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15133A - 塑料件的制作设备与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塑料件的制作设备与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15133A
CN108215133A CN201710102361.0A CN201710102361A CN108215133A CN 108215133 A CN108215133 A CN 108215133A CN 201710102361 A CN201710102361 A CN 201710102361A CN 108215133 A CN108215133 A CN 1082151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plate
plastic
plate
piece
pedes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0236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煇煌
简辰翰
曾宇璨
林志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 Yi Vlink Technology Co ltd
Swancor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u Yi Vlink Technology Co ltd
Swancor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 Yi Vlink Technology Co ltd, Swancor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Xu Yi Vlink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2151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151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1/00Shaping by thermoforming, i.e. shaping sheets or sheet like preforms after heating, e.g. shaping sheets in matched moulds or by deep-draw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1/26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51/261Handling means, e.g. transfer means, feed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1/00Shaping by thermoforming, i.e. shaping sheets or sheet like preforms after heating, e.g. shaping sheets in matched moulds or by deep-draw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1/26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51/261Handling means, e.g. transfer means, feeding means
    • B29C51/262Clamping means for the sheets, e.g. clamping 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3/00Conditioning or physical 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 B29B13/02Conditioning or physical 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by heating
    • B29B13/023Half-products, e.g. films, pl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1/00Shaping by thermoforming, i.e. shaping sheets or sheet like preforms after heating, e.g. shaping sheets in matched moulds or by deep-draw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1/08Deep drawing or matched-mould forming, i.e. using mechanical means only
    • B29C51/082Deep drawing or matched-mould forming, i.e. using mechanical means only by shaping between complementary mould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1/00Shaping by thermoforming, i.e. shaping sheets or sheet like preforms after heating, e.g. shaping sheets in matched moulds or by deep-draw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1/26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51/42Heating or coo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1/00Shaping by thermoforming, i.e. shaping sheets or sheet like preforms after heating, e.g. shaping sheets in matched moulds or by deep-draw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1/26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51/44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5/00Mechanical convey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G35/06Mechanical convey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prising a load-carrier moving along a path, e.g. a closed path, and adapted to be engaged by any one of a series of traction elements spaced along the pa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1/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handling devices, e.g. convey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product or load being conveyed or handled
