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78593A - 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78593A
CN108178593A CN201810016618.5A CN201810016618A CN108178593A CN 108178593 A CN108178593 A CN 108178593A CN 201810016618 A CN201810016618 A CN 201810016618A CN 108178593 A CN108178593 A CN 1081785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ilding waste
regenerated aggregate
refuse regenerated
construction refuse
inorganic mix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1661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靳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nghua Tongda Inorganic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nghua Tongda Inorganic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nghua Tongda Inorganic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nghua Tongda Inorganic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01661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78593A/zh
Publication of CN1081785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785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C04B28/02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containing hydraulic cements other than calcium sulfates
    • C04B28/10Lime cements or magnesium oxide cements
    • C04B28/12Hydraulic lim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00017Aspects relating to th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0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 C04B2201/2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for the densit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0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 C04B2201/5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for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其无机混合料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下述组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80~120份,石灰8~12份;其中,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粒径在26.5mm以下。通过本发明制备的无机混合料采用低成本的建筑垃圾来部分代替现有技术中成本比较高的山碎石,在降低无机混合料的生产成本的同时还将建筑垃圾变废为宝,充分保护了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机混合料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改扩建和拆除各类老旧房屋和房屋装饰装修所产生的弃土、弃料以及其它废弃物-建筑垃圾也逐年增多。据测算,建筑垃圾已占城市垃圾总量的40%以上,全国每年城市建筑垃圾的产出总量达8亿多吨。为了消化这些建筑垃圾,实现建筑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促进绿色循环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迫在眉睫。
而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重视铁道公路的建设。在公路建设中,位于路面下的路基材料需要消耗大量的无机混合料,并且在道路底层铺设的无机混合料中的骨料主要来源于山碎石,这些材料的过度开采和提取,不仅对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使有限的自然资源面临枯竭。因此,利用建筑垃圾代替山碎石作为原材料的无机混合料,不但可以大量消化城市的建筑垃圾,使建筑垃圾“变废为宝”不再对环境经行二次污染,而且还能减少山碎石的消耗,降低公里的建设成本,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找到一种通过建筑垃圾来代替山碎石的原料成为该领域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本发明制备的无机混合料采用低成本的建筑垃圾来部分代替现有技术中成本比较高的山碎石,在降低无机混合料的生产成本的同时还将建筑垃圾变废为宝,充分保护了环境。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下述组分: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80~120份,石灰8~12份;
其中,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粒径在26.5mm以下。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最大粒径小于25mm,且粒径依次在25~20mm、20~10mm、10~5mm、5~0mm之间的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质量比控制在(10~15):(26~30):(17~19):40之间。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下述组分: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80~120份,水泥10~15份;
其中,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粒径在26.5mm以下。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最大粒径小于25mm,且粒径依次在25~20mm、20~10mm、10~5mm、5~0mm之间的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质量比控制在(13~17):(27~31):(14~18):40之间。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水泥包括矿渣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无机混合料的组分还包括山碎石,所述山碎石的重量份数为5~50份。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山碎石的最大粒径小于25mm,且粒径依次在25~20mm、20~10mm、10~5mm、5~0mm之间的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质量比控制在(10~16):(23~27):(14~20):40之间。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是由砖混类或废混凝土类的建筑垃圾破碎、粉磨制得的再生粉/块体。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1)将建筑垃圾依次经过初级破碎、杂质分拣和除铁处理后,将粒径在50mm以下的建筑垃圾原料,再依次经过破碎、粉磨和筛分处理,得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2)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石灰/水泥、以及适量的水混合搅拌均匀后,检测合格,即得无机混合料;
