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01749A - 处理废气的结构 - Google Patents

处理废气的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01749A
CN108201749A CN201611171163.1A CN201611171163A CN108201749A CN 108201749 A CN108201749 A CN 108201749A CN 201611171163 A CN201611171163 A CN 201611171163A CN 108201749 A CN108201749 A CN 1082017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quare pipe
wall
exhaust gas
movable disk
rectangular baff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7116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YINSHENG MO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YINSHENG MO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YINSHENG MO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YINSHENG MO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17116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01749A/zh
Publication of CN1082017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01749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10Particle separators, e.g. dust precipitators, using filter plates, sheets or pads having plane surfaces
    • B01D46/12Particle separators, e.g. dust precipitators, using filter plates, sheets or pads having plane surfaces in multiple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0039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flow guiding by feed or discharge devices
    • B01D46/0041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flow guiding by feed or discharge devices for fee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56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multiple filter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utual disposition
    • B01D46/62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multiple filter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utual disposition connected in s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67/00Multiple filter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2267/30Same type of fil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73/00Operation of fil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2273/10Allowing a continuous bypass of at least part of the flow, e.g. of secondary air, ven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处理废气的结构,包括方形管道,方形管道内设置有隔板;隔板将方形管道的内腔分割为过滤腔和排放腔;还包括方形挡板,方形管道内壁上设置有滑动槽,方形挡板的前后端均设置有滑动柱;方形管道前后侧的道壁内还设置有调节腔,调节腔内设有第一活动盘;方形管道的管壁内开设有连通滑动槽与上腔的第一开口,第一活动盘的上端面连接有可穿过第一开口作用于滑动柱下端的顶杆组件;顶杆组件包括外筒和第二活动盘,第二活动盘上固连有顶杆;方形管道的道壁上设置有通气管道。本发明通过弹性件与顶杆组件的设置,可实现方形挡板的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废气流向的有效切换,具有操作简便、运行稳定及安全可靠的优点。