    • B65G2201/02Articles
    • B65G2201/0214Articles of special size, shape or weigh
    • B65G2201/022Fla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Blow-Moulding Or Thermoform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塑料件的制作设备与制作方法,其包括输送装置、多个夹持装置、加热装置以及成型装置。输送装置配置用以沿一移动路径来回移动。这些夹持装置可拆卸地固定在输送装置上。这些夹持装置配置用以夹持一塑料板材,且能够通过至少任两对向设置的夹持装置调整施加在塑料板材上的张力。加热装置设置在移动路径上,且配置用以加热塑料板材。成型装置设置在移动路径上,且配置用以成型加热后的塑料板材。本发明提供的塑料件的制作设备和制作方法能提高产品的良率与品质。

Description

塑料件的制作设备与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作设备与制作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塑料件的制作设备与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常见的塑料件的成型方式大多是先对一塑料板材进行加热,接着将加热后的塑料板材送进模具内以成型出塑料件。然而,在将加热后的塑料板材送进模具内之前,加热后的塑料板材会产生软化下垂的情况。倘若将软化下垂的塑料板材直接送进模具内以成型出塑料件,则制作得到的塑料件容易产生皱折,严重影响到产品的良率与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塑料件的制作设备与制作方法,其能提高产品的良率与品质。
本发明提供一种塑料件的制作设备,其包括输送装置、多个夹持装置、加热装置以及成型装置。输送装置配置用以沿一移动路径来回移动。这些夹持装置可拆卸地固定在输送装置上。这些夹持装置配置用以夹持一塑料板材,且能够通过至少任两对向设置的夹持装置调整施加在塑料板材上的张力。加热装置设置在移动路径上,且配置用以加热塑料板材。成型装置设置在移动路径上,且配置用以成型加热后的塑料板材。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输送装置包括轨道、支架、框架以及驱动件。轨道沿移动路径延伸。支架滑设在轨道上。框架连接支架,且这些夹持装置可拆卸地固定在框架上。驱动件耦接在支架,且配置用以驱动支架沿轨道来回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框架具有开口。这些夹持装置排列在开口的周围,以夹持塑料板材在开口上方。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加热板与第二加热板,分别位于移动路径的相对两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成型装置包括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分别位于移动路径的相对两侧。在通过输送装置与这些夹持装置将加热后的塑料板材输送至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之间后,结合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以使加热后的塑料板材贴合在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个夹持装置包括底座、壳体、载板、两第一致动件、夹持件以及第二致动件。壳体罩覆在底座上,且具有一通口。载板滑设在壳体内,且位于底座上方。此两第一致动件固定在载板上,且位于载板与底座之间。夹持件对应在通口设置,且枢接在载板上。夹持件包括暴露在通口外的夹持部,且配置用以将塑料板材夹持在载板上。夹持件枢接在此两第一致动件,且此两第一致动件配置用以驱动夹持件相对于载板转动,以使夹持部与载板相抵接或分离。第二致动件设置在底座上。第二致动件位于载板与底座之间,且此两第一致动件分别设置在第二致动件的相对两侧。第二致动件耦接在载板,用以驱动载板经由通口朝移出壳体的一移动方向或移动方向的反向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个夹持装置还包括至少一线轨与至少一滑块,且线轨与滑块位于底座与载板之间。线轨固定在底座上。滑块可动地设置在线轨上,并与载板相连接,其中线轨的延伸方向与移动方向互为平行。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个夹持装置还包括一挡块。挡块连接载板,且位于底座与载板之间。挡块较第二致动件靠近通口,且第二致动件通过挡块耦接在载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个夹持件还包括两连动部,分别位于夹持部的相对两侧。各个连动部具有第一端部、相对于第一端部的第二端部以及位于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的枢接部。各个第一端部枢接在对应的第一致动件。各个枢接部穿过载板并枢接在载板,且各个第二端部与夹持部相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夹持部具有并列设置的多个定位件,当此两第一致动件驱动夹持件相对于载板转动时,这些定位件与载板相抵接或分离。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个夹持装置包括底座、壳体、载板、第一致动件、夹持件以及第二致动件。壳体罩覆在底座上,且具有一通口。载板滑设在底座上,其中载板具有承载部,承载部位于壳体内,且邻近通口。第一致动件固定在承载部上。夹持件枢接在第一致动件,且暴露在通口外。夹持件配置用以夹持塑料板材,且第一致动件配置用以驱动夹持件开合。第二致动件设置在底座上,其中第二致动件被壳体所罩覆,且位于载板上方。第二致动件耦接在第一致动件,用以驱动第一致动件经由通口朝移出壳体的一移动方向或移动方向的反向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个夹持装置还包括线轨与滑块,且线轨与滑块位于底座与载板之间。线轨固定在底座上。滑块可动地设置在线轨上,并与载板相连接,其中线轨的延伸方向与移动方向互为平行。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个夹持装置还包括挡块。挡块设置在承载部上,且连接第一致动件。挡块位于第一致动件与第二致动件之间,且第二致动件通过挡块耦接在第一致动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塑料件的制作设备还包括多个传感器,设置在加热装置上,配置用以感测加热后的塑料板材的软化程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这些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或距离传感器。
