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60166B - 一种皮下埋植式的胆道引流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皮下埋植式的胆道引流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60166B
CN111760166B CN202010769404.2A CN202010769404A CN111760166B CN 111760166 B CN111760166 B CN 111760166B CN 202010769404 A CN202010769404 A CN 202010769404A CN 111760166 B CN111760166 B CN 1117601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age tube
cavity
cavity drainage
particles
viv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6940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60166A (zh
Inventor
谢波
许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engbu Medical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engbu Medical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engbu Medical College filed Critic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engbu Medical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201076940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6016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601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601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601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601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10X-ray therapy; Gamma-ray therapy; Particle-irradiation therapy
    • A61N5/1001X-ray therapy; Gamma-ray therapy; Particle-irradiation therapy using radiation sources introduced into or applied onto the body; brachytherapy
    • A61N5/1007Arrangements or means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sources into th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21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f the tub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4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67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tal end, e.g. ti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67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tal end, e.g. tips
    • A61M25/0068Sta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theter tip, e.g. shape, atraumatic tip, curved tip or tip struct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67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tal end, e.g. tips
    • A61M25/0068Sta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theter tip, e.g. shape, atraumatic tip, curved tip or tip structure
    • A61M25/007Side holes, e.g. their profiles or arrangements; Provisions to keep side holes unblock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10X-ray therapy; Gamma-ray therapy; Particle-irradiation therapy
