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55924A - 图片合并方法、装置及智能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片合并方法、装置及智能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55924A
CN106155924A CN201510164077.7A CN201510164077A CN106155924A CN 106155924 A CN106155924 A CN 106155924A CN 201510164077 A CN201510164077 A CN 201510164077A CN 106155924 A CN106155924 A CN 1061559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picture
combined
input
par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6407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55924B (zh
Inventor
秦龙龙
卢伟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C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Corp filed Critical TCL Corp
Priority to CN20151016407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55924B/zh
Publication of CN1061559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559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559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559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mage Input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图像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图片合并方法、装置和智能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获取N个待合并图片的数据,并将所述待合并图片的数据存入数组中;创建N个数据输入缓冲区,将所述数组中的待合并图片的数据拷贝到所述N个数据输入缓冲区中,每个待合并图片的数据对应一个数据输入缓冲区;创建数据输出缓冲区以及N个线程,所述数据输出缓冲区的大小为N个数据输入缓冲区的大小之和;通过所述N个线程以并行的方式将所述N个数据输入缓冲区中待合并图片的数据拷贝到所述数据输出缓冲区中以完成图片的合并,每个线程对应一个数据输入缓冲区;将所述数据输出缓冲区中图片合并后的数据拷贝到内存中。通过本发明可以有效提高图片合并的效率。

Description

图片合并方法、装置及智能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图片合并方法、装置及智能设备。
背景技术
合并图片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简单的合并在一张图上,另外一种是把一张图片中的某一个部分和另一张图片合并。
现有技术在进行图片合并时,一般是把所有待合并的零碎图片通过画图工具手工合并成一张大图,或者通过图片合并软件采用单线程的方式将待合并的零碎图片合并成一张大图,操作繁琐且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片合并方法、装置及智能设备,以提高图片的合并效率。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图片合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N个待合并图片的数据,并将所述待合并图片的数据存入数组中,其中,所述数组的大小为N,每个待合并图片的数据对应所述数组中的一个存储空间,N为大于0的整数;
创建N个数据输入缓冲区,将所述数组中的待合并图片的数据拷贝到所述N个数据输入缓冲区中,每个待合并图片的数据对应一个数据输入缓冲区;
创建数据输出缓冲区以及N个线程,所述数据输出缓冲区的大小为N个数据输入缓冲区的大小之和;
通过所述N个线程以并行的方式将所述N个数据输入缓冲区中待合并图片的数据拷贝到所述数据输出缓冲区中以完成图片的合并,每个线程对应一个数据输入缓冲区;
将所述数据输出缓冲区中图片合并后的数据拷贝到内存中。
第二方面,一种图片合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N个待合并图片的数据,并将所述待合并图片的数据存入数组中,其中,所述数组的大小为N,每个待合并图片的数据对应所述数组中的一个存储空间,N为大于0的整数;
数据输入缓冲区创建单元,用于创建N个数据输入缓冲区,将所述数组中的待合并图片的数据拷贝到所述N个数据输入缓冲区中,每个待合并图片的数据对应一个数据输入缓冲区;
数据输出缓冲区创建单元,用于创建数据输出缓冲区以及N个线程,所述数据输出缓冲区的大小为N个数据输入缓冲区的大小之和;
图片合并单元,用于通过所述N个线程以并行的方式将所述N个数据输入缓冲区中待合并图片的数据拷贝到所述数据输出缓冲区中以完成图片的合并,每个线程对应一个数据输入缓冲区;