其中,所述混合搅拌采用集中厂拌合,且拌合能力控制在500t/h以上。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筛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破碎、粉磨后的建筑垃圾原料经26.5mm的筛孔进行粗筛分;
(2)吹风机吹除旧路颗粒上的浮尘,然后用水冲洗后晾晒,待旧路颗粒中含水率小于2%时,停止晾晒;
(3)将晾晒后的建筑垃圾原料依次经过25mm、20mm、10mm、5mm的筛孔进行逐级筛分后,将筛分后得到的旧路颗粒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即可得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无机混合料的原料配方,通过采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来部分替换现有技术中的成本较高的山碎石,降低了生产成本;
(2)本发明可以大量消耗建筑垃圾,解决了建筑垃圾的处置难题,防止了二次污染,进而保护了环境;
(3)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具有能完整保留原料的有效成份的优点,而且具有方法简单易于操作、操作条件温和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下述组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80~120份,石灰8~12份;其中,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粒径在26.5mm以下;这些组分混合配制后形成无机混合料中的一种,即为无机料,由于本发明中在无机混合料中,石灰所占的份数比例较大,因此,该无机混合料的机械强度更强。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下述组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80~120份,水泥10~15份;其中,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粒径在26.5mm以下;这些组分混合配制后形成无机混合料中的一种,即为水泥稳定碎石,简称水稳;由于本发明中在无机混合料中,水泥所占的份数比例较大,因此,该无机混合料的机械强度更强。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最大粒径小于25mm,且粒径依次在25~20mm、20~10mm、10~5mm、5~0mm之间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质量比控制在(10~15):(26~30):(17~19):40之间。不同粒径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混合配制,可以在保证无机料的透水性的同时,也保证了无机料的机械性能。当然两者之间的质量比是发明人经过大量的实验加以确定的,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在充分降低成本的同时使得性能达到最佳。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最大粒径小于25mm,且粒径依次在25~20mm、20~10mm、10~5mm、5~0mm之间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质量比控制在(13~17):(27~31):(14~18):40之间。不同粒径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混合配制,可以在保证水泥稳定碎石的透水性的同时,也保证了水泥稳定碎石的机械性能。当然两者之间的质量比是发明人经过大量的实验加以确定的,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在充分降低成本的同时使得性能达到最佳。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是由砖混类或废混凝土类的建筑垃圾破碎、粉磨制得的再生粉/块体。
<水泥>
本发明中的水泥包括矿渣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中的一种或几种。
<山碎石>
本发明中的山碎石的最大粒径小于25mm,且粒径依次在25~20mm、20~10mm、10~5mm、5~0mm之间的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质量比控制在(10~16):(23~27):(14~20):40之间。不同粒径的山碎石的混合配制,可以在保证水泥稳定碎石的透水性的同时,也保证了无机混合料的机械性能。当然两者之间的质量比是发明人经过大量的实验加以确定的,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在充分降低成本的同时使得性能达到最佳。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无机混合料的组分还包括山碎石,山碎石的重量份数为5~50份。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1)将建筑垃圾依次经过初级破碎、杂质分拣和除铁处理后,将粒径在50mm以下的建筑垃圾原料,再依次经过破碎、粉磨和筛分处理,得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2)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石灰/水泥、以及适量的水混合搅拌均匀后,检测合格,即得无机混合料;
其中,所述混合搅拌采用集中厂拌合,且拌合能力控制在500t/h以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筛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破碎、粉磨后的建筑垃圾原料经26.5mm的筛孔进行粗筛分;
(2)采用吹风机吹除旧路颗粒上的浮尘,然后用水冲洗后晾晒,待旧路颗粒中含水率小于2%时,停止晾晒;
(3)将晾晒后的建筑垃圾原料依次经过25mm、20mm、10mm、5mm的筛孔进行逐级筛分后,将筛分后得到的旧路颗粒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即可得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本发明制备的无机混合物采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作为骨料来代替现有技术中成本比较高的山碎石,在降低无机混合料的生产成本的同时还将旧路垃圾变废为宝,充分保护了环境。
通过以下实施例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起到说明的用途,而并不对本发明的范围作任何限制。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下述组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80份,石灰10份;其中,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粒径在26.5mm以下。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最大粒径小于25mm,且粒径依次在25~20mm、20~10mm、10~5mm、5~0mm之间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质量比控制在15:26:18:40。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是由砖混类或废混凝土类的建筑垃圾破碎、粉磨制得的再生粉/块体。
