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70903A - 一种基于曲率映射的双曲面零件回弹补偿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曲率映射的双曲面零件回弹补偿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70903A
CN108170903A CN201711292988.3A CN201711292988A CN108170903A CN 108170903 A CN108170903 A CN 108170903A CN 201711292988 A CN201711292988 A CN 201711292988A CN 108170903 A CN108170903 A CN 1081709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ve
curvature
longitudinal
circular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9298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70903B (zh
Inventor
韩强儒
武杰
王俊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Aircraft Industr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Aircraft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Aircraft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Aircraft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29298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709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81709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709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709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709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5Vehicle, aircraft or watercraft desig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Numerical Control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曲率映射的双曲面零件回弹补偿方法,具体步骤为按照成组试验件成型回弹数据构建零件曲率变化插值函数,形成回弹曲率半径和设计曲率半径的映射函数关系。通过对产品原始设计曲面布置构造曲线并进行曲线的曲率离散,按照曲率映射关系函数反求回弹前的曲线曲率并形成新的修形曲面构造曲线,并由此曲线拟合最终的曲率补偿修形曲面。该方法具有发放适应性好、补偿修形准确、效率高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曲率映射的双曲面零件回弹补偿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飞机数字化制造领域,涉及一种薄壳类双曲面零件的回弹补偿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通过建立曲面构造曲线的曲率半径映射关系函数实现零件的回弹修形曲面建模方法。
背景技术
大曲度薄壳类双曲面零件大量应用于飞机结构设计中,该类型零件大多与飞机气动外形有关,为飞机提供气动升力、整流及结构承载的作用,如飞机机翼前缘、翼尖及襟翼滑轨整流罩等。这些零件具有零件曲度大,外形复杂的特点,同时具有外形精度要求高,装配配合协调性高的要求。此类零件大多采用为铝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铝合金材料多采用靠模拉伸成型工艺,复材料多采用铺贴模铺贴固化工艺。铝合金材料成型后由于材料的弹性变形部分的回弹导致零件产生比较显著的回弹,碳纤维复材料采用铺贴模铺贴固化过程中由于温度梯度效应的影响,零件在脱模后均产生明显的收缩回弹现象。在后续加工过程中导致零件的外形定位精度以及在装配阶段造成零件之间、零件与装配工装协调性不能满足要求等问题。