Description

处理废气的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处理废气的结构。
背景技术
工业废气中通常含有大量粉尘,出于环境保护的需要,这些工业废气在排出前需要进行除尘处理。现有的除尘装置主要是设置在排气管道内的过滤腔,在废气通过过滤腔时吸附废气中的粉尘。废气在通过过滤腔时会遇到阻力,导致废气流量降低。
目前,虽然已有除尘装置可通过导风结构调整废气流量,使其在需要紧急排气时满足大流量的排气需求。但是,该种除尘装置并不能对气体的流向进行简便及高效地切换,这样,不仅会影响对废气的除尘处理效果,也会影响对大流量废气的排放效果。同时,它亦容易造成过滤腔的堵塞,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即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处理废气的结构,通过弹性件与顶杆组件的设置,可实现方形挡板的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废气流向的有效切换,具有操作简便、运行稳定及安全可靠的优点。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处理废气的结构,包括左右两端均第一开口且中空设置的方形管道,方形管道内腔内横向设置有隔板,隔板的前后端均与方形管道的内壁相连,隔板的左右端均未与方形管道的内壁相连,隔板的左端与方形管道的内壁共同形成有第一通口,隔板的右端与方形管道的内壁共同形成有第二通口;
隔板将方形管道的内腔分割为相对独立的过滤腔和位于过滤腔下方的排放腔,过滤腔内设有多个前后向设置且面积等于过滤腔截面面积的第一滤网;
还包括前后向设置且可在方形管道内上下移动的方形挡板,方形挡板的右端面可与隔板的左端面相配合,方形管道前后侧的内壁上均设置有滑动槽,方形挡板的前后端均设置有可置入滑动槽且可与滑动槽滑动配合的滑动柱,两滑动槽的内壁上均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作用于滑动柱的上端使得方形挡板的位置被配置为:方形挡板位于滑动槽的底端,方形挡板阻断排放腔且连通过滤腔;
方形管道前后侧的道壁内还设置有位于滑动槽下方的调节腔,调节腔内设有横向设置且可在调节腔内上下移动的第一活动盘,第一活动盘将调节腔分割为上腔和位于上腔下方的下腔;
方形管道的管壁内开设有连通滑动槽与上腔的第一开口,第一活动盘的上端面连接有可穿过第一开口作用于滑动柱下端的顶杆组件;
顶杆组件包括下端开口且中空设置的外筒和横向设置于外筒内腔内的第二活动盘,外筒的上端开设有贯穿其内外壁的第二开口,外筒的下端固连于第一活动盘的上端面,第一活动盘上开设有贯穿其上下端面且宽度小于第二活动盘宽度的第三开口,第二活动盘上固连有可穿过第二开口作用于滑动柱下端的顶杆;
方形管道的道壁上设置有与下腔连通的通气管道。
本发明中,由于第一滤网的面积与过滤腔的截面面积相等,因而,过滤腔内能对通过的废气进行良好的除尘处理,但是相应地,过滤腔内会影响废气的流通速率。第一通口则为进入过滤腔内的进气口,第二通口则为流出过滤腔的出气口,管道的右端第一开口则为整个管道的排气口,无论是经过滤腔流出的废气还是从排放腔流出的废气均是从管道的右端第一开口处流通。第一滤网的下端可固连于隔板的上端面,隔板左右向的长度可根据过滤强度的需求而设置。为取材便捷,弹性件可采用压缩弹簧。
应用时,方形管道的两端分别与输送工业废气的管道连接。当需要大流量排气时,则通过通气管道向下腔内持续输入高压气体,第一活动盘在高压气体的作用下则向上移动,从而带动顶杆组件也向上移动,进而作用于滑动柱的下端使得滑动柱能克服弹性件的作用向上移动,最终,使得方形挡板能向上移动,阻断过滤腔并连通排放腔,这时,从方形管道左端进入的废气则可通过排放腔流出排气口。由于没有第一滤网的阻断作用,因而,可保证此种排气方式的流量需求。当需要除尘时,则通过通气管道向下腔内吸气,由于负压的作用,第一活动盘则向下移动使得顶杆组件逐步向下移动,滑动柱则在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下逐步复位至滑动槽的底端,这样,方形挡板又重新阻断排放腔且连通过滤腔,这时,从方形管道左端进入的废气,则从第一通口流进过滤腔,经过第一滤网后再从第二通口流出过滤腔,最后经方形管道的右端第一开口完成排气工作。
其中,在零位状态时,也即方形导板在弹性件作用下阻断排放腔连通过滤腔时,第二活动盘位于外筒内腔的底部,相应地,顶杆也收缩于外筒内。当通过通气管道向下腔内输入高压气体时,先是第一活动盘受高压气体的作用带动外筒向上移动,在上移过程中,第二活动盘也将受高压气体的作用带动顶杆发生相对外筒的向上移动,随着高压气体的持续输入,外筒将上移至调节腔的高位,而顶杆也将上移至外筒内腔的高位处以向上作用滑动柱,使得方形导板能阻断过滤腔连通排放腔。可见,通过顶杆组件二段式的设置,可起到优化调节腔结构的作用,在实现同等长度的伸缩运动时,可将调节腔的纵向高度缩减约一半,相应地,顶杆的长度也将缩短至一半,这样,会提高整个顶杆组件运行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其中,滑动柱和滑动槽的配合,还可为方形挡板的上下移动提供良好的定位作用,防止其发生晃动,也可为方形挡板在阻断排放腔或者过滤腔时提供有力的支撑,而避免其发生位置偏移。
