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82276A - 前导序列重传的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 Google Patents
前导序列重传的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282276A CN108282276A CN201711207129.XA CN201711207129A CN108282276A CN 108282276 A CN108282276 A CN 108282276A CN 201711207129 A CN201711207129 A CN 201711207129A CN 108282276 A CN108282276 A CN 10828227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ndom access
- power
- preamble sequence
- base station
- transmiss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2
- 238000012163 sequencing technique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6
- 230000008685 targeting Effects 0.000 title abstract 6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8
- 230000009194 climb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8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2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34 dec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256 coordination poly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62 f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6 perme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04W74/0841—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with collision treat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2—TPC of broadcast or control channels
- H04W52/325—Power control of control or pilot channe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42—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in systems with time, space, frequency or polarisation divers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4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during retransmission after error or non-acknowledg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50—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at the moment of starting communication in a multiple access environ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downlink, i.e. towards the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6—Uplink power control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前导序列重传的方法、用户设备以及基站,所述方法包括:基站确定系统配置信息,并将系统配置信息发送至用户设备,然后用户设备发送前导序列,以进行随机接入,当随机接入失败时,用户设备根据接收到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重传机制以及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重传配置信息,向基站重新发送前导序列,以进行随机接入,直至达到预置判断条件。本发明实施例适用于在前导序列发送失败之后,向基站重新发送前导序列,以进行随机接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前导序列重传的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来自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英文全称:internetof thingS,英文缩写:IoT)的增长需求,给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根据国际电信联盟(英文全称: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英文缩写:ITU)的报告ITU-R M.[IMT.BEYOND 2020.TRAFFIC],可以预计到2020年,移动业务量增长相对2010年(4G时代)将增长近1000倍,用户设备连接数也将超过170亿,随着海量的IoT设备逐渐渗透到移动通信网络,连接设备数将更加惊人。为了应对这前所未有的挑战,通信产业界和学术界已经展开了广泛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英文全称:5-Generation,英文缩写:5G)研究,面向2020年代。目前在ITU的报告ITU-R M.[IMT.VISION]中已经在讨论未来5G的框架和整体目标,其中对5G的需求展望、应用场景和各项重要性能指标做了详细说明。针对5G中的新需求,ITU的报告ITU-R M.[IMT.FUTURE TECHNOLOGY TRENDS]提供了针对5G的技术趋势相关的信息,旨在解决系统吞吐量显著提升、用户体验一致性、扩展性以支持IoT、时延、能效、成本、网络灵活性、新兴业务的支持和灵活的频谱利用等显著问题。
随机接入(英文全称:Random Access)过程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步骤,用于用户设备与基站间建立上行同步,以及基站为用户设备分配用于识别用户设备的ID等。随机接入的性能直接影响到用户的体验。其中,对于传统的无线通信系统,如长期演进(英文全称:Long Term Evolution英文缩写:LTE)以及长期演进技术升级版(英文全称:Long TermEvolution-Advanced,英文缩写:LTE-A)中,随机接入过程被应用于如建立初始链接、小区切换、重新建立上行链接、无线资源控制(英文全称:(Radio ReSource Control,英文缩写:RRC)连接重建等多个场景,并根据用户设备是否独占前导序列资源划分为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英文全称:Contention-baSed Random AcceSS)以及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英文全称:Contention-free Random AcceSS)。由于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中,各个用户设备在尝试建立上行链接的过程中,从相同的前导序列资源中选择前导序列,可能会出现多个用户设备选择相同的前导序列发送给基站,因此这种冲突的出现会导致前导序列发送失败,如何设计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重传方法、提升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重传的成功概率,是影响随机接入性能的关键指标。
LTE-A中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分为四步,如图1所示。在随机接入过程开始之前,基站将随机接入过程的配置信息发送给用户设备,用户设备根据接收到的配置信息进行随机接入过程。第一步中,用户设备从前导序列资源池中随机选择一个前导序列,发送给基站,基站对接收信号进行相关性检测,从而识别出用户设备所发送的前导序列,第二步中,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响应(英文全称:Random Access Response,英文缩写:RAR),包含随机接入前导序列标识符、根据用户设备与基站间时延估计所确定的定时提前指令、临时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英文全称:Temporary Cell-Radio Network TemporaryIdentifier,英文缩写:TC-RNTI),以及为用户设备下次上行传输所分配的时频资源,第三步中,用户设备根据RAR中的信息,向基站发送消息三(英文缩写:MSg3),MSg3中包含用于用户设备终端标识以及RRC链接请求等信息,其中,该用户设备终端标识是用户设备唯一的,用于解决冲突的标识,第四步中,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冲突解决标识,包含了冲突解决中胜出的用户设备终端标识,用户设备在检测出自己的标识后,将临时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升级为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英文全称:Cell-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英文缩写:C-RNTI),并向基站发送确认字符(英文全称:Acknowledgement,英文缩写:ACK)信号,完成随机接入过程,并等待基站的调度,否则,用户设备将在一段延时后开始新的随机接入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第一步和第二步中,用户设备期望在一个时间窗内接收到RAR,其中时间窗的配置由基站决定,并在随机接入过程开始前的配置信息中发送,如果用户设备没有在设置的时间窗内收到基站发送的RAR,将重传前导序列;另一方面,如果第二步用户设备接收到的所有RAR内包含的前导序列序号与第一步中发送的前导序列序号均不相同,也会触发前导序列重传。此外,如果第四步冲突解决失败,同样会触发前导序列重传。
对于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由于基站已知用户设备标识,可以为用户设备分配前导序列,因此用户设备在发送前导序列时,不需要随机选择序列,而会使用分配好的前导序列。基站在检测到分配好的前导序列后,会发送相应随机接入响应,包括定时提前以及上行资源分配等信息。用户设备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后,认为已完成上行同步,等待基站的进一步调度。因此,初始接入和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仅包含两个步骤:步骤一为发送前导序列;步骤二为随机接入响应的发送。毫米波通信是5G可能的一项关键技术,通过提高载波频率到毫米波频段,可用带宽将大大增加,因此能够极大的提高系统的传输速率。为对抗毫米波波段无线信道中高衰落、高损耗等特性,毫米波通信系统一般采用波束赋形(英文全称:Beamforming)技术,即通过使用加权因子,将波束能量集中于某一方向,进行无线通信时,基站与用户设备通过轮询等方式搜索出最优的波束对,从而最大化基站侧和用户设备侧的接收信噪比。由于建立初始链接时用户设备与基站并不知晓最优波束对的方向,因此毫米波通信系统中随机接入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然而,在基于波束赋形的5G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功率不足或发送波束不匹配均可导致前导序列传输失败。但是由于在随机接入过程之中,用户设备无法获知具体的失败原因。
此外,现有的5G毫米波通信随机接入过程中,基于波束互易性是否存在的条件,分别设计了不同的流程和信道结构。在不同信道互易性条件下,如何设计相应的前导序列重传方法没有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特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实施例根据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前导序列重传的方法,由用户设备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基站发送的系统配置信息,所述系统配置信息包括:随机接入资源配置信息、以及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重传配置信息;
向所述基站发送前导序列,以进行随机接入;
若所述随机接入失败,则根据接收到的随机接入资源配置信息、以及所述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重传配置信息,向所述基站重新发送所述前导序列,以进行随机接入,直至达到预置判断条件。
本发明的实施例根据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前导序列重传的方法,由基站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系统配置信息;
将所述系统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所述系统配置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序列资源配置信息、以及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重传配置信息。
本发明的实施例根据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系统配置信息,所述系统配置信息包括:随机接入资源配置信息、以及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重传配置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前导序列,以进行随机接入;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当所述随机接入失败时,根据接收到的随机接入资源配置信息、以及所述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重传配置信息,向所述基站重新发送所述前导序列,以进行随机接入,直至达到预置判断条件。
本发明的实施例根据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系统配置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系统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所述系统配置信息包括:随机接入资源配置信息、以及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重传配置信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前导序列重传的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基站确定系统配置信息,并将系统配置信息发送至用户设备,然后用户设备发送前导序列,以进行随机接入,当随机接入失败时,用户设备根据接收到的随机接入资源配置信息、以及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重传配置信息,向基站重新发送前导序列,以进行随机接入,直至达到预置判断条件,即基站可以向用户设备发送前导序列重传机制以及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重传配置信息,以使得在随机接入失败之后,用户设备根据上述前导序列重传机制以及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重传配置信息,重传前导序列,以实现随机接入,从而用户设备可以根据前导序列重传的方案重传前导序列。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传统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前导序列重传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基于天线阵列的发射端结构示意图;
图4为用户设备指定波束方向示意图;
