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35713A - 非圆形不透射线标记物以及将标记物附接于支架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非圆形不透射线标记物以及将标记物附接于支架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35713A
CN108135713A CN201680060439.0A CN201680060439A CN108135713A CN 108135713 A CN108135713 A CN 108135713A CN 201680060439 A CN201680060439 A CN 201680060439A CN 108135713 A CN108135713 A CN 1081357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rker
hole
stent
middle section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6043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35713B (zh
Inventor
瑞安·沃恩
马修·J·科鲁津斯基
约翰·A·辛普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bbott Cardiovascular Systems Inc
Original Assignee
Abbott Cardiovascular System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bbott Cardiovascular Systems Inc filed Critical Abbott Cardiovascular Systems Inc
Priority to CN20211019429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81418B/zh
Publication of CN1081357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357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357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357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82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86Stents in a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e-like elements; Stents in the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net-like or mesh-like structure
    • A61F2/90Stents in a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e-like elements; Stents in the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net-like or mesh-like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a net-like or mesh-like struct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220/00Fixations or connections for prostheses classified in groups A61F2/00 - A61F2/26 or A61F2/82 or A61F9/00 or A61F11/00 or subgroups thereof
    • A61F2220/0025Connections or couplings between prosthetic parts, e.g. between modular parts; Connecting elements
    • A61F2220/0033Connections or couplings between prosthetic parts, e.g. between modular parts; Connecting elements made by longitudinally pushing a protrusion into a complementary-shaped recess, e.g. held by friction fi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240/00Manufacturing or designing of prostheses classified in groups A61F2/00 - A61F2/26 or A61F2/82 or A61F9/00 or A61F11/00 or subgroup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240/00Manufacturing or designing of prostheses classified in groups A61F2/00 - A61F2/26 or A61F2/82 or A61F9/00 or A61F11/00 or subgroups thereof
    • A61F2240/001Designing or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250/00Special features of prostheses classified in groups A61F2/00 - A61F2/26 or A61F2/82 or A61F9/00 or A61F11/00 or subgroups thereof
    • A61F2250/0058Additional features; Implant or prostheses propert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1F2250/0096Markers and sensors for detecting a position or changes of a position of an implant, e.g. RF sensors, ultrasound markers
    • A61F2250/0098Markers and sensors for detecting a position or changes of a position of an implant, e.g. RF sensors, ultrasound markers radio-opaque, e.g. radio-opaque marke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一种支架包括与撑杆连接的标记物。通过榫槽连接将标记物保持在撑杆以内。通过包括将非圆形标记物压入支架撑杆的矩形孔洞中的工艺而将标记物附接于撑杆。对撑杆侧壁进行约束以产生榫槽连接。

Description

非圆形不透射线标记物以及将标记物附接于支架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可吸收支架;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用于治疗身体的解剖内腔的生物可吸收支架。
背景技术
可径向扩展的内置假体为适于植入解剖内腔中的人造装置。“解剖内腔”指的是管状器官(例如血管、泌尿道和胆管)的腔体或管体。内支架是内置假体的例子,其通常为圆柱状,以及用于保持打开并有时展开解剖内腔的一部分。内支架经常用于治疗血管中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指的是身体通道或室口的直径的缩小或收缩。在这些治疗中,内支架强化了血管壁并且防止了血管系统中血管成形术后的再狭窄。“再狭窄”指的是血管或心脏瓣膜被明显成功地治疗(例如通过球囊血管成形术、内支架植入术或瓣膜成形术)后再次发生的狭窄。
用内支架治疗患病部位或病变涉及内支架的递送和展开。“递送”指的是将内支架经由解剖内腔引入并输送到期望的治疗部位,例如病变。“展开”对应于内支架在治疗区的内腔内的扩展。内支架的递送和展开是通过将内支架相对于导管的一个端部进行定位、将导管的该端部经由皮肤插入解剖内腔、在解剖内腔内往前推送导管到达预期的治疗位置、在该治疗位置扩展该内支架并且从内腔移除该导管来完成的。
使用了如下的术语。当提到“内支架”时,该术语将指代永久性结构,通常由金属或金属合金组成,通常来说,“支架”将指的是包括生物可吸收聚合物或其它可吸收材料(例如易侵蚀金属)的结构,并且在植入后其能够在有限的时间段(例如3、6或12个月)径向地支撑血管。然而,应理解的是,在指代任一种类型的结构时,本领域有时会使用术语“内支架”。
支架和内支架习惯上落入两种通常的类型—球囊扩展型和自扩展型。后者类型在径向约束被移除时在血管内扩展(至少部分扩展)至展开或扩展状态,而前者则依靠外部施加的力将其从卷曲或存放状态构造成展开或扩展状态。
自扩展型内支架设计成当径向约束被移除时显著地扩展,使得通常不需要球囊来展开内支架。当将自扩展型内支架存放于护套中或在内腔中扩展(具有或不具有辅助球囊)时,自扩展型内支架不会经受或经受相对为零的塑性或非弹性变形。球囊扩展型内支架或支架在卷曲以及后续的由球囊展开时,相反则会经受显著的塑性或非弹性变形。
在球囊扩展式内支架的情况下,将内支架围绕球囊导管的球囊部安装。内支架被压缩或卷曲在球囊上。卷曲是通过使用虹膜型或其它形式的卷曲机(如US2012/0042501中公开并示出的卷曲机)来实现。在球囊扩展式内支架或支架被卷曲和随后由球囊展开时均发生了相当数量的塑性或非弹性变形。在内腔中的治疗部位处,内支架通过使球囊膨胀来扩展。
