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05155B - 一种可控震源交替独立同步激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控震源交替独立同步激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05155B
CN108205155B CN201711440611.8A CN201711440611A CN108205155B CN 108205155 B CN108205155 B CN 108205155B CN 201711440611 A CN201711440611 A CN 201711440611A CN 108205155 B CN108205155 B CN 1082051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 area
sub
controlled source
preset rules
exc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4061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05155A (zh
Inventor
张慕刚
董烈乾
张翊孟
汪长辉
尚永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144061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05155B/zh
Publication of CN1082051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051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051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051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02Generating seismic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可控震源交替独立同步激发方法、装置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在目标工区内将可控震源按照第一预设规则进行布置,所述第一预设规则包括:所述目标工区的子工区至少包括两组可控震源;根据第二预设规则控制所述可控震源激发地震波,其中,所述第二预设规则包括:控制子工区内的各组可控震源按照交替扫描的方式激发地震波,控制子工区之间的可控震源按照独立同步扫描的方式激发地震波。利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地震数据采集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可控震源交替独立同步激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震资料采集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可控震源交替独立同步激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可控震源成为地震勘探中重要的激发震源之一,并被广泛应用于油气勘探开发中。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仪器设备性能的提高,可控震源采集技术发展迅速,由单台震源或交替扫描发展到目前的高效可控震源采集技术,例如滑动扫描、距离分隔的同步扫描(DSSS)、距离分隔的同步滑动扫描(DSSSS)等。这些采集方式都是通过缩短相邻震次的间隔来提高采集效率,降低采集成本,并且已被广泛应用。
2006年,BP公司提出了独立同步扫描技术(ISS)。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降低混叠噪音污染和施工方便,ISS采集施工往往采用划分区域的方式进行。即把可以作业的炮点区域按照距离分开,形成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分配给一组震源,完成地震数据的采集。这样采集方式由于受震源搬家时间的影响,采集效率较低,尤其是困难地表条件下,表现尤为突出。此外,在各区域间生产进度不平衡的情况下,需要重新修改任务,不够灵活,同时也极大的影响了地震数据采集的效率。因此,业内亟需一种更加高效的可控震源采集技术。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控震源交替独立同步激发方法、装置及系统,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地震数据采集的效率。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可控震源交替独立同步激发方法、装置及系统是通过包括以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可控震源交替独立同步激发方法,包括:
在目标工区内将可控震源按照第一预设规则进行布置,所述第一预设规则包括:所述目标工区的子工区至少包括两组可控震源;
根据第二预设规则控制所述可控震源激发地震波,其中,所述第二预设规则包括:控制子工区内的各组可控震源按照交替扫描的方式激发地震波,控制子工区之间的可控震源按照独立同步扫描的方式激发地震波。
本申请实施例的可控震源交替独立同步激发方法,所述在目标工区内将可控震源按照第一预设规则进行布置之前,还包括:
将目标工区按照第三预设规则进行划分,获得所述子工区,所述第三预设规则包括:所述子工区的长度大于等于预设子工区长度且小于等于两倍的预设子工区长度。
本申请实施例的可控震源交替独立同步激发方法,所述将目标工区按照第三预设规则进行划分,获得目标工区的子工区,包括:
将所述子工区的长度设置为预设子工区长度。
本申请实施例的可控震源交替独立同步激发方法,所述将目标工区按照第三预设规则进行划分,获得目标工区的子工区,包括:
将所述子工区的长度设置为两倍的预设子工区长度。
本申请实施例的可控震源交替独立同步激发方法,所述将目标工区按照第三预设规则进行划分,获得目标工区的子工区,包括:
将所述子工区长度设置为大于预设子工区长度且小于两倍的预设子工区长度之间的任意值。
本申请实施例的可控震源交替独立同步激发方法,所述根据第二预设规则控制所述可控震源激发地震波,包括:
向所述子工区的各组可控震源分配不同的工作任务,基于不同的工作任务控制所述可控震源激发地震波。
