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95425A - 运动设备 - Google Patents

运动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95425A
CN108295425A CN201710847142.5A CN201710847142A CN108295425A CN 108295425 A CN108295425 A CN 108295425A CN 201710847142 A CN201710847142 A CN 201710847142A CN 108295425 A CN108295425 A CN 1082954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orts equipment
driving
driving handle
magnetoresistive element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4714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晋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eventive Medical Health C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reventive Medical Health C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eventive Medical Health C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Preventive Medical Health Care Co Ltd
Priority to US15/715,18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US10272290B2/en
Priority to EP18151102.3A priority patent/EP3348308A1/en
Publication of CN1082954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954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2/00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ditioning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for training agility or co-ordination of movements
    • A63B22/04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ditioning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for training agility or co-ordination of movements with movable multiple steps, i.e. more than one step per limb, e.g. steps mounted on endless loops, endless lad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1/00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 A63B21/00192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using resistance provided by magnetic mean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Cardi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运动设备,其包含架体、两个驱动柄、两个脚踏板、连动装置以及至少一个阻力装置。架体包含:底座以及两个侧支架,两个侧支架连接于底座。两个驱动柄分别枢设于两个侧支架,其中各驱动柄通过枢轴枢设于各侧支架;两个脚踏板分别连接于两个驱动柄;连动装置连接两个驱动柄,借以使两个驱动柄同步反向往复摆动。至少一个阻力装置其受两个驱动柄的一个带动以产生磁阻,且阻力装置包含:磁座、第一磁阻元件以及第二磁阻元件。借此,本发明的运动设备,使用者使用运动设备时,可将双脚踩踏于脚踏板,带动驱动柄克服磁阻往复晃动,以进行腿部的运动及训练。

Description

运动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运动设备。
背景技术
运动设备多数应用于室内空间,让运动不受天气或地点的影响。随着运动风气的盛行,市面上可见各式各样用于雕塑身材不同部位,或是用于伤者复健等运动设备。
一般而言,运动设备是在使用者操作的过程中,提供一定程度的阻力,而使用者在克服阻力的同时,可达到锻炼身体部位的效果。然而,一般运动设备通过两个元件的摩擦来产生阻力,不但容易使运动设备磨损,减短其寿命,且此种方式提供的阻力还容易同时使运动设备产生惯性,而导致使用者受伤。
