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99754A - 一种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及基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及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99754A
CN108199754A CN201711393250.6A CN201711393250A CN108199754A CN 108199754 A CN108199754 A CN 108199754A CN 201711393250 A CN201711393250 A CN 201711393250A CN 108199754 A CN108199754 A CN 1081997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matrix
coding matrix
antenna
channel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9325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99754B (zh
Inventor
陈凯
王智鹰
阙程晟
阮玉峰
朱孝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hanghai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39325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99754B/zh
Publication of CN1081997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997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997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997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及基站,用于当导频端口数目小于基站天线数目时,增大基站天线的天线增益,提高信号强度。本申请方法包括:基站根据映射矩阵获取终端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所述映射矩阵为将基站的导频端口一一映射到所述基站的天线上得到的矩阵,所述导频端口的总数为N,所述基站天线的总数为M,M大于N,所述M和N为不小于2的正整数;所述基站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中包括N根天线的发送权值;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中包括M根天线的发送权值,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用于所述基站的天线上发送数据。

Description

一种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及基站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及基站。
背景技术
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在基站通过基站天线向终端发送下行数据之前,基站先要对基站天线至终端之间的信道进行估计得到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其具体方法是基站向终端发送导频信号,终端在根据接收到的导频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得到信道,并且终端将信道对应的CSI信息反馈至基站。基站根据上述信道状态信息选择合适的预编码矩阵,并使用预编码矩阵在基站天线上发送下行数据至终端。
基站将导频端口一一映射至基站天线,并且使用相应的映射矩阵在天线上发送导频信号进行信道测量,以使得基站获取到相应的CSI信息,并选择合适的预编码矩阵发送下行数据。
在上述信道测量方法中,当导频端口总数小于天线总数时,基站通过导频信号测量得到的CSI信息中,只有基站天线中部分天线对应的CSI信息。以8天线4导频端口为例,如图1所示为基站天线编号和形态示意图,将4个导频端口分别一一映射至图中天线1、2、5和6,虽然基站有8根天线,但在实际上只使用了其中的4根。在上述导频端口总数小于天线总数的情况下没有充分利用基站天线,由于实际使用天线数量小于天线总数,使得基站最终得到的预编码矩阵的增益降低,造成天线矩阵阵列的增益损失。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及基站,用于当导频端口数目小于基站天线数目时,增大基站天线的天线增益,提高信号强度。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包括:
基站根据映射矩阵获取终端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所述映射矩阵为将基站的导频端口一一映射到所述基站的天线上得到的矩阵,所述导频端口的总数为N,所述基站天线的总数为M,M大于N,所述M和N为不小于2的正整数;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中包括N根天线的发送权值;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中包括M根天线的发送权值,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用于所述基站的天线上发送数据。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具有以下优点:
在导频端口数目为N个小于基站天线数目M个的情况下,在信道状态信息测量时,只能测量到携带有N根天线的发送权值的第一预编码矩阵,进而根据第一预编码矩阵得到携带有M根天线的发送权值的第二预设矩阵并使用第二预编码矩阵在基站天线上发送数据,可以理解,由于第一预编码矩阵中携带有M根天线的发送权值,因此使用第二预编码矩阵在基站天线上进行数据发送,可以有获取全部天线的天线增益,从而增大了基站天线的天线增益,同时提高信号强度。
结合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根据映射矩阵获取终端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包括: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映射矩阵,在天线上进行一次测量,以得到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所述映射矩阵的数量为一个;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包括:
所述基站根据预置的信道关系和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得到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
结合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根据预置的信道关系和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得到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包括: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N根天线的发送权值和预置的信道关系得到(M-N)根天线的发送权值,所述预置的信道关系为所述N根天线与所述(M-N)根天线至所述终端的信道之间的相位关系;
所述基站根据(M-N)根天线的发送权值和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得到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
本申请中预编码确定方法中得到的第二预编码矩阵中携带有M根物理天线的发送权值,在基站使用上述第二预编码矩阵在天线上进行数据传输时,可以充分利用全部物理天线发送,可以获得较大的天线发射增益,提高信号强度。