内支架必须要能够满足很多的基本、功能性的要求。内支架(或支架)必须能够在其支撑血管壁时承受径向压缩力。因此,内支架必须具有充足的径向强度。在展开后,尽管可能承受各种力,但是内支架必须在其使用寿命期间充分地保持其尺寸和形状。特别地,尽管有这些力,内支架必须在预期的治疗时间内充分地保持血管在规定的直径。治疗时间可以对应于重构血管壁所需要的时间,在此之后则不再需要内支架。
生物可吸收聚合物支架的示例包括在Limon的美国专利No.8,002,817、Lord的美国专利No.8,303,644和Yang的美国专利No.8,388,673中描述的那些。图1示出了设计成用于使用导管运输通过解剖内腔并使用球囊塑性扩展的生物可吸收聚合物支架的末端区域。该支架为具有中心轴2的圆柱形状并且包括互连结构元件的样式,互连结构元件将被称作条臂或撑杆4。轴2延伸通过由撑杆4形成的圆柱形状的中心。在压缩和展开过程中涉及的压力通常遍布撑杆4,但是在弯曲元件、冠部或撑杆连接处集中。撑杆4包括在冠部8处彼此连接的一系列环形撑杆6。环形撑杆6和冠部8形成了正弦环5。环5纵向地布置且以轴2为中心。撑杆4还包括将环5彼此连接的连杆撑杆9。环5和连杆撑杆9共同形成了管状支架10,管状支架10具有表征支架10的孔或纵向轴线的轴2。环5d位于支架的末端。当将支架10卷曲于球囊上时,冠部8形成较小的角度,并且当支架10由球囊塑性地扩展时,冠部8形成较大的角度。在展开之后,支架会经受来自周围组织的静态且循环的压缩载荷。环5构造成在展开之后维持支架的径向扩展的状态。
支架可以由生物可降解、生物吸收、生物可吸收或生物可侵蚀性聚合物制成。术语生物可降解、生物吸收、生物可吸收、生物可溶性或生物可侵蚀性指代的是材料或内支架的从植入部位降解、吸收、再吸收或侵蚀掉的性能。支架还可以由生物可侵蚀性金属和合金进行构造。与耐用的金属内支架相反,该支架旨于在体内仅仅保持一段有限的时间。在很多治疗应用中,内支架在体内存在一段有限的时间是必要的,直到其完成预期功能(例如维持血管通畅和或药物运输)。此外,已经表明,生物可降解的支架相比于金属内支架能够改善解剖内腔的愈合,这可以导致晚期血栓的发病率降低。在这些情况中,与金属内支架相反的是,期望使用聚合物支架来治疗,特别是生物吸收或生物可吸收的聚合物支架来治疗血管,以使得假体在血管中的存在是暂时的。
可以通过如下的方式与用于形成内支架的金属材料比较来描述考虑用作聚合物支架的聚合物材料,例如聚(L-丙交酯)(“PLLA”)、聚(D,L-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LGA”)、聚(D-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或具有少于10%D-丙交酯的聚(L-丙交酯-D-丙交酯共聚物)(“PLLA-PDLA共聚物”)、聚(L-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聚(己内酯)、PLLD/PDLA立体络合物以及前述聚合物的混合。聚合物材料通常具有相比于金属而言较低的强度体积比,这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材料来提供等同的机械性能。因此,撑杆必须要制成更厚且更宽,以便内支架具有要求的强度,从而以所需的半径支撑内腔壁。由这些聚合物制成的支架还常常是脆性的的或者具有有限的断裂韧性。材料中固有的各向异性和速率相关的非弹性性能(即材料的强度/刚度除了根据温度、水合度、热经历变化以外,还根据材料变形速率而变化)仅与聚合物(特别是诸如PLLA或PLGA的生物可吸收聚合物)一起使用时增加了复杂性。
使用生物可吸收聚合物(以及通常包含碳、氢、氧和氮的聚合物)以用于支架结构的一个额外的挑战在于该材料是无辐射不透性的射线可透过的。生物可吸收聚合物常常具有类似于身体组织的X射线吸收性。解决该问题的已知方式是将不透射线标记物附接于支架的结构元件,如撑杆、条臂或连杆。例如,图1示出了将末端部的环5d与相邻环5连接的连杆元件9d。该连杆元件9d具有一对孔洞。每个孔洞都保持有不透性线标记物11。在支架10上使用标记物11存在困难。
需要将标记物11附接于连杆元件9d的可靠方式,以使得在处理步骤(如将支架卷曲到球囊上)的过程中或者当支架从卷曲状态通过球囊进行扩展时,标记物11不会从支架分离。这两种情况-卷曲和球囊扩展-对于将标记物附着于支架来说是特别有问题的,因为这两种情况均引起支架体内的显著的塑性变形。如果这种变形引起支撑或靠近标记物的撑杆的平面外或不规则变形,则该标记物可能会脱落(例如,如果在卷曲过程中保持标记物的撑杆扭曲或弯曲,则标记物可能会从其孔洞掉出)。在US20070156230中公开了具有不透射线标记物的支架以及用于将标记物附接于支架本体的方法。
存在持续的需要以提高不透射线标记物固定到支架的可靠性;并且还存在需要改进附接不透射线标记物的方法,以满足支架样式或结构的需求,这些支架样式或结构使得附接标记物的现有方法不充分或不可靠。
发明内容
公开了具有非圆形不透射线标记物的支架以及用于将非圆形不透射线标记物附接于聚合物支架的撑杆、连杆或条臂的方法。
根据一个方面,对标记物进行再成形,以有利于其在标记物孔洞内更好地保持。示例包括成形为矩形且具有至少一对凹面或凸面的标记物,或者包括具有从中心径向向外延伸的四个凸缘的X形标记物。这些标记物形状中的每种都可以由各种各样的众所周知的工艺制成,例如线材被牵引通过模具以成形。
根据另一方面,通过榫槽连接将标记物保持在连杆或条臂的孔洞内。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当将标记物嵌入支架元件中时,通过向支架元件施加横向约束而形成榫槽连接。与图1和图2的圆形开口相反,用于标记物的孔洞具有矩形开口。
根据另一实施例,将矩形不透射线标记物嵌入连杆、撑杆或条臂的孔洞中而没有横向约束。这个实施例还可以通过抵抗侧壁膨胀而产生榫槽接合;例如,连杆元件在孔洞周围制造得大致更厚和/或更宽以增加其在孔洞附近的抗弯刚度。
根据另一方面,通过冷锻工艺或型锻工艺将标记物嵌入在诸如连杆或撑杆的支架元件的孔洞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用于保持标记物的支架结构和用于制造此的方法满足了这样的需要,即维持暴露在血液流动中的撑杆的低收缩(low profile),同时确保标记物稳固地保持在撑杆中。撑杆的低收缩意指较薄的撑杆或撑杆的较薄部分。对于低收缩的期望解决了支架的血栓形成度,这可以由撑杆的整体厚度和/或从撑杆表面的突出物来影响。血液相容性(也称为血液相溶性或血栓阻力)是支架和内支架的期望的性能。支架血栓症的不利事件(虽然为低频率的事件)会带来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了降低血栓症的风险,将双重血小板疗法与全冠状支架和内支架植入术一起进行。这将会减少由于手术、血管损伤和植入本身而造成的血栓形成。支架和内支架为外来体,且它们都具有一定程度的促凝性。支架的促凝性指的是其形成血栓的倾向并且这是由于几个因素造成的,包括撑杆厚度、撑杆宽度、撑杆形状、总支架表面积、支架样式、支架长度、支架直径、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化学性。这些因素中的一些为相互联系的。由于新生内膜将会增生至覆盖撑杆所需的程度,因此低的撑杆姿态也会导致较少的新生内膜增生。因为这种覆盖是完成愈合的必要步骤。更薄的撑杆被认为可以更快地内皮化和愈合。
但是附接于具有更薄撑杆的支架的标记物可能保持地不会与具有更厚撑杆的支架一样地可靠,因为在撑杆和标记物之间具有较少的表面接触。本发明的实施例解决了这种需要。
根据另一方面,在将标记物可靠地保持在孔洞中时,结合在一起的标记物和撑杆的厚度保持在大约150微米的阈值以下。
根据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具有支架,医疗装置,用于制造这种支架的方法,制造标记物的方法,附接标记物到支架的撑杆、连杆或条臂的方法,或者用于组装包括这种支架的医疗装置的方法,其具有如下(1)项至(26)项的一项或多项,或者其任意组合:
(1)具有用于保持不透射线标记物的矩形标记物孔洞的连杆、连杆元件、撑杆或条臂。该连杆、连杆元件、撑杆或条臂由聚合物制成
(2)凸的或凹的标记物侧壁。
(3)凸的或凹的孔洞侧壁。
(4)标记物侧壁和标记物孔洞侧壁之间的榫槽连接。标记物侧壁和孔洞侧壁中的其中一个提供榫,且标记物侧壁和孔洞侧壁中的另一个提供榫。榫被接收在槽以内。
(5)聚合物组分包括聚(L-丙交酯)。
(6)根据图6-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标记物。
(7)标记物具有多个凸缘,如图9所示的标记物。
(8)不透射线标记物由铂、铂/铱合金、金、铱、钽、钯、钨、铌、锆、铁、锌、锡、镁、锰或它们的合金组成。
(9)当迫使标记物进入标记物孔洞时,使标记物嵌入孔洞中,存在或不存在横向约束该标记物。
(10)将标记物嵌入孔洞中的方法,其中,孔洞被横向地约束在构件(例如一对凸台)之间。
(11)具有孔洞的连杆的壁厚在大约80微米到大约100微米之间,或者在大约125微米到大约160微米之间。
(12)通过刚性构件或具有连杆的抗压刚度的至少100倍的构件(例如钢或钢合金、凸台)而约束连杆元件。
(13)在将标记物嵌入孔洞中后,将连杆加热至支架聚合物的Tg以上大约0-20度并且在卷曲之前,如在卷曲之前或之内24小时;其中,加热提高了使标记物维持在孔洞内的保持力。
(14)用于将标记物附接于支架的冷锻工艺或型锻工艺,包括在第一冲头和第二冲头之间使标记物变形
(15)在将标记物嵌入孔洞中之前和/或之后,不具有圆形或椭圆形开口的标记物孔洞。
(16)在将标记物嵌入孔洞中之前和/或之后,具有矩形或方形开口的标记物。
(17)榫槽连接,其位于标记物和孔洞的侧壁之间,而不是位于标记物和孔洞的端壁之间。
(18)用于迫使标记物进入孔洞中的上型锻面和下型锻面;其中,上面的摩擦系数比下面的摩擦系数高,或者在上面和下面之间摩擦系数大约相等。
(19)在将标记物嵌入孔洞之前,孔洞的侧壁和/或端壁不是弯曲的、圆形的、凸的或凹的。
(20)带有标记物孔洞的支架元件具有和不带有标记物孔洞的相邻同类型支架元件(例如连杆、撑杆或冠部)相同的宽度、长度和壁厚;或者带有标记物孔洞的支架元件具有比相邻同类型支架元件高大约2倍的宽度。
(21)支架元件为连接相邻环的连杆,且连杆平行于支架的纵向轴线延伸。
(22)一个或两个矩形标记物位于同一连杆上。
(23)一种方法,包括:使用不透射线标记物;使用包括元件的聚合物支架,该元件具有形成于元件中的孔洞;以及将标记物嵌入孔洞中,同时横向约束该元件。
(24)(23)的方法与项目(a)-项目(i)中的一个或多个或任意组合以任意方式组合的结合:
(a)其中,标记物为矩形标记物,并且嵌入步骤重新成形标记物以形成与孔洞壁的榫槽连接。