为避免第二活动盘在上移过程中脱离外筒,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开口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活动盘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排放腔内设有多个前后向设置且面积小于排放腔截面面积的第二滤网。由于第二滤网的面积小于排放腔的截面面积,因而它们并不会对废气的流通造成较大的阻力。如此设置,既可对通过排放腔的废气进行较弱的除尘处理,又可保证该腔的流通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滤网和所述第二滤网均位于所述方形挡板的右侧。这样,即可通过方形挡板对废气的导向作用以实现对废气的除尘或者大流量的排放工作。
为避免进入过滤腔或者排放腔后的废气从方形挡板与隔板之间的间隙流出,进一步地,所述隔板的左端面设置有弹性密封层。
能提高方形挡板阻断过滤腔或者阻断排放腔的密封性能,进一步地,所述方形管道内壁的上端设置有可容纳所述方形挡板上端的上容纳槽,方形管道内壁的上端设置有可容纳方形挡板下端的下容纳槽。如此设置,方形挡板的上端或者下端可通过置入上容纳槽或者下容纳槽内以提高方形挡板阻断性能的稳定性。同时,当方形挡板阻断排放腔或者过滤腔时,通过上容纳槽或者下容纳槽的设置可改变方形挡板一端处于悬空的状态,这样,可避免方形挡板在受到废气冲击时发生晃动,进而提高运行的稳定性。
为提高方形挡板上下移动的稳定性,进一步地,还包括前后端与所述方形管道内壁相连的限位条,限位条位于所述方形导板的左侧,且限位条的右端面与方形导板的左端面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槽呈第一开口小且内腔大的设置。相应地,滑动柱应与滑动槽的内腔有相应的宽度,如此,便于弹性件和顶杆组件作用于滑动柱。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应用时,只需向下腔内输入或者吸出高压气体,则可实现方形挡板的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对过滤腔或者排放腔的阻断,进而实现废气流向的有效切换,具有操作简便、运行稳定及安全可靠的优点。
2、通过顶杆组件二段式的设置,可起到优化调节腔结构的作用,在实现同等长度的伸缩运动时,可将调节腔的纵向高度缩减约一半,相应地,顶杆的长度也将缩短至一半,这样,会提高整个顶杆组件运行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3、本发明中,通过滑动柱和滑动槽的配合,不仅可为方形挡板的上下移动提供良好的定位作用,防止其发生晃动,也可为方形挡板在阻断排放腔或者过滤腔时提供有力的支撑,而避免其发生位置偏移。
4、本发明中,方形挡板的上端或者下端可通过置入上容纳槽或者下容纳槽内以提高方形挡板阻断性能的稳定性。同时,当方形挡板阻断排放腔或者过滤腔时,通过上容纳槽或者下容纳槽的设置可改变方形挡板一端处于悬空的状态,这样,可避免方形挡板在受到废气冲击时发生晃动,进而提高运行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处理废气的结构在方形挡板阻断排放腔时的左右向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处理废气的结构在方形挡板阻断排放腔时的前后向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处理废气的结构在排放腔连通时的左右向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处理废气的结构在排放腔连通时的前后向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处理废气的结构中顶杆组件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1、方形管道,2、隔板,3、第一通口,4、第二通口,5、过滤腔,6、排放腔,7、第一滤网,8、第二滤网,9、方形挡板,10、滑动槽,11、滑动柱,12、弹性件,13、调节腔,14、第一活动盘,15、上腔,16、下腔,17、第一开口,18、顶杆组件,19、通气管道,20、弹性密封层,21、上容纳槽,22、下容纳槽,23、限位条,24、外筒,25、第二活动盘,26、第二开口,27、第三开口,28、顶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5所示,处理废气的结构,包括左右两端均第一开口且中空设置的方形管道1,方形管道1内腔内横向设置有隔板2,隔板2的前后端均与方形管道1的内壁相连,隔板2的左右端均未与方形管道1的内壁相连,隔板2的左端与方形管道1的内壁共同形成有第一通口3,隔板2的右端与方形管道1的内壁共同形成有第二通口4;
隔板2将方形管道1的内腔分割为相对独立的过滤腔5和位于过滤腔5下方的排放腔6,过滤腔5内设有多个前后向设置且面积等于过滤腔5截面面积的第一滤网7;
