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51213A - 空调器、运行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运行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51213A
CN108151213A CN201711421807.2A CN201711421807A CN108151213A CN 108151213 A CN108151213 A CN 108151213A CN 201711421807 A CN201711421807 A CN 201711421807A CN 108151213 A CN108151213 A CN 1081512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air conditioner
refrigerant
compressor
bra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2180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分平
陈华伟
谢李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2180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51213A/zh
Publication of CN1081512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512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3Exclusively-fluid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运行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空调器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的第一支路连通于室内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口;第二换热器,第二换热器设有第一支路,由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口流入的冷媒经第二换热器的第一支路节流冷却,继续传输至室外换热器。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高了空调器内的冷媒的余热利用率,提升了补气增焓的效果,提高了空调器的能效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空调器、运行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一种运行控制方法和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对于热泵空调器而言,如何进一步地降低功耗主要取决于提高冷媒的余热利用率。
例如,制热过程中,室内换热器流出的冷媒中含有部分可利用的热量,而这部分热量通常没有得到有效地利用,导致能量的浪费,增加了空调器的电能消耗,不利于空调器的节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行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的第一支路连通于室内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口;第二换热器,第二换热器设有第一支路,由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口流入的冷媒经第二换热器的第一支路节流冷却,继续传输至室外换热器。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换热器的第一支路连通于室内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使室内换热器流出的冷媒流入第一换热器,在第一换热器内进行热量交换,有利于降低空调器的能耗。通过将由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口流入的冷媒经第二换热器的第一支路节流冷却,继续传输至室外换热器,提高了空调器内的冷媒的余热利用率,提升了补气增焓的效果,提高了空调器的能效和可靠性。
其中,第一换热器可以为闪蒸器、经济器和换热筒中的一种,第二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室内换热器、第一换热器、压缩机和室外换热器通过四通换向阀相连。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二换热器还包括:补气支路,连通于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口和压缩机的喷射孔之间,补气支路内流通的冷媒吸收第二换热器的第一支路内流通的冷媒的余热后气化,气化的冷媒经压缩机的喷射孔喷入压缩机,以对压缩机进行补气增焓。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补气支路内流通的冷媒吸收第二换热器的第一支路内流通的冷媒的余热后气化,气化的冷媒经压缩机的喷射孔喷入压缩机,提高了压缩机内气化后的冷媒的含量,有利于提高压缩机内的气体压力,减低了压缩机的工作强度,有利于提高压缩机的稳定运行,减小了压缩机的电能消耗。通过补气支路内流通的冷媒吸收第二换热器的第一支路内流通的冷媒的余热,充分利用了室内换热器流出的冷媒的热量,提高了冷媒热量的利用率,减少了热量损耗,进而节约了电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一换热器的第二支路,连通于室外换热器与压缩机的储液罐之间,第一换热器的第二支路内流通的冷媒吸收第一换热器的第一支路内流通的冷媒的余热后,流回压缩机的储液罐。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换热器的第二支路内流通的冷媒吸收第一换热器的第一支路内流通的冷媒的余热,提高了室内换热器流出的冷媒热量的利用率,有利于提高流入压缩机储液罐中冷媒气化的效率,减少了电能消耗。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温度传感器,靠近或集成于室外换热器设置,用于检测室外换热器的工况环境温度,并将工况环境温度反馈至空调器的控制模组。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温度传感器靠近或集成于室外换热器设置,提高了检测室外换热器工况环境温度的准确性和实时性,通过将工况环境温度反馈至空调器的控制模组,提高了空调器控制模组对工况环境温度变化的响应速率,有利于提高空调器的稳定运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一电磁阀,设于补气支路内,且靠近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口设置,用于控制流向压缩机的喷射孔的冷媒的流量,其中,第一电磁阀电连接至控制模组。