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70482B - 一种端口测试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端口测试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70482B
CN108270482B CN201711397699.XA CN201711397699A CN108270482B CN 108270482 B CN108270482 B CN 108270482B CN 201711397699 A CN201711397699 A CN 201711397699A CN 108270482 B CN108270482 B CN 1082704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tested
test
error code
te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9769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70482A (zh
Inventor
赵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aisecom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aiseco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aisecom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Raiseco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39769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704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82704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704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704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704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10/075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 H04B10/079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using measurements of the data signal
    • H04B10/0795Performance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H04B10/07953Monitoring or measuring OSNR, BER or 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23Errors, e.g. transmission errors
    • H04L43/0847Transmission err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05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 H04L43/0817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by checking functio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50Test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端口测试方法和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将被测试设备的所有待测试端口进行自环连接;将陪测设备的测试端口与误码仪连接;将所述陪测设备的测试端口的接收方向与被测试设备的首个待测试端口的发送方向进行时隙交叉配置,将被测设备末端待测试端口的接收方向与所述陪测设备的测试端口的发送方向进行时隙交叉配置;基于所述配置,通过所述误码仪发出测试数据包并确定测试结果,从而实现对所述被测设备的端口测试。

Description

一种端口测试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试技术,尤指一种端口测试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IEEE C37.94光接口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电力系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在电力生产过程中有可能发生故障和异常情况,而电网发生故障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各个变电站之间的高压输电线路通常使用电力继电保护设备监督和检测高压输电线路上出现的各类故障和异常情况,如短路、过载等,以实现对2个或多个变电站之间输电线的精确操作和保护。在各个变电站的电力继电器保护设备之间需要通过复用设备进行通信,复用设备需要将从变电站上一端电力继电保护设备输出的C37.94光信号接入后,进行复用并传输到控制中心的复用设备,再由复用设备解复用成C37.94光信号发送给另一端的继电保护设备。
IEEE C37.94对C37.94光信号相关技术做了规定以保证不同厂家的电力继电保护设备与不同厂家的复用设备可以互联互通。
