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88123A - 一种液体分配盘结构、蒸发器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体分配盘结构、蒸发器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88123A
CN108088123A CN201711350590.0A CN201711350590A CN108088123A CN 108088123 A CN108088123 A CN 108088123A CN 201711350590 A CN201711350590 A CN 201711350590A CN 108088123 A CN108088123 A CN 1080881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equal
heat exchanger
exchanger tube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5059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群红
岳清学
王春连
熊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71135059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88123A/zh
Publication of CN1080881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881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2Evaporators
    • F25B39/028Evaporators having distribut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5/00Component parts of trickle coolers
    • F28F25/02Component parts of trickle coolers for distributing, circulating, and accumulating liquid
    • F28F25/08Splashing boards or grids, e.g. for converting liquid sprays into liquid films; Elements or beds for increasing the area of the contact surf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分配盘结构、蒸发器和空调器,所述液体分配盘结构包括:均液盘(1),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圆环形均液孔组(11),每个所述均液孔组(11)包括第一圆心(111)和围绕所述第一圆心成圆环形均布的多个均液孔(112),每个所述圆环形均液孔组(11)能够与一个换热管(5)相对应、以通过多个所述均液孔(112)将液体分配至所述换热管(5)中。通过本发明能够保证液态冷媒均匀的分布到换热管束中,冷媒沿各蒸发管中内流量分布均匀,换热面积得到最优的利用,换热效果好,提高了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液体分配盘结构、蒸发器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体分配盘结构、蒸发器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商用空调机组的降膜式蒸发器通常是卧式结构。壳体内上半部分设有冷媒分配器,在冷媒分配器下部分设有一定规则排列的蒸发管。管程介质是载冷剂,壳程介质是冷媒。从进口进入到壳体内上半部分设有冷媒分配器的冷媒,通过冷媒分配器上的小孔滴落到下半部分的蒸发管管壁上,冷媒在蒸发管管壁外流动,而形成一层薄膜,吸热蒸发。而普通的立式降膜式蒸发器,冷媒走壳程,载冷剂走管程,在壳体内部设置了多层的分液管和布液盘的组合布液结构,冷媒通过分液管和布液盘的作用,流到换热管的外表面,在换热管外表面吸热蒸发。
上述结构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1、传统的蒸发器结构受冷媒分配器、蒸发管布置间距大小结构的限制,冷媒沿各蒸发管流量分布不均匀,蒸发管被淋到的冷媒不充分,换热面积得不到最大的利用,换热效果差。
2、虽然设置了多层的分液管和布液盘的组合布液结构,但此种结构受到整个系统中冷媒流量、流速波动的影响,冷媒未能真正均匀的分配到各个换热管表面。
