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17041A - 基于浓硼掺杂硅的可动微纳结构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浓硼掺杂硅的可动微纳结构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17041A
CN108117041A CN201711414427.6A CN201711414427A CN108117041A CN 108117041 A CN108117041 A CN 108117041A CN 201711414427 A CN201711414427 A CN 201711414427A CN 108117041 A CN108117041 A CN 1081170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icon
boron
doping
nano structure
micr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1442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明亮
季安
王晓东
杨富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Semiconductors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Semiconductor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Semiconductors of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Semiconductors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71141442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17041A/zh
Publication of CN1081170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170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1MICROSTRUCTURAL TECHNOLOGY
    • B81C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MICROSTRUCTURAL DEVICES OR SYSTEMS
    • B81C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or systems in or on a substrate
    • B81C1/00015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or systems in or on a substrate for manufacturing microsystems
    • B81C1/0013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or systems in or on a substrate for manufacturing microsystems comprising flexible or deformable structures
    • B81C1/00158Diaphragms, membra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1MICROSTRUCTURAL TECHNOLOGY
    • B81C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MICROSTRUCTURAL DEVICES OR SYSTEMS
    • B81C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or systems in or on a substrate
    • B81C1/00436Shaping materials, i.e. techniques for structuring the substrate or the layers on the substrate
    • B81C1/00523Etching material
    • B81C1/00539Wet etch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ressure Sensors (AREA)
  • Micromachines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浓硼掺杂硅的可动微纳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在单晶硅衬底的上、下两面做掺杂,形成高浓度硼掺杂层、氧化硅层和硼硅相层;步骤2:用氢氟酸清洗,碱溶液清洗,RCA清洗;步骤3:采用低压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双面生长富氮氮化硅层;步骤4:在富氮氮化硅层的一面光刻、刻蚀,制作出微纳结构凹槽;步骤5:在碱性溶液中溶解掉单晶硅衬底的部分本体硅,形成可动微纳结构;步骤6:在氢氟酸中除去富氮氮化硅层,RCA清洗,获得浓硼掺杂硅的可动微纳结构。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可以准确、低成本制作出所设计的单晶硅微纳可动结构,有望在MEMS传感器制备加工中得到广泛应用。