本发明提出一种塑料件的制作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提供塑料板材。接着,通过多个夹持装置夹持塑料板材,且能够通过至少任两对向设置的夹持装置调整施加在塑料板材上的张力。接着,通过输送装置将夹持在这些夹持装置上的塑料板材沿一移动路径输送至加热装置内,以加热塑料板材。之后,通过输送装置将夹持在这些夹持装置上且经加热后的塑料板材沿移动路径输送至成型装置内,以成型加热后的塑料板材。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在这些夹持装置夹持塑料板材后,通过至少任两对向设置的夹持装置调整施加在塑料板材上的张力。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在塑料板材经加热后,通过至少任两对向设置的夹持装置调整施加在加热后的塑料板材上的张力。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塑料件的制作方法还包括通过设置在加热装置上的多个传感器感测加热后的塑料板材的软化程度,使至少任两对向设置的这些夹持装置依据加热后的塑料板材的软化程度调整施加在加热后的塑料板材上的张力。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在成型加热后的塑料板材的过程中,通过至少任两对向设置的夹持装置调整施加在加热后的塑料板材上的张力。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在成型加热后的塑料板材的过程中,成型装置与加热后的塑料板材相接触,并使至少任两对向设置的这些夹持装置依据成型装置与加热后的塑料板材之间的接触程度调整施加在加热后的塑料板材上的张力。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通过成型装置成型加热后的塑料板材的方法包括模压成型、气压成型或真空成型。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个夹持装置包括底座、壳体、载板、两第一致动件、夹持件以及第二致动件。壳体罩覆在底座上,且具有一通口。载板滑设在壳体内,且位于底座上方。此两第一致动件固定在载板上,且位于载板与底座之间。夹持件对应在通口设置,且枢接在载板上。夹持件包括暴露在通口外的夹持部,且配置用以将塑料板材夹持在载板上。夹持件枢接在此两第一致动件,通过此两第一致动件驱动夹持件相对于载板转动,以使夹持部与载板相抵接或分离,并在夹持部与载板相抵接时将塑料板材夹持在载板上。第二致动件设置在底座上。第二致动件位于载板与底座之间,且此两第一致动件分别设置在第二致动件的相对两侧。第二致动件耦接在载板,通过第二致动件驱动载板经由通口朝移出壳体的移动方向或移动方向的反向移动,以调整施加在塑料板材上的张力。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个夹持装置包括底座、壳体、载板、第一致动件、夹持件以及第二致动件。壳体罩覆在底座上,且具有一通口。载板滑设在底座上,其中载板具有承载部,承载部位于壳体内,且邻近通口。第一致动件固定在承载部上。夹持件枢接在第一致动件,且暴露在通口外。通过第一致动件驱动夹持件开合,并在夹持件闭合时夹持塑料板材。第二致动件设置在底座上,其中第二致动件被壳体所罩覆,且位于载板上方。第二致动件耦接在第一致动件,通过第二致动件驱动第一致动件经由通口朝移出壳体的一移动方向或移动方向的反向移动,以调整施加在塑料板材上的张力。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塑料件的制作设备及其制作方法可在加热塑料板材后通过至少两对向设置的夹持装置适当且适时地调整施加在加热后的塑料板材上的张力,或者是塑料板材的局部区域的松紧程度,因此制作所得的塑料件不易产生皱折,得以提高产品的良率与品质。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塑料件的制作设备的示意图。
图1B是图1A的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C是图1A的夹持装置的前视示意图。
图1D是图1A的塑料板材被夹持装置夹持在框架上方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图1A的输送装置将塑料板材输送至加热装置内的示意图。
图3是将图2的输送装置将加热后的该塑料板材输送至成型装置内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塑料板材被多个夹持装置所夹持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0a:塑料板材
11:塑料件
110:制作设备
110:输送装置
111:轨道
112:支架
113:框架
113a:开口
114:驱动件
120、120A~120H、220:夹持装置
121、221:底座
122、222:壳体
122a、222a:通口
123、223:载板
124、224:第一致动件
124a、224a:第一汽缸
124b、224b:第一推拉杆
125、225:夹持件
125a、225a:夹持部
125b:连动部
125c:第一端部
125d:第二端部
125e:枢接部
125f:枢轴
125g:定位件
126、226:第二致动件
126a:第二汽缸
126b:第二推拉杆
127、227:挡块
128:线轨组
128a、228:线轨
128b、229:滑块
130:加热装置
131:第一加热板
132:第二加热板
140:成型装置
141:第一模具
142:第二模具
150:传感器
221a:固定部
221b:可动部
D、D1:移动方向
E、E1:延伸方向
P:移动路径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塑料件的制作设备的示意图。图1B是图1A的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C是图1A的夹持装置的前视示意图。图1D是图1A的塑料板材被夹持装置夹持在框架上方的俯视示意图。为求清楚表示与便于说明,图1B与图1C的部分构件以透视的方式示出,且图1C示出出塑料板材10的局部被固定在夹持部125a与载板123之间的状态。请参考图1A至图1D,在本实施例中,制作设备100可用以制作塑料件,其中塑料件可为行李箱的壳体、车辆外壳、车辆灯壳、车辆翼子板或其他常见的塑料件,本发明对于塑料件的种类不多作限制。详细而言,制作设备100可包括输送装置110、多个夹持装置120、加热装置130以及成型装置140,其中输送装置110配置用以沿一移动路径P来回移动,这些夹持装置120可拆卸地固定在输送装置110上,且配置用以夹持一塑料板材10。换言之,被夹持装置120所夹持的塑料板材10能随着输送装置110沿移动路径P来回移动。
另一方面,加热装置130与成型装置140分别设置在移动路径P上,且在如图1A所示的状态下(即在塑料板材10被夹持在这些夹持装置120上后,但尚未通过输送装置110将塑料板材10输送至加热装置130进行加热前),成型装置140例如是位于输送装置110与加热装置130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在塑料板材被夹持在这些夹持装置上后,但尚未通过输送装置将塑料板材输送至加热装置进行加热前,加热装置可以是位于输送装置与成型装置之间,本发明对于输送装置、加热装置以及成型装置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多作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输送装置110包括轨道111、支架112、框架113以及驱动件114,其中轨道111沿移动路径P延伸,且延伸通过加热装置130与成型装置140所在的工作站位。支架112滑设在轨道111上,其中框架113与支架112相连接,且这些夹持装置120可拆卸地固定在框架113上。驱动件114可以是驱动皮带,其中驱动件114耦接在支架112,且能够受马达(未示出)的带动而转动,进而驱动支架112、与支架112相连接的框架113、固定在框架113上的这些夹持装置120以及被这些夹持装置120所夹持的塑料板材10沿移动路径P来回移动。框架113具有开口113a,且这些夹持装置120排列在开口113a的周围,以夹持塑料板材10在开口113a上方。
