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66664A - 一种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66664A
CN107166664A CN201710433754.XA CN201710433754A CN107166664A CN 107166664 A CN107166664 A CN 107166664A CN 201710433754 A CN201710433754 A CN 201710433754A CN 107166664 A CN107166664 A CN 1071666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door environment
environment temperature
air supply
flow
optim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3375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荣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43375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66664A/zh
Publication of CN1071666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666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及控制方法,属于空调技术领域。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空调器所处空间的室外环境温度;根据预置的室外环境温度与最佳补气流量的关联关系,确定室外环境温度所对应的最佳补气流量;控制以最佳补气流量向空调器的压缩机补气。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可以根据室外环境温度调节补入压缩机的流量开度,从而使用于补气的该部分冷媒能够满足压缩机补气增焓的流量要求,实现对压缩机进行合理的补气,并能够产生最大的制热量,提升了空调整体的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定频或变频空调产品,夏季室外温度过高时,经压缩机压缩后的冷媒的焓值不能满足换热的焓值要求,导致流入冷凝器的冷媒与室外环境的换热效率降低,因此需要对压缩机进行补气增焓操作;而现有的补气增焓多是采用将室外机冷凝器中换热后的冷媒直接充入压缩机内的方式,且多为固定流量的冷媒,其冷媒流量往往不能达到最佳的补气增焓流量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及控制方法,旨在解决补入压缩机的冷媒流量不能与当前工况相匹配的问题。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该概括部分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空调器所处空间的室外环境温度;根据预置的室外环境温度与最佳补气流量的关联关系,确定室外环境温度所对应的最佳补气流量;控制以最佳补气流量向空调器的压缩机补气。
进一步的,关联关系是根据室外环境温度的实验数据得到;或者关联关系是预置的室外环境温度与最佳补气流量的对应表。
进一步的,关联关系是根据室外环境温度的实验数据得到,包括:根据多组不同室外环境温度的实验数据,确定每组室外环境下的空调器达到最高制热量所对应的最佳补气流量,其中,实验数据包括每组室外环境温度下的多个补气流量所对应的空调器的制热量;根据多组室外环境温度的最佳补气流量,确定室外环境温度与最佳补气流量的关联关系。
进一步的,根据多组不同室外环境温度的实验数据,确定每组室外环境下的空调器达到最高制热量所对应的最佳补气流量,包括:根据多组不同室外环境温度的实验数据,确定每组室外环境温度的制热量与补气流量的第一拟合方程;根据第一拟合方程,确定每组室外环境温度下的空调器达到最高制热量所对应的最佳补气流量。
进一步的,根据多组室外环境温度的最佳补气流量,确定室外环境温度与最佳补气流量的关联关系,包括:根据多组室外环境温度的最佳补气流量,确定室外环境温度与最佳补气流量的第二拟合方程;以第二拟合方程作为室外环境温度与最佳补气流量的关联关系。
进一步的,控制以最佳补气流量向空调器的压缩机补气,包括:根据最佳补气流量确定设置于压缩机的补气管路上的流量阀的最佳开度;将流量阀调整至最佳开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压缩机、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其中,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空调器所处空间的室外环境温度,控制器用于:根据预置的室外环境温度与最佳补气流量的关联关系,确定室外环境温度所对应的最佳补气流量;控制以最佳补气流量向空调器的压缩机补气。
进一步的,关联关系是根据室外环境温度的实验数据得到;或者关联关系是预置的室外环境温度与最佳补气流量的对应表。
进一步的,关联关系是根据室外环境温度的实验数据得到,包括:根据多组不同室外环境温度的实验数据,确定每组室外环境下的空调器达到最高制热量所对应的最佳补气流量,其中,实验数据包括每组室外环境温度下的多个补气流量所对应的空调器的制热量;根据多组室外环境温度的最佳补气流量,确定室外环境温度与最佳补气流量的关联关系。
进一步的,根据多组不同室外环境温度的实验数据,确定每组室外环境下的空调器达到最高制热量所对应的最佳补气流量,包括:根据多组不同室外环境温度的实验数据,确定每组室外环境温度的制热量与补气流量的第一拟合方程;根据第一拟合方程,确定每组室外环境温度下的空调器达到最高制热量所对应的最佳补气流量。
进一步的,根据多组室外环境温度的最佳补气流量,确定室外环境温度与最佳补气流量的关联关系,包括:根据多组室外环境温度的最佳补气流量,确定室外环境温度与最佳补气流量的第二拟合方程;以第二拟合方程作为室外环境温度与最佳补气流量的关联关系。