3、冷媒走壳程,载冷剂走管程。壳程中中上部分换热管表面形成的液膜受到从下部分蒸发,向上流动的气态冷媒气流的扰动作用,换热管表面的液膜遭到了破坏,降低了换热效率。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蒸发器存在冷媒沿各蒸发管流量分配不均匀,换热面积得不到最大的利用,换热效果差的技术问题;传统的冷媒布液器受整个系统中冷媒流量、流速波动的影响,冷媒未能真正均匀的分配到各个换热管表面,未能有效的在各个换热管上形成降膜式蒸发;冷媒走壳程的立式的降膜式蒸发器,壳程中中上部分换热管表面形成的液膜受到从下部分蒸发向上流动的气态冷媒气流的扰动作用,换热管表面的液膜遭到了破坏,换热效率低等技术问题,因此本发明研究设计出一种液体分配盘结构、蒸发器和空调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蒸发器存在冷媒沿各蒸发管流量分配不均匀,换热面积得不到最大的利用,换热效果差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液体分配盘结构、蒸发器和空调器。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分配盘结构,其包括:
均液盘,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圆环形均液孔组,每个所述均液孔组包括第一圆心和围绕所述第一圆心成圆环形均布的多个均液孔,每个所述圆环形均液孔组能够与一个换热管相对应、以通过多个所述均液孔将液体分配至所述换热管中。
优选地,
多个所述均液孔均为直径相等的圆孔,所述均液孔包括第二圆心,且多个所述均液孔的第二圆心与所述均液孔组的第一圆心之间的间距均相等。
优选地,
所述圆环形均液孔组的第一圆心位于与其对应的换热管的中心轴线上,定义所述第二圆心与所述第一圆心之间的间距为所述均液孔组的半径d1/2,且有均液孔组的半径d1/2>换热管的半径。
优选地,
所述均液孔的直径d2=1mm~6mmm,在每个所述均液孔组上分布的所述均液孔的数量n=3~12个。
优选地,
多个所述均液孔组在所述均液盘上均匀分布。
优选地,
还包括挡液环,所述挡液环设置于所述均液盘的上端面上、朝远离所述均液盘的上方延伸而形成环形结构,且所述延伸高度为H。
优选地,
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均液盘的下端面上、朝远离所述均液盘的下方延伸,以使得所述支架在高度方向上支承出能够容纳液体流动的空间。
优选地,
所述支架的底端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均液盘的底面之间间隔S1的距离,且所述S1的取值范围在5~25mm之间。
本发明一种蒸发器,其包括换热管和前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分配盘结构,所述换热管沿竖直方向布置,所述液体分配盘结构位于所述换热管的上端。
优选地,
多个所述换热管均匀分布,两相邻换热管之间的中心间距均相等,且所述均液孔组的圆环直径d1与两换热管之间的中心间距S2相等。
优选地,
还包括上管箱和壳体,所述液体分配盘结构位于所述上管箱中、多个所述换热管位于所述壳体中,所述上管箱下端和所述壳体上端面相接,且所述换热管与所述分配盘结构在所述相接处也实现相接通。
优选地,
所述壳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相接位置的上管板,所述换热管贯穿所述上管板的上下端面,且所述分配盘结构设置于所述上管板的上端面处,以将冷媒从分配盘结构中导入至所述换热管中。
优选地,
还包括下管箱,所述下管箱与所述壳体的下端面相接;
还包括冷媒进口接管,设置于所述上管箱的顶部、以将所述冷媒灌注至所述分配盘结构中;
还包括冷媒出口接管,设置于所述下管箱上、以将换热完成后的冷媒从该冷媒出口接管排出所述下管箱。
优选地,
还包括载冷剂进管和换热介质出液口,所述载冷剂进管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一侧、所述载冷剂出管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另外一侧,在高度方向上、所述载冷剂进管高于所述载冷剂出管。
优选地,
定义所述冷媒进口接管的内径为Di,所述换热管的总数量为N,每个所述均液孔组上分布的所述均液孔的数量为n,每个所述均液孔的直径为d2,且有n=Di2*/(N*d22)。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蒸发器。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液体分配盘结构、蒸发器和空调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液体分配盘结构、蒸发器和空调器,通过均液盘,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圆环形均液孔组,每个所述均液孔组包括第一圆心和围绕所述第一圆心成圆环形均布的多个均液孔,每个所述圆环形均液孔组能够与一个换热管相对应、以通过多个所述均液孔将液体分配至所述换热管中,即液体分配盘环形规则开孔结构,能够保证液态冷媒均匀的分布到换热管束中,冷媒沿各蒸发管中内流量分布均匀,换热面积得到最优的利用,换热效果好,提高了换热效率;
2.本发明的液体分配盘结构、蒸发器和空调器,通过液体分配盘组件中的挡液环能有效的保证进入上管箱的冷媒储存于液体分配盘上部,在液体分配盘上部形成一定的液位高度,避免系统中出现冷媒流量、流速波动而影响了液体分配盘布液效果的问题;
3.本发明的液体分配盘结构、蒸发器和空调器,通过用于上管箱的立式降膜式蒸发器液体分配盘,其要求设置冷媒走管程,载冷剂走壳程,蒸发的冷媒沿着换热管向低压侧下管箱流动,由于换热管内气态冷媒流动方向跟在重力作用下液态冷媒流动方向一致,气态冷媒流动的扰动作用加速了液态冷媒在沿换热管长度方向上形成膜状流,提高了换热效率。