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补气支路内靠近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口处设置第一电磁阀,提高了流入第二换热器第一端口的冷媒流量的可靠性,有利于保证流入压缩机内冷媒的流量,减小了压缩机出现冷媒不足的可能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二电磁阀,设于第二换热器设有第一支路内,且靠近室外换热器设置,用于控制进行室外换热的冷媒的流量,其中,第二电磁阀电连接至控制模组。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二换热器的第一支路内,靠近室外换热器处设置第二电磁阀,有利于保证流入室外换热器内冷媒的流量,减小了室外换热器出现冷媒不足的可能性,提高了室外换热器换热的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控制模组在检测到工况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预设环境温度,且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时,控制压缩机的喷射孔开启。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控制模组在检测到工况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预设环境温度,且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时,控制压缩机的喷射孔开启,提高了进入喷射口冷媒的可靠性,有利于提高压缩机内气化后冷媒的含量,明确了压缩机补气的控制方法,提高了压缩机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空调器的制热能力,进而提高了空调器的稳定运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控制模组在检测到工况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预设环境温度,且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时,调整第一电磁阀的开合度与工况环境温度匹配。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控制模组在检测到工况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预设环境温度,且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时,调整第一电磁阀的开合度与工况环境温度匹配,提高了流入压缩机内冷媒流量的可靠性,有利于提高压缩机内冷媒的含量,进而提高了空调器的换热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运行控制方法,包括:检测空调器的室外换热器的工况环境温度和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在检测到工况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预设环境温度,且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时,控制压缩机的喷射孔开启,以及调整空调器的第一电磁阀的开合度与工况环境温度匹配。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检测到工况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预设环境温度,且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时,控制压缩机的喷射孔开启,有利于提高压缩机内气化后冷媒的含量,明确了压缩机补气的控制方法,提高了压缩机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空调器的制热能力。通过调整空调器的第一电磁阀的开合度与工况环境温度匹配,有利于提高流入压缩机冷媒流量的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上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如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限定的运行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运行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调器100,包括:第一换热器102,第一换热器102的第一支路连通于室内换热器104与第二换热器106的第一端口;第二换热器106,第二换热器106设有第一支路,由第二换热器106的第一端口流入的冷媒经第二换热器106的第一支路节流冷却,继续传输至室外换热器108。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换热器102的第一支路连通于室内换热器104与第二换热器106的第一端口,使室内换热器104流出的冷媒流入第一换热器102,在第一换热器102内进行热量交换,提高了室内换热器104冷媒热量的利用率,有利于减小空调器100的能量损耗。通过将由第二换热器106的第一端口流入的冷媒经第二换热器106的第一支路节流冷却,继续传输至室外换热器108,提高了空调器100内的冷媒的余热利用率,提升了补气增焓的效果,提高了空调器100的能效和可靠性。
其中,第一换热器102可以为闪蒸器、经济器和换热筒中的一种,第二换热器106为板式换热器。室内换热器104、第一换热器102、压缩机110和室外换热器108通过四通换向阀相连。
具体的,空调器设置了换热筒(第一换热器102),换热筒内有换热管,换热筒用于制热时室内机(室内换热器104)出口冷媒与回气管路冷媒进行热交换,从而对室内机出口冷媒余热回收再利用。
具体的,设置了板式换热器(第二换热器106),用于两路冷媒之间进行热交换,其中,进入喷射孔1102一路的冷媒吸热蒸发,进入室外侧换热器108一路的冷媒进一步冷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二换热器106还包括:补气支路,连通于第二换热器106的第一端口和压缩机110的喷射孔1102之间,补气支路内流通的冷媒吸收第二换热器106的第一支路内流通的冷媒的余热后气化,气化的冷媒经压缩机110的喷射孔1102喷入压缩机110,以对压缩机110进行补气增焓。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补气支路内流通的冷媒吸收第二换热器106的第一支路内流通的冷媒的余热后气化,气化的冷媒经压缩机110的喷射孔1102喷入压缩机110,提高了压缩机110内气化后的冷媒的含量,有利于提高压缩机110内的气体压力,减低了压缩机110的工作强度,有利于提高压缩机110的稳定运行,减小了压缩机110的电能消耗。通过补气支路内流通的冷媒吸收第二换热器106的第一支路内流通的冷媒的余热,充分利用了室内换热器104流出的冷媒的热量,提高了冷媒热量的利用率,减少了热量损耗,进而节约了电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一换热器102的第二支路,连通于室外换热器108与压缩机110的储液罐1104之间,第一换热器102的第二支路内流通的冷媒吸收第一换热器102的第一支路内流通的冷媒的余热后,流回压缩机110的储液罐1104。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换热器102的第二支路内流通的冷媒吸收第一换热器102的第一支路内流通的冷媒的余热,提高了室内换热器104流出的冷媒热量的利用率,有利于提高流入压缩机110的储液罐1104中冷媒气化的效率,减少了电能消耗。