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11206B - 码本配置方法、端口配置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码本配置方法、端口配置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11206B
CN108111206B CN201710331353.3A CN201710331353A CN108111206B CN 108111206 B CN108111206 B CN 108111206B CN 201710331353 A CN201710331353 A CN 201710331353A CN 108111206 B CN108111206 B CN 1081112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debook
port
terminal
parameter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3135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11206A (zh
Inventor
陈艺戬
李儒岳
吴昊
鲁照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033135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11206B/zh
Priority to CN202211236291.5A priority patent/CN115865152A/zh
Publication of CN1081112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11206A/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91612 priority patent/WO2018206016A1/zh
Priority to US16/612,609 priority patent/US11581926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112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11206B/zh
Priority to US18/093,371 priority patent/US20230142160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78Special codebook structures directed to feedback optim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82Adaptive codeboo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8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channel rank into accou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码本配置方法、端口配置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确定码本的配置信息,所述码本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码本的构造模型中基础矢量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和/或所述码本中码字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所述通信设备将所述码本的配置信息发送给通信对端。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端口配置方法,本申请通过对码本中基础矢量和/或码字的选择,或者端口组的选择,可以有效的节约开销、减小复杂度、提高量化效率。

Description

码本配置方法、端口配置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码本配置方法、端口配置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端和接收端采取空间复用的方式使用多根天线来获取更高的速率。接收端反馈给发送端信道信息,发送端根据获得的信道信息使用发射预编码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传输性能。在3GPP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简称为LTE)计划中,信道信息的反馈主要是利用较简单的单一码本的反馈方法,而MIMO的发射预编码技术的性能更依赖于其中码本反馈的准确度。
这里将基于码本的信道信息量化反馈的基本原理简要阐述如下:假设有限反馈信道容量为Bbps/Hz,那么可用的码字的个数为N=2B个。信道矩阵的特征矢量空间经过量化构成码本空间
Figure BDA0001292637870000011
发射端与接收端共同保存或实时产生此码本
Figure BDA0001292637870000012
(发射端和收收端相同)。对每次信道估计得到的信道矩阵H,接收端根据一定准则从码本空间
Figure BDA0001292637870000013
中选择一个与信道实现H最匹配的码字
Figure BDA0001292637870000014
并将该码字
Figure BDA0001292637870000015
的序号i(码字序号)反馈回发射端。这里,码字序号称为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简称为PMI)。发射端根据此序号i找到相应的预编码码字
Figure BDA0001292637870000016
从而也获得相应的信道信息,
Figure BDA0001292637870000017
表示了信道的特征矢量信息。信道矩阵H一般是根据信道测量导频进行信道测量获得的。
码本空间
Figure BDA0001292637870000018
可以进一步地被划分为多个秩(Rank)对应的码本,每个Rank下会对应多个码字来量化该Rank下信道特征矢量构成的预编码矩阵。由于信道的Rank和非零特征矢量个数是相等的,因此,一般来说Rank为N时码字都会有N列。所以,码本空间
Figure BDA0001292637870000019
可按Rank的不同分为多个子码本,如表1所示。
表1、码本按Rank分为多个子码本示意
Figure BDA0001292637870000021
其中,在Rank>1时需要存储的码字都为矩阵形式,其中LTE协议中的码本就是采用的这种码本量化的反馈方法。目前LTE系统中有几种形式的码本:
形式1:单PMI码本形式,例如Rel-8版本的4天线码本;其形式是每个RI(RankIndicator)码字都对应一个PMI索引,例如:
Index 0 Index 1 Index 15
Layer/RI=1 码字0 码字1 码字15
Layer/RI=2 码字0 码字1 码字15
Layer/RI=3 码字0 码字1 码字15
Layer/RI=4 码字0 码字1 码字15
形式2:双PMI码本形式,例如Rel-10版本的8天线码本;其形式是每个RI下的码字都对应2个PMI索引,例如:
Figure BDA0001292637870000022
Figure BDA0001292637870000031
随着多输入多输出(Multi-input Multi-output,简称MIMO)技术的发展,在5G NR中,需要支持更为复杂的天线配置,包括:支持多个天线面板,天线数目明显增加,天线拓扑更加多样化。信道方面,由于应用场景明显增多,工作频率扩展到了10GHz以上,信道的特点也比4G中更加丰富。
5G中天线数目明显增加会导致信道矩阵的维度越来越高,需要反馈信道信息维度越来越大。如果要保持与较小天线数目时近似的量化精度,反馈开销会出现非常明显的成倍数的增加。并且无线信道的特征越多、天线拓扑越复杂,对应的需要考虑的码字模型和数目也就会越多,会造成采用统一的码本设计应用于各种量化反馈有比较低的效率,包括码字搜索的复杂度高,搜索时间长,以及信令开销的明显增加。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码本配置方法,包括:
通信设备确定码本的配置信息,所述码本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码本的构造模型中基础矢量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和/或所述码本中码字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
所述通信设备将所述码本的配置信息发送给通信对端。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码本配置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码本的配置信息,所述码本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码本的构造模型中基础矢量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和/或所述码本中码字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码本的配置信息发送给通信对端。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确定码本的配置信息,所述码本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码本的构造模型中基础矢量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
将所述码本的配置信息发送给通信对端。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确定码本的配置信息,所述码本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码本的构造模型中基础矢量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
将所述码本的配置信息发送给通信对端。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端口配置方法,包括:
通信设备确定端口的配置信息,所述端口的配置信息包括端口组的选择信息,所述端口组包括1个或多个端口,所述选择的端口组数目大于1时,所述端口组按照等间隔的方式选择;
所述通信设备将所述端口的配置信息发送给通信对端。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端口配置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端口的配置信息,所述端口的配置信息包括端口组的选择信息,所述端口组包括1个或多个端口,所述选择的端口组数目大于1时,所述端口组按照等间隔的方式选择;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端口的配置信息发送给通信对端。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确定端口的配置信息,所述端口的配置信息包括端口组的选择信息,所述端口组包括1个或多个端口,所述选择的端口组数目大于1时,所述端口组按照等间隔的方式选择;
将所述端口的配置信息发送给通信对端。
上述实施例方案可以有效的节约开销、减小复杂度、提高量化效率。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码本配置方法,包括:
基站在层三信令中,向终端发送第一类的范围参数和/或第一类的密度参数;
所述基站在层二或层一信令中,向终端发送第二类的范围参数和/或第二类的密度参数;
其中,所述范围参数用于指示码本构造模块中基础矢量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和/或用于指示码字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所述密度参数用于指示所述基础矢量的密度。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码本配置装置,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在层三信令中,向终端发送第一类的范围参数和/或第一类的密度参数;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层二或层一信令中,向终端发送第二类的范围参数和/或第二类的密度参数。