4、本发明的液体分配盘结构、蒸发器和空调器,通过蒸发器上管箱设计的液体分配盘结构,通过液体分配盘组件中具有一定高度的支架满足了不同粘度的冷媒从布液盘呈液滴流下的最小高度要求,增加了混合程度,提高了均液功能和效果,提高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蒸发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液体分配盘结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3是图2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液体分配盘结构中的均液盘的俯视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的液体分配盘上的均液盘环向开孔(与换热管相匹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蒸发器的液体分配盘与换热管相接部位的冷媒流动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均液盘;11、均液孔组;111、第一圆心;112、均液孔;2、挡液环;3、支架;4、液体分配盘结构;5、换热管;6、上管箱;7、下管箱;8、壳体;91、上管板;92、下管板;21、载冷剂进管;22、载冷剂出管;31、冷媒进口接管;32、冷媒出口接管;10、排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6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分配盘结构,其包括:
均液盘1,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圆环形均液孔组11,每个所述均液孔组11包括第一圆心111和围绕所述第一圆心成圆环形均布的多个均液孔112,多个所述均液孔112围绕第一圆心环绕排布而形成圆环形的所述均液孔组11,每个所述圆环形均液孔组11能够与一个换热管5相对应、以通过多个所述均液孔112将液体分配至所述换热管5中。
通过在均液盘上设置的至少一个圆环形均液孔组,每个所述均液孔组包括第一圆心和围绕所述第一圆心成圆环形均布的多个均液孔,每个所述圆环形均液孔组能够与一个换热管相对应、以通过多个所述均液孔将液体分配至所述换热管中,即液体分配盘环形规则开孔结构,能够保证液态冷媒均匀的分布到换热管束中,冷媒沿各蒸发管中内流量分布均匀,换热面积得到最优的利用,换热效果好,提高了换热效率。
优选地,
多个所述均液孔112均为直径相等的圆孔,所述均液孔112包括第二圆心,在一个均液孔组中、多个所述均液孔112的第二圆心与所述均液孔组11的第一圆心之间的间距均相等。这样的结构形式能够使得均液孔为大小相等的圆孔、均液孔与第一圆心之间的间距均相等,位于以第一圆心为圆形的环状周向上,进一步地实现了环形规则开孔结构,进一步保证液态冷媒均匀的分布到换热管束中,提高了均液孔的均匀分布性能,提高了换热效率。
优选地,
所述圆环形均液孔组11的第一圆心111位于与其对应的换热管5的中心轴线上,定义所述第二圆心与所述第一圆心之间的间距为所述均液孔组11的半径d1/2,且有均液孔组11的半径d1/2>换热管的半径。即该均液孔组中的均液孔均位于所述换热管5的周壁的径向外围。这样能够避免将均液孔与换热管的内部对应设置、而防止均液孔中流出的冷媒直接落入换热管中、而不经过换热管壁,导致流速过快,无法形成降膜作用,使得换热效率降低;因此通过将本发明中的均液孔组中的均液孔均位于所述换热管5的周壁的径向外围,能够使得均液孔中的冷媒先流至上管板91上、再沿着换热管的内壁流下,使其沿内壁形成膜状,能够有效地增大与换热管外部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冷媒的流动方向参见图6所示。
进一步优选地,均液孔组11的半径d1/2-均液孔半径d2/2>换热管的半径,这样能够使得位于圆环上的均液孔的径向内侧部分尽可能地位于换热管管壁径向外侧,能够进一步地保证均液孔中的冷媒从换热管径向外侧沿着换热管内壁流下、而不直接从换热管中间直接落下,提高降膜形成程度,提高换热效率。
开设于其上的多个圆形均液孔,多个所述均液孔形成多个环状孔组,每个所述环状孔组通过多个所述均液孔排布成环形形状,每个所述环状孔组中的多个均液孔均匀排布,间距相等,且围成的所述环状控组具有圆心、每个所述均液孔的圆心与所述环状孔组的圆心之间的间距均相等、为环状孔组的半径,且所述环状控组的半径大于换热管的半径。
液体分配盘结构4如附图2-5所示。其结构由挡液环2、均液盘1、支架3组成。均液盘1上开有规则环向布置的圆形小孔、即均液孔112。均液盘1上所开的圆形小孔规则环向布置的方法如附图5所示。均液盘1上的小孔以换热管5在上管板91上具体布置而设置。均液孔112以换热管圆心在均液盘上的正投影点为中心,在直径为d1的圆环上均匀布置。
优选地,
所述均液孔112的直径d2=1mm~6mmm,在每个所述均液孔组11上分布的所述均液孔112的数量n=3~12个。即均液盘1上的均液孔(小孔)直径d2大小1mm~6mmm,在定位圆环直径为d1上规则阵列的圆形小孔数量n=3~12个。这是本发明的均液孔的具体直径大小和优选分布数量,能够最大化地实现对冷媒的均液作用,实现冷媒在蒸发管中内流量分布均匀的最大化效果。
优选地,
多个所述均液孔组11在所述均液盘1上均匀分布。这样能够实现均液孔组在均液盘上的均匀分布,从而实现在各个均液孔组之间冷媒的流量和流速保持均匀,进一步提高与换热管的匹配程度,与之相匹配的多个换热管之间的分布也为均匀分布,因此实现将均液孔中的冷媒均匀地分配至换热管中,提高换热效果。
