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75983A - 一种用于智慧管廊的结构稳固且便于移动的消防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智慧管廊的结构稳固且便于移动的消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75983A
CN108175983A CN201810109547.3A CN201810109547A CN108175983A CN 108175983 A CN108175983 A CN 108175983A CN 201810109547 A CN201810109547 A CN 201810109547A CN 108175983 A CN108175983 A CN 1081759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piping lane
babinet
fixed
rem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0954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Latitude Innovatio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Latitude Innovatio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Latitude Innovatio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Latitude Innovatio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0954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75983A/zh
Publication of CN1081759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75983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31/00Delivery of fire-extinguishing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31/00Delivery of fire-extinguishing material
    • A62C31/28Accessories for delivery devices, e.g. suppor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智慧管廊的结构稳固且便于移动的消防装置,包括底板、箱体、推拉机构、两个移动机构和四个万向轮,移动机构包括铰接组件、支撑板、顶板、固定组件和抵靠组件,固定组件包括滑环、滑轨、横杆和插杆,抵靠组件包括支杆、第一活塞、第一气缸、气管、第二气缸、第二活塞、升降板、竖杆和抵靠单元,该用于智慧管廊的结构稳固且便于移动的消防装置在移动机构中,通过插杆固定支撑板,加强了装置的稳固性,利用抵靠组件增大与管廊底面的接触面积,从而使设备更为稳固,在发生火灾时,仅需抽出插杆,即可使万向轮接触管廊底面,便于带动装置移动,使人们携带灭火器快速赶往火灾现场进行救援工作,提高了装置的机动性。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智慧管廊的结构稳固且便于移动的消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慧管廊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智慧管廊的结构稳固且便于移动的消防装置。
背景技术
智慧管廊,即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监控系统,包括资产设备监控系统(电力电缆监测系统,通信光缆监测系统,给水管线监测系统,热力管线监测系统,天然气管线监测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管廊监测系统、电子巡检管理系统、电子巡检管理系统、消防系统等,其监控范围全面涵盖了地下管廊内的管线运行安全以及管廊空间、附属设施等状态,为城市“生命线”的可靠运行提供了全面的技术保障手段,构建适合城市快速发展的安全、高效、智慧的地下管网系统。
为了保护管廊内部设施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通常在管廊各处会设置消防装置,现有的消防装置为各种类型的灭火器,通常存放于灭火器箱内,但是由于灭火器本身重量约在10kg左右,而普通的灭火器箱内大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灭火器,导致现有的灭火器箱十分笨重,不便于快速的移动,在实际发生火灾后,单人仅能携带一瓶灭火器进行移动,由于灭火器的重量降低了人们移动的速度,从而延长了人们赶往火灾发生处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火势容易蔓延,且携带灭火器奔跑过程中,容易发生摔倒等其他事故,同时,不仅如此,灭火器箱放置于地面上时,仅仅依靠箱底与地面接触,作用面积十分有限,在火灾发生时,往往会遇到管廊内部火势剧烈产生的“火风压”,火风压作用在灭火器箱上,容易吹倒灭火器箱,使内部的灭火器遭受破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智慧管廊的结构稳固且便于移动的消防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智慧管廊的结构稳固且便于移动的消防装置,包括底板、箱体、推拉机构、两个移动机构和四个万向轮,所述箱体固定在底板的上方,所述推拉机构设置在箱体的上方,两个移动机构分别设置在箱体的两侧,所述万向轮固定在底板的下方,所述箱体内设有灭火器;