数据拷贝单元,用于将所述数据输出缓冲区中图片合并后的数据拷贝到内存中。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智能设备,所述智能设备包括所述的图片合并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创建N个数据输入缓冲区、数据输出缓冲区以及N个线程,通过所述N个线程以并行的方式将所述N个数据输入缓冲区中待合并图片的数据拷贝到所述数据输出缓冲区中,以完成对待合并图片数据的填充,实现图片的合并。由于图片合并的过程是以并行处理的方式实现,从而可有效提高图片合并的效率。而且本发明实施例的图片合并过程操作简单、成本低,具有较强的易用性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图片合并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图片合并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应用,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本发明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片合并方法可适用于各类智能设备,如智能电视机、个人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
下面通过实施例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片合并方法的实现流程,详述如下:
S101,获取N个待合并图片的数据,并将所述待合并图片的数据存入一数组中。
其中,所述数组的大小为N,每个待合并图片的数据对应所述数组中的一个存储空间,N为大于0的整数。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各个待合并图片的宽、高以及图片的像素格式需要一致。N个待合并图片的数据依次存入数组mData[N]中。示例性的,所述待合并图片的数据可以通过图片解析库获得。
S102,创建N个数据输入缓冲区,将所述数组中的待合并图片的数据拷贝到所述N个数据输入缓冲区中,每个待合并图片的数据对应一个数据输入缓冲区。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待合并图片的数目以及待合并图片的数据大小创建数据输入缓冲区smData[N],以便于图像处理单元(Graphic Processing Unit,GPU)进行并行处理时读入输入数据,并写入输出数据。示例性的,所述数据输入缓冲区可通过OpenCL中的接口clCreateBuffer创建。
其中,将所述数组中的待合并图片的数据拷贝到所述N个数据输入缓冲区中具体可以是将单张图片数据mData[i]中的数据拷贝到对应的数据缓冲区smData[i]中,0≤i<N。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在将所述数组中的待合并图片的数据拷贝到所述N个数据输入缓冲区之后,还可以包括:
释放图片数据mData[N]中存储的待合并图片的数据。
S103,创建数据输出缓冲区以及N个线程。
其中,所述数据输出缓冲区的大小为N个数据输入缓冲区的大小之和。
在本实施例中,创建的线程数量等于待合并图片的数量。创建的数据输出缓冲区的大小为N*sizeof(smData[0])。
S104,通过所述N个线程以并行计算操作将所述N个数据输入缓冲区中待合并图片的数据拷贝到所述数据输出缓冲区中以完成图片的合并,每个线程对应一个数据输入缓冲区。
其中,并行计算需要五个参数,即第一参数、第二参数、第三参数、第四参数以及第五参数,所述第一参数为输入数据,所述第二参数为输入数据一行数据大小,所述第三参数为输出数据地址,所述第四参数为输出数据一行数据大小,所述第五参数为输出起始位置。
具体的可以是,步骤1:根据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通过所述N个线程以并行的方式从对应的数据输入缓冲区中读取一行输入数据;
步骤2:通过第三参数和第五参数定位到所述数据输出缓冲区的输出位置,并将读取的所述一行输入数据拷贝到所述数据输出缓冲区的输出位置;
步骤3:根据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将所述对应的数据输入缓冲区中已读取的输入数据偏移一行,并读取下一行输入数据;
步骤4:根据第四参数,将已拷贝到所述数据输出缓冲区中的输入数据的输出位置偏移一行,并将读取的所述下一行输入数据拷贝到所述数据输出缓冲区对应的输出位置;
步骤5:重复执行步骤3和步骤4,直至所述数据输入缓冲区中的数据全部拷贝完,即完成对待合并图片数据的填充,实现图片的合并;
示例性的,所述输入数据为所述数据输入缓冲区中待合并图片的数据;所述输入数据一行数据大小=数据输入缓冲区的大小/待合并图片的高;所述输出数据地址为数据输出缓冲区的地址;所述输出数据一行数据大小=数据输出缓冲区的大小/待合并图片的高;所述输出起始位置=待合并图片的索引*数据输入缓冲区的大小。
S105,将所述数据输出缓冲区中图片合并后的数据拷贝到内存中。
具体的可以是,通过OpenCL中的clEnqueueReadBuffer接口将所述数据输出缓冲区中图片合并后的数据拷贝到内存中。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在将所述数据输出缓冲区中图片合并后的数据拷贝到内存中之后,还可以包括:
释放所述数组、数据输入缓冲区以及数据输出缓冲区占用的存储空间。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并行处理的方式对图片进行合并处理,处理效率高,而且操作简单、成本低,具有较强的易用性和实用性。
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实施例二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片合并装置的结构。该图片合并装置可以是内置于智能设备(如智能电视机、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中的软件单元、硬件单元或者软硬件相结合的单元,或者作为独立的挂件集成到智能设备或者智能设备的应用系统中。
该图片合并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单元21,用于获取N个待合并图片的数据,并将所述待合并图片的数据存入数组中,其中,所述数组的大小为N,每个待合并图片的数据对应所述数组中的一个存储空间,N为大于0的整数;
数据输入缓冲区创建单元22,用于创建N个数据输入缓冲区,将所述数组中的待合并图片的数据拷贝到所述N个数据输入缓冲区中,每个待合并图片的数据对应一个数据输入缓冲区;