    • A61N5/1001X-ray therapy; Gamma-ray therapy; Particle-irradiation therapy using radiation sources introduced into or applied onto the body; brachytherapy
    • A61N5/1002Intraluminal radiation therap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32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with radio-opaque indic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10X-ray therapy; Gamma-ray therapy; Particle-irradiation therapy
    • A61N2005/1092Details

Abstract

一种皮下埋植式的胆道引流管,其包括单腔引流管和植入式输液座;其特征在于,植入式输液座与单腔引流管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单腔引流管包括体内前段、体内中段和体内尾段,在体内前段设置避免胆汁返流的防返流组件,防返流组件包括位于单腔引流管内对称设置的两个结构相同的防返流瓣膜,以及对称设置在单腔引流管内侧壁的限位件;在体内尾段的末端设置避免本产品在正常使用过程中I125粒子自体内尾段发生脱落的防脱落组件;在单腔引流管内还设置能够容纳对肿瘤起放射治疗作用的I125粒子的容纳结构;本发明通过设计单腔引流管有效缩小引流管的管径,并通过将植入式输液座和单腔引流管相结合的方式将引流管埋置在皮下,方便患者术后的正常生活。

Description

一种皮下埋植式的胆道引流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皮下埋植式的胆道引流管。
背景技术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临床常见的症候群,其包括一组引起胆管梗阻的恶性肿瘤肝门部肝癌、胆管癌、胰腺癌、壶腹癌及肝门淋巴结转移、压迫或侵及胆管等。由于肿瘤位置特殊,仅5%-20%的患者可行外科切除手术,绝大多数的病患需要先进行有效的胆道引流,减轻黄疸,待肝功能改善后施行抗肿瘤治疗。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是在影像技术下经皮经肝在胆道内放置导管的一项技术手段,胆道支架技术是在导管引流的基础上再胆道梗阻部位植入塑料或金属支架,依靠支架的张力撑开胆管,保持胆管的开通。但是仅依靠胆道引流术或者支架植入术只可缓解梗阻性黄疸,不能控制局部肿瘤,而且当肿瘤向支架腔内或两端生长会使支架在一定时间内再发生闭塞,进而影响治疗效果。
胆道腔内近距离治疗是继胆道引流技术之后针对造成胆管梗阻的原发肿瘤进行治疗的方法,碘125粒子作为一种低剂量率射源,可以放置在肿瘤内部或附近,粒子周围的肿瘤组织受到较大剂量的放射线照射,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并且由于碘125粒子的有效射程短,没有特定的细胞作用周期,其作为固体植入物,不参与全身代谢,对全身状况影响较小;因此近年来广泛应用于难治性肿瘤的治疗,起到了既往抗肿瘤方法难以达到的疗效。
目前临床上将PTCD与放射性I125粒子局部治疗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其疗效也已经获得肯定。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以下缺陷:1、由于I125粒子有一定的半衰期,因此需定时对I125粒子进行更换,但在更换粒子时需要整体更换导管,操作繁琐;2、可更换粒子的导管较粗,且需留置在体外,导致患者生活不方便,且极易引发感染;3、导管容易发生脱落和移位;4、导管可携带的粒子数量有限,难以起到预期的抗肿瘤效果。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在实际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时出现的以上不足,为解决实际操作中出现的困难与不便,提供一种皮下埋植式的胆道引流管。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目前临床上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时,更换放射性粒子操作繁琐的问题,也为了方便患者术后的正常生活,且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一种皮下埋植式的胆道引流管。
一种皮下埋植式的胆道引流管,其包括单腔引流管和植入式输液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式输液座与单腔引流管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单腔引流管包括体内前段、体内中段和体内尾段,在体内前段设置避免胆汁返流的防返流组件,防返流组件包括位于单腔引流管内对称设置的两个结构相同的防返流瓣膜,以及对称设置在单腔引流管内侧壁的限位件;在体内尾段的末端设置避免本产品在正常使用过程中I125粒子自体内尾段发生脱落的防脱落组件;在所述单腔引流管内还设置能够容纳对肿瘤起放射治疗作用的I125粒子的容纳结构;本发明通过采用单腔引流管的设计有效缩小引流管的管径,保证患者使用舒适度,并通过将植入式输液座和单腔引流管相结合的方式将引流管埋置在皮下,以方便患者术后的正常生活。