还包括前后向设置且可在方形管道1内上下移动的方形挡板9,方形挡板9的右端面可与隔板2的左端面相配合,方形管道1前后侧的内壁上均设置有滑动槽10,方形挡板9的前后端均设置有可置入滑动槽10且可与滑动槽10滑动配合的滑动柱11,两滑动槽10的内壁上均设置有弹性件12,弹性件12作用于滑动柱11的上端使得方形挡板9的位置被配置为:方形挡板9位于滑动槽10的底端,方形挡板9阻断排放腔6且连通过滤腔5;
方形管道1前后侧的道壁内还设置有位于滑动槽10下方的调节腔13,调节腔13内设有横向设置且可在调节腔13内上下移动的第一活动盘14,第一活动盘14将调节腔13分割为上腔15和位于上腔15下方的下腔16;
方形管道1的管壁内开设有连通滑动槽10与上腔15的第一开口17,第一活动盘14的上端面连接有可穿过第一开口17作用于滑动柱11下端的顶杆组件18;
顶杆组件18包括下端开口且中空设置的外筒24和横向设置于外筒24内腔内的第二活动盘25,外筒24的上端开设有贯穿其内外壁的第二开口26,外筒24的下端固连于第一活动盘14的上端面,第一活动盘14上开设有贯穿其上下端面且宽度小于第二活动盘25宽度的第三开口27,第二活动盘25上固连有可穿过第二开口26作用于滑动柱11下端的顶杆28;
方形管道1的道壁上设置有与下腔16连通的通气管道19。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滤网7的面积与过滤腔5的截面面积相等,因而,过滤腔5内能对通过的废气进行良好的除尘处理,但是相应地,过滤腔5内会影响废气的流通速率。第一通口3则为进入过滤腔5内的进气口,第二通口4则为流出过滤腔5的出气口,管道的右端第一开口则为整个管道的排气口,无论是经过滤腔5流出的废气还是从排放腔6流出的废气均是从管道的右端第一开口处流通。第一滤网7的下端可固连于隔板2的上端面,隔板2左右向的长度可根据过滤强度的需求而设置。为取材便捷,弹性件12可采用压缩弹簧。
应用时,方形管道1的两端分别与输送工业废气的管道连接。当需要大流量排气时,则通过通气管道19向下腔16内持续输入高压气体,第一活动盘14在高压气体的作用下则向上移动,从而带动顶杆组件18也向上移动,进而作用于滑动柱11的下端使得滑动柱11能克服弹性件12的作用向上移动,最终,使得方形挡板9能向上移动,阻断过滤腔5并连通排放腔6,这时,从方形管道1左端进入的废气则可通过排放腔6流出排气口。由于没有第一滤网7的阻断作用,因而,可保证此种排气方式的流量需求。当需要除尘时,则通过通气管道19向下腔16内吸气,由于负压的作用,第一活动盘14则向下移动使得顶杆组件18逐步向下移动,滑动柱11则在弹性件12的弹性作用下逐步复位至滑动槽10的底端,这样,方形挡板9又重新阻断排放腔6且连通过滤腔5,这时,从方形管道1左端进入的废气,则从第一通口3流进过滤腔5,经过第一滤网7后再从第二通口4流出过滤腔5,最后经方形管道1的右端第一开口完成排气工作。
其中,在零位状态时,也即方形导板9在弹性件12作用下阻断排放腔6连通过滤腔5时,第二活动盘25位于外筒24内腔的底部,相应地,顶杆28也收缩于外筒24内。当通过通气管道19向下腔16内输入高压气体时,先是第一活动盘14受高压气体的作用带动外筒24向上移动,在上移过程中,第二活动盘25也将受高压气体的作用带动顶杆28发生相对外筒24的向上移动,随着高压气体的持续输入,外筒24将上移至调节腔13的高位,而顶杆28也将上移至外筒24内腔的高位处以向上作用滑动柱11,使得方形导板9能阻断过滤腔5连通排放腔6。可见,通过顶杆组件18二段式的设置,可起到优化调节腔13结构的作用,在实现同等长度的伸缩运动时,可将调节腔13的纵向高度缩减约一半,相应地,顶杆28的长度也将缩短至一半,这样,会提高整个顶杆组件18运行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其中,滑动柱11和滑动槽10的配合,还可为方形挡板9的上下移动提供良好的定位作用,防止其发生晃动,也可为方形挡板9在阻断排放腔6或者过滤腔5时提供有力的支撑,而避免其发生位置偏移。
为避免第二活动盘25在上移过程中脱离外筒24,优选地,所述第二开口26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活动盘25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排放腔6内设有多个前后向设置且面积小于排放腔6截面面积的第二滤网8。由于第二滤网8的面积小于排放腔6的截面面积,因而它们并不会对废气的流通造成较大的阻力。如此设置,既可对通过排放腔6的废气进行较弱的除尘处理,又可保证该腔的流通性能。
优选地,所述第一滤网7和所述第二滤网8均位于所述方形挡板9的右侧。这样,即可通过方形挡板9对废气的导向作用以实现对废气的除尘或者大流量的排放工作。
为避免进入过滤腔5或者排放腔6后的废气从方形挡板9与隔板2之间的间隙流出,优选地,所述隔板2的左端面设置有弹性密封层20。
能提高方形挡板9阻断过滤腔5或者阻断排放腔6的密封性能,优选地,所述方形管道1内壁的上端设置有可容纳所述方形挡板9上端的上容纳槽21,方形管道1内壁的上端设置有可容纳方形挡板9下端的下容纳槽22。如此设置,方形挡板9的上端或者下端可通过置入上容纳槽21或者下容纳槽22内以提高方形挡板9阻断性能的稳定性。同时,当方形挡板9阻断排放腔6或者过滤腔5时,通过上容纳槽21或者下容纳槽22的设置可改变方形挡板9一端处于悬空的状态,这样,可避免方形挡板9在受到废气冲击时发生晃动,进而提高运行的稳定性。
为提高方形挡板9上下移动的稳定性,优选地,还包括前后端与所述方形管道1内壁相连的限位条23,限位条23位于所述方形导板9的左侧,且限位条23的右端面与方形导板9的左端面相配合。