所述移动机构包括铰接组件、支撑板、顶板、固定组件和抵靠组件,所述支撑板倾斜向箱体设置,所述支撑板通过铰接组件与底板连接,所述顶板水平设置,所述顶板固定在支撑板的顶端,所述固定组件设置在箱体上;
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滑环、滑轨、横杆和插杆,所述滑轨的竖向截面为U形,所述滑轨的U形截面的开口指向箱体,所述滑轨的两端固定在箱体上,所述滑环套设在滑轨上,所述横杆的一端与滑轨固定连接,所述插杆的顶端固定在横杆的另一端的下方,所述顶板套设在插杆上;
所述抵靠组件包括支杆、第一活塞、第一气缸、气管、第二气缸、第二活塞、升降板、竖杆和抵靠单元,所述第一气缸水平设置,所述第二气缸竖向设置,所述第二气缸固定在箱体内的底部,所述气管设置在底座内,所述气管的一端与第一气缸连通,所述气管的另一端与第二气缸连通,所述第一活塞的一端设置在第一气缸内,所述第一活塞的另一端通过支杆与支撑板的中心处铰接,所述第二活塞的底端设置在第二气缸内,所述第二活塞的顶端固定在升降板的一端的下方,所述竖杆的顶端固定在升降板的另一端的下方,所述竖杆的底端穿过箱体的底部和底板,所述抵靠单元设置在竖杆的底端。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支撑板的转动,所述铰接组件包括凹口和两个侧杆,两个侧杆分别设置在支撑板的两侧,所述凹口的两侧的内壁分别与两个侧杆一一对应,所述凹口的内壁套设在侧杆的一端,所述侧杆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撑板上。
作为优选,为了带动设备移动,所述推拉机构包括滑杆、套环、推拉杆、把手和两个滑动单元,两个滑动单元分别设置在滑杆的两端,所述套环套设在滑杆上,所述把手通过推拉杆与套环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防止套环在滑杆上左右滑动,所述套环的两侧设有夹板,所述夹板固定在滑杆上。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滑杆移动,所述滑动单元包括侧板,所述侧板固定在箱体的上方,所述侧板内设有条形口,所述条形口水平设置,所述条形口内设有固定杆和移动环,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条形口的两侧的内壁上,所述移动环套设在固定环上,所述移动环与滑杆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抓紧把手,所述把手的远离推拉杆的一侧的内壁上设有若干缺口。
作为优选,为了在设备闲置时对设备进行加固,所述抵靠单元包括平板、抵靠板和若干弹簧,所述平板固定在竖杆的底端,所述抵靠板位于平板的下方,所述弹簧均匀分布在抵靠板和平板之间,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插杆穿过顶板,所述插杆的底端的形状为半球形。
作为优选,为了加固滑轨与箱体的连接,所述滑轨与箱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作为优选,为了防止支杆受力变形,所述支杆为钛合金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智慧管廊的结构稳固且便于移动的消防装置在移动机构中,通过将插杆插入顶板,从而固定支撑板,加强了装置的稳固性,同时利用抵靠组件使抵靠板接触管廊底面,增大与管廊底面的接触面积,从而使设备更为稳固,在发生火灾时,仅需将插杆抽出顶板,即可使支撑板向箱体转动,从而使万向轮接触管廊底面,便于通过推拉机构带动装置移动,使人们携带灭火器快速赶往火灾现场进行救援工作,提高了装置的机动性,与现有的移动机构相比,该移动机构结构灵活,操作简便,仅需抽出插杆,即可方便人们携带灭火器快速赶往火灾现场,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用于智慧管廊的结构稳固且便于移动的消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用于智慧管廊的结构稳固且便于移动的消防装置的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用于智慧管廊的结构稳固且便于移动的消防装置的铰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用于智慧管廊的结构稳固且便于移动的消防装置的推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箱体,3.万向轮,4.支撑板,5.顶板,6.滑环,7.滑轨,8.横杆,9.插杆,10.支杆,11.第一活塞,12.第一气缸,13.气管,14.第二气缸,15.第二活塞,16.升降板,17.竖杆,18.凹口,19.侧杆,20.滑杆,21.套环,22.推拉杆,23.把手,24.夹板,25.侧板,26.条形口,27.固定杆,28.移动环,29.平板,30.抵靠板,31.弹簧,32.灭火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包括底板1、箱体2、推拉机构、两个移动机构和四个万向轮3,所述箱体2固定在底板1的上方,所述推拉机构设置在箱体2的上方,两个移动机构分别设置在箱体2的两侧,所述万向轮3固定在底板1的下方,所述箱体2内设有灭火器32;