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温度传感器112,靠近或集成于室外换热器108设置,用于检测室外换热器108的工况环境温度,并将工况环境温度反馈至空调器100的控制模组。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温度传感器112靠近或集成于室外换热器108设置,提高了检测室外换热器108工况环境温度的准确性和实时性,通过将工况环境温度反馈至空调器100的控制模组,提高了空调器100控制模组对工况环境温度变化的响应速率,有利于提高空调器100的稳定运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一电磁阀114,设于补气支路内,且靠近第二换热器106的第一端口设置,用于控制流向压缩机110的喷射孔1102的冷媒的流量,其中,第一电磁阀114电连接至控制模组。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补气支路内靠近第二换热器106的第一端口处设置第一电磁阀114,提高了流入第二换热器106第一端口的冷媒流量的可靠性,有利于保证流入压缩机110内冷媒的流量,减小了压缩机110出现冷媒不足的可能性。
具体的,在喷射孔1102对应的流路上设置了电子膨胀阀(第一电磁阀114),用于调节进入喷射孔1102的冷媒流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二电磁阀116,设于第二换热器106设有第一支路内,且靠近室外换热器108设置,用于控制进行室外换热的冷媒的流量,其中,第二电磁阀116电连接至控制模组。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二换热器106的第一支路内,靠近室外换热器108处设置第二电磁阀116,有利于保证流入室外换热器108内冷媒的流量,减小了室外换热器108出现冷媒不足的可能性,提高了室外换热器108换热的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控制模组在检测到工况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预设环境温度,且空调器100运行于制热模式时,控制压缩机110的喷射孔1102开启。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控制模组在检测到工况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预设环境温度,且空调器100运行于制热模式时,控制压缩机110的喷射孔1102开启,提高了进入喷射口冷媒的可靠性,有利于提高压缩机110内气化后冷媒的含量,明确了压缩机110补气的控制方法,提高了压缩机110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空调器100的制热能力,进而提高了空调器100的稳定运行。
具体的,压缩机110上设置了喷射孔1102,喷射孔1102在低温环境制热时开启,具体的,当室外环境温度(工况环境温度)低于T4(预设环境温度)时喷射孔1102开始工作,优选的,T4可以取2℃。
具体的,在制热时,压缩机110吸气过程中喷射孔1102保持关闭状态,在压缩过程中喷射孔1102打开。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控制模组在检测到工况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预设环境温度,且空调器100运行于制热模式时,调整第一电磁阀114的开合度与工况环境温度匹配。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控制模组在检测到工况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预设环境温度,且空调器100运行于制热模式时,调整第一电磁阀114的开合度与工况环境温度匹配,提高了流入压缩机110内冷媒流量的可靠性,有利于提高压缩机110内冷媒的含量,进而提高了空调器100的换热性能。
具体的,喷射孔1102流路上的电子膨胀阀(第一电磁阀114)开度根据该流路在板式换热器(第二换热器106)出口与进口温度差值来调节,开度P=P0+(T2-T1)×K,其中,P0为初始开度,P0可以取50步,T2为板式换热器出口温度,T1为板式换热器进口温度,K是修正系数,K可以取1.2~1.5。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运行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运行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202,检测空调器的室外换热器的工况环境温度和空调器的运行模式;步骤S204,在检测到工况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预设环境温度,且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时,控制压缩机的喷射孔开启,以及调整空调器的第一电磁阀的开合度与工况环境温度匹配。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检测到工况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预设环境温度,且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时,控制压缩机的喷射孔开启,有利于提高压缩机内气化后冷媒的含量,明确了压缩机补气的控制方法,提高了压缩机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空调器的制热能力。通过调整空调器的第一电磁阀的开合度与工况环境温度匹配,有利于提高流入压缩机冷媒流量的可靠性。
实施例: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图。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室内机302(包括上述室内换热器)、换热筒306(相当于第一换热器)、压缩机310和室外换热器312均连接至四通换向阀304,室内机302出口处的冷媒进入换热筒306,换热筒306中的冷媒一路流向压缩机310中的储液罐3104,另一路流向板式换热器308(相当于第二换热器),板式换热器308设有两个输入口(A1、A2)和两个输出口(B1、B2),其中,输入口A2(相当于第一端口)直接与换热筒306相连,输入口A1通过电磁阀314(相当于第一电磁阀)与换热筒306相连,相对应的,输出口B2通过电磁阀316(相当于第二电磁阀)连接至室外换热器312,输出口B1连接至压缩机310中的喷射口3102。其中,A1与B1组成板式换热器308的一条支路(相当于第二支路),A2与B2组成板式换热器308的另一条支路(相当于第一支路)。