结合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根据映射矩阵获取终端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包括: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映射矩阵,在天线上进行多次测量,以得到至少两个信道状态信息,所述映射矩阵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一个预编码矩阵对应一个信道状态信息;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包括: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至少两个信道状态信息确定至少两个第一预编码矩阵,所述两个信道状态信息中的每个信道状态信息分别对应一个第一预编码矩阵;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包括:
所述基站对至少两个映射矩阵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一预编码矩阵进行计算,以得到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
通过合并多次不同的映射矩阵的信道状态测量结果,提升信道测量的精度,减小预编码码本信息(precoding matrix indication,PMI)量化误差的影响,提升天线阵列增益。
结合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项,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信道秩rank和预编码码本信息PMI;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为所述rank和所述PMI对应的矩阵。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该基站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基站行为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总线和通信接口;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该处理器与该存储器通过该总线连接,当该基站运行时,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该基站备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任意一项的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基站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意一项的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意一项的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
另外,第二方面至第五方面中任一种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中不同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站的天线形态和天线编号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站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站的一个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及基站,用于当导频端口数目小于基站天线数目时,增大基站天线的天线增益,提高信号强度。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中的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信(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irel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service,GPRS)系统,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尤其用于LTE系统及其演进系统,)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new generation,NR)。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基站可以是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或者授权辅助接入长期演进(authorized auxiliary access long-term evolution,LAA-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简称可以为eNB或e-NodeB)宏基站、微基站(也称为“小基站”)、微微基站、接入站点(access point,AP)或传输站点(transmission point,TP),或新一代基站(new generation Node B,gNodeB)等。
本申请中的终端可以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智能终端等,该终端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例如,终端可以是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等,终端还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以及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音或数据。对终端的说明:本发明中,终端还可以包括中继Relay,和基站可以进行数据通信的都可以看为终端,本发明中将以一般意义上的UE来介绍。
降维测量是指导频端口少于天线数目情况下的导频参考信号测量信道。如上述背景技术中所述的,降维测量没有充分利用所有天线,实际上只使用了部分天线,造成基站获得的预编码矩阵的增益较低,导致信号强度低。本申请针对上述缺陷,提出了一种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
如图1所示为基站的天线形态和天线编号,图中示出了8天线4导频端口,从图中可以看出天线1和5映射与同一个导频端口,天线2和6映射与同一个导频端口,天线3和7映射与同一个导频端口,天线4和8映射与同一个导频端口。下面的实施例中均以图1所示的8天线4导频端口为例进行说明。
在视距(line-of-sight,LOS)场景下,天线1、2、3和4到UE的信道的相位满足相位等差分布,同样,天线5、6、7和8到UE的信道的相位满足相位等差分布,如果能测得天线1、2、5和6到UE的信道对应的发送权值,便可以估计出天线3、4、7和8到UE的信道对应的发送权值,进而补偿上述降维测量的损失。
本申请的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利用导频端口上的信道状态测量结果,估计所有天线到UE的信道,从而提升天线阵列增益,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中的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下面结合以下实施例对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具体如下:
如图2所示,本申请中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包括:
201、基站根据映射矩阵,在天线上进行一次测量,以得到一个信道状态信息。
基站采用一个映射矩阵,在天线上进行信道状态测量即向UE发送一次导频参考信号,UE根据接收到的导频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得到一个信道状态信息,UE将信道状态信息发送至基站。
