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73351A -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码本进行通信的方法及基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码本进行通信的方法及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73351A
CN103973351A CN201310046219.0A CN201310046219A CN103973351A CN 103973351 A CN103973351 A CN 103973351A CN 201310046219 A CN201310046219 A CN 201310046219A CN 103973351 A CN103973351 A CN 1039733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me
antenna
antenna port
potential difference
ph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4621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73351B (zh
Inventor
高毓恺
黎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04621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7335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733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733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733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733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码本进行通信的方法及基站。本发明实施例方法包括:确定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按照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选择码本,码本包括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及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或者码本包括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及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利用码本对待发送的数据流进行预编码处理,得到预编码后的数据;通过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发送预编码后的数据,通过使用包括第一天线方向和第二天线方向上的相位差的码本对数据流进行预编码处理,使得能够有效实现空间三维波束,且能够有效的提高系统的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码本进行通信的方法及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码本进行通信的方法及基站。
背景技术
随着各种智能手机和多媒体无线通信应用的不断增长,无线数据速率增长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在长期演进(英文全称为:Long Term Evolution,缩写为:LTE)和长期高级演进(英文全称为: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缩写为:LTE-A)中,多输入多输出(英文全称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缩写为:MIMO)技术是作为提升系统性能的关键技术之一。
在LTE-A中,基站可采用8个天线端口发射数据,考虑码本扩展特性,LTE-A中的8天线端口码本设计以现有LTE-A中4天线端口设计为基础,将8个天线端口分为两组,4天线端口为一组且为同一组阵列方向相同的天线端口,且每个天线端口之间具有相位差,两组天线端口之间也具有相位差,因此,这8天线端口有两种配置方式,一种是均匀线阵(英文全称为:Uniform Linear Array,缩写为ULA)天线,另一种是双极化天线,图1a为ULA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1b为双极化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每条线代表一个天线端口,如图1a和图1b所示,ULA天线中8天线端口的极化方向相同,而双极化天线中,天线端口1~4的极化方向相同,天线端口5~8的极化方向相同。且图1a所示的ULA天线可以通过两组天线端口之间一定的相位旋转表示成图1b所示的极化天线,其中,两组天线之间的相位差统一使用极化防线天线端口相位差标识。双极化(也叫交叉极化)天线中的部分天线与另一部分天线在方向上存在一定的交叉,即存在两个方向上的天线。ULA中的天线则是指向一个方向。
然而,现有协议中,LTE-A中的8天线端口支持1至8流数据的预编码,以图1b中的极化天线为例,预编码方式中考虑同一阵列方向上4个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使得天线配置只能实现在一个天线方向(水平方向)上的调 整,不能实现空间三维波束,限制了系统性能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码本进行通信的方法及基站,用于基站对待发送的数据流进行预编码处理,通过使用包括第一天线方向和第二天线方向上的相位差的码本对数据流进行预编码处理,使得能够有效实现空间三维波束,且能够有效的提高系统的性能。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码本进行通信的方法,可包括:
确定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
按照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选择码本,所述码本包括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及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或者所述码本包括所述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及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
利用所述码本对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进行预编码处理,得到预编码后的数据;
通过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发送所述预编码后的数据;
所述天线阵列为交叉极化天线或能够映射为所述交叉极化天线的均匀线阵,所述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为所述交叉极化天线中第一天线方向上的两个相邻天线之间的相位差,所述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为所述交叉极化天线中第二天线方向上的两个相邻天线之间的相位差,所述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为所述交叉极化天线中两个相交的天线之间的相位差。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过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发送所述预编码后的数据包括:
建立所述预编码后的数据与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
按照所述映射关系通过所述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发送所述预编码后的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按照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选择码本包括:
若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1,则选择的码本为:
其中, v m = θ m v ⊗ μ m h
θ m v = 1 e j 2 π m v / M v e j 4 π m v / M v . . . e j 2 π m v ( K v - 1 ) / M v T
μ m h = 1 e j 2 π m h / M h e j 4 πm h / M h . . . e j 2 πm h ( K h - 1 ) / M h T
其中,为克罗内克kronecker乘积计算符;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1],Kv为天线阵列第二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1],Kh为天线阵列第一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T表示矩阵转置;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n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3],K为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总数。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按照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选择码本包括:
若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2,则选择的码本为:
其中, v m = θ m v ⊗ μ m h
其中, v m ′ = θ m v ⊗ μ m h ′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
其中, θ m v = 1 e j 2 π m v / M v e j 4 π m v / M v . . . e j 2 π m v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1 e j 2 π m v ′ / M v e j 4 π m v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K v - 1 ) / M v T
μ m h = 1 e j 2 π m h / M h e j 4 πm h / M h . . . e j 2 πm h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1 e j 2 π m h ′ / M h e j 4 π m h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K h - 1 ) / M h T
其中,为kronecker乘积计算符,m为第一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 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v为天线阵列第二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h为天线阵列第一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T表示矩阵转置,K为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总数;
其中,m'为第二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
其中,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且n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n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3]。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按照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选择码本包括:
若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3,则选择的码本为:
W m , m ′ , m ′ ′ ( 3 ) = 1 3 K v m v m ′ v m ′ ′ v m - v m ′ - v m ′ ′
或者为:
W ~ m , m ′ , m ′ ′ ( 3 ) = 1 3 K v m v m ′ v m ′ ′ v m v m ′ - v m ′ ′
其中, v m = θ m v ⊗ μ m h
其中, v m ′ = θ m v ⊗ μ m h ′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
其中, v m ′ ′ = θ m v ⊗ μ m h ′ ′ 或者 v m ′ ′ = θ m v ′ ′ ⊗ μ m h 或者 v m ′ ′ = θ m v ′ ′ ⊗ μ m h ′ ′
其中, θ m v = 1 e j 2 π m v / M v e j 4 π m v / M v . . . e j 2 π m v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1 e j 2 π m v ′ / M v e j 4 π m v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 1 e j 2 π m v ′ ′ / M v e j 4 π m v ′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 K v - 1 ) / M v T
μ m h = 1 e j 2 π m h / M h e j 4 πm h / M h . . . e j 2 πm h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1 e j 2 π m h ′ / M h e j 4 π m h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 1 e j 2 π m h ′ ′ / M h e j 4 π m h ′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 K h - 1 ) / M h T
其中,为kronecker乘积计算符,m为第一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v为天线阵列第二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h为天线阵列第一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T表示矩阵转置,K为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总数;
其中,m'为第二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
其中,m″为第三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四相位差偏移量。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按照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选择码本包括:
若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4,则选择的码本为:
其中, v m = θ m v ⊗ μ m h
其中, v m ′ = θ m v ⊗ μ m h ′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
其中, θ m v = 1 e j 2 π m v / M v e j 4 π m v / M v . . . e j 2 π m v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1 e j 2 π m v ′ / M v e j 4 π m v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K v - 1 ) / M v T
μ m h = 1 e j 2 π m h / M h e j 4 πm h / M h . . . e j 2 πm h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1 e j 2 π m h ′ / M h e j 4 π m h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K h - 1 ) / M h T
其中,为kronecker乘积计算符,m为第一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mv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v为天线阵列第二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mh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h为天线阵列第一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T表示矩阵转置,K为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总数;
其中,m'为第二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
其中,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且n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n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3]。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按照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选择码本包括:
若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5,则选择的码本为:
W m , m ′ , m ′ ′ ( 5 ) = 1 5 K v m v m v m ′ v m ′ v m ′ ′ v m - v m v m ′ - v m ′ v m ′ ′
其中, v m = θ m v ⊗ μ m h
其中, v m ′ = θ m v ⊗ μ m h ′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
其中, v m ′ ′ = θ m v ⊗ μ m h ′ ′ 或者 v m ′ ′ = θ m v ′ ′ ⊗ μ m h 或者 v m ′ ′ = θ m v ′ ′ ⊗ μ m h ′ ′
其中, θ m v = 1 e j 2 π m v / M v e j 4 π m v / M v . . . e j 2 π m v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1 e j 2 π m v ′ / M v e j 4 π m v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 1 e j 2 π m v ′ ′ / M v e j 4 π m v ′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 K v - 1 ) / M v T
μ m h = 1 e j 2 π m h / M h e j 4 πm h / M h . . . e j 2 πm h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1 e j 2 π m h ′ / M h e j 4 π m h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 1 e j 2 π m h ′ ′ / M h e j 4 π m h ′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 K h - 1 ) / M h T
其中,为kronecker乘积计算符,m为第一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v为天线阵列第二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h为天线阵列第一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T表示矩阵转置,K为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总数;
其中,m'为第二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
其中,m″为第三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四相位差偏移量。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按照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选择码本包括:
若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6,则选择的码本为:
W m , m ′ , m ′ ′ ( 6 ) = 1 6 K v m v m v m ′ v m ′ v m ′ ′ v m ′ ′ v m - v m v m ′ - v m ′ v m ′ ′ - v m ′ ′
其中, v m = θ m v ⊗ μ m h
其中, v m ′ = θ m v ⊗ μ m h ′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
其中, v m ′ ′ = θ m v ⊗ μ m h ′ ′ 或者 v m ′ ′ = θ m v ′ ′ ⊗ μ m h 或者 v m ′ ′ = θ m v ′ ′ ⊗ μ m h ′ ′
其中, θ m v = 1 e j 2 π m v / M v e j 4 π m v / M v . . . e j 2 π m v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1 e j 2 π m v ′ / M v e j 4 π m v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 1 e j 2 π m v ′ ′ / M v e j 4 π m v ′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 K v - 1 ) / M v T
μ m h = 1 e j 2 π m h / M h e j 4 πm h / M h . . . e j 2 πm h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1 e j 2 π m h ′ / M h e j 4 π m h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 1 e j 2 π m h ′ ′ / M h e j 4 π m h ′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 K h - 1 ) / M h T
其中,为kronecker乘积计算符,m为第一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v为天线阵列第二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h为天线阵列第一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T表示矩阵转置,K为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总数;
其中,m'为第二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
其中,m″为第三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 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四相位差偏移量。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按照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选择码本包括:
若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7,则选择的码本为:
W m , m ′ , m ′ ′ , m ′ ′ ′ ( 7 ) = 1 7 K v m v m v m ′ v m ′ v m ′ ′ v m ′ ′ v m ′ ′ ′ v m - v m v m ′ - v m ′ v m ′ ′ - v m ′ ′ v m ′ ′ ′
其中, v m = θ m v ⊗ μ m h
其中, v m ′ = θ m v ⊗ μ m h ′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
其中, v m ′ ′ = θ m v ⊗ μ m h ′ ′ 或者 v m ′ ′ = θ m v ′ ′ ⊗ μ m h 或者 v m ′ ′ = θ m v ′ ′ ⊗ μ m h ′ ′
其中, v m ′ ′ ′ = θ m v ⊗ μ m h ′ ′ ′ 或者 v m ′ ′ ′ = θ m v ′ ′ ′ ⊗ μ m h 或者 v m ′ ′ ′ = θ m v ′ ′ ′ ⊗ μ m h ′ ′ ′
其中, θ m v = 1 e j 2 π m v / M v e j 4 π m v / M v . . . e j 2 π m v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1 e j 2 π m v ′ / M v e j 4 π m v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 1 e j 2 π m v ′ ′ / M v e j 4 π m v ′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 = 1 e j 2 π m v ′ ′ ′ / M v e j 4 π m v ′ ′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 ( K v - 1 ) / M v T
μ m h = 1 e j 2 π m h / M h e j 4 πm h / M h . . . e j 2 πm h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1 e j 2 π m h ′ / M h e j 4 π m h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 1 e j 2 π m h ′ ′ / M h e j 4 π m h ′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 = 1 e j 2 π m h ′ ′ ′ / M h e j 4 π m h ′ ′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 ( K h - 1 ) / M h T
其中,为kronecker乘积计算符,m为第一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v为天线阵列第二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h为天线阵列第一天线 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T表示矩阵转置,K为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总数;
其中,m'为第二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
其中,m″为第三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四相位差偏移量;
其中,m'''为第四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五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六相位差偏移量。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按照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选择码本包括:
若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8,则选择的码本为:
W m , m ′ , m ′ ′ , m ′ ′ ′ ( 8 ) = 1 8 K v m v m v m ′ v m ′ v m ′ ′ v m ′ ′ v m ′ ′ ′ v m ′ ′ ′ v m - v m v m ′ - v m ′ v m ′ ′ - v m ′ ′ v m ′ ′ ′ - v m ′ ′ ′
其中, v m = θ m v ⊗ μ m h
其中, v m ′ = θ m v ⊗ μ m h ′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
其中, v m ′ ′ = θ m v ⊗ μ m h ′ ′ 或者 v m ′ ′ = θ m v ′ ′ ⊗ μ m h 或者 v m ′ ′ = θ m v ′ ′ ⊗ μ m h ′ ′
其中, v m ′ ′ ′ = θ m v ⊗ μ m h ′ ′ ′ 或者 v m ′ ′ ′ = θ m v ′ ′ ′ ⊗ μ m h 或者 v m ′ ′ ′ = θ m v ′ ′ ′ ⊗ μ m h ′ ′ ′
其中, θ m v = 1 e j 2 π m v / M v e j 4 π m v / M v . . . e j 2 π m v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1 e j 2 π m v ′ / M v e j 4 π m v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 1 e j 2 π m v ′ ′ / M v e j 4 π m v ′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 = 1 e j 2 π m v ′ ′ ′ / M v e j 4 π m v ′ ′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 ( K v - 1 ) / M v T
μ m h = 1 e j 2 π m h / M h e j 4 πm h / M h . . . e j 2 πm h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1 e j 2 π m h ′ / M h e j 4 π m h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 1 e j 2 π m h ′ ′ / M h e j 4 π m h ′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 = 1 e j 2 π m h ′ ′ ′ / M h e j 4 π m h ′ ′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 ( K h - 1 ) / M h T
其中,为kronecker乘积计算符,m为第一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v为天线阵列第二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h为天线阵列第一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T表示矩阵转置,K为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总数;
其中,m'为第二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
其中,m″为第三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四相位差偏移量;
