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11143A - 缓降器及救援设备 - Google Patents

缓降器及救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11143A
CN108211143A CN201810172763.2A CN201810172763A CN108211143A CN 108211143 A CN108211143 A CN 108211143A CN 201810172763 A CN201810172763 A CN 201810172763A CN 108211143 A CN108211143 A CN 1082111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casing
installing plate
descending lifeline
shaft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7276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欧阳庆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Ai Mu An Ant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Ai Mu An Ant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Ai Mu An Ant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Ai Mu An Ant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7276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11143A/zh
Publication of CN1082111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111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1/00Devices for lowering persons from buildings or the like
    • A62B1/06Devices for lowering persons from buildings or the like by making use of rope-lowering devices
    • A62B1/14Devices for lowering persons from buildings or the like by making use of rope-lowering devices with brakes sliding on the rop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救生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缓降器及救援设备。缓降器包括:救援绳和缓降器主体;所述缓降器主体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主壳体,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设置有多个连接柱,所述主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且所述主壳体内设置有减速机构,所述减速机构与所述主壳体之间传动连接,以使所述主壳体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转动;所述主壳体的端面上设置有卡扣,所述救援绳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卡扣内。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缓降器大多存在体积庞大,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易坏或缓降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缓降器及救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救生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缓降器及救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的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高层建筑日益增多,这使得高楼层的消防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高空作业发生事故时,或者高层发生火灾等危情的情况下,传统的快速逃生方式为通过软梯,救生袋,逃生井等设施进行逃生,但这些设施造价高,占用空间大,使用不方便,尤其老弱病幼不适用,在这种情况下,缓降器就应用而生了,但是目前的各种缓降器大多存在体积庞大,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易坏或缓降效果不佳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降器,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缓降器大多存在体积庞大,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易坏或缓降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缓降器,包括:救援绳和缓降器主体;
所述缓降器主体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主壳体,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设置有多个连接柱,所述主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且所述主壳体内设置有减速机构,所述减速机构与所述主壳体之间传动连接,以使所述主壳体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转动;
所述主壳体的端面上设置有卡扣,所述救援绳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卡扣内。
进一步地,所述卡扣包括定位槽和连接槽;
所述安装槽和连接槽均设置在所述主壳体的端面上,所述连接槽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槽连通,所述连接槽的另一端延伸且所述主壳体的外侧,且所述安装槽的深度大于所述连接槽的深度。
进一步地,所述减速机构包括:转轴和齿轮组;
所述转轴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上,所述齿轮组连接在所述转轴的一端,且所述齿轮组与所述主壳体的内侧壁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齿轮组包括中心齿轮和三个副齿轮;
三个所述副齿轮均匀分布在所述中心齿轮的周向,所述中心齿轮设置在所述转轴的一端,且三个所述副齿轮均与所述主壳体的内侧壁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减速机构还包括连接板、刹车锤和连接件;
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用于所述转轴穿过的通孔,所述刹车锤和所述齿轮组设置在所述连接板的两侧,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转轴,且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刹车锤,所述刹车锤用于与所述主壳体的内侧壁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为两个,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杆、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
