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35386A -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35386A
CN108235386A CN201611192746.2A CN201611192746A CN108235386A CN 108235386 A CN108235386 A CN 108235386A CN 201611192746 A CN201611192746 A CN 201611192746A CN 108235386 A CN108235386 A CN 1082353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 station
access point
beacon frame
wireless access
signal str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9274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35386B (zh
Inventor
胡杰
雷歆
刘剑青
朱宏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19274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35386B/zh
Publication of CN1082353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353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353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353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18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allowing seamless reselection, e.g. soft re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无线接入点接收第二无线接入点发送的第一信标帧,所述第一信标帧包括第二工作站的信息;当检测到所述第一信标帧的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信标帧强度阈值时,获取所述第二工作站的信息,并将所述第二工作站的信息增加到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第二列表中;接收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点发送的第二信标帧,所述第二信标帧包括所述第二工作站的信息;当检测到所述第二信标帧的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预设信标帧强度阈值时,比较所述第二工作站的无线信号强度值与预设无线信号强度阈值,得到比较结果;根据所述比较结果,对所述第二工作站执行相应的操作。本申请使得用户能够无缝漫游到其他移动的无线接入点。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通过无线接入控制器(英文:access controller,AC)对多个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进行控制的技术已经成熟。当无线工作站(英文:station,Sta)在2个AP之间移动时,AC通过AP上报的工作站的实时无线信号强度来控制工作站与AP的连接。AC可以控制AP断开信号强度逐渐减弱的工作站连接,并允许该工作站主动漫游到信号强度较好的AP上,从而保证工作站与信号较强的AP相连。
在公交车载WiFi场景下,如图1所示,乘客乘车时,用户使用工作站1首次接入公交车的AP1时,需要进行门户(portal)认证,即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用户完成portal认证后,工作站1与AP1建立连接,AP1便会实时上报此工作站1的信号强度给AC。若AC判断出该工作站1信号强度一直维持在一定的、可连接的范围内(因工作站1处于该公交车内,无线信号强度波动幅度有限),表明该工作站1连接在该公交车的AP上,从而控制其余公交车上的AP(如:AP2)拒绝此工作站1的连接请求。当用户使用工作站1换乘时,AC判断工作站1与原先的AP1连接信号变弱,则允许该工作站1自助漫游到新的AP上(如:AP2)。
然而,AC下挂载多个AP的组网方式通常应用在固定公共场所的WiFi网络中,此时的AP被称为瘦AP(英文:fit AP),fit AP只提供WiFi接入功能,而常见的网络业务都放在AC上处理。但通常公交车载WiFi上的AP都是胖AP(英文:fat AP),因车载WiFi不仅需要AP提供WiFi接入功能,还需要具有AP常用的网络业务功能,保证用户通过工作站正常上网。即在车载WiFi场景下,并不需要AC提供相应的服务,利用AC控制终端漫游的方法与当前常用的公交车载WiFi网络配置相矛盾,不利于推广。
因此,在没有AC参与的fat AP移动场景中,如何实现自由移动的工作站能够无缝漫游到其他fat AP工作站,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没有AC参与的fat AP移动场景中,自由移动的工作站无法无缝漫游到其他fat AP的问题。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第一无线接入点接收第二无线接入点发送的第一信标帧,所述第一信标帧包括第二工作站的信息,所述第二工作站与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点建立了在先连接;当检测到所述第一信标帧的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信标帧强度阈值时,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获取所述第一信标帧中所述第二工作站的信息,并将所述第二工作站的信息增加到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第二列表中;所述第二列表用于记录连接到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之外的其他无线接入点的工作站的信息;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接收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点发送的第二信标帧,所述第二信标帧包括所述第二工作站的信息;当检测到所述第二信标帧的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预设信标帧强度阈值时,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比较所述第二工作站的无线信号强度值与预设无线信号强度阈值,得到比较结果;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根据所述比较结果,对所述第二工作站执行相应的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无线接入点不需要对第一无线接入点的第二列表中多个工作站的无线信号强度值与预设的无线信号强度阈值进行比较,只需要比较第一无线接入点的第二工作站的无线信号强度值与预设的无线信号强度阈值。因此,进一步提高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处理速率。
在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二工作站的无线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无线信号强度阈值;所述根据所述比较结果,对所述第二工作站执行相应的操作包括:根据所述第二工作站发送的建立连接请求,将所述第二工作站的信息从所述第二列表中删除,并在第一列表中增加所述第二工作站的信息,以使所述第二工作站与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建立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列表用于记录连接到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工作站的信息。
