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60034A - 一种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60034A
CN108260034A CN201810150746.9A CN201810150746A CN108260034A CN 108260034 A CN108260034 A CN 108260034A CN 201810150746 A CN201810150746 A CN 201810150746A CN 108260034 A CN108260034 A CN 1082600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bandwidth
parameter
broadband
p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5074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60034B (zh
Inventor
贾武
邵岩
程海瑞
孙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5074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60034B/zh
Publication of CN1082600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600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600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600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11/0067Provisions for optical access or distribution networks, e.g. Gigabit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GE-PON), ATM-based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A-PON), PON-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7Arrangements for networ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4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 H04L41/142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using statistical or mathematical metho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42Monitoring of processes or resources, e.g. detecting the failure of a recording device, monitoring the downstream bandwidth, the number of times a movie has been viewed, the storage space available from the internal hard disk
    • H04N21/44209Monitoring of down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originating from a server, e.g. bandwidth variations of a wireless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42Monitoring of processes or resources, e.g. detecting the failure of a recording device, monitoring the downstream bandwidth, the number of times a movie has been viewed, the storage space available from the internal hard disk
    • H04N21/44213Monitoring of end-user related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86Network resource allocation, dimensioning or optimi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Social Psyc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lgebra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的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领域,能够提供开通各类高带宽业务的网络承载能力评估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网管系统采集的用户业务统计参数;获取用户输入的或网管系统采集的网络业务参数;获取用户输入的或网管系统采集的无源光网络PON系统参数;根据所述用户业务统计参数、所述网络业务参数和所述PON系统参数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参数;所述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参数至少包括以下一种:单个宽带用户平均速率、上联口带宽需求、光线路终端OLT可承载用户数和单PON口下单用户平均可分配带宽。

Description

一种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信IP化、宽带化、移动化,网络也在向超高速率和超大容量演进,各种宽带数据业务迅速兴起、电信用户的数量和带宽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导致电信网络的规模和传送容量不断发展。随着网络的大规模扩展,在网络设备和平台的建设工作中,如何既满足近期业务需要,又能在期望的时间区间内最优化CAPEX(Capital Expenditure,资本性支出)和OPEX(Operating Expense,运营成本),已成为一个影响到每项规划与建设工作的问题。
在接入网中,无源光网络(Passive Optical Network,PON)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这一方面是由于它提供的带宽可以满足现在和未来各种宽带业务的需要;另一方面,无论在设备成本还是运维管理开销方面,其费用都相对较低。综合经济技术分析表明,目前PON是实现FTTB(Fiber To The Building,光纤到楼)和FTTH(Fiber To The Home,光纤入户)的主要技术。
网络评估,即针对网络的业务承载目标及其变动趋势,评价已有的信道资源和硬件能力是否存在瓶颈,并给出估算后所需要的信道资源和硬件能力。除了对网络设备和线路的评估外,还可以包括平台和网络能力的评估等。科学的评估建议需要平衡各种优化标准,如经济性和网络可靠性等。
在现有的研究文献中,有测量铜绞线评估承载业务能力的,有研究网络如何承载视频业务的,有研究如何顺利进行组播的。但是对于接入网的设备光线路终端(OpticalLine Terminal,OLT)和光网络单元(Optical Network Unit,ONU),如何评估其对于现有业务用户的承载能力,尚无相关研究,这一研究也需要针对各类业务在网络各设备、平台的路径及拓扑、流量特征进行分析。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的方法及装置,能够分析在不同的业务承载要求下,进行网络扩容和建设中,接入网的端口流量、设备上行能力等,提供开通各类高带宽业务的网络承载能力评估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获取网管系统采集的用户业务统计参数;其中,所述用户业务统计参数用于表征接入网中用户使用业务的情况;获取用户输入的或网管系统采集的网络业务参数;其中,所述网络业务参数是接入网中与网络本身的性能相关的参数;获取用户输入的或网管系统采集的无源光网络PON系统参数;其中,所述PON系统参数是指与PON系统中设备配置相关的参数;根据所述用户业务统计参数、所述网络业务参数和所述PON系统参数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参数;所述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参数至少包括以下一种:单个宽带用户平均速率、上联口带宽需求、光线路终端OLT可承载用户数和单PON口下单用户平均可分配带宽;其中,所述上联口是所述PON系统与核心网的接口。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的装置,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和处理模块。