进一步的,控制器控制以最佳补气流量向空调器的压缩机补气,包括:根据最佳补气流量确定设置于压缩机的补气管路上的流量阀的最佳开度;将流量阀调整至最佳开度。
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可以根据室外环境温度调节补入压缩机的流量开度,从而使用于补气的该部分冷媒能够满足压缩机补气增焓的流量要求,实现对压缩机进行合理的补气,并能够产生最大的制热量,提升了空调整体的性能。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所示出的本发明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所示出的流量阀的流量开度与空调器的制热量的曲线图;
图3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所示出的流量阀的流量开度与室外环境的曲线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所示出的本发明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所示出的本发明空调器中冷媒循环的压焓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所示出的本发明空调器中冷媒循环的温熵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方案可以包括结构的、逻辑的、电气的、过程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整个范围,以及权利要求书的所有可获得的等同物。在本文中,各实施方案可以被单独地或总地用术语“发明”来表示,这仅仅是为了方便,并且如果事实上公开了超过一个的发明,不是要自动地限制该应用的范围为任何单个发明或发明构思。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于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文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产品等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部分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图1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所示出的本发明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可用于对空调器的压缩机进行补气增焓等操作流程的控制,具体的,控制方法包括:
S101、获取空调器所处空间的室外环境温度;
在北方寒冷地区或者冬季严寒气候状况下,室外机的室外换热器与室外环境的换热量受到室外环境温度的影响。在室外环境温度降低的情况下,作为蒸发器的室外换热器的蒸发温度也随之降低,室外换热器与室外环境之间的换热量下降;同时,低温条件下的压缩机的吸气比容增大,由于压缩机是以设定流量吸入待压缩的冷媒,这就会导致进入压缩机的实际冷媒量少于设定的冷媒吸入量,并且单位冷媒量所储存的热量由于前述较低的室外环境温度的影响而减少,这就导致空调系统制热性能下降,整体制热量降低。因此,室外环境温度是影响压缩机的压缩性能和空调器的制热量的重要因素。
在实施例中,空调器的室外机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可用于检测实时的室外环境温度,以使空调器可以根据室外环境温度等参数调节压缩机的冷媒补入量。
S102、根据预置的室外环境温度与最佳补气流量的关联关系,确定室外环境温度所对应的最佳补气流量;
在一实施例中,关联关系可以根据室外环境温度的实验数据得到。在空调器出厂前,通过实验可以获取当室外环境温度处于某一温度值时,向压缩机补入不同冷媒量时空调器的制热量的变化情况,并可以确定空调器在当前室外环境温度值时的最高制热量所对应的冷媒补气量,因此,即可将该冷媒补气量作为最佳补气量,并建立当前室外环境温度与该最佳补气量的一一对应关系。
因此,通过汇总多个不同室外环境温度及其最佳补气量的对应关系,即可建立室外环境温度与最佳补气量的关联关系,并将该关联关系作为空调器的内置程序储存,这样,在通过设置于室外机的温度传感器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后,即可根据该关联关系确定当前室外环境温度所对应的最佳补气量。
在实施例中,由实验测试结果分析可知,在低温制热工况下,室外环境温度逐渐下降时,压缩机从吸气口吸入的实际冷媒量逐渐较小,实际冷媒量与设定的冷媒吸入量的差值增大,因此需要逐渐增大补气量,以补足压缩机维持设定制热量所需的冷媒
在另一实施例中,关联关系是预置的室外环境温度与最佳补气流量的对应表;具体的,在对应表中,每一室外环境温度对应一最佳补气流量的流量数值,这样,空调器在工作时,可以根据获取的室外环境温度,在该对应表中查找到与室外环境温度相对应的最佳补气流量。
可选的,在对应表中,室外环境温度可以为单一的温度数值,其所对应的是单一流量数值的最佳补气流量,例如,在室外环境温度为30℃时,最佳补气流量数值为200ml/min,在室外环境温度为35℃时,最佳补气流量数值为250ml/min;或者是,其所对应的是包含在设定流量数值区间内的最佳补气流量范围,例如,在室外环境温度为30℃时,最佳补气流量防伪为190ml/min~210ml/min,在室外环境温度为35℃时,最佳补气流量数值为240ml/min~260ml/min。
S103、控制以最佳补气流量向空调器的压缩机补气。
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和预置的关联关系,可确定压缩机在当前室外环境工况条件下达到最高制热量所需要补入的冷媒量,通过以最佳补气量对压缩机进行合理的补气,可以使空调器以最佳的制热性能运行,保证能够产生最大的制热量。
步骤S102中,根据室外环境温度的实验数据得到关联关系的具体过程包括:
根据多组不同室外环境温度的实验数据,确定每组室外环境下的空调器达到最高制热量所对应的最佳补气流量,其中,实验数据包括每组室外环境温度下的多个补气流量所对应的空调器的制热量;
