一齿条通过两个第一导向支撑安装在驱动圆板的下侧;第一齿条的一端穿过安装壳上两个导向半圆槽中的其中一个导向半圆槽,位于安装壳外的一侧;第一齿条的另一端穿过安装壳上的另一个导向半圆槽位于安装壳外的另一侧;第一齿条与第一齿轮另一端外圆面上的齿牙啮合。
扇形块的一端开有导向方槽;导向方槽的下侧开有弧形导槽;弧形导槽的下侧开有导向弧形槽;导向弧形槽贯通扇形块的内外两弧面;扇形块安装在底板的上侧;第一齿条与扇形块上的导向弧形槽配合。
摩擦弧形板安装在扇形块上的弧形导槽内;摩擦弧形板与第一齿条配合;两个伸缩杆对称地安装在摩擦弧形板的上侧且位于扇形块上的导向方槽内;触发压板安装在两个伸缩杆的上侧;触发压板与摩擦弧形板之间安装有两个压缩弹簧;两个压缩弹簧分别嵌套于两个伸缩杆的外侧;触发压板与导向方槽配合。
第五转轴的一端通过第六支撑安装在扇形块的上侧;两个凸轮分别通过两个单向环安装在第五转轴上;两个凸轮上分别安装有一个涡卷弹簧;涡卷弹簧的內端安装在对应的凸轮上;涡卷弹簧的外端通过弹簧固定支撑固定安装在扇形块的上侧;两个凸轮分别与触发压板配合;触发限制机构通过第四支撑安装在扇形块的上侧;触发限制机构的一侧与第五转轴连接;第二转轴的一端具有锥齿;第二转轴通过第五支撑安装在扇形块的上侧;第二转轴未具有锥齿的一端与触发限制机构的另一侧连接。
第三转轴的一端具有锥齿;第三转轴通过第二支撑安装在安装壳的上侧;第三转轴上的锥齿端与第二转轴上的锥齿端啮合;第二齿轮安装在第三转轴上;第四转轴通过第三支撑安装在安装壳的上侧;第四齿轮安装在第四转轴上;第四齿轮与驱动杆上位于上端的齿牙啮合;第三齿轮安装在第四转轴上;第三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触发限制机构包括触发驱动外轮、触发驱动内轮、离心块、离心弹簧、离心槽、驱动片、第一圆槽、第二圆槽、第三圆形孔,其中触发驱动内轮一端的外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多个离心槽;每个离心槽内分别安装有一个离心块;每个离心块与对应的离心槽底端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离心弹簧;触发驱动内轮安装在第二转轴上;触发驱动外轮的内侧开有第一圆槽;第一圆槽的一侧开有与外界相通的第三圆形孔;第一圆槽的另一侧开有第二圆槽;多个驱动片周向均匀地安装在触发驱动外轮上第二圆槽的内圆面上;触发驱动外轮通过第一圆槽与触发驱动内轮未开有离心槽一端的外圆面的配合安装在触发驱动内轮上;触发驱动外轮上所安装的驱动片与触发驱动内轮上所安装的离心块配合;触发驱动外轮上的第三圆形孔与第二转轴配合;触发驱动外轮与第五转轴连接。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离心块上位于触发驱动内轮外侧的一端对称地具有两个弧形面。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三齿轮的直径为第四齿轮直径的二倍。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两个凸轮分别与触发压板配合;在初始状态下两个凸轮上凸起的一侧分别朝向触发压板的两侧。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驱动圆板通过轴承安装在安装壳的内圆面上。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作为两个涡卷弹簧的替换方案为两个板簧。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减震弹簧为压缩弹簧;离心弹簧为压缩弹簧。
本发明中安装壳安装在底板上侧;驱动杆通过其上的外螺纹和安装壳上第一圆形螺纹孔的配合安装在安装壳上;触发板通过轴套与驱动杆上端的配合安装在驱动杆上侧;两个减震弹簧对称地安装在触发板与底板之间;两个驱动机构安装在触发板与底板之间且位于两个减震弹簧的两侧;对于驱动机构,驱动圆板安装在安装壳的内圆面上;第一转轴通过两个第一支撑安装在驱动圆板下侧;第一齿轮安装在第一转轴上;第一齿轮与驱动杆下端的齿牙啮合;第一齿条通过两个第一导向支撑安装在驱动圆板的下侧;第一齿条与第一齿轮另一端外圆面上的齿牙啮合;扇形块安装在底板的上侧;第一齿条与扇形块上的导向弧形槽配合;摩擦弧形板安装在扇形块上的弧形导槽内;摩擦弧形板与第一齿条配合;两个伸缩杆对称地安装在摩擦弧形板的上侧;触发压板安装在两个伸缩杆的上侧;触发压板与摩擦弧形板之间安装有两个压缩弹簧;触发压板与导向方槽配合;第五转轴的一端通过第六支撑安装在扇形块的上侧;两个凸轮分别通过两个单向环安装在第五转轴上;两个凸轮上分别安装有一个涡卷弹簧;两个凸轮分别与触发压板配合;在初始状态下两个凸轮上凸起的一侧分别朝向触发压板的两侧;触发限制机构通过第四支撑安装在扇形块的上侧;触发限制机构的一侧与第五转轴连接;第二转轴的一端具有锥齿;第二转轴通过第五支撑安装在扇形块的上侧;第二转轴未具有锥齿的一端与触发限制机构的另一侧连接;第三转轴的一端具有锥齿;第三转轴通过第二支撑安装在安装壳的上侧;第三转轴上的锥齿端与第二转轴上的锥齿端啮合;第二齿轮安装在第三转轴上;第四转轴通过第三支撑安装在安装壳的上侧;第四齿轮安装在第四转轴上;第四齿轮与驱动杆上位于上端的齿牙啮合;第三齿轮安装在第四转轴上;第三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对于触发限制机构,触发驱动内轮一端的外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多个离心槽;每个离心槽内分别安装有一个离心块;每个离心块与对应的离心槽底端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离心弹簧;触发驱动内轮安装在第二转轴上;多个驱动片周向均匀地安装在触发驱动外轮上第二圆槽的内圆面上;触发驱动外轮通过第一圆槽与触发驱动内轮未开有离心槽一端的外圆面的配合安装在触发驱动内轮上;触发驱动外轮上所安装的驱动片与触发驱动内轮上所安装的离心块配合;触发驱动外轮与第五转轴连接。