其中,m'''为第四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五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六相位差偏移量。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可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
选择单元,用于在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之后,按照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选择码本,所述码本包括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或者所述码本包括所述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及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
预编码单元,用于在所述选择单元选择所述码本之后,利用所述码本对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进行预编码处理,得到预编码后的数据;
发送单元,用于在预编码单元得到所述预编码后的数据之后,通过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发送所述预编码后的数据;
所述天线阵列为交叉极化天线或能够映射为所述交叉极化天线的均匀线阵,所述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为所述交叉极化天线中第一天线方向上的两个相邻天线之间的相位差,所述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为所述交叉极化天线中第二天线方向上的两个相邻天线之间的相位差,所述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为所述交叉极化天线中两个相交的天线之间的相位差。
在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包括:
映射建立单元,用于在所述预编码单元得到所述预编码后的数据之后,建立所述预编码后的数据与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
数据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映射建立单元建立所述映射关系之后,按照所述映射关系通过所述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发送所述预编码后的数据。
结合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 现方式中,若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1,则所述选择单元选择的码本为:
其中, v m = θ m v ⊗ μ m h
θ m v = 1 e j 2 π m v / M v e j 4 π m v / M v . . . e j 2 π m v ( K v - 1 ) / M v T
μ m h = 1 e j 2 π m h / M h e j 4 πm h / M h . . . e j 2 πm h ( K h - 1 ) / M h T
其中,为克罗内克kronecker乘积计算符;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1]中的部分或全部整数,Kv为天线阵列第二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 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1]中的部分或全部整数,Kh为天线阵列第一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T表示矩阵转置;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n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3],K为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总数。
结合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2,则所述选择单元选择的码本为:
其中, v m = θ m v ⊗ μ m h
其中, v m ′ = θ m v ⊗ μ m h ′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
其中, θ m v = 1 e j 2 π m v / M v e j 4 π m v / M v . . . e j 2 π m v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1 e j 2 π m v ′ / M v e j 4 π m v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K v - 1 ) / M v T
μ m h = 1 e j 2 π m h / M h e j 4 πm h / M h . . . e j 2 πm h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1 e j 2 π m h ′ / M h e j 4 π m h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K h - 1 ) / M h T
其中,为kronecker乘积计算符,m为第一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 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v为天线阵列第二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h为天线阵列第一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T表示矩阵转置,K为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总数;
其中,m'为第二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
其中,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且n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3]。
结合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3,则所述选择单元选择的码本为:
W m , m ′ , m ′ ′ ( 3 ) = 1 3 K v m v m ′ n m ′ ′ v m - v m ′ - v m ′ ′
或者为:
W ~ m , m ′ , m ′ ′ ( 3 ) = 1 3 K v m v m ′ v m ′ ′ v m v m ′ - v m ′ ′
其中, v m = θ m v ⊗ μ m h
其中, v m ′ = θ m v ⊗ μ m h ′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
其中, v m ′ ′ = θ m v ⊗ μ m h ′ ′ 或者 v m ′ ′ = θ m v ′ ′ ⊗ μ m h 或者 v m ′ ′ = θ m v ′ ′ ⊗ μ m h ′ ′
其中, θ m v = 1 e j 2 π m v / M v e j 4 π m v / M v . . . e j 2 π m v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1 e j 2 π m v ′ / M v e j 4 π m v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 1 e j 2 π m v ′ ′ / M v e j 4 π m v ′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 K v - 1 ) / M v T
μ m h = 1 e j 2 π m h / M h e j 4 πm h / M h . . . e j 2 πm h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1 e j 2 π m h ′ / M h e j 4 π m h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 1 e j 2 π m h ′ ′ / M h e j 4 π m h ′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 K h - 1 ) / M h T
其中,为kronecker乘积计算符,m为第一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v为天线阵列第二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h为天线阵列第一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T表示矩阵转置,K为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总数;
其中,m'为第二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
其中,m″为第三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四相位差偏移量。
结合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4,则选择的码本为:
其中, v m = θ m v ⊗ μ m h
其中, v m ′ = θ m v ⊗ μ m h ′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
其中, θ m v = 1 e j 2 π m v / M v e j 4 π m v / M v . . . e j 2 π m v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1 e j 2 π m v ′ / M v e j 4 π m v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K v - 1 ) / M v T
μ m h = 1 e j 2 π m h / M h e j 4 πm h / M h . . . e j 2 πm h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1 e j 2 π m h ′ / M h e j 4 π m h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K h - 1 ) / M h T
其中,为kronecker乘积计算符,m为第一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v为天线阵列第二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h为天线阵列第一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T表示矩阵转置,K为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总数;
其中,m'为第二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
其中,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且n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3]。
结合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5,则所述选择单元选择的码本为:
W m , m ′ , m ′ ′ ( 5 ) = 1 5 K v m v m v m ′ v m ′ v m ′ ′ v m - v m v m ′ - v m ′ v m ′ ′
其中, v m = θ m v ⊗ μ m h
其中, v m ′ = θ m v ⊗ μ m h ′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
其中, v m ′ ′ = θ m v ⊗ μ m h ′ ′ 或者 v m ′ ′ = θ m v ′ ′ ⊗ μ m h 或者 v m ′ ′ = θ m v ′ ′ ⊗ μ m h ′ ′
其中, θ m v = 1 e j 2 π m v / M v e j 4 π m v / M v . . . e j 2 π m v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1 e j 2 π m v ′ / M v e j 4 π m v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 1 e j 2 π m v ′ ′ / M v e j 4 π m v ′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 K v - 1 ) / M v T
μ m h = 1 e j 2 π m h / M h e j 4 πm h / M h . . . e j 2 πm h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1 e j 2 π m h ′ / M h e j 4 π m h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 1 e j 2 π m h ′ ′ / M h e j 4 π m h ′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 K h - 1 ) / M h T
其中,为kronecker乘积计算符,m为第一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v为天线阵列第二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h为天线阵列第一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T表示矩阵转置,K为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总数;
其中,m'为第二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
其中,m″为第三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四相位差偏移量。
结合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 现方式中,若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6,则所述选择单元选择的码本为:
W m , m ′ , m ′ ′ ( 6 ) = 1 6 K v m v m v m ′ v m ′ v m ′ ′ v m ′ ′ v m - v m v m ′ - v m ′ v m ′ ′ - v m ′ ′
其中, v m = θ m v ⊗ μ m h
其中, v m ′ = θ m v ⊗ μ m h ′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
其中, v m ′ ′ = θ m v ⊗ μ m h ′ ′ 或者 v m ′ ′ = θ m v ′ ′ ⊗ μ m h 或者 v m ′ ′ = θ m v ′ ′ ⊗ μ m h ′ ′
其中, θ m v = 1 e j 2 π m v / M v e j 4 π m v / M v . . . e j 2 π m v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1 e j 2 π m v ′ / M v e j 4 π m v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 1 e j 2 π m v ′ ′ / M v e j 4 π m v ′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 K v - 1 ) / M v T
μ m h = 1 e j 2 π m h / M h e j 4 πm h / M h . . . e j 2 πm h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1 e j 2 π m h ′ / M h e j 4 π m h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 1 e j 2 π m h ′ ′ / M h e j 4 π m h ′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 K h - 1 ) / M h T
其中,为kronecker乘积计算符,m为第一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v为天线阵列第二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h为天线阵列第一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T表示矩阵转置,K为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总数;
其中,m'为第二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
其中,m″为第三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 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四相位差偏移量。
结合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7,则所述选择单元选择的码本为:
W m , m ′ , m ′ ′ , m ′ ′ ′ ( 7 ) = 1 7 K v m v m v m ′ v m ′ v m ′ ′ v m ′ ′ v m ′ ′ ′ v m - v m v m ′ - v m ′ v m ′ ′ - v m ′ ′ v m ′ ′ ′
其中, v m = θ m v ⊗ μ m h
其中, v m ′ = θ m v ⊗ μ m h ′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
其中, v m ′ ′ = θ m v ⊗ μ m h ′ ′ 或者 v m ′ ′ = θ m v ′ ′ ⊗ μ m h 或者 v m ′ ′ = θ m v ′ ′ ⊗ μ m h ′ ′
其中, v m ′ ′ ′ = θ m v ⊗ μ m h ′ ′ ′ 或者 v m ′ ′ ′ = θ m v ′ ′ ′ ⊗ μ m h 或者 v m ′ ′ ′ = θ m v ′ ′ ′ ⊗ μ m h ′ ′ ′
其中, θ m v = 1 e j 2 π m v / M v e j 4 π m v / M v . . . e j 2 π m v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1 e j 2 π m v ′ / M v e j 4 π m v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 1 e j 2 π m v ′ ′ / M v e j 4 π m v ′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 = 1 e j 2 π m v ′ ′ ′ / M v e j 4 π m v ′ ′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 ( K v - 1 ) / M v T
μ m h = 1 e j 2 π m h / M h e j 4 πm h / M h . . . e j 2 πm h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1 e j 2 π m h ′ / M h e j 4 π m h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 1 e j 2 π m h ′ ′ / M h e j 4 π m h ′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 = 1 e j 2 π m h ′ ′ ′ / M h e j 4 π m h ′ ′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 ( K h - 1 ) / M h T
其中,为kronecker乘积计算符,m为第一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v为天线阵列第二天线方向的天 线端口数目;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h为天线阵列第一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T表示矩阵转置,K为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总数;
其中,m'为第二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
其中,m″为第三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四相位差偏移量;
其中,m'''为第四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五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六相位差偏移量。
结合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8,则所述选择单元选择的码本为:
W m , m ′ , m ′ ′ , m ′ ′ ′ ( 8 ) = 1 8 K v m v m v m ′ v m ′ v m ′ ′ v m ′ ′ v m ′ ′ ′ v m ′ ′ ′ v m - v m v m ′ - v m ′ v m ′ ′ - v m ′ ′ v m ′ ′ ′ - v m ′ ′ ′
其中, v m = θ m v ⊗ μ m h
其中, v m ′ = θ m v ⊗ μ m h ′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
其中, v m ′ ′ = θ m v ⊗ μ m h ′ ′ 或者 v m ′ ′ = θ m v ′ ′ ⊗ μ m h 或者 v m ′ ′ = θ m v ′ ′ ⊗ μ m h ′ ′
其中, v m ′ ′ ′ = θ m v ⊗ μ m h ′ ′ ′ 或者 v m ′ ′ ′ = θ m v ′ ′ ′ ⊗ μ m h 或者 v m ′ ′ ′ = θ m v ′ ′ ′ ⊗ μ m h ′ ′ ′
其中, θ m v = 1 e j 2 π m v / M v e j 4 π m v / M v . . . e j 2 π m v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1 e j 2 π m v ′ / M v e j 4 π m v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 1 e j 2 π m v ′ ′ / M v e j 4 π m v ′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 = 1 e j 2 π m v ′ ′ ′ / M v e j 4 π m v ′ ′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 ( K v - 1 ) / M v T
μ m h = 1 e j 2 π m h / M h e j 4 πm h / M h . . . e j 2 πm h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1 e j 2 π m h ′ / M h e j 4 π m h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 1 e j 2 π m h ′ ′ / M h e j 4 π m h ′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 = 1 e j 2 π m h ′ ′ ′ / M h e j 4 π m h ′ ′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 ( K h - 1 ) / M h T
其中,为kronecker乘积计算符,m为第一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v为天线阵列第二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h为天线阵列第一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T表示矩阵转置,K为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总数;
其中,m'为第二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
其中,m″为第三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 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四相位差偏移量;
其中,m'''为第四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五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六相位差偏移量。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基站确定待发送的数据流数目之后,将按照该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选择码本,该码本包括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或者包括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及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并利用选择的码本对数据流进行预编码处理,得到预编码后的数据,且通过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发送该预编码后的数据,由于用于进行预编码处理的码本包括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以及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或者包括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及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使得能够有效实现空间三维波束,提高系统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a为现有技术中ULA天线的结构一个示意图;
图1b为现有技术中ULA天线的结构另一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8天线端口的配置方式的一个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8天线端口的配置方式的另一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预编码处理的方法的一个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16天线端口的极化天线的配置方式的一个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16天线端口的极化天线的配置方式的另一示意图;
图4c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天线端口的配置方式的一个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的结构的一个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基站的结构的一个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编码处理的方法及基站,用于基站对待发送的数据流进行预编码处理,通过使用包括第一天线方向和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的码本对数据流进行预编码处理,使得能够实现空间三维波束,且能够有效的提高系统的性能。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介绍可实现空间三维波束的天线端口的配置方式,以8天线端口为例,请参阅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8天线端口的一种配置方式,请参阅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8天线端口的另一种配置方式,其中,图2b中的交叉极化的天线端口配置方式可由图2a通过相位旋转得到。交叉极化天线均可以拥有两个不同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也都可以拥有极化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ULA天线可映射为交叉极化天线,则该能够映射为交叉极化天线的ULA天线也像交叉极化天线类似拥有两个不同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和极化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图2a所示的ULA天线可以映射为图2b所示的叉极化天线。在图2a和图2b中,编号1至8表示了各个天线。在每个图中编号相同的天线之间存在映射关系。在进行映射时,ULA天线中每一排天线可映射为交叉极化天线阵列中的一排天线。在将一排ULA天线映射为交叉极化天线阵列中的一排天线时,假设一排ULA天线的编号按照数字顺序排列,则其映射后的交叉极化天线中每一对交叉的天线之间的编号之差相等,如图1a和图1b之间的映射,或者图2a和图2b中第一排天线之间的映射。
双极化天线阵列中包括两个方向上的天线,一个方向上的两个相邻天线之间的相位差可称之为水平方向上的相位差,如图2b中天线端口3和天线端口4之间的相位差;另一个方向上的两个相邻天线之间的相位差可称之为垂直方向上的相位差,如图2b中天线端口1和天线端口2之间的相位差;两个 相交的天线之间的相位差可称之为极化方向上的相位差,如图2b中天线端口1和天线端口3之间的相位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图2a及图2b所示的8天线端口的配置方式通常用于有源天线系统(英文全称为:Active Antenna System,缩写为:AAS)。
请参阅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预编码处理的方法的实施例,包括:
301、确定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可确定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其中,该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小于或者等于天线端口的数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流是指数据在同一时频资源上占用一定空间维度的资源。通常所说的发送多个数据流是指在同一时频资源上并行发送多个互相独立的数据。