所述连杆穿过所述转轴,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设置在所述连杆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主壳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齿圈和环形凸起,所述齿圈固定设置在所述主壳体的内侧壁上,所述环形凸起和所述齿圈平行间隔设置;
所述刹车锤的外轮缘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用于与所述主壳体的内壁上设置的所述环形凸起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缓降器主体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远离所述主壳体的一侧,所述把手用于与所述转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还设置有两个限位柱,两个所述限位柱间隔设置,且两个所述限位柱上均套设有滚筒,所述救援绳通过两个所述限位柱的间隙穿过。
一种救援设备,具有如上述的缓降器。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缓降器,包括:救援绳和缓降器主体;所述缓降器主体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主壳体,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设置有多个连接柱,所述主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且所述主壳体内设置有减速机构,所述减速机构与所述主壳体之间传动连接,以使所述主壳体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转动;所述主壳体的端面上设置有卡扣,所述救援绳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卡扣内。采用上述的方案,在主壳体的一端设置了用于安装救援绳的卡扣,救援绳卡设在卡扣中,由于主壳体的端面设置在靠近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上,以使救援绳能够稳定的设置在卡扣中,这样使救援绳和主壳体同步运行,提高整体装置的安全性,同时在主壳体内设置有减速机构,减速机构可以调节救援绳的下放速度,以提高缓降器的缓降效果,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缓降器大多存在体积庞大,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易坏或缓降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救援设备,具有如上述的缓降器。救援设备的有益效果同缓降器的有益效果相同,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缓降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缓降器的主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缓降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缓降器的俯视图。
图标:100-第一安装板;200-第二安装板;300-主壳体;400-连接柱;500-减速机构;600-把手;700-限位柱;310-卡扣;320-齿圈;330-环形凸起;510-转轴;520-齿轮组;530-连接板;540-刹车锤;550-连接件;311-定位槽;312-连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缓降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缓降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缓降器,包括:救援绳和缓降器主体;
所述缓降器主体包括第一安装板100、第二安装板200和主壳体300,所述第一安装板100和所述第二安装板200之间设置有多个连接柱400,所述主壳体300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100和所述第二安装板200之间,且所述主壳体300内设置有减速机构500,所述减速机构500与所述主壳体300之间传动连接,以使所述主壳体300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安装板100和所述第二安装板200转动;
所述主壳体300的端面上设置有卡扣310,所述救援绳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卡扣310内。
其中,第一安装板100和第二安装板200的结构和材质相同。连接柱400的数量优选地为三个,三个连接柱400沿第一安装板100和第二安装板200的边沿设置,在第一安装板100和第二安装板200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连接柱400的安装孔,三个连接柱400之间形成有用于安装主壳体300的安装空间,以使主壳体300的外表面距每个连接柱400的距离相同。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缓降器,包括:救援绳和缓降器主体;所述缓降器主体包括第一安装板100、第二安装板200和主壳体300,所述第一安装板100和所述第二安装板200之间设置有多个连接柱400,所述主壳体300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100和所述第二安装板200之间,且所述主壳体300内设置有减速机构500,所述减速机构500与所述主壳体300之间传动连接,以使所述主壳体300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安装板100和所述第二安装板200转动;所述主壳体300的端面上设置有卡扣310,所述救援绳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卡扣310内。采用上述的方案,在主壳体300的一端设置了用于安装救援绳的卡扣310,救援绳卡设在卡扣310中,由于主壳体300的端面设置在靠近第一安装板100和第二安装板200上,以使救援绳能够稳定的设置在卡扣310中,这样使救援绳和主壳体300同步运行,提高整体装置的安全性,同时在主壳体300内设置有减速机构500,减速机构500可以调节救援绳的下放速度,以提高缓降器的缓降效果,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缓降器大多存在体积庞大,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易坏或缓降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缓降器的主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卡扣310包括定位槽311和连接槽312;
所述安装槽和连接槽312均设置在所述主壳体300的端面上,所述连接槽312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槽连通,所述连接槽312的另一端延伸且所述主壳体300的外侧,且所述安装槽的深度大于所述连接槽312的深度。
