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29079A - 车辆的车体和约束系统匹配的设计方法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车体和约束系统匹配的设计方法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29079A
CN108229079A CN201810231935.9A CN201810231935A CN108229079A CN 108229079 A CN108229079 A CN 108229079A CN 201810231935 A CN201810231935 A CN 201810231935A CN 108229079 A CN108229079 A CN 1082290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body
vehicle
restraint system
occupant
design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3193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鹏伟
陈伟刚
魏洪革
刘雪慧
张月佳
王俊青
曲恒伟
闵瑞
石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 Jinghai Na Chuan Automobile Component Co Ltd By Shares
Beijing Hainachuan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 Jinghai Na Chuan Automobile Component Co Ltd By Shar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 Jinghai Na Chuan Automobile Component Co Ltd By Shares filed Critical Bei Jinghai Na Chuan Automobile Component Co Ltd By Shares
Priority to CN20181023193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29079A/zh
Publication of CN1082290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290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5Vehicle, aircraft or watercraft desig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1/00Details relating to CAD techniques
    • G06F2111/10Numerical model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的车体和约束系统匹配的设计方法和车辆,包括以下步骤:将车辆的车体前舱与车体分别作为一维线性弹簧质量模型中的弹簧和质量块,将约束系统和乘员分别作为一维线性弹簧质量模型中的弹簧和质量块,根据弹簧质量系统特性,可得正碰时的车体最大动态位移量和正碰时的乘员最大动态位移量,进而可以得正碰时的乘员相对车体的最大位移量。分析多组已有车辆的正碰数据,在坐标系中获取车体最大动态位移量和乘员相对车体最大位移量的线性方程。模拟设计车辆的约束系统与上述线性方程的关系,在线性方程直线上方,不满足要求,调整约束系统;在方程直线上或下方,满足要求。由此,可以减少匹配工作的工作量,缩短整车安全的研发周期。

Description

车辆的车体和约束系统匹配的设计方法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制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的车体和约束系统匹配的设计方法和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的设计过程中,车辆的安全性是整车厂的核心设计内容。相关技术中,在车辆的约束系统和车体结构的匹配关系上还存在不足,不能根据设计初期的车体结构评估较为匹配的约束系统的参数,进而增加后期的匹配工作的工作量,需要进行较多的试验而获得理想的结果。这样不仅浪费资源,而且会延长整车安全的研发周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车辆的车体和约束系统匹配的设计方法和车辆,所述车辆的车体和约束系统匹配的设计方法可以有效地加快车辆的开发进度。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采用上述的车辆的车体和约束系统匹配的设计方法设计。
根据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车体和约束系统匹配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车辆的车体前舱与车体分别作为一维线性弹簧质量模型中的弹簧和质量块,根据弹簧质量系统特性,可得正碰时的车体最大动态位移量,其中,t1,t2是其波形起止时刻;t1<t2,单位为s,A为T1的幅值,单位为m/s2
将约束系统和乘员分别作为一维线性弹簧质量模型中的弹簧和质量块,根据弹簧质量系统特性,可得正碰时的乘员最大动态位移量,其中,t3为预紧安全带的起爆时刻后导致乘员加速度上升的时刻,t4为乘员胸部加速度归零时刻,B为T2的幅值,单位为m/s2
根据上述公式,可得正碰时的乘员相对车体的最大位移量:
分析多组已有车辆的正碰数据,在坐标系中获取车体最大动态位移量和乘员相对车体最大位移量的线性方程y=Cx+D;
模拟设计车辆的约束系统与上述线性方程的关系,在线性方程直线上方,不满足要求,调整约束系统;在方程直线上或下方,满足要求。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车体和约束系统匹配的设计方法,在车体设计初期,通过模拟在车辆发生正碰时乘员相对车体的位移,可以得到多组参数,并获取车体最大动态位移量和乘员相对车体最大位移量的线性方程,进而将乘员的实际位移与线性规律比较,进而可了解车体和约束系统是否符合设计需求,有效地减少匹配工作的工作量,节省开发资源,缩短整车安全的研发周期。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230m/s2≤A≤270m/s2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A=250m/s2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260m/s2≤B≤300m/s2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B=280m/s2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0.53≤C≤-0.33。