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90982A - 识别数据业务热点、潜在数据业务热点的方法及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识别数据业务热点、潜在数据业务热点的方法及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90982A
CN102790982A CN2012102513188A CN201210251318A CN102790982A CN 102790982 A CN102790982 A CN 102790982A CN 2012102513188 A CN2012102513188 A CN 2012102513188A CN 201210251318 A CN201210251318 A CN 201210251318A CN 102790982 A CN102790982 A CN 1027909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trict
sub
data service
user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5131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90982B (zh
Inventor
吴静
李秀艳
陈昕
汤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25131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909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909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909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909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909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识别数据业务热点、潜在数据业务热点的方法和通信设备,涉及通信领域,能够在缺少PS数据源的情况下,识别出分组交换业务热点区域。其方法为:获取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标识集合;根据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标识集合获取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将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中的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进行定位;根据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中的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定位结果识别分组交换业务热点和/或潜在分组交换业务热点。

Description

识别数据业务热点、潜在数据业务热点的方法及通信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识别数据业务热点、潜在数据业务热点的方法及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智能终端不断普及,用户数据业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对蜂窝网络的冲击剧增。一般解决数据业务带来的问题的有效方法,是识别出数据业务多发的区域,再针对这些区域做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但是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存量产品基本都不支持上报PS MR(Packet SwitchMeasurement Report,分组交换测量报告),导致无法直接识别数据业务发生的位置,进而无法识别数据业务热点,无法根据数据业务热点做进一步的优化。
现有技术中,在不具备PS(Packet Switch,分组交换)数据源的情况下,一般识别具备某种特征的数据业务发生/多发区域的方法是小区级分析,即通过话务统计和/或其他数据,识别出具备某种特征的数据业务发生/多发的小区,再对问题小区做进一步的优化。但是该小区级分析无法提供更小粒度的位置信息,无法识别出PS业务热点区域或者潜在的PS业务热点区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识别数据业务热点、潜在数据业务热点的方法,能够在缺少PS数据源的情况下,识别出数据业务热点区域或潜在热点区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识别数据业务热点、潜在数据业务热点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标识集合;
根据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标识集合获取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
将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中的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进行定位;
根据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中的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定位结果识别分组交换业务热点和/或潜在分组交换业务热点。
进一步的,所述获取数据业务活跃用户的标识集合包括:
根据数据业务流量识别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或
根据数据业务发起次数识别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或
根据所述数据业务流量和所述数据业务发起次数识别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
获取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的标识集合,所述用户的标识包括IMSI或IMEI。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数据业务流量识别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包括:
将属于同一个用户的所有话单中的上行数据业务流量和/或下行数据业务流量累加求和,得到该用户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
将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超过预设流量阈值的用户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用户;或,将各个用户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按照流量大小进行排序,并将流量最大的前N个用户或者前N%的用户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用户。
或者,所述根据数据业务流量识别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包括:
将属于同一个用户的所有数据包中的互联网协议IP层包数据累加求和,得到该用户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
将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超过流量阈值的用户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用户;或,将各个用户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按照流量大小进行排序,并将流量最大的前N个用户或者前N%的用户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用户。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数据业务发起次数识别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包括:
将属于同一个用户的上行业务发起次数和/或下行业务发起次数累加求和,得到该用户的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
将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超过业务发起次数阈值的用户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用户;或,将各个用户的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进行排序,并将发起次数最多的前N个用户或者前N%的用户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用户。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数据业务流量和所述数据业务发起次数识别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包括:
将属于同一个用户的所有数据包中的IP层包数据累加求和,得到该用户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
将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超过流量阈值的用户判定为大流量用户;或,将各个用户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按照流量大小进行排序,并将流量最大的前N个用户或者前N%的用户判定为大流量用户;
将属于同一个用户的上行业务发起次数和/或下行业务发起次数累加求和,得到该用户的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
将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超过预设业务发起次数阈值的用户判定为业务发起频繁用户;或,将各个用户的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进行排序,并将发起次数最多的前N个用户或者前N%的用户判定为业务发起频繁用户;
将同时为所述大流量用户和所述业务发起频繁用户的用户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用户。
或者,根据所述数据业务流量和所述数据业务发起次数识别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包括:
将属于同一个用户的话单中的上行数据业务流量和/或下行数据业务流量累加求和,得到该用户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
将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超过流量阈值的用户判定为大流量用户;或,将各个用户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按照流量大小进行排序,并将流量最大的前N个用户或者前N%的用户判定为大流量用户;
将属于同一个用户的上行业务发起次数和/或下行业务发起次数累加求和,得到该用户的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
将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超过预设业务发起次数阈值的用户判定为业务发起频繁用户;或,将各个用户的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进行排序,并将发起次数最多的前N个用户或者前N%的用户判定为业务发起频繁用户;
将同时为所述大流量用户和所述业务发起频繁用户的用户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用户。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获取分组交换潜在活跃用户的标识集合包括:
获取明星终端的型号集合,所述明星终端为倾向使用数据业务的用户终端;
根据所述明星终端的型号集合与型号核准号码映射表获取所述明星终端的型号核准号码集合;
根据明星终端的型号核准号码集合获取所述使用所述明星终端的用户的标识集合,所述用户的标识包括IMSI或IMEI。
再进一步的,所述将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中的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进行定位包括:
将待分析区域按照规定分辨率划分成多个栅格,所述照规定分辨率为预先设置的栅格的大小;
将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中的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进行定位,判断出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中的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所属的栅格。
更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中的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定位结果识别分组交换业务热点和/或潜在分组交换业务热点包括:
将各个栅格上的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数量进行统计;
将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数量超过预设阈值的栅格判定为分组交换业务热点,将所述分组交换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数量超过预设阈值的栅格判定为潜在分组交换业务热点;或
将各个栅格按照栅格上的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换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数量进行排序,并且将数据业务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最多的前N个栅格或者前N%的栅格判定为分组交换业务热点,将分组交换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最多的前N个栅格或者前N%的栅格判定为潜在分组交换业务热点。
第二方面,提供另一种识别数据业务热点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标识集合;
根据所述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标识集合获取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所有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
将所述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所有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中的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进行定位;
根据所述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定位结果识别分组交换业务热点。
进一步的,所述获取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标识集合包括:
根据数据业务流量识别所述数据业务活跃小区;或
根据数据业务发起次数识别所述数据业务活跃小区;或
根据所述数据业务流量和所述数据业务发起次数识别所述数据业务活跃小区;
获取所述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标识,得到所述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标识集合。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数据业务流量识别所述数据业务活跃小区包括:
将同一小区的上行增强型通用分组无线业务EGPRS无线链路控制RLC层的吞吐量、上行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 RLC层的吞吐量、下行EGPRS RLC层的吞吐量和下行GPRS RLC层的吞吐量累加求和,得到该小区的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
将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超过预设流量阈值的小区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用户;或,将各个小区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按照流量大小进行排序,并将流量最大的前N个小区或者前N%的小区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小区。
或者,所述根据数据业务流量识别所述数据业务活跃小区包括:
将属于同一小区的所有用户的上行数据业务流量和/或下行数据业务流量累加求和,得到该小区的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
将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超过预设流量阈值的小区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用户;或,将各个小区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按照流量大小进行排序,并将流量最大的前N个小区或者前N%的小区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小区。
又或者,所述根据数据业务流量识别所述数据业务活跃小区包括:
将属于同一个小区的所有用户的所有数据包中的IP层包数据累加求和,得到该小区的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
将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超过预设流量阈值的小区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用户;或,将各个小区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按照流量大小进行排序,并将流量最大的前N个小区或者前N%的小区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小区。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数据业务流量识别所述数据业务活跃小区包括:
将属于同一个小区的所有用户的上行业务发起次数和下行业务发起次数累加求和,得到该小区的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
将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超过业务发起次数阈值的小区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小区;或,将各个小区的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进行排序,并将发起次数最多的前N个小区或者前N%的小区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小区。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数据业务流量和所述数据业务发起次数识别所述数据业务活跃小区包括:
将属于同一个小区的所有用户的所有数据包中的IP层包数据累加求和,得到该小区的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
将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超过流量阈值的小区判定为大流量小区;或,将各个小区的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按照流量大小进行排序,并将流量最大的前N个小区或者前N%的小区判定为大流量小区;
将属于同一个小区的所有用户的上行业务发起次数和下行业务发起次数累加求和,得到该小区的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
将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超过预设业务发起次数阈值的小区判定为业务发起频繁小区;或,将各个小区的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进行排序,并将发起次数最多的前N个小区或者前N%的小区判定为业务发起频繁小区;
将同时为所述大流量小区和所述业务发起频繁小区的小区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小区。
或者,所述根据所述数据业务流量和所述数据业务发起次数识别所述数据业务活跃小区包括:
将同一小区的上行增强型通用分组无线业务EGPRS无线链路控制RLC层的吞吐量、上行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 RLC层的吞吐量、下行EGPRS RLC层的吞吐量和下行GPRS RLC层的吞吐量累加求和,得到该小区的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
将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超过流量阈值的小区判定为大流量小区;或,将各个小区的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按照流量大小进行排序,并将流量最大的前N个小区或者前N%的小区判定为大流量小区;
将属于同一个小区的所有用户的上行业务发起次数和/或下行业务发起次数累加求和,得到该小区的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
将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超过预设业务发起次数阈值的小区判定为业务发起频繁小区;或,将各个小区的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进行排序,并将发起次数最多的前N个小区或者前N%的小区判定为业务发起频繁小区;
将同时为所述大流量小区和所述业务发起频繁小区的小区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小区。
又或者,所述根据所述数据业务流量和所述数据业务发起次数识别所述数据业务活跃小区包括:
将属于同一小区的所有用户的上行数据业务流量和/或下行数据业务流量累加求和,得到该小区的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
将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超过流量阈值的小区判定为大流量小区;或,将各个小区的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按照流量大小进行排序,并将流量最大的前N个小区或者前N%的小区判定为大流量小区;
将属于同一个小区的所有用户的上行业务发起次数和下行业务发起次数累加求和,得到该小区的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
将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超过预设业务发起次数阈值的小区判定为业务发起频繁小区;或,将各个小区的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进行排序,并将发起次数最多的前N个小区或者前N%的小区判定为业务发起频繁小区。
将同时为所述大流量小区和所述业务发起频繁小区的小区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小区。
结合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将所述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所有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中的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进行定位包括:
将待分析区域按照规定分辨率划分成多个栅格,所述照规定分辨率为预先设置的栅格的大小;
将所述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所有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中的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进行定位,判断出所述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所属的栅格。
再进一步的,所述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定位结果识别分组交换业务热点包括:
将各个栅格上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数量进行统计;
将所述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数量超过预设阈值的栅格判定为分组交换业务热点;或
将各个栅格按照栅格上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数量进行排序,并将电路交换测量报告最多的前N个栅格或者前N%的栅格判定为分组交换业务热点。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包括:
第一标识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标识集合,并将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标识集合发给第一报告获取单元;
第一报告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标识获取单元接收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标识集合,根据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标识集合获取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并将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发送给第一报告定位单元;
第一报告定位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报告获取单元接收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将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中的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进行定位,并将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中的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定位结果发送给第一热点识别单元;
第一热点识别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报告定位单元接收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中的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定位结果,根据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中的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定位结果识别分组交换业务热点和/或潜在分组交换业务热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标识获取单元包括:
活跃用户识别单元,用于根据数据业务流量识别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并将识别出的数据业务活跃用户信息发送给第一标识获取单元;或
所述活跃用户识别单元用于根据数据业务发起次数识别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并将识别出的数据业务活跃用户信息发送给第一标识获取单元;或
所述活跃用户识别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数据业务流量和所述数据业务发起次数识别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并将识别出的数据业务活跃用户信息发送给第一标识获取单元;
用户标识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活跃用户识别单元接收所述识别出的数据业务活跃用户信息,获取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的标识集合,所述用户的标识包括IMSI或IMEI。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活跃用户识别单元包括:
用户流量统计子单元,用于将属于同一个用户的所有话单中的上行数据业务流量和/或下行数据业务流量累加求和,得到该用户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并将所述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发送给用户判定子单元;
用户判定子单元,用于从所述用户流量统计子单元接收所述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将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超过预设流量阈值的用户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用户;或,将各个用户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按照流量大小进行排序,并将流量最大的前N个用户或者前N%的用户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用户。
或者,所述用户流量统计子单元还用于将属于同一个用户的所有数据包中的IP层包数据累加求和,得到该用户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并将所述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发送给用户判定子单元;
所述用户判定子单元还用于从所述用户流量统计子单元接收所述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将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超过流量阈值的用户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用户;或,将各个用户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按照流量大小进行排序,并将流量最大的前N个用户或者前N%的用户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用户。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活跃用户识别单元包括:
用户业务统计子单元,用于将属于同一个用户的上行业务发起次数和/或下行业务发起次数累加求和,得到该用户的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并将所述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发送给用户判定子单元;
所述用户判定子单元还用于从所述用户业务统计子单元接收所述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将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超过业务发起次数阈值的用户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用户;或,将各个用户的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进行排序,并将发起次数最多的前N个用户或者前N%的用户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用户。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活跃用户识别单元包括:
所述用户流量统计子单元还用于将属于同一个用户的所有数据包中的IP层包数据累加求和,得到该用户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并将所述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发送给用户判定子单元;
所述用户判定子单元还用于从所述用户流量统计子单元接收所述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将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超过流量阈值的用户判定为大流量用户;或,将各个用户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按照流量大小进行排序,并将流量最大的前N个用户或者前N%的用户判定为大流量用户;
所述用户业务统计子单元还用于将属于同一个用户的上行业务发起次数和/或下行业务发起次数累加求和,得到该用户的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并将所述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发送给用户判定子单元;
所述用户判定子单元还用于从所述用户业务统计子单元接收所述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将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超过预设业务发起次数阈值的用户判定为业务发起频繁用户;或,将各个用户的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进行排序,并将发起次数最多的前N个用户或者前N%的用户判定为业务发起频繁用户;
所述用户判定子单元将同时为所述大流量用户和所述业务发起频繁用户的用户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用户。
或者,所述用户流量统计子单元还用于将属于同一个用户的话单中的上行数据业务流量和/或下行数据业务流量累加求和,得到该用户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并将所述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发送给用户判定子单元;
所述用户判定子单元还用于从所述用户流量统计子单元接收所述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将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超过流量阈值的用户判定为大流量用户;或,将各个用户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按照流量大小进行排序,并将流量最大的前N个用户或者前N%的用户判定为大流量用户;
所述用户业务统计子单元还用于将属于同一个用户的上行业务发起次数和/或下行业务发起次数累加求和,得到该用户的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并将所述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发送给用户判定子单元;
所述用户判定子单元还用于从所述用户业务统计子单元接收所述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将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超过预设业务发起次数阈值的用户判定为业务发起频繁用户;或,将各个用户的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进行排序,并将发起次数最多的前N个用户或者前N%的用户判定为业务发起频繁用户;
所述用户判定子单元还用于将同时为所述大流量用户和所述业务发起频繁用户的用户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用户。
结合第三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的:
第一标识获取单元还包括:
终端型号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明星终端的型号集合,并将所述明星终端的型号集合发送给终端号码获取子单元,所述明星终端为倾向使用数据业务的用户终端,所述数据业务潜在活跃用户为使用所述明星终端的用户;
终端号码获取子单元,用于从所述终端型号获取单元接收所述明星终端的型号集合,根据所述明星终端的型号集合与型号核准号码映射表获取所述明星终端的型号核准号码集合,并将所述明星终端的型号核准号码集合发送给所述第一标识获取单元;
所述用户标识获取单元还用于从所述终端号码获取子单元接收所述明星终端的型号核准号码集合,根据所述明星终端的型号核准号码集合获取所述使用所述明星终端的用户的标识集合,所述用户的标识包括IMSI或IMEI。
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报告定位单元包括:
第一栅格划分单元,用于将待分析区域按照规定分辨率划分成多个栅格,所述照规定分辨率为预先设置的栅格的大小,并将划分好的栅格发送给所述第一报告定位单元;
第一报告定位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栅格划分单元接收所述划分好的栅格,将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中的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进行定位,判断出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中的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所属的栅格。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热点识别单元包括:
第一报告统计单元,将各个栅格上的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数量进行统计,并将各个栅格上的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数量发送给第一热点判定单元;
第一热点判定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报告统计单元接收所述各个栅格上的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数量,将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数量超过预设阈值的栅格判定为分组交换业务热点,将所述分组交换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数量超过预设阈值的栅格判定为潜在分组交换业务热点;或
所述第一热点判定单元用于将各个栅格按照栅格上的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换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数量进行排序,并且将数据业务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最多的前N个栅格或者前N%的栅格判定为分组交换业务热点,将分组交换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最多的前N个栅格或者前N%的栅格判定为潜在分组交换业务热点。
第四方面,提供另一种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包括:
第二标识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标识集合;
第二报告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标识集合获取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所有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
第二报告定位单元,用于将所述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所有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中的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进行定位;
第二热点识别单元,根据所述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定位结果识别分组交换业务热点。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标识获取单元包括:
活跃小区识别单元,根据数据业务流量识别所述数据业务活跃小区,并将识别出的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信息发送给小区标识获取单元;或
所述活跃小区识别单元用于根据数据业务发起次数识别所述数据业务活跃小区,并将识别出的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信息发送给小区标识获取单元;或
所述活跃小区识别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数据业务流量和所述数据业务发起次数识别所述数据业务活跃小区,并将识别出的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信息发送给小区标识获取单元;
小区标识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活跃小区识别单元接收所述识别出的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信息,获取所述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标识,得到所述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标识集合。
在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活跃小区识别单元包括:
小区流量统计子单元,用于将同一小区的上行增强型通用分组无线业务EGPRS无线链路控制RLC层的吞吐量、上行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 RLC层的吞吐量、下行EGPRS RLC层的吞吐量和下行GPRSRLC层的吞吐量累加求和,得到该小区的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并将所述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发送给小区判定子单元;
小区判定子单元,用于从所述小区流量统计子单元接收所述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将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超过预设流量阈值的小区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用户;或,将各个小区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按照流量大小进行排序,并将流量最大的前N个小区或者前N%的小区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小区。
或者,所述小区流量统计子单元还用于将属于同一小区的所有用户的上行数据业务流量和/或下行数据业务流量累加求和,得到该小区的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并将所述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发送给小区判定子单元;
所述小区判定子单元还用于从所述小区流量统计子单元接收所述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将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超过预设流量阈值的小区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用户;或,将各个小区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按照流量大小进行排序,并将流量最大的前N个小区或者前N%的小区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小区。
或者,所述小区流量统计子单元还用于将属于同一个小区的所有用户的所有数据包中的IP层包数据累加求和,得到该小区的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并将所述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发送给小区判定子单元;