IEEE C37.94规定了C37.94光信号符合ITU G.704建议的2.048kbit/s接口的帧结构,传输信号速率为N*64kbit/s(N为1至12中任一整数),即传输速率范围为64~768kbit/s。C37.94光信号在电力继电保护设备与复用设备之间,通过在50或62.5μm的多模光纤上传输,最大传输距离可达2Km,波长为范围为830-40nm~830+40nm。在50μm的光纤上平均输出光功率大于23.0dBm并且小于11.0dBm,在62.5μm的光纤上平均输出光功率大于19.0dBm并且小于11.0dBm。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一种C37.94端口测试的系统连接图。
C37.94业务插卡为被测试板卡,E1业务插卡为陪测板卡。将被测板卡和陪测板卡都插入机箱中,两张板卡的业务通过背板至交叉盘经过配置时隙交叉连接进行互通业务,交叉颗粒为VC12,即每路C37.94业务端口占用1路VC12时隙,每路E1业务端口占用1路VC12时隙。每路VC12时隙为双方向交叉,需配置两个方向的交叉连接,即如图1所示每个业务端口有收(RX)和发(TX)两个方向。其中C37.94业务插卡的PORT1与E1业务插卡的E1PORT1进行时隙交叉配置;C37.94业务插卡的PORT2与E1业务插卡的E1PORT2进行时隙交叉配置;C37.94业务插卡的PORT3与E1业务插卡的E1PORT3进行时隙交叉配置;C37.94业务插卡的PORT4与E1业务插卡的E1PORT4进行时隙交叉配置;……;C37.94业务插卡的PORTm与E1业务插卡的E1PORTm进行交叉时隙配置。图1中C37.94业务端口与E1业务端口之间的虚线表示需要进行时隙交叉配置,可通过软件或者网管进行时隙交叉配置VC12。该处交叉需要经过背板至交叉业务盘完成,但不限于经过交叉业务盘,也可以经过如C37.94或者E1等具有“VC12时隙交叉功能”的业务插卡。
图2给出了现有技术中另一种C37.94端口测试的系统连接图。图中,以两台同步数字体系(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SDH)设备为例,被测设备DUT1和DUT2均为SDH设备,其中,DUT1为具有C37.94业务的设备,DUT2为具有E1业务的设备。两台设备经过线缆(如电缆、光纤)连接。A、B示出为两台设备的STM-N接口(N可以是1、4、16、64;SMT-1具有63路VC12时隙;STM-4具有4×63路VC12时隙……)。DUT1的所有C37.94业务端口PORT1……PORTm配置交叉至A口,DUT2的所有E1业务端口E1PORT1……E1PORT m配置交叉至B口,A口、B口通过线缆连接。这样实现DUT1和DUT2之间的C37.94端口与E1端口业务的互通。其中C37.94业务的PORT1与E1业务的E1PORT1进行互通;C37.94业务的PORT2与E1业务的E1PORT2进行互通;C37.94业务的PORT3与E1业务的E1PORT3进行互通;C37.94业务的PORT4与E1业务的E1PORT4进行互通;C37.94业务的PORT m与E1业务的E1PORT m进行互通,这些互通是通过两台设备的时隙交叉配置实现的。
图1和图2中,C37.94业务端口通过自环连接,E1的业务端口进行串连,E1业务的E1PORT1和E1PORTm与误码仪连接;每一路C37.94业务端口都有与之对应的E1端口进行互通业务,由于引入了与C37.94业务端口数量相同的陪测E1业务端口,引入的多个E1业务端口会导致C37.94业务测试的不稳定性,例如,如果m路E1中有一路E1出现问题,就会中断业务测试。也就是说,在测试时需要保证m路E1业务均是正常的,或者一旦测试过程出现业务问题,需要排查m路E1业务是否正常,而实际上,我们测试过程所需要关注的被测端口是C37.94业务端口而不是E1业务端口。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端口测试方法和系统。
为了达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端口测试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被测设备的所有待测试端口进行自环连接;
将陪测设备的测试端口与误码仪连接;
将所述陪测设备的测试端口的接收方向与被测设备的首个待测试端口的发送方向进行时隙交叉配置,将被测设备末端待测试端口的接收方向与所述陪测设备的测试端口的发送方向进行时隙交叉配置;
基于以上配置,通过所述误码仪发出测试数据包并确定测试结果,从而实现对所述被测设备的端口测试。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自动化测试仪分别与所述被测设备、陪测设备、误码仪连接;
通过所述自动化测试仪控制所述被测设备的待测试端口和陪测设备的测试端口按测试要求进行时隙交叉配置;
通过所述自动化测试仪控制所述误码仪发送测试数据包,并获取误码仪的测试结果。
可选的,所述误码仪输出的测试结果包括:被测设备的告警信息以及误码信息;
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自动化测试仪根据所述读取的误码仪输出结果对被测设备进行问题排查,确定故障端口。
可选的,所述通过自动化测试仪根据所述读取的误码仪输出结果对被测设备进行问题排查,确定故障端口,包括:
清空当前的所有时隙交叉配置;
将陪测设备的测试端口与被测设备的一个作为选定排查端口的待测试端口进行时隙交叉配置,控制所述误码仪发出测试数据包并确定测试结果,如果测试结果未发现异常,则对被测设备的下一个端口进行排查,直至发现测试结果异常时确定此时的待测试端口为故障端口。
可选的,所述被测设备中进行自环连接的待测试端口,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按照收发方向相连的两个不同的待测试端口为相邻的两个端口;或者
按照收发方向相连的两个不同的待测试端口为不相邻的两个端口;
所述相连的两个不同的待测试端口的收发方向进行时隙交叉配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端口测试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连接模块,用于将被测设备的所有待测试端口进行自环连接,以及将陪测设备的测试端口与误码仪连接;