进一步,所述防返流瓣膜包括与单腔引流管内侧壁连接的第一弧形片,以及与第一弧形片一体连接的第二弧形片;第二弧形片的长边两侧对称设置与限位件配合使用的活动件。使用时,活动件与限位件的相对移动使得在向体内打造影剂经过防返流瓣膜时,防返流瓣膜为正常的打开状态,但当胆汁发生返流时防返流瓣膜呈关闭状态,以保证单腔引流管内胆汁发生返流现象。
进一步,所述第一弧形片的外边缘与单腔引流管的内侧壁弧度相同。
进一步,所述活动件的一端设置为球形结构,活动件的另一端与第二弧形片的长边连接;限位件的一端与单腔引流管的内侧壁连接,另一端设置为与球形结构匹配使用的球形凹槽,在有液体冲击的条件下球形结构在球形凹槽内部无障碍滑动,无液体冲击的条件下球形结构不与球形凹槽发生相对滑动。
进一步,所述活动件均匀设置在第二弧形片的长边的两侧,且在一个第二弧形片上的数量设置为8-14个,优选设置12个;限位件与活动件的数量相一致;此种密度设置既保证造影剂经过防返流瓣膜时,第二弧形片能够正常打开,也能保证第二弧形片关闭时,胆汁不能反向流动。
进一步,所述容纳结构为设置在单腔引流管一侧管壁内的侧腔,侧腔的内径小于I125粒子的外径,且位于侧腔内的I125粒子连续排列;另外,在单腔引流管的体内尾段区域设置有侧腔的一侧设置与侧腔相连通的通孔,通孔的内径与I125粒子的外径相一致。当需更换侧腔内部已失效的I125粒子时,使用现有技术中的导丝将已失效的I125粒子通过通孔推到单腔引流管的管腔内,再利用现有技术中的粒子枪和导丝将新的I125粒子缓慢推入侧腔内的预期位置,最终实现不需更换导管即可实现更换I125粒子的功能。
进一步,所述侧腔内的通孔沿着体内尾段之间的区域设置为实心;此种设置保证在使用导丝向体内尾段方向推送已失效的I125粒子时,已失效的I125粒子只会沿着通孔流向单腔引流管的管腔内。
进一步,由于I125粒子的外径为0.8mm,因此侧腔的内径设置为0.75-0.78mm,优选设置为0.77mm;此种尺寸设置可以保证在甩动单腔引流管时位于侧腔内的I125粒子不会发生移位。
进一步,所述侧腔朝向单腔引流管体内尾段的一端设置为封闭结构;此种设置有效防止I125粒子发生脱落。
进一步,所述通孔的中心轴线与单腔引流管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60°,优选设置为45°;此种设置有利于导丝通过通孔将已失效的I125粒子推到单腔引流管的管腔内。
进一步,在所述通孔所在位置处设置有不透X线金属标记点;此种设置不仅保证在X线透视下I125粒子的有效排出,还有利于定位单腔引流管所在的位置。
进一步,在所述单腔引流管体内尾段的管腔内设置一带有十字槽的定位件,定位件携带有不透X线金属标记点,且定位件的外周边缘与单腔引流管的内侧壁连接;十字槽槽孔的尺寸小于I125粒子直径;此种设置为导丝在伸入体内时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得导丝总是位于体内的安全地带。
进一步,所述通孔所在位置与体内尾段末端之间的距离小于定位件所在位置与体内尾段末端之间的距离;此种设置保证在利用导丝将已失效的I125粒子推到单腔引流管的管腔内后,已失效的I125粒子不会再发生返流。
进一步,所述防脱落组件设置为单向防脱落瓣膜,向体内打入造影剂时,造影剂的压力不会使得单向防脱落瓣膜发生掉落。
进一步,所述单腔引流管的第二端设置为锥形,锥形的设置便于单腔引流管通过经皮经肝脏穿刺通道进入胆道。
进一步,在所述单腔引流管的体内尾段的末端设置猪尾巴管状结构,以起到对单腔引流管的固定作用,防止单腔引流管发生移位。
进一步,在所述单腔引流管的第一端设置塑料卡扣,塑料卡扣外套在单腔引流管上;通过此种方式植入式输液座插入单腔引流管的第一端,再通过塑料卡扣将植入式输液座和单腔引流管的连接处进行扣紧,塑料卡扣本身的弹性使得植入式输液座和单腔引流管连接的更牢固。
使用时,利用现有技术将单腔引流管伸入患者体内的指定位置,单腔引流管的第一端通过与植入式输液座的可拆卸连接实现将单腔引流管的第一端埋置在皮下的效果,使得体外无导管,方便术后患者的生活;当需要更换I125粒子时,将单腔引流管连接植入式输液座的第一端自皮下取出,先将导丝伸入侧腔内将已失效的I125粒子通过通孔推到单腔引流管的管腔内,再利用现有技术中的粒子枪和导丝将新的I125粒子推入侧腔内的指定位置;此外,还可通过植入式输液座向体内注射造影剂以观察胆道内部的通畅性。
与现有技术的器械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将单腔引流管和植入式输液座结合使用,有效实现患者体外无导管的效果,方便患者术后的正常生活;通过在单腔引流管的管壁设置侧腔,在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更换放射性粒子繁琐的同时,还缩短了引流管的管径;此外,再通过在单腔引流管的管腔内设置防返流组件避免了在单腔引流管位于患者体内时胆汁发生返流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透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单腔引流管第二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防返流组件位于单腔引流管内部的上视结构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的防返流组件位于单腔引流管内部的前视结构透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防返流组件位于单腔引流管内部的上视结构透