映射矩阵为将基站的导频端口一一映射到基站的天线上得到的矩阵,导频端口的总数为N,基站的天线总数为M,M大于N,M和N为不小于2的正整数。映射矩阵是一个N行M列的行列式。
以图1所示的8天线4导频端口即本实施例中M=8,N=4为例进行说明,此时,映射矩阵为8行4列的矩阵,先测得天线1、2、5和6到UE的信道对应的发送权值,然后再估计出天线3、4、7和8到UE的信道对应的发送权值,具体方法如下:
映射矩阵Q满足如下公式:
其中,Z1为零矩阵,Z1满足公式:E1为单位阵,E1满足公式:基站采用映射矩阵Q进行导频测量。
202、基站根据信道状态信息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
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信道秩rank和预编码码本信息PMI,基站根据UE反馈的rank和PMI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其中,第一预编码矩阵中携带有M根天线的发送权值。
由上述步骤201中所示的映射矩阵Q进行导频测量之后,假设UE反馈rank=1,且PMI对应的发送权值为:其中,j为虚数单位,α为UE反馈的天线1与UE之间的信道相位值,(α+β)为UE反馈的天线2与UE之间的信道相位值,(α+γ)为UE反馈的天线5与UE之间的信道相位值,(α+β+γ)为UE反馈的天线6与UE之间的信道相位值。
进而基站得到第一预编码矩阵Pant,Pant满足如下公式:
203、基站根据预置的信道关系和第一预编码矩阵得到第二预编码矩阵。
基站从第一预编码矩阵中获取到N根天线的发送权值,进而根据预置的信道关系得到其他(M-N)根天线的发送权值,最终基站得到所有天线的发送权值之后,使用N根天线的发送权值构建得到第二预编码矩阵。
预置的信道关系为:N根天线与其他(M-N)根天线至UE的信道之间的相位关系,具体描述可见上述图1部分的相关描述,对此此处不再赘述。
例如,基站根据信道相位之间的等差关系可以得到:天线3、天线4、天线7和天线8对应的发送权值分别为:ej*(α+2*β),ej*(α+3*β),ej*(α+2*β+γ)和ej*(α+3*β+γ)
因此,最终基站得到第二预编码矩阵为:
本实施例中,在LOS场景下,通过本申请中预编码确定方法中得到的第二预编码矩阵中携带有8根物理天线的发送权值,在基站使用上述第二预编码矩阵在天线上进行数据传输时,可以充分利用8根物理天线发送,可以获得较大的天线发射增益,提高信号强度。
上述实施例从一次信道状态信息测量方面对本申请中的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下面将从多次信道状态信息测量对本申请中的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3所示,本申请中预编码矩阵的另一个实施例,包括:
301、基站根据映射矩阵,在天线上进行多次测量,以得到至少两个信道状态信息。
基站使用一组映射矩阵进行多次信道状态测量,以得带多个信道状态信息,其中,一组映射矩阵包括至少两个映射矩阵,并且,使用一个映射矩阵测量得到一个信道状态信息。上述一组映射矩阵中的任意两个映射矩阵均不相同。
与上述图2对应的实施例中类似,以8天线4导频端口为例进行说明,设计一组不重复的映射矩阵,用Qi表示一组映射矩阵中的第i个映射矩阵,其中,i为映射矩阵的数量,i=F,F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并且Qi是一个8行4列的矩阵,Qi满足如下公式:
其中,N为天线数量,κ和λ为预先设置的相位值,a≠b,a,b∈[0,(N/2-1)];
当N=8时,Ca为第a行的值为1,其他行的值为0的8x1矩阵,Cb为第b行的值为1,其他行的值为0的8x1矩阵,C(a+N/2)为第(a+4)行的值为1,其他行的值为0的8x1矩阵,C(b+N/2)为第(b+4)行的值为1,其他行的值为0的8x1矩阵。从上述Qi公式可以看出,Qi为一个8x4矩阵。
302、基站根据至少两个信道状态信息确定至少两个第一预编码矩阵。
此步骤中每一个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确定方法与上述步骤202中描述的方法类似,对此此处不再赘述。
至少两个信道状态信息中的任意一个信道状态信息分别对应一个预编码矩阵。
如上述步骤301所述的映射矩阵Qi,对于基站每一次根据Qi进行导频测量,基站根据终端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为Pporti,其中,Qi与Pporti是一一对应的,假设i=3,则Pport1是基站根据Q1进行信道测量得到的第一预编码矩阵,Pport2是基站根据Q2进行信道测量得到的第一预编码矩阵,Pport3是基站根据Q3进行信道测量得到的第一预编码矩阵,其中每一个Pporti均为4x1矩阵。
303、基站对至少两个映射矩阵和至少两个第一预编码矩阵进行计算,以得到第二预编码矩阵。
对至少两个映射矩阵和至少两个第一预编码矩阵进行计算,得到第二预编码矩阵,其中,第二预编码矩阵中携带有全部天线的发送取值,具体计算方式见以下步骤1至步骤5。
根据上述步骤301和步骤302得到的F个映射矩阵Qi和F个第一预编码矩阵Pporti,对上述两类矩阵进行如下运算:
步骤1、按照如下公式计算得到映射矩阵Qi和第一预编码矩阵Pporti的相关矩阵R,R满足如下公式:
其中,为Pporti的共轭矩阵,为Qi的共轭矩阵,由上述步骤301和步骤302的描述可知:Qi为8x4矩阵,则为4x8矩阵,Pporti为4x1矩阵,则为1x4矩阵,因此,上述相关矩阵R为8x8矩阵。
步骤2、当N=8时,将上述R矩阵中的1至4行和1至4列相交处的16矩阵系数取出得到一个4x4矩阵Rco,Rco表示为:Rco=R(1:N/2,1:N/2);
同理,将上述R矩阵中的1行和第5行,与第1列和第5列的4矩阵系数取出得到一个2x2矩阵Rcr,Rcr表示为:
Rcr=R([1 N/2+1],[1 N/2+1])。
其中,θ为相位变量,Pco为使得(d(θ)H×Rco×d(θ))取得最大值时的θ值时的(d(θ)H×Rco×d(θ)),d(θ)H为d(θ)的共轭矩阵,其中,d(θ)为:
步骤4、对上述步骤2中得到的2x2矩阵Rcr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Rcr分解后的左奇异矩阵u,u为2x2矩阵,奇异值分解公式如下:
[u,s,v]=SVD(Rcr)
其中,u为左奇异矩阵,s为奇异值,v为右奇异矩阵,SVD为奇异值分解符号;
进而将上述2x2左奇异矩阵u的第1列的全部矩阵系数取出得到一个2x1矩阵Pcr,Pcr表示为:Pcr=u(:,1)。
步骤5、将上述步骤3得到的4x4矩阵Pco,以及上述步骤4得到的2x1矩阵Pcr进行内积得到8x4的第二预编码矩阵 为: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以N=8,M=4为例进行说明,对于其他导频端口数小于天线数的基站同样可依据上述方法确定预编码矩阵。本实施例中,通过合并多次不同的映射矩阵的信道状态测量结果,提升信道测量的精度,减小PMI量化误差的影响,提升天线阵列增益。
上述实施例对本申请中的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下面对本申请中的基站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4所示,本申请中基站的一个实施例,包括:
获取模块401,用于根据映射矩阵获取终端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映射矩阵为将基站的导频端口一一映射到基站的天线上得到的矩阵,导频端口的总数为N,基站的天线总数为M,M大于N,M和N为不小于2的正整数;
第一确定模块402,用于根据信道状态信息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第一预编码矩阵中包括N根天线的发送权值;
第二确定模块403,用于根据第一预编码矩阵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第二预编码矩阵中包括M根天线的发送权值,第二预编码矩阵用于基站的天线上发送数据。在一种示例中,获取模块401具体用于:
根据映射矩阵,在M根天线上进行一次测量,以得到信道状态信息,映射矩阵的数量为一个;
第二确定模块403具体用于:
根据预置的信道关系和第一预编码矩阵得到第二预编码矩阵。
在另一种示例中,第二确定模块403具体用于:
根据N根天线的发送权值和预置的信道关系得到(M-N)根天线的发送权值,预置的信道关系为N根天线与(M-N)根天线至终端的信道之间的相位关系;
根据(M-N)根天线的发送权值和第一预编码矩阵得到第二预编码矩阵。在另一种示例中,获取模块401具体用于:
根据映射矩阵,在天线上进行多次测量,以得到至少两个信道状态信息,映射矩阵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信道状态信息中任一个信道状态信息分别对应一个映射码矩阵;
第一确定模块402具体用于:
根据至少两个信道状态信息确定至少两个第一预编码矩阵,两个信道状态信息中的每个信道状态信息分别对应一个第一预编码矩阵;
第二确定模块403具体用于:
对至少两个映射矩阵和至少两个第一预编码矩阵进行计算,以得到第二预编码矩阵。
在另一种示例中,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信道秩rank和预编码码本信息PMI;第一预编码矩阵为rank和PMI对应的矩阵。
本实施例中的其他相关描述及有益效果可参阅上述图2和图3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描述,对此此处不再赘述。
下面对本申请中基站的硬件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如图5所示为本申请中基站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基站90包括:
收发器902、处理器901、存储器903和网络接口904;
基站90提供UE到网络的无线接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901,一个或多个存储器902,一个或多个网络接口904,以及一个或多个收发器902(每个收发器包括接收机Rx和发射机Tx),通过总线连接。一个或多个收发器902与天线或天线阵列连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901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或计算机操作指令。网络接口904通过链路(例如与核心网之间的链路)与核心网设备91连接,或者通过有线或无线链路与其它基站进行连接。
本实施例中,处理器901通过调用上述存储器9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或计算机操作指令,执行上述图2和图3中基站的相关操作,详细描述可参阅上述图2和图3对应的实施例中基站的相关描述,此处再赘述。
网络还可以包括核心网络设备91,例如网络控制单元(network controlequipment,NCE)、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e managenment entity,MME)或信令网关(signaling gateway,SGW),可以提供进一步网络连接,例如电话网络和/或数据通信网络(例如Internet)。基站90可以通过链路(例如S1接口)与核心网设备91连接。核心网设备91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911,一个或多个存储器912,以及一个或多个网络接口913,通过总线进行连接。一个或多个存储器912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或计算机操作指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基站90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基站90所执行的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其中,该存储介质具体可以为上述存储器912。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终端所执行的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范围。

Claims (13)

1.一种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根据映射矩阵获取终端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所述映射矩阵为将基站的导频端口一一映射到所述基站的天线上得到的矩阵,所述导频端口的总数为N,所述基站的天线总数为M,M大于N,所述M和N为不小于2的正整数;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中包括N根天线的发送权值;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中包括M根天线的发送权值,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用于所述基站的天线上发送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根据映射矩阵获取终端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包括: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映射矩阵,在天线上进行一次测量,以得到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所述映射矩阵的数量为一个;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包括:
所述基站根据预置的信道关系和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得到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根据预置的信道关系和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得到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包括: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N根天线的发送权值和预置的信道关系得到(M-N)根天线的发送权值,所述预置的信道关系为所述N根天线与所述(M-N)根天线至所述终端的信道之间的相位关系;
所述基站根据(M-N)根天线的发送权值和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得到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根据映射矩阵获取终端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包括: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映射矩阵,在天线上进行多次测量,以得到至少两个信道状态信息,所述映射矩阵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至少两个信道状态信息中任一个信道状态信息分别对应一个映射码矩阵;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包括: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至少两个信道状态信息确定至少两个第一预编码矩阵,所述两个信道状态信息中的每个信道状态信息分别对应一个第一预编码矩阵;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包括:
所述基站对至少两个映射矩阵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一预编码矩阵进行计算,以得到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信道秩rank和预编码码本信息PMI;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为所述rank和所述PMI对应的矩阵。
