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87999A - 一种空气净化防御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气净化防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87999A
CN108087999A CN201711455967.9A CN201711455967A CN108087999A CN 108087999 A CN108087999 A CN 108087999A CN 201711455967 A CN201711455967 A CN 201711455967A CN 108087999 A CN108087999 A CN 1080879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gun tube
terminal
main shaft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5596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87999B (zh
Inventor
顾炎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eus Fluid System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eus Fluid System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eus Fluid System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Zeus Fluid System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5596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87999B/zh
Publication of CN1080879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879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879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879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3/00Fire prevention, containment or extinguish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objects or places
    • A62C3/02Fire prevention, containment or extinguish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objects or places for area conflagrations, e.g. forest fires, subterranean fires
    • A62C3/0214Fire prevention, containment or extinguish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objects or places for area conflagrations, e.g. forest fires, subterranean fires for buildings or installations in fire stor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31/00Delivery of fire-extinguishing material
    • A62C31/005Delivery of fire-extinguishing material using nozz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31/00Delivery of fire-extinguishing material
    • A62C31/28Accessories for delivery devices, e.g. suppo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37/00Control of fire-fighting equip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2Supports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or ventilation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purification, e.g. by filtering; by sterilisation; by ozonis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F24F8/117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using wet filte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3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ionis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95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F24F8/99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treating air sourced from urban areas, e.g. from street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气净化防御系统,属于环保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供水装置和终端,所述终端包括旋转支撑机构、流体喷射机构和流体供给管道,旋转支撑机构包括底座、主轴、主齿轮、驱动齿轮、油缸外壳、旋转平台和齿轮驱动机构,齿轮驱动机构带动旋转平台转动,流体喷射机构包括喷射炮管、炮管支撑架和炮管驱动机构,炮管支撑架设在旋转平台上,炮管驱动机构与喷射炮管连接,流体供给管道与喷射炮管连接,所述供水装置与流体供给管道相连通,供水装置采用高速静音管中泵为喷射炮管提供超临界流体,喷射炮管的覆盖范围广,喷射出的流体雾化性能好,且带有大量负离子,可以有效的降低空气中的雾霾尘埃,对空气起到净化作用,改善环境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空气净化防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气净化防御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雾霾成为困扰中国大多数区域的环境问题,针对雾霾治理,从源头上可以减少废气的排放量,诸如限制工地的生产、限制汽车的使用以及限制工厂排放等,但是在考虑限制排放的同时,还要兼顾生产的需要和居民生活的需要,因此雾霾问题至今依然较为严重,对于已经发生的雾霾,人们研发了大量的产品来进行治理,比如当下经常使用的雾炮车,但是雾炮车仅能对道路上的环境进行小范围治理,而对于学校、医院、社区等区域,利用雾炮车存在着诸多不便,比如雾炮车所治理的高度受到喷射高度的限制,仅能对几米范围内的空气进行净化处理,雾炮车并不能满足居住在高层建筑的居民对于干净空气的需求,比如雾炮车单次携带的水量有限,况且雾炮车在降尘除霾的同时又排出了大量的废气、产生了较大的噪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气净化防御系统,用于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空气净化防御系统,包括供水装置和终端,所述终端包括旋转支撑机构、流体喷射机构和流体供给管道,所述旋转支撑机构包括底座、主轴、主齿轮、驱动齿轮、油缸外壳、旋转平台和齿轮驱动机构,所述主轴垂直设置在底座的上表面,所述主轴设有上下贯穿的主轴通孔,所述主齿轮套设并固定在主轴的外侧,所述油缸外壳通过主轴承套设在主轴的外侧,所述旋转平台套设并固定在油缸外壳上,所述驱动齿轮与主齿轮啮合,所述齿轮驱动机构设在旋转平台上,所述齿轮驱动机构与驱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流体喷射机构包括喷射炮管、炮管支撑架和炮管驱动机构,所述炮管支撑架设在旋转平台上,所述喷射炮管与炮管支撑架铰接,所述炮管驱动机构与喷射炮管连接,所述流体供给管道的首端穿设于主轴通孔内,所述流体供给管道的尾端与喷射炮管连接,所述供水装置和流体供给管道的首端通过供水管道相连通。
将该系统的终端安装在楼顶上,终端喷出的水雾在增加空气湿度的同时,又起到了降尘除霾的作用。
在所述终端中,齿轮驱动机构驱动驱动齿轮产生自转,由于驱动齿轮和主齿轮啮合,而主齿轮固定,因此驱动齿轮在自转的同时绕主齿轮产生公转,驱动齿轮带动旋转平台转动,旋转平台带动油缸外壳转动。油缸外壳仅对旋转平台起到支撑作用,旋转平台旋转的动力来源于齿轮驱动机构,将旋转平台受到的支撑力和产生旋转的动力来源分别设置在不同的部件上,降低了主轴和油缸外壳受力的复杂性,降低了主轴和油缸外壳的结构复杂性,有利于主轴和油缸外壳的生产制造,同时也延长了主轴和油缸外壳的使用寿命。炮管驱动机构驱动喷射炮管产生上下旋转,旋转平台带动喷射炮管产生水平方向的旋转,增大了喷射炮管能够覆盖的范围,提高了喷射炮管的灵活性,从而增加了该系统净化空气时所覆盖的范围。
优选的,所述旋转平台上设有终端控制器。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相对设置,所述喷射炮管设在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架上设有第一旋转接头,所述流体供给管道的尾端通过第一旋转接头与喷射炮管的侧面连接,所述流体供给管道的尾端与喷射炮管相连通,所述第二支撑架上设有支撑架通孔,所述炮管驱动机构通过第一驱动轴与喷射炮管的侧面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轴穿设于支撑架通孔内,所述第一旋转接头的中心线与第一驱动轴的中心线处于同一条直线上。
炮管驱动机构通过第一驱动轴驱动喷射炮管上下旋转,第一驱动轴和第一旋转接头对喷射炮管起到支撑作用。
优选的,所述喷射炮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尾端设有尾部混流腔,所述第一旋转接头与尾部混流腔的侧面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轴与尾部混流腔的侧面连接,所述管体的首端设有喷头。
流体经过第一旋转接头进入到尾部混流腔内,对然后再进入到管体内,并经过喷头喷出。对于加有溶质或者多相混合的流体,尾部混流腔的设置有利于流体的充分混合。
优选的,所述管体内设有负离子水发生器,用于对通过管体内的水进行电离,增加水中的负离子含量。
优选的,所述管体的外侧套设有磁力线切割器,用于对通过管体内的水进行磁化。
优选的,所述喷射炮管还包括喷头固定板,所述喷头的四周设有环状延伸板,所述喷头固定板将环状延伸板压紧在管体的首端。
优选的,所述喷射炮管还包括负压雾化辅助机构,所述负压雾化辅助机构包括固定套、导流嘴和导流环,所述固定套的尾端套设在喷头的外侧,所述固定套和喷头之间的间隙形成气液混流腔,所述导流环套设在导流嘴的外侧,且导流环和导流嘴之间形成气体引入环形流道,所述气体引入环形流道与气液混流腔通过引流孔相连通,所述导流嘴与气液混流腔相连通。
流体从导流嘴喷出的过程时,在气液混流腔内形成负压,外界空气经由气体引入环形流道以及引流孔,进入到气液混流腔中,空气和流体在此处充分混合,有利于流体的充分雾化。
优选的,所述气体引入环形流道内设有空气负离子发生装置。
在气体引入环形流道内设置空气负离子发生装置,增加进入到气体引入环形流道内的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从而提高该终端喷出流体的负离子含量,有利于该终端喷出流体对周围空气进行净化。
所述空气负离子发生装置包括气旋式空气负离子发生装置和密集阵空气负离子发生装置。
优选的,所述喷射炮管的侧面端部设有红外探测器和紫外探测器。所述红外探测器和紫外探测器均与终端控制器通过信号线连接。
优选的,所述旋转平台的上方设有平台罩壳,所述平台罩壳包括环状罩壳和半球形罩壳,所述环状罩壳的下端与旋转平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环状罩壳的上端与半球形罩壳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半球形罩壳上设有弧状炮管伸出口,所述弧状炮管伸出口处设有弧形盖板,所述弧形盖板与喷射炮管通过盖板支架连接。
平台罩壳可以对旋转平台上的部件起到防尘、防腐、防碰撞的作用,从而延长了该终端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旋转平台上设有第一防尘护板、第二防尘护板和第三防尘护板,所述第一防尘护板和第二防尘护板分别设置在弧状炮管伸出口的两侧,所述第一防尘护板和第二防尘护板的下端均与旋转平台连接,所述第一防尘护板和第二防尘护板的上端均与半球形罩壳连接,所述第三防尘护板的下端与旋转平台连接,所述第三防尘护板的两侧分别与第一防尘护板和第二防尘护板连接,所述第三防尘护板的上端与半球形罩壳连接,所述第三防尘护板设置在喷射炮管尾端一侧,所述第一防尘护板、第二防尘护板和第三防尘护板形成三面围挡的防尘隔离罩,所述喷射炮管设在防尘隔离罩内。
优选的,所述半球形罩壳内设有第一夹层,所述第一夹层内设有终端盘管,所述主轴通孔内穿设有第一终端保温管和第二终端保温管,所述终端盘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终端保温管和第二终端保温管相连通,所述环状罩壳内设有第二夹层,所述第二夹层内设有电热丝。
优选的,所述终端还包括环状保护罩,所述环状保护罩的上端与环状罩壳的下端滑动连接,所述环状保护罩的下端与底座固定连接。
所述半球形罩壳、环状罩壳和环状保护罩的外侧面均涂覆有防腐层和反射层,所述防腐层在上,所述反射层在下。
