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93087A - 摄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摄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293087A CN108293087A CN201680067231.1A CN201680067231A CN108293087A CN 108293087 A CN108293087 A CN 108293087A CN 201680067231 A CN201680067231 A CN 201680067231A CN 108293087 A CN108293087 A CN 10829308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eld frame
- view finder
- image
- mounting portion
-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02—Viewfinder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G03B17/14—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interchangeably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18—Signals indicating condition of a camera member or suitability of light
- G03B17/20—Signals indicating condition of a camera member or suitability of light visible in viewfind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0—Image signal generators
- H04N13/282—Image signal generators for generating image signals corresponding to three or more geometrical viewpoints, e.g. multi-view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 H04N23/61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where the recognised objects include parts of the human bod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for display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the camer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7—Camera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e.g. between still and video, sport and normal or high- and low-resolution mod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5—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comprising setting of focusing reg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9—Control of means for changing angle of the field of view, e.g. optical zoom objectives or electronic zoom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9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achieving an enlarged field of view, e.g. panoramic image cap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Viewfinders (AREA)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 Indication In Cameras, And Counting Of Expos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容易想像到拍摄时的视场框且能够选择最适合摄影场景的焦距的摄影镜头的摄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取景器能够经由取景器用镜头观察被摄体像。取景器内信息显示部使信息重叠于被摄体像而以能够观察的方式显示,并且显示第1视场框(61)~第3视场框(63)。第1视场框(61)是与能够安装于安装部的所有摄影镜头的焦距对应的多个视场框。第2视场框(62)是与过去安装于安装部的摄影镜头的焦距对应的多个视场框。第3视场框(63)是与安装于安装部的摄影镜头的焦距对应的视场框。通过显示能够安装于安装部的所有摄影镜头的视场框(61~63),能够轻松地知晓最适合摄影场景的焦距的摄影镜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摄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具有混合式取景器的数码相机等摄影装置(参考专利文献1)。混合式取景器具有光学取景器(以下,称为Optical View Finder:OVF)模式与电子取景器(以下,称为Electric View Finder:EVF)模式,并能够将两者进行切换。
混合式取景器在被摄体侧的取景器窗与摄影者侧的目镜窗之间具有取景器内信息显示部。取景器内信息显示部例如由半反射镜与显示面板构成。显示面板由有机EL(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等自发光显示装置或液晶显示装置等构成,并显示被摄体图像或信息图像。被摄体图像根据摄影数据而显示于显示面板。对通过摄影镜头成像于摄像元件的图像进行光电转换而得到摄影数据。信息图像根据快门速度、光圈值、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国际标准化机构)、灵敏度等摄影条件数据而显示。被摄体的光学像入射于取景器窗中。半反射镜使被摄体的光学像的一部分透射而将其引导至取景器目镜部。并且,半反射镜使显示面板显示的显示图像的一部分反射而将其引导至取景器目镜部。