Description

基于浓硼掺杂硅的可动微纳结构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纳电子加工、MEMS器件加工制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浓硼掺杂硅的可动微纳结构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硅中掺入高浓度的硼,体浓度大于5E19cm-3时,该硅层在碱溶液中腐蚀速率大大降低。例如,硼掺杂浓度1E20cm-3与1E18cm-3的硅在110℃的EPWS(乙二胺,邻苯二酚,吡嗪,水配制)溶液中腐蚀速率约1:200。一般掺杂硼的浓度越大,腐蚀选择比越高。在有机碱溶液中腐蚀比在无机碱溶液中腐蚀选择比高。在低浓度碱溶液中腐蚀比在高浓度碱溶液中腐蚀选择比高。在较低温度下腐蚀比在较高温度下腐蚀选择比高。关于这种高浓度硼掺杂引起的自停止腐蚀的机理,到目前为止,也没有研究的很清楚。比较被接受的有三种模型:应变模型、复合模型和电化学模型。应变模型认为,高浓度杂质原子的掺入,引起单晶硅的晶格变化,产生大的应力,导致表面钝化层氧化硅的快速生长,该钝化层会大大减低单晶硅的腐蚀速率。该模型也说明了,在集成电路制作中,高掺杂的单晶硅湿法氧化的速率明显高于低掺杂硅。复合模型提出,高掺杂硼后硅体内产生大量的空穴,这些空穴能以极快的速度捕获电子进行复合,大大减少了电子向表面的扩散,而这些电子是溶解硅的氧化还原反应所必需的。这种空穴电子复合中心越多,硅的腐蚀速率就会越慢。电化学模型指出,高掺杂浓度硅的表面能级慢慢发生简并,行为接近金属,费米能级基本进入价带,空间电荷层的宽度快速下降到1-2个原子层的数量级,能带弯曲引起的势阱宽度变得极窄。表面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后,产生的电子快速穿过薄薄的空间电荷区,被体内的大量空穴所复合。缺少了电子,还原半反应无法进行,导致硅的腐蚀速率大大降低。
在硅中掺杂高浓度的磷也能降低腐蚀速率,但效果较差。例如,在21℃的10%氢氧化钾溶液中,磷掺杂浓度1E21cm-3与1E18cm-3的硅,腐蚀速率比约1:10。掺入浓度1E21cm-3磷到硅中,会大量破坏单晶硅晶格,引起极大的应力,无法用于实际器件。因此,自停止腐蚀层单晶硅的制作一般不采用高浓度磷掺杂。高浓度的锗很容易掺入到硅中,但是,锗的掺入并不能有效减低碱腐蚀速率。例如,5E21cm-3锗掺入硅后,与低掺杂的硅比较,腐蚀速度仅仅减小了一半。所以,到目前为止,利用高浓度掺杂硼来制作自停止腐蚀层硅,还是最有效的。与绝缘体上硅(SOI)相比较,浓硼掺杂硅工艺的成本优势明显,前者大约10倍多高于后者。另外,利用高浓度掺杂硼制作自停止腐蚀层硅的空间构型、尺寸都可以任意定义,对于SOI来说,就非常困难了。
由于对结深、浓度、均匀性的更高要求,高温扩散掺杂在1980年之后慢慢被离子注入工艺取代。离子注入工艺同样可以用于浓硼掺杂硅工艺,但需要依据具体的结构设计目标,可能需要采用多次注入、激活再分布工艺步骤循环。针对利用高浓度掺杂硼制作自停止腐蚀层硅,高温扩散工艺可以满足工艺加工需求。硼扩散一般采用固态源,硼微晶玻璃或者氮化硼陶瓷片。氮化硼陶瓷先高温氧化转化成三氧化二硼,再使用。一般用高温管式炉,根据炉体恒温区长度,几十片单晶硅片可以一批次完成高浓度硼掺杂。相比离子注入需要复杂昂贵设备,还需要高温设备退火激活再分布,利用高温管式炉的高温扩散掺杂工艺拥有明显成本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浓硼掺杂硅的可动微纳结构的制备方法,可以准确、低成本制作出所设计的单晶硅微纳可动结构,有望在MEMS传感器制备加工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浓硼掺杂硅的可动微纳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单晶硅衬底的上、下两面做掺杂,形成高浓度硼掺杂层、氧化硅层和硼硅相层;
步骤2:用氢氟酸清洗,碱溶液清洗,RCA清洗;
步骤3:采用低压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双面生长富氮氮化硅层;
步骤4:在富氮氮化硅层的一面光刻、刻蚀,制作出微纳结构凹槽;
步骤5:在碱性溶液中溶解掉单晶硅衬底的部分本体硅,形成可动微纳结构;
步骤6:在氢氟酸中除去富氮氮化硅层,RCA清洗,获得浓硼掺杂硅的可动微纳结构。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利用本发明,由于制备方法采用光刻工艺、刻蚀工艺和薄膜工艺,可以有效与CMOS工艺兼容,可以大批量生产。
2.利用本发明,可以准确、低成本制作出所设计的单晶硅微纳可动结构,有望在MEMS传感器制备加工中得到广泛应用。
附图说明
为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具体技术内容,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制备流程示意图;