在第一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二工作站的无线信号强度值小于预设无线信号强度阈值,所述根据所述比较结果,对所述第二工作站执行相应的操作包括:经过预设的时间后,将所述第二工作站的信息从所述第二列表中删除。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中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检测到所述第二信标帧的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预设信标帧强度阈值时,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第一工作站的无线信号强度值,所述第一工作站为已经与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建立连接的工作站;比较所述第一工作站的无线信号强度值与所述预设无线信号强度阈值;当所述第一工作站的无线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预设无线信号强度阈值时,将所述第一工作站的信息从所述第一列表中删除。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第一种或第一方面第二种或第一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标帧和所述第二信标帧包括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点的名称;第一无线接入点接收第二无线接入点发送的第一信标帧之后,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获取所述第一信标帧中所述第二工作站的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确定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点的名称与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名称相同。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为第一无线接入点,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包括接收单元、获取单元、第一比较单元和处理单元;其中,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无线接入点发送的第一信标帧,所述第一信标帧包括第二工作站的信息,所述第二工作站与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点建立了在先连接;所述获取单元,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第一信标帧的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信标帧强度阈值时,获取所述第一信标帧中所述第二工作站的信息,并将所述第二工作站的信息增加到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第二列表中;所述第二列表用于记录连接到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之外的其他无线接入点的工作站的信息;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点发送的第二信标帧,所述第二信标帧包括所述第二工作站的信息;所述第一比较单元,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第二信标帧的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预设信标帧强度阈值时,比较所述第二工作站的无线信号强度值与预设无线信号强度阈值,得到比较结果;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比较结果,对所述第二工作站执行相应的操作。
在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比较单元的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二工作站的无线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无线信号强度阈值;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所述第二工作站发送的建立连接请求,将所述第二工作站的信息从所述第二列表中删除,并在第一列表中增加所述第二工作站的信息,以使所述第二工作站与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建立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列表用于记录连接到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工作站的信息。
在第二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比较单元的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二工作站的无线信号强度值小于预设无线信号强度阈值;所述处理单元,用于经过预设的时间后,将所述第二工作站的信息从所述第二列表中删除。
结合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设备还包括第二比较单元;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第一工作站的无线信号强度值,所述第一工作站为已经与所述第一无线接入建立连接的工作站;所述第二比较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二信标帧的信号强度值小于预设信标帧信号强度阈值时,比较所述第一工作站的无线信号强度值与所述预设无线信号强度阈值;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第一工作站的无线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预设无线信号强度阈值时,将所述第一工作站的信息从所述第一列表中删除。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第一种或第二方面第二种或第二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单元接收所述第一信标帧和所述第二信标帧,所述第一信标帧和所述第二信标帧包括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点的名称;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点发送的第一信标帧之后,所述获取单元获取所述第一信标帧中所述第二工作站的信息之前,确定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点的名称与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名称相同。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无线接入点,所述无线接入点为第一无线接入点,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调制器和通信接口,所述存储器、调制器和所述通信接口分别与所述处理器相连;其中,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以下事件:接收第二无线接入点发送的第一信标帧,所述第一信标帧包括第二工作站的信息,所述第二工作站与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点建立了在先连接;