其中,所述范围参数用于指示码本构造模块中基础矢量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和/或用于指示码字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所述密度参数用于指示所述基础矢量的密度。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码本配置方法,包括:
终端通过层三信令,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类的范围参数和/或第一类的密度参数;
所述终端通过层二或层一信令,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二类的范围参数和/或第二类的密度参数;
其中,所述范围参数用于指示码本构造模块中基础矢量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和/或用于指示码字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所述密度参数用于指示所述基础矢量的密度。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码本配置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在层三信令中,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类的范围参数和/或第一类的密度参数;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在层二或层一信令中,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二类的范围参数和/或第二类的密度参数。
其中,所述范围参数用于指示码本构造模块中基础矢量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和/或用于指示码字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所述密度参数用于指示所述基础矢量的密度。
上述码本配置方法可以实现码本的快速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码本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码本配置方法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码本配置装置的模块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码本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5A和图5B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一个示例中的基站矢量波束范围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三另一示例中的基站矢量波束范围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五的一个示例中的基站矢量波束范围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六码本配置方法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六码本子集选择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六的一个示例中基于码字组实现码书限制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六同一基础矢量组/码字组包含多个基础矢量/码字时,基础矢量的索引(或矢量方向)等间隔选择的示意图;
图12A至图12F是本发明实施例六存在多个基础矢量时联合进行码字组/基础矢量组选择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八端口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八的一个示例中的端口组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九基站侧码本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九基站侧码本配置装置的模块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九终端侧码本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九终端侧码本配置装置的模块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九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十第一类PMI和第二类PMI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实施例一
一个码本中的所有码字一般是覆盖了所有的波束范围,而在基站和终端的通信过程中,基站可以根据终端的地理位置确定与基站间的方向,还可以根据该方向结合天线配置确定对应的DFT波束矢量的分布概率,按照其概率来确定合理的波束范围。也就是说,在一段时间内,终端实际需要用到的码字只是该码本的部分码字,本实施例在码本的配置信息中加入用于构造码字的基础矢量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使得终端可以基于选择的该码本的子集进行反馈,从而使码本的效率最大化。
本实施例的码本配置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步骤110,通信设备确定码本的配置信息,所述码本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码本的构造模型中基础矢量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步骤120,所述基站将所述码本的配置信息发送给终端。所述码本的配置信息包括码本生成参数和/或码书限制参数的配置信息。所述基础矢量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用于终端构造包含所述码本的子集并基于所述子集对信道信息进行量化反馈。在另一实施例中,终端也可以按本实施例方法进行码本配置并将配置信息发送给基站。
在步骤110中的码本可以是信道信息量化码本或预编码指示码本,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在一个示例中,码本Cb(r)采用的码字构造模型中包括n个基础矢量和q个相位旋转值,其中n,q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r为秩(rank)或层(layer)。
本实施例中,基站确定码本的配置信息时,可以采用以下至少一种方式配置所述基础矢量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
针对多个秩组或层组(Rank/layer组)分别配置所述基础矢量或码字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
针对多种反馈方式(如PUCCH、PUSCH等)分别配置所述基础矢量或码字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
针对多个天线组分别配置所述基础矢量或码字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
针对多个测量导频集合分别配置所述基础矢量或码字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
所述取值选择范围包括多个子范围,针对所述多个子范围分别配置所述基础矢量或码字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
本实施例中,基础矢量有多个时,所述基站针对多个基础矢量分别配置取值范围选择信息。例如,第1基础矢量的取值选择范围;第2基础矢量的取值选择范围;第3基础矢量的取值选择范围。
本实施例中,所述基础矢量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包括所述基础矢量相关的部分或全部基础矢量参数的取值范围信息,所述取值范围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起始位置、结束位置、取值个数(较佳是2的幂次方)、选择规则。其中,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可以用相应的索引、起始角度或相位等表示,选择规则可以用索引间隔或相位间隔或角度间隔表示,如起始索引为0,索引间隔为2时,表示从索引集合中选择0,2,4,…等索引。所述部分或全部基础矢量参数有多个,针对所述多个基础矢量参数分别配置取值范围信息。
本实施例中,为基础矢量选择的取值范围可以包括多个子范围,此时所述基础矢量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可以包括针对所述多个子范围分别配置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
本实施例中,对于不同的码字构造模型,分别配置基础矢量的取值选择范围。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基础矢量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采用位图的方式配置,所述位图中1个比特对应1个基础矢量组,1个基础矢量组包含1个或多个基础矢量;所述位图中1个比特的第一状态(如为“1”时)表示选择该比特对应的基础矢量组,第二状态(如为“0”时)表示不选择该比特对应的基础矢量组,且任意两个相邻的具有第一状态的比特之间间隔相同数目的具有第二状态的比特。较佳地,所述基础矢量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所确定的取值范围内包括一个或多个子范围,在所有子范围内,任意相邻取值之间的差是相等的。此外,在一个基础矢量组中包括多个基础矢量时,这些基础矢量可以是等间隔配置,连续配置是等间隔配置的一个特例。
本实施例中,所述码本的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相位旋转值的选择范围的信息;相位旋转值的集合可以是BPSK集合、QPSK集合或8PSK集合等,根据相位旋转值的选择范围的信息可以从中选择可用的相位旋转值。存在多种反馈方式时,可以针对多种反馈方式分别配置相位旋转值的选择范围的信息。针对不同的码字模型,可以分别配置相位旋转值的选择范围的信息。此外,相位旋转值的选择范围的信息可以包括相位旋转值的取值个数,该取值个数可以是2的幂次方。
本实施例中,终端收到所述码本的配置信息之后,根据所述码本的配置信息构造码本,使用所述码本中可用码字构成的子集(可以是码本本身)对信道信息进行量化反馈。
图2是码本配置的示意图,基站根据输入参数(图中用“入参1”、“入参2”,……,“入参数N”表示)进行码字构造得到码本,并根据估计的波束范围进行码本的子集选择,基站将用于选择子集相关的配置信息发送给终端,终端即可以构造出该子集并使用。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码本配置装置,如图3所示,包括:
确定模块10,用于确定码本的配置信息,所述码本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码本的构造模型中基础矢量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
发送模块20,用于将所述码本的配置信息发送给通信对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码本的配置信息包括码本生成参数和/或码书限制参数的配置信息。
