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71171A - 建筑物网络状况统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建筑物网络状况统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71171A
CN108271171A CN201611268941.9A CN201611268941A CN108271171A CN 108271171 A CN108271171 A CN 108271171A CN 201611268941 A CN201611268941 A CN 201611268941A CN 108271171 A CN108271171 A CN 1082711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d
building
numbers
data
wea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6894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71171B (zh
Inventor
陈曦
朱栋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Lia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Lia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Lia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26894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711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82711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711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711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711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8Network planning tools
    • H04W16/20Network planning tools for indoor coverage or short range network deploy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建筑物网络状况统计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对建筑物进行栅格化以划分为多个栅格;统计被定位到栅格的MR数据以获得栅格的定位结果,MR数据包括其对应的小区ID和电平;以及统计建筑物的全部栅格的定位结果以获得建筑物的网络状况的统计结果。本申请通过把所有MR定位结果进行高精度栅格化统计,从而对不同区域、不同楼宇进行高精度的网络性能统计分析,可以在不需要大量人工现场测试的条件下,对建筑物的覆盖情况有一个初步的评估,对楼宇的建站规划给予很有力的支撑。

Description

建筑物网络状况统计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物网络状况统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楼宇的网络情况的分析,主要是通过用户投诉以及第三方的扫楼测试。其中,用户投诉方法主要是把用户投诉点对应到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地图上,查看投诉楼宇的投诉量,从而得到问题楼宇;第三方扫楼测试主要是规划人员根据经验,选定需要测试的目标楼宇,然后由第三方负责对目标楼宇进行实地测试。除了上述两种方式,目前也有一些优化及规划软件可以对网络状况进行呈现,但是这些软件的精度都比较低,一般都是50米甚至更低。
相关技术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用户投诉方法数据量小,只能知道问题所在点,对于导致问题的具体原因无法获知,同时无法得到潜在的问题楼宇和高价值建筑物,并且只针对问题楼宇进行单一解决,很难对网络整体进行全方位的规划管理。
第三方扫楼的测试方法,人工成本非常高,费时费力。目标楼宇的选择非常依赖于规划人员的能力,同时,诸如住宅楼、政府机关等楼宇,很难进入楼宇的重要位置进行测试。
现有的规划及优化软件的定位及呈现精度低,一般只能反映一片区域的问题,很难对不同的楼宇进行更精细化的区分。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物网络状况统计方法及装置,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很难对不同的楼宇进行更精细化的区分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建筑物网络状况统计方法,包括:对建筑物进行栅格化以划分为多个栅格;统计被定位到栅格的MR数据以获得栅格的定位结果,MR数据包括其对应的小区ID和电平;以及统计建筑物的全部栅格的定位结果以获得建筑物的网络状况的统计结果。
可选地,对建筑物进行栅格化包括:对建筑物进行水平栅格化和垂直栅格化,其中,通过水平栅格化得到建筑物的栅格的栅格行ID和栅格列ID,通过垂直栅格化得到栅格的栅格层数。
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判断电平是否小于给定弱覆盖门限,若是,则确定MR数据为弱覆盖MR数据;以及统计与栅格相关的小区ID及其对应的MR数据的数量、弱覆盖MR数据的数量及电平的总和,分别作为小区ID的MR数、弱覆盖MR数及总电平。
可选地,统计建筑物的全部栅格的定位结果以获得建筑物的网络状况的统计结果包括:统计栅格涉及的全部MR数据及弱覆盖MR数据的数量,作为栅格MR数及栅格弱覆盖MR数;对栅格涉及的全部小区的总电平求和,作为栅格总电平;以及将栅格总电平与栅格MR数相除,以将得到的商作为栅格平均电平。
可选地,统计建筑物的全部栅格的定位结果以获得建筑物的网络状况的统计结果包括:对建筑物内的全部栅格的栅格MR数及栅格弱覆盖MR数求和,作为建筑物MR数及建筑物弱覆盖MR数;对建筑物中的全部栅格的栅格总电平求和,作为建筑物总电平;将建筑物总电平与建筑物MR数相除,以将得到的商作为建筑物平均电平。
可选地,统计建筑物的全部栅格的定位结果以获得建筑物的网络状况的统计结果包括:判断栅格平均电平是否小于给定弱覆盖门限,若是,则确定栅格为弱覆盖栅格;统计建筑物内的全部栅格和弱覆盖栅格的数量,作为建筑物栅格数和建筑物弱覆盖栅格数。
可选地,统计建筑物的全部栅格的定位结果以获得建筑物的网络状况的统计结果包括:统计建筑物涉及的全部小区ID,并对建筑物中与小区ID相对应的全部MR数求和,作为建筑物的小区MR数。