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防返流组件位于单腔引流管内部的右视结构透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防返流组件中对称设置的防返流瓣膜和活动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防返流组件中单个防返流瓣膜、活动件和限位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防返流组件位于单腔引流管内部的局部结构上视透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单腔引流管的管壁设置有容纳结构和通孔的局部前视结构剖面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单腔引流管内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单腔引流管;11、体内前段;111、防返流瓣膜;112、第一弧形片;113、第二弧形片;114、活动件;115、球形结构;116、限位件;117、球形凹槽;12、体内中段;13、体内尾段;14、侧腔;15、通孔;16、定位件;17、单向防脱落瓣膜;18、塑料卡扣;19、十字槽;2、植入式输液座;3、I125粒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一种皮下埋植式的胆道引流管
一种皮下埋植式的胆道引流管,其包括单腔引流管1和植入式输液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式输液座2与单腔引流管1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单腔引流管1包括体内前段11、体内中段12和体内尾段13,在体内前段11设置避免胆汁返流的防返流组件,防返流组件包括位于单腔引流管1内对称设置的两个结构相同的防返流瓣膜111,以及对称设置在单腔引流管1内侧壁的限位件116;在体内尾段13的末端设置避免本产品在正常使用过程中I125粒子3自体内尾段13发生脱落的防脱落组件;在所述单腔引流管1内还设置能够容纳对肿瘤起放射治疗作用的I125粒子3的容纳结构;本发明通过采用单腔引流管1的设计有效缩小引流管的管径,保证患者使用舒适度,并通过将植入式输液座2和单腔引流管1相结合的方式将引流管埋置在皮下,以方便患者术后的正常生活。
所述防返流瓣膜111包括与单腔引流管1内侧壁连接的第一弧形片112,以及与第一弧形片112一体连接的第二弧形片113;第二弧形片113的长边两侧对称设置与限位件116配合使用的活动件114。使用时,活动件114与限位件116的相对移动使得在向体内打造影剂经过防返流瓣膜111时,防返流瓣膜111为正常的打开状态,但当胆汁发生返流时防返流瓣膜111呈关闭状态,以保证单腔引流管1内胆汁发生返流现象。
所述第一弧形片112的外边缘与单腔引流管1的内侧壁弧度相同。
所述活动件114的一端设置为球形结构115,活动件114的另一端与第二弧形片113的长边连接;限位件116的一端与单腔引流管1的内侧壁连接,另一端设置为与球形结构115匹配使用的球形凹槽117,在有液体冲击的条件下球形结构115在球形凹槽117内部无障碍滑动,无液体冲击的条件下球形结构115不与球形凹槽117发生相对滑动。
所述活动件114均匀设置在第二弧形片113的长边的两侧,且在一个第二弧形片113上的数量设置为8-14个,优选设置12个;限位件116与活动件114的数量相一致;此种密度设置既保证造影剂经过防返流瓣膜111时,第二弧形片113能够正常打开,也能保证第二弧形片113关闭时,胆汁不能反向流动。
所述容纳结构为设置在单腔引流管1一侧管壁内的侧腔14,侧腔14的内径小于I125粒子3的外径,且位于侧腔14内的I125粒子3连续排列;另外,在单腔引流管1的体内尾段13区域设置有侧腔14的一侧设置与侧腔14相连通的通孔15,通孔15的内径与I125粒子3的外径相一致。当需更换侧腔14内部已失效的I125粒子3时,使用现有技术中的导丝将已失效的I125粒子3通过通孔15推到单腔引流管1的管腔内,再利用现有技术中的粒子枪和导丝将新的I125粒子3缓慢推入侧腔14内的预期位置,最终实现不需更换导管即可实现更换I125粒子3的功能。
所述侧腔14内的通孔15沿着体内尾段13之间的区域设置为实心;此种设置保证在使用导丝向体内尾段13方向推送已失效的I125粒子3时,已失效的I125粒子3只会沿着通孔15流向单腔引流管1的管腔内。
由于I125粒子3的外径为0.8mm,因此侧腔14的内径设置为0.75-0.78mm,优选设置为0.77mm;此种尺寸设置可以保证在甩动单腔引流管1时位于侧腔14内的I125粒子3不会发生移位。
所述侧腔14朝向单腔引流管1体内尾段13的一端设置为封闭结构;此种设置有效防止I125粒子3发生脱落。
所述通孔15的中心轴线与单腔引流管1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60°,优选设置为45°;此种设置有利于导丝通过通孔15将已失效的I125粒子3推到单腔引流管1的管腔内。
在所述通孔15所在位置处设置有不透X线金属标记点;此种设置不仅保证在X线透视下I125粒子3的有效排出,还有利于定位单腔引流管1所在的位置。
所述通孔15所在位置与体内尾段13末端之间的距离小于定位件16所在位置与体内尾段13末端之间的距离;此种设置保证在利用导丝将已失效的I125粒子3推到单腔引流管1的管腔内后,已失效的I125粒子3不会再发生返流。
所述防脱落组件设置为单向防脱落瓣膜17,向体内打入造影剂时,造影剂的压力不会使得单向防脱落瓣膜17发生掉落。
所述单腔引流管1的第二端设置为锥形,锥形的设置便于单腔引流管1通过经皮经肝脏穿刺通道进入胆道。
