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87245B - 可留置与取出的局部内放射治疗静脉血管癌栓的器械 - Google Patents

可留置与取出的局部内放射治疗静脉血管癌栓的器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87245B
CN108187245B CN201810118851.4A CN201810118851A CN108187245B CN 108187245 B CN108187245 B CN 108187245B CN 201810118851 A CN201810118851 A CN 201810118851A CN 108187245 B CN108187245 B CN 1081872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heter
radiation
vein
guide wire
radioa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1885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87245A (zh
Inventor
刘凤永
袁宏军
管阳
李鑫
左太阳
付金鑫
王茂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81011885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87245B/zh
Publication of CN1081872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872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872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872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10X-ray therapy; Gamma-ray therapy; Particle-irradiation therapy
    • A61N5/1001X-ray therapy; Gamma-ray therapy; Particle-irradiation therapy using radiation sources introduced into or applied onto the body; brachytherapy
    • A61N5/1002Intraluminal radiation therap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10X-ray therapy; Gamma-ray therapy; Particle-irradiation therapy
    • A61N5/1001X-ray therapy; Gamma-ray therapy; Particle-irradiation therapy using radiation sources introduced into or applied onto the body; brachytherapy
    • A61N5/1007Arrangements or means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sources into th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10X-ray therapy; Gamma-ray therapy; Particle-irradiation therapy
    • A61N5/1001X-ray therapy; Gamma-ray therapy; Particle-irradiation therapy using radiation sources introduced into or applied onto the body; brachytherapy
    • A61N5/1014Intracavitary radiation therap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10X-ray therapy; Gamma-ray therapy; Particle-irradiation therapy
    • A61N2005/1092Detail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Radiation-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可留置与取出的局部内放射治疗静脉血管癌栓的器械,包括一使用时经颈静脉穿刺到存在癌栓静脉血管的导管;与导管配套使用的引导丝;导管前部设置的包含可进行内放射治疗放射性物质的放射结构;导管最前端为微尖型设置,在导管设置放射结构的前面设置一允许导丝穿过不允许放射结构穿过且具有防止血液返流的防返流结构或在导管前端两侧设置两个出气孔;放射结构的直径大于或等于引导丝直径;两出气孔的直径小于放射结构的直径;在导管内还设置将放射结构固定于导管前端的固定结构及将固定结构取出的牵拉结构;固定结构设置于放射结构的后面。该器械能完全避免传统粒子易被血液冲刷移位、栓塞的风险,还解决了传统粒子放置后不能取出的问题。

Description

可留置与取出的局部内放射治疗静脉血管癌栓的器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介入放射领域医疗器械,特别是针对一种针对静脉血管癌栓局部放疗的手术器械,具体涉及为一种可留置与取出的局部内放射治疗静脉血管癌栓的器械。
背景技术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是一种高死亡率的原发性肝癌。它是一种全球范围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尤其是在亚洲、非洲和南部欧洲。目前肝细胞癌(HCC)在我国的发病率高,约占全球所有新增病例的一半,其中10-40%HCC患者合并有门静脉癌栓。一旦门静脉主干受癌栓累及,会极大增加肿瘤在肝内播散概率,同时还会阻碍入肝门静脉血流,进而导致肝储备功能恶化并加剧继发于肝硬化基础上的门静脉高压,从而导致这类患者预后极差。
目前针对HCC合并门静脉癌栓尚无标准治疗方案。肝内病灶切除联合门脉取栓被认为是HCC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根治性治疗方法,但仅有10%左右的患者在就诊时符合外科手术的适应证。因此,临床也逐渐探索经动脉化疗栓塞,体外放射治疗,激光消融,射频消融,门静脉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等方式进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治疗。