优选的,所述炮管驱动机构包括炮管驱动电机、炮管驱动减速机、炮管驱动齿轮组和驱动机构支撑架,所述驱动机构支撑架包括第一驱动机构支撑架和第二驱动机构支撑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支撑架和第二驱动机构支撑架垂直设置在旋转平台的上表面,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支撑架和第二驱动机构支撑架相对设置,所述炮管驱动齿轮组设置在第一驱动机构支撑架和第二驱动机构支撑架之间,所述炮管驱动电机和炮管驱动减速机设置在第一驱动机构支撑架的侧面,所述炮管驱动电机通过炮管驱动减速机驱动炮管驱动齿轮组转动。
所述炮管驱动电机和终端控制器通过信号线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座包括支撑平台和两个以上伸缩支腿,所述主轴垂直设在支撑平台的上表面,所述伸缩支腿均包括底部水平板、两个下支撑板、两个上支撑板、两个曲臂、旋转轴、滑轴和滑轴驱动机构,所述两个下支撑板设置在底部水平板的两侧,所述两个下支撑板与底部水平板垂直,所述两个下支撑板相对设置,所述两个下支撑板上均设有第一滑槽,所述两个上支撑板设在两个下支撑板的上方,所述两个上支撑板相对设置,所述两个上支撑板上均设有第一铰接孔,所述滑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曲臂的下端铰接,所述滑轴的两端分别设在两个第一滑槽内,所述旋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曲臂的上端铰接,且旋转轴的两端分别穿设于两个第一铰接孔内。
使用时,将底部水平板固定在地面上,通过滑轴驱动机构驱动滑轴在滑槽内沿水平方向移动,滑轴带动曲臂的下端沿水平方向移动,而上下支撑板固定在被支撑物体上,上支撑板不会发生水平方向的位移,那么曲臂下端水平方向的移动,将转化为上支撑板在竖直方向的移动,从而实现该升降支腿的升降功能。
优选的,所述两个上支撑板的外侧均设有副支撑板,所述副支撑板均设有第二铰接孔,所述旋转轴的两端分别伸入至两个第二铰接孔内。
优选的,所述两个曲臂之间设有第一定位板,所述两个上支撑板之间设有第二定位板。
第一定位板对两个曲臂之间进行定位,防止两个曲臂之间发生位移;第二定位板对两个上支撑板之间进行定位,防止两个上支撑板之间发生位移。
优选的,所述两个下支撑板的外侧均设有固定板,所述两个固定板均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与第一滑槽相对应,所述两个固定板的外侧均设有防护板。
固定板用于加强该升降支腿的机械强度,滑轴的两端分别伸入至两个第二滑槽内,降低了滑轴对下支撑板的压力。
优选的,所述底部水平板上设有前护板,所述前护板与底部水平板垂直,所述前护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下支撑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轴驱动机构包括传动杆、固定轴和驱动头,所述固定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下支撑板连接,所述固定轴上设有固定轴通孔,所述滑轴上设有滑轴螺纹孔,所述驱动头设有六角孔,所述前护板设有前护板通孔,所述传动杆的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传动杆设有外螺纹的一端穿设于滑轴螺纹孔内,所述传动杆的中部设有第一环状凸台和第二环状凸台,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穿过固定轴通孔与驱动头连接,所述固定轴处于第一环状凸台和第二环状凸台之间,所述驱动头设在前护板通孔内。
优选的,所述滑轴驱动机构为液压滑轴驱动机构、气缸滑轴驱动机构或者电动滑轴驱动机构。
优选的,所述液压滑轴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轴、液压缸、联结件和液压系统,所述液压系统设在底部水平板上,所述固定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下支撑板连接,所述液压缸与液压系统通过液压管道连接,所述液压缸的缸体与固定轴连接,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与联结件的一端连接,所述联结件的另一端与滑轴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动滑轴驱动机构包括支腿驱动电机控制器、支腿驱动电机、连接杆和联结件,所述支腿驱动电机设在底部水平板上,所述支腿驱动电机与支腿驱动电机控制器连接,所述支腿驱动电机与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联结件的一端连接,所述联结件的另一端与滑轴连接。
优选的,所述气缸滑轴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轴、气缸、联结件和气缸驱动系统,所述气缸驱动系统设在底部水平板上,所述固定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下支撑板连接,所述气缸与气缸驱动系统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气缸的缸体与固定轴连接,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联结件的一端连接,所述联结件的另一端与滑轴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相对设置,所述喷射炮管设在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设有一组对穿孔,所述对穿孔内穿设有第二驱动轴,所述喷射炮管与第二驱动轴固定连接,所述炮管驱动机构与第二驱动轴固定连接,所述喷射炮管包括套筒、旋转驱动机构、旋转主轴、喷头和活塞柱,所述旋转主轴设在套筒的内部,所述喷头与套筒的首端连接,所述旋转驱动机构设在套筒的尾部并与旋转主轴的尾部连接,所述旋转主轴的首端设有行程丝轨,所述活塞柱的尾部设有螺纹孔,所述行程丝轨穿设于活塞柱的螺纹孔内且与活塞柱螺纹连接,所述活塞柱与套筒滑动连接,所述套筒的侧壁设有侧壁进水口,所述旋转主轴的中部设有主轴进水口,所述旋转主轴的侧面的首端设有主轴出水口,所述主轴进水口和主轴出水口通过旋转主轴内设置的主轴流道相连通,所述旋转主轴和套筒的之间设有两道密封圈,且两道密封圈分别设置在主轴进水口的两侧,所述活塞柱的首端逐步缩小,所述套筒的首端设有套筒出水口,所述喷头的首端设有喷头出水口,所述喷头的尾端设有喷头凹槽,所述喷头凹槽与喷头出水口相连通,所述喷头凹槽与活塞柱相匹配,且活塞柱的首端伸入至喷头凹槽内,所述流体供给管道的尾端与侧壁进水口通过软管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旋转主轴和套筒通过两个主轴轴承连接,所述两个主轴轴承分别套设在主轴进水口的两侧,且两个主轴轴承分别设置在两个密封圈远离主轴进水口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两个主轴轴承均为角接触轴承。
优选的,所述喷射炮管还包括喷头固定板,所述喷头的四周设有环状延伸板,所述喷头固定板将环状延伸板压紧在套筒的首端。
优选的,所述喷射炮管还包括负压雾化辅助机构,所述负压雾化辅助机构包括固定套、导流嘴和导流环,所述固定套的尾端套设在喷头的外侧,所述固定套和喷头之间的间隙形成气液混流腔,所述导流环套设在导流嘴的外侧,且导流环和导流嘴之间形成气体引入环形流道,所述气体引入环形流道与气液混流腔通过引流孔相连通,所述导流嘴与气液混流腔相连通。
流体从导流嘴喷出的过程时,在气液混流腔内形成负压,外界空气经由气体引入环形流道以及引流孔,进入到气液混流腔中,空气和流体在此处充分混合,有利于流体的充分雾化。
优选的,所述气体引入环形流道内设有空气负离子发生装置。
在气体引入环形流道内设置空气负离子发生装置,增加进入到气体引入环形流道内的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从而提高该终端喷出流体的负离子含量,有利于该终端喷出流体对周围空气的净化。
优选的,所述喷头与套筒端部之间设有密封垫片。
喷头和套筒端部之间设有密封垫片,可以防止喷头和套筒端部之间产生泄漏。
优选的,所述喷射炮管还包括驱动机构外壳,所述驱动机构外壳与套筒的尾端相连接,所述旋转驱动机构设在驱动机构外壳内,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主轴驱动电机和减速机,所述主轴驱动电机与减速机连接,所述减速机与旋转主轴通过连接轴连接。
优选的,所述套筒首端的内侧壁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沿套筒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活塞柱的外表面设有滑槽,所述固定板的一侧与套筒的内侧壁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另一侧伸入至滑槽内,所述活塞柱和套筒通过固定板和滑槽实现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活塞柱的外表面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自活塞柱的中部沿活塞柱的长度方向呈螺旋状延伸至活塞柱的首端。
活塞柱的表面设有导流槽,可以使流体在活塞柱表面旋转前进,有利于将流体集中到喷头出水口处,有利于提高流体喷出喷头出水口时的速度。
优选的,所述主轴出水口有多个,多个主轴出水口沿旋转主轴的侧壁均匀分布。
主轴出水口有多个,可以降低流体在主轴出水口处的速度,从而降低流体对套筒内侧壁的冲刷。
优选的,所述导流环与固定套之间螺纹连接。导流环和固定套之间螺纹连接,便于将导流环从固定套上拆卸下来,便于在导流环和导流嘴之间安装其他部件,比如便于安装空气负离子发生装置。
优选的,所述固定套的尾端设有固定套环状延伸板,所述喷头固定板将固定套环状延伸板压紧在喷头的外侧面上。
所述喷头固定板将固定套环状延伸板压紧在喷头的外侧面上,从而将固定套安装在喷头上,便于固定套和喷头之间的拆卸安装。
优选的,所述套筒与旋转机构外壳之间通过法兰连接。
优选的,所述喷射炮管的外侧面设有激光测距仪和热成像仪,所述激光测距仪的激光束发出方向与喷射炮管的中心线相平行。所述激光测距仪与终端控制器通过信号线连接,所述热成像仪与终端控制器通过信号线连接。
优选的,所述流体供给管道包括第一供给管道和第二供给管道,所述第一供给管道和第二供给管道通过第二旋转接头相连通,所述第一供给管道穿设于主轴通孔内,所述第二供给管道设在旋转平台上。
优选的,流体供给管道上串联有控制阀,所述控制阀和终端控制器通过信号线连接。
优选的,所述主轴的上端套设有油缸盖,所述主轴、油缸外壳和油缸盖相配合形成第一油腔,所述主齿轮外侧设有第一防尘罩,所述第一防尘罩与主轴之间形成第二油腔,所述旋转平台的下表面设有第二防尘罩,所述第二防尘罩与旋转平台之间形成第三油腔,所述驱动齿轮设置在第二防尘罩内,所述第一油腔和第三油腔均与第二油腔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驱动齿轮的上端套设有第一定位轴承,所述驱动齿轮的下端套设有第二定位轴承,所述驱动齿轮与第二防尘罩的内侧壁通过第一定位轴承和第二定位轴承连接。
驱动齿轮的上下端分别设置第一定位轴承和第二定位轴承,防止驱动齿轮在和主齿轮啮合的过程中产生倾斜或晃动,降低了驱动齿轮和主齿轮之间的磨损,有利于延长该终端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轴承和第二定位轴承均为角接触轴承,所述第二防尘罩内设有环状油封盖,所述环状油封盖的外边缘与第二防尘罩的内侧壁连接,所述环状油封盖的下表面设有上凹的凹槽,所述第一定位轴承的上表面与环状油封盖的内顶面连接,所述第一定位轴承的外侧面与环状油封盖的内侧面连接,所述第二防尘罩的底板的上表面设有第一环状凸台,所述第二定位轴承的外侧面与第一环状凸台的内侧面连接,所述第二定位轴承的下表面与第二防尘罩的底板连接,所述环状油封盖与第二防尘罩的底板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第一定位轴承和第二定位轴承均为角接触轴承
优选的,所述齿轮驱动机构与驱动齿轮通过连轴杆连接,所述连轴杆上设有旋叶。
优选的,油缸外壳的内侧面下端与主轴之间设有油封盖板,所述油封盖板与主轴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油封盖板与油缸外壳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油封盖板的内侧面、油封盖板的外侧面和油缸外壳的内侧面均设有环状凹槽,所述油封盖板内侧面的环状凹槽与主轴外侧面相配合形成第一环状空腔,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在第一环状空腔内,所述油封盖板外侧面的环状凹槽和油缸外壳内侧面的环状凹槽相匹配形成第二环状空腔,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在第二环状空腔内。
优选的,所述主轴的下端套设有支撑垫片,所述支撑垫片的上表面与主齿轮的下表面连接。
优选的,所述主轴的外侧设有上下两道台阶,所述油缸外壳的内表面设有环状凸条,所述主轴承包括第一主轴承和第二主轴承,所述第一主轴承和第二主轴承均为圆锥滚子轴承,所述第一主轴承和第二主轴承的内侧分别套设在主轴外侧的上下两道台阶处,所述第一主轴承和第二主轴承的外侧分别设置在油缸外壳的环状凸台的上方和下方。
优选的,所述主轴的上端紧固有防松动螺母,所述防松动螺母和第一主轴承之间设有止回垫片。
防松动螺母通过止回垫片压在主轴承的上方,从而防止主轴承出现晃动。
优选的,所述终端还包括旋转平台支撑板,所述油缸外壳的外侧设有上台阶和下台阶,所述旋转平台套设在油缸外壳的上台阶处,所述旋转平台支撑板套设在油缸外壳的下台阶处,所述旋转平台支撑板的上表面与旋转平台的下表面贴合。
旋转平台支撑板用于支撑旋转平台,降低旋转平台与主轴贴合处的应力。
优选的,所述主轴为中空结构,所述主轴为静止的,旋转平台为运动的,主轴中空,便于在主轴内的中空结构内设置流体供给管道或者信号线,从而便于从主轴内向旋转平台上输送介质和进行信号连接。
优选的,主轴中空结构的上下两端均设有盖板,盖板上设有通孔,设置在中空结构内的流体供给管道和信号线的两端穿过盖板上的通孔,便于对流体供给管道和信号线进行定位。
优选的,所述齿轮驱动机构包括齿轮驱动电机和齿轮驱动减速机,齿轮驱动电机通过齿轮驱动减速机以及连接轴与驱动齿轮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垫片的下方设有安装垫板,所述主齿轮、支撑垫片和安装垫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垫板与底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从而实现主齿轮与底座之间位置的固定,防止主齿轮与底座之间出现转动。
优选的,所述油缸盖的下表面设有环状凹槽,油缸外壳的顶端伸入至油缸盖的环状凹槽内,油缸盖防止油缸外壳出现倾斜。
