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68152A - 电容式触控笔及其电性导通模块 - Google Patents

电容式触控笔及其电性导通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68152A
CN108268152A CN201710036927.4A CN201710036927A CN108268152A CN 108268152 A CN108268152 A CN 108268152A CN 201710036927 A CN201710036927 A CN 201710036927A CN 108268152 A CN108268152 A CN 1082681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low
hollow ring
conductive
around portion
ho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3692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茆中甫
何行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 Shuo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 Shu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 Shuo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 Shuo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2681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681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5Pens or styl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容式触控笔及其电性导通模块。电性导通模块包括导电配合件、绝缘配合件、电路基板以及导电组件。导电配合件具有至少两个第一贯穿孔。绝缘配合件具有设置在导电配合件的内部以与导电配合件相互配合的内藏本体以及连接于内藏本体且裸露在导电配合件的外部的外露本体,且内藏本体具有分别穿过至少两个第一贯穿孔的至少两个第二贯穿孔。电路基板设置在绝缘配合件上。导电组件设置在电路基板上且电性连接于电路基板。导电组件包括分别穿过至少两个第二贯穿孔的至少两个导电结构。借此,至少两个导电结构能通过绝缘配合件的电性绝缘阻隔而避免电性接触导电配合件。

Description

电容式触控笔及其电性导通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笔及其电性导通模块,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容式触控笔及其电性导通模块。
背景技术
触摸板包含电阻式、电磁式及电容式三种。电阻式触摸板在操作时需利用笔尖在极小的面积上施力。电磁式触摸板需配合具有电池的特殊笔才能进行输入。电容式触摸板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对象接触到触摸板的瞬间产生电容耦合效应,因而可藉由电容值的变化来侦测对象的接触位置,因此电容式触摸板不必藉助消耗电源的输入笔。电容式触摸板的使用也不需要施压点集中,因此使用寿命较长。再者,电容式触摸板的组成简单、组件少、产品良率高,使得电容式触摸板在大量生产时成本较低。
操作电容式触摸板的方式有许多,最常见的是以手指或笔在其表面碰触或滑动,以便触摸板中的传感器产生相应的信号。但是随着的电容式触摸板的应用越来越多,其于侦测上却有精准度较低的缺点,在某些可能需要更精准的侦测效能的应用上,将会使得操作流畅度大打折扣,因此很多使用者会选择使用电容式触控笔来增加其触控的精准度。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电容式触控笔的弹性导电脚会有接触到金属笔壳而产生短路的缺失存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容式触控笔及其电性导通模块,其能通过绝缘配合件的电性绝缘阻隔,以避免导电结构电性接触导电配合件。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性导通模块,其包括:导电配合件、绝缘配合件、电路基板以及导电组件。所述导电配合件具有至少两个第一贯穿孔。所述绝缘配合件具有设置在所述导电配合件的内部以与所述导电配合件相互配合的内藏本体以及连接于所述内藏本体且裸露在所述导电配合件的外部的外露本体,且所述内藏本体具有分别穿过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贯穿孔的至少两个第二贯穿孔。所述电路基板设置在所述绝缘配合件上。所述导电组件设置在所述电路基板上且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基板,其中,所述导电组件包括分别穿过至少两个第二贯穿孔的至少两个导电结构,且至少两个导电结构通过所述绝缘配合件的电性绝缘阻隔而避免电性接触所述导电配合件。
更进一步地,所述绝缘配合件包括绝缘基座以及能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绝缘基座上的至少两个弹性结构,且每一个所述弹性结构具有连接于所述绝缘基座的至少两个弹性臂以及连接于至少两个所述弹性臂之间且与所述绝缘基座彼此分离的中空环绕体,其中,每一个所述弹性结构的所述中空环绕体的一部分设置在相对应的所述第一贯穿孔内,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贯穿孔分别贯穿至少两个所述弹性结构的两个所述中空环绕体。