(b)其中,标记物为X形标记物,并且嵌入步骤重新成形标记物以形成与孔洞壁的榫槽连接。
(c)其中,标记物具有凹的或凸的侧壁表面,并且嵌入步骤重新成形标记物以形成与孔洞壁的榫槽连接。
(d)其中,当将标记物放置于孔洞中时,凹的或凸的侧壁表面朝向该元件的平行于元件的纵向轴线延伸的壁,并且其中,榫槽连接是与元件的平行于纵向轴线延伸的壁形成的。
(e)其中,标记物横向约束在构件之间,这些构件具有比该元件的抗压刚度高至少100倍的抗压刚度,或者这些构件由具有比聚合物的杨氏模量高至少100倍的杨氏模量的材料制成。
(f)其中,将支架放置在具有凹部的框架上,并且将元件放置在凹部以内以横向地约束该元件。
(g)其中,通过冷锻或型锻将标记物嵌入孔洞中。
(h)其中,元件具有80微米和120微米之间的壁厚。
(i)还包括在将标记物嵌入孔洞中后,加热该支架。
(25)一种医疗装置,包括:由聚合物制成的支架,该支架包括元件,该元件具有纵向轴线以及孔洞的四个侧壁,孔洞具有形成于该元件中的矩形开口;以及设置在孔洞中的标记物;以及在标记物的至少两个表面和孔洞的相应相邻壁之间的榫槽连接。
(26)(25)的医疗装置与项目(a)-项目(i)中的一个或多个或任意组合的结合:
(a)其中,四个侧壁中的两个侧壁平行于元件的纵向轴线延伸,并且榫槽连接是在该两个侧壁中的每个侧壁的表面和标记物的配合表面之间。
(b)其中,四个侧壁中的第一组两个侧壁与标记物形成榫槽连接,并且垂直于纵向轴线延伸的第二组两个侧壁不形成榫槽连接。
(c)其中,榫槽连接包括:槽部分,槽部分包括:平行于纵向轴线延伸的标记物表面的中间部分,标记物表面的中间部分远离标记物的顶部表面和底部表面且靠近元件的质心,以及标记物表面的顶部边缘和底部边缘,标记物表面的边缘分别靠近标记物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且远离质心,其中,标记物表面的中间部分比标记物表面的顶部边缘和底部边缘更加靠近彼此,以及榫槽连接包括榫部分,榫部分包括:平行于纵向轴线延伸的侧壁表面的中间部分,侧壁表面的中间部分远离该元件的顶部表面和底部表面且靠近质心,以及榫部分包括侧壁表面的顶部边缘和底部边缘,边缘分别靠近侧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且远离质心,其中,侧壁的中间部分比侧壁表面的顶部边缘和底部边缘更加靠近彼此。
(d)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医疗装置,其中,标记物表面的中间部分比标记物表面的顶部边缘和底部边缘更加靠近彼此大约5%、大约3%、大约10%、5-30%或10-20%。
(e)其中,榫槽连接包括:槽部分,槽部分包括:平行于纵向轴线延伸的标记物表面的中间部分,标记物表面的中间部分远离标记物的顶部表面和底部表面且靠近元件的质心,以及槽部分包括标记物表面的顶部边缘和底部边缘,标记物表面的边缘分别靠近标记物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且远离质心,其中,标记物表面的中间部分比标记物表面的顶部边缘和底部边缘更加远离彼此,以及榫槽连接包括榫部分,榫部分包括:平行于纵向轴线延伸的侧壁表面的中间部分,侧壁表面的中间部分远离该元件的顶部表面和底部表面且靠近质心,以及榫部分包括侧壁表面的顶部边缘和底部边缘,边缘分别靠近侧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且远离质心,其中,侧壁的中间部分比侧壁表面的顶部边缘和底部边缘更加远离彼此。
(f)其中,标记物表面的中间部分比标记物表面的顶部边缘和底部边缘更加远离彼此大约5%、大约3%、大约10%、5-30%或10-20%。
(g)其中,标记物的顶部表面和底部表面中的每个均具有凹部区域。
(h)其中,标记物的平行于元件纵向轴线延伸的长度大于标记物的垂直于纵向轴线测量的宽度。
(i)其中,标记物的顶部表面和底部表面分别从孔洞的顶部开口和底部开口突出大约0%、大约5%或大约10%。
通过引用的合并
本说明书中提到的所有的公开物和专利应用均通过引用并入本文,其程度如同每个单独的公开物或专利申请被特别且单独地表明通过引用并入。在所结合的公开物或专利与本说明书之间存在任何不一致的词语和/或短语用法的情况下,这些词语和/或短语将具有与其在本说明书中使用它们的方式一致的含义。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支架的一部分的立体图。该支架以卷曲的状态示出(未示出球囊)。
图2为示出连接相邻环的连杆的现有技术的支架的顶部局部视图。
图3A为具有连杆的支架的局部侧视图,在连杆元件中形成有矩形孔洞。该连杆元件孔洞保持标记物。支架定位在框架上,该框架构造成当将标记物压入该孔洞时限制连杆。
图3B为图3A的装置的近距离视图。
图3C为图3B的ⅢC-ⅢC截面处截取的横截面图。该图还示出了用于将标记物压入孔洞中的冲压头的型锻面。
图4A为示出与连杆元件的孔洞附接的第一标记物类型的支架部分的第一横截面图。使用图3A-图3C描述的装置将标记物附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标记物(在被按压进入孔洞之前)具有凹的侧壁。标记物的左侧和右侧与壁彼此形成榫槽连接。
图4B为示出与连杆撑杆的孔洞附接的第二标记物类型的支架部分的第二横截面视图。使用图3A-图3C描述的装置将标记物附接。在另一实施例中,标记物(在被按压进入孔洞之前)具有凸的侧壁。标记物的左侧和右侧与壁也彼此形成榫槽连接。
图5A和图5B为当孔洞的侧壁被约束时按压进入连杆的孔洞中的不透射线标记物的图像。这些图像是用光学显微镜获取的。它们是穿过安装在生物可吸收支架内的铂标记物的截面。它们是通过将该标记物/支架组件安装(封装)在环氧树脂中并然后使用标准金相制备方法(粒度逐渐变细的湿润的碳化硅砂纸)将其研磨至视图程度而制备的。圆形物体为留在硬化的环氧树脂安装材料内的气泡。
图6A为不具有任何凹的或凸的侧壁的矩形标记物的立体图。
图6B为使用图3A的装置将图6A的矩形标记物嵌入横向受约束的矩形标记物孔洞中以后,图6A的矩形标记物的近似立体图。当连杆的壁受到约束时,标记物侧壁形成凸的形状,或者标记物的左侧和右侧与连杆撑杆(或元件)的壁彼此形成如图4B所示的榫槽连接。
图7A为形成有凸的侧壁的椭圆形标记物或矩形标记物的立体图。
图7B为使用图3A的装置将图7A的标记物嵌入侧面方向上受约束的矩形标记物孔洞中以后,图7A的标记物的近似立体图。当连杆的壁受到约束时,标记物侧壁维持凸的形状,或者标记物的左侧和右侧与连杆撑杆(或元件)的壁彼此形成如图4B所示的榫槽连接。
图8A为形成有凹的侧壁的矩形标记物的立体图。
图8B为使用图3A的装置将图8A的标记物嵌入横向受约束的矩形标记物孔洞中以后,图8A的标记物的近似立体图。当连杆的壁受到约束时,标记物侧壁维持凸的形状,或者标记物的左侧和右侧与连杆撑杆(或元件)的壁彼此形成如图4A所示的榫槽连接。
图9A为X形标记物的立体图。这种标记物具有从中心向外径向延伸的四个突出凸缘。
图9B为图9A的标记物的立体图。
图10为在图3B的ⅢC-ⅢC截面处截取的相同横截面图,除了使用图9A-图9B的X形替换了图8A的标记物。该图还示出了用于将标记物按压进入孔洞的冲压头的型锻面。
图11为具有变形的X形标记物的支架的横截面图。优选地使用图10中描述的装置附接标记物。
图12为芯轴和包括用于型锻如图3C和图11所示的标记物的冲压头的型锻弧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说明书中,附图和描述中出现的相似附图标记指示不同视图中的对应或相似元件。
出于公开的目的,以下的术语和限定适用于:
术语“大约”、“近似”、“通常”或“大致”指代比设定值、范围或设定范围的每个端点小于或大于、小于、或大于30%、20%、15%、10%、5%、4%、3%、2%、1.5%、1%、1-2%、1-3%、1-5%或0.5%-5%,或者偏离设定平均值或期望值一个西格玛(sigma)、两个西格玛、三个西格玛(高斯分布)。例如,d1约为d2指的是d1与d2的差别为30%、20%、15%、10%、5%、4%、3%、2%、1.5%、1%、0%、或者1-2%、1-3%、1-5%或0.5%-5%。如果d1为平均值,那么d2约为d1指的是d2与d1相差一个西格玛、两个西格玛或三个西格玛方差或标准偏差内。
应理解的是,在本公开中,前缀有词语“大约”、“近似”、“通常”或“大致”的任意数值、范围或任一范围端点(包括例如“近似没有”、“大约没有”、“大约所有”等)也描述或公开了未前缀有词语“大约”、“近似”、“通常”或“大致”的相同的数值、范围或任一范围端点。
“内支架”指的是永久、持久或非降解的结构,通常由非降解金属或金属合金结构组成,而通常来说,“支架”指临时结构,该临时结构包括生物可吸收或生物可降解聚合物、金属、合金或其组合并且在植入后能够径向地支撑血管一段有限的时间(例如3、6或12个月)。然而,应理解的是,在提到任一类型的结构时,本领域中有时使用术语“内支架”。
“膨胀直径”或“扩展直径”指的是当支架的支撑球囊膨胀以使支架从其卷曲构造扩展以将支架植入血管内时,该支架所达到的内径或外径。膨胀直径可以指超出标称球囊直径的膨胀后球囊直径,例如6.5mm球囊(即当充气至诸如6倍大气压的标称球囊压力时,具有6.5mm的标称直径的球囊)具有7.4mm的膨胀后直径,或者6.0mm球囊具有大约6.5mm的膨胀后直径。球囊的标称和膨胀后比值可以在1.05-1.15的范围内(即膨胀后直径可以比标称膨胀球囊直径大5%-15%)。支架直径在通过球囊压力达到膨胀直径后,由于反冲效应,支架直径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该反冲效应主要与支架的制造和处理方式、支架材料和支架设计中的任一种或全部相关。
当提到直径时,其应当指代内径或外径,除非在说明书的上下文中另有规定或暗示。
当提到支架撑杆时,其也适用于连杆或条臂。
支架的“膨胀后直径”(PDD)指的是在支架增加至其扩展直径并将球囊从患者血管移除后,该支架的内径。PDD会导致反冲效应。例如,急性PDD是指导致支架中的急性反冲的支架直径。
“卷曲前直径”意指制成支架的管子(例如,将支架从浸渍涂层、注射模塑、挤出、径向扩张、拉模和/或退火的管子切割下来)的外径(OD)或者支架卷曲到球囊上之前该支架的外径(OD)。类似地,“卷曲直径”意指当支架卷曲到球囊上时该支架的OD。“卷曲前直径”可以比卷曲直径大大约2-2.5、2-2.3、2.3、2、2.5、3.0倍,且比扩展直径、标称球囊直径或膨胀后直径大大约0.9、1.0、1.1、1.3倍和大约1-1.5倍。出于公开的目的,卷曲意指以显著塑性变形为特征的支架直径的降低,即直径降低的多于10%或多于50%归因于塑性变形,如在具有波状环样式(例如图1)的内支架或支架的情况中,在冠部处的塑性变形。当支架由球囊展开或扩展时,膨胀的球囊使支架从其卷曲直径塑性地变形。在US20130255853(代理人案卷号62571.628)中描述了用于卷曲根据本公开制造的支架的方法。