室内机302出口处的冷媒在换热筒306内进行热交换,充分利用室内机302出口处冷媒的热量,之后,冷媒进入板式换热器308。一部分冷媒通过输入口A1输入板式换热器308,在板式换热器308中吸收热量,通过输出口B1进入压缩机310的喷射口3102,提高低温制热时系统中冷媒的循环流量。输入口A1与换热筒306之间连有电磁阀314,通过控制电磁阀314的开合度,可以调节冷媒流入板式换热器308输入口A1的流量。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上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检测空调器的室外换热器的工况环境温度和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在检测到工况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预设环境温度,且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时,控制压缩机的喷射孔开启,以及调整空调器的第一电磁阀的开合度与工况环境温度匹配。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检测到工况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预设环境温度,且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时,控制压缩机的喷射孔开启,有利于提高压缩机内气化后冷媒的含量,明确了压缩机补气的控制方法,提高了压缩机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空调器的制热能力。通过调整空调器的第一电磁阀的开合度与工况环境温度匹配,有利于提高流入压缩机冷媒流量的可靠性。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空调器、运行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将第一换热器的第一支路连通于室内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使室内换热器流出的冷媒流入第一换热器,在第一换热器内进行热量交换,有利于降低空调器的能耗。通过将由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口流入的冷媒经第二换热器的第一支路节流冷却,继续传输至室外换热器,提高了空调器内的冷媒的余热利用率,提升了补气增焓的效果,提高了空调器的能效和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设有管路连通的室内换热器、压缩机和室外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
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支路连通于所述室内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口;
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设有第一支路,由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口流入的冷媒经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支路节流冷却,继续传输至所述室外换热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还包括:
补气支路,连通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口和所述压缩机的喷射孔之间,所述补气支路内流通的冷媒吸收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支路内流通的冷媒的余热后气化,所述气化的冷媒经所述压缩机的喷射孔喷入所述压缩机,以对所述压缩机进行补气增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支路,连通于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的储液罐之间,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支路内流通的冷媒吸收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支路内流通的冷媒的余热后,流回所述压缩机的储液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温度传感器,靠近或集成于所述室外换热器设置,用于检测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工况环境温度,并将所述工况环境温度反馈至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模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电磁阀,设于所述补气支路内,且靠近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口设置,用于控制流向所述压缩机的喷射孔的冷媒的流量,
其中,所述第一电磁阀电连接至所述控制模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电磁阀,设于所述第二换热器设有第一支路内,且靠近所述室外换热器设置,用于控制进行室外换热的冷媒的流量,
其中,所述第二电磁阀电连接至所述控制模组。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模组在检测到所述工况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预设环境温度,且所述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时,控制所述压缩机的喷射孔开启。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模组在检测到所述工况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预设环境温度,且所述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时,调整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开合度与所述工况环境温度匹配。
9.一种运行控制方法,适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空调器的室外换热器的工况环境温度和所述空调器的运行模式;
在检测到所述工况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预设环境温度,且所述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时,控制所述压缩机的喷射孔开启,以及调整所述空调器的第一电磁阀的开合度与所述工况环境温度匹配。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9中运行控制方法限定的步骤。
CN201711421807.2A 2017-12-25 2017-12-25 空调器、运行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081512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21807.2A CN108151213A (zh) 2017-12-25 2017-12-25 空调器、运行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21807.2A CN108151213A (zh) 2017-12-25 2017-12-25 空调器、运行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51213A true CN108151213A (zh) 2018-06-12