更进一步地,每一个所述第一贯穿孔具有围绕相对应的所述中空环绕体的环绕间隙,每一个所述中空环绕体具有彼此相对应且向外延伸而出的至少两个遮挡部以及彼此相对应且连接于至少两个所述遮挡部之间的至少两个凹陷部,且同一个所述弹性结构的所述中空环绕体的每一个所述遮挡部的一部分与每一个所述弹性臂的一部分被相对应的所述第一贯穿孔的所述环绕间隙所裸露。
更进一步地,所述中空环绕体具有设置在相对应的所述第一贯穿孔内的第一中空环绕部、连接于所述第一中空环绕部且连接于至少两个所述弹性臂之间的第二中空环绕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中空环绕部的第三中空环绕部,且至少两个所述遮挡部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凹陷部都设置在所述第三中空环绕部上,其中,所述第一中空环绕部的第一内径小于所述第二中空环绕部的第二内径,且所述第一中空环绕部的第一外径等于所述第二中空环绕部的第二外径,其中,所述第二中空环绕部的第二内径等于所述第三中空环绕部的第三内径,且所述第二中空环绕部的第二外径小于所述第三中空环绕部的第三外径,其中,所述电路基板通过至少一个固持件以固定在所述绝缘配合件上,且所述导电结构包括固定在所述电路基板上的固定件以及能活动地与所述固定件相互配合的活动件。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另外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性导通模块,其包括:导电配合件、绝缘配合件、电路基板以及导电组件。所述导电配合件具有至少两个第一贯穿孔。所述绝缘配合件与所述导电配合件相互配合,其中,所述绝缘配合件具有分别对应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贯穿孔的至少两个第二贯穿孔。所述电路基板设置在所述绝缘配合件上。所述导电组件设置在所述电路基板上,且所述导电组件包括分别对应于至少两个第二贯穿孔的至少两个导电结构。其中,所述绝缘配合件包括至少两个弹性结构,且每一个所述弹性结构具有至少两个弹性臂以及连接于至少两个所述弹性臂之间的中空环绕体。其中,每一个所述弹性结构的所述中空环绕体的一部分设置在相对应的所述第一贯穿孔内,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贯穿孔分别贯穿至少两个所述弹性结构的两个所述中空环绕体。
更进一步地,每一个所述第一贯穿孔具有围绕相对应的所述中空环绕体的环绕间隙,每一个所述中空环绕体具有彼此相对应且向外延伸而出的至少两个遮挡部以及彼此相对应且连接于至少两个所述遮挡部之间的至少两个凹陷部,且同一个所述弹性结构的所述中空环绕体的每一个所述遮挡部的一部分与每一个所述弹性臂的一部分被相对应的所述第一贯穿孔的所述环绕间隙所裸露。
更进一步地,所述中空环绕体具有设置在相对应的所述第一贯穿孔内的第一中空环绕部、连接于所述第一中空环绕部且连接于至少两个所述弹性臂之间的第二中空环绕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中空环绕部的第三中空环绕部,且至少两个所述遮挡部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凹陷部都设置在所述第三中空环绕部上,其中,所述第一中空环绕部的第一内径小于所述第二中空环绕部的第二内径,且所述第一中空环绕部的第一外径等于所述第二中空环绕部的第二外径,其中,所述第二中空环绕部的第二内径等于所述第三中空环绕部的第三内径,且所述第二中空环绕部的第二外径小于所述第三中空环绕部的第三外径,其中,所述电路基板通过至少一个固持件以固定在所述绝缘配合件上,且所述导电结构包括固定在所述电路基板上的固定件以及能活动地与所述固定件相互配合的活动件。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另外再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容式触控笔,所述电容式触控笔使用电性导通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性导通模块包括:导电配合件、绝缘配合件、电路基板以及导电组件。所述导电配合件具有至少两个第一贯穿孔。所述绝缘配合件与所述导电配合件相互配合,且所述绝缘配合件具有分别对应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贯穿孔的至少两个第二贯穿孔。所述电路基板设置在所述绝缘配合件上。所述导电组件设置在所述电路基板上,且所述导电组件包括分别对应于至少两个第二贯穿孔的至少两个导电结构。其中,所述绝缘配合件包括至少两个弹性结构,且每一个所述弹性结构具有至少两个弹性臂以及连接于至少两个所述弹性臂之间的中空环绕体。其中,每一个所述弹性结构的所述中空环绕体的一部分设置在相对应的所述第一贯穿孔内,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贯穿孔分别贯穿至少两个所述弹性结构的两个所述中空环绕体。
更进一步地,每一个所述第一贯穿孔具有围绕相对应的所述中空环绕体的环绕间隙,每一个所述中空环绕体具有彼此相对应且向外延伸而出的至少两个遮挡部以及彼此相对应且连接于至少两个所述遮挡部之间的至少两个凹陷部,且同一个所述弹性结构的所述中空环绕体的每一个所述遮挡部的一部分与每一个所述弹性臂的一部分被相对应的所述第一贯穿孔的所述环绕间隙所裸露。
更进一步地,所述中空环绕体具有设置在相对应的所述第一贯穿孔内的第一中空环绕部、连接于所述第一中空环绕部且连接于至少两个所述弹性臂之间的第二中空环绕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中空环绕部的第三中空环绕部,且至少两个所述遮挡部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凹陷部都设置在所述第三中空环绕部上,其中,所述第一中空环绕部的第一内径小于所述第二中空环绕部的第二内径,且所述第一中空环绕部的第一外径等于所述第二中空环绕部的第二外径,其中,所述第二中空环绕部的第二内径等于所述第三中空环绕部的第三内径,且所述第二中空环绕部的第二外径小于所述第三中空环绕部的第三外径,其中,所述电路基板通过至少一个固持件以固定在所述绝缘配合件上,且所述导电结构包括固定在所述电路基板上的固定件以及能活动地与所述固定件相互配合的活动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技术方案所提供的电容式触控笔及其电性导通模块,其可通过“所述绝缘配合件具有分别对应于(或者穿过)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贯穿孔的至少两个第二贯穿孔”以及“所述导电组件包括分别对应于(或者穿过)至少两个第二贯穿孔的至少两个导电结构”的技术特征,以让至少两个导电结构能通过所述绝缘配合件的电性绝缘阻隔而避免电性接触所述导电配合件。