其中,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网管系统采集的用户业务统计参数;其中,所述用户业务统计参数用于表征接入网中用户使用业务的情况;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或网管系统采集的网络业务参数;其中,所述网络业务参数是接入网中与网络本身的性能相关的参数;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或网管系统采集的无源光网络PON系统参数;其中,所述PON系统参数是指与PON系统中设备配置相关的参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业务统计参数、所述网络业务参数和所述PON系统参数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参数;所述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参数至少包括以下一种:单个宽带用户平均速率、上联口带宽需求、光线路终端OLT可承载用户数和单PON口下单用户平均可分配带宽;其中,所述上联口是所述PON系统与核心网的接口。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器、收发器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该装置运行时,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该装置执行第一方面及其各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任意之一所述的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该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的装置的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执行指令时,该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的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其各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任意之一所述的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第二方面及其各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任意之一所述的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的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的方法、装置及系统,可以根据用户业务统计参数、网络业务参数和PON系统参数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参数。通过分析在不同的业务承载要求下,进行网络扩容和建设中,接入网的分光比、端口流量、设备上行能力等,提供开通各类高带宽业务的网络承载能力评估方法,为电信运营商的宽带网络规划和建设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的方法应用的通信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的方法中用户分类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的方法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的方法、装置及系统进行详细地描述。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本发明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或者用于区别对同一对象的不同处理,而不是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定顺序。
此外,本发明的描述中所提到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其他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随着可视电话、交互式网络电视(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IPTV)和视频点播等宽带应用业务的不断发展,接入网络光纤化已成为主流。光接入网就是采用光纤作为主要的传输媒质取代传统的铜双绞线的接入网,泛指本地交换机或交换模块与用户之间采用光纤通信或部分采用光纤通信的光传输系统。根据光接入网中光线路终端OLT和光网络单元ONU之间的传输设施是否含有有源设备,光接入网可以划分为PON和AON(ActiveOptical Network,有源光网络)。基于PON的接入网网络及相关业务平台架构如图1所示。图1中,接入网中包括接入网网管系统、OLT、ODN(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光分配网络)、ONU等。接入网网管系统用于监测接入网运行过程中的设备状态、业务数据等。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接入网网管系统只是示意性的连接了OLT和两个ONU,实际使用中,接入网网管系统可以连接在每个节点和设备上,获取接入网运行过程中的参数。OLT、ODN和ONU组成了PON系统。PON系统为单纤双向系统,在下行方向(OLT到ONU),OLT发送的信号通过ODN到达各个ONU。在上行方向(ONU到OLT),ONU发送的信号只会到达OLT,而不会到达其他ONU。OLT位于中心局端,与核心网的交换机相连,可以访问互联网和视频服务器。OLT提供网络集中和各个ONU等终端的接入,能完成光/电转换、带宽分配和控制各信道的连接,并有实时监控、管理及维护功能。ONU位于用户侧,实现各种电信号的处理与维护管理,提供用户侧接口。ODN在OLT与多个ONU之间提供光传输手段,其主要功能是完成OLT与多个ONU之间的信息传输和分发作用,建立各个ONU与OLT之间的端到端的信息传送通道,ODN包括光分路器、连接光分路器至OLT的光纤和分别连接光分路器至每个ONU的光纤。
OLT与核心网交换机之间的接口是上联口;OLT与ODN之间的接口是PON口,一个OLT可以有多个PON口,每个PON口连接一个ODN;ODN是分光设备,按照分光比,可以连接多个ONU。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简洁的说明,图1中只示出两个ODN、5个ONU,实际应用中,根据OLT的实际设备模型,每个OLT可以连接多个ODN,比如,满配为8×8PON口的设备模型中8槽位中1个槽位预留,同时两个PON口预留,即共54个PON口可以连接ODN。满配为16×8PON口的设备模型中16槽位中3个槽位预留,同时两个PON口预留,即共102个PON口可以连接ODN。每个ODN根据分光比,可以连接多个ONU,比如,分光比为1:32,则最多可以连接32个ONU。
接入网连接用户的方式可以分为FTTH方式和FTTB方式,其中,FTTH方式下,每个用户独享ONU的带宽资源;FTTB方式是PON+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的方式,同一个ONU下的一个LAN的用户共享这一个ONU的带宽资源。
上述用户可以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如:手机、电脑,还可以为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智能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膝上型计算机、手持式通信设备、手持式计算设备、卫星无线设备、无线调制解调器卡、电视机顶盒(set top box,STB)、用户驻地设备(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CPE)等可以使用各类宽带业务的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图1仅为示例性架构图,除图1中所示功能单元之外,该网络架构还可以包括其他功能单元,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用户通过PON系统使用的业务包括宽带业务和视频业务,其中宽带业务流路径为,互联网->路由器->OLT;视频业务流路径为,视频服务器->路由器->OLT。不同业务至OLT后,再分别推送至用户,对于视频业务的直播频道业务,有用户发起请求后,该频道将统一推送至OLT一次,后续用户将通过组播技术观看。
根据用户的上线情况和正在使用的业务,可以将用户分为几类。如图2所示,宽带用户中包括了视频用户和上网用户,所述宽带用户指所有与运营商签约了宽带业务的用户,所述视频用户指所有与运营商签约了视频业务的用户,宽带用户中没有签约视频业务的用户就是上网用户,上网用户只能使用普通的上网业务。所有的宽带用户根据上线状态可以分为在线用户和非在线用户,比如图2中实线1之上的用户为在线用户。在线视频用户根据使用的业务分为在线直播用户和在线点播用户。在线的宽带用户中没有使用视频业务的用户是在线上网用户。需要说明的是,图2仅是为了更清楚的说明参数的含义,对用户状态的一种示意性说明,而不是对用户的实际划为和限定,并且,图2中每个区域的大小并不代表某种用户的数量,仅是介绍用户的分类。