302、按照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选择对应的码本,该码本包括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或者包括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及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按照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选择对应的码本,其中,该码本中包含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或者该码本包括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及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天线阵列为交叉极化天线或能够映射为交叉极化天线的均匀线阵,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为交叉极化天线中第一天线方向上的两个相邻天线之间的相位差,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为交叉极化天线中第二天线方向上的两个相邻天线之间的相位差,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为交叉极化天线中两个相交的天线之间的相位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天线方向为水平天线方向,第二天线方向为垂直天线方向,或者,第一天线方向为垂直天线方向、第二天线方向为水平天线方向。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为其中,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Mv为第二天线相位差分辨率参数,且Mv=Pv·λv·δv,其中Pv为第二天线方向天线端口数目,天线端口数目越多,分辨率越高,λv为第二天线方向波束分辨率参数,如果要提高波束分辨率,可以增大λv的值,δv为第二天线方向波束动态扫描范围参数,例如如果动态范围为全方向2π,则δv取值为1,如果动态范围为π/2,则δv取值为4;n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Mh为第一天线相位差分辨率参数,且Mh=Ph·λh·δh,其中Ph为第一天线方向天线端口数目,天线端口数目越多,分辨率越高,λh为第一天线方向波束分辨率参数,如果要提高波束分辨率,可以增大λh的值,δh为第一天线方向波束动态扫描范围参数,例如如果动态范围为全方向2π,则δh取值为1,如果动态范围为π/2,则δh取值为4;T表示矩阵转置。
下面将详细描述待发送数据流的数目分别为1至8时,基站选择的码本,包括:
若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1,则选择的三维波束码本为:
若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1,则选择的码本为:
其中, v m = θ m v ⊗ μ m h
θ m v = 1 e j 2 π m v / M v e j 4 π m v / M v . . . e j 2 π m v ( K v - 1 ) / M v T
μ m h = 1 e j 2 π m h / M h e j 4 πm h / M h . . . e j 2 πm h ( K h - 1 ) / M h T
其中,为克罗内克kronecker乘积计算符;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 Mv-1]中的部分或全部整数,Kv为天线阵列第二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 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1]中的部分或全部整数,Kh为天线阵列第一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T表示矩阵转置;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n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3],K为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总数。
具体的,若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1,天线端口数目为8,则选择的码本为:
若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1,天线端口数目为16,则选择的码本为:
其中,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且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且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T表示矩阵转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且n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3]。
若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2,则选择的三维波束码本为:
其中, v m = θ m v ⊗ μ m h
其中, v m ′ = θ m v ⊗ μ m h ′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
其中, θ m v = 1 e j 2 π m v / M v e j 4 π m v / M v . . . e j 2 π m v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1 e j 2 π m v ′ / M v e j 4 π m v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K v - 1 ) / M v T
μ m h = 1 e j 2 π m h / M h e j 4 πm h / M h . . . e j 2 πm h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1 e j 2 π m h ′ / M h e j 4 π m h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K h - 1 ) / M h T
其中,为kronecker乘积计算符,m为第一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v为天线阵列第二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h为天线阵列第一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T表示矩阵转置,K为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总数;
其中,m'为第二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
其中,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且n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3]。且在两个数据流的三维波束码本中,“负号-”是为了保证两个数据流的波束之间的相互正交性。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的两个数据流的波束之间的相互正交性,下面将具体描述,例如:第一流数据的预编码为第二流数据的预编码为则该两个数据流的数据相乘为:
其中,H表示矩阵共轭转置,*表示共轭,所以上式中因此上式的结果为0,两个数据流的预编码相互正交,能够有效的保证两个数据流波束之间良好的隔离度。
具体的,若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2,天线端口数目为8时,则选择的码本为:
若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2,对于天线端口数目为16时,则选择的码本为:
其中,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且 μ m h = 1 e j 2 πm h / M h T , 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 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且 μ m h ′ = 1 e j 2 πm h ′ / M h T , 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T表示矩阵转置;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且n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3]。
若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3,则选择的码本为:
W m , m ′ , m ′ ′ ( 3 ) = 1 3 K v m v m ′ v m ′ ′ v m - v m ′ - v m ′ ′
或者为:
W ~ m , m ′ , m ′ ′ ( 3 ) = 1 3 K v m v m ′ v m ′ ′ v m v m ′ - v m ′ ′
其中, v m = θ m v ⊗ μ m h
其中, v m ′ = θ m v ⊗ μ m h ′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
其中, v m ′ ′ = θ m v ⊗ μ m h ′ ′ 或者 v m ′ ′ = θ m v ′ ′ ⊗ μ m h 或者 v m ′ ′ = θ m v ′ ′ ⊗ μ m h ′ ′
其中, θ m v = 1 e j 2 π m v / M v e j 4 π m v / M v . . . e j 2 π m v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1 e j 2 π m v ′ / M v e j 4 π m v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 1 e j 2 π m v ′ ′ / M v e j 4 π m v ′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 K v - 1 ) / M v T
μ m h = 1 e j 2 π m h / M h e j 4 πm h / M h . . . e j 2 πm h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1 e j 2 π m h ′ / M h e j 4 π m h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 1 e j 2 π m h ′ ′ / M h e j 4 π m h ′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 K h - 1 ) / M h T
其中,为kronecker乘积计算符,m为第一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v为天线阵列第二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h为天线阵列第一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T表示矩阵转置,K为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总数;
其中,m'为第二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
其中,m″为第三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四相位差偏移量。
具体的,若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3,天线端口数目为8,则选择的码本为:
W ( 3 ) = 1 24 μ m h μ m h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μ m h - μ m h ′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 φ m v ′ μ m h ′ - φ m v ′ ′ μ m h ′ ′
或者
W ~ ( 3 ) = 1 24 μ m h μ m h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μ m h μ m h ′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 φ m v ′ ′ μ m h ′ ′
或者,若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3,天线端口数目为16,则选择的码本为:
W ( 3 ) = 1 4 3 μ m h μ m h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μ m h - μ m h ′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 φ m v ′ μ m h ′ - φ m v ′ ′ μ m h ′ ′
或者
W ~ ( 3 ) = 1 4 3 μ m h μ m h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μ m h μ m h ′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 φ m v ′ ′ μ m h ′ ′
其中,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 为[0,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相位差偏移量, 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且 μ m h = 1 e j 2 π m h / M h e j 4 πm h / M h . . . e j 6 πm h / M h T , 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且 μ m h ′ = 1 e j 2 π m h ′ / M h e j 4 π m h ′ / M h . . . e j 6 π m h ′ / M h T , 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相位差偏移量, 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且 μ m h ′ ′ = 1 e j 2 π m h ′ ′ / M h e j 4 π m h ′ ′ / M h . . . e j 6 π m h ′ ′ / M h T , 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T表示矩阵转置。
若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4,则选择的码本为:
其中, v m = θ m v ⊗ μ m h
其中, v m ′ = θ m v ⊗ μ m h ′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
其中, θ m v = 1 e j 2 π m v / M v e j 4 π m v / M v . . . e j 2 π m v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1 e j 2 π m v ′ / M v e j 4 π m v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K v - 1 ) / M v T
μ m h = 1 e j 2 π m h / M h e j 4 πm h / M h . . . e j 2 πm h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1 e j 2 π m h ′ / M h e j 4 π m h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K h - 1 ) / M h T
其中,为kronecker乘积计算符,m为第一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2π/Mv为第二天 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v为天线阵列第二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h为天线阵列第一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T表示矩阵转置,K为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总数;
其中,m'为第二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
其中,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且n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3]。
具体的,若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4,天线端口数目为8,则选择的码本为:
若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4,天线端口数目为16时,则选择的码本为:
其中,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且 μ m h = 1 e j 2 πm h / M h T , mh为第一天 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 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且 μ m h ′ = 1 e j 2 πm h ′ / M h T , 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T表示矩阵转置;
其中,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且n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3]。
若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5,则选择的码本为:
W m , m ′ , m ′ ′ ( 5 ) = 1 5 K v m v m v m ′ v m ′ v m ′ ′ v m - v m v m ′ - v m ′ v m ′ ′
其中, v m = θ m v ⊗ μ m h
其中, v m ′ = θ m v ⊗ μ m h ′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
其中, v m ′ ′ = θ m v ⊗ μ m h ′ ′ 或者 v m ′ ′ = θ m v ′ ′ ⊗ μ m h 或者 v m ′ ′ = θ m v ′ ′ ⊗ μ m h ′ ′
其中, θ m v = 1 e j 2 π m v / M v e j 4 π m v / M v . . . e j 2 π m v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1 e j 2 π m v ′ / M v e j 4 π m v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 1 e j 2 π m v ′ ′ / M v e j 4 π m v ′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 K v - 1 ) / M v T
μ m h = 1 e j 2 π m h / M h e j 4 πm h / M h . . . e j 2 πm h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1 e j 2 π m h ′ / M h e j 4 π m h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 1 e j 2 π m h ′ ′ / M h e j 4 π m h ′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 K h - 1 ) / M h T
其中,为kronecker乘积计算符,m为第一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v为天线阵列第二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h为天线阵列第一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T表示矩阵转置,K为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总数;
其中,m'为第二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 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
其中,m″为第三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四相位差偏移量。
具体的,若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5,天线端口数目为8时,则选择的码本为:
W ( 5 ) = 1 40 μ m h μ m h μ m h ′ μ m h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μ m h - μ m h μ m h ′ - μ m h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若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5,天线端口数目为16时,则选择的码本为:
W ( 5 ) = 1 80 μ m h μ m h μ m h ′ μ m h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μ m h - μ m h μ m h ′ - μ m h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其中,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 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且 μ m h = 1 e j 2 πm h / M h T , 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且 μ m h ′ = 1 e j 2 πm h ′ / M h T , 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且 μ m h ′ ′ = 1 e j 2 πm h ′ ′ / M h T , 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四相位差偏移量,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T表示矩阵转置。
若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6,则选择的码本为:
W m , m ′ , m ′ ′ ( 6 ) = 1 6 K v m v m v m ′ v m ′ v m ′ ′ v m ′ ′ v m - v m v m ′ - v m ′ v m ′ ′ - v m ′ ′
其中, v m = θ m v ⊗ μ m h
其中, v m ′ = θ m v ⊗ μ m h ′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
其中, v m ′ ′ = θ m v ⊗ μ m h ′ ′ 或者 v m ′ ′ = θ m v ′ ′ ⊗ μ m h 或者 v m ′ ′ = θ m v ′ ′ ⊗ μ m h ′ ′
其中, θ m v = 1 e j 2 π m v / M v e j 4 π m v / M v . . . e j 2 π m v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1 e j 2 π m v ′ / M v e j 4 π m v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 1 e j 2 π m v ′ ′ / M v e j 4 π m v ′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 K v - 1 ) / M v T
μ m h = 1 e j 2 π m h / M h e j 4 πm h / M h . . . e j 2 πm h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1 e j 2 π m h ′ / M h e j 4 π m h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 1 e j 2 π m h ′ ′ / M h e j 4 π m h ′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 K h - 1 ) / M h T
其中,为kronecker乘积计算符,m为第一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v为天线阵列第二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h为第一天 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h为天线阵列第一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T表示矩阵转置,K为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总数;
其中,m'为第二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
其中,m″为第三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四相位差偏移量。
具体的,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6,天线端口数目为8时,则选择的码本为:
W ( 6 ) = 1 48 μ m h μ m h μ m h ′ μ m h ′ μ m h ′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φ m v ′ ′ μ m h ′ ′ μ m h - μ m h μ m h ′ - μ m h ′ μ m h ′ ′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 φ m v ′ ′ μ m h ′ ′
若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6,天线端口数目为16时,则选择的码本为:
W ( 6 ) = 1 96 μ m h μ m h μ m h ′ μ m h ′ μ m h ′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φ m v ′ ′ μ m h ′ ′ μ m h - μ m h μ m h ′ - μ m h ′ μ m h ′ ′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 φ m v ′ ′ μ m h ′ ′
其中,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 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且 μ m h = 1 e j 2 πm h / M h T , 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且 μ m h ′ = 1 e j 2 πm h ′ / M h T , 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且 μ m h ′ ′ = 1 e j 2 πm h ′ ′ / M h T , 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四相位差偏移量,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T表示矩阵转置。
若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7,则选择的码本为:
W m , m ′ , m ′ ′ , m ′ ′ ′ ( 7 ) = 1 7 K v m v m v m ′ v m ′ v m ′ ′ v m ′ ′ v m ′ ′ ′ v m - v m v m ′ - v m ′ v m ′ ′ - v m ′ ′ v m ′ ′ ′
其中, v m = θ m v ⊗ μ m h
其中, v m ′ = θ m v ⊗ μ m h ′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
其中, v m ′ ′ = θ m v ⊗ μ m h ′ ′ 或者 v m ′ ′ = θ m v ′ ′ ⊗ μ m h 或者 v m ′ ′ = θ m v ′ ′ ⊗ μ m h ′ ′
其中, v m ′ ′ ′ = θ m v ⊗ μ m h ′ ′ ′ 或者 v m ′ ′ ′ = θ m v ′ ′ ′ ⊗ μ m h 或者 v m ′ ′ ′ = θ m v ′ ′ ′ ⊗ μ m h ′ ′ ′
其中, θ m v = 1 e j 2 π m v / M v e j 4 π m v / M v . . . e j 2 π m v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1 e j 2 π m v ′ / M v e j 4 π m v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 1 e j 2 π m v ′ ′ / M v e j 4 π m v ′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 = 1 e j 2 π m v ′ ′ ′ / M v e j 4 π m v ′ ′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 ( K v - 1 ) / M v T
μ m h = 1 e j 2 π m h / M h e j 4 πm h / M h . . . e j 2 πm h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1 e j 2 π m h ′ / M h e j 4 π m h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 1 e j 2 π m h ′ ′ / M h e j 4 π m h ′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 = 1 e j 2 π m h ′ ′ ′ / M h e j 4 π m h ′ ′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 ( K h - 1 ) / M h T
其中,为kronecker乘积计算符,m为第一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v为天线阵列第二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h为天线阵列第一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T表示矩阵转置,K为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总数;
其中,m'为第二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
其中,m″为第三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四相位差偏移量;
其中,m'''为第四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五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六相位差偏移量。
具体的,若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7,天线端口数目为8时,则选择的 码本为:
W ( 7 ) = 1 56 μ m h μ m h μ m h ′ μ m h ′ μ m h ′ ′ μ m h ′ ′ μ m h ′ ′ ′ φ m v μ m h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φ m v ′ ′ μ m h ′ ′ φ m v ′ ′ ′ μ m h ′ ′ ′ μ m h - μ m h μ m h ′ μ m h ′ μ m h ′ ′ μ m h ′ ′ μ m h ′ ′ ′ φ m v μ m h -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φ m v ′ ′ μ m h ′ ′ φ m v ′ ′ ′ μ m h ′ ′ ′
若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7,天线端口数目为16,则选择的码本为:
W ( 7 ) = 1 112 μ m h μ m h μ m h ′ μ m h ′ μ m h ′ ′ μ m h ′ ′ μ m h ′ ′ ′ φ m v μ m h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φ m v ′ ′ μ m h ′ ′ φ m v ′ ′ ′ μ m h ′ ′ ′ μ m h - μ m h μ m h ′ μ m h ′ μ m h ′ ′ μ m h ′ ′ μ m h ′ ′ ′ φ m v μ m h -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φ m v ′ ′ μ m h ′ ′ φ m v ′ ′ ′ μ m h ′ ′ ′
其中,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 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五相位差偏移量,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
其中,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且 μ m h = 1 e j 2 πm h / M h T , 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且 μ m h ′ = 1 e j 2 πm h ′ / M h T , 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且 μ m h ′ ′ = 1 e j 2 πm h ′ ′ / M h T , 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四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 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且 μ m h ′ ′ ′ = 1 e j 2 πm h ′ ′ ′ / M h T , 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五相位差偏移量,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T表示矩阵转置。
若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8,则选择的码本为:
W m , m ′ , m ′ ′ , m ′ ′ ′ ( 8 ) = 1 8 K v m v m v m ′ v m ′ v m ′ ′ v m ′ ′ v m ′ ′ ′ v m ′ ′ ′ v m - v m v m ′ - v m ′ v m ′ ′ - v m ′ ′ v m ′ ′ ′ - v m ′ ′ ′
其中, v m = θ m v ⊗ μ m h
其中, v m ′ = θ m v ⊗ μ m h ′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
其中, v m ′ ′ = θ m v ⊗ μ m h ′ ′ 或者 v m ′ ′ = θ m v ′ ′ ⊗ μ m h 或者 v m ′ ′ = θ m v ′ ′ ⊗ μ m h ′ ′
其中, v m ′ ′ ′ = θ m v ⊗ μ m h ′ ′ ′ 或者 v m ′ ′ ′ = θ m v ′ ′ ′ ⊗ μ m h 或者 v m ′ ′ ′ = θ m v ′ ′ ′ ⊗ μ m h ′ ′ ′
其中, θ m v = 1 e j 2 π m v / M v e j 4 π m v / M v . . . e j 2 π m v ( K v - 1 ) / M v T ;
θ m v ′ = 1 e j 2 π m v ′ / M v e j 4 π m v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 1 e j 2 π m v ′ ′ / M v e j 4 π m v ′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 = 1 e j 2 π m v ′ ′ ′ / M v e j 4 π m v ′ ′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 ( K v - 1 ) / M v T
μ m h = 1 e j 2 π m h / M h e j 4 πm h / M h . . . e j 2 πm h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1 e j 2 π m h ′ / M h e j 4 π m h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 1 e j 2 π m h ′ ′ / M h e j 4 π m h ′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 = 1 e j 2 π m h ′ ′ ′ / M h e j 4 π m h ′ ′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 ( K h - 1 ) / M h T
其中,为kronecker乘积计算符,m为第一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v为天线阵列第二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h为天线阵列第一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T表示矩阵转置,K为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总数;
其中,m'为第二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 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
其中,m″为第三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四相位差偏移量;
其中,m'''为第四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五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六相位差偏移量。
具体的,若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8,天线端口数目为8时,则选择的码本为:
W ( 8 ) = 1 8 μ m h μ m h μ m h ′ μ m h ′ μ m h ′ ′ μ m h ′ ′ μ m h ′ ′ ′ μ m h ′ ′ ′ φ m v μ m h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φ m v ′ ′ μ m h ′ ′ φ m v ′ ′ ′ μ m h ′ ′ ′ φ m v ′ ′ ′ μ m h ′ ′ ′ μ m h - μ m h μ m h ′ - μ m h ′ μ m h ′ ′ - μ m h ′ ′ μ m h ′ ′ ′ - μ m h ′ ′ ′ φ m v μ m h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 φ m v ′ ′ μ m h ′ ′ φ m v ′ ′ ′ μ m h ′ ′ ′ - φ m v ′ ′ ′ μ m h ′ ′ ′
若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8,对于天线端口数目为16时,则选择的码本为:
W ( 8 ) = 1 8 2 μ m h μ m h μ m h ′ μ m h ′ μ m h ′ ′ μ m h ′ ′ μ m h ′ ′ ′ μ m h ′ ′ ′ φ m v μ m h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φ m v ′ ′ μ m h ′ ′ φ m v ′ ′ ′ μ m h ′ ′ ′ φ m v ′ ′ ′ μ m h ′ ′ ′ μ m h - μ m h μ m h ′ - μ m h ′ μ m h ′ ′ - μ m h ′ ′ μ m h ′ ′ ′ - μ m h ′ ′ ′ φ m v μ m h -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 φ m v ′ ′ μ m h ′ ′ φ m v ′ ′ ′ μ m h ′ ′ ′ - φ m v ′ ′ ′ μ m h ′ ′ ′
其中,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 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 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五相位差偏移量,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
其中,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且 μ m h = 1 e j 2 πm h / M h T , 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且 μ m h ′ = 1 e j 2 πm h ′ / M h T , 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且 μ m h ′ ′ = 1 e j 2 πm h ′ ′ / M h T , 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四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且 μ m h ′ ′ ′ = 1 e j 2 πm h ′ ′ ′ / M h T , 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五相位差偏移量,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T表示矩阵转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vm'及vm″的取值与第一天线方向上的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和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有关,例如,vm″可以是相对于vm可以是第一天线方向上取另一组相位差,或者第二方向上取另一组相位差,或者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方向上分别取另一组相位差。各种选项中的不同组相位差取值相互独立,且可以互不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码本适用于天线端口为8、16、32、64等的天线阵列,且天线端口的配置方式可以基于图2a及图2b中描述的8天 线端口的配置方式进行扩展,例如:请参阅图4a及图4b,为16天线端口具有极化方向时的的配置方式,且图4a及图4b中的天线端口还可以通过相位旋转得到类似图2a中所示的天线端口的配置方式;
此外,对于更多天线端口的配置方式,第一天线方向和第二天线方向上都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天线端口,请参阅图4c,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天线端口通用的配置方式,其中,实线代表属于同一极化方向的天线端口,虚线表示属于另一极化方向的天线端口。
303、利用码本对数据流进行预编码处理,得到预编码后的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将使用选择的三维波束码本对待发送的数据流进行预编码处理,得到预编码后的数据。
例如:对于8天线端口的AAS天线阵列,利用三维波束码本W(L)对L(1≤L≤8)个数据流S(L)进行预编码处理,可得到8个预编码后的数据X(8),形成三维波束,其中,预编码处理的公式为:X(8)=W(L)·S(L)
304、通过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发送预编码后的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在得到预编码后的数据之后,将通过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发送该预编码后的数据,具体包括:建立该预编码后的数据与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按照该映射关系通过该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发送预编码后的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使用包括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或者包括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及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的的码本对数据流进行处理,能够有效的形成空间三维波束,提高系统的性能。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码本可以包括水平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垂直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及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或者包括水平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及垂直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使得天线端口构成的三维天线阵列可以在水平天线方向和垂直天线方向上对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波束进行控制,其中,通过在码本中包含垂直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可以有效的提高系统的性 能,例如:可以控制垂直天线方向的波束宽度或者波束下倾角,可以实现垂直天线方向的扇区化及用户设备特定的垂直天线方向的波束成形(beamforming)等等,其中,垂直天线方向的扇区化可以提高系统的平均吞吐量,用户设备特定的垂直天线方向beamforming通过指向用户设备的窄波束提高用户设备接收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英文名称为: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缩写为SINR),同时可通过控制垂直天线方向的传输能量降低对邻区的干扰。
请参阅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的结构的实施例,包括:
确定单元501,用于确定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
选择单元502,用于在确定单元501确定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之后,按照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选择对应的码本,码本包括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或者包括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及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
预编码单元503,用于在选择单元502选择三维波束码本之后,利用选择的码本对待发送的数据流进行预编码处理,得到预编码后的数据;
发送单元504,用于在预编码单元503得到预编码后的数据之后,通过天线阵列发送预编码后的数据。
优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发送单元504包括:
映射建立单元505,用于在预编码单元得到预编码后的数据之后,建立预编码后的数据与天线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
数据发送单元506,用于在映射建立单元建立映射关系之后,按照映射关系通过天线端口发送预编码后的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中的确定单元501确定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之后,选择单元502按照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选择对应的码本,该码本包括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或者包括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及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接着,预编码单元503利用选择的码本对待发送的数据流进行预编码处理,得到预编码 后的数据;最后发送单元504通过天线阵列发送预编码后的数据,具体的,发送单元504中的映射建立单元505先建立预编码后的数据与天线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再由发送单元504中的数据发送单元506按照映射关系通过天线端口发送预编码后的数据。
若确定单元501确定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1,则选择单元502选择的码本为:
其中, v m = θ m v ⊗ μ m h
θ m v = 1 e j 2 π m v / M v e j 4 π m v / M v . . . e j 2 π m v ( K v - 1 ) / M v T
μ m h = 1 e j 2 π m h / M h e j 4 πm h / M h . . . e j 2 πm h ( K h - 1 ) / M h T
其中,为克罗内克kronecker乘积计算符;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1]中的部分或全部整数,Kv为天线阵列第二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 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1]中的部分或全部整数,Kh为天线阵列第一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T表示矩阵转置;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n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3],K为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总数。
具体的,天线端口数目为8时,若确定单元501确定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1,则选择单元502选择的码本为:
天线端口数目为16时,若确定单元501确定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1,则选择单元502选择的码本为:
其中,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且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且 μ m h = 1 e j 2 πm h / M h T , 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T表示矩阵转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且n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3]。
若确定单元501确定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2,则选择单元502选择的码本为:
其中, v m = θ m v ⊗ μ m h
其中, v m ′ = θ m v ⊗ μ m h ′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
其中, θ m v = 1 e j 2 π m v / M v e j 4 π m v / M v . . . e j 2 π m v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1 e j 2 π m v ′ / M v e j 4 π m v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K v - 1 ) / M v T
μ m h = 1 e j 2 π m h / M h e j 4 πm h / M h . . . e j 2 πm h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1 e j 2 π m h ′ / M h e j 4 π m h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K h - 1 ) / M h T
其中,为kronecker乘积计算符,m为第一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v为天线阵列第二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h为天线阵列第一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T表示矩阵转置,K为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总数;
其中,m'为第二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
其中,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且n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3]。且在两个数据流的三维波束码本中,“负号—”是为了保证两个数据流的波束之间的相互正交性。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的两个数据流的波束之间的相互正交性,下面将具体描述,例如:第一流数据的预编码为第二流数据的预编码为则该两个数据流的数据相乘为:
其中,H表示矩阵共轭转置,*表示共轭,所以上式中因此上式的结果为0,两个数据流的预编码相互正交,能够有效的保证两个数据流波束之间良好的隔离度。
具体的,天线端口数目为8时,若确定单元501确定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2,则选择单元502选择的码本为:
天线端口数目为16时,若确定单元501确定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2,则选择单元502选择的码本为:
其中,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且 μ m h = 1 e j 2 πm h / M h T , 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 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且 μ m h ′ = 1 e j 2 πm h ′ / M h T , 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T表示矩阵转置;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且n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3]。
若确定单元501确定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3,则选择单元502选择的码本为:
W m , m ′ , m ′ ′ ( 3 ) = 1 3 K v m v m ′ v m ′ ′ v m - v m ′ - v m ′ ′
或者为:
W ~ m , m ′ , m ′ ′ ( 3 ) = 1 3 K v m v m ′ v m ′ ′ v m v m ′ - v m ′ ′
其中, v m = θ m v ⊗ μ m h
其中, v m ′ = θ m v ⊗ μ m h ′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
其中, v m ′ ′ = θ m v ⊗ μ m h ′ ′ 或者 v m ′ ′ = θ m v ′ ′ ⊗ μ m h 或者 v m ′ ′ = θ m v ′ ′ ⊗ μ m h ′ ′
其中, θ m v = 1 e j 2 π m v / M v e j 4 π m v / M v . . . e j 2 π m v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1 e j 2 π m v ′ / M v e j 4 π m v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 1 e j 2 π m v ′ ′ / M v e j 4 π m v ′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 K v - 1 ) / M v T
μ m h = 1 e j 2 π m h / M h e j 4 πm h / M h . . . e j 2 πm h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1 e j 2 π m h ′ / M h e j 4 π m h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 1 e j 2 π m h ′ ′ / M h e j 4 π m h ′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 K h - 1 ) / M h T
其中,为kronecker乘积计算符,m为第一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v为天线阵列第二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h为天线阵列第一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T表示矩阵转置,K为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总数;
其中,m'为第二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
其中,m″为第三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四相位差偏移量。
具体的,天线端口数目为8时,若确定单元501确定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3,则选择单元502选择的码本为:
W ( 3 ) = 1 24 μ m h μ m h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μ m h - μ m h ′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 φ m v ′ μ m h ′ - φ m v ′ ′ μ m h ′ ′
或者
W ~ ( 3 ) = 1 24 μ m h μ m h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μ m h μ m h ′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 φ m v ′ ′ μ m h ′ ′
天线端口数目为16时,若确定单元501确定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3,则选择单元502选择的码本为:
W ( 3 ) = 1 4 3 μ m h μ m h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μ m h - μ m h ′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 φ m v ′ μ m h ′ - φ m v ′ ′ μ m h ′ ′
或者
W ~ ( 3 ) = 1 4 3 μ m h μ m h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μ m h μ m h ′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 φ m v ′ ′ μ m h ′ ′
其中,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相位差偏移量, 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且 μ m h = 1 e j 2 π m h / M h e j 4 πm h / M h . . . e j 6 πm h / M h T , 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且 μ m h ′ = 1 e j 2 π m h ′ / M h e j 4 π m h ′ / M h . . . e j 6 π m h ′ / M h T , 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相位差偏移量, 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且 μ m h ′ ′ = 1 e j 2 π m h ′ ′ / M h e j 4 π m h ′ ′ / M h . . . e j 6 π m h ′ ′ / M h T , 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T表示矩阵转置。
若确定单元501确定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4,则选择单元502选择的码本为:
其中, v m = θ m v ⊗ μ m h
其中, v m ′ = θ m v ⊗ μ m h ′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
其中, θ m v = 1 e j 2 π m v / M v e j 4 π m v / M v . . . e j 2 π m v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1 e j 2 π m v ′ / M v e j 4 π m v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K v - 1 ) / M v T
μ m h = 1 e j 2 π m h / M h e j 4 πm h / M h . . . e j 2 πm h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1 e j 2 π m h ′ / M h e j 4 π m h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K h - 1 ) / M h T
其中,为kronecker乘积计算符,m为第一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v为天线阵列第二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h为天线阵列第一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T表示矩阵转置,K为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总数;
其中,m'为第二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 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
其中,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且n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3]。
具体的,天线端口数目为8时,若确定单元501确定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4,则选择单元502选择的码本为:
天线端口数目为16时,若确定单元501确定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4,则选择单元502选择的码本为:
其中,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且 μ m h = 1 e j 2 πm h / M h T , 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 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且 μ m h ′ = 1 e j 2 πm h ′ / M h T , 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T表示矩阵转置;
其中,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且n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3]。
若确定单元501确定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5,则选择单元502选择的码本为:
W m , m ′ , m ′ ′ ( 5 ) = 1 5 K v m v m v m ′ v m ′ v m ′ ′ v m - v m v m ′ - v m ′ v m ′ ′
其中, v m = θ m v ⊗ μ m h
其中, v m ′ = θ m v ⊗ μ m h ′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
其中, v m ′ ′ = θ m v ⊗ μ m h ′ ′ 或者 v m ′ ′ = θ m v ′ ′ ⊗ μ m h 或者 v m ′ ′ = θ m v ′ ′ ⊗ μ m h ′ ′
其中, θ m v = 1 e j 2 π m v / M v e j 4 π m v / M v . . . e j 2 π m v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1 e j 2 π m v ′ / M v e j 4 π m v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 1 e j 2 π m v ′ ′ / M v e j 4 π m v ′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 K v - 1 ) / M v T
μ m h = 1 e j 2 π m h / M h e j 4 πm h / M h . . . e j 2 πm h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1 e j 2 π m h ′ / M h e j 4 π m h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 1 e j 2 π m h ′ ′ / M h e j 4 π m h ′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 K h - 1 ) / M h T
其中,为kronecker乘积计算符,m为第一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v为天线阵列第二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h为天线阵列第一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T表示矩阵转置,K为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总数;
其中,m'为第二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 量;
其中,m″为第三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四相位差偏移量。
具体的,天线端口数目为8时,若确定单元501确定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5,则选择单元502选择的码本为:
W ( 5 ) = 1 40 μ m h μ m h μ m h ′ μ m h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μ m h - μ m h μ m h ′ - μ m h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天线端口数目为16时,若确定单元501确定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5,则选择单元502选择的码本为:
W ( 5 ) = 1 80 μ m h μ m h μ m h ′ μ m h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μ m h - μ m h μ m h ′ - μ m h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其中,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且 μ m h = 1 e j 2 πm h / M h T , 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为 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且 μ m h ′ = 1 e j 2 πm h ′ / M h T , 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且 μ m h ′ ′ = 1 e j 2 πm h ′ ′ / M h T , 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四相位差偏移量,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T表示矩阵转置。
若确定单元501确定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6,则选择单元502选择的码本为:
W m , m ′ , m ′ ′ ( 6 ) = 1 6 K v m v m v m ′ v m ′ v m ′ ′ v m ′ ′ v m - v m v m ′ - v m ′ v m ′ ′ - v m ′ ′
其中, v m = θ m v ⊗ μ m h
其中, v m ′ = θ m v ⊗ μ m h ′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
其中, v m ′ ′ = θ m v ⊗ μ m h ′ ′ 或者 v m ′ ′ = θ m v ′ ′ ⊗ μ m h 或者 v m ′ ′ = θ m v ′ ′ ⊗ μ m h ′ ′
其中, θ m v = 1 e j 2 π m v / M v e j 4 π m v / M v . . . e j 2 π m v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1 e j 2 π m v ′ / M v e j 4 π m v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 1 e j 2 π m v ′ ′ / M v e j 4 π m v ′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 K v - 1 ) / M v T
μ m h = 1 e j 2 π m h / M h e j 4 πm h / M h . . . e j 2 πm h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1 e j 2 π m h ′ / M h e j 4 π m h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 1 e j 2 π m h ′ ′ / M h e j 4 π m h ′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 K h - 1 ) / M h T
其中,为kronecker乘积计算符,m为第一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v为天线阵列第二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h为天线阵列第一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T表示矩阵转置,K为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总数;
其中,m'为第二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
其中,m″为第三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四相位差偏移量。
具体的,天线端口数目为8时,若确定单元501确定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6,则选择单元502选择的码本为:
W ( 6 ) = 1 48 μ m h μ m h μ m h ′ μ m h ′ μ m h ′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φ m v ′ ′ μ m h ′ ′ μ m h - μ m h μ m h ′ - μ m h ′ μ m h ′ ′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 φ m v ′ ′ μ m h ′ ′
天线端口数目为16时,若确定单元501确定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6,则选择单元502选择的码本为:
W ( 6 ) = 1 96 μ m h μ m h μ m h ′ μ m h ′ μ m h ′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φ m v ′ ′ μ m h ′ ′ μ m h - μ m h μ m h ′ - μ m h ′ μ m h ′ ′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 φ m v ′ ′ μ m h ′ ′
其中,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v″为 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且 μ m h = 1 e j 2 πm h / M h T , 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且 μ m h ′ = 1 e j 2 πm h ′ / M h T , 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且 μ m h ′ ′ = 1 e j 2 πm h ′ ′ / M h T , 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四相位差偏移量,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T表示矩阵转置。
若确定单元501确定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7,则选择单元502选择的码本为:
W m , m ′ , m ′ ′ , m ′ ′ ′ ( 7 ) = 1 7 K v m v m v m ′ v m ′ v m ′ ′ v m ′ ′ v m ′ ′ ′ v m - v m v m ′ - v m ′ v m ′ ′ - v m ′ ′ v m ′ ′ ′
其中, v m = θ m v ⊗ μ m h
其中, v m ′ = θ m v ⊗ μ m h ′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
其中, v m ′ ′ = θ m v ⊗ μ m h ′ ′ 或者 v m ′ ′ = θ m v ′ ′ ⊗ μ m h 或者 v m ′ ′ = θ m v ′ ′ ⊗ μ m h ′ ′
其中, v m ′ ′ ′ = θ m v ⊗ μ m h ′ ′ ′ 或者 v m ′ ′ ′ = θ m v ′ ′ ′ ⊗ μ m h 或者 v m ′ ′ ′ = θ m v ′ ′ ′ ⊗ μ m h ′ ′ ′
其中, θ m v = 1 e j 2 π m v / M v e j 4 π m v / M v . . . e j 2 π m v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1 e j 2 π m v ′ / M v e j 4 π m v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 1 e j 2 π m v ′ ′ / M v e j 4 π m v ′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 = 1 e j 2 π m v ′ ′ ′ / M v e j 4 π m v ′ ′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 ( K v - 1 ) / M v T
μ m h = 1 e j 2 π m h / M h e j 4 πm h / M h . . . e j 2 πm h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1 e j 2 π m h ′ / M h e j 4 π m h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 1 e j 2 π m h ′ ′ / M h e j 4 π m h ′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 = 1 e j 2 π m h ′ ′ ′ / M h e j 4 π m h ′ ′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 ( K h - 1 ) / M h T
其中,为kronecker乘积计算符,m为第一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v为天线阵列第二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h为天线阵列第一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T表示矩阵转置,K为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总数;
其中,m'为第二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
其中,m″为第三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四相位差偏移量;
其中,m'''为第四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五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六相位差偏移量。
具体的,天线端口数目为8时,若确定单元501确定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7,则选择单元502选择的码本为:
W ( 7 ) = 1 56 μ m h μ m h μ m h ′ μ m h ′ μ m h ′ ′ μ m h ′ ′ μ m h ′ ′ ′ φ m v μ m h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φ m v ′ ′ μ m h ′ ′ φ m v ′ ′ ′ μ m h ′ ′ ′ μ m h - μ m h μ m h ′ - μ m h ′ μ m h ′ ′ - μ m h ′ ′ μ m h ′ ′ ′ φ m v μ m h -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 φ m v ′ ′ μ m h ′ ′ φ m v ′ ′ ′ μ m h ′ ′ ′
天线端口数目为16时,若确定单元501确定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7,则选择单元502选择的码本为:
W ( 7 ) = 1 112 μ m h μ m h μ m h ′ μ m h ′ μ m h ′ ′ μ m h ′ ′ μ m h ′ ′ ′ φ m v μ m h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φ m v ′ ′ μ m h ′ ′ φ m v ′ ′ ′ μ m h ′ ′ ′ μ m h - μ m h μ m h ′ - μ m h ′ μ m h ′ ′ - μ m h ′ ′ μ m h ′ ′ ′ φ m v μ m h -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 φ m v ′ ′ μ m h ′ ′ φ m v ′ ′ ′ μ m h ′ ′ ′
其中,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 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五相位差偏移量,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
其中,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且 μ m h = 1 e j 2 πm h / M h T , 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且 μ m h ′ = 1 e j 2 πm h ′ / M h T , 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且 μ m h ′ ′ = 1 e j 2 πm h ′ ′ / M h T , 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四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 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且 μ m h ′ ′ ′ = 1 e j 2 πm h ′ ′ ′ / M h T , 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五相位差偏移量,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T表示矩阵转置。
若确定单元501确定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8,则选择单元502选择的码本为:
W m , m ′ , m ′ ′ , m ′ ′ ′ ( 8 ) = 1 8 K v m v m v m ′ v m ′ v m ′ ′ v m ′ ′ v m ′ ′ ′ v m ′ ′ ′ v m - v m v m ′ - v m ′ v m ′ ′ - v m ′ ′ v m ′ ′ ′ - v m ′ ′ ′
其中, v m = θ m v ⊗ μ m h
其中, v m ′ = θ m v ⊗ μ m h ′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
其中, v m ′ ′ = θ m v ⊗ μ m h ′ ′ 或者 v m ′ ′ = θ m v ′ ′ ⊗ μ m h 或者 v m ′ ′ = θ m v ′ ′ ⊗ μ m h ′ ′
其中, v m ′ ′ ′ = θ m v ⊗ μ m h ′ ′ ′ 或者 v m ′ ′ ′ = θ m v ′ ′ ′ ⊗ μ m h 或者 v m ′ ′ ′ = θ m v ′ ′ ′ ⊗ μ m h ′ ′ ′
其中, θ m v = 1 e j 2 π m v / M v e j 4 π m v / M v . . . e j 2 π m v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1 e j 2 π m v ′ / M v e j 4 π m v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 1 e j 2 π m v ′ ′ / M v e j 4 π m v ′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 = 1 e j 2 π m v ′ ′ ′ / M v e j 4 π m v ′ ′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 ( K v - 1 ) / M v T
μ m h = 1 e j 2 π m h / M h e j 4 πm h / M h . . . e j 2 πm h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1 e j 2 π m h ′ / M h e j 4 π m h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 1 e j 2 π m h ′ ′ / M h e j 4 π m h ′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 = 1 e j 2 π m h ′ ′ ′ / M h e j 4 π m h ′ ′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 ( K h - 1 ) / M h T
其中,为kronecker乘积计算符,m为第一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v为天线阵列第二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h为天线阵列第一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T表示矩阵转置,K为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总数;
其中,m'为第二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
其中,m″为第三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四相位差偏移量;
其中,m'''为第四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五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六相位差偏移量。
具体的,天线端口数目为8时,若确定单元501确定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8,则选择单元502选择的码本为:
W ( 8 ) = 1 8 μ m h μ m h μ m h ′ μ m h ′ μ m h ′ ′ μ m h ′ ′ μ m h ′ ′ ′ μ m h ′ ′ ′ φ m v μ m h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φ m v ′ ′ μ m h ′ ′ φ m v ′ ′ ′ μ m h ′ ′ ′ φ m v ′ ′ ′ μ m h ′ ′ ′ μ m h - μ m h μ m h ′ - μ m h ′ μ m h ′ ′ - μ m h ′ ′ μ m h ′ ′ ′ - μ m h ′ ′ ′ φ m v μ m h -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 φ m v ′ ′ μ m h ′ ′ φ m v ′ ′ ′ μ m h ′ ′ ′ - φ m v ′ ′ ′ μ m h ′ ′ ′
天线端口数目为16时,若确定单元501确定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8,
则选择单元502选择的码本为:
W ( 8 ) = 1 8 2 μ m h μ m h μ m h ′ μ m h ′ μ m h ′ ′ μ m h ′ ′ μ m h ′ ′ ′ μ m h ′ ′ ′ φ m v μ m h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φ m v ′ ′ μ m h ′ ′ φ m v ′ ′ ′ μ m h ′ ′ ′ φ m v ′ ′ ′ μ m h ′ ′ ′ μ m h - μ m h μ m h ′ - μ m h ′ μ m h ′ ′ - μ m h ′ ′ μ m h ′ ′ ′ - μ m h ′ ′ ′ φ m v μ m h -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 φ m v ′ ′ μ m h ′ ′ φ m v ′ ′ ′ μ m h ′ ′ ′ - φ m v ′ ′ ′ μ m h ′ ′ ′
其中,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 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五相位差偏移量,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
其中,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且 μ m h = 1 e j 2 πm h / M h T , 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且 μ m h ′ = 1 e j 2 πm h ′ / M h T , 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且 μ m h ′ ′ = 1 e j 2 πm h ′ ′ / M h T , 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四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且 μ m h ′ ′ ′ = 1 e j 2 πm h ′ ′ ′ / M h T , 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五相位差偏移量,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T表示矩阵转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vm'及vm″的取值与第一天线方向上的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和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有关,例如,vm″可以是相对于vm可以是第一天线方向上取另一组相位差,或者第二方向上取另一组相位差,或者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方向上分别取另一组相位差。各种选项中的不同组相位差取值相互独立,且可以互不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码本适用于天线端口为8、16、32、64等的天线阵列,且天线端口的配置方式可以基于图2a及图2b中描述的8天线端口的配置方式进行扩展,例如:请参阅图4,图4为16天线端口的第三天线的配置方式。
如图6所示,另一个基站60实施例包括图5所示的确定单元501、选择单元502、预编码单元503、以及发送单元504外,还可以包括内存62,确定单元501、选择单元502、以及预编码单元503可以构成一个大的处理器电路61,发送单元504在图6为无线收发信机,用标号63表示。具体地,该处理器电路61内的各个单元的功能如之前实施例描述,这里不做赘述,各个单元的连接关系可参照图5,图6对此没有示出。内存62用于存储无线通信协议软件,该处理器电路61用于读取并执行该内存62中的无线通信协议软件,从而执行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除了步骤304之外的各个流程,方法中步骤304可以由发送单元504,即图6中的无线收发信机63执行。在本实施例中,确定单元501和选择单元502可以是处理器单元,而预编码单元503可以是一个编码器。本实施例中的各个功能实体可以均有逻辑集成电路实现,通过集成电路工艺集成在一块半导体芯片之上,或者也可以通过印制电路等分离器件实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使用包括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成或者包括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及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的码本对数据流进行处理,能够有效的形成三维波束,提高系统的性能。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码本进行通信的方法及基站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52)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码本进行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
按照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选择码本,所述码本包括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及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或者所述码本包括所述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及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
利用所述码本对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进行预编码处理,得到预编码后的数据;
通过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发送所述预编码后的数据;
所述天线阵列为交叉极化天线或能够映射为所述交叉极化天线的均匀线阵,所述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为所述交叉极化天线中第一天线方向上的两个相邻天线之间的相位差,所述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为所述交叉极化天线中第二天线方向上的两个相邻天线之间的相位差,所述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为所述交叉极化天线中两个相交的天线之间的相位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发送所述预编码后的数据包括:
建立所述预编码后的数据与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
按照所述映射关系通过所述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发送所述预编码后的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选择码本包括:
若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1,则选择的码本为:
其中, v m = θ m v ⊗ μ m h
θ m v = 1 e j 2 π m v / M v e j 4 π m v / M v . . . e j 2 π m v ( K v - 1 ) / M v T
μ m h = 1 e j 2 π m h / M h e j 4 π m h / M h . . . e j 2 π m h ( K h - 1 ) / M h T
其中,为克罗内克kronecker乘积计算符;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1],Kv为天线阵列第二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1],Kh为天线阵列第一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T表示矩阵转置;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n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3],K为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总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选择码本包括:
若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1,天线端口数目为8,则选择的码本为:
其中,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且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1];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且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T表示矩阵转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1];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且n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3]。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选择码本包括:
若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1,天线端口数目为16,则选择的码本为:
其中,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且 μ m h = 1 e j 2 π m h / M h e j 4 π m h / M h e j 6 π m h / M h T , 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T表示矩阵转置;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且n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n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3]。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选择码本包括:
若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2,则选择的码本为:
其中, v m = θ m v ⊗ μ m h
其中, v m ′ = θ m v ⊗ μ m h ′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 ;
其中, θ m v = 1 e j 2 π m v / M v e j 4 π m v / M v . . . e j 2 π m v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1 e j 2 π m v ′ / M v e j 4 π m v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K v - 1 ) / M v T
μ m h = 1 e j 2 π m h / M h e j 4 π m h / M h . . . e j 2 π m h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1 e j 2 π m h ′ / M h e j 4 π m h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K h - 1 ) / M h T
其中,为kronecker乘积计算符,m为第一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v为天线阵列第二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h为天线阵列第一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T表示矩阵转置,K为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总数;
其中,m′为第二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
其中,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且n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n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3]。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选择码本包括:
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2,天线端口数目为8时,则选择的码本为:
其中,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T表示矩阵转置;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且n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n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3]。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选择码本包括:
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2,对于天线端口数目为16时,则选择的码本为:
其中,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且 μ m h = 1 e j 2 π m h / M h e j 4 π m h / M h e j 6 π m h / M h T , 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且 μ m h ′ = 1 e j 2 π m h ′ / M h e j 4 π m h ′ / M h e j 6 π m h ′ / M h T , 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T表示矩阵转置;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且n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n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3]。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选择码本包括:
若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3,则选择的码本为:
W m , m ′ , m ′ ′ ( 3 ) = 1 3 K v m v m ′ v m ′ ′ v m - v m ′ - v m ′ ′
或者为:
W ~ m , m ′ , m ′ ′ ( 3 ) = 1 3 K v m v m ′ v m ′ ′ v m v m ′ - v m ′ ′
其中, v m = θ m v ⊗ μ m h
其中, v m ′ = θ m v ⊗ μ m h ′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
其中, v m ′ ′ = θ m v ⊗ μ m h ′ ′ 或者 v m ′ ′ = θ m v ′ ′ ⊗ μ m h 或者 v m ′ ′ = θ m v ′ ′ ⊗ μ m h ′ ′
其中, θ m v = 1 e j 2 π m v / M v e j 4 π m v / M v . . . e j 2 π m v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1 e j 2 π m v ′ / M v e j 4 π m v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 1 e j 2 π m v ′ ′ / M v e j 4 π m v ′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 K v - 1 ) / M v T
μ m h = 1 e j 2 π m h / M h e j 4 πm h / M h . . . e j 2 πm h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1 e j 2 π m h ′ / M h e j 4 π m h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 1 e j 2 π m h ′ ′ / M h e j 4 π m h ′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 K h - 1 ) / M h T
其中,为kronecker乘积计算符,m为第一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v为天线阵列第二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h为天线阵列第一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T表示矩阵转置,K为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总数;
其中,m′为第二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
其中,m″为第三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四相位差偏移量。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选择码本包括:
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3,天线端口数目为8时,则选择的码本为:
W ( 3 ) = 1 24 μ m h μ m h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μ m h - μ m h ′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 φ m v ′ μ m h ′ - φ m v ′ ′ μ m h ′ ′
或者
W ~ ( 3 ) = 1 24 μ m h μ m h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μ m h μ m h ′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 φ m v ′ ′ μ m h ′ ′
其中,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四相位差偏移量,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T表示矩阵转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选择码本包括:
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3,天线端口数目为16时,则选择的码本为:
W ( 3 ) = 1 4 3 μ m h μ m h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μ m h - μ m h ′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 φ m v ′ μ m h ′ - φ m v ′ ′ μ m h ′ ′
或者
W ~ ( 3 ) = 1 4 3 μ m h μ m h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μ m h μ m h ′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 φ m v ′ ′ μ m h ′ ′
其中,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且 μ m h = 1 e j 2 π m h / M h e j 4 π m h / M h e j 6 π m h / M h T , 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且 μ m h ′ = 1 e j 2 π m h ′ / M h e j 4 π m h ′ / M h e j 6 π m h ′ / M h T , 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且 μ m h ′ ′ = 1 e j 2 π m h ′ ′ / M h e j 4 π m h ′ ′ / M h e j 6 π m h ′ ′ / M h T , 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T表示矩阵转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选择码本包括:
若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4,则选择的码本为:
其中, v m = θ m v ⊗ μ m h
其中, v m ′ = θ m v ⊗ μ m h ′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
其中, θ m v = 1 e j 2 π m v / M v e j 4 π m v / M v . . . e j 2 π m v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1 e j 2 π m v ′ / M v e j 4 π m v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K v - 1 ) / M v T
μ m h = 1 e j 2 π m h / M h e j 4 πm h / M h . . . e j 2 πm h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1 e j 2 π m h ′ / M h e j 4 π m h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K h - 1 ) / M h T
其中,为kronecker乘积计算符,m为第一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mv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v为天线阵列第二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mh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h为天线阵列第一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T表示矩阵转置,K为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总数;
其中,m′为第二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
其中,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且n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n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3]。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选择码本包括:
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4,天线端口数目为8时,则选择的码本为:
其中,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T表示矩阵转置;
其中,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且n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n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3]。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选择码本包括:
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4,天线端口数目为16时,则选择的码本为:
其中,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T表示矩阵转置;
其中,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且n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3]。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选择码本包括:
若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5,则选择的码本为:
W m , m ′ , m ′ ′ ( 5 ) = 1 5 K v m v m v m ′ v m ′ v m ′ ′ v m - v m v m ′ - v m ′ v m ′ ′
其中, v m = θ m v ⊗ μ m h
其中, v m ′ = θ m v ⊗ μ m h ′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
其中, v m ′ ′ = θ m v ⊗ μ m h ′ ′ 或者 v m ′ ′ = θ m v ′ ′ ⊗ μ m h 或者 v m ′ ′ = θ m v ′ ′ ⊗ μ m h ′ ′
其中, θ m v = 1 e j 2 π m v / M v e j 4 π m v / M v . . . e j 2 π m v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1 e j 2 π m v ′ / M v e j 4 π m v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 1 e j 2 π m v ′ ′ / M v e j 4 π m v ′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 K v - 1 ) / M v T
μ m h = 1 e j 2 π m h / M h e j 4 πm h / M h . . . e j 2 πm h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1 e j 2 π m h ′ / M h e j 4 π m h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 1 e j 2 π m h ′ ′ / M h e j 4 π m h ′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 K h - 1 ) / M h T
其中,为kronecker乘积计算符,m为第一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v为天线阵列第二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h为天线阵列第一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T表示矩阵转置,K为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总数;
其中,m′为第二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
其中,m″为第三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四相位差偏移量。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选择码本包括:
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5,天线端口数目为8时,则选择的码本为:
W ( 5 ) = 1 40 μ m h μ m h μ m h ′ μ m h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μ m h - μ m h μ m h ′ - μ m h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其中,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四相位差偏移量,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T表示矩阵转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选择码本包括:
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5,天线端口数目为16时,则选择的码本为:
W ( 5 ) = 1 80 μ m h μ m h μ m h ′ μ m h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μ m h - μ m h μ m h ′ - μ m h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其中,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四相位差偏移量,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T表示矩阵转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选择码本包括:
若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6,则选择的码本为:
W m , m ′ , m ′ ′ ( 6 ) = 1 6 K v m v m v m ′ v m ′ v m ′ ′ v m ′ ′ v m - v m v m ′ - v m ′ v m ′ ′ - v m ′ ′
其中, v m = θ m v ⊗ μ m h
其中, v m ′ = θ m v ⊗ μ m h ′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
其中, v m ′ ′ = θ m v ⊗ μ m h ′ ′ 或者 v m ′ ′ = θ m v ′ ′ ⊗ μ m h 或者 v m ′ ′ = θ m v ′ ′ ⊗ μ m h ′ ′
其中, θ m v = 1 e j 2 π m v / M v e j 4 π m v / M v . . . e j 2 π m v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1 e j 2 π m v ′ / M v e j 4 π m v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 1 e j 2 π m v ′ ′ / M v e j 4 π m v ′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 K v - 1 ) / M v T
μ m h = 1 e j 2 π m h / M h e j 4 πm h / M h . . . e j 2 πm h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1 e j 2 π m h ′ / M h e j 4 π m h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 1 e j 2 π m h ′ ′ / M h e j 4 π m h ′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 K h - 1 ) / M h T
其中,为kronecker乘积计算符,m为第一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v为天线阵列第二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h为天线阵列第一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T表示矩阵转置,K为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总数;
其中,m′为第二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
其中,m″为第三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四相位差偏移量。
1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选择码本包括:
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6,天线端口数目为8时,则选择的码本为:
W ( 6 ) = 1 48 μ m h μ m h μ m h ′ μ m h ′ μ m h ′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φ m v ′ ′ μ m h ′ ′ μ m h - μ m h μ m h ′ - μ m h ′ μ m h ′ ′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 φ m v ′ ′ μ m h ′ ′
其中,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四相位差偏移量,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T表示矩阵转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选择码本包括:
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6,天线端口数目为16时,则选择的码本为:
W ( 6 ) = 1 96 μ m h μ m h μ m h ′ μ m h ′ μ m h ′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φ m v ′ ′ μ m h ′ ′ μ m h - μ m h μ m h ′ - μ m h ′ μ m h ′ ′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 φ m v ′ ′ μ m h ′ ′
其中,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四相位差偏移量,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T表示矩阵转置。
2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选择码本包括:
若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7,则选择的码本为:
W m , m ′ , m ′ ′ , m ′ ′ ′ ( 7 ) = 1 7 K v m v m v m ′ v m ′ v m ′ ′ v m ′ ′ v m ′ ′ ′ v m - v m v m ′ - v m ′ v m ′ ′ - v m ′ ′ v m ′ ′ ′
其中, v m = θ m v ⊗ μ m h
其中, v m ′ = θ m v ⊗ μ m h ′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
其中, v m ′ ′ = θ m v ⊗ μ m h ′ ′ 或者 v m ′ ′ = θ m v ′ ′ ⊗ μ m h 或者 v m ′ ′ = θ m v ′ ′ ⊗ μ m h ′ ′
其中, v m ′ ′ ′ = θ m v ⊗ μ m h ′ ′ ′ 或者 v m ′ ′ ′ = θ m v ′ ′ ′ ⊗ μ m h 或者 v m ′ ′ ′ = θ m v ′ ′ ′ ⊗ μ m h ′ ′ ′
其中, θ m v = 1 e j 2 π m v / M v e j 4 π m v / M v . . . e j 2 π m v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1 e j 2 π m v ′ / M v e j 4 π m v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 1 e j 2 π m v ′ ′ / M v e j 4 π m v ′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 = 1 e j 2 π m v ′ ′ ′ / M v e j 4 π m v ′ ′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 ( K v - 1 ) / M v T
μ m h = 1 e j 2 π m h / M h e j 4 πm h / M h . . . e j 2 πm h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1 e j 2 π m h ′ / M h e j 4 π m h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 1 e j 2 π m h ′ ′ / M h e j 4 π m h ′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 = 1 e j 2 π m h ′ ′ ′ / M h e j 4 π m h ′ ′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 ( K h - 1 ) / M h T
其中,为kronecker乘积计算符,m为第一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v为天线阵列第二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h为天线阵列第一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T表示矩阵转置,K为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总数;
其中,m′为第二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
其中,m″为第三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四相位差偏移量;
其中,m″′为第四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五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六相位差偏移量。
2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选择码本包括:
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7,天线端口数目为8时,则选择的码本为:
W ( 7 ) = 1 56 μ m h μ m h μ m h ′ μ m h ′ μ m h ′ ′ μ m h ′ ′ μ m h ′ ′ ′ φ m v μ m h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φ m v ′ ′ μ m h ′ ′ φ m v ′ ′ ′ μ m h ′ ′ ′ μ m h - μ m h μ m h ′ - μ m h ′ μ m h ′ ′ - μ m h ′ ′ μ m h ′ ′ ′ φ m v μ m h -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 φ m v ′ ′ μ m h ′ ′ φ m v ′ ′ ′ μ m h ′ ′ ′
其中,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五相位差偏移量,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
其中,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四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五相位差偏移量,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T表示矩阵转置。
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选择码本包括:
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7,天线端口数目为16时,则选择的码本为:
W ( 7 ) = 1 112 μ m h μ m h μ m h ′ μ m h ′ μ m h ′ ′ μ m h ′ ′ μ m h ′ ′ ′ φ m v μ m h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φ m v ′ ′ μ m h ′ ′ φ m v ′ ′ ′ μ m h ′ ′ ′ μ m h - μ m h μ m h ′ - μ m h ′ μ m h ′ ′ - μ m h ′ ′ μ m h ′ ′ ′ φ m v μ m h -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 φ m v ′ ′ μ m h ′ ′ φ m v ′ ′ ′ μ m h ′ ′ ′