时隙配置模块,用于将所述陪测设备的测试端口的接收方向与被测设备的首个待测试端口的发送方向进行时隙交叉配置,将被测设备末端待测试端口的接收方向与所述陪测设备的测试端口的发送方向进行时隙交叉配置;
测试模块,用于基于时隙配置模块的配置,通过所述误码仪发出测试数据包并确定测试结果,从而实现对所述被测设备的端口测试。
可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自动化测试模块,用于将自动化测试仪分别与所述被测设备、陪测设备、误码仪连接;通过所述自动化测试仪控制所述误码仪发送测试数据包,并获取误码仪的测试结果;以及通过所述自动化测试仪控制所述被测设备的待测试端口和陪测设备的测试端口按测试要求进行时隙交叉配置。
可选的,所述误码仪输出的测试结果包括:被测设备的告警信息以及误码信息;
自动化测试模块,还用于通过自动化测试仪根据所述读取的误码仪输出结果对被测设备进行问题排查,确定故障端口。
可选的,所述自动化测试模块,用于通过自动化测试仪根据所述读取的误码仪输出结果对被测设备进行问题排查,确定故障端口,包括:
清空当前的所有时隙交叉配置;
将陪测设备的测试端口与被测设备的一个作为选定排查端口的待测试端口进行时隙交叉配置,控制所述误码仪发出测试数据包并确定测试结果,如果测试结果未发现异常,则对被测设备的下一个端口进行排查,直至发现测试结果异常时确定此时的待测试端口为故障端口。
可选的,所述进行自环连接的待测试端口,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按照收发方向相连的两个不同的待测试端口为相邻的两个端口;或者
按照收发方向相连的两个不同的待测试端口为不相邻的两个端口;
所述相连的两个不同的待测试端口的收发方向进行时隙交叉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包括将被测设备的所有待测试端口进行自环连接;将陪测设备的测试端口与误码仪连接;将所述陪测设备的测试端口的接收方向与被测设备的首个待测试端口的发送方向进行时隙交叉配置,将被测设备末端待测试端口的接收方向与所述陪测设备的测试端口的发送方向进行时隙交叉配置;基于以上配置,通过所述误码仪发出测试数据包并确定测试结果,从而实现对所述被测设备的端口测试。本发明在进行端口测试时,只需要一路陪测业务的测试端口,操作简便,容易实现,由于减少了陪测业务端口等影响测试结果的因素,可提高测试准确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测试成本。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C37.94业务端口测试系统连接图;
图2为另一种现有的C37.94业务端口测试系统连接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端口测试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被测设备的两个端口不连续交叉配置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端口测试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端口测试另一连接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端口自动测试的连接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进行第一端口问题排查的交叉配置拓扑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进行第二端口问题排查的交叉配置拓扑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端口测试系统组成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端口测试方法流程图,如图3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S301将被测设备的所有待测试端口进行自环连接;所述的待测试端口可以示例性的为C37.94业务端口;
所述自环连接指的是将每个端口的收发方向相连,同时将两个不同的待测试端口按照收发方向依次相连(此处的相连仅仅表示硬件连接,以使得信号可以在端口间进行传输,且每个端口在测试端(与陪测设备的测试端口连接方向)的收发方向仅分别形成一个对外连接)并且相连的不同待测试端口收发方向进行时隙交叉配置,直至所有的待测试端口对外形成一个发送方向端口和一个接收方向端口,所述的发送方向端口作为待被测设备的首个待测试端口,以及接收方向端口作为待被测设备的末端待测试端口;
对于此步骤说明一点的是:按照收发方向相连的两个不同的待测试端口可以均选择为相邻的端口,但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场景设置为不相邻的两个的端口;且被进行自环连接的被测设备的待测试端口只需要是被选定需要进行测试的端口就可以,而无需为被测设备的全部端口,例如,图4所示出的,不需要对被测设备的端口PORT3进行测试时,可以不将PORT3接入测试回路。
S302将陪测设备的测试端口与误码仪连接;所述的测试端口示例性的可以为E1业务端口;
该测试端口可以是预先设置为陪测设备的首个编号的端口,也可以是位置最前的端口,或者其他端口,此处并不限定,只要是被选择为确定的端口即可;
S303将所述陪测设备的测试端口的接收方向与被测设备的首个待测试端口的发送方向进行时隙交叉配置,将被测设备末端待测试端口的接收方向与所述陪测设备的测试端口的发送方向进行时隙交叉配置;
由此,可以形成一个典型测试系统的测试拓扑结构,典型的示例可以如下: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进行端口测试的示意图,以C37.94业务端口为例进行说明,其中,将C37.94业务插卡作为被测设备,将E1业务插卡作为陪测设备,所述的C37.94业务插卡和E1业务插卡可以集成于同一个设备内。