在实验中,可以根据空调器在制热工况条件运行时的实际室外温度范围确定需要测试的多组室外环境温度数值或数值范围,例如,对于北方地区的用户而言,冬季室外环境温度的变化范围大致是-15℃~10℃,因此,可以将该变化范围内的其中几个室外温度数值作为待测试的多组实验样本数据,如7℃、2℃、-8℃和-12℃等等,并分别检测在每组室外环境温度条件下,以不同补气量向压缩机补气时空调器的制热量。
在实施例中,制热量可通过空调器运行时的输入功率计算确定。
在实施例中,压缩机的补气管路上设置有流量阀,可通过调节流量阀的流量开度来改变补入压缩机的冷媒量,流量阀的流量开度增大,则补入压缩机的冷媒量增加,流量阀的流量开度减小,则补入压缩机的冷媒量减少,且流量阀的单位流量开度也与设定单位流量的冷媒成对应关系。因此,在流量阀的流量开度确定时,补入压缩机的冷媒量可以根据流量阀的当前流量开度确定,两者成一一对应关系。这样,在前述的实验测试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流量阀的流量开度来达到以不同补气量向压缩机补气的目的。为了方便对本发明控制方法的说明,下文中以与冷媒流量相关联的流量开度作为确定第一关联关系和第二关联关系中的变量参数。
例如,实施例中的流量阀的流量开度调节范围为0~500B,在室外环境温度为7℃时,可以分别检测流量阀以50B、100B、200B、300B、400B和500B的流量开度开启时所对应的空调器的制热量,并将这些测得的数据汇总成为室外环境温度7℃这一组的实验数据。同理,也可以通过上述方法测得2℃、-8℃和-12℃等组的实验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便于统计数据,在室外环境为2℃、-8℃或-12℃等组进行测试时,其所调节的流量阀的流量开度也为与室外环境7℃的这一组相同,即流量阀的流量开度分别以50B、100B、200B、300B、400B和500B开启进行测试。
在一个实施例中,由于流量阀的流量开度的最小单位为1B,因此,可以将0-500B的流量阀的流量开度的调节划分为500个流量开度,相邻的流量开度相差1B,并分别检测500个流量开度所分别对应的制热量。这样,根据多组不同室外环境温度的实验数据,确定每组室外环境下的空调器达到最高制热量所对应的最佳补气流量,包括:将每组室外环境下所测得的500个制热量数据中数值最高的制热量所对应流量开度作为最佳开度,该最佳开度所对应的冷媒补气量即为最佳补气量。
而在另一实施例中,根据多组不同室外环境温度的实验数据,确定每组室外环境下的空调器达到最高制热量所对应的最佳补气流量,过程包括:
根据多组不同室外环境温度的实验数据,可以绘制流量开度与制热量的曲线图。图2所示的是一实施例中流量阀的流量开度与空调器的制热量的曲线图。其中,横坐标为流量阀的流量开度,纵坐标为空调器的制热量,根据前述实验所测得的不同流量开度及其对应的制热量,可以绘制出每组室外环境温度工况条件下,空调制热量随流量开度调节的变化曲线。图中,从上到下依次是室外环境温度为7℃、2℃、-8℃和-12℃的制热量变化曲线。
这样,根据所绘制的变化曲线,可以确定每组室外环境温度的制热量与流量开度的拟合方程。表1所示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根据不同室外环境温度的变化曲线所分别拟合的拟合方程。
表1
表1中,y表示空调器的制热量,x表示流量阀的流量开度。这样,通过代入流量阀的实际流量开度,即可计算得到当前室外环境条件下的空调器的实际制热量。根据流量开度与冷媒流量的对应关系,即可根据上述的制热量与流量开度的拟合方程,得到制热量与补气流量的第一拟合方程。
因此,根据第一拟合方程,并通过上述实施例所绘制的变化曲线进行修正,可以确定每组室外环境温度下的空调器达到最高制热量所对应的最佳补气流量。例如,在室外环境温度为7℃时,流量阀以57B的流量开度开启时可以达到最高制热量,则57B的流量开度所对应的补气流量即为最佳补气流量;同理,在室外环境温度为2℃、-8℃和-12℃时,空调器达到最高制热量的流量开度分别为154B、276B和443B,则154B的流量开度所对应的补气流量即为室外环境温度为2℃时的最佳补气流量,276B的流量开度所对应的补气流量即为室外环境温度为-8℃时的最佳补气流量,443B的流量开度所对应的补气流量即为室外环境温度为-12℃时的最佳补气流量。
因此,根据多组室外环境温度的最佳补气流量,可以确定室外环境温度与最佳补气流量的关联关系。
具体的,根据多组室外环境温度的最佳补气流量,可以绘制流量开度与室外环境温度的曲线图。图3所示的是一实施例中流量阀的流量开度与室外环境的曲线图。其中,纵坐标为流量阀的流量开度,横坐标为室外环境,根据前述实验所测得的不同组的室外环境温度及最佳补气流量所对应的而流量开度,可以绘制出流量开度随室外环境温度变化的曲线。在室外环境温度确定后,当流量阀按照曲线所示的当前室外环境温度所对应的流量开度开启时,空调器就能够以最佳补气流量向压缩机进行补气,从而使空调达到最高制热量。
这样,根据所绘制的变化曲线,可以确定室外环境温度与流量开度的拟合方程。例如,根据图3所示的曲线所确定的拟合方程为:
y=A+B1x+B2x2+B3x3(x---外环温,y---制热量),
其中,y为流量阀的流量开度,x为室外环境温度,A为常量,B1为第一计算系数,B2为第二计算系数,B3为第三计算系数。
根据流量开度与冷媒流量的对应关系,即可根据上述的室外环境温度与流量开度的拟合方程,得到室外环境温度与最佳补气流量的第二拟合方程。
这样,可以将第二拟合方程作为室外环境温度与最佳补气流量的第二关联关系储存在空调器的内置程序中。在室外环境温度确定时,即可根据第二拟合方程计算得到当前室外环境温度下空调器达到最高制热量时流量阀的最佳流量开度,从而可以确定最佳流量开度所对应的最佳补气流量。
在实施例中,控制以最佳补气流量向空调器的压缩机补气,包括:根据最佳补气流量确定设置于压缩机的补气管路上的流量阀的最佳开度;将流量阀调整至最佳开度。该步骤中的最佳开度即为前述实施例中的最佳流量开度。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压缩机、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其中,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空调器所处空间的室外环境温度,控制器用于:根据预置的室外环境温度与最佳补气流量的关联关系,确定室外环境温度所对应的最佳补气流量;控制以最佳补气流量向空调器的压缩机补气。
在实施例中,关联关系是根据室外环境温度的实验数据得到;或者关联关系是预置的室外环境温度与最佳补气流量的对应表。
