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93850A - 一种基于建筑废弃物的流质再生活性材料、制备方法及非承重墙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建筑废弃物的流质再生活性材料、制备方法及非承重墙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93850A
CN108793850A CN201810804467.XA CN201810804467A CN108793850A CN 108793850 A CN108793850 A CN 108793850A CN 201810804467 A CN201810804467 A CN 201810804467A CN 108793850 A CN108793850 A CN 1087938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ivity material
regeneration activity
liquid regeneration
building
fine aggreg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0446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云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li Speci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terials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li Speci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terial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li Speci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terials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li Speci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terial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80446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93850A/zh
Publication of CN1087938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938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2/00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 E04C2/02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ed materials
    • E04C2/04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ed materials of concrete or other stone-like material; of asbestos cement; of cement and other mineral fibres
    • E04C2/044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ed materials of concrete or other stone-like material; of asbestos cement; of cement and other mineral fibres of concre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0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 C04B2201/5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for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 Curing Cements, Concrete, And Artificial Sto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建筑废弃物的流质再生活性材料、制备方法及非承重墙板。按照重量分数计算,流质再生活性材料包括组分:建筑垃圾细骨料80‑100份,水泥10‑15份,掺合料8‑15份,水25‑35份;其中,水占该流质再生活性材料总重量份数的20%‑25%之间。本技术中,由于水的比例占到该流质再生活性材料的20%‑25%,因此在保证了流质再生活性材料的流动性的同时,也提高了该流质再生活性材料形成的墙板的强度,能够满足建筑行业的生产需求,保证能够实现浇筑成型的前提下,保证了非承重墙板具有足够的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建筑废弃物的流质再生活性材料、制备方法及非承 重墙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墙板及制备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建筑废弃物的流质再生活性材料、制备方法及非承重墙板。
背景技术
多年来,我国建筑工地大多使用砖砌围墙,据有关统计,每年产生建筑垃圾约5亿m3,“垃圾围城”现象和破坏生态环境十分严重,为此,许多企业用彩钢板、彩钢夹芯板围墙等替代砖体围墙,但如何利用建筑垃圾制品制作围墙板尚未突破。
一直以来,我国多采用填埋方式实现建筑垃圾的处理,这样占用太多的土地资源;同时在运输过程产生灰尘,污染环境、大气,另外也增加了运输成本。
另外,随着技术的发展,产生用建筑垃圾制备建筑材料的技术,但是,目前的技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由于采用的组分配方不够优异,导致墙板的强度不高。
