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41139A - 开关电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开关电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41139A
CN108141139A CN201680059489.7A CN201680059489A CN108141139A CN 108141139 A CN108141139 A CN 108141139A CN 201680059489 A CN201680059489 A CN 201680059489A CN 108141139 A CN108141139 A CN 1081411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switching power
power unit
lateral load
output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5948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宫本雅弘
友成健朗
友成健一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Techno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Techno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Techno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Techno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1411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41139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开关电源装置,通过有效的结构实现抑制成本的多输出的开关电源装置。开关电源装置包括:具有被施加输入电压(Vin)的一次绕组(N1)、二次绕组(N2)以及辅助绕组(N3)的变压器(Tr1);对于向一次绕组(N1)流动的电流的开关元件(Q1)进行通断;进行开关元件(Q1)的通断控制的控制部(101);根据辅助绕组(N3)中产生的电压而生成辅助电压(Vcc2)的辅助电压生成部(D2、C3);以及对辅助电压(Vcc2)向一次侧负载(L1)的供给进行通断的切换部(Q2)。切换部(Q2)在启动控制部(101)之前断开对一次侧负载(L1)的辅助电压(Vcc2)的供给,在启动控制部(101)之后接通对一次侧负载(L1)的辅助电压(Vcc2)的供给。

Description

开关电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开关电源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开发出了各种各样的开关电源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往的开关电源装置的一例。上述专利文献1的开关电源装置是如下的DC/DC转换器,该开关电源装置通过对开关元件进行开关驱动,从变压器的一次侧向二次侧传递能量,由此根据输入电压Vin生成并输出输出电压Vo。
并且,该开关电源装置构成为:在变压器中除了设置有一次绕组以及二次绕组之外,还设置有辅助绕组,通过二极管以及电容器对该辅助绕组中产生的电压进行整流平滑,将整流平滑后的电压作为电源电压Vcc提供给驱动开关元件的控制部。
在此,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开关电源装置中,在将提供输出电压Vo的负载设为第一负载时,在还想对第二负载也供给输出电压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在变压器中还设置与第二负载对应的二次绕组,并将根据该二次绕组中产生的电压而生成的输出电压提供给第二负载的结构(例如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实公平08-1105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6-1870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如上述的多输出的开关电源装置中,在变压器中需要与输出数量相同数量的二次绕组,存在成本上升之类的问题。例如,在上述双输出的开关电源装置中,除了需要一次绕组以及辅助绕组之外,还需要两个二次绕组,绕组的个数合计为四个,导致成本上升。
鉴于上述状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有效的结构实现抑制成本的多输出的开关电源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申请的例示性的开关电源装置的结构是,包括:变压器,其具有被施加输入电压的一次绕组、二次绕组以及辅助绕组;开关元件,其对于向所述一次绕组流动的电流进行通断;控制部,其进行所述开关元件的通断控制;辅助电压生成部,其配置于所述辅助绕组与所述控制部之间,并根据所述辅助绕组中产生的电压而生成辅助电压;以及切换部,其配置于所述辅助电压生成部与一次侧负载之间,并对所述辅助电压向所述一次侧负载的供给进行通断,所述切换部在启动所述控制部之前断开对所述一次侧负载的所述辅助电压的供给,在启动所述控制部之后接通对所述一次侧负载的所述辅助电压的供给。