另外,肝癌、肾癌等恶性肿瘤晚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合并肝静脉癌栓、上腔静脉癌栓、下腔静脉癌栓,针对上述的静脉血管癌栓,如果不进行控制,则有可能随血液进入到脑部形成脑梗,进入心脏形成心脏填塞,进入肺部也将会形成肺栓塞,都会很大程度影响患者的健康,不能有效合理的进行去除将会极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存活时间。
近几年,逐步开展利用超声与DSA联合导引下经导管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门静脉或肝静脉癌栓的方式,上述方式可以达到消除肿瘤扩散风险及有效避免门静脉栓塞,保证肝内血液通畅的效果,且经大量临床验证取得了良好效果;但目前传统方法,放射性粒子或粒子条一次植入门静脉部分后不再进行取出,且多通过明胶海绵条进行通道填充,在使用过程中也不能根据使用情况对过半衰期的放射性粒子进行取出并重新植入,还不能对粒子的位置进行调整;而且还存在粒子从通道中脱出,造成血管堵塞或对其他血管造成伤害的风险。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设计可以实现根据使用情况对放射性粒子的位置,放射性粒子的及时合理的替换,并且可以有效防止粒子脱出风险的器械;具体为可留置与取出的局部内放射治疗静脉血管癌栓的器械。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放射性粒子治疗门静脉癌栓中存在粒子位置不可调,粒子不能替换,及粒子存在脱出风险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留置与取出的局部内放射治疗静脉血管癌栓的器械。
一种可留置与取出的局部内放射治疗静脉血管癌栓的器械,其包括一使用时经颈静脉穿刺到存在癌栓静脉血管的导管;与导管配套使用的引导丝;导管前部设置的包含可进行内放射治疗放射性物质的放射结构;其特征在于,导管最前端为微尖型设置,在导管设置放射结构的前面设置一允许导丝穿过不允许放射结构穿过且具有防止血液返流的防返流结构或在导管前端两侧设置两个出气孔;放射结构的直径大于或等于引导丝直径;两出气孔的直径小于放射结构的直径;在导管内还设置将放射结构固定于导管前端的固定结构及将固定结构取出的牵拉结构;固定结构设置于放射结构的后面。
进一步,存在癌栓的静脉血管为任意可存在癌栓的静脉血管,其中优选存在癌栓的静脉血管包括肝静脉、门静脉、下腔静脉或上腔静脉
进一步,癌栓在肝静脉时,导管为经颈静脉穿刺到达上腔静脉后经过心脏后到达肝静脉的导管;或者癌栓在门静脉时,导管为经颈静脉穿刺到达上腔静脉后通过心脏后进入肝静脉后穿刺过肝实质后进入门静脉的导管;或者癌栓在上腔静脉时,导管为经颈静脉穿刺到达上腔静脉的导管;或者癌栓在下腔静脉时,导管为经颈静脉穿刺到达上腔静脉后通过心脏后到达下腔静脉的导管。
使用时,导管的前端设置在对应存在癌栓的静脉血管内,导管的后端设置在体外颈部位置;待导管前端进入到预定位置后,与导管配套使用的引导丝可从体外沿导管推送放射结构至导管前端;后利用导引丝将固定结构推送到放射结构处,将放射结构固定,防止放射结构滑动,当放射结构所处位置不准确时,通过在外侧后撤或前推导管到达调整前端放射结构位置的目的,调整起来非常方便;当放射治疗一段时间后,根据放射结构的放射性,对放射结构进行补充或替换,具体操作步骤为,利用牵拉结构将固定结构拉出,再通过引导丝将新的放射结构置入进行补充,后根据新的放射结构位置再次前推后后撤导管;整个放射结构的补充过程操作简单费时短。本发明器械可将放射结构设置在导管内且随导管长时间设置在体内,而且可以方便对放射结构的约束,还可方便对放射结构的替换及位置调整。因防返流结构的设置可以有效的防止放射性粒子穿出;且不用进行多次导管置入即可完成对放射性粒子的替换工作或位置调整,可以减少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痛苦,还可有效减少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最终可以起到有效治疗延长患者存活时间的目的。
进一步,所述固定结构为一可膨胀活塞,可膨胀结构上设置一小挂环,挂环连接牵拉结构一端,牵拉结构另一端留在导管外侧,牵拉结构具体为一牵拉线。使用时,通过加硬引导丝将可膨胀活塞送到放射结构处,固定放射结构,需要补充放射结构时,通过在外侧使劲后撤牵拉丝,将可膨胀活塞取出进行放射结构的补充。
进一步,癌栓在上腔静脉时,导管外侧设置一导管鞘,导管头端是封闭的盲端,导管头端两侧设置2个出气孔,方便各结构的置入顺畅性。
进一步,放射结构为圆柱形结构,放射性粒子设置在放射结构的中央。此种设置可以有效精准的实现对癌栓的放疗。
进一步,放射性粒子为I-125;I-125以I125覆层形式设置在放射结构的中央的承载球上。
进一步,放射结构的长度为0.8cm;直径为4.5mm;
进一步,还包括设置在放射结构间的非放射结构;放射结构与非放射结构的直径小于导管口径但大于导丝直径;非放射结构的设置可以实现根据需放疗的位置进行放射结构的设置,更好的实现精准放疗;
进一步,所述放射性结构、非放射性结构上端设置小拉环;放射性结构、非放射性结构及可膨胀活塞下端设置与拉环结构对应的凹陷;对应设置将各结构牵出的带钩牵拉导丝。此种结构的设置可以保证各个结构连接的吻合性;且方便对放射性结构进行替换;进一步,所述凹槽为设置在放射性结构、非放射性结构及可膨胀活塞下端中央的半圆球凹陷,此种设置能够将各个结构更好的连接在一起。
或者在放射性结构、非放射性结构上端设置一薄层由铁磁性材料组成的磁性吸引层,另设置前端为磁性片的磁性牵拉导丝,磁性片与磁性吸引层相互吸引。此种结构可以大大提高放射性粒子取出时的速度,且因仅设置在上部不会影响放射性粒子的放射治疗。
进一步,防返流结构包括设置在导管内的阻挡环及设置在阻挡环前端的防返流瓣;阻挡环形成的开口口径小于放射性结构及非放射性结构的直径;防返流瓣可以保证导丝穿过与退出,且可以有效防止血液返流,阻挡环可以防止放射性结构及非放射性结构从导管穿出。
或者所述防返流结构为薄弹性膜;薄弹性膜本身可以允许导丝通过,导丝撤回后自动闭合,结构简单;进一步,为防止薄弹性膜不能很好的闭合,在薄弹性膜前方也设置防返流瓣。
进一步,设置1-4片防返流瓣;放返流瓣一侧设置在导管内壁上,另一侧悬浮;单片防返流瓣的长度大于导管直径,此种设置方式可以有效保证血液逆流。
进一步,所述引导丝前端头为软的可弯折丝;后端为一硬的直头;做介入手术时候,先把软的前端头送到体内对应包含癌栓的静脉血管内;且前端头留在体内,然后将导管头端(有防返流结构)延导丝硬的直头进入体内的存在癌栓静脉血管处,后把导丝撤出来,再进行后续操作。此种设置方式可以其有足够的强度穿过防返流结构。
进一步,在导管后端外侧还设置一透明导管鞘,该导管鞘含有螺纹段,在螺纹段设置螺旋帽,螺旋帽封闭导管。导管鞘的设置可以明显加快导管的置入速度
导管尾端还设置包括蝴蝶形固定翼,蝴蝶固定翼可有效将该导管固定在体表皮肤蝴蝶形固定翼进一步,所述蝴蝶形固定翼翼中间设置与导管尺寸一样的半圆形凹槽,此种设置为更好的固定导管。
进一步,所述导管鞘为使用时经颈静脉与上腔静脉的导管鞘。此种设置可以使导管非常容易的经过颈静脉与上腔静脉段。
进一步,所述导管直径范围为1.33mm-2.5mm的导管,其中优选为直径为1.33mm的4F导管;4F导管可以很好的实现想要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导管鞘直径范围为1.67mm-2.7mm的导管鞘。
进一步,所述导管上设置厘米刻度,方便对伸入长度的了解。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利用放射结构局部内放射治疗静脉血管癌栓的治疗方法:
1)将导丝或导管鞘在超声或DSA引导作用下,经颈静脉到达存在癌栓的静脉血管脉处;导管鞘引导只限经颈静脉到达上腔静脉处;
2)在导管鞘的引导下将导管引入到上腔静脉或存在癌栓的上腔静脉处;当癌栓不在上腔静脉时,需要将导管先沿导管鞘进入上腔静脉后,再进入到存在癌栓的静脉处;或者在导丝作用下直接将导管引入到存在癌栓的静脉血管处;
3)后将引导丝撤出;后利用引导丝将放射结构或非放射结构推送到导管前端,根据需放疗的部位调节放射结构与非放射结构的位置及数目。
4)后利用引导丝将可膨胀活塞推入导管前端,防止放射结构位置的变化,连接可膨胀活塞的牵拉线留于体外。
5)封堵导管后端口,并用蝴蝶形固定翼将其固定在颈部皮肤处。
6)当需要调整位置时通过在外侧牵拉或前推导管即可到达调节位置的目的,另外当需要对粒子进行替换时,只需回撤牵拉线将可膨胀活塞取出,后利用引导丝将放射结构,非放射结构依次送入,通过前推或后撤导管达到改变位置的目的;还可通过带钩牵拉导丝将无效的放射结构与非放射结构逐个牵出或利用磁性牵拉导丝逐个将无效的放射结构与非放射结构依次牵出,牵出后再逐个将有效的放射结构与非放射结构置入;后在将可膨胀活塞置入固定前端结构,再旋紧螺旋帽及用蝴蝶形固定翼进行固定。
与现有技术治疗方法相比,本治疗方法能实现更加精准的放疗,还可达到长期有效的放射治疗目的。
与现有技术器械相比,因长导管已经进入后,设定在体内不取出,且各放射结构跟进需要进行设置,使治疗精准,且位置移动简单,涉及放射结构替换时操作简单方便,可以对患者进行长期有效的局部放射治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器械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器械在人体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带导管鞘器械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牵拉线及可膨胀活塞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牵拉线前端及可膨胀活塞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引导丝前端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磁性牵拉导丝前端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带钩牵拉导丝前端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无放射结构与非放射结构单包含阻挡环的导管前端局部放大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带无小拉环及凹槽放射结构与非放射结构的前端部分局部放大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带有小拉环及凹槽放射结构与非放射结构的前端部分局部放大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包含薄弹性膜及防返流瓣的导管前端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带磁性吸引层的放射结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带磁性吸引层的非放射结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磁性吸引层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带小拉环及凹槽的放射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带小拉环及凹槽的非放射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蝴蝶形固定翼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管;21、引导丝;22、带钩牵拉导丝;23、磁性牵拉导丝;231、磁性片;24.牵拉线;3、放射结构;31、小拉环;32、凹陷;33、磁性吸引层;4、非放射结构;5、可膨胀活塞;61、阻挡环;62、防返流瓣;63、薄弹性膜;7、螺旋帽;8、蝴蝶形固定翼;81、半圆形凹槽;9、导管鞘;10、厘米刻度。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可留置与取出的局部内放射治疗上腔静脉癌栓的器械
一种可留置与取出的局部内放射治疗上腔静脉癌栓的器械,其包括一使用时经颈静脉穿刺到达上腔静脉的导管1;与导管1配套使用的引导丝21;导管1前部设置的包含可进行内放射治疗放射性物质的放射结构3;其中导管1最前端为微尖型设置,在导管1前端两侧设置两个出气孔;放射结构3的直径大于引导丝21直径;两出气孔的直径小于放射结构3的直径;在导管1内还设置将放射结构3固定于导管1前端的固定结构及将固定结构取出的牵拉结构;固定结构设置于放射结构3的后面。固定结构为一可膨胀活塞5,可膨胀结构上设置一小挂环,挂环连接牵拉结构一端,牵拉结构另一端留在导管1外侧,牵拉结构具体为一牵拉线24。使用时,通过加硬引导丝21将可膨胀活塞5送到放射结构3处,固定放射结构3,需要补充放射结构3时,通过在外侧使劲后撤牵拉丝,将可膨胀活塞5取出进行放射结构3的补充。导管1外侧设置一导管鞘9,导管1头端是封闭的盲端,导管1头端两侧设置2个出气孔,方便各结构的置入顺畅性。
放射结构3为圆柱形结构,放射性粒子置在放射结构3的中央;圆柱结构的长度等于放射性粒子的辐射距离。此种设置可以有效精准的实现对癌栓的放疗。放射性粒子为I-125;I-125以I125覆层形式设置在放射结构3的中央的承载球上。放射结构3的长度为0.8cm;直径为4.5mm;
引导丝21前端头为软的可弯折丝;后端为一硬的直头;做介入手术时候,先把软的前端头送到体内对应包含癌栓的静脉血管内;且前端头留在体内,然后将导管1头端(有防返流结构)延导丝硬的直头进入体内的存在癌栓静脉血管处,后把导丝撤出来,再进行后续操作。此种设置方式可以其有足够的强度穿过防返流结构。
导管1尾端还设置包括蝴蝶形固定翼8,蝴蝶固定翼可有效将该导管1固定在体表皮肤蝴蝶形固定翼8中间设置与导管1尺寸一样的半圆形凹槽81,此种设置为更好的固定导管1。
导管1直径范围为1.33mm-2.5mm的导管1,其中优选为直径为1.33mm的4F导管1;4F导管1可以很好的实现想要的效果。
实施例2一种可留置与取出的局部内放射治疗下腔静脉癌栓的器械
一种可留置与取出的局部内放射治疗上腔静脉癌栓的器械,其包括一使用时经颈静脉穿刺到达上腔静脉后通过心脏后到达下腔静脉的导管1;与导管1配套使用的引导丝21;导管1前部设置的包含可进行内放射治疗放射性物质的放射结构3;其中导管1最前端为微尖型设置,在导管1设置放射结构3的前面设置一允许导丝穿过不允许放射结构3穿过且具有防止血液返流的防返流结构;放射结构3的直径大于引导丝21直径;在导管1内还设置将放射结构3固定于导管1前端的固定结构及将固定结构取出的牵拉结构;固定结构设置于放射结构3的后面。固定结构为一可膨胀活塞5,可膨胀结构上设置一小挂环,挂环连接牵拉结构一端,牵拉结构另一端留在导管1外侧,牵拉结构具体为一牵拉线24。使用时,通过加硬引导丝21将可膨胀活塞5送到放射结构3处,固定放射结构3,需要补充放射结构3时,通过在外侧使劲后撤牵拉丝,将可膨胀活塞5取出进行放射结构3的补充。