图5为基站具有波束互易性时随机接入信道或子信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基站不具有波束互易性时随机接入信道或子信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波束转换后前导序列发送功率回到第一发送功率的功率爬升优先前导序列重传流程示意图;
图8为波束转换后前导序列发送功率保持不变的功率爬升优先前导序列重传流程示意图;
图9为波束转换后前导序列发送功率增加的功率爬升优先前导序列重传流程示意图;
图10为前导序列发送功率爬升后使用相同波束发送的波束转换优先前导序列重传流程示意图;
图11为前导序列功率发送功率爬升后使用不同波束发送的波束转换优先重传流程示意图;
图12为前导序列发送功率爬升与功率转换联合前导序列的重传流程示意图;
图13为用户设备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基站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里所使用的“终端”、“终端设备”既包括无线信号接收器的设备,其仅具备无发射能力的无线信号接收器的设备,又包括接收和发射硬件的设备,其具有能够在双向通信链路上,进行双向通信的接收和发射硬件的设备。这种设备可以包括:蜂窝或其他通信设备,其具有单线路显示器或多线路显示器或没有多线路显示器的蜂窝或其他通信设备;PCS(Personal Communications Service,个人通信系统),其可以组合语音、数据处理、传真和/或数据通信能力;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其可以包括射频接收器、寻呼机、互联网/内联网访问、网络浏览器、记事本、日历和/或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接收器;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计算机或其他设备,其具有和/或包括射频接收器的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计算机或其他设备。这里所使用的“终端”、“终端设备”可以是便携式、可运输、安装在交通工具(航空、海运和/或陆地)中的,或者适合于和/或配置为在本地运行,和/或以分布形式,运行在地球和/或空间的任何其他位置运行。这里所使用的“终端”、“终端设备”还可以是通信终端、上网终端、音乐/视频播放终端,例如可以是PDA、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移动互联网设备)和/或具有音乐/视频播放功能的移动电话,也可以是智能电视、机顶盒等设备。
其中,在基于波束赋形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前导序列传输失败可能由两方面原因造成:发送功率不足和/或发送波束不匹配。针对上述两个原因造成的前导序列传输失败,前导序列的重传除使用传统的功率爬升方法以外,还可以使用波束转换(英文全称:BeamSwitch)的方法。此外,也可以使用随机接入资源重选(英文全称:RACH ResourceReselection)的方法。前导序列的具体重传方法参照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前导序列重传的方法,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基站确定系统配置信息。
步骤202、基站将系统配置信息发送至用户设备。
其中,系统配置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重传机制以及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重传配置信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系统配置信息中可能还包括: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格式、随机接入资源的配置信息。
其中,随机前导序列重传机制以及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重传配置信息可能包括前导序列最大传输次数、功率爬升与波束转换步骤、功率爬升固定步长、单一波束最大传输次数、单一功率最大传输次数、波束转换规则、对于本发明实施例,基站可将随机接入资源分为两类。其中,第一类为用户设备具有波束互易性时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第二类为用户设备不具有波束互易性时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基站可以采用如图3所示的基于天线矩阵的传输结构,其中,经过基带处理后的每条链路经过上变频与数字-模拟转换器(英文全称: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英文缩写:DAC)与一个由个天线单元组成的天线阵列相连,天线阵列中的各个天线仅能调整相位,通过调整相位,天线阵列可以形成合适方向的波束,完成系统的波束赋形。
步骤203、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系统配置信息。
步骤204、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前导序列,以进行随机接入。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用户设备根据用户设备波束互易性信息以及基站的波束互易性信息,从接收到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格式以及随机接入资源的配置信息中选择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以及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格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根据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以及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格式,向基站发送前导序列,以进行随机接入。
具体地,用户设备根据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以及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格式,并通过第一发送功率以及第一发射波束,向基站发送前导序列,以进行随机接入。
具体地,第一发送功率对应的前导功率爬升计数为1。
步骤205、若随机接入失败,则用户设备根据接收到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重传机制以及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重传配置信息,向基站重新发送前导序列,直至达到预置判断条件。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用户设备也可以采用如图3所示的基于天线矩阵的传输结构传输前导序列。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波束覆盖,用户设备预先指定了指向不同的多个波束方向,如图4所示,用户设备指定4个波束完成对空间的覆盖。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系统配置信息中包括:随机接入响应的接收时间窗。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上述随机接入失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情况:
(1)用户设备在随机接入响应的接收时间窗内未接收基站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
(2)用户设备在随机接入响应的接收时间窗内接收到基站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但随机接入响应信息中携带的前导序列的标识与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的前导序列对应的标识不相同;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基站在相应的时频资源上检测前导序列,若基站检测到前导序列的发送,则根据检测到的前导序列、其所在的时频资源,以及检测出的定时提前(英文全称:Timing Advance,英文缩写:TA)等信息,在相应的下行时频资源发送随机接入响应(英文全称:Random Access Response,英文缩写:RAR)。其中,随机接入响应包括检测出的前导序列标识,随机接入信道时频资源信息,定时提前信息,和所分配的临时小区无线网络标识(英文全称:Cell-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英文缩写:C-RNTI)等信息;其中,若接收到的所有随机接入响应中均不包含步骤204中发送的前导序列对应的标识,则表征随机接入失败。
(3)消息3超时。
(4)用户设备在随机接入响应的接收时间窗内接收到基站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并且随机接入响应信息中携带的前导序列的标识与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的前导序列对应的标识相同,但用户设备接收到的冲突解决信息中携带的用户设备的标识与其对应的标识不相同。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若用户设备检测到随机接入响应中包含的随机接入信道时频资源及前导序列与步骤204中使用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及前导序列相符合,则发送Msg3,其中,包含用户设备标识和RRC链接请求等信息,之后,基站发送冲突解决标识,其中,冲突解决标识为冲突解决后最终胜出的用户设备对应的标识,若冲突解决标识不是接收到该冲突解决标识的用户设备的标识,则表征随机接入失败。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预置判断条件可以为前导序列的最大传输次数或者随机接入成功。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若随机接入失败,则用户设备可以通过以下至少三种重传方式,向基站重新发送前导序列。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三种重传方式分别为功率爬升优先前导序列重传方式、波束转换优先前导序列重传方式、功率爬升与波束转换联合前导序列重传方式。
其中,功率爬升优先前导序列重传方式具体为:在前导序列重传过程中,用户设备可以优先使用功率爬升机制,即使用初始波束按固定步长增加传输功率的方式重传前导序列,当达到该波束最大重传次数或达到最大发射功率或其他用户设备预先设定的条件时,用户设备转换发射波束,在新波束下重复上述功率爬升机制,直到达到新波束最大重传次数或最大发射功率后再次进行波束转换,若达到前导序列最大传输次数则停止随机接入过程。其中,在波束转换后,用户设备可将发射功率设置为初始发射状态,采用初始发射功率在新波束重传前导序列,并在可能的后续重传中配置功率爬升机制,或者将保持原有波束的功率爬升机制,保持原有功率不变或在原有发射功率上增加预置个数固定步长,在新波束重传前导序列。
其中,波束转换优先前导序列重传方式具体为:用户设备还可以优先使用波束转换机制,在前导序列重传时,保持发射功率不变,使用新波束发射前导序列,当达到该功率最大传输次数或遍历所有波束后,用户设备增加发射功率,在新功率下重复上述波束转换机制,直到达到新功率最大传输次数或遍历所有波束或用户设定的其他条件时,再次增加发射功率,其中在上述重传前导序列的过程中,若达到前导序列最大传输次数则停止随机接入过程。
其中,功率爬升与波束转换联合前导序列重传方式具体为:用户设备还可以同时使用功率爬升机制与波束转换机制,在前导序列重传时,使用包括初始波束在内的若干波束依次发送前导序列,在后续重传过程中,均采用这种多波束发送的方式,直到达到前导序列最大传输时间停止本次随机接入过程或前导序列发送成功。其中,初始波束和新波束的发射功率均采用等步长的功率爬升机制,新波束的前导序列重传发射功率可与初始波束相同,也可以配置各自独立的功率爬升机制。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用户设备与基站是否具有波束互易性,直接影响了随机接入信道的结构。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若用户设备具有波束互易性,则随机接入信道只由单个随机接入子信道组成,若用户设备不具有波束互易性,则随机接入信道由单个或多个随机接入子信道组成。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若基站具有波束互易性,则基站能够通过下行同步信号与随机接入信道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基站的最优波束方向,因此基站不需要通过波束扫描的方式确定波束方向,仅需要规定下行同步信号与随机接入信道间的对应关系,通过该对应关系确定基站侧的最优波束方向,此时,用于随机接入的前导序列不需要以重复的方式发送,如图5所示介绍了一种可能的随机接入信道结构,图5中,随机接入信道由循环前缀(英文全称:Cyclic prefix,英文缩写:CP),单个前导序列和可能的保护时间(英文全称:GuardTime)组成。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若基站不具有波束互易性,则基站需要通过波束扫描的方式确定基站侧最优的接收波束方向,并需要用户在发送前导序列时指示基站侧最优的发送波束。其中,前导序列需要以重复的方式发送,便于基站以波束扫描的方式接收,如图6所示介绍了一种可能的随机接入信道或随机接入子信道结构,其中,如图6所示,一个随机接入信道由循环前缀,一个或多个子序列组成的前导序列和可能的保护时间组成。其中,子序列的重复次数与基站侧需要扫描的波束方向相关。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在前导序列的传输和重传中,用户设备采用上述随机接入信道或随机接入子信道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当用户设备的发射波束发送改变时,可由高层向低层发送一个波束发生改变的指示。在这种情况下,用户设备的低层(物理层、介质访问控制层)通过接收高层发送的波束改变的指示信息来获取发射波束发生变化的情况。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前导序列重传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确定系统配置信息,并将系统配置信息发送至用户设备,然后用户设备发送前导序列,以进行随机接入,当随机接入失败时,用户设备根据接收到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重传机制以及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重传配置信息,向基站重新发送前导序列,以进行随机接入,直至达到预置判断条件,即基站可以向用户设备发送前导序列重传机制以及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重传配置信息,以使得在随机接入失败之后,用户设备根据上述前导序列重传机制以及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重传配置信息,重传前导序列,以实现随机接入,从而用户设备可以根据前导序列重传的方案重传前导序列。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其中,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重传配置信息中包括:功率爬升固定步长,在实施例一所示的基础上,步骤205、若随机接入失败,则用户设备根据接收到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重传机制以及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重传配置信息,向基站重新发送前导序列,以进行随机接入,直至达到预置判断条件,包括实施例二所示的步骤305和/或306,其中步骤301-304所执行的操作与步骤201-204所执行的操作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305、若随机接入失败,则用户设备按照预置个数的功率爬升步长增加发送前导序列的发送功率,以进行随机接入。
具体地,按照预置个数的功率爬升步长增加发送前导序列的发送功率,以进行随机接入的步骤,包括:前导功率爬升计数增加1;根据增加后的前导功率爬升计数,增加前导序列的发送功率,以进行随机接入。
步骤306、若前导序列的发射波束发生改变,和/或,随机接入资源发生改变,则用户设备按照预置个数的功率增加发送前导序列的发送功率,以进行随机接入,直至达到预置判断条件。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确定前导序列的发射波束发生改变的方式包括:基于接收到高层发送的发射波束发生改变的指示,确定前导序列的发射波束发生改变。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步骤305、若随机接入失败,则用户设备按照预置个数的功率爬升步长增加发送前导序列的发送功率,以进行随机接入;和/或,步骤306、若前导序列的发射波束发生改变,和/或,随机接入资源发生改变,则用户设备按照预置个数的功率增加发送前导序列的发送功率,以进行随机接入,直至达到预置判断条件,包括实施例三所示的步骤405-410,其中,步骤401-404所执行的操作与步骤301-304所执行的操作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405、若随机接入失败,则用户设备确定第二发送功率,并通过第一波束以及第二发送功率,向基站重新发送前导序列。
