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22679A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22679A
CN112422679A CN202011290776.3A CN202011290776A CN112422679A CN 112422679 A CN112422679 A CN 112422679A CN 202011290776 A CN202011290776 A CN 202011290776A CN 112422679 A CN112422679 A CN 1124226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access
traffic
access request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9077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22679B (zh
Inventor
程海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9077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2267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226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226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226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226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01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accessing one among a plurality of replicated servers
    • H04L67/1004Server selection for load balancing
    • H04L67/1014Server selection for load balancing based on the content of a reque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4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 H04W92/1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 and access point, i.e. wireless air interf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领域,通过将边缘计算模块下沉到接入网设备,并通过接入网设备的虚拟网关模块进行分流,减少了进入上层网络的流量,降低了网络时延,同时保持现有网络架构不受影响。具体方案包括:获取到终端设备发送的访问请求;根据访问请求,确定出待访问的网络流量类型;其中,网络流量类型包括接入网的本地流量和非接入网的本地流量;将访问请求按照网络流量类型分类结果进行处理。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积极推动固定网络与无线网络进入双千兆时代,电信业务和行业应用对网络带宽、端到端时延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减少对用户流量的快速增长带给城域网、核心网扩容的压力,减少网络端到端时延成为双千兆网络的一个重要挑战。
现有的,边缘计算模块的网络位置,通常配置布置在核心网侧,当用户发出网络请求时,需要经过接入层、汇聚层,最后到达核心层。核心层根据接收到的用户请求,分配到对应的边缘计算模块进行处理。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增长,当大规模的终端终端设备(UserEquiPment,UE)发送业务请求时,若再通过逐层接入到核心网,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延迟,从而降低了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由于层级较多,而造成的网络时延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入网设备获取到终端设备发送的访问请求;接入网设备根据访问请求,确定出待访问的网络流量类型;其中,网络流量类型包括接入网的本地流量和非接入网的本地流量;接入网设备将访问请求按照网络流量类型分类结果进行处理。
本公开提供一种通信方法,通过将核心层设备的边缘计算模块下沉到接入层设备,使边缘计算模块更靠近用户端。当终端设备发送访问请求至接入层设备时,接入层设备可直接根据终端设备发送的访问请求所包含的目的IP的目标,虚拟局域网的业务类型确定出访问的网络流量类型是否为接入网流量,若为接入网流量时,可直接调用接入网设备对终端设备的访问请求数据进行处理,接入网设备通过三层转发向终端设备返回该访问请求所包含的业务/业务逻辑的处理结果的响应消息。若访问的网络流量类型不是接入网的流量,则需要接入网设备根据访问请求包含的目的MAC地址、VLAN等信息进行二层透传。通过这种方式,将访问请求直接通过接入网设备进行处理,避免了因数据的多层转发而造成的数据拥堵和网络时延,提高了通信系统的稳定性。避免网络情况越来越糟糕,提升用户体验。
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到终端设备发送的访问请求;虚拟网关模块,用于根据访问请求,确定出待访问的网络流量类型;其中,网络流量类型包括接入网的本地流量和非接入网的本地流量;处理模块,用于将访问请求按照网络流量类型分类结果进行处理。
第三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的通信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通信方法。
