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64292A - 一种建筑垃圾可控低强材料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垃圾可控低强材料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64292A
CN108264292A CN201810009056.1A CN201810009056A CN108264292A CN 108264292 A CN108264292 A CN 108264292A CN 201810009056 A CN201810009056 A CN 201810009056A CN 108264292 A CN108264292 A CN 1082642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ilding waste
low strong
building
controllable low
c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0905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理安
王福晋
李飞
刘晨辉
张士杰
苏胜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Priority to CN20181000905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64292A/zh
Publication of CN1082642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642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C04B28/02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containing hydraulic cements other than calcium sulfates
    • C04B28/04Portland c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00474U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 C04B2111/00663U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as filling material for cavities or the lik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91Use of waste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or concret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 Curing Cements, Concrete, And Artificial Sto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垃圾可控低强材料及应用。该建筑垃圾可控低强材料由包括以下原料搅拌制得: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和胶凝材料;所述胶凝材料包括水泥、粉煤灰和再生细粉;所述再生细粉由砖混建筑垃圾破碎而成,细度模数为25%~30%,45μm方孔筛筛余。本发明使用含有特定细度模数的砖混建筑垃圾与粉煤灰和水泥的胶凝材料,与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以及水混合搅拌制备得到的建筑垃圾可控低强材料抗压强度适中,满足可控低强材料作为回填材料所需的强度,其自流平的特性可填充传统回填材料难以填充的狭小空间,施工中无需夯实即可使结构密实。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垃圾可控低强材料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资源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建筑垃圾可控低强材料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可控低强材料(Controlled low-strength material,CLSM)是一种具有高流动性,在自重作用下无需或少许振捣下,可自行填充,形成自密实结构的替代传统回填材料的水泥基低强度回填材料。美国混凝土协会(ACI116R)将CLSM定义为28d抗压强度不大于8.3MPa(1200psi)的材料。可控低强材料是一系列具有不同用途的低强度材料的总称,有可控密实填充材料(controlled density fill,CDF)、流动砂浆(flowable mortar,flowablefill)、流动填充材料(lean mix back-fill)、贫水泥回填材料等别称。
可控低强材料的显著特点是高流动性、自流平和低强度,具有原料来源广、制备工艺和设备简单、易于浇筑、多功能、坚固耐用、允许快速恢复交通、可开挖及挖掘成本低、提高施工人员安全、可全天候施工、可大量利用废弃资源等,可用于工程回填、结构填充、绝缘和隔离填充、路面基层、管道垫层、浸湿控制(水土保持)、孔洞填充、核设施、矿井填充和桥台等工程和构造中。制备CLSM的主要原料为水、水泥、粉煤灰、骨料等,相比一般混凝土材料,CLSM对于原材料的技术质量要求相对低得多,用量却要大得多。原则上讲,从技术、经济的角度出发,只要CLSM混合料能够达到工程的要求与目的,其组成材料并不一定要符合相关规范或标准的规定,各种骨料、工业附产品及废弃资源均可用来制备CLSM。
Amnon Katz和Konstantin Kovler研究了水泥窑灰、沥青混凝土的尾砂、粉煤灰、炉底灰和采石场尾砂这五种工业副产物对可控低强度材料(CLSM)性能的影响。其中发现水泥窑灰具有较强的胶结能力,可以在早期增大拌合物的稠度,有利于降低拌合物的泌水性。M.A.Gabr和John J.Bowders采用矿山酸性排渣矿泥和粉煤灰制备CLSM。矿山酸性排渣矿泥取自沉降池,是地下矿井水通过沉降池用消石灰Ca(OH)2处理后得到的。这种石灰基工业废弃物,与粉煤灰混合后,表现出与水泥相似的自硬化特性。水库污泥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蒙脱石粘土,当与水混合时会引起一定程度的有害膨胀。Wen-Yih Kuou等对水库污泥进行了有机改性,用改性后的水库污泥代替可控低强度材料中的细骨料。
我国现阶段拆除产生的建筑大多是砖混结构或砖木结构,建筑垃圾中含有大量的废弃砖瓦、黏土等材料,废混凝土块、砂浆块相对较少。废砖瓦骨料在破碎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微细材料。但是,现今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主要通过生产再生骨料,制备再生砖、再生混凝土、再生砂浆、再生砌块等再生产品以及用作公路、道路的基层和底基层材料,对于含泥量高、比表面积大、需水量大、容易导致再生混凝土和砂浆等再生制品强度低、干缩变形大、耐久性能不良的建筑垃圾再生微细颗粒材料,除用来制备非烧结实心砖外,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可大量应用的途径。