图5中,所述的C37.94业务插卡上的所有C37.94的业务端口进行自环连接,即每个端口的收发方向相连,同时将相邻两个端口间的收发方向进行时隙交叉配置。E1PORT1与误码仪相连。将C37.94PORT1的TX与E1PORT1的RX进行时隙交叉配置,C37.94PORT1的RX与PORT2的TX进行时隙交叉配置,C37.94PORT2的RX与PORT3的TX进行时隙交叉配置,依次类推,最后C37.94PORTm的RX与E1PORT1的TX进行时隙交叉配置。
图6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进行端口测试连接的示意图,以C37.94业务端口为例进行说明,其中,被测设备DUT1中的端口为C37.94业务端口,被测设备DUT2中的端口为E1业务端口,被测设备DUT1和陪测设备DUT2为两个独立的设备。被测设备DUT1中所有C37.94的业务端口进行自环连接。E1PORT1与误码仪相连。DUT1PORT1的TX与PORTm的RX交叉配置至A口,PORT1的RX与PORT2的TX进行时隙交叉配置,PORT2的RX与PORT3的TX进行时隙交叉配置,依次类推,PORT(m-1)的RX与PORTm的TX进行时隙交叉配置。DUT2PORT1的TX与RX交叉配置至B口,A口和B口通过线缆连接。
S304:基于以上配置,通过所述误码仪发出测试数据包并确定测试结果,从而实现对所述被测设备的端口测试。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在进行端口测试时,只需要一路陪测业务的测试端口,操作简便,容易实现,由于减少了陪测业务端口等影响测试结果的因素,可提高测试准确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测试成本。
可选的,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设置自动化测试仪,对上述测试过程做进一步地改进,使其可以自动化地实现整个测试过程,其典型的测试拓扑结构图如图7所示,自动化测试仪分别与所述被测设备、陪测设备、误码仪连接,此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自动化测试仪控制所述误码仪发送测试数据包,并获取误码仪的测试结果,所述误码仪输出结果包括:被测设备的告警信息以及误码信息。
可选的,所述方法中,可以通过所述自动化测试仪控制所述被测设备的待测试端口和陪测设备的测试端口按测试要求进行时隙交叉配置。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自动化测试仪根据所述读取的误码仪输出结果对被测设备进行问题排查,确定故障端口,具体的如下:
清空当前的所有时隙交叉配置;
将陪测设备的测试端口与被测设备的一个作为选定排查端口的待测试端口进行时隙交叉配置,控制所述误码仪发出测试数据包并确定测试结果,如果测试结果未发现异常,则对被测设备的下一个端口进行排查,直至发现测试结果异常时确定此时的待测试端口为故障端口。
举例说明如下:
a.清空之前所有时隙交叉配置;
b.如图8所示,对第一路C37.94业务端口和测试端口(图8中所示出的E1端口)进行时隙交叉配置;
c.判断第一个待测试的C37.94业务端口的C37.94业务是否正常,如果正常,清空当前对第一个待测试的C37.94业务端口的时隙交叉配置,对第二个待测试的C37.94业务端口与测试端口进行时隙交叉配置(如图9所示),控制误码仪发出测试数据包开始测试业务,获取误码仪测试结果,即:继续测试被测设备的第二个待测试的C37.94业务端口是否正常;
d依次类推,直至发现测试结果异常时确定此时的待测试端口为故障端口。
对于上述故障端口排查需要说明的是:在故障端口排查过程中完全无需对各端口之间硬件连接以及整个测试系统的硬件连接进行任何修改,只需要对选定的待测试端口和测试端口依次进行时隙交叉配置即可,由此,可以简单地完成端口测试过程中故障的定位。
上述实施例虽然以C37.94业务进行示例说明,但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于应用于C37.94业务,其他业务类型如E1、SDH(STM1/STM4/STM16/STM64)都可以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方法进行端口测试。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端口测试系统,如图10所示,所述系统包括:
连接模块,用于将被测设备的所有待测试端口进行自环连接,以及将陪测设备的测试端口与误码仪连接;
所述的待测试端口可以示例性的为C37.94业务端口;
所述自环连接指的是将每个端口的收发方向相连,同时将两个不同的待测试端口按照收发方向依次相连(此处的相连仅仅表示硬件连接,以使得信号可以在端口间进行传输,且每个端口在测试端(与陪测设备的测试端口连接方向)的收发方向仅分别形成一个对外连接)并且相连的不同待测试端口收发方向进行时隙交叉配置,直至所有的待测试端口对外形成一个发送方向端口和一个接收方向端口,所述的发送方向端口作为待被测设备的首个待测试端口,以及接收方向端口作为待被测设备的末端待测试端口;
按照收发方向相连的两个不同的待测试端口可以均选择为相邻的端口,但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场景设置为不相邻的两个的端口;且被进行自环连接的被测设备的待测试端口只需要是被选定需要进行测试的端口就可以,而无需为被测设备的全部端口,例如,图4所示出的,不需要对被测设备的端口PORT3进行测试时,可以不将PORT3接入测试回路。
所述的测试端口示例性的可以为E1业务端口;
该测试端口可以是预先设置为陪测设备的首个编号的端口,也可以是位置最前的端口,或者其他端口,此处并不限定,只要是被选择为确定的端口即可;
时隙配置模块,用于将所述陪测设备的测试端口的接收方向与被测设备的首个待测试端口的发送方向进行时隙交叉配置,将被测设备末端待测试端口的接收方向与所述陪测设备的测试端口的发送方向进行时隙交叉配置。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进行端口测试的示意图,以C37.94业务为例进行说明,其中,将C37.94业务插卡作为被测设备,将E1业务插卡作为陪测设备,所述的C37.94业务插卡和E1业务插卡可以集成于同一个设备内。