混合式取景器具有遮蔽入射于取景器窗的光学像的快门(以下,称为OVF快门)。OVF模式中,将OVF快门设为打开状态,且将显示面板设为非显示,由此将光学像引导至取景器目镜部。EVF模式中,将OVF快门设为关闭状态,并在显示面板显示显示图像。显示图像经由半反射镜而被引导至取景器目镜部。
显示面板的显示面具有显示被摄体图像的被摄体显示区域和显示信息图像的信息显示区域。被摄体显示区域被设定在显示图像的中央部,信息显示区域以包围被摄体显示区域的周围的方式被设定成框状。在EVF模式中,混合式取景器在被摄体显示区域与信息显示区域这两者显示图像。在OVF模式中,将被摄体显示区域的被摄体图像设为非显示,且显示信息显示区域的信息图像。由此,经由半反射镜将光学像和信息图像引导至取景器目镜部,由此在光学像上叠加信息图像而显示。
另一方面,已知有如下摄像装置:能够安装焦距不同的多个摄影镜头,且除了已安装的摄影镜头之外,还显示非安装的摄影镜头的视场角(参考专利文献2)。该摄像装置中,通过在由安装于安装部的摄影镜头拍摄的图像上显示非安装的摄影镜头的视场框,能够掌握基于非安装透镜的摄影视场角。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06529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682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2的摄像装置中,经由安装于安装部的摄影镜头而获取摄影图像,并将该摄影图像显示于显示部。在显示比已安装的摄影镜头的焦距更短的摄影镜头的视场框的情况下,会变得比已安装的摄影镜头的视场角大。因此,非安装的摄影镜头在摄影图像的外侧仅显示有框。因此,仅显示视场框,被摄体像不会映现在基于已安装的摄影镜头的摄影视场框与非安装透镜的视场框之间,因此对于摄影者即用户来说,存在摄影场景中难以想像到基于非安装透镜的摄影视场角这样的问题。
并且,专利文献2的摄像装置中,未区分用户持有的摄影镜头和虽未持有但能够安装于安装部的摄影镜头。因此,在仅显示用户持有的摄影镜头的视场框的情况下,无法在摄影场景中想像到除此以外的罗列出的摄影镜头的视场框。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想像到拍摄时的视场框且能够选择最适合摄影场景的焦距的摄影镜头的摄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摄影装置具备安装部、摄像元件、取景器、取景器内信息显示部、安装历史存储部、第1视场框显示控制部、第2视场框显示控制部及第3视场框显示控制部。安装部装卸自如地保持焦距不同的多个摄影镜头。摄像元件根据经由安装于安装部的一个摄影镜头而入射的被摄体像来生成图像。取景器构成为能够经由取景器用镜头观察被摄体像。取景器内信息显示部在取景器内,使信息重叠于被摄体像而以能够观察的方式显示。安装历史存储部存储过去安装于安装部的摄影镜头的安装历史。第1视场框显示部控制取景器内信息显示部,将与能够安装于安装部的所有摄影镜头的焦距对应的多个第1视场框作为信息而显示。第2视场框显示控制部控制取景器内信息显示部,根据安装历史,将多个第1视场框中的与过去安装于安装部的摄影镜头的焦距对应的第1视场框设为第2视场框,以与第1视场框不同的显示方式作为信息而显示。第3视场框显示控制部控制取景器内信息显示部,以与第1视场框及第2视场框不同的显示方式将与当前安装于安装部的摄影镜头的焦距对应的第3视场框作为信息而显示。
另外,优选具备判定部和强调显示控制部。判定部中,判定适于图像的摄影场景的最佳焦距。并且,强调显示控制部从第1视场框~第3视场框中强调显示与通过判定部而判定的最佳焦距对应的视场框。
优选取景器内信息显示部除了信息之外,还使通过摄像元件而生成的图像重叠或接近于被摄体像而显示。并且,优选取景器内信息显示部将与通过判定部而判定的最佳焦距对应的最佳视场框显示于图像中。而且,优选取景器内信息显示部降低亮度而显示图像中的最佳视场框以外的区域。
优选具备从图像剪切与电子变焦倍率对应的大小的区域并将其放大的电子变焦功能。在执行电子变焦功能之前,取景器内信息显示部将与多个电子变焦倍率对应的多个视场框显示于图像中。
本发明的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为具备安装部、摄像元件、取景器、取景器内信息显示部的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该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处理安装历史存储步骤、第1视场框显示控制步骤、第2视场框显示控制步骤及第3视场框显示控制步骤。安装部装卸自如地安装焦距不同的多个摄影镜头。摄像元件根据经由安装于安装部的一个摄影镜头而入射的被摄体像来生成图像。取景器能够经由取景器用镜头观察被摄体像。取景器内信息显示部在取景器内,使信息重叠于被摄体像而以能够观察的方式显示。安装历史存储步骤中,存储过去安装于安装部的摄影镜头的安装历史。第1视场框显示控制步骤中,控制取景器内信息显示部,将与能够安装于安装部的所有摄影镜头的焦距对应的多个第1视场框作为信息而显示。第2视场框显示控制步骤中,控制取景器内信息显示部,根据安装历史,将多个第1视场框中的与过去安装于安装部的摄影镜头的焦距对应的第1视场框设为第2视场框,以与第1视场框不同的显示方式作为信息而显示。第3视场框显示控制步骤中,控制取景器内信息显示部,以与第1视场框及第2视场框不同的显示方式将与当前安装于安装部的摄影镜头的焦距对应的第3视场框作为信息而显示。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变得容易想像到基于未安装于安装部的其他摄影镜头的摄影范围,且变得容易选择具有最适合摄影场景的焦距的摄影镜头。并且,促动未持有的摄影镜头的使用意向,从而促进摄影镜头的销售。
附图说明
图1是数码相机的主视图。
图2是数码相机的背面侧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数码相机的电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EVF模式中的EVF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视场框表数据的图。
图6是表示摄影镜头的安装历史的存储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EVF模式、OVF模式及全视场框显示模式的模式切换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OVF模式中的OVF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全视场框显示模式中的OVF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场景判定最佳视场框显示模式中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场景判定最佳视场框显示模式中的OVF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12是表示混合模式中的被摄体显示区域、信息显示区域及子显示区域的图。