发明效果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向一次侧负载和二次侧负载输出电压的多输出的开关电源装置中,能够降低变压器中的二次绕组的数量,从而抑制成本。并且,通过降低变压器的绕组的数量,使变压器小型化,其结果是能够实现电源装置的小型化,缓解装配面积紧张的问题。
由于在利用输入电压并借助启动用结构而启动控制部之前,切换部断开对一次侧负载的辅助电压的供给,因此能够抑制因电流流向一次侧负载而妨碍控制部的启动或者在一次侧负载中产生电力损失。在启动控制部之后,能够借助切换部向一次侧负载供给如下的辅助电压,该辅助电压是由辅助电压生成部根据通过开关元件的通断控制而在辅助绕组中产生的电压生成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关电源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A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IC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2B是示出切断部的一构成例的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关电源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关电源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关电源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关电源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关电源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关电源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冰箱的概略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中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关电源装置的结构。图1所示的开关电源装置100是根据交流电压Vac生成作为直流电压的输出电压Vcc1的AC/DC转换器。
开关电源装置100在被输入交流电压Vac的前段侧包括二极管电桥DB1以及第一电容器C1。二极管电桥DB1对被输入的交流电压Vac进行全波整流,并向第一电容器C1输出整流后的电压。第一电容器C1通过对被输入的电压进行平滑而生成作为直流电压的输入电压Vin。
并且,开关电源装置100具有变压器Tr1、开关元件Q1、第一二极管D1、第二电容器C2、反馈电路F1以及控制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10,以作为构成根据输入电压Vin生成输出电压Vcc1的所谓的反激方式的DC/DC转换器的要素。
绝缘型的变压器Tr1具有一次绕组N1和二次绕组N2。在一次绕组N1的一端连接有被施加输入电压Vin的线Ln1。一次绕组N1的另一端借助开关元件Q1与地线连接。开关元件Q1由n沟道MOSFET(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n沟道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构成。在开关元件Q1的漏极连接有一次绕组N1的另一端,在开关元件Q1的源极连接有地线。并且,在开关元件Q1的栅极连接有控制IC10所具有的输出端子OUT。通过从输出端子OUT施加到栅极的栅极驱动信号,对开关元件Q1进行开关驱动(通断控制)。另外,开关元件Q1并不限于n沟道MOSFET。
二次绕组N2的一端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第二电容器C2的一端连接,第二电容器C2的另一端和二次绕组N2的另一端与地线连接。
通过接通开关元件Q1,电流向一次绕组N1流动,变压器Tr1的铁芯被磁化,在铁芯中蓄积能量。此时,电流不向第一二极管D1流动。然后,当断开开关元件Q1时,铁芯中蓄积的能量被释放,电流流经第一二极管D1。通过利用第一二极管D1以及第二电容器C2对二次绕组N2中产生的电压进行整流平滑,在线Ln2中生成作为直流电压的输出电压Vcc1。即,由第一二极管D1以及第二电容器C2构成本发明所涉及的输出电压生成部的一例。例如,在设交流电压Vac为100V时,生成12V的输出电压Vcc1。
输出电压Vcc1被供给至二次侧负载L2。二次侧负载L2中包含有在具有开关电源装置100的电子设备的通常使用状态下用户能够接触的负载。例如,在上述电子设备为冰箱的情况下,可以列举用户进行触摸操作的操作部等而作为上述负载。在这样的负载的情况下,由于作为高电压侧的一次侧和二次侧被变压器Tr1绝缘,因此即使用户接触如上述的负载,也能够抑制触电。
并且,在产生输出电压Vcc1的线Ln2上连接有反馈电路F1。反馈电路F1中包含未图示的分压电阻、分路调节器或光电耦合器等,反馈电路F1向控制IC10的反馈端子FB输出与对输出电压Vcc1进行分压而得到的电压和规定的目标电压之间的误差相应的反馈信号。通过反馈电路F1中包含光电耦合器,能够使一次侧和二次侧绝缘。
为了根据输入到反馈端子FB的反馈信号使对输出电压Vcc1进行分压而得到的电压与目标电压一致,控制IC10进行从输出端子OUT输出的栅极驱动信号的脉冲控制。由此,使输出电压Vcc1变得稳定而成为恒压。