当检测到所述第一信标帧的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信标帧强度阈值时,获取所述第一信标帧中所述第二工作站的信息,并将所述第二工作站的信息增加到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第二列表中;所述第二列表用于记录连接到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之外的其他无线接入点的工作站的信息;
接收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点发送的第二信标帧,所述第二信标帧包括所述第二工作站的信息;
当检测到所述第二信标帧的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预设信标帧强度阈值时,比较所述第二工作站的无线信号强度值与预设无线信号强度阈值,得到比较结果;
根据所述比较结果,对所述第二工作站执行相应的操作。
本申请通过设置了无线接入点之间传输的信标帧,且设置了两个列表来管理连接上无线接入点的工作站;同时,设置了信标帧信号强度阈值和工作站的无线信号强度阈值;使得在多个移动的无线接入点场景下,用户能够无缝漫游到其他移动的无线接入点。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AC与瘦AP的配置架构示意图;
图2a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工作站随机主动扫描示意图;
图2b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工作站目标主动扫描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工作站被动扫描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安装胖AP的公交车的会车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公交车会车场景乘客未换乘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公交车会车场景乘客换乘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接入点实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仅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还应当理解的是,本文中的“第一”、“第二”也旨在叙述时对技术名词作区分,便于读者理解,不应理解为对技术名词的限定,也不应该被理解为对顺序的限制。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无线工作站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英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英文:mobile station,MS),终端(英文:terminal)等等。为方便描述,上面提到的设备统称为工作站。
此外,fat AP是将无线局域网(英文: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的物理层、用户数据加密、用户认证、服务质量(英文:quality of service,Qos)、网络管理以及其他应用层的功能集于一身。fit AP是只有加密、射频功能的AP,功能单一,不能独立工作,需要统一的AC控制器进行管理。为方便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AP都是指fat AP。
目前,工作站可以通过主动扫描和被动扫描获取到周围的无线网络信息。现以图2a、图2b以及图3对此进行说明。
主动扫描方式如图2a和图2b所示。图2a中,工作站会定期地在其支持的信道列表中,广播发送无线探测请求(probe request),无线接入点AP1接收到探测请求后,会回应无线探测响应(probe response)。广播发送的无线探测请求中的服务区标识符(英文:service set identifier,SSID)为空值(英文:null),即SSID=null。图2b中,工作站可以直接向AP1单播发送无线探测请求,该单播发送的无线探测请求是指向特定AP发送的无线探测请求,例如,当工作站向AP1发送无线探测请求时,该无线探测请求中SSID=A,A为无线接入点AP1的SSID。
被动扫描如图3所示,工作站在每个信道上侦听AP定期发送的信标帧(beacon),每个信标帧中包含SSID、支持速率等信息,用于向工作站通知发送所述信标帧AP的相关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SSID用来区分不同的网络,最多可以有32个字符,无线网卡设置了不同的SSID就可以进入不同网络。SSID通常由AP广播,同样工作站也可主动扫描查询当前区域的SSID。出于安全考虑AP可以不广播SSID,此时需要用户手工设置SSID才能使工作站进入该SSID对应的网络。简单来说,SSID是一个局域网的名称。
在现有的固定fit AP场景中,工作站本身具有WiFi漫游功能,多个fit AP提供工作站漫游所需的无线信号,且提供具有相同SSID标识的无线服务;工作站自由移动时,不依赖工作站的用户操作,而根据fit AP信号强度因素自主地切换fit AP连接。并且,借助于AC的控制,可以让fit AP参与到漫游决策中,而不仅仅依赖工作站本身的漫游策略;也可以对工作站做漫游前的身份预验证,加快漫游切换速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以安装fat AP的公交车场景为例,对于在移动的fat AP场景下,实现自由移动的工作站正常的漫游切换进行说明。
由上述可知,信标帧是由AP主动广播发送,并由工作站接收。本发明实施例中增加了能够在AP之间传输的信标帧,称为beacon(AP)。AP既能够发送该beacon(AP)帧,同时也能够解析其他AP发送的beacon(AP)帧。beacon(AP)帧可携带信息,包括:1、AP的名称,记为APname);2、AP的介质访问控制(英文: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3、AP已连接的工作站的MAC信息表,即第一列表,该MAC信息表包括连接到AP的每个工作站的MAC地址和该工作站是否已认证的标识,已认证的工作站可标记为Authenticated。此外,AP还维护其他AP已连接的工作站的MAC信息表,即第二列表,该第二列表包括连接到其他AP的每个工作站的MAC地址和该工作站是否已认证的标识。
本发明实施例中,给每个公交车载WiFi的AP定义一个名字APname,并可设置同一公交车公司甚至同一城市内的所有公交车的WiFi AP具有相同名字。该APname区别于AP的MAC地址,AP的MAC地址是AP区别与其他AP的唯一标识,而APname是AP关联于其他AP的标志。在一个例子中,在802.11beacon帧原有格式上增加了希望携带的关键信息。例如:在beacon帧头加入报文标记为ToAPorToSta,当该字段为1时,就为beacon(AP)帧,该字段为0时,表示该beacon帧为发送给工作台的beacon帧,其中,发送给工作台的beacon帧可以称为beacon(sta)帧;在SSID选项中增加APname字段;此外,该beacon(AP)帧中还包括已连接用户列表信息的选项,此新增选项中包含发送beacon(AP)帧的MAC地址、在线用户数、每个在线用户的MAC地址和此用户是否portal认证通过等信息。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安装胖AP的公交车的会车示意图。如图4所示,公交车A在行驶过程中,会与多个公交车会车,如:公交车C和公交车B。假设公交车A静止,公交车B运动,公交车A上的乘客中使用工作站的乘客有两种可能情况:一种是持续乘坐公交车A的乘客;一种是需要中间换乘到另外一辆公交车(如:公交车B)的乘客。因此,需要做到:1、防止乘坐公交车A的乘客的工作站漫游连接到公交车B上的AP;2、确保从公交车A换乘到公交车B的乘客,其使用的工作站能够无缝漫游到公交车B上的AP。
对此,本发明实施例预先设置了beacon(AP)帧信号强度阈值,该beacon(AP)帧信号强度阈值所覆盖的范围如图4虚线框所示。对于公交车A来说,在图示虚线框以内(包括虚线框),公交车A获取到其他公交车发送的beacon(AP)帧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beacon(AP)帧信号强度阈值。公交车A上的AP接收到工作站的无线探测请求,该工作站可以是公交车A上的工作站,也可以是其他公交车上的工作站。若该工作站的相关信息存储在公交车A上的AP的第二列表中,则公交车A上的AP不回应该工作站的无线探测请求或拒绝该终端的连接请求。这样就可以防止乘坐公交车B的工作站漫游连接到公交车A上的AP。同理,也可以防止公交车A的工作站连接到公交车B上的AP。