图13是表示混合模式中的混合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14是表示电子变焦视场框显示模式中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电子变焦视场框显示模式中的OVF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16是拍摄比摄影镜头的视场角大的区域的全景扫拍方法的说明图。
图17是表示在以全景扫拍方法得到的全景图像上显示了视场框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及图2中,数码相机10具备相机主体11和摄影镜头12。摄影镜头12具有透镜镜筒17,并经由安装部13而装卸自如地安装于相机主体11。相机主体11具备操作部14、背面显示部15及取景器16。取景器16是能够进行电子取景器(EVF)模式、光学取景器(OVF)模式及全视场角显示模式的切换的混合型。
操作部14具有电源按钮18、释放按钮19、取景器切换杆21、模式选择按钮22、变焦按钮23等。电源按钮18在打开或关闭数码相机10的电源(未图示)时被操作。释放按钮19在执行拍摄时被操作。取景器切换杆21在EVF模式、OVF模式及全视场框显示模式之间切换取景器16时被操作。模式选择按钮22在切换数码相机10的动作模式时被操作。变焦按钮23在进行变焦时被操作。
释放按钮19具有由S1开关与S2开关构成的二级行程式开关(未图示)。数码相机10在释放按钮19被按压(半按压)成一半行程左右而S1开关呈打开状态时进行自动对焦(AF)动作等摄影准备动作。从该状态释放按钮19进一步被按压(全按压)成全行程左右而S2开关呈打开状态时,进行摄影动作。
数码相机10的动作模式中有获取静态图像的静态图像摄影模式、获取动态图像的动态图像摄影模式及将获取的各图像播放显示于背面显示部15的播放模式等。背面显示部15设置于相机主体11的背面。背面显示部15显示以各种摄影模式获取的图像和用于进行各种设定的菜单画面。
取景器16具有读入被摄体的光学像的取景器窗16a和摄影者即用户的眼睛所接近的取景器目镜部16b。取景器窗16a设置在相机主体11的前面侧。取景器目镜部16b设置在相机主体11的背面侧。由取景器窗16a及取景器目镜部16b构成取景器用镜头。
在相机主体11的底部设有插槽(未图示)。在插槽中安装记录介质40(参考图3)。
如图3所示,在摄影镜头12内设有光圈30。光圈30通过主控制部32被驱动控制,且调整入射于固体摄像元件31的光量。通过摄影镜筒17,且光量通过光圈30被调整的被摄体的光学像(被摄体像)入射于固体摄像元件31中。
透镜镜筒17保持变焦透镜17a、聚焦透镜17b。在透镜镜筒17内设有透镜驱动部24。透镜驱动部24在主控制部32的控制下,使变焦透镜17a、聚焦透镜17b向光轴方向移动。通过变焦透镜17a的移动进行变焦,通过聚焦透镜17b的移动进行AF动作。
固体摄像元件31设置于相机主体11。固体摄像元件31根据通过模式选择按钮22(参考图2)而选择的动作模式,并通过主控制部32被驱动控制。固体摄像元件31例如为具有RGB方式的滤色器的单板彩色摄像方式的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型或CCD(Charged-coupled devices:电荷耦合器件)型图像传感器。固体摄像元件31具有由排列成二维矩阵状的多个像素(未图示)构成的受光面。各像素包含光电转换元件,对成像于受光面的光学像进行光电转换而生成摄像信号。并且,固体摄像元件31具有电子快门功能,从而能够调整快门速度(电荷积蓄时间)。
固体摄像元件31具备干扰去除电路、自动增益控制器、A/D转换电路等信号处理电路(均未图示)。干扰去除电路对摄像信号实施干扰去除处理。自动增益控制器将摄像信号的电平增大至最佳值。A/D转换电路将摄像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来从固体摄像元件31输出。固体摄像元件31的输出信号为按每一像素具有一个颜色信号的图像数据(所谓RAW(Rawimage format)数据)。
固体摄像元件31及主控制部32与总线33相连接。此外,总线33中连接有存储器控制部34、数字信号处理部35、介质控制部36、第1显示控制部37、第2显示控制部38。
存储器控制部34中连接有SDRAM(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等暂存用存储器39。存储器控制部34将从固体摄像元件31输出的图像数据输入于存储器39而进行存储。并且,存储器控制部34将存储于存储器39的图像数据输出到数字信号处理部35。
数字信号处理部35针对从存储器39输入的图像数据(RAW数据)进行缺陷校正处理、去马赛克处理、伽玛校正处理、白平衡校正处理、YC转换处理等,从而生成由亮度信号Y和色差信号C构成的YC图像数据。
介质控制部36控制针对记录介质40的图像文件的记录及读取。记录介质40例如为内置有闪存等的存储卡。
在为静态图像摄影模式的情况下,记录介质40中作为图像文件例如记录以JPEG标准等对YC图像数据进行压缩的压缩图像数据。并且,在为动态图像摄影模式的情况下,记录介质40中记录以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动态图像专家组)-4标准等对通过动态图像摄影得到的多个帧的YC图像数据进行压缩的动态图像数据。这些压缩处理在数字信号处理部35进行。另外,在为动态图像摄影模式的情况下,除了图像还获取并记录音频,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对有关音频的获取及记录的结构的说明。
第1显示控制部37控制针对背面显示部15的图像显示。具体而言,第1显示控制部37根据通过数字信号处理部35而生成的YC图像数据来生成按照NTSC(National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国家电视制式委员会)标准等的视频信号并输出到背面显示部15。
第2显示控制部38与第1显示控制部37相同地生成基于YC图像数据的视频信号,并输出到后述的液晶显示装置(EVFLCD)42。由第2显示控制部38构成第1视场框显示控制部、第2视场框显示控制部及第3视场框显示控制部。通过第2显示控制部38而进行第1视场框显示控制步骤、第2视场框显示控制步骤及第3视场框显示控制步骤。
取景器16中设有EVFLCD42、棱镜43及OVF快门44。由EVFLCD42、棱镜43及OVF快门44构成取景器内信息显示部。取景器内信息显示部使信息图像57等的信息重叠于经由由取景器窗16a、取景器目镜部16b构成的取景器用镜头得到的信息光学像59(参考图8(B)),而以能够观察的方式显示。
EVFLCD42具有背光和液晶面板。背光将光面状照射于液晶面板。液晶面板是具有多个液晶单元的透射型液晶面板,并根据从第2显示控制部38输入的视频信号来控制各液晶单元的透光率。此时,通过从背光射出并透射液晶面板的光来进行图像显示。
如图4所示,EVFLCD42中设定有被摄体显示区域46和信息显示区域47。被摄体显示区域46中显示有被摄体图像55和之后说明的第1视场框61~第3视场框63(参考图9(A))。被摄体图像55是通过数字信号处理部35而生成的YC图像数据的显示图像。视场框61~63是根据视场框数据且通过主控制部32而生成的显示图像。视场框61~63显示出摄影镜头12的每一焦距的视场框。
信息显示区域47以包围被摄体显示区域46的周围的方式被设定成框状。信息显示区域47中显示有信息图像57。信息图像57是通过主控制部32而生成的信息图像数据的显示图像。信息图像数据根据摄影条件、可摄影张数,摄影模式等摄影信息而生成。作为信息图像57的一例,有表示快门速度的“1/2000”、表示光圈值的“F5.6”、表示ISO灵敏度的“ISO200”、表示摄影模式的“P”、表示可摄影张数的“19”等。