因此,上述的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建筑废弃物的流质再生活性材料、制备方法及非承重墙板,其目的是解决传统建筑垃圾制成的混凝土强度不够高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如下的基本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建筑废弃物的流质再生活性材料,可用于非承重墙板制备,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分数计算,包括如下组分:
建筑垃圾细骨料80-100份,水泥10-15份,掺合料8-15份,水25-35份;其中,水占该流质再生活性材料总重量份数的20%-25%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建筑垃圾细骨料的粒径介于1-3mm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建筑垃圾细骨料包括混凝土块、砖瓦碎块、碎石块、废石膏、废砂浆和渣土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水泥与建筑垃圾细骨料之间的比值为0.1。
进一步的,所述掺合料包括膨润土和粉煤灰。
进一步的,所述膨润土占流质再生活性材料总重量份数的0.8%,所述粉煤灰占流质再生活性材料总重量份数的8%-9%。
进一步的,所述掺合料中包括1-2份纤维素。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出一种制备基于建筑废弃物的流质再生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量:按照规定称量建筑垃圾细骨料、水泥、掺合料、水的重量;
(2)混料:将建筑垃圾细骨料和水泥放入搅拌器中,启动搅拌器将建筑垃圾细骨料和水泥混合充分;停止搅拌器然后再往搅拌器中加入水,启动搅拌器,使得物料混合充分;再次停止搅拌器,加入掺合料,再次启动搅拌器直至所有物料混合充分,形成流质再生活性材料。
再一方面,本发明一种非承重墙板,其特征在于:
该非承重墙板采用上述任一的一种基于建筑废弃物的流质再生活性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非承重墙的前后侧设置有设玻璃纤维网格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建筑废弃物的流质再生活性材料、制备方法及非承重墙板,按照重量分数计算,包括组分:建筑垃圾细骨料80-100份,水泥10-15份,掺合料8-15份,水25-35份;其中,水占该流质再生活性材料总重量份数的20%-25%之间。本技术中,由于水的比例占到该流质再生活性材料的20%-25%,因此在保证了流质再生活性材料的流动性的同时,也提高了该流质再生活性材料形成的墙板的强度,能够满足建筑行业的生产需求,保证能够实现浇筑成型的前提下,保证了非承重墙板具有足够的强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建筑废弃垃圾作为一种基于建筑废弃物的流质再生活性材料,可用于非承重墙板制备,按照重量分数计算,包括组分:建筑垃圾细骨料80-100份,水泥10-15份,掺合料8-15份,水25-35份;其中,水占该流质再生活性材料总重量份数的20%-25%之间。本技术方案中,由于水的重量占流质再生活性材料总重量份数的20%-25%之间,因此能够保证流质再生活性材料具有足够的流动性,并同时保证制成的墙板具有足够的强度。本技术中,流质再生活性材料由于具有足够的流动性,因此能够采用浇筑的方式实现墙板的形成。
优选的,所述建筑垃圾细骨料的粒径介于1-3mm之间。由于墙板的吸能与各个组分的密实度有密切关系,即墙板材料的密实度是各个组分颗粒级配与颗粒分布的集中体现,因此各个组分的粒径和在搅拌分布时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为了保证墙板具有足够的密实度,保证吸能隔音,建筑垃圾细骨料的颗粒尽可能小,优选的该建筑垃圾细骨料的粒径采用1mm。
为了保证建筑垃圾细骨料具有一定得粘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建筑垃圾细骨料包括混凝土块、砖瓦碎块、碎石块、废石膏、废砂浆和渣土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
再者,为了保证得到的流质在生活性材料具有足够的粘性和流动性,保证形成的墙板具有密实结构,所述水泥与建筑垃圾细骨料之间的比值为0.1。当然,该比值也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大于0.1,例如0.2,或0.1-0.2之间,这样能够保证足够的水泥用量以确保粘结。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掺合料包括膨润土和粉煤灰。通过该膨润土和粉煤灰能够降低流质再生活性材料的离析效应,保证该流质再生活性材料的质量。详细在应用时,为了降低对流动性的影响,所述膨润土占流质再生活性材料总重量份数的0.8%,所述粉煤灰占流质再生活性材料总重量份数的8%-9%。通过膨润土与粉煤灰的合理搭配,保证了降低流质再生活性材料的离析效应,也同时保证膨润土和粉煤灰的流动性。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掺合料中包括1-2份纤维素。通过掺入纤维素,能够在材料内产生强化作用,进一步保证制作完成后的墙板的强度。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出一种制备基于建筑废弃物的流质再生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量:按照规定称量建筑垃圾细骨料、水泥、掺合料、水的重量;
(2)混料:将建筑垃圾细骨料和水泥放入搅拌器中,启动搅拌器将建筑垃圾细骨料和水泥混合充分;停止搅拌器然后再往搅拌器中加入水,启动搅拌器,使得物料混合充分;再次停止搅拌器,加入掺合料,再次启动搅拌器直至所有物料混合充分,形成流质再生活性材料。
再一方面,本发明一种非承重墙板,该非承重墙板采用上述任一的一种基于建筑废弃物的流质再生活性材料制成。其中,为了增强该非承重墙的强度,所述非承重墙的前后侧设置有设玻璃纤维网格布。
具体在制作的时候,提供一个具有形成墙板模腔的模型,在模型的前后侧防止玻璃纤维网格布,然后将形成的流质再生活性材料灌注至该模型的模腔中即可,等待流质再生活性材料凝固后拆卸模型即可形成所述的非承重墙板。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能够保证非承重墙板的密实度,通过振动器将灌入模型内的流质再生活性材料震动。
本技术方案中,建筑垃圾细骨料由建筑垃圾制得,其有效组分包括包括混凝土块、砖瓦碎块、碎石块、废石膏、废砂浆和渣土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详细的,该建筑垃圾细骨料通过以下的方法形成,其可以是在建筑垃圾所在现场处理得到或在具体的加工厂制得。