公交车B处于位置1或位置3,公交车A上的AP获取到公交车B上的AP发送的beacon(AP)帧信号强度值等于预设beacon(AP)帧信号强度阈值时,公交车A上的AP开始接收该beacon(AP)帧;也就是,公交车B不在虚线范围内时,公交车A上的AP拒绝接收公交车B上的AP发送的beacon(AP)帧。
如图4所示,公交车B从位置1行驶到位置2,接着行驶到位置3。对于公交车A来说,公交车B未到达位置1前,公交车A上的AP拒绝接收公交车B上的AP发送的beacon(AP)帧;公交车B行驶到位置3后,继续行驶超出了虚线框的范围,此时公交车A上的AP不仅会拒绝接收公交车B上的AP发送的beacon(AP)帧,而且开始分别判断处于第一列表和第二列表中工作站的无线信号强度值是否超过预先设定的无线信号强度阈值。
当第一列表中存在工作站的无线信号强度值小于预设的无线信号强度阈值,说明公交车A中的乘客已换乘到公交车B中,或者该乘客已下车。此时,将该乘客使用的工作站信息从第一列表中删除。第一列表中工作站的无线信号强度值等于或大于预设的无线信号强度阈值,也就是,第一列表中工作站的无线信号强度值在合理的范围内波动,说明该乘客仍然在公交车A上,或仍然在公交车A上的AP的服务范围内。
当第二列表中存在工作站的无线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无线信号强度阈值,说明其他公交车(如:公交车B)上的乘客换乘到公家车A上。此时,将该乘客使用的工作站信息从第二列表中删除,并在第一列表中增加该乘客使用的工作站信息。也就是,公交车A上的AP建立了与该工作站之间的连接,该工作站能够从公交车B上的AP无缝漫游到公交车A上的AP。当第二列表中存在工作站的无线信号强度值小于预设的无线信号强度值时,说明该工作站不在公交车A上的AP的服务范围内;此时,可以设置一个时间段,超出该时间段后将该工作站的信息从第二列表中老化删除;也可以直接从第二列表中删除该工作站的信息。
在一个例子中,公交车A上的AP接收到公交车B上的AP发送的beacon(AP)帧后,该beacon(AP)帧中包括公交车B的第一列表。此时,公交车A不需要将自身第二列表中所有工作站的无线信号强度值与预设的无线信号强度阈值进行比较,只需要比较公交车B上的AP发送的beacon(AP)帧中工作站的无线信号强度值与预设的无线信号强度阈值的大小,进而提高公交车A上的AP的处理效率。此外,公交车B在公交车A的虚线框内,以位置2为例。公交车A上的AP接收公交车B上的AP发送的beacon(AP)帧,并将该beacon(AP)帧中第一列表的MAC信息增加到公交车A上的AP的第二列表中。
本发明实施例是针对公交车A和公交车B会车时,公交车A中的乘客换乘到公交车B,或公交车A中的乘客不换乘,这两种情况下原来在公交车A中的乘客的工作站的漫游进行说明。对于未连接AP或初次连接AP的工作站,根据工作站的漫游策略选择无线信号强度强的AP,并进行por t a l认证即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详细说明。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工作站初次连接公交车上的AP后,该工作站会出现在该AP的第一列表中,然后随着公交车的移动,进行上述过程。此外,工作台在同一个APname的不同AP间漫游时,不需要重复进行portal认证;且工作站在漫游到新的AP后,新的AP会检测该工作站是否经过portal认证,若已经经过认证,则直接允许该工作站访问网络;若未认证,则强制工作站访问认证页面进行认证。
本发明实施例中,beacon(AP)帧信号强度阈值的设定与公交车之间的距离有关,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对此不进行限定。
现以图5和图6为例,对公交车会车场景进行详细说明。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公交车会车场景乘客未换乘示意图,图5中AP1或AP2发送的beacon(AP)帧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beacon(AP)帧信号强度阈值。此时,AP1(或AP2)接收到工作站发送的连接请求时,判断该工作站在自身的第二列表中时,拒绝该工作站的连接请求。
如图5所示,在公交车A中,Sta1和Sta2已经与无线接入点AP1建立连接,则AP1的第一列表中,记录了Sta1的MAC地址MAC1和Sta2的MAC地址MAC2;公交车B中,Sta3和Sta4已经与无线接入点AP2建立连接,则AP2的第一列表中,记录了Sta3的MAC地址MAC3和Sta4的MAC地址MAC4。当公交车A和公交车B会车时,AP1将自身第一列表的Sta1和Sta2的MAC信息,即MAC1、MAC2,通过beacon(AP)发送给公交车B的AP2;此时,AP2接收该beacon(AP),并将MAC1和MAC2增加在AP2的第二列表中。同理,公交车A上的AP1将AP2的第一列表中MAC3和MAC4增加到AP1的第二列表中。
需要说明的是,当多个公交车会车时,公交车A的列表数据信息。也就是说,公交车A与多个公交车会车时,第二列表中不仅包括MAC3和MAC4,还包括与其他公交车上的AP建立连接的工作站的MAC信息。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公交车会车场景乘客换乘示意图。如图6所示,公交车A上的使用Sta1的乘客换乘到公交车B。虽然使用Sta1的乘客换乘到公交车B,但是AP1获取到AP2发送的beacon(AP)帧的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beacon(AP)帧信号强度阈值时,AP1仍然与工作站1连接。当AP1获取到AP2发送的beacon(AP)帧的信号强度值小于预设的beacon(AP)帧信号强度阈值时,AP1将AP1的第一列表和第二列表中工作站的无线信号强度与预设的无线信号强度阈值进行比较。此时,Sta1的无线信号强度值小于预设的无线信号强度值,则AP1将MAC1从自身的第一列表中删除;第二列表中MAC3和MAC4的无线信号强度值小于预设无线信号强度阈值,MAC3和MAC4经过预设的时长后老化删除。
同理,AP2获取到AP1的beacon(AP)帧信号强度值小于预设的beacon(AP)帧信号强度阈值时,AP2将自身第一列表和第二列表中工作站的无线信号强度与预设的无线信号强度阈值进行比较。AP2自身第一列表中MAC3和MAC4的无线信号强度没有发生变化。AP2自身第二列表中MAC1的无线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无线信号强度阈值,AP2建立与工作站1建立连接。也就是,AP2将MAC1从第二列表中删除,并将MAC1增加在自身第一列表中。第二列表中的MAC2经过预设的时间后老化删除。此时,工作站1正常的漫游到AP2,不需要重新进行portal认证。
本发明实施例中,不仅保证乘坐公交车的用户只连接在该车的AP上,不允许漫游连接到其他车的AP上;而且对于换乘用户,保证用户能够无缝漫游切换到换乘车辆的AP上。同时,避免换乘用户重新进行portal认证,达到用户无感知漫游切换。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S701-S704。
S701,第一无线接入点接收第二无线接入点发送的第一信标帧,所述第一信标帧包括第二工作站的信息,所述第二工作站与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点建立了在先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工作站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连接到所述第二无线点的工作站,每个第二工作站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工作站的MAC信息。每个第二工作站的MAC信息表包括该第二工作站的MAC地址、以及该工作站是否已进行portal认证的标识等。
S702,当检测到所述第一信标帧的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信标帧强度阈值时,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获取所述第一信标帧中第二工作站的信息,并将所述第二工作站的信息增加到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第二列表中;所述第二列表用于记录连接到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之外的其他无线接入点的工作站的信息。