在实施例中,关联关系是根据室外环境温度的实验数据得到,包括:根据多组不同室外环境温度的实验数据,确定每组室外环境下的空调器达到最高制热量所对应的最佳补气流量,其中,实验数据包括每组室外环境温度下的多个补气流量所对应的空调器的制热量;根据多组室外环境温度的最佳补气流量,确定室外环境温度与最佳补气流量的关联关系。
在实施例中,根据多组不同室外环境温度的实验数据,确定每组室外环境下的空调器达到最高制热量所对应的最佳补气流量,包括:根据多组不同室外环境温度的实验数据,确定每组室外环境温度的制热量与补气流量的第一拟合方程;根据第一拟合方程,确定每组室外环境温度下的空调器达到最高制热量所对应的最佳补气流量。
在实施例中,根据多组室外环境温度的最佳补气流量,确定室外环境温度与最佳补气流量的关联关系,包括:根据多组室外环境温度的最佳补气流量,确定室外环境温度与最佳补气流量的第二拟合方程;以第二拟合方程作为室外环境温度与最佳补气流量的关联关系。
在实施例中,控制器控制以最佳补气流量向空调器的压缩机补气,包括:根据最佳补气流量确定设置于压缩机的补气管路上的流量阀的最佳开度;将流量阀调整至最佳开度。
上述实施例中的控制方法所应用的空调结构如图4所示,具体的,该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其中,室内机包括与室内环境进行换热的第一换热器1(即室内换热器),室外机包括与室外环境进行换热的第二换热器2(即室外换热器)、用于为冷媒提供循环动力的压缩机3,电脑板、单片机等电控件设置于室外机中,第一换热器1、第二换热器2和压缩机3通过第一管路4和第二管路5相连通,用于构成常规的冷媒循环回路,实施例中,空调系统在夏季运行制冷模式时,与室外环境换热后的冷媒从第二换热器2内流出,经由第一管路4流入至第一换热器1,同时,与室内环境换热后的冷媒从第一换热器1流出,经由第二管路5流入至第二换热器2,通过该冷媒循环过程,可实现空调系统对室内环境的制冷降温功能。同理,在冬季运行制热模式时,冷媒在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2之间沿与制冷模式相反的方向流动。可实现空调系统对室内环境的制热升温功能。
除上述常规的冷媒循环回路外,本发明的空调系统还包括冷却管组,用于解决电控件工作时温度过高的问题。
具体的,冷却管组主要包括冷却组件和冷却管路9两部分,其中,冷却组件主要包括:
闪发器6,闪发器6连接于第一管路4上,可以将流经第一管路4的部分液态冷媒蒸发为气态冷媒,并将气态冷媒输送至冷却管路9中,从而利用气态冷媒作为冷却管路9后续冷却过程中的换热介质;
第一节流装置801,设置于第一管路4上,用于调节气态冷媒在冷却管路9中的流量,以及调节于电控件换热后的冷媒的压力及温度等,以使流入压缩机3的冷媒能够符合压缩机3补气增焓的需要;因此,前述实施例中的控制方法所调节的流量阀即为第一节流装置801;
散热器7,散热器7连接在冷却管路9上且邻近电控件设置,由于电控件大多设置在电控盒等半封闭容器中,因此散热器7可以作为气态冷媒与电控件周围空气的换热载体,通过对电控元件的周围空气进行降温,进而可以将电控件自身的温度控制在安全工作温度以下。散热器7的具体结构及类型可以根据室外机的结构确定,实施例中冷却管路9上设置的散热器7类型为平流换热器,平流换热器具有换热率高、空间占用小等优点,适用于结构紧凑的空调室外机结构。
用于为电控件散热降温的冷媒在冷却管组中的流动顺序为:第一管路4→闪发器6→散热器7→气液分离器10→压缩机3,第一节流装置801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闪发器6和压缩机3之间的冷却管路9上。
常规空调系统的补气增焓结构中,多是直接将冷媒管路中的冷媒输送至压缩机3中,这一过程中,冷媒的温度和压力等参数不会有太大变化,而在本发明的空调系统中,流经散热器7的气态冷媒的温度升高、压力增大,因此降低压缩机3后续对冷媒的压缩效率,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节流装置802和第三节流装置803,其中,第二节流装置802设置于第二换热器2和闪发器6之间的第一管路4上,第三节流装置803设置于第一换热器1和闪发器6之间的第一管路4上,相比于常规补气增焓的空调结构,空调系统设置第二节流装置802和第三节流装置803的优点在于:以空调运行制冷模式为例,液态冷媒在由室外机的第二换热器2流入闪发器6之前,设置在第二换热器2和闪发器6之间的第二节流装置802可以先一步对冷媒进行节流,降低冷媒的压力,便于闪发器6将液态冷媒蒸发为气态冷媒,同时,由于冷媒的温度更低,所以也可以增加冷媒在散热器7处的换热量,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通过调节第一节流装置801和第二节流装置802的开度,从而可以调节冷媒在冷却管路9中的流量,可以使从第一节流装置801流向压缩机3的冷媒的温度和压力,相比于从第二换热器2流向第二节流装置802的冷媒的温度和压力更低。
由于部分液态冷媒在闪发器6处以气态冷媒的形式流入冷却管路9中,为了保证流入室内机的第一换热器1的温度及压力符合实际的室内换热需求,设置在第一换热器1和闪发器6之间的第三节流装置803可以起到节流膨胀阀的作用,用于调节流出闪发器6的冷媒的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上述实施例是以空调在夏季高温工况下运行制冷模式为例,同理,在冬季低温工况下,室外低温条件会影响室外机与室外环境的换热量,为保证空调系统运行制热模式时的制热量,同样需要对压缩机3执行补气增焓操作,而在空调运行制热模式时,冷媒在空调管路中的流向与制冷模式相反,此时,设置在第一换热器1和闪发器6之间的第三节流装置803可以起到第二节流装置802在制冷工况下的节流作用,先一步调节流入闪发器6的冷媒的温度和压力等参数,而第二节流装置802则起到截止膨胀阀的作用,用于调节从闪发器6流出、流入室外机的第二换热器2的冷媒的温度和压力等参数。为实现上述两种工况下的冷媒调节过程,本发明所采用的第二节流装置802和第三节流装置803为双向节流装置。