本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1)将建筑垃圾依次经过初级破碎、杂质分拣和除铁处理后,将粒径在50mm以下的建筑垃圾原料,再依次经过破碎、粉磨和筛分处理,得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2)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石灰、以及适量的水混合搅拌均匀后,检测合格,即得无机混合料;
其中,混合搅拌采用集中厂拌合,且拌合能力控制在500t/h以上。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筛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破碎、粉磨后的建筑垃圾原料经26.5mm的筛孔进行粗筛分;
(2)采用吹风机吹除旧路颗粒上的浮尘,然后用水冲洗后晾晒,待旧路颗粒中含水率小于2%时,停止晾晒;
(3)将晾晒后的建筑垃圾原料依次经过25mm、20mm、10mm、5mm的筛孔进行逐级筛分后,将筛分后得到的旧路颗粒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即可得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无机混合料,经检测物理性能指标如下:
最大干密度为2198kg/m3,最佳含水量为6.9%,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1.2MPa,所以经实施例1制备的无机混合料,用于路面底基层时,满足相关的技术要求。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下述组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120份,石灰8份;其中,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粒径在26.5mm以下。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最大粒径小于25mm,且粒径依次在25~20mm、20~10mm、10~5mm、5~0mm之间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质量比控制在10:27:17:40。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是由砖混类或废混凝土类的建筑垃圾破碎、粉磨制得的再生粉/块体。
本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1)将建筑垃圾依次经过初级破碎、杂质分拣和除铁处理后,将粒径在50mm以下的建筑垃圾原料,再依次经过破碎、粉磨和筛分处理,得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2)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石灰、以及适量的水混合搅拌均匀后,检测合格,即得无机混合料;
其中,混合搅拌采用集中厂拌合,且拌合能力控制在500t/h以上。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筛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破碎、粉磨后的建筑垃圾原料经26.5mm的筛孔进行粗筛分;
(2)采用吹风机吹除旧路颗粒上的浮尘,然后用水冲洗后晾晒,待旧路颗粒中含水率小于2%时,停止晾晒;
(3)将晾晒后的建筑垃圾原料依次经过25mm、20mm、10mm、5mm的筛孔进行逐级筛分后,将筛分后得到的旧路颗粒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即可得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无机混合料,经检测物理性能指标如下:
最大干密度为2238kg/m3,最佳含水量为8.5%,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1.5MPa,所以经实施例2制备的无机混合料,用于路面底基层时,满足相关的技术要求。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下述组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120份,石灰12份;其中,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粒径在26.5mm以下。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最大粒径小于25mm,且粒径依次在25~20mm、20~10mm、10~5mm、5~0mm之间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质量比控制在13:30:19:40。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是由砖混类或废混凝土类的建筑垃圾破碎、粉磨制得的再生粉/块体。
本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1)将建筑垃圾依次经过初级破碎、杂质分拣和除铁处理后,将粒径在50mm以下的建筑垃圾原料,再依次经过破碎、粉磨和筛分处理,得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2)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石灰、以及适量的水混合搅拌均匀后,检测合格,即得无机混合料;
其中,混合搅拌采用集中厂拌合,且拌合能力控制在500t/h以上。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筛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破碎、粉磨后的建筑垃圾原料经26.5mm的筛孔进行粗筛分;
(2)采用吹风机吹除旧路颗粒上的浮尘,然后用水冲洗后晾晒,待旧路颗粒中含水率小于2%时,停止晾晒;
(3)将晾晒后的建筑垃圾原料依次经过25mm、20mm、10mm、5mm的筛孔进行逐级筛分后,将筛分后得到的旧路颗粒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即可得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无机混合料,经检测物理性能指标如下:
最大干密度为2318kg/m3,最佳含水量为6.6%,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1.7MPa,所以经实施例3制备的无机混合料,用于路面底基层时,满足相关的技术要求。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下述组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80份,石灰8份;其中,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粒径在26.5mm以下。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最大粒径小于25mm,且粒径依次在25~20mm、20~10mm、10~5mm、5~0mm之间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质量比控制在13:27:17:40。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无机混合料的组分还包括山碎石,山碎石的重量份数为5份。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山碎石的最大粒径小于25mm,且粒径依次在25~20mm、20~10mm、10~5mm、5~0mm之间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质量比控制在13:25:14:40。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是由砖混类或废混凝土类的建筑垃圾破碎、粉磨制得的再生粉/块体。
本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1)将建筑垃圾依次经过初级破碎、杂质分拣和除铁处理后,将粒径在50mm以下的建筑垃圾原料,再依次经过破碎、粉磨和筛分处理,得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2)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石灰、以及适量的水混合搅拌均匀后,再加入山碎石进行混合搅拌,检测合格,即得无机混合料;