以其中一个夹持装置120作说明,夹持装置120包括底座121、壳体122、载板123、两第一致动件124、夹持件125以及第二致动件126。壳体122罩覆在底座121上,其中壳体122具有一通口122a,且通口122a面向开口113a。载板123滑设在壳体122内,且位于底座121上方。此两第一致动件124分别设置在第二致动件126的相对两侧,且位于载板123与底座121之间。第一致动件124可以是第一汽缸124a与第一推拉杆124b的组合,其中第一汽缸124a较远离通口122a的一端固定在载板123上,且第一推拉杆124b耦接在第一汽缸124a较靠近通口122a的另一端,以受第一汽缸124a的驱动而往复移动。另一方面,夹持件125对应在通口122a设置,且较此两第一致动件124靠近通口122a。由于夹持件125枢接在此两第一推拉杆124b,且枢接在载板123,因此在此两第一推拉杆124b分别受此两第一汽缸124a的驱动而往复移动后,夹持件125便能受此两第一推拉杆124b的驱动而相对于载板123转动。
详细而言,夹持件125可包括夹持部125a与两连动部125b,其中夹持部125a暴露在通口122a外,且此两连动部125b分别位于夹持部125a的相对两侧,用以连接此两第一致动件124与夹持部125a。进一步而言,各个连动部125b具有第一端部125c、相对于第一端部125c的第二端部125d以及位于第一端部125c与第二端部125d之间的枢接部125e。各个第一端部125c枢接在对应的第一推拉杆124b,各个枢接部125e穿过载板123并通过对应的枢轴125f枢接在载板123,且各个第二端部125d分别与夹持部125a相连接。换言之,各个第一端部125c与对应的第二端部125d分别位于载板123的相对两侧,同理,各个第一端部125c与夹持部125a分别位于载板123的相对两侧。
当此两第一汽缸124a分别驱动此两第一推拉杆124b往复移动时,此两第一端部125c分别受此两第一推拉杆124b的驱动而使此两枢接部125e相对于载板123转动,同时,夹持部125a随着此两枢接部125e转动而与载板125a相抵接或分离。举例来说,当此两第一推拉杆124b分别受此两第一汽缸124a的驱动而移动靠近通口122a时,此两第一端部125c分别受此两第一推拉杆124b的驱动而使此两枢接部125e相对于载板123转动,同时,夹持部125a随着此两枢接部125e转动而与载板125a分离。反之,当此两第一推拉杆124b分别受此两第一汽缸124a的驱动而移动远离通口122a时,此两第一端部125c分别受此两第一推拉杆124b的驱动而使此两枢接部125e相对于载板123转动,同时,夹持部125a随着此两枢接部125e转动而与载板123相抵接。另一方面,夹持部125具有并列设置的多个定位件125g,其中这些定位件125g可随着此两枢接部125e相对于载板123转动而与载板123相抵接或分离,且定位件125g可为定位针,其针头可为锥头、一字头、阵列式锥头或阵列式一字头,本发明对于定位针的几何外型不多作限制。
举例来说,当塑料板材10置放在夹持装置120的载板123上时,通过此两第一致动元件124驱动夹持件125相对于载板123转动,以使夹持部125a的这些定位件125g与载板123相抵接,便能将塑料板材10夹持固定在夹持部125a与载板123之间,进而避免塑料板材10在输送、加热以及成型等过程中松脱掉落。反之,通过此两第一致动元件124驱动夹持件125相对于载板123转动,以使夹持部125a的这些定位件125g与载板123分离,则能将塑料板材10自载板123上轻易地取下或调整塑料板材10在载板123上的位置。
另一方面,第二致动件126设置在底座121上,且位于载板123与底座121之间。详细而言,第二致动件126可以是第二汽缸126a与第二推拉杆126b的组合,其中第二汽缸126a固定在载板123上,且第二推拉杆126b耦接在第二汽缸126a较靠近通口122a的一端,以受第二汽缸126a的驱动而往复移动。夹持装置120还包括挡块127,其中挡块127连接载板123,且位于底座121与载板123之间。挡块127较第二推拉杆126b靠近通口122a,且第二推拉杆126b通过挡块127耦接在载板123。因此,当第二推拉杆126b受第二汽缸126a的驱动而往复移动时,挡块127能受第二推拉杆126b的带动而使载板123经由通口122a朝移出壳体122的移动方向D或移动方向D的反向移动。在载板123受第二致动件126的驱动而往复移动的过程中,设置在载板123上的此两第一致动件124与夹持件125也会随着载板123往复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夹持装置120还包括至少一线轨128a与至少一滑块128b(示意地示出出两线轨组128),且各个线轨组128位于底座121与载板123之间。各个线轨128a固定在底座121上,各个滑块128b可动地设置在对应的线轨128a上,并与载板123相连接,其中线轨128a的延伸方向E与移动方向D互为平行。换言之,此两线轨组128主要是配置用以提高载板123相对于壳体122往复移动时的稳定度。
塑胶板材10可以是聚丙烯(PP)、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热塑性聚胺基甲酸酯(TPU)、聚酰胺(PA)以及聚苯硫醚(PPS)的至少一个与碳纤维、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克维拉纤维、聚酯纤维以及亚麻纤维的至少一个的组合,其中聚丙烯(PP)、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热塑性聚胺基甲酸酯(TPU)、聚酰胺(PA)以及聚苯硫醚(PPS)可作为基材,且碳纤维、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克维拉纤维、聚酯纤维以及亚麻纤维可作为补强材。在这些夹持装置120夹持塑料板材10后,可通过至少任两对向设置的夹持装置120调整施加在塑料板材10上的张力。进一步而言,通过任两对向设置的夹持装置120的第二致动件126来驱动夹持件125与载板123经由通口122a朝移出壳体122的移动方向D或移动方向D的反向移动,便得以调整施加在塑料板材10上的张力,或者是塑料板材10的局部区域的松紧程度。
图2是图1A的输送装置将塑料板材输送至加热装置内的示意图。图3是将图2的输送装置将加热后的该塑料板材输送至成型装置内的示意图。承接上述,并请参考图1B至图1C、图2以及图3,在通过这些夹持装置120将塑料板材10板材夹持固定在框架113上方后,通过输送装置110将夹持在这些夹持装置120上的塑料板材10沿移动路径P输送至加热装置130内,以加热塑料板材10而使其软化。在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130包括第一加热板131与第二加热板132,分别位于移动路径P的相对两侧。也就是说,塑料板材10是被第一加热板131与第二加热板132之间,以由第一加热板131与第二加热板132对塑料板材10的相对两表面均匀地加热。
