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40434A - 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系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系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240434A CN108240434A CN201710683546.5A CN201710683546A CN108240434A CN 108240434 A CN108240434 A CN 108240434A CN 201710683546 A CN201710683546 A CN 201710683546A CN 108240434 A CN108240434 A CN 10824043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tating element
- axis
- planetary gear
- selectively connected
- clut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4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62—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 F16H3/66—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gear trains without drive passing from one train to anoth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23—Mounting or installation of gears or shafts in the gearboxes, e.g. methods or means for assembl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3—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 F16H2200/0069—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the gear ratios comprising ten forward speed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02—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16H2200/2012—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with four sets of orbital gea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3—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 F16H2200/2048—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with seven engag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系,其可包括:输入轴,其接收发动机的扭矩;输出轴,其输出输出扭矩;第一行星齿轮组,其包括第一旋转元件、第二旋转元件和第三旋转元件;第二行星齿轮组,其包括第四旋转元件、第五旋转元件和第六旋转元件;第三行星齿轮组,其包括第七旋转元件、第八旋转元件和第九旋转元件;以及第四行星齿轮组,其包括第十旋转元件、第十一旋转元件和第十二旋转元件。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6年12月23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申请号为10-2016-0178309的韩国专利的优先权和权益,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更特别地,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系。
背景技术
通常,实现更多速度挡(speed stage)的自动变速器已被开发以提高燃料经济性并优化驾驶性能。上涨的油价引发了增加车辆燃料消耗的激烈的竞争。
因此,已经进行了通过精简发动机来减轻重量和提高燃料经济性的研究。还进行了通过自动变速器的多个速度挡来确保驾驶性和燃料经济性的研究。
然而,在自动变速器中,随着速度挡的数量的增加,内部部件(特别是行星齿轮组)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因此,变速器的长度增加,这使得可安装性、成本、重量、变速器效率等恶化。
近年来,已经实现了8速自动变速器。也已经积极地进行了能够实现更多速度挡的行星齿轮系的研究和开发。
然而,常规的8速自动变速器通常包括三个至四个行星齿轮组和五个至七个控制元件(摩擦元件)。因此,由于自动变速器的长度增加,所以可安装性可能恶化。
近来,已经尝试将一个行星齿轮组设置在另一行星齿轮组之上,但是利用平行行星齿轮组的自动变速器的结构非常有限。
采用爪形离合器代替湿型控制元件已经被使用。然而,换挡平顺感可能恶化。
此外,由于常规8速自动变速器具有6.5至7.5的传动比跨度,所以燃料经济性的改善可能不是很大。
此外,如果8速自动变速器具有大于9.0的传动比跨度,则难以保证级比(stepratio)的线性。由此发动机的驱动效率和车辆的驾驶性能可能恶化。
在本背景技术部分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是为了增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背景可包含不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国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系。所公开的行星齿轮系通过实现十个前进速度挡和至少一个倒退速度挡来改善动力传递性能和燃料经济性。所公开的行星齿轮系还实现了扩大的传动比跨度并确保了级比的线性。