其中,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五相位差偏移量,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
其中,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四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五相位差偏移量,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T表示矩阵转置。
2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选择码本包括:
若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8,则选择的码本为:
W m , m ′ , m ′ ′ , m ′ ′ ′ ( 8 ) = 1 8 K v m v m v m ′ v m ′ v m ′ ′ v m ′ ′ v m ′ ′ ′ v m ′ ′ ′ v m - v m v m ′ - v m ′ v m ′ ′ - v m ′ ′ v m ′ ′ ′ - v m ′ ′ ′
其中, v m = θ m v ⊗ μ m h
其中, v m ′ = θ m v ⊗ μ m h ′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
其中, v m ′ ′ = θ m v ⊗ μ m h ′ ′ 或者 v m ′ ′ = θ m v ′ ′ ⊗ μ m h 或者 v m ′ ′ = θ m v ′ ′ ⊗ μ m h ′ ′
其中, v m ′ ′ ′ = θ m v ⊗ μ m h ′ ′ ′ 或者 v m ′ ′ ′ = θ m v ′ ′ ′ ⊗ μ m h 或者 v m ′ ′ ′ = θ m v ′ ′ ′ ⊗ μ m h ′ ′ ′
其中, θ m v = 1 e j 2 π m v / M v e j 4 π m v / M v . . . e j 2 π m v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1 e j 2 π m v ′ / M v e j 4 π m v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 1 e j 2 π m v ′ ′ / M v e j 4 π m v ′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 = 1 e j 2 π m v ′ ′ ′ / M v e j 4 π m v ′ ′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 ( K v - 1 ) / M v T
μ m h = 1 e j 2 π m h / M h e j 4 πm h / M h . . . e j 2 πm h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1 e j 2 π m h ′ / M h e j 4 π m h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 1 e j 2 π m h ′ ′ / M h e j 4 π m h ′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 = 1 e j 2 π m h ′ ′ ′ / M h e j 4 π m h ′ ′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 ( K h - 1 ) / M h T
其中,为kronecker乘积计算符,m为第一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v为天线阵列第二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h为天线阵列第一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T表示矩阵转置,K为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总数;
其中,m′为第二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
其中,m″为第三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四相位差偏移量;
其中,m″′为第四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五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六相位差偏移量。
2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选择码本包括:
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8,对于天线端口数目为8时,则选择的码本为:
W ( 8 ) = 1 8 μ m h μ m h μ m h ′ μ m h ′ μ m h ′ ′ μ m h ′ ′ μ m h ′ ′ ′ μ m h ′ ′ ′ φ m v μ m h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φ m v ′ ′ μ m h ′ ′ φ m v ′ ′ ′ μ m h ′ ′ ′ φ m v ′ ′ ′ μ m h ′ ′ ′ μ m h - μ m h μ m h ′ - μ m h ′ μ m h ′ ′ - μ m h ′ ′ μ m h ′ ′ ′ - μ m h ′ ′ ′ φ m v μ m h -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 φ m v ′ ′ μ m h ′ ′ φ m v ′ ′ ′ μ m h ′ ′ ′ - φ m v ′ ′ ′ μ m h ′ ′ ′
其中,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五相位差偏移量,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
其中,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四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五相位差偏移量,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T表示矩阵转置。
2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选择码本包括:
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8,天线端口数目为16时,则选择的码本为:
W ( 8 ) = 1 8 2 μ m h μ m h μ m h ′ μ m h ′ μ m h ′ ′ μ m h ′ ′ μ m h ′ ′ ′ μ m h ′ ′ ′ φ m v μ m h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φ m v ′ ′ μ m h ′ ′ φ m v ′ ′ ′ μ m h ′ ′ ′ φ m v ′ ′ ′ μ m h ′ ′ ′ μ m h - μ m h μ m h ′ - μ m h ′ μ m h ′ ′ - μ m h ′ ′ μ m h ′ ′ ′ - μ m h ′ ′ ′ φ m v μ m h -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 φ m v ′ ′ μ m h ′ ′ φ m v ′ ′ ′ μ m h ′ ′ ′ - φ m v ′ ′ ′ μ m h ′ ′ ′
其中,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五相位差偏移量,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
其中,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四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五相位差偏移量,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T表示矩阵转置。
27.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
选择单元,用于在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之后,按照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选择码本,所述码本包括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或者所述码本包括所述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及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
预编码单元,用于在所述选择单元选择所述码本之后,利用所述码本对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进行预编码处理,得到预编码后的数据;
发送单元,用于在预编码单元得到所述预编码后的数据之后,通过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发送所述预编码后的数据;
所述天线阵列为交叉极化天线或能够映射为所述交叉极化天线的均匀线阵,所述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为所述交叉极化天线中第一天线方向上的两个相邻天线之间的相位差,所述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为所述交叉极化天线中第二天线方向上的两个相邻天线之间的相位差,所述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为所述交叉极化天线中两个相交的天线之间的相位差。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包括:
映射建立单元,用于在所述预编码单元得到所述预编码后的数据之后,建立所述预编码后的数据与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
数据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映射建立单元建立所述映射关系之后,按照所述映射关系通过所述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发送所述预编码后的数据。
29.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1,则所述选择单元选择的码本为:
其中, v m = θ m v ⊗ μ m h
θ m v = 1 e j 2 π m v / M v e j 4 π m v / M v . . . e j 2 π m v ( K v - 1 ) / M v T
μ m h = 1 e j 2 π m h / M h e j 4 π m h / M h . . . e j 2 π m h ( K h - 1 ) / M h T
其中,为克罗内克kronecker乘积计算符;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1]中的部分或全部整数,Kv为天线阵列第二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1]中的部分或全部整数,Kh为天线阵列第一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T表示矩阵转置;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n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3],K为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总数。
30.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天线端口数目为8时,若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1,则所述选择单元选择的码本为:
其中,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且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且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T表示矩阵转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且n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3]。
31.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天线端口数目为16时,若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的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1,则所述选择单元选择的码本为:
其中,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且 μ m h = 1 e j 2 π m h / M h e j 4 π m h / M h e j 6 π m h / M h T , 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T表示矩阵转置;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且n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3]。
32.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2,则所述选择单元选择的码本为:
其中, v m = θ m v ⊗ μ m h
其中, v m ′ = θ m v ⊗ μ m h ′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
其中, θ m v = 1 e j 2 π m v / M v e j 4 π m v / M v . . . e j 2 π m v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1 e j 2 π m v ′ / M v e j 4 π m v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K v - 1 ) / M v T
μ m h = 1 e j 2 π m h / M h e j 4 π m h / M h . . . e j 2 π m h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1 e j 2 π m h ′ / M h e j 4 π m h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K h - 1 ) / M h T
其中,为kronecker乘积计算符,m为第一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v为天线阵列第二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h为天线阵列第一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T表示矩阵转置,K为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总数;
其中,m′为第二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
其中,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且n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3]。
33.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天线端口的数目为8时,若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2,则所述选择单元选择的码本为:
其中,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T表示矩阵转置;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且n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3]。
34.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天线端口的数目为16时,若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2,则所述选择单元选择的码本为:
其中,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且 μ m h = 1 e j 2 π m h / M h e j 4 π m h / M h e j 6 π m h / M h T , 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且 μ m h ′ = 1 e j 2 π m h ′ / M h e j 4 π m h ′ / M h e j 6 π m h ′ / M h T , 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T表示矩阵转置;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且n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3]。
35.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3,则所述选择单元选择的码本为:
W m , m ′ , m ′ ′ ( 3 ) = 1 3 K v m v m ′ v m ′ ′ v m - v m ′ - v m ′ ′
或者为:
W ~ m , m ′ , m ′ ′ ( 3 ) = 1 3 K v m v m ′ v m ′ ′ v m v m ′ - v m ′ ′
其中, v m = θ m v ⊗ μ m h
其中, v m ′ = θ m v ⊗ μ m h ′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
其中, v m ′ ′ = θ m v ⊗ μ m h ′ ′ 或者 v m ′ ′ = θ m v ′ ′ ⊗ μ m h 或者 v m ′ ′ = θ m v ′ ′ ⊗ μ m h ′ ′
其中, θ m v = 1 e j 2 π m v / M v e j 4 π m v / M v . . . e j 2 π m v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1 e j 2 π m v ′ / M v e j 4 π m v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 1 e j 2 π m v ′ ′ / M v e j 4 π m v ′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 K v - 1 ) / M v T
μ m h = 1 e j 2 π m h / M h e j 4 πm h / M h . . . e j 2 πm h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1 e j 2 π m h ′ / M h e j 4 π m h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 1 e j 2 π m h ′ ′ / M h e j 4 π m h ′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 K h - 1 ) / M h T
其中,为kronecker乘积计算符,m为第一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v为天线阵列第二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h为天线阵列第一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T表示矩阵转置,K为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总数;
其中,m′为第二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
其中,m″为第三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四相位差偏移量。
36.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天线端口的数目为8时,若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3,则所述选择单元选择的码本为:
W ( 3 ) = 1 24 μ m h μ m h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μ m h - μ m h ′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 φ m v ′ μ m h ′ - φ m v ′ ′ μ m h ′ ′
或者
W ~ ( 3 ) = 1 24 μ m h μ m h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μ m h μ m h ′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 φ m v ′ ′ μ m h ′ ′
其中,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四相位差偏移量,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T表示矩阵转置。
37.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天线端口数目为16时,若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3,则所述选择单元选择的码本为:
W ( 3 ) = 1 48 μ m h μ m h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μ m h - μ m h ′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 φ m v ′ μ m h ′ - φ m v ′ ′ μ m h ′ ′
或者
W ~ ( 3 ) = 1 48 μ m h μ m h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μ m h μ m h ′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 φ m v ′ ′ μ m h ′ ′
其中,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且 μ m h = 1 e j 2 π m h / M h e j 4 π m h / M h e j 6 π m h / M h T , 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且 μ m h ′ = 1 e j 2 π m h ′ / M h e j 4 π m h ′ / M h e j 6 π m h ′ / M h T , 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且 μ m h ′ ′ = 1 e j 2 π m h ′ ′ / M h e j 4 π m h ′ ′ / M h e j 6 π m h ′ ′ / M h T , 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T表示矩阵转置。
38.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4,则选择的码本为:
其中, v m = θ m v ⊗ μ m h
其中, v m ′ = θ m v ⊗ μ m h ′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
其中, θ m v = 1 e j 2 π m v / M v e j 4 π m v / M v . . . e j 2 π m v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1 e j 2 π m v ′ / M v e j 4 π m v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K v - 1 ) / M v T
μ m h = 1 e j 2 π m h / M h e j 4 πm h / M h . . . e j 2 πm h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1 e j 2 π m h ′ / M h e j 4 π m h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K h - 1 ) / M h T
其中,为kronecker乘积计算符,m为第一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v为天线阵列第二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h为天线阵列第一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T表示矩阵转置,K为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总数;
其中,m′为第二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
其中,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且n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3]。
39.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天线端口数目为8时,若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4,则所述选择单元选择的码本为:
其中,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T表示矩阵转置;
其中,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且n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3]。
40.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天线端口数目为16时,若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4,则所述选择单元选择的码本为:
其中,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T表示矩阵转置;
其中,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且n为极化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3]。
41.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5,则所述选择单元选择的码本为:
W m , m ′ , m ′ ′ ( 5 ) = 1 5 K v m v m v m ′ v m ′ v m ′ ′ v m - v m v m ′ - v m ′ v m ′ ′
其中, v m = θ m v ⊗ μ m h
其中, v m ′ = θ m v ⊗ μ m h ′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
其中, v m ′ ′ = θ m v ⊗ μ m h ′ ′ 或者 v m ′ ′ = θ m v ′ ′ ⊗ μ m h 或者 v m ′ ′ = θ m v ′ ′ ⊗ μ m h ′ ′
其中, θ m v = 1 e j 2 π m v / M v e j 4 π m v / M v . . . e j 2 π m v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1 e j 2 π m v ′ / M v e j 4 π m v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 1 e j 2 π m v ′ ′ / M v e j 4 π m v ′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 K v - 1 ) / M v T
μ m h = 1 e j 2 π m h / M h e j 4 πm h / M h . . . e j 2 πm h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1 e j 2 π m h ′ / M h e j 4 π m h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 1 e j 2 π m h ′ ′ / M h e j 4 π m h ′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 K h - 1 ) / M h T
其中,为kronecker乘积计算符,m为第一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v为天线阵列第二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h为天线阵列第一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T表示矩阵转置,K为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总数;
其中,m′为第二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
其中,m″为第三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四相位差偏移量。
42.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天线端口数目为8时,若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5,则所述选择单元选择的码本为:
W ( 5 ) = 1 40 μ m h μ m h μ m h ′ μ m h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μ m h - μ m h μ m h ′ - μ m h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其中,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四相位差偏移量,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T表示矩阵转置。
43.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天线端口数目为16时,若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5,则所述选择单元选择的码本为:
W ( 5 ) = 1 80 μ m h μ m h μ m h ′ μ m h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μ m h - μ m h μ m h ′ - μ m h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其中,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四相位差偏移量,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T表示矩阵转置。
44.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6,则所述选择单元选择的码本为:
W m , m ′ , m ′ ′ ( 6 ) = 1 6 K v m v m v m ′ v m ′ v m ′ ′ v m ′ ′ v m - v m v m ′ - v m ′ v m ′ ′ - v m ′ ′
其中, v m = θ m v ⊗ μ m h
其中, v m ′ = θ m v ⊗ μ m h ′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