本申请实施例的可控震源交替独立同步激发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采集连续地震数据,根据可控震源的激发时间和扫描参数对所述连续地震数据进行相关和拆分处理,获得单炮地震数据。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控震源交替独立同步激发装置,包括:
震源布置模块,用于在目标工区内将可控震源按照第一预设规则进行布置,所述第一预设规则包括:所述目标工区的子工区至少包括两个可控震源;
激发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第二预设规则控制所述可控震源激发地震波,其中,所述第二预设规则包括:控制子工区内的各组可控震源按照交替扫描的方式激发地震波,控制子工区之间的可控震源按照独立同步扫描的方式激发地震波。
本申请实施例的可控震源交替独立同步激发装置,包括处理器及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包括以下步骤:
在目标工区内将可控震源按照第一预设规则进行布置,所述第一预设规则包括:所述目标工区的子工区至少包括两台可控震源;
根据第二预设规则控制所述可控震源激发地震波,其中,所述第二预设规则包括:控制子工区内的各组可控震源按照交替扫描的方式激发地震波,控制子工区之间的可控震源按照独立同步扫描的方式激发地震波。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控震源交替独立同步激发系统,包括多个可控震源、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实现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控震源交替独立同步激发方法、装置及系统,可以通过在目标工区的子工区内布置至少两组可控震源,然后,控制子工区之间的可控震源按照独立同步扫描的方式进行地震波激发的同时,控制子工区内的可控震源按照交替扫描的方式进行地震波激发,从而有效减小震源搬家以及任务调整对震源数据采集效率的影响。利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可以大幅度提高地震数据采集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可控震源交替独立同步激发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说明书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传统ISS地震数据采集震源布置示意图;
图3为本说明书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地震数据采集震源布置示意图;
图4为本说明书提供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地震数据采集震源布置示意图;
图5为本说明书提供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地震数据采集震源布置示意图;
图6为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可控震源交替独立同步激发装置实施例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说明书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说明书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说明书实施例方案保护的范围。
独立同步扫描技术(ISS),是指多组(单台)可控震源在各自震点上互不相干地同时进行独立扫描,只要准备好就可激发,相互间没有等待时间。不要求仪器与震源同步,仪器可以长时间连续记录。从而极大地压缩了地震采集数据和观测时间,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降低邻炮干扰造成的混叠噪音污染和施工方便,ISS采集施工往往采用划分区域的方式进行,即把可以作业的炮点区域按照距离分开,形成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分配给一组震源,来进行ISS采集。这样的方式存在如下不足:(1)一个区域内采用一组震源施工,不够高效,尤其是困难地表条件下,表现尤为突出;(2)往往出现各区域间生产进度不平衡的情况,需要重新修改任务,不够灵活。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控震源交替独立同步激发方法(IndependentSimultaneous Flip-Flop,简称ISFF),在ISS采集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改进。在目标工区的子工区内布置至少两组可控震源,控制子工区内的各组可控震源按照交替扫描的方式激发地震波,并同时控制子工区之间的可控震源按照独立同步扫描的方式激发地震波。从而可以更加高效的获得各可控震源按照上述方式激发地震波对应的单炮地震数据。特别对于地形复杂的地区,采集效率最高可以提高50%以上,且越是困难地形效率提高越明显。
图1是本说明书提供的所述一种可控震源交替独立同步激发方法实施例流程示意图。虽然本说明书提供了如下述实施例或附图所示的方法操作步骤或装置结构,但基于常规或者无需创造性的劳动在所述方法或装置中可以包括更多或者部分合并后更少的操作步骤或模块单元。在逻辑性上不存在必要因果关系的步骤或结构中,这些步骤的执行顺序或装置的模块结构不限于本说明书实施例或附图所示的执行顺序或模块结构。所述的方法或模块结构的在实际中的装置、服务器或终端产品应用时,可以按照实施例或者附图所示的方法或模块结构进行顺序执行或者并行执行(例如并行处理器或者多线程处理的环境、甚至包括分布式处理、服务器集群的实施环境)。
具体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可控震源交替独立同步激发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可以包括:
S202、在目标工区内将可控震源按照第一预设规则进行布置。