优选地,所述滑动槽10呈第一开口小且内腔大的设置。相应地,滑动柱11应与滑动槽10的内腔有相应的宽度,如此,便于弹性件12和顶杆组件18作用于滑动柱11。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处理废气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两端均第一开口且中空设置的方形管道(1),方形管道(1)内腔内横向设置有隔板(2),隔板(2)的前后端均与方形管道(1)的内壁相连,隔板(2)的左右端均未与方形管道(1)的内壁相连,隔板(2)的左端与方形管道(1)的内壁共同形成有第一通口(3),隔板(2)的右端与方形管道(1)的内壁共同形成有第二通口(4);
隔板(2)将方形管道(1)的内腔分割为相对独立的过滤腔(5)和位于过滤腔(5)下方的排放腔(6),过滤腔(5)内设有多个前后向设置且面积等于过滤腔(5)截面面积的第一滤网(7);
还包括前后向设置且可在方形管道(1)内上下移动的方形挡板(9),方形挡板(9)的右端面可与隔板(2)的左端面相配合,方形管道(1)前后侧的内壁上均设置有滑动槽(10),方形挡板(9)的前后端均设置有可置入滑动槽(10)且可与滑动槽(10)滑动配合的滑动柱(11),两滑动槽(10)的内壁上均设置有弹性件(12),弹性件(12)作用于滑动柱(11)的上端使得方形挡板(9)的位置被配置为:方形挡板(9)位于滑动槽(10)的底端,方形挡板(9)阻断排放腔(6)且连通过滤腔(5);
方形管道(1)前后侧的道壁内还设置有位于滑动槽(10)下方的调节腔(13),调节腔(13)内设有横向设置且可在调节腔(13)内上下移动的第一活动盘(14),第一活动盘(14)将调节腔(13)分割为上腔(15)和位于上腔(15)下方的下腔(16);
方形管道(1)的管壁内开设有连通滑动槽(10)与上腔(15)的第一开口(17),第一活动盘(14)的上端面连接有可穿过第一开口(17)作用于滑动柱(11)下端的顶杆组件(18);
顶杆组件(18)包括下端开口且中空设置的外筒(24)和横向设置于外筒(24)内腔内的第二活动盘(25),外筒(24)的上端开设有贯穿其内外壁的第二开口(26),外筒(24)的下端固连于第一活动盘(14)的上端面,第一活动盘(14)上开设有贯穿其上下端面且宽度小于第二活动盘(25)宽度的第三开口(27),第二活动盘(25)上固连有可穿过第二开口(26)作用于滑动柱(11)下端的顶杆(28);
方形管道(1)的道壁上设置有与下腔(16)连通的通气管道(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废气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26)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活动盘(25)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废气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腔(6)内设有多个前后向设置且面积小于排放腔(6)截面面积的第二滤网(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废气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网(7)和所述第二滤网(8)均位于所述方形挡板(9)的右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废气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的左端面设置有弹性密封层(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废气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管道(1)内壁的上端设置有可容纳所述方形挡板(9)上端的上容纳槽(21),方形管道(1)内壁的上端设置有可容纳方形挡板(9)下端的下容纳槽(2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废气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后端与所述方形管道(1)内壁相连的限位条(23),限位条(23)位于所述方形导板(9)的左侧,且限位条(23)的右端面与方形导板(9)的左端面相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处理废气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槽(10)呈第一开口小且内腔大的设置。
CN201611171163.1A 2016-12-17 2016-12-17 处理废气的结构 Withdrawn CN1082017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71163.1A CN108201749A (zh) 2016-12-17 2016-12-17 处理废气的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71163.1A CN108201749A (zh) 2016-12-17 2016-12-17 处理废气的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01749A true CN108201749A (zh) 2018-06-26