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专门针对使用建筑垃圾来制备CLSM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垃圾可控低强材料,该建筑垃圾可控低强材料由包括以下原料经搅拌制得: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和胶凝材料;所述胶凝材料包括水泥、粉煤灰和再生细粉;所述再生细粉由砖混建筑垃圾破碎而成,细度为25%~30%,45μm方孔筛筛余。
本发明使用含有特定细度模数的砖混建筑垃圾与粉煤灰和水泥的胶凝材料,与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混合搅拌制备得到的建筑垃圾可控低强材料抗压强度适中,当与水混合时,满足可控低强材料作为回填材料所需的强度,其自流平的特性可填充传统回填材料难以填充的狭小空间,施工中无需夯实即可使结构密实。
其中,“细度为25%~30%,45μm方孔筛筛余”可以表示为“细度为25%~30%(45μm方孔筛筛余)”,均指使用45μm的方孔筛时其筛余为25%~30%。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再生细粉的细度优选为28%,45μm方孔筛筛余。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胶凝材料中水泥、粉煤灰和再生细粉的重量比值为(2~6):(4~8):(1~4),优选为2:5:3。
其中,水泥可以为硅酸盐系水泥,优选为P˙O 42.5硅酸盐水泥。其中,P˙O 42.5硅酸盐水泥通常指市售的P˙O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三天抗压强度在17.0MPa左右。
其中,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粉煤灰优选为F类粉煤灰。粉煤灰是从煤燃烧后的烟气中收捕下来的细灰,F类粉煤灰通常是由燃烧无烟煤所得。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由砖混建筑垃圾破碎而成,细度模数为2.3~3.0,优选为2.6。
其中,再生细粉可以优选由上述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在转速300r/min条件下经球磨机研磨30分钟制备而成。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和所述胶凝材料的质量比为(4~10):1。在上述用量比范围内,有助于保障所述材料的抗压强度,尤其是28天抗压强度。
其中,在保证回填材料所需的强度,同时也有利于后续开挖,提高其自流平特性,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和所述胶凝材料的质量比为(6~8):1。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建筑垃圾可控低强材料中胶凝材料优选由水泥、粉煤灰和再生细粉组成,其中,再生细粉由砖混建筑垃圾破碎而成,细度模数为25%~30%,45μm方孔筛筛余。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建筑垃圾可控低强材料由包括以下原料搅拌制得: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和胶凝材料,其中胶凝材料由水泥、粉煤灰和再生细粉组成;再生细粉由砖混建筑垃圾破碎而成,细度模数为25%~30%,45μm方孔筛筛余。其中,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和所述胶凝材料的质量比为4~10:1,水泥、粉煤灰和再生细粉的重量比为(2~6):(4~8):(1~4)。
其中,优选将再生细骨料固定为19重量份,在具体实施例中以1重量份为100g来详述本发明。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建筑垃圾可控低强材料在回填材料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使用水与所述建筑垃圾可控低强材料混合,以形成所述回填材料。
其中,水和胶凝材料的质量比为(1.3~3):1,优选为(1.8~2.4):1。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该回填材料中所述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和所述胶凝材料的质量比为(4~10):1,所述水和所述胶凝材料的质量比为(1.3~3):1;其中,所述胶凝材料由重量比值为(2~6):(4~8):(1~4)的水泥、粉煤灰和再生细粉组成;所述再生细粉由砖混建筑垃圾破碎而成,细度模数为25%~30%,45μm方孔筛筛余。
为了更适于一般回填工程以及空间狭窄或存在死角难以操作的回填工程,该回填材料中所述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和所述胶凝材料的质量比为6:1,所述水和所述胶凝材料的质量比为(1.8~2):1;其中,所述胶凝材料由重量比值为2:5:3的水泥、粉煤灰和再生细粉组成;所述再生细粉由砖混建筑垃圾破碎而成,细度模数为28%,45μm方孔筛筛余。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回填材料的制备方法优选为:
将所述再生细骨料和所述胶凝材料混合搅拌,搅拌速率为60r/min~65r/min,拌合5s后加入所述水,继续搅拌30~60s。
具体优选为:
在搅拌前,先用湿布将搅拌锅和搅拌叶擦净、润湿,向搅拌机中加入所述再生细骨料及胶凝材料,启动搅拌锅,搅拌速率(60±5)r/min,拌合5s后加入所述水,继续搅拌30~60s后即得。
本发明的建筑垃圾可控低强材料的28天抗压强度在0.3~2.1MPa之间,满足回填材料所需的强度,流动度介于90mm~290mm之间,其自流平的特性可填充传统回填材料难以填充的狭小空间,施工中无需夯实即可使结构密实。同时,在特定的砂灰比(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与胶凝材料的重量比值)和水胶比(水与胶凝材料的重量比值)时,建筑垃圾可控低强材料既能满足回填材料所需的强度也能有利于后续开挖。
本发明大量应用了其他建筑材料难以应用的建筑垃圾再生细粉和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为建筑垃圾资源化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技术手段。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试剂为市售。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垃圾可控低强材料(CLSM),由1900g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475g胶凝材料以及617.5g水搅拌制得。其中,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经砖混结构破碎而得的中砂,细度模数为2.6。胶凝材料由质量比为2:5:3的再生细粉、水泥、粉煤灰组成。再生细粉是细度模数为2.6的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在转速300r/min条件下经球磨机研磨30分钟制备而成,该再生细粉的细度为28%(45μm方孔筛筛余)。
该建筑垃圾可控低强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在搅拌前,先用湿布将搅拌锅和搅拌叶擦净、润湿,向搅拌机中加入1900g再生细骨料及475g胶凝材料,启动搅拌锅,搅拌速率(60±5)r/min,拌合5s后加入617.5g水,继续搅拌30~60s。
该建筑垃圾可控低强材料的坍塌扩展度为222.5mm,28天抗压强度为2.2Mpa。
实施例2-11
