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性能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性能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性能检测具有很多种,包括汽车的安全性检测、汽车的动力性检测、汽车的可靠性检测、汽车经济性检测以及汽车的噪音和废气排放状况检测等。对汽车性能的检测不仅包括对汽车的整个车身和系统进行检测,还包括对汽车的零件进行局部检测。汽车的零件检测通常在检测装置上进行,一般检测装置都要高速的转动,比如在对汽车轮胎耐磨性进行检测时,检测装置中的零部件需要高速的转动,比如检测装置中的轴承。轴承在高速转动下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现有技术中通过向轴承中添加润滑油对轴承进行降温,减少轴承的磨损。由于轴承比较小,轴承上不易一次性添加过多的润滑油,否则容易造成润滑油的浪费,但是,为了给轴承降温,还要不断的向轴承中添加润滑油。而现有的汽车性能检测装置不能间歇性向轴承中供油,易使润滑油造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性能检测装置,以实现间歇性供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性能检测装置,包括油箱和驱动轴,驱动轴上固定连接有轴承,驱动轴上可拆卸连接有夹持机构,夹持机构上固定连接有挤压盘,挤压盘上设有挤压板和排油槽,挤压板位于排油槽上方,夹持机构上转动连接有竖轴,竖轴上套设有棘轮,棘轮与竖轴之间连接有支撑架,竖轴上转动连接有轴套,轴套上固定连接有摇杆,摇杆上转动连接有与棘轮啮合的棘爪,竖轴的外侧设有“Z”形的曲柄,曲柄的一端与夹持机构之间连接有皮带,曲柄的另一端与摇杆之间连接有连杆,连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曲柄和摇杆上,油箱上连通有软管,软管上连通有位于轴承上方的油杯,油箱与软管的连接处滑动连接有控油板,油箱与棘轮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油箱的外侧设有气囊,气囊与软管之间连通有气管,气囊与控油板固定连接。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夹持机构用于夹持汽车性能检测装置中转动的驱动轴,油箱中的油通过软管进入到油杯中,并从油杯中滴入到驱动轴上的轴承中,给轴承润滑降温。驱动轴转动时带动夹持机构转动,夹持机构带动挤压盘转动。挤压盘转动过程中,对软管进行挤压,使软管变扁,将油箱中的油堵住,从而防止油箱中的油滴入到油杯中,当排油槽转动至软管上时,软管进入到排油槽中,挤压盘停止挤压软管,软管连通,油箱中的润滑油通过软管进入到油杯中,油杯中的油再滴入到高速转动的轴承中,由此实现了油杯的间歇性滴油。当软管进入到排油槽时,排油槽上方的挤压板对气囊进行挤压,气囊受到挤压板的挤压而通过气管向软管中吹气,一方面,气囊吹出的气体向下吹动软管中的润滑油,使润滑油向下流动的更加顺畅,防止润滑油比较粘稠将软管堵住,另一方面,气囊吹出的气体还可使受到挤压的软管膨胀,使软管由扁变鼓,从而加大润滑油的流量,使润滑油流动更加顺畅。并且,气囊的两侧因受到挤压板的挤压向气囊的两侧膨胀,故气囊推动控油板向油箱内滑动,将油箱与软管的连接处堵住,防止软管中的润滑油受到气管吹出的气体向上回流到油箱中。夹持机构跟随驱动轴转动中,夹持机构通过皮带带动曲柄做圆周转动。曲柄、连杆和摇杆构成了一个曲柄摇杆机构,曲柄通过连杆带动摇杆围绕竖轴摆动,摇杆带动棘爪在棘轮内往复移动,棘爪带动棘轮单向间歇性转动。