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60101B - 动态分配资源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动态分配资源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60101B
CN108260101B CN201611224729.2A CN201611224729A CN108260101B CN 108260101 B CN108260101 B CN 108260101B CN 201611224729 A CN201611224729 A CN 201611224729A CN 108260101 B CN108260101 B CN 1082601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urce
resource pool
area
areas
geograph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2472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60101A (zh
Inventor
庄明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Ac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er Inc filed Critical Acer Inc
Priority to CN20161122472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60101B/zh
Publication of CN1082601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601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601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601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gulatory allocation poli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动态分配资源的方法和通信装置,用于一基站中,上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一覆盖区域分为多个地理区域,其中每一地理区域对应至一资源池;根据一地理位置信息找出一第一地理区域,其中上述第一地理区域所对应的一第一资源池中资源区域具有最高资源使用率;判断上述第一地理区域的多个相邻地理区域所对应的资源池是否重复使用;以及根据上述判断结果分配上述相邻地理区域所对应的资源池中的资源区域至上述第一资源池中。

Description

动态分配资源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无线通信网络,且特别涉及在一无线通信系统的基于车辆对车辆(Vehicle to Vehicle,V2V)通信技术的动态分配资源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近来,车辆至一切(Vehicle to Everything,V2X)通信已被发展。V2X通信包括车辆对车辆通信的V2V(Vehicle-to-Vehicle,V2V)通信、车辆对装置通信的V2D(Vehicle-to-Device,V2D)通信、车辆对基础设施通信的V2I(Vehicle-to-Infrastructure,V2I)通信以及车辆对移动装置通信的V2N(Vehicle-to-Nomadic,V2N)通信。
V2X通信形成使用车辆对车辆通信、车辆对基础设施通信以及和车辆对移动装置通信的网络,并通过网络发送/接收各种信息,使得交通信息、路线引导、各种多个媒体内容等被共享,以执行各种功能,确保交通安全以及防止交通壅塞。
在V2X通信系统中,所有移动装置(在车辆、行人、路测单元(Road Side Unit,RSU)内等)基本上共享相同实体无线电通道以传送/接收V2X讯息。一般配置并提供多个资源池的方式以减轻同通道干扰,使得在一邻近区域中的使用者设备(User Equipment,UE)共享一特定资源池,而在相邻区域中的其他使用者设备使用不同于该资源池的资源池。在此种方式中,由邻近区域所发送的V2X讯息不会与本地所产生的V2X讯息直接冲突,从而减少远近问题(Near-far problems)。
然而,当大量使用者设备在一特定时间出现在同一区域时,可能会造成在对应此区域的资源池中资源区域(Resource Block,RB)使用率过高的问题。因此,需要尽可能找到一动态分配资源的方法和通信装置以避免上述问题的产生。
发明内容
以下发明内容仅为示例性的,且不意旨以任何方式加以限制。除所述说明性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照附图和下述具体实施方式,其他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也将显而易见。即,以下发明内容被提供以介绍概念、重点、益处及本文所描述新颖且非显而易见的技术优势。所选择,非所有的,实施例将进一步详细描述如下。因此,以下发明内容并不意旨在所要求保护主题的必要特征,也不意旨在决定所要求保护主题的范围中使用。