其中,混合搅拌采用集中厂拌合,且拌合能力控制在500t/h以上。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筛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破碎、粉磨后的建筑垃圾原料经26.5mm的筛孔进行粗筛分;
(2)采用吹风机吹除旧路颗粒上的浮尘,然后用水冲洗后晾晒,待旧路颗粒中含水率小于2%时,停止晾晒;
(3)将晾晒后的建筑垃圾原料依次经过25mm、20mm、10mm、5mm的筛孔进行逐级筛分后,将筛分后得到的旧路颗粒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即可得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无机混合料,经检测物理性能指标如下:
最大干密度为2312kg/m3,最佳含水量为8.1%,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1.5MPa,所以经实施例4制备的无机混合料,用于路面底基层时,满足相关的技术要求。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下述组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100份,石灰12份;其中,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粒径在26.5mm以下。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最大粒径小于25mm,且粒径依次在25~20mm、20~10mm、10~5mm、5~0mm之间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质量比控制在10:26:19:40。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无机混合料的组分还包括山碎石,山碎石的重量份数为30份。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山碎石的最大粒径小于25mm,且粒径依次在25~20mm、20~10mm、10~5mm、5~0mm之间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质量比控制在10:27:17:40。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是由砖混类或废混凝土类的建筑垃圾破碎、粉磨制得的再生粉/块体。
本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1)将建筑垃圾依次经过初级破碎、杂质分拣和除铁处理后,将粒径在50mm以下的建筑垃圾原料,再依次经过破碎、粉磨和筛分处理,得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2)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石灰、以及适量的水混合搅拌均匀后,再加入山碎石进行混合搅拌,检测合格,即得无机混合料;
其中,混合搅拌采用集中厂拌合,且拌合能力控制在500t/h以上。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筛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破碎、粉磨后的建筑垃圾原料经26.5mm的筛孔进行粗筛分;
(2)采用吹风机吹除旧路颗粒上的浮尘,然后用水冲洗后晾晒,待旧路颗粒中含水率小于2%时,停止晾晒;
(3)将晾晒后的建筑垃圾原料依次经过25mm、20mm、10mm、5mm的筛孔进行逐级筛分后,将筛分后得到的旧路颗粒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即可得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无机混合料,经检测物理性能指标如下:
最大干密度为2198kg/m3,最佳含水量为7.9%,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1.6MPa,所以经实施例5制备的无机混合料,用于路面底基层时,满足相关的技术要求。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下述组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120份,石灰10份;其中,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粒径在26.5mm以下。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最大粒径小于25mm,且粒径依次在25~20mm、20~10mm、10~5mm、5~0mm之间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质量比控制在15:30:18:40。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无机混合料的组分还包括山碎石,山碎石的重量份数为50份。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山碎石的最大粒径小于25mm,且粒径依次在25~20mm、20~10mm、10~5mm、5~0mm之间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质量比控制在16:23:20:40。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是由砖混类或废混凝土类的建筑垃圾破碎、粉磨制得的再生粉/块体。
本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1)将建筑垃圾依次经过初级破碎、杂质分拣和除铁处理后,将粒径在50mm以下的建筑垃圾原料,再依次经过破碎、粉磨和筛分处理,得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2)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石灰、以及适量的水混合搅拌均匀后,再加入山碎石进行混合搅拌,检测合格,即得无机混合料;
其中,混合搅拌采用集中厂拌合,且拌合能力控制在500t/h以上。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筛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破碎、粉磨后的建筑垃圾原料经26.5mm的筛孔进行粗筛分;
(2)采用吹风机吹除旧路颗粒上的浮尘,然后用水冲洗后晾晒,待旧路颗粒中含水率小于2%时,停止晾晒;
(3)将晾晒后的建筑垃圾原料依次经过25mm、20mm、10mm、5mm的筛孔进行逐级筛分后,将筛分后得到的旧路颗粒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即可得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无机混合料,经检测物理性能指标如下:
最大干密度为2230kg/m3,最佳含水量为8.2%,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1.3MPa,所以经实施例6制备的无机混合料,用于路面底基层时,满足相关的技术要求。
实施例7
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下述组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80份,水泥10份;其中,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粒径在26.5mm以下。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水泥包括矿渣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最大粒径小于25mm,且粒径依次在25~20mm、20~10mm、10~5mm、5~0mm之间的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质量比控制在13:27:18:40。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是由砖混类或废混凝土类的建筑垃圾破碎、粉磨制得的再生粉/块体。