并且,在变压器Tr1中,除了设置有一次绕组N1以及二次绕组N2之外,还设置有辅助绕组N3。在辅助绕组N3的一端连接有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在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有辅助电容器C3的一端。辅助绕组N3的另一端和辅助电容器C3的另一端与地线连接。
通过利用第二二极管D2以及辅助电容器C3对通过开关元件Q1的开关驱动而在辅助绕组N3中产生的电压进行整流平滑,生成作为直流电压的辅助电压Vcc2。即,由第二二极管D2以及辅助电容器C3构成本发明所涉及的辅助电压生成部的一例。例如,在设交流电压Vac为100V时,生成15V的辅助电压Vcc2。
在此,如图2A所示,控制IC10具有通过从输出端子OUT输出栅极驱动信号而进行开关元件Q1的通断控制的控制部101。辅助电压Vcc2作为电源电压而经由控制IC10的电源端子VCC被供给到控制部101。
并且,具有开关电源装置100的电子设备包含一次侧负载L1。以下,对用于向一次侧负载L1供给辅助电压Vcc2的结构进行说明。作为这样的结构,开关电源装置100具有电阻R1、电阻R2、光电耦合器P1以及开关Q2。
光电耦合器P1包含发光二极管P11以及光电晶体管P12。在产生输出电压Vcc1的线Ln2上连接有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借助发光二极管P11而与地线连接。并且,在电阻R2的一端连接有辅助电压Vcc2的线。在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有光电晶体管P12的一端。光电晶体管P12的另一端与地线连接。由电阻R1、电阻R2以及光电耦合器P1构成本发明所涉及的传递部的一个例子。光电耦合器P1具有使一次侧与二次侧绝缘的功能。
作为一例,开关Q2由p沟道MOSFET(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Transistor,金氧半场效晶体管)构成。在开关Q2的源极连接有辅助电压Vcc2的线,在漏极连接有一次侧负载L1。而且,在开关Q2的栅极连接有电阻R2与光电晶体管P12的连接点。开关Q2作为通过通断而切换是否对一次侧负载L1供给辅助电压Vcc2的切换部发挥功能。
接下来,下面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关电源装置100中的与启动有关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在被施加输入电压Vin的线Ln1上连接有启动用电阻Rs的一端,该启动用电阻Rs的另一端与控制IC10的输入电压侧端子VH连接。在此,如图2A所示,控制IC10中所含的切断部102与电源端子VCC和控制部101连接的连接点连接,并且还与输入电压侧端子VH连接。即,切断部102配置于比控制部101以及辅助电容器C3靠被施加输入电压Vin的线Ln1侧的位置处。
在此,如图2B所示,切断部102具有充电用晶体管M10、第三二极管D10、第四二极管D11、开关SW10以及比较器CMP10。充电用晶体管M10由n沟道MOSFET构成,并设置于输入电压侧端子VH与电源端子VCC之间,被偏置成常开。更具体地说,充电用晶体管M10的栅极以及背栅与接地端子GND连接,充电用晶体管M10的漏极与输入电压侧VH连接。在充电用晶体管M10的栅极与源极之间连接有第四二极管D11。
开关SW10连接于充电用晶体管M10的源极与第三二极管D10的阳极之间。第三二极管D10的阴极借助电源端子VCC而与辅助电容器C3的一端连接。比较器CMP10对电源端子VCC的电压与规定的阈值电压Vth进行比较,输出作为比较结果的检测信号DT10。根据检测信号DT10而切换开关SW10的通断。
若对开关电源装置100投入电源,即投入交流电压Vac,则输入电压Vin通过第一电容器C1的充电而上升。由于开关SW10被接通,因此通过输入电压Vin经由启动用电阻Rs、充电用晶体管M10、开关SW10以及第三二极管D10向辅助电容器C3流入电流,开始进行辅助电容器C3的充电。即,切断部102处于通电状态。
此时,由于未启动驱动开关元件Q1的控制部101,因此输出电压Vcc1不上升,光电耦合器P1中的发光二极管P11处于非发光状态,光电晶体管P12被断开。由此,电阻R2与光电晶体管P12的连接点的电压、即开关Q2的栅极电压(切换信号的一例)成为高电平,因此开关Q2被断开。因而,不对一次侧负载L1供给辅助电压Vcc2。
然后,若电源端子VCC的电压(充电电压)通过辅助电容器C3的充电而达到第一规定电压,则启动控制部101而开始根据输入到反馈端子FB的反馈信号对开关元件Q1进行开关控制。由此,输出电压Vcc1上升。而且,通过控制部101的启动,还开始根据辅助绕组N3中产生的电压而生成辅助电压Vcc2。并且,若电源端子VCC的电压超过上述第一规定电压以上的第二规定电压(阈值电压Vth),则比较器CMP10输出的检测信号DT10成为高电平。这样一来,开关SW10被断开,切断部102切断来自输入电压侧端子VH的电流。
若输出电压Vcc1上升而达到第三规定电压,则发光二极管P11发光,光电晶体管P12被导通。然后,开关Q2的栅极电压成为低电平。由此,开关Q2被接通,开始对一次侧负载L1供给辅助电压Vcc2。
由此,对二次侧负载L2供给经过渡状态而成为稳定状态的输入电压Vcc1,并且对一次侧负载L1供给经过渡状态而成为稳定状态的辅助电压Vcc2。另外,由于在生成辅助电压Vcc2时不采用利用反馈信号的反馈控制,因此辅助电压Vcc2有时变动某种程度,但是只要对一次侧负载L1设定能够容许该变动的程度的耐压即可。例如,在辅助电压Vcc2相对于15V变动±1V的情况下,只要将一次侧负载L1的耐压设定成20V等即可。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启动控制部101之前,开关Q2被断开,因此辅助电压Vcc2的电流不会向一次侧负载L1流动,因此不会妨碍辅助电容器C3的充电。因而,不会妨碍控制部101的启动。