在PON系统中,OLT和ONU之间可划分为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两个方向。由于上/下行是共享信道,因此下行链路方向OLT与多个ONU之间的通信需要采用某种复用方式;上行链路多个ONU与OLT之间也需采用多址接入方式进行通信。上下行信道的多址/复用方式,理论上可以有时分复用/时分多址(TDM/TDMA)、频分复用/频分多址(FDM/FDMA)、码分复用/码分多址(CDM/CDMA)、波分复用/波分多址(WDM/WDMA),目前的主流技术是国际电信联盟制定的GPON(Gigabit-Capable PON)系列标准和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制定的EPON(EthernetPassive Optical Network)系列标准,均采用时分复用/时分多址(TDM/TDMA)方式。1GEPON的标准即802.3ah-2004,10G EPON的标准即802.3av-2009,1G GPON为G.984系列,而10GPON为上下行不对称的G.987系列和上下行对称的G.9807.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通信网络中。通过分析在不同的业务承载要求下,进行网络扩容和建设中,接入网的分光比、端口流量、设备上行能力等,提供开通各类高带宽业务的网络承载能力评估方法。可选的,在图1所示的通信网络中可以包括一个业务能力获取装置,用于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所述业务能力获取装置可以设置在接入网网管系统中;也可以单独设置,与接入网网管系统连接,可以从接入网网管系统获取接入网的网络参数。用于表征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的参数可以包括:宽带用户平均速率、上联口带宽需求、OLT可承载用户数和单PON口下单用户平均可分配带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的方法,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S201-S204:
S201、获取网管系统采集的用户业务统计参数。
可选的,业务能力获取装置从接入网网管系统获取网管系统采集的用户业务统计参数。
具体的,用户业务统计参数用于表征接入网中用户使用业务的情况。
可选的,用户业务统计参数可以包括:高峰时点播用户占比、点播并发率、直播并发率、视频用户并发率、上网用户并发率、宽带并发率。
其中,点播并发率指在线点播用户数/总视频用户数;直播并发率指在线直播用户数/总视频用户数;视频用户并发率指在线视频用户数/总宽带用户数;上网用户并发率指在线上网用户数/总宽带用户数;宽带并发率指在线宽带用户数/总宽带用户数。
高峰时点播用户占比,指在用户使用视频业务高峰时段,在线点播用户数/在线视频用户数。
进一步的,在线视频用户还可以根据视频片源格式分类,比如观看4K视频用户、观看高清视频用户、观看标清视频用户。
具体的,网管系统采集参数可分多个时段完成,研究流量高峰时段的特点和规律,以高峰时段为准。
示例性的:
(一)宽带并发率
最高峰时段20:30-21:30,宽带并发率约67%,每周一至周日并发较为稳定。在实际测算中可放宽为75-80%。
(二)视频用户并发率
视频用户并发的高峰时段为19:30-21:30。其中最高峰时段为20:30-21:00。
(三)视频用户观看直播及点播节目比例
高峰时直播用户与点播用户比例约为85:15。
(四)观看4K视频用户、观看高清视频用户、观看标清视频用户比例
直播节目:目前4K节目数量较少,在高峰期直播用户中,观看标清/高清直播节目的用户比例与各地直播频道的具体内容有关。
点播节目:高清及标清点播节目对不同用户的吸引力与节目的具体内容密切相关。不同地区差异较大,难以统一衡量。
S202、获取用户输入的或网管系统采集的网络业务参数。
可选的,业务能力获取装置可以从接入网网管系统获取网管系统采集的网络业务参数;也可以获取用户输入的网络业务参数。若获取网管系统采集的网络业务参数,则根据网络中实际业务参数计算出网络中实际的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的参数;若获取用户输入的网络业务参数,则可以根据用户的设计,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目标值下的参数。
具体的,网络业务参数是指接入网中与网络本身的性能相关的参数,根据网络配置的不同而变化。
所述网络业务参数包括:视频用户渗透率、点播用户平均带宽、直播用户平均带宽、在线上网用户平均速率、直播业务上联口预留带宽、宽带业务规划用平均带宽;
其中,直播业务上联口预留带宽是在上联口为使用直播业务的用户预留的带宽,示例性的,在低、中、高带宽模型可以分别为700M、1000M、1500M;宽带业务规划用平均带宽是为宽带业务预留的带宽;视频用户渗透率是总视频用户数/总宽带用户数;在线上网用户平均速率是上网业务总流量/在线上网用户数。
示例性的,点播用户平均带宽采集方式可以包括,
方法一:采集视频服务器总流量和服务器上总视频并发数,点播用户平均带宽为视频服务器总流量/服务器上总视频并发数。
方法二:点播用户平均带宽=标清点播用户占比×标清带宽+高清点播用户占比×高清带宽+4k点播用户占比×4K带宽。示例性的,标清带宽为2.5Mbps,高清带宽为8Mbps,4K带宽为:在低带宽模型中可认为尚无4K节目,在中、高带宽模型中为50Mbps。
具体的,网管系统如何采集数据可以结合平台和网管能力选择。
S203、获取用户输入的或网管系统采集的PON系统参数。
可选的,业务能力获取装置可以从接入网网管系统获取网管系统采集的PON系统参数;也可以获取用户输入的PON系统参数。若获取网管系统采集的PON系统参数,则根据网络中实际PON系统参数计算出网络中实际的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的参数;若获取用户输入的PON系统参数,则可以根据用户的设计,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目标值下的参数。
具体的,PON系统参数是指与PON系统中设备配置相关的参数。
PON系统参数可以包括:PON系统中总PON口数、单PON口下用户端口数、可用上联口带宽、单PON口实际下行吞吐量、扩容门限。
其中,PON系统中总PON口数是根据OLT配置决定的。比如,满配为8×8PON口的OLT设备模型中8槽位中1个槽位预留,同时两个PON口预留,即共54个PON口可以连接ODN。满配为16×8PON口的OLT设备模型中16槽位中3个槽位预留,同时两个PON口预留,即共102个PON口可以连接ODN。
单PON口下用户端口数是指一个PON口下可以连接用户的端口数。示例性的,如果是FTTH方式,一个ONU提供一个用户端口,单PON口下的ONU个数就是单PON口下用户端口数;如果是FTTB方式,一个ONU即为一个MDU(Multi-Dwelling Unit,多住宅用户终端),单PON口下用户端口数=单PON口下的MDU个数×MDU端口数。
可用上联口带宽,是根据所述PON系统的硬件配置确定的。示例性的,OLT的上联板卡按双板卡配置,负荷分担使用,可取65%为上限,即双万兆卡可提供13G可用上联带宽,双4×1GEPON口板卡提供5.2G可用上联带宽。两个3×1GEPON口上联板卡针对无视频业务、两个4×1GE口上联板卡针对低带宽业务或两个10GE口上联板卡针对中带宽业务时,用户数可建议不超过3000。当实际开通的PON口数量增多时,上联口流量近似同比例增长,因此上联口的带宽能力对网络承载业务很敏感,在设备选择、部署和运维中均需注意上联口的可扩展性。
单PON口实际下行吞吐量,是指OLT到ONU方向,单PON口实际能达到的吞吐量,由于设备限制、接入用户数占比等因素,一般的,实际吞吐量比理论值低。
扩容门限,是指当端口实际业务流量与端口理论吞吐量的比值大于某一阈值后,出现网络拥塞的几率较大,建议对PON系统扩容,所述阈值就是扩容门限。示例性的,PON口、OLT上联口的带宽利用率资源预警门限为55%,告警扩容门限为65%。可以以固定时间间隔采集业务流量数据,比如,每隔5分钟采集一次业务流量数据,实际应用中可以结合本地用户使用特征进行监测分析。
进一步的,对于无法扩容或者暂时不进行扩容的PON系统,比如:无高带宽业务需求的区域、采用超五类线布线,线缆质量可以满足高带宽需求的区域、已经部署LAN上行家庭网关的PON+LAN,且暂不进行FTTH改造的区域,可通过对原PON口裂分,减少单PON口承载的用户数量,以提高单用户接入带宽。
示例性的,进行PON口裂分的原则如下:
对于EPON端口,优先采用10G EPON升级,EPON与10G EPON的ONU设备可共用在同一ODN下;
对于GPON端口,由于GPON与10G GPON不可共用在同一ODN下,可以采用PON口裂分形式减少单PON口承载用户数量。
示例性的,
EPON PON+LAN,1:4分光,24口MDU时,端口总数为96,裂分门限可以为75;
GPON PON+LAN,1:8分光,24口MDU时,端口总数为192,裂分门限可以为150。
S204、根据用户业务统计参数、网络业务参数和PON系统参数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参数。
可选的,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参数可以包括单个宽带用户平均速率、上联口带宽需求、OLT可承载用户数和单PON口下单用户平均可分配带宽。
(一)可选的,根据用户业务统计参数和网络业务参数获取单个宽带用户平均速率。
1、用户业务统计参数包括:点播并发率、直播并发率和上网用户并发率。
网络业务参数包括:视频用户渗透率、点播用户平均带宽、直播用户平均带宽和在线上网用户平均速率。