本公开提供一种动态分配资源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本公开提出一种动态分配资源的方法,用于一基站中,上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一覆盖区域分为多个地理区域,其中每一地理区域对应至一资源池;根据一地理位置信息找出一第一地理区域,其中上述第一地理区域所对应的一第一资源池中资源区域具有最高资源使用率;判断上述第一地理区域的多个相邻地理区域所对应的资源池是否重复使用;以及根据上述判断结果分配上述相邻地理区域所对应的资源池中的资源区域至上述第一资源池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上述判断结果为上述相邻地理区域所对应的资源池未重复使用时,上述步骤还包括:根据上述地理位置信息在上述相邻地理区域中找出一第二地理区域,其中上述第二地理区域所对应的一第二资源池中资源区域具有最低资源使用率;以及将上述第二资源池中的一部分资源区域分配至上述第一资源池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上述判断结果为上述相邻地理区域所对应的资源池未重复使用时,上述步骤还包括:分配上述相邻地理区域所对应的每一资源池中的一部分资源区域至上述第一资源池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上述判断结果为上述相邻地理区域所对应的资源池未重复使用时,上述步骤还包括:根据上述地理位置信息在上述相邻地理区域中找出一第二地理区域,其中上述第二地理区域所对应的一第二资源池中资源区域具有最低资源使用率;以及将上述第二资源池合并至上述第一资源池。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上述判断结果为上述相邻地理区域所对应的资源池有重复使用时,上述步骤还包括:根据上述地理位置信息在上述相邻地理区域中找出对应至一第三资源池的所有地理区域,其中上述第三资源池中资源区域具有最低资源使用率;以及将上述第三资源池中的一部分资源区域调整至上述第一资源池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上述判断结果为上述相邻地理区域所对应的资源池有重复使用时,上述步骤还包括:分配上述相邻地理区域所对应的每一资源池中的一部分资源区域至上述第一资源池中。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地理位置信息包括下列至少其中之一:在上述覆盖区域内多个使用者设备(User Equipment,UE)所回报的地理位置及当前地理区域;上述基站所预设的特殊时间及地点;以及在上述覆盖区域内一特定使用者设备所传送的一特殊讯息。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地理区域与其相邻的地理区域不共享相同的资源池。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地理区域具有各自长度及宽度。
本公开提出一种动态分配资源的通信装置,上述通信装置包括:一控制电路、一处理器以及一存储器。上述处理器安装至上述控制电路中。上述存储器安装至上述控制电路中并且有效地耦接至上述处理器。上述处理器配置用以执行一储存于上述存储器中的程序代码以执行:将一覆盖区域分为多个地理区域,其中每一地理区域对应至一资源池;根据一地理位置信息找出一第一地理区域,其中上述第一地理区域所对应的一第一资源池中资源区域具有最高资源使用率;判断上述第一地理区域的多个相邻地理区域所对应的资源池是否重复使用;以及根据上述判断结果分配上述相邻地理区域所对应的资源池中的资源区域至上述第一资源池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上述判断结果为上述相邻地理区域所对应的资源池未重复使用时,上述处理器还执行程序代码以执行:根据上述地理位置信息在上述相邻地理区域中找出一第二地理区域,其中上述第二地理区域所对应的一第二资源池中资源区域具有最低资源使用率;以及将上述第二资源池中的一部分资源区域分配至上述第一资源池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上述判断结果为上述相邻地理区域所对应的资源池未重复使用时,上述处理器还执行程序代码以执行:分配上述相邻地理区域所对应的每一资源池中的一部分资源区域至上述第一资源池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上述判断结果为上述相邻地理区域所对应的资源池未重复使用时,上述处理器还执行程序代码以执行:根据上述地理位置信息在上述相邻地理区域中找出一第二地理区域,其中上述第二地理区域所对应的一第二资源池中资源区域具有最低资源使用率;以及将上述第二资源池合并至上述第一资源池。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上述判断结果为上述相邻地理区域所对应的资源池有重复使用时,上述处理器还执行程序代码以执行:根据上述地理位置信息在上述相邻地理区域中找出对应至一第三资源池的所有地理区域,其中上述第三资源池中资源区域具有最低资源使用率;以及将上述第三资源池中的一部分资源区域调整至上述第一资源池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上述判断结果为上述相邻地理区域所对应的资源池有重复使用时,上述处理器还执行程序代码以执行:分配上述相邻地理区域所对应的每一资源池中的一部分资源区域至上述第一资源池中。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地理位置信息包括下列至少其中之一:在上述覆盖区域内多个使用者设备(User Equipment,UE)所回报的地理位置及当前地理区域;上述基站所预设的特殊时间及地点;以及在上述覆盖区域内一特定使用者设备所传送的一特殊讯息。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地理区域与其相邻的地理区域不共享相同的资源池。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地理区域具有各自长度及宽度。
为使本公开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较佳实施例,并配合说明书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附图被包括以提供本公开进一步理解且被合并并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附图是说明本公开的实施例且连同描述一起用以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显示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所述的一示例性的无线通信系统。