空调系统的室外机还包括用于储存及向压缩机3输送冷媒的气液分离器10,压缩机3至少包括一级压缩部和二级压缩部,其中,一级压缩部用于对气液分离器10所流入的冷媒进行一级压缩,二级压缩部用于对冷媒进行二级压缩,使压缩机3输出的冷媒能够满足室外机第二换热器2对外换热所需求的温度和压力。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闪发器6与第一管路4串联连接,闪发器6的主要结构包括液态冷媒部、与液态冷媒部相连通的气态冷媒部,其中,液态冷媒部具有与第一管路4串联连接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以及用于气态冷媒流向气态冷媒部的第一出气口,气态冷媒部还具有连通冷却管路9的第二出气口。
相应的,散热器7具有与气态冷媒部的第二出气口相连通的进口端、与气液分离器10的进气口相连通的出口端。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闪发器6与第一管路4并联连接,闪发器6对应的第一管路4的并联管路段上设置有截止阀,可以通过控制第一节流装置801和截止阀的开启或关闭,以导通或阻塞闪发器6所在的冷媒管路以及对应的并联管路段,例如,可以通过开启并联管路段的截止阀、关闭第一节流装置801,使冷媒不流经冷却管路9,适用于电控件发热量较少、温度保持在安全工作温度以下的情况,也适用于压缩机3无需补气增焓的工况。
同时,对于上述闪发器6的并联连接形式,还可以通过控制第一节流装置801和截止阀的流量开度,调节流入室内机第一换热器1的冷媒量以及用于电控件散热或压缩机3补气增焓的冷媒量,以使空调系统整体维持在最佳的工作状态。
可选的,冷却组件中的第一节流装置801设置于散热器7与压缩机3之间的冷却管路9上,不仅可以调节冷却管路9中的冷媒流速流量,还能够起到膨胀阀的作用,对气态冷媒进行二次节流,以降低冷媒的温度及压力,从而可以提高压缩机3对混合后的冷媒的压缩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空调系统设置有用于检测室内温度的第一传感器,可以根据所检测到的室内温度调节第一节流装置801和第二节流装置802的开度,以满足对室内环境进行换热的冷媒量需求。
如图5和图6所示,以制冷模式为例,冷媒在该空调系统循环流动过程中,其焓值和熵值的变化过程为:气液分离器中处于状态点K的冷媒从吸气口流入压缩机3,经由一级压缩部和二级压缩部被等熵压缩为处于状态点D的冷媒,并从压缩机的排气口排出;压缩机3将处于状态点D的冷媒输入第二换热器2,被室外环境冷却至液态点E;冷媒沿第二换热器2的出口进入第一管路4,通过第二节流装置802等焓节流至状态点F,继而流入闪发器6;从闪发器6的液态冷媒部的出液口流出的冷媒处于状态点G,经第三流装置节流至状态点I,进入第一换热器1进行吸热蒸发后变为状态点J,并从第一换热器的出口排出,然后通过第二管路5返回至气液分离器10,此时冷媒处于状态点A;同时,从闪发器6的气态冷媒部的第二出气口流出气态冷媒处于状态点H,在流经平行流换热器并与电控件换热后变为状态点C,之后冷媒通过第一节流装置801进行降压降温变为状态点B,并与沿第二管路5流动的冷媒混合后形成处于状态点K的冷媒流入气液分离器10中。
在本发明上述的冷媒循环中,为实现降低电控件降温和压缩机3补气增焓两个过程的相互干扰影响,可通过控制第一节流装置801、第二节流装置802和第三节流装置803的流量开度来实现,例如,在上述图示的实施例中,从室外机的第二换热器2流出的冷媒在经过第二节流装置802的节流后,冷媒由状态点E变为F,其过程为等焓节流,冷媒的焓值不变,压力降低,同时熵值增加,温度降低;流经第一节流装置801的冷媒由状态点C变为状态点B,其过程也为等焓节流,冷媒的焓值不变,压力降低,同时熵值增加,温度降低,提高压缩机3对混合后的冷媒进行二次压缩的效率;从闪发器6流向第三节流装置803的冷媒由状态点G变为状态点I,其过程为等焓节流,冷媒的焓值不变,压力降低,同时熵值增加,温度降低,从而提高冷媒进入室内机的第一换热器1后,与室内环境的制冷换热。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空调器设置有多个传感器,包括前述控制方法实施例中用于检测室外温度的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温度的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散热器温度的第三传感器以及用于检测排气温度的第四传感器,可以根据所检测到的相关温度参数调节第一节流装置801、第二节流装置802和第三节流装置803,以使空调在不影响室内换热效率的情况下,增加或降低用于对电控件散热以及补入压缩机的冷媒流量。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流程及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2)

1.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所述空调器所处空间的室外环境温度;
根据预置的室外环境温度与最佳补气流量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室外环境温度所对应的最佳补气流量;
控制以最佳补气流量向所述空调器的压缩机补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关系是根据室外环境温度的实验数据得到;或者
所述关联关系是预置的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与所述最佳补气流量的对应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关系是根据室外环境温度的实验数据得到,包括:
根据多组不同室外环境温度的实验数据,确定每组所述室外环境下的所述空调器达到最高制热量所对应的最佳补气流量,其中,所述实验数据包括每组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下的多个补气流量所对应的空调器的制热量;
根据多组所述室外环境温度的最佳补气流量,确定室外环境温度与最佳补气流量的所述关联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多组所述不同室外环境温度的实验数据,确定每组所述室外环境下的所述空调器达到最高制热量所对应的最佳补气流量,包括:
根据所述多组不同室外环境温度的实验数据,确定每组所述室外环境温度的制热量与补气流量的第一拟合方程;