如图3所示,主控制部32具备视场框表数据41。如图5所示,视场框表数据41具有焦距栏41a、视场框数据栏41b、状态栏41c。焦距栏41a中存储有安装于安装部13且能够在数码相机10中使用的所有摄影镜头12的焦距。视场框数据栏41b中存储有与各摄影镜头12的焦距对应的视场框数据D18、D35、D50、……。例如,在为具有18mm的焦距的摄影镜头的情况下,登录视场框数据D18。
状态栏41c中存储有识别记号A、B、C中的任一个。对持有相机主体11的用户所持有的摄影镜头12附上识别记号A。对用户所持有的过去安装于相机主体11的安装部13的焦距的摄影镜头12自动地附上该识别记号A。由此,能够省略另行进行持有登录的工夫。对用户未持有的能够使用的摄影镜头12附上识别记号B。对当前安装于相机主体11的安装部13的摄影镜头12附上识别记号C。因此,通过状态栏41c的识别记号A~C,判断针对相机主体11的摄影镜头12的安装历史或是否持有摄影镜头12。
在图5所示的视场框表数据41中,对焦距为18mm、50mm及60mm的摄影镜头12附上识别记号A,并判断为当前持有的摄影镜头12。并且,对焦距为60mm的摄影镜头12附上识别记号C,并判断为安装于安装部13的摄影镜头12。而且,对35mm、120mm的摄影镜头附上识别记号B,并判断为用户在当前时刻未持有的摄影镜头12。
图6是表示使用视场框表数据41而进行存储安装历史的处理(安装历史存储步骤)的流程图。数码相机10的电源按钮18被操作而电源被打开时,针对视场框表数据41开始安装历史的存储处理。首先,主控制部32经由安装部13而读取透镜驱动部24的透镜信息24a(S11)。根据该读取的透镜信息24a,在视场框表数据41中对应的摄影镜头12的状态栏41c的识别记号为“B”时,判定为未安装(S12),并将其改写为识别记号A(S13)。通过该改写,摄影镜头安装历史的存储处理结束。并且,在判定了摄影镜头12有无变更(S14)之后摄影镜头12与上次投入电源时不同的情况(摄影镜头有变更的情况)下,进行透镜信息的改写。
另外,透镜信息24a也可以是能够光学性或机械性读取的识别标记来代替电子方式。在该情况下,在与安装部13对应的位置,对摄影镜头12预先设置识别标记,并通过相机主体11侧的标记传感器(均未图示)而光学性或机械性读取。由主控制部32从摄影镜头12读取透镜信息24a的读取功能和针对视场框表数据41的状态栏41c的识别记号A的写入功能,构成安装历史存储部。通过该安装历史存储部来进行安装历史存储步骤。
在每次例如追加销售新的摄影镜头12时,视场框表数据41都能够进行更新。例如通过经由记录介质40(参考图3)读入新的更新数据而进行更新。并且,通过与未图示的个人计算机的例如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连接而进行更新来代替经由记录介质40的更新。而且,在软件的版本升级时,与软件的更新一起进行更新。如此,视场框表数据41与最新的能够使用的摄影镜头12的列表对应。
返回图3,关于棱镜43,在其内部构成有作为光路集成部的半反射镜48。半反射镜48被配置成相对于第1光路49与第2光路50呈45度的角度,第1光路49中,对入射于取景器窗16a的被摄体的光学像进行传播,第2光路50中,对显示在EVFLCD42的显示图像进行传播。该半反射镜48集成第1光路49和第2光路50来设为第3光路51。在该第3光路51上配置有取景器目镜部16b。半反射镜48使在第1光路49上进行传播的光学像的一部分透射并将其引导至第3光路51,使在第2光路50上进行传播的显示图像的一部分反射并将其引导至第3光路51。
OVF快门44为液晶快门,且配置在第1光路49上。OVF快门44通过主控制部32被控制,且能够在对从取景器窗16a入射的光学像进行遮蔽而不使其入射于棱镜43的“关闭状态”与使光学像透射而入射于棱镜43的“打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OVF快门44在为OVF模式或全视场框显示模式、之后说明的混合模式的情况下被设为“打开状态”,在为EVF模式的情况下被设为“关闭状态”。
图7是表示切换EVF模式M1、OVF模式M2及全视场框显示模式M3的模式切换处理的流程图。通过操作部14的取景器切换杆21或模式选择按钮22等的操作,能够切换成EVF模式M1、OVF模式M2及全视场框显示模式M3。
如图4所示,EVF模式M1中,第2显示控制部38生成在被摄体显示区域46显示被摄体图像55且在信息显示区域47显示信息图像57的视频信号。与该视频信号的信息显示区域47相对应的部分的信号值中,表示文字等摄影信息的部分例如为最高灰度(白色)电平,其他部分例如为最低灰度(黑色)电平。被摄体图像55及信息图像57在第2光路50上进行传播并通过半反射镜48而被反射,由此被引导至第3光路51。由于OVF快门44被设为“关闭状态”,因此光学像59并不入射于半反射镜48。其结果,显示有图4所示的被摄体图像55及信息图像57的EVF图像P1被引导至取景器目镜部16b(S22)。
OVF模式M2中,第2显示控制部38生成将被摄体显示区域46设为非显示且在信息显示区域47显示信息图像57的视频信号。与该视频信号的被摄体显示区域46相对应的部分的信号值为黑色电平。并且,与该视频信号的信息显示区域47相对应的部分的信号值中,与前述EVF模式M1相同地,表示摄影信息的部分为白色电平,其他部分为黑色电平。因此,如图8(A)所示,EVFLCD42中仅显示有信息图像57。如图3所示,信息图像57在第2光路50上进行传播并通过半反射镜48而被反射,由此被引导至第3光路51。由于OVF快门44被设为“打开状态”,因此图8(B)所示的光学像59透射OVF快门44。光学像59在第1光路49上进行传播并透射半反射镜48而被引导至第3光路51。其结果,如图8(C)所示,叠加有光学像59和信息图像57的OVF图像P2被引导至取景器目镜部16b(S23)。
如图9(A)所示,图7所示的全视场框显示模式M3中,第2显示控制部38(参考图3)在被摄体显示区域46显示第1视场框61、第2视场框62及第3视场框63,并在信息显示区域47显示信息图像57。视场框61~63根据视场框表数据41的视场框数据而制作。在OVF图像中,视场框61~63表示通过固体摄像元件31拍摄的范围(摄影范围),分别按每个焦距来显示(S24)。
第1视场框61根据识别记号B的视场框数据而制作。关于第1视场框61,针对当前所销售的所有摄影镜头12,显示使用它们时的视场框。第2视场框62根据识别记号A的视场框数据而制作。关于第2视场框62,显示使用当前所持有的摄影镜头12时的视场框。第3视场框63根据识别记号C的视场框数据而制作。关于第3视场框,显示使用当前安装于相机主体11的摄影镜头12时的视场框。
这些第1视场框61~第3视场框63用白色来显示,其他部分用黑色来显示。并且,在各视场框61~63的下边中央部,例如用白色来显示表示各视场框61~63的焦距的数字和以最大视场框为基准的放大倍率。
第1视场框61~第3视场框63中,各框线的宽度以第1视场框61、第2视场框62、第3视场框63的顺序依次变宽,并能够识别这些第1视场框61~第3视场框63。另外,除了改变框线的宽度之外或者在改变框线的宽度的基础上,也可以对每个各视场框61~63改变框线的亮度。