所述小区判定子单元还用于从所述小区流量统计子单元接收所述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将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超过预设流量阈值的小区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用户;或,将各个小区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按照流量大小进行排序,并将流量最大的前N个小区或者前N%的小区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小区。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活跃小区识别单元包括:
小区业务统计子单元,用于将属于同一个小区的所有用户的上行业务发起次数和下行业务发起次数累加求和,得到该小区的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并将所述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发送给所述小区判定子单元;
所述小区判定子单元还用于从所述小区业务统计子单元接收所述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将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超过业务发起次数阈值的小区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小区;或,将各个小区的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进行排序,并将发起次数最多的前N个小区或者前N%的小区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小区。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活跃小区识别单元包括:
所述小区流量统计子单元还用于将属于同一个小区的所有用户的所有数据包中的IP层包数据累加求和,得到该小区的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并将所述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发送给小区判定子单元;
所述小区判定子单元还用于从所述小区流量统计子单元接收所述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将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超过流量阈值的小区判定为大流量小区;或,将各个小区的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按照流量大小进行排序,并将流量最大的前N个小区或者前N%的小区判定为大流量小区;
所述小区业务统计子单元还用于将属于同一个小区的所有用户的上行业务发起次数和下行业务发起次数累加求和,得到该小区的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并将所述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发送给所述小区判定子单元;
所述小区判定子单元还用于从所述小区业务统计子单元接收所述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将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超过预设业务发起次数阈值的小区判定为业务发起频繁小区;或,将各个小区的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进行排序,并将发起次数最多的前N个小区或者前N%的小区判定为业务发起频繁小区;
所述小区判定子单元还用于将同时为所述大流量小区和所述业务发起频繁小区的小区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小区。
或者,所述小区流量统计子单元还用于将同一小区的上行增强型通用分组无线业务EGPRS无线链路控制RLC层的吞吐量、上行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 RLC层的吞吐量、下行EGPRS RLC层的吞吐量和下行GPRS RLC层的吞吐量累加求和,得到该小区的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并将所述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发送给小区判定子单元;
所述小区判定子单元还用于从所述小区流量统计子单元接收所述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将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超过流量阈值的小区判定为大流量小区;或,将各个小区的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按照流量大小进行排序,并将流量最大的前N个小区或者前N%的小区判定为大流量小区;
所述小区业务统计子单元还用于将属于同一个小区的所有用户的上行业务发起次数和/或下行业务发起次数累加求和,得到该小区的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并将所述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发送给所述小区判定子单元;
所述小区判定子单元还用于从所述小区业务统计子单元接收所述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将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超过预设业务发起次数阈值的小区判定为业务发起频繁小区;或,将各个小区的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进行排序,并将发起次数最多的前N个小区或者前N%的小区判定为业务发起频繁小区;
将同时为所述大流量小区和所述业务发起频繁小区的小区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小区。
或者,所述小区流量统计子单元还用于将属于同一小区的所有用户的上行数据业务流量和/或下行数据业务流量累加求和,得到该小区的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并将所述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发送给小区判定子单元;
所述小区判定子单元还用于从所述小区流量统计子单元接收所述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将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超过流量阈值的小区判定为大流量小区;或,将各个小区的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按照流量大小进行排序,并将流量最大的前N个小区或者前N%的小区判定为大流量小区;
所述小区业务统计子单元还用于将属于同一个小区的所有用户的上行业务发起次数和下行业务发起次数累加求和,得到该小区的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并将所述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发送给所述小区判定子单元;
所述小区判定子单元还用于从所述小区业务统计子单元接收所述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将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超过预设业务发起次数阈值的小区判定为业务发起频繁小区;或,将各个小区的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进行排序,并将发起次数最多的前N个小区或者前N%的小区判定为业务发起频繁小区。
将同时为所述大流量小区和所述业务发起频繁小区的小区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小区。
结合第四方面或者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的:
所述第二报告定位单元包括:
第二栅格划分子单元,用于将待分析区域按照规定分辨率划分成多个栅格,所述照规定分辨率为预先设置的栅格的大小,并将划分好的栅格发送给第二报告定位子单元;
第二报告定位子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二栅格划分子单元接收所述划分好的栅格,将所述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所有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中的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进行定位,判断出所述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所属的栅格。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热点识别单元包括:
第二报告统计子单元,用于将各个栅格上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数量进行统计,并将各个栅格上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数量发送给第二热点判定子单元;
第二热点判定子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二报告统计子单元接收所述各个栅格上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数量,将所述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数量超过预设阈值的栅格判定为分组交换业务热点;或
第二热点判定子单元用于将各个栅格按照栅格上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数量进行排序,并将电路交换测量报告最多的前N个栅格或者前N%的栅格判定为分组交换业务热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识别数据业务热点、潜在数据业务热点的方法及通信设备,在缺少分组交换数据源的情况下,先通过识别出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者潜在活跃用户,或者识别出数据业务活跃小区,而后获取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者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或者获取数据业务活跃小区下所有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最后将电路交换测量报告进行定位,根据定位结果识别出分组交换业务热点区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识别数据业务热点、潜在数据业务热点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识别数据业务热点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识别数据业务热点、潜在数据业务热点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识别数据业务热点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五;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六;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七;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八;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九;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五。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六;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识别数据业务热点、潜在数据业务热点的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S101、获取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标识集合。
S102、根据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标识集合获取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
S103、将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中的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进行定位。
S104、根据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中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定位结果识别分组交换业务热点和/或潜在分组交换业务热点。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识别数据业务热点的方法,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S201、获取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标识集合。
S202、根据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标识集合获取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所有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
S203、将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所有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中的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进行定位。
S204、根据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定位结果识别分组交换业务热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识别数据业务热点、潜在数据业务热点的方法,在缺少分组交换数据源的情况下,先通过识别出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者潜在活跃用户,或者识别出数据业务活跃小区,而后获取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者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或者获取数据业务活跃小区下所有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最后将电路交换测量报告进行定位,根据定位结果识别出分组交换业务热点区域。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识别数据业务热点、潜在数据业务热点的方法,如图3所示,包括:
由于数据业务是由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PS)域承载的,因此,也可以将数据业务称为PS业务,故以下将数据业务活跃用户称为PS活跃用户,数据业务热点称为PS业务热点。
S301、获取PS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标识集合。
在获取PS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标识集合之前,首先应该识别出待分析区域内的用户中,哪些是PS活跃用户或者PS潜在活跃用户。
一般,判断哪些是PS活跃用户可以通过三种方式:一、根据数据业务流量识别PS活跃用户;二、根据数据业务发起次数识别PS活跃用户;三、根据数据业务流量和数据业务发起次数两个维度识别PS活跃用户。
其中,根据数据业务流量识别PS活跃用户,通过S-CDR(ServingGPRS Support Node-Call Detailed Record,服务GPRS支持节点呼叫详细记录)数据、Gb口数据或者其他数据来实现。
首先,以通过S-CDR数据来判断为例:
由于S-CDR话单仅能提供用户流量信息,无相关字段可直接或间接统计出用户业务发起频繁度信息,所以只能采用数据业务流量大一个维度来识别PS活跃用户。
第一步,统计待分析区域内所有用户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其方法为:将属于同一个用户,即同一个IMSI(International MobileSubscriber Identity,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所有S-CDR话单中的上行数据业务流量Data Volume Uplink和下行数据业务流量DataVolume Downlink累加求和,就可以得到该用户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
第二步,待分析区域内所有用户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按照流量由大到小排列,并将流量最大的前N个用户或者前N%的用户判定为PS活跃用户,其中N的取值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来设置,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或者可以预设一个流量阈值,将所有用户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与该流量阈值进行比较,将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超过流量阈值的用户判定为PS活跃用户。
其次,可以根据Gb口数据中的包大小信息判断用户的数据业务流量的大小:
第一步,统计待分析区域内所有用户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将属于同一个用户,即同一个IMSI的所有数据包中的互联网协议IP层包大小(Packet Size)数据累加求和,得到该用户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
第二步,将待分析区域内所有用户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按照流量由大到小排列,并将流量最大的前N个用户或者前N%的用户判定为PS活跃用户,其中N的取值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来设置,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或者可以预设一个流量阈值,将所有用户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与该流量阈值进行比较,将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超过流量阈值的用户判定为PS活跃用户。
其中Gb口为GPRS网络中,SGSN(Service GPRS SupportingNode,GPRS业务支持节点)与BBS(Base Station Subsystem,基站子系统)间的接口。通过该接口SGSN能够完成同BSS系统、MS(Mobile Station,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完成分组数据传送、移动性管理、会话管理方面的功能。
而由于Gb口数据中除了的包大小信息之外,还提供包时间信息,因此根据数据业务发起次数识别PS活跃用户也是通过Gb口数据实现的。
具体的,通过Gb口数据中的包时间信息判断用户的数据业务发起次数的方法可以为:
第一步,将属于同一个用户的上行业务发起次数和/或下行业务发起次数累加求和,得到该用户的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
具体的,一般情况下,一次数据业务发起到数据传输会伴随着一次TBF(Temporary Block Flow,临时数据块流)的建立与释放,统计TBF的建立与释放信令的次数即可统计出用户的业务发起频度。
例如,在用Gb口抓包数据时,可以利用定时器T3192,该定时器T3192规定了终端在接收完一个TBF的最后一个数据包等待TBF释放的时间长度,再根据Gb口数据包之间的时间间隔,就可以评估业务面数据的传输次数。例如可以根据定时器T3192的值设置一个门限,将Gb口数据包之间的时间间隔与该门限比较就可以得知是否完成一次数据传输,这样就可以统计出数据的传输次数。
以用户IMSIi的统计下行业务发起次数为例,假设下行业务发起次数的初始值FrequenceDl_IMSIi为0,选取属于IMSIi且Direction(方向)=-1的数据包,而后计算时间连续的数据包的时间间隔,若时间间隔大于等于Tgap,则将FrequenceDl_IMSIi加1,这样将属于IMSIi且Direction(方向)=-1的数据包计算完毕后即可以获得用户IMSIi的下行业务发起次数。其中,上述“时间连续”的数据包是指“时间相邻”的数据包,即两个包是第N,第N+1个包的关系,中间没有传输其他数据包。同理,可以获得用户IMSIi的上行业务发起次数FrequenceUl_IMSIi,最后,就可以计算出用户IMSIi的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为FrequenceIMSIi=FrequenceDl_IMSIi+FrequenceUl_IMSIi。当然,也可以只统计上行业务发起次数,或者只统计下行业务发起次数,一般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只统计下行业务发起次数。
第二步,将各个用户的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进行排序,并将发起次数最多的前N个用户或者前N%的用户判定为PS活跃用户,其中N的取值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来设置,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或者可以预设一个业务发起次数阈值,将所有用户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与该业务发起次数阈值进行比较,将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超过业务发起次数阈值的用户判定为PS活跃用户。
识别出PS活跃用户后,就可以获取PS活跃用户的IMSI得到PS活跃用户的IMSI集合,并将PS活跃用户的IMSI集合作为PS活跃用户的标识ID集合。当然,也可以获取用户的IMEI或者其他标识,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进一步的,根据数据业务流量和数据业务发起次数两个维度识别PS活跃用户具体可以包括:
首先统计出待分析区域的各个用户的单用户流量,并将待分析区域内所有用户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按照流量由大到小排列,并将流量最大的前N个用户或者前N%的用户判定为大流量用户,其中N的取值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来设置,本实施例不做限定;或者可以预设一个流量阈值,将所有用户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与该流量阈值进行比较,将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超过流量阈值的用户判定为大流量用户。
其中,统计出待分析区域的各个用户的单用户流量可以根据S-CDR话单、Gb口提供的数据来实现,具体方法与上述方法完全相同,不再赘述。
而后,可以再统计出待分析区域的各个用户的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将各个用户的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进行排序,并将发起次数最多的前N个用户或者前N%的用户判定为业务发起频繁用户,其中N的取值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来设置,本实施例不做限定;或者可以预设一个业务发起次数阈值,将所有用户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与该业务发起次数阈值进行比较,将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超过业务发起次数阈值的用户判定为业务发起频繁用户。
其中,统计出待分析区域的各个用户的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可以根据Gb口提供的数据来实现,具体方法与上述方法完全相同,不再赘述。
最后,将同时为大流量用户和业务发起频繁用户的用户判定为PS活跃用户,并获取这些PS活跃用户的ID集合。可以表示为:UID_Active=UVolume_Active∩UFrequence_Active,其中UID_Active表示PS活跃用户的ID集合,UVolume_Active表示大流量用户的ID集合,UFrequence_Active表示业务发起频繁用户的ID集合。其中,可以获取PS活跃用户的IMSI得到PS活跃用户的IMSI集合,并将PS活跃用户的IMSI集合作为PS活跃用户的标识ID集合。当然,也可以获取用户的IMEI或者其他标识,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统计出待分析区域的各个用户的单用户流量和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没有先后顺序的限定,且基于可实现性和复杂程度,通常在通过数据业务流量和数据业务发起次数两个维度来识别PS活跃用户时,是通过Gb口数据中的包大小和包时间信息来判断PS活跃用户的。
对于潜在的PS活跃用户,可以将其定义为使用明星终端的用户,而明星终端指的是倾向使用数据业务的终端。因此,获取潜在的PS活跃用户标识集也就是获取这些明星终端的标识集。其方法可以为:
第一步,获取明星终端的型号集合,其中明星终端具体有哪些型号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第二步,根据明星终端的型号集合与TAC(Type Approval Code,型号核准号码)映射表,获取明星终端的型号集合中各种型号终端对应的TAC,得到明星终端的TAC集合。
第三步,根据上述明星终端的TAC集合获取明星终端的TAC集合中各个TAC对应的明星终端的ID,得到明星终端的ID集合,这些ID集合就是潜在的PS活跃用户的ID。其中该ID可以是IMSI、IMEI或者其他标识,本实施例不做限定。例如,若明星终端的ID为IMSI,则IMSI与TAC的映射关系可以通过运营商直接提供,或者可以先获取IMSI-IMEI的映射关系,而后再截取IMEI的前8位得到TAC,进而得到IMSI-TAC的映射关系。
S302、根据PS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标识集合获取PS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
在获取到PS活跃用户和/或者潜在活跃用户的ID集合之后,就可以根据ID集合获取这些PS活跃用户和/或者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报告CS MR集合。
进一步的,可以将CS MR的时间限定为数据业务繁忙时段,也是就可以只获取PS活跃用户和/或者潜在活跃用户在数据业务繁忙时段的CS MR,这样可以减小由用户发生数据业务和语音业务的时间差异导致的位置差异的影响。
S303、将待分析区域划分为多个栅格,并将PS活跃用户和/或者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中的每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定位在其所属的栅格。
具体的,由于待分析区域可能比较大,因此需要将待分析区域按照一定的分辨率划分为多个栅格,例如可以将该区域划分为50×50m的分辨率划分出多个正方形栅格,当然,栅格也可以为其他的规则或者不规则的形状。
划分完毕后,就可以将CS MR集合中的每个CS MR定位在其所属的栅格。
S304、将各个栅格中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进行统计,根据统计结果识别PS业务热点。
具体的,将待分析区域的各个栅格中的PS活跃用户的CS MR进行统计,CS MR条数越多,用户在栅格上驻留越久,聚集程度越高,该栅格PS业务越“热”。
示例性的,可以将各个栅格中的PS活跃用户的CS MR数量与预设阈值进行对比,若某个栅格中的CS MR数量超过预设阈值,则将该栅格判定为PS业务热点。
或者,还可以根据统计结果,将各个栅格按照栅格上的PS活跃用户的CS MR的数量进行排序,将CS MR最多的前N个栅格或者前N%的栅格判定为PS业务热点。其中,N的取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同理,将待分析区域的各个栅格中的PS潜在活跃用户的CS MR进行统计,CS MR条数越多,表示该栅格的PS潜在活跃用户聚集程度越高,越有可能为潜在PS业务热点。
也可以将各个栅格中的PS潜在活跃用户的CS MR数量与预设阈值进行对比,若某个栅格中的CS MR数量超过预设阈值,则将该栅格判定为潜在PS业务热点。
或者,还可以根据统计结果,将各个栅格按照栅格上的PS潜在活跃用户的CS MR的数量进行排序,将CS MR最多的前N个栅格或者前N%的栅格判定为潜在PS业务热点。其中,N的取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识别数据业务热点、潜在数据业务热点的方法,在缺少分组交换数据源的情况下,先通过识别出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者潜在活跃用户,而后获取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者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最后将电路交换测量报告进行定位,根据定位结果识别出分组交换业务热点区域。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识别数据业务热点的方法,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
由于数据业务是由PS域承载的,因此,也可以将数据业务称为PS业务,故以下将数据业务活跃用户称为PS活跃小气,数据业务热点称为PS业务热点。
S401、获取PS活跃小区的标识集合。
在一些场景下,只能获得一定时间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用户的CSMR,而无法进一步筛选该范围内某些指定用户的CS MR。在此场景下,不进行PS活跃用户的识别,而是进行PS活跃小区(Cell)的识别。
其中,识别PS活跃小区的方法与识别PS活跃用户的方法相似,也可以通过三种方式:一、根据数据业务流量识别PS活跃小区;二、根据数据业务发起次数识别PS活跃小区;三、根据数据业务流量和数据业务发起次数识别PS活跃小区。
其中,根据数据业务流量识别PS活跃小区可以通过话务统计数据、S-CDR数据、Gb口数据来实现。
例如,根据话务统计数据来统计小区的数据业务流量:
话务统计数据中包括小区ID、该小区的上行EGPRS(Enhanced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增强型通用分组无线业务)RLC(Radio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层吞吐量、下行EGPRS RLC层吞吐量、上行GPRS RLC层吞吐量,下行GPRS RLC层吞吐量。当然,不同厂家设备用来统计数据业务流量的的话务统计指标可以不同,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其他话务统计指标计算小区数据也无流量,这里不做限定。
根据话务统计数据获取某小区的数据业务流量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第一步,将同一小区的上行EGPRS RLC层的吞吐量、上行GPRSRLC层的吞吐量、下行EGPRS RLC层的吞吐量和下行GPRS RLC层的吞吐量累加求和,得到该小区的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按照该算法就可以获得带分析区域内所有小区的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
第二步,将待分析区域内所有小区的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按照流量大小进行排序,并将流量最大的前N个小区或者前N%的小区判定为PS活跃小区,其中N的取值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来设置,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或者可以预设一个流量阈值,将所有小区的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与该流量阈值进行比较,将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超过流量阈值的小区判定为PS活跃小区。
其次,可以根据S-CDR数据来判断,包括:
第一步,将属于同一个小区的所有S-CDR话单中的上行数据业务流量Data Volume Uplink和/或下行数据业务流量Data VolumeDownlink累加求和,就可以得到该小区的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按照该算法就可以获得待分析区域内所有小区的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
第二步,将待分析区域内所有小区的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按照流量大小进行排序,并将流量最大的前N个小区或者前N%的小区判定为PS活跃小区,其中N的取值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来设置,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或者可以预设一个流量阈值,将所有小区的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与该流量阈值进行比较,将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超过流量阈值的小区判定为PS活跃小区。
还可以根据Gb口数据来判断,包括:
第一步,将属于同一个小区的所有数据包中的IP层包数据累加求和,得到该小区的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按照该算法就可以获得待分析区域内所有小区的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
第二步,将待分析区域内所有小区的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按照流量大小进行排序,并将流量最大的前N个小区或者前N%的小区判定为PS活跃小区,其中N的取值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来设置,本实施例不做限定。或者可以预设一个流量阈值,将所有小区的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与该流量阈值进行比较,将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超过流量阈值的小区判定为PS活跃小区。
其中Gb口为GPRS网络中,SGSN与BBS间的接口。通过该接口SGSN能够完成同BSS系统、MS之间的通信,完成分组数据传送、移动性管理、会话管理方面的功能。
而由于Gb口数据中除了的包大小信息之外,还提供包时间信息,因此根据数据业务发起次数识别PS活跃小区也是通过Gb口数据实现的。
具体的,通过Gb口数据中的包时间信息判断小区的数据业务发起次数的方法可以为:
第一步,将属于同一个小区的上行业务发起次数和/或下行业务发起次数累加求和,得到该小区的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具体的,可以首先统计小区下每个用户的业务发起次数,而后再将小区下每个用户的业务发起次数相加即可得到该小区的业务发起次数。其中统计小区下每个用户的业务发起次数的方法与上一实施例中步骤S301中的“将属于同一个用户的上行业务发起次数和/或下行业务发起次数累加求和”的方法相同,不再赘述。
第二步,将各个小区的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进行排序,并将发起次数最多的前N个小区或者前N%的小区判定为PS活跃小区,其中N的取值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来设置,本实施例不做限定。或者可以预设一个业务发起次数阈值,将所有小区的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与该业务发起次数阈值进行比较,将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超过业务发起次数阈值的小区判定为PS活跃小区。
识别出PS活跃小区后,就可以获取被判定为PS活跃小区的小区ID得到PS活跃小区的ID集合。
再进一步的,还可以同时根据PS数据业务流量和数据业务发起次数两个维度来识别PS活跃小区。
具体的,可以首先统计出待分析区域的各个小区的单小区流量,并将待分析区域内所有小区的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按照流量由大到小排列,并将流量最大的前N个小区或者前N%的小区判定为大流量小区,其中N的取值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来设置,本实施例不做限定;或者可以预设一个流量阈值,将所有小区的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与该流量阈值进行比较,将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超过流量阈值的小区判定为大流量小区。
其中,统计出待分析区域的各个小区的单小区流量可以根据话务统计、S-CDR话单、Gb口提供的数据来实现,具体方法与上述方法完全相同,不再赘述。
而后,可以再统计出待分析区域的各个小区的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将各个小区的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进行排序,并将发起次数最多的前N个小区或者前N%的小区判定为业务发起频繁小区,其中N的取值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来设置,本实施例不做限定;或者可以预设一个业务发起次数阈值,将所有小区的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与该业务发起次数阈值进行比较,将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超过业务发起次数阈值的小区判定为业务发起频繁小区。
其中,统计出待分析区域的各个小区的小区户业务发起次数可以根据Gb口提供的数据来实现,具体方法与上述方法完全相同,不再赘述。
最后,将同时为大流量小区和业务发起频繁小区的小区判定为PS活跃小区,并获取这些PS活跃小区的ID集合。可以表示为:UID_Active=UVolume_Active∩UFrequence_Active,其中UIDvActive表示PS活跃小区的ID集合,UVolume_Active表示大流量小区的ID集合,UFrequence_Active表示业务发起频繁小区的ID集合。
需要说明的是,统计出待分析区域的各个小区的单小区流量和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没有先后顺序的限定,在通过数据业务流量和数据业务发起次数两个维度来识别PS活跃小区时,基于可实现性和复杂程度,通常在通过数据业务流量和数据业务发起次数两个维度来识别PS活跃小区时,是通过Gb口数据中的包大小和包时间信息来判断PS活跃小区的。
S402、根据PS活跃小区的标识集合获取PS活跃小区的所有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
在获取到PS活跃小区的ID集合之后,就可以根据ID集合获取这些PS活跃小区内所有用户的电路交换报告CS MR集合。
进一步的,可以将CS MR的时间限定为数据业务繁忙时段,也是就可以只获取PS活跃小区内所有用户在数据业务繁忙时段的CSMR,这样可以减小由用户发生数据业务和语音业务的时间差异导致的位置差异的影响。
S403、将待分析区域划分为多个栅格,并将各个PS活跃小区的所有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中的每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定位在其所属的栅格。
具体的,由于待分析区域可能比较大,可能包括若干个小区,因此需要将待分析区域按照一定的分辨率划分为多个栅格,例如可以将该区域划分为50×50m的分辨率划分出多个正方形栅格,当然,栅格也可以为其他的规则或者不规则的形状。
划分完毕后,就可以将各个PS活跃小区的所有用户的CS MR集合中的每个CS MR定位在其所属的栅格。
S404、将各个栅格中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进行统计,根据统计结果识别PS业务热点。
具体的,将待分析区域的各个栅格中的CS MR进行统计,CS MR条数越多,用户在栅格上驻留越久,聚集程度越高,该栅格PS业务越“热”。
示例性的,可以将各个栅格中的CS MR数量与预设阈值进行对比,若某个栅格中的CS MR数量超过预设阈值,则将该栅格判定为PS业务热点。
或者,还可以根据统计结果,将各个栅格按照栅格上的CS MR的数量进行排序,将CS MR最多的前N个栅格或者前N%的栅格判定为PS业务热点。其中,N的取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识别数据业务热点的方法,在缺少分组交换数据源的情况下,先通过识别出数据业务活跃小区,而后获取数据业务活跃小区下所有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最后将电路交换测量报告进行定位,根据定位结果识别出分组交换业务热点区域。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设备1,如图5所示,该通信设备包括:
第一标识获取单元11,用于获取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标识集合,并将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标识集合发给第一报告获取单元12;
第一报告获取单元12,用于从第一标识获取单元11接收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标识集合,根据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标识集合获取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并将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发送给第一报告定位单元13;
第一报告定位单元13,用于从第一报告获取单元12接收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将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中的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进行定位,并将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中的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定位结果发送给第一热点识别单元14;
第一热点识别单元14,用于从第一报告定位单元13接收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中的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定位结果,根据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中的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定位结果识别分组交换业务热点和/或潜在分组交换业务热点。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第一标识获取单元11可以包括:
活跃用户识别单元111,用于根据数据业务流量识别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并将识别出的数据业务活跃用户信息发送给第一标识获取单元112;或
活跃用户识别单元111用于根据数据业务发起次数识别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并将识别出的数据业务活跃用户信息发送给第一标识获取单元112;或
活跃用户识别单元111用于根据数据业务流量和数据业务发起次数识别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并将识别出的数据业务活跃用户信息发送给第一标识获取单元112;
用户标识获取单元112,用于从活跃用户识别单元接收识别出的数据业务活跃用户信息,获取数据业务活跃用户的标识集合,用户的标识包括IMSI或IMEI。
再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活跃用户识别单元111包括:
用户流量统计子单元1111,用于将属于同一个用户的所有话单中的上行数据业务流量和/或下行数据业务流量累加求和,得到该用户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并将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发送给用户判定子单元1112;
用户判定子单元1112,用于从用户流量统计子单元1111接收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将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超过预设流量阈值的用户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用户;或,将各个用户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按照流量大小进行排序,并将流量最大的前N个用户或者前N%的用户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用户。