2、将点播并发率、直播并发率、上网用户并发率、视频用户渗透率、点播用户平均带宽、直播用户平均带宽和在线上网用户平均速率,代入单个宽带用户平均速率计算公式,获取单个宽带用户平均速率。
单个宽带用户平均速率计算公式为:
单个宽带用户平均速率=(宽带用户平均视频点播速率+宽带用户平均视频直播速率)×重叠系数+宽带用户平均上网速率;
其中,宽带用户平均视频点播速率=点播用户平均带宽×点播并发率×视频用户渗透率;
宽带用户平均视频直播速率=直播用户平均带宽×直播并发率×视频用户渗透率;
宽带用户平均上网速率=上网用户并发率×在线上网用户平均速率;
重叠系数用于表示宽带用户由使用点播业务切换为使用直播业务时,点播业务的下行流量仍然存在的情况;示例性的,重叠系数设置为110%。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用户业务统计参数和网络业务参数采集的是PON口的参数;并且,由于单PON口下用户数量少,导致各PON口的情况差异较大,各参数均可以取各PON口下参数中较高的值。
(二)可选的,根据用户业务统计参数、网络业务参数和PON系统参数获取上联口带宽需求。
1、用户业务统计参数包括:视频用户并发率、高峰时点播用户占比和宽带并发率。
网络业务参数包括:直播业务上联口预留带宽、视频用户渗透率、点播用户平均带宽和宽带业务规划用平均带宽。
PON系统参数包括:PON系统中总PON口数和单PON口下用户端口数。
2、将视频用户并发率、高峰时点播用户占比、宽带并发率、直播业务上联口预留带宽、视频用户渗透率、点播用户平均带宽、宽带业务规划用平均带宽、PON系统中总PON口数和单PON口下用户端口数,代入上联口带宽需求计算公式,获取上联口带宽需求。
上联口带宽需求计算公式为:
上联口带宽需求=用户合计带宽(不含直播业务的占用带宽)×用户总数+直播业务上联口预留带宽;
其中,
用户合计带宽(不含直播业务的占用带宽)=视频用户渗透率×视频用户并发率×高峰时点播用户占比×点播用户平均带宽×重叠系数+宽带业务规划用平均带宽×宽带并发率;
用户总数=PON系统中总PON口数×单PON口下用户端口数;
重叠系数用于表示宽带用户由使用点播业务切换为使用直播业务时,点播业务的下行流量仍然存在的情况;示例性的,重叠系数设置为110%。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用户业务统计参数、网络业务参数和PON系统参数采集的是上联口的参数。
(三)可选的,根据用户业务统计参数、网络业务参数和PON系统参数获取OLT可承载用户数。
1、用户业务统计参数包括:视频用户并发率、高峰时点播用户占比和宽带并发率;
网络业务参数包括:直播业务上联口预留带宽、视频用户渗透率、点播用户平均带宽和宽带业务规划用平均带宽;
PON系统参数包括:可用上联口带宽。
2、将视频用户并发率、高峰时点播用户占比、宽带并发率、直播业务上联口预留带宽、视频用户渗透率、点播用户平均带宽、宽带业务规划用平均带宽和可用上联口带宽,代入OLT可承载用户数计算公式,获取OLT可承载用户数。
OLT可承载用户数计算公式为:
OLT可承载用户数=(可用上联口带宽-直播业务上联口预留带宽)/用户合计带宽(不含直播业务的占用带宽);
其中,
用户合计带宽(不含直播业务的占用带宽)=视频用户渗透率×视频用户并发率×高峰时点播用户占比×点播用户平均带宽×重叠系数+宽带业务规划用平均带宽×宽带并发率。
其中,重叠系数用于表示宽带用户由使用点播业务切换为使用直播业务时,点播业务的下行流量仍然存在的情况;示例性的,重叠系数设置为110%。
(四)可选的,根据PON系统参数获取单PON口下单用户平均可分配带宽。
1、PON系统参数包括单PON口实际下行吞吐量、扩容门限和单PON口下用户端口数。
2、将单PON口实际下行吞吐量、扩容门限和单PON口下用户端口数,代入单PON口下单用户平均可分配带宽计算公式,获取单PON口下单用户平均可分配带宽。
单PON口下单用户平均可分配带宽计算公式为:
单PON口下单用户平均可分配带宽=单PON口实际下行吞吐量×扩容门限/单PON口下用户端口数。
进一步的,在存在PON口裂分的情况下,所述单PON口下用户端口数为PON口裂分门限下单PON口下用户端口数。
示例性的,获取单PON口下单用户平均可分配带宽的方法如表1所示。
表1
表1中区分FTTH和FTTB两种接入方式给出示例,PON口类型分为EPON、GPON和10GPON。示例性的,接入方式FTTB、PON口类型为GPON时,若实际下行吞吐量为A7,可以根据扩容门限计算出扩容门限下的实际下行吞吐量B7,B7=A7×扩容门限;若分光比为1:8分光,MDU为24个端口,则用户端口总数为192,单PON口下单用户平均可分配带宽为C7,C7=A7×扩容门限/192;
进一步的,示例性的,PON口裂分门限下单PON口下用户端口数为150,则单PON口下单用户平均可分配带宽为D2,D2=A7×扩容门限/15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的方法,可以根据用户业务统计参数、网络业务参数和PON系统参数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参数。通过分析在不同的业务承载要求下,进行网络扩容和建设中,接入网的分光比、端口流量、设备上行能力等,提供开通各类高带宽业务的网络承载能力评估方法,为电信运营商的宽带网络规划和建设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作用。
上述主要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的装置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装置及算法步骤,本发明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的装置进行功能模块或者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或者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或者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模块或者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的装置,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4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的装置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301和处理模块302。
所述获取模块301,用于获取网管系统采集的用户业务统计参数;其中,所述用户业务统计参数用于表征接入网中用户使用业务的情况。
所述获取模块301,还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或网管系统采集的网络业务参数;其中,所述网络业务参数是接入网中与网络本身的性能相关的参数。
所述获取模块301,还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或网管系统采集的无源光网络PON系统参数;其中,所述PON系统参数是指与PON系统中设备配置相关的参数。
所述处理模块302,用于根据所述用户业务统计参数、所述网络业务参数和所述PON系统参数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参数;所述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参数至少包括以下一种:单个宽带用户平均速率、上联口带宽需求、光线路终端OLT可承载用户数和单PON口下单用户平均可分配带宽;其中,所述上联口是所述PON系统与核心网的接口。
可选的,所述用户业务统计参数包括:点播并发率、直播并发率和上网用户并发率;其中,点播并发率指在线点播用户数/总视频用户数,直播并发率指在线直播用户数/总视频用户数,上网用户并发率指在线上网用户数/总宽带用户数;所述网络业务参数包括:视频用户渗点播用户平均带宽、直播用户平均带宽和在线上网用户平均速率;其中,视频用户渗透率是总视频用户数/总宽带用户数;所述处理模块302根据所述用户业务统计参数、所述网络业务参数和所述PON系统参数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参数,具体包括:根据所述用户业务统计参数和所述网络业务参数获取单个宽带用户平均速率;所述处理模块302根据所述用户业务统计参数和所述网络业务参数获取单个宽带用户平均速率,具体包括:将点播并发率、直播并发率、上网用户并发率、视频用户渗透率、点播用户平均带宽、直播用户平均带宽和在线上网用户平均速率,代入单个宽带用户平均速率计算公式,获取单个宽带用户平均速率;其中,单个宽带用户平均速率计算公式为:单个宽带用户平均速率=(宽带用户平均视频点播速率+宽带用户平均视频直播速率)×重叠系数+宽带用户平均上网速率;其中,宽带用户平均视频点播速率=点播用户平均带宽×点播并发率×视频用户渗透率;宽带用户平均视频直播速率=直播用户平均带宽×直播并发率×视频用户渗透率;宽带用户平均上网速率=上网用户并发率×在线上网用户平均速率;重叠系数用于表示宽带用户由使用点播业务切换为使用直播业务时,点播业务的下行流量仍然存在的情况。