优选地,
还包括挡液环2,所述挡液环2设置于所述均液盘1的上端面上、朝远离所述均液盘1的上方延伸而形成环形结构,且所述延伸高度为H。通过液体分配盘组件中的挡液环能有效的保证进入上管箱的冷媒储存于液体分配盘上部,在液体分配盘上部形成一定的液位高度,避免系统中出现冷媒流量、流速波动而影响了液体分配盘布液效果的问题。
液态冷媒由冷媒进口接管31管口进入,在挡液环2的作用下,流到均液盘1上。挡液环2的设计可使进入上管箱6的冷媒储存于液体分配盘结构4上部,在液体分配盘上部形成一定的液位高度。这样的结构解决了液体分配盘布液均匀性受到系统中冷媒流量、流速波动影响的问题。
优选地,
还包括支架3,所述支架3设置于所述均液盘1的下端面上、朝远离所述均液盘1的下方延伸,以使得所述支架3在高度方向上支承出能够容纳液体流动的空间。由于液体分配盘组件中具有一定高度的支架满足了不同粘度的冷媒从布液盘呈液滴流下的最小高度要求,增加了混合程度,提高了均液功能和效果,提高换热效率。
优选地,
所述支架3的底端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均液盘1的底面之间间隔S1的距离,且所述S1的取值范围在5~25mm之间。这是本发明的支架与均液盘底面之间的间隔S1优选距离,该优选距离范围是经过大量的实验验证得到的优选数值,能够冷媒在该空间中流动形成较佳的混合程度、也避免了距离过大而造成流速过快而影响混合均匀的情况,提高不同粘度冷媒之间的混合程度。
均液盘1与支架3间距设计为S1,为了保证冷媒液滴良好的滴落到上管板91孔桥上,不同粘度的冷媒,其间距S1大小宜在5~25mm之间。通过调整支架3的设计高度,满足了不同粘度的冷媒从布液盘呈液滴流下的最小高度要求。
如图1、6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蒸发器,其包括换热管5和前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分配盘结构4,所述换热管5沿竖直方向布置,所述液体分配盘结构4位于所述换热管5的上端。
通过包括前述的液体分配盘结构,能够实现液体分配盘环形规则开孔结构,能够保证液态冷媒均匀的分布到换热管束中,冷媒沿各蒸发管中内流量分布均匀,换热面积得到最优的利用,换热效果好,提高了换热效率。解决了冷媒沿各蒸发管流量分配不均匀,换热面积得不到最大的利用,换热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通过用于上管箱的立式降膜式蒸发器液体分配盘,其要求设置冷媒走管程,载冷剂走壳程,蒸发的冷媒沿着换热管向低压侧下管箱流动,由于换热管内气态冷媒流动方向跟在重力作用下液态冷媒流动方向一致,气态冷媒流动的扰动作用加速了液态冷媒在沿换热管长度方向上形成膜状流,提高了换热效率。解决了冷媒走壳程的立式的降膜式蒸发器,壳程中中上部分换热管表面形成的液膜受到从下部分蒸发向上流动的气态冷媒气流的扰动作用,换热管表面的液膜遭到了破坏,换热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优选地,
多个所述换热管5均匀分布,两相邻换热管之间的中心间距均相等,且所述均液孔组的圆环直径d1与两换热管之间的中心间距S2(即孔桥间距)相等。即均液盘小孔规则环向布置的定位圆环直径d1等于管板上的孔桥间距S2。这样能够使得换热管之间均匀分布,进而使得均液孔的圆环分布与相邻两换热管之间的中间位置处,如图5所示,这样能够提高均液孔的均液分布效果,提高换热效果。如图5所示,相邻均液孔组相切且在相切位置共用一个均液孔。
优选地,
还包括上管箱6和壳体8,所述分配盘结构位于所述上管箱6中、多个所述换热管5位于所述壳体8中,所述上管箱6下端和所述壳体8上端面相接,且所述换热管5与所述分配盘在所述相接处也实现相接通。这是本发明的蒸发器进一步优选的结构形式,设置上管箱能够用于设置分配盘结构、设置壳体能够用于设置换热管且与上管箱连接,能够使得换热管和分配盘结构被分别固定和实现连通。
优选地,
所述壳体8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相接位置的上管板91,所述换热管5贯穿所述上管板91的上下端面,且所述分配盘结构4设置于所述上管板91的上端面处,以将冷媒从分配盘结构4中导入至所述换热管5中。通过设置的上管板能够对换热管起到固定作用、并且每个换热管贯穿该上管板、也实现将上管板上方的液体与换热管之间连通的作用。
优选地,
还包括下管箱7,所述下管箱7与所述壳体8的下端面相接(下管箱与壳体之间相通);
还包括冷媒进口接管31,设置于所述上管箱6的顶部、以将所述冷媒灌注至所述分配盘结构4中;
还包括冷媒出口接管32,设置于所述下管箱7上、以将换热完成后的冷媒从该冷媒出口接管排出所述下管箱7。
本发明涉及到的立式降膜式蒸发器整体的结构如附图1所示。其总体结构由上管箱6组件、壳体8组件、下管箱7组件组成。在上管箱6顶部设计有冷媒进口接管31,上管箱6内部装有液体分配盘结构4。壳体8组件采用传统的固定管板式结构,在靠近上管板91设有载冷剂进管21进液口,靠近下管板92设有载冷剂出管22出液口。上管板91与下管板92之间设有多个换热管5。液态冷媒从冷媒进口进入,通过分配盘结构4到换热管5内部。气态冷媒从冷媒出口接管32的出气口流出;载冷剂从载冷剂进管21进液口进入到壳体腔中,最后从载冷剂出管22出液口中流出。冷媒走管程,载冷剂走壳程。
优选地,
还包括载冷剂进管21和载冷剂出管22,所述载冷剂进管21设置于所述壳体8上的一侧、所述载冷剂出管22设置于所述壳体8上的另外一侧,在高度方向上、所述载冷剂进管21高于所述载冷剂出管22。