图5中,所述的C37.94业务插卡上的所有C37.94的业务端口进行自环连接,即每个端口的收发方向相连,同时将相邻两个端口间的收发方向进行时隙交叉配置。E1PORT1与误码仪相连。将C37.94PORT1的TX与E1PORT1的RX进行时隙交叉配置,C37.94PORT1的RX与PORT2的TX进行时隙交叉配置,C37.94PORT2的RX与PORT3的TX进行时隙交叉配置,依次类推,最后C37.94PORTm的RX与E1PORT1的TX进行时隙交叉配置。
图6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进行端口测试连接的示意图,以C37.94业务端口为例进行说明,其中,被测设备DUT1中的端口为C37.94业务端口,被测设备DUT2中的端口为E1业务端口,被测设备DUT1和陪测设备DUT2为两个独立的设备。被测设备DUT1中所有C37.94的业务端口进行自环连接。E1PORT1与误码仪相连。DUT1PORT1的TX与PORTm的RX交叉配置至A口,PORT1的RX与PORT2的TX进行时隙交叉配置,PORT2的RX与PORT3的TX进行时隙交叉配置,依次类推,PORT(m-1)的RX与PORTm的TX进行时隙交叉配置。DUT2PORT1的TX与RX交叉配置至B口,A和B通过线缆连接。
测试模块,用于基于时隙配置模块的配置,通过所述误码仪发出测试数据包并确定测试结果,从而实现对所述被测设备的端口测试。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上述端口测试装置在进行端口测试时,只需要一路陪测业务端口,操作简便,容易实现,由于减少了陪测业务端口等影响测试结果的因素,可提高测试准确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测试成本。
可选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自动化测试模块,用于将自动化测试仪分别与所述被测设备、陪测设备、误码仪连接,连接后的测试拓扑结构如图7所示;,可以通过所述自动化测试仪控制所述被测设备的待测试端口和陪测设备的测试端口按测试要求进行时隙交叉配置,以及通过所述自动化测试仪控制所述误码仪发送测试数据包,并获取误码仪的测试结果,所述误码仪输出结果包括:被测设备的告警信息以及误码信息。
自动化测试模块,还用于通过自动化测试仪根据所述读取的误码仪输出结果对被测设备进行问题排查,确定故障端口,包括:
清空当前的所有时隙交叉配置;
将陪测设备的测试端口与被测设备的一个作为选定排查端口的待测试端口进行时隙交叉配置,控制所述误码仪发出测试数据包并确定测试结果,如果测试结果未发现异常,则对被测设备的下一个端口进行排查,直至发现测试结果异常时确定此时的待测试端口为故障端口。
举例说明如下:
自动化测试模块清空之前所有时隙交叉配置,配置第一路交叉连接至E1接口,控制误码仪发包开始测试业务,读取误码仪输出结果,判断第一路C37.94的业务是否正常,交叉配置拓扑如图9所示:如果第一路C37.94业务正常,继续测试被测试端口的第二路业务是否正常,清空第一路C37.94的交叉连接,配置第二路C37.94的交叉连接,控制误码仪发包开始测试业务,读取误码仪输出结果,判断第二路C37.94的业务是否正常,交叉配置拓扑如图8所示:依次类推,直至发现异常端口。
在故障端口排查过程中完全无需对各端口之间硬件连接以及整个测试系统的硬件连接进行任何修改,只需要对选定的待测试端口和测试端口依次进行时隙交叉配置即可,由此,可以简单地完成端口测试过程中故障的定位。
上述实施例虽然以C37.94业务进行示例说明,但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于应用于C37.94业务,其他业务类型如E1、SDH(STM1/STM4/STM16/STM64)都可以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方法进行端口测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装置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在硬件实施方式中,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功能模块/单元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对应于物理单元的划分;例如,一个物理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功能,或者一个功能或步骤可以由若干物理组件合作执行。某些组件或所有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虽然本发明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端口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将被测设备的所有待测试端口进行自环连接,所述自环连接指的是将每个端口的收发方向硬件相连,同时将两个不同的待测试端口按照收发方向依硬件次相连;
将陪测设备的测试端口与误码仪连接;
将所述陪测设备的测试端口的接收方向与被测设备的首个待测试端口的发送方向进行时隙交叉配置,将被测设备末端待测试端口的接收方向与所述陪测设备的测试端口的发送方向进行时隙交叉配置;
基于以上配置,通过所述误码仪发出测试数据包并确定测试结果,从而实现对所述被测设备的端口测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自动化测试仪分别与所述被测设备、陪测设备、误码仪连接;
通过所述自动化测试仪控制所述被测设备的待测试端口和陪测设备的测试端口按测试要求进行时隙交叉配置;
通过所述自动化测试仪控制所述误码仪发送测试数据包,并获取误码仪的测试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误码仪输出的测试结果包括:被测设备的告警信息以及误码信息;