如图3所示,第1视场框61~第3视场框63在第2光路50上进行传播并通过半反射镜48而被反射,从而被引导至第3光路51。由于OVF快门44被设为“打开状态”,因此图9(B)所示的光学像59透射OVF快门44。光学像59在第1光路49上进行传播并透射半反射镜48而被引导至第3光路51。其结果,如图9(C)所示,叠加有光学像59和信息图像57及第1视场框61~第3视场框63的OVF图像P3被引导至取景器目镜部16b(S24)。
用户能够通过OVF图像P3中的第1视场框61~第3视场框63来确认摄影范围。并且,不仅显示基于安装于安装部13的摄影镜头12的第3视场框63,还显示所持有的摄影镜头12的第2视场框62和未持有的未购买摄影镜头12的第1视场框61。因此,用户能够轻松地想像到哪一个更适合作为与当前的摄影场景对应的最佳的视场框。而且,当最佳的视场框为第2视场框62的情况下,通过转换成该视场框的摄影镜头12,能够以最佳的视场框进行拍摄。并且,当最佳的视场框为第1视场框61的情况下,会促动购买新的摄影镜头12,从而关系到摄影镜头12的促销。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第1视场框61~第3视场框63以包围特定区域的方式显示为框状,但只要是能够识别特定区域的显示方式即可,例如也可以仅显示框的角部分。并且,省略了图示,但也可以将AF框与视场框61~63一起显示。AF框也可以在全视场框显示模式M3以外的EVF模式M1和OVF模式M2中显示。
AF框表示通过固体摄像元件31生成的摄像信号中进行AF动作时的对象范围(聚焦区域)。AF动作通过以与AF框相对应的摄像信号中所包含的AF评价值(例如高频成分的积算值)成为最大的方式驱动控制聚焦透镜17b来进行。AF框例如固定于摄影范围的中心。此外,AF框被设定为通过操作部14设定或设定在通过脸部检测功能检测出的人物的脸部等。
接着,对数码相机10的作用进行说明。首先,若电源按钮18通过用户被操作而电源呈打开状态,则向数码相机10的各部供给电源电压。如图6所示,通过打开电源,进行摄影镜头安装历史的存储处理。首先,读取安装于安装部13的摄影镜头12的透镜信息(S11)。接着,通过透镜信息判定是否为未安装透镜(S12)。关于透镜信息,在视场框表数据41中的状态栏41c中识别记号为B的情况(未安装透镜的情况)下,识别记号B被改写为表示持有的识别记号A(S13)。步骤S12中不是未安装透镜的情况下,判定有无变更安装透镜(S14)。在存储有识别记号C的焦距的摄影镜头12与安装在安装部13的摄影镜头相同的情况(无变更的情况)下,根据判定,该焦距的摄影镜头12的状态栏41c的识别记号C保持原样。在具有附上识别记号C的表数据41的焦距的摄影镜头12和安装于安装部13的摄影镜头12不同的情况(有变更的情况)下,根据判定,对应的摄影镜头12的状态栏41c被改写为识别记号C(S15)。并且,在此之前附有识别记号C的摄影镜头12的状态栏41c从识别记号C被改写为识别记号B(S15)。如此,安装历史存储部进行更新处理。
若操作部14被操作而作为摄影模式例如选择程序摄影模式,则快门速度和光圈值被自动设定。而且,模式选择按钮22被操作而选择静态图像摄影模式,则取景器16开始动作。
如图7所示,通过取景器切换杆21(参考图3)的操作而选择EVF模式M1、OVF模式M2、全视场框显示模式M3中的任一模式(S21)。
如图4所示,EVF模式M1中,在被摄体显示区域46显示被摄体图像55,在信息显示区域47显示信息图像57。被摄体图像55及信息图像57在第2光路50上进行传播并通过半反射镜48而被反射,由此被引导至第3光路51。由于OVF快门44被设为“关闭状态”,因此光学像59并不入射于半反射镜48。其结果,具有如图4所示的被摄体图像55及信息图像57的EVF图像P1被引导至取景器目镜部16b(S22)。
OVF模式M2中,第2显示控制部38生成将被摄体显示区域46设为非显示且在信息显示区域47显示信息图像57的视频信号。由此,仅信息图像57在第2光路50上进行传播并通过半反射镜48而被反射,从而信息图像57被引导至第3光路51。由于OVF快门44被设为“打开状态”,因此光学像59透射OVF快门44,从而在第1光路49上进行传播并透射半反射镜48。由此,光学像59被引导至第3光路51。其结果,如图8(C)所示,叠加有光学像59和信息图像57的OVF图像P2被引导至取景器目镜部16b(S23)。
如图9(A)所示,全视场框显示模式M3中生成,第2显示控制部38(参考图3)在被摄体显示区域46显示第1视场框61、第2视场框62及第3视场框63,且在信息显示区域47显示信息图像57的视频信号。视场框61~63根据视场框表数据41的视场框数据而制作。
全视场框显示模式M3中,信息图像57及第1视场框61~第3视场框63在第2光路50上进行传播并通过半反射镜48而被反射,从而被引导至第3光路51。并且,由于OVF快门44被设为“打开状态”,因此图9(B)所示的光学像59透射OVF快门44,从而在第1光路49上进行传播并透射半反射镜48而被引导至第3光路51。其结果,如图9(C)所示,叠加有光学像59、信息图像57及各视场框61~63的OVF图像P3被引导至取景器目镜部16b(S24)。用户通过接眼于取景器目镜部16b,能够在观察被摄体的光学像59的同时确认摄影条件或各视场框61~63。
在该状态下,若释放按钮19被完全按下,则以与所安装的摄影镜头12的焦距相应的第3视场框63进行被摄体像的拍摄。
[第2实施方式]
图10及图11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中,根据图像数据而判定摄影场景,并根据该判定结果而强调显示与最佳的摄影焦距对应的视场框。摄影场景的判定由主控制部32进行,并由主控制部32构成判定部。判定部中,判定适于图像的摄影场景的最佳焦距。并且,强调显示与最佳焦距对应的视场框的强调显示控制部由第2显示控制部38构成。在OVF模式中,通过模式选择按钮的操作选择场景判定最佳视场框显示模式M4,由此进行该视场框的强调显示。场景判定最佳视场框显示模式M4中,通过主控制部32进行场景判定及最佳视场角选择处理。
场景判定中,判定有无脸部检测(S31)。在有无脸部检测的判定中,在检测到脸部的情况下,选择适于人像的焦距(S32),显示对具有该焦距的摄影镜头12的视场框进行强调显示的OVF图像P4(S33)。另外,脸部的检测方法众所周知,而省略说明。
图11的摄影场景中,焦距为50mm的摄影镜头12被判定为最佳视场框,从而该摄影镜头12的第2视场框62切换为虚线显示,并且闪烁而强调显示。最佳视场框的强调显示采用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第3视场框的强调显示不同的显示方式。例如,除了框线的虚线显示或框线的闪烁显示之外,例如将框线的颜色从白色改变为红色而显示。这些强调显示可以采用一个,并且也可以组合多个而采用。
而且,如以双点划线的阴影表示,也可以用比最佳视场框内的亮度低的亮度来显示最佳视场框以外的被摄体图像55的区域。在该情况下,最佳视场框内的图像变得明确,从而变得容易确定视场框。
另外,代替有无脸部检测或在有无脸部检测的基础上,也可以根据检测到的脸部的区域的面积,在该脸部区域的面积为一定值以上时将具有脸部区域的例如1.25倍的面积的视场框作为最佳视场框而选择。脸部区域和视场框内的面积比并不限于1.25倍,可以适当变更。
接着,在有无脸部检测的判定中,在未检测到脸部的情况下,判定摄影场景为风景(S31)。在被判定为风景时,选择基于最适合风景拍摄的广角系统的摄影镜头的视场框(S34),并对该视场框的框线使用单点划线或双点划线等不同的线种,或例如用蓝色来显示颜色(S35)。预先存储有为风景这一场景判定结果和相对于场景判定结果的最佳的视场框之间的关系。是否为风景的判定方法众所周知,而省略详细的说明。例如,除了有无脸部的检测之外或在有无脸部的检测的基础上,也可以将预先准备的特征数据样品预先存储在每个摄影场景中。在该情况下,由图像数据生成表示摄影场景的特征的特征数据,通过该特征数据和特征数据样品的比较,判定是否为风景。