优选地,
定义所述冷媒进口接管31的内径为Di,所述换热管的总数量为N,每个所述均液孔组11上分布的所述均液孔112的数量为n,每个所述均液孔112的直径为d2,且有n=Di2*/(N*d22)。这样的设计能够使得均液盘上小孔总的流通截面积等于N3冷媒进口接管流通截面积[工程上可取近似值],保证液态冷媒均匀的分布到每根换热管中,换热管的换热面积得到大化的利用。
定义冷媒进口接管内直径为Di,立式降膜式蒸发器换热管总数量为N,设计要求均液盘上小孔总的流通截面积等于冷媒进口接管流通截面积[工程上可取近似值],则均液盘1上定位圆环直径为d1上规则阵列的圆形小孔的数量n=Di2/(N d22)。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蒸发器。通过包括前述的蒸发器,能够实现液体分配盘环形规则开孔结构,能够保证液态冷媒均匀的分布到换热管束中,冷媒沿各蒸发管中内流量分布均匀,换热面积得到最优的利用,换热效果好,提高了换热效率。解决了冷媒沿各蒸发管流量分配不均匀,换热面积得不到最大的利用,换热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通过用于上管箱的立式降膜式蒸发器液体分配盘,其要求设置冷媒走管程,载冷剂走壳程,蒸发的冷媒沿着换热管向低压侧下管箱流动,由于换热管内气态冷媒流动方向跟在重力作用下液态冷媒流动方向一致,气态冷媒流动的扰动作用加速了液态冷媒在沿换热管长度方向上形成膜状流,提高了换热效率。解决了冷媒走壳程的立式的降膜式蒸发器,壳程中中上部分换热管表面形成的液膜受到从下部分蒸发向上流动的气态冷媒气流的扰动作用,换热管表面的液膜遭到了破坏,换热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在均液盘1上部,具有一定液位高度H的液态冷媒从均液孔112均匀滴落到上管板91的孔桥之间,之后冷媒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从上管板91孔桥之间均匀的流到每根换热管5的端部,再在重力场的作用下流量均匀的沿蒸发管内壁呈膜状流下。膜状流动的冷媒吸热蒸发,蒸发的气态冷媒体积膨胀,迅速的向下流动。向下流动的气态冷媒对粘在沿蒸发管内壁的液态冷媒的扰动作用,加速了液态冷媒沿蒸发管内壁的膜状布置。膜状的冷媒继续吸热蒸发,提高了换热效率。
本发明涉及到的立式降膜式蒸发器整体的结构如附图1所示。其总体结构由上管箱6组件、壳体8组件、下管箱7组件组成。在上管箱6顶部设计有冷媒进口接管31,上管箱6内部装有液体分配盘结构4。壳体8组件采用传统的固定管板式结构,在靠近上管板91设有载冷剂进管21进液口,靠近下管板92设有载冷剂出管22出液口。上管板91与下管板92之间设有多个换热管5。液态冷媒从冷媒进口进入,通过分配盘结构4到换热管5内部。气态冷媒从冷媒出口接管32的出气口流出;载冷剂从载冷剂进管21进液口进入到壳体腔中,最后从载冷剂出管22出液口中流出。冷媒走管程,载冷剂走壳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液体分配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均液盘(1),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圆环形均液孔组(11),每个所述均液孔组(11)包括第一圆心(111)和围绕所述第一圆心成圆环形均布的多个均液孔(112),每个所述圆环形均液孔组(11)能够与一个换热管(5)相对应、以通过多个所述均液孔(112)将液体分配至所述换热管(5)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分配盘结构,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均液孔(112)均为直径相等的圆孔,所述均液孔(112)包括第二圆心,且多个所述均液孔(112)的第二圆心与所述均液孔组(11)的第一圆心之间的间距均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分配盘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环形均液孔组(11)的第一圆心位于与其对应的换热管(5)的中心轴线上,定义所述第二圆心与所述第一圆心之间的间距为所述均液孔组(11)的半径d1/2,且有均液孔组(11)的半径d1/2>换热管的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分配盘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均液孔(112)的直径d2=1mm~6mmm,在每个所述均液孔组(11)上分布的所述均液孔(112)的数量n=3~12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分配盘结构,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均液孔组(11)在所述均液盘(1)上均匀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分配盘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挡液环(2),所述挡液环(2)设置于所述均液盘(1)的上端面上、朝远离所述均液盘(1)的上方延伸而形成环形结构,且所述延伸高度为H。