当触发板向下移动时,触发板会通过轴套带动驱动杆向下移动;驱动杆向下移动一方面就会带动对应的第四齿轮转动;第四齿轮转动带动对应的第四转轴转动;第四转轴转动带动对应的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转动带动对应的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转动带动对应的第三转轴转动;第三转轴转动带动对应的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转动带动对应的触发驱动内轮转动;触发驱动内轮转动带动安装在其上的离心块绕着第二转轴轴线转动;离心块绕着第二转轴轴线转动通过驱动片带动对应的触发驱动外轮转动;触发驱动外轮转动带动对应的第五转轴转动;第五转轴转动就会通过对应的两个单向环带动对应的两个凸轮转动;由于两个凸轮分别与触发压板配合;在初始状态下两个凸轮上凸起的一侧分别朝向触发压板的两侧;所以两个凸轮转动一方面就会压缩对应的涡卷弹簧;另一方面两个凸轮转动就会通过其中一个凸轮挤压对应的触发压板使得触发压板向下移动;触发压板向下移动就会压缩对应的压缩弹簧使得压缩弹簧受力;受力的压缩弹簧就会挤压摩擦弧形板;使得摩擦弧形板与对应第一齿条之间的摩擦变大;由于离心块上位于触发驱动内轮外侧的一端对称地具有两个弧形面;所以当压缩弹簧对触发压板的阻力和两个涡卷弹簧对两个凸轮的反作用力之和与离心块传递到触发驱动外轮上的扭力达到平衡状态时,触发驱动外轮上的驱动片就会压缩离心块,使得离心块移动到对应的离心槽内;即在这种状态下,驱动片就会与对应的离心块打滑;即此时通过驱动杆传递到摩擦弧形板上的压力达到一个稳定状态;即摩擦弧形板对对应的第一齿条的摩擦力达到一个稳定状态;同时驱动杆向下移动另一方面就会带动对应的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转动就会带动对应的第一齿条移动;第一齿条在移动过程中与对应的摩擦弧形板发生摩擦;通过该摩擦力可以降低第一齿条的移动速度;即通过该摩擦力可以降低驱动杆向下移动的速度。本发明中第三齿轮的直径为第四齿轮直径的二倍。其作用是通过第三齿轮、第二齿轮和第四齿轮加快摩擦弧形板与对对应第一齿条作用的时间。
本发明中当触发板在减震弹簧的作用下向上移动时,触发板会通过轴套带动驱动杆向上移动;驱动杆向上移动一方面就会带动对应的第四齿轮转动;第四齿轮转动带动对应的第四转轴转动;第四转轴转动带动对应的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转动带动对应的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转动带动对应的第三转轴转动;第三转轴转动带动对应的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转动带动对应的触发驱动内轮转动;触发驱动内轮转动带动安装在其上的离心块绕着第二转轴轴线转动;离心块绕着第二转轴轴线转动通过驱动片带动对应的触发驱动外轮转动;触发驱动外轮转动带动对应的第五转轴转动;第五转轴转动就会通过对应的两个单向环带动对应的两个凸轮转动;由于两个凸轮分别与触发压板配合;在初始状态下两个凸轮上凸起的一侧分别朝向触发压板的两侧;所以两个凸轮转动一方面就会压缩对应的涡卷弹簧;另一方面两个凸轮转动就会通过其中一个凸轮挤压对应的触发压板使得触发压板向下移动;触发压板向下移动就会压缩对应的压缩弹簧使得压缩弹簧受力;受力的压缩弹簧就会挤压对应的摩擦弧形板;使得摩擦弧形板与对应第一齿条之间的摩擦变大;由于离心块上位于触发驱动内轮外侧的一端对称地具有两个弧形面;所以当压缩弹簧对触发压板的阻力和两个涡卷弹簧对两个凸轮的反作用力之和与离心块传递到触发驱动外轮上的扭力达到平衡状态时,触发驱动外轮上的驱动片就会压缩离心块,使得离心块移动到对应的离心槽内;即在这种状态下,驱动片就会与对应的离心块打滑;即此时通过驱动杆传递到摩擦弧形板上的压力达到一个稳定状态;即摩擦弧形板对对应的第一齿条的摩擦力达到一个稳定状态;同时驱动杆向上移动另一方面就会带动对应的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转动就会带动对应的第一齿条移动;第一齿条在移动过程中与对应的摩擦弧形板发生摩擦;通过该摩擦力可以降低第一齿条的移动速度;即通过该摩擦力可以降低驱动杆向下移动的速度。
当驱动杆停止移动时,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触发压板就会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上;而两个凸轮在对应涡卷弹簧的作用下也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上继续对对应的触发压板起到限位作用;本发明中单向环的作用是防止凸轮在恢复过程中与第五转轴发生干涉。
本发明中由于安装壳安装在底板上侧;驱动杆通过其上的外螺纹和安装壳上第一圆形螺纹孔的配合安装在安装壳上;即驱动杆上下移动就会使得驱动杆转动;驱动杆转动带动驱动圆板转动;驱动圆板转动通过第一支撑和第一导向支撑带动对应的第一齿轮和第一齿条绕着驱动杆轴线转动;通过对应的第一齿条的转动可以防止第一齿条与对应的摩擦弧形板之间因为长时间摩擦而使得摩擦弧形板和导向弧形槽的底侧面受损,影响减震器的整体效果。
相对于传统的减震器技术,本发明设计的减震器通过摩擦弧形板和第一齿条之间的摩擦来降低驱动杆的移动速度;即通过摩擦弧形板和第一齿条之间的摩擦来达到减震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整体部件外观示意图。
图2是整体部件分布示意图。
图3是减震弹簧安装示意图。
图4是驱动杆安装示意图。
图5是驱动机构分布示意图。
图6是第一齿条安装示意图。
图7是安装壳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安装壳内部结构配合示意图。
图9是驱动圆板安装示意图。
图10是第一导向支撑安装示意图。