其中,用户流量统计子单元1111还用于将属于同一个用户的所有数据包中的IP层包数据累加求和,得到该用户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并将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发送给用户判定子单元1112;
用户判定子单元1112还用于从用户流量统计子单元1111接收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将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超过流量阈值的用户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用户;或,将各个用户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按照流量大小进行排序,并将流量最大的前N个用户或者前N%的用户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用户。
或者,如图8所示,活跃用户识别单元111包括:
用户业务统计子单元1113,用于将属于同一个用户的上行业务发起次数和/或下行业务发起次数累加求和,得到该用户的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并将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发送给用户判定子单元1112;
用户判定子单元1112还用于从用户业务统计子单元1113接收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将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超过业务发起次数阈值的用户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用户;或,将各个用户的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进行排序,并将发起次数最多的前N个用户或者前N%的用户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用户。
更进一步的,图9所示,活跃用户识别单元包括:
用户流量统计子单元1111还用于将属于同一个用户的所有数据包中的IP层包数据累加求和,得到该用户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并将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发送给用户判定子单元1112;
用户判定子单元1112还用于从用户流量统计子单元1111接收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将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超过流量阈值的用户判定为大流量用户;或,将各个用户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按照流量大小进行排序,并将流量最大的前N个用户或者前N%的用户判定为大流量用户;
用户业务统计子单元1113还用于将属于同一个用户的上行业务发起次数和/或下行业务发起次数累加求和,得到该用户的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并将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发送给用户判定子单元1112;
用户判定子单元1112还用于从用户业务统计子单元1113接收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将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超过预设业务发起次数阈值的用户判定为业务发起频繁用户;或,将各个用户的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进行排序,并将发起次数最多的前N个用户或者前N%的用户判定为业务发起频繁用户;
用户判定子单元1112将同时为大流量用户和业务发起频繁用户的用户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用户。
或者,用户流量统计子单元1111还用于将属于同一个用户的话单中的上行数据业务流量和/或下行数据业务流量累加求和,得到该用户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并将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发送给用户判定子单元1112;
用户判定子单元1112还用于从用户流量统计子单元1111接收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将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超过流量阈值的用户判定为大流量用户;或,将各个用户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按照流量大小进行排序,并将流量最大的前N个用户或者前N%的用户判定为大流量用户;
用户业务统计子单元1113还用于将属于同一个用户的上行业务发起次数和/或下行业务发起次数累加求和,得到该用户的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并将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发送给用户判定子单元1112;
用户判定子单元1112还用于从用户业务统计子单元1113接收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将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超过预设业务发起次数阈值的用户判定为业务发起频繁用户;或,将各个用户的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进行排序,并将发起次数最多的前N个用户或者前N%的用户判定为业务发起频繁用户;
用户判定子单元1112还用于将同时为大流量用户和业务发起频繁用户的用户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用户。
更进一步的,如图10所示,第一标识获取单元11还包括:
终端型号获取单元113,用于获取明星终端的型号集合,并将明星终端的型号集合发送给终端号码获取子单元,明星终端为倾向使用数据业务的用户终端,数据业务潜在活跃用户为使用明星终端的用户;
终端号码获取子单元114,用于从终端型号获取单元接收明星终端的型号集合,根据明星终端的型号集合与型号核准号码映射表获取明星终端的型号核准号码集合,并将明星终端的型号核准号码集合发送给第一标识获取单元;
用户标识获取单元112还用于从终端号码获取子单元接收明星终端的型号核准号码集合,根据明星终端的型号核准号码集合获取使用明星终端的用户的标识集合,用户的标识包括IMSI或IMEI。
当然,第一标识获取单元11也可以只包括上述的型号获取子113、号码获取子单元114和第一标识获取单元112,如图11所示,此时该通信设备1用于潜在PS业务热点的识别。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标识获取单元11可以包括以上单元的一种或者几种,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更进一步的,第一报告获取单元12可以具体用于:
根据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标识集合获取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在数据业务忙时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
更进一步的,如图12所示,第一报告定位单元13可以包括:
第一栅格划分单元131,用于将待分析区域按照规定分辨率划分成多个栅格,照规定分辨率为预先设置的栅格的大小,并将划分好的栅格发送给第一报告定位单元;
第一报告定位单元132,用于从第一栅格划分单元接收划分好的栅格,将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中的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进行定位,判断出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中的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所属的栅格。
如图13所示,第一热点识别单元14可以包括:
第一报告统计单元141,将各个栅格上的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数量进行统计,并将各个栅格上的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数量发送给第一热点判定单元;
第一热点判定单元142,用于从第一报告统计单元接收各个栅格上的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数量,将数据业务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数量超过预设阈值的栅格判定为分组交换业务热点,将分组交换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数量超过预设阈值的栅格判定为潜在分组交换业务热点;或
第一热点判定单元142用于将各个栅格按照栅格上的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换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数量进行排序,并且将数据业务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最多的前N个栅格或者前N%的栅格判定为分组交换业务热点,将分组交换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最多的前N个栅格或者前N%的栅格判定为潜在分组交换业务热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在缺少分组交换数据源的情况下,先通过识别出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者潜在活跃用户,而后获取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者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最后将电路交换测量报告进行定位,根据定位结果识别出分组交换业务热点区域。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通信设备2,如图14所示,该通信设备包括:
第二标识获取单元21,用于获取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标识集合,并将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标识集合发送给第二报告获取单元22;
第二报告获取单元22,用于从第二标识获取单元21接收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标识集合,根据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标识集合获取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所有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并将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所有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发送给第二报告定位单元23;
第二报告定位单元23,用于从第二报告获取单元22接收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所有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将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所有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中的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进行定位,并将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定位结果发送给第二热点识别单元24;
第二热点识别单元24,用于从第二报告定位单元23接收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定位结果,根据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定位结果识别分组交换业务热点。
进一步的,如图15所示,第二标识获取单元21可以包括:
活跃小区识别单元211,根据数据业务流量识别数据业务活跃小区,并将识别出的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信息发送给小区标识获取单元212;或
活跃小区识别单元211用于根据数据业务发起次数识别数据业务活跃小区,并将识别出的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信息发送给小区标识获取单元212;或
活跃小区识别单元211用于根据数据业务流量和数据业务发起次数识别数据业务活跃小区,并将识别出的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信息发送给小区标识获取单元212;
小区标识获取单元212,用于从活跃小区识别单元211接收识别出的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信息,获取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标识,得到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标识集合。
再进一步的,如图16所示,活跃小区识别单元211可以包括:
小区流量统计子单元2111,用于将同一小区的上行增强型通用分组无线业务EGPRS无线链路控制RLC层的吞吐量、上行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 RLC层的吞吐量、下行EGPRS RLC层的吞吐量和下行GPRS RLC层的吞吐量累加求和,得到该小区的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并将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发送给小区判定子单元2112;
小区判定子单元2112,用于从小区流量统计子单元2111接收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将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超过预设流量阈值的小区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用户;或,将各个小区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按照流量大小进行排序,并将流量最大的前N个小区或者前N%的小区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小区。
或者,小区流量统计子单元2111还用于将属于同一小区的所有用户的上行数据业务流量和/或下行数据业务流量累加求和,得到该小区的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并将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发送给小区判定子单元2112;
小区判定子单元2112还用于从小区流量统计子单元2111接收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将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超过预设流量阈值的小区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用户;或,将各个小区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按照流量大小进行排序,并将流量最大的前N个小区或者前N%的小区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小区。
或者,小区流量统计子单元2111还用于将属于同一个小区的所有用户的所有数据包中的IP层包数据累加求和,得到该小区的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并将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发送给小区判定子单元2112;
小区判定子单元2112还用于从小区流量统计子单元2111接收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将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超过预设流量阈值的小区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用户;或,将各个小区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按照流量大小进行排序,并将流量最大的前N个小区或者前N%的小区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小区。
再进一步的,如图17所示,活跃小区识别单元211可以包括:
小区业务统计子单元2113,用于将属于同一个小区的所有用户的上行业务发起次数和下行业务发起次数累加求和,得到该小区的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并将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发送给小区判定子单元;
小区判定子单元2112还用于从小区业务统计子单元2113接收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将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超过业务发起次数阈值的小区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小区;或,将各个小区的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进行排序,并将发起次数最多的前N个小区或者前N%的小区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小区。
更进一步的,如图18所示,活跃小区识别单元211可以包括:
小区流量统计子单元2111还用于将属于同一个小区的所有用户的所有数据包中的IP层包数据累加求和,得到该小区的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并将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发送给小区判定子单元2112;
小区判定子单元2112还用于从小区流量统计子单元2111接收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将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超过流量阈值的小区判定为大流量小区;或,将各个小区的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按照流量大小进行排序,并将流量最大的前N个小区或者前N%的小区判定为大流量小区;
小区业务统计子单元2113还用于将属于同一个小区的所有用户的上行业务发起次数和下行业务发起次数累加求和,得到该小区的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并将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发送给小区判定子单元2112;
小区判定子单元2112还用于从小区业务统计子单元2113接收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将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超过预设业务发起次数阈值的小区判定为业务发起频繁小区;或,将各个小区的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进行排序,并将发起次数最多的前N个小区或者前N%的小区判定为业务发起频繁小区;
小区判定子单元2112还用于将同时为大流量小区和业务发起频繁小区的小区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小区。
或者,小区流量统计子单元2111还用于将同一小区的上行增强型通用分组无线业务EGPRS无线链路控制RLC层的吞吐量、上行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 RLC层的吞吐量、下行EGPRS RLC层的吞吐量和下行GPRS RLC层的吞吐量累加求和,得到该小区的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并将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发送给小区判定子单元2112;
小区判定子单元2112还用于从小区流量统计子单元2111接收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将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超过流量阈值的小区判定为大流量小区;或,将各个小区的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按照流量大小进行排序,并将流量最大的前N个小区或者前N%的小区判定为大流量小区;
小区业务统计子单元2113还用于将属于同一个小区的所有用户的上行业务发起次数和/或下行业务发起次数累加求和,得到该小区的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并将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发送给小区判定子单元2112;
小区判定子单元2112还用于从小区业务统计子单元2113接收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将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超过预设业务发起次数阈值的小区判定为业务发起频繁小区;或,将各个小区的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进行排序,并将发起次数最多的前N个小区或者前N%的小区判定为业务发起频繁小区;
小区判定子单元2112还用于将同时为大流量小区和业务发起频繁小区的小区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小区。