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通过列表或GIS系统展示网络状况的统计结果。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建筑物网络状况统计装置,包括:划分单元,用于对建筑物进行栅格化以划分为多个栅格;第一统计单元,用于统计被定位到栅格的MR数据以获得栅格的定位结果,MR数据包括其对应的小区ID和电平;以及第二统计单元,用于统计建筑物的全部栅格的定位结果以获得建筑物的网络状况的统计结果。
可选地,划分单元用于对建筑物进行水平栅格化和垂直栅格化,其中,通过水平栅格化得到建筑物的栅格的栅格行ID和栅格列ID,通过垂直栅格化得到栅格的栅格层数。
可选地,上述装置还包括: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电平是否小于给定弱覆盖门限,若是,则确定MR数据为弱覆盖MR数据;其中第一统计单元统计与栅格相关的小区ID及其对应的MR数据的数量、弱覆盖MR数据的数量及电平的总和,分别作为小区ID的MR数、弱覆盖MR数及总电平。
可选地,第一统计单元还用于:统计栅格涉及的全部MR数据及弱覆盖MR数据的数量,作为栅格MR数及栅格弱覆盖MR数;对栅格涉及的全部小区的总电平求和,作为栅格总电平;并且将栅格总电平与栅格MR数相除,以将得到的商作为栅格平均电平。
可选地,第二统计单元具体用于:对建筑物内的全部栅格的栅格MR数及栅格弱覆盖MR数求和,作为建筑物MR数及建筑物弱覆盖MR数;对建筑物中的全部栅格的栅格总电平求和,作为建筑物总电平;将建筑物总电平与建筑物MR数相除,以将得到的商作为建筑物平均电平。
可选地,上述装置还包括: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栅格平均电平是否小于给定弱覆盖门限,若是,则确定栅格为弱覆盖栅格;其中第二统计单元具体用于统计建筑物内的全部栅格和弱覆盖栅格的数量,作为建筑物栅格数和建筑物弱覆盖栅格数。
可选地,第二统计单元具体用于统计建筑物涉及的全部小区ID,并对建筑物中与小区ID相对应的全部MR数求和,作为建筑物的小区MR数。
可选地,上述装置还包括:显示单元,用于通过列表或GIS系统展示网络状况的统计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物网络状况统计方法及装置,适用于移动通信领域(2G,3G,4G)的网络规划及优化,特别是楼宇内网络的规划支撑工作。本申请中装置将三维计算区域栅格化,分为室内栅格和室外栅格,针对室内栅格统计得到的MR数据定位计算结果,以栅格MR数、栅格弱覆盖MR数和栅格平均电平反映每个栅格的网络状况,再针对所有建筑物统计其中的栅格网络状况,以建筑物MR数、建筑物弱覆盖MR数、建筑物栅格数、建筑物弱覆盖栅格数和建筑物平均电平反映每个建筑物的网络状况,通过把所有MR定位结果进行高精度栅格化统计,从而对不同区域、不同楼宇进行高精度的网络性能统计分析,可以在不需要大量人工现场测试的条件下,对建筑物的覆盖情况有一个初步的评估,对楼宇的建站规划给予很有力的支撑;还统计出每个建筑物涉及的全部主控小区ID及其对应的小区MR数,以反映不同的小区对不同建筑物的影响,不仅可以了解每个建筑物的覆盖情况,还可以了解相邻小区与建筑物之间的覆盖关系,可为后期小区工参的调整及优化提供建议;此外,以列表或GIS系统展示以上统计结果,可以直观展示建筑物的各项数据,并根据需要对各项数据加以处理,为建筑物规划工作提供准确、合理的支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物网络状况统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2a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物网络状况统计方法的室内栅格判断示意图;
图2b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物网络状况统计方法的室外栅格判断示意图;
图2c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物网络状况统计方法的室外栅格判断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物网络状况统计方法的水平方向栅格化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再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物网络状况统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物网络状况统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物网络状况统计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又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物网络状况统计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建筑物网络状况统计方法100的示意性流程图。该方法100包括以下步骤:S110,对三维计算区域进行栅格化划分;S120,确定每个栅格的属性,属性包括栅格为室内栅格还是室外栅格,以及栅格所属的建筑物;S130,对所有MR(Measurement Report,测量报告)数据进行定位计算,MR数据包括其对应的主控小区ID和主控电平;S140,对全部MR数据的定位计算结果进行栅格化统计,得到栅格的网络状况;S150,统计每个建筑物内的全部栅格的网络状况,得到建筑物的网络状况。
在步骤S110中,通过将三维的计算区域进行栅格化划分,可将巨大的空间划分为大量小空间,便于对小空间内的网络状况进行统计研究,并汇总得到大空间的网络状况。
在步骤S120中,对划分好的栅格逐个确定属性,栅格要么为室内栅格,要么为室外栅格,其属性是唯一的,并且每个室内栅格只属于唯一的建筑物,即每个栅格的基础信息数据中都包含有栅格建筑物ID,从而保证了栅格不存在重复统计,并有助于区分不同建筑物,可同时得到多处建筑物网络状况,既准确又节省了人工成本。具体地,以栅格的中心点为属性判断标准,当其处于建筑物所在的多面体内,则认为栅格是室内栅格,如图2a所示,否则认为是室外栅格,如图2b和图2c所示。
在步骤S130中,MR数据中包含其主控小区ID和六个最强邻区信息等无线信息,可用于评估网络状况,但不包含位置信息,因此需进行定位计算,以反映所在位置的信号强弱。利用用户日常通信的MR数据作为网络状况评估的基础数据,可以对网络整体进行评估,不再只是某些局部的问题点。同时由于MR数据是用户在通信过程中正常上报的,保证了充足的数据量。对有些没有投诉的问题点或者高价值建筑物仍可进行很好的评估和分析。