图11是第一齿轮安装示意图。
图12是扇形块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导向弧形槽分布示意图。
图14是第四齿轮安装示意图。
图15是触发限制机构安装示意图。
图16是凸轮安装示意图。
图17是涡卷弹簧安装示意图。
图18是触发驱动内轮安装示意图。
图19是离心块安装示意图。
图20是离心弹簧安装示意图。
图21是触发驱动内轮结构示意图。
图22是触发驱动外轮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摩擦弧形板安装示意图。
图24是伸缩杆安装示意图。
图25是触发压板安装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底板;2、安装壳;3、触发板;4、减震弹簧;5、驱动机构;6、驱动杆;7、第一齿条;8、第一齿轮;9、导向半圆槽;10、第一圆形螺纹孔;11、第一导向支撑;12、驱动圆板;13、第二圆形孔;14、第一转轴;15、第一支撑;16、扇形块;17、导向方槽;18、导向弧形槽;19、弧形导槽;20、第二转轴;21、第二齿轮;22、第三齿轮;23、第三转轴;24、第二支撑;25、第三支撑;26、第四转轴;27、第四齿轮;28、涡卷弹簧;29、弹簧固定支撑;30、第四支撑;31、第五支撑;32、第六支撑;33、压缩弹簧;34、伸缩杆;35、触发压板;36、凸轮;37、单向环;38、第五转轴;39、触发限制机构;40、触发驱动外轮;41、触发驱动内轮;42、离心块;43、离心弹簧;44、离心槽;45、驱动片;46、第一圆槽;47、第二圆槽;48、第三圆形孔;49、摩擦弧形板;50、轴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它包括底板1、安装壳2、触发板3、减震弹簧4、驱动机构5、驱动杆6、轴套50、导向半圆槽9、第一圆形螺纹孔10,其中如图7所示,安装壳2的一端开有一个与安装壳2内侧相通的第一圆形螺纹孔10;安装壳2的外圆面上对称地开有两个导向半圆槽9;如图1所示,安装壳2安装在底板1上侧;驱动杆6上下两端的外圆面上开有沿轴线方向的齿牙;驱动杆6的中间具有外螺纹;如图5所示,驱动杆6通过其上的外螺纹和安装壳2上第一圆形螺纹孔10的配合安装在安装壳2上;如图4所示,触发板3的一端安装有轴套50;触发板3通过轴套50与驱动杆6上端的配合安装在驱动杆6上侧;如图3所示,两个减震弹簧4对称地安装在触发板3与底板1之间;如图2所示,两个驱动机构5安装在触发板3与底板1之间且位于两个减震弹簧4的两侧。
如图2所示,上述驱动机构5包括第一齿条7、第一齿轮8、第一导向支撑11、驱动圆板12、第二圆形孔13、第一转轴14、第一支撑15、扇形块16、导向方槽17、导向弧形槽18、弧形导槽19、第二转轴20、第二齿轮21、第三齿轮22、第三转轴23、第二支撑24、第三支撑25、第四转轴26、第四齿轮27、涡卷弹簧28、弹簧固定支撑29、第四支撑30、第五支撑31、第六支撑32、压缩弹簧33、伸缩杆34、触发压板35、凸轮36、单向环37、第五转轴38、触发限制机构39、摩擦弧形板49,其中如图10所示,驱动圆板12一端的中间位置上开有第二圆形孔13;如图9所示,驱动圆板12安装在安装壳2的内圆面上;如图6所示,第一转轴14通过两个第一支撑15安装在驱动圆板12下侧;如图11所示,第一齿轮8安装在第一转轴14上;第一齿轮8通过其一端外圆面上的齿牙与驱动杆6下端的齿牙啮合;第一齿条7通过两个第一导向支撑11安装在驱动圆板12的下侧;如图8所示,第一齿条7的一端穿过安装壳2上两个导向半圆槽9中的其中一个导向半圆槽9,位于安装壳2外的一侧;第一齿条7的另一端穿过安装壳2上的另一个导向半圆槽9位于安装壳2外的另一侧;如图11所示,第一齿条7与第一齿轮8另一端外圆面上的齿牙啮合。
如图12所示,扇形块16的一端开有导向方槽17;导向方槽17的下侧开有弧形导槽19;弧形导槽19的下侧开有导向弧形槽18;如图13所示,导向弧形槽18贯通扇形块16的内外两弧面;扇形块16安装在底板1的上侧;如图24所示,第一齿条7与扇形块16上的导向弧形槽18配合。
如图25所示,摩擦弧形板49安装在扇形块16上的弧形导槽19内;摩擦弧形板49与第一齿条7配合;如图23所示,两个伸缩杆34对称地安装在摩擦弧形板49的上侧且位于扇形块16上的导向方槽17内;如图15所示,触发压板35安装在两个伸缩杆34的上侧;触发压板35与摩擦弧形板49之间安装有两个压缩弹簧33;两个压缩弹簧33分别嵌套于两个伸缩杆34的外侧;如图24所示,触发压板35与导向方槽17配合。
如图15所示,第五转轴38的一端通过第六支撑32安装在扇形块16的上侧;如图16所示,两个凸轮36分别通过两个单向环37安装在第五转轴38上;两个凸轮36上分别安装有一个涡卷弹簧28;如图17所示,涡卷弹簧28的內端安装在对应的凸轮36上;如图15所示,涡卷弹簧28的外端通过弹簧固定支撑29固定安装在扇形块16的上侧;两个凸轮36分别与触发压板35配合;触发限制机构39通过第四支撑30安装在扇形块16的上侧;触发限制机构39的一侧与第五转轴38连接;第二转轴20的一端具有锥齿;第二转轴20通过第五支撑31安装在扇形块16的上侧;第二转轴20未具有锥齿的一端与触发限制机构39的另一侧连接。
如图14所示,第三转轴23的一端具有锥齿;如图1所示,第三转轴23通过第二支撑24安装在安装壳2的上侧;第三转轴23上的锥齿端与第二转轴20上的锥齿端啮合;第二齿轮21安装在第三转轴23上;如图14所示,第四转轴26通过第三支撑25安装在安装壳2的上侧;第四齿轮27安装在第四转轴26上;第四齿轮27与驱动杆6上位于上端的齿牙啮合;第三齿轮22安装在第四转轴26上;第三齿轮22与第二齿轮21啮合。