一种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系可包括:输入轴,其接收发动机的扭矩;输出轴,其输出扭矩;第一行星齿轮组,其包括第一旋转元件、第二旋转元件和第三旋转元件;第二行星齿轮组,其包括第四旋转元件、第五旋转元件和第六旋转元件;第三行星齿轮组,其包括第七旋转元件、第八旋转元件和第九旋转元件;第四行星齿轮组,其包括第十旋转元件、第十一旋转元件和第十二旋转元件;第一轴,其与第一旋转元件和第五旋转元件连接,并与输入轴连接;第二轴,其与第二旋转元件和第六旋转元件连接;第三轴,其与第三旋转元件和第十旋转元件连接;第四轴,其与第七旋转元件和第十二旋转元件连接;第五轴,其与第九旋转元件连接,并与第一轴或第二轴选择性地连接;以及第六轴,其与第十一旋转元件连接并与输出轴连接。
第四轴可与变速器壳体选择性地连接;
行星齿轮系可进一步包括:第七轴,其与第四旋转元件连接并与变速器壳体选择性地连接;以及第八轴,其与第八旋转元件连接并与变速器壳体、第三轴或第六轴选择性地连接。
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第一旋转元件、第二旋转元件和第三旋转元件可分别是第一太阳齿轮、第一行星架和第一环形齿轮。第二行星齿轮组的第四旋转元件、第五旋转元件和第六旋转元件可分别是第二太阳齿轮、第二行星架和第二环形齿轮。第三行星齿轮组的第七旋转元件、第八旋转元件和第九旋转元件可分别是第三太阳齿轮、第三行星架和第三环形齿轮。第四行星齿轮组的第十旋转元件、第十一旋转元件和第十二旋转元件可分别是第四太阳齿轮、第四行星架和第四环形齿轮。
行星齿轮系可进一步包括:第一离合器,其将第六轴和第八轴选择性地连接;第二离合器,其将第一轴和第五轴选择性地连接;第三离合器,其将第二轴和第五轴选择性地连接;第四离合器,其将第三轴和第八轴选择性地连接;第一制动器,其将第四轴与变速器壳体选择性地连接;第二制动器,其将第七轴与变速器壳体选择性地连接;以及第三制动器,其将第八轴与变速器壳体选择性地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系包括:输入轴,其接收发动机的扭矩;输出轴,其输出扭矩;第一行星齿轮组,其包括第一旋转元件、第二旋转元件和第三旋转元件;第二行星齿轮组,其包括第四旋转元件、第五旋转元件和第六旋转元件;第三行星齿轮组,其包括第七旋转元件、第八旋转元件和第九旋转元件;以及第四行星齿轮组,其包括第十旋转元件、第十一旋转元件和第十二旋转元件。输入轴可与第五旋转元件连接,输出轴可与第十一旋转元件连接,第一旋转元件可与第五旋转元件连接,第二旋转元件可与第六旋转元件连接,第三旋转元件可与第十旋转元件连接,第七旋转元件可与第十二旋转元件连接,第一旋转元件可与第九旋转元件选择性地连接,第二旋转元件可与第九旋转元件选择性地连接,并且第八旋转元件可与第十旋转元件或第十一旋转元件选择性地连接。
第四旋转元件、第七旋转元件和第八旋转元件中的每一个可分别选择性地连接到变速器壳体。
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第一旋转元件、第二旋转元件和第三旋转元件可分别是第一太阳齿轮、第一行星架和第一环形齿轮。第二行星齿轮组的第四旋转元件、第五旋转元件和第六旋转元件可分别是第二太阳齿轮、第二行星架和第二环形齿轮。第三行星齿轮组的第七旋转元件、第八旋转元件和第九旋转元件可分别是第三太阳齿轮、第三行星架和第三环形齿轮。第四行星齿轮组的第十旋转元件、第十一旋转元件和第十二旋转元件可分别是第四太阳齿轮、第四行星架和第四环形齿轮。
行星齿轮系可进一步包括:第一离合器,其将第八旋转元件与第十一旋转元件选择性地连接;第二离合器,其将第一旋转元件与第九旋转元件选择性地连接;第三离合器,其将第二旋转元件与第九旋转元件选择性地连接;第四离合器,其将第八旋转元件与第十旋转元件选择性地连接;第一制动器,其将第七旋转元件与变速器壳体选择性地连接;第二制动器,其将第四旋转元件与变速器壳体选择性地连接;以及第三制动器,其将第八旋转元件与变速器壳体选择性地连接。
本公开的实施例可通过将四个行星齿轮组与七个控制元件进行组合来实现十个前进速度挡和一个倒退速度挡。
此外,由于确保了传动比跨度大于10.01,所以可使发动机的驱动效率最大化。
此外,由于确保了级比的线性,所以可改善诸如换挡前后的加速度、发动机转速节奏等的驾驶性能。
从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获得或可预测的其它效果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被明确或隐含地描述。换言之,将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可预测的各种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行星齿轮系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行星齿轮系中处于每个速度挡的控制元件的操作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期望开发一种能够通过少量部件表现最大效率的行星齿轮系,以通过多级变速或换挡来提高燃料效率。在一个示例中,期望实现至少九个前进速度挡的高效率自动变速器的开发。在这方面,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系。所公开的行星齿轮系可通过使用最少数量的部件实现至少十个前进速度和扩大传动比跨度来改善动力传递性能并降低燃料消耗。所公开的行星齿轮系还可确保级比的线性。
在下文中,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在附图中,以下符号用于标识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各种元件,其中:
i.B1、B2、B3表示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和第三制动器;
ii.C1、C2、C3、C4表示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三离合器和第四离合器;
iii.N1、N2、N3、N4、N5、N6、N7、N8、N9、N10、N11、N12表示第一旋转元件、第二旋转元件、第三旋转元件、第四旋转元件、第五旋转元件、第六旋转元件、第七旋转元件、第八旋转元件、第九旋转元件、第十旋转元件、第十一旋转元件和第十二旋转元件;
iv.PG1、PG2、PG3、PG4表示第一行星齿轮组、第二行星齿轮组、第三行星齿轮组和第四行星齿轮组;
v.S1、S2、S3、S4表示第一太阳齿轮、第二太阳齿轮、第三太阳齿轮和第四太阳齿轮;
vi.PC1、PC2、PC3、PC4表示第一行星架、第二行星架、第三行星架和第四行星架;
vii.R1、R2、R3、R4表示第一环形齿轮、第二环形齿轮、第三环形齿轮和第四环形齿轮;