本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确定码本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通信设备采用以下至少一种方式配置所述基础矢量或码字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
针对多个秩组或层组分别配置所述基础矢量或码字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
针对多种反馈方式分别配置所述基础矢量或码字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
针对多个天线组分别配置所述基础矢量或码字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
针对多个测量导频集合分别配置所述基础矢量或码字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
所述取值选择范围包括多个子范围,针对所述多个子范围分别配置所述基础矢量或码字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
本实施例中,所述基础矢量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包括所述基础矢量相关的部分或全部基础矢量参数的取值范围信息,所述取值范围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起始位置、结束位置、取值个数、选择规则。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基础矢量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采用位图的方式配置,所述位图中1个比特对应1个基础矢量组,1个基础矢量组包含1个或多个基础矢量;所述位图中1个比特的第一状态表示选择该比特对应的基础矢量组,第二状态表示不选择该比特对应的基础矢量组,且任意两个相邻的具有第一状态的比特之间间隔相同数目的具有第二状态的比特。较佳地,所述基础矢量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所确定的取值范围内包括一个或多个子范围,在所有子范围内,任意相邻取值之间的差是相等的。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确定码本的配置信息,所述码本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码本的构造模型中基础矢量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
将所述码本的配置信息发送给通信对端。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确定码本的配置信息,所述码本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码本的构造模型中基础矢量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
将所述码本的配置信息发送给通信对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码本的配置信息包括码本生成参数和/或码书限制参数的配置信息。
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确定码本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通信设备采用以下至少一种方式配置所述基础矢量或码字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
针对多个秩组或层组分别配置所述基础矢量或码字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
针对多种反馈方式分别配置所述基础矢量或码字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
针对多个天线组分别配置所述基础矢量或码字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
针对多个测量导频集合分别配置所述基础矢量或码字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
所述基础矢量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包括针对多个子范围分别配置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
本实施例中,所述基础矢量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包括所述基础矢量相关的部分或全部基础矢量参数的取值范围信息,所述取值范围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起始位置、结束位置、取值个数、选择规则。
通过本实施例的上述方案,可以使得波束数目有效减小,有效的节约开销、减小复杂度、提高量化效率。
实施例二
实施例一的配置信息中包括基础矢量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而本实施例则包括码本中码字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以下主要对区别于实施例一的内容进行描述。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码本配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210,通信设备确定码本的配置信息,所述码本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码本中码字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步骤220,所述通信设备将所述码本的配置信息发送给通信对端。所述码本的配置信息包括码本生成参数和/或码书限制参数的配置信息。在又一实施例中,所述码本的配置信息也可以同时包括基础矢量和码字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码字配置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码本的配置信息,所述码本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码本中码字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码本的配置信息发送给通信对端。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确定码本的配置信息,所述码本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码本中码字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
将所述码本的配置信息发送给通信对端。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确定码本的配置信息,所述码本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码本中码字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
将所述码本的配置信息发送给通信对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码字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用码字索引的取值范围信息表示,所述码字索引的取值范围信息包括码字索引的以下至少一种信息:起始位置、结束位置、取值个数、选择规则。其中,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都可以用相应的字索引表示。选择规则可以是等间隔选择。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码字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采用位图的方式配置,所述位图中1个比特对应1个码字组或码字索引值组,1个码字组包含1个或多个码字,1个码字索引值包括1个或多个码字索引值;所述位图中1个比特的第一状态(如“1”)表示选择该比特对应的码字组或码字索引值组,第二状态(如“0”)表示不选择该比特对应的码字组或码字索引组,且任意两个相邻的具有第一状态的比特之间间隔相同数目的具有第二状态的比特。此外,在一个码字组中包括多个码字时,这些码字可以连接配置或等间隔配置。
通过本实施例的上述方案,可以使得波束数目有效减小,有效的节约开销、减小复杂度、提高量化效率。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给出应用于下行的Type I信道状态信息(CSI,Channel StateInformation)反馈时的实施方式。
Type I码本是传统的一种码本反馈方法,其要点是,码字矩阵分块以后,每块由一个基础矢量或多个基础矢量的积(如克罗内克积)构成。
步骤A01:发送端确定码字构造模型;
基站和终端可以约定码字构造模型;也可以是基站确定码字构造模型后配置给终端。
对于Rank1,一种常用的码字模型如下图所示
Figure BDA0001292637870000141
这个码字模型中存在两个基础矢量:
Figure BDA0001292637870000142
其中N1,N2为码本的维度控制参数;O1,O2为码本密度/基础矢量间距的控制参数;φn为相位选择参数,Q为与码字维度相关的常数,m1,m2,n是码字W的3个索引。
这里,两个基础矢量一般用于来描述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的方向信息。考虑到典型的情况在同一个天线面板来说,大部分情况在水平维度的天线是均匀分布的,垂直维度的天线也是均匀分布的,因此两个基础矢量都是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矢量,联合的方向矢量可以用这两个方向对应的基础矢量的克罗内克积形式表示。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是其他的拓扑基础,不一定仅仅只有两个基础矢量,例如,多个天线面板的情况,就需要更多的基础矢量,前面所提到的主要是天线面板内的方向表示,方向面板之间可以视为维度的扩展,需要更多的基础矢量。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不一定仅仅是用于描述水平维度和垂直维度,还可以描述其他的维度。
需要说明的是,基础矢量不一定只是DFT矢量,需要根据天线的分布确定。另外联合的方向矢量不一定是基础矢量的克罗内克积形式,还有可能是乘积形式,或者线性合并的形式。
需要说明的是,联合的方向矢量也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基础矢量。取决于对该模型数学形式的理解。
步骤A02:发送端确定码本的配置信息,通过信令将所述码本的配置信息通知给终端。;
在实际应用中,基站可以根据应用场景对应的信道特性来确定码字的配置信息,本实施例配置的是码本生成参数,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配置码书限制参数。
例如,需要确定N1,N2的参数。N1和N2可以根据其对应的维度,结合天线的配置来确定。常见的情况是N1对应垂直维度上的天线数目,N2对应水平维度的天线数目。当然也可以反过来。也不排除N1对应天线组内的第一级方向矢量,N2对应天线组间的第二级方向矢量。天线组的划分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与之对应的,每个维度可以包括密度控制参数O1,O2,基站可以根据信道的频域选择特性,时域选择特性,N1,N2的大小来确定密度控制参数O1,O2,不同密度的波束其量化精度是不一样的。
除此之外,本实施例码本的配置信息还包括基础矢量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基础矢量的取值选择范围可以用基础矢量参数的选择范围来表示。在一个示例中,两个基础矢量的取值选择范围用m1的选择范围和m2的选择范围来表示,也即在m1的所有值中取哪些值,在m2的所有值中取哪些值。但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用其他基础矢量参数表示。