图2是以一方式表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装置的简化功能方块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中表示图2中执行程序代码的简化功能方块图。
图4A~4B是显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被分为多个地理区域的覆盖区域。
图5是显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动态分配资源的方法流程图。
图6A~6D是显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在情况1中动态分配资源的示意图。
图7A~7D是显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在情况2中动态分配资源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 无线通信系统;
110 基站;
130 网络;
UE-A 使用者设备A;
UE-B 使用者设备B;
200 通信装置;
202 输入装置;
204 输出装置;
206 控制电路;
208 中央处理器;
210 存储器;
212 程序代码;
214 收发器;
300 应用层;
302 第三层;
304 第二层;
306 第一层;
400、420 覆盖区域;
401~409 地理区域;
421~424 地理区域;
500 方法流程图;
S505、S510、S515、S520 步骤;
600 覆盖区域;
700 覆盖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公开的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示图1至图7D,做详细的说明。本说明书提供不同的实施例来说明不同实施方式的技术特征。其中,实施例中的各元件的配置为的对其进行说明用,并非用以限制本公开。且实施例中附图标号的部分重复,为了简化说明,并非意指不同实施例之间的关联性。
应当理解,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语「车辆(vehicle)」或「车辆的(vehicular)」或其他类似用语包括广义的机动车辆,诸如包括运动型多个用途车辆(Sports UtilityVehicles,SUV)、公共汽车、卡车、各种商用车辆的载客车辆;包括各种小船、海船的船只、飞艇等;并且包括混合动力车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氢动力车辆和其他替代燃料车辆(例如,燃料来源于非汽油能源),如本文所指,混合动力车辆是具有两种或以上动力源的车辆,例如,汽油动力和电动力车辆。
第1~2图的描述并不暗示对可实施于不同实施例的方式中物理或架构上限制。本公开不同实施例可在任何适当布置的通信系统中实现。
图1是显示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所述的一示例性的无线通信系统100。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100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无线通信系统100的其他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畴下可以被使用。
如图1所示,无线通信系统100包括一基站110。基站110也与至少一网络130通信,像是网际网络、专属网际网络协定(Internet Protocol,IP)网络或其他数据网络。
基站110提供在基站110的一覆盖区域112内使用者设备A(UE-A)及使用者设备B(UE-B)无线存取至网络130。基站110可通过使用5G、LTE、LTE-A、WiMAX、WiFi、LTE-U(LAA)、装置到装置(Device to Device,D2D)通信、车辆至一切(Vehicle to Everything,V2X)通信像是V2D通信、V2I通信、V2V通信、或其他无线通信技术。在一实施例中,基站110可被实现为控制使用者设备A及使用者设备B(像是车辆终端)的管理实体。
依据网络类型,可使用其他公知的用语来代替「基站」,像是「eNodeB」、「eNB」、「管理实体」、「管理网络实体」或「存取点」。为了方便起见,在本公开中使用用语「基站」是指提供无线存取至远程终端的网络基础设施组件。此外,根据网络类型,可以使用其他公知的用语来代替像是「使用者设备」或「UE」、像是「行动站」、「用户端」、「远程终端」、「无线终端」、「车辆」、或「使用者装置」。为了方便起见,在本公开中使用的用语「使用者设备」和「UE」是指无线存取一基站(例如eNB)的远端无线设备。
图2是以一方式表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装置200的简化功能方块图。如图2所示,通信装置200可以是图1无线通信系统100中的使用者设备A或使用者设备B或基站110。并且通信装置200可用于LTE系统中、LTE-A系统或任何其它类似的无线通信系统。通信装置200可包括一输入装置202、一输出装置204、一控制电路206、一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208、一存储器210、一程序代码212、一收发器214。控制电路206在存储器210中通过中央处理器208执行程序代码212,并以此控制在通信装置200中所进行的作业。通信装置200可利用输入装置202,(例如,键盘、数字键、触碰屏幕或麦克风(声音输入))接收使用者输入信号;也可由输出装置204(例如屏幕或喇叭)输出图像及声音。收发器214在此用作接收及发送无线信号,将接收的信号送往控制电路206,以及以无线方式输出控制电路206所产生的信号。