第五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提供的通信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全部或者部分存储在第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其中,第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与接入网设备的处理器封装在一起的,也可以与接入网设备的处理器单独封装,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本发明中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以及第五方面的描述,可以参考第一方面的详细描述;并且,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以及第五方面的描述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的有益效果分析,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中,上述接入网设备的名字对设备或功能模块本身不构成限定,在实际实现中,这些设备或功能模块可以以其他名称出现。只要各个设备或功能模块的功能和本发明类似,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
本发明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通信方法的结构框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通信方法的结构框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电子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先对本公开实施例中涉及到术语/名词进行解释说明。
1、网际互连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是TCP/IP体系中的网络层协议。
2、媒体存取控制位址(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MAC):也称为局域网地址(LAN Address)、MAC地址、以太网地址(Ethernet Addres s)或物理地址(PhysicalAddress),它是一个用来确认网络设备位置的位址。在OSI模型和TCP/IP模型中,网络层(第三层,即IP层)使用网际互连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数据链路层(第二层,即MAC层)则使用MAC地址。MAC地址用于在网络中唯一标示一个网卡,一台设备若有一或多个网卡,则每个网卡都需要并会有一个唯一的MAC地址。MAC层的报文通常称为MAC帧或以太帧等。IP层的报文通常称为IP包。
3、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VLAN):VLAN由IEEE 802.1Q协议标准草案定义。在MAC帧基础上封装的VLAN可以用来区分业务,每个VLAN都有唯一的VLAN标识(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Identifier,VLAN ID),即为不同的业务分配不同的VLANID。
4、上行流量(Upstream flow):某个时间段终端设备发送到网络测设备的总的数据包的数量,如:终端设备(客户前置设备(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CPE)、家庭网关单元(Home Gateway Unit,HGU)、机顶盒等)发送到接入网设备的流量。
5、下行流量(Downstream flow):某个时间段内用户从网络侧接收到的数据包的数量,如:终端设备(CPE、HGU、机顶盒等)收到的来自接入网设备的流量。
6、以太网上的点对点协议(Point-to-Point Protocol Over Ethernet,PPPoE):位于IP核心网的宽带网络网关(Broadband network gateway,BNG),通过PPPoE建立与终端设备的“IP连接”,BNG也可以通过PPPoE建立与边缘计算服务器/边缘计算模块的“IP连接”。该“IP连接”的主要作用:为终端设备、边缘计算服务器/边缘计算模块分别分配IP地址、管理用户会话/IP会话、用户认证等。终端设备、边缘计算服务器/边缘计算模块通常经过二层网络设备(如:光线路终端(optical line terminal,OLT)、二层汇聚交换机等)与BNG连接。
7、以太网上的IP协议(IP Over Ethernet,IPoE),位于IP核心网的业务路由器SR通过IPoE建立与终端设备的“IP连接”,业务路由器SR也可以通过PPPoE建立与边缘计算服务器/边缘计算模块的“IP连接”。该“IP连接”的主要作用:为终端设备、边缘计算服务器/边缘计算模块分别分配IP地址、管理用户会话/IP会话、用户认证等。
8、网际互连协议电视(internet protocol TV,IPTV):在IP专用网络上传送包含电视、视频、音频、文本、图形和数据等,提供QoS/QoE、安全、交互性和可靠性的可管理的多媒体业务。
9、IP五元组:由IP包头的五个元素组成:目的IP地址,源IP地址,协议号,源端口,目的端口。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以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系统架构的简化示意图,如图1所示,示例性地示出了终端设备1、一个接入网设备2和一个核心网设备3。可选的,该系统架构可以包括多个接入网设备2并且每个接入网设备2的覆盖范围内可以包括其它数量的终端设备1,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其中,终端设备1通过接入网设备2与核心网设备3建立通信连接。
可选的,该无线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网络控制器、移动管理实体等其它网络实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用于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服务。终端设备1可以有不同的名称,例如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客户前置设备(CustomerPremise Equipment,CPE)、住宅网关(Residence Gateway,RG)、接入终端、终端单元、终端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无线通信设备、车辆终端设备、终端代理或终端装置等。可选的,终端设备1可以为各种具有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一体机、光网络单元(Optical Network Unit,ONU)、HGU、机顶盒(Set TopBox,STB)、融合网络的住宅网关(Fixed Network-Residence Gateway,FN-RG)、虚拟现实头盔计算机,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例如,手持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车载设备可以是车载导航系统。