viii.P1、P2、P3、P4表示第一小齿轮、第二小齿轮、第三和第四小齿轮;
ix.IS表示输入轴;
x.OS表示输出轴;并且
xi.TM1、TM2、TM3、TM4、TM5、TM6、TM7、TM8表示第一轴、第二轴、第三轴、第四轴、第五轴、第六轴、第七轴和第八轴。
然而,为了清楚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省略了与描述无关的部分。此外,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在下面的描述中,因为组件的名称彼此相同,所以使用名称或术语来识别组件,诸如第一、第二、第三等是为了区分名称。这样的命名约定不旨在表示或设置其顺序,并且本公开不旨在如此限制。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行星齿轮系的示意图。
参照图1,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行星齿轮系包括设置在相同轴线上的第一星齿轮组PG1、第二星齿轮组PG2、第三星齿轮组PG3和第四行星齿轮组PG4。在一个实施例中,行星齿轮系还包括输入轴IS,输出轴OS,连接到第一行星齿轮组PG1、第二行星齿轮组PG2、第三行星齿轮组PG3和第四行星齿轮组PG4的至少一个旋转元件的八个旋转轴TM1至TM8,作为控制元件的四个离合器C1至C4和也作为控制元件的三个制动器B1至B3,以及变速器壳体H。
从输入轴IS输入的扭矩通过第一行星齿轮组PG1、第二行星齿轮组PG2、第三行星齿轮组PG3和第四行星齿轮组PG4的协同操作而被转变。改变的扭矩通过输出轴OS输出。
在该实施例中,行星齿轮组从发动机侧以第一行星齿轮组PG1、第二行星齿轮组PG2、第三行星齿轮组PG3和第四行星齿轮组PG4的顺序布置。
输入轴IS是输入构件。来自发动机的曲轴的扭矩在通过扭矩变换器进行扭矩变换后被输入到输入轴IS。
输出轴OS是输出构件。输出轴OS与输入轴IS平行设置,并通过差速设备将驱动扭矩传递到驱动轮。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行星齿轮组PG1是单个小齿轮行星齿轮组。第一行星齿轮组PG1包括第一太阳齿轮S1、可旋转地支撑与第一太阳齿轮S1外啮合的第一小齿轮P1的第一行星架PC1、以及与第一小齿轮P1内啮合的第一环形齿轮R1,其分别作为第一旋转元件N1、第二旋转元件N2和第三旋转元件N3。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行星齿轮组PG2是单个小齿轮行星齿轮组。第二行星齿轮组PG2包括第二太阳齿轮S2、可旋转地支撑与第二太阳齿轮S2外啮合的第二小齿轮P2的第二行星架PC2、以及与第二小齿轮P2内啮合的第二环形齿轮R2,其分别作为第四旋转元件N4、第五旋转元件N5和第六旋转元件N6。
在该实施例中,第三行星齿轮组PG3是单个小齿轮行星齿轮组。第三行星齿轮组PG3包括第三太阳齿轮S3、可旋转地支撑与第三太阳齿轮S3外啮合的第三小齿轮P3的第三行星架PC3、以及与第三小齿轮P3内啮合的第三环形齿轮R3,其分别作为第七旋转元件N7、第八旋转元件N8和第九旋转元件N9。
在该实施例中,第四行星齿轮组PG4是单个小齿轮行星齿轮组。第四行星齿轮组PG4包括第四太阳齿轮S4、可旋转地支撑与第四太阳齿轮S4外啮合的第四小齿轮P4的第四行星架PC4、以及与第四小齿轮P4内啮合的第四环形齿轮R4,其分别作为第十旋转元件N10、第十一旋转元件N11和第十二旋转元件N12。
第一旋转元件N1与第五旋转元件N5直接连接。第二旋转元件N2与第六旋转元件N6直接连接。第三旋转元件N3与第十旋转元件N10直接连接。第七旋转元件N7与第十二旋转元件N12直接连接。第一行星齿轮组PG1、第二行星齿轮组PG2、第三行星齿轮组PG3和第四行星齿轮组PG4包括八个轴TM1至TM8。
下面将进一步详细描述八个轴TM1至TM8。
八个轴TM1至TM8可以是将行星齿轮组PG1、PG2、PG3和PG4的旋转元件之中的多个旋转元件彼此直接连接的旋转构件。八个轴TM1至TM8也可直接连接到行星齿轮组PG1、PG2、PG3和PG4的任何一个旋转元件,并与任何一个旋转元件一起旋转以传递扭矩。八个轴TM1至TM8也可以是将行星齿轮组PG1、PG2、PG3和PG4的任何一个旋转元件选择性地或直接地连接到变速器壳体H以固定任何一个旋转元件的固定构件。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轴TM1将第一旋转元件N1(第一太阳齿轮S1)与第五旋转元件N5(第二行星架PC2)连接。第一轴TM1还与输入轴IS直接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轴TM2将第二旋转元件N2(第一行星架PC1)与第六旋转元件N6(第二环形齿轮R2)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三轴TM3将第三旋转元件N3(第一环形齿轮R1)与第十旋转元件N10(第四太阳齿轮S4)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四轴TM4将第七旋转元件N7(第三太阳齿轮S3)与第十二旋转元件N12(第四环形齿轮R4)连接。第四轴TM4还与变速器壳体H选择性地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五轴TM5与第九旋转元件N9(第三环形齿轮R3)连接。第五轴TM5还与第一轴TM1或第二轴TM2选择性地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六轴TM6与第十一旋转元件N11(第四行星架PC4)连接。第六轴TM6还与输出轴OS直接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七轴TM7与第四旋转元件N4(第二太阳齿轮S2)连接。第七轴TM7还与变速器壳体H选择性地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八轴TM8与第八旋转元件N8(第三行星架PC3)连接。第八轴TM8还与变速器壳体H选择性地连接。第八轴TM8还与第三轴TM3或第六轴TM6选择性地连接。
此外,作为控制元件的四个离合器C1、C2、C3和C4被设置在包括输入轴IS和输出轴OS的八个轴TM1至TM8中的任何两个轴彼此选择地连接的部分处。
此外,作为控制元件的三个制动器B1、B2和B3被设置在八个轴TM1至TM8中的任何一个轴选择性地连接到变速器壳体H的部分处。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施例的四个离合器C1至C4和三个制动器B1、B2和B3的布置。