本实施例中,安装槽和连接槽312均设置在主壳体300的端面上,连接槽312将安装槽与主壳体300的外侧连通,同时安装槽的深度大于连接槽312的深度,这样,在救援绳可设在安装槽内部时,救援绳通过连接槽312延伸至主壳体300的外表面上,并且连接槽312将救援绳的可卡在安装槽内,避免救援绳与安装槽脱离,提高了整体装置的安全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减速机构500包括:转轴510和齿轮组520;
所述转轴510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板100和所述第二安装板200上,所述齿轮组520连接在所述转轴510的一端,且所述齿轮组520与所述主壳体300的内侧壁传动连接。
其中,齿轮组520可包括有多组传动齿轮,以使传动比到达预期的要求。
本实施例中,转轴510的两端分别安装在第一安装板100和第二安装板200上,齿轮组520与转轴510的一端连接,且齿轮组520与主壳体300的内侧壁传动连接,在救援绳快速的从主壳体300上脱离时,通过齿轮组520调控主壳体300的转速,以控制救援绳的下放速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齿轮组520包括中心齿轮和三个副齿轮;
三个所述副齿轮均匀分布在所述中心齿轮的周向,所述中心齿轮设置在所述转轴510的一端,且三个所述副齿轮均与所述主壳体300的内侧壁传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三个副齿轮均匀分布在中心齿轮的周向,三个副齿轮与中心齿轮之间啮合,且副齿轮主壳体300内侧壁啮合,以到达降低主壳体300转动速度的目的。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减速机构500还包括连接板530、刹车锤540和连接件550;
所述连接板530上设置有用于所述转轴510穿过的通孔,所述刹车锤540和所述齿轮组520设置在所述连接板530的两侧,所述连接件550穿过所述转轴510,且所述连接件550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刹车锤540,所述刹车锤540用于与所述主壳体300的内侧壁抵接。
本实施例中,齿轮组520和刹车锤540设置在连接板530的两侧面,在连接板530上设置了用于转轴510穿过的通孔,同时在连接板530靠近齿轮组520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安装齿轮组520的定位孔和定位轴,以使齿轮组520稳定的设置在连接板530上,再有连接件550穿过转轴510,连接件550的两端均设置有刹车锤540,刹车锤540与主壳体300的内侧壁抵接,且刹车锤540的转动方向与主壳体300的转动方向相反,以达到控制主壳体300转动速度的目的。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550为两个,所述连接件550包括连杆、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
所述连杆穿过所述转轴510,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设置在所述连杆的两端。
本实施例中,连杆穿过转轴510与刹车锤540上的预设孔连接,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套设在连杆的两端,且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一端与转轴510抵接,另一端与刹车锤540抵接,以保障刹车锤540的活动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主壳体300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齿圈320和环形凸起330,所述齿圈320固定设置在所述主壳体300的内侧壁上,所述环形凸起330和所述齿圈320平行间隔设置;
所述刹车锤540的外轮缘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用于与所述主壳体300的内壁上设置的所述环形凸起330配合。
本实施中,在主壳体300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齿圈320和环形凸起330,齿圈320和环形凸起330与主壳体300一体成型设置,齿圈320用于与副齿轮之间啮合,环形凸起330与刹车锤540上的滑槽配合,以使刹车锤540能够控制主壳体300的转速。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缓降器的俯视图。如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缓降器主体还包括把手600,所述把手600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100上远离所述主壳体300的一侧,所述把手600用于与所述转轴510连接。
本实施例中,缓降器主体还包括了把手600,把手600设置在第一安装板100上,把手600与转轴510连接,在救援绳下放到一定程度,人员或者是物资到达了安全的位置,通过转动把手600使救援绳回收到主壳体300上,以实现重复的对人员和物资的转移。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板100和所述第二安装板200之间还设置有两个限位柱700,两个所述限位柱700间隔设置,且两个所述限位柱700上均套设有滚筒,所述救援绳通过两个所述限位柱700的间隙穿过。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安装板100和第二安装板200之间还设置了两个限位柱700,在两个限位柱700上均套设有滚筒,且两个限位柱700间隔设置,救援绳穿过两个限位柱700,限位柱700能够限定救援绳穿出的位置,提高救援绳下放的稳定性。
一种救援设备,具有如上述的缓降器。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救援设备,具有如上述的缓降器。救援设备的有益效果同缓降器的有益效果相同,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缓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救援绳和缓降器主体;
所述缓降器主体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主壳体,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设置有多个连接柱,所述主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且所述主壳体内设置有减速机构,所述减速机构与所述主壳体之间传动连接,以使所述主壳体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转动;
所述主壳体的端面上设置有卡扣,所述救援绳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卡扣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包括定位槽和连接槽;
所述安装槽和连接槽均设置在所述主壳体的端面上,所述连接槽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槽连通,所述连接槽的另一端延伸且所述主壳体的外侧,且所述安装槽的深度大于所述连接槽的深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机构包括:转轴和齿轮组;
所述转轴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上,所述齿轮组连接在所述转轴的一端,且所述齿轮组与所述主壳体的内侧壁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组包括中心齿轮和三个副齿轮;
三个所述副齿轮均匀分布在所述中心齿轮的周向,所述中心齿轮设置在所述转轴的一端,且三个所述副齿轮均与所述主壳体的内侧壁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缓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机构还包括连接板、刹车锤和连接件;