在对MR数据进行定位计算时,需先进行栅格级覆盖仿真计算。具体过程为:对于计算城市区域内的所有小区,利用工参表中的天线参数(包括天线经纬度、高度、方位角、下倾角)和三维电子地图中的地形地貌分布,计算每个小区影响到其影响的所有栅格中心点的路径损耗L。其中,在判断某一小区是否影响某一栅格时,根据小区类型的不同,判断标准有所不同。对于宏蜂窝小区(室外天线),如果小区到栅格中心点的距离小于给定的距离门限值,同时小区在该栅格的场强预测结果大于给定的最低电平门限值,则该小区可以影响到该栅格;对于微蜂窝小区(室分天线),如果小区所覆盖建筑物在地图中的建筑物ID与栅格的建筑物ID值相同,则该室分小区可以影响到该栅格。路损计算完成后,用天线的发射功率值减去路损,则得到每个小区在每个栅格产生的场强值。最终对于每个栅格,可以计算得到影响该栅格的所有小区在该栅格产生的电平值。选取电平值最强的小区作为该栅格的仿真主控小区,其电平值为该栅格的仿真主控电平。栅格级覆盖仿真完成后,将栅格的仿真主控小区和仿真主控电平与某条MR数据的主控小区、主控电平、最强邻区及邻区电平进行比对,就可确定将该条数据定位到哪个栅格中,完成MR数据定位计算。在此提出两种定位方法,一种是将MR数据定位到某一栅格中,另一种是按照一定比例将MR数据分配到多个栅格中。
在步骤S140和步骤S150中,一条MR数据可定位在一个栅格中,或按比例定位到多个栅格中,通过统计某个栅格所涉及的所有MR数据,可以得到该栅格的网络状况,再利用不同栅格所属的建筑物不同,对完成统计的栅格进一步统计,即可得到计算区域内所有建筑物的网络状况。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物网络状况统计方法,利用用户日常通信的MR数据,由于MR数据是用户在日常通信过程中正常上报的,既可真实反映研究区域内的网络状况,又具有充足的数据量,可以为统计的覆盖面和准确性提供保证。MR数据定位计算完成后,可以将各条MR数据与空间位置相关联,得到一套散布在计算区域内的数据,在此基础上,将三维计算区域划分为彼此相连的栅格,遍历所有MR数据,并将每条MR数据归入在空间位置上与之关联的栅格,并对数据加工处理,就可以得到各栅格的网络状况,再根据栅格的属性和所属的建筑物不同,可进一步统计得到不同建筑物的网络状况。整个统计过程依靠上报的MR数据和系统计算,不再需要大量的人员进行现场测试,节省了人力和资源,并且响应速度快。同时,无论建筑物是否可以进入,都可以很好地进行分析。
可以理解的是,步骤S110可以具体实现为:以栅格划分三维计算区域,且栅格对位于建筑物外的区域只进行水平方向的划分。
其中,栅格为正方体,且正方体的边长不大于5米。由于正方体的各条边长均相等,可以保证对三维计算区域进行均匀划分,有助于合理反映建筑物内的网络状况;限制正方体的长度,则可以进一步保证统计结果的精度。
以栅格边长5米为例,具体划分过程为:选取计算区域或者计算城市西南方向的一个点作为基准点(点在计算区域或者城市范围外),对所有栅格在南北方向(列)和东西方向(行)进行编号,编号方法为,从基准点开始,自南向北每增加5米,增加一行栅格;自西向东每增加5米增加一列栅格,如图3所示。图3中,黑色的点为基准点,每个栅格内的两个数字分别为行编号和列编号。黑色的点向北增加5米,向东增加5米构成第一个栅格,行列编号都是0。之后,每向北增加5米,增加一个栅格,行编号增加1;每向东增加5米,增加一个栅格,列编号增加1。以此类推,直到把整个计算区域在水平方向上全部栅格化。水平方向编号完成后,对栅格进行垂直方向的编号,此时为减小栅格数量,对建筑物外的空间在垂直方向不划分,仅对建筑物内或与建筑物相交的空间进行垂直方向上的划分,并自下向上从0开始增加栅格的垂直方向的编号,当最后一层的高度不足5米时,按一层算。栅格划分完毕后,按上述实施例的方法确定栅格属性,并给每个室内栅格赋予其所在建筑物的建筑物ID值。其中室内栅格的建筑物ID值为其所在的建筑物的ID值;室外栅格的建筑物ID值为-1,从而标记出所有栅格的属性,最终得到每个栅格的基础信息数据包括:栅格行ID、栅格列ID、栅格层数、栅格建筑物ID。
图4是根据本申请再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物网络状况统计方法100的示意性流程图。图4所示方法100包括的步骤S110-S150与图1所示方法100包括的步骤S110-S150内容基本一致,其一个区别在于,步骤S140具体执行为:S141,判断主控电平是否小于给定弱覆盖门限,若是,则确定MR数据为弱覆盖MR数据;S142,统计与栅格相关的主控小区ID及其对应的MR数据的数量、弱覆盖MR数据的数量及主控电平的总和,分别作为主控小区ID的MR数、弱覆盖MR数及总电平。
其中,每条经过定位计算的MR数据中都包含有其定位点、主控小区的ID,以及其主控小区在定位点产生的电平值,记为主控电平,反映了主控小区在定位点的信号强弱,通过预设一个给定弱覆盖门限,并将之与主控电平比较,可以过滤出信号较弱的MR数据,记为弱覆盖MR数据。对于某一栅格,以主控小区ID为标准,分类统计得到该栅格中所有不同的主控小区的MR数、弱覆盖MR数及总电平,反映了不同的主控小区在该栅格的网络状况,若MR数大,则表明该主控小区在该栅格处的通信量大,反之则小;若弱覆盖MR数大,则表明该主控小区在该栅格处的信号较差,此外,还可通过求取弱覆盖MR数据在MR数据中的比例得到弱覆盖率,也可将总电平与MR数求商得到平均电平,体现主控小区在该栅格的平均信号强度,更直观地反映网络状况;以上数据的求取还为下一步统计提供了数据基础。
具体统计过程为:为每个栅格建立初始为空的小区MR信息集合,然后以主控小区ID为标准统计所有已完成定位计算的MR数据。对于某条MR数据,设其主控小区ID为A,主控电平为P,对于该定位点所在的栅格G,如前所述,定位结果有两种形式,统计过程也随之分为两种:
一种是将某条MR数据定位到某个具体的点,对于该定位点所在的栅格G,按照下面的方法更新栅格G的统计信息:若G的小区MR信息集合中没有A小区,则在栅格G中增加A小区,A小区在该栅格的MR数初始化为1。如果P小于给定弱覆盖门限,则A小区在该栅格的弱覆盖MR数初始化为1,否则弱覆盖MR数初始化为0,总电平初始化为P;若G的小区MR信息集合中有A小区,则A小区对应的MR数增加1,如果P小于给定弱覆盖门限,则A小区在该栅格的弱覆盖MR数增加1,否则弱覆盖MR数不变,A小区的总电平增加P。
另一种是为了降低定位误差,按一定比例将一条MR数据定位到多个可能的栅格。根据定位算法,选择多个可能性比较高的点,按照可能性的大小,对MR数据进行按比例分配。每个栅格分配到该条MR数据的一定比例,所有栅格分配的比例之和为1。则对于任意一个定位栅格G,设其分配的比例为R,若G的小区MR信息集合中没有A小区,则在栅格G中增加A小区,A小区在该栅格的MR数初始化为R。如果P小于给定弱覆盖门限,则A小区在该栅格的弱覆盖MR数初始化为R,否则弱覆盖MR数初始化为0,总电平初始化为PR;若G的小区MR信息集合中有A小区,则A小区对应的MR数增加R,如果P小于给定弱覆盖门限,则A小区在该栅格的弱覆盖MR数增加R,否则弱覆盖MR数不变,A小区的总电平增加PR。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4所示,步骤S140还具体执行为:S143,统计每个栅格涉及的全部MR数据及弱覆盖MR数据的数量,作为栅格MR数及栅格弱覆盖MR数;S144,对栅格中的全部总电平求和,作为栅格总电平,得到栅格总电平与栅格MR数的商,作为栅格平均电平。
