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78402A - 一种食材烹饪设备的加热层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食材烹饪设备的加热层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78402A
CN108078402A CN201711437785.9A CN201711437785A CN108078402A CN 108078402 A CN108078402 A CN 108078402A CN 201711437785 A CN201711437785 A CN 201711437785A CN 108078402 A CN108078402 A CN 1080784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layer
heating
upper shell
pot
food materia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3778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78402B (zh
Inventor
杜长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V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V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V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V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3778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78402B/zh
Publication of CN1080784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784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784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784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24Warming devices
    • A47J36/2483Warming devices with electrical hea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食材烹饪设备的加热层结构,所述食材加热装置包括上壳体和位于上壳体下方的加热层,所述加热层包括主箱体、设置在主箱体内的锅体、设置于锅体下方的加热盘和设置于锅体下方用于对锅体进行检测的检测机构;所述上壳体封盖在加热层上方,并与加热层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加热层可水平转动地设置,并能沿水平方向转出所述上壳体下方。在加热过程中加热层与上壳体之间密封,加热完成后加热层可转出便于取食,在取食完成后又回到加热位置,与上壳体之间密封。该结构在保证密封的前提下实现了加热层的转入转出,方便用户取食。检测机构以便于锅体放入准确、到位后再启动加热盘进行加热,便于对加热系统的操作和控制。

Description

一种食材烹饪设备的加热层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热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食材烹饪设备的加热层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食材在加热前,均是由人工确定食材分量,再经人工清洗干净后,放入加热器内进行加热。若每次选取的食材分量不同,则最终做出的食物干稀不同,口感也大相径庭;另一方面,每次加热前都需要人工确定分量及清洗食材,非常麻烦。
在此基础上,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种集存储食材、清洗和加热为一体的自动化便于取食的食材加热装置,虽然解决了上述食材分配和清洗的问题;但该装置食材烹制完成后,不便于取用。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材烹饪设备的加热层结构,便于食材烹制过程中对锅体进行检测、对加热层的密封以及烹制完成后的取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食材烹饪设备的加热层结构,所述食材加热装置包括上壳体和位于上壳体下方的加热层,所述加热层包括主箱体、设置在主箱体内的锅体、设置于锅体下方的加热盘和设置于锅体下方用于对锅体进行检测的检测机构;所述上壳体封盖在加热层上方,并与加热层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加热层可水平转动地设置,并能沿水平方向转出所述上壳体下方。