其中,第二发送功率为在第一发送功率上增加预置个数的功率爬升固定步长,第一发送功率为第一次发送前导序列的发送功率。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在用户设备发送前导序列之前,用户设备需要确定初始前导目标接收功率(英文全称:PreambleInitialReceivedTargetPower)和基于前导序列格式的发射功率补偿(英文全称:DELTA_PREAMBLE),以确定第一发送功率。
其中,第一发送功率=PreambleInitialReceivedTargetPower+DELTA_PREAMBLE。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在用户设备发送前导序列之前,用户设备设置前导传输计数(英文全称:PREAMBLE_TRANSMISSION_COUNTER)为1以及前导功率爬升计数(英文全称:PREAMBLE_TRANSMISSION_POWER_COUNTER)为1。
步骤406、若随机接入失败,则用户设备按照预置个数的功率爬升固定步长增加发送前导序列发送功率,并通过增加后的前导序列发送功率以及第一波束,向基站重新发送前导序列。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用户设备在系统配置信息中规定的随机接入响应的接收时间窗内接收随机接入响应。其中,若在此时间窗内未收到任何随机接入响应,或者随机接入响应信息中携带的前导序列的标识与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的前导序列对应的标识不相同,或者,冲突解决信息中携带的用户设备的标识与其对应的标识不相同则将前导传输计数PREAMBLE_TRANSMISSION_COUNTER加1,得到当前前导传输计数值PREAMBLE_TRANSMISSION_COUNTER_1。
其中,若
PREAMBLE_TRANSMISSION_COUNTER_1=PreambleTransMax+1,则达到前导序列最大传输次数,视为本次随机接入过程失败,并结束本次随机接入过程。
其中,若
PREAMBLE_TRANSMISSION_COUNTER_1<PreambleTransMax+1,则将功率爬升计数PREAMBLE_TRANSMISSION_POWER_COUNTER加1,得到PREAMBLE_TRANSMISSION_POWER_COUNTER_1,重传前导序列,其中前导序列发送功率PREAMBLE_RECEIVED_TARGET_POWER被设置为
Preamble Initial Received Target Power
+DELTA_PREAMBLE+(PREAMBLE_TRANSMISSION_POWER_COUNTER_1-1)*PowerRamping Step。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若前导序列传输失败,则用户设备可以增加发送前导序列的发送功率,发送前导序列。
步骤407、循环步骤406、直至达到第一预置条件。
其中,第一预置条件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每个波束的最大传输次数,随机接入成功,最大发射功率或者用户设备预置的条件。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步骤407还可以为步骤407’:循环步骤406,直至前导序列的发射波束发生改变、和/或随机接入资源发生改变,和/或达到预置判断条件。
步骤408、若随机接入失败,用户设备从其它可选的波束中重新选择任一波束,作为第二发射波束。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若用户预先指定四个波束传输方向,分别为第一波束传输方向、第二波束传输方向、第三波束传输方向、以及第四波束传输方向。
步骤409、用户设备重新确定发送功率,作为第三发送功率。
其中,步骤408可以先于步骤409执行,步骤409也可以先于步骤408执行,步骤408与步骤409可以同时执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做限定。
步骤410、用户设备通过第三发送功率以及第二发射波束,向基站重新发送前导序列,以进行随机接入。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若用户设备之前采用第一波束传输方向以及逐次增加发送功率的方式,发送前导序列,直至达到第一预置条件,然后用户设备可以选用其他波束,例如第二波束传输方向,以及重新确定的发送功率。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步骤408-步骤410可以为步骤408’(图中未标注):若随机接入失败,执行步骤4081’(图中未标注)、步骤4082’(图中未标注)以及步骤4083’(图中未标注)中任一步骤,并重新确定发送功率,作为第三发送功率,确定第三发送功率后,通过第二发射波束以及第二随机接入资源中至少一项以及第三发送功率,向基站重新发送前导序列,进行随机接入。
其中,
步骤4081’、发送前导序列的发射波束变为第二发射波束。
步骤4082’、发送前导序列的发射波束变为第二发射波束,且随机接入资源变为第二随机接入资源。
步骤4083’随机接入资源变为第二随机接入资源。
或者,步骤408-步骤410可以为步骤409’(图中未标注):若随机接入失败,在以下任一情形下,重新确定发送功率,作为第三发送功率,确定第三发送功率后,通过第三发送功率以及第二发射波束和/或第二随机接入资源,向基站重新发送前导序列,进行随机接入:
发送前导序列的发射波束变为第二发射波束;
发送前导序列的发射波束变为第二发射波束,且随机接入资源变为第二随机接入资源;
随机接入资源变为第二随机接入资源。
步骤411、若随机接入失败,则用户设备按照预置个数的功率爬升固定步长逐次增加发送前导序列发送功率,并按照增加后的发送功率以及第二发射波束,向基站重新发送前导序列,以进行随机接入。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若该前导序列发送失败,则用户设备通过上述选用的第二波束传输方向,并上一次发送前导序列发送功率的基础上,逐次增加发送前导序列的发送功率,向基站重新发送前导序列。
步骤412、若随机接入失败,且达到第一预置条件,则循环步骤408-411直至达到预置判断条件。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步骤412可以为:若随机接入失败,且前导序列的发射波束发生改变、和/或随机接入资源发生改变,则循环步骤408’以及步骤411,直至达到预置判断条件。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若采用第二波束传输方向,向基站发送前导序列,仍发送失败,并达到第二波束传输方向的最大传输次数,或者最大的发送功率,则采用第三波束传输方向,逐次增加发送前导序列的发送功率,向基站发送前导序列,若失败,并达到第三波束传输方向的最大传输次数,或者最大传输功率,则采用第四波束传输方向,并按照上述功率增加方式,向基站重新发送前导序列,直至随机接入成功,或者达到前导序列最大传输次数。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设备在进行上述波束转换操作时,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从所有波束或其子集中选择一个波束,也可以从所有波束或其子集中随机选择一个波束。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上述基于功率爬升和波束转换的前导序列重传过程中,若前导序列发送成功,则停止前导序列发送,进行后续随机接入过程,否则持续重传前导序列直到达到前导序列最大传输次数。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和后续所有的发明实施例中,PREAMBLE_TRANSMISSION_POWER_COUNTER可由PREAMBLE_POWER_RAMPING_COUNTER替代,PreambleInitialReceivedTargetPower可由ra-PreambleInitialReceivedTargetPower替代,Power Ramping Step可由ra-PreamblePowerRampingStep替代,PreambleTransMax可由ra-PreambleTx-Max替代。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用户设备在向基站发送前导序列失败之后,通过先增加前导序列的发送功率,再转换发送前导序列的发射波束,并在转换后的波束下增加发送前导序列的发送功率,直至向基站成功发送前导序列,或者达到预置判断条件,从而可以提高前导序列重传的成功概率,进而可以提升随机接入过程的性能。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实施例二所示的基础上,步骤409、用户设备重新确定发送功率,作为第三发送功率,包括实施例四所示的步骤509,其中步骤501-508、510-512所执行的操作与步骤401-408、410-412所执行的方式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509、用户设备重新确定第三发送功率为第一发送功率。
具体地,重新确定第三发送功率为第一发送功率,包括:将前导功率爬升计数重置为1,并根据重置的前导功率爬升计数确定第三发送功率为第一发送功率的功率值。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用户设备进行波束转换操作,设置功率爬升计数PREAMBLE_TRANSMISSION_POWER_COUNTER为1,将前导传输计数PREAMBLE_TRANSMISSION_COUNTER加1,得到当前前导传输计数值PREAMBLE_TRANSMISSION_COUNTER_2。
其中,若
PREAMBLE_TRANSMISSION_COUNTER_2<PreambleTransMax+1,则在新波束下重传前导序列,将PREAMBLE_TRANSMISSION_POWER_COUNTER重置为1,Preamble Initial ReceivedTarget Power与DELTA_PREAMBLE这两个值保持不变,前导序列的发射功率为
Preamble Initial Received Target Power+DELTA_PREAMBLE
+(PREAMBLE_TRANSMISSION_POWER_COUNTER-1)*Power Ramping Step。
例如,初始前导序列发射功率Preamble Initial Received Target Power与基于前导序列格式的发射功率补偿DELTA_PREAMBLE之和为P,即第一发送功率为P,功率爬升固定步长Power Ramping Step为Δ,第一发射波束为波束0,则此情况下的前导序列重传流程图如图7所示。其中,图7中,用户设备使用初始功率P在波束0发射前导序列,在前导序列发送失败后配置步长为Δ的功率爬升机制直至波束0发送前导序列的次数达到N后,若需要再次重传前导序列,用户设备进行波束转换操作后选择波束1,以初始功率P在波束1重传前导序列,并在波束1配置上述功率爬升机制,直到再次进行波束转换或前导序列发送成功或达到前导序列最大传输次数结束本次随机接入过程。
实施例五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实施例三所示的基础上,步骤409、用户设备重新确定发送功率,作为第三发送功率,包括实施例五所示的步骤609,其中步骤601-608、610-612所执行的操作与步骤401-408、410-412所执行的方式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609、用户设备重新确定第三发送功率为达到第一预置条件时,发送前导序列的功率。
具体地,重新确定发送功率,作为第三发送功率的步骤具体包括步骤6091(图中未标注):重新确定第三发送功率为在前导序列的发射波束发生改变、和/或随机接入资源发生改变时,发送前导序列的功率。
具体地,重新确定发送功率,作为第三发送功率的步骤具体包括步骤6091’(图中未标注):确定前导功率爬升计数值不变,并根据该前导功率爬升计数确定第三发送功率。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用户设备进行波束转换操作,设置功率爬升计数PREAMBLE_TRANSMISSION_POWER_COUNTER保持不变,将前导传输计数PREAMBLE_TRANSMISSION_COUNTER加1,得到当前前导传输计数值为PREAMBLE_TRANSMISSION_COUNTER_3。
其中,若
PREAMBLE_TRANSMISSION_COUNTER_3<preambleTransMax+1,则在新波束下重传前导序列,前导序列发送功率PREAMBLE_RECEIVED_TARGET_POWER被设置为
Preamble Initial Received Target Power+DELTA_PREAMBLE
+(PREAMBLE_TRANSMISSION_POWER_COUNTER-1)*PowerRamping Step。
例如,初始前导序列发射功率Preamble Initial Received Target Power与基于前导序列格式的发射功率补偿DELTA_PREAMBLE之和为P,即第一发射功率为P,功率爬升固定步长Power Ramping Step为Δ,则此情况下的前导序列重传流程图如图8所示,其中,用户设备使用初始功率P在波束0发射前导序列,在前导序列发送失败后配置步长为Δ的功率爬升机制。在波束0发送前导序列的次数达到N后,若需要再次重传前导序列,用户设备进行波束转换操作后选择波束1,以功率P+(N-1)Δ在波束1重传前导序列,并在波束1配置上述功率爬升机制,直到再次进行波束转换或前导序列发送成功或达到前导序列最大传输次数结束本次随机接入过程。
实施例六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实施例三所示的基础上,步骤409、用户设备所述重新确定发送功率,作为第三发送功率,包括实施例六所示的步骤709,其中步骤701-708、710-712所执行的操作与步骤401-408、410-412所执行的方式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709、在达到第一预置条件时,发送前导序列的功率基础上,增加预置个数的功率爬升固定步长,并将增加预置个数的功率爬升固定步长后的功率作为第三发送功率。
具体地,重新确定发送功率,作为第三发送功率的步骤具体包括步骤7091(图中未标注):在前导序列的发射波束发生改变、和/或随机接入资源发生改变时发送前导序列的功率基础上,增加预置个数的功率爬升固定步长,并将增加预置个数的功率爬升固定步长后的功率作为第三发送功率。
具体地,重新确定发送功率,作为第三发送功率的步骤具体包括步骤7091’(图中未标注):在前导序列的发射波束发生改变、和/或随机接入资源发生改变的前导序列爬升计数基础上,将前导功率爬升计数增加1,并根据增加后的前导功率爬升计数确定第三发送功率。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用户设备进行波束转换操作,设置功率爬升计数PREAMBLE_TRANSMISSION_POWER_COUNTER与前导传输计数PREAMBLE_TRANSMISSION_COUNTER分别加1,分别得到功率爬升计数值为PREAMBLE_TRANSMISSION_POWER_COUNTER_2以及前导传输计数值PREAMBLE_TRANSMISSION_COUNTER_4。
其中,若
PREAMBLE_TRANSMISSION_COUNTER_4<preambleTransMax+1,则在新波束下重传前导序列,前导序列发送功率PREAMBLE_RECEIVED_TARGET_POWER被设置为PreambleInitialReceivedTargetPower+DELTA_PREAMBLE+(PREAMBLE_TRANSMISSI ON_POWER_COUNTER_2-1)*Power Ramping Step。
例如,初始前导序列发射功率Preamble Initial Received Target Power与基于前导序列格式的发射功率补偿DELTA_PREAMBLE之和为P,即第一发送功率为P,功率爬升固定步长Power Ramping Step为Δ,则此情况下的前导序列重传流程图如图9所示,其中,用户设备使用初始功率P在波束0发射前导序列,在前导序列发送失败后配置步长为Δ的功率爬升机制,在波束0发送前导序列的次数达到N后,若需要再次重传前导序列,用户设备进行波束转换操作后选择波束1,以功率P+NΔ在波束1重传前导序列,并在波束1配置上述功率爬升机制,直到再次进行波束转换或前导序列发送成功或达到前导序列最大传输次数结束本次随机接入过程。
具体地,重新确定发送功率,作为第三发送功率的步骤包括:在第二随机接入资源已有发送功率基础上,增加预置个数的功率爬升固定步长,并将增加预置个数的功率爬升固定步长后的功率作为第三发送功率。
具体地,重新确定发送功率,作为第三发送功率的步骤还包括:在第二随机接入资源已有发送功率基础上,将前导功率爬升计数增加1,并根据增加后的前导功率爬升计数确定第三发送功率。