第一离合器C1被设置在第六轴TM6和第八轴TM8之间。第一离合器C1将第六轴TM6与第八轴TM8选择性地连接。
第二离合器C2被设置在第一轴TM1和第五轴TM5之间。第二离合器C2将第一轴TM1与第五轴TM5选择性地连接。
第三离合器C3被设置在第二轴TM2和第五轴TM5之间。第三离合器C3将第二轴TM2与第五轴TM5选择性地连接。
第四离合器C4被设置在第三轴TM3和第八轴TM8之间。第四离合器C4将第三轴TM3与第八轴TM8选择性地连接。
第一制动器B1被设置在第四轴TM4和变速器壳体H之间。第一制动器B1将第四轴TM4选择性地连接并固定到变速器壳体H。
第二制动器B2被设置在第七轴TM7和变速器壳体H之间。第二制动器B2将第七轴TM7选择性地连接并固定到变速器壳体H。
第三制动器B3被设置在第八轴TM8和变速器壳体H之间。第三制动器B3将第八轴TM8选择性地连接并固定到变速器壳体H。
包括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第三离合器C3和第四离合器C4以及第一制动器B1、第二制动器B2和第三制动器B3的控制元件可以是通过液压操作的摩擦接合单元。控制元件可以是但不限于湿式的多板摩擦元件。然而,控制元件也可以是由电信号操作的接合单元,例如爪形离合器、电离合器、磁粉离合器等。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行星齿轮系中处于每个速度挡的控制元件的操作图。
如图2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行星齿轮系中,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第三离合器C3和第四离合器C4以及第一制动器B1、第二制动器B2和第三制动器B3之中的三个控制元件在每个速度挡处被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前进速度挡D1处操作第二离合器C2、第四离合器C4以及第一制动器B1。
在通过第二离合器C2的操作第一轴TM1与第五轴TM5连接以及通过第四离合器C4的操作第三轴TM3与第八轴TM8连接的状态下,输入轴IS的扭矩被输入到第一轴TM1。
此外,第四轴TM4通过第一制动器B1的操作而被作为固定元件操作。在该布置中,输入轴IS的扭矩被转移到第一前进速度挡D1中,并且第一前进速度挡D1通过与第六轴TM6连接的输出轴OS被输出。
在该实施例中,在第二前进速度挡D2处操作第二离合器C2、第三离合器C3以及第一制动器B1。
在通过第二离合器C2的操作第一轴TM1与第五轴TM5连接以及通过第三离合器C3的操作第二轴TM2与第五轴TM5连接的状态下,输入轴IS的扭矩被输入到第一轴TM1。
此外,第四轴TM4通过第一制动器B1的操作而被作为固定元件操作。在该布置中,输入轴IS的扭矩被转移到第二前进速度挡D2中,并且第二前进速度挡D2通过与第六轴TM6连接的输出轴OS被输出。
在该实施例中,在第三前进速度挡D3处操作第二离合器C2、第一制动器B1以及第二制动器B2。
在通过第二离合器C2的操作第一轴TM1与第五轴TM5连接的状态下,输入轴IS的扭矩被输入到第一轴TM1。
此外,第四轴TM4和第七轴TM7通过第一制动器B1和第二制动器B2的操作而作为固定元件操作。在该布置中,输入轴IS的扭矩被转移到第三前进速度挡D3中,并且第三前进速度挡D3通过与第六轴TM6连接的输出轴OS被输出。
在该实施例中,在第四前进速度挡D4处操作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以及第一制动器B1。
在通过第一离合器C1的操作第六轴TM6与第八轴TM8连接以及通过第二离合器C2的操作第一轴TM1与第五轴TM5连接的状态下,输入轴IS的扭矩被输入到第一轴TM1。
此外,第四轴TM4通过第一制动器B1的操作而被作为固定元件操作。在该布置中,输入轴IS的扭矩被转移到第四前进速度挡D4中,而第四前进速度挡D4通过与第六轴TM6连接的输出轴OS被输出。
在该实施例中,在第五前进速度挡D5处操作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以及第二制动器B2。
在通过第一离合器C1的操作第六轴TM6与第八轴TM8连接以及通过第二离合器C2的操作第一轴TM1与第五轴TM5连接的状态下,输入轴IS的扭矩被输入到第一轴TM1。
此外,第七轴TM7通过第二制动器B2的操作而作为固定元件操作。在该布置中,输入轴IS的扭矩被转移到第五前进速度挡D5中,并且第五前进速度挡D5通过与第六轴TM6连接的输出轴OS被输出。
在该实施例中,在第六前进速度挡D6处操作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三离合器C3。
在通过第一离合器C1的操作第六轴TM6与第八轴TM8连接、通过第二离合器C2的操作第一轴TM1与第五轴TM5连接以及通过第三离合器C3的操作第二轴TM2与第五轴TM5连接的状态下,输入轴IS的扭矩被输入到第一轴TM1。
在该布置中,第一行星齿轮组PG1、第二行星齿轮组PG2、第三行星齿轮组PG3和第四行星齿轮组PG4变为锁定状态。在该布置中,在不改变转速的情况下输入轴IS的扭矩通过与第六轴TM6连接的输出轴OS被输出。
在该实施例中,在第七前进速度挡D7处操作第一离合器C1、第三离合器C3以及第二制动器B2。
在通过第一离合器C1的操作第六轴TM6与第八轴TM8连接以及通过第三离合器C3的操作第二轴TM2与第五轴TM5连接的状态下,输入轴IS的扭矩被输入到第一轴TM1。
此外,第七轴TM7通过第二制动器B2的操作而作为固定元件操作。在该布置中,输入轴IS的扭矩被转移到第七前进速度挡D7中,并且第七前进速度挡D7通过与第六轴TM6连接的输出轴OS被输出。
在该实施例中,在第八前进速度挡D8处操作第一离合器C1、第四离合器C4以及第二制动器B2。
在通过第一离合器C1的操作第六轴TM6与第八轴TM8连接以及通过第四离合器C4的操作第三轴TM3与第八轴TM8连接的状态下,输入轴IS的扭矩被输入到第一轴TM1。
此外,第七轴TM7通过第二制动器B2的操作而作为固定元件操作。在该布置中,输入轴IS的扭矩被转移到第八前进速度挡D8中,并且第八前进速度挡D8通过与第六轴TM6连接的输出轴OS被输出。
在该实施例中,在第九前进速度挡D9处操作第三离合器C3、第四离合器C4以及第二制动器B2。
在通过第三离合器C3的操作第二轴TM2与第五轴TM5连接以及通过第四离合器C4的操作第三轴TM3与第八轴TM8连接的状态下,输入轴IS的扭矩被输入到第一轴TM1。
此外,第七轴TM7通过第二制动器B2的操作而作为固定元件操作。在该布置中,输入轴IS的扭矩被转移到第九前进速度挡D9中,并且第九前进速度挡D9通过与第六轴TM6连接的输出轴OS被输出。
在该实施例中,在第十前进速度挡D10处操作第二离合器C2、第四离合器C4以及第二制动器B2。