可选的,所述用户业务统计参数包括:视频用户并发率、高峰时点播用户占比和宽带并发率;其中,视频用户并发率指在线视频用户数/总宽带用户数,高峰时点播用户占比指在用户使用视频业务高峰时段,在线点播用户数/在线视频用户数,宽带并发率指在线宽带用户数/总宽带用户数;所述网络业务参数包括:直播业务上联口预留带宽、视频用户渗透率、点播用户平均带宽和宽带业务规划用平均带宽;其中,直播业务上联口预留带宽是在上联口为使用直播业务的用户预留的带宽,视频用户渗透率是总视频用户数/总宽带用户数,宽带业务规划用平均带宽是为宽带业务预留的带宽;所述PON系统参数包括:PON系统中总PON口数和单PON口下用户端口数;所述处理模块302根据所述用户业务统计参数、所述网络业务参数和所述PON系统参数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参数,具体包括:根据所述用户业务统计参数、所述网络业务参数和所述PON系统参数获取上联口带宽需求;所述处理模块302根据所述用户业务统计参数、所述网络业务参数和所述PON系统参数获取上联口带宽需求,具体包括:将视频用户并发率、高峰时点播用户占比、宽带并发率、直播业务上联口预留带宽、视频用户渗透率、点播用户平均带宽、宽带业务规划用平均带宽、PON系统中总PON口数和单PON口下用户端口数,代入上联口带宽需求计算公式,获取上联口带宽需求;其中,上联口带宽需求计算公式为:上联口带宽需求=用户合计带宽(不含直播业务的占用带宽)×用户总数+直播业务上联口预留带宽;其中,用户合计带宽(不含直播业务的占用带宽)=视频用户渗透率×视频用户并发率×高峰时点播用户占比×点播用户平均带宽×重叠系数+宽带业务规划用平均带宽×宽带并发率;用户总数=PON系统中总PON口数×单PON口下用户端口数;重叠系数用于表示宽带用户由使用点播业务切换为使用直播业务时,点播业务的下行流量仍然存在的情况。
可选的,所述用户业务统计参数包括:视频用户并发率、高峰时点播用户占比和宽带并发率;其中,视频用户并发率指在线视频用户数/总宽带用户数,高峰时点播用户占比指在用户使用视频业务高峰时段,在线点播用户数/在线视频用户数,宽带并发率指在线宽带用户数/总宽带用户数;所述网络业务参数包括:直播业务上联口预留带宽、视频用户渗透率、点播用户平均带宽和宽带业务规划用平均带宽;其中,直播业务上联口预留带宽是在上联口为使用直播业务的用户预留的带宽,视频用户渗透率是总视频用户数/总宽带用户数,宽带业务规划用平均带宽是为宽带业务预留的带宽;所述PON系统参数包括:可用上联口带宽;其中,所述可用上联口带宽是根据所述PON系统的硬件配置确定的;所述处理模块302根据所述用户业务统计参数、所述网络业务参数和所述PON系统参数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参数,具体包括:根据所述用户业务统计参数、所述网络业务参数和所述PON系统参数获取OLT可承载用户数;所述处理模块302根据所述用户业务统计参数、所述网络业务参数和所述PON系统参数获取OLT可承载用户数,具体包括:将视频用户并发率、高峰时点播用户占比、宽带并发率、直播业务上联口预留带宽、视频用户渗透率、点播用户平均带宽、宽带业务规划用平均带宽和可用上联口带宽,代入OLT可承载用户数计算公式,获取OLT可承载用户数;其中,OLT可承载用户数计算公式为:OLT可承载用户数=(可用上联口带宽-直播业务上联口预留带宽)/用户合计带宽(不含直播业务的占用带宽);其中,用户合计带宽(不含直播业务的占用带宽)=视频用户渗透率×视频用户并发率×高峰时点播用户占比×点播用户平均带宽×重叠系数+宽带业务规划用平均带宽×宽带并发率;重叠系数用于表示宽带用户由使用点播业务切换为使用直播业务时,点播业务的下行流量仍然存在的情况。
可选的,所述PON系统参数包括单PON口实际下行吞吐量、扩容门限和单PON口下用户端口数;所述处理模块302根据所述用户业务统计参数、所述网络业务参数和所述PON系统参数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参数,具体包括:根据所述PON系统参数获取单PON口下单用户平均可分配带宽;所述处理模块302根据所述PON系统参数获取单PON口下单用户平均可分配带宽,具体包括:将单PON口实际下行吞吐量、扩容门限和单PON口下用户端口数,代入单PON口下单用户平均可分配带宽计算公式,获取单PON口下单用户平均可分配带宽;其中,单PON口下单用户平均可分配带宽计算公式为:单PON口下单用户平均可分配带宽=单PON口实际下行吞吐量×扩容门限/单PON口下用户端口数。
可选的,在存在PON口裂分的情况下,所述单PON口下用户端口数为PON口裂分门限下单PON口下用户端口数。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5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的装置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该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的装置包括:处理单元402和通信单元403。处理单元402用于对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的装置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执行上述处理模块302执行的步骤,和/或用于执行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通信单元403用于支持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的装置与其他网络实体的通信,例如,执行上述获取模块301执行的步骤。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的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401和总线404,存储单元401用于存储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的装置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上述处理单元402可以是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的装置中的处理器或控制器,该处理器或控制器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发明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该处理器或控制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发明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
通信单元403可以是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的装置中的收发器、收发电路或通信接口等。
存储单元401可以是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的装置中的存储器等,该存储器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该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只读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硬盘或固态硬盘;该存储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总线404可以是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404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5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当上述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的装置的处理器执行该指令时,该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的装置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方法流程中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的装置执行的各个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的装置,该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的装置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的方法。对于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的装置的描述具体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和装置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结合本发明公开内容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以由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是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RAM、闪存、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asable programmable ROM,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只读光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快闪存储器、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网管系统采集的用户业务统计参数;其中,所述用户业务统计参数用于表征接入网中用户使用业务的情况;