本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1)将建筑垃圾依次经过初级破碎、杂质分拣和除铁处理后,将粒径在50mm以下的建筑垃圾原料,再依次经过破碎、粉磨和筛分处理,得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2)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水泥、以及适量的水混合搅拌均匀后,检测合格,即得无机混合料;
其中,混合搅拌采用集中厂拌合,且拌合能力控制在500t/h以上。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筛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破碎、粉磨后的建筑垃圾原料经26.5mm的筛孔进行粗筛分;
(2)采用吹风机吹除旧路颗粒上的浮尘,然后用水冲洗后晾晒,待旧路颗粒中含水率小于2%时,停止晾晒;
(3)将晾晒后的建筑垃圾原料依次经过25mm、20mm、10mm、5mm的筛孔进行逐级筛分后,将筛分后得到的旧路颗粒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即可得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无机混合料,经检测物理性能指标如下:
最大干密度为2198kg/m3,最佳含水量为8.1%,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1.6MPa,所以经实施例7制备的无机混合料,用于路面底基层时,满足相关的技术要求。
实施例8
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下述组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100份,水泥13份;其中,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粒径在26.5mm以下。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水泥包括矿渣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最大粒径小于25mm,且粒径依次在25~20mm、20~10mm、10~5mm、5~0mm之间的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质量比控制在17:30:14:40。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是由砖混类或废混凝土类的建筑垃圾破碎、粉磨制得的再生粉/块体。
本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1)将建筑垃圾依次经过初级破碎、杂质分拣和除铁处理后,将粒径在50mm以下的建筑垃圾原料,再依次经过破碎、粉磨和筛分处理,得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2)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水泥、以及适量的水混合搅拌均匀后,检测合格,即得无机混合料;
其中,混合搅拌采用集中厂拌合,且拌合能力控制在500t/h以上。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筛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破碎、粉磨后的建筑垃圾原料经26.5mm的筛孔进行粗筛分;
(2)采用吹风机吹除旧路颗粒上的浮尘,然后用水冲洗后晾晒,待旧路颗粒中含水率小于2%时,停止晾晒;
(3)将晾晒后的建筑垃圾原料依次经过25mm、20mm、10mm、5mm的筛孔进行逐级筛分后,将筛分后得到的旧路颗粒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即可得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无机混合料,经检测物理性能指标如下:
最大干密度为2138kg/m3,最佳含水量为8.3%,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1.7MPa,所以经实施例8制备的无机混合料,用于路面底基层时,满足相关的技术要求。
实施例9
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下述组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120份,水泥15份;其中,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粒径在26.5mm以下。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水泥包括矿渣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最大粒径小于25mm,且粒径依次在25~20mm、20~10mm、10~5mm、5~0mm之间的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质量比控制在15:31:16:40。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是由砖混类或废混凝土类的建筑垃圾破碎、粉磨制得的再生粉/块体。
本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1)将建筑垃圾依次经过初级破碎、杂质分拣和除铁处理后,将粒径在50mm以下的建筑垃圾原料,再依次经过破碎、粉磨和筛分处理,得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2)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水泥、以及适量的水混合搅拌均匀后,检测合格,即得无机混合料;
其中,混合搅拌采用集中厂拌合,且拌合能力控制在500t/h以上。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筛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破碎、粉磨后的建筑垃圾原料经26.5mm的筛孔进行粗筛分;
(2)采用吹风机吹除旧路颗粒上的浮尘,然后用水冲洗后晾晒,待旧路颗粒中含水率小于2%时,停止晾晒;
(3)将晾晒后的建筑垃圾原料依次经过25mm、20mm、10mm、5mm的筛孔进行逐级筛分后,将筛分后得到的旧路颗粒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即可得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无机混合料,经检测物理性能指标如下:
最大干密度为2338kg/m3,最佳含水量为7.9%,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1.7MPa,所以经实施例9制备的无机混合料,用于路面底基层时,满足相关的技术要求。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下述组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100份,水泥10份;其中,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粒径在26.5mm以下。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水泥包括矿渣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最大粒径小于25mm,且粒径依次在25~20mm、20~10mm、10~5mm、5~0mm之间的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质量比控制在15:27:14:40。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无机混合料的组分还包括山碎石,山碎石的重量份数为30份。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山碎石的最大粒径小于25mm,且粒径依次在25~20mm、20~10mm、10~5mm、5~0mm之间的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质量比控制在10:25:16:40。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是由砖混类或废混凝土类的建筑垃圾破碎、粉磨制得的再生粉/块体。