放射结构3为圆柱形结构,放射性粒子置在放射结构3的中央;圆柱结构的长度等于放射性粒子的辐射距离。此种设置可以有效精准的实现对癌栓的放疗。放射性粒子为I-125;I-125以I125覆层形式设置在放射结构3的中央的承载球上。放射结构3的长度为0.8cm;直径为4.5mm;
防返流结构包括设置在导管1内的阻挡环61及设置在阻挡环61前端的防返流瓣62;阻挡环61形成的开口口径小于放射性结构及非放射性结构的直径;防返流瓣62可以保证导丝穿过与退出,且可以有效防止血液返流,阻挡环61可以防止放射性结构及非放射性结构从导管1穿出。设置1-4片防返流瓣62;放返流瓣一侧设置在导管1内壁上,另一侧悬浮;单片防返流瓣62的长度大于导管1直径,此种设置方式可以有效保证血液逆流。
引导丝21前端头为软的可弯折丝;后端为一硬的直头;做介入手术时候,先把软的前端头送到体内对应包含癌栓的静脉血管内;且前端头留在体内,然后将导管1头端(有防返流结构)延导丝硬的直头进入体内的存在癌栓静脉血管处,后把导丝撤出来,再进行后续操作。此种设置方式可以其有足够的强度穿过防返流结构。
导管1尾端还设置包括蝴蝶形固定翼8,蝴蝶固定翼可有效将该导管1固定在体表皮肤蝴蝶形固定翼8中间设置与导管1尺寸一样的半圆形凹槽81,此种设置为更好的固定导管1。
导管1直径范围为1.33mm-2.5mm的导管1,其中优选为直径为1.33mm的4F导管1;4F导管1可以很好的实现想要的效果。
实施例3一种可留置与取出的局部内放射治疗肝静脉癌栓的器械
一种可留置与取出的局部内放射治疗上腔静脉癌栓的器械,其包括一使用时经颈静脉穿刺到达上腔静脉后经过心脏后到达肝静脉的导管1;与导管1配套使用的引导丝21;导管1前部设置的包含可进行内放射治疗放射性物质的放射结构3;其中导管1最前端为微尖型设置,在导管1设置放射结构3的前面设置一允许导丝穿过不允许放射结构3穿过且具有防止血液返流的防返流结构;放射结构3的直径大于引导丝21直径;在导管1内还设置将放射结构3固定于导管1前端的固定结构及将固定结构取出的牵拉结构;固定结构设置于放射结构3的后面。固定结构为一可膨胀活塞5,可膨胀结构上设置一小挂环,挂环连接牵拉结构一端,牵拉结构另一端留在导管1外侧,牵拉结构具体为一牵拉线24。使用时,通过加硬引导丝21将可膨胀活塞5送到放射结构3处,固定放射结构3,需要补充放射结构3时,通过在外侧使劲后撤牵拉丝,将可膨胀活塞5取出进行放射结构3的补充。
放射结构3为圆柱形结构,放射性粒子置在放射结构3的中央;圆柱结构的长度等于放射性粒子的辐射距离。此种设置可以有效精准的实现对癌栓的放疗。放射性粒子为I-125;I-125以I125覆层形式设置在放射结构3的中央的承载球上。放射结构3的长度为0.8cm;直径为4.5mm;
防返流结构包括设置在导管1内的阻挡环61及设置在阻挡环61前端的防返流瓣62;阻挡环61形成的开口口径小于放射性结构及非放射性结构的直径;防返流瓣62可以保证导丝穿过与退出,且可以有效防止血液返流,阻挡环61可以防止放射性结构及非放射性结构从导管1穿出。设置1-4片防返流瓣62;放返流瓣一侧设置在导管1内壁上,另一侧悬浮;单片防返流瓣62的长度大于导管1直径,此种设置方式可以有效保证血液逆流。
引导丝21前端头为软的可弯折丝;后端为一硬的直头;做介入手术时候,先把软的前端头送到体内对应包含癌栓的静脉血管内;且前端头留在体内,然后将导管1头端(有防返流结构)延导丝硬的直头进入体内的存在癌栓静脉血管处,后把导丝撤出来,再进行后续操作。此种设置方式可以其有足够的强度穿过防返流结构。
导管1尾端还设置包括蝴蝶形固定翼8,蝴蝶固定翼可有效将该导管1固定在体表皮肤蝴蝶形固定翼8中间设置与导管1尺寸一样的半圆形凹槽81,此种设置为更好的固定导管1。
导管1直径范围为1.33mm-2.5mm的导管1,其中优选为直径为1.33mm的4F导管1;4F导管1可以很好的实现想要的效果。
实施例4一种可留置与取出的局部内放射治疗门静脉癌栓的器械
一种可留置与取出的局部内放射治疗上腔静脉癌栓的器械,其包括一使用时经颈静脉穿刺到达上腔静脉后通过心脏后进入肝静脉后穿刺过肝实质后进入门静脉的导管1;与导管1配套使用的引导丝21;导管1前部设置的包含可进行内放射治疗放射性物质的放射结构3;其中导管1最前端为微尖型设置,在导管1设置放射结构3的前面设置一允许导丝穿过不允许放射结构3穿过且具有防止血液返流的防返流结构;放射结构3的直径大于引导丝21直径;在导管1内还设置将放射结构3固定于导管1前端的固定结构及将固定结构取出的牵拉结构;固定结构设置于放射结构3的后面。固定结构为一可膨胀活塞5,可膨胀结构上设置一小挂环,挂环连接牵拉结构一端,牵拉结构另一端留在导管1外侧,牵拉结构具体为一牵拉线24。使用时,通过加硬引导丝21将可膨胀活塞5送到放射结构3处,固定放射结构3,需要补充放射结构3时,通过在外侧使劲后撤牵拉丝,将可膨胀活塞5取出进行放射结构3的补充。
放射结构3为圆柱形结构,放射性粒子置在放射结构3的中央;圆柱结构的长度等于放射性粒子的辐射距离。此种设置可以有效精准的实现对癌栓的放疗。放射性粒子为I-125;I-125以I125覆层形式设置在放射结构3的中央的承载球上。放射结构3的长度为0.8cm;直径为4.5mm;
防返流结构包括设置在导管1内的阻挡环61及设置在阻挡环61前端的防返流瓣62;阻挡环61形成的开口口径小于放射性结构及非放射性结构的直径;防返流瓣62可以保证导丝穿过与退出,且可以有效防止血液返流,阻挡环61可以防止放射性结构及非放射性结构从导管1穿出。设置1-4片防返流瓣62;放返流瓣一侧设置在导管1内壁上,另一侧悬浮;单片防返流瓣62的长度大于导管1直径,此种设置方式可以有效保证血液逆流。
引导丝21前端头为软的可弯折丝;后端为一硬的直头;做介入手术时候,先把软的前端头送到体内对应包含癌栓的静脉血管内;且前端头留在体内,然后将导管1头端(有防返流结构)延导丝硬的直头进入体内的存在癌栓静脉血管处,后把导丝撤出来,再进行后续操作。此种设置方式可以其有足够的强度穿过防返流结构。
导管1尾端还设置包括蝴蝶形固定翼8,蝴蝶固定翼可有效将该导管1固定在体表皮肤蝴蝶形固定翼8中间设置与导管1尺寸一样的半圆形凹槽81,此种设置为更好的固定导管1。
导管1直径范围为1.33mm-2.5mm的导管1,其中优选为直径为1.33mm的4F导管1;4F导管1可以很好的实现想要的效果。
实施例5一种可留置与取出的局部内放射治疗门静脉癌栓的器械
一种可留置与取出的局部内放射治疗上腔静脉癌栓的器械,其包括一使用时经颈静脉穿刺到达上腔静脉后通过心脏后进入肝静脉后穿刺过肝实质后进入门静脉的导管1;与导管1配套使用的引导丝21;导管1前部设置的包含可进行内放射治疗放射性物质的放射结构3;其中导管1最前端为微尖型设置,在导管1设置放射结构3的前面设置一允许导丝穿过不允许放射结构3穿过且具有防止血液返流的防返流结构;放射结构3的直径大于引导丝21直径;在导管1内还设置将放射结构3固定于导管1前端的固定结构及将固定结构取出的牵拉结构;固定结构设置于放射结构3的后面。固定结构为一可膨胀活塞5,可膨胀结构上设置一小挂环,挂环连接牵拉结构一端,牵拉结构另一端留在导管1外侧,牵拉结构具体为一牵拉线24。使用时,通过加硬引导丝21将可膨胀活塞5送到放射结构3处,固定放射结构3,需要补充放射结构3时,通过在外侧使劲后撤牵拉丝,将可膨胀活塞5取出进行放射结构3的补充。
放射结构3为圆柱形结构,放射性粒子置在放射结构3的中央;圆柱结构的长度等于放射性粒子的辐射距离。此种设置可以有效精准的实现对癌栓的放疗。放射性粒子为I-125;I-125以I125覆层形式设置在放射结构3的中央的承载球上。放射结构3的长度为0.8cm;直径为4.5mm;