第一,对建筑垃圾进行现场分拣处理;通过人工或者机械的方式对建筑垃圾进行现场分拣,并分类存放。第二,对各组分进行粉碎处理,采用粉碎机对各种组分进行单独粉碎处理,根据不同的粒径需要进行破碎;破碎后利用磁选技术将各种组分的金属材料分离。第三、筛选物料,即通过不同的筛选设备将不同组分的物料进行筛分,得到所需要的粒径的物料。第四、分拣不同密度的杂志,将各种组分分别加入至水中进行浮选,以将密度小的杂质分离开来,例如木屑等。第五,将经过分离后的组分烘干,并混合,得到所需的建筑垃圾细骨料。应当理解,为了能够对建筑垃圾细骨料制备过程进行监控,每个设备都包括一个获取设备控制器在进行生产过程的技术参数,并传输给一个独立的通信模块,由通信模块将这些信息单独上传至一个总的控制端,实现对建筑垃圾细骨料制备过程的数据监控,以实现智能在线监控功能。
具体的,以下以具体实施例对采用本技术方案得到非承重墙板的技术说明。
实施例1
按照kg计算,包括组分:建筑垃圾细骨料80kg,水泥10kg,膨润土1.02kg,粉煤灰10.98kg,水25.5kg;建筑垃圾细骨料的粒径采用1mm。
将上述的流质再生活性材料制成检测模块以及非承重墙板,其抗压强度为1.45MPa,流动性为205mm。
实施例2
按照kg计算,包括组分:建筑垃圾细骨料90kg,水泥9kg,膨润土2kg,粉煤灰11kg,水33.6kg;建筑垃圾细骨料的粒径采用1mm。
将上述的流质再生活性材料制成检测模块以及非承重墙板,其抗压强度为1.50MPa,流动性为195mm。
实施例3
按照kg计算,包括组分:建筑垃圾细骨料90kg,水泥9kg,膨润土1.12kg,粉煤灰11.88kg,水28kg;建筑垃圾细骨料的粒径采用1mm。
将上述的流质再生活性材料制成检测模块以及非承重墙板,其抗压强度为1.52MPa,流动性为200mm。
实施例4
按照kg计算,包括组分:建筑垃圾细骨料90kg,水泥9kg,膨润土1.12kg,粉煤灰11.872kg,水28kg,纤维素1kg;建筑垃圾细骨料的粒径采用1mm。
将上述的流质再生活性材料制成检测模块以及非承重墙板,其抗压强度为1.62MPa,流动性为198mm。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建筑废弃物的流质再生活性材料,可用于非承重墙板制备,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分数计算,包括如下组分:
建筑垃圾细骨料80-100份,水泥10-15份,掺合料8-15份,水25-35份;其中,水占该流质再生活性材料总重量份数的20%-25%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建筑废弃物的流质再生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建筑垃圾细骨料的粒径介于1-3mm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建筑废弃物的流质再生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建筑垃圾细骨料包括混凝土块、砖瓦碎块、碎石块、废石膏、废砂浆和渣土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建筑废弃物的流质再生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泥与建筑垃圾细骨料之间的比值为0.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建筑废弃物的流质再生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掺合料包括膨润土和粉煤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建筑废弃物的流质再生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膨润土占流质再生活性材料总重量份数的0.8%,所述粉煤灰占流质再生活性材料总重量份数的8%-9%。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建筑废弃物的流质再生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掺合料中包括1-2份纤维素。
8.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一种基于建筑废弃物的流质再生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1)称量:按照规定称量建筑垃圾细骨料、水泥、掺合料、水的重量;
(2)混料:将建筑垃圾细骨料和水泥放入搅拌器中,启动搅拌器将建筑垃圾细骨料和水泥混合充分;停止搅拌器然后再往搅拌器中加入水,启动搅拌器,使得物料混合充分;再次停止搅拌器,加入掺合料,再次启动搅拌器直至所有物料混合充分,形成流质再生活性材料。
9.一种非承重墙板,其特征在于:
该非承重墙板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基于建筑废弃物的流质再生活性材料制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非承重墙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承重墙的前后侧设置有设玻璃纤维网格布。
CN201810804467.XA 2018-07-20 2018-07-20 一种基于建筑废弃物的流质再生活性材料、制备方法及非承重墙板 Pending CN1087938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04467.XA CN108793850A (zh) 2018-07-20 2018-07-20 一种基于建筑废弃物的流质再生活性材料、制备方法及非承重墙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04467.XA CN108793850A (zh) 2018-07-20 2018-07-20 一种基于建筑废弃物的流质再生活性材料、制备方法及非承重墙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93850A true CN108793850A (zh) 2018-11-13

Family