另外,现今许多运动设备仅提供单一种运动模式,若使用者有训练身体不同部位的需求,就必须通过不同的运动设备来达成,基于花费上及空间上的考量,也较难以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动设备,通过使用者操作过程直接产生阻力的无惯性运动设备,且可带动使用者调整姿势来达到不同身体部位肌肉的训练。
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运动设备,其包含架体、两个驱动柄、两个脚踏板、两个连动装置以及至少一个阻力装置。架体包含底座以及两个侧支架,其中两个侧支架连接于底座。两个驱动柄分别枢设于两个侧支架,其中各驱动柄通过枢轴枢设于各侧支架。两个脚踏板分别连接于驱动柄。连动装置连接两个驱动柄,借以使两个驱动柄同步反向往复摆动。至少一个阻力装置受驱动柄的一个带动以产生磁阻,且阻力装置包含磁座、第一磁阻元件以及第二磁阻元件。磁座连接于两个驱动柄的一个,第一磁阻元件设置于磁座。第二磁阻元件设置于架体,并与第一磁阻元件毗邻,其中第一磁阻元件与第二磁阻元件中,一个为至少一个磁铁,另一个的材质为铜、银或铝,磁座受驱动柄带动而使第一磁阻元件相对于第二磁阻元件位移,借以产生磁阻。其中,各驱动柄上的枢轴至连接于其上的脚踏板的中心距离为R,与磁座连接的驱动柄上的枢轴至阻力装置的中心距离为r,其满足下列条件:r≥0.5R。
依据上述的运动设备,其中阻力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受两个驱动柄带动,且磁铁为永久磁铁。另外,第一磁阻元件可为多个磁铁并设置于磁座的两个内侧,且各两个相对设置的磁铁间的距离大于等于4毫米。
依据上述的运动设备,其中还可满足下列条件:r≥0.8R。进一步地,可满足下列条件:r≥R。
依据上述的运动设备,其中阻力装置可还包含软质摩擦片,其设置于第一磁阻元件与第二磁阻元件之间。
依据上述的运动设备,可还包含两个脚踏板调整机构。各脚踏板调整机构用以调整各脚踏板于各驱动柄上的位置,且各脚踏板调整机构包含:线轨、带动件、多个定位凹以及定位凸。线轨沿驱动柄的径向设置于其上。带动件与脚踏板连接,并用以带动脚踏板沿线轨移动。多个定位凹沿驱动柄的径向设置于其上。定位凸设置于带动件上,并用以定位于定位凹。
依据上述的运动设备,可还包含角度调整机构,用以使底座与地面呈一角度。角度调整机构包含支撑座及升降机构,其中支撑座枢接于底座朝向地面的一侧,升降机构连接于支撑座与底座之间,用以使支撑座相对底座展开。另外,另一实施方式的角度调整机构,其可用以调整各驱动柄与垂直地面的虚拟垂直线间的平衡角度。
依据上述的运动设备,其中连动装置可包含连动杆以及两个侧杆。连动杆枢接于架体,各侧杆的一端分别枢接于连动杆的两端,各侧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驱动柄可连动地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运动设备,通过使用者操作过程直接产生阻力的无惯性运动设备,且可带动使用者调整姿势来达到不同身体部位肌肉的训练。
附图说明
图1A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运动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1B绘示依照图1A实施方式的运动设备的侧视图;
图1C绘示依照图1A实施方式的磁座的示意图;
图1D绘示依照图1A实施方式的磁座中第一磁阻元件的示意图;
图1E绘示依照沿图1D剖线1E-1E的剖视图;
图1F绘示依照图1A实施方式另一实施例的阻力装置的剖视图;
图2A绘示图1A实施方式中脚踏板与阻力装置一相对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2B绘示图1A实施方式中脚踏板与阻力装置另一相对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2C绘示图1A实施方式中脚踏板与阻力装置又一相对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3A绘示依照图1A实施方式中角度调整机构展开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3B绘示依照图3A角度调整机构的侧视图;
图4A绘示依照另一实施方式运动设备的脚踏板调整机构一状态的平面示意图;
图4B绘示依照图4A的脚踏板调整机构另一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4C绘示依照图4B的脚踏板调整机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4D绘示依照图4A的脚踏板调整机构又一状态的平面示意图;
图5A绘示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运动设备中驱动柄的平衡角度为45度的示意图;
图5B绘示使用者使用图5A运动设备中驱动柄的平衡角度为45度的使用示意图;
图6A绘示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运动设备中驱动柄的平衡角度为25度的示意图;
图6B绘示使用者使用图6A运动设备中驱动柄的平衡角度为25度的使用示意图;
图7A绘示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运动设备中驱动柄的平衡角度为10度的示意图;
图7B绘示使用者使用图7A运动设备中驱动柄的平衡角度为10度的使用示意图;