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用于所述转轴穿过的通孔,所述刹车锤和所述齿轮组设置在所述连接板的两侧,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转轴,且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刹车锤,所述刹车锤用于与所述主壳体的内侧壁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缓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两个,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杆、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
所述连杆穿过所述转轴,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设置在所述连杆的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缓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齿圈和环形凸起,所述齿圈固定设置在所述主壳体的内侧壁上,所述环形凸起和所述齿圈平行间隔设置;
所述刹车锤的外轮缘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用于与所述主壳体的内壁上设置的所述环形凸起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缓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降器主体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远离所述主壳体的一侧,所述把手用于与所述转轴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缓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还设置有两个限位柱,两个所述限位柱间隔设置,且两个所述限位柱上均套设有滚筒,所述救援绳通过两个所述限位柱的间隙穿过。
10.一种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缓降器。
CN201810172763.2A 2018-03-01 2018-03-01 缓降器及救援设备 Pending CN1082111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72763.2A CN108211143A (zh) 2018-03-01 2018-03-01 缓降器及救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72763.2A CN108211143A (zh) 2018-03-01 2018-03-01 缓降器及救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11143A true CN108211143A (zh) 2018-06-29

Family

ID=62662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72763.2A Pending CN108211143A (zh) 2018-03-01 2018-03-01 缓降器及救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11143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460533U (zh) * 2016-01-28 2016-08-17 珠海市华亿盛精密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高楼逃生缓降装置
CN106215337A (zh) * 2016-07-23 2016-12-14 东莞市中机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高楼安全逃生装置
CN107198837A (zh) * 2017-06-14 2017-09-26 台州市洛克赛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逃生背包
CN206700524U (zh) * 2014-10-07 2017-12-05 天空救助营救公司 受控下降装置及其所用的离心制动机构以及滚筒装置
CN206934461U (zh) * 2017-06-16 2018-01-30 曾庆贵 速降装置
CN208193401U (zh) * 2018-03-01 2018-12-07 杭州阿土木安防科技有限公司 缓降器及救援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700524U (zh) * 2014-10-07 2017-12-05 天空救助营救公司 受控下降装置及其所用的离心制动机构以及滚筒装置
CN205460533U (zh) * 2016-01-28 2016-08-17 珠海市华亿盛精密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高楼逃生缓降装置
CN106215337A (zh) * 2016-07-23 2016-12-14 东莞市中机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高楼安全逃生装置
CN107198837A (zh) * 2017-06-14 2017-09-26 台州市洛克赛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逃生背包
CN206934461U (zh) * 2017-06-16 2018-01-30 曾庆贵 速降装置
CN208193401U (zh) * 2018-03-01 2018-12-07 杭州阿土木安防科技有限公司 缓降器及救援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45680B (zh) 一种施工升降机吊篮用安全缓冲防护装置
CN208193401U (zh) 缓降器及救援设备
CN108211143A (zh) 缓降器及救援设备
CN106345090A (zh) 一种用于消防救援的排烟机器人
CN205989717U (zh) 一种汽车自救装置
CN115653692B (zh) 一种煤矿用自动报警装置
CN110485703B (zh) 一种建筑脚手架坍塌预警装置
CN209308385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外墙防护网
CN203196150U (zh) 链式高楼火灾逃生器
CN104724644A (zh) 电力杆塔或线杆机械攀爬装置
CN2853098Y (zh) 高空救生器
CN204747633U (zh) 一种消防破拆装置
CN210866984U (zh) 一种电力设备安装辅助工具
CN210316647U (zh) 一种房建用高空施工的安全悬挂结构
CN202250208U (zh) 井下安全逃生通道
CN208796485U (zh) 一种安全带体验装置
CN218665233U (zh) 一种板材举升机构
CN105500322B (zh) 一种具有活动踏板的操作平台
CN202961562U (zh) 杆塔防坠装置
CN205698934U (zh) 一种便捷背负式缓降器
CN214993214U (zh) 一种飞行救援直升机坪
CN204050705U (zh) 伸缩式高空救援装置
CN214344009U (zh) 一种具防止阻尼系统打滑和保护功能的缓降器
CN100342932C (zh) 防坠落爬杆把手
CN101352599A (zh) 楼房遇险自救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