可穿戴设备可以是智能手环。计算机可以是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电脑、平板型电脑以及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2也可以是移动通信系统的接入网,如基站等;也可以是固定通信系统的接入网,如无源光网络(Passive Optical Network,PON)等。其中PON系统包括光线路终端(optical line terminal,OLT)和光网络单元(Optical NetworkUnit,ONU)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2还可以是移动通信系统的接入网设备,如:无线通信的接入端设备或接入端设备控制器等。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2可以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system for mobil ecommunication,GSM),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multIP地址le access,CDMA)中的接入端设备(basetransceiver station,BTS),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地址l e access,WCDMA)中的接入端设备(node B,NB),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的接入端设备(evolvedNode B,eNB),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或者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internetof things,NB-IoT)中的eNB,5G移动通信网络中的新空口(New Radio,NR)。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2还可以是融合了固定通信系统接入网和移动通信系统的接入网的设备(即固移融合的接入网设备),基于SDN/NFV的未来接入网设备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接入网设备2不作任何限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核心网设备3可以是固定通信系统的IP核心网的设备,如:宽带网络网关(Broadband network gateway,BNG)、核心路由器CR、业务路由器SR等设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核心网设备3可以是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网设备,如:5G核心网设备,包括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会话管理功能(SMF)和分组核心演进(EvolvedPacket Core,EPC)设备。
核心网设备3还可以是融合了固定通信系统的核心网和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网的设备(即固移融合的核心网设备),基于SDN/NFV的未来核心网设备等。在固移融合下,当需要为固定网络的终端设备提供5G业务时,固定通信网络(有线运营商)可以与移动通信网络(5G服务运营商)互通,请求接入5G业务。本发明实施例对核心网设备3不作任何限制。
以下结合图1示出的通信系统,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通信方法进行介绍。
如图2所示,本公开的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201-步骤203的内容。
在步骤201之前,还包括步骤200:
200、将边缘计算模块下沉部署到接入网设备上,并在接入网设备中增加虚拟网关(virtual Gateway,VGW)模块,虚拟网关和边缘计算模块用于本地流量卸载。
本步骤中,相比于传统的部署方式(边缘计算模块部署在核心层设备中),本公开一方面,将边缘计算模块下沉到靠近接入网设备的位置;另一方面将虚拟网关模块部署在接入网设备中。
边缘计算:指的是“贴近用户与数据源的IT资源”。意味着许多控制将通过本地设备实现而无需交由云端,处理过程将在本地边缘计算层完成。通过这种方式将大大提升数据处理效率,减轻云端的负荷。同时,由于更加靠近用户,还可为用户提供更快的响应,将需求在边缘端解决。
按照现有固定通信网络的宽带接入架构来看,将边缘计算服务器放置在固定网络的接入机房(如:边缘计算服务器与接入网设备OLT通过光纤实现物理层的直接连接),边缘计算服务器为固定IP地址的专线用户接入,它与终端设备/终端用户的Vlan和网段往往是不同的;不仅如此,对于同一个接入设备(如OLT)下的用户之间往往是水平隔离的(如:HGU、边缘计算服务器为OLT的用户,它们与BNG建立的“IP连接”是不同的),即使边缘计算服务器与终端设备/终端用户处于同一Vlan和网段,它们之间也不能直接进行二层通信,而需要绕道BNG进行三层通信。另外,现网中终端用户大量采用了PPPoE方式接入,PPPoE终结于BNG,这样,如果只完成了边缘计算服务器与接入网设备通过光纤进行物理层的连接,用户和边缘计算服务器之间还需要通过网关进行交互。
虚拟网关(virtual Gateway,VGW)模块:主要实现将一部分流量卸载到接入网的边缘计算模块处理功能,具体的包括:流量识别、流量的IP层的转发(三层转发),用户会话(user session)管理等。在二层接入设备上实现的接入网本地流量分流,该方法对HGU和BNG透明,不改变其功能定位,保持现有网络架构不受影响。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为了在二层接入设备上实现本地流量的分流,将边缘计算模块和虚拟网关模块部署在固定通信系统的接入网设备(如:光线路终端(optical lineterminal,OLT))上,使OLT除了具备无源光网络相关的功能外,还具备计算、存储、二层透传、三层转发、用户会话管理等功能。
其中,边缘计算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业务板卡上嵌入到接入网设备(融合形态),还可以作为独立的设备放置在接入网设备OLT旁边(旁挂形态)与接入网设备OLT通过光纤连接。
不论何种设备形态,边缘计算模块均可以配置独立的IP地址、业务VLAN等,并可以独立执行IP地址和业务VLAN规划(即业务类型规划),形成边缘计算模块的IP地址池和边缘计算模块的业务类型池。