本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1)将建筑垃圾依次经过初级破碎、杂质分拣和除铁处理后,将粒径在50mm以下的建筑垃圾原料,再依次经过破碎、粉磨和筛分处理,得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2)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水泥、以及适量的水混合搅拌均匀,再加入山碎石继续混合搅拌,检测合格,即得无机混合料;
其中,混合搅拌采用集中厂拌合,且拌合能力控制在500t/h以上。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筛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破碎、粉磨后的建筑垃圾原料经26.5mm的筛孔进行粗筛分;
(2)采用吹风机吹除旧路颗粒上的浮尘,然后用水冲洗后晾晒,待旧路颗粒中含水率小于2%时,停止晾晒;
(3)将晾晒后的建筑垃圾原料依次经过25mm、20mm、10mm、5mm的筛孔进行逐级筛分后,将筛分后得到的旧路颗粒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即可得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无机混合料,经检测物理性能指标如下:
最大干密度为2248kg/m3,最佳含水量为8.2%,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1.7MPa,所以经实施例10制备的无机混合料,用于路面底基层时,满足相关的技术要求。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下述组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80份,水泥13份;其中,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粒径在26.5mm以下。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水泥包括矿渣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最大粒径小于25mm,且粒径依次在25~20mm、20~10mm、10~5mm、5~0mm之间的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质量比控制在13:30:18:40。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无机混合料的组分还包括山碎石,山碎石的重量份数为5份。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山碎石的最大粒径小于25mm,且粒径依次在25~20mm、20~10mm、10~5mm、5~0mm之间的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质量比控制在15:23:14:40。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是由砖混类或废混凝土类的建筑垃圾破碎、粉磨制得的再生粉/块体。
本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1)将建筑垃圾依次经过初级破碎、杂质分拣和除铁处理后,将粒径在50mm以下的建筑垃圾原料,再依次经过破碎、粉磨和筛分处理,得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2)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水泥、以及适量的水混合搅拌均匀,再加入山碎石继续混合搅拌,检测合格,即得无机混合料;
其中,混合搅拌采用集中厂拌合,且拌合能力控制在500t/h以上。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筛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破碎、粉磨后的建筑垃圾原料经26.5mm的筛孔进行粗筛分;
(2)采用吹风机吹除旧路颗粒上的浮尘,然后用水冲洗后晾晒,待旧路颗粒中含水率小于2%时,停止晾晒;
(3)将晾晒后的建筑垃圾原料依次经过25mm、20mm、10mm、5mm的筛孔进行逐级筛分后,将筛分后得到的旧路颗粒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即可得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无机混合料,经检测物理性能指标如下:
最大干密度为2188kg/m3,最佳含水量为8.1%,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1.7MPa,所以经实施例11制备的无机混合料,用于路面底基层时,满足相关的技术要求。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下述组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120份,水泥15份;其中,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粒径在26.5mm以下。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水泥包括矿渣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最大粒径小于25mm,且粒径依次在25~20mm、20~10mm、10~5mm、5~0mm之间的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质量比控制在17:31:16:40。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无机混合料的组分还包括山碎石,山碎石的重量份数为50份。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山碎石的最大粒径小于25mm,且粒径依次在25~20mm、20~10mm、10~5mm、5~0mm之间的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质量比控制在16:27:20:40。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是由砖混类或废混凝土类的建筑垃圾破碎、粉磨制得的再生粉/块体。
本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1)将建筑垃圾依次经过初级破碎、杂质分拣和除铁处理后,将粒径在50mm以下的建筑垃圾原料,再依次经过破碎、粉磨和筛分处理,得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2)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水泥、以及适量的水混合搅拌均匀,再加入山碎石继续混合搅拌,检测合格,即得无机混合料;
其中,混合搅拌采用集中厂拌合,且拌合能力控制在500t/h以上。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筛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破碎、粉磨后的建筑垃圾原料经26.5mm的筛孔进行粗筛分;
(2)采用吹风机吹除旧路颗粒上的浮尘,然后用水冲洗后晾晒,待旧路颗粒中含水率小于2%时,停止晾晒;
(3)将晾晒后的建筑垃圾原料依次经过25mm、20mm、10mm、5mm的筛孔进行逐级筛分后,将筛分后得到的旧路颗粒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即可得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无机混合料,经检测物理性能指标如下:
最大干密度为2178kg/m3,最佳含水量为6.9%,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1.7MPa,所以经实施例12制备的无机混合料,用于路面底基层时,满足相关的技术要求。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下述组分: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80~120份,石灰8~12份;