在所述单腔引流管1的第一端设置塑料卡扣18,塑料卡扣18外套在单腔引流管1上;通过此种方式植入式输液座2插入单腔引流管1的第一端,再通过塑料卡扣18将植入式输液座2和单腔引流管1的连接处进行扣紧,塑料卡扣18本身的弹性使得植入式输液座2和单腔引流管1连接的更牢固。
实施例2一种皮下埋植式的胆道引流管
一种皮下埋植式的胆道引流管,其包括单腔引流管1和植入式输液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式输液座2与单腔引流管1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单腔引流管1包括体内前段11、体内中段12和体内尾段13,在体内前段11设置避免胆汁返流的防返流组件,防返流组件包括位于单腔引流管1内对称设置的两个结构相同的防返流瓣膜111,以及对称设置在单腔引流管1内侧壁的限位件116;在体内尾段13的末端设置避免本产品在正常使用过程中I125粒子3自体内尾段13发生脱落的防脱落组件;在所述单腔引流管1内还设置能够容纳对肿瘤起放射治疗作用的I125粒子3的容纳结构;本发明通过采用单腔引流管1的设计有效缩小引流管的管径,保证患者使用舒适度,并通过将植入式输液座2和单腔引流管1相结合的方式将引流管埋置在皮下,以方便患者术后的正常生活。
所述防返流瓣膜111包括与单腔引流管1内侧壁连接的第一弧形片112,以及与第一弧形片112一体连接的第二弧形片113;第二弧形片113的长边两侧对称设置与限位件116配合使用的活动件114。使用时,活动件114与限位件116的相对移动使得在向体内打造影剂经过防返流瓣膜111时,防返流瓣膜111为正常的打开状态,但当胆汁发生返流时防返流瓣膜111呈关闭状态,以保证单腔引流管1内胆汁发生返流现象。
所述第一弧形片112的外边缘与单腔引流管1的内侧壁弧度相同。
所述活动件114的一端设置为球形结构115,活动件114的另一端与第二弧形片113的长边连接;限位件116的一端与单腔引流管1的内侧壁连接,另一端设置为与球形结构115匹配使用的球形凹槽117,在有液体冲击的条件下球形结构115在球形凹槽117内部无障碍滑动,无液体冲击的条件下球形结构115不与球形凹槽117发生相对滑动。
所述活动件114均匀设置在第二弧形片113的长边的两侧,且在一个第二弧形片113上的数量设置为8-14个,优选设置12个;限位件116与活动件114的数量相一致;此种密度设置既保证造影剂经过防返流瓣膜111时,第二弧形片113能够正常打开,也能保证第二弧形片113关闭时,胆汁不能反向流动。
所述容纳结构为设置在单腔引流管1一侧管壁内的侧腔14,侧腔14的内径小于I125粒子3的外径,且位于侧腔14内的I125粒子3连续排列;另外,在单腔引流管1的体内尾段13区域设置有侧腔14的一侧设置与侧腔14相连通的通孔15,通孔15的内径与I125粒子3的外径相一致。当需更换侧腔14内部已失效的I125粒子3时,使用现有技术中的导丝将已失效的I125粒子3通过通孔15推到单腔引流管1的管腔内,再利用现有技术中的粒子枪和导丝将新的I125粒子3缓慢推入侧腔14内的预期位置,最终实现不需更换导管即可实现更换I125粒子3的功能。
所述侧腔14内的通孔15沿着体内尾段13之间的区域设置为实心;此种设置保证在使用导丝向体内尾段13方向推送已失效的I125粒子3时,已失效的I125粒子3只会沿着通孔15流向单腔引流管1的管腔内。
由于I125粒子3的外径为0.8mm,因此侧腔14的内径设置为0.75-0.78mm,优选设置为0.77mm;此种尺寸设置可以保证在甩动单腔引流管1时位于侧腔14内的I125粒子3不会发生移位。
所述侧腔14朝向单腔引流管1体内尾段13的一端设置为封闭结构;此种设置有效防止I125粒子3发生脱落。
所述通孔15的中心轴线与单腔引流管1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60°,优选设置为45°;此种设置有利于导丝通过通孔15将已失效的I125粒子3推到单腔引流管1的管腔内。
在所述通孔15所在位置处设置有不透X线金属标记点;此种设置不仅保证在X线透视下I125粒子3的有效排出,还有利于定位单腔引流管1所在的位置。
在所述单腔引流管1体内尾段13的管腔内设置一带有十字槽19的定位件16,定位件16携带有不透X线金属标记点,且定位件16的外周边缘与单腔引流管1的内侧壁连接;十字槽19槽孔的尺寸小于I125粒子3直径;此种设置为导丝在伸入体内时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得导丝总是位于体内的安全地带。
所述通孔15所在位置与体内尾段13末端之间的距离小于定位件16所在位置与体内尾段13末端之间的距离;此种设置保证在利用导丝将已失效的I125粒子3推到单腔引流管1的管腔内后,已失效的I125粒子3不会再发生返流。
所述防脱落组件设置为单向防脱落瓣膜17,向体内打入造影剂时,造影剂的压力不会使得单向防脱落瓣膜17发生掉落。
所述单腔引流管1的第二端设置为锥形,锥形的设置便于单腔引流管1通过经皮经肝脏穿刺通道进入胆道。
在所述单腔引流管1的第一端设置塑料卡扣18,塑料卡扣18外套在单腔引流管1上;通过此种方式植入式输液座2插入单腔引流管1的第一端,再通过塑料卡扣18将植入式输液座2和单腔引流管1的连接处进行扣紧,塑料卡扣18本身的弹性使得植入式输液座2和单腔引流管1连接的更牢固。
实施例3一种皮下埋植式的胆道引流管
一种皮下埋植式的胆道引流管,其包括单腔引流管1和植入式输液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式输液座2与单腔引流管1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单腔引流管1包括体内前段11、体内中段12和体内尾段13,在体内前段11设置避免胆汁返流的防返流组件,防返流组件包括位于单腔引流管1内对称设置的两个结构相同的防返流瓣膜111,以及对称设置在单腔引流管1内侧壁的限位件116;在体内尾段13的末端设置避免本产品在正常使用过程中I125粒子3自体内尾段13发生脱落的防脱落组件;在所述单腔引流管1内还设置能够容纳对肿瘤起放射治疗作用的I125粒子3的容纳结构;本发明通过采用单腔引流管1的设计有效缩小引流管的管径,保证患者使用舒适度,并通过将植入式输液座2和单腔引流管1相结合的方式将引流管埋置在皮下,以方便患者术后的正常生活。