实施例七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实施例一所示的基础上,步骤205、若随机接入失败,则用户设备根据接收到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重传机制以及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重传配置信息,向基站重新发送前导序列,以进行随机接入,直至达到预置判断条件,包括实施例七所示的步骤805-810,其中,步骤801-804所执行的操作与步骤201-204所执行的操作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805、若随机接入失败,用户设备从其他可选波束中选择任一波束,作为第三发射波束,并通过第一发送功率以及第三发射波束,向基站重新发送前导序列,以进行随机接入。
需要说明的是,该其他可选波束为单次循环中,除已被使用的波束之外的其他可选波束。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在用户设备发送前导序列之前,用户设备需要确定PreambleInitial Received Target Power和DELTA_PREAMBLE,以确定第一发送功率。
其中,第一发送功率=Preamble Initial Received Target Power+DELTA_PREAMBLE。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在用户设备发送前导序列之前,用户设备设置PREAMBLE_TRANSMISSION_COUNTER为1以及PREAMBLE_TRANSMISSION_POWER_COUNTER为1。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用户设备在系统配置信息中规定的随机接入响应的接收时间窗内接收随机接入响应。其中,若在此时间窗内未收到任何随机接入响应,或者随机接入响应信息中携带的前导序列的标识与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的前导序列对应的标识不相同,或者,冲突解决信息中携带的用户设备的标识与其对应的标识不相同则将前导传输计数PREAMBLE_TRANSMISSION_COUNTER加1,得到前导传输计数值PREAMBLE_TRANSMISSION_COUNTER_5。
其中,若
PREAMBLE_TRANSMISSION_COUNTER_5=PreambleTransMax+1,则达到前导序列最大传输次数,视为本次随机接入过程失败,并结束本次随机接入过程。
其中,若
PREAMBLE_TRANSMISSION_COUNTER_5<preambleTransMax+1,则重新选择发射波束,重传前导序列,其中前导序列发送功率PREAMBLE_RECEIVED_TARGET_POWER被设置为PreambleInitialReceivedTargetPower+DELTA_PREAMBLE+(PREAMBLE_TRANSMISSION_POWER_COUNTER-1)*PowerRampingStep。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在进行波束转换,重新向基站发送前导序列时,用户设备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从所有波束或其子集中选择一个波束,也可以从所有波束或其子集中随机选择一个波束,在随后的随机接入过程中,若用户设备需要再次重传前导序列,则可重复上述波束转换机制,使用原有功率使用不同波束重传前导序列。例如,若前导序列发送失败,并且当前PREAMBLE_TRANSMISSION_COUNTER的值<PreambleTransMax+1,则从其他未被选择的可选波束中选择一个波束,并利用第一发送功率向基站重新发送前导序列。
步骤806、若随机接入失败,则循环步骤805,直至达到第二预置条件。
其中,第二预置条件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原有功率的最大传输次数,最大波束数量,随机接入成功以及用户设备设定的条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达到原有功率的最大传输次数或者达到最大波束数量或者用户设定的其他条件时,用户设备增加发射功率,重传前导序列,并在新发射功率下重复上述波束转换机制,如步骤807-810所示。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当达到原有功率的最大传输次数或者达到最大波束数量或者用户设备设定的其他条件时,将功率爬升计数PREAMBLE_TRANSMISSION_POWER_COUNTER+1,得到当前功率爬升计数值PREAMBLE_TRANSMISSION_POWER_COUNTER_3,则当前前导序列发送功率PREAMBLE_RECEIVED_TARGET_POWER被设置为PreambleInitialReceivedTargetPower+DELTA_PREAMBLE+(PREAMBLE_TRANSMISSION_POWER_COUNTER_3-1)*Power Ramping Step,并根据当前前导序列的发送功率重传前导序列。
步骤807、若随机接入失败,用户设备重新确定发送功率和发射波束分别为第四发送功率以及第四发射波束。
步骤808、用户设备通过第四发送功率以及第四发射波束,向基站重新发送前导序列,以进行随机接入。
步骤809、若随机接入失败,则用户设备从其他可选波束中选择任一波束,并通过选择后的波束,向基站重新发送前导序列,以进行随机接入。
步骤810、若随机接入失败,且达到第二预置条件,则循环步骤807-步骤809直至预置判断条件。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用户设备在向基站发送前导序列失败之后,通过先转换发送前导序列的发射波束,再增加前导序列的的发送功率,直至向基站成功发送前导序列,或者达到预置判断条件,从而可以提高前导序列重传的成功概率,进而可以提升随机接入过程的性能。
实施例八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实施例七所示的基础上,步骤807、用户设备重新确定发送功率和发射波束为第四发送功率以及第四发射波束,包括实施例八所示的步骤907,其中,步骤901-906、908-911所执行的操作与步骤801-806、808-810所执行的操作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907、用户设备将在达到第二预置条件时对应的发送功率的基础上增加预置个数的功率爬升固定步长后的发送功率,确定为第四发送功率,以及从可选波束中选择的任一发射波束确定为第四发射波束。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用户设备达到第二预置条件时,将PREAMBLE_TRANSMISSION_POWER_COUNTER+1,得到当前功率爬升计数值PREAMBLE_TRANSMISSION_POWER_COUNTER_4,其中,第四发射入功率为其中前导序列发送功率PREAMBLE_RECEIVED_TARGET_POWER被设置为PreambleInitialReceivedTargetPower+DELTA_PREAMBLE+(PREAMBLE_TRANSMISSION_POWER_COUNTER_4-1)*Power Ramping Step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波束可以与在达到第二预置条件时,向基站发送前导序列时使用的发射波束相同;也可以与在达到第二预置条件时,向基站发送前导序列时使用的发射波束不相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做限定。
其中,若第四波束与在达到第二预置条件时,向基站发送前导序列时使用的发射波束相同,则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向基站发送前导序列。例如,初始前导序列发射功率PreambleInitialReceivedTargetPower与基于前导序列格式的发射功率补偿DELTA_PREAMBLE之和为P,功率爬升固定步长PowerRampingStep为Δ,则此情况下的前导序列重传流程图如图10所示。其中,用户设备配置3个发射波束方向,使用初始功率P在波束0发射前导序列,在前导序列发送失败后配置波束转换机制,在使用功率P在波束1与波束2发送重传前导序列后,如果需要再次重传前导序列,用户设备进行功率爬升操作后继续使用波束2,以功率P+Δ在波束2重传前导序列,并在功率P+Δ配置上述波束转换机制,直到再次进行功率爬升或前导序列发送成功或达到前导序列最大传输次数结束本次随机接入过程。
其中,若第四波束与在达到第二预置条件时,向基站发送前导序列时使用的发射波束不相同,则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向基站发送前导序列。例如,PreambleInitialReceivedTargetPower与DELTA_PREAMBLE之和为P,PowerRampingStep为Δ,则此情况下的前导序列重传流程图如图11所示。其中,用户设备配置3个波束方向,使用初始功率P在波束0发射前导序列,在前导序列发送失败后配置波束转换机制,在使用功率P在波束1与波束2发送重传前导序列后,如果需要再次重传前导序列,用户进行功率爬升操作后使用不同波束,以功率P+Δ在波束0重传前导序列,并在功率P+Δ配置上述波束转换机制,直到再次进行功率爬升或前导序列发送成功或达到前导序列最大传输次数结束本次随机接入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基于波束转换和功率爬升的前导序列重传过程中,若前导序列发送成功,则停止前导序列发送,进行后续随机接入过程,否则持续重传前导序列直到达到前导序列最大传输次数。
实施例九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实施例一所示的基础上,步骤205、若随机接入失败,则用户设备根据接收到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重传机制以及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重传配置信息,向基站重新发送前导序列,以进行随机接入,直至达到预置判断条件,包括实施例九所示的步骤1005-1008,其中,步骤1001-1004所执行的操作与步骤201-204所执行的操作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005、若随机接入失败,用户设备确定第五发送功率。
其中,第五发送功率为在第一发送功率上增加预置个数的功率爬升固定步长。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若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前导序列失败,则将发送功率增加预置个数的功率爬升固定步长,作为第五发送功率。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在用户设备发送前导序列之前,用户设备需要确定PreambleInitial Received Target Power和DELTA_PREAMBLE,以确定第一发送功率。
其中,第一发送功率=Preamble Initial Received Target Power+DELTA_PREAMBLE。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在用户设备发送前导序列之前,用户设备设置PREAMBLE_TRANSMISSION_COUNTER为1以及PREAMBLE_TRANSMISSION_POWER_COUNTER为1。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用户设备在系统配置信息中规定的随机接入响应的接收时间窗内接收随机接入响应。其中,若在此时间窗内未收到任何随机接入响应,或者随机接入响应
信息中携带的前导序列的标识与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的前导序列对应的标识不相同,或者,冲突解决信息中携带的用户设备的标识与其对应的标识不相同则将前导传输计数PREAMBLE_TRANSMISSION_COUNTER加1,得到当前签到传输计数值为PREAMBLE_TRANSMISSION_COUNTER_6。
其中,若
PREAMBLE_TRANSMISSION_COUNTER_6=PreambleTransMax+1,则达到前导序列最大传输次数,视为本次随机接入过程失败,并结束本次随机接入过程。
其中,若
PREAMBLE_TRANSMISSION_COUNTER_6<PreambleTransMax+1,则将PREAMBLE_TRANSMISSION_POWER_COUNTER加1,得到当前功率传输计数值PREAMBLE_TRANSMISSION_POWER_COUNTER_5重传前导序列,其中PREAMBLE_RECEIVED_TARGET_POWER被设置为PreambleInitialReceivedTargetPower+DELTA_PREAMBLE+(PREAMBLE_TRANSMISSION_POWER_COUNTER_5-1)*Power Ramping Step。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在重传前导序列的过程中,若用户设备需要再次重传前导序列,则可重复上述功率爬升和波束转换机制,使用预置个数步长增加前导序列的发送功率,并在各个波束上依次重传前导序列。
步骤1006、用户设备按照第五发送功率,并通过可选波束中各个发射波束,依次向基站重新发送前导序列,以进行随机接入。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若前导序列发送失败,则用户设备可以先将前导序列的发送功率增加预置个数的功率爬升步长,并按照增加后的发送功率,并通过各个发射波束,依次向基站重新发送前导序列。
步骤1007、若随机接入失败,则用户设备将重新确定发送功率为第六发送功率,并依次通过可选波束中各个发射波束向基站重新发送前导序列。
其中,所述第六发送功率为将上一次随机接入失败时对应的发送功率增加所述预置个数的功率爬升固定步长。
步骤1008、循环步骤1007,直至达到预置判断条件。
例如,Preamble Initial Received Target Power与DELTA_PREAMBLE之和为P,Power Ramping Step为Δ,则此情况下的前导序列重传流程图如图12所示。其中,用户设备配置3个波束方向,使用P在波束0发射前导序列,在前导序列发送失败后同时配置功率爬升机制和波束转换机制,以功率P+Δ依次在波束0、波束1和波束2重传前导序列,若需要再次重传前导序列,则继续配置上述功率爬升机制和波束转换机制,直到前导序列发送成功或达到前导序列最大传输次数结束本次随机接入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设备在进行上述波束转换操作时,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从所有波束或其子集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波束,也可以从所有波束或其子集中随机选择一个或多个波束。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上述基于功率爬升和波束转换的前导序列重传过程中,若前导序列发送成功,则停止前导序列发送,进行后续随机接入过程,否则持续重传前导序列直到达到前导序列最大传输次数。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用户设备在前导序列发送失败之后,增加前导序列的发送功率,并通过各个波束依次向基站重新发送前导序列,若前导序列发送失败,再次增加前导序列的发送功率,仍通过各个波束依次向基站重新发送前导序列,从而可以提高前导序列重传的成功概率,进而可以提升随机接入过程的性能。
实施例十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步骤305、若随机接入失败,则用户设备按照预置个数的功率爬升步长增加发送前导序列的发送功率,以进行随机接入;和/或,步骤306、若前导序列的发射波束发生改变,和/或,随机接入资源发生改变,则用户设备按照预置个数的功率增加发送前导序列的发送功率,以进行随机接入,直至达到预置判断条件,包括实施例十所示的步骤1005-1012,其中,步骤1001-1004所执行的操作与步骤301-304所执行的操作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105、若随机接入失败,则用户设备确定第七发送功率,并通过第一随机接入资源以及第七发送功率,向基站重新发送前导序列。
其中,第七发送功率为在第一发送功率上增加预置个数的功率爬升固定步长,第一发送功率为第一次发送前导序列的发送功率。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在用户设备发送前导序列之前,用户设备需要确定初始前导目标接收功率(英文全称:PreambleInitialReceivedTargetPower)和基于前导序列格式的发射功率补偿(英文全称:DELTA_PREAMBLE),以确定第一发送功率。
其中,第一发送功率=PreambleInitialReceivedTargetPower+DELTA_PREAMBLE。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在用户设备发送前导序列之前,用户设备设置前导传输计数(英文全称:PREAMBLE_TRANSMISSION_COUNTER)为1以及功率爬升计数(英文全称:PREAMBLE_TRANSMISSION_POWER_COUNTER)为1。