并且,由于在切断部102为通电状态时,开关Q2被断开,因此不会对一次侧负载L1施加基于输入电压Vin的高电压。由此,抑制在一次侧负载L1中产生较大的电力损失,从而能够确保用于通过输入电压Vin启动控制部101的电力。并且,即使在一次侧负载L1的耐压较低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一次侧负载L1因被施加高电压而被破坏。
一次侧负载L1中包含在具有开关电源装置100的电子设备的通常使用状态下用户不能接触的负载。例如,在电子设备为冰箱的情况下,一次侧负载L1包含驱动压缩机的马达的驱动电路等。因而,一次侧负载L1处于与作为高电压的输入电压Vin的线非绝缘的状态,因此能够在用户不接触的负载中使用。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关电源装置100,在对一次侧负载L1以及二次侧负载L2供给电压的结构中,能够实现比输出数量少的二次绕组的变压器Tr1。由此,能够抑制绕组的数量而抑制成本。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置多个二次侧负载,并与此对应地设置多个二次绕组。由此,也能够享受能够使二次绕组的个数比输出数少的效果,从而能够抑制成本。并且,通过降低变压器的绕组的数量而使变压器小型化,其结果是能够实现电源装置的小型化,能够缓解装配面积紧张的问题。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3中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关电源装置的结构。图3所示的开关电源装置120与第一实施方式(图1)的不同点在于,作为切换部包括由双极晶体管构成的开关Q21。
开关Q21是pnp晶体管,其发射极与辅助电压Vcc2的线连接,集电极与一次侧负载L1连接,并且基极与电阻R2和光电晶体管P12的连接点连接。
通过这样的结构,在启动控制IC10的控制部101(图2A)之前,施加于开关Q21的基极的电压成为高电平,因此,开关Q21被断开,不对一次侧负载L1供给辅助电压Vcc2。然后,若输出电压Vcc1通过控制部101的启动而上升并达到第三规定电压,则通过光电耦合器P1中的发光二极管P11的发光以及光电晶体管P12的接通而施加于开关Q21的基极的电压成为低电平,开关Q21被接通,开始对一次侧负载L1供给辅助电压Vcc2。
通过这样的本实施方式,也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另外,从省电化的观点来看,有利的是开关使用MOSFET(开关Q2)的第一实施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4中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关电源装置的结构。图4所示的开关电源装置130与第一实施方式(图1)的不同点在于,包括稳压二极管Dz和作为切换部的继电器Q22。
在产生输出电压Vcc1的线Ln2上连接有稳压二极管Dz的阴极,在该稳压二极管Dz的阳极连接有继电器Q22中所含的线圈部221的一端。并且,继电器Q22包含配设于辅助电压Vcc2的线与一次侧负载L1之间的开关部222。
通过这样的结构,由于在启动控制IC10的控制部101(图2A)之前,输出电压Vcc1未上升,因此稳压二极管Dz被断开,电流不向线圈部221流动,开关部222被断开。即,继电器Q22被断开,不对一次侧负载L1供给辅助电压Vcc2。
然后,若输出电压Vcc1通过控制部101的启动而上升并达到第三规定电压,则稳压二极管Dz被接通,电流向线圈部221流动。通过由此产生的电磁力而接通开关部222,开始对一次侧负载L1供给辅助电压Vcc2。
通过这样的本实施方式,也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尤其通过使用继电器Q22,能够将使被施加作为高电压的输入电压Vin的一次侧与二次侧负载L2侧绝缘的结构和作为切换部的结构共同化,能够简化结构。
<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5中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关电源装置的结构。图5所示的开关电源装置140与第一实施方式(图1)的不同点在于,具有配设于开关Q2的漏极与一次侧负载L1之间的调节器41。调节器41例如由串联调节器等构成,并对一次侧负载L1供给根据从开关Q2的漏极输入的输入电压稳定化之后的恒定的输出电压。
通过这样的结构,由于在启动控制IC10的控制部101(图2A)之前,输出电压Vcc1未上升,因此开关Q2被断开,不向调节器41输入辅助电压Vcc2。因而,对一次侧负载L1也不供给基于辅助电压Vcc2的电压。
然后,若输出电压Vcc1通过控制部101的启动而上升并达到第三规定电压,则开关Q2通过光电耦合器P1中的发光二极管P11的发光以及光电晶体管P12的接通而被接通。因而,开始向调节器41输入辅助电压Vcc2,并开始通过调节器41对一次侧负载L1供给输出电压。
通过这样的本实施方式,也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尤其在辅助电压Vcc2发生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调节器41对一次侧负载L1供给稳定化的电压。