目前常用的型面修形方法是:1.按照零件理论形状设计成型模型面。2.对成型后的零件进行测量。3.按照测量结果对成型模型面进行修形。4.按修形的模具对零件进行成型和验证。5.判定是否满足工程需求,如不能满足成型公差要求则需再次进行测量修形并进一步进行成型精度验证。
该方法具有以下缺点:1.回弹测量不准确,大多数情况下借用成型模定位零件后测量零件边缘轮廓偏离模胎型面的距离作为回弹量。2.基于边缘轮廓测量数据进行修形仅能解决边缘轮廓对型面的符合性要求,不能满足零件内部轮廓对外形的协调性和精度要求,而且需要反复迭代修形。该修形方法以实物为对象,因此修形工作量大、成本高、周期长,且修形过的成型零件依然存在外形协调性不好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是按照成组试验件成型回弹数据构建零件曲率变化插值函数,形成回弹曲率半径和设计曲率半径的映射函数关系。通过对产品原始设计曲面布置构造曲线并进行曲线的曲率离散,按照曲率映射关系函数反求回弹前的曲线曲率并形成新的修形曲面构造曲线,并由此曲线拟合最终的曲率补偿修形曲面。
一种基于曲率映射的双曲面零件回弹补偿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构建曲率映射曲线:
(1-1)按照不同圆角半径进行试验件的分组成型试验,获取系列试验件的设计半径及回弹后半径参数
(1-2)依据试验件的设计半径及回弹后半径参数建立“回弹后曲率半径—设计曲率半径”参数表分别对应函数的X及Y值,对试验件数据形成的(X,Y)离散点构造插值函数,形成“回弹后曲率半径—设计曲率半径”连续的映射关系函数。
2.原始曲面的纵向构造线及横向构造线提取:
(2-1)将零件的外形曲面作为原始曲面选择曲率较小的方向构造一条平面曲线作为曲面的纵向构造线。
(2-2)在纵向构造线上按照曲线的曲率变化进行曲线的分段点布置并对纵向构造线进行分段,形成分段曲线。在分段点处建立纵向构造线的垂直平面并与零件原始曲面相交获得系列横向构造线。
3.对纵向构造线和横向构造线的分段曲线进行曲率离散:
(3-1)在纵向构造线的分段曲线上以分段点为原点以分段曲线端点垂直平面的法向为X轴线方向,以纵向构造线平面的法向为Y轴方向构造每个横向构造线参考坐标系。
(3-2)将纵向构造线的分段曲线两相邻分段点分别作为起点、终点以及分段点在曲线上的切线作为起点切线和终点切线采用双圆弧插补算法构造两段相切圆弧,其中双圆弧插补的公切点定义为轨迹圆弧的中点。
(3-3)对于每个横向构造线的分段点布置及首段双圆弧插补计算与(2-2)及(3-2)方法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每个横向构造线的计算均以横向构造线与纵向构造线的交点为起点向两侧进行曲线分段点布置及首段曲线的双圆弧插补计算。
4.纵向补偿圆弧曲线和横向补偿圆弧曲线建立:
(4-1)对纵向构造线已经离散为一系列分段圆弧的离散圆弧曲线,从端点开始提取第一段圆弧的半径及弧长,按此半径作为X值在之前构造的“回弹后曲率半径—设计曲率半径”曲率关系映射函数获取该圆弧回弹之前的曲率半径值Y,在保证起始端点位置和切线方向的前提下在纵向构造线平面按照等弧长的原则构造该段圆弧回弹之前的圆弧曲线段。
(4-2)在完成首段回弹前圆曲线弧构造完成之后将第二段圆弧与此圆弧对接,将第二段圆弧的起点与此圆弧的终点位置重合,第二段圆弧的起点切线及与此圆弧的终点切线重合,同样,按第二段圆弧的半径通过映射函数获得其回弹前的曲率半径,依据等弧长的原则在纵向构造线平面内构造出与首段回弹前圆弧曲线相接的第二段圆弧曲线的回弹前圆弧曲线。重复该圆弧曲线的构造方法直至完成纵向补偿圆弧曲线构建。
(4-3)对每个横向构造线的离散圆弧曲线以与纵向构造线交点为起点向纵向构造线两侧按照(4-1)及(4-2)相同的方法构建横向映射圆弧曲线。
(4-4)除纵向补偿圆弧曲线上第一段圆弧起点外,以与纵向构造线的分段曲线端点对应的纵向补偿圆弧曲线端点为原点,以纵向补偿圆弧曲线垂直平面的法向为X轴,以纵向构造线平面法向为Y轴,构建与横向构造线参考坐标系方向统一的横向构造线目标坐标系,依次将横向映射圆弧曲线由(3-1)构造的横向构造线参考坐标系转置到横向构造线目标坐标系下,由此完成横向补偿圆弧曲线构建。
5.纵向补偿圆弧组合曲线和横向补偿圆弧组合曲线曲率连续性优化及回弹补偿曲面造型:
(5-1)分别将纵向补偿圆弧曲线和横向补偿圆弧曲线进行组合操作,形成纵向补偿圆弧组合曲线和横向补偿圆弧组合曲线。
(5-2)将上步所形成的纵向补偿圆弧组合曲线和横向补偿圆弧组合曲线进行曲线的曲率的连续性光顺处理,使之在满足符合性要求的前提下将由分段圆弧组成的曲线转化为曲率连续的纵向补偿曲线和横向补偿曲线。
(5-3)以纵向补偿曲线为引导线,以横向补偿曲线为截面线进行曲面造型,由此获得基于曲率映射的回弹补偿曲面。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基础实验件数据形成基于曲率映射的函数,通过对零件的构造线曲率离散及补偿方法显著提高了零件回弹修形的效率与准确性。
以下结合实施例附图对该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试验件回弹数据及曲率映射函数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纵向构造线和横向构造线提取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纵向构造线和横向构造线分段点布置及分段曲线的圆弧插补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纵向构造线和横向构造线曲率映射的离散圆弧曲线构建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横向映射圆弧曲线构建及转置坐标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纵向补偿圆弧曲线和横向补偿圆弧曲线到曲率连续的纵向补偿曲线和横向补偿曲线构造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回弹补偿曲面造型及与原始曲面的位置关系分析示意图。
图中编号说明:1-纵向构造线平面;2-纵向构造线;3-横向构造线参考平面;4-横向构造线;5-横向构造线参考坐标系;6-纵向双圆弧插补曲线;7-纵向补偿圆弧曲线;8-横向映射圆弧曲线;9-横向构造线目标平面;10-横向构造线目标坐标系;11-横向补偿圆弧曲线;12-纵向补偿曲线;13-横向补偿曲线;14-曲线的曲率连续性分析结果;15-原始曲面;16-回弹补偿曲面;17-原始曲面与回弹补偿曲面的距离分析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某试验件为例,一种基于曲率映射的双曲面零件回弹补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构建曲率映射曲线:
(1-1)按照不同圆角半径进行试验件的行组成型试验,获取系列试验件的设计半径及回弹后半径参数。
(1-2)依据试验件的设计半径及回弹后半径参数建立“回弹后曲率半径—设计曲率半径”参数表分别对应X及Y值,对形成的(X,Y)离散点构造插值函数,形成“回弹后曲率半径—设计曲率半径”连续的映射关系函数,如图1所示。
2.原始曲面的纵向构造线提取及横向构造线提取:
(2-1)将零件的外形曲面作为原始曲面选择曲率较小的方向纵向构造线平面1,由此平面与原始曲面相交形成纵向构造线2,如图2所示。
(2-2)在纵向构造线2上按照曲线的曲率变化进行曲线的分段点布置系列分段点并对纵向构造线2进行分段,在每个分段点处构造与纵向构造线2垂直的横向构造线参考平面3,由此形成的横向构造线参考平面3与原始曲面15相交获得横向构造线4,如图2所示。
3.对纵向构造线和横向构造线的分段曲线进行曲率离散:
(3-1)在纵向构造线2上的由分段点形成的每个分段曲线段以分段点为原点,横向构造线参考平面3的法向为X轴线方向,纵向构造线平面1的法向为Y轴方向构造每个横向构造线4的横向构造线参考坐标系5,如图3所示。
(3-2)以纵向构造线2上的分段曲线两端点分别作为起点、终点,以这两点的切线作为起点切线和终点切线采用双圆弧插补算法构造两段相切圆弧,直至完成纵向构造线2所有分段曲线段的双圆弧插补,形成纵向双圆弧插补曲线6,如图3所示。
(3-3)对于每个横向构造线4的分段点布置及首段双圆弧插补计算与(2-2)及(3-2)方法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每个横截面构造曲线的双圆弧插补计算均以横向构造线4与纵向构造线2的交点为起点分别向两侧进行曲线分段点布置及首段曲线的双圆弧插补计算,如图3所示。
4.纵向补偿圆弧曲线和横向补偿圆弧曲线建立:
(4-1)对已经离散为一系列分段圆弧的纵向双圆弧插补曲线6,从端点开始提取第一段的半径及弧长,以半径为X值,按之前构造的“回弹后曲率半径—设计曲率半径”曲率关系映射函数获取该圆弧回弹之前的曲率半径值Y,在保证首段圆弧曲线起始点位置和切线方向的前提下在纵向构造线平面1内按照等弧长的原则构造该段圆弧回弹之前的圆弧曲线段。
(4-2)在完成首段回弹前圆曲线弧构造完成之后将第二段圆弧与此圆弧对接,将第二段圆弧的起点与此圆弧的终点位置重合,第二段圆弧的起点切线及与此圆弧的终点切线重合。同样,按第二段圆弧的半径通过映射函数获得其回弹前的曲率半径,依据等弧长的原则在纵向构造线平面1内构造出与首段回弹前圆弧曲线相接的第二段圆弧的回弹前圆弧曲线。重复该回弹前圆弧曲线的构造方法直至完成所有如图4所示纵向双圆弧插补曲线6的曲率半径补偿的纵向补偿圆弧曲线7的构建。
(4-3)对每个横向构造线的曲率离散圆弧曲线按照与(4-1)及(4-2)相同的方法分别在横向构造线参考平面3内以与纵向构造线交点为起点向纵向构造线两侧完成横向映射圆弧曲线8。
(4-4)在纵向补偿圆弧曲线7上以在曲线分段端点相应的圆弧端点建立垂直于完成曲率映射的圆弧曲线系列横向构造线目标平面9,以此处圆弧端点为原点,以横向构造线目标平面9的法向为X轴,以纵向构造线平面1的法向为Y轴分别构造横向构造线目标坐标系10,如图5所示。将横向映射圆弧曲线8由横向构造线参考坐标系5转置至横向构造线目标坐标系10下,形成横向补偿圆弧曲线11。
5.修形构造曲线曲率连续性优化及修形曲面造型:
(5-1)分别将纵向补偿圆弧曲线7及横向补偿圆弧曲线11组合操作,形成纵向补偿圆弧组合曲线和横向补偿圆弧组合曲线。
(5-2)将上步所形成的纵向补偿圆弧组合曲线和横向补偿圆弧组合曲线进行曲线的曲率连续性光顺处理,使之在满足符合性要求的前提下将组合曲线转化为曲率连续的纵向补偿曲线12,如图6所示,形成曲线的曲率连续性分析结果14。
(5-3)以纵向补偿曲线12为引导线,以横向补偿曲线13为截面线进行曲面造型,由此获得基于曲率映射的回弹补偿曲面16,如图7所示,17为回弹补偿曲面16与原始曲面15的距离分析结果。
本发明采用试验件设计曲率半径及成型回弹后的实际曲率半径构造曲率映射曲线函数,通过对曲面构造曲线的曲率离散反求零件的工艺补偿型面构造曲线的曲率,所形成的基于曲率映射的构造曲线经过曲率连续性光顺处理后进行造型形成回弹补偿型面。该方法具有发放适应性好、补偿修形准确、效率高的特点。文献检索表明,国内目前尚无基于曲率映射函数的回弹修形公开文献。

Claims (1)

1.一种基于曲率映射的双曲面零件回弹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构建曲率映射曲线:
(1-1)按照不同圆角半径进行试验件的分组成型试验,获取系列试验件的设计半径及回弹后半径参数
(1-2)依据试验件的设计半径及回弹后半径参数建立“回弹后曲率半径—设计曲率半径”参数表分别对应函数的X及Y值,对试验件数据形成的(X,Y)离散点构造插值函数,形成“回弹后曲率半径—设计曲率半径”连续的映射关系函数;
2.原始曲面的纵向构造线及横向构造线提取:
(2-1)将零件的外形曲面作为原始曲面选择曲率较小的方向构造一条平面曲线作为曲面的纵向构造线
(2-2)在纵向构造线上按照曲线的曲率变化进行曲线的分段点布置并对纵向构造线进行分段,形成分段曲线,在分段点处建立纵向构造线的垂直平面并与零件原始曲面相交获得系列横向构造线;
3.对纵向构造线和横向构造线的分段曲线进行曲率离散:
(3-1)在纵向构造线的分段曲线上以分段点为原点以分段曲线端点垂直平面的法向为X轴线方向,以纵向构造线平面的法向为Y轴方向构造每个横向构造线参考坐标系
(3-2)将纵向构造线的分段曲线两相邻分段点分别作为起点、终点以及分段点在曲线上的切线作为起点切线和终点切线采用双圆弧插补算法构造两段相切圆弧,其中双圆弧插补的公切点定义为轨迹圆弧的中点
(3-3)对于每个横向构造线的分段点布置及首段双圆弧插补计算与(2-2)及(3-2)方法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每个横向构造线的计算均以横向构造线与纵向构造线的交点为起点向两侧进行曲线分段点布置及首段曲线的双圆弧插补计算;
4.纵向补偿圆弧曲线和横向补偿圆弧曲线建立:
(4-1)对纵向构造线已经离散为一系列分段圆弧的离散圆弧曲线,从端点开始提取第一段圆弧的半径及弧长,按此半径作为X值在之前构造的“回弹后曲率半径—设计曲率半径”曲率关系映射函数获取该圆弧回弹之前的曲率半径值Y,在保证起始端点位置和切线方向的前提下在纵向构造线平面按照等弧长的原则构造该段圆弧回弹之前的圆弧曲线段
(4-2)在完成首段回弹前圆曲线弧构造完成之后将第二段圆弧与此圆弧对接,将第二段圆弧的起点与此圆弧的终点位置重合,第二段圆弧的起点切线及与此圆弧的终点切线重合,同样,按第二段圆弧的半径通过映射函数获得其回弹前的曲率半径,依据等弧长的原则在纵向构造线平面内构造出与首段回弹前圆弧曲线相接的第二段圆弧曲线的回弹前圆弧曲线。重复该圆弧曲线的构造方法直至完成纵向补偿圆弧曲线构建