加热软化后的塑料板材10可能受重力的影响而下垂或产生皱折,此时可通过至少任两对向设置的夹持装置120的第二致动件126来驱动夹持件125与载板123经由通口122a朝移出壳体122的移动方向D或移动方向D的反向移动,以调整施加在加热后的塑料板材10上的张力,或者是加热后的塑料板材10的局部区域的松紧程度,使加热后的塑料板材10得以张紧,通过避免于输送过程或后续成型过程中与输送装置110与成型装置140产生干涉。进一步而言,制作设备100还包括多个传感器150,这些传感器150设置在加热装置130上,配置用以感测加热后的塑料板材10的软化程度。图式中是以这些传感器150设置在第一加热板131上举例说明,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传感器可设置在第二加热板上或分别设置在第一加热板与第二加热板上。这些传感器150可为温度传感器(例如红外线温度传感器)或距离传感器(例如红外线距离传感器),以温度传感器为例,这些温度传感器可用以感测加热后的塑料板材10的不同区块的温度,将感测所得的温度数据传送到与这些温度传感器信号耦接的控制器(未示出),使控制器(未示出)依据塑料板材10的材质与接收得到的温度数据换算出加热后的塑料板材10的软化程度,进而发出控制信号至与其信号耦接的夹持装置120,以调整施加在加热后的塑料板材10上的张力,或者是加热后的塑料板材10的局部区域的松紧程度。以距离传感器为例,这些距离传感器可用以感测加热后的塑料板材10的不同区块的软化程度(或称下垂程度),将感测所得的软化程度数据传送到与这些温度传感器信号耦接的控制器(未示出),使控制器(未示出)依据接收得到的软化程度数据发出控制信号至与其信号耦接的夹持装置120,以调整施加在加热后的塑料板材10上的张力,或者是加热后的塑料板材10的局部区域的松紧程度。
接着,通过输送装置110将夹持在这些夹持装置120上且经加热后的塑料板材10沿移动路径P输送至成型装置140内,以成型加热后的塑料板材10。在本实施例中,成型装置140包括第一模具141与第二模具142,分别位于移动路径P的相对两侧。在通过输送装置110与这些夹持装置120将加热后的塑料板材10输送至第一模具141与第二模具142之间后,结合第一模具141与第二模具142,以使加热后的塑料板材10贴合在第一模具141与第二模具142。在加热后的塑料板材10被压合在第一模具141与第二模具142之间后,其可能受力而产生变形,此时可通过至少任两对向设置的夹持装置120的第二致动件126来驱动夹持件125与载板123经由通口122a朝移出壳体122的移动方向D或移动方向D的反向移动,以调整施加在塑料板材10上的张力,或者是塑料板材10的局部区域的松紧程度,使加热后的塑料板材10得以张紧。之后,成型装置140可通过模压成型、气压成型或真空成型等成型方式使加热后的塑料板材10成型为塑料件11。
进一步而言,在成型加热后的塑料板材10的过程中,需先结合第一模具141与第二模具142,使第一模具141与第二模具142分别接触加热后的塑料板材10。由于第一模具141接触到加热后的塑料板材10的不同区块的面积、时间点以及位置有所差异,因此需通过夹持装置120调整施加在加热后的塑料板材10上的张力,或者是加热后的塑料板材10的局部区域的松紧程度,以避免加热后的塑料板材10产生破裂或皱折。相似地,由于第二模具142接触到加热后的塑料板材10的不同区块的面积、时间点以及位置有所差异,因此需通过夹持装置120调整施加在加热后的塑料板材10上的张力,或者是加热后的塑料板材10的局部区域的松紧程度,以避免加热后的塑料板材10产生破裂或皱折。换言之,本实施例的制作设备100的至少任两对向设置的夹持装置120能依据成型装置130与加热后的塑料板材10之间的接触程度调整施加在加热后的塑料板材10上的张力,或者是加热后的塑料板材10的局部区域的松紧程度。
简言之,在加热与成型塑料板材10等过程中,可通过至少任两对向设置的夹持装置120适当且适时地调整施加在塑料板材10上的张力,或者是塑料板材10的局部区域的松紧程度,因此制作所得的塑料件11不易产生破裂或皱折,进而提高产品的良率与品质。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4,本实施例的夹持装置220也可应用在上述实施例的制作设备100,本实施例的夹持装置220与上述实施例的夹持装置120的运作原理,两者之间的主要差异说明如下:夹持装置220包括底座221、壳体222、载板223、第一致动件224、夹持件225以及第二致动件226,其中底座221包括固定部221a与可动部221b,且可动部221b可转动地设置在固定部221a上。壳体222罩覆在底座221上,其中壳体222组装在可动部221b上,且壳体222相对远离可动部221b一侧具有一通口222a。载板223滑设在底座221的可动部221b上,其中载板223相对远离可动部221b一侧具有承载部223a,承载部223a位于壳体222内,且邻近通口222a。
第一致动件224固定在承载部223a上,其中第一致动件224可以是第一汽缸224a与第一推拉杆224b的组合,第一汽缸224a较远离通口222a的一端固定在载板223上,且第一推拉杆224b耦接在第一汽缸224a较靠近通口222a的另一端,以受第一汽缸224a的驱动而往复移动。夹持件225枢接在第一致动件224,且暴露在通口222a外。夹持件225包括两相对设置的夹持部225a,此两夹持部225a能够受第一致动件224的驱动而开合,进而在闭合时夹持如图1A所示的塑料板材10。另一方面,第二致动件226设置在底座221的可动部221b上,其中第二致动件226被壳体222所罩覆,且位于载板223上方。第二致动件226可以是第二汽缸226a与第二推拉杆226b的组合,其中第二汽缸226a固定在载板223上,且第二推拉杆226b耦接在第二汽缸226a较靠近通口222a的一端,以受第二汽缸226a的驱动而往复移动。
详细而言,第二推拉杆226b相对远离第二汽缸226a的一端耦接在第一致动件224,用以驱动第一致动件224经由通口222a朝移出壳体222的移动方向D1或移动方向D1的反向移动。另一方面,夹持装置220还包括挡块227,其中挡块227设置在承载部223a上,且连接第一致动件224。挡块227位于第一致动件224与第二致动件226之间,且第二推拉杆226b通过挡块227耦接在第一致动件224。因此,当第二推拉杆226b受第二汽缸226a的驱动而往复移动时,挡块227能受第二推拉杆226b的带动而使第一致动件224经由通口222a朝移出壳体222的移动方向D1或移动方向D1的反向移动,以调整施加在塑料板材10上的张力,或者是塑料板材10的局部区域的松紧程度。
在本实施例中,夹持装置220还包括线轨228与滑块229,且线轨228与滑块229位于底座221的可动部221b与载板223之间。线轨228固定在底座221的可动部221b上,滑块229可动地设置在线轨228上,并与载板223相连接,其中线轨228的延伸方向E1与移动方向D1互为平行。换言之,线轨228与滑块229主要是配置用以提高载板223相对于壳体222往复移动时的稳定度。另一方面,由于壳体222、载板223、第一致动件224、夹持件223、第二致动件226、挡块227、线轨228以及滑块229可随着可动部221b相对于固定部221a转动,且固定部221a可组装在如图1A所示的框架113上,因此在多个夹持装置220组装在如图1A所示的框架113上,且夹持如图1A所示的塑料板材10在框架113上方的状态下,通过各个可动部221b相对于对应的固定部221a的转动能适度弯曲塑料板材10,以因应塑料板材10受热后所产生的变形。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塑料板材被多个夹持装置所夹持的俯视示意图。请参考图5,上述实施例的塑料板材10例如是矩形板材,因应不同塑料件的制作需求,塑料板材的形状可呈不规则状,如本实施例的塑料板材10a。因此,夹持装置120A至120G的排列方式需因应塑料板材10a的轮廓外形而调整。