实施例2-11与实施例1相同的原料与步骤均相同,不同仅在于砂灰比(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与胶凝材料的重量比值)和水胶比(水与胶凝材料的重量比值),具体配合比及得到的建筑垃圾可控低强材料的基本性能如下表1:
表1不同砂灰比和水胶比得到的建筑垃圾可控低强材料的基本性能
其中,上述建筑垃圾可控低强材料的基本性能是按照《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 17671-1999)中公开的方法所测得。
最后,本发明的方法仅为较佳的实施方案,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建筑垃圾可控低强材料,其特征在于,由包括以下组分的原料制备而成: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和胶凝材料;
所述胶凝材料包括水泥、粉煤灰和再生细粉;所述再生细粉由砖混建筑垃圾破碎而成,细度为25%~30%,45μm方孔筛筛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垃圾可控低强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粉煤灰和再生细粉的重量比值为(2~6):(4~8):(1~4),优选为2:5: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垃圾可控低强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为硅酸盐系水泥,和/或,所述粉煤灰为F类粉煤灰。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建筑垃圾可控低强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由砖混建筑垃圾破碎而成,细度模数为2.3~3.0,优选为2.6。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建筑垃圾可控低强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和所述胶凝材料的质量比为(4~10):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垃圾可控低强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和所述胶凝材料的质量比为(6~8):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垃圾可控低强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和所述胶凝材料的质量比为(4~10):1;其中,所述胶凝材料由重量比值为(2~6):(4~8):(1~4)的水泥、粉煤灰和再生细粉组成;所述再生细粉由砖混建筑垃圾破碎而成,细度为25%~30%,45μm方孔筛筛余。
8.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建筑垃圾可控低强材料在回填材料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使用水与所述建筑垃圾可控低强材料混合,以形成所述回填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和所述胶凝材料的质量比为(1.3~3):1,优选为(1.8~2.4):1。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填材料的制备方法为:
将所述再生细骨料和所述胶凝材料混合搅拌,搅拌速率为60r/min~65r/min,拌合5s后加入所述水,继续搅拌30~60s。
CN201810009056.1A 2018-01-04 2018-01-04 一种建筑垃圾可控低强材料及其应用 Pending CN1082642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09056.1A CN108264292A (zh) 2018-01-04 2018-01-04 一种建筑垃圾可控低强材料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09056.1A CN108264292A (zh) 2018-01-04 2018-01-04 一种建筑垃圾可控低强材料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64292A true CN108264292A (zh) 2018-07-10

Family

ID=62773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09056.1A Pending CN108264292A (zh) 2018-01-04 2018-01-04 一种建筑垃圾可控低强材料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64292A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93850A (zh) * 2018-07-20 2018-11-13 思力佳特种环保材料(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建筑废弃物的流质再生活性材料、制备方法及非承重墙板
CN110984181A (zh) * 2019-11-21 2020-04-10 江苏永联精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塑料管道沟槽回填的方法
CN111499280A (zh) * 2020-03-20 2020-08-07 南京国兴环保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利用自来水厂污泥制备可控性低强度材料的方法及材料
CN112010621A (zh) * 2020-08-25 2020-12-01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低成本高流动性的回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64731A (zh) * 2021-05-26 2021-08-17 武汉理工大学 可控性低强度回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45373A (zh) * 2020-06-28 2021-12-28 北京都市绿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建筑垃圾制备的轻质型低强流动性回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45340A (zh) * 2020-06-28 2021-12-28 北京都市绿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建筑垃圾制备的低强流动性回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13076A (zh) * 2021-12-07 2022-03-22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装修废弃物的可控性低强度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477918A (zh) * 2022-03-07 2022-05-13 北京建筑大学 一种预拌建筑垃圾再生流态回填材料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19121A (zh) * 2013-06-09 2013-09-25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由建筑垃圾细料生产的流动性回填材料及其施工方法