S703,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接收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点发送的第二信标帧,所述第二信标帧包括所述第二工作站的信息。
S704,当检测到所述第二信标帧的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预设信标帧强度阈值时,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比较所述第二工作站的无线信号强度值与预设无线信号强度阈值,得到比较结果。
在一个例子中,第一无线接入点不需要对自身第二列表中多个工作站的无线信号强度值与预设的无线信号强度阈值进行比较,只需要比较所述第二工作站的无线信号强度值与所述预设的无线信号强度阈值,所述第二工作站与第二无线接入点建立了连接。因此,提高了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处理速率。
S705,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根据所述比较结果,对所述第二工作站执行相应的操作。
在一个例子中,上述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二工作站的无线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无线信号强度阈值;第一无线接入点根据所述第二工作站发送的建立连接请求,将所述第二工作站的信息从所述第二列表中删除,并在第一列表中增加所述第二工作站的信息,以使所述第二工作站与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建立连接。此时,该第一列表用于记录连接到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工作站的信息。
在一个例子中,上述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二工作站的无线信号强度值小于预设无线信号强度阈值;第一无线接入点经过预设的时间后,将所述第二工作站的信息从所述第二列表中删除。
在上述方法中,当检测到所述第二信标帧的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预设信标帧强度阈值时,还包括:获取第一工作站的无线信号强度值,所述第一工作站为已经与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建立连接的工作站;比较所述第一工作站的无线信号强度值与所述预设无线信号强度阈值;当所述第一工作站的无线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预设无线信号强度阈值时,将所述第一工作站的信息从所述第一列表中删除。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第一信标帧和所述第二信标帧包括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点的名称;第一无线接入点接收第二无线接入点发送的第一信标帧之后,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获取所述第一信标帧中所述第二工作站的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确定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点的名称与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名称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中未尽事宜,详见图4、图5、图6中文字部分所述,在此不在赘述。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结构示意图。所述通信设备包括接收单元81、获取单元82、第一比较单元83、第二比较单元84和处理单元85。
接收单元81,用于接收第二无线接入点发送的第一信标帧,所述第一信标帧包括第二工作站的信息,所述第二工作站与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点建立了在先连接。
获取单元82,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第一信标帧的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信标帧强度阈值时,获取所述第一信标帧中所述第二工作站的信息,并将所述第二工作站的信息增加到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第二列表中;所述第二列表用于记录连接到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之外的其他无线接入点的工作站的信息。
该接收单元81,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点发送的第二信标帧,所述第二信标帧包括所述第二工作站的信息。
第一比较单元83,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第二信标帧的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预设信标帧强度阈值时,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比较所述第二工作站的无线信号强度值与预设无线信号强度阈值,得到比较结果。
处理单元85,用于根据所述比较结果,对所述第二工作站执行相应的操作。
在一个例子中,所述第一比较单元83的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二工作站的无线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无线信号强度阈值;所述处理单元85,根据所述第二工作站发送的建立连接请求,将所述第二工作站的信息从所述第二列表中删除,并在第一列表中增加所述第二工作站的信息,以使所述第二工作站与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建立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列表用于记录连接到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工作站的信息。
在一个例子中,所述第一比较单元83的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二工作站的无线信号强度值小于预设无线信号强度阈值;所述处理单元85,用于经过预设的时间后,将所述第二工作站的信息从所述第二列表中删除。
在上述通信设备中,所述获取单元82,还用于获取第一工作站的无线信号强度值,所述第一工作站为已经与所述第一无线接入建立连接的工作站;所述第二比较单元84,用于检测所述信标帧的信号强度值小于预设信标帧信号强度阈值时,比较所述第一工作站的无线信号强度值与所述预设无线信号强度阈值;所述处理单元85,还用于当所述第一工作站的无线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预设无线信号强度阈值时,将所述第一工作站的信息从所述第一列表中删除。
在上述通信设备中,接收单元81接收所述第一信标帧和所述第二信标帧,所述第一信标帧和所述第二信标帧包括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点的名称;处理单元85,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接收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点发送的第一信标帧之后,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获取所述第一信标帧中所述第二工作站的信息之前,确定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点的名称与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名称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中未尽事宜,详见图4、图5、图6中文字部分所述,在此不在赘述。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接入点实体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述,该无线接入点为第一无线接入点,该第一无线接入点包括存储器91、处理器92、调制器93和通信接口94。