在加热塑料板材10a后,对向且平行设置的夹持装置120A与120D对拉加热后的塑料板材10a而使其张紧,对向且平行设置的夹持装置120C与120H对拉加热后的塑料板材10a而使其张紧,通过避免加热后的塑料板材10a产生皱折。接着,在结合如图3所示的第一模具141与第二模具142至前述两者完全闭合以压合加热后的塑料板材10a前,停止夹持装置120H与120D对拉的动作,避免加热后的塑料板材10a在成型过程中被过度拉扯而破裂。另一方面,夹持装置120B、120E以及120F的对拉或放松可用以改善纤维的走向。在成型过程中,对向且平行设置的夹持装置120E与120G呈放松状态,通过适时的放松加热后的塑料板材10a能避免其因过度拉扯而破裂。需说明的是,在成型过程中,无论上述任一组合的夹持装置处于对拉或放松状态,塑料板材皆会被各个夹持装置夹持固定住。也就是说,任一组合的夹持装置处于对拉或放松状态是用以调整施加在塑料板材上的张力,或者是塑料板材的局部区域的松紧程度。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塑料件的制作设备及其制作方法可在加热塑料板材后通过至少两对向设置的夹持装置适当且适时地调整施加在加热后的塑料板材上的张力,或者是塑料板材的局部区域的松紧程度,通过避免在输送过程或后续成型过程中与输送装置与成型装置产生干涉。另一方面,在使加热后的塑料板材成型为塑料件的过程中,也可通过至少任两对向设置的夹持装置适当且适时地调整施加在塑料板材上的张力,或者是塑料板材的局部区域的松紧程度,因此制作所得的塑料件不易产生皱折或过度拉扯而破裂,得以提高产品的良率与品质。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24)

1.一种塑料件的制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送装置,配置用以沿移动路径来回移动;
多个夹持装置,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输送装置上,所述多个夹持装置配置用以夹持塑料板材,且能够通过所述多个夹持装置中对向设置的至少任两个调整施加在所述塑料板材上的张力;
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移动路径上,且配置用以加热所述塑料板材;以及
成型装置,设置在所述移动路径上,且配置用以成型加热后的所述塑料板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件的制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包括:
轨道,沿所述移动路径延伸;
支架,滑设在所述轨道上;
框架,连接所述支架,且所述多个夹持装置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框架上;以及
驱动件,耦接在所述支架,且配置用以所述驱动支架沿所述轨道来回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料件的制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具有开口,所述多个夹持装置排列在所述开口的周围,以夹持所述塑料板材在所述开口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件的制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加热板与第二加热板,分别位于所述移动路径的相对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件的制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装置包括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分别位于所述移动路径的相对两侧,在通过所述输送装置与所述多个夹持装置将加热后的所述塑料板材输送至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之间后,结合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以使加热后的所述塑料板材贴合在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件的制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夹持装置的每一个包括:
底座;
壳体,罩覆在所述底座上,且具有通口;
载板,滑设在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底座上方;
两个第一致动件,固定在所述载板上,且位于所述载板与所述底座之间;
夹持件,对应在所述通口设置,且枢接在所述载板上,所述夹持件包括暴露在所述通口外的夹持部,且配置用以将所述塑料板材夹持在所述载板上,所述夹持件枢接在所述两个第一致动件,且所述两个第一致动件配置用以驱动所述夹持件相对于所述载板转动,以使所述夹持部与所述载板相抵接或分离;以及
第二致动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其中所述第二致动件位于所述载板与所述底座之间,所述第二致动件耦接在所述载板,用以驱动所述载板经由所述通口朝移出所述壳体的移动方向或所述移动方向的反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塑料件的制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夹持装置的每一个还包括至少一个线轨与至少一个滑块,且所述线轨与所述滑块位于所述底座与所述载板之间,所述线轨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滑块可动地设置在所述线轨上,并与所述载板相连接,其中所述线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移动方向互为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塑料件的制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夹持装置的每一个还包括挡块,所述挡块连接所述载板,且位于所述底座与所述载板之间,所述挡块较所述第二致动件靠近所述通口,且所述第二致动件通过所述挡块耦接在所述载板。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塑料件的制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还包括两个连动部,分别位于所述夹持部的相对两侧,其中所述两个连动部的每一个具有第一端部、相对于所述第一端部的第二端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枢接部,所述两个第一端部的每一个枢接在对应的所述第一致动件,所述两个枢接部的每一个穿过所述载板并枢接在所述载板,且所述两个第二端部的每一个与所述夹持部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塑料件的制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具有并列设置的多个定位件,当所述两个第一致动件驱动所述夹持件相对于所述载板转动时,所处多个定位件与所述载板相抵接或分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件的制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夹持装置的每一个包括:
底座;
壳体,罩覆在所述底座上,且具有通口;
载板,滑设在所述底座上,其中所述载板具有承载部,所述承载部位于所述壳体内,且邻近所述通口;
第一致动件,固定在所述承载部上;
夹持件,枢接在所述第一致动件,且暴露在所述通口外,所述夹持件配置用以夹持所述塑料板材,且所述第一致动件配置用以驱动所述夹持件开合;以及