步骤1106、若随机接入失败,则用户设备按照预置个数的功率爬升固定步长增加发送前导序列发送功率,并通过增加后的前导序列发送功率以及第一随机接入资源,向基站重新发送前导序列。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用户设备在系统配置信息中规定的随机接入响应的接收时间窗内接收随机接入响应。其中,若在此时间窗内未收到任何随机接入响应,或者随机接入响应信息中携带的前导序列的标识与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的前导序列对应的标识不相同,或者,冲突解决信息中携带的用户设备的标识与其对应的标识不相同则将前导传输计数PREAMBLE_TRANSMISSION_COUNTER加1,得到当前前导传输计数值PREAMBLE_TRANSMISSION_COUNTER_7。
其中,若
PREAMBLE_TRANSMISSION_COUNTER_7=preambleTransMax+1,则达到前导序列最大传输次数,视为本次随机接入过程失败,并结束本次随机接入过程。
其中,若
PREAMBLE_TRANSMISSION_COUNTER_7<preambleTransMax+1,则将功率爬升计数PREAMBLE_TRANSMISSION_POWER_COUNTER加1,得到PREAMBLE_TRANSMISSION_POWER_COUNTER_6,重传前导序列,其中前导序列发送功率PREAMBLE_RECEIVED_TARGET_POWER被设置为
Preamble Initial Received Target Power
+DELTA_PREAMBLE+(PREAMBLE_TRANSMISSION_POWER_COUNTER_6-1)*PowerRamping Step。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若前导序列传输失败,则用户设备可以增加发送前导序列的发送功率,发送前导序列。
步骤1107、循环步骤1106、直至达到第三预置条件。
其中,第三预置条件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每个随机接入资源的最大传输次数,随机接入成功,最大发射功率或者用户设备预置的条件。
其中,用户设备预置的条件可为:达到第三预置条件的发射功率大于使用其他某一随机接入资源进行前导序列传输时的发送功率。
步骤1108、若随机接入失败,用户设备从其它可选的随机接入资源中重新选择一随机接入资源,作为第二随机接入资源。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若预先指定四个随机接入资源,分别为第一随机接入资源、第二随机接入资源、第三随机接入资源、以及第四随机接入资源。
步骤1109、用户设备重新确定发送功率,作为第八发送功率。
对于本发明实例,第八发送功率可以与第一发送功率相同,或者与在达到第三预置条件时的发射功率相同,或者在达到第三预置条件的发射功率的基础上,增加预置个数的功率爬升固定步长,并将增加预置个数的功率爬升固定步长后的功率作为第八发送功率,或者在第二随机接入资源已有发送功率的基础上,增加预置个数的功率爬升固定步长,并将增加预置个数的功率爬升固定步长后的功率作为第八发送功率。
具体地,第八发送功率可以与第一发送功率相同时,将前导功率爬升计数重置为1,并根据重置的前导功率爬升计数确定第八发送功率为第一发送功率的功率值;第八发送功率与在达到第三预置条件时的发射功率相同时,前导功率爬升计数值不变,并根据该前导功率爬升计数确定第八发送功率;第八发送功率为在达到第三预置条件的发射功率的基础上,增加预置个数的功率爬升固定步长时,在达到第三预置条件时的前导功率爬升计数基础上,将前导功率爬升计数增加1,并根据增加后的前导功率爬升计数确定第八发送功率。其中,步骤1108可以先于步骤1109执行,步骤1109也可以先于步骤1108执行,步骤1108与步骤1109可以同时执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做限定。
步骤1110、用户设备通过第八发送功率以及第二随机接入资源,向基站重新发送前导序列,以进行随机接入。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若用户设备之前采用第一随机接入资源以及逐次增加发送功率的方式,发送前导序列,直至达到第三预置条件,然后用户设备可以选用其他随机接入资源,例如第二随机接入资源,以及重新确定的发送功率。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步骤1108-步骤1110可以为步骤1108’(图中未标注):若随机接入失败,执行步骤11081’(图中未标注)、步骤11082’(图中未标注)以及步骤11083’(图中未标注)中任一步骤,并重新确定发送功率,作为第三发送功率,确定第三发送功率后,通过第二发射波束以及第二随机接入资源中至少一项以及第三发送功率,向基站重新发送前导序列,进行随机接入。
其中,
步骤11081’、发送前导序列的发射波束变为第二发射波束。
步骤11082’、发送前导序列的发射波束变为第二发射波束,且随机接入资源变为第二随机接入资源。
步骤11083’随机接入资源变为第二随机接入资源。
其中,第三发射功率可以为第八发射功率。
或者,步骤1108-步骤1110可以为步骤1109’(图中未标注):若随机接入失败,在以下任一情形下,重新确定发送功率,作为第三发送功率,确定第三发送功率后,通过第三发送功率以及第二发射波束和/或第二随机接入资源,向基站重新发送前导序列,进行随机接入:
发送前导序列的发射波束变为第二发射波束;
发送前导序列的发射波束变为第二发射波束,且随机接入资源变为第二随机接入资源;
随机接入资源变为第二随机接入资源。
步骤1111、若随机接入失败,则用户设备按照预置个数的功率爬升固定步长逐次增加发送前导序列发送功率,并按照增加后的发送功率以及第二随机接入资源,向基站重新发送前导序列,以进行随机接入。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若该前导序列发送失败,则用户设备通过上述选用的第二随机接入资源,并上一次发送前导序列发送功率的基础上,逐次增加发送前导序列的发送功率,向基站重新发送前导序列。
步骤1112、若随机接入失败,且达到第三预置条件,则循环步骤1108-1111直至达到预置判断条件。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步骤1112可以为:若随机接入失败,且前导序列的发射波束发生改变、和/或随机接入资源发生改变,则循环步骤1108’-步骤1111直至达到预置判断条件。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若采用第二随机接入资源,向基站发送前导序列,仍发送失败,并达到第二随机接入资源的最大传输次数,或者最大的发送功率,则采用第三随机接入资源,逐次增加发送前导序列的发送功率,向基站发送前导序列,若失败,并达到第三随机接入资源的最大传输次数,或者最大传输功率,则采用第四随机接入资源,并按照上述功率增加方式,向基站重新发送前导序列,直至随机接入成功,或者达到前导序列最大传输次数。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设备在进行上述随机接入资源重选操作时,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从所有随机接入资源或其子集中选择一个资源,也可以从所有随机接入资源或其子集中随机选择一个资源。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上述基于功率爬升=和随机接入资源重选的前导序列重传过程中,若前导序列发送成功,则停止前导序列发送,进行后续随机接入过程,否则持续重传前导序列直到达到前导序列最大传输次数。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用户设备在向基站发送前导序列失败之后,通过先增加前导序列的发送功率,再重选随机接入资源,并在重选后的随机接入资源下增加发送前导序列的发送功率,直至向基站成功发送前导序列,或者达到预置判断条件,从而可以提高前导序列重传的成功概率,进而可以提升随机接入过程的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如图13所示,该用户设备包括:接收模块1201、发送模块1202;其中,
接收模块1201,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系统配置信息。
其中,系统配置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重传机制以及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重传配置信息。
发送模块1202,用于向基站发送前导序列,以进行随机接入。
发送模块1202,还用于当随机接入失败时,根据接收到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重传机制以及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重传配置信息,向基站重新发送前导序列,以进行随机接入,直至达到预置判断条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确定系统配置信息,并将系统配置信息发送至用户设备,然后用户设备发送前导序列,以进行随机接入,当随机接入失败时,用户设备根据接收到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重传机制以及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重传配置信息,向基站重新发送前导序列,以进行随机接入,直至达到预置判断条件,即基站可以向用户设备发送前导序列重传机制以及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重传配置信息,以使得在随机接入失败之后,用户设备根据上述前导序列重传机制以及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重传配置信息,重传前导序列,以实现随机接入,从而用户设备可以根据前导序列重传的方案重传前导序列。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如图14所示,该基站包括:确定模块1301、发送模块1302;其中,
确定模块1301,用于确定系统配置信息。
发送模块1302,用于将系统配置信息发送至用户设备。
其中,系统配置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重传机制以及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重传配置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确定系统配置信息,并将系统配置信息发送至用户设备,然后用户设备发送前导序列,以进行随机接入,当随机接入失败时,用户设备根据接收到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重传机制以及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重传配置信息,向基站重新发送前导序列,以进行随机接入,直至达到预置判断条件,即基站可以向用户设备发送前导序列重传机制以及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重传配置信息,以使得在随机接入失败之后,用户设备根据上述前导序列重传机制以及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重传配置信息,重传前导序列,以实现随机接入,从而用户设备可以根据前导序列重传的方案重传前导序列。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以及基站可以实现上述提供的方法实施例,具体功能实现请参见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前导序列重传的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可以适用于在前导序列发送失败之后,重新向基站发送前导序列,以进行随机接入。但不仅限于此。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包括涉及用于执行本申请中所述操作中的一项或多项的设备。这些设备可以为所需的目的而专门设计和制造,或者也可以包括通用计算机中的已知设备。这些设备具有存储在其内的计算机程序,这些计算机程序选择性地激活或重构。这样的计算机程序可以被存储在设备(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存储在适于存储电子指令并分别耦联到总线的任何类型的介质中,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但不限于任何类型的盘(包括软盘、硬盘、光盘、CD-ROM、和磁光盘)、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即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闪存、磁性卡片或光线卡片。也就是,可读介质包括由设备(例如,计算机)以能够读的形式存储或传输信息的任何介质。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用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现这些结构图和/或框图和/或流图中的每个框以及这些结构图和/或框图和/或流图中的框的组合。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将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方法的处理器来实现,从而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方法的处理器来执行本发明公开的结构图和/或框图和/或流图的框或多个框中指定的方案。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可以被交替、更改、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具有本发明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其他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现有技术中的具有与本发明中公开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8)
1.一种前导序列重传的方法,由用户设备执行,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基站发送的系统配置信息,所述系统配置信息包括:随机接入资源配置信息、以及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重传配置信息;
向所述基站发送前导序列,以进行随机接入;
若所述随机接入失败,则根据接收到的随机接入资源配置信息以及所述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重传配置信息,向所述基站重新发送所述前导序列,以进行随机接入,直至达到预置判断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基站发送前导序列,以进行随机接入的步骤,包括:
通过第一波束、第一发送功率以及第一随机接入资源向所述基站发送前导序列,以进行随机接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发送功率对应的前导功率爬升计数为1。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重传配置信息中包括:功率爬升固定步长;
所述若所述随机接入失败,则根据接收到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重传机制以及所述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重传配置信息,向所述基站重新发送所述前导序列,以进行随机接入的步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若所述随机接入失败,则按照预置个数的功率爬升步长增加发送前导序列的发送功率,以进行随机接入;
若前导序列的发射波束发生改变,则按照预置个数的功率增加发送前导序列的发送功率,以进行随机接入,直至达到所述预置判断条件;
若随机接入资源发生改变,则按照预置个数的功率增加发送前导序列的发送功率,以进行随机接入,直至达到所述预置判断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预置个数的功率爬升步长增加发送前导序列的发送功率,以进行随机接入的步骤,包括:
前导功率爬升计数增加1;
根据增加后的前导功率爬升计数,增加前导序列的发送功率,以进行随机接入。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随机接入失败,则按照预置个数的功率爬升步长增加发送前导序列的发送功率,以进行随机接入;和/或,若发送前导序列的发射波束发生改变,则按照预置个数的功率增加发送前导序列的发送功率,以进行随机接入,直至达到所述预置判断条件;和/或,若随机接入资源发生改变,则按照预置个数的功率增加发送前导序列的发送功率,以进行随机接入,直至达到所述预置判断条件的步骤包括:
S1、若所述随机接入失败,确定第二发送功率,并通过所述第一波束以及第二发送功率,向所述基站重新发送所述前导序列,以进行随机接入,所述第二发送功率为在第一发送功率上增加预置个数的功率爬升固定步长;
S2、若随机接入失败,则按照预置个数的功率爬升固定步长增加发送前导序列发送功率,并通过增加后的前导序列发送功率以及所述第一波束,向所述基站重新发送所述前导序列;
S3、循环步骤S2,直至前导序列的发射波束发生改变、和/或随机接入资源发生改变,和/或达到所述预置判断条件;
S4、若随机接入失败,执行以下任一步骤,并重新确定发送功率,作为第三发送功率:
发送前导序列的发射波束变为第二发射波束;