CN106517929A (zh) * 2016-09-19 2017-03-22 深圳大学 利用再生粘土砖粉制备自密实混凝土及其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19121A (zh) * 2013-06-09 2013-09-25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由建筑垃圾细料生产的流动性回填材料及其施工方法
CN106517929A (zh) * 2016-09-19 2017-03-22 深圳大学 利用再生粘土砖粉制备自密实混凝土及其制造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秋义 等: "《再生混凝土性能与应用技术》", 31 October 2010,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
贾冬冬: "低强度流动性建筑垃圾回填材料基本性能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 *
魏建军 等: "建筑垃圾细料生产流动化回填材料的性能",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93850A (zh) * 2018-07-20 2018-11-13 思力佳特种环保材料(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建筑废弃物的流质再生活性材料、制备方法及非承重墙板
CN110984181A (zh) * 2019-11-21 2020-04-10 江苏永联精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塑料管道沟槽回填的方法
CN111499280A (zh) * 2020-03-20 2020-08-07 南京国兴环保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利用自来水厂污泥制备可控性低强度材料的方法及材料
CN113845373A (zh) * 2020-06-28 2021-12-28 北京都市绿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建筑垃圾制备的轻质型低强流动性回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45340A (zh) * 2020-06-28 2021-12-28 北京都市绿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建筑垃圾制备的低强流动性回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10621A (zh) * 2020-08-25 2020-12-01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低成本高流动性的回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64731A (zh) * 2021-05-26 2021-08-17 武汉理工大学 可控性低强度回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64731B (zh) * 2021-05-26 2022-08-26 武汉理工大学 可控性低强度回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13076A (zh) * 2021-12-07 2022-03-22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装修废弃物的可控性低强度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477918A (zh) * 2022-03-07 2022-05-13 北京建筑大学 一种预拌建筑垃圾再生流态回填材料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64292A (zh) 一种建筑垃圾可控低强材料及其应用
CN108203270A (zh) 一种可控性低强度材料
CN104119043B (zh) 一种用建筑垃圾为主要原料的道路铺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30465B (zh) 一种用再生砂配制的lc10陶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47128A (zh) 一种大流态高强无收缩灌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02369B (zh) 将渣土与粉煤灰复合制造的道路填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56006A (zh) 一种利用弃渣制备的自密实混凝土及其应用
EA001799B1 (ru) Способный к отверждению состав и его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CN105948653A (zh) 一种再生湿拌砂浆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86131B (zh) 将建筑垃圾与石灰石粉复合制得的道路铺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09814A (zh) 一种大比重低稠度抗水分散同步注浆材料
CN107311591A (zh) 一种新型灌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92078A (zh) 一种掺有磷渣粉的自流平砂浆
CN106186958B (zh) 一种再生微粉轻骨料高强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65038A (zh) 一种改性再生粗骨料及其制备再生混凝土的方法
CN103130463B (zh) 一种用再生骨料配制的c15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56919A (zh) 一种飞灰与炉渣混合制砖的方法
CN104355574B (zh) 用建筑垃圾和粉煤灰制造的道路铺筑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Tao et al. Utilization of sandy soil as the primary raw material in production of unfired bricks
CN106904903A (zh) 一种梯度型透水混凝土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71720B (zh) 使用建筑垃圾和煤矸石制造的道路填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1096641B1 (ko) 지반 안정화 방법
CN109293313A (zh) 一种淤泥砖及其制备工艺
CN103130472B (zh) 一种用再生骨料配制的c10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92770A (zh) 用建筑垃圾复合钢渣制得的道路铺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