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C=-0.43。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D=0.56。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约束系统包括:安全带和安全气囊。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采用上述的车辆的车体和约束系统匹配的设计方法设计。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某车型正碰加速度X方向波形;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驾驶员胸部X方向加速度;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体碰撞波形和正弦模拟函数;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体速度与余弦模拟函数;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体动态位移与正弦模拟函数;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驾驶员胸部加速度与正弦模拟函数;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驾驶员速度与余弦模拟函数;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驾驶员位移与正弦模拟函数;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驾驶员相对车体位移;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体结构设计与约束系统匹配原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体结构和约束系统耦合的弹簧质量模型;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车体和约束系统匹配的设计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照图1-图12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车体和约束系统匹配的设计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车体和约束系统匹配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车辆的车体前舱与车体分别作为一维线性弹簧质量模型中的弹簧和质量块,根据弹簧质量系统特性,可得正碰时的车体最大动态位移量,其中,t1,t2是其波形起止时刻;t1<t2,单位为s,A为T1的幅值,单位为m/s2
进一步地,根据弹簧质量系统特性,可以得到: 如图3所示,t1为波形零时刻,t2为加速度归零时刻,就车体波形而言,对车体波形进行积分两次,可以得到车体位移减速度以及位移公式:
从而可得到
其中t1<t<t2,单位为s。进而可以得到车体速度与余弦模拟函数(参照图4)和车体动态位移与正弦模拟函数(参照图5)。
参照图11,将约束系统和乘员分别作为一维线性弹簧质量模型中的弹簧和质量块,根据弹簧质量系统特性,可得正碰时的乘员最大动态位移量,
其中,t3为预紧安全带的起爆时刻后导致乘员加速度上升的时刻,t4为乘员胸部加速度归零时刻,B为T2的幅值,单位为m/s2
需要说明的是,图11中的m模拟乘员,M模拟车体。其中,车体包括车体前舱,而且与m和M相连的弹簧为分别与其对应的模拟车辆发生正碰时受到作用力的等效弹簧。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可以得到乘员X向胸部加速度。根据弹簧质量系统特性,可以得到:
其中,在约束系统中,t3为预紧安全带的起爆时刻后明显导致胸部加速度上升的时刻,t4为胸部加速度的归零时刻,并对其进行积分,可以得到乘员位移减速度以及位移公式:Velocity 从而可以得到
进而可以驾驶员速度与余弦模拟函数(参照图7)和驾驶员位移与正弦模拟函数(参照图8)
根据上述公式,可得正碰时的乘员相对车体的最大位移量:
进一步地,也可以得到如图9所示的驾驶员相对车体位移的示意图。
分析多组已有车辆的正碰数据,在坐标系中获取车体最大动态位移量和乘员相对车体最大位移量的线性方程y=Cx+D;
模拟设计车辆的约束系统与上述线性方程的关系(参照图10),将驾驶员实际相对车体的位移与线性方程中的线性规律比较,在线性方程直线上方,不满足要求,调整约束系统;在方程直线上或下方,满足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在试验过程中,暂不考虑阻尼和摩擦因素等的影响,而且在实际正碰的关键时期认为乘员相对车体未发生转动,仅存在沿着车体X方向的移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车体和约束系统匹配的设计方法,在车体设计初期,通过模拟在车辆发生正碰时乘员相对车体的位移,可以得到多组参数,并获取车体最大动态位移量和乘员相对车体最大位移量的线性方程,进而将乘员的实际位移与线性规律比较,进而可了解车体和约束系统是否符合设计需求,有效地减少匹配工作的工作量,节省开发资源,缩短整车安全的研发周期。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根据几款CNCAP中高星级车的正碰数据分析得出如下表格1: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通过调整车体最大位移量可以得到:230m/s2≤A≤270m/s2
参照表格1,在本发明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以某一车型数据为例,通过调整车体最大位移量可以得到:A=250m/s2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通过调整驾驶员最大位移量可以得到:260m/s2≤B≤300m/s2
参照表格1,在本发明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以某一车型数据为例,通过调整驾驶员最大位移量可以得到B=280m/s2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通过对得到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可以得到线性回归模型中-0.53≤C≤-0.33。
参照表格1,在本发明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通过对得到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可以得到线性回归模型中C=-0.43。