在通过第二离合器C2的操作第一轴TM1与第五轴TM5连接以及通过第四离合器C4的操作第三轴TM3与第八轴TM8连接的状态下,输入轴IS的扭矩被输入到第一轴TM1。
此外,第七轴TM7通过第二制动器B2的操作而作为固定元件操作。在该布置中,输入轴IS的扭矩被转移到第十前进速度挡D10中,并且第十前进速度挡D10通过与第六轴TM6连接的输出轴OS被输出。
在该实施例中,在倒退速度挡REV处操作第三离合器C3、第一制动器B1和第三制动器B3。
在通过第三离合器C3的操作第二轴TM2与第五轴TM5连接的状态下,输入轴IS的扭矩被输入到第一轴TM1。
此外,第四轴TM4和第八轴TM8通过第一制动器B1和第三制动器B3的操作而作为固定元件操作。在该布置中,输入轴IS的扭矩被转移到倒退速度挡REV中,并且倒退速度挡REV通过与第六轴TM6连接的输出轴OS作为反向转速被输出。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行星齿轮系可通过将四个行星齿轮组PG1、PG2、PG3、PG4与四个离合器C1、C2、C3、C4和三个制动器B1、B2、B3组合来实现至少十个前进速度挡和至少一个倒退速度挡。
此外,由于确保了传动比跨度大于10.0,所以可使发动机的驱动效率最大化。
此外,由于确保了级比的线性,所以可改善诸如换挡前后的加速度、发动机转速节奏等的驾驶性能。
虽然已经结合当前被认为是实际的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而是,相反地,旨在覆盖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同布置。
Claims (8)
1.一种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系,所述行星齿轮系包括:
输入轴,其接收发动机的扭矩;
输出轴,其输出输出扭矩;
第一行星齿轮组,其包括第一旋转元件、第二旋转元件和第三旋转元件;
第二行星齿轮组,其包括第四旋转元件、第五旋转元件和第六旋转元件;
第三行星齿轮组,其包括第七旋转元件、第八旋转元件和第九旋转元件;
第四行星齿轮组,其包括第十旋转元件、第十一旋转元件和第十二旋转元件;
第一轴,其与所述第一旋转元件、所述第五旋转元件和所述输入轴连接;
第二轴,其与所述第二旋转元件和所述第六旋转元件连接;
第三轴,其与所述第三旋转元件和所述第十旋转元件连接;
第四轴,其与所述第七旋转元件和所述第十二旋转元件连接;
第五轴,其与所述第九旋转元件连接并与所述第一轴或所述第二轴选择性地连接;以及
第六轴,其与所述第十一旋转元件和所述输出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齿轮系,其中所述第四轴与变速器壳体选择性地连接,并且
其中所述行星齿轮系进一步包括:
第七轴,其与所述第四旋转元件连接并与所述变速器壳体选择性地连接;以及
第八轴,其与所述第八旋转元件连接,并与所述变速器壳体、所述第三轴或所述第六轴选择性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齿轮系,其中:
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第一旋转元件、第二旋转元件和第三旋转元件分别是第一太阳齿轮、第一行星架和第一环形齿轮;
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第四旋转元件、第五旋转元件和第六旋转元件分别是第二太阳齿轮、第二行星架和第二环形齿轮;
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组的第七旋转元件、第八旋转元件和第九旋转元件分别是第三太阳齿轮、第三行星架和第三环形齿轮;并且
所述第四行星齿轮组的第十旋转元件、第十一旋转元件和第十二旋转元件分别是第四太阳齿轮、第四行星架和第四环形齿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星齿轮系,其进一步包括:
第一离合器,其将所述第六轴与所述第八轴选择性地连接;
第二离合器,其将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五轴选择性地连接;
第三离合器,其将所述第二轴与所述第五轴选择性地连接;
第四离合器,其将所述第三轴与所述第八轴选择性地连接;
第一制动器,其将所述第四轴与所述变速器壳体选择性地连接;
第二制动器,其将所述第七轴与所述变速器壳体选择性地连接;以及
第三制动器,其将所述第八轴与所述变速器壳体选择性地连接。
5.一种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系,所述行星齿轮系包括:
输入轴,其接收发动机的扭矩;
输出轴,其输出输出扭矩;
第一行星齿轮组,其包括第一旋转元件、第二旋转元件和第三旋转元件;
第二行星齿轮组,其包括第四旋转元件、第五旋转元件和第六旋转元件;
第三行星齿轮组,其包括第七旋转元件、第八旋转元件和第九旋转元件;以及
第四行星齿轮组,其包括第十旋转元件、第十一旋转元件和第十二旋转元件,
其中所述输入轴与所述第五旋转元件连接,
所述输出轴与所述第十一旋转元件连接,
所述第一旋转元件与所述第五旋转元件连接,
所述第二旋转元件与所述第六旋转元件连接,
所述第三旋转元件与所述第十旋转元件连接,
所述第七旋转元件与所述第十二旋转元件连接,
所述第一旋转元件与所述第九旋转元件选择性地连接,
所述第二旋转元件与所述第九旋转元件选择性地连接,并且
所述第八旋转元件与所述第十旋转元件或所述第十一旋转元件选择性地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行星齿轮系,其中所述第四旋转元件、第七旋转元件、第八旋转元件分别选择性地连接到变速器壳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行星齿轮系,其中:
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第一旋转元件、第二旋转元件和第三旋转元件分别是第一太阳齿轮、第一行星架和第一环形齿轮;
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的第四旋转元件、第五旋转元件和第六旋转元件分别是第二太阳齿轮、第二行星架和第二环形齿轮;
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组的第七旋转元件、第八旋转元件和第九旋转元件分别是第三太阳齿轮、第三行星架和第三环形齿轮;并且
所述第四行星齿轮组的第十旋转元件、第十一旋转元件和第十二旋转元件分别是第四太阳齿轮、第四行星架和第四环形齿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行星齿轮系,其进一步包括:
第一离合器,其将所述第八旋转元件与所述第十一旋转元件选择性地连接;
第二离合器,其将所述第一旋转元件与所述第九旋转元件选择性地连接;
第三离合器,其将所述第二旋转元件与所述第九旋转元件选择性地连接;
第四离合器,其将所述第八旋转元件与所述第十旋转元件选择性地连接;
第一制动器,其将所述第七旋转元件与所述变速器壳体选择性地连接;
第二制动器,其将所述第四旋转元件与所述变速器壳体选择性地连接;以及
第三制动器,其将所述第八旋转元件与所述变速器壳体选择性地连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60178309A KR101916061B1 (ko) | 2016-12-23 | 2016-12-23 | 차량용 자동 변속기의 유성기어트레인 |
KR10-2016-0178309 | 2016-12-23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240434A true CN108240434A (zh) | 2018-07-03 |
CN108240434B CN108240434B (zh) | 2022-03-29 |
Family
ID=62625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683546.5A Active CN108240434B (zh) | 2016-12-23 | 2017-08-11 | 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系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302174B2 (zh) |
KR (1) | KR101916061B1 (zh) |
CN (1) | CN108240434B (zh) |
Citations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1027496A1 (de) * | 1999-10-14 | 2001-04-19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Mehrstufengetriebe |
CN1592824A (zh) * | 2001-03-30 | 2005-03-09 | 腓特烈斯港齿轮工厂股份公司 | 多挡变速器 |
CN1692239A (zh) * | 2002-12-27 | 2005-11-02 |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 自动变速机 |
US20060142112A1 (en) * | 2004-12-28 | 2006-06-29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for vehicle |
CN101021250A (zh) * | 2006-02-14 | 2007-08-22 | Zf腓德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 多挡变速器 |
US20080161149A1 (en) * | 2005-03-05 | 2008-07-03 | Zf Friedrichshafen | Multi-Step Transmission |
CN101319705A (zh) * | 2007-06-04 | 2008-12-10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 10速变速器 |
US20090011891A1 (en) * | 2007-02-08 | 2009-01-08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
CN101344143A (zh) * | 2007-07-09 | 2009-01-14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 10级变速器 |
KR101090813B1 (ko) * | 2010-06-30 | 2011-12-08 |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자동 변속기의 기어 트레인 |
KR20130031453A (ko) * | 2011-09-21 | 2013-03-29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변속기 기어트레인 |
CN103256356A (zh) * | 2007-12-14 | 2013-08-21 | 腓特烈斯港齿轮工厂股份公司 | 自动变速器 |
US20140128200A1 (en) * | 2012-11-07 | 2014-05-08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
DE112012005218T5 (de) * | 2011-12-13 | 2014-09-18 | Caterpillar Inc. | Mehrganggetriebe |
CN104081087A (zh) * | 2012-02-06 | 2014-10-01 | 腓特烈斯港齿轮工厂股份公司 | 多级变速器 |
CN104235283A (zh) * | 2013-06-14 | 2014-12-24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系 |
CN104271986A (zh) * | 2012-04-27 | 2015-01-07 | Zf腓德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 多级变速器 |
US20150018166A1 (en) * | 2012-02-29 | 2015-01-15 | ZF Friedrichshafen AG a corporation | Multi-speed planetary vehicle transmission |
CN104514850A (zh) * | 2013-09-27 | 2015-04-15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多级变速器 |
CN105121903A (zh) * | 2013-03-28 | 2015-12-02 |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 自动变速器 |