获取用户输入的或网管系统采集的网络业务参数;其中,所述网络业务参数是接入网中与网络本身的性能相关的参数;
获取用户输入的或网管系统采集的无源光网络PON系统参数;其中,所述PON系统参数是指与PON系统中设备配置相关的参数;
根据所述用户业务统计参数、所述网络业务参数和所述PON系统参数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参数;所述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参数至少包括以下一种:单个宽带用户平均速率、上联口带宽需求、光线路终端OLT可承载用户数和单PON口下单用户平均可分配带宽;其中,所述上联口是所述PON系统与核心网的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业务统计参数包括:点播并发率、直播并发率和上网用户并发率;其中,点播并发率指在线点播用户数/总视频用户数,直播并发率指在线直播用户数/总视频用户数,上网用户并发率指在线上网用户数/总宽带用户数;
所述网络业务参数包括:视频用户渗透率、点播用户平均带宽、直播用户平均带宽和在线上网用户平均速率;其中,视频用户渗透率是总视频用户数/总宽带用户数;
所述根据所述用户业务统计参数、所述网络业务参数和所述PON系统参数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参数,具体包括:根据所述用户业务统计参数和所述网络业务参数获取单个宽带用户平均速率;
所述根据所述用户业务统计参数和所述网络业务参数获取单个宽带用户平均速率,具体包括:
将点播并发率、直播并发率、上网用户并发率、视频用户渗透率、点播用户平均带宽、直播用户平均带宽和在线上网用户平均速率,代入单个宽带用户平均速率计算公式,获取单个宽带用户平均速率;
其中,单个宽带用户平均速率计算公式为:
单个宽带用户平均速率=(宽带用户平均视频点播速率+宽带用户平均视频直播速率)×重叠系数+宽带用户平均上网速率;
其中,宽带用户平均视频点播速率=点播用户平均带宽×点播并发率×视频用户渗透率;
宽带用户平均视频直播速率=直播用户平均带宽×直播并发率×视频用户渗透率;
宽带用户平均上网速率=上网用户并发率×在线上网用户平均速率;
重叠系数用于表示宽带用户由使用点播业务切换为使用直播业务时,点播业务的下行流量仍然存在的情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业务统计参数包括:视频用户并发率、高峰时点播用户占比和宽带并发率;其中,视频用户并发率指在线视频用户数/总宽带用户数,高峰时点播用户占比指在用户使用视频业务高峰时段,在线点播用户数/在线视频用户数,宽带并发率指在线宽带用户数/总宽带用户数;
所述网络业务参数包括:直播业务上联口预留带宽、视频用户渗透率、点播用户平均带宽和宽带业务规划用平均带宽;其中,直播业务上联口预留带宽是在上联口为使用直播业务的用户预留的带宽,视频用户渗透率是总视频用户数/总宽带用户数,宽带业务规划用平均带宽是为宽带业务预留的带宽;
所述PON系统参数包括:PON系统中总PON口数和单PON口下用户端口数;
所述根据所述用户业务统计参数、所述网络业务参数和所述PON系统参数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参数,具体包括:根据所述用户业务统计参数、所述网络业务参数和所述PON系统参数获取上联口带宽需求;
所述根据所述用户业务统计参数、所述网络业务参数和所述PON系统参数获取上联口带宽需求,具体包括:
将视频用户并发率、高峰时点播用户占比、宽带并发率、直播业务上联口预留带宽、视频用户渗透率、点播用户平均带宽、宽带业务规划用平均带宽、PON系统中总PON口数和单PON口下用户端口数,代入上联口带宽需求计算公式,获取上联口带宽需求;
其中,上联口带宽需求计算公式为:
上联口带宽需求=用户合计带宽(不含直播业务的占用带宽)×用户总数+直播业务上联口预留带宽;
其中,
用户合计带宽(不含直播业务的占用带宽)=视频用户渗透率×视频用户并发率×高峰时点播用户占比×点播用户平均带宽×重叠系数+宽带业务规划用平均带宽×宽带并发率;
用户总数=PON系统中总PON口数×单PON口下用户端口数;
重叠系数用于表示宽带用户由使用点播业务切换为使用直播业务时,点播业务的下行流量仍然存在的情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业务统计参数包括:视频用户并发率、高峰时点播用户占比和宽带并发率;其中,视频用户并发率指在线视频用户数/总宽带用户数,高峰时点播用户占比指在用户使用视频业务高峰时段,在线点播用户数/在线视频用户数,宽带并发率指在线宽带用户数/总宽带用户数;
所述网络业务参数包括:直播业务上联口预留带宽、视频用户渗透率、点播用户平均带宽和宽带业务规划用平均带宽;其中,直播业务上联口预留带宽是在上联口为使用直播业务的用户预留的带宽,视频用户渗透率是总视频用户数/总宽带用户数,宽带业务规划用平均带宽是为宽带业务预留的带宽;
所述PON系统参数包括:可用上联口带宽;其中,所述可用上联口带宽是根据所述PON系统的硬件配置确定的;
所述根据所述用户业务统计参数、所述网络业务参数和所述PON系统参数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参数,具体包括:根据所述用户业务统计参数、所述网络业务参数和所述PON系统参数获取OLT可承载用户数;
所述根据所述用户业务统计参数、所述网络业务参数和所述PON系统参数获取OLT可承载用户数,具体包括:
将视频用户并发率、高峰时点播用户占比、宽带并发率、直播业务上联口预留带宽、视频用户渗透率、点播用户平均带宽、宽带业务规划用平均带宽和可用上联口带宽,代入OLT可承载用户数计算公式,获取OLT可承载用户数;
其中,OLT可承载用户数计算公式为:
OLT可承载用户数=(可用上联口带宽-直播业务上联口预留带宽)/用户合计带宽(不含直播业务的占用带宽);
其中,
用户合计带宽(不含直播业务的占用带宽)=视频用户渗透率×视频用户并发率×高峰时点播用户占比×点播用户平均带宽×重叠系数+宽带业务规划用平均带宽×宽带并发率;
重叠系数用于表示宽带用户由使用点播业务切换为使用直播业务时,点播业务的下行流量仍然存在的情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ON系统参数包括单PON口实际下行吞吐量、扩容门限和单PON口下用户端口数;
所述根据所述用户业务统计参数、所述网络业务参数和所述PON系统参数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参数,具体包括:根据所述PON系统参数获取单PON口下单用户平均可分配带宽;
所述根据所述PON系统参数获取单PON口下单用户平均可分配带宽,具体包括:
将单PON口实际下行吞吐量、扩容门限和单PON口下用户端口数,代入单PON口下单用户平均可分配带宽计算公式,获取单PON口下单用户平均可分配带宽;
其中,单PON口下单用户平均可分配带宽计算公式为:
单PON口下单用户平均可分配带宽=单PON口实际下行吞吐量×扩容门限/单PON口下用户端口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存在PON口裂分的情况下,所述单PON口下用户端口数为PON口裂分门限下单PON口下用户端口数。
7.一种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网管系统采集的用户业务统计参数;其中,所述用户业务统计参数用于表征接入网中用户使用业务的情况;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或网管系统采集的网络业务参数;其中,所述网络业务参数是接入网中与网络本身的性能相关的参数;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或网管系统采集的无源光网络PON系统参数;其中,所述PON系统参数是指与PON系统中设备配置相关的参数;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业务统计参数、所述网络业务参数和所述PON系统参数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参数;所述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参数至少包括以下一种:单个宽带用户平均速率、上联口带宽需求、光线路终端OLT可承载用户数和单PON口下单用户平均可分配带宽;其中,所述上联口是所述PON系统与核心网的接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业务统计参数包括:点播并发率、直播并发率和上网用户并发率;其中,点播并发率指在线点播用户数/总视频用户数,直播并发率指在线直播用户数/总视频用户数,上网用户并发率指在线上网用户数/总宽带用户数;
所述网络业务参数包括:视频用户渗透率、点播用户平均带宽、直播用户平均带宽和在线上网用户平均速率;其中,视频用户渗透率是总视频用户数/总宽带用户数;
所述处理模块根据所述用户业务统计参数、所述网络业务参数和所述PON系统参数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参数,具体包括:根据所述用户业务统计参数和所述网络业务参数获取单个宽带用户平均速率;
所述处理模块根据所述用户业务统计参数和所述网络业务参数获取单个宽带用户平均速率,具体包括:
将点播并发率、直播并发率、上网用户并发率、视频用户渗透率、点播用户平均带宽、直播用户平均带宽和在线上网用户平均速率,代入单个宽带用户平均速率计算公式,获取单个宽带用户平均速率;
其中,单个宽带用户平均速率计算公式为:
单个宽带用户平均速率=(宽带用户平均视频点播速率+宽带用户平均视频直播速率)×重叠系数+宽带用户平均上网速率;