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提供的附图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电性导通模块的其中一个观看视角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电性导通模块的其中一个观看视角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电性导通模块的另外一个观看视角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电性导通模块的另外一个观看视角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5为图4的V-V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电性导通模块的部分仰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电性导通模块的绝缘配合件、电路基板以及导电组件的其中一个观看视角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电性导通模块的绝缘配合件、电路基板以及导电组件的另外一个观看视角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电性导通模块的绝缘配合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X-X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电容式触控笔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所公开有关“电容式触控笔及其电性导通模块”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发明的优点与效果。本发明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另外,本发明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予以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相关技术内容,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9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性导通模块M,其包括:导电配合件1、绝缘配合件2、电路基板3以及导电组件4。另外,绝缘配合件2(例如绝缘笔盖)被组装在导电配合件1(例如导电笔壳)上,电路基板3能通过至少一固持件S(例如螺丝)的锁固以设置或者固定在绝缘配合件2上,并且导电组件4被设置在电路基板3上且电性连接于电路基板3。
首先,配合图1至图4所示,导电配合件1具有至少两个第一贯穿孔100,并且两个第一贯穿孔100都会连通于外界。另外,绝缘配合件2具有设置在导电配合件1的内部以与导电配合件1相互配合的内藏本体2A以及连接于内藏本体2A且裸露在导电配合件1的外部的外露本体2B。也就是说,如图2或者图4所示,当绝缘配合件2组装在导电配合件1上时,绝缘配合件2的内藏本体2A就会被藏在导电配合件1的内部,并且绝缘配合件2的外露本体2B就会裸露在导电配合件1的外部。
承上所述,配合图3至图5所示,绝缘配合件2的内藏本体2A具有分别穿过至少两个第一贯穿孔100的至少两个第二贯穿孔200。也就是说,如图4或者图5所示,当绝缘配合件2组装在导电配合件1上时,绝缘配合件2的内藏本体2A的至少两个第二贯穿孔200会分别穿过导电配合件1的至少两个第一贯穿孔100。
更进一步来说,配合图7至图10所示,绝缘配合件2包括绝缘基座20以及能活动地设置在绝缘基座20上的至少两个弹性结构21,并且每一个弹性结构21具有连接于绝缘基座20的至少两个弹性臂211以及连接于至少两个弹性臂211之间且与绝缘基座20彼此分离的中空环绕体212。另外,至少两个第二贯穿孔200会分别贯穿至少两个弹性结构21的两个中空环绕体212,并且每一个中空环绕体212具有彼此相对应且向外延伸而出的至少两个遮挡部2121以及彼此相对应且连接于至少两个遮挡部2121之间的至少两个凹陷部2122。此外,导电组件4包括分别穿过至少两个第二贯穿孔200的至少两个导电结构40,并且导电结构40包括固定在电路基板3上的固定件401以及能活动地与固定件401相互配合的一活动件402。举例来说,导电结构40可为一种使用单针弹簧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结构,或者是一种使用弹片的弹性导电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配合图4以及图5所示,每一个弹性结构21的中空环绕体212的一部分会设置在相对应的第一贯穿孔100内,所以至少两个导电结构40就能够通过绝缘配合件2的电性绝缘阻隔,以避免电性接触导电配合件1。另外,配合图5以及图6所示,每一个第一贯穿孔100具有围绕相对应的中空环绕体212的环绕间隙100G,并且同一个弹性结构21的中空环绕体212的每一个遮挡部2121的一部分与每一个弹性臂211的一部分会被相对应的第一贯穿孔100的环绕间隙100G所裸露。也就是说,如图6所示,当绝缘配合件2组装在导电配合件1上后,从电性导通模块M的底端来看,同一个弹性结构21的中空环绕体212的每一个遮挡部2121的靠内侧部分与每一个弹性臂211的靠内侧部分会被相对应的第一贯穿孔100的环绕间隙100G所裸露。此外,如图5所示,导电配合件1的底部的弧度R1会近似或者等同于中空环绕体212的底部的弧度R2,以使得导电配合件1与绝缘配合件2相互配合后的组件结构的底部能够形成具有相同或者近似弧度的弧形。