<第五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6中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关电源装置的结构。图6所示的开关电源装置150与第一实施方式(图1)的不同点在于,包括二次侧负载L2中所含的微机51。
更具体地说,例如在二次侧负载L2中包含向微机51输出根据输出电压Vcc1稳定化之后的恒定的输出电压的调节器(未图示)。例如,上述调节器根据12V的输出电压Vcc1生成5V或3.3V的电压,并作为电源电压输出至微机51。并且,微机51能够向光电耦合器P1的发光二极管P11输出发光信号(接通指令信号)。即,微机51构成本发明所涉及的信号生成部的一例。
通过这样的结构,由于在启动控制IC10的控制部101(图2A)之前,输出电压Vcc1未上升,因此未启动微机51,不能向光电耦合器P1的发光二极管P11输出发光信号。由此,开关Q2的栅极电压成为高电平,开关Q2被断开,不对一次侧负载L1供给辅助电压Vcc2。
然后,若输出电压Vcc1通过控制部101的启动而上升,则通过利用调节器(未图示)输入电源电压而启动微机51。之后,当微机51检测到输出电压Vcc1成为稳定状态而变得稳定时,向发光二极管P11输出发光信号。另外,关于检测输出电压Vcc1成为稳定状态,例如可以通过对输出电压Vcc1的分压进行监控来进行,也可以通过测量启动之后的经过时间来进行。
由此,开关Q2的栅极电压成为低电平,开关Q2被接通,开始对一次侧负载L1供给辅助电压Vcc2。即,从微机51输出的接通指令信号经由光电耦合器P1传递到作为切换部的开关Q2。
通过这样的本实施方式,也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尤其通过使用微机51,能够在确认输出电压Vcc1变得稳定之后,接通开关Q2,并对一次侧负载L1供给辅助电压Vcc2。
并且,在开始对一次侧负载L1供给辅助电压Vcc2之后,也能够在例如使电子设备向待机状态过渡的任意时刻通过微机51断开发光信号,断开开关Q2,停止对一次侧负载L1供给辅助电压Vcc2。由此,能够抑制待机状态下的电力消耗。并且,还能够通过微机51再次输出发光信号,再次接通开关Q2,再次对一次侧负载L1供给辅助电压Vcc2。
<第六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7中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关电源装置的结构。图7所示的开关电源装置160与第一实施方式(图1)的不同点在于包括延迟电路61。
延迟电路61配置于电阻R2和光电晶体管P12的连接点与开关Q2的栅极之间。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延迟电路61使以下时刻延迟,该时刻是输出电压Vcc1通过控制IC10的控制部101(图2A)的启动而上升并达到第三规定电压、并且电阻R2和光电晶体管P12的连接点的电压通过光电耦合器P1中的发光二极管P11的发光以及光电晶体管P12的接通而从高电平成为低电平的时刻。即,开关Q2的栅极电压切换成Low电平的时刻被延迟,由此能够在输出电压Vcc1变得稳定的状态下接通开关Q2,并开始对一次侧负载L1供给辅助电压Vcc2。
另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延迟电路也可以配置于电阻R1和反馈电路F1的连接点与电阻R1之间。
<第七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8中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关电源装置的结构。图8所示的开关电源装置170与第一实施方式(图1)的不同点在于,不设置电阻R1、电阻R2以及光电耦合器P1,而是包括延迟电路71。
辅助电压Vcc2被施加于开关Q2的源极,并且被输入到延迟电路71。辅助电压Vcc2被延迟电路71延迟后输出的输出电压被施加于开关Q2的栅极。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启动控制IC10的控制部101(图2A)之前,开关Q2被断开,不对一次侧负载L1供给辅助电压Vcc2。在启动控制部101之后,当辅助电压Vcc2充分上升时,开关Q2被接通,并对一次侧负载L1供给辅助电压Vcc2。根据本实施方式,无需如第一实施方式那样从二次侧对开关Q2进行操作,能够省略光电耦合器等元件,还能够实现一次侧负载L1与二次侧之间的绝缘。
<电子设备的一例>
在此,以冰箱为一例对包括本发明所涉及的开关电源装置的电子设备进行说明。
图9中示出了具有前述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关电源装置的冰箱的概略立体图。图9所示的冰箱200包括隔热箱体201,在隔热箱体201从上方依次设置有未图示的冷藏室、冷冻室以及蔬菜室。冷藏室冷藏保存储藏物,冷冻室冷冻保存储藏物。蔬菜室被维持成比冷藏室高的温度,并冷藏保存蔬菜等储藏物。
冷藏室通过一端被旋转支承的转动式门202开闭。冷冻室以及蔬菜室分别通过与收纳壳体(未图示)一体地形成的拉出式门203、204开闭。
在冷冻室以及冷藏室的背面配设有未图示的冷气通路。在冷气通路上配设有使冷气流通的各种风扇(未图示)和生成冷气的蒸发器(未图示)。在蔬菜室的后方设置有机械室(未图示),在机械室内配置有运行制冷循环的压缩机205。通过压缩机205的驱动,使制冷剂在制冷剂管(未图示)内流通,借助制冷剂管与压缩机205连接的蒸发器(未图示)被维持成低温。