因棘轮与油箱之间连接有连接片,故棘轮通过连接片带动油箱间歇性围绕驱动轴转动,油箱带动整个油杯移动,从而使油杯相对于轴承的位置发生改变,油杯对轴承不同的位置进行滴油,保证轴承上油的均匀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挤压盘跟随汽车性能检测装置上的驱动轴转动时,对软管进行挤压,使软管变扁,将软管堵住,从而防止软管漏油,当软管进入到排油槽中时,软管没有受到挤压盘的挤压,软管中的油流入到油杯中,从而实现了油杯的间歇性滴油,防止油杯持续滴油,造成润滑油浪费,利于节省润滑油。2、挤压盘的转动速度跟驱动轴的转动速度相同,当驱动轴转动速度过快时,挤压盘的转动速度也相应变快,则软管进入到排油槽中的频率就变高,软管连通的次数就变多,则油杯的滴油速度变快,从而适应轴承的转动速度,使轴承得到及时的润滑。3、油杯也会间歇性的转动,对轴承不同部位进行滴油,从而使轴承的各个部位得到润滑,保证轴承上油的均匀性。4、支撑架用于连接棘轮和竖轴,防止棘轮悬空,提高了棘轮的连接强度。轴套与竖轴转动连接,轴套和竖轴之间转动不会相互影响,保证了竖轴和轴套转动的稳定性。
进一步,夹持机构包括夹持轴,夹持轴上设有夹持槽,皮带连接在夹持轴上。将驱动轴放置于夹持槽内,驱动轴通过与夹持槽之间的摩擦力带动夹持轴转动。由此,实现了夹持轴和驱动轴的可拆卸连接,连接简单,操作方便。
进一步,夹持槽内设有夹持板,夹持槽与夹持板之间连接有弹簧。因夹持板与夹持槽之间具有弹簧,故夹持板可在夹持槽内移动收缩,当驱动轴较粗时,夹持板对弹簧进行挤压,弹簧收缩,当驱动轴较细时,夹持板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与驱动轴相贴,防止驱动轴与夹持槽较松而产生相对滑动。故本夹持槽可套在不同粗细的驱动轴上,不受驱动轴规格的限制,实用性较强。
进一步,夹持板上固定连接有按钮。通过操作按钮便可控制夹持板,便于对夹持板进行操作。
进一步,摇杆上固定连接有销轴,连杆转动连接在销轴上。由此,实现了连杆和摇杆的转动连接。
进一步,软管和油杯之间连通有伸缩管。伸缩管可自由伸缩,油杯与轴承之间的距离可自由调节,故油杯滴油不受轴承安装位置的影响。
进一步,油箱与软管的连接处位于油箱的底部。由此,油箱中的油会全部进入到软管中,防止油箱内存油。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汽车性能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棘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油箱1、连接板2、棘轮3、支撑架4、轴套5、竖轴6、摇杆7、棘爪8、销轴9、连杆10、曲柄11、皮带12、排油槽13、挤压板14、挤压盘15、夹持轴16、弹簧17、夹持板18、按钮19、轴承20、驱动轴21、油杯22、伸缩管23、软管24、气管25、气囊26、控油板27。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图2所示:一种汽车性能检测装置,包括油箱1和驱动轴21,驱动轴21上焊接有轴承20,轴承20的内圈焊接在驱动轴21上,轴承20上连接有用于固定轴承20的固定杆,驱动轴21上可拆卸连接有夹持机构,夹持机构包括夹持轴16,夹持轴16上设有夹持槽,夹持槽内设有夹持板18,夹持板18上焊接有按钮19,夹持槽与夹持板18之间连接有弹簧17。