“包括”或“具有”的聚(L-丙交酯)或PLLA材料包括但不限于PLLA聚合物、包含PLLA和另一聚合物的共混物或混合物以及PLLA和另一聚合物的共聚物。因此,撑杆包括PLLA意指该撑杆可以由包括PLLA聚合物、包含PLLA和另一聚合物的共混物或混合物以及PLLA和另一聚合物的共聚物在内的任一种材料制成。
当孔洞侧壁或标记物侧壁的平均曲面分别大致为凸的或凹的时,未变形、已变形或型锻的标记物或支架连杆元件的孔洞则具有“凸的”或“凹的”侧壁面。例如,图4A中示出的标记物具有凹的侧壁43A’和43B’,反之孔洞22的侧壁24A和24B则具有凸的表面。图5C中示出的标记物也具有凹的曲面,因为该侧壁大致为凹的。
当标记物壁或(连杆元件或撑杆)孔洞的邻接壁的中间部分分别延伸到孔洞或标记物的壁的邻接中间部分中时,嵌入支架连杆元件(或撑杆)的标记物与孔洞形成了“榫槽”或“榫/槽”连接。例如,图4A中的孔洞壁24A、24B的(上边缘和下边缘之间的)中间部分表示榫/槽连接的榫部,而图4A中的标记物40’、24B的标记物壁43A’、43B’的(上边缘和下边缘之间的)中间部分则表示槽部。标记物壁和孔洞壁之间的榫槽附接或连接的示例在图5C、图5B、图4A、图4B和图11中示出。正如图4A和图11所示出的,中间长度(L1)小于上边缘和下边缘之间的长度(L2),并且在图4B中,中间长度(L3)大于上边缘和下边缘之间的长度(L4)。
“横向约束”或“横向地约束”意指支架元件(诸如具有标记物孔洞的连杆、撑杆或冠部的支架元件)的物理或机械约束或限制,当在型锻或锻造工艺过程中不透射线标记物被迫使进入形成于该元件中的标记物孔洞时,该约束防止或阻止了该元件的宽度变化。在没有该约束的情况下,该元件的侧壁将横向向外膨胀以适应该标记物。膨胀的方向相对于管状支架本体圆周方向为周向的。
由生物降解聚酯聚合物组成的生物可吸收支架是射线可透过的。为了提供荧光镜可视化,将不透射线标记物放置在支架上。例如,在U.S.专利No.8,388,673(‘673专利)中描述的支架具有两个固定在支架200的每个端部处的铂标记物,如该‘673专利的图2所示。
图2为聚合物支架的一部分的顶视平面视图,该聚合物支架例如为如‘673专利实施例的情况中的那样具有由连杆进行互连的环的样式的聚合物支架。在图2中,具有在环5d和环5之间延伸的连杆元件或连杆20。该连杆20分别形成了左结构和右结构或者撑杆部分21b、21a,以用于保持不透射线标记物。这些标记物被保持在由结构21a、21b形成的孔洞22中。表面22a对应于支架的腔外表面。在该‘673专利的图2、图5A-5D、图6A-6E以及第9栏第3行至第14栏第17行中描述了具有连杆20的对应支架结构的示例。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本公开的具有保持标记物的连杆结构的支架或者用于制造该支架的方法的实施例包括根据该‘673专利的的图2、图5A-5D、图6A-6E以及第9栏第3行至第14栏第17行的支架样式的实施例,除了孔洞形状为矩形(而不是圆形)且连杆构造为矩形,如图3A-3B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本公开的具有保持标记物的连杆结构的支架或者用于制造其的方法的实施例包括在US20110190871(‘871公布)的图2、图3、图4、图5A、图5B、图6A、图6B、图9A和图9B以及随附段落[0130]-[0143]、[0171]-[0175]中描述的实施例中的任意一个。
在本公开的范围内考虑的另外的支架结构为具有用于接收如‘871公布的图11A、图11B和图11E以及段落[0177]-[0180]的随附说明中描述的标记物的标记物结构的备选支架样式。容易理解的是,在这些实施例中,值D0、D1和D2将会适用于围绕‘871公布中所示的孔洞512、518和534的相关结构。
在下文的论述中,当使用相同的元件编号时,除了显而易见地相同的描述不适用的那些情况以外,适用相同的描述。同样,还提到了在使用型锻工艺将标记物嵌入标记物孔洞之前和之后的不透射线标记物和标记物孔洞。已变形的和未变形的标记物通过使用基本的符号进行区分。因此,例如,未变形的标记物为标记物40,而处于变形状态的同一标记物为标记物40’。在下面的示例中,将标记物嵌入支架的连杆20中。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适于接收不透射线标记物的连杆或连杆元件。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根据本公开的标记物和嵌入方法等同地适用于嵌入撑杆、冠部或能够具有形成于其中的矩形标记物孔洞的其它支架结构的标记物。
图3A和图3B示出了设置于支架10内部的型锻装置的一部分。该装置具有定位成接收连杆20的凹部,该连杆20具有矩形的标记物孔洞22以用于保持不透射线标记物,例如也在图8A中示出的不透射线标记物40。连杆20具有纵向轴线(图3A中的x轴)。标记物孔洞具有四个侧壁:平行于连杆的纵向轴线延伸的两个侧壁和垂直于该轴线延伸的两个端壁。
该装置是细长的,沿着支架的纵向轴线延伸并包括用于保持构件102A、102B的框架106以及板条104。优选地,这些构件为凸台,并且更优选地为三角形凸台,该三角形凸台具有大约等于连杆20和相邻环5的长度的长度。这些凸台由相对刚性的材料(如钢或钢的合金、不锈钢、工具钢或硬质合金)制成。这些凸台的有效抗压刚度(即当固定在凹部中并阻碍连杆20的侧壁向外运动时)可以比连杆20侧壁的抗压刚度或抗弯刚度高100倍、1000倍或至少100倍。
在将不透射线标记物40压入矩形孔洞22中时,该装置用于约束连杆20。图3C为该装置和支架10的在图3B的ⅢC-ⅢC截面处截取的横截面图,并且另外示出了迫使标记物40进入孔洞22的冲压头或型锻头,以使得顶部表面和底部表面和连杆元件22的腔外表面和腔内表面齐平。
图3A-图3C中示出的标记物40为具有凹的侧壁的矩形标记物40,其示例在图8A中示出。示出了标记物40在被压入孔洞22之前的立体图。在图8B中示出了已变形的标记物40’,其近似为当标记物表面与元件22的表面齐平时标记物所具有的形状。在图8A和图8B中分别示出了凹的侧壁43A、43B和43A’、43B’。标记物40具有顶部表面42和底部表面44。在凹的壁43A和43B之间延伸的端壁可以是平坦的。
再次参照图3A、图3B和图3C,该装置布置成使得连杆20可以被紧密地接收在构件102A和构件102B之间且抵靠在板条104的顶部表面104A上。标记物40的底部表面44抵靠在表面104A上并且顶部表面42朝着型锻头108,将该型锻头108按压在表面42上以迫使标记物表面42与连杆20的顶部表面齐平。标记物孔洞22定位在构件102A、102B之间。如上文提到的,这些构件可以由相对刚性的材料制成,以便有效地防止连杆侧壁的任何横向偏转。构件102A、102B可以定位在框架106的凹部区域以内并间隔开,以使得这两个构件之间的间隔紧密地保持该连杆;也就是说,构件之间的距离为“w”或者大约为连杆20的宽度。当通过头108和相对的板条104迫使矩形标记物40进入孔洞中时,框架和构件102提供了连杆20侧壁的横向约束。该约束沿着圆周方向施加或者在图3C中防止了连杆20向左或向右移动或膨胀,或防止了沿着支架的圆周方向膨胀,圆周方向垂直于在图3B中的x轴。
由构件和框架提供的这种横向约束旨在迫使在变形的标记物和标记物孔洞22的壁之间形成榫/槽连接,或者备选地在孔洞表面和标记物表面之间形成凹/凸接合。在优选实施例中,为了达到这些效果中的一种,将标记物40布置成使得其凸的壁43A和43B朝着相应的构件102A和构件102B。头部108下降以接合顶部表面42。头部108继续向下按压直至可变形标记物40的两个表面42、44与连杆20的上/腔外表面和下/腔内表面齐平或几乎齐平。
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增加连杆的壁厚度或宽度从而有效地增加连杆的侧壁的抗弯刚度来提供对向外膨胀的横向约束。根据这些实施例,矩形孔洞接收矩形标记物,而不用施加机械的或物理的约束,然而其也可以凭借具有较高的壁的刚度的连杆元件而产生期望的榫槽连接。
在其它实施例中,连杆壁可以制造地更厚,这具有增加摩擦力的效果以用于将标记物保持在矩形孔洞内。该矩形孔洞可以具有大约125微米到大约160微米之间的厚度。已经发现,在这个厚度范围内,甚至在不存在显著的榫槽连接或不存在榫槽连接的情况中,也存在可接受水平的保持力(由于增加的摩擦)。
图4A为在使用图3C中示出的装置将标记物按压在表面104A和108之间之后,孔洞22和标记物40’的横截面视图。表面42’大致与孔洞22的表面26A、26B齐平。另外,孔洞壁24A和标记物壁43A’以及孔洞壁24B和标记物壁43B’分别形成了左侧和右侧的榫/槽连接,并且也可以具有凹/凸表面以将标记物40’保持在孔洞22内。标记物40’的中间部分具有在左表面43A’和右表面43B’之间测量的宽度(L1)。在上边缘和/或下边缘的左侧部和右侧部之间测量的宽度(L2)大于L1。换句话说,壁表面43A’、43B’中的每个的远离顶部表面42’和底部表面44’且靠近图4A中的穿过标记物40’的中心线“C”(可以将线“C”认为是连杆20的几何中心线或连杆20的质心的位置)的部分为表面43A’和表面43B’上用于测量L1的位置,并且壁表面43A’、43B’中的每个的靠近顶部表面42’和底部表面44’且远离L1的测量位置的部分为L2的测量位置(对于那些在顶部边缘之间测量的距离与在底部边缘之间测量的距离不相等的情形,L2为二者的平均值或二者之间的较大值)。根据实施例,L1在比L2小2-5%、5-10%或5-30%的范围内。在试验中,这些范围是对于具有大约100微米厚(或壁厚)的连杆20所获得的。
如上文提到的,标记物40’的壁是凹的。孔洞22的相应的壁24A、24B可以变形成凸的形状,和/或可以仅形成榫/槽连接的榫部。孔洞的变形侧壁24A、24B的靠近中心线C且远离顶部表面和底部表面的左侧和右侧表面比靠近上边缘和下边缘且远离中心线C的表面更加靠近彼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保持凹的标记物形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该凹的形状被改变,但是会保留榫/槽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标记物具有凸的侧壁并且在被按压进入孔洞中后,该标记物侧壁可以形成榫/槽连接的榫部或槽部。