优选的,所述第二防尘罩的顶部设有环状固定板,环状固定板与第二防尘罩的侧壁焊接,环状固定板与旋转平台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防尘罩的侧壁与旋转平台下表面之间设有加强筋板。
优选的,所述油缸盖上设有第一加油嘴,通过第一加油嘴可以向第一油腔内加润滑油,所述旋转平台上设有第二加油嘴,通过第二加油嘴可以向第三油腔内加润滑油。
该终端在运行过程中,第一油腔内的润滑油向下流动,并通过油封盖板与主轴之间的缝隙以及油封盖板与油缸外壳之间的缝隙流入至第二油腔内,旋叶驱动第二油腔内的润滑油向下流动,保持驱动齿轮的润滑。
优选的,所述主齿轮和驱动齿轮均为涡旋齿轮。
优选的,所述第二防尘罩内还设有环状法兰,所述环状法兰压紧在环状油封盖上,所述环状法兰和第二防尘罩的底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防尘罩包括上板和下板,所述第一防尘罩的上板与油缸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防尘罩的下板与支撑垫片之间留有间隙,第一防尘罩随着油缸外壳一起转动。
优选的,所述主齿轮的一侧伸入至第二防尘罩内与驱动齿轮啮合。
优选的,所述供水装置包括管中泵,所述管中泵包括泵壳和潜水泵,所述泵壳的侧面设有泵进水口,所述泵壳的顶部设有泵出水口,所述潜水泵安装在泵壳内,所述潜水泵的顶部设有定位轴,所述定位轴内设有定位轴通孔,且定位轴通孔与潜水泵相连通,所述泵壳的上端设有第一定位座,所述泵壳的下端设有第二定位座,所述第一定位座包括球碗和球头,所述球碗四周与泵壳连接,所述球头安装在球碗内,所述球头设有竖向通孔,所述定位轴穿设于球头的竖向通孔内,所述定位轴通孔与泵出水口相连通,所述潜水泵的下端安装在第二定位座内,所述泵出水口与供水管道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球碗包括上密封推力座、下密封推力座和承托底座,所述上密封推力座和下密封推力座分别套设在球头外侧的上部和下部,所述承托底座设在下密封推力座的下方,所述上密封推力座、下密封推力座和承托底座的外侧面均与泵壳连接。
在安装过程中,先将球头和定位轴穿过下密封推力座,并将定位轴和潜水泵的顶部螺纹连接,然后将潜水泵伸入至泵壳内,将潜水泵的下端进行固定,然后将上密封推力座扣在球头的上方,并安装第二顶部法兰,球头被挤紧在上密封推力座和下密封推力座之间,实现潜水泵上端的固定。
优选的,所述第二定位座包括环形定位板和防震增压座,所述环形定位板套设在潜水泵侧面的下端,所述环形定位板是外侧面与泵壳连接,所述防震增压座设有底部凹槽,所述底部凹槽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定位台阶,所述潜水泵的下端设有第二定位台阶,所述防震增压座套设在潜水泵的下端,且第一定位台阶和第二定位台阶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泵壳包括套筒、第一顶部法兰、第二顶部法兰、顶部盖板、底部定位套、底部固定套和底部封板,所述顶部盖板、第一顶部法兰和第二顶部法兰自上而下依次连接,所述第二顶部法兰与套筒的顶部连接,所述泵进水口设在套筒的侧壁上,所述泵出水口设在顶部盖板上,所述第一顶部法兰的法兰孔和第二顶部法兰的法兰孔之间形成容置第一定位座的容置空间,所述第一顶部法兰的内侧壁设有环状凸台,所述承托底座的侧壁设有承托底座延伸板,所述承托底座延伸板连接在环状凸台的上方,所述第一顶部法兰和第二顶部法兰之间设有第一环状榫槽结构,所述底部定位套套设于套筒的侧面的下端,所述底部固定套设在底部定位套的下方,所述底部固定套与底部定位套之间固定连接,且底部固定套和底部定位套之间设有第二环状榫槽结构,所述环形定位板的下边缘与底部定位套连接,所述防震增压座与环形定位板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底部封板与底部固定套固定连接。
环形定位板套设在潜水泵的外侧,可以有效防止潜水泵左右晃动,因为环形定位板的下边缘与底部定位套连接,在紧固防震增压座和环形定位板之间的螺栓时,防震增压座向上运动,将潜水泵的泵体进行挤压,从而减小各级泵之间的缝隙,减小液体从各级泵之间的缝隙中出现泄漏,从而起到增压作用,并且防震增压座可以有效防止潜水泵产生上下移动,减小了潜水泵的振动。
优选的,所述顶部盖板和第一顶部法兰之间还设有第三顶部法兰,所述第一顶部法兰和第三顶部法兰之间设有第三环状榫槽结构,所述第三顶部法兰的法兰孔内安装有止回阀,所述止回阀的阀座侧壁上设有侧壁凸缘,所述侧壁凸缘下方依次套设有挠性密封件和第一密封推力座,所述第一密封推力座包括推力侧板和推力底板,所述推力侧板的上端与挠性密封件连接,所述推力底板的上表面与止回阀连接,所述推力底板的下表面与上密封推力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环状榫槽结构、第二环状榫槽结构和第三环状榫槽结构内均设有O形圈。
O型圈安装在榫槽结构中时,榫槽结构可以将0形圈紧紧挤压在榫槽结构的底部,如果O型圈两侧的压差较大,O型圈与压力要小一侧的贴合程度将会更大,从而可以有效减小榫槽结构处出现的泄漏情况。
优选的,底部封板上设有加热丝,所述加热丝与电源连接。
底部封板内设有夹层,所述加热丝设在底部封板的夹层内,如果管中泵安装在北方室外,气温较低时,管中泵内容易发生结冰现象,底部封板上设有加热丝,可以对管中泵进行加热,从而降低管中泵发生结冰的可能性。
优选的,所述上密封推力座和下密封推力座之间设有第四榫槽结构。
优选的,所述供水装置包括四个管中泵,所述四个管中泵分别为第一管中泵、第二管中泵、第三管中泵和第四管中泵,所述第一管中泵和第二管中泵串联形成第一泵组,所述第三管中泵和第四管中泵串联形成第二泵组,所述第一泵组和第二泵组并联。
优选的,所述第一管中泵、第二管中泵、第三管中泵和第四管中泵的出口管道上均安装有单向阀。
优选的,所述潜水泵包括电机和泵体,所述泵体设在电机的上方,所述泵体为多级离心泵。
优选的,所述泵进水口有两个,两个泵进水口分别对应在电机的上方和下方,一方面可以保证充足的流量供应,另一方面,设在下方的泵进水口可以对电机起到较好的冷却作用。
优选的,该系统还包括控温装置,所述供水管道包括外管、若干支撑件、内管和两个保温管,所述内管、保温管和支撑件设在外管内,所述支撑件均呈圆盘形,所述支撑件均与外管的内壁连接,所述支撑件均设有内管穿设孔和两个保温管穿设孔,所述内管穿设于内管穿设孔内,所述保温管均穿设于保温管穿设孔内,所述内管的首端与供水装置相连通,所述内管的尾端与流体供给管道的首端相连通,所述一个保温管的一端与控温装置相连通,且另一端与第一终端保温管相连通,所述另一个保温管的一端与控温装置相连通,且另一端与第二终端保温管相连通。
优选的,该管道还包括管头,所述管头设有管头通孔,所述管头的一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管头内管和两个管头保温管,所述管头内管和管头通孔相连通,所述管头的侧面设有两个支管,所述两个管头保温管分别和两个支管相连通,所述管头设有凹槽的一端和外管连接,所述内管和管头内管连接,所述两个保温管分别与两个管头保温管连接。
优选的,所述管头和外管通过法兰连接,所述内管和管头内管通过法兰连接,所述保温管和管头保温管通过丝扣连接。
优选的,所述内管穿设孔的中心线与支撑件的中心线重合,所述两个保温管穿设孔以支撑件的中心点为中心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内管穿设孔的中心线与支撑件的中心线重合。
优选的,所述支撑件上还设有套管穿设孔,所述套管穿设孔内穿设有线缆套管,所述管头设有线缆引出管,所述线缆套管和线缆引出管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内管和支撑件固定连接。
优选的,该系统还包括机柜,所述供水装置安装在机柜内,所述机柜内还安装有控制柜,所述控制柜内设有主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与终端控制器通过信号线连接。
将供水装置和控制柜设置在机柜内,有利于供水装置和机柜的管理和提高供水装置和控制柜的安全性。
优选的,该系统还包括控温装置,该控温装置包括储罐和制冷循环系统,所述储罐内设有电加热棒,所述储罐内装有热载体,所述储罐的侧面设有第一热载体管道和第二热载体管道,所述第一热载体管道上安装有热载体循环泵,所述储罐的顶部设有加液口,所述第一热载体管道与第一终端保温管相连通,所述第二热载体管道与第二终端保温管相连通,所述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干燥过滤器、热力膨胀阀和第一盘管,所述冷凝器内设有第二盘管,所述冷凝器的内顶面设有风扇,所述压缩机的进出口管道上分别安装有第一压力表和第二压力表,所述压缩机、第二盘管、干燥过滤器、热力膨胀阀和第一盘管通过管道依次连通,所述制冷系统内充有气体。
所述制冷循环系统的工作过程是:压缩机将气体压缩后,气体进入到冷凝器的第二盘管内被风扇降温冷凝,降温冷凝后的气体在进入到干燥过滤器内被进行干燥过滤,被干燥过滤的气体进入到热力膨胀阀,在热力膨胀阀处气体膨胀降温,降温后的气体在第一盘管内对储罐内的热载体进行降温,然后回流至压缩机进入下一个循环。
所述终端上安装有终端温度传感器,所述终端温度控制器用于检测终端内的温度并将该温度信号传递给终端控制器,终端控制器将该温度信号传递给主控制器,主控制器根据该温度信号监控终端内的温度。
当终端内的温度高于设定值时,主控制器启动制冷循环系统对储罐内的热载体进行降温,同时储罐内的热载体依次经过第一热载体管道、第一终端保温管进入到终端盘管内对终端进行降温,终端盘管内的热载体经过第二终端保温管道、第二热载体管道回流至储罐内;当主控制器监测到终端内的温度低于设定值时,主控制器启动电加热棒,电加热棒对储罐内的热载体升温,同时储罐内的热载体依次经过第一热载体管道、第一终端保温管进入到终端盘管内对终端进行升温,终端盘管内的热载体经过第二终端保温管道、第二热载体管道回流至储罐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将该系统的终端安装在楼顶上,供水装置通过供水管道向终端供水,水经过喷射炮管雾化喷出,一方面可以增加空气中的湿度,另一方面可以降尘除霾,净化空气,提高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将该系统的终端安装在建筑工地的建筑上,可以降低工地的扬尘,改善施工环境。
2、喷射炮管上安装有空气负离子发生装置,可以提高喷出水雾中的负离子含量,从而加快空气中雾霾尘埃的聚集和降落,提高该装置净化空气的能力。
3、在本系统的终端中,旋转平台使喷射炮管水平旋转,炮管驱动机构使喷射炮管上下旋转,从而扩大了喷射炮管的喷射范围;将该终端安装在建筑物顶部,不仅可以作为空气净化系统的终端,也可以对对面楼发生的火灾进行灭火;将该终端安装在化工厂的重要生产装置附近作为消防终端,可以通过终端控制器控制旋转喷射炮管,可以避免传统消防工作中依靠手持的方式进行灭火的局限性和危险性;由于该终端机械强度较高,将该终端安装在消防车上作为消防终端,稳定性较强,精度较高,因此该终端具有较广的适用范围。
4、在本系统的终端中,齿轮驱动机构驱动驱动齿轮产生自转,由于驱动齿轮和主齿轮啮合,而主齿轮固定,因此驱动齿轮在自转的同时绕主齿轮产生公转,驱动齿轮带动旋转平台转动,旋转平台带动油缸外壳转动。油缸外壳仅对旋转平台起到支撑作用,旋转平台旋转的动力来源于齿轮驱动机构,将旋转平台受到的支撑力和产生旋转的动力来源分别设置在不同的部件上,降低了主轴和油缸外壳受力的复杂性,降低了主轴和油缸外壳的结构复杂性,有利于主轴和油缸外壳的生产制造,同时也延长了主轴和油缸外壳的使用寿命。
5、在本系统的终端中,驱动齿轮的上下端分别设置第一定位轴承和第二定位轴承,防止驱动齿轮在和主齿轮啮合的过程中产生倾斜或晃动,降低了驱动齿轮和主齿轮之间的磨损,有利于延长该终端的使用寿命。
6、终端在运行过程中,第一油腔内的润滑油向下流动,并通过油封盖板与主轴之间的缝隙以及油封盖板与油缸外壳之间的缝隙流入至第二油腔内,旋叶驱动第二油腔内的润滑油向下流动,保持驱动齿轮的润滑。
7、在本系统的终端中,将驱动齿轮的高速自转转化为低速的旋转平台的旋转,有利于实现旋转平台旋转角度和旋转速度的精度控制,从而便于实现设置在旋转平台上的物体的精确旋转。
8、在本发明中将旋转的主轴驱动电机转动通过行程丝轨转化为活塞柱的直线运动,活塞柱直线运动的速度和行程较小,便于精确控制活塞柱伸入至喷头凹槽的深度,便于该终端流量调节的精度控制。
9、流体进入套筒内后立即进入旋转主轴的主轴进水口和主轴流道,降低了流体对套筒内壁的冲刷,特别是降低了流体对密封圈处的冲刷,不仅降低了流体在密封圈处发生泄漏的可能性,也降低了流体对套筒内壁的冲蚀,延长了该终端的使用寿命。
10、在气体引入环形流道内设置空气负离子发生装置,增加进入到气体引入环形流道内的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从而提高该终端喷出流体的负离子含量,有利于该终端喷出流体对周围空气的净化。
11、活塞柱的表面设有导流槽,可以使流体在活塞柱表面旋转前进,有利于将流体集中到喷头出水口处,有利于提高流体喷出喷头出水口时的速度。
12、所述潜水泵的底部通过第二定位座进行固定,稳固性高,可以有效防止潜水泵的底部出现晃动,所述潜水泵的顶部通过第一定位座进行固定,第一定位座的球头和球碗之间在安装完成前可以转动,有利于潜水泵底部的定位和固定,同时球碗的上密封推力座和下密封推力座在安装时可以把球头固定,实现潜水泵顶部的定位固定,可以有效保证电机、泵轴和泵体的同心度,减少震动,降低噪音,保证泵体和电机的高速转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空气净化防御系统终端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空气净化防御系统终端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空气净化防御系统终端结构剖视图之一。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空气净化防御系统终端结构剖视图之二。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空气净化防御系统终端结构剖视图之三。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空气净化防御系统终端取下半球形罩壳后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空气净化防御系统终端取下半球形罩壳、喷射炮管和炮管驱动机构后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空气净化防御系统炮管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空气净化防御系统炮管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空气净化防御系统喷射炮管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图10中喷头区域放大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空气净化防御系统旋转支撑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空气净化防御系统旋转支撑机构剖视图。