发送前导序列的发射波束变为第二发射波束,且随机接入资源变为第二随机接入资源;
随机接入资源变为第二随机接入资源;
确定第三发送功率后,通过第二发射波束以及第二随机接入资源中至少一项以及所述第三发送功率,向所述基站重新发送所述前导序列,进行随机接入;
S5、若随机接入失败,则按照预置个数的功率爬升固定步长逐次增加发送前导序列发送功率,并按照增加后的发送功率以及所述第二发射波束,和/或第二随机接入资源,向所述基站重新发送所述前导序列,进行随机接入;
S6、若随机接入失败,且前导序列的发射波束发生改变、和/或随机接入资源发生改变,则循环步骤S4-S5直至达到所述预置判断条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新确定发送功率,作为第三发送功率的步骤,包括以下之一:
重新确定所述第三发送功率为所述第一发送功率;
重新确定所述第三发送功率为在前导序列的发射波束发生改变、和/或随机接入资源发生改变时,发送所述前导序列的功率;
在前导序列的发射波束发生改变、和/或随机接入资源发生改变时发送前导序列的功率基础上,增加预置个数的功率爬升固定步长,并将增加预置个数的功率爬升固定步长后的功率作为所述第三发送功率;
在第二随机接入资源已有发送功率基础上,增加预置个数的功率爬升固定步长,并将增加预置个数的功率爬升固定步长后的功率作为所述第三发送功率。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新确定发送功率,作为第三发送功率的步骤,包括以下之一:
将前导功率爬升计数重置为1,并根据重置的前导功率爬升计数确定所述第三发送功率为所述第一发送功率的功率值;
确定所述前导功率爬升计数值不变,并根据该前导功率爬升计数确定所述第三发送功率;
在前导序列的发射波束发生改变、和/或随机接入资源发生改变的前导序列爬升计数基础上,将前导功率爬升计数增加1,并根据增加后的前导功率爬升计数确定所述第三发送功率;
在第二随机接入资源已有发送功率基础上,将前导功率爬升计数增加1,并根据增加后的前导功率爬升计数确定所述第三发送功率。
9.根据权利要求4-8任一项所述的前导序列重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前导序列的发射波束发生改变的方式包括:
基于接收到高层发送的发射波束发生改变的指示,确定前导序列的发射波束发生改变。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导序列重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接收到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重传机制以及所述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重传配置信息,向所述基站重新发送所述前导序列,以进行随机接入,直至达到预置判断条件的步骤,包括:
S7、从其他可选波束中选择任一波束,作为第三发射波束,并通过第一发送功率以及所述第三发射波束,向所述基站重新发送所述前导序列,以进行随机接入;
S8、若随机接入失败,则循环步骤S7,直至达到第二预置条件,其中所述第二预置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第一发送功率的最大传输次数或者最大波束数量、随机接入成功或者用户设备预置的条件;
S9、若随机接入失败,重新确定发送功率和发射波束分别为第四发送功率以及第四发射波束,并通过所述第四发送功率以及所述第四发射波束,向所述基站重新发送所述前导序列,以进行随机接入;
S10、若随机接入失败,则从其他可选波束中选择任一波束,并通过选择后的波束以及所述第四发送功率,向所述基站重新发送前导序列,以进行随机接入;
S11、若随机接入失败,且达到所述第二预置条件,则循环步骤S9、S10直至所述预置判断条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新确定发送功率和发射波束为第四发送功率以及第四发射波束的步骤,包括:
将在所述达到第二预置条件时对应的发送功率的基础上增加预置个数的功率爬升固定步长后的发送功率,确定为所述第四发送功率,以及从可选波束中选择的任一发射波束确定为第四发射波束,其中,所述第四发射波束与达到第二预置条件时发送前导序列的波束相同,或者所述第四发射波束与达到第二预置条件时发送前导序列的波束不同。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接收到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重传机制以及所述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重传配置信息,向所述基站重新发送所述前导序列,以进行随机接入,直至达到预置判断条件的步骤,包括:
S12、确定第五发送功率,所述第五发送功率为在第一发送功率上增加预置个数的功率爬升固定步长;
S13、按照所述第五发送功率,并依次通过可选波束中各个发射波束向所述基站重新发送所述前导序列,以进行随机接入;
S14、若随机接入失败,则将重新确定发送功率为第六发送功率,并通过所述可选波束中各个发射波束,依次向所述基站重新发送所述前导序列;
S15、循环步骤S14,直至达到所述预置判断条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发送功率为将上一次随机接入失败时对应的发送功率增加所述预置个数的功率爬升固定步长。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预置判断条件为前导序列的最大传输次数,或者随机接入成功。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前导序列重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配置信息中包括:随机接入响应的接收时间窗;
其中,所述随机接入失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情况:
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接收时间窗内未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
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接收时间窗内接收到所述基站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但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信息中携带的前导序列的标识与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的前导序列对应的标识不相同;
消息3超时;
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接收时间窗内接收到所述基站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并且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信息中携带的前导序列的标识与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的前导序列对应的标识相同,但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到的冲突解决信息中携带的用户设备的标识与其对应的标识不相同。
16.一种前导序列重传的方法,由基站执行,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系统配置信息;
将所述系统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所述系统配置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重传机制以及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重传配置信息。
17.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系统配置信息,所述系统配置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重传机制以及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重传配置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前导序列,以进行随机接入;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当所述随机接入失败时,根据接收到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重传机制以及所述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重传配置信息,向所述基站重新发送所述前导序列,以进行随机接入,直至达到预置判断条件。
18.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系统配置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系统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所述系统配置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重传机制以及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重传配置信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130585.XA CN115413056A (zh) | 2017-01-06 | 2017-11-27 | 前导序列重传的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0106071 | 2017-01-06 | ||
CN201710010607 | 2017-01-06 | ||
CN201710029432 | 2017-01-16 | ||
CN2017100294329 | 2017-01-16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130585.XA Division CN115413056A (zh) | 2017-01-06 | 2017-11-27 | 前导序列重传的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282276A true CN108282276A (zh) | 2018-07-13 |
CN108282276B CN108282276B (zh) | 2022-10-04 |
Family
ID=6278946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130585.XA Pending CN115413056A (zh) | 2017-01-06 | 2017-11-27 | 前导序列重传的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
CN201711207129.XA Active CN108282276B (zh) | 2017-01-06 | 2017-11-27 | 前导序列重传的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130585.XA Pending CN115413056A (zh) | 2017-01-06 | 2017-11-27 | 前导序列重传的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3) | US11019666B2 (zh) |
EP (2) | EP3914028A1 (zh) |
KR (1) | KR20190095918A (zh) |
CN (2) | CN115413056A (zh) |
WO (1) | WO2018128284A1 (zh) |
Cited B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289329A (zh) * | 2017-01-09 | 2018-07-17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随机接入的方法及基站设备、用户设备 |
CN110312322A (zh) * | 2019-05-31 | 2019-10-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随机接入的方法及执行随机接入的设备 |
CN110769494A (zh) * | 2018-07-26 | 2020-02-07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功率控制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WO2020073815A1 (zh) * | 2018-10-10 | 2020-04-16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处理方法和终端 |
WO2020088466A1 (zh) * | 2018-11-02 | 2020-05-0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11355563A (zh) * | 2018-12-24 | 2020-06-30 |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终端、存储介质 |
CN111372321A (zh) * | 2018-12-26 | 2020-07-03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
CN111372288A (zh) * | 2020-03-10 | 2020-07-03 | 北京意锐新创科技有限公司 | 适用于支付设备的前导序列传输优化方法和装置 |
CN111757541A (zh) * | 2019-03-29 | 2020-10-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和终端设备 |
WO2020206617A1 (zh) * | 2019-04-09 | 2020-10-1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信息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
WO2020237681A1 (zh) * | 2019-05-31 | 2020-12-03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2425213A (zh) * | 2018-10-22 | 2021-02-2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确定前导序列发射功率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
CN114340029A (zh) * | 2018-10-31 | 2022-04-12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传输随机接入指示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CN115413056A (zh) * | 2017-01-06 | 2022-11-29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前导序列重传的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8164478A1 (ko) * | 2017-03-07 | 2018-09-1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임의 접속 프리앰블을 전송하는 방법과 사용자기기 |
WO2018173229A1 (ja) * | 2017-03-23 | 2018-09-27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装置、及びランダムアクセスプリアンブル送信方法 |
CN109151902B (zh) * | 2017-06-16 | 2021-09-03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随机接入过程前导码重传计数的方法及终端 |
JP7065177B2 (ja) * | 2017-08-18 | 2022-05-11 |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 ビーム障害回復に対するランダムアクセス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 |
US11641674B2 (en) * | 2017-09-25 | 2023-05-02 |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device, user equipment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US10893496B2 (en) * | 2017-12-19 | 2021-01-1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Beam specific timing advance command parameters |