图5A-图5B为附接于支架的撑杆的标记物的金相制备的截面的两幅显微图像。
在图5B中,保留了标记物40的凹的形状且存在榫/槽连接,而在图5A中,该凹的形状不再存在;但是,仍然存在榫槽连接,其中,变形的标记物形成了榫部49A’和49B’(与图5B中的槽相反)。在这个示例中,标记物以标记物40开始。然而当将其按压进入连杆20中时,其改变了形状以使其失去凹的表面。另外,标记物不提供榫/槽连接的槽部(与图5B中的标记物相反)。相反,正如图像中49A’和49’所表述的,该标记物提供了榫部。
标记物的形状可以通过使用具有不同摩擦系数的型锻头或锻造头而受到影响。例如,使用具有比相对的底部型锻表面更高的摩擦系数的上型锻头可以在该底部表面附近产生更大的横向流动。
再次参照图8A和图8B,标记物40可以以各种方式进行制造。以不透射线材料的圆形线材开始,首先将该线材扁平化以产生具有像图7A中针对标记物50所示出的形状的线材。接下来,可以通过模具将变平化的线材铸造或者使用辊轮来制造凹的侧部。在制作好凹的侧部以后,将金属丝切割至期望的长度。备选地,可以通过冲压和压印、粉末冶金(压实之后进行烧结)或者通过3D打印技术制造标记物40。标记物40可以比连杆的壁厚厚10%-30%(如图3C所示,未变形的标记物40比连杆20的壁厚大约厚20%-30%)。
图6A-图6B示出了标记物60的备选实施例,其构造成用于使用例如图3A-图3C的装置将其嵌入标记物孔洞以形成榫/槽连接。标记物60具有全部平坦的侧部,以及平坦的顶部和底部表面。在标记物60具有各处等长的侧部的情况下,可以将这个矩形的标记物看作是立方体。该标记物40可以比连杆的壁厚厚10%-30%。当放置在标记物孔洞中时,这个标记物具有类似于标记物60’的形状,标记物60’具有顶部表面62’、底部表面64’和凸的侧壁63A’和63B’。
图7A-图7B示出了标记物50的备选实施例,其构造成用于使用例如图3A-图3C的装置被嵌入到标记物孔洞以形成榫/槽连接。如标记物40的情况,标记物50具有两个平坦的侧部和两个弯曲的侧部。但是在这个情况下,与凹的侧部相反,标记物50具有凸的侧部。标记物50可以比连杆的壁厚厚10%-30%。在凸的侧壁53A和53B之间延伸的端壁可以是平坦的。当放置在标记物孔洞中时,这个标记物呈现出类似于标记物50’的形状,标记物50’具有顶部表面52’、底部表面54’和凸的侧壁53A’和53B’。
图4B为在使用图3C所示的装置将标记物按压在表面104和表面108之间以后,连杆撑杆孔洞22和标记物50’/60’的横截面视图。表面62’/52’与孔洞22的表面26A、26B大致齐平。另外,孔洞壁24A和标记物壁63A’/53A’以及孔洞壁24B和标记物壁63B’/53B’每个均形成了左侧的和右侧的榫/槽连接,以便将标记物60’/50’保持在孔洞22’内。标记物50’/60’的中间部分具有在左侧表面63A’/53A’和右侧表面63A’/53B’之间测量的宽度L3。左侧和右侧的上边缘和/或下边缘之间的宽度L4小于宽度L3。换句话说,壁表面53A’/63A’、53B’/63B’中的每个的远离顶部表面52’/62’和下部表面54’/64’且靠近图4B中的穿过标记物40’的中心线“C”(可以将线“C”认为是连杆20的几何中心线或连杆20的质心的位置)的部分为表面53A’/63A’和表面53B’/63B’上用于测量L3的位置,并且壁表面53A’/63A’、53B’/63B’中的每个的靠近顶部表面52’/62’和下表面54’/64’且远离L3的测量位置的部分为L4的测量位置。根据实施例,L4在比L3小的范围内(当在顶部边缘之间的测量值与在底部边缘之间的测量值不相等时,L4为二者的平均值或二者之间的较大的距离)。在测试中,这些范围是对于具有大约100微米厚(或壁厚)的连杆20所获得的。
如上文提到的,标记物50’/60’的壁是凸的。孔洞22的对应壁24A、24B可以变形成凹的形状,和/或可以仅形成榫/槽连接的槽部。孔洞壁24A、24B的靠近中心线C且远离顶部表面和下表面的左侧和右侧表面比靠近上表面和下表面且远离中心线C的表面进一步远离彼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保持凸的标记物形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该凸的形状被改变,但是会保持榫/槽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标记物具有凸的侧壁并且在被按压进入孔洞中后,该标记物侧壁可以形成榫/槽连接的榫部或槽部。
参照图9A-9B,分别示出了X形不透射线标记物70的主视图和立体图。这个标记物具有从中心70A径向向外延伸的四个突出的凸缘73A、73B、73C和73D。凸缘73A和凸缘73D形成了表面72,并且凸缘73B和凸缘73C形成了表面74。凸缘中的每个从中心70A到末端(表面72、74所在的位置)均可以具有恒定的厚度,或者它们可以从中心70A到末端成锥形。标记物截面可以由不透射线材料的线材通过穿过模具拉制或模具的前进或者通过辊压成型而形成。
参照图10,标记物70设置在连杆20的孔洞22中,连杆22被接收在前面结合图3A-图3C论述的装置的构件102A和构件102B之间。图10为在ⅢC-ⅢC截面处截取的横截面图,如同图3C一样,除了在这种情况中以标记物70替代了标记物40。另外,由于腿部73C、73D延伸出孔洞22的底部开口,因此连杆20从表面104A抬起量“h”。表面74接触表面104A并且凸缘73A和73D的表面72设置成接触头部108。
在型锻工艺过程中,将头部下降至表面72上并继续向下按压,直到头部108与构件102A、102B的顶部表面接触。该工艺优选地在室温下或环境温度下进行,因此其可以看作是冷锻工艺(当使用该装置型锻标记物40、50和60时,应用相同的冷锻工艺)。
图11示出了制成品,该制成品是被嵌入孔洞22的标记物70’,表面72’和74’分别与表面26A、26B和27B、27B大约齐平。还形成了用于标记物70’和孔洞22的榫/槽连接。所示出的孔洞22具有凸的侧壁24A、24B,并且标记物70’具有近似凹的侧壁73A’和73B’,侧壁73A’和73B’是由X-形变形至矩形所导致的,该矩形具有沿着顶部表面72’、底部表面74’和壁73A’和73B’的凹部77。沿着侧壁73A’和73B’的凹部77提供用于与相应的壁24A、24B的榫槽连接的槽。
与矩形形状的标记物50、60和40相比,通过凸缘73A-73D的塑性变形而迫使变形的X形标记物进入矩形的孔洞中。另外,该材料将不会完全流动以将X形标记物重新成型为像标记物40-60那样的矩形形式。这由在顶部表面72’、底部表面74’具有凹部77的标记物70’所表示。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预期的是,在侧壁73A’、73B’和侧壁24A、24B之间靠近连杆20的中心线C分别具有间隙。侧部凹部和顶部(或底部)凹部之间的材料表示当迫使标记物进入孔洞22时流动的来自于相应凸缘(比较图10和图11)的材料。
标记物70’的中间部分具有在左侧表面73A’和右侧表面73B’之间测量的宽度(L1)。在上边缘和/或下边缘的左侧和右侧之间测量的宽度(L2)大于L1。换句话说,壁表面73A’、73B’中的每个的远离顶部表面72’和下表面74’且靠近图4A中的穿过标记物70’的中心线“C”(可以将线“C”认为是连杆20的几何中心线或连杆20的质心的位置)的部分为表面73A’和表面73B’上用于测量L1的位置,并且壁表面73A’、73B’中的每个的靠近顶部表面72’和下表面74’且远离L1的测量位置的部分为L2的测量位置(对于那些在顶部边缘之间测量的距离与在底部边缘之间测量的距离不相等的情形,L2为二者的平均距离或二者之间的较大距离)。根据实施例,L1在比L2小2-5%、5-10%、10-20%、20-30%或5-30%的范围内。
如上文提到的,标记物70’的壁是凹的。孔洞22的对应壁24A、24B可以变形成凸的形状,和/或可以仅形成榫/槽连接的榫部。孔洞的变形侧壁24A、24B的靠近中心线C且远离顶部表面和下表面的左侧和右侧表面比靠近上边缘和下边缘且远离中心线C的表面更加靠近彼此。
图12示出了型锻弧件80的实施例,型锻弧件80可以用于将标记物40、50、60或70锻造或型锻进入如上文所述的标记物孔洞20中。型锻弧件80包括可以用作图3A和图10所示的锻造表面108的圆形锻造头81。支架可以接收在芯轴85的表面85A上。前面结合图3A-3C描述的框架106可以形成在芯轴85的顶部表面上。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具有在放置好标记物以后针对支架的加热步骤。在一些实施例中,这个加热步骤可以对应于在卷曲之前针对支架聚合物的恢复活性步骤,以便消除聚合物的老化效应。
在卷曲工艺之前的热恢复活性(包括生物可吸收支架的热处理,该热处理在聚合物支架的Tg以上,但是在其熔点(Tm)以下)可以逆转或消除聚合物支架的物理老化,这可以减少卷曲损伤(例如,在支架的顶部处)和/或标记物移位的情形。
根据一些实施例,将支架热处理、机械应变或溶剂处理,以便在将支架卷曲到球囊上之前不久并放置标记物之后,致使聚合物恢复活性或消除聚合物的老化。恢复活性通过将聚合物恢复至较小的老化状态或者甚至是未老化状态而消除或逆转由物理老化引起的物理性能的变化。物理老化引起聚合物朝着热力学平衡状态移动,而恢复活性使该材料远离热力学平衡移动。因此,恢复活性可以沿着与物理老化引起的性能的相反方向改变聚合物的性能。例如,恢复活性可以降低聚合物的密度(增加比体积)、增加聚合物的断裂伸长率、降低聚合物的模量、增加焓,或者其任意组合。
根据一些实施例,需要恢复活性来逆转或消除之前进行的聚合物的物理老化。但是,恢复活性不旨在移除、逆转或消除之前处理步骤的记忆。因此,恢复活性也不会对支架或管子进行创造或给予记忆。记忆也指由以前的处理步骤提供的瞬态聚合物链结构和瞬态聚合物性能。这包括通过如本文所述的引发管子中聚合物链的双轴取向而径向地强化形成支架的管子的处理步骤。
关于卷曲过程中的标记物-支架整体性或移位阻力,已经发现,加热步骤可以有助于减少卷曲引起标记物的移位的情形。根据一些实施例,保持在支架孔洞22中的标记物的任一项前述的实施例可以包括将标记物放置在孔洞中之后,在卷曲之前不久(例如,在卷曲的24小时以内)的加热步骤。已经发现,支架在加热后能够更好地将标记物保持在孔洞22中。在卷曲之后和/或从卷曲状态将气囊扩张之后,机械应变(例如有限的径向扩张)或热恢复活力(将支架温度提高至支架聚合物的承载部分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之上一小段时间)可以对支架结构整体性具有有利的影响。