其中,宽带用户平均视频点播速率=点播用户平均带宽×点播并发率×视频用户渗透率;
宽带用户平均视频直播速率=直播用户平均带宽×直播并发率×视频用户渗透率;
宽带用户平均上网速率=上网用户并发率×在线上网用户平均速率;
重叠系数用于表示宽带用户由使用点播业务切换为使用直播业务时,点播业务的下行流量仍然存在的情况。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业务统计参数包括:视频用户并发率、高峰时点播用户占比和宽带并发率;其中,视频用户并发率指在线视频用户数/总宽带用户数,高峰时点播用户占比指在用户使用视频业务高峰时段,在线点播用户数/在线视频用户数,宽带并发率指在线宽带用户数/总宽带用户数;
所述网络业务参数包括:直播业务上联口预留带宽、视频用户渗透率、点播用户平均带宽和宽带业务规划用平均带宽;其中,直播业务上联口预留带宽是在上联口为使用直播业务的用户预留的带宽,视频用户渗透率是总视频用户数/总宽带用户数,宽带业务规划用平均带宽是为宽带业务预留的带宽;
所述PON系统参数包括:PON系统中总PON口数和单PON口下用户端口数;
所述处理模块根据所述用户业务统计参数、所述网络业务参数和所述PON系统参数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参数,具体包括:根据所述用户业务统计参数、所述网络业务参数和所述PON系统参数获取上联口带宽需求;
所述处理模块根据所述用户业务统计参数、所述网络业务参数和所述PON系统参数获取上联口带宽需求,具体包括:
将视频用户并发率、高峰时点播用户占比、宽带并发率、直播业务上联口预留带宽、视频用户渗透率、点播用户平均带宽、宽带业务规划用平均带宽、PON系统中总PON口数和单PON口下用户端口数,代入上联口带宽需求计算公式,获取上联口带宽需求;
其中,上联口带宽需求计算公式为:
上联口带宽需求=用户合计带宽(不含直播业务的占用带宽)×用户总数+直播业务上联口预留带宽;
其中,
用户合计带宽(不含直播业务的占用带宽)=视频用户渗透率×视频用户并发率×高峰时点播用户占比×点播用户平均带宽×重叠系数+宽带业务规划用平均带宽×宽带并发率;
用户总数=PON系统中总PON口数×单PON口下用户端口数;
重叠系数用于表示宽带用户由使用点播业务切换为使用直播业务时,点播业务的下行流量仍然存在的情况。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业务统计参数包括:视频用户并发率、高峰时点播用户占比和宽带并发率;其中,视频用户并发率指在线视频用户数/总宽带用户数,高峰时点播用户占比指在用户使用视频业务高峰时段,在线点播用户数/在线视频用户数,宽带并发率指在线宽带用户数/总宽带用户数;
所述网络业务参数包括:直播业务上联口预留带宽、视频用户渗透率、点播用户平均带宽和宽带业务规划用平均带宽;其中,直播业务上联口预留带宽是在上联口为使用直播业务的用户预留的带宽,视频用户渗透率是总视频用户数/总宽带用户数,宽带业务规划用平均带宽是为宽带业务预留的带宽;
所述PON系统参数包括:可用上联口带宽;其中,所述可用上联口带宽是根据所述PON系统的硬件配置确定的;
所述处理模块根据所述用户业务统计参数、所述网络业务参数和所述PON系统参数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参数,具体包括:根据所述用户业务统计参数、所述网络业务参数和所述PON系统参数获取OLT可承载用户数;
所述处理模块根据所述用户业务统计参数、所述网络业务参数和所述PON系统参数获取OLT可承载用户数,具体包括:
将视频用户并发率、高峰时点播用户占比、宽带并发率、直播业务上联口预留带宽、视频用户渗透率、点播用户平均带宽、宽带业务规划用平均带宽和可用上联口带宽,代入OLT可承载用户数计算公式,获取OLT可承载用户数;
其中,OLT可承载用户数计算公式为:
OLT可承载用户数=(可用上联口带宽-直播业务上联口预留带宽)/用户合计带宽(不含直播业务的占用带宽);
其中,
用户合计带宽(不含直播业务的占用带宽)=视频用户渗透率×视频用户并发率×高峰时点播用户占比×点播用户平均带宽×重叠系数+宽带业务规划用平均带宽×宽带并发率;
重叠系数用于表示宽带用户由使用点播业务切换为使用直播业务时,点播业务的下行流量仍然存在的情况。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ON系统参数包括单PON口实际下行吞吐量、扩容门限和单PON口下用户端口数;
所述处理模块根据所述用户业务统计参数、所述网络业务参数和所述PON系统参数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参数,具体包括:根据所述PON系统参数获取单PON口下单用户平均可分配带宽;
所述处理模块根据所述PON系统参数获取单PON口下单用户平均可分配带宽,具体包括:
将单PON口实际下行吞吐量、扩容门限和单PON口下用户端口数,代入单PON口下单用户平均可分配带宽计算公式,获取单PON口下单用户平均可分配带宽;
其中,单PON口下单用户平均可分配带宽计算公式为:
单PON口下单用户平均可分配带宽=单PON口实际下行吞吐量×扩容门限/单PON口下用户端口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存在PON口裂分的情况下,所述单PON口下用户端口数为PON口裂分门限下单PON口下用户端口数。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的装置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的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的方法。
CN201810150746.9A 2018-02-13 2018-02-13 一种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82600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50746.9A CN108260034B (zh) 2018-02-13 2018-02-13 一种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50746.9A CN108260034B (zh) 2018-02-13 2018-02-13 一种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60034A true CN108260034A (zh) 2018-07-06
CN108260034B CN108260034B (zh) 2020-11-17

Family

ID=62744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50746.9A Active CN108260034B (zh) 2018-02-13 2018-02-13 一种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60034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00642A (zh) * 2018-12-17 2019-04-09 广州华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cdn资源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10324190A (zh) * 2019-07-08 2019-10-1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规划方法及装置
CN111147962A (zh) * 2019-12-23 2020-05-1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宽带网络的方法及装置
CN111178844A (zh) * 2019-12-30 2020-05-1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黑龙江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生成带宽网络扩容方案的方法和系统
CN112422679A (zh) * 2020-11-17 2021-02-2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2738815A (zh) * 2020-11-27 2021-04-3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可接入用户数的评估方法和装置
CN112771816A (zh) * 2018-09-19 2021-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预测网络速率的方法及预测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6900A (zh) * 2003-04-11 2004-10-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接入网中的业务优先级的传输方法
CN101715197A (zh) * 2009-11-19 2010-05-26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无线网络中多用户混合业务的容量规划方法
KR20120120277A (ko) * 2010-01-05 2012-11-01 알까뗄 루슨트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m2m 서비스들의 핸들링