图2-图7是本发明各制备步骤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左侧是横截面图,右侧是俯视图;
图8表面扩展电阻测量浓硼掺杂层的杂质分布;
图9单晶硅振动膜片SEM照片;
图10不同尺寸悬空硅双端固支梁阵列SEM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并结合参阅图2-图7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浓硼掺杂硅的可动微纳结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单晶硅衬底100上做掺杂,形成高浓度硼掺杂层101,同时还有氧化硅层102和少量不连续的硼硅相层103(参阅图2);这种单晶硅衬底为P型的、N型的、未掺杂的或高阻型的,体掺杂浓度一般需要小于2×1019cm-3;目的是这种中等或以下掺杂浓度的体硅在碱性溶液中腐蚀较快,便于可动结构的释放;硅衬底的晶面取向可以为任意方向晶面,如{100}、{110}、{111}等;制备的高浓度硼掺杂层的厚度范围包括100nm至50μm。掺杂层硼浓度范围包括3E19cm-3至1E21cm-3;掺杂工艺可以是高温扩散或离子注入;高温扩散一般采用氮化硼陶瓷或硼微晶玻璃为硼源,原理是源片中的三氧化二硼在高温下挥发出来,沉积到硅片表面,与硅反应生成单质硼,再在高温和浓度梯度驱动下,硼原子不断向硅体内扩散,形成浓硼掺杂层;扩散工艺一般采用两步法,首先预淀积,取出硼源片后,高温推进再分布;预淀积一般800-1050℃,再分布一般1000-1300℃;预淀积时间决定沉积了多少硼到硅片表面,再分布时间决定掺杂层厚度及浓度分布;根据具体的设备、工艺条件和所制作结构的要求,不断优化预淀积和再分布的温度及时间,找出合适可用的工艺窗口;离子注入法是直接将硼原子注入到硅片内部,再在高温下将硼原子激活成具有电学活性,硼原子的浓度会重新再分布;离子注入一般在常温下进行,也可以将衬底加热后,同时进行离子注入;激活再分布一般在1000-1300℃进行;为了得到足够的掺杂浓度及厚度,离子注入、激活再分布可以多次循环使用。
步骤2:氢氟酸洗,碱溶液洗,RCA清洗,完全去除氧化硅层102和硼硅相层103,得到干净的单晶硅表面(参阅图3);氢氟酸清洗一般采用浓氢氟酸,在常温下浸泡1小时左右,目的是充分去除掺杂产生的氧化硅成份;也可以用稀释的氢氟酸,在加热下清洗,实现去除氧化硅的效果;基片用大量去离子水冲洗,并用柔软湿润无尘纸擦拭,将表面覆着物去除干净,此不可以将大部分的不连续硼硅相层103去除掉;用5%-40%的四甲基氢氧化铵碱性溶液在70-90℃下清洗基片,将非单晶硅部分溶解除去;或者用10%-40%的氢氧化钾碱性溶液在20-80℃清洗基片溶解去非单晶硅;溶解除去非单晶硅部分还可以用其他种类的碱性溶液,如氢氧化钠、氨水、EPW系列溶液等;一般浓度大温度高去除速度快;多数情况下溶解除去过程会产生气泡,这也被用于判断是否已经去除干净;最后用半导体工艺中的标准RCA清洗,并用大量去离子水冲洗,获得干净的单晶硅表面。
步骤3:采用低压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双面生长富氮氮化硅层104,辅助浓硼掺杂硅抵抗碱性溶液腐蚀(参阅图4);浓硼掺杂硅相对于体硅在碱性溶液中被腐蚀的速率小几倍至几百倍,与掺杂的硼浓度、碱溶液种类、腐蚀温度有关;掺杂的硼浓度越大,抗腐蚀能力越强,但是大量硼原子掺入会引起单晶硅晶格畸变,产生大的应力;另外,太多硼的掺入会破坏单晶硅表面,形成无法去除硼硅相,让后续工技艺无法进行或极其复杂;因此,一般在保证制作出设计结构的前提下,尽量少掺入硼原子;LPCVD富氮的氮化硅辅助浓硼掺杂硅抵抗碱性溶液腐蚀,在制作相同结构时,可以有效降低硼的掺入量;在对最终的结构没有影响或可以忽略影响的情况下,此步工艺还是可以省去的;一般LPCVD富氮的氮化硅厚度在100-1000nm之间。
步骤4:在富氮氮化硅层104的一面光刻、刻蚀,制作出微纳结构凹槽105(参阅图5);采用光刻制作出所设计的微纳结构图形,干法刻蚀干净氮化硅层,再干法深刻蚀浓硼掺杂硅和体硅,达到设计深度;可以采用光刻补偿、各向异性刻蚀、各向同性刻蚀等工艺技术,在体硅中形成椭球形腐蚀面,有利于碱溶液能够快速溶解体硅,释放可动结构;为了保证干法刻蚀浓硼掺杂硅层能够进行,必须要求在之前的浓硼掺杂工艺后,单晶硅的表面平整、干净;如果浓硼掺杂工艺未控制好,破坏了单晶硅表面,或形成了无法刻蚀动的硼硅相,只能在LPCVD之前,利用研磨抛光工艺重新获得平整干净的单晶硅表面;研磨抛光工艺会损失浓硼掺杂层厚度,还引入更多的缺陷;本发明最关键的是步骤一浓硼掺杂工艺,控制不好很难获得设计结构,或达不到设计结构的要求。
步骤5:在碱性溶液中溶解掉单晶硅衬底100的部分本体硅,形成可动微纳结构106(参阅图6);碱性溶液包括无机的、有机的碱,或它们的组合,可以包含添加剂;例如,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氨水、四甲基氢氧化铵、EPW系列(由乙二胺,邻苯二酚,吡嗪,水配制)等,添加剂包括异丙醇、各种表面活性剂、络合剂等;针对不同的体硅特性,可以采用一种或几种组合来实现快速腐蚀。例如,对于(100)面的体硅,可以采用20%的氢氧化钾、或5%四甲基氢氧化铵、或它们的组合,在80℃下,腐蚀速率约为72μm/h,能快速释放可动结构。