根据所述第一拟合方程,确定每组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下的所述空调器达到最高制热量所对应的最佳补气流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多组所述室外环境温度的最佳补气流量,确定室外环境温度与最佳补气流量的所述关联关系,包括:
根据多组所述室外环境温度的所述最佳补气流量,确定室外环境温度与最佳补气流量的第二拟合方程;
以所述第二拟合方程作为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与最佳补气流量的所述关联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以最佳补气流量向所述空调器的压缩机补气,包括:
根据所述最佳补气流量确定设置于所述压缩机的补气管路上的流量阀的最佳开度;
将所述流量阀调整至所述最佳开度。
7.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压缩机、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其中,
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空调器所处空间的室外环境温度,
所述控制器用于:
根据预置的室外环境温度与最佳补气流量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室外环境温度所对应的最佳补气流量;
控制以最佳补气流量向所述空调器的压缩机补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关系是根据室外环境温度的实验数据得到;或者
所述关联关系是预置的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与所述最佳补气流量的对应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关系是根据室外环境温度的实验数据得到,包括:
根据多组不同室外环境温度的实验数据,确定每组所述室外环境下的所述空调器达到最高制热量所对应的最佳补气流量,其中,所述实验数据包括每组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下的多个补气流量所对应的空调器的制热量;
根据多组所述室外环境温度的最佳补气流量,确定室外环境温度与最佳补气流量的所述关联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多组所述不同室外环境温度的实验数据,确定每组所述室外环境下的所述空调器达到最高制热量所对应的最佳补气流量,包括:
根据所述多组不同室外环境温度的实验数据,确定每组所述室外环境温度的制热量与补气流量的第一拟合方程;
根据所述第一拟合方程,确定每组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下的所述空调器达到最高制热量所对应的最佳补气流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根据多组所述室外环境温度的最佳补气流量,确定室外环境温度与最佳补气流量的所述关联关系,包括:
根据多组所述室外环境温度的所述最佳补气流量,确定室外环境温度与最佳补气流量的第二拟合方程;
以所述第二拟合方程作为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与最佳补气流量的所述关联关系。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控制以最佳补气流量向所述空调器的压缩机补气,包括:
根据所述最佳补气流量确定设置于所述压缩机的补气管路上的流量阀的最佳开度;
将所述流量阀调整至所述最佳开度。
CN201710433754.XA 2017-06-09 2017-06-09 一种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71666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33754.XA CN107166664A (zh) 2017-06-09 2017-06-09 一种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33754.XA CN107166664A (zh) 2017-06-09 2017-06-09 一种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66664A true CN107166664A (zh) 2017-09-15

Family

ID=59824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33754.XA Pending CN107166664A (zh) 2017-06-09 2017-06-09 一种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66664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51213A (zh) * 2017-12-25 2018-06-1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运行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197407A (zh) * 2018-01-29 2018-06-22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局部线性化理论的变频补气压缩机性能计算方法
CN110579040A (zh) * 2019-09-29 2019-12-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冷媒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设备、空调
CN110736215A (zh) * 2019-09-27 2020-01-3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
