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93127A - 抗干扰方法、电子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抗干扰方法、电子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93127A
CN108093127A CN201711228242.6A CN201711228242A CN108093127A CN 108093127 A CN108093127 A CN 108093127A CN 201711228242 A CN201711228242 A CN 201711228242A CN 108093127 A CN108093127 A CN 1080931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inductive
proximity sensor
inductive signal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2824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93127B (zh
Inventor
武小勇
李枝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22824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93127B/zh
Publication of CN1080931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931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931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931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07General aspects irrespective of display type, e.g. determination of decimal point position, display with fixed or driving decimal point, suppression of non-significant zer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1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sensor for measuring a physical value, e.g. temperature or mo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干扰方法,用于电子装置。抗干扰方法包括:处理器主动读取接近传感器按照预设采集周期连续采集的多个感应信号;从多个感应信号中选取合格感应信号,合格感应信号为接近传感器在未受天线干扰时采集得到;根据合格感应信号控制显示屏点亮或熄灭。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抗干扰方法、电子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采集到多个感应信号后,对感应信号进行筛选以剔除接近传感器在采集时段与天线射频信号发射时段重叠的信号,从而降低天线的射频信号对接近传感器的干扰。如此,接近传感器采集到较为准确的感应信号以便处理器对显示屏点亮或熄灭进行准确控制。

Description

抗干扰方法、电子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干扰方法、电子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朝着窄边框、大屏占比方向发展。随着屏占比的不断增大,很多器件都会进入天线净空区。进入天线净空区的器件工作时易受到天线射频信号的干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干扰方法、电子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抗干扰方法用于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接近传感器、处理器和显示屏,所述抗干扰方法包括:
所述处理器主动读取所述接近传感器按照预设采集周期连续采集的多个感应信号;
从多个所述感应信号中选取合格感应信号,所述合格感应信号为所述接近传感器在未受天线干扰时采集得到;和
根据所述合格感应信号控制所述显示屏点亮或熄灭。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包括接近传感器、处理器和显示屏。所述处理器用于主动读取所述接近传感器按照预设采集周期连续采集的多个感应信号,从多个所述感应信号中选取合格感应信号,所述合格感应信号为所述接近传感器在未受天线干扰时采集得到,以及根据所述合格感应信号控制所述显示屏点亮或熄灭。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包括接近传感器、天线、显示屏、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成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的抗干扰方法的指令。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与电子装置结合使用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可被处理器执行以完成上述的抗干扰方法。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抗干扰方法、电子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采集到多个感应信号后,对感应信号进行筛选以剔除接近传感器在采集时段与天线射频信号发射时段重叠的信号,从而降低天线的射频信号对接近传感器的干扰。如此,接近传感器采集到较为准确的感应信号以便处理器使用该感应信号进行显示屏点亮或熄灭的准确控制。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某些实施方式的抗干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某些实施方式的抗干扰方法的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某些实施方式的TDMA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某些实施方式的抗干扰方法的原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某些实施方式的抗干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某些实施方式的抗干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2,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抗干扰方法用于电子装置100。电子装置100包括接近传感器10、天线20、处理器30和显示屏40。抗干扰方法包括:
S12:处理器30主动读取接近传感器10按照预设采集周期连续采集的多个感应信号;
S13:从多个感应信号中选取合格感应信号,合格感应信号为接近传感器10在未受天线20干扰时采集得到;和
S14:根据合格感应信号控制显示屏40点亮或熄灭。
请再参阅图2,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抗干扰方法可以由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实现。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包括接近传感器10、天线20、处理器30和显示屏40。步骤S12、步骤S13和步骤S14均可以由处理器30实现。
也即是说,处理器30可用于主动读取接近传感器10按照预设采集周期连续采集的多个感应信号,从多个感应信号中选取合格感应信号,其中合格感应信号为接近传感器10在未受天线20干扰时采集得到,以及根据合格感应信号控制显示屏40点亮或熄灭。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10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智能头盔等。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接近传感器10为红外接近传感器。
可以理解,现有的许多电子装置100均在往大屏占比的方向发展,而屏占比的增大会导致许多电子器件不得不设置在天线20的净空区内,例如,摄像头、用于在用户通话时感测用户耳朵与显示屏40距离的接近传感器10等。进入到天线20净空区中的电子器件若工作在天线20发射射频信号的时间段内,则电子器件会因受到较强的电磁干扰而无法正常工作。以手机的红外接近传感器为例,如果红外接近传感器在天线20发射射频信号期间内发射和接收红外光,则红外接近传感器中的元器件将会受到电磁干扰的影响,从而导致红外接近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异常,如此,用户耳朵与显示屏40的距离检测出错,无法实现在通话过程中,当用户耳朵靠近显示屏40时控制显示屏40熄灭,当用户耳朵远离显示屏40时控制显示屏40点亮的功能。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抗干扰方法和电子装置100在采集到多个感应信号后,对感应信号进行筛选以剔除接近传感器10在采集时段与天线20射频信号发射时段重叠的信号,从而降低天线20对接近传感器10的干扰。如此,接近传感器10采集到较为准确的感应信号以便处理器30使用该感应信号进行显示屏40点亮或熄灭的正确控制。
具体地,以手机为例,手机与基站可采用不同的通信技术实现通信,例如,可以采用第二代移动系统的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等。由于GSM相较于WCDMA、LTE等的发射功率较高,通常GSM的发射功率可达到33dB,对接近传感器10存在较大的影响,而WCDMA、LTE等的最大发射功率仅可达到23dB~24dB,对接近传感器10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请结合图3至图5,GSM中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ess,TDMA)技术的信号结构为TDMA帧。每个TDMA帧中均包括编号0-7的八个时隙,每个用户占用一个时隙。天线在一个时隙上产生突发脉冲序列进行通信信号传输。射频信号的发射周期为T2,每个突发脉冲序列的持续时间为T1(即发射时段为T1),其中,T1和T2的数值均为通信协议中协定好的,例如,T1的值可为0.577ms,T2的值可为4.616ms,T1为T2的1/8,即每个用户仅占用TDMA中的一个时隙。因此,若要避免接近传感器10的采集时段T3与射频信号的发射时段T1(即突发脉冲序列的持续时间)连续重叠,则可通过设置接近传感器10的预设采集周期(图3中的T4)来避免采集时段(图3中的T3)与发射时段连续重叠的情况。具体地,如图5所示,以接近传感器10采集第一个感应信号的采集时段与发射时段完全重合(此时采集时段T3的值为0.577ms),且预设采集周期为100ms为例,则在经历过一个预设采集周期100ms后,射频信号的发射周期为第22个发射周期,第22个发射周期中发射时段的结束时刻为97.513ms,距离接近传感器10第2个预设采集周期中采集时段的开始时刻还有2.487ms,而射频信号的第23个发射周期中发射时段的开始时刻为101.552ms,与接近传感器10第2个预设采集周期中采集时段的结束时刻之间相差0.975ms,如此,接近传感器10采集第二个感应信号的采集时段与天线20的发射时段没有重叠部分,也即是说,第二个感应信号可以在未受到天线20干扰时采集得到。经历过两个预设采集周期后,射频信号的发射周期为第44个发射周期,第44个发射周期中发射时段的结束时刻为199.065ms,距离接近传感器10第3个预设采集周期中采集时段的开始时刻还有0.935ms,而射频信号的第45个发射周期中发射时段的开始时刻为203.104m,与接近传感器10第3个预设采集周期中采集时段的结束时刻之间相差2.527ms,如此,接近传感器10采集第三个感应信号的采集时段与天线20的发射时段没有重叠部分,也即是说,第三个感应信号也可以在未受到天线20干扰时采集得到。
因此,通过对接近传感器10预设采集周期的设置即可使得接近传感器10采集到未受到天线20干扰的感应信号,从而避免出现采集的感应信号异常导致距离检测出错的问题。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预设采集周期不为天线发射射频信号的发射周期的整数倍。可以理解,如果预设采集周期为发射周期的整数倍,则当接近传感器采集第一个感应信号的采集时段恰好与发射时段完全重合时,后续每一个采集时段均会与发射时段重合,导致接近传感器10无法采集到未受到天线20干扰的感应信号,从而影响接近传感器10的距离检测。而将预设采集周期设定为不为天线发射射频信号的发射周期的整数倍,则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接近传感器10始终采集到受天线20干扰的感应信号的概率,改善接近传感器10的检测效率。
请参阅图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感应信号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三个,步骤S13从多个感应信号中选取合格感应信号包括:
S131:对多个连续采集的感应信号进行两两比较;
S132:在任意两个感应信号的差值的绝对值均小于预设差值时,确认所有的感应信号均为合格感应信号。
请再参阅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31和步骤S132均可以由处理器30实现。也即是说,处理器30可进一步用于对多个连续采集的感应信号进行两两比较,以及在任意两个感应信号的差值的绝对值均小于预设差值时,确认所有的感应信号均为合格感应信号。
具体地,例如,接近传感器10连续采集了三个感应信号,分别为第一感应信号、第二感应信号和第三感应信号。若第一感应信号与第二感应信号的差值的绝对值、第二感应信号与第三感应信号的差值的绝对值、第一感应信号与第三感应信号的差值的绝对值均小于预设差值,则说明第一感应信号、第二感应信号和第三感应信号均为合格感应信号。可以理解,若任意两个感应信号之间的差值均小于预设差值,则说明每个感应信号的采集时段均未与射频信号的发射时段重叠,因此,没有出现感应信号异常的情况。如此,通过对采集的多个感应信号进行两两比较的选取方式可获得合格感应信号。当然,此种选取方式适用于接近传感器10的预设采集周期不为天线20发射射频信号的发射周期的整数倍的情况,或者,在预设采集周期为发射周期整数倍的情况下,任意一个预设采集周期的开始时刻不与发射周期的开始时刻重合的情况。