特别地,当孔洞以前面结合图4A、图4B和图11论述的方式变形时,这些应变诱导过程倾向于有利地影响包围标记物的孔洞22的尺寸。
根据一些实施例,在放置好标记物之后,将支架在比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大约20度或30度下加热10-20分钟的一段时间;更优选地,将支架负载承载结构(例如,由聚合物管材或片材制成的部分)为包括聚(L-丙交酯)的聚合物,并且在放置好标记物之后,将支架负载承载结构的温度提高至约80度和85度之间达10-20分钟。
根据一些实施例,已经发现,在放置好标记物之后提高支架的温度重新成形了孔洞22的一些部分,以改善标记物和孔洞的适配度,尤其是对于标记物70来说。参照图11,在将标记物70放置在孔洞22中后,如前文所论述的,在侧壁之间可能存在间隙,在加热之后可以将该间隙消除或以侧壁材料进行填充。另外,关于图4A、图4B和图11的任一实施例,孔洞形状变形以产生唇部或边缘,这可以产生比随后未经过恢复活性步骤处理的支架-标记物结构更高的抗移位阻力。
包含在摘要中描述的内容的本发明的示出实施例的上述描述并非旨在为穷举,并且并非旨在将本发明限制成公开的准确形式。虽然出于说明的目的,在文中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和示例,但是如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修改。
根据上文的详细描述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这些修改。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不应当被解释成将本发明限制于说明书中公开的具体实施例。
条款1-20
条款1.一种方法,包括:
使用不透射线标记物;
使用聚合物支架,聚合物支架包括元件,该元件具有形成在元件中的孔洞;以及
将标记物嵌入支架中,同时横向地约束该元件。
条款2.如条款1所述的方法,其中,标记物为矩形标记物,并且嵌入步骤重新成形该标记物以与孔洞壁形成榫槽连接。
3.如条款1所述的方法,其中,标记物为X形标记物,并且嵌入步骤使标记物重新成形以形成与孔洞壁的榫槽连接。
条款4.如条款1所述的方法,其中,标记物具有凹的或凸的侧壁表面,并且嵌入步骤重新成形标记物以形成与孔洞壁的榫槽连接。
条款5.如条款4所述的方法,其中,当将标记物放置于孔洞中时,凹的或凸的侧壁朝向该元件的平行于元件的纵向轴线延伸的壁,并且其中,榫槽连接是与元件的平行于纵向轴线延伸的壁形成的。
条款6.如条款1所述的方法,其中,标记物横向约束在构件之间,构件具有比该元件的抗压刚度高至少100倍的抗压刚度,或者构件由具有比聚合物的杨氏模量高至少100倍的杨氏模量的材料制成。
条款7.如条款1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支架放置在具有凹部的框架上,并且将元件放置在凹部以内以横向地约束该元件。
条款8.如条款1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冷锻或型锻将标记物嵌入孔洞中。
条款9.如条款1所述的方法,其中,元件具有80微米到120微米之间的壁厚。
条款10.如条款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将标记物嵌入孔洞中后,加热该支架。
条款11.一种医疗装置,包括:
支架,其由聚合物制成,该支架包括元件,该元件具有纵向轴线以及孔洞的四个侧壁,孔洞具有形成于该元件中的矩形开口;以及
标记物,其设置在孔洞中;以及
榫槽连接,其在标记物的至少两个表面和孔洞的相应相邻壁之间。
条款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医疗装置,其中,四个侧壁中的两个侧壁平行于元件的纵向轴线延伸,并且榫槽连接是在该两个侧壁中的每个侧壁的表面和标记物的配合表面之间。
条款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医疗装置,其中,四个侧壁中的第一组两个侧壁与标记物形成榫槽连接,并且垂直于纵向轴线延伸的第二组两个侧壁不形成榫槽连接。
条款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医疗装置,其中,榫槽连接包括:
槽部分,包括:
平行于纵向轴线延伸的标记物表面的中间部分,标记物表面的中间部分远离标记物的顶部表面和底部表面且靠近元件的质心,以及
标记物表面的顶部边缘和底部边缘,标记物表面的边缘分别靠近标记物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且远离质心,
其中,标记物表面的中间部分比标记物表面的顶部边缘和底部边缘更加靠近彼此,以及
榫部分,包括:
平行于纵向轴线延伸的侧壁表面的中间部分,侧壁表面的中间部分远离该元件的顶部表面和底部表面且靠近质心,以及
侧壁表面的顶部边缘和底部边缘,边缘分别靠近侧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且远离质心,
其中,侧壁的中间部分比侧壁表面的顶部边缘和底部边缘更加靠近彼此。
条款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医疗装置,其中,标记物表面的中间部分比标记物表面的顶部边缘和底部边缘更加靠近彼此大约5%、大约3%、大约10%、5-30%或10-20%。
条款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医疗装置,其中,榫槽连接包括:
槽部分,包括:
平行于纵向轴线延伸的标记物表面的中间部分,标记物表面的中间部分远离标记物的顶部表面和底部表面且靠近元件的质心,以及
标记物表面的顶部边缘和底部边缘,标记物表面的边缘分别靠近标记物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且远离质心,
其中,标记物表面的中间部分比标记物表面的顶部边缘和底部边缘更加远离彼此,以及
榫部分,包括:
平行于纵向轴线延伸的侧壁表面的中间部分,侧壁表面的中间部分远离该元件的顶部表面和底部表面且靠近质心,以及
侧壁表面的顶部边缘和底部边缘,边缘分别靠近侧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且远离质心,
其中,侧壁的中间部分比侧壁表面的顶部边缘和底部边缘更加远离彼此。
条款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医疗装置,其中,标记物表面的中间部分比标记物表面的顶部边缘和底部边缘更加远离彼此大约5%、大约3%、大约10%、5-30%或10-20%。
条款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医疗装置,其中,标记物的顶部表面和底部表面分别具有凹部区域。
条款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医疗装置,其中,标记物的平行于元件纵向轴线延伸的长度大于标记物的垂直于纵向轴线测量的宽度。
条款20.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医疗装置,其中,标记物的顶部表面和底部表面分别从孔洞的顶部开口和底部开口突出大约0%、大约5%或大约10%。

Claims (28)

1.一种方法,包括:
使用不透射线标记物;
使用聚合物支架,其包括元件,所述元件具有形成在所述元件中的孔洞;以及
迫使标记物嵌入所述孔洞中,同时约束所述元件横向移动,从而在迫使所述标记物嵌入所述孔洞中时,约束大致地防止所述元件向外横向地变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标记物为下述其中之一:
矩形标记物,并且嵌入步骤使所述标记物重新成形以与孔洞壁形成榫槽连接,
X形标记物,并且所述嵌入步骤使所述标记物重新成形以与所述孔洞壁形成榫槽连接,
凹的或凸的侧壁表面,并且所述嵌入步骤使所述标记物重新成形以与所述孔洞壁形成榫槽连接。
3.如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第一型锻表面和第二型锻表面迫使所述标记物嵌入所述孔洞中,所述标记物设置在型锻表面之间,并且所述第一型锻表面的摩擦系数大于所述第二型锻表面的摩擦系数。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横向约束构件横向地约束所述元件,
所述元件包括连接所述支架的第一环与第二环的连杆,所述连杆具有从所述第一环向所述第二环延伸的纵向轴线,并且所述连杆具有一对相对的侧表面,每个侧表面均具有与所述支架的壁厚相等的宽度以及沿着轴线测量的长度,并且
所述横向约束构件具有一对承载表面,当迫使所述标记物嵌入所述孔洞中时,所述一对承载表面中的每个均抵靠所述连杆的侧表面,从而在迫使所述标记物嵌入所述孔洞中时,大致地防止所述元件向外横向地膨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当将所述标记物放置于所述孔洞中时,凹的或凸的侧壁表面朝向所述元件的平行于所述元件的纵向轴线延伸的壁,并且其中,和所述元件的平行于所述纵向轴线延伸的壁形成榫槽连接。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横向约束构件具有比所述元件的抗压刚度高至少100倍的抗压刚度,和/或所述横向约束构件由具有比聚合物的杨氏模量高至少100倍的杨氏模量的材料制成。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支架放置在具有凹部的框架上,并且所述元件放置在所述凹部以内以横向地约束所述元件。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冷锻或型锻将所述标记物嵌入孔洞中。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元件具有80到120微米之间的壁厚。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将所述标记物嵌入所述孔洞中后,加热所述支架。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将所述标记物嵌入孔洞中以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元件加热至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以上大约0-20度,以及