根据基础矢量的取值选择范围得到码本的子集。如图5A和图5B所示,选择后的基础矢量的波束范围限定在一个小的区间内,而不再是整个360度的空间。
通过这种基础矢量范围选择,可以使得波束数目有效减小。基础矢量范围的选择可以根据终端的地理位置确定与基站间的方向,并根据该方向结合天线配置,如间距参数,工作频点,周围的散射体分布等确定对应的DFT波束矢量的分布概率,按照其概率来确定合理的波束范围,使得码本的效率最大化。
以上信息可以组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如起始位置加结束位置,起始位置加取值个数,起始位置加结束位置加选择规则,起始位置加选择规则等,当某个参数如起始位置是默认的时,可以只写明另一个参数。其中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可以用相应的索引、相位和角度表示。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开销浪费并减少复杂度,可以限定基础矢量参数的取值个数是2的幂次方,包括1,2,4,8,16……。
应当说明的是,基础矢量的取值选择范围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完全连续的,即可以包括多个子范围,此时可以针对多个子范围分别配置所述基础矢量参数的选择范围的信息,例如配置子范围1对应基础矢量参数的起始位置+子范围1的结束位置;及子范围2对应基础矢量参数的起始位置+子范围2的结束位置。或者,配置子范围1对应基础矢量参数的起始位置+取值个数,及子范围2对应基础矢量参数的的起始位置+取值个数。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考虑的基础矢量配置可能应用于不同的Rank r取值。图6示出了具有基础矢量有两个子范围时对应的两个波束范围。
不同rank r情况下,除了可以采用相同的的子范围配置以外,也可以考虑分别为不同的rank r配置不完全相同的子范围。先将rank按照RI的取值r分成多个组,每个组的基础矢量范围选择相同,共享相同的配置信令。
比如:RI最大=8,可以分为2组:
较佳的可以是RI/layer{1,2}对应的基础矢量范围选择相同,RI/layer{3,4,5,6,7,8}对应的基础矢量范围选择相同。
较佳的可以是RI/layer{1,2,3,4}对应的基础矢量范围选择相同,RI/layer{5,6,7,8}对应的基础矢量范围选择相同
RI最大=8,可以分为3组:
较佳的可以是RI/layer{1,2}对应的基础矢量范围选择相同,RI/layer{3,4}对应的码本为一组,RI/layer{5,6,7,8}对应的基础矢量范围选择相同
本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配置来确定相位旋转的角度范围,比如:相位旋转的角度范围可以配置为{1,j};{1-1};{1,j,-1,-j};{1,(1+j)/sqrt(2),j,(1-j)/sqrt(2)};{1,(1+j)/sqrt(2),j,(1-j)/sqrt(2),-1,(-1-j)/sqrt(2),-j,(-1+j)/sqrt(2)}等等,sqrt表示开平方根。
对于多种反馈方式,可以分别针对所述反馈方式配置基础矢量配置相位旋转值的选择范围;这里反馈方式包括:PUCCH反馈方式/PUSCH方式或者其包含的一些子方式,例如PUCCH反馈就可以包括短格式的PUCCH和长格式的PUCCH。相位旋转参数的取值范围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对于多种反馈方式,分别配置。
以上就是一些典型的码本配置参数的确定方式。
步骤A03:终端根据所述码本的配置信息和所述码字模型构造码本;
这里以RI/Layer=1,2的码本为例,其他RI/layer取值的码本与此类似;由于低Rank的发生比例相对于高Rank会多很多,所以高Rank/layer的情况下码字数一般会少一些;
根据标准规定,RI/Layer=1的码本产生方式如下:
Figure BDA0001292637870000171
上表示出了码本的所有的码字,每个码字由3个索引m1,m2,n的取值共同确定,而m1,m2的取值与索引i1,1,i1,2和i2相关。s1,s2代表了水平或垂直相邻的2个Patten在两个维度上的间距,(s1,s2)=(1,1)或(2,2)。通过限定m1,m2的取值可以从选择出基础矢量的取值范围。在另一实施例中,通过配置i1,1,i1,2和i2的选择范围也可以达到选择基础矢量的取值范围的作用。
其他的r取值时,码本的产生原理与此类似。但是使用的码字模型不同。码本参数也可能不同。
步骤A04:接收端使用所述码本或所述码本的子集对信道信息进行量化反馈。
产生的码本可以被用于信道信息的量化反馈。具体的,可以是,基于信道测量导频进行信道测量,获取信道矩阵信息,进行干扰测量获得干扰统计信息。在码本中对各预编码进行遍历并按照终端的接收技术进行接收后容量计算,选择能够获得最大容量的码字。
这个码本可以进一步的缩小,但是反馈开销并不再随之而改变。一般是通过码书限制信令CSR来实现.码数限制的主要目的是限制终端不能采用码本中的部分码字进行量化反馈,相当于限制终端只能使用预先约定或配置好的码本的一个子集(subset),这种技术主要有几方面的好处:一方面可以避免终端上报一些码字对应的预编码产生对相邻小区的干扰;另外一方面可以减小UE码字选择的复杂度。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给出应用于下行的Type II CSI反馈时的实施方式。
Type II码本是传统的一种增强的码本反馈方法,其特点是,码字矩阵分块以后,每块可以基于多个基础矢量采用积的形式以及线性合并的方式进行构造。
Figure BDA0001292637870000181
Figure BDA0001292637870000182
Figure BDA0001292637870000183
Figure BDA0001292637870000184
对一层(For one layer):
Figure BDA0001292637870000185
对两层(Fortwo layers):
Figure BDA0001292637870000191
上面的k1,k2,m1,m2,p,q1,q2,q3是码本构造模型中使用到的参数,根据基站的配置N1N2O1O2以及码本表,可以确定这些参数与预编码索引之间的对应关系。
Figure BDA0001292637870000192
为例,这是一种线性合并。这里列举的是2个基础矢量
Figure BDA0001292637870000193
Figure BDA0001292637870000194
线性合并。还可以通过更复杂的码本支持更多基础矢量的线性合并。线性合并的本质其实是信道中存在多个不同方向的多径分量,这里两个基础矢量分别描述两个主要的多径分量的方向信息,p实际上描述的是多径对应的功率信息(相对值,第二分量相对于第一分量)。而
Figure BDA0001292637870000195
描述的是加权相位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
Figure BDA0001292637870000196
确定后
Figure BDA0001292637870000197
的取值还与m1和m2有关系,除了对k1,k2配置选择范围外,针对m1,m2也可以进一步的配置选择的取值范围,从而确定选择出的基础参数
Figure BDA0001292637870000198
Figure BDA0001292637870000199
的取值范围。如果是两个基础矢量方向是独立的选择,那么可以分别为这两个方向分别配置选择的选择范围。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给出应用于上行的预编码指示的实施方式。对于上行,基站为接收端。
本实施例的码本配置方法包括:
步骤一:接收端确定码字构造模型;
上行的码本构造可以与下行类似,也可以采用其他码字构造模型的码字,取决于终端天线配置。该码字构造模型可以收发端约定、发送端(终端)反馈给接收端(基站)、接收端配置给发送端。
考虑到终端可能有多个面板(Panel),基站可以分别为不同的panel分别配置码本。也可以是将不同panel对应的预编码矢量合并来构造高维码本进行配置。
步骤二,接收端确定码本的配置信息;
基站可以采用与下行类似的方法确定上行码本的配置信息。码本的配置信息中可以包括基础矢量维度,基础矢量密度参数,基础矢量范围参数等,可以采用与下行类似的方式配置基础矢量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和/或码字的取值范围信息,本实施例是配置基础矢量的方向范围。
可以分别为不同的Panel配置基础矢量或码字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例如有4个Panel,可以分别为其配置基础矢量的方向范围,如图7所示。
可能存在多套导频资源(如SRS resource),分别对应不同的天线组(一个panel也可以是一个天线组),例如有2套SRS resource,也可以针对多个测量导频集合分别为其配置基础矢量的方向范围。
接收端基站还需要通过信令将所述配置参数发送给发送端;也可以是发送端确定后反馈给接收端
步骤三:接收端根据所述码本配置参数和码字模型构造码本;
步骤四:接收端使用所述码本用于上行传输时的预编码码字选择。
以上实施例基站发送的码本生成参数的配置信息可以在终端位置变化之后重新配置并发送,以更新使用的子集。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中,对于约定或根据配置生成的码本,可以在进一步对码本中的码字进行限制,对应的反馈开销可以随之而改变,也可以不改变,即使是不改变开销,复杂度降低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
本实施例采用码书限制信令(CSR)的方式来实现对使用的码字的选择。码书限制的主要目的是限制终端不能采用码本中的部分码字进行量化反馈,在效果上相当于限制终端只能使用预先约定或配置好的码本的一个子集(subset)用于量化反馈,当然,CSR也可以不对码字进行任何限制,此时码本的子集就是其本身。这种方式主要有几方面的好处:一方面可以根据需要避免终端上报一些码字对应的预编码产生对相邻小区的干扰;另外一方面可以减小终端(UE)码字选择的复杂度。
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类似的,可以通过配置码书限制信令(CSR)中的码书限制参数,来指示基础矢量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和/或码字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从而达到码书限制的效果。
以基础矢量的取值范围选择为例,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
第一种方式是在码字构造时通过对码本生成参数的配置就构造了一个小的码本(该码本的子集),比如O1,O2取值较小,并配置了基础矢量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在子集限制时,CSR信令开销小。前述实施例三采用的是这种方式。
第二种方式是在码字构造时不进行码字选择,构造一个比较大的码本,通过CSR信令实现子集选择,如图8所示。这种方式CSR信令开销大。但在使用时可以更灵活的随时间改变子集中的码字。本实施例采用的是这种方式。
这两种方式就可以实现类似的码字限制或者说选择码本子集的效果,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这两种方式联合实现子集选择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通过指示选择的码字组或基础矢量组的方式进行码本子集的选择。
如图9所示,1个码字组可以包含1个或多个码字,当包含多个码字时,码字组的划分规则需要约定或配置。为了降低复杂度,每个码字组内包含的码字个数较佳的为2的幂次方。被选择的码字组数目较佳的也为2的幂次方。例如1,2,4……。
基础矢量组可以包含1个或多个基础矢量,当包含多个基础矢量时,基础矢量组的划分规则需要约定或配置。为了降低复杂度,每个基础矢量组内包含的基础矢量个数较佳为2的幂次方。被选择的基础矢量组数目较佳的也为2的幂次方,例如1,2,4……。
图10用空白格子表示被限制的码字组或基础矢量组,带阴影的格子表示选择的码字组。
如图11所示,选择的码字或基础矢量(或被限制即不选择的码字或基础矢量)有如下的特点:同一码字组内,当包含多个码字时,码字索引是等间隔的选择的,较佳的可以是2的幂次方,也可以为O1的整数倍。同一基础矢量组内,当包含多个基础矢量时,基础矢量的索引(或矢量方向)是等间隔的选择的。连续配置视为等间隔配置的一个特例。