Family

ID=62465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21807.2A Pending CN108151213A (zh) 2017-12-25 2017-12-25 空调器、运行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5121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85550A (zh) * 2019-06-28 2019-09-27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运行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484919A (zh) * 2022-02-25 2022-05-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083150U (zh) * 2011-05-18 2011-12-21 广州德能热源设备有限公司 高效超低温热泵二次喷气装置
JP5018020B2 (ja) * 2006-11-07 2012-09-0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3542606A (zh) * 2013-10-31 2014-01-29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热泵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066526A (zh) * 2015-07-15 2015-11-18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补气增焓方法、系统及空调
CN106500391A (zh) * 2016-10-18 2017-03-15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空调
CN106765617A (zh) * 2017-02-21 2017-05-3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喷气增焓热泵空调系统、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空调器
CN107166664A (zh) * 2017-06-09 2017-09-1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18020B2 (ja) * 2006-11-07 2012-09-0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202083150U (zh) * 2011-05-18 2011-12-21 广州德能热源设备有限公司 高效超低温热泵二次喷气装置
CN103542606A (zh) * 2013-10-31 2014-01-29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热泵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066526A (zh) * 2015-07-15 2015-11-18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补气增焓方法、系统及空调
CN106500391A (zh) * 2016-10-18 2017-03-15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空调
CN106765617A (zh) * 2017-02-21 2017-05-3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喷气增焓热泵空调系统、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空调器
CN107166664A (zh) * 2017-06-09 2017-09-1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85550A (zh) * 2019-06-28 2019-09-27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运行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484919A (zh) * 2022-02-25 2022-05-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466956U (zh) 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KR101192346B1 (ko) 히트 펌프식 급탕장치
US9885504B2 (en) Heat pump with water heating
CN108224840A (zh) 一种热泵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05972717B (zh)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20030037919A1 (en) Connected chilling-heating system
CN107014098A (zh) 一种二氧化碳热泵供热系统
CN103822398A (zh) 热泵空调热水机组
CN106556157B (zh) 太阳能热水和回收系统
CN106482379A (zh) 空调及其制冷系统
CN106705231A (zh) 空调室内机组件、冷媒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US10208989B2 (en)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machine
CN108151213A (zh) 空调器、运行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15218944A (ja) 冷凍システム
CN109690198A (zh) 一种具有节能装置的中央空调热泵系统
CN205332641U (zh) 冷库热回收冲霜系统
CN207963223U (zh) 一种热泵空调系统
CN106766324A (zh) 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204254925U (zh) 换热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0793201A (zh) 一种水箱温度可控风冷高温热交换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06449920U (zh) 一种冷冻机用节能型热交换系统
CN201583048U (zh) 一种热泵热水器
CN108988109A (zh) 用于激光器的双温水冷机
CN210624991U (zh) 高温水生产的节能装置
JP5150225B2 (ja) 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