更进一步来说,配合图5、图9以及图10所示,中空环绕体212具有设置在相对应的第一贯穿孔100内的第一中空环绕部212A、连接于第一中空环绕部212A且连接于至少两个弹性臂211之间的第二中空环绕部212B以及连接于第二中空环绕部212B的第三中空环绕部212C,并且至少两个遮挡部2121以及至少两个凹陷部2122都设置在第三中空环绕部212C上。另外,如图10所示,第一中空环绕部212A的第一内径d1会小于第二中空环绕部212B的第二内径d2,并且第一中空环绕部212A的第一外径D1会等于或者近似第二中空环绕部212B的第二外径D2。此外,如图10所示,第二中空环绕部212B的第二内径d2会等于或者近似第三中空环绕部212C的第三内径d3,并且第二中空环绕部212B的第二外径D2会小于第三中空环绕部212C的第三外径D3。
请参阅图11所示,本发明还另外提供一种电容式触控笔P,电容式触控笔P会使用电性导通模块M,并且电性导通模块M可以包括导电配合件1、绝缘配合件2、电路基板3以及导电组件4,就如同前面所公开有关电性导通模块M的内容一样,故不再多加论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技术方案所提供的电容式触控笔P及其电性导通模块M,其可通过“绝缘配合件2具有分别对应于(或者穿过)至少两个第一贯穿孔100的至少两个第二贯穿孔200”以及“导电组件4包括分别对应于(或者穿过)至少两个第二贯穿孔200的至少两个导电结构40”的技术特征,以让至少两个导电结构40能通过绝缘配合件2的电性绝缘阻隔而避免电性接触导电配合件1。
以上所公开的内容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可行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所以凡是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性导通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性导通模块包括:
导电配合件,所述导电配合件具有至少两个第一贯穿孔;
绝缘配合件,所述绝缘配合件具有设置在所述导电配合件的内部以与所述导电配合件相互配合的内藏本体以及连接于所述内藏本体且裸露在所述导电配合件的外部的外露本体,其中,所述内藏本体具有分别穿过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贯穿孔的至少两个第二贯穿孔;
电路基板,所述电路基板设置在所述绝缘配合件上;以及
导电组件,所述导电组件设置在所述电路基板上且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基板,其中,所述导电组件包括分别穿过至少两个第二贯穿孔的至少两个导电结构,且至少两个导电结构通过所述绝缘配合件的电性绝缘阻隔而避免电性接触所述导电配合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性导通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配合件包括绝缘基座以及能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绝缘基座上的至少两个弹性结构,且每一个所述弹性结构具有连接于所述绝缘基座的至少两个弹性臂以及连接于至少两个所述弹性臂之间且与所述绝缘基座彼此分离的中空环绕体,其中,每一个所述弹性结构的所述中空环绕体的一部分设置在相对应的所述第一贯穿孔内,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贯穿孔分别贯穿至少两个所述弹性结构的两个所述中空环绕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性导通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第一贯穿孔具有围绕相对应的所述中空环绕体的环绕间隙,每一个所述中空环绕体具有彼此相对应且向外延伸而出的至少两个遮挡部以及彼此相对应且连接于至少两个所述遮挡部之间的至少两个凹陷部,且同一个所述弹性结构的所述中空环绕体的每一个所述遮挡部的一部分与每一个所述弹性臂的一部分被相对应的所述第一贯穿孔的所述环绕间隙所裸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性导通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环绕体具有设置在相对应的所述第一贯穿孔内的第一中空环绕部、连接于所述第一中空环绕部且连接于至少两个所述弹性臂之间的第二中空环绕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中空环绕部的第三中空环绕部,且至少两个所述遮挡部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凹陷部都设置在所述第三中空环绕部上,其中,所述第一中空环绕部的第一内径小于所述第二中空环绕部的第二内径,且所述第一中空环绕部的第一外径等于所述第二中空环绕部的第二外径,其中,所述第二中空环绕部的第二内径等于所述第三中空环绕部的第三内径,且所述第二中空环绕部的第二外径小于所述第三中空环绕部的第三外径,其中,所述电路基板通过至少一个固持件以固定在所述绝缘配合件上,且所述导电结构包括固定在所述电路基板上的固定件以及能活动地与所述固定件相互配合的活动件。
5.一种电性导通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性导通模块包括:
导电配合件,所述导电配合件具有至少两个第一贯穿孔;
绝缘配合件,所述绝缘配合件与所述导电配合件相互配合,其中,所述绝缘配合件具有分别对应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贯穿孔的至少两个第二贯穿孔;
电路基板,所述电路基板设置在所述绝缘配合件上;以及
导电组件,所述导电组件设置在所述电路基板上,其中,所述导电组件包括分别对应于至少两个第二贯穿孔的至少两个导电结构;
其中,所述绝缘配合件包括至少两个弹性结构,且每一个所述弹性结构具有至少两个弹性臂以及连接于至少两个所述弹性臂之间的中空环绕体;