在加热所述元件的24小时以内,将所述支架卷曲到球囊上。
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聚合物包括聚(L-丙交酯)。
13.通过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造的医疗装置。
14.一种医疗装置,包括:
支架,其由聚合物制成,所述支架包括元件,所述元件具有纵向轴线以及孔洞的四个侧壁,所述孔洞具有形成于所述元件中的矩形开口;以及
标记物,其设置在所述孔洞中;以及
榫槽连接,其位于所述标记物的至少两个表面和所述孔洞的相应的相邻壁之间。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医疗装置,其中,所述四个侧壁中的两个侧壁平行于所述元件的所述纵向轴线延伸,并且所述榫槽连接是在所述两个侧壁中的每个侧壁的表面和所述标记物的配合表面之间。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医疗装置,其中,所述四个侧壁中的第一组两个侧壁与所述标记物形成榫槽连接,并且垂直于所述纵向轴线延伸的第二组两个侧壁不形成榫槽连接。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医疗装置,其中,所述榫槽连接包括:
槽部分,包括:
平行于所述纵向轴线延伸的标记物表面的中间部分,所述标记物表面的中间部分设置于远离所述标记物的顶部表面和底部表面且靠近所述元件的质心,以及
所述标记物表面的顶部边缘和底部边缘,标记物表面的边缘分别靠近所述标记物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且远离所述质心,
其中,所述标记物表面的中间部分比所述标记物表面的顶部边缘和底部边缘更加靠近彼此,以及
榫部分,包括:
平行于所述纵向轴线延伸的侧壁表面的中间部分,所述侧壁表面的中间部分设置于远离所述元件的顶部表面和底部表面且靠近所述质心,以及
所述侧壁表面的顶部边缘和底部边缘,边缘分别靠近侧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且远离所述质心,
其中,所述侧壁的中间部分比所述侧壁表面的顶部边缘和底部边缘更加靠近彼此。
18.如权利要求14-17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疗装置,其中,标记物表面的中间部分比标记物表面的顶部边缘和底部边缘更加靠近彼此大约5%、大约3%、大约10%、5-30%或10-20%。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医疗装置,其中,所述榫槽连接包括:
槽部分,包括:
平行于所述纵向轴线延伸的标记物表面的中间部分,所述标记物表面的中间部分设于远离所述标记物的顶部表面和底部表面且靠近所述元件的质心,以及
标记物表面的顶部边缘和底部边缘,标记物表面的边缘分别靠近上所述标记物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且远离所述质心,
其中,所述标记物表面的中间部分比所述标记物表面的顶部边缘和底部边缘更加远离彼此,以及
榫部分,包括:
平行于所述纵向轴线延伸的侧壁表面的中间部分,所述侧壁表面的中间部分位于远离所述元件的顶部表面和底部表面且靠近所述质心,以及
侧壁表面的顶部边缘和底部边缘,边缘分别靠近侧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且远离所述质心,
其中,所述侧壁的中间部分比所述侧壁表面的顶部边缘和底部边缘更加远离彼此。
20.如权利要求14、15和19所述的医疗装置,其中,标记物表面的中间部分比标记物表面的顶部边缘和底部边缘更加远离彼此大约5%、大约3%、大约10%、5-30%或10-20%。
21.如权利要求14-18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疗装置,其中,所述标记物的顶部表面和底部表面分别具有凹部区域。
22.如权利要求12-19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疗装置,其中,所述标记物的平行于所述元件的纵向轴线延伸的长度大于所述标记物的垂直于所述纵向轴线测量的宽度。
23.如权利要求12-20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疗装置,其中,所述标记物的顶部表面和底部表面分别从所述孔洞的顶部开口和底部开口突出大约0%、大约5%或大约10%。
24.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迫使所述标记物嵌入孔洞中之前或之后,所述元件不具有圆形或椭圆形的孔洞。
25.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将所述标记物嵌入所述孔洞中之前和/或之后,所述元件具有矩形或方形的开口。
26.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将所述标记物嵌入孔洞中之前,所述元件的侧壁不是圆形的、弯曲的凸面或凹面。
27.一种型锻工艺,包括:
使用具有元件的支架,所述元件包括孔洞,
使用芯轴,所述芯轴具有在形成在其上的框架,所述框架具有相对侧壁和第一型锻表面,
将所述元件定位于所述框架内,以便所述元件位于相对的侧壁之间并且所述第一型锻表面靠近所述孔洞;以及
使用所述第一型锻表面和第二型锻表面迫使不透射线元件嵌入所述孔洞中,其中,将不透射线标记物和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型锻表面和所述第二型锻表面之间。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型锻工艺,其中,所述第一型锻表面和第二型锻表面中的一个具有比另一个高的摩擦系数。
CN201680060439.0A 2015-10-16 2016-10-11 非圆形不透射线标记物以及将标记物附接于支架的方法 Active CN1081357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94295.0A CN113081418B (zh) 2015-10-16 2016-10-11 非圆形不透射线标记物以及将标记物附接于支架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885926 2015-10-16
US14/885,926 US20170105856A1 (en) 2015-10-16 2015-10-16 Non-circular radiopaque markers and methods for attaching a marker to a scaffold
PCT/US2016/056457 WO2017066201A1 (en) 2015-10-16 2016-10-11 Non-circular radiopaque markers and methods for attaching a marker to a scaffold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94295.0A Division CN113081418B (zh) 2015-10-16 2016-10-11 非圆形不透射线标记物以及将标记物附接于支架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35713A true CN108135713A (zh) 2018-06-08
CN108135713B CN108135713B (zh) 2021-03-16

Family

ID=5718486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94295.0A Active CN113081418B (zh) 2015-10-16 2016-10-11 非圆形不透射线标记物以及将标记物附接于支架的方法
CN201680060439.0A Active CN108135713B (zh) 2015-10-16 2016-10-11 非圆形不透射线标记物以及将标记物附接于支架的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94295.0A Active CN113081418B (zh) 2015-10-16 2016-10-11 非圆形不透射线标记物以及将标记物附接于支架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20170105856A1 (zh)
EP (1) EP3362004A1 (zh)
JP (1) JP2018534978A (zh)
CN (2) CN113081418B (zh)
WO (1) WO201706620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00443B2 (en) 2015-06-12 2017-07-11 Abbott Cardiovascular Systems Inc. Methods for attaching a radiopaque marker to a scaffold
US10143573B2 (en) * 2015-12-17 2018-12-04 Abbott Cardiovascular Systems Inc. Thin-walled scaffolds having flexible distal end
TWI718028B (zh) * 2020-03-16 2021-02-01 施吉生技應材股份有限公司 血管支架標記物設置裝置及其設置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15684A1 (en) * 2006-07-11 2008-01-17 Wu Patrick 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ttaching Radiopaque Markers To A Stent