所述防返流瓣膜111包括与单腔引流管1内侧壁连接的第一弧形片112,以及与第一弧形片112一体连接的第二弧形片113;第二弧形片113的长边两侧对称设置与限位件116配合使用的活动件114。使用时,活动件114与限位件116的相对移动使得在向体内打造影剂经过防返流瓣膜111时,防返流瓣膜111为正常的打开状态,但当胆汁发生返流时防返流瓣膜111呈关闭状态,以保证单腔引流管1内胆汁发生返流现象。
所述第一弧形片112的外边缘与单腔引流管1的内侧壁弧度相同。
所述活动件114的一端设置为球形结构115,活动件114的另一端与第二弧形片113的长边连接;限位件116的一端与单腔引流管1的内侧壁连接,另一端设置为与球形结构115匹配使用的球形凹槽117,在有液体冲击的条件下球形结构115在球形凹槽117内部无障碍滑动,无液体冲击的条件下球形结构115不与球形凹槽117发生相对滑动。
所述活动件114均匀设置在第二弧形片113的长边的两侧,且在一个第二弧形片113上的数量设置为8-14个,优选设置12个;限位件116与活动件114的数量相一致;此种密度设置既保证造影剂经过防返流瓣膜111时,第二弧形片113能够正常打开,也能保证第二弧形片113关闭时,胆汁不能反向流动。
所述容纳结构为设置在单腔引流管1一侧管壁内的侧腔14,侧腔14的内径小于I125粒子3的外径,且位于侧腔14内的I125粒子3连续排列;另外,在单腔引流管1的体内尾段13区域设置有侧腔14的一侧设置与侧腔14相连通的通孔15,通孔15的内径与I125粒子3的外径相一致。当需更换侧腔14内部已失效的I125粒子3时,使用现有技术中的导丝将已失效的I125粒子3通过通孔15推到单腔引流管1的管腔内,再利用现有技术中的粒子枪和导丝将新的I125粒子3缓慢推入侧腔14内的预期位置,最终实现不需更换导管即可实现更换I125粒子3的功能。
所述侧腔14内的通孔15沿着体内尾段13之间的区域设置为实心;此种设置保证在使用导丝向体内尾段13方向推送已失效的I125粒子3时,已失效的I125粒子3只会沿着通孔15流向单腔引流管1的管腔内。
由于I125粒子3的外径为0.8mm,因此侧腔14的内径设置为0.75-0.78mm,优选设置为0.77mm;此种尺寸设置可以保证在甩动单腔引流管1时位于侧腔14内的I125粒子3不会发生移位。
所述侧腔14朝向单腔引流管1体内尾段13的一端设置为封闭结构;此种设置有效防止I125粒子3发生脱落。
所述通孔15的中心轴线与单腔引流管1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60°,优选设置为45°;此种设置有利于导丝通过通孔15将已失效的I125粒子3推到单腔引流管1的管腔内。
在所述通孔15所在位置处设置有不透X线金属标记点;此种设置不仅保证在X线透视下I125粒子3的有效排出,还有利于定位单腔引流管1所在的位置。
在所述单腔引流管1体内尾段13的管腔内设置一带有十字槽19的定位件16,定位件16携带有不透X线金属标记点,且定位件16的外周边缘与单腔引流管1的内侧壁连接;十字槽19槽孔的尺寸小于I125粒子3直径;此种设置为导丝在伸入体内时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得导丝总是位于体内的安全地带。
所述通孔15所在位置与体内尾段13末端之间的距离小于定位件16所在位置与体内尾段13末端之间的距离;此种设置保证在利用导丝将已失效的I125粒子3推到单腔引流管1的管腔内后,已失效的I125粒子3不会再发生返流。
所述防脱落组件设置为单向防脱落瓣膜17,向体内打入造影剂时,造影剂的压力不会使得单向防脱落瓣膜17发生掉落。
所述单腔引流管1的第二端设置为锥形,锥形的设置便于单腔引流管1通过经皮经肝脏穿刺通道进入胆道。
在所述单腔引流管1的体内尾段13的末端设置猪尾巴管状结构,以起到对单腔引流管1的固定作用,防止单腔引流管1发生移位。
在所述单腔引流管1的第一端设置塑料卡扣18,塑料卡扣18外套在单腔引流管1上;通过此种方式植入式输液座2插入单腔引流管1的第一端,再通过塑料卡扣18将植入式输液座2和单腔引流管1的连接处进行扣紧,塑料卡扣18本身的弹性使得植入式输液座2和单腔引流管1连接的更牢固。
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理解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将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皮下埋植式的胆道引流管,其包括单腔引流管和植入式输液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式输液座与单腔引流管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单腔引流管包括体内前段、体内中段和体内尾段,在体内前段设置避免胆汁返流的防返流组件,防返流组件包括位于单腔引流管内对称设置的两个结构相同的防返流瓣膜,以及对称设置在单腔引流管内侧壁的限位件;在体内尾段的末端设置避免胆道引流管在正常使用过程中I125粒子自体内尾段发生脱落的防脱落组件;在单腔引流管内还设置能够容纳对肿瘤起放射治疗作用的I125粒子的容纳结构;所述容纳结构为设置在单腔引流管一侧管壁内的侧腔,侧腔的内径小于I125粒子的外径,且位于侧腔内的I125粒子连续排列;另外,在单腔引流管的体内尾段区域设置有侧腔的一侧设置与