又或者,小区流量统计子单元2111还用于将属于同一小区的所有用户的上行数据业务流量和/或下行数据业务流量累加求和,得到该小区的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并将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发送给小区判定子单元2112;
小区判定子单元2112还用于从小区流量统计子单元2111接收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将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超过流量阈值的小区判定为大流量小区;或,将各个小区的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按照流量大小进行排序,并将流量最大的前N个小区或者前N%的小区判定为大流量小区;
小区业务统计子单元2113还用于将属于同一个小区的所有用户的上行业务发起次数和下行业务发起次数累加求和,得到该小区的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并将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发送给小区判定子单元2112;
小区判定子单元2112还用于从小区业务统计子单元2113接收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将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超过预设业务发起次数阈值的小区判定为业务发起频繁小区;或,将各个小区的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进行排序,并将发起次数最多的前N个小区或者前N%的小区判定为业务发起频繁小区。
小区判定子单元2112还用于将同时为大流量小区和业务发起频繁小区的小区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小区。
更进一步的,第二报告获取单元22可以具体用于:
根据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标识集合获取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所有用户在数据业务忙时的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
更进一步的,如图19所示,第二报告定位单元23可以包括:
第二栅格划分子单元231,用于将待分析区域按照规定分辨率划分成多个栅格,照规定分辨率为预先设置的栅格的大小,并将划分好的栅格发送给第二报告定位子单元232;
第二报告定位子单元232,用于从第二栅格划分子单元231接收划分好的栅格,将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所有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中的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进行定位,判断出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所属的栅格。
更进一步的,如图20所示,第二热点识别单元24可以包括:
第二报告统计子单元241,用于将各个栅格上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数量进行统计,并将各个栅格上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数量发送给第二热点判定子单元242;
第二热点判定子单元242,用于从第二报告统计子单元241接收各个栅格上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数量,将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数量超过预设阈值的栅格判定为分组交换业务热点;或
第二热点判定子单元242用于将各个栅格按照栅格上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数量进行排序,并将电路交换测量报告最多的前N个栅格或者前N%的栅格判定为分组交换业务热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在缺少分组交换数据源的情况下,先通过识别出数据业务活跃小区,而后获取数据业务活跃小区下所有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最后将电路交换测量报告进行定位,根据定位结果识别出分组交换业务热点区域。
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通信设备01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包括,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且上述的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42)

1.一种识别数据业务热点、潜在数据业务热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标识集合;
根据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标识集合获取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
将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中的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进行定位;
根据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中的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定位结果识别分组交换业务热点和/或潜在分组交换业务热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数据业务活跃用户的标识集合包括:
根据数据业务流量识别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或
根据数据业务发起次数识别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或
根据所述数据业务流量和所述数据业务发起次数识别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
获取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的标识集合,所述用户的标识包括IMSI或IMEI。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数据业务流量识别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包括:
将属于同一个用户的所有话单中的上行数据业务流量和/或下行数据业务流量累加求和,得到该用户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
将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超过预设流量阈值的用户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用户;或,将各个用户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按照流量大小进行排序,并将流量最大的前N个用户或者前N%的用户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用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数据业务流量识别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包括:
将属于同一个用户的所有数据包中的互联网协议IP层包数据累加求和,得到该用户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
将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超过流量阈值的用户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用户;或,将各个用户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按照流量大小进行排序,并将流量最大的前N个用户或者前N%的用户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用户。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数据业务发起次数识别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包括:
将属于同一个用户的上行业务发起次数和/或下行业务发起次数累加求和,得到该用户的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
将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超过业务发起次数阈值的用户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用户;或,将各个用户的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进行排序,并将发起次数最多的前N个用户或者前N%的用户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用户。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数据业务流量和所述数据业务发起次数识别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包括:
将属于同一个用户的所有数据包中的IP层包数据累加求和,得到该用户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
将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超过流量阈值的用户判定为大流量用户;或,将各个用户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按照流量大小进行排序,并将流量最大的前N个用户或者前N%的用户判定为大流量用户;
将属于同一个用户的上行业务发起次数和/或下行业务发起次数累加求和,得到该用户的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
将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超过预设业务发起次数阈值的用户判定为业务发起频繁用户;或,将各个用户的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进行排序,并将发起次数最多的前N个用户或者前N%的用户判定为业务发起频繁用户;
将同时为所述大流量用户和所述业务发起频繁用户的用户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用户。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数据业务流量和所述数据业务发起次数识别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包括:
将属于同一个用户的话单中的上行数据业务流量和/或下行数据业务流量累加求和,得到该用户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
将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超过流量阈值的用户判定为大流量用户;或,将各个用户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按照流量大小进行排序,并将流量最大的前N个用户或者前N%的用户判定为大流量用户;
将属于同一个用户的上行业务发起次数和/或下行业务发起次数累加求和,得到该用户的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
将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超过预设业务发起次数阈值的用户判定为业务发起频繁用户;或,将各个用户的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进行排序,并将发起次数最多的前N个用户或者前N%的用户判定为业务发起频繁用户;
将同时为所述大流量用户和所述业务发起频繁用户的用户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用户。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分组交换潜在活跃用户的标识集合包括:
获取明星终端的型号集合,所述明星终端为倾向使用数据业务的用户终端;
根据所述明星终端的型号集合与型号核准号码映射表获取所述明星终端的型号核准号码集合;
根据明星终端的型号核准号码集合获取所述使用所述明星终端的用户的标识集合,所述用户的标识包括IMSI或IMEI。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中的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进行定位包括:
将待分析区域按照规定分辨率划分成多个栅格,所述照规定分辨率为预先设置的栅格的大小;
将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中的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进行定位,判断出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中的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所属的栅格。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中的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定位结果识别分组交换业务热点和/或潜在分组交换业务热点包括:
将各个栅格上的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数量进行统计;
将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数量超过预设阈值的栅格判定为分组交换业务热点,将所述分组交换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数量超过预设阈值的栅格判定为潜在分组交换业务热点;或
将各个栅格按照栅格上的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换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数量进行排序,并且将数据业务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最多的前N个栅格或者前N%的栅格判定为分组交换业务热点,将分组交换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最多的前N个栅格或者前N%的栅格判定为潜在分组交换业务热点。
11.一种识别数据业务热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标识集合;
根据所述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标识集合获取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所有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
将所述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所有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中的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进行定位;
根据所述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定位结果识别分组交换业务热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标识集合包括:
根据数据业务流量识别所述数据业务活跃小区;或
根据数据业务发起次数识别所述数据业务活跃小区;或
根据所述数据业务流量和所述数据业务发起次数识别所述数据业务活跃小区;
获取所述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标识,得到所述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标识集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数据业务流量识别所述数据业务活跃小区包括:
将同一小区的上行增强型通用分组无线业务EGPRS无线链路控制RLC层的吞吐量、上行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 RLC层的吞吐量、下行EGPRS RLC层的吞吐量和下行GPRS RLC层的吞吐量累加求和,得到该小区的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
将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超过预设流量阈值的小区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用户;或,将各个小区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按照流量大小进行排序,并将流量最大的前N个小区或者前N%的小区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小区。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数据业务流量识别所述数据业务活跃小区包括:
将属于同一小区的所有用户的上行数据业务流量和/或下行数据业务流量累加求和,得到该小区的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
将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超过预设流量阈值的小区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用户;或,将各个小区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按照流量大小进行排序,并将流量最大的前N个小区或者前N%的小区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小区。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数据业务流量识别所述数据业务活跃小区包括:
将属于同一个小区的所有用户的所有数据包中的IP层包数据累加求和,得到该小区的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
将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超过预设流量阈值的小区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用户;或,将各个小区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按照流量大小进行排序,并将流量最大的前N个小区或者前N%的小区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小区。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数据业务发起次数识别所述数据业务活跃小区包括:
将属于同一个小区的所有用户的上行业务发起次数和下行业务发起次数累加求和,得到该小区的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
将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超过业务发起次数阈值的小区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小区;或,将各个小区的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进行排序,并将发起次数最多的前N个小区或者前N%的小区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小区。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数据业务流量和所述数据业务发起次数识别所述数据业务活跃小区包括:
将属于同一个小区的所有用户的所有数据包中的IP层包数据累加求和,得到该小区的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
将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超过流量阈值的小区判定为大流量小区;或,将各个小区的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按照流量大小进行排序,并将流量最大的前N个小区或者前N%的小区判定为大流量小区;
将属于同一个小区的所有用户的上行业务发起次数和下行业务发起次数累加求和,得到该小区的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
将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超过预设业务发起次数阈值的小区判定为业务发起频繁小区;或,将各个小区的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进行排序,并将发起次数最多的前N个小区或者前N%的小区判定为业务发起频繁小区;
将同时为所述大流量小区和所述业务发起频繁小区的小区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小区。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数据业务流量和所述数据业务发起次数识别所述数据业务活跃小区包括:
将同一小区的上行增强型通用分组无线业务EGPRS无线链路控制RLC层的吞吐量、上行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 RLC层的吞吐量、下行EGPRS RLC层的吞吐量和下行GPRS RLC层的吞吐量累加求和,得到该小区的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
将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超过流量阈值的小区判定为大流量小区;或,将各个小区的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按照流量大小进行排序,并将流量最大的前N个小区或者前N%的小区判定为大流量小区;
将属于同一个小区的所有用户的上行业务发起次数和/或下行业务发起次数累加求和,得到该小区的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