选择的基础矢量组或码字组可以采用位图的方式配置,比如:1表述选择的码字组/基础矢量组,0表示被限制的码字组/基础矢量组,那么较佳的,被选择的码字组/基础矢量组需要满足等间隔的规则。表a,b给出了一个示例所示,其中每个码字组/基础矢量组包括4个码字/基础矢量:
a 1 1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b 1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如果考虑一个码字组包含一个码字的情况,采用位图(bitmap)形式的信令来表示选择的码字,可以出现如下表的配置。这种配置的特征是,信令可以被分为多个段(一段包括4个码字),存在选择的码字的段内,码字选择是等间隔的,进一步地,存在被选择的码字的段之间也是等间隔的。
A 1 1 1 1 0 0 0 0 0 0 0 0 1 1 1 1
B 1 0 1 0 0 0 0 0 0 0 0 0 1 0 1 0
C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D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E 1 0 0 0 1 0 0 0 1 0 0 0 1 0 0 0
如图10所示的例子中给出了当存在多个基础矢量联合进行码字组/基础矢量组选择的情况。假设采用bitmap信令,每个bit对应于一个码字组时,可以先将2维的形式变为一维的情况。例如通过reshape函数重新调整矩阵的行数、列数。此时,选择的组也可以分为多段,段内是等间距的,段间也是等间距的。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说明不同上行反馈方式的码本配置。
不同上行反馈方式的码本配置参数,在现有技术中是采用相同的码本配置参数。但考虑到不同反馈方式的开销、鲁棒性的特点,实际上可以是分别配置的。较佳的包括:
分别为不同的上行反馈方式配置N1,N2,O1,O2。也可以为多种上行反馈方式分别配置CSR信令,所述CSR信令中携带基础矢量或码字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
需要指出的是,除了独立的配置外,PUCCH和PUSCH可以为PUSCH进行码本相关的配置,PUCCH再基于PUSCH的码本进行进一步配置。也就是说:PUSCH根据第一类码本配置信令即可确定码本,但PUCCH需要根据第一类码本配置信令或者第一类码本配置信令和第二类码本配置信令确定码本。
不同的反馈方式除了用于PUCCH和PUSCH这两种不同信道的情况外,还可以是:
不同的PUCCH传输格式,如PUCCH传输格式1,PUCCH传输格式2
不同的PUCCH内容格式,如PUCCH内容格式1,PUCCH内容格式2
不同的PUSCH反馈模式,如PUSCH反馈模式1,PUSCH反馈模式2
不同的CSI反馈载波,如CSI反馈载波1,CSI反馈载波2
本实施例还给出一种PUCCH的码本配置方法:
PUCCH上的传输bit数目比较特殊,可能会因为需要同时传输不同的内容,导致CSI的可用比特数目发生变化。比如PMI单独传,PMI和CRI和RI一起传,允许的PMI开销可能不同。这种情况,如果分别针对每种情况进行码本配置,会比较复杂,浪费信令开销。本实施例给出了一种能够进行开销自适应的码本生成方法:
假设配置的参数包括维度参数N1,N2,码字/基础矢量范围指示参数,及密度参数O1,O2,相位旋转参数可以约定也可以配置。
如果按照这些参数生成码本,其码本大小为2L1次方,而实际上的开销只有L2bit。那么此时应该用于PUCCH的码本需要根据约定或配置的抽样规则进行码字压缩。比如
规则1:如果O1比O2相等,且大于等于4,优先降低O1为原来的1/2,如果仍然不够,则降低O2到原来的1/2,如果仍然不够再降低O1为原来的1/4,如果仍然不够,则降低O2到原来的1/4,如果不够再降低旋转相位数目为原来的1/2。
规则2:如果O1比O2大,且O1,大于4,O2大于等于4,优先降低O1为原来的1/2,如果不够,则降低O1到原来的1/4,如果仍然不够,则降低O2到原来的1/2,如果仍然不够,则降低O2到原来的1/4.如果不够再降低旋转相位数目为原来的1/2。
规则3:如果相位旋转取值大于等于4个,优先低旋转相位数目为原来的1/2,如果不够降低O1为原来的1/2,如果仍然不够,则降低O1到原来的1/4,如果仍然不够,则降低O2到原来的1/2。
规则的选择需要考虑O1,O2的大小。相位选择的数目。
实际上,不同的rank,规则的选择考虑也是不同的,不同的码本维度规则的选择考虑也是不同的。
抽样规则可以由基站配置,也可以基站与终端进行约定
实施例八
基础矢量可以预先作用于多个天线,形成多个端口。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端口配置方法。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方法包括:
步骤310,通信设备确定端口的配置信息,所述端口的配置信息包括端口组的选择信息,所述端口组包括1个或多个端口;
所述选择的端口组数目大于1时,所述端口组按照等间隔的方式选择;
这里端口组之间的间隔可以利用不同端口组中第一个端口之间的间隔来表征。还可以采用其它间隔距离定义方法。
步骤320,所述通信设备将所述端口的配置信息发送给通信对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通信设备确定端口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通信设备采用以下至少一种方式配置所述端口组的选择信息:
针对多个秩组或层组分别配置所述端口组的选择信息;
针对多种反馈方式分别配置所述端口组的选择信息;
针对多个天线组分别配置所述端口组的选择信息;
针对多个测量导频集合分别配置所述端口组的选择信息。
本实施例中,所述端口组的选择信息用端口组索引的取值范围信息表示,所述端口组索引的取值范围信息包括端口组索引的以下至少一种信息:起始位置、结束位置、取值个数、选择规则。
本实施例中,所述端口组包含多个端口,所述多个端口按照等间隔的方式选择。
前述实施例中基础矢量组的选择方法也都可以用于端口组的选择,例如,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端口组的选择信息采用位图的方式配置,所述位图中1个比特对应1个端口组,1个端口组包含1个或多个基础矢量;所述位图中1个比特的第一状态表示选择该比特对应的端口组,第二状态表示不选择该比特对应的端口组,且任意两个相邻的具有第一状态的比特之间间隔相同数目的具有第二状态的比特。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端口配置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端口的配置信息,所述端口的配置信息包括端口组的选择信息,所述端口组包括1个或多个端口,所述选择的端口组数目大于1时,所述端口组按照等间隔的方式选择;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端口的配置信息发送给通信对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确定端口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通信设备采用以下至少一种方式配置所述端口组的选择信息:
针对多个秩组或层组分别配置所述端口组的选择信息;
针对多种反馈方式分别配置所述端口组的选择信息;
针对多个天线组分别配置所述端口组的选择信息;
针对多个测量导频集合分别配置所述端口组的选择信息。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确定端口的配置信息,所述端口的配置信息包括端口组的选择信息,所述端口组包括1个或多个端口,所述选择的端口组数目大于1时,所述端口组按照等间隔的方式选择;
将所述端口的配置信息发送给通信对端。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确定端口的配置信息,所述端口的配置信息包括端口组的选择信息,所述端口组包括1个或多个端口,所述选择的端口组数目大于1时,所述端口组按照等间隔的方式选择;
将所述端口的配置信息发送给通信对端。
本实施例中,采用以下至少一种方式配置所述端口组的选择信息:
针对多个秩组或层组分别配置所述端口组的选择信息;
针对多种反馈方式分别配置所述端口组的选择信息;
针对多个天线组分别配置所述端口组的选择信息;
针对多个测量导频集合分别配置所述端口组的选择信息。
本实施例中,所述端口组的选择信息用端口组索引的取值范围信息表示,所述端口组索引的取值范围信息包括端口组索引的以下至少一种信息:起始位置、结束位置、取值个数、选择规则。
本实施例中,所述端口组包含多个端口,所述多个端口按照等间隔的方式选择。
本实施例可以达到与前述实施例相似的效果。
下面给出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
假设基础矢量的8个取值对应8个方向,这些基础矢量作用于天线阵子后形成8个端口,分别为端口0~7。
基站可以对端口组进行限制/选择,这里端口组包含的端口可以按照等间隔的方式选择,比如,一组包含4个端口时,可以有如图14所示的一些端口组。
基站可以对这些组进行限制/选择,并配置端口选择信息给终端
选择的端口组数目大于1时,端口组按照等间隔的方式选择;
比如同时选择:端口组{0,1,2,3},端口组{1,2,3,4},端口组{2,3,4,5},{3,4,5,6},这种是允许的,但不能同时选择端口组{0,1,2,3},端口组{1,2,3,4},端口组{4,5,6,7},因为不满足等间隔的条件。
比如同时选择:端口组{0,1,2,3},端口组{2,3,4,5},端口组{4,5,6,7},{6,7,8,9},这种选择是允许的,但不能同时选择端口组{0,1,2,3},端口组{3,4,5,6},端口组{4,5,6,7},端口组{7,8,9,10}因为不满足等间隔的条件。
比如同时选择:端口组{0,1},端口组{2,3},端口组{4,5},{6,7},这种选择是允许的,但不能同时选择端口组{0,1},端口组{3,4},端口组{6,7},端口组{9,10}因为不满足等间隔的条件。
基站还可以配置端口组的选择间隔参数信息给终端;
基站还可以配置端口组的选择的起始位置给终端
基站还可以配置端口组的选择的结束位置给终端
基站还可以配置端口组的选择的个数给终端。
终端可以基于基站配置的端口组进行选择并上报所述端口组的信息或端口组中的端口信息。
如果端口组织包含1个端口,基站对可用的端口组进行配置,终端对端口进行选择,选出的端口为相邻或等间隔的端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和前述实施例提到等间隔选择时,数值k和k mod R等价的,R为上述基础矢量组或码字组或端口组的最大取选。例如,当R=9时,0与7的差值可以是7或1,其中1是把0视为8时得到的,则两者的差(间隔)以其中小的值为准,即为1。
实施例九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实现码本快速配置的方法和装置。
在传统技术中,码本配置给UE后在很长的时间内不会发生改变。除非发起层3信令的重新配置。主要是考虑到码本中包含了对应各个方向的码字,即使终端移动,性能影响也不大。但前述实施例提出的方案,虽然能够节约开销,减小复杂度。但是如果终端移动,码本需要对应的发生改变,但这个改变仍然是缓变的。因而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态的码本参数信令的配置方法。这种配置方法的主要思想是,在物理层或MAC层配置信令中能够比较动态的改变码本参数,主要发送码字或基础矢量的范围参数,以及基础矢量的密度参数。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基站侧的码本配置方法包括:
步骤410,基站在层三信令中,向终端发送第一类的范围参数和/或第一类的密度参数;
步骤420,所述基站在层二或层一信令中,向终端发送第二类的范围参数和/或第二类的密度参数;
上述两个步骤的处理并无前先顺序的限制。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码本配置装置,如图16所示,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30,用于在层三信令中,向终端发送第一类的范围参数和/或第一类的密度参数;
第二发送模块40,用于在层二或层一信令中,向终端发送第二类的范围参数和/或第二类的密度参数。
其中,所述范围参数用于指示码本构造模块中基础矢量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和/或用于指示码字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所述密度参数用于指示所述基础矢量的密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类的范围参数包括起始位置偏置参数和/或密度的偏置参数。