该消防装置中,将箱体2固定安装在底板1的上方,通过移动机构对底板1进行支撑,当智慧管廊内部发生火灾时,通过调整移动机构,使底板1下方的四个万向轮3接触管廊内部的底面,通过推拉机构作用在设备上,拖动或推动设备移动,利用底板1下方的万向轮3方便设备的移动,使箱体2在移动的过程中携带多个灭火器32,便于人们快速赶往火灾现场实施消防工作。
如图2所示,所述移动机构包括铰接组件、支撑板4、顶板5、固定组件和抵靠组件,所述支撑板4倾斜向箱体2设置,所述支撑板4通过铰接组件与底板1连接,所述顶板5水平设置,所述顶板5固定在支撑板4的顶端,所述固定组件设置在箱体2上;
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滑环6、滑轨7、横杆8和插杆9,所述滑轨7的竖向截面为U形,所述滑轨7的U形截面的开口指向箱体2,所述滑轨7的两端固定在箱体2上,所述滑环6套设在滑轨7上,所述横杆8的一端与滑轨7固定连接,所述插杆9的顶端固定在横杆8的另一端的下方,所述顶板5套设在插杆9上;
所述抵靠组件包括支杆10、第一活塞11、第一气缸12、气管13、第二气缸14、第二活塞15、升降板16、竖杆17和抵靠单元,所述第一气缸12水平设置,所述第二气缸14竖向设置,所述第二气缸14固定在箱体2内的底部,所述气管13设置在底座内,所述气管13的一端与第一气缸12连通,所述气管13的另一端与第二气缸14连通,所述第一活塞11的一端设置在第一气缸12内,所述第一活塞11的另一端通过支杆10与支撑板4的中心处铰接,所述第二活塞15的底端设置在第二气缸14内,所述第二活塞15的顶端固定在升降板16的一端的下方,所述竖杆17的顶端固定在升降板16的另一端的下方,所述竖杆17的底端穿过箱体2的底部和底板1,所述抵靠单元设置在竖杆17的底端。
设备在限制时,利用固定组件中的滑环6向下滑动,通过横杆8带动插杆9向下移动,使插杆9穿过顶板5,从而固定顶板5的位置,进而固定了支撑板4的位置,使支撑板4抵靠在管廊内的底面,由于支撑板4倾斜向下设置,从而使底板1、两个支撑板4以及管廊内的底面形成一个等腰梯形的形状,进而加固了底板1的位置,同时底板1的下方,万向轮3处于腾空的状态,并且,利用抵靠组件中,竖杆17底端的抵靠单元作用在管廊底面,从而增大了设备与管廊底面的接触面积,使设备更为稳固。当发生火灾时,需要紧急前往火源处时,通过拉动横杆8使滑环6沿着滑轨7向上滑动,使顶板5失去插杆9的固定,顶板5和支撑板4向箱体2转动,从而使万向轮3接触管廊内的底面,同时当支撑板4向箱体2转动时,通过支杆10使第一活塞11向第一气缸12内移动,为了保持第一气缸12内的气压,通过气管13,使第二气缸14内的空气推动第二活塞15向上移动,进而带动升降板16和升降板16的另一端的竖杆17向上移动,使抵靠单元脱离管廊的底面,从而便于装置通过万向轮3进行移动。
如图3所示,所述铰接组件包括凹口18和两个侧杆19,两个侧杆19分别设置在支撑板4的两侧,所述凹口18的两侧的内壁分别与两个侧杆19一一对应,所述凹口18的内壁套设在侧杆19的一端,所述侧杆19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撑板4上。
在铰接组件内,凹口18的内壁套设在侧杆19上,从而方便了侧杆19的转动,通过将侧杆19与支撑板4固定连接,从而方便了支撑板4的转动。
如图4所示,所述推拉机构包括滑杆20、套环21、推拉杆22、把手23和两个滑动单元,两个滑动单元分别设置在滑杆20的两端,所述套环21套设在滑杆20上,所述把手23通过推拉杆22与套环21固定连接。
通过滑动单元,滑杆20可发生移动,套环21套设在滑杆20上,从而方便了套环21的转动,进而通过推拉杆22便于把手23沿着滑杆20的轴线转动,进而通过调整把手23的位置,方便由推拉杆22带动套环21移动,推动或拖动设备移动。
作为优选,为了防止套环21在滑杆20上左右滑动,所述套环21的两侧设有夹板24,所述夹板24固定在滑杆20上。利用套环21的两侧的夹板24限制了套环21的移动,防止套环21在滑杆20上左右滑动,影响了设备的移动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所述滑动单元包括侧板25,所述侧板25固定在箱体2的上方,所述侧板25内设有条形口26,所述条形口26水平设置,所述条形口26内设有固定杆27和移动环28,所述固定杆27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条形口26的两侧的内壁上,所述移动环28套设在固定环上,所述移动环28与滑杆20固定连接。
固定杆27的位置固定,移动环28可沿着固定杆27的轴线方向移动,从而便于滑杆20的移动。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抓紧把手23,所述把手23的远离推拉杆22的一侧的内壁上设有若干缺口。利用把手23上的缺口增大了救援人员手部与把手23的接触面积,便于抓紧把手23。
如图2所示,为了在设备闲置时对设备进行加固,所述抵靠单元包括平板29、抵靠板30和若干弹簧31,所述平板29固定在竖杆17的底端,所述抵靠板30位于平板29的下方,所述弹簧31均匀分布在抵靠板30和平板29之间,所述弹簧31处于压缩状态。竖杆17的底端位置固定,从而固定了平板29的位置,通过压缩的弹簧31,使抵靠板30抵靠在管廊内的底面,进而增加了装置与管廊内的底面的接触面积,使装置更为稳固。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插杆9穿过顶板5,所述插杆9的底端的形状为半球形。利用半球形的形状设计,减小了插杆9的尺寸,使插杆9更容易穿过顶板5。
作为优选,利用一体成型结构稳固的特点,为了加固滑轨7与箱体2的连接,所述滑轨7与箱体2为一体成型结构。
作为优选,利用钛合金坚固的特点,为了防止支杆10受力变形,所述支杆10为钛合金杆。