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分配盘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支架(3),所述支架(3)设置于所述均液盘(1)的下端面上、朝远离所述均液盘(1)的下方延伸,以使得所述支架(3)在高度方向上支承出能够容纳液体流动的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分配盘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3)的底端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均液盘(1)的底面之间间隔S1的距离,且所述S1的取值范围在5~25mm之间。
9.一种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换热管(5)和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分配盘结构(4),所述换热管(5)沿竖直方向布置,所述液体分配盘结构(4)位于所述换热管(5)的上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换热管(5)均匀分布,两相邻换热管之间的中心间距均相等,且所述均液孔组的圆环直径d1与两换热管之间的中心间距S2相等。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上管箱(6)和壳体(8),所述分配盘结构位于所述上管箱(6)中、多个所述换热管(5)位于所述壳体(8)中,所述上管箱(6)下端和所述壳体(8)上端面相接,且所述换热管(5)与所述分配盘在所述相接处也实现相接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8)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相接位置的上管板(91),所述换热管(5)贯穿所述上管板(91)的上下端面,且所述液体分配盘结构(4)设置于所述上管板(91)的上端面处,以将冷媒从液体分配盘结构(4)中导入至所述换热管(5)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下管箱(7),所述下管箱(7)与所述壳体(8)的下端面相接;
还包括冷媒进口接管(31),设置于所述上管箱(6)的顶部、以将所述冷媒灌注至所述液体分配盘结构(4)中;
还包括冷媒出口接管(32),设置于所述下管箱(7)上、以将换热完成后的冷媒从该冷媒出口接管排出所述下管箱(7)。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载冷剂进管(21)和载冷剂出管(22),所述载冷剂进管(21)设置于所述壳体(8)上的一侧、所述载冷剂出管(22)设置于所述壳体(8)上的另外一侧,在高度方向上、所述载冷剂进管(21)高于所述载冷剂出管(22)。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定义所述冷媒进口接管(31)的内径为Di,所述换热管的总数量为N,每个所述均液孔组(11)上分布的所述均液孔(112)的数量为n,每个所述均液孔(112)的直径为d2,且有n=Di2*/(N*d22)。
16.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15中任一项所述的蒸发器。
CN201711350590.0A 2017-12-15 2017-12-15 一种液体分配盘结构、蒸发器和空调器 Pending CN1080881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50590.0A CN108088123A (zh) 2017-12-15 2017-12-15 一种液体分配盘结构、蒸发器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50590.0A CN108088123A (zh) 2017-12-15 2017-12-15 一种液体分配盘结构、蒸发器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88123A true CN108088123A (zh) 2018-05-29

Family

ID=621767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50590.0A Pending CN108088123A (zh) 2017-12-15 2017-12-15 一种液体分配盘结构、蒸发器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8812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99522A (zh) * 2019-03-27 2019-07-12 合肥艾普拉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蒸馏设备的布液结构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49232A (en) * 1972-03-16 1974-11-19 Wiegand Karlsruhe Gmbh Falling film evaporator