将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超过预设业务发起次数阈值的小区判定为业务发起频繁小区;或,将各个小区的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进行排序,并将发起次数最多的前N个小区或者前N%的小区判定为业务发起频繁小区;
将同时为所述大流量小区和所述业务发起频繁小区的小区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小区。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数据业务流量和所述数据业务发起次数识别所述数据业务活跃小区包括:
将属于同一小区的所有用户的上行数据业务流量和/或下行数据业务流量累加求和,得到该小区的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
将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超过流量阈值的小区判定为大流量小区;或,将各个小区的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按照流量大小进行排序,并将流量最大的前N个小区或者前N%的小区判定为大流量小区;
将属于同一个小区的所有用户的上行业务发起次数和下行业务发起次数累加求和,得到该小区的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
将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超过预设业务发起次数阈值的小区判定为业务发起频繁小区;或,将各个小区的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进行排序,并将发起次数最多的前N个小区或者前N%的小区判定为业务发起频繁小区;
将同时为所述大流量小区和所述业务发起频繁小区的小区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小区。
20.根据权利要求11至19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所有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中的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进行定位包括:
将待分析区域按照规定分辨率划分成多个栅格,所述照规定分辨率为预先设置的栅格的大小;
将所述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所有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中的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进行定位,判断出所述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所属的栅格。
21.根据权利要求11至20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定位结果识别分组交换业务热点包括:
将各个栅格上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数量进行统计;
将所述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数量超过预设阈值的栅格判定为分组交换业务热点;或
将各个栅格按照栅格上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数量进行排序,并将电路交换测量报告最多的前N个栅格或者前N%的栅格判定为分组交换业务热点。
22.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包括:
第一标识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标识集合,并将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标识集合发给第一报告获取单元;
第一报告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标识获取单元接收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标识集合,根据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标识集合获取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并将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发送给第一报告定位单元;
第一报告定位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报告获取单元接收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将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中的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进行定位,并将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中的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定位结果发送给第一热点识别单元;
第一热点识别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报告定位单元接收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中的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定位结果,根据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中的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定位结果识别分组交换业务热点和/或潜在分组交换业务热点。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识获取单元包括:
活跃用户识别单元,用于根据数据业务流量识别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并将识别出的数据业务活跃用户信息发送给第一标识获取单元;或
所述活跃用户识别单元用于根据数据业务发起次数识别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并将识别出的数据业务活跃用户信息发送给第一标识获取单元;或
所述活跃用户识别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数据业务流量和所述数据业务发起次数识别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并将识别出的数据业务活跃用户信息发送给第一标识获取单元;
用户标识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活跃用户识别单元接收所述识别出的数据业务活跃用户信息,获取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的标识集合,所述用户的标识包括IMSI或IMEI。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跃用户识别单元包括:
用户流量统计子单元,用于将属于同一个用户的所有话单中的上行数据业务流量和/或下行数据业务流量累加求和,得到该用户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并将所述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发送给用户判定子单元;
用户判定子单元,用于从所述用户流量统计子单元接收所述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将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超过预设流量阈值的用户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用户;或,将各个用户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按照流量大小进行排序,并将流量最大的前N个用户或者前N%的用户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用户。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用户流量统计子单元还用于将属于同一个用户的所有数据包中的IP层包数据累加求和,得到该用户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并将所述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发送给用户判定子单元;
所述用户判定子单元还用于从所述用户流量统计子单元接收所述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将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超过流量阈值的用户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用户;或,将各个用户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按照流量大小进行排序,并将流量最大的前N个用户或者前N%的用户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用户。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跃用户识别单元包括:
用户业务统计子单元,用于将属于同一个用户的上行业务发起次数和/或下行业务发起次数累加求和,得到该用户的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并将所述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发送给用户判定子单元;
所述用户判定子单元还用于从所述用户业务统计子单元接收所述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将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超过业务发起次数阈值的用户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用户;或,将各个用户的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进行排序,并将发起次数最多的前N个用户或者前N%的用户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用户。
27.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跃用户识别单元包括:
所述用户流量统计子单元还用于将属于同一个用户的所有数据包中的IP层包数据累加求和,得到该用户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并将所述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发送给用户判定子单元;
所述用户判定子单元还用于从所述用户流量统计子单元接收所述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将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超过流量阈值的用户判定为大流量用户;或,将各个用户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按照流量大小进行排序,并将流量最大的前N个用户或者前N%的用户判定为大流量用户;
所述用户业务统计子单元还用于将属于同一个用户的上行业务发起次数和/或下行业务发起次数累加求和,得到该用户的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并将所述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发送给用户判定子单元;
所述用户判定子单元还用于从所述用户业务统计子单元接收所述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将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超过预设业务发起次数阈值的用户判定为业务发起频繁用户;或,将各个用户的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进行排序,并将发起次数最多的前N个用户或者前N%的用户判定为业务发起频繁用户;
所述用户判定子单元将同时为所述大流量用户和所述业务发起频繁用户的用户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用户。
28.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用户流量统计子单元还用于将属于同一个用户的话单中的上行数据业务流量和/或下行数据业务流量累加求和,得到该用户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并将所述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发送给用户判定子单元;
所述用户判定子单元还用于从所述用户流量统计子单元接收所述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将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超过流量阈值的用户判定为大流量用户;或,将各个用户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按照流量大小进行排序,并将流量最大的前N个用户或者前N%的用户判定为大流量用户;
所述用户业务统计子单元还用于将属于同一个用户的上行业务发起次数和/或下行业务发起次数累加求和,得到该用户的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并将所述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发送给用户判定子单元;
所述用户判定子单元还用于从所述用户业务统计子单元接收所述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将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超过预设业务发起次数阈值的用户判定为业务发起频繁用户;或,将各个用户的单用户业务发起次数进行排序,并将发起次数最多的前N个用户或者前N%的用户判定为业务发起频繁用户;
所述用户判定子单元还用于将同时为所述大流量用户和所述业务发起频繁用户的用户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用户。
29.根据权利要求23至28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第一标识获取单元还包括:
终端型号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明星终端的型号集合,并将所述明星终端的型号集合发送给终端号码获取子单元,所述明星终端为倾向使用数据业务的用户终端,所述数据业务潜在活跃用户为使用所述明星终端的用户;
终端号码获取子单元,用于从所述终端型号获取单元接收所述明星终端的型号集合,根据所述明星终端的型号集合与型号核准号码映射表获取所述明星终端的型号核准号码集合,并将所述明星终端的型号核准号码集合发送给所述第一标识获取单元;
所述用户标识获取单元还用于从所述终端号码获取子单元接收所述明星终端的型号核准号码集合,根据所述明星终端的型号核准号码集合获取所述使用所述明星终端的用户的标识集合,所述用户的标识包括IMSI或IMEI。
30.根据权利要求22至29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报告定位单元包括:
第一栅格划分单元,用于将待分析区域按照规定分辨率划分成多个栅格,所述照规定分辨率为预先设置的栅格的大小,并将划分好的栅格发送给所述第一报告定位单元;
第一报告定位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栅格划分单元接收所述划分好的栅格,将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中的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进行定位,判断出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中的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所属的栅格。
31.根据权利要求22至30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点识别单元包括:
第一报告统计单元,将各个栅格上的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数量进行统计,并将各个栅格上的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数量发送给第一热点判定单元;
第一热点判定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报告统计单元接收所述各个栅格上的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数量,将所述数据业务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数量超过预设阈值的栅格判定为分组交换业务热点,将所述分组交换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数量超过预设阈值的栅格判定为潜在分组交换业务热点;或
所述第一热点判定单元用于将各个栅格按照栅格上的数据业务活跃用户和/或换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数量进行排序,并且将数据业务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最多的前N个栅格或者前N%的栅格判定为分组交换业务热点,将分组交换潜在活跃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最多的前N个栅格或者前N%的栅格判定为潜在分组交换业务热点。
32.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包括:
第二标识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标识集合,并将所述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标识集合发送给所述第二报告获取单元;
第二报告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二标识获取单元接收所述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标识集合,根据所述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标识集合获取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所有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并将所述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所有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发送给第二报告定位单元;
第二报告定位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二报告获取单元接收所述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所有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将所述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所有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中的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进行定位,并将所述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定位结果发送给第二热点识别单元;
第二热点识别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二报告定位单元接收所述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定位结果,根据所述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定位结果识别分组交换业务热点。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标识获取单元包括:
活跃小区识别单元,根据数据业务流量识别所述数据业务活跃小区,并将识别出的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信息发送给小区标识获取单元;或
所述活跃小区识别单元用于根据数据业务发起次数识别所述数据业务活跃小区,并将识别出的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信息发送给小区标识获取单元;或
所述活跃小区识别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数据业务流量和所述数据业务发起次数识别所述数据业务活跃小区,并将识别出的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信息发送给小区标识获取单元;
小区标识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活跃小区识别单元接收所述识别出的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信息,获取所述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标识,得到所述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标识集合。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跃小区识别单元包括:
小区流量统计子单元,用于将同一小区的上行增强型通用分组无线业务EGPRS无线链路控制RLC层的吞吐量、上行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 RLC层的吞吐量、下行EGPRS RLC层的吞吐量和下行GPRSRLC层的吞吐量累加求和,得到该小区的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并将所述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发送给小区判定子单元;