步骤6:在氢氟酸中除去富氮氮化硅层104,RCA清洗,获得浓硼掺杂硅的可动微纳结构107(参阅图7);氢氟酸的浓度和温度决定了除去氮化硅的速度,一般在浓氢氟酸中,常温下15分钟,可完全去除氮化硅及少许的氧化硅;在RCA清洗过程中,需要控制反应的剧烈程度,某些浓硼掺杂硅的可动微纳结构可能会被大量的气泡损伤;完成清洗一般不用氮气枪吹干,可能会损伤可动结构,在保证洁净度下,可直接缓缓烘干。
实施例:
1.采用双抛N型(100)单晶硅为衬底,其电阻率为3-7Ω·cm。采用硼微晶玻璃为固态硼源,在1050℃下预扩散10小时,取出硼源片,在1250℃下再分布20小时。用表面扩展电阻仪测量表面掺杂硼的分布,如图8示意,表面最高浓度达2E20cm-3,浓度大于5E19cm-3的硅层厚度约27μm。改变固态扩散的条件,可以得到设计厚度的浓硼层。
2.完成扩散的片子先用大量去离子水冲洗,放入常温下浓氢氟酸浸泡1小时,目的是充分去除掺杂产生的氧化硅成份。用大量去离子水冲洗后,用柔软湿润无尘纸擦拭,将表面敷着物去除干净。再放入用90℃、25%的四甲基氢氧化铵碱性溶液中清洗基片15分钟,将非单晶硅部分溶解除去。最后用半导体工艺中的标准RCA清洗,并用大量去离子水冲洗,获得干净的单晶硅表面。
3.在低压化学气相沉积系统中生长富氮氮化硅层,辅助浓硼掺杂硅抵抗碱性溶液腐蚀,LPCVD富氮氮化硅层厚度约500nm。
4.采用光刻制作出所设计的微纳结构图形,包括紫外光刻和电子束曝光。以光刻胶为掩膜,干法刻蚀氮化硅层,氮化硅去除干净到单晶硅表面。先用Bosch工艺干法深刻蚀浓硼掺杂硅层,再采用各向异性和各向同性刻蚀深刻蚀体硅,达到设计深度。同时,在体硅中形成椭球形腐蚀面,有利于碱溶液能够快速溶解体硅,释放可动结构。
5.在水浴加热湿法腐蚀槽中,先用80℃ 20%的氢氧化钾溶液短时间腐蚀1小时,再用80℃的10%四甲基氢氧化铵碱性溶液完全溶解支撑本体硅,释放成可动微纳结构。在氢氧化钾中,单晶硅的(100)面腐蚀速率约1μm/min,在四甲基氢氧化铵中,该速率约0.6μm/min,溶液浓度及温度对腐蚀速率影响很大。
6.常温下,在浓氢氟酸中浸泡15分钟,完全除去氮化硅,RCA小心清洗,用丙酮、乙醇脱水后,氮气保护下缓缓烘干,得到浓硼掺杂硅的可动微纳结构。图9示意了一种单晶硅的振动膜片。该图展示了一种完全悬浮在单晶硅薄膜上的双端固支梁的制作。仅仅制作一个双端固支梁并不复杂,把它整体坐在一个单晶硅薄膜上,用SOI片就很难实现了。承载双端固支梁的单晶硅薄膜还可以制作成带凹腔的折叠结构,用SOI基本无法实现了。采用本发明可以低成本大量制作,这对特殊结构的MEMS器件非常重要。图10示意了一种采用电子束曝光制作的,具有不同尺寸悬空硅双端固支梁阵列。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基于浓硼掺杂硅的可动微纳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单晶硅衬底的上、下两面做掺杂,形成高浓度硼掺杂层、氧化硅层和硼硅相层;
步骤2:用氢氟酸清洗,碱溶液清洗,RCA清洗;
步骤3:采用低压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双面生长富氮氮化硅层;
步骤4:在富氮氮化硅层的一面光刻、刻蚀,制作出微纳结构凹槽;
步骤5:在碱性溶液中溶解掉单晶硅衬底的部分本体硅,形成可动微纳结构;
步骤6:在氢氟酸中除去富氮氮化硅层,RCA清洗,获得浓硼掺杂硅的可动微纳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浓硼掺杂硅的可动微纳结构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的单晶硅衬底为P型的或N型,未掺杂或高阻型的,体掺杂浓度小于2×1019cm-3;单晶硅衬底的晶面取向为任意方向晶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浓硼掺杂硅的可动微纳结构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的高浓度硼掺杂层的厚度为100nm至50μm;掺杂层硼浓度为3E19cm-3至1E21cm-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浓硼掺杂硅的可动微纳结构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掺杂工艺是高温扩散或离子注入;高温扩散采用两步法,首先预淀积,取出硼源片后,高温推进再分布;预淀积的温度为800-1050℃,再分布的温度为1000-1300℃;离子注入法是在常温下进行,激活再分布的温度为1000-1300℃;为了得到足够的掺杂浓度及厚度,离子注入、激活再分布可以多次循环使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浓硼掺杂硅的可动微纳结构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氢氟酸清洗是采用浓氢氟酸,在常温下浸泡1小时,目的是充分去除掺杂产生的氧化硅层;或是采用稀释的氢氟酸,在加热下清洗,实现去除氧化硅的效果;用大量去离子水冲洗,并用柔软湿润无尘纸擦拭,将表面覆着物硼硅相层去除干净;用5%-40%的四甲基氢氧化铵碱性溶液在70-90℃下清洗基片,将非单晶硅部分溶解除去;或者用10%-40%的氢氧化钾碱性溶液在20-80℃清洗基片溶解去非单晶硅;最后用半导体工艺中的标准RCA清洗,并用大量去离子水冲洗,获得干净的单晶硅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