如图19所示,上述触发限制机构39包括触发驱动外轮40、触发驱动内轮41、离心块42、离心弹簧43、离心槽44、驱动片45、第一圆槽46、第二圆槽47、第三圆形孔48,其中如图21所示,触发驱动内轮41一端的外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多个离心槽44;每个离心槽44内分别安装有一个离心块42;每个离心块42与对应的离心槽44底端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离心弹簧43;如图17所示,触发驱动内轮41安装在第二转轴20上;如图22所示,触发驱动外轮40的内侧开有第一圆槽46;第一圆槽46的一侧开有与外界相通的第三圆形孔48;第一圆槽46的另一侧开有第二圆槽47;多个驱动片45周向均匀地安装在触发驱动外轮40上第二圆槽47的内圆面上;如图18所示,触发驱动外轮40通过第一圆槽46与触发驱动内轮41未开有离心槽44一端的外圆面的配合安装在触发驱动内轮41上;触发驱动外轮40上所安装的驱动片45与触发驱动内轮41上所安装的离心块42配合;触发驱动外轮40上的第三圆形孔与第二转轴20配合;触发驱动外轮40与第五转轴38连接。
如图20所示,上述离心块42上位于触发驱动内轮41外侧的一端对称地具有两个弧形面。
上述第三齿轮22的直径为第四齿轮27直径的二倍。
如图16所示,上述两个凸轮36分别与触发压板35配合;在初始状态下两个凸轮36上凸起的一侧分别朝向触发压板35的两侧。
上述驱动圆板12通过轴承安装在安装壳2的内圆面上。
上述作为两个涡卷弹簧28的替换方案为两个板簧。
上述减震弹簧4为压缩弹簧33;离心弹簧43为压缩弹簧33。
综上所述:
本发明设计的减震器通过摩擦弧形板49和第一齿条7之间的摩擦来降低驱动杆6的移动速度;即通过摩擦弧形板49和第一齿条7之间的摩擦来达到减震的效果。
本发明中安装壳2安装在底板1上侧;驱动杆6通过其上的外螺纹和安装壳2上第一圆形螺纹孔10的配合安装在安装壳2上;触发板3通过轴套50与驱动杆6上端的配合安装在驱动杆6上侧;两个减震弹簧4对称地安装在触发板3与底板1之间;两个驱动机构5安装在触发板3与底板1之间且位于两个减震弹簧4的两侧;对于驱动机构5,驱动圆板12安装在安装壳2的内圆面上;第一转轴14通过两个第一支撑15安装在驱动圆板12下侧;第一齿轮8安装在第一转轴14上;第一齿轮8与驱动杆6下端的齿牙啮合;第一齿条7通过两个第一导向支撑11安装在驱动圆板12的下侧;第一齿条7与第一齿轮8另一端外圆面上的齿牙啮合;扇形块16安装在底板1的上侧;第一齿条7与扇形块16上的导向弧形槽18配合;摩擦弧形板49安装在扇形块16上的弧形导槽19内;摩擦弧形板49与第一齿条7配合;两个伸缩杆34对称地安装在摩擦弧形板49的上侧;触发压板35安装在两个伸缩杆34的上侧;触发压板35与摩擦弧形板49之间安装有两个压缩弹簧33;触发压板35与导向方槽17配合;第五转轴38的一端通过第六支撑32安装在扇形块16的上侧;两个凸轮36分别通过两个单向环37安装在第五转轴38上;两个凸轮36上分别安装有一个涡卷弹簧28;两个凸轮36分别与触发压板35配合;在初始状态下两个凸轮36上凸起的一侧分别朝向触发压板35的两侧;触发限制机构39通过第四支撑30安装在扇形块16的上侧;触发限制机构39的一侧与第五转轴38连接;第二转轴20的一端具有锥齿;第二转轴20通过第五支撑31安装在扇形块16的上侧;第二转轴20未具有锥齿的一端与触发限制机构39的另一侧连接;第三转轴23的一端具有锥齿;第三转轴23通过第二支撑24安装在安装壳2的上侧;第三转轴23上的锥齿端与第二转轴20上的锥齿端啮合;第二齿轮21安装在第三转轴23上;第四转轴26通过第三支撑25安装在安装壳2的上侧;第四齿轮27安装在第四转轴26上;第四齿轮27与驱动杆6上位于上端的齿牙啮合;第三齿轮22安装在第四转轴26上;第三齿轮22与第二齿轮21啮合。对于触发限制机构39,触发驱动内轮41一端的外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多个离心槽44;每个离心槽44内分别安装有一个离心块42;每个离心块42与对应的离心槽44底端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离心弹簧43;触发驱动内轮41安装在第二转轴20上;多个驱动片45周向均匀地安装在触发驱动外轮40上第二圆槽47的内圆面上;触发驱动外轮40通过第一圆槽46与触发驱动内轮41未开有离心槽44一端的外圆面的配合安装在触发驱动内轮41上;触发驱动外轮40上所安装的驱动片45与触发驱动内轮41上所安装的离心块42配合;触发驱动外轮40与第五转轴38连接。当触发板3向下移动时,触发板3会通过轴套50带动驱动杆6向下移动;驱动杆6向下移动一方面就会带动对应的第四齿轮27转动;第四齿轮27转动带动对应的第四转轴26转动;第四转轴26转动带动对应的第三齿轮22转动;第三齿轮22转动带动对应的第二齿轮21转动;第二齿轮21转动带动对应的第三转轴23转动;第三转轴23转动带动对应的第二转轴20转动;第二转轴20转动带动对应的触发驱动内轮41转动;触发驱动内轮41转动带动安装在其上的离心块42绕着第二转轴20轴线转动;离心块42绕着第二转轴20轴线转动通过驱动片45带动对应的触发驱动外轮40转动;触发驱动外轮40转动带动对应的第五转轴38转动;第五转轴38转动就会通过对应的两个单向环37带动对应的两个凸轮36转动;由于两个凸轮36分别与触发压板35配合;在初始状态下两个凸轮36上凸起的一侧分别朝向触发压板35的两侧;所以两个凸轮36转动一方面就会压缩对应的涡卷弹簧28;另一方面两个凸轮36转动就会通过其中一个凸轮36挤压对应的触发压板35使得触发压板35向下移动;触发压板35向下移动就会压缩对应的压缩弹簧33使得压缩弹簧33受力;受力的压缩弹簧33就会挤压摩擦弧形板49;使得摩擦弧形板49与对应第一齿条7之间的摩擦变大;由于离心块42上位于触发驱动内轮41外侧的一端对称地具有两个弧形面;所以当压缩弹簧33对触发压板35的阻力和两个涡卷弹簧28对两个凸轮36的反作用力之和与离心块42传递到触发驱动外轮40上的扭力达到平衡状态时,触发驱动外轮40上的驱动片45就会压缩离心块42,使得离心块42移动到对应的离心槽44内;即在这种状态下,驱动片45就会与对应的离心块42打滑;即此时通过驱动杆6传递到摩擦弧形板49上的压力达到一个稳定状态;即摩擦弧形板49对对应的第一齿条7的摩擦力达到一个稳定状态;同时驱动杆6向下移动另一方面就会带动对应的第一齿轮8转动;第一齿轮8转动就会带动对应的第一齿条7移动;第一齿条7在移动过程中与对应的摩擦弧形板49发生摩擦;通过该摩擦力可以降低第一齿条7的移动速度;即通过该摩擦力可以降低驱动杆6向下移动的速度。本发明中第三齿轮22的直径为第四齿轮27直径的二倍。其作用是通过第三齿轮22、第二齿轮21和第四齿轮27加快摩擦弧形板49与对对应第一齿条7作用的时间。