在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中,通过对得到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可以根据已知的C值得到D值,当C=-0.43时,可以得到D=0.56。进而得到线性回归模型y=-0.43x+0.56。
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可将实际试验得到的参数与线性回归模型比较,进而可了解车体结构是否符合设计需求,在安全性能提高的同时,缩短车辆安全开发周期。
具体地,当匹配点在直线上或直线以下的区域时,说明初步选定的约束系统参数与车体的结构设计匹配度较高,后期进行细节设计即可;当匹配点在直线以上的区域,说明初步选定的约束系统参数不合适,需要对其进行调整,通过约束系统的仿真软件进行参数的优化匹配,进而降低匹配点,使得约束系统参数与车体的结构设计匹配度提升。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约束系统包括安全带和安全气囊。其中,安全带和安全气囊在车辆发生正碰时可以给予驾驶员或成员有效地保护,进而需要对安全带的参数(如:预紧时刻,安全带限力等级等)和安全气囊的参数(如起爆时刻,气囊容积等)进行评估。从而可以更加全面地对车辆安全性能进行提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采用上述的车辆的车体和约束系统匹配的设计方法,从而可以在车体设计的初期对车体和约束系统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开发,在地高安全性能的同时,有效地减少匹配工作的工作量,而且可以节省开发资源,缩短整车安全的研发周期。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的车体和约束系统匹配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车辆的车体前舱与车体分别作为一维线性弹簧质量模型中的弹簧和质量块,根据弹簧质量系统特性,可得正碰时的车体最大动态位移量, 其中,t1,t2是其波形起止时刻;t1<t2,单位为s,A为T1的幅值,单位为m/s2
将约束系统和乘员分别作为一维线性弹簧质量模型中的弹簧和质量块,根据弹簧质量系统特性,可得正碰时的乘员最大动态位移量,其中,t3为预紧安全带的起爆时刻后导致乘员加速度上升的时刻,t4为乘员胸部加速度归零时刻,B为T2的幅值,单位为m/s2
根据上述公式,可得正碰时的乘员相对车体的最大位移量:
分析多组已有车辆的正碰数据,在坐标系中获取车体最大动态位移量和乘员相对车体最大位移量的线性方程y=Cx+D;
模拟设计车辆的约束系统与上述线性方程的关系,在线性方程直线上方,不满足要求,调整约束系统;在方程直线上或下方,满足要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体和约束系统匹配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230m/s2≤A≤270m/s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车体和约束系统匹配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A=250m/s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体和约束系统匹配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260m/s2≤B≤300m/s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车体和约束系统匹配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B=280m/s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体和约束系统匹配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0.53≤C≤-0.3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车体和约束系统匹配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C=-0.4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车体和约束系统匹配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D=0.5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体和约束系统匹配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系统包括:安全带和安全气囊。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车体和约束系统匹配的设计方法。
CN201810231935.9A 2018-03-20 2018-03-20 车辆的车体和约束系统匹配的设计方法和车辆 Pending CN1082290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31935.9A CN108229079A (zh) 2018-03-20 2018-03-20 车辆的车体和约束系统匹配的设计方法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31935.9A CN108229079A (zh) 2018-03-20 2018-03-20 车辆的车体和约束系统匹配的设计方法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29079A true CN108229079A (zh) 2018-06-29

Family

ID=62658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31935.9A Pending CN108229079A (zh) 2018-03-20 2018-03-20 车辆的车体和约束系统匹配的设计方法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29079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7698A (zh) * 2007-12-12 2009-06-17 株式会社电装 车辆运动控制装置
CN102325671A (zh) * 2009-02-20 2012-01-18 Trw汽车美国有限责任公司 使用侧面压力传感器控制可致动约束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JP2015087945A (ja) * 2013-10-30 2015-05-07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衝突解析方法