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终端侧的码本配置方法包括:
步骤510,终端通过层三信令,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类的范围参数和/或第一类的密度参数;
步骤520,所述终端通过层二或层一信令,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二类的范围参数和/或第二类的密度参数;
上述两个步骤的处理也无前先顺序的限制。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码本配置装置,如图18所示,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50,用于在层三信令中,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类的范围参数和/或第一类的密度参数;
第二接收模块60,用于在层二或层一信令中,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二类的范围参数和/或第二类的密度参数。
其中,所述范围参数用于指示码本构造模块中基础矢量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和/或用于指示码字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所述密度参数用于指示所述基础矢量的密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类的范围参数包括起始位置偏置参数和/或密度的偏置参数。
终端接收后,可以根据所述第一类的范围参数和所述第二类的范围参数确定基础矢量和/或码字的选择范围,根据所述第一类的密度参数和所述第二类的密度参数确定基础矢量的密度。图19是本实施例一个示例的示意图。其中的是L3指RRC层及更上层,L2层指MAC层,L1层指PHY层即物理层。
实施例十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测量上报方法,包括:
终端根据码书限制信令CSR测量上报信道状态信息CSI,所述CSI至少包含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和第二PMI,
本实施例中,所述终端根据CSR测量上报CSI,包括:所述第一PMI和第二PMI联合指示的预编码矩阵被CSR限制时,所述终端上报所述第二PMI和第二PMI指示的预编码矩阵之间的映射关系根据所述被限制的第一PMI和第二PMI确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终端根据CSR测量上报CSI,包括:所述终端在第一PMI包含的预编码矩阵集合中,去除上述被限制的第一PMI和第二PMI联合指示的预编码矩阵,对剩下的预编码矩阵重新编码并上报第二PMI。
本实施例中,所述终端根据CSR测量上报CSI,所述第一PMI至少包含第一类码本索引,第二类码本索引,第一PMI或第二PMI中包含所述第二类码本索引中对应的RPI和/或PI。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码本索引不关联RPI和/或PI;和/或
所述第二类码本索引对应的RPI指示第二类码本索引指示的预编码矢量相对第一类码本索引指示的预编码矢量的功率变化;和/或
所述第二类码本索引对应的PI指示第二类码本索引指示的预编码矢量相对第一类码本索引指示的预编码矢量的相位偏移。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码本索引指示的预编码矩阵被CSR限制时,终端根据以下方式至少之一上报CSI:
所述终端不上报所述第一类码本索引对应的一组PMI;
所述终端不将所述码本索引作为第一类码本索引上报。
本实施例中,所述终端不上报所述第一类码本索引对应的一组PMI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一组PMI包括和第一类码本索引指示的预编码矢量正交的预编码矢量对应的PMI;和/或
所述一组PMI由基站指示信令决定,所述基站指示信令至少包含指示预编码维度的参数N1、N2;和/或
终端根据上述被限制的第一类码本索引改变PMI和PMI指示的预编码矩阵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终端在码本中包含的预编码矩阵集合中去除上述第一类码本索引限制的一组PMI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对剩下的预编码矩阵重新编码并上报PMI。
本实施例中,所述终端不将所述码本索引作为第一类码本索引上报,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将所述码本索引作为第二类码本索引上报,并设置其对应的RPI为0。
本实施例中,第二类码本索引指示的预编码矩阵被CSR限制时,所述终端根据以下方式至少之一上报CSI
所述终端将所述第二类码本索引的RPI设置为0
所述终端将所述第二类码本索引的RPI设置为0,对应的PI设置为固定的值
所述终端将所述第二类码本索引的RPI设置为0,不上报对应的PI
所述终端将所述第二类码本索引的宽带RPI设置为0
所述终端将所述第二类码本索引的宽带RPI设置为0,对应的子带RPI设置为固定的状态,和/或,对应的PI设置为固定的状态
所述终端将所述第二类码本索引的宽带RPI设置为0,不上报对应的子带RPI,和/或对应的PI;
所述终端不上报所述第二类码本索引,以及对应的RPI和/或PI。
本实施例中,所述终端不上报所述第二类码本索引,以及对应的RPI和/或PI时,所述终端根据上述被限制的第二类码本索引改变PMI和PMI指示的预编码矩阵之间的映射关系,终端在码本中包含的预编码矩阵集合中去除上述被限制的第二类码本索引指示的预编码矩阵,对剩下的预编码矩阵重新编码并上报PMI。
实施例十一
下面用一个示例进行说明。上文提到了Type II的码本的一个例子,其中(k1,k2)表示第一类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的不同分量,包括水平方向PMI和垂直方向PMI,(m1,m2)表示第二类PMI的不同分量,包括第二类PMI的水平方向PMI和垂直方向PMI,p表示第二类PMI对应的RPI信息,(q2,q3)表示第二类PMI对应PI信息的不同分量,包括第一极化方向PI和第二极化方向PI。
在进行码书限制/码字选择时,第二类PMI(m1,m2)的选取有多种方式。
方式一:(m1,m2)选取受限制的正交波束
即选出的正交波束受到一些配置的限制,例如码本维度的限制,下表给出了一种限制的方式:
Figure BDA0001292637870000321
Figure BDA0001292637870000331
在上表给出的第二类PMI选取的方式是在总端口数大于等于16时,采用如图20所示的方式选取第二类PMI,图中黑色格子表示第一类PMI,空白格式表示第二类PMI。
方式二:(m1,m2)选取无限制的正交波束
即终端选取的第二类码本索引是所有和第一类码本索引指示的预编码正交的预编码矢量中最好的预编码对应的码本索引。
如果终端计算出的第一类码本索引被CSR指示的波束限制,那么终端有两种方式上报CSI:
一种方式是所有和第一类码本索引正交的波束组,或是由方式一限制出的波束组都不能被选取。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进一步的优化是利用CSR限制的第一类码本索引改变预编码矩阵和PMI之间的映射关系,例如,去除被该码本索引限制的一组PMI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之后,对剩下的预编码矩阵重新编码并上报PMI,这样可以减小CSI反馈的开销。
另一种方式是该码本索引不能被作为第一类码本索引上报,即终端选取第一类码本索引时跳过该码本索引,但是可以作为第二类正交波束上报,且遵循第二类正交波束上报的限制。
如果终端计算出的第二类码本索引被CSR指示的波束限制,那么终端有以下几种方式上报CSI:
终端将第二类码本索引的RPI设置为0,上报第二类码本索引以及对应的PI;
终端将第二类码本索引的RPI设置为0,上报第二类码本索引,不上报对应的PI;
当终端反馈的第二类码本索引的RPI对应有宽带RPI和子带RPI时,终端将所述第二类码本索引的宽带RPI设置为0,上报对应的子带RPI,和/或对应的PI
当终端反馈的第二类码本索引的RPI对应有宽带RPI和子带RPI时,终端将所述第二类码本索引的宽带RPI设置为0,不上报对应的子带RPI,和/或对应的PI
终端不上报该码本索引,即终端在选取第二类码本索引时跳过该码本索引对应的预编码矩阵,该码本索引不能被上报。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进一步的优化是,终端根据上述被限制的第二类码本索引改变PMI和PMI指示的预编码矩阵之间的映射关系,例如,终端在码本中包含的预编码矩阵集合中去除上述被限制的第二类码本索引指示的预编码矩阵,对剩下的预编码矩阵重新编码并上报PMI,这样可以减小CSI反馈的开销。
上述方式也可以用到Type I码本中,在Type I码本中,有一种设计用例是第一PMI指示一组波束,波束的个数大于1,并通过第二PMI指示波束组中被选出的波束。在这样的情况下,最终的波束是通过第一PMI和第二PMI联合指示出的,而CSR限制的是第一PMI和第二PMI联合指示出的预编码矩阵。此时,当第一PMI指示出的一组波束中,有波束被CSR限制了,终端选取第二PMI时,可以不用选取这些波束,因此,去除这些波束,对第一PMI包含的预编码矩阵集合中剩下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重新编码并上报第二PMI,可以减小CSI反馈开销。
下面给出一个本申请英文缩写的对照表。
Figure BDA0001292637870000341
Figure BDA0001292637870000351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装置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在硬件实施方式中,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功能模块/单元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对应于物理组件的划分;例如,一个物理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功能,或者一个功能或步骤可以由若干物理组件合作执行。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Claims (24)

1.一种端口配置方法,包括:
通信设备确定端口的配置信息,所述端口的配置信息包括端口组的选择信息,所述端口组包括1个或多个端口,所述选择的端口组数目大于1时,所述端口组按照等间隔的方式选择;
所述通信设备将所述端口的配置信息发送给通信对端;
所述通信设备确定端口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通信设备采用以下至少一种方式配置所述端口组的选择信息:
针对多个天线组分别配置所述端口组的选择信息;
针对多个测量导频集合分别配置所述端口组的选择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设备确定端口的配置信息,还包括:所述通信设备采用以下至少一种方式配置所述端口组的选择信息:
针对多个秩组或层组分别配置所述端口组的选择信息;
针对多种反馈方式分别配置所述端口组的选择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口组的选择信息用端口组索引的取值范围信息表示,所述端口组索引的取值范围信息包括端口组索引的以下至少一种信息:
起始位置;
结束位置;
取值个数;
选择规则。
4.一种端口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端口的配置信息,所述端口的配置信息包括端口组的选择信息,所述端口组包括1个或多个端口,所述选择的端口组数目大于1时,所述端口组按照等间隔的方式选择;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端口的配置信息发送给通信对端;
所述确定模块确定端口的配置信息,包括:通信设备采用以下至少一种方式配置所述端口组的选择信息:
针对多个天线组分别配置所述端口组的选择信息;
针对多个测量导频集合分别配置所述端口组的选择信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模块确定端口的配置信息,还包括:所述通信设备采用以下至少一种方式配置所述端口组的选择信息:
针对多个秩组或层组分别配置所述端口组的选择信息;
针对多种反馈方式分别配置所述端口组的选择信息。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口组的选择信息用端口组索引的取值范围信息表示,所述端口组索引的取值范围信息包括端口组索引的以下至少一种信息:
起始位置;
结束位置;
取值个数;
选择规则。
7.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确定端口的配置信息,所述端口的配置信息包括端口组的选择信息,所述端口组包括1个或多个端口,所述选择的端口组数目大于1时,所述端口组按照等间隔的方式选择;
将所述端口的配置信息发送给通信对端;
所述确定端口的配置信息,包括:采用以下至少一种方式配置所述端口组的选择信息:
针对多个天线组分别配置所述端口组的选择信息;
针对多个测量导频集合分别配置所述端口组的选择信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端口的配置信息,还包括:采用以下至少一种方式配置所述端口组的选择信息:
针对多个秩组或层组分别配置所述端口组的选择信息;
针对多种反馈方式分别配置所述端口组的选择信息。
9.一种码本配置方法,包括:
基站在层三信令中,向终端发送第一类的范围参数和/或第一类的密度参数;
所述基站在层二或层一信令中,向终端发送第二类的范围参数和/或第二类的密度参数;
其中,所述范围参数用于指示码本构造模块中基础矢量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所述密度参数用于指示所述基础矢量的密度;所述基础矢量对应于端口组;
所述范围参数和/或密度参数采用以下至少一种方式配置:
针对多个天线组分别配置;
针对多个测量导频集合分别配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配置方法,包括:
所述第二类的范围参数包括起始位置偏置参数和/或密度的偏置参数。
11.一种码本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在层三信令中,向终端发送第一类的范围参数和/或第一类的密度参数;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层二或层一信令中,向终端发送第二类的范围参数和/或第二类的密度参数;
其中,所述范围参数用于指示码本构造模块中基础矢量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所述密度参数用于指示所述基础矢量的密度;所述基础矢量对应于端口组;
所述范围参数和/或密度参数采用以下至少一种方式配置:
针对多个天线组分别配置;
针对多个测量导频集合分别配置。
12.一种码本配置方法,包括:
终端通过层三信令,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类的范围参数和/或第一类的密度参数;
所述终端通过层二或层一信令,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二类的范围参数和/或第二类的密度参数;
其中,所述范围参数用于指示码本构造模块中基础矢量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所述密度参数用于指示所述基础矢量的密度;所述基础矢量对应于端口组;
所述范围参数和/或密度参数采用以下至少一种方式配置:
针对多个天线组分别配置;
针对多个测量导频集合分别配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配置方法,包括:
所述第二类的范围参数包括起始位置偏置参数和/或密度的偏置参数。
14.一种码本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在层三信令中,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类的范围参数和/或第一类的密度参数;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在层二或层一信令中,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二类的范围参数和/或第二类的密度参数;
其中,所述范围参数用于指示码本构造模块中基础矢量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所述密度参数用于指示所述基础矢量的密度;所述基础矢量对应于端口组;
所述范围参数和/或密度参数采用以下至少一种方式配置:
针对多个天线组分别配置;
针对多个测量导频集合分别配置。
15.一种测量上报方法,包括:
终端根据码书限制信令CSR测量上报信道状态信息CSI,所述CSI至少包含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和第二PMI;
所述码书限制信令包括用于发送第一类的范围参数和/或第一类的密度参数的层三信令,以及用于发送第二类的范围参数和/或第二类的密度参数的层二或层一信令;
其中,所述范围参数用于指示码本构造模块中基础矢量的取值范围选择信息;所述密度参数用于指示所述基础矢量的密度;所述基础矢量对应于端口组;
所述范围参数和/或密度参数采用以下至少一种方式配置:
针对多个天线组分别配置;
针对多个测量导频集合分别配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根据CSR测量上报CSI,包括:所述第一PMI和第二PMI联合指示的预编码矩阵被CSR限制时,所述终端上报所述第二PMI和第二PMI指示的预编码矩阵之间的映射关系根据所述被限制的第一PMI和第二PMI确定。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根据CSR测量上报CSI,包括:所述终端在第一PMI包含的预编码矩阵集合中,去除上述被限制的第一PMI和第二PMI联合指示的预编码矩阵,对剩下的预编码矩阵重新编码并上报第二PMI。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根据CSR测量上报CSI,所述第一PMI至少包含第一类码本索引,第二类码本索引,第一PMI或第二PMI中包含所述第二类码本索引中对应的RPI和/或PI。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类码本索引不关联RPI和/或PI;和/或
所述第二类码本索引对应的RPI指示第二类码本索引指示的预编码矢量相对第一类码本索引指示的预编码矢量的功率变化;和/或
所述第二类码本索引对应的PI指示第二类码本索引指示的预编码矢量相对第一类码本索引指示的预编码矢量的相位偏移。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类码本索引指示的预编码矩阵被CSR限制时,终端根据以下方式至少之一上报CSI:
所述终端不上报所述第一类码本索引对应的一组PMI;
所述终端不将所述码本索引作为第一类码本索引上报。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不上报所述第一类码本索引对应的一组PMI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一组PMI包括和第一类码本索引指示的预编码矢量正交的预编码矢量对应的PMI;和/或
所述一组PMI由基站指示信令决定,所述基站指示信令至少包含指示预编码维度的参数N1、N2;和/或
终端根据上述被限制的第一类码本索引改变PMI和PMI指示的预编码矩阵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终端在码本中包含的预编码矩阵集合中去除上述第一类码本索引限制的一组PMI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对剩下的预编码矩阵重新编码并上报PMI。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不将所述码本索引作为第一类码本索引上报,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将所述码本索引作为第二类码本索引上报,并设置其对应的RPI为0。
23.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二类码本索引指示的预编码矩阵被CSR限制时,所述终端根据以下方式至少之一上报CSI
所述终端将所述第二类码本索引的RPI设置为0
所述终端将所述第二类码本索引的RPI设置为0,对应的PI设置为固定的值
所述终端将所述第二类码本索引的RPI设置为0,不上报对应的PI
所述终端将所述第二类码本索引的宽带RPI设置为0
所述终端将所述第二类码本索引的宽带RPI设置为0,对应的子带RPI设置为固定的状态,和/或,对应的PI设置为固定的状态
所述终端将所述第二类码本索引的宽带RPI设置为0,不上报对应的子带RPI,和/或对应的PI;
所述终端不上报所述第二类码本索引,以及对应的RPI和/或PI。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不上报所述第二类码本索引,以及对应的RPI和/或PI时,所述终端根据上述被限制的第二类码本索引改变PMI和PMI指示的预编码矩阵之间的映射关系,终端在码本中包含的预编码矩阵集合中去除上述被限制的第二类码本索引指示的预编码矩阵,对剩下的预编码矩阵重新编码并上报PMI。
CN201710331353.3A 2017-05-11 2017-05-11 码本配置方法、端口配置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81112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31353.3A CN108111206B (zh) 2017-05-11 2017-05-11 码本配置方法、端口配置方法及装置
CN202211236291.5A CN115865152A (zh) 2017-05-11 2017-05-11 码本配置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介质
PCT/CN2018/091612 WO2018206016A1 (zh) 2017-05-11 2018-06-15 码本配置方法、端口配置方法及装置
US16/612,609 US11581926B2 (en) 2017-05-11 2018-06-15 Codebook configuration method, port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US18/093,371 US20230142160A1 (en) 2017-05-11 2023-01-05 Codebook configuration method, port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31353.3A CN108111206B (zh) 2017-05-11 2017-05-11 码本配置方法、端口配置方法及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36291.5A Division CN115865152A (zh) 2017-05-11 2017-05-11 码本配置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11206A CN108111206A (zh) 2018-06-01
CN108111206B true CN108111206B (zh) 2022-10-14

Family

ID=6220615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31353.3A Active CN108111206B (zh) 2017-05-11 2017-05-11 码本配置方法、端口配置方法及装置
CN202211236291.5A Pending CN115865152A (zh) 2017-05-11 2017-05-11 码本配置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介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36291.5A Pending CN115865152A (zh) 2017-05-11 2017-05-11 码本配置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1581926B2 (zh)
CN (2) CN108111206B (zh)