包括设置在放射结构3间的非放射结构4;放射结构3与非放射结构4的直径小于导管1口径但大于导丝直径;非放射结构4的设置可以实现根据需放疗的位置进行放射结构3的设置,更好的实现精准放疗;
防返流结构包括设置在导管1内的阻挡环61及设置在阻挡环61前端的防返流瓣62;阻挡环61形成的开口口径小于放射性结构及非放射性结构的直径;防返流瓣62可以保证导丝穿过与退出,且可以有效防止血液返流,阻挡环61可以防止放射性结构及非放射性结构从导管1穿出。设置1-4片防返流瓣62;放返流瓣一侧设置在导管1内壁上,另一侧悬浮;单片防返流瓣62的长度大于导管1直径,此种设置方式可以有效保证血液逆流。
引导丝21前端头为软的可弯折丝;后端为一硬的直头;做介入手术时候,先把软的前端头送到体内对应包含癌栓的静脉血管内;且前端头留在体内,然后将导管1头端(有防返流结构)延导丝硬的直头进入体内的存在癌栓静脉血管处,后把导丝撤出来,再进行后续操作。此种设置方式可以其有足够的强度穿过防返流结构。
导管1尾端还设置包括蝴蝶形固定翼8,蝴蝶固定翼可有效将该导管1固定在体表皮肤蝴蝶形固定翼8中间设置与导管1尺寸一样的半圆形凹槽81,此种设置为更好的固定导管1。
导管1直径范围为1.33mm-2.5mm的导管1,其中优选为直径为1.33mm的4F导管1;4F导管1可以很好的实现想要的效果。
实施例6一种可留置与取出的局部内放射治疗门静脉癌栓的器械
一种可留置与取出的局部内放射治疗上腔静脉癌栓的器械,其包括一使用时经颈静脉穿刺到达上腔静脉后通过心脏后进入肝静脉后穿刺过肝实质后进入门静脉的导管1;与导管1配套使用的引导丝21;导管1前部设置的包含可进行内放射治疗放射性物质的放射结构3;其中导管1最前端为微尖型设置,在导管1设置放射结构3的前面设置一允许导丝穿过不允许放射结构3穿过且具有防止血液返流的防返流结构;放射结构3的直径大于引导丝21直径;在导管1内还设置将放射结构3固定于导管1前端的固定结构及将固定结构取出的牵拉结构;固定结构设置于放射结构3的后面。固定结构为一可膨胀活塞5,可膨胀结构上设置一小挂环,挂环连接牵拉结构一端,牵拉结构另一端留在导管1外侧,牵拉结构具体为一牵拉线24。使用时,通过加硬引导丝21将可膨胀活塞5送到放射结构3处,固定放射结构3,需要补充放射结构3时,通过在外侧使劲后撤牵拉丝,将可膨胀活塞5取出进行放射结构3的补充。
放射结构3为圆柱形结构,放射性粒子置在放射结构3的中央;圆柱结构的长度等于放射性粒子的辐射距离。此种设置可以有效精准的实现对癌栓的放疗。放射性粒子为I-125;I-125以I125覆层形式设置在放射结构3的中央的承载球上。放射结构3的长度为0.8cm;直径为4.5mm;
包括设置在放射结构3间的非放射结构4;放射结构3与非放射结构4的直径小于导管1口径但大于导丝直径;非放射结构4的设置可以实现根据需放疗的位置进行放射结构3的设置,更好的实现精准放疗;放射性结构、非放射性结构上端设置小拉环31;放射性结构、非放射性结构及可膨胀活塞5下端设置与拉环结构对应的凹陷32;对应设置将各结构牵出的带钩牵拉导丝22。此种结构的设置可以保证各个结构连接的吻合性;且方便对放射性结构进行替换;凹槽为设置在放射性结构、非放射性结构及可膨胀活塞5下端中央的半圆球凹陷32,此种设置能够将各个结构更好的连接在一起。
防返流结构包括设置在导管1内的阻挡环61及设置在阻挡环61前端的防返流瓣62;阻挡环61形成的开口口径小于放射性结构及非放射性结构的直径;防返流瓣62可以保证导丝穿过与退出,且可以有效防止血液返流,阻挡环61可以防止放射性结构及非放射性结构从导管1穿出。设置1-4片防返流瓣62;放返流瓣一侧设置在导管1内壁上,另一侧悬浮;单片防返流瓣62的长度大于导管1直径,此种设置方式可以有效保证血液逆流。
引导丝21前端头为软的可弯折丝;后端为一硬的直头;做介入手术时候,先把软的前端头送到体内对应包含癌栓的静脉血管内;且前端头留在体内,然后将导管1头端(有防返流结构)延导丝硬的直头进入体内的存在癌栓静脉血管处,后把导丝撤出来,再进行后续操作。此种设置方式可以其有足够的强度穿过防返流结构。
导管1尾端还设置包括蝴蝶形固定翼8,蝴蝶固定翼可有效将该导管1固定在体表皮肤蝴蝶形固定翼8中间设置与导管1尺寸一样的半圆形凹槽81,此种设置为更好的固定导管1。
导管1直径范围为1.33mm-2.5mm的导管1,其中优选为直径为1.33mm的4F导管1;4F导管1可以很好的实现想要的效果。
实施例7一种可留置与取出的局部内放射治疗门静脉癌栓的器械
一种可留置与取出的局部内放射治疗上腔静脉癌栓的器械,其包括一使用时经颈静脉穿刺到达上腔静脉后通过心脏后进入肝静脉后穿刺过肝实质后进入门静脉的导管1;与导管1配套使用的引导丝21;导管1前部设置的包含可进行内放射治疗放射性物质的放射结构3;其中导管1最前端为微尖型设置,在导管1设置放射结构3的前面设置一允许导丝穿过不允许放射结构3穿过且具有防止血液返流的防返流结构;放射结构3的直径大于引导丝21直径;在导管1内还设置将放射结构3固定于导管1前端的固定结构及将固定结构取出的牵拉结构;固定结构设置于放射结构3的后面。固定结构为一可膨胀活塞5,可膨胀结构上设置一小挂环,挂环连接牵拉结构一端,牵拉结构另一端留在导管1外侧,牵拉结构具体为一牵拉线24。使用时,通过加硬引导丝21将可膨胀活塞5送到放射结构3处,固定放射结构3,需要补充放射结构3时,通过在外侧使劲后撤牵拉丝,将可膨胀活塞5取出进行放射结构3的补充。
放射结构3为圆柱形结构,放射性粒子置在放射结构3的中央;圆柱结构的长度等于放射性粒子的辐射距离。此种设置可以有效精准的实现对癌栓的放疗。放射性粒子为I-125;I-125以I125覆层形式设置在放射结构3的中央的承载球上。放射结构3的长度为0.8cm;直径为4.5mm;
包括设置在放射结构3间的非放射结构4;放射结构3与非放射结构4的直径小于导管1口径但大于导丝直径;非放射结构4的设置可以实现根据需放疗的位置进行放射结构3的设置,更好的实现精准放疗;在放射性结构、非放射性结构上端设置一薄层由铁磁性材料组成的磁性吸引层33,另设置前端为磁性片231的磁性牵拉导丝23,磁性片231与磁性吸引层33相互吸引。此种结构可以大大提高放射性粒子取出时的速度,且因仅设置在上部不会影响放射性粒子的放射治疗。
防返流结构为薄弹性膜63;薄弹性膜63本身可以允许导丝通过,导丝撤回后自动闭合,结构简单;为防止薄弹性膜63不能很好的闭合,在薄弹性膜63前方也设置防返流瓣62。设置1-4片防返流瓣62;放返流瓣一侧设置在导管1内壁上,另一侧悬浮;单片防返流瓣62的长度大于导管1直径,此种设置方式可以有效保证血液逆流。
引导丝21前端头为软的可弯折丝;后端为一硬的直头;做介入手术时候,先把软的前端头送到体内对应包含癌栓的静脉血管内;且前端头留在体内,然后将导管1头端(有防返流结构)延导丝硬的直头进入体内的存在癌栓静脉血管处,后把导丝撤出来,再进行后续操作。此种设置方式可以其有足够的强度穿过防返流结构。
导管1尾端还设置包括蝴蝶形固定翼8,蝴蝶固定翼可有效将该导管1固定在体表皮肤蝴蝶形固定翼8中间设置与导管1尺寸一样的半圆形凹槽81,此种设置为更好的固定导管1。
导管1直径范围为1.33mm-2.5mm的导管1,其中优选为直径为1.33mm的4F导管1;4F导管1可以很好的实现想要的效果。导管1上设置厘米刻度10,方便对伸入长度的了解
实施例8一种可留置与取出的局部内放射治疗门静脉癌栓的器械