所述存储器91和所述通信接口94分别与所述处理器92相连。
所述存储器91,用于存储计算机操作指令,如:第一无线接入点的名称以及第一列表、第二列表等信息。所述存储器91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英文: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access memory,缩写:RAM);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英文: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快闪存储器(英文:flash memory),硬盘(英文:hard disk drive,缩写:HDD)或固态硬盘(英文:solid-state drive,缩写:SSD);存储器74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所述通信接口94,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
所述调制器93,用于调制符合802.11标准的无线信号,即WiFi信号。
所述处理器92可以是中央处理器(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缩写:CPU),网络处理器(英文:network processor,缩写: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
处理器9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缩写: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英文: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缩写: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英文: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缩写: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英文: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缩写:FPGA)等。
所述处理器92用于执行以下事件:
接收第二无线接入点发送的第一信标帧,所述第一信标帧包括第二工作站的信息,所述第二工作站与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点建立了在先连接;
当检测到所述第一信标帧的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信标帧强度阈值时,获取所述第一信标帧中所述第二工作站的信息,并将所述第二工作站的信息增加到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第二列表中;所述第二列表用于记录连接到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之外的其他无线接入点的工作站的信息;
接收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点发送的第二信标帧,所述第二信标帧包括所述第二工作站的信息;
当检测到所述第二信标帧的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预设信标帧强度阈值时,比较所述第二工作站的无线信号强度值与预设无线信号强度阈值,得到比较结果;
根据所述比较结果,对所述第二工作站执行相应的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中未尽事宜,详见图4、图5、图6中文字部分所述,在此不在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了接入节点之间传输的信标帧,且设置了两个列表来管理连接上接入节点的工作站;同时,设置了信标帧信号强度阈值和工作站的无线信号强度阈值;使得在多个移动的无线接入点场景下,用户能够无缝漫游到其他移动的无线接入点。此外,用户在访问拥有同一名称的无线接入点时,不需要重复进行portal认证。
专业人员应该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无线接入点接收第二无线接入点发送的第一信标帧,所述第一信标帧包括第二工作站的信息,所述第二工作站与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点建立了在先连接;
当检测到所述第一信标帧的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信标帧强度阈值时,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获取所述第一信标帧中所述第二工作站的信息,并将所述第二工作站的信息增加到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第二列表中;所述第二列表用于记录连接到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之外的其他无线接入点的工作站的信息;
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接收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点发送的第二信标帧,所述第二信标帧包括所述第二工作站的信息;
当检测到所述第二信标帧的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预设信标帧强度阈值时,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比较所述第二工作站的无线信号强度值与预设无线信号强度阈值,得到比较结果;
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根据所述比较结果,对所述第二工作站执行相应的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二工作站的无线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无线信号强度阈值;
所述根据所述比较结果,对所述第二工作站执行相应的操作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工作站发送的建立连接请求,将所述第二工作站的信息从所述第二列表中删除,并在第一列表中增加所述第二工作站的信息,以使所述第二工作站与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建立连接;其中,
所述第一列表用于记录连接到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工作站的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二工作站的无线信号强度值小于预设无线信号强度阈值,
所述根据所述比较结果,对所述第二工作站执行相应的操作包括:
经过预设的时间后,将所述第二工作站的信息从所述第二列表中删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检测到所述第二信标帧的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预设信标帧强度阈值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第一工作站的无线信号强度值,所述第一工作站为已经与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建立连接的工作站;
比较所述第一工作站的无线信号强度值与所述预设无线信号强度阈值;