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自动化测试仪根据所述误码仪输出的测试结果对被测设备进行问题排查,确定故障端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自动化测试仪根据所述误码仪输出的测试结果对被测设备进行问题排查,确定故障端口,包括:
清空当前的所有时隙交叉配置;
将陪测设备的测试端口与被测设备的一个作为选定排查端口的待测试端口进行时隙交叉配置,控制所述误码仪发出测试数据包并确定测试结果,如果测试结果未发现异常,则对被测设备的下一个端口进行排查,直至发现测试结果异常时确定此时的待测试端口为故障端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测设备中进行自环连接的待测试端口,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按照收发方向相连的两个不同的待测试端口为相邻的两个端口;或者
按照收发方向相连的两个不同的待测试端口为不相邻的两个端口;
所述相连的两个不同的待测试端口的收发方向进行时隙交叉配置。
6.一种端口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连接模块,用于将被测设备的所有待测试端口进行自环连接,以及将陪测设备的测试端口与误码仪连接,所述自环连接指的是将每个端口的收发方向硬件相连,同时将两个不同的待测试端口按照收发方向依硬件次相连;
时隙配置模块,用于将所述陪测设备的测试端口的接收方向与被测设备的首个待测试端口的发送方向进行时隙交叉配置,将被测设备末端待测试端口的接收方向与所述陪测设备的测试端口的发送方向进行时隙交叉配置;
测试模块,用于基于时隙配置模块的配置,通过所述误码仪发出测试数据包并确定测试结果,从而实现对所述被测设备的端口测试。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自动化测试模块,用于将自动化测试仪分别与所述被测设备、陪测设备、误码仪连接;通过所述自动化测试仪控制所述误码仪发送测试数据包,并获取误码仪的测试结果;以及通过所述自动化测试仪控制所述被测设备的待测试端口和陪测设备的测试端口按测试要求进行时隙交叉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误码仪输出的测试结果包括:被测设备的告警信息以及误码信息;
自动化测试模块,还用于通过自动化测试仪根据所述误码仪输出的测试结果对被测设备进行问题排查,确定故障端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化测试模块,用于通过自动化测试仪根据所述误码仪输出的测试结果对被测设备进行问题排查,确定故障端口,包括:
清空当前的所有时隙交叉配置;
将陪测设备的测试端口与被测设备的一个作为选定排查端口的待测试端口进行时隙交叉配置,控制所述误码仪发出测试数据包并确定测试结果,如果测试结果未发现异常,则对被测设备的下一个端口进行排查,直至发现测试结果异常时确定此时的待测试端口为故障端口。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测设备中进行自环连接的待测试端口,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按照收发方向相连的两个不同的待测试端口为相邻的两个端口;或者
按照收发方向相连的两个不同的待测试端口为不相邻的两个端口;
所述相连的两个不同的待测试端口的收发方向进行时隙交叉配置。
CN201711397699.XA 2017-12-21 2017-12-21 一种端口测试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082704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97699.XA CN108270482B (zh) 2017-12-21 2017-12-21 一种端口测试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97699.XA CN108270482B (zh) 2017-12-21 2017-12-21 一种端口测试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70482A CN108270482A (zh) 2018-07-10
CN108270482B true CN108270482B (zh) 2020-05-22

Family

ID=627721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97699.XA Active CN108270482B (zh) 2017-12-21 2017-12-21 一种端口测试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704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45968B (zh) * 2018-11-20 2021-05-25 中国电信集团工会上海市委员会 制定国际传统带宽型业务交付测试的误码指标的方法
CN110412403B (zh) * 2019-08-07 2021-09-17 中核控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核安全级系统通用输入输出端口动态诊断电路及方法