本实施例中,可以首先将目标工区按照实际需要划分子工区。然后,在子工区内将可控震源按照第一预设规则进行布置,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规则可以包括:所述子工区至少包括两组可控震源。具体实施时,所述每组可控震源的数目可以为一台,也可以为多台。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中,将目标工区划分为子工区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同ISS地震采集中的工区划分方式,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设计,这里不做限定。
S204、根据第二预设规则控制所述可控震源激发地震波。
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第二预设规则控制所述可控震源激发地震波,其中,所述第二预设规则可以包括:控制子工区内的各组可控震源按照交替扫描的方式激发地震波,控制子工区之间的可控震源按照独立同步扫描的方式激发地震波。子工区内各组可控震源之间的工作任务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这里不做限定。当子工区内的一组可控震源激发地震波时,子工区内的其他可控震源可以在此期间从相应的当前炮点向预设的下一炮点进行移动,从而实现子工区内的各组可控震源交替进行地震波激发。利用上述方案可以降低震源从当前炮点向下一个炮点移动的时间(即搬家时间)对采集效率的影响,从而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假设,所述目标子工区被划分为四个子工区,每个子工区内包括两组(每组一台)可控震源,震源型号分别为A1和B1、A2和B2、A3和B3、A4和B4。则A1、A2、A3、A4分别在各自对应的当前炮点处按照独立同步扫描方式实施地震波激发时,可以将B1、B2、B3、B4进行移动,移动到其对应的预设炮点 处。当A1、A2、A3、A4完成其当前炮点的地震波激发工作时,则可以将A1、A2、A3、A4进行移动,移动到其对应的下一个预设炮点同时B1、B2、B3、B4在炮点处按照独立同步扫描的方式实施地震波激发。从而实现根据第二预设规则控制所述可控震源激发地震波。
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保证生产效率的同时,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向子工区内的各组震源分配不同的工作任务,以适应不同地表环境。本说明书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可以在子工区内的一组震源工作时,随时修改其他震源的工作任务,有效保证不同子工区的工作进度满足实际需要。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本说明书的另一个实施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获取所述可控震源激发地震波对应的单炮地震数据。具体实施时,可以先采集连续炮集记录,所述连续炮集记录可能包含了多台震源或者每台震源在不同炮点的扫描记录数据,所述联系炮集记录为不同炮点的能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叠数据。可以通过获取震源的激发时间和扫描参数等辅助信息,对连续炮集记录进行震源相关和炮集拆分,获得单炮地震数据。具体实施时,地震数据的相关和拆分方法可以参照ISS采集的数据相关和拆分方法进行。
本说明书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在控制各子工区内的一组可控震源按照独立同步扫描的方式进行工作时,控制其他可控震源进行搬家,从而减少震源的搬家时间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且同时可以实现灵活分配震源的工作任务的目的。从而利用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方案,可以大幅度提高基于可控震源采集地震数据的效率。
本说明书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在目标工区内将可控震源按照第一预设规则进行布置之前,还可以包括:
S200、将目标工区按照第三预设规则进行划分,获得所述子工区。
本实施例中,可以在统筹分析采集数据质量和采集效率的基础上,将所述目标工区分为相对应的子工区。具体实施时,可以将所述目标工区按照第三预设规则进行划分子工区,其中,所述第三预设规则可以包括:所述子工区的长度大于等于预设子工区长度且小于等于两倍的预设子工区长度。其中,所述预设子工区长度可以等于目标工区基于传统ISS采集地震数据时的子工区长度。利用本实施例的方案,可以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对效率和质量的要求不同,进行适应性的确定子工区的长度,增加实际操作的灵活性。
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将所述目标子工区按照传统ISS的方式进行划分,即可以将所述子工区长度设置为预设子工区长度。然后,将各子工区内至少设置两组可控震源,控制子工区内的可控震源按照交替扫描的方式进行地震波激发,并同时控制子工区间的可控震源按照独立同步扫描的方式进行地震波激发。从而在传统ISS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子工区内的可控震源数,以及控制子工区内的可控震源按照交替扫描的方式进行地震波激发,来提高地震数据的采集效率。利用上述方案,可以在保证后续采集的地震数据质量与传统ISS采集的地震数据质量相当的基础上,减少震源搬家时间对采集效率的影响,提高利用可控震源采集地震数据的效率。
图2为传统ISS的震源布置示意图。以四台震源为例,在一个长度为4L的目标工区,该工区被划分为四个子工区,每个子工区的长度为L。本实施例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可控震源激发方案,每个子工区至少包括两台震源。并控制每个子工区内的可控震源按照交替扫描的方式进行地震波激发,每个子工区之间的可控震源按照传统ISS(即独立同步扫描)的方式进行地震波激发。从而在保证后续采集的地震数据质量与图2所示传统ISS采集方式相当的前提下,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特别对于震源搬家时间大于震源扫描时间和听时间之和的情况,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案对应的采集效率可以达到传统ISS采集方式的2倍。