WO2014011797A1 (en) * 2012-07-11 2014-01-16 Intact Vascular,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ttaching radiopaque markers to a medical device
CN103930074A (zh) * 2011-05-22 2014-07-16 东莞天天向上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可降解药物支架的特殊设计
US20140265030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Insera Therapeutics, Inc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slotted vascular treatment devic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34871B1 (en) * 1996-03-13 2002-01-01 Medtronic, Inc. Radiopaque stent markers
US20040106985A1 (en) * 1996-04-26 2004-06-03 Jang G. David Intravascular stent
US20030216804A1 (en) * 2002-05-14 2003-11-20 Debeer Nicholas C. Shape memory polymer stent
US7175654B2 (en) * 2003-10-16 2007-02-13 Cordis Corporation Stent design having stent segments which uncouple upon deployment
US7243408B2 (en) * 2004-02-09 2007-07-17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Process method for attaching radio opaque markers to shape memory stent
US20070156230A1 (en) 2006-01-04 2007-07-05 Dugan Stephen R Stents with radiopaque markers
US20070266542A1 (en) * 2006-05-08 2007-11-22 Cook Incorporated Radiopaque marker for intraluminal medical device
GB0703379D0 (en) * 2007-02-21 2007-03-28 Angiomed Ag Stent with radiopaque marker
US8002817B2 (en) 2007-05-04 2011-08-23 Abbott Cardiovascular Systems Inc. Stents with high radial strength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same
US8303644B2 (en) 2007-05-04 2012-11-06 Abbott Cardiovascular Systems Inc. Stents with high radial strength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same
US8388673B2 (en) 2008-05-02 2013-03-05 Abbott Cardiovascular Systems Inc. Polymeric stent
US20090005858A1 (en) * 2007-06-26 2009-01-01 Eugene Young Integration of markers into bar arms using a warm-forming process
US20090204203A1 (en) * 2008-02-07 2009-08-13 Medtronic Vascular, Inc. Bioabsorbable Stent Having a Radiopaque Marker
US8568471B2 (en) 2010-01-30 2013-10-29 Abbott Cardiovascular Systems Inc. Crush recoverable polymer scaffolds
RS55103B1 (sr) * 2010-01-30 2016-12-30 Abbott Cardiovascular Systems Inc Polimerni stentovi koji se mogu obnoviti posle gnječenja
US8562670B2 (en) * 2010-04-01 2013-10-22 Abbott Cardiovascular Systems Inc. Implantable prosthesis with depot retention feature
US8539663B2 (en) 2010-08-23 2013-09-24 Abbott Cardiovascular Systems Inc. Reducing crimping damage to polymer scaffold
US9199408B2 (en) 2012-04-03 2015-12-01 Abbott Cardiovascular Systems Inc. Uniform crimping and deployment methods for polymer scaffold
US9446172B2 (en) * 2011-05-10 2016-09-20 Abbott Cardiovascular Systems Inc. Modification of bioabsorbable stent to reduce thrombogenecity
CN103169556B (zh) * 2013-02-22 2015-04-15 深圳市信立泰生物医疗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可显影的完全可降解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IN2014DE00462A (zh) * 2013-03-11 2015-06-12 Depuy Synthes Products Llc
US9345597B2 (en) * 2013-07-09 2016-05-24 Abbott Cardiovascular Systems Inc. Polymeric stent with structural radiopaque marke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15684A1 (en) * 2006-07-11 2008-01-17 Wu Patrick 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ttaching Radiopaque Markers To A Stent
CN103930074A (zh) * 2011-05-22 2014-07-16 东莞天天向上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可降解药物支架的特殊设计
WO2014011797A1 (en) * 2012-07-11 2014-01-16 Intact Vascular,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ttaching radiopaque markers to a medical device
US20140265030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Insera Therapeutics, Inc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slotted vascular treatment devic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133034A1 (en) 2018-05-17
US20170105856A1 (en) 2017-04-20
WO2017066201A1 (en) 2017-04-20
CN108135713B (zh) 2021-03-16
CN113081418B (zh) 2024-05-07
EP3362004A1 (en) 2018-08-22
CN113081418A (zh) 2021-07-09
JP2018534978A (ja) 2018-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23894B2 (en) Method of crimping stent on catheter delivery assembly
US11478370B2 (en) Scaffolds having a radiopaque marker and methods for attaching a marker to a scaffold
CN104739553B (zh) 压溃可恢复的聚合物支架
US20180280165A1 (en) Scaffolds having radiopaque markers
CA2636308C (en) Hybrid stent
AU2008273815B2 (en) Hybrid stent having a fiber or wire backbone
JP2005125121A (ja) 膨張可能な医療装置、膨張可能な医療装置を処理する方法、および膨張可能な医療装置を構成する方法
CN106901879A (zh) 用于制造压溃可恢复聚合物支架的方法
JP2016510625A (ja) 末梢血管に埋め込まれるスキャフォールドのリコイルの低減
CN108135713A (zh) 非圆形不透射线标记物以及将标记物附接于支架的方法
JP2022101609A (ja) 薄肉スキャフォールド
US20070168010A1 (en) Hinged Stent
JP2017527372A (ja) 生体分解性ポリマーステント骨格パター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