通过风扇的驱动,与蒸发器进行热交换的冷气经由冷气通路而在冷冻室内以及冷藏室内流通,冷却各室内的储藏物。另外,在冷藏室内流通的冷气经由连通路径(未图示)流入到蔬菜室,冷却蔬菜室内的储藏物,并返回到冷气通路。
并且,在开闭冷藏室的门202的前表面下方设置有操作显示部206。操作显示部206例如具有包含LED的显示部和包含触摸垫的操作部。通过隔着门202表面的钢化玻璃接触触摸垫,根据该接触的检测而切换显示部中的显示。能够通过操作显示部206进行冰箱内的温度设定和运行模式设定等。
在此,由于操作显示部206在冰箱200的通常使用状态下用户能够接触,因此能够包含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二次侧负载L2。并且,由于驱动压缩机205的马达的驱动电路在冰箱200的通常使用状态下用户不能接触,因此能够包含于一次侧负载L1。
<其他>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只要在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则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
例如,本发明的开关电源装置还能够适用于正向方式的DC/DC转换器。
并且,上述的第一至第六实施方式以及它们的变形例只要不发生矛盾,则能够组合实施。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利用与多输出的开关电源装置。
符号说明
100、120、130、140、150、160、170 开关电源装置
Vac 交流电压
DB1 二极管电桥
C1 第一电容器
Vin 输入电压
Ln1、Ln2 线
Rs 启动用电阻
Q1 开关原件
Tr1 变压器
N1 一次绕组
N2 二次绕组
N3 辅助绕组
D1 第一二极管
D2 第二二极管
C2 第二电容器
C3 辅助电容器
F1 反馈电路
R1、R2 电阻
P1 光电耦合器
P11 发光二极管
P12 光电晶体管
Q2 开关
L1 一次侧负载
L2 二次侧负载
Vcc1 输出电压
VCC2 辅助电压
10 控制IC
VH 输入电压侧段子
OUT 输出端子
VCC 电源端子
GND 接地端子
FB 反馈端子
101 控制部
102 切断部
M10 充电用晶体管
D10、D11 二极管
SW10 开关
CMP10 比较器
Q21 开关
Q22 继电器
221 线圈部
222 开关部
Dz 稳压二极管
41 调节器
51 微机
61、71 延迟电路
200 冰箱
201 隔热箱体
202204 门
205 压缩机
206 操作显示部

Claims (9)

1.一种开关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变压器,其具有被施加输入电压的一次绕组、二次绕组以及辅助绕组;
开关元件,其对于向所述一次绕组流动的电流进行通断;
控制部,其进行所述开关元件的通断控制;
辅助电压生成部,其配置于所述辅助绕组与所述控制部之间,并根据所述辅助绕组中产生的电压而生成辅助电压;以及
切换部,其配置于所述辅助电压生成部与一次侧负载之间,并对所述辅助电压向所述一次侧负载的供给进行通断,
所述切换部在启动所述控制部之前断开对所述一次侧负载的所述辅助电压的供给,在启动所述控制部之后接通对所述一次侧负载的所述辅助电压的供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电源装置还包括:
辅助电容器,其被包含于所述辅助电压生成部,并配置于所述控制部与所述辅助绕组之间;以及
切断部,其配置于比所述控制部以及所述辅助电容器靠所述输入电压的线侧的位置处,
在所述切断部为通电状态时,所述辅助电容器利用所述输入电压被充电,当所述辅助电容器的充电电压达到规定电压时,所述切断部成为切断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电源装置还包括:
输出电压生成部,其根据所述二次绕组中产生的电压而生成输出电压;以及
传递部,其配置于所述输出电压生成部与所述切换部之间,
所述传递部输出与被输入的所述输出电压相应的切换信号,
所述输出电压生成部与所述切换部通过所述传递部被绝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电源装置还包括延迟部,所述延迟部配置于所述传递部与所述切换部之间或所述传递部与所述输出电压生成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关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电源装置还包括:
输出电压生成部,其根据所述二次绕组中产生的电压而生成输出电压;
信号生成部,其被供给基于所述输出电压的电源电压,并输出接通指令信号;以及
传递部,其配置于所述信号生成部与所述切换部之间,并传递被输入的所述接通指令信号,
所述信号生成部与所述切换部通过所述传递部被绝缘。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开关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部是源极被施加所述辅助电压且漏极与所述一次侧负载连接的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关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电源装置还包括输出电压生成部,所述输出电压生成部根据所述二次绕组中产生的电压而生成输出电压,
所述切换部是根据所述输出电压而对通断进行切换的继电器。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开关电源装置;