本说明书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将所述子工区长度设置为传统ISS子工区长度两倍的方式,来划分目标工区,即可以将所述子工区长度设置为两倍的预设子工区长度。然后,将各子工区内至少设置两组可控震源,并同时控制子工区内的可控震源按照交替扫描的方式进行地震波激发,控制子工区间的可控震源按照独立同步扫描的方式进行地震波激发。从而可以利用空间优势,增加可控震源之间的工作距离,减小邻炮干扰对地震数据质量的影响。且整个目标工区的可控震源数与传统ISS的可控震源数相同,从而实现了在保证地震数据采集效率的同时,提高地震数据质量。
对图2所示的相同工区,传统ISS采集方式会产生强的邻炮干扰,降低采集数据的信噪比。本实施例设计了如图4所示的可控震源激发方案,将上述相同工区划分为两个子工区,每个子工区的长度为2L。控制各子工区内的两台震源按照交替扫描的方式进行地震波激发,各子工区之间的可控震源按照传统ISS的方式进行地震波激发。利用上述方案,可以在保证采集效率与图2所示传统ISS采集方式效率相当的前提下,减轻邻炮之间的干扰,提高地震数据的采集质量。
本说明书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相对传统ISS适当增加目标工区的子工区长度,即可以将所述子工区长度设置为大于预设子工区长度且小于两倍的预设子工区长度之间的任意值。然后,将各子工区内至少设置两组可控震源,控制子工区内的可控震源按照交替扫描的方式进行地震波激发,控制子工区间的可控震源按照独立同步扫描的方式进行地震波激发。从而可以在增加可控震源之间的工作距离,提高最终采集的地震数据质量的同时,兼顾地震数据采集的效率。
对图2所示的相同工区,本实施例设计如图5所示的地震数据采集方案。通过适当增加子工区的长度,划分上述目标工区,使得各子工区的长度大于L。控制各子工区内的两台震源按照交替扫描的方式进行地震波激发,各子工区之间的可控震源按照传统ISS的方式进行地震波激发。相比图2所示的传统ISS采集方式,上述方案通过增加子工区之间的可控震源的距离,从而降低邻炮干扰,提升了地震数据的采集质量,且同时提高了采集效率。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具体的可以参照前述相关处理相关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做一一赘述。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控震源交替独立同步激发方法,可以通过在目标工区的子工区内布置至少两组可控震源,然后,控制子工区之间的可控震源按照独立同步扫描的方式进行地震波激发的同时,控制子工区内的可控震源按照交替扫描的方式进行地震波激发,从而有效减小震源搬家以及任务调整对震源数据采集效率的影响。利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可以大幅度提高地震数据采集的效率。
基于上述所述的可控震源交替独立同步激发方法,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控震源交替独立同步激发装置。所述的装置可以包括使用了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方法的系统、软件(应用)、模块、组件、服务器等并结合必要的实施硬件的装置。基于同一创新构思,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装置如下面的实施例所述。由于装置解决问题的实现方案与方法相似,因此本说明书实施例具体的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前述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以下所使用的,术语“单元”或者“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具体的,图6是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可控震源交替独立同步激发装置实施例的模块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所述装置可以包括:
震源布置模块302,可以用于在目标工区内将可控震源按照第一预设规则进行布置,所述第一预设规则包括:所述目标工区的子工区至少包括两个可控震源;
激发控制模块304,可以用于根据第二预设规则控制所述可控震源激发地震波,其中,所述第二预设规则包括:控制子工区内的各组可控震源按照交替扫描的方式激发地震波,控制子工区之间的可控震源按照独立同步扫描的方式激发地震波。
当然,参照前述方法实施例描述,所述装置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工区划分模块300,其中,
所述工区划分模块300,可以用于将目标工区按照第三预设规则进行划分,获得所述子工区,所述第三预设规则包括:所述子工区的长度大于等于预设子工区长度且小于等于两倍的预设子工区长度。
需要说明的,上述所述的装置根据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还可以包括其他的实施方式。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参照相关方法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作一一赘述。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控震源交替独立同步激发装置,可以通过在目标工区的子工区内布置至少两组可控震源,然后,控制子工区之间的可控震源按照独立同步扫描的方式进行地震波激发的同时,控制子工区内的可控震源按照交替扫描的方式进行地震波激发,从而有效减小震源搬家以及任务调整对震源数据采集效率的影响。利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可以大幅度提高地震数据采集的效率。
本说明书提供的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方法或装置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实现业务逻辑并记录在存储介质上,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以计算机读取并执行,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描述方案的效果。因此,本说明书还提供一种可控震源交替独立同步激发装置,包括处理器及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包括以下步骤:
在目标工区内将可控震源按照第一预设规则进行布置,所述第一预设规则包括:所述目标工区的子工区至少包括两组可控震源;
根据第二预设规则控制所述可控震源激发地震波,其中,所述第二预设规则包括:控制子工区内的各组可控震源按照交替扫描的方式激发地震波,控制子工区之间的可控震源按照独立同步扫描的方式激发地震波。
所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用于存储信息的物理装置,通常是将信息数字化后再以利用电、磁或者光学等方式的媒体加以存储。所述存储介质有可以包括:利用电能方式存储信息的装置如,各式存储器,如RAM、ROM等;利用磁能方式存储信息的装置如,硬盘、软盘、磁带、磁芯存储器、磁泡存储器、U盘;利用光学方式存储信息的装置如,CD或DVD。当然,还有其他方式的可读存储介质,例如量子存储器、石墨烯存储器等等。
需要说明的,上述所述的装置根据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还可以包括其他的实施方式。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参照相关方法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作一一赘述。
上述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可控震源交替独立同步激发装置,可以通过在目标工区的子工区内布置至少两组可控震源,然后,控制子工区之间的可控震源按照独立同步扫描的方式进行地震波激发的同时,控制子工区内的可控震源按照交替扫描的方式进行地震波激发,从而有效减小震源搬家以及任务调整对震源数据采集效率的影响。利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可以大幅度提高地震数据采集的效率。
本说明书还提供一种可控震源交替独立同步激发系统,所述系统可以为单独的可控震源交替独立同步激发系统,也可以应用在多种类型的地震数据处理系统中。所述的系统可以为单独的服务器,也可以包括使用了本说明书的一个或多个所述方法或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装置的服务器集群、系统(包括分布式系统)、软件(应用)、实际操作装置、逻辑门电路装置、量子计算机等并结合必要的实施硬件的终端装置。所述可控震源交替独立同步激发系统,可以包括多个可控震源、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实现上述任意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上述所述的系统根据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还可以包括其他的实施方式。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参照相关方法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作一一赘述。
上述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可控震源交替独立同步激发系统,可以通过在目标工区的子工区内布置至少两组可控震源,然后,控制子工区之间的可控震源按照独立同步扫描的方式进行地震波激发的同时,控制子工区内的可控震源按照交替扫描的方式进行地震波激发,从而有效减小震源搬家以及任务调整对震源数据采集效率的影响。利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可以大幅度提高地震数据采集的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上述所述的装置或者系统根据相关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还可以包括其他的实施方式,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参照方法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作一一赘述。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硬件+程序类、存储介质+程序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具体的,计算机例如可以为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车载人机交互设备、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何设备的组合。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时可以把各模块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也可以将实现同一功能的模块由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的组合实现等。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也知道,除了以纯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方式实现控制器以外,完全可以通过将方法步骤进行逻辑编程来使得控制器以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等的形式来实现相同功能。因此这种控制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硬件部件,而对其内部包括的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也可以视为硬件部件内的结构。或者甚至,可以将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视为既可以是实现方法的软件模块又可以是硬件部件内的结构。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说明书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并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野外可控震源交替独立同步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目标工区按照第三预设规则进行划分,获得目标工区的子工区,所述第三预设规则包括:所述子工区的长度大于等于预设子工区长度且小于等于两倍的预设子工区长度;