CN105143718A (zh) * | 2013-03-28 | 2015-12-09 |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 自动变速器 |
CN105697670A (zh) * | 2014-12-11 | 2016-06-22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系 |
CN105697679A (zh) * | 2014-12-10 | 2016-06-22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系 |
CN106224467A (zh) * | 2015-06-02 | 2016-12-14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系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09028683A1 (de) | 2009-08-20 | 2011-03-24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Mehrstufengetriebe |
US9279478B2 (en) | 2014-03-07 | 2016-03-08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
KR101713730B1 (ko) | 2015-06-02 | 2017-03-22 |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 차량용 자동변속기의 유성기어트레인 |
-
2016
- 2016-12-23 KR KR1020160178309A patent/KR101916061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7
- 2017-07-20 US US15/655,484 patent/US10302174B2/en active Active
- 2017-08-11 CN CN201710683546.5A patent/CN10824043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1027496A1 (de) * | 1999-10-14 | 2001-04-19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Mehrstufengetriebe |
CN1592824A (zh) * | 2001-03-30 | 2005-03-09 | 腓特烈斯港齿轮工厂股份公司 | 多挡变速器 |
CN1692239A (zh) * | 2002-12-27 | 2005-11-02 |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 自动变速机 |
US20060142112A1 (en) * | 2004-12-28 | 2006-06-29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for vehicle |
US20080161149A1 (en) * | 2005-03-05 | 2008-07-03 | Zf Friedrichshafen | Multi-Step Transmission |
CN101021250A (zh) * | 2006-02-14 | 2007-08-22 | Zf腓德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 多挡变速器 |
US20090011891A1 (en) * | 2007-02-08 | 2009-01-08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
CN101319705A (zh) * | 2007-06-04 | 2008-12-10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 10速变速器 |
CN101344143A (zh) * | 2007-07-09 | 2009-01-14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 10级变速器 |
DE102008032013A1 (de) * | 2007-07-09 | 2009-01-15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Detroit | 10-Ganggetriebe |
CN103256356A (zh) * | 2007-12-14 | 2013-08-21 | 腓特烈斯港齿轮工厂股份公司 | 自动变速器 |
KR101090813B1 (ko) * | 2010-06-30 | 2011-12-08 |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자동 변속기의 기어 트레인 |
KR20130031453A (ko) * | 2011-09-21 | 2013-03-29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변속기 기어트레인 |
DE112012005218T5 (de) * | 2011-12-13 | 2014-09-18 | Caterpillar Inc. | Mehrganggetriebe |
CN104081087A (zh) * | 2012-02-06 | 2014-10-01 | 腓特烈斯港齿轮工厂股份公司 | 多级变速器 |
US20150018166A1 (en) * | 2012-02-29 | 2015-01-15 | ZF Friedrichshafen AG a corporation | Multi-speed planetary vehicle transmission |
CN104271986A (zh) * | 2012-04-27 | 2015-01-07 | Zf腓德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 多级变速器 |
US20140128200A1 (en) * | 2012-11-07 | 2014-05-08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
CN105121903A (zh) * | 2013-03-28 | 2015-12-02 |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 自动变速器 |