夹持轴16上焊接有挤压盘15,挤压盘15位于轴承20的上方,挤压盘15上设有挤压板14和排油槽13,挤压板14位于排油槽13上方,夹持轴16的顶端转动连接有竖轴6,竖轴6上套设有棘轮3,棘轮3与竖轴6之间连接有支撑架4,竖轴6上转动连接有轴套5,轴套5位于棘轮3的下方,轴套5上焊接有摇杆7,摇杆7上焊接有销轴9,摇杆7上通过插销转动连接有与棘轮3啮合的棘爪8,摇杆7上设有挡板,挡板与棘爪8之间连接有按压棘爪8的压簧,竖轴6的外侧设有“Z”形的曲柄11,曲柄11的底端与夹持轴16之间连接有皮带12,曲柄11的顶端与摇杆7之间连接有连杆10,连杆10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曲柄11的顶端和销轴9上,油箱1的底部连通有软管24,软管24的底端连通有伸缩管23,伸缩管23的底端连通有位于轴承20上方的油杯22,油箱1的底部滑动连接有控油板27,油箱1与棘轮3的外壁之间焊接有连接板2,油箱1的右侧设有气囊26,气囊26上设有充气嘴,气囊26与软管24之间连通有气管25,气囊26与控油板27粘接。
使用本装置时,驱动轴21带动轴承20转动,因夹持槽套在驱动轴21的顶端,夹持槽内的夹持板18在弹簧17的作用下与驱动轴21的外壁紧密相贴,故驱动轴21与夹持板18之间具有摩擦力,驱动轴21通过夹持板18与驱动轴21之间的摩擦力带动夹持轴16转动,夹持轴16带动挤压盘15转动,夹持轴16通过皮带12带动曲柄11做圆周转动。
挤压盘15转动时,挤压盘15的左侧部对软管24进行挤压,软管24受到挤压盘15的压力变扁,软管24堵住,软管24中的润滑油不能通过软管24进入到伸缩管23中,进而无法进入到油杯22中。在挤压盘15转动中,排油槽13会转动到软管24的一侧,当软管24进入到排油槽13中时,软管24脱离挤压盘15的挤压,这时软管24连通,软管24中润滑油向下流动到伸缩管23中,并从伸缩管23流入到油杯22中,然后从油杯22中滴入到轴承20中,给轴承20润滑。同时,排油槽13上方的挤压板14对气囊26进行挤压,将气囊26中的气体通过气管25挤压到软管24中,气体将软管24吹鼓,从而使扁的软管24变鼓,使润滑油下流更加顺畅。并且,气囊26因受到挤压板14的挤压,气囊26的两侧向外膨胀,气囊26推动控油板27向左移动,控油板27将油箱1的底部堵住,防止进入软管24的气体向上吹动软管24中的润滑油,从而防止软管24中的润滑油向上回流到油箱1中。并且,如图2所示,曲柄11通过连杆10带动摇杆7围绕竖轴6上、下往复摆动,连杆10带动棘爪8在棘轮3内上、下往复摆动,当棘爪8向上移动时,棘爪8不会与棘轮3内壁上的棘齿相抵,棘爪8不会带动棘轮3转动,当棘爪8向下移动时,棘爪8与棘轮3内壁上的棘齿相抵,棘爪8推动棘轮3间歇性顺时针转动。因棘轮3与油箱1之间连接有连接板2,棘轮3顺时针转动时通过连接板2带动油箱1一同移动,油箱1带动软管24转动,软管24带动伸缩管23转动,伸缩管23带动油杯22转动,从而实现了油杯22与轴承20的相对移动,使油杯22中的润滑油滴在轴承20的不同位置上,保证了轴承20上油的均匀性。
当挤压盘15的排油槽13远离软管24时,挤压盘15再次将软管24压扁,软管24堵住,软管24中的润滑油停止向下流动。同时排油槽13上方的挤压板14远离气囊26,气囊26恢复到原始状态,气囊26的左侧部带动控油板27向右移动,油箱1的底部被打开,油箱1中的油流入到软管24中,等挤压板14再次挤压气囊26时,油杯22再次滴油,从而实现了油杯22的间歇性滴油,防止油杯22持续滴油造成润滑油的浪费。
由于夹持轴16与驱动轴2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故驱动轴21或者夹持轴16损坏时,只需更换夹持轴16或者驱动轴21,无需全部更换,便于维修。另外,夹持轴16也可安装在不同的驱动轴21上,拉动按钮19,夹持板18与驱动轴21之间变得松动,将夹持轴16取下,夹持轴16带动竖轴6、棘轮3、油箱1和气囊26等零件一同全部取下,然后将夹持轴16安装到其他驱动轴21上,松开按钮19即可。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发明所省略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