采用上述结构,加热层具有位于上壳体下方的加热位置和位于下壳体的外取食位置;在加热过程中加热层与上壳体之间密封,加热完成后加热层可转出便于取食,在取食完成后又回到加热位置,与上壳体之间密封。该结构在保证密封的前提下实现了加热层的转入转出,方便用户取食。检测机构以便于锅体放入准确、到位后再启动加热盘进行加热,便于对加热系统的操作和控制。
进一步,所述加热层上边缘呈高低结构,其中靠近转出侧的上边缘高于远离转出侧的上边缘,所述上壳体下边缘与加热层上边缘的高低位置形成互补;所述上壳体下边缘与加热层上边缘一内一外地嵌套设置,所述密封结构设置在上壳体下边缘与加热层上边缘之间。
该结构便于上壳体和加热层之间的布置,在截面上形成上壳体下边缘、密封结构、加热层上边缘的内外布置结构,或者加热层上边缘、密封结构、的上壳体下边缘内外布置结构。使得加热层能够侧向转入转出,在转入转出过程中避免干涉,在转入后能够形成密封。
进一步,所述密封结构为热膨胀密封条;所述热膨胀密封条的膨胀方向为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膨胀,所述上壳体与加热层之间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挤压密封。在密封条不受热时加热层与上壳体之间具有一定间隙,可相对上壳体转出,在受热膨胀后将上壳体与加热层之间密封。热膨胀密封条可采用电加热的方式,即在密封条内设置加热丝等结构进行加热。采用水平方向膨胀密封的方式,在转入转出的过程中可减少加热层与上壳体之间的摩擦,或者不产生摩擦。
进一步,所述食材加热装置还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承重模块和位于承重模块一侧的承重转轴,所述上壳体通过承重模块和承重转轴支撑于底座上,所述加热层支撑在底座上,并能绕承重转轴转动,转出所述上壳体下方。
该结构的设置,在加热层转入转出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承重模块和承重转轴对上壳体进行支撑,不会影响上壳体的支撑稳定性。承重转轴一方面作为支撑,另一方面作为加热层的旋转中心,便于结构的紧凑布置。
进一步,所述加热层和底座之间设置有锁紧机构,所述锁定机构用于将所述加热层锁定在加热位置或取食位置。
进一步,所述加热层正对于承重模块的一侧与承重模块之间形成弧形或倾斜的避让结构;所述底座上位于加热层的转出侧设置有用于承托加热层的托板。
进一步,所述锅体底部还设置有震动机构。便于食材放入锅体后的均匀性。
进一步,所述检测机构包括支撑座、设置在支撑座上的检测元件以及驱动所述支撑座向下运动的驱动装置和使支撑座向上运动并复位的复位元件,所述驱动装置和复位元件使得支撑座和检测元件往复运动以靠近和远离锅体,并通过锁定机构将支撑座锁定在最低位置或者最高位置。
由于食材烹饪装置空间比较紧凑,在放入锅体后锅体外围空间狭小,如果检测元件固定设置,锅体距离检测元件太近,存在检测不准确的情况,检测元件靠近和远离锅体地往复运动,以保证运动过程中检测的准确性。
进一步,所述支撑座下方还设置有支座,所述支座上设置有用于支撑座上下运动导向的中空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内设置有用于布置加热盘加热导线的通道;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用于检测锅体底部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用于检测加热盘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
导向杆既作为导向机构,又作为加热导线的布置通道,便于线缆穿入后与加热盘连接,在支撑座上下运动过程中不产生相互干涉,且结构布置紧凑。
进一步,所述支座上设置有触发器,支撑座上设置有对应的触头,当所述支撑座向下运动至低位时,所述触头触发所述触发器,所述支撑座与支座之间设置有中间复位弹簧。
所述低位为下行止位,当触头与触发器接触时,表示支撑座已移动至最低位置,加热系统停止工作,可将检测机构锁定在低位,保证加热系统及烹饪装置的安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加热层具有位于上壳体下方的加热位置和位于下壳体的外取食位置;在加热过程中加热层与上壳体之间密封,加热完成后加热层可转出便于取食,在取食完成后又回到加热位置,与上壳体之间密封。该结构在保证密封的前提下实现了加热层的转入转出,方便用户取食。
通过水平方向挤压密封的方式,一方面避免转入转出过程中密封结构与上壳体或加热层之间产生摩擦而影响密封效果或阻碍加热层的转动,另一方面便于密封结构的布置,避免干涉。
检测锅体可包括检测是否已放入锅体、放入锅体是否到位、放入锅体是否是指定的材质规格等项目,以便于锅体放入准确、到位后再启动加热盘进行加热,便于对加热系统的操作和控制。因为食材烹饪装置空间比较紧凑,在放入锅体后锅体外围空间狭小,如果检测元件固定设置,锅体距离检测元件太近,存在检测不准确的情况,检测元件靠近和远离锅体地往复运动,以保证运动过程中检测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爆炸视图;
图3为本发明加热层及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加热层及底座的爆炸视图;
图5为本图2中F-F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锁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锁定件的爆炸视图;