图3是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中表示图2中执行程序代码212的简化功能方块图。此实施例中,执行程序代码212包括一应用层300、一第三层302、一第二层304、并且与第一层306耦接。在应用层300经由用户平面讯息执行传输/数据/媒体信息交换,也就是说,要求使用者设备与网络具有IP连接。第三层302一般执行移动管理,例如,移动管理实体(MME)及使用者设备使用非存取层讯息以交换位置讯息和附加状态等等。第二层304一般执行无线电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及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第一层306一般负责实体连接。
第4A~4B图是显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被分为多个地理区域的覆盖区域400、420。真实世界可被映射至分为多个未重叠矩形区域的一2D空间。在此实施例中,基站可将其覆盖区域400、420分为多个未重叠的矩形地理区域,其中每一地理区域具有其长度及宽度,长度及宽度可由基站预先配置。在一实施例中,每一地理区域的长度及宽度可为5米、10米、20米、50米、100米、200米或500米。每一地理区域具有一区域ID且对应至一资源池。区域ID可以重复使用,且相同区域ID对应至相同资源池。相邻的地理区域不共享相同的区域ID。换句话说,每一地理区域与其相邻的地理区域不共享相同的资源池。地理区域的区域ID的总数目对应至资源池的总数目。
举例来说,在图4A中,基站可将覆盖区域400分为区域ID分别为1~9的9个地理区域401~409。基站更预分配资源区域1~100至对应地理区域401~409的资源池1~9中。在此例子中,区域ID为1~8的每一地理区域所对应的资源池1~8具有11个资源区域,而区域ID为9的地理区域所对应的资源池9具有12个资源区域。例如,区域ID为1的地理区域所对应的资源池1具有资源区域1~11,区域ID为9的地理区域所对应的资源池9具有资源区域89~100。应可理解,基站可预分配不同数量的资源区域至不同的资源池,不以本公开的数量为限。
在图4B中,基站可将覆盖区域420分为区域ID分别为1~4的4个地理区域421~424。基站更预分配资源区域1~100至对应地理区域421~424的资源池1~4中。在此例子中,区域ID为1~4的每一地理区域所对应的资源池1~4具有25个资源区域。例如,区域ID为1的地理区域所对应的资源池1具有资源区域1~25,区域ID为4的地理区域所对应的资源池4具有资源区域76~100。应可理解,基站可预分配不同数量的资源区域至不同的资源池,不以本公开的数量为限。
图5是显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动态分配资源的方法流程图500。此方法用于一基站中。在步骤S505中,基站将一覆盖区域分为多个地理区域,其中每一地理区域对应至一资源池。接着,在步骤S510中,基站根据一地理位置信息找出一第一地理区域,其中上述第一地理区域所对应的一第一资源池中资源区域具有最高资源使用率。再来,在步骤S515中,基站判断上述第一地理区域的多个相邻地理区域所对应的资源池是否重复使用。在步骤S520中,基站根据上述判断结果分配上述相邻地理区域所对应的资源池中的资源区域至上述第一资源池中。
在图5的步骤S510中,地理位置信息包括下列至少其中之一:
–在覆盖区域内多个使用者设备所回报的地理位置及当前地理区域;
–基站所预设的特殊时间及地点,例如,上班或下班时段,某些十字路口等;
–在上述覆盖区域内一特定使用者设备所传送的一特殊讯息,例如,救护车或具有高优先级的使用者等。
在一实施例中,基站也可根据一预设周期接收使用者设备所回报的信息,以动态更新地理位置信息。
在下文中,将描述一些更详细的实施例以说明在图5步骤S520中基站如何根据判断结果分配上述相邻地理区域所对应的资源池中的资源区域至第一资源池。
分配上述相邻地理区域所对应的资源池中的资源区域可在不同判断结果下以不同方式来执行。判断结果可分为两类:
情况1:第一地理区域的相邻地理区域所对应的资源池未重复使用。换言的,基站能独立调整上述相邻地理区域所对应的资源池中的资源区域。
情况2:第一地理区域的相邻地理区域所对应的资源池有重复使用。换言的,因某些相邻地理区域共享一共同资源池,因此基站无法独立调整上述相邻地理区域所对应的资源池中的资源区域。
对于情况1而言,基站可以三种不同方式执行分配资源。第6A~6D图是显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在情况1中动态分配资源的示意图。在图6A中,假设总资源区域数目为100及有9个资源池。基站将一覆盖区域600分为多个地理区域,其中每一地理区域对应至一资源池。具有相同区域ID的地理区域则共享相同的资源池,例如,区域ID为1的地理区域1-a、1-b、1-c及1-d共享相同的资源池1,而区域ID为2的地理区域2-a、2-b、2-c及2-d共享相同的资源池2。如图6A所示,基站可预设平均分配资源区域的数量至每一资源池,也可平均分配相同的资源区域数量至每一地理区域。举例来说,基站分配资源区域1~11给地理区域1-a、1-b、1-c及1-d,并分配资源区域2~22给地理区域2-a、2-b、2-c及2-d。
当基站根据地理位置信息找出所对应的一第一资源池中资源区域具有最高资源使用率的一第一地理区域时,基站可以下列不同方式来执行分配资源。
方式1
基站根据地理位置信息在第一地理区域的相邻地理区域中找出一第二地理区域,其中第二地理区域所对应的一第二资源池中资源区域具有最低资源使用率。基站再将第二资源池中的一部分资源区域分配至第一资源池中。
举例来说,假设基站根据地理位置信息找出的第一地理区域为地理区域1-d时,基站根据地理位置信息在地理区域1-d的相邻地理区域(9-a、7-c、8-c、2-d、5-d、4-d、6-b、3-b)中找出一地理区域7-c,其中地理区域7-c所对应的一资源池7中资源区域具有最低资源使用率。如图6B所示,在地理区域7-c所对应的资源池7中,仅一资源区域67被使用。因此,基站将资源池7中的一部分资源区域调整至资源池1中。
在此一实施例中,基站可根据一公式将资源池7中的一部分资源区域N分配至资源池1中。公式如下:
N=floor[(资源池的资源区域的总数量-资源池的已使用资源区域的数量)/预设参数]