图14为本发明图13中驱动齿轮区域放大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空气净化防御系统终端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空气净化防御系统升降支腿伸出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空气净化防御系统升降支腿收回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空气净化防御系统滑轴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对面楼发生火灾时着火点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空气净化防御系统升降支腿伸出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空气净化防御系统滑轴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液压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空气净化防御系统升降支腿伸出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空气净化防御系统滑轴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空气净化防御系统升降支腿伸出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空气净化防御系统滑轴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气缸驱动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发明实施例5中空气净化防御系统喷射炮管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本发明图28中喷头区域放大图。
图30为本发明实施例5中空气净化防御系统活塞柱结构示意图。
图31为本发明实施例6中空气净化防御系统管中泵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2为本发明实施例6中空气净化防御系统管中泵顶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3为本发明实施例7中空气净化防御系统管中泵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4为本发明实施例7中空气净化防御系统管中泵顶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5为本发明实施例7中空气净化防御系统低阻力耐冲蚀强密封止回阀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6为本发明实施例7中空气净化防御系统低阻力耐冲蚀强密封止回阀仰视图。
图37为本发明实施例7中空气净化防御系统低阻力耐冲蚀强密封止回阀爆炸图。
图38为本发明实施例7中空气净化防御系统低阻力耐冲蚀强密封止回阀阀座结构示意图。
图39为本发明实施例7中空气净化防御系统低阻力耐冲蚀强密封止回阀阀芯结构示意图。
图40为本发明实施例7中空气净化防御系统低阻力耐冲蚀强密封止回阀阀盖结构示意图。
图41为本发明实施例8中空气净化防御系统供水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2为本发明实施例8中空气净化防御系统供水装置流程图。
图43为本发明实施例9中空气净化防御系统供水管道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4为本发明实施例9中空气净化防御系统供水管道内管结构示意图。
图45为本发明实施例9中空气净化防御系统供水管道支撑件结构示意图。
图46为本发明实施例9中空气净化防御系统供水管道内管、保温管和支撑件安装后结构示意图。
图47为本发明实施例9中空气净化防御系统供水管道内管、保温管、支撑件和外管安装后结构示意图。
图48为本发明实施例9中空气净化防御系统供水管道管头结构示意图。
图49为本发明实施例9中空气净化防御系统供水管道管头左视图。
图50为本发明图49中A-A面剖视图。
图51为本发明空气净化防御系统中控温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51中:11为底座,12为主轴,13为主齿轮,14为驱动齿轮,15为油缸外壳,16为旋转平台,17为齿轮驱动机构,18为主轴承,19为油缸盖,110为第一油腔,111为第一防尘罩,112为第二油腔,113为第二防尘罩,114为第三油腔,115为第一定位轴承,116为第二定位轴承,117为环状油封盖,118为底板,119为连轴杆,120为旋叶,121为油封盖板,122为第一密封圈,123为第二密封圈,124为支撑垫片,125为防松动螺母,126为止回垫片,127为旋转平台支撑板,128为安装垫板,29为环状固定板,130为加强筋板,131环状法兰,132为上盖板,133为下盖板,21为套筒,22为旋转驱动机构,23为旋转主轴,24为喷头,25为活塞柱,26为行程丝轨,27为侧壁进水口,28为主轴进水口,29为主轴出水口,210为主轴流道,211为密封圈,212为喷头出水口,213为喷头凹槽,214为轴承,215为喷头固定板,216为固定套,217为导流嘴,218为导流环,219为气液混流腔,220为气体引入环形流道,221为引流孔,222为密封垫片,223为驱动机构外壳,224为固定板,225为导流槽,226为连接轴,31为底部水平板,32为下支撑板,331为上支撑板,332为副支撑板,34为第一滑槽,35为滑轴,36为旋转轴,37为曲臂,38为防护板,391为第一定位板,392为第二定位板,310为滑槽固定板,311为前护板,312为盖板,313为传动杆,3131为第一环状凸台,3132为第二环状凸台,314为固定轴,315为驱动头,316为液压缸,317为液压系统,318为联结件,319为支腿驱动电机,320为支腿驱动电机控制器,321为连接杆,322为气缸,323为气缸驱动系统,324为支撑平台,41为第一支撑架,42为第二支撑架,43为第一旋转接头,44为第一驱动轴,45为管体,46为尾部混流腔,47为喷头,48为环状罩壳,49为半球形罩壳,410为弧形盖板,411为盖板支架,412为第一夹层,413为第二夹层,414为环状保护罩,415为支撑平台,416为第二驱动轴,417为第一供给管道,418为第二供给管道,419为第二旋转接头,420为第一防尘护板,421为第二防尘护板,422为第三防尘护板,423为炮管驱动电机,424为炮管驱动减速机,425为炮管驱动齿轮组,426为第一驱动机构支架,427为第二驱动机构支架,428为控制阀,429为磁力线切割器,430为热成像仪,431为激光测距仪,432为红外探测器,433为紫外探测器,51为潜水泵,52为进水口,53为出水口,54为定位轴,55为球头,56为上密封推力座,57为下密封推力座,58为承托底座,59为环形定位板,510为防震增压座,511为套筒,512为第一顶部法兰,513为第二顶部法兰,514为顶部盖板,515为底板定位套,516为底板固定套,517为底部封板,518为第三顶部法兰,519为止回阀,520为挠性密封件,521为第一密封推力座,522为刚性底座,523为第一静音高速管中泵,524为第三静音高速管中泵,525为第二静音高速管中泵,526为第四静音高速管中泵,527为单向阀,528为进水管道,529为出水管道,61为阀座,611为阀座底板,612为阀座侧壁,613为阀座通孔,614为侧壁凸缘,615为弧形凹面,616为环形密封槽,62为阀芯,621为阀瓣,622为阀瓣轴,623为阀瓣凸台,624为环形槽,625为弧形过渡面,63为阀盖,631为阀盖侧壁,632为阀瓣轴套筒,633为阀盖支架,634为阀盖侧壁过渡面,635为环形阀盖密封槽,64为弹簧,65为密封圈,71为外管,72为支撑件,721为内管穿设孔,722为保温管穿设孔,723为套管穿设孔,73为内管,74为保温管,75为管头,751为凹槽,752为管头通孔,753为管头内管,754为管头保温管,755为支管,756为线缆引出管,81为储罐,82为压缩机,83为冷凝器,84为第二盘管,85为风扇,86为干燥过滤器,87为热力膨胀阀,88为第一盘管,89为加液口,810为电加热棒,811为热载体循环泵,812为第一热载体管道,813为第二热载体管道,814为第一压力表,815为第二压力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案例来对本发明空气净化防御系统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以求更为清楚明了地表达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和具体应用,但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如图1至图18所示,一种空气净化防御系统,包括供水装置和终端,所述终端包括旋转支撑机构、流体喷射机构和流体供给管道,所述旋转支撑机构包括底座11、主轴12、主齿轮13、驱动齿轮14、油缸外壳15、旋转平台16和齿轮驱动机构17,所述主轴12垂直设置在底座11的上表面,所述主轴12设有上下贯穿的主轴通孔,所述主齿轮13套设并固定在主轴12的外侧,所述油缸外壳15通过主轴承18套设在主轴12的外侧,所述旋转平台16套设并固定在油缸外壳15上,所述驱动齿轮14与主齿轮13啮合,所述齿轮驱动机构设在旋转平台16上,所述齿轮驱动机构与驱动齿轮14传动连接,所述流体喷射机构包括喷射炮管、炮管支撑架和炮管驱动机构,所述炮管支撑架设在旋转平台16上,所述喷射炮管与炮管支撑架铰接,所述炮管驱动机构与喷射炮管连接,所述流体供给管道的首端穿设于主轴通孔内,所述流体供给管道的尾端与喷射炮管连接,所述供水装置与流体供给管道的首端通过供水管道相连通。
在本终端中,齿轮驱动机构驱动驱动齿轮14产生自转,由于驱动齿轮14和主齿轮13啮合,而主齿轮13固定,因此驱动齿轮14在自转的同时绕主齿轮13产生公转,驱动齿轮带14动旋转平台16转动,旋转平台16带动油缸外壳15转动。油缸外壳15仅对旋转平台16起到支撑作用,旋转平台16旋转的动力来源于齿轮驱动机构,将旋转平台16受到的支撑力和产生旋转的动力来源分别设置在不同的部件上,降低了主轴12和油缸外壳15受力的复杂性,降低了主轴12和油缸外壳15的结构复杂性,有利于主轴12和油缸外壳15的生产制造,同时也延长了主轴12和油缸外壳15的使用寿命。炮管驱动机构驱动喷射炮管产生上下旋转,旋转平台16带动喷射炮管产生水平方向的旋转,增大了喷射炮管能够覆盖的范围,提高了喷射炮管的灵活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平台16上设有终端控制器;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架41和第二支撑架42,所述第一支撑架41和第二支撑架42相对设置,所述喷射炮管设在第一支撑架41和第二支撑架42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架41上设有第一旋转接头43,所述流体供给管道的尾端通过第一旋转接头43与喷射炮管的侧面连接,所述流体供给管道的尾端与喷射炮管相连通,所述第二支撑架42上设有支撑架通孔,所述炮管驱动机构通过第一驱动轴44与喷射炮管的侧面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轴44穿设于支撑架通孔内,所述第一旋转接头43的中心线与第一驱动轴44的中心线处于同一条直线上,炮管驱动机构通过第一驱动轴44驱动喷射炮管上下旋转,第一驱动轴44和第一旋转接头43对喷射炮管起到支撑作用;
如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喷射炮管包括管体45,所述管体45的尾端设有尾部混流腔46,所述第一旋转接头43与尾部混流腔46的侧面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轴44与尾部混流腔46的侧面连接,所述管体45的首端设有喷头24,流体经过第一旋转接头43进入到尾部混流腔46内,对然后再进入到管体45内,并经过喷头24喷出。对于加有溶质或者多相混合的流体,尾部混流腔46的设置有利于流体的充分混合;所述管体45内设有负离子水发生器,用于对通过管体45内的水进行电离,增加水中的负离子含量;所述管体45的外侧套设有磁力线切割器429,用于对通过管体45内的水进行磁化;所述喷射炮管还包括喷头固定板215,所述喷头的四周设有环状延伸板,所述喷头固定板215将环状延伸板压紧在管体45的首端;所述喷射炮管还包括负压雾化辅助机构,所述负压雾化辅助机构包括固定套216、导流嘴217和导流环218,所述固定套216的尾端套设在喷头24的外侧,所述固定套216和喷头24之间的间隙形成气液混流腔219,所述导流环218套设在导流嘴217的外侧,且导流环218和导流嘴217之间形成气体引入环形流道220,所述气体引入环形流道220与气液混流腔219通过引流孔221相连通,所述导流嘴217与气液混流腔219相连通,流体从导流嘴217喷出的过程时,在气液混流腔219内形成负压,外界空气经由气体引入环形流道220以及引流孔221,进入到气液混流腔219中,空气和流体在此处充分混合,有利于流体的充分雾化;所述气体引入环形流道220内设有空气负离子发生装置,在气体引入环形流道220内设置空气负离子发生装置,增加进入到气体引入环形流道220内的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从而提高该终端喷出流体的负离子含量,有利于该终端喷出流体对周围空气进行净化;所述空气负离子发生装置包括气旋式空气负离子发生装置和密集阵空气负离子发生装置;所述喷射炮管的侧面端部设有红外探测器432和紫外探测器433。所述红外探测器432和紫外探测器433均与终端控制器通过信号线连接。