US11224088B2 (en) * | 2018-07-02 | 2022-01-1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Beam sweeping during an on-period of a DRX cycle |
CN109863813B (zh) * | 2019-01-10 | 2022-11-15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
WO2020167208A1 (en) * | 2019-02-14 | 2020-08-2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Rach report with beam selection information |
CN111601393B (zh) * | 2019-02-21 | 2023-01-13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资源配置方法、随机接入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终端 |
US11751249B2 (en) * | 2019-06-05 | 2023-09-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andom access diversity |
US11452146B2 (en) | 2019-11-26 | 2022-09-20 | Google Llc | Handling timing conflicts involving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messages |
KR20220015124A (ko) * | 2020-07-30 | 2022-02-0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다중 빔 송신을 위한 송신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전자 장치 |
US20230397128A1 (en) * | 2020-10-14 | 2023-12-07 |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 Adjusting transmission power based on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and/or acknowledgement feedback |
US11785643B2 (en) * | 2021-01-13 | 2023-10-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procedure |
CN116723585B (zh) * | 2023-08-10 | 2023-11-21 | 上海移芯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系统、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00041428A1 (en) * | 2008-06-24 | 2010-02-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wer control of first data transmission in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of f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3096355A (zh) * | 2011-11-02 | 2013-05-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处理随机接入参数的方法及设备 |
US20140016573A1 (en) * | 2012-07-12 | 2014-01-1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andom access with multiple antennas in a wireless network |
US20150016312A1 (en) * | 2013-07-10 | 2015-01-1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verage enhancement for a random access process |
CN104541554A (zh) * | 2013-08-13 | 2015-04-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发送前导序列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
CN105637969A (zh) * | 2013-10-14 | 2016-06-01 | 株式会社Kt | 用于发送和接收随机接入前导的方法及其设备 |
US20160192401A1 (en) * | 2014-12-29 | 2016-06-30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ndom access in communications system |
US20160262109A1 (en) * | 2015-03-06 | 2016-09-0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petition level coverage enhancement techniques for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transmission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673259A (en) | 1995-05-17 | 1997-09-3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andom access communications channel for data services |
KR20020030367A (ko) * | 2000-10-17 | 2002-04-25 | 오길록 |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임의접속채널의 전송방법 |
KR20050024085A (ko) * | 2003-09-04 | 2005-03-1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광대역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 억세스 접속 방법 |
WO2008156321A2 (en) * | 2007-06-19 | 2008-12-24 | Lg Electronics Inc. | Enhancement of lte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
KR101514841B1 (ko) * | 2007-08-10 | 2015-04-2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효율적인 랜덤 액세스 재시도를 수행하는 방법 |
TW200931868A (en) | 2008-01-04 | 2009-07-16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an enhanced random access channel procedure in a Cell_FACH state |
KR101548748B1 (ko) | 2008-08-07 | 2015-09-1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랜덤 접속 절차를 수행하는 방법 |
US20100232318A1 (en) * | 2009-03-10 | 2010-09-1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andom access channel (rach) optimization for a self-organizing network (son) |
MX2012009268A (es) | 2010-02-12 | 2012-11-12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 Control de acceso y control de congestion en comunicacion de maquina-a-maquina. |
KR101530808B1 (ko) * | 2011-08-12 | 2015-06-2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랜덤 액세스 과정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무선기기 |
CN105101385B (zh) * | 2011-08-30 | 2018-10-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激活管理方法、用户终端及基站 |
CN103249167B (zh) * | 2012-02-01 | 2016-12-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接入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
US8958342B2 (en) * | 2012-04-17 | 2015-02-17 |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 Uplink transmission power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device |
KR20140109633A (ko) * | 2013-03-06 | 2014-09-1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빔포밍을 사용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랜덤 액세스 슬롯을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US9609499B2 (en) * | 2013-05-22 | 2017-03-28 | Avago Technologies General Ip (Singapore) Pte.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prioritize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for emergency access |
WO2014199978A1 (ja) * | 2013-06-10 | 2014-12-18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ユーザ端末、基地局、及びプロセッサ |
KR102118693B1 (ko) * | 2013-06-24 | 2020-06-0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랜덤 액세스를 위한 적응적 송신 빔 패턴 결정 장치 및 방법 |
US10813131B2 (en) | 2013-07-30 | 2020-10-20 | Innovative Sonic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random access preamble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2229981B1 (ko) * | 2013-09-24 | 2021-03-1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중 접속의 병렬 랜덤 액세스 절차를 위한 mac 계층 및 phy 계층 사이의 통신 |
KR20150044366A (ko) | 2013-10-15 | 2015-04-24 | 주식회사 케이티 | 랜덤 액세스 프리앰블 송신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그 장치 |
MX364621B (es) * | 2013-10-14 | 2019-05-03 | Leopoldo Castro Genera Roberto | Proceso para el tratamiento termico profundo en maiz, para la produccion de nixtamal integral de alto rendimiento y reactor para obtener las condiciones necesarias de proceso. |
US9491712B2 (en) * | 2013-12-20 | 2016-11-0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USCH and PUCCH power control under coverage enhancements in LTE |
KR102029082B1 (ko) * | 2014-01-28 | 2019-10-07 |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 물리 랜덤 액세스 채널 강화 전송 방법, 네트워크 장치 및 단말 |
CN105191416B (zh) * | 2014-01-29 | 2019-03-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物理信道增强传输方法、通信设备、用户设备及基站 |
CN110809258A (zh) * | 2014-01-29 | 2020-02-18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用于覆盖增强无线传输的接入和链路自适应的方法 |
KR102298357B1 (ko) * | 2014-03-21 | 2021-09-07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 기지국과 랜덤 엑세스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
CN105379398B (zh) * | 2014-04-30 | 2019-11-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调整随机接入功率控制参数的装置及方法 |
KR102220286B1 (ko) * | 2014-08-28 | 2021-02-2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빔 설정 방법 및 장치 |
US10129910B2 (en) * | 2014-10-06 | 2018-11-1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RACH transmission power adjustment |
KR20160137890A (ko) * | 2015-01-26 | 2016-12-01 | 아서스테크 컴퓨터 인코포레이션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비임 탐지를 개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US10382238B2 (en) * | 2015-07-05 | 2019-08-13 | Ofinno, Llc | Uplink signal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device |
US10568140B2 (en) * | 2016-05-16 | 2020-02-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Beam and symbol selection to transmit RACH |
US11116006B2 (en) * | 2016-12-16 | 2021-09-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plink transmission parameter selection for random access initial message transmission and retransmission |
EP3533150A1 (en) * | 2017-01-05 | 2019-09-0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Configuration of beamforming mode |
CN115413056A (zh) * | 2017-01-06 | 2022-11-29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前导序列重传的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
-
2017