其中floor(x)是一函式以使x聚拢至不大于x的一整数,上述预设参数为由基站所设定。在此例子中,预设参数为2。应可理解,基站可预分配不同预设参数,不以本公开为限。因此,根据上述式子,基站可从资源池7中分配N=5个资源区域至资源池1中。因此,分配后的资源池1具有资源区域1~11及73~77,而分配后的资源池7具有资源区域67~72。
方式2
基站分配相邻地理区域所对应的每一资源池中的一部分资源区域至第一资源池中。
举例来说,假设基站根据地理位置信息找出的第一地理区域为地理区域1-d时,基站分配在地理区域1-d的相邻地理区域(9-a、7-c、8-c、2-d、5-d、4-d、6-b、3-b)所对应的每一资源池中的一部分资源区域至资源池1中,如图6C所示。
在此一实施例中,基站可根据一公式将相邻地理区域(9-a、7-c、8-c、2-d、5-d、4-d、6-b、3-b)所对应的每一资源池中的一部分资源区域分配至资源池1中。公式如下:
N=floor[(资源池的资源区域的总数量-资源池的已使用资源区域的数量)/预设参数]
其中floor(x)是一函式以使x聚拢至不大于x的一整数,上述预设参数为由基站所设定。在此例子中,预设参数为4。应可理解,基站可预分配不同预设参数,不以本公开为限。因此,根据上述式子,基站可从相邻地理区域(9-a、7-c、8-c、2-d、5-d、4-d、6-b、3-b)所对应的每一资源池中分配一部分资源区域至资源池1中。因此,分配后的资源池1具有资源区域1~11、22、33、43、55、66、76、77、87、88、99及100。
方式3
基站根据地理位置信息在第一地理区域的相邻地理区域中找出一第二地理区域,其中上述第二地理区域所对应的一第二资源池中资源区域具有最低资源使用率。基站接着将第二资源池合并至第一资源池。
举例来说,假设基站根据地理位置信息找出的第一地理区域为地理区域1-d时,基站根据地理位置信息在地理区域1-d的相邻地理区域(9-a、7-c、8-c、2-d、5-d、4-d、6-b、3-b)中找出一地理区域7-c,其中地理区域7-c所对应的一资源池7中资源区域具有最低资源使用率。如图6D所示,在地理区域7-c所对应的资源池7中,仅一资源区域67被使用。因此,基站可直接将资源池7合并至资源池1中。合并后的资源池1及7具有资源区域1~11、22、33、43、55、66、76、77、87、88、99及100。
对于情况2而言,基站可以两种不同方式执行分配资源。第7A~7D图是显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在情况2中动态分配资源的示意图。在图7A中,假设总资源区域数目为100及有4个资源池。基站将一覆盖区域700分为多个地理区域,其中每一地理区域对应至一资源池。具有相同区域ID的地理区域则共享相同的资源池,例如,区域ID为1的地理区域1-a、1-b、1-c、1-d、1-e、1-f、1-g、1-h、1-i及1-j共享相同的资源池1,而区域ID为2的地理区域2-a、2-b、2-c、2-d、2-e、2-f、2-g、2-h、2-i及2-j共享相同的资源池2。如图7A所示,基站可预设平均分配资源区域的数量至每一资源池,也可平均分配相同的资源区域数量至每一地理区域。举例来说,基站分配资源区域1~25给地理区域1-a、1-b、1-c、1-d、1-e、1-f、1-g、1-h、1-i及1-j,并分配资源区域26~50给地理区域2-a、2-b、2-c、2-d、2-e、2-f、2-g、2-h、2-i及2-j。
当基站根据地理位置信息找出所对应的一第一资源池中资源区域具有最高资源使用率的一第一地理区域时,基站可以下列不同方式来执行分配资源。
方式1
基站根据地理位置信息在第一地理区域的相邻地理区域中找出对应至一第三资源池的所有地理区域,其中上述第三资源池中资源区域具有最低资源使用率。基站将第三资源池中的一部分资源区域调整至第一资源池中。
举例来说,每一地理区域使用资源池中资源区域的情形可参照图7B。假设基站根据地理位置信息找出的第一地理区域为地理区域1-f时,基站根据地理位置信息在地理区域1-f的相邻地理区域(2-b、2-c、2-f、3-e、3-f、4-b、4-e、4-f)中找出对应至资源池3的所有地理区域,其中资源池3中资源区域具有最低资源使用率。如图7B所示,地理区域3-f及3-e分别仅使用资源池3中资源区域51~57及51~55。由于在地理区域3-f及3-e所对应的资源池3的资源区域具有最低资源使用率,因此基站将资源池3中的一部分资源区域调整至资源池1中,如图7C所示。
在此一实施例中,基站可根据一公式将资源池3中的一部分资源区域N分配至资源池1中。公式如下:
N=floor[(资源池的资源区域的总数量-资源池的已使用资源区域的数量)/预设参数]
其中floor(x)是一函式以使x聚拢至不大于x的一整数,上述预设参数为由基站所设定。在此例子中,预设参数为2。应可理解,基站可预分配不同预设参数,不以本公开为限。因此,根据上述式子,基站可从资源池3中分配N=9个资源区域至资源池1中。因此,分配后的资源池1具有资源区域1~25及67~75,而分配后的资源池3具有资源区域51~66。
方式2
基站分配相邻地理区域所对应的每一资源池中的一部分资源区域至第一资源池中。
举例来说,每一地理区域使用资源池中资源区域的情形可参照图7B。假设基站根据地理位置信息找出的第一地理区域为地理区域1-f时,基站分配在地理区域1-f的相邻地理区域(2-b、2-c、2-f、3-e、3-f、4-b、4-e、4-f)所对应的每一资源池中的一部分资源区域至资源池1中,如图7D所示。
在此一实施例中,基站可根据一公式将相邻地理区域(2-b、2-c、2-f、3-e、3-f、4-b、4-e、4-f)所对应的每一资源池中的一部分资源区域分配至资源池1中。公式如下:
N=floor[(资源池的资源区域的总数量-资源池的已使用资源区域的数量)/预设参数]
其中floor(x)是一函式以使x聚拢至不大于x的一整数,上述预设参数为由基站所设定。在此例子中,预设参数为3。应可理解,基站可预分配不同预设参数,不以本公开为限。因此,根据上述式子,基站可从相邻地理区域(2-b、2-c、2-f、3-e、3-f、4-b、4-e、4-f)所对应的每一资源池中分配一部分资源区域至资源池1中。因此,如图7C所示,分配后的资源池1具有资源区域1~25、48~50、70~75及98~100。地理区域2-b、2-c、2-f所对应分配后的资源池2具有资源区域26~47。地理区域3-f及3-e所对应分配后的资源池3具有资源区域51~69。地理区域4-b、4-e、4-f所对应分配后的资源池4具有资源区域76~97。