所述旋转平台16的上方设有平台罩壳,所述平台罩壳包括环状罩壳48和半球形罩壳49,所述环状罩壳48的下端与旋转平台1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环状罩壳48的上端与半球形罩壳49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半球形罩壳49上设有弧状炮管伸出口,所述弧状炮管伸出口处设有弧形盖板410,所述弧形盖板410与喷射炮管通过盖板支架411连接,平台罩壳可以对旋转平台16上的部件起到防尘、防腐、防碰撞的作用,从而延长了该终端的使用寿命;所述旋转平台16上设有第一防尘护板420、第二防尘护板421和第三防尘护板422,所述第一防尘护板420和第二防尘护板421分别设置在弧状炮管伸出口的两侧,所述第一防尘护板420和第二防尘护板421的下端均与旋转平台16连接,所述第一防尘护板420和第二防尘护板421的上端均与半球形罩壳49连接,所述第三防尘护板422的下端与旋转平台16连接,所述第三防尘护板422的两侧分别与第一防尘护板420和第二防尘护板421连接,所述第三防尘护板422的上端与半球形罩壳49连接,所述第三防尘护板422设置在喷射炮管尾端一侧,所述第一防尘护板420、第二防尘护板421和第三防尘护板422形成三面围挡的防尘隔离罩,所述喷射炮管设在防尘隔离罩内;所述半球形罩壳48内设有第一夹层412,所述第一夹层412内设有终端盘管,所述主轴通孔内穿设有第一终端保温管和第二终端保温管,所述终端盘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终端保温管和第二终端保温管相连通,所述环状罩壳48内设有第二夹层413,所述第二夹层413内设有电热丝;所述旋转支撑机构还包括环状保护罩414,所述环状保护罩414的上端与环状罩壳48的下端滑动连接,所述环状保护罩414的下端与底座11固定连接;所述半球形罩壳49、环状罩壳48和环状保护罩414的外侧面均涂覆有防腐层和反射层,所述防腐层在上,所述反射层在下。
所述炮管驱动机构包括炮管驱动电机423、炮管驱动减速机424、炮管驱动齿轮组425和驱动机构支撑架,所述驱动机构支撑架包括第一驱动机构支撑架426和第二驱动机构支撑架427,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支撑架426和第二驱动机构支撑架427垂直设置在旋转平台16的上表面,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支撑架426和第二驱动机构支撑架427相对设置,所述炮管驱动齿轮组425设置在第一驱动机构支撑架426和第二驱动机构支撑架427之间,所述炮管驱动电机423和炮管驱动减速机424设置在第一驱动机构支撑架426的侧面,所述炮管驱动电机423通过炮管驱动减速机424驱动炮管驱动齿轮组425转动,所述炮管驱动电机423和终端控制器通过信号线连接;所述喷射炮管的外侧面设有激光测距仪431和热成像仪430,所述激光测距仪431的激光束发出方向与喷射炮管的中心线相平行。所述激光测距仪431与终端控制器通过信号线连接,所述热成像仪430与终端控制器通过信号线连接。
所述流体供给管道包括第一供给管道417和第二供给管道418,所述第一供给管道417和第二供给管道418通过第二旋转接头419相连通,所述第一供给管道417穿设于主轴通孔内,所述第二供给管道418设在旋转平台16上;所述第二供给管道418上串联有控制阀428,所述控制阀428和终端控制器通过信号线连接,控制阀428用于控制通过第二供给管道418的流体流量,也就是控制该终端喷出流体的流量,所述半球形罩壳上安装有风速测量仪,所述风速测量仪与终端控制器连接。
如图12至图14所示,所述主轴12的上端套设有油缸盖19,所述主轴12、油缸外壳15和油缸盖19相配合形成第一油腔110,所述主齿轮13外侧设有第一防尘罩111,所述第一防尘罩111与主轴12之间形成第二油腔112,所述旋转平台16的下表面设有第二防尘罩113,所述第二防尘罩113与旋转平台16之间形成第三油腔114,所述驱动齿轮14设置在第二防尘罩113内,所述第一油腔110和第三油腔114均与第二油腔112相连通。
所述驱动齿轮14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凸台,所述驱动齿轮14的上端套设有第一定位轴承115,所述第一定位轴承115套设在第一凸台上,所述驱动齿轮14的下表面设有第二凸台,所述驱动齿轮14的下端套设有第二定位轴承116,所述第二定位轴承116套设在第二凸台上,所述驱动齿轮14与第二防尘罩113的内侧壁通过第一定位轴承115和第二定位轴承116连接。
所述第一定位轴承115和第二定位轴承116均为角接触轴承,所述第二防尘罩113内设有环状油封盖117,所述环状油封盖117的外边缘与第二防尘罩113的内侧壁连接,所述环状油封盖117的下表面设有上凹的凹槽,所述第一定位轴承115的上表面与环状油封盖117的内顶面连接,所述第一定位轴承115的外侧面与环状油封盖117的内侧面连接,所述第二防尘罩113的底板118的上表面设有第一环状凸台,所述第二定位轴承116的外侧面与第一环状凸台的内侧面连接,所述第二定位轴承116的下表面与第二防尘罩113的底板118连接,所述环状油封盖117与第二防尘罩113的底板118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齿轮驱动机构17与驱动齿轮14通过连轴杆119连接,所述连轴杆119上设有旋叶120。
旋叶120可以驱动第三油腔114内的润滑油向下流动,从而保证驱动齿轮14和主齿轮13上有足够的润滑油。
油缸外壳15的内侧面下端与主轴12之间设有油封盖板121,所述油封盖板121与主轴12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122,所述油封盖板121与油缸外壳15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123。
所述油封盖板121的内侧面、油封盖板121的外侧面和油缸外壳15的内侧面均设有环状凹槽,所述油封盖板121内侧面的环状凹槽与主轴12外侧面相配合形成第一环状空腔,所述第一密封圈122设置在第一环状空腔内,所述油封盖板121外侧面的环状凹槽和油缸外壳15内侧面的环状凹槽相匹配形成第二环状空腔,所述第二密封圈123设置在第二环状空腔内。
将第一密封圈122设置在第一环状空腔内,一方面可以防止第一密封圈122在使用过程中脱落,另一方面,增大了第一密封圈122与油封盖板121和主轴12的接触面积,将第二密封圈123设置在第二环状空腔内,一方面可以防止第二密封圈123在使用过程中脱落,另一方面,增大了第二密封圈123与油封盖板121和油缸外壳15的接触面积,防止润滑油过快的从第一油腔110泄漏到第二油腔112;
当然,也可以将油封盖板121的内侧面与第二主轴承贴合,将第一密封垫圈22设置在油封盖板121内侧面和第二主轴承之间。
所述主轴12的下端套设有支撑垫片124,所述支撑垫片124的上表面与主齿轮13的下表面连接。
所述主轴12的外侧设有上下两道台阶,所述油缸外壳15的内表面设有环状凸条,所述主轴承18包括第一主轴承和第二主轴承,所述第一主轴承和第二主轴承均为圆锥滚子轴承,所述第一主轴承和第二主轴承的内侧分别套设在主轴12外侧的上下两道台阶处,所述第一主轴承和第二主轴承的外侧分别设置在油缸外壳15的环状凸台的上方和下方。
所述主轴12的上端紧固有防松动螺母125,所述防松动螺母125和第一主轴承之间设有止回垫片126。
所述旋转支架机构还包括旋转平台支撑板127,所述油缸外壳15的外侧设有上台阶和下台阶,所述旋转平台16套设在油缸外壳15的上台阶处,所述旋转平台支撑板127套设在油缸外壳15的下台阶处,所述旋转平台支撑板127的上表面与旋转平台16的下表面贴合。
所述旋转平台16套设在主轴的上台阶处,所述旋转平台支撑板127套设在主轴12的下台阶处,便于将旋转平台16和旋转平台支撑板127从油缸外壳15上拆卸下来。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主轴12为中空结构,所述主轴12为静止的,旋转平台16为运动的,主轴12中空,便于在主轴12内的中空结构内设置流体供给管道或者信号线,从而便于从主轴12内向旋转平台16上输送介质或进行信号连接。
主轴12中空结构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盖板132和下盖板133,所述上盖板132和下盖板133上设有通孔,便于使设置在中空结构内的流体供给管道和信号线的两端穿过上盖板132和下盖板133上的通孔,便于对流体供给管道和信号线进行定位。
所述齿轮驱动机构17包括齿轮驱动电机和齿轮驱动减速机,齿轮驱动电机通过齿轮驱动减速机以及连轴杆119与驱动齿轮14连接,齿轮驱动电机选用伺服电机,便于实现旋转的精确控制。
所述支撑垫片124的下方设有安装垫板128,所述主齿轮13、支撑垫片124和安装垫板128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垫板128与底座1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从而实现主齿轮13与底座11之间位置的固定,防止主齿轮13与底座11之间出现转动。
油缸盖19的下表面设有环状凹槽,油缸外壳15的顶端伸入至油缸盖19的环状凹槽内,油缸盖19防止油缸外壳15出现倾斜。
第二防尘罩11的顶部设有环状固定板129,环状固定板129与第二防尘罩113的侧壁焊接,环状固定板129与旋转平台1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防尘罩113的侧壁与旋转平台16下表面之间设有加强筋板130。
所述油缸盖19上设有第一加油嘴,通过第一加油嘴可以向第一油腔110内加润滑油,所述旋转平台16上设有第二加油嘴,通过第二加油嘴可以向第三油腔114内加润滑油。
旋转支撑机构在运行过程中,第一油腔110内的润滑油向下流动,并通过油封盖板121与主轴12之间的缝隙以及油封盖板121与油缸外壳15之间的缝隙流入至第二油腔112内,旋叶120驱动第二油腔112内的润滑油向下流动,保持驱动齿轮14的润滑。
所述主齿轮13和驱动齿轮14均为涡旋齿轮。
所述第二防尘罩113内还设有环状法兰131,所述环状法兰131压紧在环状油封盖117上,所述环状法兰131和第二防尘罩113的底板118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第一防尘罩111包括上板和下板,所述第一防尘罩111的上板与油缸外壳1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防尘罩111的下板与支撑垫片124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的宽度不超过2毫米,第一防尘罩111随着油缸外壳15一起转动。为了防止第一防尘罩111的下板与支撑垫片124之间的间隙泄漏润滑油的速度过快,也可以在此间隙内设置环状密封圈。
所述主齿轮13的一侧伸入至第二防尘罩113内与驱动齿轮14啮合。
在旋转支撑机构中,齿轮驱动机构17驱动驱动齿轮14产生自转,由于驱动齿轮14和主齿轮13啮合,而主齿轮13固定,因此驱动齿轮14在自转的同时绕主齿轮13产生公转,驱动齿轮14带动旋转平台16转动,旋转平台16带动油缸外壳15转动。油缸外壳15仅对旋转平台5起到支撑作用,旋转平台16旋转的动力来源于齿轮驱动机构17,将旋转平台16受到的支撑力和产生旋转的动力来源分别设置在不同的部件上,降低了主轴12和油缸外壳15受力的复杂性,降低了主轴12和油缸外壳15的结构复杂性,有利于主轴12和油缸外壳15的生产制造,同时也延长了主轴12和油缸外壳15的使用寿命。
如图15至图18所示,所述底座包括支撑平台和四个伸缩支腿,所述主轴垂直设在支撑平台的上表面,所述伸缩支腿均包括底部水平板31、两个下支撑板32、两个上支撑板331、两个曲臂37、旋转轴36、滑轴35和滑轴驱动机构,所述两个下支撑板32设置在底部水平板31的两侧,所述两个下支撑板32与底部水平板31垂直,所述两个下支撑板32相对设置,所述两个下支撑板32上均设有第一滑槽34,所述两个上支撑板331设在两个下支撑板32的上方,所述两个上支撑板331相对设置,所述两个上支撑板331均设有第一铰接孔,所述滑轴3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曲臂37的下端铰接,所述滑轴35的两端分别设在两个第一滑槽34内,所述旋转轴3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曲臂37的上端铰接,且旋转轴36的两端分别穿设于两个第一铰接孔内。
所述两个上支撑板331的外侧均设有副支撑板332,所述副支撑板332均设有第二铰接孔,所述旋转轴36的两端分别伸入至两个第二铰接孔内;所述两个曲臂37之间设有第一定位板391,所述两个上支撑板331之间设有第二定位板92;所述两个下支撑板32的外侧均设有固定板310,所述两个固定板310均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与第一滑槽34相对应,所述两个固定板310的外侧均设有防护板38;所述底部水平板31上设有前护板311,所述前护板311与底部水平板31垂直,所述前护板31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下支撑板32连接。
所述滑轴驱动机构包括传动杆313、固定轴314和驱动头315,所述固定轴31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下支撑板32连接,所述固定轴314上设有固定轴通孔,所述滑轴35上设有滑轴螺纹孔,所述驱动头315的一端设有六角孔,所述前护板311设有前护板通孔,所述传动杆313的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传动杆313设有外螺纹的一端穿设于滑轴螺纹孔内,所述传动杆313的中部设有第一环状凸台3131和第二环状凸台3132,所述传动杆313的另一端穿过固定轴通孔与驱动头315连接,所述固定轴314处于第一环状凸台3131和第二环状凸台3132之间,所述驱动头315设在前护板通孔内。
使用时,将底部水平板31固定在地面上,将六角扳手伸入至驱动头315的六角孔内,旋转驱动扳手通过驱动头315带动传动杆313旋转,因为第一环状凸台3131和第二环状凸台3132对传动杆313具有定位作用,传动杆313不会发生位移,传动杆313在旋转过程中带动滑轴35沿第一滑槽34移动,滑轴35带动曲臂37的下端沿水平方向移动,而上支撑板331固定在被支撑物体上,上支撑板331不会发生水平方向的位移,那么曲臂37下端水平方向的移动,将转化为上支撑板331在竖直方向的移动,从而实现该升降支腿的升降功能,以对整个装置起到支撑和调节高度的作用。
该系统还包括机柜,所述供水装置安装在机柜内,所述机柜内还安装有控制柜,所述控制柜内设有主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与终端控制器通过线缆连接。
该系统还包括控温装置,如图51所示,所述控温装置包括储罐81和制冷循环系统,所述储罐81内设有电加热棒810,所述储罐81内装有热载体,所述储罐81的侧面设有第一热载体管道812和第二热载体管道813,所述第一热载体管道812上安装有热载体循环泵811,所述储罐81的顶部设有加液口89,所述第一热载体管道812与第一终端保温管相连通,所述第二热载体管道813与第二终端保温管相连通,所述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82、冷凝器83、干燥过滤器86、热力膨胀阀87和第一盘管88,所述冷凝器83内设有第二盘管84,所述冷凝器83的内顶面设有风扇85,所述压缩机82的进出口管道上分别安装有第一压力表814和第二压力表815,所述压缩机82、第二盘管84、干燥过滤器86、热力膨胀阀87和第一盘管88通过管道依次连通,所述制冷系统内充有气体。