6.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映射矩阵获取终端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所述映射矩阵为将基站的导频端口一一映射到所述基站的天线上得到的矩阵,所述导频端口的总数为N,所述基站的天线总数为M,M大于N,所述M和N为不小于2的正整数;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中包括N根天线的发送权值;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中包括M根天线的发送权值,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用于所述基站的天线上发送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映射矩阵,在天线上进行一次测量,以得到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所述映射矩阵的数量为一个;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预置的信道关系和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得到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N根天线的发送权值和预置的信道关系得到(M-N)根天线的发送权值,所述预置的信道关系为所述N根天线与所述(M-N)根天线至所述终端的信道之间的相位关系;根据(M-N)根天线的发送权值和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得到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映射矩阵,在天线上进行多次测量,以得到至少两个信道状态信息,所述映射矩阵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至少两个信道状态信息中任一个信道状态信息分别对应一个映射码矩阵;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个信道状态信息确定至少两个第一预编码矩阵,所述两个信道状态信息中的每个信道状态信息分别对应一个第一预编码矩阵;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对至少两个映射矩阵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一预编码矩阵进行计算,以得到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信道秩rank和预编码码本信息PMI;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为所述rank和所述PMI对应的矩阵。
11.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器、发射器、存储器、总线和处理器;
所述总线,用于连接所述接收器、所述发射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操作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调用所述操作指令,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
13.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
CN201711393250.6A 2017-12-21 2017-12-21 一种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及基站 Active CN1081997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93250.6A CN108199754B (zh) 2017-12-21 2017-12-21 一种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及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93250.6A CN108199754B (zh) 2017-12-21 2017-12-21 一种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及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99754A true CN108199754A (zh) 2018-06-22
CN108199754B CN108199754B (zh) 2020-12-15

Family

ID=62577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93250.6A Active CN108199754B (zh) 2017-12-21 2017-12-21 一种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及基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99754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71276A (zh) * 2018-09-29 2020-04-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2032534A1 (zh) * 2020-08-12 2022-0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pmi权值矩阵的方法及装置
CN115001552A (zh) * 2022-05-24 2022-09-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经由天线进行通信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029948A1 (zh) * 2021-08-31 2023-03-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4032595A1 (zh) * 2022-08-12 2024-0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WO2024045143A1 (zh) * 2022-09-01 2024-03-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角动量oam的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及其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94540A1 (en) * 2008-09-22 2011-08-11 Mohammadhadi Baligh Multi-site mimo cooperation in cellular networks
CN102231661A (zh) * 2011-07-22 2011-11-0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系统及装置
WO2014079329A1 (zh) * 2012-11-20 2014-05-3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传输导频信号和信号测量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3973351A (zh) * 2013-02-05 2014-08-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码本进行通信的方法及基站
CN104471868A (zh) * 2014-06-09 2015-03-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端口映射方法及装置
WO2016129728A1 (ko) * 2015-02-13 2016-08-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밀리미터 웨이브를 지원하는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레이 스캐닝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US20160344525A1 (en) * 2014-01-28 2016-11-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 based on adaptive antenna sca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94540A1 (en) * 2008-09-22 2011-08-11 Mohammadhadi Baligh Multi-site mimo cooperation in cellular networks