一资源区域(亦称为物理资源区域(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被定义在矩形2-D频率-时间资源区上,其覆盖频域上12个相连的子载波和时域上的1个子讯框。此外,每个子讯框也能够包含两个等长时隙,每个时隙包含7个OFDM符号。因此,在基站分配完资源池的资源区域后,基站可通过OFDM符号在覆盖区域内广播已分配完资源池的资源区域至所有使用者设备。
此外,中央处理器208也可执行程序代码212以呈现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动作和步骤,或其它在说明书中内容的描述。
因此,基站可通过本公开所提出的动态分配资源的方法在一覆盖区域内动态分配资源池的资源,使得网络端资源分配的效率可进一步提高。
以上实施例使用多种角度描述。显然这里的教示可以多种方式呈现,而在范例中公开的任何特定架构或功能仅为一代表性的状况。根据本文的教示,任何熟知此技艺的人士应理解在本文呈现的内容可独立利用其他某种型式或综合多种型式作不同呈现。举例说明,可遵照前文中提到任何方式利用某种装置或某种方法实现。一装置的实施或一种方式的执行可用任何其他架构、或功能性、又或架构及功能性来实现在前文所讨论的一种或多种型式上。
熟知此技艺的人士将了解讯息及信号可用多种不同科技及技巧展现。举例,在以上描述所有可能引用到的数据、指令、命令、讯息、信号、位元、符号、以及码片(chip)可以伏特、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磁粒、光场或光粒、或以上任何组合所呈现。
熟知此技术的人士更会了解在此描述各种说明性的逻辑区域、模块、处理器、装置、电路、以及演算步骤与以上所公开的各种情况可用的电子硬件(例如用来源编码或其他技术设计的数字实施、模拟实施、或两者的组合)、各种形式的程序或与指示作为连结的设计码(在内文中为方便而称作「软件」或「软件模块」)、或两者的组合。为清楚说明此硬件及软件间的可互换性,多种具描述性的元件、方块、模块、电路及步骤在以上的描述大致上以其功能性为主。不论此功能以硬件或软件型式呈现,将视加注在整体系统上的特定应用及设计限制而定。本领域技术工作者可为每一特定应用将描述的功能以各种不同方法作实现,但此实现的决策不应被解读为偏离本文所公开的范围。
此外,多种各种说明性的逻辑区域、模块、及电路以及在此所公开的各种情况可实施在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存取终端、存取点;或由集成电路、存取终端、存取点执行。集成电路可由一般用途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闸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其他可编程逻辑装置、离散闸(discrete gate)或晶体管逻辑(transistor logic)、离散硬件元件、电子元件、光学元件、机械元件、或任何以上的组合的设计以完成在此文内描述的功能;并可能执行存在于集成电路内、集成电路外、或两者皆有的执行码或指令。一般用途处理器可能是微处理器,但也可能是任何常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可由电脑设备的组合所构成,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及一微电脑的组合、多组微电脑、一组至多组微电脑以及一数字信号处理器核心、或任何其他类似的配置。
在此所公开程序的任何具体顺序或分层的步骤纯为一举例的方式。基于设计上的偏好,必须了解到程序上的任何具体顺序或分层的步骤可在此文件所公开的范围内被重新安排。伴随的方法权利要求以一示例顺序呈现出各种步骤的元件,也因此不应被此所展示的特定顺序或阶层所限制。
权利要求中用以修饰元件的「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数词的使用本身未暗示任何优先权、优先次序、各元件的间的先后次序、或方法所执行的步骤的次序,而仅用作标识来区分具有相同名称(具有不同序数词)的不同元件。
虽然本公开已以实施范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公开,任何熟悉此项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做些许变动与润饰,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3)

1.一种动态分配资源的方法,用于一基站中,上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一覆盖区域分为多个地理区域,其中每一地理区域对应至一资源池且每一地理区域与其相邻的地理区域不共享相同的资源池;
根据一地理位置信息找出一第一地理区域,其中上述第一地理区域所对应的一第一资源池中资源区域具有最高资源使用率;
判断上述第一地理区域的多个相邻地理区域所对应的资源池是否重复使用;以及
根据上述判断结果分配上述相邻地理区域所对应的资源池中的资源区域至上述第一资源池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分配资源的方法,其中当上述判断结果为上述相邻地理区域所对应的资源池未重复使用时,上述步骤还包括:
根据上述地理位置信息在上述相邻地理区域中找出一第二地理区域,其中上述第二地理区域所对应的一第二资源池中资源区域具有最低资源使用率;以及
将上述第二资源池中的一部分资源区域分配至上述第一资源池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分配资源的方法,其中当上述判断结果为上述相邻地理区域所对应的资源池未重复使用时,上述步骤还包括:
分配上述相邻地理区域所对应的每一资源池中的一部分资源区域至上述第一资源池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分配资源的方法,其中当上述判断结果为上述相邻地理区域所对应的资源池未重复使用时,上述步骤还包括:
根据上述地理位置信息在上述相邻地理区域中找出一第二地理区域,其中上述第二地理区域所对应的一第二资源池中资源区域具有最低资源使用率;以及
将上述第二资源池合并至上述第一资源池。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分配资源的方法,其中当上述判断结果为上述相邻地理区域所对应的资源池有重复使用时,上述步骤还包括:
根据上述地理位置信息在上述相邻地理区域中找出对应至一第三资源池的所有地理区域,其中上述第三资源池中资源区域具有最低资源使用率;以及
将上述第三资源池中的一部分资源区域调整至上述第一资源池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分配资源的方法,其中当上述判断结果为上述相邻地理区域所对应的资源池有重复使用时,上述步骤还包括:
分配上述相邻地理区域所对应的每一资源池中的一部分资源区域至上述第一资源池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分配资源的方法,其中上述地理位置信息包括下列至少其中之一:
在上述覆盖区域内多个使用者设备所回报的地理位置及当前地理区域;
上述基站所预设的特殊时间及地点;以及
在上述覆盖区域内一特定使用者设备所传送的一特殊讯息。
8.一种动态分配资源的通信装置,上述通信装置包括:
一控制电路;
一处理器,安装至上述控制电路中;以及
一存储器,安装至上述控制电路中并且有效地耦接至上述处理器;
其中上述处理器配置用以执行一储存于上述存储器中的程序代码以执行:
将一覆盖区域分为多个地理区域,其中每一地理区域对应至一资源池且每一地理区域与其相邻的地理区域不共享相同的资源池;
根据一地理位置信息找出一第一地理区域,其中上述第一地理区域所对应的一第一资源池中资源区域具有最高资源使用率;
判断上述第一地理区域的多个相邻地理区域所对应的资源池是否重复使用;以及
根据上述判断结果分配上述相邻地理区域所对应的资源池中的资源区域至上述第一资源池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态分配资源的通信装置,其中当上述判断结果为上述相邻地理区域所对应的资源池未重复使用时,上述处理器还执行程序代码以执行:
根据上述地理位置信息在上述相邻地理区域中找出一第二地理区域,其中上述第二地理区域所对应的一第二资源池中资源区域具有最低资源使用率;以及
将上述第二资源池中的一部分资源区域分配至上述第一资源池中。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态分配资源的通信装置,其中当上述判断结果为上述相邻地理区域所对应的资源池未重复使用时,上述处理器还执行程序代码以执行:
分配上述相邻地理区域所对应的每一资源池中的一部分资源区域至上述第一资源池中。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态分配资源的通信装置,其中当上述判断结果为上述相邻地理区域所对应的资源池未重复使用时,上述处理器还执行程序代码以执行:
根据上述地理位置信息在上述相邻地理区域中找出一第二地理区域,其中上述第二地理区域所对应的一第二资源池中资源区域具有最低资源使用率;以及
将上述第二资源池合并至上述第一资源池。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态分配资源的通信装置,其中当上述判断结果为上述相邻地理区域所对应的资源池有重复使用时,上述处理器还执行程序代码以执行:
根据上述地理位置信息在上述相邻地理区域中找出对应至一第三资源池的所有地理区域,其中上述第三资源池中资源区域具有最低资源使用率;以及
将上述第三资源池中的一部分资源区域调整至上述第一资源池中。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态分配资源的通信装置,其中当上述判断结果为上述相邻地理区域所对应的资源池有重复使用时,上述处理器更执行程序代码以执行:
分配上述相邻地理区域所对应的每一资源池中的一部分资源区域至上述第一资源池中。
CN201611224729.2A 2016-12-27 2016-12-27 动态分配资源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Active CN1082601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24729.2A CN108260101B (zh) 2016-12-27 2016-12-27 动态分配资源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24729.2A CN108260101B (zh) 2016-12-27 2016-12-27 动态分配资源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60101A CN108260101A (zh) 2018-07-06
CN108260101B true CN108260101B (zh) 2021-02-23

Family

ID=627192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24729.2A Active CN108260101B (zh) 2016-12-27 2016-12-27 动态分配资源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6010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39578B2 (en) * 2002-03-22 2006-11-21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managing wireless assets in a coverage area
CN100409714C (zh) * 2005-04-22 2008-08-06 北京邮电大学 在时分双工-码分多址系统中分配载频和时隙的方法