CN110736207A (zh) * 2019-09-26 2020-01-3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
CN110736271A (zh) * 2019-09-25 2020-01-3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空调补气增焓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
CN114576825A (zh) * 2020-11-30 2022-06-0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控制方法、空调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206683A1 (zh) * 2022-04-28 2023-11-0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补气控制方法、空调控制器、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111285A (ko) * 2004-05-21 2005-11-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빌딩용 멀티 공조기의 난방제어장치 및 방법
CN200989697Y (zh) * 2006-12-26 2007-12-12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带闪蒸器的中间补气压缩机制冷系统
CN101769657A (zh) * 2009-12-31 2010-07-07 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能提高低温制热量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3574852A (zh) * 2012-08-02 2014-02-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循环系统以及双级压缩机补气量控制方法
CN104315742A (zh) * 2014-11-05 2015-01-28 合肥工业大学 带经济器的电动汽车空调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20150241081A1 (en) * 2011-11-10 2015-08-27 Lennox Industries Inc. Method of defrosting an energy recovery ventilator unit
CN105333656A (zh) * 2014-07-09 2016-02-17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补气增焓空调系统及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111285A (ko) * 2004-05-21 2005-11-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빌딩용 멀티 공조기의 난방제어장치 및 방법
CN200989697Y (zh) * 2006-12-26 2007-12-12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带闪蒸器的中间补气压缩机制冷系统
CN101769657A (zh) * 2009-12-31 2010-07-07 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能提高低温制热量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US20150241081A1 (en) * 2011-11-10 2015-08-27 Lennox Industries Inc. Method of defrosting an energy recovery ventilator unit
CN103574852A (zh) * 2012-08-02 2014-02-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循环系统以及双级压缩机补气量控制方法
CN105333656A (zh) * 2014-07-09 2016-02-17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补气增焓空调系统及空调器
CN104315742A (zh) * 2014-11-05 2015-01-28 合肥工业大学 带经济器的电动汽车空调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51213A (zh) * 2017-12-25 2018-06-1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运行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197407A (zh) * 2018-01-29 2018-06-22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局部线性化理论的变频补气压缩机性能计算方法
CN108197407B (zh) * 2018-01-29 2021-10-22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局部线性化理论的变频补气压缩机性能计算方法
CN110736271B (zh) * 2019-09-25 2023-01-13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空调补气增焓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
CN110736271A (zh) * 2019-09-25 2020-01-3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空调补气增焓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