CN105128791A (zh) * 2008-08-28 2015-12-09 Trw汽车美国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控制可致动的安全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CN106599430A (zh) * 2016-12-07 2017-04-26 江苏大学 基于能量分析的乘员约束系统优化方法
CN107577843A (zh) * 2017-08-02 2018-01-12 吉林大学 碰撞波形与约束系统特性耦合关系的评价方法
CN107804264A (zh) * 2016-09-08 2018-03-16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车辆乘客保护系统的方法和控制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7698A (zh) * 2007-12-12 2009-06-17 株式会社电装 车辆运动控制装置
CN105128791A (zh) * 2008-08-28 2015-12-09 Trw汽车美国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控制可致动的安全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CN102325671A (zh) * 2009-02-20 2012-01-18 Trw汽车美国有限责任公司 使用侧面压力传感器控制可致动约束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JP2015087945A (ja) * 2013-10-30 2015-05-07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衝突解析方法
CN107804264A (zh) * 2016-09-08 2018-03-16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车辆乘客保护系统的方法和控制器
CN106599430A (zh) * 2016-12-07 2017-04-26 江苏大学 基于能量分析的乘员约束系统优化方法
CN107577843A (zh) * 2017-08-02 2018-01-12 吉林大学 碰撞波形与约束系统特性耦合关系的评价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彪: "汽车模拟碰撞缓冲吸能器特性分析",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李亦文等: "基于弹簧-质量模型的碰撞概念建模及分析方法", 《201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 *
邱少波: "《汽车碰撞安全工程》", 31 January 20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Fourrié et al. Bluff-body drag reduction using a deflector
CN101430251A (zh) 车辆部件实物碰撞试验方法及试验装置
Noger et al. Investigation of the transient aerodynamic phenomena associated with passing manoeuvres
Ciobaca et al. An overview of recent DLR contributions on active flow-separation control studies for high-lift configurations
CN102495923B (zh) 一种汽车碰撞安全的混合可靠性评估方法
CN108229079A (zh) 车辆的车体和约束系统匹配的设计方法和车辆
CN103818393B (zh) 列车牵引制动系统时间滞后特性的补偿方法
CN108549733A (zh) 一种导弹在轨运动的动力学建模方法
George Reduction of sonic boom by azimuthal redistribution of overpressure.
CN110361200A (zh) 一种模拟汽车侧面柱碰撞的台车实现与参数获取方法
Harmon Stability derivatives at supersonic speeds of thin rectangular wings with diagonals ahead of tip Mach lines
CN103076138A (zh) 车辆横摆转动惯量及轮胎侧偏刚度的识别方法
EP1233391A3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vehicle velocity control with preceding vehicle following control function
CN105136479B (zh) 一种白车身正面的碰撞试验实施方法及其装置
DE102013225500A1 (de) Verfahren zur Überwachung eines Antriebs eines Fahrzeug
CN207128828U (zh) 副仪表板头碰吸能结构
Zeitvogel et al. An innovative test system for holistic vehicle dynamics testing
Dimitriadis et al. Comment on" Flutter Prediction from Flight Flutter Test Data"
Hrynuk The effect of leading edge tubercles on dynamic stall
Saleh et al. Generalized H2-preview control and its application to car lateral steering
CN108647464A (zh) 概念设计阶段约束系统的设计方法
Yuan et al. A grey-box system identification procedure for scale model helicopters based on frequency-domain estimation methods
Ebrahim The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passenger vehicles operating in a platoon
CN101097174A (zh) 用于碰撞模拟台车的高梯度波形发生装置
Wickern Lift and side force corrections for wind tunnel measurements of ground vehicl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62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