一种可留置与取出的局部内放射治疗上腔静脉癌栓的器械,其包括一使用时经颈静脉穿刺到达上腔静脉后通过心脏后进入肝静脉后穿刺过肝实质后进入门静脉的导管1;与导管1配套使用的引导丝21;导管1前部设置的包含可进行内放射治疗放射性物质的放射结构3;其中导管1最前端为微尖型设置,在导管1设置放射结构3的前面设置一允许导丝穿过不允许放射结构3穿过且具有防止血液返流的防返流结构;放射结构3的直径大于引导丝21直径;在导管1内还设置将放射结构3固定于导管1前端的固定结构及将固定结构取出的牵拉结构;固定结构设置于放射结构3的后面。固定结构为一可膨胀活塞5,可膨胀结构上设置一小挂环,挂环连接牵拉结构一端,牵拉结构另一端留在导管1外侧,牵拉结构具体为一牵拉线24。使用时,通过加硬引导丝21将可膨胀活塞5送到放射结构3处,固定放射结构3,需要补充放射结构3时,通过在外侧使劲后撤牵拉丝,将可膨胀活塞5取出进行放射结构3的补充。
放射结构3为圆柱形结构,放射性粒子置在放射结构3的中央;圆柱结构的长度等于放射性粒子的辐射距离。此种设置可以有效精准的实现对癌栓的放疗。放射性粒子为I-125;I-125以I125覆层形式设置在放射结构3的中央的承载球上。放射结构3的长度为0.8cm;直径为4.5mm;
包括设置在放射结构3间的非放射结构4;放射结构3与非放射结构4的直径小于导管1口径但大于导丝直径;非放射结构4的设置可以实现根据需放疗的位置进行放射结构3的设置,更好的实现精准放疗;在放射性结构、非放射性结构上端设置一薄层由铁磁性材料组成的磁性吸引层33,另设置前端为磁性片231的磁性牵拉导丝23,磁性片231与磁性吸引层33相互吸引。此种结构可以大大提高放射性粒子取出时的速度,且因仅设置在上部不会影响放射性粒子的放射治疗。
防返流结构为薄弹性膜63;薄弹性膜63本身可以允许导丝通过,导丝撤回后自动闭合,结构简单;为防止薄弹性膜63不能很好的闭合,在薄弹性膜63前方也设置防返流瓣62。设置1-4片防返流瓣62;放返流瓣一侧设置在导管1内壁上,另一侧悬浮;单片防返流瓣62的长度大于导管1直径,此种设置方式可以有效保证血液逆流。
引导丝21前端头为软的可弯折丝;后端为一硬的直头;做介入手术时候,先把软的前端头送到体内对应包含癌栓的静脉血管内;且前端头留在体内,然后将导管1头端(有防返流结构)延导丝硬的直头进入体内的存在癌栓静脉血管处,后把导丝撤出来,再进行后续操作。此种设置方式可以其有足够的强度穿过防返流结构。
导管1尾端还设置包括蝴蝶形固定翼8,蝴蝶固定翼可有效将该导管1固定在体表皮肤蝴蝶形固定翼8中间设置与导管1尺寸一样的半圆形凹槽81,此种设置为更好的固定导管1。导管1直径范围为1.33mm-2.5mm的导管1,其中优选为直径为1.33mm的4F导管1;4F导管1可以很好的实现想要的效果。
在导管1后端外侧还设置一透明导管鞘9,该导管鞘9含有螺纹段,在螺纹段设置螺旋帽7,螺旋帽7封闭导管1。导管鞘9的设置可以明显加快导管1的置入速度。导管鞘9为使用时经颈静脉与上腔静脉的导管鞘9。此种设置可以使导管1非常容易的经过颈静脉与上腔静脉段。导管鞘9直径范围为1.67mm-2.7mm的导管鞘9。导管1上设置厘米刻度10,方便对伸入长度的了解。实施例9一种可留置与取出的局部内放射治疗上腔静脉癌栓的方法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可留置与取出的局部内放射治疗上腔静脉癌栓的方法:
1)将导管鞘9或引导丝21在超声或DSA引导作用下,经颈静脉到达上腔静脉存在癌栓的血管处;
2)沿导管鞘9或导引丝将导管1引入到将引导丝21经颈静脉到达上腔静脉存在癌栓的血管处;
3)后利用引导丝21将放射结构3或非放射结构4推送到导管1前端,根据需放疗的部位调节放射结构3或/和非放射结构4的位置及数目。
4)后利用引导丝21将可膨胀活塞5推入导管1前端,防止放射结构3位置的变化,连接可膨胀活塞5的牵拉线24留于体外。
5)封堵导管1后端口,并用蝴蝶形固定翼8将其固定在颈部皮肤处。
6)当需要调整位置时通过在外侧牵拉或前推导管1即可到达调节位置的目的,另外当需要对粒子进行替换时,只需回撤牵拉线24将可膨胀活塞5取出,后利用引导丝21将放射结构3或/和非放射结构4依次送入,还可通过前推或后撤导管1达到改变位置的目的;还可通过带钩牵拉导丝22将无效的放射结构3与非放射结构4逐个牵出或利用磁性牵拉导丝23逐个将无效的放射结构3与非放射结构4依次牵出,牵出后再逐个将有效的放射结构3与非放射结构4置入;后在将可膨胀活塞5置入固定前端结构,再旋紧螺旋帽7及用蝴蝶形固定翼8进行固定。
实施例10一种可留置与取出的局部内放射治疗下腔静脉癌栓的方法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可留置与取出的局部内放射治疗下腔静脉癌栓的方法:
1)将引导丝21在超声或DSA引导作用下,经颈静脉穿刺到达上腔静脉后通过心脏后到达下腔静脉存在癌栓的血管处;
2)沿引导丝21将导管1经颈静脉穿刺到达上腔静脉后通过心脏后到达下腔静脉存在癌栓的血管处;
3)后利用引导丝21将放射结构3或非放射结构4推送到导管1前端,根据需放疗的部位调节放射结构3或/和非放射结构4的位置及数目。
4)后利用引导丝21将可膨胀活塞5推入导管1前端,防止放射结构3位置的变化,连接可膨胀活塞5的牵拉线24留于体外。
5)封堵导管1后端口,并用蝴蝶形固定翼8将其固定在颈部皮肤处。
6)当需要调整位置时通过在外侧牵拉或前推导管1即可到达调节位置的目的,另外当需要对粒子进行替换时,只需回撤牵拉线24将可膨胀活塞5取出,后利用引导丝21将放射结构3或/和非放射结构4依次送入,还可通过前推或后撤导管1达到改变位置的目的;还可通过带钩牵拉导丝22将无效的放射结构3与非放射结构4逐个牵出或利用磁性牵拉导丝23逐个将无效的放射结构3与非放射结构4依次牵出,牵出后再逐个将有效的放射结构3与非放射结构4置入;后在将可膨胀活塞5置入固定前端结构,再旋紧螺旋帽7及用蝴蝶形固定翼8进行固定。
实施例11一种可留置与取出的局部内放射治疗肝静脉癌栓的方法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可留置与取出的局部内放射治疗肝静脉癌栓的方法:
1)将引导丝21在超声或DSA引导作用下,经颈静脉穿刺到达上腔静脉后经过心脏后到达肝静脉存在癌栓的血管处;
2)沿引导丝21将导管1颈静脉穿刺到达上腔静脉后经过心脏后到达肝静脉存在癌栓的血管处;
3)后利用引导丝21将放射结构3或非放射结构4推送到导管1前端,根据需放疗的部位调节放射结构3或/和非放射结构4的位置及数目。
4)后利用引导丝21将可膨胀活塞5推入导管1前端,防止放射结构3位置的变化,连接可膨胀活塞5的牵拉线24留于体外。
5)封堵导管1后端口,并用蝴蝶形固定翼8将其固定在颈部皮肤处。
6)当需要调整位置时通过在外侧牵拉或前推导管1即可到达调节位置的目的,另外当需要对粒子进行替换时,只需回撤牵拉线24将可膨胀活塞5取出,后利用引导丝21将放射结构3或/和非放射结构4依次送入,还可通过前推或后撤导管1达到改变位置的目的;还可通过带钩牵拉导丝22将无效的放射结构3与非放射结构4逐个牵出或利用磁性牵拉导丝23逐个将无效的放射结构3与非放射结构4依次牵出,牵出后再逐个将有效的放射结构3与非放射结构4置入;后在将可膨胀活塞5置入固定前端结构,再旋紧螺旋帽7及用蝴蝶形固定翼8进行固定。
实施例12一种可留置与取出的局部内放射治疗门静脉癌栓的方法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可留置与取出的局部内放射治疗门静脉癌栓的方法:
1)将引导丝21在超声或DSA引导作用下,经颈静脉穿刺到达上腔静脉后通过心脏后进入肝静脉后穿刺过肝实质后进入门静脉的导管1存在癌栓的血管处;
2)沿引导丝21将导管1颈静脉穿刺到达上腔静脉后通过心脏后进入肝静脉后穿刺过肝实质后进入门静脉的导管1存在癌栓的血管处;