第二致动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其中所述第二致动件被所述壳体所罩覆,且位于所述载板上方,所述第二致动件耦接在所述第一致动件,用以驱动所述第一致动件经由所述通口朝移出所述壳体的移动方向或所述移动方向的反向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塑料件的制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夹持装置的每一个还包括线轨与滑块,且所述线轨与所述滑块位于所述底座与所述载板之间,所述线轨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滑块可动地设置在所述线轨上,并与所述载板相连接,其中所述线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移动方向互为平行。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塑料件的制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夹持装置的每一个还包括挡块,所述挡块设置在所述承载部上,且连接所述第一致动件,所述挡块位于所述第一致动件与所述第二致动件之间,且所述第二致动件通过所述挡块耦接在所述第一致动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件的制作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加热装置上,配置用以感测加热后的所述塑料板材的软化程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塑料件的制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处多个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或距离传感器。
16.一种塑料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塑料板材;
通过多个夹持装置夹持所述塑料板材,且能够通过所述多个夹持装置中对向设置的至少任两个调整施加在所述塑料板材上的张力;
通过输送装置将夹持在所述多个夹持装置上的所述塑料板材沿移动路径输送至加热装置内,以加热所述塑料板材;以及
通过所述输送装置将夹持在所述多个夹持装置上且经加热后的所述塑料板材沿所述移动路径输送至成型装置内,以成型加热后的所述塑料板材。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塑料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个夹持装置夹持所述塑料板材后,通过所述多个夹持装置中对向设置的至少任两个调整施加在所述塑料板材上的张力。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塑料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塑料板材经加热后,通过所述多个夹持装置中对向设置的至少任两个调整施加在加热后的所述塑料板材上的张力。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塑料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过设置在所述加热装置上的多个传感器感测加热后的所述塑料板材的软化程度,使所述多个夹持装置中对向设置的至少任两个依据加热后的所述塑料板材的软化程度调整施加在加热后的所述塑料板材上的张力。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塑料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成型加热后的所述塑料板材的过程中,通过所述多个夹持装置中对向设置的至少任两个调整施加在加热后的所述塑料板材上的张力。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塑料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成型加热后的所述塑料板材的过程中,所述成型装置与所述加热后的所述塑料板材相接触,并使所述多个夹持装置中对向设置的至少任两个依据所述成型装置与加热后的所述塑料板材之间的接触程度调整施加在加热后的所述塑料板材上的张力。
2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塑料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成型装置成型加热后的所述塑料板材的方法包括模压成型、气压成型或真空成型。
23.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塑料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夹持装置的每一个包括:
底座;
壳体,罩覆在所述底座上,且具有通口;
载板,滑设在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底座上方;
两个第一致动件,固定在所述载板上,且位于所述载板与所述底座之间;
夹持件,对应在所述通口设置,且枢接在所述载板上,所述夹持件包括暴露在所述通口外的夹持部,所述夹持件枢接在所述两个第一致动件,通过所述两个第一致动件驱动所述夹持件相对于所述载板转动,以使所述夹持部与所述载板相抵接或分离,并在所述夹持部与所述载板相抵接时将所述塑料板材夹持在所述载板上;以及
第二致动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其中所述第二致动件位于所述载板与所述底座之间,所述第二致动件耦接在所述载板,通过所述第二致动件驱动所述载板经由所述通口朝移出所述壳体的移动方向或所述移动方向的反向移动,以调整施加在所述塑料板材上的张力。
24.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塑料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夹持装置的每一个包括:
底座;
壳体,罩覆在所述底座上,且具有通口;
载板,滑设在所述底座上,其中所述载板具有承载部,所述承载部位于所述壳体内,且邻近所述通口;
第一致动件,固定在所述承载部上;
夹持件,枢接在所述第一致动件,且暴露在所述通口外,通过所述第一致动件驱动所述夹持件开合,并在所述夹持件闭合时夹持所述塑料板材;以及
第二致动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其中所述第二致动件被所述壳体所罩覆,且位于所述载板上方,所述第二致动件耦接在所述第一致动件,通过所述第二致动件驱动所述第一致动件经由所述通口朝移出所述壳体的移动方向或所述移动方向的反向移动,以调整施加在所述塑料板材上的张力。
CN201710102361.0A 2016-12-21 2017-02-24 塑料件的制作设备与制作方法 Pending CN10821513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42448 2016-12-21
TW105142448A TWI620649B (zh) 2016-12-21 2016-12-21 塑料件的製作設備與製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15133A true CN108215133A (zh) 2018-06-29

Family