[第3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中,进行EVF模式M1、OVF模式M2、全视场框显示模式M3的切换。第3实施方式除了上述各模式M1~M3之外,还具有设为能够同时观察被摄体图像55及光学像59的混合模式M5。以下,仅对混合模式M5进行说明,由于EVF模式M1、OVF模式M2、全视场框显示模式M3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如图12所示,EVFLCD42中,设定有被摄体显示区域80、信息显示区域81及比被摄体显示区域80小的子显示区域82。子显示区域82被设定在中心偏离被摄体显示区域80的中心的位置,例如右下侧位置。信息显示区域81中显示信息图像57,子显示区域82中显示被摄体图像55。并且,将被摄体显示区域80设为非显示。
如图3所示,信息图像57及被摄体图像55在第2光路50上进行传播并通过半反射镜48而被反射。并且,由于OVF快门44被设为“打开状态”,因此光学像59透射OVF快门44,从而在第1光路49上进行传播并透射半反射镜48。其结果,如图13所示,叠加有光学像59、信息图像57及被摄体图像55的混合图像P5被引导至取景器目镜部16b。并且,被摄体图像55显示于子显示区域82,因此能够接近光学像59而显示。另外,也可以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地在被摄体显示区域80显示各视场框61~63,来代替将被摄体显示区域80设为非显示。
并且,在第3实施方式的混合模式M5中,也可以显示在第1实施方式中进行说明的AF框。在该情况下,优选在被摄体显示区域80显示AF框,且在子显示区域82放大显示相当于AF框内的部分的被摄体图像。由此,能够以显示于子显示区域82的图像进行聚焦的确认。
[第4实施方式]
如图14及图15所示,第4实施方式中,在OVF模式M2中,选择电子变焦视场框显示模式M6时(S40),在OVF图像P6上显示基于电子变焦(数字变焦)功能的与多个视场角对应的视场框85(S41)。电子变焦是从图像数据剪切与电子变焦倍率的对应的大小的区域并将其放大的功能。通过在进行电子变焦的状态下按压释放按钮,得到与电子变焦倍率对应的大小的区域的图像数据。
在初始设定相机时,欲在进行电子变焦之前显示基于多个电子变焦的视场框的情况下设定电子变焦视场框显示模式M6。在选择了该电子变焦视场框显示模式M6的状态下例如按压电子变焦倍率按钮,由此如图15所示,在进入电子变焦之前,例如显示2~5秒左右的多个变焦视场框85。因此,通过由用户确认该变焦视场框85,选择基于最佳变焦倍率的视场框变得容易。之后,电子变焦按钮被进一步持续按压,由此切换为电子变焦,并从变焦视场框85的显示切换为电子变焦的图像显示(S42)。
另外,电子变焦视场框显示模式M6除了OVF模式M2之外,也可以以EVF模式M1和混合模式M5进行。
[变形例]
通过固体摄像元件31而得到的图像数据只能在安装于安装部13的摄影镜头12的视场角范围内得到。因此,EVF模式M1中,无法在比基于所安装的摄影镜头12的视场角大的区域显示被摄体图像。因此,即便仅显示广角的摄影镜头12的视场框也仅显示视场框,因此难以想像到基于广角的摄影镜头12的具体的摄影范围。为了对此进行填补,如图16所示,变形例中,通过全景扫拍方法,拍摄所安装的摄影镜头的视场框的例如4倍大的区域。全景扫拍方法众所周知,而省略移动相机来获取图像的方法的说明。
如图16所示,变形例中,针对摄影场景,将相机的扫拍方向设为U型,得到约4倍摄影视场角的图像F1~F4。相机的扫拍方向是任意的,例如,起初在水平方向朝向右侧移动相机,接着沿铅垂方向朝向下侧移动相机,最后在水平方向朝向左侧移动相机。由此,获取各部的图像F1~F4。从得到的图像F1~F4例如通过图案识别来抽取这些边界,并在边界部分连接各图像F1~F4而获取约4倍的摄影视场角的图像F5。另外,也可以将相机的扫拍方向,起初设为朝向铅垂方向上侧,接着设为朝向水平方向右侧,最后设为朝向铅垂方向下侧,从而得到纵长的图像数据。并且,仅仅朝向水平方向右侧或水平方向左侧摆动相机可以得到横长的全景图像。而且,也可以将相机朝向铅垂方向上侧或铅垂方向下侧进行扫拍得到纵长的全景图像。
如图17所示,基于通过上述全景扫拍方法得到的图像F5的全景图像P7在EVF模式或混合模式或者显示于背面显示部15时显示。并且,针对该全景图像P7,以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显示第1视场框61~第3视场框63。如此,在通过全景扫拍方法得到的全景图像P7中显示第1视场框61~第3视场框63,由此变得容易掌握基于各摄影镜头12的摄影视场角。
上述实施方式中,在透镜镜筒装卸自如地安装于相机主体的摄影装置中适用了本发明,但在透镜镜筒和相机主体为无法分离的一体型,且焦距不同的转换镜头装卸自如地安装于透镜镜筒的摄影装置中也能够适用本发明。该情况下,转换镜头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摄影镜头对应,透镜镜筒中的转换镜头的连接部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安装部对应。
另外,除了数码相机以外,本发明还能够适用于摄像机、移动电话、智能手机等摄影装置。
符号说明
10-数码相机,11-相机主体,12-摄影镜头,13-安装部,16-取景器,22-模式选择按钮,23-变焦按钮,31-固体摄像元件,32-主控制部,38-第2显示控制部,41-视场框表数据,42-EVFLCD,55-被摄体图像,57-信息图像,59-光学像,61-第1视场框,62-第2视场框,63-第3视场框,80-被摄体显示区域,81-信息显示区域,82-子显示区域,85-变焦视场框,M1-EVF模式,M2-OVF模式,M3-全视场框显示模式,M4-场景判定最佳视场框显示模式,M5-混合模式,M6-电子变焦视场框显示模式。
Claims (7)
1.一种摄影装置,其具备:
安装部,装卸自如地安装焦距不同的多个摄影镜头;
摄像元件,根据经由安装于所述安装部的一个所述摄影镜头而入射的被摄体像来生成图像;
取景器,构成为能够经由取景器用镜头观察所述被摄体像;
取景器内信息显示部,在所述取景器内,使信息重叠于所述被摄体像而以能够观察的方式显示;
安装历史存储部,存储过去安装于所述安装部的所述摄影镜头的安装历史;
第1视场框显示控制部,控制所述取景器内信息显示部,将与能够安装于所述安装部的所有所述摄影镜头的焦距对应的多个第1视场框作为所述信息而显示;
第2视场框显示控制部,控制所述取景器内信息显示部,根据所述安装历史,将所述多个第1视场框中的与过去安装于所述安装部的所述摄影镜头的焦距对应的第1视场框设为第2视场框,以与所述第1视场框不同的显示方式将该第2视场框作为所述信息而显示;及
第3视场框显示控制部,控制所述取景器内信息显示部,以与所述第1视场框及第2视场框不同的显示方式将与当前安装于所述安装部的所述摄影镜头的焦距对应的第3视场框作为所述信息而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装置,其具备:
判定部,判定适于所述图像的摄影场景的最佳焦距;及