所述一次侧负载;以及
与所述开关电源装置的二次侧连接的二次侧负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次侧负载中包含有在该电子设备的通常使用状态下用户能够接触的负载,
所述一次侧负载中包含有在所述通常使用状态下所述用户不能接触的负载。
CN201680059489.7A 2015-11-10 2016-10-15 开关电源装置 Withdrawn CN10814113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20050 2015-11-10
JP2015220050 2015-11-10
PCT/JP2016/080633 WO2017081983A1 (ja) 2015-11-10 2016-10-15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41139A true CN108141139A (zh) 2018-06-08

Family

ID=586950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59489.7A Withdrawn CN108141139A (zh) 2015-11-10 2016-10-15 开关电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17081983A1 (zh)
CN (1) CN108141139A (zh)
WO (1) WO201708198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61541A (ja) * 1993-03-05 1994-09-16 Toshiba Corp 直流−直流変換装置
JP3244424B2 (ja) * 1996-04-17 2002-01-07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源回路
CN102792575B (zh) * 2010-03-16 2015-09-16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源装置用驱动电路、电源装置用驱动集成电路及电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7081983A1 (ja) 2018-08-23
WO2017081983A1 (ja) 2017-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074789A1 (en) Dc to dc converter sourcing variable dc link voltage
JP5984999B2 (ja) Dc/dcコンバータ、それを用いた電源装置
CN103026794B (zh) 负载控制装置
CN104041188B (zh) 双线式调光开关
CN104813742B (zh) 电源电压管理
KR20110004859A (ko) 바이폴라 입력을 갖는 비절연형 충전기
JP5831261B2 (ja) 電力伝送装置
JP2010519885A (ja) 複数の交流/直流入力を備えたsmps回路、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電源及びラップトップ用アダプタへの本方法の適用
US8947038B2 (en) Power supply apparatus of home appliance
US8779837B2 (en) Load control device
KR101953685B1 (ko) 전기 압축기용 제어 장치
CN108141139A (zh) 开关电源装置
CN104734272B (zh) 充电设备和无线充电设备
KR102060068B1 (ko) 전력 변환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 조화기
US11309796B2 (en) Control method of single live line charging circuit, control circuit of single live line charging circuit and single live line charging circuit
JP6382473B1 (ja) パルス制御装置
CN113196613B (zh) 非接触供电系统以及受电装置
CN105723604B (zh) 一种单火线取电电路、风机盘管温度控制器及空调
JP5948706B2 (ja) スイッチ装置
US20080278878A1 (en) Electronic Switch for Voltage Stabilization and Power Consumption Minimization
TWI719553B (zh) 負載控制系統
WO2017145247A1 (ja) 家電機器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US9444387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inductive loads
CN113014122A (zh) Ac/dc电源电路以及电气设备
JP2005170539A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608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