数据输出缓冲区创建单元23,用于创建数据输出缓冲区以及N个线程,所述数据输出缓冲区的大小为N个数据输入缓冲区的大小之和;
图片合并单元24,用于通过所述N个线程以并行的方式将所述N个数据输入缓冲区中待合并图片的数据拷贝到所述数据输出缓冲区中以完成图片的合并,每个线程对应一个数据输入缓冲区;
数据拷贝单元25,用于将所述数据输出缓冲区中图片合并后的数据拷贝到内存中。
进一步的,所述图片合并单元24包括:
数据读取模块241,用于根据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通过所述N个线程以并行的方式从对应的数据输入缓冲区中读取一行输入数据;
输出位置定位模块242,用于通过第三参数和第五参数定位到所述数据输出缓冲区的输出位置,并将读取的所述一行输入数据拷贝到所述数据输出缓冲区的输出位置;
第一处理模块243,用于根据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将所述对应的数据输入缓冲区中已读取的输入数据偏移一行,并读取下一行输入数据;
第二处理模块244,用于根据第四参数,将已拷贝到所述数据输出缓冲区中的输入数据的输出位置偏移一行,并将读取的所述下一行输入数据拷贝到所述数据输出缓冲区对应的输出位置;
控制模块245,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处理模块243和第二处理模块244的重复执行,直至所述数据输入缓冲区中的数据全部拷贝完;
其中,所述第一参数为输入数据,所述第二参数为输入数据一行数据大小,所述第三参数为输出数据地址,所述第四参数为输出数据一行数据大小,所述第五参数为输出起始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输入数据为所述数据输入缓冲区中待合并图片的数据;所述输入数据一行数据大小=数据输入缓冲区的大小/待合并图片的高;所述输出数据地址为数据输出缓冲区的地址;所述输出数据一行数据大小=数据输出缓冲区的大小/待合并图片的高;所述输出起始位置=待合并图片的索引*数据输入缓冲区的大小。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资源释放单元26,用于在所述数据拷贝单元25将所述数据输出缓冲区中待合并图片的数据拷贝到内存之后,释放所述数组、数据输入缓冲区以及数据输出缓冲区占用的存储空间。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智能设备,该智能设备包括上述图片合并装置。其中,所述智能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电视机、智能手机等。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创建N个数据输入缓冲区、数据输出缓冲区以及N个线程,通过所述N个线程以并行的方式将所述N个数据输入缓冲区中待合并图片的数据拷贝到所述数据输出缓冲区中,以完成对待合并图片数据的填充,实现图片的合并。由于图片合并的过程是以并行处理的方式实现,从而可有效提高图片合并的效率。而且本发明实施例的图片合并过程操作简单、成本低,具有较强的易用性和实用性。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装置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图片合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N个待合并图片的数据,并将所述待合并图片的数据存入数组中,其中,所述数组的大小为N,每个待合并图片的数据对应所述数组中的一个存储空间,N为大于0的整数;
创建N个数据输入缓冲区,将所述数组中的待合并图片的数据拷贝到所述N个数据输入缓冲区中,每个待合并图片的数据对应一个数据输入缓冲区;
创建数据输出缓冲区以及N个线程,所述数据输出缓冲区的大小为N个数据输入缓冲区的大小之和;
通过所述N个线程以并行的方式将所述N个数据输入缓冲区中待合并图片的数据拷贝到所述数据输出缓冲区中以完成图片的合并,每个线程对应一个数据输入缓冲区;
将所述数据输出缓冲区中图片合并后的数据拷贝到内存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片合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N个线程以并行的方式将所述N个数据输入缓冲区中待合并图片的数据拷贝到所述数据输出缓冲区中以完成图片的合并具体包括:
步骤1:根据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通过所述N个线程以并行的方式从对应的数据输入缓冲区中读取一行输入数据;
步骤2:通过第三参数和第五参数定位到所述数据输出缓冲区的输出位置,并将读取的所述一行输入数据拷贝到所述数据输出缓冲区的所述输出位置;
步骤3:根据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将所述对应的数据输入缓冲区中已读取的输入数据偏移一行,并读取下一行输入数据;
步骤4:根据第四参数,将已拷贝到所述数据输出缓冲区中的输入数据的输出位置偏移一行,并将读取的所述下一行输入数据拷贝到所述数据输出缓冲区对应的输出位置;
步骤5:重复执行步骤3和步骤4,直至所述数据输入缓冲区中的数据全部拷贝完;
其中,所述第一参数为输入数据,所述第二参数为输入数据一行数据大小,所述第三参数为输出数据地址,所述第四参数为输出数据一行数据大小,所述第五参数为输出起始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片合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数据为所述数据输入缓冲区中待合并图片的数据;所述输入数据一行数据大小=数据输入缓冲区的大小/待合并图片的高;所述输出数据地址为数据输出缓冲区的地址;所述输出数据一行数据大小=数据输出缓冲区的大小/待合并图片的高;所述输出起始位置=待合并图片的索引*数据输入缓冲区的大小。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图片合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数据输出缓冲区中图片合并后的数据拷贝到内存中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释放所述数组、数据输入缓冲区以及数据输出缓冲区占用的存储空间。