CN201257310Y (zh) * 2008-07-14 2009-06-17 张家港市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管式降膜蒸发器中的布膜装置
CN201368685Y (zh) * 2009-02-11 2009-12-23 赛鼎工程有限公司 降膜蒸发器
CN102759225A (zh) * 2012-06-29 2012-10-3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制冷空调用立管旋流式降膜蒸发器
CN106178557A (zh) * 2016-08-30 2016-12-07 洛阳双瑞特种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竖管降膜蒸发器
CN207815788U (zh) * 2017-12-15 2018-09-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体分配盘结构、蒸发器和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49232A (en) * 1972-03-16 1974-11-19 Wiegand Karlsruhe Gmbh Falling film evaporator
CN201257310Y (zh) * 2008-07-14 2009-06-17 张家港市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管式降膜蒸发器中的布膜装置
CN201368685Y (zh) * 2009-02-11 2009-12-23 赛鼎工程有限公司 降膜蒸发器
CN102759225A (zh) * 2012-06-29 2012-10-3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制冷空调用立管旋流式降膜蒸发器
CN106178557A (zh) * 2016-08-30 2016-12-07 洛阳双瑞特种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竖管降膜蒸发器
CN207815788U (zh) * 2017-12-15 2018-09-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体分配盘结构、蒸发器和空调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99522A (zh) * 2019-03-27 2019-07-12 合肥艾普拉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蒸馏设备的布液结构
CN109999522B (zh) * 2019-03-27 2024-01-26 合肥艾普拉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蒸馏设备的布液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20094B (en) Spray type heat exchang device
CN106403456B (zh) 一种冰箱制冷系统及冰箱
CN207815788U (zh) 一种液体分配盘结构、蒸发器和空调器
WO2021228101A1 (zh) 一种复叠式蒸发冷凝换热器
CN102000437B (zh) 一种带气液分离布膜功能的降膜蒸发器
CN206449940U (zh) 降膜式换热器
CN107356017A (zh) 降膜式蒸发器用布液器
CN204648763U (zh) 制冷空调用降膜蒸发器
CN108088123A (zh) 一种液体分配盘结构、蒸发器和空调器
CN104214995B (zh) 一种浸泡薄膜式换热器
CN107741107A (zh) 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6693420A (zh) 一种降膜蒸发器
CN105783347A (zh) 降膜式蒸发器用制冷剂分配器
CN113983723A (zh) 换热器和空调设备
CN201811640U (zh) 干式蒸发器分配装置
CN209085119U (zh) 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4001497A (zh) 布液装置、换热器及空调
CN209181312U (zh) 降膜式蒸发器和空调系统
CN103438623B (zh) 一种带均液装置的热泵热水机及均液方法
CN208720576U (zh) 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7649169U (zh) 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8817770U (zh) 一种离心锥盘式蒸发器
CN108800980A (zh) 一种电厂增湿型双曲线冷却塔
CN209068810U (zh) 一种降膜式蒸发器
CN212409457U (zh) 一种复叠式蒸发冷凝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