US20120308006A1 (en) * 2010-01-25 2012-12-06 Zt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ncrypting Multicast Service in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System
CN105681933A (zh) * 2016-04-21 2016-06-15 北京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基于无源光网络实现基站无线资源共享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6900A (zh) * 2003-04-11 2004-10-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接入网中的业务优先级的传输方法
CN101715197A (zh) * 2009-11-19 2010-05-26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无线网络中多用户混合业务的容量规划方法
KR20120120277A (ko) * 2010-01-05 2012-11-01 알까뗄 루슨트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m2m 서비스들의 핸들링
US20120308006A1 (en) * 2010-01-25 2012-12-06 Zt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ncrypting Multicast Service in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System
CN105681933A (zh) * 2016-04-21 2016-06-15 北京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基于无源光网络实现基站无线资源共享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罗先南,闫龙,操彦,杨宇全: "多业务PON电力综合业务承载可行性研究",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71816A (zh) * 2018-09-19 2021-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预测网络速率的方法及预测装置
CN112771816B (zh) * 2018-09-19 2022-09-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预测网络速率的方法及预测装置
CN109600642A (zh) * 2018-12-17 2019-04-09 广州华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cdn资源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9600642B (zh) * 2018-12-17 2020-10-30 广州华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cdn资源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10324190A (zh) * 2019-07-08 2019-10-1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规划方法及装置
CN110324190B (zh) * 2019-07-08 2022-02-1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规划方法及装置
CN111147962A (zh) * 2019-12-23 2020-05-1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宽带网络的方法及装置
CN111178844A (zh) * 2019-12-30 2020-05-1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黑龙江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生成带宽网络扩容方案的方法和系统
CN112422679A (zh) * 2020-11-17 2021-02-2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2422679B (zh) * 2020-11-17 2022-02-2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2738815A (zh) * 2020-11-27 2021-04-3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可接入用户数的评估方法和装置
CN112738815B (zh) * 2020-11-27 2023-05-3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可接入用户数的评估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60034B (zh) 2020-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60034A (zh) 一种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的方法及装置
US5808767A (en) Fiber optic network with wavelength-division-multiplexed transmission to customer premises
US724916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network control and provisioning
Goodman et al. The LAMBDANET multiwavelength network: Architecture, applications, and demonstrations
KR100251692B1 (ko) 광섬유 가입자 망
CN104244118B (zh) 基于阵列波导光栅的模块化互连网络的构建方法
CN101771902B (zh) 分配无源光网络上行带宽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DE60313542T2 (de) Einheitliches passives Rundfunk-/Kommunikationsnetzwerk
DE202017105896U1 (de) Wellenlängenabstimmung einer optischen Netzabschlusseinheit
DE202009018229U1 (de) System zum Integrieren einer Mehrzahl von Gebäude-Managementdiensten und Heimautomatisierungsdiensten mit einer Mehrzahl von Mehrfach-Abspieldiensten auf neutraler Zugriffsnetzwerk-Operationsbasis
CN109560891A (zh) 实现波分复用光信号分路的方法及装置
CN110213040A (zh) 一种量子密钥分发业务的服务质量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1505440A (zh) 基于pon的双向ip化catv光纤网
CN101253736A (zh) 光通信网络系统、母局光通信装置以及子局光通信装置
CN110266511A (zh) 带宽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04320726A (zh) 基于线性预测的时分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资源分配机制
CN104427414B (zh) 站侧终端装置以及路径切换方法
CA2375553A1 (en) Dialable data services/tdm bandwidth management
DE202016106544U1 (de) Nachrüstung von PON-Systemen unter Verwendung eines Mehrzyklusfeld-AWG
DE60111042T2 (de) Fasern bis zum endgerät (ftth) multimediazugangssystem
Eugui et al. Analysis of a hybrid fixed-elastic DBA with guaranteed fronthaul delay in XG (s)-PONs
CN110324190A (zh) 一种网络规划方法及装置
CN101141194B (zh) 在无源光网络系统中对用户侧设备远程管理的方法
CN100463517C (zh) 无源光网络的网际协议视频传送
Gillespie et al. Evolving access networks: A European perspectiv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