其中,针对某一栅格,将得到的不同主控小区ID对应的MR数、弱覆盖MR数及总电平相加求和,即可得到该栅格的栅格MR数、栅格弱覆盖MR数和栅格总电平,即不考虑主控小区的差异,从总体水平反映该栅格处的网络状况,若栅格MR数大,则表明用户在该栅格处的通信量大,反之则小;若栅格弱覆盖MR数大,则表明该栅格处的信号较差;将得到的栅格总电平与栅格MR数求商,可得到栅格平均电平,直观地反映该栅格的信号强度。由于每个室内栅格的信息中还包含其所属建筑物ID值,因而反映出建筑物内不同位置的网络状况,还可为下一步的建筑物网络状况统计提供数据基础。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4所示,步骤S150具体执行为:S151,对建筑物内的全部栅格的栅格MR数及栅格弱覆盖MR数求和,作为建筑物MR数及建筑物弱覆盖MR数;S152,对建筑物中的全部栅格的栅格总电平求和,作为建筑物总电平,得到建筑物总电平与建筑物MR数的商,作为建筑物平均电平。
其中,由于每个栅格的基础信息数据中都有栅格建筑物ID,根据其栅格建筑物ID的不同,可对上一步统计得到的栅格网络状况数据分类,并将属于同一建筑物的所有栅格的栅格MR数、栅格弱覆盖MR数及栅格总电平分别求和,即可得到建筑物MR数、建筑物弱覆盖MR数及建筑物总电平,并进一步求得建筑物平均电平,从总体信号强弱的角度反映了建筑物的网络状况,若建筑物MR数大,则表明该建筑物内的通信量大,反之则小,若建筑物弱覆盖MR数大,则表明该建筑物内存在大量弱信号通信,反之则只有少量弱信号通信,即网络状况良好;建筑物平均电平则可体现建筑物的整体信号强度。还可进一步求取建筑物弱覆盖MR数占建筑物MR数的比例,得到建筑物MR弱覆盖率,或另求建筑物MR覆盖率,更直观地反映建筑物的网络覆盖情况,若建筑物MR覆盖率高,则表明该建筑物的大部分通信信号都较好,即网络状况良好,反之则只有少部分通信信号好,即网络状况不佳。
具体统计过程为:首先为每个建筑物建立初值均为零的统计表格,然后遍历所有室内栅格,若该室内栅格属于某一建筑物,则该建筑物的统计表格中的各项值(包括建筑物MR数、建筑物弱覆盖MR数及建筑物总电平)分别增加该室内栅格的对应统计值,遍历结束后,即得所有建筑物的统计结果,再对建筑物总电平与建筑物MR数求商,作为建筑物平均电平。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4所示,步骤S150还具体执行为:S153,判断栅格平均电平是否小于给定弱覆盖门限,若是,则确定栅格为弱覆盖栅格;S154,统计每个建筑物内的全部栅格和弱覆盖栅格的数量,作为建筑物栅格数和建筑物弱覆盖栅格数。
其中,在遍历所有室内栅格时,通过比较该栅格的栅格平均电平和给定弱覆盖门限的大小,可过滤出弱覆盖栅格,即网络状况较差的栅格,并统计其数量,从而得到建筑物弱覆盖栅格数,从空间位置角度反映了建筑物的网络状况;同时统计出建筑物栅格数,并可进一步求取建筑物栅格覆盖率,以反映建筑物内的网络分布情况,若建筑物栅格覆盖率高,则表明在该建筑物内,大部分空间的网络状况良好,反之则大部分空间网络状况较差,与建筑物MR覆盖率相结合,可以更全面、多角度地反映建筑物网络状况。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4所示,步骤S150还具体执行为:S155,统计每个建筑物涉及的全部主控小区ID,并对建筑物中与主控小区ID相对应的全部MR数求和,作为建筑物的小区MR数。
其中,通过统计每个建筑物的全部主控小区ID及其小区MR数,可以找到影响不同建筑物的小区各是哪些,并根据小区MR数得到这些小区中对某一建筑物影响较大的几个小区,从而了解相邻小区与建筑物之间的覆盖关系,可为后期小区工参的调整及优化提供建议。
具体统计过程为:在建筑物的统计列表中加入主控小区列表项,包括主控小区ID和及其MR总数,在遍历所有栅格时,同时遍历当前栅格的所有主控小区ID,从而更新该建筑物的主控小区列表。具体地,若主控小区列表中没有当前主控小区ID,则首先将该主控小区ID放入主控小区列表,并将MR总数初始化为0,再将MR总数增加该栅格中该主控小区ID的MR数;若主控小区列表中含有当前主控小区ID,则直接将其MR总数增加该栅格中该主控小区ID的MR数。
图5是根据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物网络状况统计方法100的示意性流程图。图5所示方法100包括的步骤S110-S150与图1所示方法100包括的步骤S110-S150内容基本一致,区别在于,在步骤S150之后还包括:步骤S160,通过列表或GIS系统展示网络状况的统计结果。
其中,上述各实施例得到的统计结果可以通过GIS系统直接呈现给用户,也可以通过报表的方式直接输出。具体地,得到建筑物的统计结果之后,可根据具体的规划需要,对建筑物的总面积,建筑物MR数,平均RSRP值等指标设置门限值,筛选得到弱覆盖建筑物的列表,并且可通过设置不同的门限值等级对弱覆盖建筑物划分需建设的紧急程度,对于业务量大、面积大且覆盖较差的建筑物进行优先建设,为规划工作提供手段支撑,克服了以往规划工作中手段单一、过分依赖于规划人员工作经验的不足,使规划工作更加准确合理。
通过已有的建筑物统计结果结合GIS系统,用户可根据自身工作需要对统计结果进行个性化的展示。在GIS系统中对建筑物矢量进行选中,可以显示出建筑物的基本信息和统计信息,这样可以更加直观的看到具体建筑物的网络状况。将建筑物统计结果中平均RSRP值以渲染图的形式进行显示,可以更加清晰地展示建筑物的覆盖情况。当有用户投诉时,可以在系统上查看投诉点的覆盖情况,查看问题建筑物是否建设室分系统,是否存在遮挡现象,从而对问题进行预判断,有效的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节约人工成本。通过对建筑物建设室分前后覆盖情况的对比,还可以对基站建设之后的效果进行后评估,从发现问题楼宇到覆盖效果后评估,实现基站建设的闭环管控。
接下来用一具体实施例说明本申请提供的建筑物网络状况统计方法:
对三维计算区域进行栅格化划分,以边长为5米的正方体栅格划分计算区域,其中室外空间只进行水平方向的划分,得到栅格行ID、栅格列ID、栅格层数。
确定每个栅格的属性,属性包括栅格为室内栅格还是室外栅格,以及栅格所属的建筑物。以栅格的中心点为属性判断标准,当其处于建筑物所在的多面体内,则认为栅格是室内栅格,并以所处的建筑物的ID值作为该栅格的栅格建筑物ID,否则认为是室外栅格,则其栅格建筑物ID为-1。
用任意一种MR定位算法对MR数据进行定位计算,并对全部MR数据的定位计算结果进行栅格化统计,得到如表1所示的统计结果。
表1
更新栅格的统计结果:
栅格MR数=35(主控小区1的MR数)+29(主控小区2的MR数)+…+33(主控小区n的MR数);
栅格弱覆盖MR数=11(主控小区1的弱覆盖MR数)+8(主控小区2的弱覆盖MR数)+…+15(主控小区n的弱覆盖MR数);
栅格总电平=(-103.5×35)(主控小区1的平均电平×MR数)+(-102.3×29)(主控小区2的平均电平×MR数)+…+(-107.8×33)(主控小区n的平均电平×MR数);
栅格平均电平=栅格总电平/栅格MR数。
遍历所有栅格建筑物ID为2835的栅格,以更新ID为2835的建筑物的统计结果:
建筑物MR数在原有基础上增加栅格MR数;
建筑物弱覆盖MR数在原有基础上增加栅格弱覆盖MR数;
建筑物总电平在原有基础上增加栅格总电平;
建筑物栅格数增加1;
如果栅格MR数大于0,则如果栅格MR平均电平小于给定弱覆盖门限,则建筑物弱覆盖栅格数增加1;
遍历栅格的所有主控小区,更新建筑物主控小区列表及小区MR数,具体更新方法为,以栅格的主控小区1(32739-1)为例:
如果主控小区列表中没有该小区,则首先把小区(32739-1)放入主控小区列表,并且令该主控小区的小区MR数为0;