请参阅图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感应信号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两个,步骤S13从多个感应信号中选取合格感应信号包括:
S133:比较多个感应信号与预设下限值的大小,比较多个感应信号与预设上限值的大小;和
S134:将大于预设下限值且小于预设上限值的感应信号归并为合格感应信号。
请再参阅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33和步骤S134均可以由处理器30实现。也即是说,处理器30可进一步用于比较多个感应信号与预设下限值的大小,比较多个感应信号与预设上限值的大小,以及将大于预设下限值且小于预设上限值的感应信号归并为合格感应信号。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接近传感器10为红外接近传感器,红外接近传感器包括红外发射器(图未示)和红外接收器(图未示)。红外接近传感器工作时,红外发射器发射出红外光,红外接收器接收被反射回的红外光。当用户耳朵距离显示屏40较近时,反射回的红外光较多,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的红外光也较多。当用户耳朵距离显示屏40较远时,反射回的红外光较少。因此,可以设置预设下限值和预设上限值来检测红外接近传感器采集感应信号(感应信号为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红外光后生成的电信号)的采集时段是否与天线20发射射频信号的发射时段重叠,其中,预设下限值小于预设上限值。当感应信号的采集时段与射频信号的发射时段重叠时,感应信号的值出现异常,其中,异常指的是感应信号的值过高或过低。具体地,若感应信号小于预设下限值,或者感应信号大于预设上限值,则说明感应信号出现异常,感应信号的采集时段与射频信号的发射时段重叠。若感应信号处于预设下限值与预设上限值之间,则感应信号的采集时段与射频信号的发射时段不重叠,也即是说,该感应信号是在接近传感器10未受到天线20干扰时采集的。如此,处理器30通过对采集到的感应信号进行异常检测即可筛选出合格感应信号。
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预设下限值的个数可为多个,预设上限值的个数可为多个。例如,预设下限值的个数为两个,分别为第一预设下限值和第二预设下限值;预设上限值的个数为两个,分别为第一预设上限值和第二预设上限值。其中,第一预设下限值、第二预设下限值、第一预设上限值、第二预设上限值之间的大小关系为:第一预设下限值<第一预设上限值<第二预设下限值<第二预设上限值。具体地,在用户耳朵远离屏幕时,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的红外光较少,此时,对应的感应信号较小,因此在感应信号的数值较小时,将采集到的感应信号与第一预设下限值及第一预设上限值进行比较,当感应信号大于第一预设下限值且小于第一预设上限值时,确定感应信号为合格感应信号。在用户耳朵靠近屏幕时,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的红外光较多,此时,对应的感应信号较大,因此,在感应信号的数值较大时,将采集到的感应信号与第二预设下限值及第二预设上限值进行比较,当感应信号大于第二预设下限值且小于第二预设上限值时,确定感应信号为合格信号。其中,确定每个感应信号对应的预设上限值和预设下限值可通过设定一个分区阈值来实现,也即是说,处理器30首先将感应信号与分区阈值进行比较,在感应信号大于或等于分区阈值时,将感应信号与第二预设下限值及第二预设上限值进行比较,当感应信号小于分区阈值时,将感应信号与第一预设下限值及第一预设上限值进行比较。如此,采用不同的预设上限值和预设下限值对感应信号进行筛选,可以区分用户耳朵靠近显示屏40及用户耳朵远离显示屏40的场景,使得感应信号的筛选更加准确,提升接近传感器10距离检测的可靠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33和步骤S134所述的选取合格感应信号的方法对于预设采集周期不为天线20发射射频信号的发射周期的整数倍的情况是适用的。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选取合格感应信号也可首先采用步骤S131和步骤S132所述的选取方法进行合格感应信号的选取,在执行完步骤S132所述的选取方法未能确认所有的感应信号均为合格感应信号后,再采用步骤S133和步骤S134所述的选取方法进行合格感应信号的选取。如此,可以在多个感应信号全部为合格感应信号时不用再执行步骤S133和步骤S134,节省能耗,且能加快处理速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接近传感器10通过I2C串行总线与处理器30通信连接。接近传感器10的工作方式为轮询方式。工作在轮询方式下的接近传感器10由处理器30主动对其进行访问以读取接近传感器10采集的感应信号。
具体地,接近传感器持续10以预设采集周期持续采集多个感应信号,处理器30每间隔一段预定时间访问接近传感器10以读取接近传感器10采集的感应信号。由于接近传感器10在处理器30访问前一直在采集感应信号,因此处理器30访问接近传感器10时可实时地读取到感应信号,因此,感应信号的读取较为及时,处理器10可根据感应信号快速地控制显示屏40点亮或熄灭。
或者,处理器30每间隔一段时间访问接近传感器10,在处理器30未访问接近传感器10时,接近传感器10处于关闭状态;在处理器30访问接近传感器10时,接近传感器10才开启并进行感应信号采集,处理器30读取接近传感器30采集的感应信号。由于接近传感器10在处理器30访问时才开启以进行感应信号采集,也即是说,接近传感器10无需实时进行感应信号的采集,因此,可降低电子装置100的功耗。
请参阅图8,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包括接近传感器10、天线20、显示屏40、一个或多个处理器30、存储器50和一个或多个程序51。其中,接近传感器10用于按照预设采集周期连续采集多个感应信号;一个或多个程序51被存储在存储器50中,并且被配置成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30执行。程序51包括用于上述任意一项实施方式所述的抗干扰方法的指令。
例如,程序51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所述的抗干扰方法的指令:
S12:处理器30主动读取接近传感器10按照预设采集周期连续采集的多个感应信号;
S13:从多个感应信号中选取合格感应信号,合格感应信号为接近传感器10在未受天线20干扰时采集得到;和
S14:根据合格感应信号控制显示屏40点亮或熄灭。
再例如,程序51还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所述的抗干扰方法的指令:
S133:比较多个感应信号与预设下限值的大小,比较多个感应信号与预设上限值的大小;和
S134:将大于预设下限值且小于预设上限值的感应信号归并为合格感应信号。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与电子装置100结合使用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可被处理器30执行上述任意一项实施方式所述的抗干扰方法。
例如,计算机程序可被处理器30执行以下步骤所述的抗干扰方法:
S12:处理器30主动读取接近传感器10按照预设采集周期连续采集的多个感应信号;
S13:从多个感应信号中选取合格感应信号,合格感应信号为接近传感器10在未受天线20干扰时采集得到;和
S14:根据合格感应信号控制显示屏40点亮或熄灭。
再例如,计算机程序还可被处理器30执行以下步骤所述的抗干扰方法:
S133:比较多个感应信号与预设下限值的大小,比较多个感应信号与预设上限值的大小;和
S134:将大于预设下限值且小于预设上限值的感应信号归并为合格感应信号。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2)

1.一种抗干扰方法,用于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包括接近传感器、处理器和显示屏,所述抗干扰方法包括:
所述处理器主动读取所述接近传感器按照预设采集周期连续采集的多个感应信号;
从多个所述感应信号中选取合格感应信号,所述合格感应信号为所述接近传感器在未受天线干扰时采集得到;和
根据所述合格感应信号控制所述显示屏点亮或熄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干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采集周期不为所述天线发射射频信号的发射周期的整数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干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信号的个数大于或等于三个,所述从多个所述感应信号中选取合格感应信号的步骤包括:
对多个连续采集的所述感应信号进行两两比较;和
在任意两个所述感应信号的差值的绝对值均小于所述预设差值时,确认所有的所述感应信号均为所述合格感应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抗干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信号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两个,所述从多个所述感应信号中选取合格感应信号的步骤包括:
比较多个所述感应信号与预设下限值的大小,比较多个所述感应信号与预设上限值的大小;和
将大于所述预设下限值且小于所述预设上限值的所述感应信号归并为所述合格感应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干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近传感器通过I2C串行总线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所述接近传感器的工作在轮询方式。
6.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包括接近传感器、处理器和显示屏,所述处理器用于:
主动读取所述接近传感器按照预设采集周期连续采集的多个感应信号;
从多个所述感应信号中选取合格感应信号,所述合格感应信号为所述接近传感器在未受天线干扰时采集得到;和
根据所述合格感应信号控制所述显示屏点亮或熄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采集周期不为所述天线发射射频信号的发射周期的整数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信号的个数大于或等于三个,所述处理器进一步用于:
对多个连续采集的所述感应信号进行两两比较;和
在任意两个所述感应信号的差值的绝对值均小于所述预设差值时,确认所有的所述感应信号均为所述合格感应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信号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两个,所述处理器进一步用于:
比较多个所述感应信号与预设下限值的大小,比较多个所述感应信号与预设上限值的大小;和
将大于所述预设下限值且小于所述预设上限值的所述感应信号归并为所述合格感应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近传感器通过I2C串行总线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所述接近传感器的工作在轮询方式。
1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包括:
接近传感器,所述接近传感器用于按照预设采集周期连续采集多个感应信号;
天线;
显示屏;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和
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成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抗干扰方法的指令。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与电子装置结合使用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可被处理器执行以完成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抗干扰方法。
CN201711228242.6A 2017-11-29 2017-11-29 抗干扰方法、电子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080931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28242.6A CN108093127B (zh) 2017-11-29 2017-11-29 抗干扰方法、电子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28242.6A CN108093127B (zh) 2017-11-29 2017-11-29 抗干扰方法、电子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93127A true CN108093127A (zh) 2018-05-29
CN108093127B CN108093127B (zh) 2020-12-04

Family

ID=62173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28242.6A Active CN108093127B (zh) 2017-11-29 2017-11-29 抗干扰方法、电子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9312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72466A (zh) * 2018-12-12 2019-04-23 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 信号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15717A (zh) * 2016-05-26 2016-08-3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屏幕亮灭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5959461A (zh) * 2016-04-14 2016-09-2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屏幕感应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6249311A (zh) * 2015-06-12 2016-12-21 力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接近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的检测方法