CN110736207B (zh) * 2019-09-26 2022-04-1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
CN110736207A (zh) * 2019-09-26 2020-01-3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
CN110736215A (zh) * 2019-09-27 2020-01-3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
CN110736215B (zh) * 2019-09-27 2022-04-1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
CN110579040A (zh) * 2019-09-29 2019-12-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冷媒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设备、空调
CN114576825A (zh) * 2020-11-30 2022-06-0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控制方法、空调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576825B (zh) * 2020-11-30 2023-11-2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控制方法、空调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206683A1 (zh) * 2022-04-28 2023-11-0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补气控制方法、空调控制器、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66664A (zh) 一种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CN107228455A (zh) 一种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CN106766001B (zh)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US10323862B2 (en) Air conditioning unit having dynamic target condensing and evaporating values based on load requirements
CN106500391B (zh) 一种换热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空调
US9915454B2 (e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including heat exchanger with controlled heat exchange amount
CN206545975U (zh) 一种空调系统
US20100152903A1 (en) Refrigerating cycle apparatus and operation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106679119B (zh)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JP5046895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その運転制御方法
CN106871343B (zh)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CN105627612B (zh) 室外机冷媒管路系统、空调器及空调器的制冷控制方法
CN106839310B (zh)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CN106016541A (zh) 自然冷机房空调及其过冷度控制方法
CN106595004B (zh)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Joo et al.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a simultaneous cooling and heating multi-heat pump at partial load conditions
CN106871344B (zh)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CN106765931B (zh) 多联机空调的控制方法
CN205878435U (zh) 自然冷机房空调
CN106766002B (zh)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CN106882007A (zh) 一种空调系统、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6839309B (zh)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CN106801981B (zh)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CN106839308B (zh)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JP2893844B2 (ja) 空気調和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91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