更新主控小区列表中小区(32739-1)的小区MR数,将其增加35(栅格中小区32739-1的MR数)。
如果主控小区列表中有该小区,则直接将小区(32739-1)的小区MR数增加35(栅格中小区32739-1的MR数)。
所有栅格遍历结束后,得到每个建筑物的最终统计结果:
建筑物平均电平=建筑物总电平/建筑物MR数;
建筑物MR覆盖率=1-(建筑物弱覆盖MR数/建筑物MR数);
建筑物栅格覆盖率=1-(建筑物弱覆盖栅格数/建筑物栅格数)。
在建筑物的主控小区列表中,选出小区MR数最多的前n个主控小区及其小区MR数,以n等于3为例,最终的建筑物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最后如表3所示,以表格形式输出建筑物的统计结果,并在GIS系统上应用。
表3
建筑物id 中心经度 中心纬度 建筑物高度 占地面积 总面积 MR总数 MR覆盖率 面积覆盖率 平均电平 主控小区1 主控小区1MR数
12 123.45171 41.71550 90 2279 43292 23698 91.75% 93.22% -103 264512_33 20479.1
13 123.53164 41.71654 4 140 140 575 75.01% 50.00% -113 9382_52 252.381
14 123.53023 41.79632 3 858 858 2181 91.70% 81.82% -108 917790_32 1045.63
15 123.53120 41.79639 4 730 730 715 39.29% 10.34% -115 917790_32 235.467
16 123.53113 41.79663 4 488 488 520 47.79% 33.33% -114 975325_13 196.316
18 123.53192 41.79699 4 898 898 1400 69.20% 72.22% -110 975325_13 869.483
19 123.52715 41.79493 6 8282 16078 20763 78.12% 41.56% -109 917790_52 8477.24
21 123.52971 41.73824 9 61158 122315 2193 75.05% 3.69% -112 9502_12 2970.15
27 123.51614 41.81315 3 276 276 223 55.52% 27.27% -113 262734_31 61.8287
28 123.51597 41.81339 4 250 250 146 12.54% 9.09% -115 26603_12 48.9127
29 123.51628 41.81353 4 185 185 80 44.32% 42.86% -113 262734_31 26.5431
30 123.51628 41.81335 4 230 230 116 60.38% 55.56% -113 974982_51 42.6714
31 123.51593 41.81292 3 351 351 392 93.56% 84.62% -110 266036_12 173.327
32 123.53463 41.80192 18 1981 7924 5100 46.74% 62.81% -113 262752_32 1294.2
33 123.53515 41.80125 18 1835 7340 8576 55.75% 73.42% -112 262663_34 2200.97
35 123.53626 41.80088 18 1333 5332 7042 71.73% 86.79% -109 9382_13 2651.01
36 123.53569 41.80030 18 1829 7317 10653 94.91% 97.92% -100 9382_13 5851.13
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建筑物网络状况统计装置2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6所示,该装置200包括:
划分单元201,用于对三维计算区域进行栅格化划分;
定性单元202,用于确定每个栅格的属性,属性包括栅格为室内栅格还是室外栅格,以及栅格所属的建筑物;
计算单元203,用于对所有MR数据进行定位计算,MR数据包括其对应的主控小区ID和主控电平;
第一统计单元204,用于对全部MR数据的定位计算结果进行栅格化统计,得到栅格的网络状况;
第二统计单元205,用于统计每个建筑物内的全部栅格的网络状况,得到建筑物的网络状况。
可以理解的是,划分单元201具体用于以栅格划分三维计算区域,其中,栅格为正方体,且栅格对位于建筑物外的区域只进行水平方向的划分。
图7示出了根据又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建筑物网络状况统计装置200的示意性框图。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7所示,所示装置200还可以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206,用于判断主控电平是否小于给定弱覆盖门限,若是,则确定MR数据为弱覆盖MR数据;
第一统计单元204具体用于统计与栅格相关的主控小区ID及其对应的MR数据的数量、弱覆盖MR数据的数量及主控电平的总和,分别作为主控小区ID的MR数、弱覆盖MR数及总电平。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统计单元204还用于统计每个栅格涉及的全部MR数据及弱覆盖MR数据的数量,作为栅格MR数及栅格弱覆盖MR数;
第一统计单元204还用于对栅格中的全部总电平求和,作为栅格总电平,得到栅格总电平与栅格MR数的商,作为栅格平均电平。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统计单元205具体用于对建筑物内的全部栅格的栅格MR数及栅格弱覆盖MR数求和,作为建筑物MR数及建筑物弱覆盖MR数;
第二统计单元205还用于对建筑物中的全部栅格的栅格总电平求和,作为建筑物总电平,得到建筑物总电平与建筑物MR数的商,作为建筑物平均电平。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7所示,所示装置200还可以包括:
第二判断单元207,用于判断栅格平均电平是否小于给定弱覆盖门限,若是,则确定栅格为弱覆盖栅格;
第二统计单元205具体用于统计每个建筑物内的全部栅格和弱覆盖栅格的数量,作为建筑物栅格数和建筑物弱覆盖栅格数。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统计单元205具体用于统计每个建筑物涉及的全部主控小区ID,并对建筑物中与主控小区ID相对应的全部MR数求和,作为建筑物的小区MR数。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7所示,所示装置200还可以包括:
显示单元208,用于通过列表或GIS系统展示网络状况的统计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7所示装置的示意性框图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以不包括图7中所示的全部单元,即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对图7中所示的单元进行增减或组合。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建筑物网络状况统计装置200可对应于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建筑物网络状况统计方法中的执行主体,并且建筑物网络状况统计装置200中的各个模块的上述和其它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1、图4和图5中的各个方法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建筑物网络状况统计方法,包括:
对所述建筑物进行栅格化以划分为多个栅格;
统计被定位到所述栅格的MR数据以获得所述栅格的定位结果,所述MR数据包括其对应的小区ID和电平;以及
统计所述建筑物的全部栅格的定位结果以获得所述建筑物的网络状况的统计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对所述建筑物进行栅格化包括:
对所述建筑物进行水平栅格化和垂直栅格化,其中,通过水平栅格化得到所述建筑物的栅格的栅格行ID和栅格列ID,通过垂直栅格化得到栅格的栅格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电平是否小于给定弱覆盖门限,若是,则确定所述MR数据为弱覆盖MR数据;以及
统计与所述栅格相关的小区ID及其对应的MR数据的数量、所述弱覆盖MR数据的数量及所述电平的总和,分别作为所述小区ID的MR数、弱覆盖MR数及总电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统计所述建筑物的全部栅格的定位结果以获得所述建筑物的网络状况的统计结果包括:
统计所述栅格涉及的全部MR数据及弱覆盖MR数据的数量,作为栅格MR数及栅格弱覆盖MR数;
对所述栅格涉及的全部小区的总电平求和,作为栅格总电平;以及
将所述栅格总电平与所述栅格MR数相除,以将得到的商作为栅格平均电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统计所述建筑物的全部栅格的定位结果以获得所述建筑物的网络状况的统计结果包括:
对所述建筑物内的全部栅格的栅格MR数及栅格弱覆盖MR数求和,作为建筑物MR数及建筑物弱覆盖MR数;
对所述建筑物中的全部栅格的所述栅格总电平求和,作为建筑物总电平;
将所述建筑物总电平与所述建筑物MR数相除,以将得到的商作为建筑物平均电平。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统计所述建筑物的全部栅格的定位结果以获得所述建筑物的网络状况的统计结果包括:
判断所述栅格平均电平是否小于所述给定弱覆盖门限,若是,则确定所述栅格为弱覆盖栅格;
统计所述建筑物内的全部栅格和弱覆盖栅格的数量,作为建筑物栅格数和建筑物弱覆盖栅格数。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统计所述建筑物的全部栅格的定位结果以获得所述建筑物的网络状况的统计结果包括:
统计所述建筑物涉及的全部小区ID,并对所述建筑物中与所述小区ID相对应的全部MR数求和,作为所述建筑物的小区MR数。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通过列表或GIS系统展示所述网络状况的统计结果。
9.一种建筑物网络状况统计装置,包括:
划分单元,用于对所述建筑物进行栅格化以划分为多个栅格;
第一统计单元,用于统计被定位到所述栅格的MR数据以获得所述栅格的定位结果,所述MR数据包括其对应的小区ID和电平;以及
第二统计单元,用于统计所述建筑物的全部栅格的定位结果以获得所述建筑物的网络状况的统计结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所述划分单元用于对所述建筑物进行水平栅格化和垂直栅格化,其中,通过水平栅格化得到所述建筑物的栅格的栅格行ID和栅格列ID,通过垂直栅格化得到栅格的栅格层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电平是否小于给定弱覆盖门限,若是,则确定所述MR数据为弱覆盖MR数据;其中
所述第一统计单元统计与所述栅格相关的小区ID及其对应的MR数据的数量、所述弱覆盖MR数据的数量及所述电平的总和,分别作为所述小区ID的MR数、弱覆盖MR数及总电平。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统计单元还用于:统计所述栅格涉及的全部MR数据及弱覆盖MR数据的数量,作为栅格MR数及栅格弱覆盖MR数;对所述栅格涉及的全部小区的总电平求和,作为栅格总电平;并且将所述栅格总电平与所述栅格MR数相除,以将得到的商作为栅格平均电平。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统计单元具体用于:对所述建筑物内的全部栅格的栅格MR数及栅格弱覆盖MR数求和,作为建筑物MR数及建筑物弱覆盖MR数;对所述建筑物中的全部栅格的所述栅格总电平求和,作为建筑物总电平;将所述建筑物总电平与所述建筑物MR数相除,以将得到的商作为建筑物平均电平。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栅格平均电平是否小于所述给定弱覆盖门限,若是,则确定所述栅格为弱覆盖栅格;其中
所述第二统计单元具体用于统计所述建筑物内的全部栅格和弱覆盖栅格的数量,作为建筑物栅格数和建筑物弱覆盖栅格数。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所述第二统计单元具体用于统计所述建筑物涉及的全部小区ID,并对所述建筑物中与所述小区ID相对应的全部MR数求和,作为所述建筑物的小区MR数。
16.根据权利要求9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显示单元,用于通过列表或GIS系统展示所述网络状况的统计结果。
CN201611268941.9A 2016-12-31 2016-12-31 建筑物网络状况统计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82711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68941.9A CN108271171B (zh) 2016-12-31 2016-12-31 建筑物网络状况统计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68941.9A CN108271171B (zh) 2016-12-31 2016-12-31 建筑物网络状况统计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71171A true CN108271171A (zh) 2018-07-10