CN111083298B (zh) * 2019-12-12 2020-12-15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猫的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11200544B (zh) * 2020-03-23 2022-04-26 北京信而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端口流量测试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4595A (zh) * 2009-09-28 2010-03-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物理链路检测装置及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0294A (zh) * 1999-07-27 2000-04-12 邮电部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以太网与同步数字体系或同步光网络融合的适配方法
GB2400770B (en) * 2003-04-17 2006-03-22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Testing network communications
CN100571169C (zh) * 2006-11-29 2009-12-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数据网络业务并行测试方法
CN101232537B (zh) * 2007-12-26 2012-06-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通讯设备进行性能测试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01700810B (zh) * 2009-11-04 2013-03-13 中国民航大学 波音系列及空客系列飞机音频管理组件测试适配器
CN107204893B (zh) * 2017-05-11 2020-09-04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网交换机大批量整机测试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4595A (zh) * 2009-09-28 2010-03-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物理链路检测装置及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70482A (zh) 2018-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70482B (zh) 一种端口测试方法和系统
EP3055938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lay management in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with direct digital interface to base station
EP2071863A1 (en) A pluggable module with integrated data analysis function
US20140270754A1 (en) Method and related network element providing delay measurement in an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US20160020850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TECTION SWITCHING IN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SUPORTING ODUflex(GFP)
CN101188529A (zh) 一种e1环回检测的方法及装置
CN101056450A (zh) 实现td-scdma射频前端全双工测试装置及方法
KR100249737B1 (ko) 쇼트 셀 관리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10708206A (zh) 一种测量基站空口时延的方法和设备
CN102209003A (zh) 链路检测方法、系统和环回发起设备
CN101534163B (zh) 一种光板测试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0490400C (zh) 接错检测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14844804B (zh) 网络测量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2124474B1 (en) A data transport system with an embedded communication channel
CN106452574A (zh) 一种配电网epon系统的光接口特性测试平台及方法
CN107196699B (zh) 一种诊断多层分级无源光纤网络故障的方法和系统
US7471897B1 (en) Electrically looped back, fault emulating transceiver module
CN102098186A (zh) Qsfp模块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CN101997738B (zh) 一种实现stm-1接口的多路e1口的测试方法和系统
CN106656319B (zh) 一种otn业务测试方法、终端及系统
CN113708999B (zh) 一种通信网时延监测系统及方法
CN217588055U (zh) 一种一致性测试系统
CN104540049A (zh) 实现不同厂家otn设备组网的方法
KR200304437Y1 (ko) 통신 시스템의 중계보드 원격 루프백 장치
CN114499659A (zh) 一种实现自动探测光纤链路色散补偿及设置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