当所述第一工作站的无线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预设无线信号强度阈值时,将所述第一工作站的信息从所述第一列表中删除。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标帧和所述第二信标帧包括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点的名称;
第一无线接入点接收第二无线接入点发送的第一信标帧之后,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获取所述第一信标帧中所述第二工作站的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确定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点的名称与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名称相同。
6.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为第一无线接入点,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包括接收单元、获取单元、第一比较单元和处理单元;其中,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无线接入点发送的第一信标帧,所述第一信标帧包括第二工作站的信息,所述第二工作站与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点建立了在先连接;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第一信标帧的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信标帧强度阈值时,获取所述第一信标帧中所述第二工作站的信息,并将所述第二工作站的信息增加到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第二列表中;所述第二列表用于记录连接到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之外的其他无线接入点的工作站的信息;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点发送的第二信标帧,所述第二信标帧包括所述第二工作站的信息;
所述第一比较单元,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第二信标帧的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预设信标帧强度阈值时,比较所述第二工作站的无线信号强度值与预设无线信号强度阈值,得到比较结果;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比较结果,对所述第二工作站执行相应的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比较单元的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二工作站的无线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无线信号强度阈值;
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所述第二工作站发送的建立连接请求,将所述第二工作站的信息从所述第二列表中删除,并在第一列表中增加所述第二工作站的信息,以使所述第二工作站与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建立连接;其中,
所述第一列表用于记录连接到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工作站的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比较单元的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二工作站的无线信号强度值小于预设无线信号强度阈值;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经过预设的时间后,将所述第二工作站的信息从所述第二列表中删除。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还包括第二比较单元;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第一工作站的无线信号强度值,所述第一工作站为已经与所述第一无线接入建立连接的工作站;
所述第二比较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二信标帧的信号强度值小于预设信标帧信号强度阈值时,比较所述第一工作站的无线信号强度值与所述预设无线信号强度阈值;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第一工作站的无线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预设无线信号强度阈值时,将所述第一工作站的信息从所述第一列表中删除。
10.根据权利要求6-9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接收所述第一信标帧和所述第二信标帧,所述第一信标帧和所述第二信标帧包括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点的名称;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点发送的第一信标帧之后,所述获取单元获取所述第一信标帧中所述第二工作站的信息之前,确定所述第二无线接入点的名称与所述第一无线接入点的名称相同。
CN201611192746.2A 2016-12-21 2016-12-21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Active CN1082353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92746.2A CN108235386B (zh) 2016-12-21 2016-12-21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92746.2A CN108235386B (zh) 2016-12-21 2016-12-21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35386A true CN108235386A (zh) 2018-06-29
CN108235386B CN108235386B (zh) 2020-06-02

Family

ID=62655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92746.2A Active CN108235386B (zh) 2016-12-21 2016-12-21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35386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42994A1 (zh) * 2018-08-31 2020-03-05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881188A (zh) * 2018-07-06 2020-03-13 小白投资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通讯连线方法
CN112672399A (zh) * 2019-10-15 2021-04-16 杭州萤石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接入设备组网中的终端接入方法、装置
CN114302387A (zh) * 2021-12-29 2022-04-08 展讯半导体(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强度的确定方法及相关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16692A1 (en) * 2010-03-02 2011-09-08 Motorola, Inc Selection of a preferred access point from among a plurality of access points