在目标工区内将可控震源按照第一预设规则进行布置,所述第一预设规则包括:所述目标工区的子工区至少包括两组可控震源;
向所述子工区的各组可控震源分配不同的工作任务,根据第二预设规则及不同的工作任务控制所述可控震源激发地震波,其中,所述第二预设规则包括:控制子工区内的各组可控震源按照交替扫描的方式激发地震波,控制子工区之间的可控震源按照独立同步扫描的方式激发地震波,所述向所述子工区的各组可控震源分配不同的工作任务包括:子工区内的一组震源工作时,修改子工区内其他震源的工作任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可控震源交替独立同步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目标工区按照第三预设规则进行划分,获得目标工区的子工区,包括:
将所述子工区的长度设置为预设子工区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可控震源交替独立同步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目标工区按照第三预设规则进行划分,获得目标工区的子工区,包括:
将所述子工区的长度设置为两倍的预设子工区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可控震源交替独立同步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目标工区按照第三预设规则进行划分,获得目标工区的子工区,包括:
将所述子工区长度设置为大于预设子工区长度且小于两倍的预设子工区长度之间的任意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可控震源交替独立同步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采集连续地震数据,根据可控震源的激发时间和扫描参数对所述连续地震数据进行相关和拆分处理,获得单炮地震数据。
6.一种野外可控震源交替独立同步激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震源布置模块,用于将目标工区按照第三预设规则进行划分,获得目标工区的子工区,所述第三预设规则包括:所述子工区的长度大于等于预设子工区长度且小于等于两倍的预设子工区长度,在目标工区内将可控震源按照第一预设规则进行布置,所述第一预设规则包括:所述目标工区的子工区至少包括两个可控震源;
激发控制模块,用于向所述子工区的各组可控震源分配不同的工作任务,根据第二预设规则及不同的工作任务控制所述可控震源激发地震波,其中,所述第二预设规则包括:控制子工区内的各组可控震源按照交替扫描的方式激发地震波,控制子工区之间的可控震源按照独立同步扫描的方式激发地震波,所述向所述子工区的各组可控震源分配不同的工作任务包括:子工区内的一组震源工作时,修改子工区内其他震源的工作任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野外可控震源交替独立同步激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及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包括以下步骤:
将目标工区按照第三预设规则进行划分,获得目标工区的子工区,所述第三预设规则包括:所述子工区的长度大于等于预设子工区长度且小于等于两倍的预设子工区长度;
在目标工区内将可控震源按照第一预设规则进行布置,所述第一预设规则包括:所述目标工区的子工区至少包括两台可控震源;
向所述子工区的各组可控震源分配不同的工作任务,根据第二预设规则及不同的工作任务控制所述可控震源激发地震波,其中,所述第二预设规则包括:控制子工区内的各组可控震源按照交替扫描的方式激发地震波,控制子工区之间的可控震源按照独立同步扫描的方式激发地震波,所述向所述子工区的各组可控震源分配不同的工作任务包括:子工区内的一组震源工作时,修改子工区内其他震源的工作任务。
8.一种野外可控震源交替独立同步激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可控震源、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实现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711440611.8A 2017-12-27 2017-12-27 一种可控震源交替独立同步激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082051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40611.8A CN108205155B (zh) 2017-12-27 2017-12-27 一种可控震源交替独立同步激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40611.8A CN108205155B (zh) 2017-12-27 2017-12-27 一种可控震源交替独立同步激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05155A CN108205155A (zh) 2018-06-26
CN108205155B true CN108205155B (zh) 2019-11-08

Family

ID=62605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40611.8A Active CN108205155B (zh) 2017-12-27 2017-12-27 一种可控震源交替独立同步激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051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95349B (zh) * 2018-09-12 2021-11-0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中值滤波处理需求的独立扫描信号的设计方法
CN111352150B (zh) * 2018-12-21 2022-08-0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优化震源生产组合方式的方法及装置