侧腔相连通的通孔,通孔的内径与I125粒子的外径相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下埋植式的胆道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返流瓣膜包括与单腔引流管内侧壁连接的第一弧形片,以及与第一弧形片一体连接的第二弧形片;第二弧形片的长边两侧对称设置与限位件配合使用的活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皮下埋植式的胆道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片的外边缘与单腔引流管的内侧壁弧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皮下埋植式的胆道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的一端设置为球形结构,活动件的另一端与第二弧形片的长边连接;限位件的一端与单腔引流管的内侧壁连接,另一端设置为与球形结构匹配使用的球形凹槽,在有液体冲击的条件下球形结构在球形凹槽内部无障碍滑动,无液体冲击的条件下球形结构不与球形凹槽发生相对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皮下埋植式的胆道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均匀设置在第二弧形片的长边的两侧,且在一个第二弧形片上的数量设置为8-14个;限位件与活动件的数量相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皮下埋植式的胆道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活动件数量设置为12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下埋植式的胆道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腔内的通孔沿着体内尾段之间的区域设置为实心;且侧腔朝向单腔引流管体内尾段的一端设置为封闭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皮下埋植式的胆道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中心轴线与单腔引流管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6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皮下埋植式的胆道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中心轴线与单腔引流管中轴线之间的夹角设置为45°。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皮下埋植式的胆道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单腔引流管体内尾段的管腔内设置一带有十字槽的定位件,定位件携带有不透X线金属标记点,且定位件的外周边缘与单腔引流管的内侧壁连接;十字槽槽孔的尺寸小于I125粒子直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皮下埋植式的胆道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所在位置与体内尾段末端之间的距离小于定位件所在位置与体内尾段末端之间的距离。
CN202010769404.2A 2020-08-03 2020-08-03 一种皮下埋植式的胆道引流管 Active CN1117601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69404.2A CN111760166B (zh) 2020-08-03 2020-08-03 一种皮下埋植式的胆道引流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69404.2A CN111760166B (zh) 2020-08-03 2020-08-03 一种皮下埋植式的胆道引流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60166A CN111760166A (zh) 2020-10-13
CN111760166B true CN111760166B (zh) 2021-06-18

Family

ID=72728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69404.2A Active CN111760166B (zh) 2020-08-03 2020-08-03 一种皮下埋植式的胆道引流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6016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87400A1 (en) * 2000-05-18 2001-11-22 Theragenics Corporation Catheter attachment and catheter for brachytherapy
CN203677727U (zh) * 2013-12-13 2014-07-02 深圳市库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可携带放射性粒子的三腔结构胆道引流导管