图8为本发明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检测机构的爆炸视图。
零件标号说明:
01-上壳体;3-加热层;30-底座;301-302-锁孔;31-锅体;32-主箱体;321-箱体;322-底壳;323、324-热膨胀密封条;325-软质密封条;326-软质密封层;327-加热丝;33-承重转轴;34-托板;35-承重模块;36-加热盘;361-过孔;37-锁紧件;381-辅助电机;382-皮带;383-主电机;384-传动轮;39-震动机构;
4-检测机构;41-支撑座;411-下盖;412-支撑盘;413-上盖;42-支座;421-进线孔;43-导向杆;44-驱动装置;441-电机;442-齿轮;443-转子轴;444-转轴座;445-拉线;446-锁定装置;447-锁孔;45-复位元件;46-中间复位弹簧;471-触头;472-触发器;473-第一温度传感器;474-第二温度传感器;475-接线脚组;481-检测元件;482-发光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实施例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食材烹饪设备的加热层结构,所述食材加热装置包括上壳体01和位于上壳体01下方的加热层3,所述加热层3包括主箱体32、设置在主箱体32内的锅体31、设置于锅体31下方的加热盘36和设置于锅体31下方用于对锅体进行检测的检测机构4;上壳体01封盖在加热层3上方,上壳体01下端与加热层3上端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加热层3可水平转动地设置于食材加热装置内,并能沿水平方向转出所述上壳体01下方。加热层3具有位于上壳体01下方的加热位置和位于下壳体的外取食位置;在加热过程中加热层3与上壳体01之间密封,加热完成后加热层3可转出便于取食,在取食完成后又回到加热位置,与上壳体01之间密封。该结构在保证密封的前提下实现了加热层3的转入转出,方便用户取食。该结构可以应用于具有存储层、清洗层、加热层3的食材加热装置,其中上壳体01可以为加热层3的上盖,也可以由清洗层的底部壳体构成。
作为优选,所述上壳体01下边缘与加热层3上边缘在一内一外地嵌套设置,密封结构设置在上壳体01下边缘与加热层3上边缘之间。该结构便于上壳体01和加热层3之间的布置,在截面上形成上壳体01下边缘、密封结构、加热层3上边缘的内外布置结构,或者加热层3上边缘、密封结构、上壳体01下边缘内外布置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加热层3上边缘呈高低布置结构,其中靠近转出侧的上边缘高于远离转出侧的上边缘,上壳体01下边缘与加热层3上边缘的高低位置形成互补关系。使得加热层3能够侧向转入转出,在转入转出过程中避免与上壳体01产生干涉,在转入后能够形成密封。具体地,所述密封结构为热膨胀密封条323、324。
在密封条不受热时加热层3与上壳体01之间具有一定间隙,可相对上壳体01转出,在受热膨胀后将上壳体01与加热层3之间密封。热膨胀密封条323和324可采用电加热的方式,即在密封条内设置加热丝327等结构进行加热。
其中,密封方式可在水平方向密封或者竖直方向密封。
本例中优选为,热膨胀密封条323、324的膨胀方向为沿水平方向内外膨胀,所述上壳体01与加热层3之间在水平方向上挤压密封。采用水平方向膨胀密封的方式,在转入转出的过程中可减少加热层3与上壳体01之间的摩擦,或者不产生摩擦。
要实现上下竖直方向密封仅通过改变上壳体下边缘与加热层上边缘同为水平结构,然后在加热层上边缘加入热膨胀材料热膨胀去挤压上壳体下边缘上的密封材质即可达到同样密封的效果而在其它结构完全不进行改变的情况下。也就是将加热层与转轴之间设计牢固并使转盘能够在加入食材和水以及热膨胀带来的下压力的情况下保持与底座悬空或零界悬空即可。
其中,膨胀方式是既可双向膨胀也可单向膨胀。当双向膨胀时:热膨胀材料组件的不紧贴加热层上边缘的边;当选择单向膨胀时:热膨胀材料组件的一侧则紧贴加热层上边缘的边。具体操作按照实际生产选择膨胀方式。
如图2至图5所示,为便于对上壳体01的支撑,食材加热装置还包括底座30以及设置在底座30上的支撑结构,其中,支撑结构包括承重模块35和位于承重模块35一侧的承重转轴33,承重转轴33设置在前部,承重模块35设置在后部,用于支撑清洗层和存储层;所述清洗层和存储层通过承重模块35和承重转轴33支撑于底座30上,所述加热层3整体支撑在底座30上,并能绕承重转轴33转动,转出所述上壳体01下方。
该结构的设置,在加热层3转入转出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承重模块35和承重转轴33对上壳体01进行支撑,不会影响上壳体01的支撑稳定性。承重转轴33一方面作为支撑,另一方面作为加热层3的旋转中心,便于结构的紧凑布置。
加热层3可以设计为圆形、梯形、矩形等多边形结构,为便于理解和阐述,本例中上壳体01和加热层3均呈矩形,加热层3上位于转出侧的两个边A1、A2的上边缘外高内低,对应的上壳体01下边缘外低内高;加热层3另外两个边A3、A4的上边缘内高外低,其中一边A3与承重模块35对应,另一边A4对应的上壳体01的下边缘B4外高内低;其中A3、A4的最高位置低于A1、A2,避免转动过程中与上壳体01产生干涉。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加热层3对应承重模块的边A3可以无内高外低设置方式,而A3对应的上壳体下边缘截面为外高内低,或者中间低两侧高的凹槽结构形式,对应的承重模块上的热膨胀密封条设计成与之相应的形状,从而通过热膨胀密封条在热膨胀的情况下压在上壳体下边缘内侧或者深入中间凹槽内实现密封。