小区判定子单元,用于从所述小区流量统计子单元接收所述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将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超过预设流量阈值的小区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用户;或,将各个小区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按照流量大小进行排序,并将流量最大的前N个小区或者前N%的小区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小区。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小区流量统计子单元还用于将属于同一小区的所有用户的上行数据业务流量和/或下行数据业务流量累加求和,得到该小区的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并将所述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发送给小区判定子单元;
所述小区判定子单元还用于从所述小区流量统计子单元接收所述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将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超过预设流量阈值的小区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用户;或,将各个小区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按照流量大小进行排序,并将流量最大的前N个小区或者前N%的小区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小区。
36.根据权利要求34或35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小区流量统计子单元还用于将属于同一个小区的所有用户的所有数据包中的IP层包数据累加求和,得到该小区的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并将所述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发送给小区判定子单元;
所述小区判定子单元还用于从所述小区流量统计子单元接收所述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将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超过预设流量阈值的小区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用户;或,将各个小区的单用户数据业务流量按照流量大小进行排序,并将流量最大的前N个小区或者前N%的小区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小区。
37.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跃小区识别单元包括:
小区业务统计子单元,用于将属于同一个小区的所有用户的上行业务发起次数和下行业务发起次数累加求和,得到该小区的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并将所述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发送给所述小区判定子单元;
所述小区判定子单元还用于从所述小区业务统计子单元接收所述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将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超过业务发起次数阈值的小区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小区;或,将各个小区的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进行排序,并将发起次数最多的前N个小区或者前N%的小区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小区。
38.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跃小区识别单元包括:
所述小区流量统计子单元还用于将属于同一个小区的所有用户的所有数据包中的IP层包数据累加求和,得到该小区的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并将所述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发送给小区判定子单元;
所述小区判定子单元还用于从所述小区流量统计子单元接收所述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将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超过流量阈值的小区判定为大流量小区;或,将各个小区的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按照流量大小进行排序,并将流量最大的前N个小区或者前N%的小区判定为大流量小区;
所述小区业务统计子单元还用于将属于同一个小区的所有用户的上行业务发起次数和下行业务发起次数累加求和,得到该小区的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并将所述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发送给所述小区判定子单元;
所述小区判定子单元还用于从所述小区业务统计子单元接收所述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将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超过预设业务发起次数阈值的小区判定为业务发起频繁小区;或,将各个小区的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进行排序,并将发起次数最多的前N个小区或者前N%的小区判定为业务发起频繁小区;
所述小区判定子单元还用于将同时为所述大流量小区和所述业务发起频繁小区的小区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小区。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小区流量统计子单元还用于将同一小区的上行增强型通用分组无线业务EGPRS无线链路控制RLC层的吞吐量、上行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 RLC层的吞吐量、下行EGPRS RLC层的吞吐量和下行GPRS RLC层的吞吐量累加求和,得到该小区的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并将所述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发送给小区判定子单元;
所述小区判定子单元还用于从所述小区流量统计子单元接收所述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将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超过流量阈值的小区判定为大流量小区;或,将各个小区的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按照流量大小进行排序,并将流量最大的前N个小区或者前N%的小区判定为大流量小区;
所述小区业务统计子单元还用于将属于同一个小区的所有用户的上行业务发起次数和/或下行业务发起次数累加求和,得到该小区的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并将所述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发送给所述小区判定子单元;
所述小区判定子单元还用于从所述小区业务统计子单元接收所述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将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超过预设业务发起次数阈值的小区判定为业务发起频繁小区;或,将各个小区的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进行排序,并将发起次数最多的前N个小区或者前N%的小区判定为业务发起频繁小区;
所述小区判定子单元还用于将同时为所述大流量小区和所述业务发起频繁小区的小区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小区。
40.根据权利要求38或39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小区流量统计子单元还用于将属于同一小区的所有用户的上行数据业务流量和/或下行数据业务流量累加求和,得到该小区的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并将所述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发送给小区判定子单元;
所述小区判定子单元还用于从所述小区流量统计子单元接收所述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将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超过流量阈值的小区判定为大流量小区;或,将各个小区的单小区数据业务流量按照流量大小进行排序,并将流量最大的前N个小区或者前N%的小区判定为大流量小区;
所述小区业务统计子单元还用于将属于同一个小区的所有用户的上行业务发起次数和下行业务发起次数累加求和,得到该小区的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并将所述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发送给所述小区判定子单元;
所述小区判定子单元还用于从所述小区业务统计子单元接收所述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将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超过预设业务发起次数阈值的小区判定为业务发起频繁小区;或,将各个小区的单小区业务发起次数进行排序,并将发起次数最多的前N个小区或者前N%的小区判定为业务发起频繁小区。
所述小区判定子单元还用于将同时为所述大流量小区和所述业务发起频繁小区的小区判定为数据业务活跃小区。
41.根据权利要求38至40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报告定位单元包括:
第二栅格划分子单元,用于将待分析区域按照规定分辨率划分成多个栅格,所述照规定分辨率为预先设置的栅格的大小,并将划分好的栅格发送给第二报告定位子单元;
第二报告定位子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二栅格划分子单元接收所述划分好的栅格,将所述数据业务活跃小区的所有用户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集合中的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进行定位,判断出所述各个电路交换测量报告所属的栅格。
42.根据权利要求38至41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热点识别单元包括:
第二报告统计子单元,用于将各个栅格上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数量进行统计,并将各个栅格上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数量发送给第二热点判定子单元;
第二热点判定子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二报告统计子单元接收所述各个栅格上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数量,将所述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数量超过预设阈值的栅格判定为分组交换业务热点;或
第二热点判定子单元用于将各个栅格按照栅格上的电路交换测量报告的数量进行排序,并将电路交换测量报告最多的前N个栅格或者前N%的栅格判定为分组交换业务热点。
CN201210251318.8A 2012-07-19 2012-07-19 识别数据业务热点、潜在数据业务热点的方法及通信设备 Active CN1027909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51318.8A CN102790982B (zh) 2012-07-19 2012-07-19 识别数据业务热点、潜在数据业务热点的方法及通信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51318.8A CN102790982B (zh) 2012-07-19 2012-07-19 识别数据业务热点、潜在数据业务热点的方法及通信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90982A true CN102790982A (zh) 2012-11-21
CN102790982B CN102790982B (zh) 2015-07-08

Family

ID=47156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51318.8A Active CN102790982B (zh) 2012-07-19 2012-07-19 识别数据业务热点、潜在数据业务热点的方法及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90982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05128A (zh) * 2013-04-09 2014-10-15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测量控制方法及网络侧设备
WO2015143659A1 (zh) * 2014-03-27 2015-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热点的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05163321A (zh) * 2014-06-03 2015-12-1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数据流量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06028380A (zh) * 2016-05-24 2016-10-12 北京雾联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性能参数的挖掘分析和显示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8271171A (zh) * 2016-12-31 2018-07-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辽宁有限公司 建筑物网络状况统计方法及装置
CN110858954A (zh) * 2018-08-22 2020-03-0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WO2020056633A1 (zh) * 2018-09-19 2020-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预测网络速率的方法及预测装置
CN111818506A (zh) * 2019-04-11 2020-10-2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 一种识别热点小区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9103A (zh) * 2011-04-11 2011-08-10 北京铭润创展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优化系统及方法
CN102572881A (zh) * 2011-12-29 2012-07-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流量分析及显示方法、装置
CN102595454A (zh) * 2012-01-19 2012-07-1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定位3g话务热点区域的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9103A (zh) * 2011-04-11 2011-08-10 北京铭润创展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优化系统及方法
CN102572881A (zh) * 2011-12-29 2012-07-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流量分析及显示方法、装置
CN102595454A (zh) * 2012-01-19 2012-07-1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定位3g话务热点区域的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05128A (zh) * 2013-04-09 2014-10-15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测量控制方法及网络侧设备
CN104105128B (zh) * 2013-04-09 2017-09-29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测量控制方法及网络侧设备
WO2015143659A1 (zh) * 2014-03-27 2015-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热点的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05163321A (zh) * 2014-06-03 2015-12-1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数据流量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06028380A (zh) * 2016-05-24 2016-10-12 北京雾联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性能参数的挖掘分析和显示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8271171A (zh) * 2016-12-31 2018-07-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辽宁有限公司 建筑物网络状况统计方法及装置
CN108271171B (zh) * 2016-12-31 2021-10-2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辽宁有限公司 建筑物网络状况统计方法及装置
CN110858954A (zh) * 2018-08-22 2020-03-0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0858954B (zh) * 2018-08-22 2021-07-2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WO2020056633A1 (zh) * 2018-09-19 2020-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预测网络速率的方法及预测装置
CN111818506A (zh) * 2019-04-11 2020-10-2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 一种识别热点小区的方法和装置
CN111818506B (zh) * 2019-04-11 2023-04-2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 一种识别热点小区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90982B (zh) 2015-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90982B (zh) 识别数据业务热点、潜在数据业务热点的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02821467A (zh) 无线寻呼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647666B (zh) 标识分配方法、组呼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03650590B (zh) 一种小区重选方法及设备
CN103702344A (zh) 一种无线m2m终端的通信控制方法及系统
AU200631247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 frequency selection based on spectrum etiquette
CN102711236B (zh) 一种能力同步方法、设备及通信系统
CN102202394A (zh) 机器类型通信mtc寻呼系统及寻呼优先级实现方法
CN111225392B (zh) 小区负荷均衡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6304137A (zh) 一种基于跟踪区列表的寻呼方法及装置
CN104244346A (zh) 一种确定切换目标小区的方法及装置
CN109640250A (zh) 定向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2378380A (zh) 小区随机接入参数优化的方法及系统
CN103228018A (zh) 一种乒乓切换的检测方法及设备
CN102118686B (zh) 位置信息处理方法及接入网设备
CN102742318B (zh) 拥塞控制方法及设备、系统
CN102143584A (zh) 一种移动通讯系统中进行寻呼的方法、基站子系统
CN102098718A (zh) 一种统计小区寻呼失败次数的方法和装置
CN103369673A (zh) 业务通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906179A (zh) 上报用户终端的频率支持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CN102149107A (zh) 一种跟踪区域列表的分配方法
CN103229538A (zh) 通信系统间的消息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2202422A (zh) 状态迁移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02905283A (zh) 通话异常分析方法及设备
CN103220074A (zh)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无线网络控制器和基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