本发明中当触发板3在减震弹簧4的作用下向上移动时,触发板3会通过轴套50带动驱动杆6向上移动;驱动杆6向上移动一方面就会带动对应的第四齿轮27转动;第四齿轮27转动带动对应的第四转轴26转动;第四转轴26转动带动对应的第三齿轮22转动;第三齿轮22转动带动对应的第二齿轮21转动;第二齿轮21转动带动对应的第三转轴23转动;第三转轴23转动带动对应的第二转轴20转动;第二转轴20转动带动对应的触发驱动内轮41转动;触发驱动内轮41转动带动安装在其上的离心块42绕着第二转轴20轴线转动;离心块42绕着第二转轴20轴线转动通过驱动片45带动对应的触发驱动外轮40转动;触发驱动外轮40转动带动对应的第五转轴38转动;第五转轴38转动就会通过对应的两个单向环37带动对应的两个凸轮36转动;由于两个凸轮36分别与触发压板35配合;在初始状态下两个凸轮36上凸起的一侧分别朝向触发压板35的两侧;所以两个凸轮36转动一方面就会压缩对应的涡卷弹簧28;另一方面两个凸轮36转动就会通过其中一个凸轮36挤压对应的触发压板35使得触发压板35向下移动;触发压板35向下移动就会压缩对应的压缩弹簧33使得压缩弹簧33受力;受力的压缩弹簧33就会挤压对应的摩擦弧形板49;使得摩擦弧形板49与对应第一齿条7之间的摩擦变大;由于离心块42上位于触发驱动内轮41外侧的一端对称地具有两个弧形面;所以当压缩弹簧33对触发压板35的阻力和两个涡卷弹簧28对两个凸轮36的反作用力之和与离心块42传递到触发驱动外轮40上的扭力达到平衡状态时,触发驱动外轮40上的驱动片45就会压缩离心块42,使得离心块42移动到对应的离心槽44内;即在这种状态下,驱动片45就会与对应的离心块42打滑;即此时通过驱动杆6传递到摩擦弧形板49上的压力达到一个稳定状态;即摩擦弧形板49对对应的第一齿条7的摩擦力达到一个稳定状态;同时驱动杆6向上移动另一方面就会带动对应的第一齿轮8转动;第一齿轮8转动就会带动对应的第一齿条7移动;第一齿条7在移动过程中与对应的摩擦弧形板49发生摩擦;通过该摩擦力可以降低第一齿条7的移动速度;即通过该摩擦力可以降低驱动杆6向下移动的速度。
当驱动杆6停止移动时,在压缩弹簧33的作用下触发压板35就会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上;而两个凸轮36在对应涡卷弹簧28的作用下也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上继续对对应的触发压板35起到限位作用;本发明中单向环37的作用是防止凸轮36在恢复过程中与第五转轴38发生干涉。
本发明中由于安装壳2安装在底板1上侧;驱动杆6通过其上的外螺纹和安装壳2上第一圆形螺纹孔10的配合安装在安装壳2上;即驱动杆6上下移动就会使得驱动杆6转动;驱动杆6转动带动驱动圆板12转动;驱动圆板12转动通过第一支撑15和第一导向支撑11带动对应的第一齿轮8和第一齿条7绕着驱动杆6轴线转动;通过对应的第一齿条7的转动可以防止第一齿条7与对应的摩擦弧形板49之间因为长时间摩擦而使得摩擦弧形板49和导向弧形槽18的底侧面受损,影响减震器的整体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当人们使用本发明设计的减震器时,在震动过程中,当触发板3向下移动时,触发板3会通过轴套50带动驱动杆6向下移动;驱动杆6向下移动就会使得通过驱动杆6传递到摩擦弧形板49上的压力达到一个稳定状态;即摩擦弧形板49对对应的第一齿条7的摩擦力达到一个稳定状态;同时驱动杆6向下移动另一方面就会带动对应的第一齿轮8转动;第一齿轮8转动就会带动对应的第一齿条7移动;第一齿条7在移动过程中与对应的摩擦弧形板49发生摩擦;通过该摩擦力可以降低第一齿条7的移动速度;即通过该摩擦力可以降低驱动杆6向下移动的速度。即通过该摩擦力达到减震的效果。当触发板3在减震弹簧4的作用下向上移动时,触发板3会通过轴套50带动驱动杆6向上移动;驱动杆6向上移动就会使得通过驱动杆6传递到摩擦弧形板49上的压力达到一个稳定状态;即摩擦弧形板49对对应的第一齿条7的摩擦力达到一个稳定状态;同时驱动杆6向上移动另一方面就会带动对应的第一齿轮8转动;第一齿轮8转动就会带动对应的第一齿条7移动;第一齿条7在移动过程中与对应的摩擦弧形板49发生摩擦;通过该摩擦力可以降低第一齿条7的移动速度;即通过该摩擦力可以降低驱动杆6向下移动的速度。通过该摩擦力达到减震的效果。

Claims (7)

1.一种基于可变摩擦力阻尼器的汽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板、安装壳、触发板、减震弹簧、驱动机构、驱动杆、轴套、导向半圆槽、第一圆形螺纹孔,其中安装壳的一端开有一个与安装壳内侧相通的第一圆形螺纹孔;安装壳的外圆面上对称地开有两个导向半圆槽;安装壳安装在底板上侧;驱动杆上下两端的外圆面上开有沿轴线方向的环形齿牙;驱动杆的中间具有外螺纹;驱动杆通过其上的外螺纹和安装壳上第一圆形螺纹孔的配合安装在安装壳上;触发板的一端安装有轴套;触发板通过轴套与驱动杆上端的配合安装在驱动杆上侧;两个减震弹簧对称地安装在触发板与底板之间;两个驱动机构安装在触发板与底板之间且位于两个减震弹簧的两侧;
上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齿条、第一齿轮、第一导向支撑、驱动圆板、第二圆形孔、第一转轴、第一支撑、扇形块、导向方槽、导向弧形槽、弧形导槽、第二转轴、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三转轴、第二支撑、第三支撑、第四转轴、第四齿轮、涡卷弹簧、弹簧固定支撑、第四支撑、第五支撑、第六支撑、压缩弹簧、伸缩杆、触发压板、凸轮、单向环、第五转轴、触发限制机构、摩擦弧形板,其中驱动圆板一端的中间位置上开有第二圆形孔;驱动圆板安装在安装壳的内圆面上;第一转轴通过两个第一支撑安装在驱动圆板下侧;第一齿轮安装在第一转轴上;第一齿轮通过其一端外圆面上的齿牙与驱动杆下端的齿牙啮合;第一齿条通过两个第一导向支撑安装在驱动圆板的下侧;第一齿条的一端穿过安装壳上两个导向半圆槽中的其中一个导向半圆槽,位于安装壳外的一侧;第一齿条的另一端穿过安装壳上的另一个导向半圆槽位于安装壳外的另一侧;第一齿条与第一齿轮另一端外圆面上的齿牙啮合;