CN111948703B (zh) * 2019-05-17 2023-07-2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混合震源激发的地震勘探方法及装置
CN112764102A (zh) * 2019-11-06 2021-05-07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地震资料采集方法及装置
CN112415579A (zh) * 2020-11-03 2021-02-26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同时源随机激发方法、系统及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5165A (zh) * 2013-08-15 2015-02-2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可控震源分区同时扫描激发方法
CN106094024A (zh) * 2016-06-21 2016-11-09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可控震源滑动扫描数据采集处理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82825B (zh) * 2011-05-13 2016-12-14 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 同步源地震数据的变频滤波
CN104422951B (zh) * 2013-09-04 2017-02-1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可控震源动态滑动扫描激发方法
WO2016011629A1 (zh) * 2014-07-23 2016-01-28 杨顺伟 一种可控震源分区同时扫描激发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5165A (zh) * 2013-08-15 2015-02-2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可控震源分区同时扫描激发方法
CN106094024A (zh) * 2016-06-21 2016-11-09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可控震源滑动扫描数据采集处理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国石油可控震源高效地震采集技术应用与展望;汪恩华 等;《中国石油勘探》;20130930;第18卷(第5期);第24-34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05155A (zh) 2018-06-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05155B (zh) 一种可控震源交替独立同步激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Biedl et al. A better heuristic for orthogonal graph drawings
CN110058883A (zh) 一种基于opu的cnn加速方法及系统
CN103460253B (zh) 用于图形处理的像素值精简
CN107004253B (zh) 用于增强的图像处理并行性的具有等价类的基于图形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架构
CN103678408A (zh) 一种查询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N108181646B (zh) 一种可控震源同时激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KR102552954B1 (ko) 컴퓨팅 시스템 및 컴퓨팅 시스템의 동작 방법
KR102325047B1 (ko) 그래프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및 그래프 데이터 처리 장치
Isenburg et al. Parallel and streaming generation of ghost data for structured grids
CN108242051A (zh) 中位数确定
CN108107471B (zh) 一种分方位初至数据体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Li et al. Real-time mobile acceleration of dnns: From computer vision to medical applications
CN111158800B (zh) 基于映射关系构建任务dag的方法及装置
CN104375165A (zh) 一种可控震源分区同时扫描激发方法
CN110069523A (zh) 一种数据查询方法、装置和查询系统
Komaki et al. A general variable neighborhood search algorithm to minimize makespan of the distributed permutation flowshop scheduling problem
CN108181645A (zh) 一种可控震源分频同时激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Papakostas et al. A pairing technique for area-efficient orthogonal drawings
CN105138607A (zh) 一种基于混合粒度分布式内存网格索引的knn查询方法
Chen et al. SC-Conv: Sparse-complementary convolution for efficient model utilization on CNNs
JPWO2019156060A1 (ja) 並列ユニオン制御装置、並列ユニオン制御方法、および並列ユニオン制御用プログラム
CN105765536A (zh) 用于数据处理装置的可配置线程排序
Binucci et al. Fan-planar graphs: combinatorial properties and complexity results
CN106155924A (zh) 图片合并方法、装置及智能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