3)后利用引导丝21将放射结构3或非放射结构4推送到导管1前端,根据需放疗的部位调节放射结构3或/和非放射结构4的位置及数目。
4)后利用引导丝21将可膨胀活塞5推入导管1前端,防止放射结构3位置的变化,连接可膨胀活塞5的牵拉线24留于体外。
5)封堵导管1后端口,并用蝴蝶形固定翼8将其固定在颈部皮肤处。
6)当需要调整位置时通过在外侧牵拉或前推导管1即可到达调节位置的目的,另外当需要对粒子进行替换时,只需回撤牵拉线24将可膨胀活塞5取出,后利用引导丝21将放射结构3或/和非放射结构4依次送入,还可通过前推或后撤导管1达到改变位置的目的;还可通过带钩牵拉导丝22将无效的放射结构3与非放射结构4逐个牵出或利用磁性牵拉导丝23逐个将无效的放射结构3与非放射结构4依次牵出,牵出后再逐个将有效的放射结构3与非放射结构4置入;后在将可膨胀活塞5置入固定前端结构,再旋紧螺旋帽7及用蝴蝶形固定翼8进行固定。
实施例13一种可留置与取出的局部内放射治疗门静脉癌栓的方法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可留置与取出的局部内放射治疗门静脉癌栓的方法:
1)将引导丝21和导管鞘9在超声或DSA引导作用下,引导丝21经颈静脉穿刺到达上腔静脉后通过心脏后进入肝静脉后穿刺过肝实质后进入门静脉的导管1存在癌栓的血管处,导管鞘9进入上腔静脉;
2)在导管鞘9的作用下将导管1引入上腔静脉后在沿导丝经上腔静脉后通过心脏后进入肝静脉后穿刺过肝实质后进入门静脉的导管1存在癌栓的血管处;或者直接沿引导丝21将导管1经颈静脉穿刺到达上腔静脉后通过心脏后进入肝静脉后穿刺过肝实质后进入门静脉的导管1存在癌栓的血管处;
3)后利用引导丝21将放射结构3或非放射结构4推送到导管1前端,根据需放疗的部位调节放射结构3或/和非放射结构4的位置及数目。
4)后利用引导丝21将可膨胀活塞5推入导管1前端,防止放射结构3位置的变化,连接可膨胀活塞5的牵拉线24留于体外。
5)封堵导管1后端口,并用蝴蝶形固定翼8将其固定在颈部皮肤处。
6)当需要调整位置时通过在外侧牵拉或前推导管1即可到达调节位置的目的,另外当需要对粒子进行替换时,只需回撤牵拉线24将可膨胀活塞5取出,后利用引导丝21将放射结构3或/和非放射结构4依次送入,还可通过前推或后撤导管1达到改变位置的目的;还可通过带钩牵拉导丝22将无效的放射结构3与非放射结构4逐个牵出或利用磁性牵拉导丝23逐个将无效的放射结构3与非放射结构4依次牵出,牵出后再逐个将有效的放射结构3与非放射结构4置入;后在将可膨胀活塞5置入固定前端结构,再旋紧螺旋帽7及用蝴蝶形固定翼8进行固定。
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理解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将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可留置与取出的局部放疗门静脉或肝静脉癌栓器械,其包括一使用时经颈静脉穿刺到存在癌栓静脉血管的导管(1);与导管(1)配套使用的引导丝(21);导管(1)前部设置的包含可进行内放射治疗放射性物质的放射结构(3);其特征在于,导管(1)最前端为微尖型设置,在导管(1)设置放射结构(3)的前面设置一允许导丝穿过不允许放射结构(3)穿过且具有防止血液返流的防返流结构或在导管(1)前端两侧设置两个出气孔;放射结构(3)的直径大于引导丝(21)直径;两出气孔的直径小于放射结构(3)的直径;在导管(1)内还设置将放射结构(3)固定于导管(1)前端的固定结构及将固定结构取出的牵拉结构;固定结构设置于放射结构(3)的后面;放射结构(3)为圆柱形结构,放射性粒子设置在放射结构(3)的中央;放射性粒子为I-125粒子;I-125粒子以I125覆层形式设置在放射结构的中央的承载球上;还包括设置在放射结构(3)间的非放射结构(4);放射结构(3)与非放射结构(4)的直径小于导管(1)口径但大于导丝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留置与取出的局部放疗门静脉或肝静脉癌栓器械,其特征在于,癌栓在肝静脉时,导管(1)为经颈静脉穿刺到达上腔静脉后经过心脏后到达肝静脉的导管(1);或者癌栓在门静脉时,导管(1)为经颈静脉穿刺到达上腔静脉后通过心脏后进入肝静脉后穿刺过肝实质后进入门静脉的导管(1);或者癌栓在上腔静脉时,导管(1)为经颈静脉穿刺到达上腔静脉的导管(1);或者癌栓在下腔静脉时,导管(1)为经颈静脉穿刺到达上腔静脉后通过心脏后到达下腔静脉的导管(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留置与取出的局部放疗门静脉或肝静脉癌栓器械,其特征在于,固定结构为一可膨胀活塞(5),可膨胀结构上设置一小挂环,挂环连接牵拉结构一端,牵拉结构另一端留在导管(1)外侧,牵拉结构具体为一牵拉线(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留置与取出的局部放疗门静脉或肝静脉癌栓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射性结构、非放射性结构上端设置小拉环(31);放射性结构、非放射性结构及可膨胀活塞(5)下端设置与拉环结构对应的凹陷(32);对应设置将各结构牵出的带钩牵拉导丝(2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留置与取出的局部放疗门静脉或肝静脉癌栓器械,其特征在于,在放射性结构、非放射性结构上端设置一薄层由铁磁性材料组成的磁性吸引层(33),另设置前端为磁性片(231)的磁性牵拉导丝(23),磁性片(231)与磁性吸引层(33)相互吸引。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留置与取出的局部放疗门静脉或肝静脉癌栓器械,其特征在于,防返流结构包括设置在导管(1)内的阻挡环(61)及设置在阻挡环(61)前端的防返流瓣(62);阻挡环(61)形成的开口口径小于放射性结构及非放射性结构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留置与取出的局部放疗门静脉或肝静脉癌栓器械,其特征在于,防返流结构为薄弹性膜(63);在薄弹性膜(63)前方也设置防返流瓣(6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留置与取出的局部放疗门静脉或肝静脉癌栓器械,其特征在于,在导管(1)后端外侧还设置一透明导管鞘(9),该导管鞘(9)含有螺纹段,在螺纹段设置螺旋帽(7),螺旋帽(7)封闭导管(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留置与取出的局部放疗门静脉或肝静脉癌栓器械,其特征在于,导管(1)尾端还设置包括蝴蝶形固定翼(8),蝴蝶形固定翼(8)中间设置与导管(1)尺寸一样的半圆形凹槽(81)。
CN201810118851.4A 2018-02-06 2018-02-06 可留置与取出的局部内放射治疗静脉血管癌栓的器械 Active CN1081872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18851.4A CN108187245B (zh) 2018-02-06 2018-02-06 可留置与取出的局部内放射治疗静脉血管癌栓的器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18851.4A CN108187245B (zh) 2018-02-06 2018-02-06 可留置与取出的局部内放射治疗静脉血管癌栓的器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87245A CN108187245A (zh) 2018-06-22