浓硼掺杂硅的可动微纳结构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低压化学气相沉积生长富氮氮化硅,用于辅助浓硼掺杂硅抵抗碱性溶液腐蚀,富氮氮化硅的厚度为100-1000n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浓硼掺杂硅的可动微纳结构的制备方法,其中采用光刻制作出所设计的微纳结构凹槽,是采用干法刻蚀,去除氮化硅层,再干法深刻蚀浓硼掺杂硅和体硅,达到设计深度;其是采用光刻补偿、各向异性刻蚀、各向同性刻蚀的工艺技术,在体硅中形成椭球形腐蚀面,有利于碱溶液能够快速溶解体硅,释放可动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浓硼掺杂硅的可动微纳结构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在碱性溶液中溶解单晶硅衬底的部分本体硅,形成可动微纳结构;碱性溶液是无机的或有机的碱,或它们的组合。
CN201711414427.6A 2017-12-22 2017-12-22 基于浓硼掺杂硅的可动微纳结构的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811704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14427.6A CN108117041A (zh) 2017-12-22 2017-12-22 基于浓硼掺杂硅的可动微纳结构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14427.6A CN108117041A (zh) 2017-12-22 2017-12-22 基于浓硼掺杂硅的可动微纳结构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17041A true CN108117041A (zh) 2018-06-05

Family

ID=62231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14427.6A Pending CN108117041A (zh) 2017-12-22 2017-12-22 基于浓硼掺杂硅的可动微纳结构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1704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78765A (zh) * 2020-12-11 2021-04-20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基于浓硼掺杂的mems感压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15117180A (zh) * 2021-03-19 2022-09-27 黄河水电西宁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钝化接触ibc电池的制作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8887A (ja) * 1990-05-24 1992-01-31 Seiko Instr Inc カンチレバーの製造方法
US5804462A (en) * 1995-11-30 1998-09-08 Motorola, Inc. Method for forming a multiple-sensor semiconductor chip
CN1900668A (zh) * 2005-07-21 2007-01-24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基于真空粘合工艺的热剪切应力传感器器件的制作方法
CN101349602A (zh) * 2008-09-12 2009-01-2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九研究所 高掺杂点电极soi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及制造方法
CN102616732A (zh) * 2012-04-09 2012-08-01 上海先进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悬空半导体薄膜结构及传感器单元的制造方法
CN102815661A (zh) * 2011-06-07 2012-12-12 无锡华润华晶微电子有限公司 硅膜制备方法
CN107265394A (zh) * 2017-07-10 2017-10-20 中国计量大学 一种悬空微结构的正面释放技术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8887A (ja) * 1990-05-24 1992-01-31 Seiko Instr Inc カンチレバーの製造方法
US5804462A (en) * 1995-11-30 1998-09-08 Motorola, Inc. Method for forming a multiple-sensor semiconductor chip