CN106791120A (zh) * 2016-12-27 2017-05-3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熄屏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7102864A (zh) * 2017-05-16 2017-08-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熄屏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终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49311A (zh) * 2015-06-12 2016-12-21 力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接近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的检测方法
CN105959461A (zh) * 2016-04-14 2016-09-2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屏幕感应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5915717A (zh) * 2016-05-26 2016-08-3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屏幕亮灭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6791120A (zh) * 2016-12-27 2017-05-3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熄屏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7102864A (zh) * 2017-05-16 2017-08-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熄屏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终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72466A (zh) * 2018-12-12 2019-04-23 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 信号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672466B (zh) * 2018-12-12 2022-02-18 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93127B (zh) 2020-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11672A (zh) 抗干扰方法、电子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2970051A (zh) 防干扰无线通讯系统
CN206948392U (zh) 显示装置及终端设备
US20100145622A1 (en) Event-based power management for seismic sensors
CN106303370A (zh) 确定目标对象位置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289867A (zh) 一种降低天线间干扰的方法、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8111671A (zh) 抗干扰方法、电子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303021A (zh) 屏幕工作状态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791120A (zh) 移动终端熄屏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8093127A (zh) 抗干扰方法、电子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4808771A (zh) 检测头戴式智能设备持续附着在人体上的装置和方法
CN108076220A (zh) 抗干扰方法、电子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5665902U (zh) 基于Lora无线组网的泊车系统灯节点控制器系统
CN106301622B (zh) 干扰检测方法和干扰检测系统
CN105931452B (zh) 终端设备抗红外信号干扰的方法、装置、系统及终端设备
CN107274590A (zh) 一种监测系统、方法、装置、金融机具及存储介质
CN109981210A (zh) 射频干扰的处理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207585664U (zh) 抗井下电磁噪声干扰的多功能矿用移动生产环境监测装置
CN108761473A (zh) 空调器的房间大小检测方法、空调器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7623526B (zh) 一种调整天线接收灵敏度的方法及通信终端
CN106788530A (zh) 一种移动设备辐射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移动设备
CN205375571U (zh) 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商场系统
CN108012028A (zh) 抗干扰方法、电子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4808777A (zh) 判断头戴式智能设备操作有效性的装置和方法
CN210627429U (zh) 一种带入侵探测的滚刺笼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23860 No. 18, Wu Sha Beach Road, Changan Town, Dongguan, Guangdong

Applicant after: OPPO Guangdo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3860 No. 18, Wu Sha Beach Road, Changan Town, Dongguan,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