所述制冷循环系统的工作过程是:压缩机82将气体压缩后,气体进入到冷凝器83的第二盘管内84内被风扇85降温冷凝,降温冷凝后的气体在进入到干燥过滤器86内被进行干燥过滤,被干燥过滤的气体进入到热力膨胀阀87,在热力膨胀阀87处气体膨胀降温,降温后的气体在第一盘管88内对储罐81内的热载体进行降温,然后回流至压缩机82进入下一个循环。
所述终端上安装有终端温度传感器,所述终端温度控制器用于检测终端内的温度并将该温度信号传递给终端控制器,终端控制器将该温度信号传递给主控制器,主控制器根据该温度信号监控终端内的温度。
当终端内的温度高于设定值时,主控制器启动制冷循环系统对储罐内的热载体进行降温,同时启动热载体循环泵811,储罐81内的热载体依次经过第一热载体管道812、第一终端保温管进入到终端盘管内对终端进行降温,防止终端的温度过高而导致终端内的电器元件损伤或者性能下降,终端盘管内的热载体经过第二终端保温管道、第二热载体管道813回流至储罐81内;当主控制器监测到终端内的温度低于设定值时,主控制器启动电加热棒810,电加热棒810对储罐81内的热载体升温,同时启动热载体循环泵811,储罐81内的热载体依次经过第一热载体管道812、第一终端保温管进入到终端盘管内对终端进行升温,防止终端内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内的水发生结冰现象,终端盘管内的热载体经过第二终端保温管道、第二热载体管道813回流至储罐81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热载体选用防冻剂。
将供水装置和控制柜设置在机柜内,有利于供水装置和机柜的管理和提高供水装置和控制柜的安全性。
将该终端安装在楼顶上时,主控制器通过终端控制器控制喷射炮管在水平方向和上下方向的旋转角度以调整喷射炮管的流体喷出方向,通过流体供给管道向该终端供应水,水在炮管中经过磁化、负离子化,并在喷头处被雾化,喷出的水雾一方面可以提高空气中的湿度,又可以增加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有利于空气中的雾霾尘埃聚集和降落,从而对空气进行净化。
因为对于中国大多数城市而言,消防部门的云梯高度是有限的,消防水炮的喷射高度也是有限的,对于高层乃至超高层建筑发生的火灾,依靠消防云梯或者消防水炮进行灭火则显得较为困难。将该终端安装在房顶上,在对面楼发生火灾时,可以利用该终端进行灭火。该终端上安装有热成像仪、激光测距仪和风速测量仪。利用该终端进行灭火的方法如下:预先采集对面楼的位置信息,并对对面楼体的各个窗户建立坐标系,并将该坐标系信息存储于终端控制器中;根据风速、风向和距离,对对面楼体的各个窗户逐步模拟实验,确定将水流喷射至各个窗户内时所需的旋转角度,并将该旋转角度数据存储于终端控制器中,该旋转角度包括旋转平台16的水平旋转角度和喷射炮管的俯仰角度;当对面楼发生火情时,热成像仪感应到对面楼体的着火点,并将该着火点匹配至坐标系中,终端控制器根据着火点的坐标信息和风速测量仪测得的风速控制旋转平台16和喷射炮管进行旋转,打开控制阀428,向着火点的窗户喷水,水流突破窗户对室内进行灭火。
当着火点覆盖多个窗户时,优先向着火点内处于上部的窗户喷水,从而避免火情向楼上蔓延,其次向着火点内处于下风处的窗户喷水,从而避免火情向处于着火点下风处的房间蔓延。对每个窗户的喷水时间可以预先设定,以求控制火势,当对着火点内的每一个窗户喷水一遍后,再向着火点内处于上部的窗户喷水,然后再向处于着火点内处于下风处的窗户喷水。如图19所示,风向向右,则需要先向处于着火点内右上角的窗户进行喷水,然后向左将着火点内处于最上层的窗户喷水,然后再向处于着火点内上数第二层最右侧的窗户喷水。然后水平向左对着火点内上数第二层的窗户依次喷水,对着火点内其他窗户依次类推。
实施例2,作为实施例1的一种改进方案,如图20至图22所示,所述滑轴驱动机构为液压滑轴驱动机构,所述液压滑轴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轴314、液压缸316、联结件318和液压系统317,所述液压系统317设在底部水平板31上,所述固定轴31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下支撑板32连接,所述液压系统包括储油罐、液压泵、单向阀和换向阀,所述储油罐、液压泵、单向阀和换向阀通过进油管道依次连接,所述储油罐和换向阀通过回油管道连接,所述换向阀和液压缸316通过两个液压管道连接,所述液压缸316的缸体与固定轴314连接,所述液压缸6的活塞杆与联结件318的一端连接,所述联结件318的另一端与滑轴35连接,所述联结件318为连接液压缸316活塞杆和滑轴35的螺栓,所述液压驱动系统的液压泵和换向阀均与终端控制器通过信号线连接。
液压缸316通过联结件318带动滑轴35沿第一滑槽34移动,滑轴35带动曲臂的下端沿水平方向移动,而上支撑板331固定在被支撑物体上,上支撑板331不会发生水平方向的位移,那么曲臂37下端水平方向的移动,将转化为上支撑板331在竖直方向的移动,从而实现该升降支腿的升降功能。
该终端还安装有水平仪传感器,所述水平仪传感器和终端控制器通过信号线连接,水平仪传感器用于测量支撑平台415的倾斜角度,并将测得的倾斜角度数据传递给终端控制器,终端控制器根据水平仪传感器传来的倾斜角度数据控制液压系统的液压泵和换向阀,进而通过液压缸316控制各个支腿的伸缩量,以控制支撑平台415的倾斜角度。依靠水平仪传感器,终端控制器控制滑轴驱动机构进而控制支腿伸缩,使得底座具有自平衡能力,也就是该终端具有自平衡能力,有利于将旋转平台16控制在水平状态。
实施例3,作为实施例1的另一种改进方案,如图23和图24所示,所述滑轴驱动机构为电动滑轴驱动机构,所述电动滑轴驱动机构包括支腿驱动电机控制器321、支腿驱动电机319、连接杆320和联结件318,所述支腿驱动电机319设在底部水平板31上,所述支腿驱动电机319与支腿驱动电机控制器321连接,所述支腿驱动电机319与连接杆320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杆320的另一端与联结件318的一端连接,所述联结件318的另一端与滑轴35连接,所述联结件318为连接滑轴35和连接杆320的螺栓。所述终端控制器和支腿驱动电机控制器321通过信号线连接;
支腿驱动电机319依次通过连接杆320和联结件318带动滑轴35沿第一滑槽34移动,滑轴35带动曲臂的下端沿水平方向移动,而上支撑板331固定在被支撑物体上,上支撑板331不会发生水平方向的位移,那么曲臂37下端水平方向的移动,将转化为上支撑板331在竖直方向的移动,从而实现该升降支腿的升降功能。
该终端还安装有水平仪传感器,所述水平仪传感器和终端控制器通过信号线连接,水平仪传感器用于测量支撑平台415的倾斜角度,并将测得的倾斜角度数据传递给终端控制器,终端控制器根据水平仪传感器传来的倾斜角度数据控制支腿驱动电机控制器321,进而通过支腿驱动电机319控制各个支腿的伸缩量,以控制支撑平台415的倾斜角度。
实施例4,作为实施例1的又一种改进方案,如图25至图27所示,所述滑轴驱动机构为气动滑轴驱动机构,所示气动滑轴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轴314、气缸322、联结件318和气缸驱动系统323,所述气缸驱动系统323设在底部水平板31上,所述固定轴31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下支撑板32连接,所述气缸驱动系统323包括空气压缩机、储气装置、单向阀和换向阀,所述空气压缩机、储气装置、单向阀和换向阀通过进气管道依次连接,所述换向阀和储气装置通过回气管道连接,所述换向阀与气缸322通过两个气体管道连接,所述气缸322的缸体与固定轴314连接,所述气缸322的活塞杆与联结件318的一端连接,所述联结件318的另一端与滑轴35连接,所述联结件318为连接气缸322活塞杆和滑轴35的螺栓。
气缸322通过联结件318带动滑轴35沿第一滑槽34移动,滑轴35带动曲臂的下端沿水平方向移动,而上支撑板331固定在被支撑物体上,上支撑板331不会发生水平方向的位移,那么曲臂37下端水平方向的移动,将转化为上支撑板331在竖直方向的移动,从而实现该升降支腿的升降功能。
该终端还安装有水平仪传感器,所述水平仪传感器和终端控制器通过信号线连接,水平仪传感器用于测量支撑平台415的倾斜角度,并将测得的倾斜角度数据传递给终端控制器,终端控制器根据水平仪传感器传来的倾斜角度数据控制气缸驱动系统323的空气压缩机和换向阀,进而通过支腿驱动电机319控制各个支腿的伸缩量,以控制支撑平台415的倾斜角度。
实施例5,作为实施例1的再一种改进装置,如图28至图30所示,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架41和第二支撑架42,所述第一支撑架41和第二支撑架42相对设置,所述喷射炮管设在第一支撑架41和第二支撑架42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架41和第二支撑架42设有一组对穿孔,所述对穿孔内穿设有第二驱动轴,所述喷射炮管与第二驱动轴固定连接,所述炮管驱动机构与第二驱动轴固定连接,所述喷射炮管包括包括套筒21、旋转驱动机构22、旋转主轴23、喷头24和活塞柱25,所述旋转主轴23设在套筒21的内部,所述喷头24与套筒21的首端连接,所述旋转驱动机构22设在套筒21的尾部并与旋转主轴23的尾部连接,所述旋转主轴23的首端设有行程丝轨26,所述活塞柱25的尾部设有螺纹孔,所述行程丝轨26穿设于活塞柱25的螺纹孔内且与活塞柱25螺纹连接,所述活塞柱25与套筒21滑动连接,所述套筒21的侧壁设有侧壁进水口27,所述旋转主轴23的中部设有主轴进水口28,所述旋转主轴23的侧面的首端设有主轴出水口29,所述主轴进水口28和主轴出水口29通过旋转主轴23内设置的主轴流道210相连通,所述旋转主轴23和套筒21的之间设有两道密封圈211,且两道密封圈211分别设置在主轴进水口28的两侧,所述活塞柱25的首端逐步缩小,所述套筒21的首端设有套筒出水口,所述喷头24的首端设有喷头出水口212,所述喷头24的尾端设有喷头凹槽213,所述喷头凹槽213与喷头出水口212相连通,所述喷头凹槽213与活塞柱25相匹配,且活塞柱25的首端伸入至喷头凹槽213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主轴23和套筒21通过两个主轴轴承214连接,所述两个主轴轴承214分别套设在主轴进水口28的两侧,且两个主轴轴承214分别设置在两个密封圈211远离主轴进水口28的一侧;所述两个主轴轴承214均为角接触轴承;所述喷射炮管还包括喷头固定板215,所述喷头24的四周设有环状延伸板,所述喷头固定板215将环状延伸板压紧在套筒21的首端;所述喷射炮管还包括负压雾化辅助机构,所述负压雾化辅助机构包括固定套216、导流嘴217和导流环218,所述固定套216的尾端套设在喷头24的外侧,所述固定套216和喷头24之间的间隙形成气液混流腔219,所述导流环218套设在导流嘴217的外侧,且导流环218和导流嘴217之间形成气体引入环形流道220,所述气体引入环形流道220与气液混流腔219通过引流孔221相连通,所述导流嘴217与气液混流腔219相连通;所述气体引入环形流道220内设有空气负离子发生装置;所述喷头24与套筒21端部之间设有密封垫片222。
所述喷射炮管还包括驱动机构外壳223,所述驱动机构外壳223与套筒21的尾端相连接,所述旋转驱动机构22设在驱动机构外壳223内,所述旋转驱动机构22包括主轴驱动电机和减速机,所述主轴驱动电机与减速机连接,所述减速机与旋转主轴通过连接轴226连接;所述套筒21首端的内侧壁设有固定板21,所述固定板21沿套筒21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活塞柱25的外表面设有滑槽,所述固定板21的一侧与套筒21的内侧壁连接,所述固定板21的另一侧伸入至滑槽内,所述活塞柱25和套筒21通过固定板21和滑槽实现滑动连接;所述活塞柱25的外表面设有导流槽225,所述导流槽225自活塞柱25的中部沿活塞柱25的长度方向呈螺旋状延伸至活塞柱25的首端。
所述主轴出水口29有多个,多个主轴出水口29沿旋转主轴23的侧壁均匀分布;所述导流环218与固定套216之间螺纹连接;所述固定套216的尾端设有固定套环状延伸板,所述喷头固定板215将固定套环状延伸板压紧在喷头24的外侧面上;所套筒21与旋转机构外壳23之间通过法兰连接。
在工作过程中,主轴驱动电机通过减速机带动连接轴226旋转,连接轴226带动旋转主轴23旋转,旋转主轴23带动行程丝轨26旋转,行程丝轨26与活塞柱25螺纹连接,由于活塞柱25与套筒21滑动连接,活塞柱25不能随行程丝轨26一起转动,因此在行程丝轨26旋转的过程中,行程丝轨26伸入至活塞柱25尾部的螺纹孔内的深度发生变化,而行程丝轨26不会发生直线方向的运动,导致活塞柱25沿套筒21的长度方向移动,活塞柱25伸入喷头凹槽213的深度发生变化,活塞柱25与喷头凹槽213之间的空隙发生变化,从而实现流量调节。
将旋转的主轴驱动电机转动通过行程丝轨26转化为活塞柱25的直线运动,活塞柱25直线运动的速度和行程较小,比如旋转主轴23旋转一圈,而活塞柱25仅发生一个螺距的直线运动,便于精确控制活塞柱25伸入至喷头凹槽12的深度,便于所述喷射炮管流量调节的精度控制。在本实施例中主轴驱动电机选用伺服电机,有利于实现旋转的精确控制。
流体通过套筒21的侧壁进水口27进入到套筒21内,经过主轴进水口28进入到旋转主轴23内,依次经过主轴流道210和主轴出水口29进入到套筒21首端的空腔内,经过活塞柱25与喷头24之间的空隙进入到喷头凹槽213内,经喷头出水口212流出。
流体进入套筒21内后立即进入旋转主轴23的主轴进水口28和主轴流道210,降低了流体对套筒21内壁的冲刷,特别是降低了流体对密封圈211处的冲刷,不仅降低了流体在密封圈211处发生泄漏的可能性,也降低了流体对套筒21内壁的冲蚀,延长了所述喷射炮管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6:如图31和图32所示,所述供水装置包括管中泵,所述管中泵包括泵壳和潜水泵51,所述泵壳的侧面设有泵进水口52,所述泵壳的顶部设有泵出水口53,所述潜水泵51安装在泵壳内,所述潜水泵51的顶部设有定位轴54,所述定位轴55内设有定位轴通孔,且定位轴通孔与潜水泵51相连通,所述泵壳的上端设有第一定位座,所述泵壳的下端设有第二定位座,所述第一定位座包括球碗和球头55,所述球碗四周与泵壳连接,所述球头55安装在球碗内,所述球头55设有竖向通孔,所述定位轴54穿设于球头55的竖向通孔内,所述定位轴通孔与泵出水口53相连通,所述潜水泵51的下端安装在第二定位座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球碗包括上密封推力座56、下密封推力座57和承托底座58,所述上密封推力座56和下密封推力座57分别套设在球头55外侧的上部和下部,所述承托底座58设在下密封推力座57的下方,所述上密封推力座56、下密封推力座57和承托底座58的外侧面均与泵壳连接。
所述第二定位座包括环形定位板59和防震增压座510,所述环形定位板59套设在潜水泵51侧面的下端,所述环形定位板59是外侧面与泵壳连接,所述防震增压座510设有底部凹槽,所述底部凹槽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定位台阶,所述潜水泵51的下端设有第二定位台阶,所述防震增压座510套设在潜水泵的下端,且第一定位台阶和第二定位台阶相匹配。