5.一种图片合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N个待合并图片的数据,并将所述待合并图片的数据存入数组中,其中,所述数组的大小为N,每个待合并图片的数据对应所述数组中的一个存储空间,N为大于0的整数;
数据输入缓冲区创建单元,用于创建N个数据输入缓冲区,将所述数组中的待合并图片的数据拷贝到所述N个数据输入缓冲区中,每个待合并图片的数据对应一个数据输入缓冲区;
数据输出缓冲区创建单元,用于创建数据输出缓冲区以及N个线程,所述数据输出缓冲区的大小为N个数据输入缓冲区的大小之和;
图片合并单元,用于通过所述N个线程以并行的方式将所述N个数据输入缓冲区中待合并图片的数据拷贝到所述数据输出缓冲区中以完成图片的合并,每个线程对应一个数据输入缓冲区;
数据拷贝单元,用于将所述数据输出缓冲区中图片合并后的数据拷贝到内存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片合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片合并单元包括:
数据读取模块,用于根据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通过所述N个线程以并行的方式从对应的数据输入缓冲区中读取一行输入数据;
输出位置定位模块,用于通过第三参数和第五参数定位到所述数据输出缓冲区的输出位置,并将读取的所述一行输入数据拷贝到所述数据输出缓冲区的输出位置;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将所述对应的数据输入缓冲区中已读取的输入数据偏移一行,并读取下一行输入数据;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第四参数,将已拷贝到所述数据输出缓冲区中的输入数据的输出位置偏移一行,并将读取的所述下一行输入数据拷贝到所述数据输出缓冲区对应的输出位置;
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和第二处理模块的重复执行,直至所述数据输入缓冲区中的数据全部拷贝完;
其中,所述第一参数为输入数据,所述第二参数为输入数据一行数据大小,所述第三参数为输出数据地址,所述第四参数为输出数据一行数据大小,所述第五参数为输出起始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片合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数据为所述数据输入缓冲区中待合并图片的数据;所述输入数据一行数据大小=数据输入缓冲区的大小/待合并图片的高;所述输出数据地址为数据输出缓冲区的地址;所述输出数据一行数据大小=数据输出缓冲区的大小/待合并图片的高;所述输出起始位置=待合并图片的索引*数据输入缓冲区的大小。
8.如权利要求5至7任一项所述的图片合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资源释放单元,用于在所述数据拷贝单元将所述数据输出缓冲区中待合并图片的数据拷贝到内存之后,释放所述数组、数据输入缓冲区以及数据输出缓冲区占用的存储空间。
9.一种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5至8任一项所述的图片合并装置。
CN201510164077.7A 2015-04-08 2015-04-08 图片合并方法、装置及智能设备 Active CN1061559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64077.7A CN106155924B (zh) 2015-04-08 2015-04-08 图片合并方法、装置及智能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64077.7A CN106155924B (zh) 2015-04-08 2015-04-08 图片合并方法、装置及智能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55924A true CN106155924A (zh) 2016-11-23
CN106155924B CN106155924B (zh) 2019-05-28

Family

ID=57335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64077.7A Active CN106155924B (zh) 2015-04-08 2015-04-08 图片合并方法、装置及智能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5592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89704A (zh) * 2018-07-27 2018-12-1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图像生成方法和装置、终端设备
US11429660B2 (en) 2017-04-19 2022-08-30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hoto processing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equipm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1048A (zh) * 2003-04-28 2004-12-01 ��ʽ���綫֥ 图像再现装置和图像再现方法