ID=64077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04467.XA Pending CN108793850A (zh) 2018-07-20 2018-07-20 一种基于建筑废弃物的流质再生活性材料、制备方法及非承重墙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93850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28283A (zh) * 2019-05-21 2019-07-19 皖西学院 一种再生纤维复合活性矿物料增强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CN110093901A (zh) * 2019-04-26 2019-08-06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一种全方位联锁生态护坡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03978A (zh) * 2020-01-08 2020-04-14 广西建宏水泥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二次结构灌注砂浆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31128A (zh) * 2016-08-31 2017-02-22 宁波森泰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低成本高性能的砌筑砂浆
CN108264292A (zh) * 2018-01-04 2018-07-10 北京建筑大学 一种建筑垃圾可控低强材料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31128A (zh) * 2016-08-31 2017-02-22 宁波森泰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低成本高性能的砌筑砂浆
CN108264292A (zh) * 2018-01-04 2018-07-10 北京建筑大学 一种建筑垃圾可控低强材料及其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丽民,蒋建清,林宇亮主编: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2016年03月第一版)》", 31 March 2016,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93901A (zh) * 2019-04-26 2019-08-06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一种全方位联锁生态护坡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28283A (zh) * 2019-05-21 2019-07-19 皖西学院 一种再生纤维复合活性矿物料增强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CN111003978A (zh) * 2020-01-08 2020-04-14 广西建宏水泥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二次结构灌注砂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21819B (zh) 一种用再生骨料配制的c30自密实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30465B (zh) 一种用再生砂配制的lc10陶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88451B (zh) 一种磷渣-磷尾矿泡沫混凝土砌块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19056B (zh) 一种用磷石膏复合渣土的道路铺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93850A (zh) 一种基于建筑废弃物的流质再生活性材料、制备方法及非承重墙板
CN102964093B (zh) 再生混凝土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70562A (zh) 精密铸造废砂再利用方法
CN104529333A (zh) 一种废弃烧结砖再生c30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56905B (zh) 废弃烧结砖再生c25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75936A (zh) 一种再生砂粉绿色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24063A (zh) 一种粉煤灰基地聚合物高强灌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71776A (zh) 一种再生微粉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22014A (zh) 多强度再生砖骨料纤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30463B (zh) 一种用再生骨料配制的c15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30464B (zh) 一种用再生骨料配制的c25自密实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91353A (zh) 利用废弃黏土砖制备的轻骨料混凝土
CN108997023A (zh) 一种氟石膏基多元复合轻质高强墙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64378A (zh) 利用废弃瓷砖生产的再生砂浆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83812A (zh) 一种高强度的pc构件用料
CN103130472B (zh) 一种用再生骨料配制的c10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95612A (zh) 一种抹灰砂浆用组合物
CN108164231A (zh) 一种桥梁支座灌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95834B (zh) 利用不合格预拌混凝土和再生粉体制备再生混凝土的方法
CN201439620U (zh) 一种新型节能环保砖
CN104557124B (zh) 轻质抗裂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