US8509788B2 (en) * 2007-03-08 2013-08-13 Motorola Mobility Llc Dynamic sharing of wireless resources among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8521173B2 (en) * 2009-06-03 2013-08-27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ynamic and configuration based fractional frequency reuse for uneven load distributions
US8589554B2 (en) * 2009-12-30 2013-11-19 Bmc Software, Inc. Intelligent and elastic resource pools for heterogeneous datacenter environments
CN101841870B (zh) * 2010-01-11 2012-11-14 北京邮电大学 用于软频率复用场景的接纳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2958061A (zh) * 2011-08-31 2013-03-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认知无线电中蜂窝网资源重配的方法和系统
WO2016065622A1 (zh) * 2014-10-31 2016-05-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装置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iscussion on enhancement of V2X resource allocation;Beijing Xinwei Telecom Techn;《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3 R1-157534》;20151122;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60101A (zh) 2018-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893545T3 (es) Asignación de recursos para comunicaciones de enlace lateral en una red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a
TWI623236B (zh) 動態分配資源的方法和通訊裝置
CN109392015B (zh) 一种资源选择方法及装置
WO2017026543A1 (ja) ユーザ装置、及びd2d信号送信方法
JP6510661B2 (ja) ユーザ装置
CN107409402B (zh) 用于车辆通信智能无线电接入区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程序
EP3478017A1 (en) Resource request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WO2017041521A1 (zh) 车联网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US11864194B2 (en) Service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network device
WO2017038510A1 (ja) ユーザ装置、基地局、通信方法及び通信指示方法
CN112534903B (zh) 用户装置
US20210153168A1 (en) Initializing sequence generators to facilitate sidelink communications
CN110690944A (zh) 信道状态信息的优先级发送、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用户设备
CN113491153A (zh) 无线网络中错过的预留限制
EP3562235A1 (en) Service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first communication node and base station
ES2901439T3 (es) Técnica para asignar recursos espectrales en una red celular
US11343059B2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determining a duplex resource scheme for a localized communica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260101B (zh) 动态分配资源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JP2023536200A (ja) ロング物理サイドリンクフィードバックチャネル(psfch)フォーマットによるpsfchレンジ拡張
US20180007528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TWI740978B (zh) 資源分配的方法和裝置
JP7395768B2 (ja) V2x通信方法および装置
WO2020248729A1 (zh) 由用户设备执行的方法以及用户设备
WO2022077364A1 (en) Range extension for side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sci) stage 2
KR20230043152A (ko) 업링크 및 사이드링크 피드백 통신들을 위한 슬롯 집성 및 선택적 우선순위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