其中,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粒径在26.5mm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最大粒径小于25mm,且粒径依次在25~20mm、20~10mm、10~5mm、5~0mm之间的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质量比控制在(10~15):(26~30):(17~19):40之间。
3.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下述组分: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80~120份,水泥10~15份;
其中,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粒径在26.5mm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最大粒径小于25mm,且粒径依次在25~20mm、20~10mm、10~5mm、5~0mm之间的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质量比控制在(13~17):(27~31):(14~18):4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包括矿渣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中的一种或几种。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混合料的组分还包括山碎石,所述山碎石的重量份数为5~50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山碎石的最大粒径小于25mm,且粒径依次在25~20mm、20~10mm、10~5mm、5~0mm之间的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质量比控制在(10~16):(23~27):(14~20):40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是由砖混类或废混凝土类的建筑垃圾破碎、粉磨制得的再生粉/块体。
9.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1)将建筑垃圾依次经过初级破碎、杂质分拣和除铁处理后,将粒径在50mm以下的建筑垃圾原料,再依次经过破碎、粉磨和筛分处理,得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2)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石灰/水泥、以及适量的水混合搅拌均匀后,检测合格,即得无机混合料;
其中,所述混合搅拌采用集中厂拌合,且拌合能力控制在500t/h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筛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破碎、粉磨后的建筑垃圾原料经26.5mm的筛孔进行粗筛分;
(2)采用吹风机吹除旧路颗粒上的浮尘,然后用水冲洗后晾晒,待旧路颗粒中含水率小于2%时,停止晾晒;
(4)将晾晒后的建筑垃圾原料依次经过25mm、20mm、10mm、5mm的筛孔进行逐级筛分后,将筛分后得到的旧路颗粒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即可得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CN201810016618.5A 2018-01-08 2018-01-08 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81785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16618.5A CN108178593A (zh) 2018-01-08 2018-01-08 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16618.5A CN108178593A (zh) 2018-01-08 2018-01-08 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78593A true CN108178593A (zh) 2018-06-19

Family

ID=62550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16618.5A Pending CN108178593A (zh) 2018-01-08 2018-01-08 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78593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53664A (zh) * 2020-01-13 2020-05-15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利用石灰赤泥稳定废旧混凝土类建筑垃圾骨料生产的道路基层材料
CN111393065A (zh) * 2020-04-07 2020-07-10 东南大学 一种建筑固废再生复合路基填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99779A (zh) * 2020-10-14 2021-02-02 首钢环境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无机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592147A (zh) * 2021-01-24 2021-04-02 湖南科技大学 砖混类建筑废渣再生道路基层无机混合料的制备与施工方法
CN112979258A (zh) * 2021-01-26 2021-06-18 绍兴市城投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快速排水路基结构用石灰稳定再生碎石
CN113417180A (zh) * 2021-01-26 2021-09-21 绍兴文理学院 再生碎石快速排水路基结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48343A (zh) * 2008-09-05 2009-01-21 深圳市中新环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建筑垃圾生产的建材及其制备方法
JP2009221032A (ja) * 2008-03-13 2009-10-01 Mitsu Saiseki Kogyosho:Kk スラッジを含む固形成形体及び固形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CN101619557A (zh) * 2009-07-30 2010-01-06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砖混类建筑垃圾再生集料配制路面基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36173A (zh) * 2016-08-17 2017-01-18 北京通汇盛通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的水泥稳定碎石及其制备方法
CN205934638U (zh) * 2016-08-17 2017-02-08 北京通汇盛通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路面层结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21032A (ja) * 2008-03-13 2009-10-01 Mitsu Saiseki Kogyosho:Kk スラッジを含む固形成形体及び固形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CN101348343A (zh) * 2008-09-05 2009-01-21 深圳市中新环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建筑垃圾生产的建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19557A (zh) * 2009-07-30 2010-01-06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砖混类建筑垃圾再生集料配制路面基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36173A (zh) * 2016-08-17 2017-01-18 北京通汇盛通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的水泥稳定碎石及其制备方法