CN1900668A (zh) * 2005-07-21 2007-01-24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基于真空粘合工艺的热剪切应力传感器器件的制作方法
CN101349602A (zh) * 2008-09-12 2009-01-2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九研究所 高掺杂点电极soi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及制造方法
CN102815661A (zh) * 2011-06-07 2012-12-12 无锡华润华晶微电子有限公司 硅膜制备方法
CN102616732A (zh) * 2012-04-09 2012-08-01 上海先进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悬空半导体薄膜结构及传感器单元的制造方法
CN107265394A (zh) * 2017-07-10 2017-10-20 中国计量大学 一种悬空微结构的正面释放技术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杨等: ""基于浓硼扩散层的硅纳米线谐振子制备"",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78765A (zh) * 2020-12-11 2021-04-20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基于浓硼掺杂的mems感压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15117180A (zh) * 2021-03-19 2022-09-27 黄河水电西宁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钝化接触ibc电池的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188483B2 (ja) シリコン表面のピラミッド形組織ウエットエッチングのための方法及びエッチング溶液
KR101052704B1 (ko) 규소 표면 및 층을 위한 에칭 페이스트
CN104143496B (zh) 一种基于层转移的晶硅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03314449A (zh) 用于太阳能电池发射体的湿化学反向蚀刻的方法
JP2007049079A (ja) マスキングペースト、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マスキングペーストを用いた太陽電池の製造方法
Pal et al. Anisotropic etching in low‐concentration KOH: effects of surfactant concentration
Tan et al. Mechanisms of etch hillock formation
CN108117041A (zh) 基于浓硼掺杂硅的可动微纳结构的制备方法
CN103985664A (zh) 硅基氮化镓外延层剥离转移的方法
CN109449251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选择性发射极的制备方法
CN108383078B (zh) 硅针阵列的制备方法
CN107287597A (zh) 单晶硅表面处理用的制绒剂及其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
Tetzlaff et al. Introducing pinhole magnification by selective etching: application to poly-Si on ultra-thin silicon oxide films
CN104294369A (zh) 一种用于多晶硅片酸制绒的添加剂及使用方法
CN104143589B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的双面扩散方法
CN106133922B (zh) 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以及太阳能电池
CN102157371B (zh) 一种制作单晶硅纳米结构的方法
CN104049112B (zh) 一种硅纳米线探针结构的制作方法
CN105428218A (zh) 空腔形成方法以及半导体器件结构
CN103597604B (zh) 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
CN1326214C (zh) 基于半导体材料的纳米线制作方法
CN113292037A (zh) 一种mems惯性器件可动微结构的制备方法
CN103489754B (zh) 一种小尺寸银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JP4419712B2 (ja) Soiウエーハの評価方法
CN104328504A (zh) 一种多晶制绒辅助剂及应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605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