接入网设备还可以包括PON板、上联板、级联/汇聚板和信元交换等功能模块,以实现更多功能,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上述接入网设备的边缘计算模块可应用于:内容分发网络模块(ContentDelivery Network,CND)、IPTV、虚拟现实技术、车联网/物联网、智能安防/视频监控等技术领域。使用户访问可在靠近用户侧的边缘位置进行处理,进一步降低时延。
201、接入网设备获取到终端设备发送的访问请求。
本步骤中,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终端设备的访问请求。
示例性的,该访问请求包含的业务可以是边缘计算IPTV、虚拟现实技术、车联网/物联网、智能安防/视频监控等;也可以访问邮件服务器、访问网络服务器等。
202、接入网设备根据访问请求,确定出待访问的网络流量类型;
本步骤中,访问请求可以来自于用户驻地设备CPE,如:光网络单元(OpticalNetwork Unit,ONU)、家庭网关单元(Home Gateway Unit,HGU)或机顶盒等所属于固定通信网络发出的请求。
如图2所示,步骤202还包括步骤2021和步骤2022。
2021、接入网设备根据访问请求,确定出目的IP地址和虚拟局域网ID对应的业务类型。
本步骤中,接入网设备获取到访问请求后,解析访问请求消息的IP层的包头和MAC层的MAC帧头,获取访问请求的目的IP地址和虚拟局域网ID。
其中网络流量类型的分类条件还可以为IP五元组中其它的一个或多个元素或IP五元组中其它的一个或多个元素与VLAN ID的组合。例如:可以将“目的IP地址”、“目的端口”与VLAN ID作为流量分类的分类条件,也可以将“目的IP地址”、“协议号”与VLAN ID作为流量分类的分类条件,其中协议号用于标识协议的类型。
2022、接入网设备按照目的IP地址和虚拟局域网ID对应的业务类型,确定出待访问的网络流量类型。
具体的,结合接入网设备中的边缘计算模块的IP地址池和业务类型池,对接入网收到的访问请求进行流量分类。
若目的IP地址在边缘计算模块的IP地址池内,VLAN ID对应的业务类型在边缘计算模块的业务类型池之内,则将业务请求确定为接入网本地流量;否则,业务请求确定为非接入网本地流量。
203、接入网设备将访问请求按照网络流量类型分类结果进行处理。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根据网络流量类型分类结果进行处理的具体方式包括步骤203a和203b。
203a、若网络流量类型为接入网的本地流量,接入网设备响应于访问请求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转发至对应的终端设备;
本步骤中,若网络流量类型为接入网的本地流量,接入网设备中的虚拟网关模块将访问请求转发至边缘计算模块,边缘计算模块将访问请求所包含的业务/业务逻辑的处理结果封装为响应消息,该响应消息由该虚拟网关转发给该终端设备,即:该接入网设备的虚拟网关建立IP路由的表项,根据IP五元组等IP层的信息,执行三层转发。
由于虚拟网关模块可管理用户会话,终结请求消息,并将边缘计算模块的处理后包含处理结果的响应消息发送给终端设备,使得请求消息和响应消息可不再通过经过接入网的上层网络(如:固定通信系统的接入网的上层网络为IP核心网,也称为城域网)。
203b、若网络流量类型为非接入网的本地流量,将访问请求进行二层转发。
本步骤中,该请求消息为非接入网的本地流量,接入网设备按照传统的流程,将访问请求二层透传到接入网的上层网络的相关设备,由接入网的上层网络设备转发至请求消息对应的目的IP地址指向的设备。
虚拟网关模块可以卸载本地用户访问本地接入网的边缘计算模块/服务器的流量,使这些流量无需绕道BNG转发,缩短了转发路径,节省了带宽,也提高了用户体验质量。
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以待处理业务为内容分发网络(Content DeliveryNetwork,CDN)视频流为例。机顶盒作为终端设备,与ONU/HGU连接,机顶盒通过IPoE获得IP地址。
具体的实现步骤为:
1)、机顶盒发送HTTP访问请求,请求IPTV的视频内容。
2)、OLT收到该请求后,从该HTTP请求的目的IP地址和vlan ID判断出为CDN请求,OLT的边缘计算模块具备CDN业务功能。
3a)、OLT查找其边缘计算模块中是否有所请求的视频内容,若存在该视频内容,则CDN被命中(即OLT的边缘计算模块中已经有了机顶盒请求的视频内容),则虚拟网关模块需通过三层转发返回机顶盒请求的视频内容。此时,包含了OLT的边缘计算模块返回的视频内容的报文,作为OLT的本地流量(即接入网的本地流量)。
3b)、OLT的边缘计算模块中的视频内容未被命中,虚拟网关模块将机顶盒的请求以二层透传方式转发给接入网的上层网络的BNG设备,并由BNG设备转发至上级CDN(如IP核心网中的CDN)。
4、上级CDN根据规则,向机顶盒返回所请求的视频内容,并将该视频内容下沉到该OLT的边缘计算模块中,后续对该视频内容的请求将由该OLT的边缘计算模块提供,终端设备请求视频内容的访问请求流量(上行流量)和边缘计算模块返回视频内容的响应消息的流量(下行流量)不再经过BNG(即接入网的上层网络设备)。从而避免了多次数据转发造成的时延和丢包现象。
目前,移动通信网络和固定通信网络是两个独立的专用网络。短期内,在网络部署上难以实现移动通信网络和固定通信网络的完全融合。因此,可以考虑在业务层面上实现移动通信网络和固定通信网络的融合。
进一步的,固定通信系统的接入网设备的虚拟网关模块还可以实现BNG的用户平面的功能。
进一步的,还包括:
接入网设备的虚拟网关模块可连接固定通信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具体的,该接入网设备的虚拟网关模块还包括:固定通信系统的用户平面的功能模块,以及与移动通信系统的用户平面连接的互通功能。固定网络通过互通功能与移动网络通信。该互通功能包括:互通控制面功能、互通用户面功能。
该虚拟网关模块的互通用户面功能的实现具体是虚拟网关模块通过5G核心网的N3接口与5G核心网的UPF连接。即5G核心网开放UPF的接口与固定通信网络进行适配。该虚拟网关模块的互通控制面功能的实现具体是虚拟网关模块通过5G核心网的N1、N2接口与5G核心网的AMF连接;或者5G终端UE通过N1接口与AMF连接,同时通过wifi与的ONU/CPE连接,虚拟网关模块通过5G核心网的N2接口与5G核心网的AMF连接。如此,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中的终端均可以访问该接入网的边缘计算模块/边缘计算服务器/边缘计算板卡,以实现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业务的融合。
连接后,接入网设备建立固定通信网络用户和移动通信网络用户的映射关系。
具体的,该接入设备维护移动通信系统的用户和固定通信系统的用户ID的映射关系。