图8A绘示依照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运动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8B绘示依照图8A实施方式的运动设备的侧视图;
图8C绘示依照图8A实施方式运动设备中角度调整机构的示意图;
图8D绘示依照运动设备中驱动柄平衡角度为45度的示意图;
图8E绘示依照运动设备中驱动柄平衡角度为33度的示意图;
图9A绘示依照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运动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9B绘示依照图9A实施方式中角度调整机构的示意图;
图9C绘示依照运动设备中驱动柄平衡角度为45度的示意图;以及
图9D绘示依照运动设备中驱动柄平衡角度为24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A及图1B,其中图1A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运动设备100的立体示意图,图1B绘示依照图1A实施方式的运动设备100的侧视图。由图1A可知,运动设备100包含架体110、两个驱动柄120、两个脚踏板130、连动装置140以及至少一个阻力装置150。两个驱动柄120分别枢设于架体110的两侧,两个脚踏板130分别连接于两个驱动柄120,连动装置140连接两个驱动柄120,借以使两个驱动柄120同步反向往复摆动。阻力装置150其受两个驱动柄120的一个带动以产生磁阻。借此,使用者使用运动设备100时,可将双脚踩踏于脚踏板130,带动驱动柄120往复晃动,以进行腿部的运动及训练。
详细来说,架体110包含底座111及两个侧支架112,其中底座111是用以摆放于地面或欲放置的平面,两个侧支架112则分别连接于底座111的两侧并朝上延伸。另外,架体110可还包含前支架113以及握持部114。图1A实施方式中,前支架113可为T型支架,连接底座111及两个侧支架112。握持部114则与两个侧支架112连接,并朝运动设备100前端延伸。借此,架体110整体搭构出框架,使本发明提供的运动设备100可被视为框架式的运动设备。
驱动柄120分别枢设于两个侧支架112,其中各驱动柄120通过枢轴121枢设于各侧支架112。
两个脚踏板130分别连接于两个驱动柄120,供使用者踩踏于其上,进而带动驱动柄120往复摆动,进行高抬腿运动。
连动装置140连接两个驱动柄120,借以使两个驱动柄120同步反向往复摆动。详细来说,图1A的实施方式中,连动装置140包含连动杆141以及两个侧杆142。连动杆141枢接于架体110,详细来说,本实施方式的连动杆141枢接于架体110的前支架113。各侧杆142的一端分别枢接于连动杆141的两端,各侧杆142的另一端分别与驱动柄120可连动地连接,其中侧杆142分别通过万向接头143与驱动柄120枢接。然,本发明的连动装置140的详细元件配设,不以本实施方式为限。
由图1A可知,本实施方式的运动设备100包含阻力装置150,其受驱动柄120带动以产生磁阻。配合参照图1C、图1D以及图1E,其中图1C绘示依照图1A实施方式的磁座153的示意图,图1D绘示依照图1A实施方式的磁座153中第一磁阻元件151的示意图,图1E绘示依照沿图1D剖线1E-1E的剖视图。由图1A、图1C、图1D以及图1E可知,阻力装置150包含磁座153、第一磁阻元件151以及第二磁阻元件152。磁座153连接于驱动柄120,第一磁阻元件151设置于磁座153,第二磁阻元件152设置于架体110,详细来说,可设置于架体110的底座111,并与第一磁阻元件151毗邻。第一磁阻元件151与第二磁阻元件152中,一个为至少一个磁铁(图1A实施方式中,第一磁阻元件151为至少一个磁铁,且为永久磁铁),另一个的材质可为铜、银或铝(图1A实施方式中,第二磁阻元件152为铜、银或铝),磁座153受驱动柄120带动而使第一磁阻元件151相对于第二磁阻元件152位移,借以产生磁阻。依据楞次定律(Lenz'slaw),在无需通电或提供额外能量的情况下,第一磁阻元件151相对于第二磁阻元件152而产生磁阻,且所述产生磁阻的方式是在使用者操作过程中直接产生,属直驱式的阻力产生方式,为无惯性的运动设备,进而提生了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再者,由图1D以及图1E可知,第一磁阻元件151为多个磁铁,平均设置于磁座153的两个内侧,且两个相对设置于磁座153两个内侧的第一磁阻元件151间的距离D大于等于4毫米。依照图1A,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磁阻元件152为铜片,并沿驱动柄120摆动的轨迹设置为弧形。配置上,第二磁阻元件152嵌设于磁座153两个内侧的第一磁阻元件151(磁铁)间,而由于距离D的配置,第二磁阻元件152与第一磁阻元件151毗邻但不接触,可避免使用时摩擦而产生噪音,也可避免元件的磨损。
另外,配合参照图1F,其绘示依照图1A实施方式另一实施例的阻力装置150的剖视图。由图1F可知,阻力装置150可还包含软质摩擦片154,设置于第一磁阻元件151与第二磁阻元件152间。详细来说,图1F所示的软质摩擦片154设置于第一磁阻元件151上。借此,可避免第一磁阻元件151与第二磁阻元件152直接接触摩擦,而耗损其使用寿命。