该消防装置在安置时,通过固定组件内的插杆9穿过顶板5,利用固定顶板5从而固定支撑板4的角度,使支撑板4、底板1和管廊内的底面形成一个等腰梯形,从而加强了装置的稳固性,同时利用抵靠组件中抵靠单元内的受压缩的弹簧31使抵靠板30接触管廊底面,增大与管廊底面的接触面积,从而使设备更为稳固,当发生火灾时,向上拉动横杆8,使插杆9脱离顶板5,从而使受力的支撑板4向箱体2转动,同时带动抵靠组件中的抵靠单元向上移动,脱离管廊底面,从而使底板1下方的万向轮3接触管廊底面,便于通过推拉机构带动装置移动,使人们携带灭火器32快速赶往火灾现场进行救援工作,从而提高了装置的机动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用于智慧管廊的结构稳固且便于移动的消防装置在移动机构中,通过将插杆9插入顶板5,从而固定支撑板4,加强了装置的稳固性,同时利用抵靠组件使抵靠板30接触管廊底面,增大与管廊底面的接触面积,从而使设备更为稳固,在发生火灾时,仅需将插杆9抽出顶板5,即可使支撑板4向箱体2转动,从而使万向轮3接触管廊底面,便于通过推拉机构带动装置移动,使人们携带灭火器32快速赶往火灾现场进行救援工作,提高了装置的机动性,与现有的移动机构相比,该移动机构结构灵活,操作简便,仅需抽出插杆9,即可方便人们携带灭火器32快速赶往火灾现场,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智慧管廊的结构稳固且便于移动的消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箱体(2)、推拉机构、两个移动机构和四个万向轮(3),所述箱体(2)固定在底板(1)的上方,所述推拉机构设置在箱体(2)的上方,两个移动机构分别设置在箱体(2)的两侧,所述万向轮(3)固定在底板(1)的下方,所述箱体(2)内设有灭火器(32);
所述移动机构包括铰接组件、支撑板(4)、顶板(5)、固定组件和抵靠组件,所述支撑板(4)倾斜向箱体(2)设置,所述支撑板(4)通过铰接组件与底板(1)连接,所述顶板(5)水平设置,所述顶板(5)固定在支撑板(4)的顶端,所述固定组件设置在箱体(2)上;
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滑环(6)、滑轨(7)、横杆(8)和插杆(9),所述滑轨(7)的竖向截面为U形,所述滑轨(7)的U形截面的开口指向箱体(2),所述滑轨(7)的两端固定在箱体(2)上,所述滑环(6)套设在滑轨(7)上,所述横杆(8)的一端与滑轨(7)固定连接,所述插杆(9)的顶端固定在横杆(8)的另一端的下方,所述顶板(5)套设在插杆(9)上;
所述抵靠组件包括支杆(10)、第一活塞(11)、第一气缸(12)、气管(13)、第二气缸(14)、第二活塞(15)、升降板(16)、竖杆(17)和抵靠单元,所述第一气缸(12)水平设置,所述第二气缸(14)竖向设置,所述第二气缸(14)固定在箱体(2)内的底部,所述气管(13)设置在底座内,所述气管(13)的一端与第一气缸(12)连通,所述气管(13)的另一端与第二气缸(14)连通,所述第一活塞(11)的一端设置在第一气缸(12)内,所述第一活塞(11)的另一端通过支杆(10)与支撑板(4)的中心处铰接,所述第二活塞(15)的底端设置在第二气缸(14)内,所述第二活塞(15)的顶端固定在升降板(16)的一端的下方,所述竖杆(17)的顶端固定在升降板(16)的另一端的下方,所述竖杆(17)的底端穿过箱体(2)的底部和底板(1),所述抵靠单元设置在竖杆(17)的底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智慧管廊的结构稳固且便于移动的消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组件包括凹口(18)和两个侧杆(19),两个侧杆(19)分别设置在支撑板(4)的两侧,所述凹口(18)的两侧的内壁分别与两个侧杆(19)一一对应,所述凹口(18)的内壁套设在侧杆(19)的一端,所述侧杆(19)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撑板(4)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智慧管廊的结构稳固且便于移动的消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机构包括滑杆(20)、套环(21)、推拉杆(22)、把手(23)和两个滑动单元,两个滑动单元分别设置在滑杆(20)的两端,所述套环(21)套设在滑杆(20)上,所述把手(23)通过推拉杆(22)与套环(21)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智慧管廊的结构稳固且便于移动的消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21)的两侧设有夹板(24),所述夹板(24)固定在滑杆(20)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智慧管廊的结构稳固且便于移动的消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单元包括侧板(25),所述侧板(25)固定在箱体(2)的上方,所述侧板(25)内设有条形口(26),所述条形口(26)水平设置,所述条形口(26)内设有固定杆(27)和移动环(28),所述固定杆(27)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条形口(26)的两侧的内壁上,所述移动环(28)套设在固定环上,所述移动环(28)与滑杆(20)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智慧管廊的结构稳固且便于移动的消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23)的远离推拉杆(22)的一侧的内壁上设有若干缺口。