强调显示控制部,从所述第1视场框~第3视场框中强调显示与通过所述判定部而判定的所述最佳焦距对应的视场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影装置,其中,
所述取景器内信息显示部除了所述信息之外,还使通过所述摄像元件而生成的所述图像重叠或接近于所述被摄体像而显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影装置,其中,
所述取景器内信息显示部将与通过所述判定部而判定的所述最佳焦距对应的最佳视场框显示于所述图像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影装置,其中,
所述取景器内信息显示部降低亮度而显示所述图像中的所述最佳视场框以外的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影装置,其具备电子变焦功能,从所述图像剪切与电子变焦倍率对应的大小的区域并进行放大,
在执行所述电子变焦功能之前,所述取景器内信息显示部将与多个电子变焦倍率对应的多个视场框显示于所述图像中。
7.一种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该摄影装置具备:
安装部,装卸自如地安装焦距不同的多个摄影镜头;
摄像元件,根据经由安装于所述安装部的一个所述摄影镜头而入射的被摄体像来生成图像;
取景器,构成为能够经由取景器用镜头观察所述被摄体像;及
取景器内信息显示部,在所述取景器内,使信息重叠于所述被摄体像而以能够观察的方式显示,
该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安装历史存储步骤,存储过去安装于所述安装部的所述摄影镜头的安装历史;
第1视场框显示控制步骤,控制所述取景器内信息显示部,将与能够安装于所述安装部的所有所述摄影镜头的焦距对应的多个第1视场框作为所述信息而显示;
第2视场框显示控制步骤,控制所述取景器内信息显示部,根据所述安装历史,将所述多个第1视场框中的与过去安装于所述安装部的所述摄影镜头的焦距对应的第1视场框设为第2视场框,以与所述第1视场框不同的显示方式将该第2视场框作为所述信息而显示;及
第3视场框显示控制步骤,控制所述取景器内信息显示部,以与所述第1视场框及第2视场框不同的显示方式将与当前安装于所述安装部的所述摄影镜头的焦距对应的第3视场框作为所述信息而显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224739 | 2015-11-17 | ||
JP2015-224739 | 2015-11-17 | ||
PCT/JP2016/080302 WO2017086065A1 (ja) | 2015-11-17 | 2016-10-13 | 撮影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293087A true CN108293087A (zh) | 2018-07-17 |
CN108293087B CN108293087B (zh) | 2019-07-09 |
Family
ID=58718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67231.1A Active CN108293087B (zh) | 2015-11-17 | 2016-10-13 | 摄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477113B2 (zh) |
JP (1) | JP6389342B2 (zh) |
CN (1) | CN108293087B (zh) |
WO (1) | WO2017086065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225806A (zh) * | 2021-04-19 | 2022-10-21 | 苹果公司 | 用于宽视场(fov)相机的电影式图像取景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99219B (zh) * | 2019-06-13 | 2021-10-08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全景拍摄方法及相关产品 |
WO2021035619A1 (zh) * | 2019-08-29 | 2021-03-04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方法、拍照方法及相关装置 |
US11265474B2 (en) * | 2020-03-16 | 2022-03-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Zoom setting adjustment for digital cameras |
WO2023189829A1 (ja) * | 2022-03-31 | 2023-10-05 |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JP7569358B2 (ja) | 2022-07-29 | 2024-10-1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表示制御装置、表示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80170152A1 (en) * | 2007-01-16 | 2008-07-17 | Sony Corporation | Image pickup system,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interchangeable lens |
JP2012168299A (ja) * | 2011-02-14 | 2012-09-06 | Nikon Corp | 撮像装置 |
JP2013174719A (ja) * | 2012-02-24 | 2013-09-05 | Nikon Corp | 画像表示装置、カメラ、および画像表示プログラム |
CN104335116A (zh) * | 2012-06-04 | 2015-02-04 | 理光映像有限公司 | 摄像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725017B2 (en) * | 2005-11-09 | 2010-05-25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image pickup system |
JP2008096584A (ja) * | 2006-10-10 | 2008-04-24 | Nikon Corp | カメラ |
JP2009200552A (ja) * | 2008-02-19 | 2009-09-03 | Olympus Imaging Corp |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の表示方法 |
JP5284013B2 (ja) * | 2008-09-01 | 2013-09-1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