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固定网络的接入网设备中增加:固定通信系统的用户平面的功能模块,以及与移动网络互通的“互通模块”。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带来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边缘计算模块下沉到接入层设备,使边缘计算模块更靠近用户侧。当终端设备发送访问请求至接入层设备时,接入层设备可直接根据终端设备访问的目的IP地址确定出访问的网络流量类型,从而进行对应处理。通过这种方式,将访问请求直接通过接入层的边缘计算模块进行处理,避免了数据的多层转发,因转发而造成的数据拥堵,进一步造成的网络时延,提高了通信系统的稳定性。避免网络情况越来越糟糕,提升用户体验。
上述主要从方法的角度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公开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公开的范围。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通信装置的框图,用于媒体服务器,该通信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2所示的通信方法。作为一种可实现方式,该装置可以包括获取模块410、虚拟网关模块420和处理模块430。
获取模块410,用于获取到终端设备发送的访问请求;例如,结合图2,获取模块410可以用于执行步骤201。
虚拟网关模块420,用于根据访问请求,确定出待访问的网络流量类型;其中,网络流量类型包括接入网的本地流量和非接入网的本地流量;例如,结合图2,虚拟网关模块420可以用于执行步骤202。
处理模块430,用于将访问请求按照网络流量类型分类结果进行处理。例如,结合图2,处理模块430可以用于执行步骤203。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虚拟网关模块420还包括:
确定单元4201,用于根据访问请求,确定出目的IP地址和虚拟局域网ID对应的业务类型;例如,结合图2,确定单元4201可以用于执行步骤2021。
分类单元4202,用于按照目的IP地址和虚拟局域网ID对应的业务类型,确定出待访问的网络流量类型。例如,结合图2,分类单元4202可以用于执行步骤2022。
进一步地,还包括:
处理模块410,还用于确定待访问的网络流量类型为接入网的本地流量,响应于访问请求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转发至对应的终端设备。例如,结合图2,接收模块可以用于执行步骤203a。
处理模块410还用于确定待访问的网络流量类型为非接入网的本地流量,将访问请求进行二层转发。例如,结合图2,接收模块可以用于执行步骤203b。
进一步,还包括:
虚拟网关模块420,还用于可连接固定通信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
虚拟网关模块420,还用于连接后,建立固定通信网络用户和移动通信网络用户ID的映射关系。
当然,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攻击处置装置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模块,例如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存储模块可以用于存储该网络攻击处置装置的程序代码,还可以用于存储网络攻击处置装置在运行过程中生成、接收到的数据等。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61、存储器62、通信接口63和通信总线64。
下面结合图6对电子设备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其中,处理器61是电子设备的控制中心,可以是一个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处理元件的统称。例如,处理器61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也可以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
在具体的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6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6中所示的CPU0和CPU1。且,作为一种实施例,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6中所示的处理器61和处理器66。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处理器(Single-CPU),也可以是一个多核处理器(Multi-CPU)。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存储器62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62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总线64与处理器61相连接。存储器62也可以和处理器61集成在一起。
在具体的实现中,存储器62,用于存储本发明中的数据和执行本发明的软件程序。处理器61可以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62内的软件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62内的数据,执行空调器的各种功能。
通信接口63,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终端、云端等。通信接口63可以包括获取单元实现获取功能,以及发送单元实现发送功能。
通信总线64,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地址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6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作为一个示例,结合图6,电子设备中的获取模块实现的功能与图6中的通信接口63的功能相同,处理模块、判断模块实现的功能与图6中的处理器61的功能相同,进一步地,还包括存储单元,存储单元实现的功能与图6中的存储器62的功能相同。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方法可以实施为以机器可读格式被编码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或者被编码在其它非瞬时性介质或者制品上的计算机程序指令。