CN105143718A (zh) * | 2013-03-28 | 2015-12-09 |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 自动变速器 |
CN104235283A (zh) * | 2013-06-14 | 2014-12-24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系 |
CN104514850A (zh) * | 2013-09-27 | 2015-04-15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多级变速器 |
CN105697679A (zh) * | 2014-12-10 | 2016-06-22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系 |
CN105697670A (zh) * | 2014-12-11 | 2016-06-22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系 |
CN106224467A (zh) * | 2015-06-02 | 2016-12-14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系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汪学慧等: "大客车ZF十二挡自动变速器特点及传动路线分析", 《汽车维护与修理》 * |
肖汉斌等: "多挡行星齿轮变速器的综合", 《水利电力机械》 * |
郝喜斌: "DC10J130T多档变速箱的设计", 《机械管理开发》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180074328A (ko) | 2018-07-03 |
CN108240434B (zh) | 2022-03-29 |
US10302174B2 (en) | 2019-05-28 |
US20180180140A1 (en) | 2018-06-28 |
KR101916061B1 (ko) | 2018-11-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900815A (zh) | 车辆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系 | |
CN101368616A (zh) | 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齿轮系 | |
CN102758888A (zh) | 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系 | |
CN108869650B (zh) | 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系 | |
CN102466003B (zh) | 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齿轮系 | |
CN104565236A (zh) | 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齿轮系 | |
CN108869656B (zh) | 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系 | |
CN106812891A (zh) | 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系 | |
CN108869667B (zh) | 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系 | |
CN106151417A (zh) | 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系 | |
CN106989145A (zh) | 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系 | |
CN106523612A (zh) | 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系 | |
CN108869660A (zh) | 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系 | |
CN107202110B (zh) | 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系 | |
CN108869652A (zh) | 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系 | |
CN107893834A (zh) | 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系 | |
CN101592213B (zh) | 车用自动变速器的齿轮系 | |
CN108869659B (zh) | 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系 | |
CN106224467A (zh) | 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系 | |
CN107178583B (zh) | 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系 | |
CN108869658A (zh) | 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系 | |
CN107165995A (zh) | 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系 | |
CN106812880A (zh) | 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系 | |
CN109944913B (zh) | 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系 | |
CN107202113A (zh) | 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系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