CN205934638U (zh) * 2016-08-17 2017-02-08 北京通汇盛通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路面层结构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音: "《建筑垃圾粗粉煤灰充填材料》", 30 September 2015, 黄河水利出版社 *
韩作新,冯子强: "《公路路基路面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30 September 2017,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53664A (zh) * 2020-01-13 2020-05-15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利用石灰赤泥稳定废旧混凝土类建筑垃圾骨料生产的道路基层材料
CN111153664B (zh) * 2020-01-13 2022-01-28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利用石灰赤泥稳定废旧混凝土类建筑垃圾骨料生产的道路基层材料
CN111393065A (zh) * 2020-04-07 2020-07-10 东南大学 一种建筑固废再生复合路基填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99779A (zh) * 2020-10-14 2021-02-02 首钢环境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无机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592147A (zh) * 2021-01-24 2021-04-02 湖南科技大学 砖混类建筑废渣再生道路基层无机混合料的制备与施工方法
CN112592147B (zh) * 2021-01-24 2022-06-24 湖南科技大学 砖混类建筑废渣再生道路基层无机混合料的制备与施工方法
CN112979258A (zh) * 2021-01-26 2021-06-18 绍兴市城投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快速排水路基结构用石灰稳定再生碎石
CN113417180A (zh) * 2021-01-26 2021-09-21 绍兴文理学院 再生碎石快速排水路基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78593A (zh) 一种含建筑垃圾的无机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Lynn et al. Municipal incinerated bottom ash characteristics and potential for use as aggregate in concrete
Hamada et al. Fresh and hardened properties of palm oil clinker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 incorporating Nano-palm oil fuel ash
CN101099974B (zh) 建筑废弃物的处理和再生利用方法
Liu et al. The impact of cold-bonded artificial lightweight aggregates produced by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cineration bottom ash (MSWIBA) replace natural aggregates on the mechanical, microscopic and environmental properties, durability of sustainable concrete
Ganjian et al. Using waste materials and by-products to produce concrete paving blocks
Gautam et al. Use of glass wastes as fine aggregate in Concrete
CN101139193B (zh) 再生混凝土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Snelson et al. Sustainable construction: Composite use of tyres and ash in concrete
Kumar et al. Uses of bottom ash in the replacement of fine aggregate for making concrete
Madurwar et al. Use of sugarcane bagasse ash as brick material
Meddah Recycled aggregates in concrete production: engineering properties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Palanisamy et al. Effect of molarity in geo polymer earth brick reinforced with fibrous coir wastes using sandy soil and quarry dust as fine aggregate.(Case study)
CN109020430A (zh) 一种二灰稳定建筑垃圾再生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53664B (zh) 一种利用石灰赤泥稳定废旧混凝土类建筑垃圾骨料生产的道路基层材料
CN1107558C (zh) 建筑垃圾的处理及再生利用方法
Nagajothi et al. Strength assessment of geopolymer concrete using M-sand
CN106830792A (zh) 掺有废砖和再生利用粗骨料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89659A (zh) 一种水泥稳定建筑垃圾再生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Lin et al. Potential of municipal woody biomass waste ash in the production of cold-bonded lightweight aggregates
Ibrahim et al. Cold bonded and low temperature sintered artificial aggregate production by using waste materials
Rodriguez-Alvaro et al. Use of granular coal combustion products as aggregates in structural concrete: Effects on properties and recommendations regarding mix design
Kim et al. Exploring the role of thermal activation of cement exposed to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on the improvement of concrete properties
Kumar et al. Waste Materials-An Alternative to Conventional Materials in Rural Road Construction
Patankar et al. Effect of concentration of alkaline solu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geopolymer morta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