- 2017-11-27 CN CN202211130585.XA patent/CN115413056A/zh active Pending
- 2017-11-27 CN CN201711207129.XA patent/CN108282276B/zh active Active
- 2017-12-07 KR KR1020197014669A patent/KR20190095918A/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7-12-07 WO PCT/KR2017/014310 patent/WO2018128284A1/en unknown
- 2017-12-07 EP EP21185505.1A patent/EP3914028A1/en active Pending
- 2017-12-07 EP EP17889596.7A patent/EP3549383A4/en active Pending
- 2017-12-07 US US16/474,355 patent/US11019666B2/en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5-24 US US17/329,016 patent/US11617214B2/en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3-27 US US18/190,651 patent/US11903038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00041428A1 (en) * | 2008-06-24 | 2010-02-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wer control of first data transmission in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of f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3096355A (zh) * | 2011-11-02 | 2013-05-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处理随机接入参数的方法及设备 |
US20140016573A1 (en) * | 2012-07-12 | 2014-01-1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andom access with multiple antennas in a wireless network |
CN104521312A (zh) * | 2012-07-12 | 2015-04-15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在无线网络中利用多个天线的随机接入的装置和方法 |
US20150016312A1 (en) * | 2013-07-10 | 2015-01-1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verage enhancement for a random access process |
CN104541554A (zh) * | 2013-08-13 | 2015-04-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发送前导序列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
CN105637969A (zh) * | 2013-10-14 | 2016-06-01 | 株式会社Kt | 用于发送和接收随机接入前导的方法及其设备 |
US20160192401A1 (en) * | 2014-12-29 | 2016-06-30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ndom access in communications system |
US20160262109A1 (en) * | 2015-03-06 | 2016-09-0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petition level coverage enhancement techniques for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transmissions |
Cited By (2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413056A (zh) * | 2017-01-06 | 2022-11-29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前导序列重传的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
CN108289329B (zh) * | 2017-01-09 | 2023-08-29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随机接入的方法及基站设备、用户设备 |
CN108289329A (zh) * | 2017-01-09 | 2018-07-17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随机接入的方法及基站设备、用户设备 |
US12082126B2 (en) | 2018-07-26 | 2024-09-03 |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 Power control method, terminal, and network side device |
CN110769494A (zh) * | 2018-07-26 | 2020-02-07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功率控制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CN110769494B (zh) * | 2018-07-26 | 2021-05-07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功率控制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CN111030789B (zh) * | 2018-10-10 | 2021-04-23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处理方法和终端 |
WO2020073815A1 (zh) * | 2018-10-10 | 2020-04-16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处理方法和终端 |
CN111030789A (zh) * | 2018-10-10 | 2020-04-17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处理方法和终端 |
CN112425213B (zh) * | 2018-10-22 | 2023-06-2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确定前导序列发射功率的方法、通信设备、芯片和介质 |
CN112425213A (zh) * | 2018-10-22 | 2021-02-2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确定前导序列发射功率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
CN114340029B (zh) * | 2018-10-31 | 2024-02-20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传输随机接入指示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CN114340029A (zh) * | 2018-10-31 | 2022-04-12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传输随机接入指示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US12035322B2 (en) | 2018-11-02 | 2024-07-09 | Zte Corporation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WO2020088466A1 (zh) * | 2018-11-02 | 2020-05-0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11355563A (zh) * | 2018-12-24 | 2020-06-30 |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终端、存储介质 |
CN111372321A (zh) * | 2018-12-26 | 2020-07-03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
US11950289B2 (en) | 2018-12-26 | 2024-04-02 | Shanghai Langbo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 | Method and device used in nod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CN111372321B (zh) * | 2018-12-26 | 2022-03-29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
CN111757541B (zh) * | 2019-03-29 | 2022-07-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和终端设备 |
CN111757541A (zh) * | 2019-03-29 | 2020-10-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和终端设备 |
WO2020206617A1 (zh) * | 2019-04-09 | 2020-10-1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信息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
CN112673704A (zh) * | 2019-04-09 | 2021-04-1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信息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
CN110312322B (zh) * | 2019-05-31 | 2023-07-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随机接入的方法及执行随机接入的设备 |
WO2020237681A1 (zh) * | 2019-05-31 | 2020-12-03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US12075489B2 (en) | 2019-05-31 | 2024-08-27 |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 Method,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for random access |
CN110312322A (zh) * | 2019-05-31 | 2019-10-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随机接入的方法及执行随机接入的设备 |
CN111372288B (zh) * | 2020-03-10 | 2023-04-18 | 北京意锐新创科技有限公司 | 适用于支付设备的前导序列传输优化方法和装置 |
CN111372288A (zh) * | 2020-03-10 | 2020-07-03 | 北京意锐新创科技有限公司 | 适用于支付设备的前导序列传输优化方法和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914028A1 (en) | 2021-11-24 |
EP3549383A4 (en) | 2019-12-18 |
CN108282276B (zh) | 2022-10-04 |
KR20190095918A (ko) | 2019-08-16 |
US11903038B2 (en) | 2024-02-13 |
WO2018128284A1 (en) | 2018-07-12 |
CN115413056A (zh) | 2022-11-29 |
EP3549383A1 (en) | 2019-10-09 |
US20210282194A1 (en) | 2021-09-09 |
US11019666B2 (en) | 2021-05-25 |
US20230232465A1 (en) | 2023-07-20 |
US11617214B2 (en) | 2023-03-28 |
US20190342925A1 (en) | 2019-11-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282276B (zh) | 前导序列重传的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 |
US10425968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ifferential beamforming based random acce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JP6911138B2 (ja) | ランダムアクセスプリアンブルを送信する方法とユーザ機器 | |
CN113242571B (zh) | 传输上行信号的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 |
KR102145743B1 (ko) | 시스템 정보 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시스템 정보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기지국 | |
US20240323943A1 (en) |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vering beam | |
EP2721744B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network entry in a millimeter-wave mobile broadb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 |
KR102357670B1 (ko) | 초기 억세스 및 랜덤 억세스를 위한 방법, 기지국 장치 및 사용자 장치 | |
CN108811173B (zh) | 随机接入方法、基站设备及用户设备 | |
CN113455094A (zh) | 2步随机接入中从ue到基站的消息结构 | |
CN109495975A (zh) | 随机接入方法、基站设备及用户设备 | |
CN111543020A (zh) | 随机接入消息的重传 | |
WO2020196534A1 (ja) |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送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 |
EP3614781A1 (en) |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 |
KR20200097467A (ko)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2단계 랜덤 엑세스 절차를 지시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
WO2022151350A1 (en) |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ci) multiplexed in uplink message with uplink message repetition | |
CN108260180B (zh) | 传输方法、站点和接入点 | |
EP3629661A1 (en) | Random access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 |
WO2021163961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requency hopping with multiple beams | |
KR20220102496A (ko) |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랜덤 액세스 방법 및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