其中,每一个所述弹性结构的所述中空环绕体的一部分设置在相对应的所述第一贯穿孔内,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贯穿孔分别贯穿至少两个所述弹性结构的两个所述中空环绕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性导通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第一贯穿孔具有围绕相对应的所述中空环绕体的环绕间隙,每一个所述中空环绕体具有彼此相对应且向外延伸而出的至少两个遮挡部以及彼此相对应且连接于至少两个所述遮挡部之间的至少两个凹陷部,且同一个所述弹性结构的所述中空环绕体的每一个所述遮挡部的一部分与每一个所述弹性臂的一部分被相对应的所述第一贯穿孔的所述环绕间隙所裸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性导通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环绕体具有设置在相对应的所述第一贯穿孔内的第一中空环绕部、连接于所述第一中空环绕部且连接于至少两个所述弹性臂之间的第二中空环绕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中空环绕部的第三中空环绕部,且至少两个所述遮挡部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凹陷部都设置在所述第三中空环绕部上,其中,所述第一中空环绕部的第一内径小于所述第二中空环绕部的第二内径,且所述第一中空环绕部的第一外径等于所述第二中空环绕部的第二外径,其中,所述第二中空环绕部的第二内径等于所述第三中空环绕部的第三内径,且所述第二中空环绕部的第二外径小于所述第三中空环绕部的第三外径,其中,所述电路基板通过至少一个固持件以固定在所述绝缘配合件上,且所述导电结构包括固定在所述电路基板上的固定件以及能活动地与所述固定件相互配合的活动件。
8.一种电容式触控笔,所述电容式触控笔使用电性导通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性导通模块包括:
导电配合件,所述导电配合件具有至少两个第一贯穿孔;
绝缘配合件,所述绝缘配合件与所述导电配合件相互配合,其中,所述绝缘配合件具有分别对应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贯穿孔的至少两个第二贯穿孔;
电路基板,所述电路基板设置在所述绝缘配合件上;以及
导电组件,所述导电组件设置在所述电路基板上,其中,所述导电组件包括分别对应于至少两个第二贯穿孔的至少两个导电结构;
其中,所述绝缘配合件包括至少两个弹性结构,且每一个所述弹性结构具有至少两个弹性臂以及连接于至少两个所述弹性臂之间的中空环绕体;
其中,每一个所述弹性结构的所述中空环绕体的一部分设置在相对应的所述第一贯穿孔内,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贯穿孔分别贯穿至少两个所述弹性结构的两个所述中空环绕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容式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第一贯穿孔具有围绕相对应的所述中空环绕体的环绕间隙,每一个所述中空环绕体具有彼此相对应且向外延伸而出的至少两个遮挡部以及彼此相对应且连接于至少两个所述遮挡部之间的至少两个凹陷部,且同一个所述弹性结构的所述中空环绕体的每一个所述遮挡部的一部分与每一个所述弹性臂的一部分被相对应的所述第一贯穿孔的所述环绕间隙所裸露。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容式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环绕体具有设置在相对应的所述第一贯穿孔内的第一中空环绕部、连接于所述第一中空环绕部且连接于至少两个所述弹性臂之间的第二中空环绕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中空环绕部的第三中空环绕部,且至少两个所述遮挡部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凹陷部都设置在所述第三中空环绕部上,其中,所述第一中空环绕部的第一内径小于所述第二中空环绕部的第二内径,且所述第一中空环绕部的第一外径等于所述第二中空环绕部的第二外径,其中,所述第二中空环绕部的第二内径等于所述第三中空环绕部的第三内径,且所述第二中空环绕部的第二外径小于所述第三中空环绕部的第三外径,其中,所述电路基板通过至少一个固持件以固定在所述绝缘配合件上,且所述导电结构包括固定在所述电路基板上的固定件以及能活动地与所述固定件相互配合的活动件。
CN201710036927.4A 2016-12-30 2017-01-17 电容式触控笔及其电性导通模块 Pending CN10826815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44225 2016-12-30
TW105144225A TWI598777B (zh) 2016-12-30 2016-12-30 電容式觸控筆及其電性導通模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68152A true CN108268152A (zh) 2018-07-10

Family

ID=60719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36927.4A Pending CN108268152A (zh) 2016-12-30 2017-01-17 电容式触控笔及其电性导通模块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68152A (zh)
TW (1) TWI598777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80923A1 (en) * 2006-01-26 2007-08-09 Hanwang Technology Co., Ltd. Device for varing capacitance