WO (1) WO201820601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11206B (zh) * 2017-05-11 2022-10-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码本配置方法、端口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0855336B (zh) 2018-08-20 2022-04-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CN110868245B (zh) * 2018-08-28 2021-06-0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10535512B (zh) * 2018-10-31 2023-06-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报告天线端口加权矢量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20087361A1 (zh) * 2018-10-31 2020-05-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信号发送方法、天线面板信息的指示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1756419B (zh) * 2019-03-27 2021-06-0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12398516A (zh) * 2019-08-14 2021-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码本子集限制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2260735B (zh) * 2020-10-09 2022-01-28 哲库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码本确定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WO2022082481A1 (zh) * 2020-10-21 2022-04-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码本发送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3255318A (zh) * 2021-06-11 2021-08-13 北京明略软件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部首偏旁的字向量计算方法及装置
US20230170976A1 (en) * 2021-11-30 2023-06-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 selection and codebook learning based on xr perception
WO2024021129A1 (zh) * 2022-07-29 2024-02-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上行mimo传输8天线端口多天线面板的码字确定方法及其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59623A1 (en) * 2015-03-30 2016-10-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debook design and signaling
CN106330272A (zh) * 2015-06-30 2017-01-11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预编码矩阵指示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
CN106487434A (zh) * 2015-08-24 2017-03-0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78826B2 (en) * 2005-01-13 2010-08-17 Intel Corporation Beamforming codebook generation system and associated methods
US8848817B2 (en) * 2010-04-30 2014-09-30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modes and signaling for uplink MIMO support or single TB dual-layer transmission in LTE uplink
CN102939775B (zh) * 2010-05-07 2015-07-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量化的反馈率调整的方法及用户终端
US8891656B2 (en) * 2011-10-27 2014-11-18 Ntt Docomo, Inc. Low-complexity, rank extendable, codebook design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precoding matrix feedback for multi-user and single-user MIMO systems
CN102368698B (zh) * 2011-11-10 2014-04-1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预编码矩阵指示pmi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6160926B (zh) * 2015-04-08 2019-12-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在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反馈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WO2016163843A1 (ko) * 2015-04-10 2016-10-13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를 보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9615263B2 (en) * 2015-05-27 2017-04-0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in cell range expansion using location based codebook subset restriction
CN106559111B (zh) * 2015-09-25 2021-03-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获取码本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111206B (zh) * 2017-05-11 2022-10-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码本配置方法、端口配置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59623A1 (en) * 2015-03-30 2016-10-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debook design and signaling
CN106330272A (zh) * 2015-06-30 2017-01-11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预编码矩阵指示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
CN106487434A (zh) * 2015-08-24 2017-03-0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142160A1 (en) 2023-05-11
CN115865152A (zh) 2023-03-28
US11581926B2 (en) 2023-02-14
CN108111206A (zh) 2018-06-01
US20200136692A1 (en) 2020-04-30
WO2018206016A1 (zh) 2018-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11206B (zh) 码本配置方法、端口配置方法及装置
US11159216B2 (en) Reporting of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US11515912B2 (en) Codebook subset restriction signaling
KR102247005B1 (ko) 더 최적화된 오버헤드를 갖는 멀티-빔 코드북들
KR102270375B1 (ko) 개선된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선형 조합 pmi 코드북 기반 csi 보고
KR102442249B1 (ko) 첨단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명시적 csi 보고 방법 및 장치
EP2466835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ecoding and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precoding codebook
US10205499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apting a codebook for use with multiple antenna configurations
JP7450625B2 (ja) 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フィードバック報告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US10560170B2 (en) Method for channel information feedback in multi-antenna system, and terminal
US8971434B2 (en) Precoding codebook and feedback representation
WO2016141796A1 (zh) 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和反馈方法及发送端和接收端
CN109964414B (zh) 针对混合类a/b操作的高级csi报告
JP2020503711A (ja) 拡張されたビームベースのコードブックサブセット制限シグナリング
WO2021148629A1 (en) Csi reporting based on linear combination port-selection codebook
WO2014010912A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코드북을 이용한 피드백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8126831A1 (zh) 参数取值的确定、配置方法及装置、终端及基站
CN111106857A (zh) 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KR20100028859A (ko) 다중 입출력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적응적 코드북 컬러링 장치 및 방법
CN114128162B (zh) 用于增强csi报告的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