所述泵壳包括套筒511、第一顶部法兰512、第二顶部法兰513、顶部盖板514、底部定位套515、底部固定套516和底部封板517,所述顶部盖板514、第一顶部法兰512和第二顶部法兰513自上而下依次连接,所述顶部盖板514与第一顶部法兰512通过螺栓进行连接,所述第一顶部法兰512和第二顶部法兰513之间通过螺栓进行连接,所述第二顶部法兰513与套筒511的顶部连接,所述泵进水口52设在套筒51的侧壁上,所述泵出水口53设在顶部盖板514上,所述第一顶部法兰512的法兰孔和第二顶部法兰513的法兰孔之间形成容置第一定位座的容置空间,所述第一顶部法兰512的内侧壁设有环状凸台,所述承托底座58的侧壁设有承托底座延伸板,所述承托底座延伸板连接在环状凸台的上方,所述第一顶部法兰512和第二顶部法兰513之间设有第一环状榫槽结构,所述底部定位套515套设于套筒511的侧面的下端,所述底部固定套516与底部定位套515之间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连接,且底部固定套516和底部定位套515之间设有第二环状榫槽结构,所述环形定位板59的下边缘与底部定位套515连接,所述防震增压座510与环形定位板515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底部固定套516设在底部定位套515的下方,所述底部封板517与底部固定套51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环状榫槽结构、第二环状榫槽结构和第三环状榫槽结构内均设有O形圈;底部封板517上设有加热丝,底部封板517内设有夹层,所述加热丝设在底部封板517的夹层内,所述加热丝与电源连接,所述加热丝选用碳纤维加热丝,如果管中泵安装在北方室外,气温较低时,管中泵内容易发生结冰现象,底部封板517上设有加热丝,可以对管中泵进行加热,从而降低管中泵发生结冰的可能性;所述上密封推力座56和下密封推力座57之间设有第四榫槽结构,所述上密封推力座56和下密封推力座57之间设有第四榫槽结构便于上密封推力座56和下密封推力座57之间进行定位。所述底部固定套516的外侧套设有刚性底座522,所述刚性底座522上设有多个螺栓孔以便将该管中泵固定。
所述潜水泵51包括电机和泵体,所述泵体设在电机的上方,所述泵体为多级离心泵;所述泵进水口52有两个,两个泵进水口52分别对应在电机的上方和下方,一方面可以保证充足的流量供应,另一方面,设在下方的泵进水口52可以对电机起到较好的冷却作用。
环形定位板59套设在潜水泵51的外侧,可以有效防止潜水泵51左右晃动,因为环形定位板51的下边缘与底部定位套515连接,在紧固防震增压座510和环形定位板59之间的螺栓时,防震增压座510向上运动,将潜水泵51的泵体进行挤压,从而减小各级泵之间的缝隙,减小液体从各级泵之间的缝隙中出现泄漏,从而起到增压作用,并且防震增压座510可以有效防止潜水泵51产生上下移动,减小了潜水泵51的振动。
实施例7:作为实施例:6的一种改进方案,如图33至图40所示,所述顶部盖板514和第一顶部法兰512之间还设有第三顶部法兰518,所述第一顶部法兰512和第三顶部法兰之间518设有第三环状榫槽结构,所述第三顶部法兰518的法兰孔内安装有止回阀519,所述止回阀519的阀座侧壁612上设有侧壁凸缘614,所述侧壁凸缘614下方依次套设有挠性密封件520和第一密封推力座521,所述第一密封推力座521包括推力侧板和推力底板,所述推力侧板的上端与挠性密封件520连接,所述推力底板的上表面与止回阀519连接,所述推力底板的下表面与上密封推力座56连接;所述第三顶部法兰518、第一顶部法兰512和第二顶部法兰513之间通过螺栓进行连接,所述第三顶部法兰518和顶部盖板514之间通过螺栓进行连接。
本实施例中,止回阀选用低阻力耐冲蚀止回阀,其结构如下:一种低阻力耐冲蚀强密封止回阀,包括阀座61、阀芯62和阀盖63,所述阀座61包括阀座底板611和阀座侧壁612,所述阀座底板611上设有阀座通孔613,所述阀芯62包括阀瓣621和阀瓣轴622,所述阀瓣轴622垂直设置于阀瓣621的顶面,所述阀瓣621的底面设有阀瓣凸台623,所述阀瓣凸台623与阀座通孔613相匹配,所述阀盖63包括阀盖侧壁631和阀瓣轴套筒632,所述阀盖侧壁631和阀瓣轴套筒632通过阀盖支架33连接,所述阀芯62安装在阀座61内,且阀瓣621的底面与阀座底板611相贴合,所述阀瓣凸台623伸入至阀座通孔613内,所述阀盖侧壁631和阀座侧壁612连接,所述阀瓣轴622穿设于阀瓣轴套筒632内。
所述阀盖63和阀瓣22之间设有弹簧64,所述阀瓣凸台623的底面为圆锥面;所述阀瓣凸台623侧面和阀瓣凸台623底面的交界处设有弧形过渡面625,所述阀座通孔613侧面和阀座底板611上表面的交界处设有弧形凹面615,所述弧形凹面615和弧形过渡面625相匹配;该止回阀还包括密封圈65,所述密封圈65安装在阀瓣621的底面;所述阀瓣凸台623的侧面设有环形槽624,所述密封圈65的内侧安装在环形槽624内;所述阀座侧壁612的外侧面设有侧壁凸缘614;所述阀盖侧壁631和阀座侧壁612螺纹连接;所述阀座底板611的底面和阀座侧壁612的顶面均设有环形密封槽616;所述阀盖侧壁631内侧面和阀盖侧壁631底面交界处设有阀盖侧壁过渡面634,所述阀盖侧壁过渡面634为正锥面;所述阀盖侧壁631的顶面设有环形阀盖密封槽635。
阀瓣621的底面设有阀瓣凸台623,阀瓣凸台623的底面为圆锥面,流体经过阀瓣凸台623时,流体绕流至阀瓣凸台623周围,降低了阀瓣凸台623对流体的阻力,降低了流体对阀瓣621的冲蚀,延长了该止回阀的使用寿命;该止回阀回座后,阀瓣凸台623伸入至阀座通孔613内,有利于阀瓣621与阀座底板611的紧密贴合,提高了该止回阀阀芯62回座后的密封性能。
阀盖63和阀瓣621之间设有弹簧64,用于促进阀芯62回座,并提高阀瓣621与阀座底板611的贴合,提高了该止回阀的密封性能。阀芯62回座过程中,弧形过渡面625和弧形凹面615贴合,有利于阀芯62准确回座,提高了该止回阀阀芯62回座后的密封性能。所述密封圈65用于阀芯62回座后对阀瓣621和阀座底板611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进而提高该止回阀阀芯62回座后的密封性能。密封圈65的内侧安装在环形槽624内,不仅可以防止密封圈65从阀芯62上脱落,还可以提高密封圈65和阀瓣621之间的密封性能。该止回阀安装在管中泵上时,阀座底板611的底面和阀座侧壁612的顶面设有的环形密封槽616内用于安装O型圈,以提高该止回阀阀座底板611的底面、阀座侧壁612的顶面与顶部盖板614之间的密封性能。阀盖侧壁631内侧面和阀盖侧壁631底面交界处设有阀盖侧壁过渡面634,减轻流体经过该止回阀时对阀盖侧壁631的冲刷,在保证阀盖侧壁631机械强度的同时又降低了阀盖侧壁631对流体的阻力。该止回阀安装在管中泵上时,阀盖侧壁631的顶面设有环形阀盖密封槽635用于安装O型圈,以提高阀盖侧壁631与顶部盖板514之间的密封性能。
实施例8:如图41和图42所示,所述供水装置四个管中泵,所述四个管中泵分别为第一管中泵523、第二管中泵525、第三管中泵524和第四管中泵526,所述第一管中泵523和第二静音高速管525中泵串联形成第一泵组,所述第三管中泵524和第四管中泵526串联形成第二泵组,所述第一泵组和第二泵组并联。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中泵523和第三管中泵524选用实施例6中的管中泵,所述第二管中泵525和第四管中泵526选用实施例7中的管中泵,所述第一管中泵523、第二管中泵525、第三管中泵524和第四管中泵526的出口管道上均安装有单向阀527,所述第一管中泵523的泵进水口52和第三管中泵524的泵进水口52与供水装置的进水管道528相连通,所述第二管中泵525的泵出水口53和第四管中泵526的泵出水口53与供水装置的出水管道529相连通,出水管道529与供水管道相连通。
将第一管中泵523和第二中泵525串联以及将第三管中泵524和第四管中泵526串联,可以增大该供水装置的压力,将第一泵组和第二泵组并联,可以增大该供水装置的流量,或者是在保证压力和流量的情况下降低单个泵的尺寸,使得该供水装置可以适应放置空间或运输空间较小的情形,比如将该空气净化防御系统安装在高楼楼顶时,增压装置需要通过电梯运送至楼顶,电梯的空间限制了增压装置的尺寸不能太大,因此本发明以四个管中泵为基础做出的供水装置,不仅可以保证该供水装置的扬程,也可以保证流体的流量充足。
实施例9:作为实施例1的一种改进方案,如图43至图50所示,该系统还包括控温装置,所述供水管道包括外管71、内管73、多个支撑件72、两个管头75和两个保温管74,所述内管73、保温管74和支撑件72均设在外管71内,所述多个支撑件72均呈圆盘形,所述支撑件72均与外管71的内壁连接,所述支撑件72均设有一个内管穿设孔721和两个保温管穿设孔722,所述内管73穿设于内管穿设孔721内,所述保温管74均穿设于保温管穿设孔722内,所述内管73的首端与供水装置相连通,所述内管73的尾端与流体供给管道的首端相连通,所述一个保温管74的一端与控温装置相连通,且另一端与第一终端保温管相连通,所述另一个保温管74的一端与控温装置相连通,且另一端与第二终端保温管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所述管头75均设有管头通孔752,所述管头75的一端均设有凹槽751,所述凹槽751内设有管头内管753和两个管头保温管754,所述管头内管753和管头通孔752相连通,所述管头75的侧面设有两个支管755,所述两个管头保温管754分别和两个支管755相连通,所述管头75设有凹槽751的一端和外管1连接,所述内管73和管头内管753连接,所述两个保温管74分别与两个管头保温管754连接;所述管头75和外管1通过法兰连接,所述内管73和管头内管753通过法兰连接,所述两个保温管74分别和两个管头保温管754通过丝扣连接;所述内管穿设孔721的中心线与支撑件72的中心线重合,所述两个保温管穿设孔722以支撑件72的中心点为中心对称设置,所述支管755的端部均设有丝扣,内管73和支撑件72固定连接。
如图51所示,所述控温装置包括储罐81和制冷循环系统,所述储罐81内设有电加热棒810,所述储罐81内装有热载体,所述储罐81的侧面设有第一热载体管道812和第二热载体管道813,所述第一热载体管道812上安装有热载体循环泵811,所述储罐81的顶部设有加液口89,所述第一热载体管道812与第一终端保温管通过一个保温管74相连通,所述第二热载体管道与第二终端保温管通过另一个保温管74相连通,所述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82、冷凝器83、干燥过滤器86、热力膨胀阀87和第一盘管88,所述冷凝器83内设有第二盘管84,所述冷凝器83的内顶面设有风扇85,所述压缩机82的进出口管道上分别安装有第一压力表814和第二压力表815,所述压缩机82、第二盘管84、干燥过滤器86、热力膨胀阀87和第一盘管88通过管道依次连通,所述制冷系统内充有气体。
所述制冷循环系统的工作过程是:压缩机82将气体压缩后,气体进入到冷凝器83的第二盘管内84内被风扇85降温冷凝,降温冷凝后的气体在进入到干燥过滤器86内被进行干燥过滤,被干燥过滤的气体进入到热力膨胀阀87,在热力膨胀阀87处气体膨胀降温,降温后的气体在第一盘管88内对储罐81内的热载体进行降温,然后回流至压缩机82进入下一个循环。
所述终端上安装有终端温度传感器,所述终端温度控制器用于检测终端内的温度并将该温度信号传递给终端控制器,终端控制器将该温度信号传递给主控制器,主控制器根据该温度信号监控终端内的温度。
当终端内的温度高于设定值时,主控制器启动制冷循环系统对储罐内的热载体进行降温,同时启动热载体循环泵811,储罐81内的热载体依次经过第一热载体管道812、一个保温管74、第一终端保温管进入到终端盘管内对终端进行降温,终端盘管内的热载体经过第二终端保温管道、另一个保温管74、第二热载体管道813回流至储罐81内;当主控制器监测到终端内的温度低于设定值时,主控制器启动电加热棒810,电加热棒810对储罐81内的热载体升温,同时启动热载体循环泵811,储罐81内的热载体依次经过第一热载体管道812、一个保温管74、第一终端保温管进入到终端盘管内对终端进行升温,终端盘管内的热载体经过第二终端保温管道、另一个保温管、第二热载体管道813回流至储罐81内。一方面可以防止终端内温度过低,避免第一流体管道和第二流体管道发生结冰现象,另一方面可以对供水管道保温,防止供水管道内的水发生结冰现象。
内管73和外管71均可以为软管,内管73和支撑件72固定连接,内管73可以随外管71一同弯曲,提高了该管道的适应性。
支撑件72上还设有套管穿设孔723,所述套管穿设孔723内穿设有线缆套管,线缆套管用于穿设线缆,所述管头75上还设有线缆引出管756,所述线缆套管和线缆引出管756相连通,主控制器和终端控制器之间的线缆穿设于线缆套管和线缆引出管756内。
主控制器和终端控制器之间的线缆穿设于供水管道内,有利于线缆的保护,避免线缆受到破坏或者损伤,也提高了现场安装的规整程度。

Claims (10)

1.一种空气净化防御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供水装置和终端,所述终端包括旋转支撑机构、流体喷射机构和流体供给管道,所述旋转支撑机构包括底座(11)、主轴(12)、主齿轮(13)、驱动齿轮(14)、油缸外壳(15)、旋转平台(16)和齿轮驱动机构(17),所述主轴(12)垂直设置在底座(11)的上表面,所述主轴(12)设有上下贯穿的主轴通孔,所述主齿轮(13)套设并固定在主轴(11)的外侧,所述油缸外壳(15)通过主轴承(18)套设在主轴(12)的外侧,所述旋转平台(16)套设并固定在油缸外壳(15)上,所述驱动齿轮(14)与主齿轮(13)啮合,所述齿轮驱动机构设在旋转平台(16)上,所述齿轮驱动机构与驱动齿轮(14)传动连接,所述流体喷射机构包括喷射炮管、炮管支撑架和炮管驱动机构,所述炮管支撑架设在旋转平台(16)上,所述喷射炮管与炮管支撑架铰接,所述炮管驱动机构与喷射炮管连接,所述流体供给管道的首端穿设于主轴通孔内,所述流体供给管道的尾端与喷射炮管连接,所述供水装置和流体供给管道的首端通过供水管道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净化防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架(41)和第二支撑架(42),所述第一支撑架(41)和第二支撑架(42)相对设置,所述喷射炮管设在第一支撑架(41)和第二支撑架(42)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架(41)上设有第一旋转接头(43),所述流体供给管道的尾端通过第一旋转接头(43)与喷射炮管的侧面连接,所述流体供给管道的尾端与喷射炮管相连通,所述第二支撑架(42)上设有支撑架通孔,所述炮管驱动机构通过第一驱动轴(44)与喷射炮管的侧面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轴(44)穿设于支撑架通孔内,所述第一旋转接头(43)的中心线与第一驱动轴(44)的中心线处于同一条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净化防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装置包括管中泵,所述管中泵包括泵壳和潜水泵(51),所述泵壳的侧面设有泵进水口(52),所述泵壳的顶部设有泵出水口(53),所述潜水泵(51)安装在泵壳内,所述潜水泵(51)的顶部设有定位轴(54),所述定位轴(54)内设有定位轴通孔,且定位轴通孔与潜水泵(51)相连通,所述泵壳的上端设有第一定位座,所述泵壳的下端设有第二定位座,所述第一定位座包括球碗和球头(55),所述球碗四周与泵壳连接,所述球头(55)安装在球碗内,所述球头(55)设有竖向通孔,所述定位轴(54)穿设于球头(55)的竖向通孔内,所述定位轴通孔与泵出水口(53)相连通,所述潜水泵(51)的下端安装在第二定位座内,所述泵出水口(53)与供水管道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净化防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平台(16)的上方设有平台罩壳,所述平台罩壳包括环状罩壳(48)和半球形罩壳(49),所述环状罩壳(48)的下端与旋转平台(1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环状罩壳(48)的上端与半球形罩壳(49)的下端固定连接,