配合参照图2A、图2B以及图2C,是分别绘示图1A实施方式中脚踏板130与阻力装置150不同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示意图。由图2A可知,各驱动柄120上的枢轴121至连接于其上的脚踏板130的中心距离为R,与磁座153连接的驱动柄120上的枢轴121至阻力装置150的中心距离为r,其满足下列条件:r≥0.5R。在满足此条件下,可在使用者运动而驱动驱动柄120摆动并带动阻力装置动作的过程中,获得有效的线速度,进而产生磁阻,而此时使用者的运动模式可模拟为小碎步的动作。由图2B可知,进一步可满足下列条件:r≥0.8R。借此,还可促进磁阻的产生,且此配置可提供模拟慢跑动作的运动模式。由图2C可知,进一步可满足下列条件:r≥R。借此,可更进一步促进磁阻的产生,且可提供模拟高抬腿(High Knee)的运动模式。详细来说,图1A实施方式是搭配图2C的配置,但不以此为限。另外,在运动设备100的实际生产及优选合理的尺寸配置下,R>400毫米。
另外,图1A实施方式的运动设备100还包含角度调整机构160,用以使底座111与地面呈一角度。配合参照图3A及图3B,图3A绘示依照图1A实施方式中角度调整机构160展开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3B绘示依照图3A角度调整机构160的侧视图。详细来说,角度调整机构160包含支撑座161以及升降机构162,支撑座161枢接于底座111朝向地面的一侧,升降机构162连接于支撑座161与底座111之间,用以使支撑座161相对底座111展开。由于两个驱动柄120是连动的,且为维护使用者站立于脚踏板130时的安全及平衡,运动设备100静止状态时,两个驱动柄120会平行且与垂直地面的一虚拟垂直线间呈一固定的平衡角度;换句话说,此平衡角度即使用者开始使用运动设备100时的起始角度。因此,当使用者开始运动时,双脚可同步反向摆动,而适当的平衡角度,才能使使用者双脚可做最大角度的伸展,达到运动效果。再者,配合角度调整机构160,能够调整平衡角度进而改变使用者运动时的姿势,而达到不同部位的训练效果。其中升降机构162可为升降马达,其控制方式可通过如图1A及图3A所示开关163以手动的方式带动调升及调降,其中开关163电性连接升降机构162,连接的电线埋设于架体110中,不另绘示;另外,也可以电动控制机构来控制升降机构162的调整程度,由于升降马达及其控制方式于本发明技术领域中为一般知识,在此不加赘述。
再参照图4A、图4B、图4C以及图4D,其中图4A绘示依照另一实施方式运动设备的脚踏板调整机构270一状态的平面示意图,图4B绘示依照图4A的脚踏板调整机构270另一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4C绘示依照图4B的脚踏板调整机构270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图4D绘示依照图4A的脚踏板调整机构270又一状态的平面示意图。配合前述说明可知,本发明的运动设备通过调整参数r及R的关系,能够提供不同的运动模式。于此,图4A的实施方式的运动设备还包含两个脚踏板调整机构270,各脚踏板调整机构270用以调整各脚踏板130在各驱动柄120上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图4A至图4D的实施方式提供的运动设备相对于前述图1A的运动设备100差异仅在于还包含脚踏板调整机构270,其余元件配置及动作关系皆与前述实施方式说明相同,所以不另加赘述。
由图4B及图4C可知,脚踏板调整机构270包含线轨271、带动件272、多个定位凹273以及定位凸274。线轨271沿驱动柄120的径向设置于其上。带动件272是与脚踏板130连接,并用以带动脚踏板130沿线轨271移动;详细来说,图4B的实施方式中,带动件272上设置有转轴275,可加顺畅地带动脚踏板130沿线轨271移动。定位凹273沿驱动柄120的径向设置于其上,定位凸274设置于带动件上,并用以定位于定位凹273。借此,使用者可依照需求调整脚踏板130于驱动柄120上的位置,也就是调整驱动柄120上的枢轴121至连接于其上的脚踏板130的中心距离R,而满足不同运动模式的使用需求。
延续上述关于驱动柄120平衡角度与运动姿势的说明,还配合图5A、图5B、图6A、图6B、图7A以及图7B说明本发明运动设备200中驱动柄220平衡角度与运动姿势的关系,其中,图5A至图7B是用来说明驱动柄220平衡角度与运动姿势的关系,图中的运动设备200仅简要绘示,除架体210的形状与部分元件连接位置与图1A实施方式的运动设备100稍有不同,并先省略角度调整机构的配置外,其余元件的连接关系接与图1A实施方式的运动设备100相同。详细来说,图5A是绘示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运动设备200中驱动柄220的平衡角度为45度的示意图,图5B是绘示使用者使用图5A运动设备200中驱动柄220的平衡角度为45度的使用示意图。由于两个驱动柄220是通过连动装置240可连动地连接,当运动设备200为静止状态时,两个驱动柄220会平行(即两个脚踏板230会为于同一高度)且与垂直地面的一虚拟垂直线L间呈一固定的平衡角度45度。再由图5B可知,使用者201在平衡角度45度的位置踩踏定位后,一脚向上带动一驱动柄220,而另一脚会同步向后带动另一驱动柄220。由于人体双腿向后伸展的角度有限,所以当驱动柄220平衡角度为45度时,可使使用者201在运动时,维持直挺的姿势,并使双脚达到最大程度的伸展,而执行高抬腿的运动模式。
图6A是绘示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运动设备200中驱动柄220的平衡角度为25度的示意图,图6B是绘示使用者使用图6A运动设备200中驱动柄220的平衡角度为25度的使用示意图。由图6A可知,当运动设备200为静止状态时,两个驱动柄220会平行且与垂直地面的一虚拟垂直线L间呈一固定的平衡角度25度。再由图6B可知,使用者201在平衡角度25度的位置踩踏定位后,一脚向上带动一驱动柄220,而另一脚会同步向后带动另一驱动柄220。由于人体双腿向后伸展的角度有限,所以当驱动柄220平衡角度为25度时,若使用者201维持直挺的姿势,一脚向后伸展的角度到达极限时,会限制另一脚向前摆动的角度,若要使双脚达到最大程度的伸展,身体必须向前倾才能执行高抬腿的运动模式。由此可知,当改变运动设备200驱动柄220平衡角度,使用者201必须通过改变身体的姿势而完成高抬腿的运动模式,进而训练到身体其他部位的肌肉。