(4-3)对每个横向构造线的离散圆弧曲线以与纵向构造线交点为起点向纵向构造线两侧按照(4-1)及(4-2)相同的方法构建横向映射圆弧曲线
(4-4)除纵向补偿圆弧曲线上第一段圆弧起点外,以与纵向构造线的分段曲线端点对应的纵向补偿圆弧曲线端点为原点,以纵向补偿圆弧曲线垂直平面的法向为X轴,以纵向构造线平面法向为Y轴,构建与横向构造线参考坐标系方向统一的横向构造线目标坐标系,依次将横向映射圆弧曲线由(3-1)构造的横向构造线参考坐标系转置到横向构造线目标坐标系下,由此完成横向补偿圆弧曲线构建;
5.纵向补偿圆弧组合曲线和横向补偿圆弧组合曲线曲率连续性优化及回弹补偿曲面造型:
(5-1)分别将纵向补偿圆弧曲线和横向补偿圆弧曲线进行组合操作,形成纵向补偿圆弧组合曲线和横向补偿圆弧组合曲线
(5-2)将上步所形成的纵向补偿圆弧组合曲线和横向补偿圆弧组合曲线进行曲线的曲率的连续性光顺处理,使之在满足符合性要求的前提下将由分段圆弧组成的曲线转化为曲率连续的纵向补偿曲线和横向补偿曲线
(5-3)以纵向补偿曲线为引导线,以横向补偿曲线为截面线进行曲面造型,由此获得基于曲率映射的回弹补偿曲面。
CN201711292988.3A 2017-12-08 2017-12-08 一种基于曲率映射的双曲面零件回弹补偿方法 Active CN1081709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92988.3A CN108170903B (zh) 2017-12-08 2017-12-08 一种基于曲率映射的双曲面零件回弹补偿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92988.3A CN108170903B (zh) 2017-12-08 2017-12-08 一种基于曲率映射的双曲面零件回弹补偿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70903A true CN108170903A (zh) 2018-06-15
CN108170903B CN108170903B (zh) 2021-04-20

Family

ID=62525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92988.3A Active CN108170903B (zh) 2017-12-08 2017-12-08 一种基于曲率映射的双曲面零件回弹补偿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7090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71662A (zh) * 2019-03-27 2019-06-11 大连交通大学 高分子弹性元件缓冲器用曲面隔片内凹曲面的设计方法
CN111274625A (zh) * 2020-03-03 2020-06-1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针对屋脊特征复材薄壁件的脊线位置变形补偿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82005A1 (en) * 2002-03-25 2003-09-25 Chu Edmund W.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die profile for forming a metal part having a desired shape and associated methods
CN101546349A (zh) * 2009-05-06 2009-09-30 湖南大学 一种基于曲面边缘线或截面线网格映射的回弹补偿面生成方法
CN102968524A (zh) * 2012-11-06 2013-03-13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二维变曲率型材零件工艺模型的建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82005A1 (en) * 2002-03-25 2003-09-25 Chu Edmund W.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die profile for forming a metal part having a desired shape and associated methods