US20080146068A1 (en) * 2006-12-14 2008-06-19 Chang-Tai Sh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2670299A (zh) * 2011-02-28 2012-09-19 罗伯特·L·布罗姆利 一种改进的手持高频电刀笔
CN102738611A (zh) * 2012-07-18 2012-10-17 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浮动电连接器
CN203838658U (zh) * 2014-02-12 2014-09-17 昆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主动式触控笔及其笔尾结构
WO2015106440A1 (zh) * 2014-01-17 2015-07-23 深圳市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烟连接结构及电子烟
CN205068322U (zh) * 2015-09-16 2016-03-02 翰硕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小型化充电式电容触控笔
CN106293144A (zh) * 2015-06-03 2017-01-04 太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小型化充电式电容触控笔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594600U (zh) * 2016-04-22 2016-09-21 立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动式压感电容触控笔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80923A1 (en) * 2006-01-26 2007-08-09 Hanwang Technology Co., Ltd. Device for varing capacitance
US20080146068A1 (en) * 2006-12-14 2008-06-19 Chang-Tai Sh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2670299A (zh) * 2011-02-28 2012-09-19 罗伯特·L·布罗姆利 一种改进的手持高频电刀笔
CN102738611A (zh) * 2012-07-18 2012-10-17 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浮动电连接器
WO2015106440A1 (zh) * 2014-01-17 2015-07-23 深圳市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烟连接结构及电子烟
CN203838658U (zh) * 2014-02-12 2014-09-17 昆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主动式触控笔及其笔尾结构
CN106293144A (zh) * 2015-06-03 2017-01-04 太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小型化充电式电容触控笔
CN205068322U (zh) * 2015-09-16 2016-03-02 翰硕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小型化充电式电容触控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98777B (zh) 2017-09-11
TW201823941A (zh) 2018-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31800B (zh) 具有同时感测和致动的触觉显示屏
CN205068322U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小型化充电式电容触控笔
CN204705999U (zh) 充电式电容触控笔
CN108572750A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主动式电容触控笔
TW201530365A (zh) 能提供可調變電磁場的主動式電容觸控筆
CN203812196U (zh) 可书写的主动式触控笔
TWM411613U (en) Touch-control pen
TWI567594B (zh) Stylus
TWI606370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小型化充電式電容觸控筆
CN108268152A (zh) 电容式触控笔及其电性导通模块
CN219611757U (zh) 一种集成结构的轻触开关
CN101526860A (zh) 电容笔
CN208597067U (zh) 触摸按键组件、供热水装置以及电器设备
CN206145741U (zh) 具有背光效果的电磁炉触控装置
CN208589002U (zh) 一种圆盘触控笔头
CN202600646U (zh) 电容式触控笔
TWM493095U (zh) 觸控筆結構
CN105977082A (zh) 一种永磁体按钮
CN205985565U (zh) 一种数据接口和数据线
CN205263782U (zh) 一种触摸结构
TWM530982U (zh) 主動式觸控筆
CN210725294U (zh) 一种用于触控蓝牙耳机的pcb板
CN211375577U (zh) 一种汽车内壳集成触摸面板装置
TWM566358U (zh) Stylus stylus and stylus
CN104808874B (zh) 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