同样地,请再参照图7A是绘示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运动设备200中驱动柄220的平衡角度为10度的示意图,图7B是绘示使用者使用图7A运动设备200中驱动柄220的平衡角度为10度的使用示意图。当驱动柄220平衡角度为10度时,使用者201身体必须再向前倾,才使双脚达到最大程度的伸展,能执行高抬腿的运动模式,进而训练到身体其他部位的肌肉。
延续上述说明,请参照图8A,其绘示依照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运动设备300的立体示意图。由图8A可知,运动设备300包含架体310、两个驱动柄320、两个脚踏板330、连动装置340以及两个阻力装置350。两个驱动柄320分别枢设于架体310的两侧,两个脚踏板330分别连接于两个驱动柄320,连动装置340连接两个驱动柄320,借以使两个驱动柄320同步反向往复摆动。阻力装置350分别受两个驱动柄320带动以产生磁阻。借此,使用者使用运动设备300时,可将双脚踩踏于脚踏板330,带动驱动柄320往复晃动,以进行腿部的运动及训练。
详细来说,架体310包含底座311及两个侧支架312,其中底座311是用以摆放于地面或欲放置的平面,两个侧支架312则分别连接于底座311的两侧,并朝运动设备300前端延伸且一体连接。另外,架体310可还包含前支架313以及握持部314。图8A实施方式中,前支架313设置于运动设备300的前端并连接底座311及两个侧支架312。握持部314则与两个侧支架312连接,并朝运动设备300前端延伸。借此,架体310整体搭构出一框架,使本发明提供的运动设备300可被视为框架式的运动设备。
两个驱动柄320分别枢设于两个侧支架312,其中各驱动柄320通过一枢轴321枢设于各侧支架312。
两个脚踏板330分别连接于两个驱动柄320,供使用者踩踏于其上,进而带动驱动柄320往复摆动,进行高抬腿运动。
配合参照图8B,其绘示依照图8A实施方式的运动设备300的侧视图。连动装置340连接两个驱动柄320,借以使两个驱动柄320同步反向往复摆动。详细来说,图8A的实施方式中,连动装置340包含连动杆341以及两个侧杆342。连动杆341枢接于架体310,详细来说,本实施方式的连动杆341枢接于架体310的前支架313。各侧杆342的一端分别枢接于连动杆341的两端,各侧杆342的另一端分别与驱动柄320连动,其中侧杆342分别通过连接轴件343与驱动柄320可连动地连接。
由图8A可知,本实施方式的运动设备300包含阻力装置350,其受驱动柄320带动以产生磁阻。本实施方式的阻力装置350与图1A、图1C、图1D以及图1E的阻力装置150相同,在此不加赘述。
配合参照图8C,是绘示依照图8A实施方式运动设备300中角度调整机构360的示意图。运动设备300可还包含角度调整机构360,用以使底座311与地面呈一角度。详细来说,角度调整机构360包含支撑座361以及升降机构362,支撑座361枢接于底座311朝向地面的一侧,升降机构362连接于支撑座361与架体310之间,用以使支撑座361相对底座311展开,且为使支撑座361能受力稳定展开并将底座311撑起,其上还设置有两个滚轮363。其中,升降机构162可为升降马达,升降马达及其驱动方式在本发明技术领域中为一般知识,且与前述图3A及图3B的实施方式相同,在此不加赘述。
配合参照图8D以及图8E,其中图8D绘示依照运动设备300中驱动柄320平衡角度为45度的示意图,图8E绘示依照运动设备300中驱动柄320平衡角度为33度的示意图。由图8D可知,当运动设备300为静止状态时,两个驱动柄320会平行且与垂直地面的一虚拟垂直线L间呈一固定的平衡角度45度,配合上述图5A及5B图的相关说明,使用者在运动时,可维持直挺的姿势,并使双脚达到最大程度的伸展,而执行高抬腿的运动模式。再由图8E可知,当角度调整机构360将底座311撑起使其与地面呈一角度后且运动设备300为静止状态时,两个驱动柄320会平行且与垂直地面的虚拟垂直线L间呈一平衡角度33度,而使用者在使用时,必须调整身体的姿势,方能将双脚达到最大程度的伸展。
请参照图9A,其绘示依照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运动设备400的立体示意图。图9A提供的运动设备400与上述图8A的运动设备300的差异仅在于,角度调整机构460的配置,以及连动装置440与驱动柄420的连接方式,所以其他相同的元件结构细节及位置、动作关系将不再赘述。
配合参照图9B,是绘示依照图9A实施方式中角度调整机构460的示意图。由图9A及图9B可知,连动装置440的侧杆442通过连接件443与驱动柄420可连动地连接。角度调整机构460包含两个升降机构462,是为升降马达,其各升降机构462的一端与连接件443连接,另一端则与驱动柄420。借由升降机构462的配置可调整驱动柄420的平衡角度。其中,升降马达及其驱动方式在本发明技术领域中为一般知识,且与前述图3A及图3B的实施方式相同,在此不加赘述。
配合图9C以及图9D,其中图9C绘示依照运动设备400中驱动柄420平衡角度为45度的示意图,图9D绘示依照运动设备400中驱动柄420平衡角度为24度的示意图。当角度调整机构460的升降机构462未启动时,两个驱动柄420会平行且与垂直地面的一虚拟垂直线L间呈一固定的平衡角度45度;而当升降机构462启动后并调整驱动柄420的平衡角度后,两个驱动柄420会平行且与垂直地面的虚拟垂直线L间呈一平衡角度24度。借此,运动设备400可提供使用者不同的运动模式,促进不同身体部位肌肉的训练。