CN108187245B true CN108187245B (zh) 2020-01-14

Family

ID=62593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18851.4A Active CN108187245B (zh) 2018-02-06 2018-02-06 可留置与取出的局部内放射治疗静脉血管癌栓的器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8724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92369A (zh) * 2019-01-17 2019-04-30 秦学祥 血液透析联合自体腹水回输治疗尿毒症腹水的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36751Y (zh) * 2005-05-24 2006-11-15 刘书盈 纤维支气管镜下支气管单向栓塞装置
CN201006055Y (zh) * 2006-08-25 2008-01-16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胆道支撑内外引流及持续腔内近距离放疗组合套件
CN203075324U (zh) * 2013-01-26 2013-07-24 曹苏 防返流输液延长管
CN203154540U (zh) * 2013-04-19 2013-08-28 赵中伟 一种门静脉癌栓放射性粒子溶栓导管
CN103877675A (zh) * 2014-02-21 2014-06-25 牛洪欣 腔内放射性粒子植入器
CN106667619A (zh) * 2017-01-06 2017-05-17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可回收式动脉血管滤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02602B2 (ja) * 2001-07-19 2010-12-22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医療器具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36751Y (zh) * 2005-05-24 2006-11-15 刘书盈 纤维支气管镜下支气管单向栓塞装置
CN201006055Y (zh) * 2006-08-25 2008-01-16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胆道支撑内外引流及持续腔内近距离放疗组合套件
CN203075324U (zh) * 2013-01-26 2013-07-24 曹苏 防返流输液延长管
CN203154540U (zh) * 2013-04-19 2013-08-28 赵中伟 一种门静脉癌栓放射性粒子溶栓导管
CN103877675A (zh) * 2014-02-21 2014-06-25 牛洪欣 腔内放射性粒子植入器
CN106667619A (zh) * 2017-01-06 2017-05-17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可回收式动脉血管滤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主干癌栓患者存活超5年1例并文献复习;涂文辉等;《介入放射学杂志》;20151231;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87245A (zh) 2018-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52442B2 (en) Micro-endoscope assembly for intraductal brachytherapy of a mammary duct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US6050930A (en) Irradiation catheter with expandable source
US3670729A (en) Transfusion needles
JP3981415B2 (ja) 腫瘍治療用の膨張可能な装置
US20150018762A1 (en) Perfusion-occlusion device
US11944844B2 (en) Internal body cavity therapeutic applicators and methods for using them
US7517310B2 (en) Methods for tissue irradiation with shielding
US6179766B1 (en) Methods of breast cancer treatment
US20070191668A1 (en) Tissue irradiation with shielding
US20050240073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to conform and treat body cavities
US2022033933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procedures involving accessing the lymphatic system
WO1999042149A2 (en) A graduated intraluminal catheter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JP5952824B2 (ja) 拡張型近接照射療法装置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CN108187245B (zh) 可留置与取出的局部内放射治疗静脉血管癌栓的器械
CN203763641U (zh) 逆向造影双出口指引导管
CN208641511U (zh) 一种可调控性三腔结构胆管近距离放疗引流管
CN206745740U (zh) 门静脉自固定式放射性粒子套管
CN110755758A (zh) 一种可携带放射性粒子的引流管
CN106880907B (zh) 一种放射科用放疗装置
CN209864986U (zh) 一种具有导向功能的导丝
CN112451850B (zh) 一种碘-125粒子用植入装置
CN214209153U (zh) 可控型碘125粒子螺旋系统释放装置
CN217311662U (zh) 一种固定放射性粒子的门静脉支架置入组件
CN212282522U (zh) 用于结直肠梗阻的扩张装置
CN111760166B (zh) 一种皮下埋植式的胆道引流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