扇形块的一端开有导向方槽;导向方槽的下侧开有弧形导槽;弧形导槽的下侧开有导向弧形槽;导向弧形槽贯通扇形块的内外两弧面;扇形块安装在底板的上侧;第一齿条与扇形块上的导向弧形槽配合;
摩擦弧形板安装在扇形块上的弧形导槽内;摩擦弧形板与第一齿条配合;两个伸缩杆对称地安装在摩擦弧形板的上侧且位于扇形块上的导向方槽内;触发压板安装在两个伸缩杆的上侧;触发压板与摩擦弧形板之间安装有两个压缩弹簧;两个压缩弹簧分别嵌套于两个伸缩杆的外侧;触发压板与导向方槽配合;
第五转轴的一端通过第六支撑安装在扇形块的上侧;两个凸轮分别通过两个单向环安装在第五转轴上;两个凸轮上分别安装有一个涡卷弹簧;涡卷弹簧的內端安装在对应的凸轮上;涡卷弹簧的外端通过弹簧固定支撑固定安装在扇形块的上侧;两个凸轮分别与触发压板配合;触发限制机构通过第四支撑安装在扇形块的上侧;触发限制机构的一侧与第五转轴连接;第二转轴的一端具有锥齿;第二转轴通过第五支撑安装在扇形块的上侧;第二转轴未具有锥齿的一端与触发限制机构的另一侧连接;
第三转轴的一端具有锥齿;第三转轴通过第二支撑安装在安装壳的上侧;第三转轴上的锥齿端与第二转轴上的锥齿端啮合;第二齿轮安装在第三转轴上;第四转轴通过第三支撑安装在安装壳的上侧;第四齿轮安装在第四转轴上;第四齿轮与驱动杆上位于上端的齿牙啮合;第三齿轮安装在第四转轴上;第三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
驱动杆穿过第二圆形孔;
上述驱动圆板通过轴承安装在安装壳的内圆面上;
上下移动的驱动杆转动带动驱动圆板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可变摩擦力阻尼器的汽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触发限制机构包括触发驱动外轮、触发驱动内轮、离心块、离心弹簧、离心槽、驱动片、第一圆槽、第二圆槽、第三圆形孔,其中触发驱动内轮一端的外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多个离心槽;每个离心槽内分别安装有一个离心块;每个离心块与对应的离心槽底端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离心弹簧;触发驱动内轮安装在第二转轴上;触发驱动外轮的内侧开有第一圆槽;第一圆槽的一侧开有与外界相通的第三圆形孔;第一圆槽的另一侧开有第二圆槽;多个驱动片周向均匀地安装在触发驱动外轮上第二圆槽的内圆面上;触发驱动外轮通过第一圆槽与触发驱动内轮未开有离心槽一端的外圆面的配合安装在触发驱动内轮上;触发驱动外轮上所安装的驱动片与触发驱动内轮上所安装的离心块配合;触发驱动外轮上的第三圆形孔与第二转轴配合;触发驱动外轮与第五转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可变摩擦力阻尼器的汽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离心块上位于触发驱动内轮外侧的一端对称地具有两个弧形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可变摩擦力阻尼器的汽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三齿轮的直径为第四齿轮直径的二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可变摩擦力阻尼器的汽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上述两个凸轮分别与触发压板配合;在初始状态下两个凸轮上凸起的一侧分别朝向触发压板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可变摩擦力阻尼器的汽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上述作为两个涡卷弹簧的替换方案为两个板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可变摩擦力阻尼器的汽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减震弹簧为压缩弹簧;离心弹簧为压缩弹簧。
CN201810111669.6A 2018-02-05 2018-02-05 一种基于可变摩擦力阻尼器的汽车减震器 Active CN1083172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11669.6A CN108317202B (zh) 2018-02-05 2018-02-05 一种基于可变摩擦力阻尼器的汽车减震器
CN201811229320.9A CN109236922B (zh) 2018-02-05 2018-02-05 一种可变摩擦力阻尼器的汽车减震器
CN201811229318.1A CN109058347B (zh) 2018-02-05 2018-02-05 一种可变摩擦力阻尼器的汽车减震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11669.6A CN108317202B (zh) 2018-02-05 2018-02-05 一种基于可变摩擦力阻尼器的汽车减震器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29318.1A Division CN109058347B (zh) 2018-02-05 2018-02-05 一种可变摩擦力阻尼器的汽车减震器