Family

ID=62602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71163.1A Withdrawn CN108201749A (zh) 2016-12-17 2016-12-17 处理废气的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01749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47946A1 (de) * 2002-10-15 2004-04-29 Robert Bosch Gmbh Abgasnachbehandlungsanordnung
CN1806098A (zh) * 2003-06-18 2006-07-19 约翰逊马西有限公司 包括过滤器的排气系统中的流动反向
CN101583781A (zh) * 2007-01-19 2009-11-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排气净化系统
CN204582843U (zh) * 2014-12-19 2015-08-26 李传勤 车载式自然风空气净化器
CN105496300A (zh) * 2014-10-10 2016-04-20 戴森技术有限公司 家用旋风式真空吸尘器
CN105688541A (zh) * 2016-04-14 2016-06-22 江苏万和涂装机械有限公司 喷漆房废气处理装置
CN205323416U (zh) * 2015-12-16 2016-06-22 重庆东宏鑫科技有限公司 排量可调型废气净化结构
CN206285649U (zh) * 2016-12-17 2017-06-30 重庆市银盛模具有限公司 处理废气的结构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47946A1 (de) * 2002-10-15 2004-04-29 Robert Bosch Gmbh Abgasnachbehandlungsanordnung
CN1806098A (zh) * 2003-06-18 2006-07-19 约翰逊马西有限公司 包括过滤器的排气系统中的流动反向
CN101583781A (zh) * 2007-01-19 2009-11-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排气净化系统
CN105496300A (zh) * 2014-10-10 2016-04-20 戴森技术有限公司 家用旋风式真空吸尘器
CN204582843U (zh) * 2014-12-19 2015-08-26 李传勤 车载式自然风空气净化器
CN205323416U (zh) * 2015-12-16 2016-06-22 重庆东宏鑫科技有限公司 排量可调型废气净化结构
CN105688541A (zh) * 2016-04-14 2016-06-22 江苏万和涂装机械有限公司 喷漆房废气处理装置
CN206285649U (zh) * 2016-12-17 2017-06-30 重庆市银盛模具有限公司 处理废气的结构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中国原子能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59649B1 (ja) 排気処理装置及び収容装置
CN104776511A (zh) 一种空气过滤净化装置及设备
CN104879838A (zh) 一种具有多种工作模式的空气处理器
CN206285649U (zh) 处理废气的结构
CN204786768U (zh) 一种能够加湿的空气过滤装置
CN105536363A (zh) 滤芯式打磨吸尘系统
CN108201749A (zh) 处理废气的结构
CN109758868A (zh) 一种一体式可还原活性炭滤筒废气处理装置
CN211345698U (zh) 一种实验室温控系统
KR101334144B1 (ko) 이젝터를 이용한 압축 공기용 흡착식 건조장치
CN105327568A (zh) 具有加湿功能的空气净化过滤装置
CN204277790U (zh) 一种烟尘净化系统及其双风道可调式打磨除尘工作台
CN204757148U (zh) 一种空气过滤净化装置及设备
CN204313396U (zh) 一种新风换气机
CN102573341B (zh) 集装箱数据中心及其通风系统
CN203525505U (zh) 一种新型粉尘过滤机
CN203829814U (zh) 脉冲反吹复合型布袋除尘器
CN206377682U (zh) 一种环保锅炉
CN206285633U (zh) 废气排放结构
CN108201741A (zh) 废气排放结构
CN204502632U (zh) 螺旋负压除尘器
CN203764034U (zh) 湿式除尘柜
CN210343758U (zh) 一种联动控制的消防排烟风机
CN208130705U (zh) 一种经济型机房排烟装置
KR101366975B1 (ko) 입자 필터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626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