CN108271171B CN108271171B (zh) 2021-10-29

Family

ID=62770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68941.9A Active CN108271171B (zh) 2016-12-31 2016-12-31 建筑物网络状况统计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71171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31015A (zh) * 2018-08-14 2020-02-2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室分弱覆盖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0933601A (zh) * 2019-12-25 2020-03-2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内蒙古有限公司 目标区域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1294841A (zh) * 2018-12-07 2020-06-1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陕西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问题的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329411A (zh) * 2021-05-24 2021-08-3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规划方法及装置
CN114363824A (zh) * 2021-05-26 2022-04-15 科大国创云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mr位置和道路gis信息的通勤轨迹刻画方法及系统
CN115243279A (zh) * 2021-04-23 2022-10-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 网络优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3083088A1 (zh) * 2021-11-11 2023-05-1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5g权值自适应优化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5243279B (zh) * 2021-04-23 2024-05-3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 网络优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46201A (zh) * 2009-09-11 2010-02-10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终端位置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790982A (zh) * 2012-07-19 2012-11-21 华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识别数据业务热点、潜在数据业务热点的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03906104A (zh) * 2012-12-31 2014-07-0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内蒙古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覆盖空洞的方法及装置
CN103916868A (zh) * 2012-12-31 2014-07-0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位置区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05228242A (zh) * 2014-05-26 2016-01-0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弱覆盖区域的定位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46201A (zh) * 2009-09-11 2010-02-10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终端位置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790982A (zh) * 2012-07-19 2012-11-21 华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识别数据业务热点、潜在数据业务热点的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03906104A (zh) * 2012-12-31 2014-07-0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内蒙古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覆盖空洞的方法及装置
CN103916868A (zh) * 2012-12-31 2014-07-0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位置区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05228242A (zh) * 2014-05-26 2016-01-0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弱覆盖区域的定位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蔡林: "测量报告指纹库立体定位及在室内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移动通信》 *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31015A (zh) * 2018-08-14 2020-02-2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室分弱覆盖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1294841A (zh) * 2018-12-07 2020-06-1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陕西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问题的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294841B (zh) * 2018-12-07 2023-08-1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陕西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问题的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933601A (zh) * 2019-12-25 2020-03-2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内蒙古有限公司 目标区域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0933601B (zh) * 2019-12-25 2021-06-1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内蒙古有限公司 目标区域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5243279A (zh) * 2021-04-23 2022-10-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 网络优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243279B (zh) * 2021-04-23 2024-05-3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 网络优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329411A (zh) * 2021-05-24 2021-08-3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规划方法及装置
CN113329411B (zh) * 2021-05-24 2022-06-0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规划方法及装置
CN114363824A (zh) * 2021-05-26 2022-04-15 科大国创云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mr位置和道路gis信息的通勤轨迹刻画方法及系统
CN114363824B (zh) * 2021-05-26 2023-08-08 科大国创云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mr位置和道路gis信息的通勤轨迹刻画方法及系统
WO2023083088A1 (zh) * 2021-11-11 2023-05-1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5g权值自适应优化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71171B (zh) 2021-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71171A (zh) 建筑物网络状况统计方法及装置
CN108601029B (zh) 基站建设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273892C (zh) 有效观察和比较通信网络系统性能的系统和方法
WO2012011147A1 (ja) 通信特性解析システム、通信特性解析方法、及び通信特性解析プログラム
JP5273664B2 (ja) 通信特性解析システム、通信特性解析方法、及び通信特性解析プログラム
CN102938899B (zh) 轨道交通站点无线网络通信的优化系统
CN109429234A (zh) 一种基站的部署方法及装置
CN102752790B (zh) 确定无线网络覆盖率的方法及设备
CN108242962B (zh) 一种基于测量报告的室内信号传播损耗计算方法及装置
US20230131579A1 (en) Wireless signal propagation predi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0174106A (zh) 一种基于pm2.5的健康步行路径规划方法及终端设备
Farcaş et al. Road traffic noise: GIS tools for noise mapping and a case study for Skåne region
CN102364484A (zh) 一种实现无线网络通信三维场强覆盖仿真系统
CN109639496A (zh) 一种无线网络问题区域的定位方法和装置
Song et al. Effects of planning variables on urban traffic noise at different scales
CN103957554B (zh) 一种无线基站小区覆盖率和容量的检测评估方法
CN111784830B (zh) 一种基于规则的三维地理信息模型空间分析方法与系统
US11533633B2 (en) Frequency planning for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6187624B (zh) 一种公共设施建设地址判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08513306B (zh) 基于测试大数据的网络覆盖预测方法
CN111428285A (zh) 一种噪音评估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Muñumer Herrero et al. Testing the Impact of 2D Generalisation on 3D Models–Exploring Analysis Options With an Off-the-shelf Software Package
CN116108672B (zh) 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户外声传播预测模型构建方法
US20220376803A1 (en) Electromagnetic Propagation Modeling Calibration through Crowd-Sourced and Secondary Measurements
CN117523063B (zh) 基于三维空间的高性能射线追踪仿真的渲染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