虽然本发明已经以实施方式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变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1)

1.一种运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设备包含:
架体,其包含:
底座;以及
两个侧支架,其连接于所述底座;
两个驱动柄,其分别枢设于所述两个侧支架,其中各所述驱动柄通过枢轴枢设于各所述侧支架;
两个脚踏板,其分别连接于所述两个驱动柄;
连动装置,其连接所述两个驱动柄,借以使所述两个驱动柄同步反向往复摆动;以及
至少一个阻力装置,其受所述两个驱动柄的一个带动以产生磁阻,且所述阻力装置包含:
磁座,其连接于所述两个驱动柄的所述一个;
第一磁阻元件,其设置于所述磁座;以及
第二磁阻元件,其设置于所述架体,并与所述第一磁阻元件毗邻,其中所述第一磁阻元件与所述第二磁阻元件中,一个为至少一个磁铁,另一个的材质为铜、银或铝,所述磁座受所述驱动柄带动而使所述第一磁阻元件相对于所述第二磁阻元件位移,借以产生所述磁阻;
其中,各所述驱动柄上的所述枢轴至连接于其上的所述脚踏板的中心距离为R,与所述磁座连接的所述驱动柄上的所述枢轴至所述阻力装置的中心距离为r,其满足下列条件:
r≥0.5R。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力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受所述两个驱动柄带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铁为永久磁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设备能够满足下列条件:
r≥0.8R。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设备能够满足下列条件:
r≥R。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力装置还包含软质摩擦片,其设置于所述第一磁阻元件与所述第二磁阻元件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设备还包含两个脚踏板调整机构,各所述脚踏板调整机构用以调整各所述脚踏板在各所述驱动柄上的位置,且各所述脚踏板调整机构包含:
线轨,其沿所述驱动柄的径向设置于其上;
带动件,其与所述脚踏板连接,并用以带动所述脚踏板沿所述线轨移动;
多个定位凹,其沿所述驱动柄的径向设置于其上;以及
定位凸,其设置于所述带动件上,并用以定位在所述定位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设备还包含角度调整机构,其用以使所述底座与地面呈一角度,所述角度调整机构包含:
支撑座,其枢接于所述底座朝向所述地面的一侧;以及
升降机构,其连接于所述支撑座与所述底座之间,用以使所述支撑座相对所述底座展开。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装置包含:
连动杆,其枢接于所述架体;以及
两个侧杆,各所述侧杆的一端分别枢接于所述连动杆的两端,各所述侧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两个驱动柄能够连动地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阻元件为多个磁铁并设置于所述磁座的两个内侧,且各两个相对设置的磁铁间的距离大于等于4毫米。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设备还包含角度调整机构,其用以调整各所述驱动柄与垂直地面的虚拟垂直线间的平衡角度。
CN201710847142.5A 2013-03-18 2017-09-19 运动设备 Pending CN1082954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5/715,180 US10272290B2 (en) 2013-03-18 2017-09-26 Exercise apparatus
EP18151102.3A EP3348308A1 (en) 2017-01-11 2018-01-10 Exercise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445217P 2017-01-11 2017-01-11
US62/445,217 2017-01-1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95425A true CN108295425A (zh) 2018-07-20

Family

ID=6241022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47142.5A Pending CN108295425A (zh) 2013-03-18 2017-09-19 运动设备