CN101546349A (zh) * 2009-05-06 2009-09-30 湖南大学 一种基于曲面边缘线或截面线网格映射的回弹补偿面生成方法
CN102968524A (zh) * 2012-11-06 2013-03-13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二维变曲率型材零件工艺模型的建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闯等: "基于回弹补偿的零件成形模具设计技术:过程、现状与实例_", 《航空制造技术》 *
张庆芳: "板料多点成形回弹补偿方法及其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Ⅰ辑》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71662A (zh) * 2019-03-27 2019-06-11 大连交通大学 高分子弹性元件缓冲器用曲面隔片内凹曲面的设计方法
CN109871662B (zh) * 2019-03-27 2023-06-09 大连交通大学 高分子弹性元件缓冲器用曲面隔片内凹曲面的设计方法
CN111274625A (zh) * 2020-03-03 2020-06-1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针对屋脊特征复材薄壁件的脊线位置变形补偿方法
CN111274625B (zh) * 2020-03-03 2021-12-2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针对屋脊特征复材薄壁件的脊线位置变形补偿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70903B (zh) 2021-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08402B (zh) 飞机用复合材料型面精准成型变形补偿方法
CN106898050B (zh) 一种基于环形邻域参照轮廓线的网格模型自适应分层方法
CN103412978B (zh) 一种基于工件三维扫描的拉弯工艺模型修正方法
CN105783779B (zh) 基于三层匹配的钢轨轮廓实时形态识别与失真校准方法
CN109408887B (zh) 一种考虑接触变形的计算转子装配位姿的有限元分析方法
CN108704993B (zh) 一种汽车覆盖件拉延模具研配压料面设计的方法
CN108682043A (zh) 一种基于参数映射的复杂曲面测量规划方法
CN107657130A (zh) 一种面向轮胎花纹结构设计参数的逆向建模方法
CN112033338B (zh) 一种叶片类曲面接触式扫描测量测头半径面补偿方法
CN102997875A (zh) 一种复杂螺旋曲面高精度测量不确定度的分析方法
CN108170903A (zh) 一种基于曲率映射的双曲面零件回弹补偿方法
CN108920847A (zh) 用于蠕变时效成形的回弹补偿方法
CN109322221A (zh) 一种采用四次Bezier曲线分段构造公路三维空间线形的方法
CN104156546A (zh) 基于t样条的汽车覆盖件模具的形面再设计方法
CN103900520A (zh) 一种整体壁板板坯模型几何尺寸检测方法
CN112733291B (zh) 一种复杂曲率曲面的模具型面精准补偿方法
CN107679309A (zh) 一种双曲度弯边类钣金零件展开料的制作方法
CN111415403A (zh) 基于路面扫描数据建虚拟实验数字路面的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09166173B (zh) 基于bim的多精度三维测绘数据融合方法
CN102982552B (zh) 一种基于里奇流的表面配准方法
CN110928326A (zh) 一种面向飞行器外形的测量点差异性规划方法
CN111144705B (zh) 一种基于带时标信息采集的全网同断面数据处理方法
CN101949680A (zh) 一种型面测量用叶片标准件的设计方法
CN108763668A (zh) 基于细分技术与边界替换的齿轮模型区域参数化方法
CN104680016A (zh) 基于几何优化逼近的抛物线轮廓最小区域拟合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