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智慧管廊的结构稳固且便于移动的消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靠单元包括平板(29)、抵靠板(30)和若干弹簧(31),所述平板(29)固定在竖杆(17)的底端,所述抵靠板(30)位于平板(29)的下方,所述弹簧(31)均匀分布在抵靠板(30)和平板(29)之间,所述弹簧(31)处于压缩状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智慧管廊的结构稳固且便于移动的消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9)的底端的形状为半球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智慧管廊的结构稳固且便于移动的消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7)与箱体(2)为一体成型结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智慧管廊的结构稳固且便于移动的消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10)为钛合金杆。
CN201810109547.3A 2018-02-05 2018-02-05 一种用于智慧管廊的结构稳固且便于移动的消防装置 Withdrawn CN1081759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09547.3A CN108175983A (zh) 2018-02-05 2018-02-05 一种用于智慧管廊的结构稳固且便于移动的消防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09547.3A CN108175983A (zh) 2018-02-05 2018-02-05 一种用于智慧管廊的结构稳固且便于移动的消防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75983A true CN108175983A (zh) 2018-06-19

Family

ID=62552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09547.3A Withdrawn CN108175983A (zh) 2018-02-05 2018-02-05 一种用于智慧管廊的结构稳固且便于移动的消防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7598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16495A (zh) * 2020-12-07 2021-03-19 王兴平 一种便携式消防员用灭火器放置盒
CN112657102A (zh) * 2021-01-19 2021-04-16 任乐涛 一种智能化远射程消防水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16495A (zh) * 2020-12-07 2021-03-19 王兴平 一种便携式消防员用灭火器放置盒
CN112516495B (zh) * 2020-12-07 2021-12-24 澧县人民医院 一种便携式消防员用灭火器放置盒
CN112657102A (zh) * 2021-01-19 2021-04-16 任乐涛 一种智能化远射程消防水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75983A (zh) 一种用于智慧管廊的结构稳固且便于移动的消防装置
CN106958430A (zh) 有杆抽油机井口密封装置
CN207496963U (zh) 一种连杆式压紧释放装置
CN206081425U (zh) 一种自动脱离消防水带的装置
CN111561037B (zh) 一种防护效果好的检查井
CN207928598U (zh) 一种用于智慧管廊的结构稳固且便于移动的消防装置
CN106075786A (zh) 一种火灾现场救援自动化设备专用机械手
CN204283250U (zh) 井内管柱起下自动化装置
CN110562880B (zh) 一种令克摘挂装置
CN108175977A (zh) 一种用于智慧管廊的结构灵活且存取方便省力的消防装置
CN106178360A (zh) 一种供电所火灾作业特种机器人用四自由度机械手
CN206596709U (zh) 一种建筑用多功能安全帽
CN105888609A (zh) 钻柱内防喷旋塞阀自动抢装装置
CN109473907A (zh) 防护工具
CN209062077U (zh) 链条固定装置
CN210942424U (zh) 一种灭火器灌装充气装置
CN207562248U (zh) 一种移动式干粉灭火装置
CN208163593U (zh) 一种用于通信线路管道的检修装置
CN106182021A (zh) 一种智能消防特种作业机器人用回转机械手
CN207493083U (zh) 一种可升降的消防炮
CN209259628U (zh) 一种窨井盖搬运装置
CN206869035U (zh) 一种改进型铸造箱
CN106078757A (zh) 一种变电站火灾救援机器人用多自由度机械手
CN202023526U (zh) 油水井测试防喷管
CN207928592U (zh) 一种用于智慧管廊的结构灵活且存取方便省力的消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