图7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概念性局部视图,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用于在计算设备上执行计算机进程的计算机程序。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产品是使用信号承载介质710来提供的。信号承载介质7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程序指令,其当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运行时可以提供以上针对图2描述的功能或者部分功能。因此,例如,参考图2中所示的实施例,步骤201-步骤204b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可以由与信号承载介质710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来承担。此外,图7中的程序指令也描述示例指令。
在一些示例中,信号承载介质710可以包含计算机可读介质711,诸如但不限于,硬盘驱动器、紧密盘(CD)、数字视频光盘(DVD)、数字磁带、存储器、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信号承载介质710可以包含计算机可记录介质712,诸如但不限于,存储器、读/写(R/W)CD、R/W DVD、等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信号承载介质710可以包含通信介质713,诸如但不限于,数字和/或模拟通信介质(例如,光纤电缆、波导、有线通信链路、无线通信链路、等等)。
信号承载介质710可以由无线形式的通信介质713(例如,遵守IEEE 802.71标准或者其它传输协议的无线通信介质)来传达。一个或多个程序指令可以是,例如,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或者逻辑实施指令。
在一些示例中,诸如针对图2描述的写数据装置可以被配置为,响应于通过计算机可读介质711、计算机可记录介质712、和/或通信介质713中的一个或多个程序指令,提供各种操作、功能、或者动作。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到终端设备发送的访问请求;
根据所述访问请求,确定出待访问的网络流量类型;其中,所述网络流量类型包括接入网的本地流量和非接入网的本地流量;
将所述访问请求按照网络流量类型分类结果进行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访问请求,确定出待访问的网络流量类型,包括:
根据所述访问请求,确定出目的IP地址和虚拟局域网ID对应的业务类型;
按照所述目的IP地址和虚拟局域网ID对应的业务类型,确定出待访问的网络流量类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访问请求按照网络流量类型分类结果进行处理,包括:
确定待访问的网络流量类型为接入网的本地流量,响应于所述访问请求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转发至对应的终端设备;
确定待访问的网络流量类型为非接入网的本地流量,将所述访问请求进行二层转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可连接固定通信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
连接后,建立固定通信网络用户和移动通信网络用户ID的映射关系。
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到终端设备发送的访问请求;
虚拟网关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访问请求,确定出待访问的网络流量类型;其中,所述网络流量类型包括接入网的本地流量和非接入网的本地流量;
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访问请求按照网络流量类型分类结果进行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网关模块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访问请求,确定出目的IP地址和虚拟局域网ID对应的业务类型;
分类单元,用于按照所述目的IP地址和虚拟局域网ID对应的业务类型,确定出待访问的网络流量类型。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确定待访问的网络流量类型为接入网的本地流量,响应于所述访问请求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转发至对应的终端设备;
处理模块,还用于确定待访问的网络流量类型为非接入网的本地流量,将所述访问请求进行二层转发。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虚拟网关模块,还用于可连接固定通信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
虚拟网关模块,还用于连接后,建立固定通信网络用户和移动通信网络用户ID的映射关系。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CN202011290776.3A 2020-11-17 2020-11-17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24226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90776.3A CN112422679B (zh) 2020-11-17 2020-11-17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90776.3A CN112422679B (zh) 2020-11-17 2020-11-17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22679A true CN112422679A (zh) 2021-02-26
CN112422679B CN112422679B (zh) 2022-02-22

Family