ID=626398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02361.0A Pending CN108215133A (zh) 2016-12-21 2017-02-24 塑料件的制作设备与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18099879A (zh)
KR (1) KR20180093778A (zh)
CN (1) CN108215133A (zh)
TW (1) TWI62064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49644A (zh) * 2018-09-19 2018-12-21 中山市威玛仕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成型加工设备
CN109822869A (zh) * 2019-02-20 2019-05-31 浙江省三门中力汽车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垫热压生产设备
CN114404626A (zh) * 2021-12-15 2022-04-29 李慧锋 一种疼痛科微创介入手术用针刀消毒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91031B1 (ko) * 2019-12-12 2020-12-14 주식회사 신영 열가소성 복합재 이송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한 열가소성 복합재 성형시스템
JP2021102278A (ja) * 2019-12-25 2021-07-15 Ktx株式会社 シート成形方法及び成形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17509A (zh) * 2007-10-23 2009-04-29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材料夹紧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材料夹紧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77668B2 (ja) * 1993-08-02 1999-03-31 高島屋日発工業株式会社 真空成形方法
JP2767388B2 (ja) * 1994-08-12 1998-06-18 株式会社島津 プラスチック成形品の成形方法及びその成形装置
JP3225212B2 (ja) * 1997-06-27 2001-11-05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成形機におけるシートクランプ装置
US6382953B1 (en) * 1999-06-14 2002-05-07 Brown Machine, Llc. Powered adjustment clamping frame for a thermoforming machine and method for power adjusting a clamping frame size
JP5794430B2 (ja) * 2011-10-21 2015-10-14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炭素繊維入り樹脂シートの搬送装置
ITMO20130292A1 (it) * 2013-10-16 2015-04-17 Cms Spa Metodo per formare una lastra di materiale termoplastico rinforzato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17509A (zh) * 2007-10-23 2009-04-29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材料夹紧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材料夹紧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49644A (zh) * 2018-09-19 2018-12-21 中山市威玛仕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成型加工设备
CN109822869A (zh) * 2019-02-20 2019-05-31 浙江省三门中力汽车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垫热压生产设备
CN114404626A (zh) * 2021-12-15 2022-04-29 李慧锋 一种疼痛科微创介入手术用针刀消毒设备
CN114404626B (zh) * 2021-12-15 2023-06-23 李慧锋 一种疼痛科微创介入手术用针刀消毒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2989A (zh) 2018-07-01
KR20180093778A (ko) 2018-08-22
TWI620649B (zh) 2018-04-11
JP2018099879A (ja) 2018-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15133A (zh) 塑料件的制作设备与制作方法
JP6703238B2 (ja) 竪型射出成形機、及び竪型射出成形機を用いた複合成形体の成形方法
EP2266773A3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Spritzgiessen und Montieren von Kunststoffteilen
CN101898401A (zh) 用于制造复合或混杂结构的方法
CN102149531A (zh) 使玻璃片材变型的方法和设备
JP2016508900A5 (zh)
JP6031533B2 (ja) 搬送装置、成形品製造装置及び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CN112622224A (zh) 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用送料装置
JP6211503B2 (ja) 成形品の製造方法、成形品、および成形品の製造装置
CN213563964U (zh) 一种双色硅胶光学件的生产工装
CN209320183U (zh) 一种空调底座注塑模具的模芯结构
CN107283806A (zh) 一种带有加热装置的吸塑机
CN211542057U (zh) 一种可快速烘干的眼镜胶板成型装置
CN209079068U (zh) 一种汽车后视镜塑胶模具
CN205395001U (zh) 一种能注塑带弧形内孔的塑胶零件的模具
JP4511709B2 (ja) 熱成形装置および熱成形方法
CN214645303U (zh) 一种低降解液晶电视机面框的塑胶模具
CN217169503U (zh) 一种能精准注塑的叠层模具
CN215095288U (zh) 一种稳定性强的抗压式注塑用模具
CN213830084U (zh) 一种一体机主控面盖注塑模具
CN220075546U (zh) 一种吸塑成型机
CN214027162U (zh) 一种输送带前置入把手机构
CN215619778U (zh) 一种多用途包装盒注塑装置
CN218286379U (zh) 一种橡胶预制板生产用橡胶加热硫化装置
CN112265219A (zh) 一种双色硅胶光学件的生产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629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