CN102231661A (zh) * 2011-07-22 2011-11-0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系统及装置
WO2014079329A1 (zh) * 2012-11-20 2014-05-3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传输导频信号和信号测量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3973351A (zh) * 2013-02-05 2014-08-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码本进行通信的方法及基站
US20160344525A1 (en) * 2014-01-28 2016-11-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 based on adaptive antenna sca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04471868A (zh) * 2014-06-09 2015-03-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端口映射方法及装置
WO2016129728A1 (ko) * 2015-02-13 2016-08-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밀리미터 웨이브를 지원하는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레이 스캐닝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ATT: "Views on NR MIMO design",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5 R1-164254》 *
INTERDIGITAL COMMUNICATIONS: "Discussion on Massive MIMO for New Radio systems", 《3GPP TSG-RAN WG1 MEETING #84BIS R1-162924 》 *
VIVO: "Details on DMRS design",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0# R1-1712842》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71276A (zh) * 2018-09-29 2020-04-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0971276B (zh) * 2018-09-29 2021-12-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2032534A1 (zh) * 2020-08-12 2022-0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pmi权值矩阵的方法及装置
WO2023029948A1 (zh) * 2021-08-31 2023-03-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5001552A (zh) * 2022-05-24 2022-09-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经由天线进行通信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001552B (zh) * 2022-05-24 2024-05-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经由天线进行通信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4032595A1 (zh) * 2022-08-12 2024-0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WO2024045143A1 (zh) * 2022-09-01 2024-03-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角动量oam的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及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99754B (zh) 2020-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99754A (zh) 一种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及基站
CN104094547B (zh) 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3209012B (zh) 用于辅助多维天线阵列的信道测量的方法
CN105429683B (zh) 一种3d mimo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3532661B (zh) 用于比特自适应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EP2692068B1 (en) Channel feedback for cooperative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CN110536456A (zh)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8271265A (zh) 通信方法、基站和终端设备
CN102158272B (zh) 一种射频通道的校准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30215841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KR102147224B1 (ko) Csi 피드백 방법, 프리코딩 방법 및 장치
EP2076086B1 (en) Multi-user multi-input multi-output system and node b, user equipment, and cqi feedback method
CN109150256A (zh)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系统
CN106464332A (zh) 使用天线布置的波束形成
CN106160818A (zh) 用于以减小的量化误差进行预编码的增强节点b和方法
KR20160086948A (ko) 채널 상태 정보의 피드백 방법 및 장치
CN102291740B (zh) 一种传输cqi的方法及装置
CN106559182B (zh) 信道参数的配置获取方法、装置及系统
JP2016520266A (ja) プリコーディング行列インジケータを決定するための方法、ユーザ機器、及び、基地局
US20150358057A1 (en) Interference Alignment Based Precoding Method for Reducing Bandwidth of the Backhaul Network
EP3324551A1 (en) Downlink precoding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CN105530075A (zh) 一种fd-mimo 通信中的csi 反馈方法和装置
CN108282254A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3326762A (zh) 信道质量指示符反馈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2291839A (zh) 一种cqi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