CN201811229320.9A Division CN109236922B (zh) 2018-02-05 2018-02-05 一种可变摩擦力阻尼器的汽车减震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17202A CN108317202A (zh) 2018-07-24
CN108317202B true CN108317202B (zh) 2018-12-14

Family

ID=62901841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29318.1A Active CN109058347B (zh) 2018-02-05 2018-02-05 一种可变摩擦力阻尼器的汽车减震器
CN201810111669.6A Active CN108317202B (zh) 2018-02-05 2018-02-05 一种基于可变摩擦力阻尼器的汽车减震器
CN201811229320.9A Active CN109236922B (zh) 2018-02-05 2018-02-05 一种可变摩擦力阻尼器的汽车减震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29318.1A Active CN109058347B (zh) 2018-02-05 2018-02-05 一种可变摩擦力阻尼器的汽车减震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29320.9A Active CN109236922B (zh) 2018-02-05 2018-02-05 一种可变摩擦力阻尼器的汽车减震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1090583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58347B (zh) * 2018-02-05 2020-09-04 杭州富阳新远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摩擦力阻尼器的汽车减震器
CN109058374B (zh) * 2018-08-16 2021-01-26 上海芬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限载加速度阻尼缓冲器
CN109441987B (zh) * 2018-12-25 2020-06-05 中南大学 车辆内旋式吸能缓冲减震装置
CN114810910B (zh) * 2022-04-26 2022-12-20 江苏友恒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复位液压阻尼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66694A (zh) * 2012-11-19 2013-03-13 开县人人有余科技有限公司 弹簧缓冲装置
CN204985479U (zh) * 2015-09-06 2016-01-20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汽车能量回馈减震器
CN106838108A (zh) * 2017-01-17 2017-06-13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齿轮齿条式船用减摇减振支撑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22379A (en) * 1964-11-03 1967-05-30 Kaman Aircraft Corp Dynamic antiresonant vibration isolator
GB1370700A (en) * 1972-03-18 1974-10-16 Gen Motors Ltd Forming transverse corrugations in a tubular blank
DE2920637A1 (de) * 1979-05-22 1980-12-04 Volkswagenwerk Ag Vorrichtung zum schutz eines lenkgetriebes gegen stossartige ueberlastung
ITTV980090A1 (it) * 1998-06-16 1999-12-16 R & D S Srl Dispositivo di controllo delle oscillazioni del gruppo vasca-cesto di macchine lavatrici, in particolare macchine lavabiancheria domestiche
US6443673B1 (en) * 2000-01-20 2002-09-03 Kennametal Inc. Tunable boring bar for suppressing vibrations and method thereof
JP2004084875A (ja) * 2002-08-28 2004-03-18 Osaka Industrial Promotion Organization 鉛直免震装置および該装置を備えた三次元免震装置
FR2944077B1 (fr) * 2009-04-06 2011-05-06 Messier Dowty Sa Dispositif a glissement avec friction controlee, tel qu'un amortisseur, pouvant fonctionner dans les deux sens
TWI469884B (zh) * 2010-05-17 2015-01-21 Univ Nat Taiwan 雙向避震系統能量回收設計
JP5102904B1 (ja) * 2012-02-07 2012-12-19 株式会社ツガネマシーン 偏心回転装置