US20120120919A1 (en) * 2009-07-21 2012-05-17 Guiming Shu Processing method supporting handover,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4086434A1 (en) * 2012-12-07 2014-06-1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an controlled wi-fi selection
CN103945361A (zh) * 2014-04-22 2014-07-23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中站点漫游的处理方法、系统和无线接入点
CN105897724A (zh) * 2016-05-05 2016-08-24 张胜利 无线终端通过胖ap联网的方法及在胖ap间漫游的方法
CN105992256A (zh) * 2015-03-03 2016-10-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轨道交通中的无线局域网的信道管理方法,设备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20919A1 (en) * 2009-07-21 2012-05-17 Guiming Shu Processing method supporting handover,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10216692A1 (en) * 2010-03-02 2011-09-08 Motorola, Inc Selection of a preferred access point from among a plurality of access points
WO2014086434A1 (en) * 2012-12-07 2014-06-1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an controlled wi-fi selection
CN103945361A (zh) * 2014-04-22 2014-07-23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中站点漫游的处理方法、系统和无线接入点
CN105992256A (zh) * 2015-03-03 2016-10-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轨道交通中的无线局域网的信道管理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5897724A (zh) * 2016-05-05 2016-08-24 张胜利 无线终端通过胖ap联网的方法及在胖ap间漫游的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81188A (zh) * 2018-07-06 2020-03-13 小白投资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通讯连线方法
WO2020042994A1 (zh) * 2018-08-31 2020-03-05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818682B2 (en) 2018-08-31 2023-11-14 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2672399A (zh) * 2019-10-15 2021-04-16 杭州萤石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接入设备组网中的终端接入方法、装置
CN114302387A (zh) * 2021-12-29 2022-04-08 展讯半导体(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强度的确定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4302387B (zh) * 2021-12-29 2023-12-01 展讯半导体(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强度的确定方法及相关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35386B (zh) 2020-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99720B2 (en) Method for handover between heterogenous radio access networks
US7835742B2 (en) Handover
US10715999B2 (en) Selective key caching for fast roaming of wireless stations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9071968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centralized 802.1X authentication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7668140B2 (en) Roaming between wireless access point
US2006024540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working between cellular network and wireless LAN
EP3371993B1 (en) Method, ue and network node for protecting user privacy in networks
TWM295857U (en) Apparatus for system discovery and user selection
CN107864508A (zh) 一种无线漫游认证状态的预同步方法和装置
CN107925879A (zh) 包括蜂窝接入网络节点的标识符的网络接入标识符
CN108235386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WO2017219673A1 (zh) VoWiFi网络接入方法和系统、终端
CN102781004B (zh) 一种选择网关的方法及装置
CN107205259A (zh) 一种无线局域网的扫描方法及无线接入点
CN106507444A (zh) 一种扫描无线接入点的方法及装置
CN100446492C (zh) 局域网终端接入局域网的方法
US20130121321A1 (en) Vlan tagging in wlans
CN106576292A (zh) 用于在无线lan系统中扫描接入点的方法和设备
CN110248391A (zh)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接入点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353269B (zh) Wlan中的订户简档预配置
CN108260167A (zh) 无线客户端sta漫游方法和装置
EP3114865B1 (en) Using services of a mobile packet core network
CN105101337B (zh) 信息发送方法和系统
JP2017511663A (ja) 無線ローカルエリアネットワークユーザ側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WO2006074591A1 (e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and a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a mobile terminal’s fast handov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