CN102097084A (zh) * 2009-12-14 2011-06-15 无锡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3366338A (zh) * 2012-03-30 2013-10-23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US20130329260A1 (en) * 2012-06-07 2013-12-12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rged Image Alignment in Raster Image Data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1048A (zh) * 2003-04-28 2004-12-01 ��ʽ���綫֥ 图像再现装置和图像再现方法
CN102097084A (zh) * 2009-12-14 2011-06-15 无锡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3366338A (zh) * 2012-03-30 2013-10-23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US20130329260A1 (en) * 2012-06-07 2013-12-12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rged Image Alignment in Raster Image Data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29660B2 (en) 2017-04-19 2022-08-30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hoto processing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equipment
CN108989704A (zh) * 2018-07-27 2018-12-1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图像生成方法和装置、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55924B (zh) 2019-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300181A1 (en) Reconfigurable processor fabric implementation using satisfiability analysis
Checconi et al. Traversing trillions of edges in real time: Graph exploration on large-scale parallel machines
CN110968543A (zh) 存储器中计算系统和方法
CN103647850B (zh) 一种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JP2020095701A (ja) ストレージでの最適な動的シャードを生成する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CN104834630A (zh) 运算控制装置、运算控制方法、存储有程序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介质以及OpenCL设备
CN104731562B (zh) 在simd处理单元中的任务执行
EP4283475A2 (en) Moving data in a memory and command for memory control
CN114330730A (zh) 量子线路分块编译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产品
CN108140417A (zh) 具有降低布线复杂度的移位寄存器
CN101014948A (zh) 单指令多数据处理器结构中的互连
Dabah et al. Hybrid multi-core CPU and GPU-based B&B approaches for the blocking job shop scheduling problem
CN106155924A (zh) 图片合并方法、装置及智能设备
Ballard et al. Communication efficient Gaussian elimination with partial pivoting using a shape morphing data layout
CN106484532A (zh) 面向sph流体模拟的gpgpu并行计算方法
CN102236632A (zh) 一种层次化描述动态可重构处理器配置信息的方法
Ou et al. Parallel remapping algorithms for adaptive problems
JP6402598B2 (ja) 情報処理装置、通信方法、通信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CN105373492A (zh) 一种面向任务流的基于寄存器文件的快速数据交换结构
Träff et al. Message-combining algorithms for isomorphic, sparse collective communication
CN106875152A (zh) 一种任务创建方法及装置
Moreland et al. Visualization for exascale: Portable performance is critical
Kim et al. Optimizing seam carving on multi-GPU systems for real-time content-aware image resizing
Fresno et al. Blending extensibility and performance in dense and sparse parallel data management
Grosset et al. Dynamically scheduled region-based image composit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