KR20140022250A (ko) * 2012-08-13 2014-02-24 조선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원형 강관 댐퍼
JP6437328B2 (ja) * 2015-02-02 2018-12-12 大成建設株式会社 摩擦ダンパー
JP6447871B2 (ja) * 2015-03-25 2019-01-09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09505450B (zh) * 2017-07-27 2020-08-14 杭州曼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摆动的电力电网电线杆
CN107448542B (zh) * 2017-08-28 2023-01-31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一种离心摩擦式速度型限位装置
CN109667851B (zh) * 2017-09-01 2020-05-12 杭州富阳新堰纸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双向离合器的滑梯
CN107588146B (zh) * 2017-10-18 2019-04-05 天津理工大学 一种可实现变刚度的弦式吸振器
CN109058347B (zh) * 2018-02-05 2020-09-04 杭州富阳新远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摩擦力阻尼器的汽车减震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66694A (zh) * 2012-11-19 2013-03-13 开县人人有余科技有限公司 弹簧缓冲装置
CN103821864A (zh) * 2012-11-19 2014-05-28 开县人人有余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飞轮防止弹性体缓冲后回弹的方法及防撞缓冲装置
CN204985479U (zh) * 2015-09-06 2016-01-20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汽车能量回馈减震器
CN106838108A (zh) * 2017-01-17 2017-06-13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齿轮齿条式船用减摇减振支撑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58347B (zh) 2020-09-04
CN109058347A (zh) 2018-12-21
CN109236922B (zh) 2020-06-30
CN109236922A (zh) 2019-01-18
CN108317202A (zh) 2018-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17202B (zh) 一种基于可变摩擦力阻尼器的汽车减震器
CN110644639B (zh) 一种应用于建筑结构的消振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1765197B (zh) 一种抗冲击大阻尼隔振器
CN111623074B (zh) 一种流体激发的流固混合式阻尼器
CN108302148B (zh) 一种基于可变摩擦力的汽车减震器
CN108032956A (zh) 一种自行车后拨链器
CN110735886A (zh) 一种商用车自适应工况惯质系数可变的惯容器
CN103075463A (zh) 离心式飞轮
CN203082114U (zh) 一种离心式飞轮
CN113623349A (zh) 一种可变阻尼的无刷电机减震组件
CN108006148A (zh) 一种四档抗超强冲击的汽车储能减震器
CN210564008U (zh) 一种尾门推杆
CN109811641B (zh) 一种缓冲限位型旋转摩擦质量阻尼器
CN201102615Y (zh) 转向管避震器的滑移引导装置
CN105734885B (zh) 一种洗衣机用减速离合器及洗衣机
CN107320968B (zh) 一种基于双向离合器的滑梯
CN202575139U (zh) 一种缓冲盖脚踏式垃圾桶和缓冲合页
CN103629302A (zh) 内平衡飞轮
CN203717781U (zh) 内平衡飞轮
CN209262113U (zh) 摩擦式离合器
CN109203858B (zh) 一种减震脚轮
CN109990031B (zh) 一种摩擦力阻尼器式汽车减震器
CN109595282B (zh) 旋转式压扭组合型弹性减震装置
CN109050153B (zh) 一种机器人使用的双重减震的轮子
CN202349076U (zh) 机械式避震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122

Address after: 231400 Fan Gang Town, Anqing City, Anhui, Tongcheng

Patentee after: Anhui Weiwei Vehicle Rubber Co., Ltd.

Address before: Dayuan town Fuyang District Yan Kou village in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1414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Fuyang Xinyuan new ener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