所述半球形罩壳(49)上设有弧状炮管伸出口,所述弧状炮管伸出口处设有弧形盖板(410),所述弧形盖板(410)与喷射炮管通过盖板支架(41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空气净化防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球形罩壳(49)内设有第一夹层(412),所述第一夹层(412)内设有终端盘管,所述主轴通孔内穿设有第一终端保温管和第二终端保温管,所述终端盘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终端保温管和第二终端保温管相连通,所述环状罩壳(48)内设有第二夹层(413),所述第二夹层(413)内设有电热丝。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空气净化防御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控温装置,所述供水管道包括外管(71)、若干支撑件(72)、内管(73)和两个保温管(74),所述内管(73)、两个保温管(74)和支撑件(72)均设在外管(71)内,所述支撑件(72)均呈圆盘形,所述支撑件(72)均与外管(71)的内壁连接,所述支撑件(72)均设有内管穿设孔(721)和保温管穿设孔(722),所述内管(73)穿设于内管穿设孔(721)内,所述保温管(74)均穿设于保温管穿设孔(722)内,所述内管(73)的首端与供水装置相连通,所述内管(73)的尾端与流体供给管道的首端相连通,所述一个保温管(74)的一端与控温装置相连通,且另一端与第一终端保温管相连通,所述另一个保温管(74)的一端与控温装置相连通,且另一端与第二终端保温管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净化防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1)包括支撑平台(324)和两个以上伸缩支腿,所述主轴(12)垂直设在支撑平台(324)的上表面,所述伸缩支腿均包括底部水平板(31)、两个下支撑板(32)、两个上支撑板(331)、两个曲臂(37)、旋转轴(36)、滑轴(35)和驱动机构,所述两个下支撑板(32)设置在底部水平板(31)的两侧,所述两个下支撑板(32)与底部水平板(31)垂直,所述两个下支撑板(32)相对设置,所述两个下支撑板(32)上均设有第一滑槽(34),所述两个上支撑板(331)设在两个下支撑板(32)的上方,所述两个上支撑板(331)相对设置,所述两个上支撑板(331)上均设有第一铰接孔,所述滑轴(3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曲臂(37)的下端铰接,所述滑轴(35)的两端分别设在两个第一滑槽(34)内,所述旋转轴(3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曲臂(37)的上端铰接,且旋转轴(36)的两端分别穿设于两个第一铰接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净化防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相对设置,所述喷射炮管设在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设有一组对穿孔,所述对穿孔内穿设有第二驱动轴,所述喷射炮管与第二驱动轴固定连接,所述炮管驱动机构与第二驱动轴固定连接,所述喷射炮管包括套筒(21)、旋转驱动机构(22)、旋转主轴(23)、喷头(24)和活塞柱(25),所述旋转主轴(23)设在套筒(21)的内部,所述喷头(24)与套筒(21)的首端连接,所述旋转驱动机构(22)设在套筒(21)的尾部并与旋转主轴(23)的尾部连接,所述旋转主轴(23)的首端设有行程丝轨(26),所述活塞柱(25)的尾部设有螺纹孔,所述行程丝轨(26)穿设于活塞柱(25)的螺纹孔内且与活塞柱(25)螺纹连接,所述活塞柱(25)与套筒(21)滑动连接,所述套筒(21)的侧壁设有侧壁进水口(27),所述旋转主轴(23)的中部设有主轴进水口(28),所述旋转主轴(23)的侧面的首端设有主轴出水口(29),所述主轴进水口(28)和主轴出水口(29)通过旋转主轴(23)内设置的主轴流道(210)相连通,所述旋转主轴(23)和套筒(21)的之间设有两道密封圈(211),且两道密封圈(211)分别设置在主轴进水口(28)的两侧,所述活塞柱(25)的首端逐步缩小,所述套筒(21)的首端设有套筒出水口,所述喷头(24)的首端设有喷头出水口(212),所述喷头(24)的尾端设有喷头凹槽(213),所述喷头凹槽(213)与喷头出水口(212)相连通,所述喷头凹槽(213)与活塞柱(25)相匹配,且活塞柱(25)的首端伸入至喷头凹槽(213)内,所述流体供给管道的尾端与侧壁进水口(27)通过软管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净化防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炮管的外侧面设有激光测距仪和热成像仪,所述激光测距仪的激光束发出方向与喷射炮管的中心线相平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净化防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供给管道包括第一供给管道和第二供给管道,所述第一供给管道和第二供给管道通过第二旋转接头相连通,所述第一供给管道穿设于主轴通孔内,所述第二供给管道设在旋转平台(16)上。
CN201711455967.9A 2017-12-28 2017-12-28 一种空气净化防御系统 Active CN1080879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55967.9A CN108087999B (zh) 2017-12-28 2017-12-28 一种空气净化防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55967.9A CN108087999B (zh) 2017-12-28 2017-12-28 一种空气净化防御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87999A true CN108087999A (zh) 2018-05-29
CN108087999B CN108087999B (zh) 2024-03-29

Family

ID=62180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55967.9A Active CN108087999B (zh) 2017-12-28 2017-12-28 一种空气净化防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87999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25754A (zh) * 2018-11-05 2019-01-04 李国红 一种手术室护理消毒系统
CN111530007A (zh) * 2020-04-05 2020-08-14 席莹莹 一种建筑集中式气体灭火装置
CN112064603A (zh) * 2020-09-03 2020-12-11 宋闯 一种垂钓式水面油污吸附钓台
CN112587840A (zh) * 2020-12-29 2021-04-02 曹小爱 一种远程操控消防灭火机器人
CN113038297A (zh) * 2021-03-09 2021-06-25 上海乐通通信设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5g的bbu室外型机柜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05872A (zh) * 2013-09-10 2013-11-27 广州市禹成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扇面喷射灭火装置
CN103520866A (zh) * 2012-07-04 2014-01-22 薛圣言 一种消防水炮的水流调节装置
CN106166351A (zh) * 2015-09-09 2016-11-30 河南联纵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消防水炮
CN106741284A (zh) * 2016-12-29 2017-05-31 张可然 一种基于并联机构的六足机器人及其工作方法
CN207962973U (zh) * 2017-12-28 2018-10-12 宙斯流体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净化防御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20866A (zh) * 2012-07-04 2014-01-22 薛圣言 一种消防水炮的水流调节装置
CN103405872A (zh) * 2013-09-10 2013-11-27 广州市禹成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扇面喷射灭火装置
CN106166351A (zh) * 2015-09-09 2016-11-30 河南联纵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消防水炮
CN106741284A (zh) * 2016-12-29 2017-05-31 张可然 一种基于并联机构的六足机器人及其工作方法
CN207962973U (zh) * 2017-12-28 2018-10-12 宙斯流体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净化防御系统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25754A (zh) * 2018-11-05 2019-01-04 李国红 一种手术室护理消毒系统
CN111530007A (zh) * 2020-04-05 2020-08-14 席莹莹 一种建筑集中式气体灭火装置
CN111530007B (zh) * 2020-04-05 2021-09-03 深圳市广安消防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集中式气体灭火装置
CN112064603A (zh) * 2020-09-03 2020-12-11 宋闯 一种垂钓式水面油污吸附钓台
CN112587840A (zh) * 2020-12-29 2021-04-02 曹小爱 一种远程操控消防灭火机器人
CN112587840B (zh) * 2020-12-29 2021-11-30 湖南威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操控消防灭火机器人
CN113038297A (zh) * 2021-03-09 2021-06-25 上海乐通通信设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5g的bbu室外型机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87999B (zh) 2024-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87999A (zh) 一种空气净化防御系统
CN207962973U (zh) 一种空气净化防御系统
CN106246120B (zh) 一种连续油管旋风式双管冲洗工具
CN107998565A (zh) 一种旋转式流体喷射装置
CN201020182Y (zh) 压缩气体泡沫和细水雾消防炮
CN103751937A (zh) 车载高喷多剂联用喷射灭火装置
CN206996910U (zh) 一种多用途户外喷雾风机
CN102524223A (zh) 远射程风送式喷雾装置
CN210145368U (zh) 一种旋流式消防水枪
CN107605763A (zh) 一种低温升离心蒸汽压缩机装置
CN207950398U (zh) 一种旋转式流体喷射装置
CN205980477U (zh) 一种二氧化碳制冷剂用储液器
CN201172665Y (zh) 一种高炉炉顶打水冷却装置
CN208681138U (zh) 一种金属切削加工用低温二氧化碳冷却润滑系统
CN109441850A (zh) 混合动力节能型水式蒸发冷凝器风机
CN202356222U (zh) 旋转水射流水雾发生器
CN102407198A (zh) 车载式旋转水射流水雾发生装置
US8453999B2 (en) High capacity water misting gun
CN205208777U (zh) 基于文丘里效应的雾化空调冷凝水冷却换热器装置
CN203148257U (zh) 冷却塔专用的油压式水轮机
CN104056739A (zh) 高杆无动力旋转喷雾装置
CN203677816U (zh) 车载高喷多剂联用喷射灭火装置
CN209945121U (zh) 风扇型水轮式雾化冷却装置
CN207795252U (zh) 一种螺旋外喷雾装置及煤矿采掘装置
CN207395014U (zh) 一种基于冷却气流喷雾降温的风冷模块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