CN201721200569.8U Active CN207342103U (zh) 2017-01-11 2017-09-19 运动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00569.8U Active CN207342103U (zh) 2017-01-11 2017-09-19 运动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829542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95425A (zh) * 2017-01-11 2018-07-20 台湾辅康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运动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635528A1 (de) * 1986-10-18 1988-04-28 Manfred Frimmel Geraet fuer koerpertraining
CN201257105Y (zh) * 2008-08-07 2009-06-17 李东灿 摇摆式健身器
US20140274609A1 (en) * 2013-03-18 2014-09-18 Preventive Medical Health Care Co., Ltd. High knees exercise apparatus
EP2781237A1 (en) * 2013-03-18 2014-09-24 Preventive Medical Health Care Co., Ltd. High knees exercise apparatus
CN105983211A (zh) * 2015-01-29 2016-10-05 台湾辅康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抬腿机
CN207342103U (zh) * 2017-01-11 2018-05-11 台湾辅康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运动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635528A1 (de) * 1986-10-18 1988-04-28 Manfred Frimmel Geraet fuer koerpertraining
CN201257105Y (zh) * 2008-08-07 2009-06-17 李东灿 摇摆式健身器
US20140274609A1 (en) * 2013-03-18 2014-09-18 Preventive Medical Health Care Co., Ltd. High knees exercise apparatus
EP2781237A1 (en) * 2013-03-18 2014-09-24 Preventive Medical Health Care Co., Ltd. High knees exercise apparatus
CN105983211A (zh) * 2015-01-29 2016-10-05 台湾辅康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抬腿机
CN207342103U (zh) * 2017-01-11 2018-05-11 台湾辅康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运动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42103U (zh) 2018-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71880B1 (ja) 歩行訓練装置
CN103153406B (zh) 无马达跑步机式踏步器健身装置
US20160346595A1 (en) Exercise Machine with Upright and Recumbent Cycling Modes
US10272290B2 (en) Exercise apparatus
US10328302B2 (en) Rock climbing machine
TW201023936A (en) Leg exerciser device
JPWO2009084577A1 (ja) 立位式他動運動機器
JP2009056182A (ja) 揺動型運動装置
CN203763459U (zh) 一种肢体协调运动康健椅
US20040162193A1 (en) Exercise device for side-to-side stepping motion
KR20100132523A (ko) 운동 장치
CN200939314Y (zh) 便捷式腰腿韧带拉伸器
CN213724636U (zh) 锻炼装置
CN108295425A (zh) 运动设备
CN204275389U (zh) 椭圆机
CN103301601B (zh) 可调式踏步机
JP6343075B2 (ja) 他動式筋力訓練機及びその作動方法
CN101961541B (zh) 主被动式多功能跑步机
CN209451222U (zh) 运动设备
TWI599386B (zh) Walking training machine
TWI581830B (zh) 步態模擬健身器材
TWM486466U (zh) 橢圓機
WO2008018223A1 (fr) Dispositif pour exercices de flexion et d'étirement
CN204502267U (zh) 运动装置
KR101604913B1 (ko) 하체 기능회복을 위한 재활훈련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