CN204619120U (zh) * 2015-03-23 2015-09-09 王文杰 完全植入型胆道内涵管
WO2015136192A1 (fr) * 2014-03-10 2015-09-17 Centre Hospitalier De Lens Dispositif de brachytherapie -methode therapeutique associee
CN208641492U (zh) * 2018-03-20 2019-03-26 杜军 一种可拆卸埋置的医用胆道引流管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052125A1 (en) * 2011-04-08 2014-02-20 Coviden Lp Flexible microwave catheters for natural or artificial lumen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87400A1 (en) * 2000-05-18 2001-11-22 Theragenics Corporation Catheter attachment and catheter for brachytherapy
CN203677727U (zh) * 2013-12-13 2014-07-02 深圳市库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可携带放射性粒子的三腔结构胆道引流导管
WO2015136192A1 (fr) * 2014-03-10 2015-09-17 Centre Hospitalier De Lens Dispositif de brachytherapie -methode therapeutique associee
CN204619120U (zh) * 2015-03-23 2015-09-09 王文杰 完全植入型胆道内涵管
CN208641492U (zh) * 2018-03-20 2019-03-26 杜军 一种可拆卸埋置的医用胆道引流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60166A (zh) 2020-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63304B2 (en) Devices, methods and kits for delivery of therapeutic materials to a pancreas
DE69735263T2 (de) Strahlenbehandlungsgerät für Blutgefäße
JP3981415B2 (ja) 腫瘍治療用の膨張可能な装置
JP4252728B2 (ja) 目盛り付き管腔内カテーテルとその使用方法
AU697592B2 (en) Device for treating constriction in a bodily conduit
KR100258404B1 (ko) 혈관계 치료장치(Vascular System Treating Apparatus)
US8821476B2 (en) Devices, methods and kits for delivery of therapeutic materials to a pancreas
CA2297080C (en) Nove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solated pelvic perfusion
US10099040B2 (en) Occlusion catheter system and methods of use
US20070100314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congestive heart disease
US20160082178A1 (en) Angiographic methods for identification of feeder vessels
US20070049786A1 (en) Safety-link brachytherapy catheter
JPH10127790A (ja) 脈管内カテーテル
JP2010519987A (ja) 男性尿失禁の治療用具
US20030153970A1 (en) System for maintaining body canal patency and method thereof
CN111760166B (zh) 一种皮下埋植式的胆道引流管
CN213347358U (zh) 皮下埋植式可携带且可更换i125粒子的胆道引流管
CN204745343U (zh) 一种可灵活负载放射性粒子的胆道引流装置
Ede et al. Endoscopic management of inoperable cholangiocarcinoma using iridium‐192
Eckstein Cutaneous ureterostomy
US8303477B2 (en) Fluid radiation shield for brachytherapy
Shindoh et al. Stabilization of a percutaneously implanted port catheter system for hepatic artery chemotherapy infusion
CN108187245B (zh) 可留置与取出的局部内放射治疗静脉血管癌栓的器械
CN209451136U (zh) 一种用于携带放射性粒子及药物的导管
CN213100478U (zh) 内芯更换型碘粒子照射中心静脉导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