其中, v m ′ ′ = θ m v ⊗ μ m h ′ ′ 或者 v m ′ ′ = θ m v ′ ′ ⊗ μ m h 或者 v m ′ ′ = θ m v ′ ′ ⊗ μ m h ′ ′
其中, θ m v = 1 e j 2 π m v / M v e j 4 π m v / M v . . . e j 2 π m v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1 e j 2 π m v ′ / M v e j 4 π m v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 1 e j 2 π m v ′ ′ / M v e j 4 π m v ′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 K v - 1 ) / M v T
μ m h = 1 e j 2 π m h / M h e j 4 πm h / M h . . . e j 2 πm h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1 e j 2 π m h ′ / M h e j 4 π m h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 1 e j 2 π m h ′ ′ / M h e j 4 π m h ′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 K h - 1 ) / M h T
其中,为kronecker乘积计算符,m为第一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v为天线阵列第二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h为天线阵列第一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T表示矩阵转置,K为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总数;
其中,m′为第二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
其中,m″为第三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四相位差偏移量。
45.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天线端口数目为8时,若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6,则所述选择单元选择的码本为:
W ( 6 ) = 1 48 μ m h μ m h μ m h ′ μ m h ′ μ m h ′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φ m v ′ ′ μ m h ′ ′ μ m h - μ m h μ m h ′ - μ m h ′ μ m h ′ ′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 φ m v ′ ′ μ m h ′ ′
其中,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四相位差偏移量,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T表示矩阵转置。
46.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天线端口数目为16时,若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6,则所述选择单元选择的码本为:
W ( 6 ) = 1 96 μ m h μ m h μ m h ′ μ m h ′ μ m h ′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φ m v ′ ′ μ m h ′ ′ μ m h - μ m h μ m h ′ - μ m h ′ μ m h ′ ′ - μ m h ′ ′ φ m v μ m h -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 φ m v ′ ′ μ m h ′ ′
其中,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四相位差偏移量,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T表示矩阵转置。
47.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7,则所述选择单元选择的码本为:
W m , m ′ , m ′ ′ , m ′ ′ ′ ( 7 ) = 1 7 K v m v m v m ′ v m ′ v m ′ ′ v m ′ ′ v m ′ ′ ′ v m - v m v m ′ - v m ′ v m ′ ′ - v m ′ ′ v m ′ ′ ′
其中, v m = θ m v ⊗ μ m h
其中, v m ′ = θ m v ⊗ μ m h ′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
其中, v m ′ ′ = θ m v ⊗ μ m h ′ ′ 或者 v m ′ ′ = θ m v ′ ′ ⊗ μ m h 或者 v m ′ ′ = θ m v ′ ′ ⊗ μ m h ′ ′
其中, v m ′ ′ ′ = θ m v ⊗ μ m h ′ ′ ′ 或者 v m ′ ′ ′ = θ m v ′ ′ ′ ⊗ μ m h 或者 v m ′ ′ ′ = θ m v ′ ′ ′ ⊗ μ m h ′ ′ ′
其中, θ m v = 1 e j 2 π m v / M v e j 4 π m v / M v . . . e j 2 π m v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1 e j 2 π m v ′ / M v e j 4 π m v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 1 e j 2 π m v ′ ′ / M v e j 4 π m v ′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 = 1 e j 2 π m v ′ ′ ′ / M v e j 4 π m v ′ ′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 ( K v - 1 ) / M v T
μ m h = 1 e j 2 π m h / M h e j 4 πm h / M h . . . e j 2 πm h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1 e j 2 π m h ′ / M h e j 4 π m h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 1 e j 2 π m h ′ ′ / M h e j 4 π m h ′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 = 1 e j 2 π m h ′ ′ ′ / M h e j 4 π m h ′ ′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 ( K h - 1 ) / M h T
其中,为kronecker乘积计算符,m为第一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v为天线阵列第二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h为天线阵列第一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T表示矩阵转置,K为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总数;
其中,m′为第二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
其中,m″为第三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四相位差偏移量;
其中,m″′为第四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五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六相位差偏移量。
48.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天线端口数目为8时,若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7,则所述选择单元选择的码本为:
W ( 7 ) = 1 56 μ m h μ m h μ m h ′ μ m h ′ μ m h ′ ′ μ m h ′ ′ μ m h ′ ′ ′ φ m v μ m h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φ m v ′ ′ μ m h ′ ′ φ m v ′ ′ ′ μ m h ′ ′ ′ μ m h - μ m h μ m h ′ - μ m h ′ μ m h ′ ′ - μ m h ′ ′ μ m h ′ ′ ′ φ m v μ m h -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 φ m v ′ ′ μ m h ′ ′ φ m v ′ ′ ′ μ m h ′ ′ ′
其中,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五相位差偏移量,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
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四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五相位差偏移量,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T表示矩阵转置。
49.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天线端口数目为16时,若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7,则所述选择单元选择的码本为:
W ( 7 ) = 1 112 μ m h μ m h μ m h ′ μ m h ′ μ m h ′ ′ μ m h ′ ′ μ m h ′ ′ ′ φ m v μ m h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φ m v ′ ′ μ m h ′ ′ φ m v ′ ′ ′ μ m h ′ ′ ′ μ m h - μ m h μ m h ′ - μ m h ′ μ m h ′ ′ - μ m h ′ ′ μ m h ′ ′ ′ φ m v μ m h -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 φ m v ′ ′ μ m h ′ ′ φ m v ′ ′ ′ μ m h ′ ′ ′
其中,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五相位差偏移量,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
其中,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四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五相位差偏移量,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T表示矩阵转置。
50.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8,则所述选择单元选择的码本为:
W m , m ′ , m ′ ′ , m ′ ′ ′ ( 8 ) = 1 8 K v m v m v m ′ v m ′ v m ′ ′ v m ′ ′ v m ′ ′ ′ v m ′ ′ ′ v m - v m v m ′ - v m ′ v m ′ ′ - v m ′ ′ v m ′ ′ ′ - v m ′ ′ ′
其中, v m = θ m v ⊗ μ m h
其中, v m ′ = θ m v ⊗ μ m h ′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或者 v m ′ = θ m v ′ ⊗ μ m h ′
其中, v m ′ ′ = θ m v ⊗ μ m h ′ ′ 或者 v m ′ ′ = θ m v ′ ′ ⊗ μ m h 或者 v m ′ ′ = θ m v ′ ′ ⊗ μ m h ′ ′
其中, v m ′ ′ ′ = θ m v ⊗ μ m h ′ ′ ′ 或者 v m ′ ′ ′ = θ m v ′ ′ ′ ⊗ μ m h 或者 v m ′ ′ ′ = θ m v ′ ′ ′ ⊗ μ m h ′ ′ ′
其中, θ m v = 1 e j 2 π m v / M v e j 4 π m v / M v . . . e j 2 π m v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1 e j 2 π m v ′ / M v e j 4 π m v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 1 e j 2 π m v ′ ′ / M v e j 4 π m v ′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 K v - 1 ) / M v T
θ m v ′ ′ ′ = 1 e j 2 π m v ′ ′ ′ / M v e j 4 π m v ′ ′ ′ / M v . . . e j 2 π m v ′ ′ ′ ( K v - 1 ) / M v T
μ m h = 1 e j 2 π m h / M h e j 4 πm h / M h . . . e j 2 πm h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1 e j 2 π m h ′ / M h e j 4 π m h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 1 e j 2 π m h ′ ′ / M h e j 4 π m h ′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 K h - 1 ) / M h T
μ m h ′ ′ ′ = 1 e j 2 π m h ′ ′ ′ / M h e j 4 π m h ′ ′ ′ / M h . . . e j 2 π m h ′ ′ ′ ( K h - 1 ) / M h T
其中,为kronecker乘积计算符,m为第一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v为天线阵列第二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Kh为天线阵列第一天线方向的天线端口数目,T表示矩阵转置,K为天线阵列的天线端口总数;
其中,m′为第二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
其中,m″为第三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四相位差偏移量;
其中,m″′为第四空间波束方向相位差参数,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五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六相位差偏移量。
51.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天线端口数目为8时,若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8,则所述选择单元选择的码本为:
W ( 8 ) = 1 8 μ m h μ m h μ m h ′ μ m h ′ μ m h ′ ′ μ m h ′ ′ μ m h ′ ′ ′ μ m h ′ ′ ′ φ m v μ m h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φ m v ′ ′ μ m h ′ ′ φ m v ′ ′ ′ μ m h ′ ′ ′ φ m v ′ ′ ′ μ m h ′ ′ ′ μ m h - μ m h μ m h ′ - μ m h ′ μ m h ′ ′ - μ m h ′ ′ μ m h ′ ′ ′ - μ m h ′ ′ ′ φ m v μ m h -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 φ m v ′ ′ μ m h ′ ′ φ m v ′ ′ ′ μ m h ′ ′ ′ - φ m v ′ ′ ′ μ m h ′ ′ ′
其中,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五相位差偏移量,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
其中,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四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五相位差偏移量,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T表示矩阵转置。
52.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天线端口数目为16时,若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为8,则所述选择单元选择的码本为:
W ( 8 ) = 1 8 2 μ m h μ m h μ m h ′ μ m h ′ μ m h ′ ′ μ m h ′ ′ μ m h ′ ′ ′ μ m h ′ ′ ′ φ m v μ m h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φ m v ′ ′ μ m h ′ ′ φ m v ′ ′ ′ μ m h ′ ′ ′ φ m v ′ ′ ′ μ m h ′ ′ ′ μ m h - μ m h μ m h ′ - μ m h ′ μ m h ′ ′ - μ m h ′ ′ μ m h ′ ′ ′ - μ m h ′ ′ ′ φ m v μ m h - φ m v μ m h φ m v ′ μ m h ′ - φ m v ′ μ m h ′ φ m v ′ ′ μ m h ′ ′ - φ m v ′ ′ μ m h ′ ′ φ m v ′ ′ ′ μ m h ′ ′ ′ - φ m v ′ ′ ′ μ m h ′ ′ ′
其中,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一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二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v],且mv″′=mv+Δmv″,其中Δmv″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五相位差偏移量,2π/Mv为第二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
其中,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三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三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四相位差偏移量,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且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第四相位差参数,且为整数,取值范围为[0,Mh],且mh″′=mh+Δmh″,其中Δmh″是隔离两流数据波束的第五相位差偏移量,2π/Mh为第一天线方向上天线端口之间的最小相位分辨率,T表示矩阵转置。
CN201310046219.0A 2013-02-05 2013-02-05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码本进行通信的方法及基站 Active CN1039733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46219.0A CN103973351B (zh) 2013-02-05 2013-02-05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码本进行通信的方法及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46219.0A CN103973351B (zh) 2013-02-05 2013-02-05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码本进行通信的方法及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73351A true CN103973351A (zh) 2014-08-06
CN103973351B CN103973351B (zh) 2017-12-22

Family

ID=51242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46219.0A Active CN103973351B (zh) 2013-02-05 2013-02-05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码本进行通信的方法及基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73351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91580A (zh) * 2014-09-15 2016-04-13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调整指向用户设备的垂直波束的下倾角的方法和装置
CN106253957A (zh) * 2016-09-06 2016-12-21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波束赋形方法、装置及基站
CN108199754A (zh) * 2017-12-21 2018-06-22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及基站
CN109040965A (zh) * 2018-09-21 2018-12-18 西京学院 一种基于三维波束的室内多用户定位方法
CN109802711A (zh) * 2017-11-17 2019-05-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确定上行多天线传输码本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09314554B (zh) * 2016-07-12 2022-02-1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形成码本的方法及其装置、基站和移动台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84232A1 (en) * 2020-03-18 2021-09-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emoval of passive intermodulation in antenna system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26783A (zh) * 2003-07-31 2007-03-07 摩托罗拉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极化状态技术
CN101394216A (zh) * 2007-09-18 2009-03-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码本方式的预编码方法和码本构建方法
CN102299759A (zh) * 2010-06-24 2011-12-28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获取预编码矩阵的方法以及装置
CN102334299A (zh) * 2009-02-25 2012-01-2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多输入多输出发送波束成形的方法和装置
CN102594419A (zh) * 2011-01-04 2012-07-18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交叉极化天线阵列的预编码方法和预编码器
CN102761354A (zh) * 2011-04-28 2012-10-31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在网络设备中生成码本和相关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26783A (zh) * 2003-07-31 2007-03-07 摩托罗拉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极化状态技术
CN101394216A (zh) * 2007-09-18 2009-03-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码本方式的预编码方法和码本构建方法
CN102334299A (zh) * 2009-02-25 2012-01-2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多输入多输出发送波束成形的方法和装置
CN102299759A (zh) * 2010-06-24 2011-12-28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获取预编码矩阵的方法以及装置
WO2012014064A3 (en) * 2010-06-24 2012-03-22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device for obtaining precoding matrix
CN102594419A (zh) * 2011-01-04 2012-07-18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交叉极化天线阵列的预编码方法和预编码器
CN102761354A (zh) * 2011-04-28 2012-10-31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在网络设备中生成码本和相关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91580A (zh) * 2014-09-15 2016-04-13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调整指向用户设备的垂直波束的下倾角的方法和装置
CN109314554B (zh) * 2016-07-12 2022-02-1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形成码本的方法及其装置、基站和移动台
CN106253957A (zh) * 2016-09-06 2016-12-21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波束赋形方法、装置及基站
CN109802711A (zh) * 2017-11-17 2019-05-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确定上行多天线传输码本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09802711B (zh) * 2017-11-17 2020-10-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确定上行多天线传输码本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08199754A (zh) * 2017-12-21 2018-06-22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及基站
CN108199754B (zh) * 2017-12-21 2020-12-15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及基站
CN109040965A (zh) * 2018-09-21 2018-12-18 西京学院 一种基于三维波束的室内多用户定位方法
CN109040965B (zh) * 2018-09-21 2020-10-09 西京学院 一种基于三维波束的室内多用户定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73351B (zh) 2017-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73351A (zh)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码本进行通信的方法及基站
KR102468684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코드북을 이용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8483306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ecoding and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precoding codebook
CN106464334B (zh) 在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中改进的波束成形方法和用于其的装置
EP3427405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plicit csi reporting in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6160952B (zh) 一种信道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03780332B (zh) 传输编码指示信息和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0352583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收发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5144600A (zh) 用于大型天线阵列的混合数字和模拟波束成形
CN102710309B (zh) 适用于大规模天线阵列的同步信号发射方法
CN105210405A (zh) 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US10020866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ode with adaptive communication
EP3026823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cquiring channel information
CN103684700A (zh) 一种基于正交联合码本集的3d mu-mimo预编码方法
CN103780331A (zh) 传输编码指示信息和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5075139A (zh) 在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4143699B (zh) 双极化天线及其制造方法
CN104348575A (zh) 一种预编码矩阵反馈方法和终端
CN108352869A (zh) 对从包括在给定空间维度中对齐的共极化天线单元的天线阵列的传输进行预编码
JP2017502597A (ja) チャンネル情報フィードバック方法、基地局及び端末
CN104243106A (zh) 一种基于3d交叉极化信道大规模mimo系统的码本构造方法
CN103873197B (zh) 空间相关性与分簇相结合的3d mimo有限反馈开销降低方法
CN104113396A (zh) 大规模天线系统中的信道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3795450A (zh) 传输编码指示信息和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4184555A (zh) 一种适用于3d mimo系统的基于双码本的预编码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