ID=74831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90776.3A Active CN112422679B (zh) 2020-11-17 2020-11-17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22679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59272A (zh) * 2021-05-13 2021-08-13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虚拟网关的流量管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473486A (zh) * 2021-07-13 2021-10-01 蒋溢 一种端边协同的网络覆盖增强系统及方法
CN114025412A (zh) * 2021-11-03 2022-02-0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业务访问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046798A (zh) * 2021-11-16 2022-02-1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辅助探索城市的路径规划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339727A (zh) * 2021-12-29 2022-04-1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边缘平台、配置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5250273A (zh) * 2021-04-28 2022-10-28 中移(上海)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流转的方法及装置
WO2023221502A1 (zh) * 2022-05-20 2023-11-23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及信令安全管理网关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60034A (zh) * 2018-02-13 2018-07-0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的方法及装置
US20180343567A1 (en) * 2016-08-05 2018-11-29 Nxgen Partners Ip, Llc Private multefire network with sdr-based massive mimo, multefire and network slicing
KR20190058763A (ko) * 2017-11-21 2019-05-30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에지 서버, 에지 컴퓨팅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이동통신망의 베어러 관리 방법
CN110198307A (zh) * 2019-05-10 2019-09-03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边缘计算节点的选择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582090A (zh) * 2019-08-22 2019-12-17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cdn调度方法、调度系统和mec网元
CN110896553A (zh) * 2018-09-12 2020-03-20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多接入边缘计算方法和平台、通信系统
CN111629030A (zh) * 2020-04-24 2020-09-0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边缘计算平台的通信处理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343567A1 (en) * 2016-08-05 2018-11-29 Nxgen Partners Ip, Llc Private multefire network with sdr-based massive mimo, multefire and network slicing
KR20190058763A (ko) * 2017-11-21 2019-05-30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에지 서버, 에지 컴퓨팅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이동통신망의 베어러 관리 방법
CN108260034A (zh) * 2018-02-13 2018-07-0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接入网承载业务能力的方法及装置
CN110896553A (zh) * 2018-09-12 2020-03-20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多接入边缘计算方法和平台、通信系统
CN110198307A (zh) * 2019-05-10 2019-09-03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边缘计算节点的选择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582090A (zh) * 2019-08-22 2019-12-17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cdn调度方法、调度系统和mec网元
CN111629030A (zh) * 2020-04-24 2020-09-0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边缘计算平台的通信处理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IKOS MAKRIS、VIRGILIOS PASSAS: ""On Minimizing Service Access Latency: Employing MEC on the Fronthaul of Heterogeneous 5G Architectures"", 《2019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 (LANMAN)》 *
马洪源、肖子玉、卜忠贵、赵远: ""5G边缘计算技术及应用展望"", 《电信科学》 *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50273A (zh) * 2021-04-28 2022-10-28 中移(上海)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流转的方法及装置