JP2010279022A (ja) * | 2009-04-30 | 2010-12-09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撮像装置 |
KR101599881B1 (ko) * | 2009-06-30 | 2016-03-0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화각 미리 보기 기능을 갖는 디지털 영상 신호 처리 장치, 이의 제어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기록한 기록 매체 |
JP2012065294A (ja) | 2010-09-17 | 2012-03-29 | Fujifilm Corp | ハイブリッド型ファインダ装置 |
JP6296801B2 (ja) * | 2013-07-24 | 2018-03-2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撮像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
-
2016
- 2016-10-13 WO PCT/JP2016/080302 patent/WO201708606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10-13 CN CN201680067231.1A patent/CN108293087B/zh active Active
- 2016-10-13 JP JP2017551775A patent/JP6389342B2/ja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5-16 US US15/981,380 patent/US10477113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80170152A1 (en) * | 2007-01-16 | 2008-07-17 | Sony Corporation | Image pickup system,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interchangeable lens |
JP2012168299A (ja) * | 2011-02-14 | 2012-09-06 | Nikon Corp | 撮像装置 |
JP2013174719A (ja) * | 2012-02-24 | 2013-09-05 | Nikon Corp | 画像表示装置、カメラ、および画像表示プログラム |
CN104335116A (zh) * | 2012-06-04 | 2015-02-04 | 理光映像有限公司 | 摄像装置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225806A (zh) * | 2021-04-19 | 2022-10-21 | 苹果公司 | 用于宽视场(fov)相机的电影式图像取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389342B2 (ja) | 2018-09-12 |
US10477113B2 (en) | 2019-11-12 |
WO2017086065A1 (ja) | 2017-05-26 |
US20180262691A1 (en) | 2018-09-13 |
CN108293087B (zh) | 2019-07-09 |
JPWO2017086065A1 (ja) | 2018-09-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293087B (zh) | 摄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US7706674B2 (en) |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flash | |
CN103782586B (zh) | 成像设备 | |
JP4760742B2 (ja) | デジタルカメラ、及び情報表示方法、情報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 | |
US20060092297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moving hot pixels in a digital camera | |
JP2007311861A (ja) | 撮影装置及び方法 | |
JP5667726B2 (ja) | レンズ交換式カメラ及びファインダの表示方法 | |
US20150124131A1 (en) | Camera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operation of same | |
US11245852B2 (en) | Capturing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two types of images for display from an obtained captured image based on scene luminance and exposure | |
CN110313173B (zh) | 摄影装置和其控制方法及非易失性的计算机可读介质 | |
CN110024371B (zh) | 摄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6101495B (zh) | 摄像装置以及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 | |
JP4931769B2 (ja) |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制御方法 | |
CN105323472B (zh) | 测光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3685969A (zh) | 摄像装置 | |
JP4935559B2 (ja) | 撮像装置 | |
KR100745508B1 (ko) | 촬상장치 | |
JP2009033612A (ja) | 撮像装置 | |
JP5747595B2 (ja) | 露出制御装置及びカメラ | |
CN106170975B (zh) | 摄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JP2001136429A (ja) | 電子カメラ | |
CN100454979C (zh) | 具有多个图像记录介质的数字照相机及其控制方法 | |
JP5370034B2 (ja) | 表示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カメラ | |
JP2006197478A (ja) | 撮影装置 | |
JPH11150679A (ja) | 撮像装置および記録媒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