CN113259272A (zh) * 2021-05-13 2021-08-13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虚拟网关的流量管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259272B (zh) * 2021-05-13 2022-05-27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虚拟网关的流量管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473486A (zh) * 2021-07-13 2021-10-01 蒋溢 一种端边协同的网络覆盖增强系统及方法
CN113473486B (zh) * 2021-07-13 2023-04-07 蒋溢 一种端边协同的网络覆盖增强系统及方法
CN114025412A (zh) * 2021-11-03 2022-02-0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业务访问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025412B (zh) * 2021-11-03 2024-03-2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业务访问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046798A (zh) * 2021-11-16 2022-02-1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辅助探索城市的路径规划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339727A (zh) * 2021-12-29 2022-04-1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边缘平台、配置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4339727B (zh) * 2021-12-29 2023-08-1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边缘平台、配置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WO2023221502A1 (zh) * 2022-05-20 2023-11-23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及信令安全管理网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22679B (zh) 2022-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22679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3548376B (zh) 通过openflow数据平面在云计算机中实现epc
EP2901630B1 (en) Method operating in a fixed access network and user equipments
EP2860918B1 (en) Mess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system in multi-homing access overlay network
WO2020199896A1 (zh) 一种业务流路由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165725A (zh) 报文处理的方法及设备
WO2021082575A1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系统
US20210044456A1 (en)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gre tunnel, access point and gateway
CN111371634B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220255772A1 (en) Packet send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9450982B (zh) 一种网络通讯方法和系统
CN103125141A (zh) 移动宽带网络接口的聚合
CN108270690A (zh) 控制报文流量的方法和装置
EP4167529A1 (en) Slice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20230370899A1 (en) Packet forwarding method,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14365540B (zh) 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2946350B (zh) 一种基于优先级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US20160080532A1 (en) Method for generating input parameter and device
US20230336377A1 (en) Packet forwar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network system
US11812378B2 (en) User management device, BNG, and BNG user internet access method and system
CN109756409B (zh) 桥接转发方法
JPWO2019240158A1 (ja)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CN110620999B (zh) 用户面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923075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6668375B (zh) 一种报文分流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