为便于布置,加热层3三个边A1、A2、A4设置有热膨胀密封条323,上壳体01下边缘与加热层3的A1、A2、A4上边缘之间通过横向膨胀的热膨胀密封,承重模块35上对应于加热层3的边A3设置有热膨胀密封条324,承重模块35将该热膨胀密封条324压在与加热层的A3上边缘及其对应的上壳体01的下边缘上,从而实现密封。
为进一步保证密封效果,对应于A1和A2的上壳体01下边缘外侧以及对应于A4的上壳体01下边缘内侧设置有软质密封条325,软质密封条325位于热膨胀密封条与上壳体01下边缘之间。该结构在热膨胀密封条323、324的基础上,增设软质密封条325,使得上壳体01下边缘与加热层3上边缘之间通过两层密封条挤压接触密封,进一步保证密封效果。如图3所示为图2中A1边对应F-F截面,由外之内依次为加热层3上边缘、热膨胀密封条323、软质密封条325和上壳体01下边缘,A2处截面与图3布置相同;A4处由外之内依次为上壳体01下边缘、软质密封条325、热膨胀密封条323和加热层3上边缘,A3处在加热层3的外侧设置有一层等高的软质密封层326,承重模块35上设置所述热膨胀密封条324,该热膨胀密封条324压在所述软质密封层326和对应的上壳体01下边缘外侧或内侧,本例中优选为外侧。软质密封条325和软质密封层326可以采用橡胶、硅胶等材料。
作为优选,所述加热层3成矩形结构,加热层3正对于承重模块35的两角与承重模块35之间形成弧形或倾斜的避让结构。该结构可避免加热层3转入转出时与承重模块35产生干涉。
为使食材烹饪更均匀,在锅体31底部还设置有震动机构39,可采用震动电机。
作为优选,所述加热层3还包括主箱体32和用于驱动加热层3转动的驱动机构,主箱体32包括箱体321和底壳322,箱体321和底壳322可以为分体或一体结构,锅体31设置于所述箱体321上部内,加热装置设置在底壳322内,位于所述锅体31下方与底壳322之间的空间内,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盘36及其控制机构39等。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主箱体32内部、外部或底座上30,本例中驱动机构采用电机作为动力,通过皮带或者齿轮等传动部件,带动加热层3绕承重转轴33运动,而驱动其旋转。具体地,加热层3上设置中空的轴套,轴套上设置传动轮384,电机包括主电机383和辅助电机381,主电机383和辅助电机381通过皮带382齿轮组等带动传动轮384旋转,从而实现加热层3的转动。本例中加热层3逆时针运动90度到达取食位置。
为保证支撑稳定性,上壳体01呈矩形,所述承重转轴33和承重模块35对应设置于上壳体01相邻的三个角下方,加热层3从剩余一角转出。形成至少三点式支撑,保证上壳体01的支撑稳定性,并且可避免加热层3转动过程中与支撑结构的干涉。承重模块35即为支撑板、支撑座等。
为便于加热层3转出后的支撑,底座30上位于加热层3的转出侧设置有用于承托加热层3的托板34。托板34可以为固定长度,也可以为可伸缩式。
作为优选,所述加热层3成矩形结构,加热层3正对于承重模块35的两角与承重模块35之间形成弧形或倾斜的避让结构。该结构可避免加热层3转入转出时与承重模块35产生干涉。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还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加热层3锁定在加热位置或取食位置的锁紧机构,锁紧机构设置于加热层3和底座30之间,便于将加热层3锁定在指定位置,避免产生危险。
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设置于加热层3下部的锁紧件37和对应设置于底座30上的两个锁孔301、302,所述锁孔301对应加热位置,锁孔302对应取食位置,锁紧件37还包括带铁芯的电磁线圈373、导向件和回位弹簧378,其中箱体321内壁设置有支撑板(未示出),导向件设置在支撑板下方,锁紧件与导向件配合,能够沿导向件上下运动。锁紧件包括锁紧架371和设置于锁紧架371下端的锁头372,回位弹簧378设置在锁紧架371与上方的支撑板之间,通过回位弹簧378的作用,使锁头372保持在锁孔301、302内实现锁紧;所述电磁线圈373用于驱动锁紧架371向上运动,当电磁线圈373通电时,对锁紧架371产生吸力,使其上升,此时可转动加热层3;当转动到位后断电,锁紧架371在回位弹簧378和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并保持在锁孔301、302内。
本例中,导向件包括开设在锁紧架371上的导向孔379、导向槽375以及对应设置在箱体321上的导向柱374和导向支架376,导向柱374伸入所述导向孔379内,导向支架376上设置的凸块伸入导向槽375内,从而通过两个导向结构保证锁紧件稳定的上下移动。为防止锁紧架371产生偏摆,在导向支架376与锁紧架371之间设置有另一弹簧377。
如图8和图9所示,
检测机构4包括检测元件481以及驱动检测元件481往复运动以靠近和远离锅体31的驱动装置44。具体地检测元件481可设置在锅体31下方或侧面,检测锅体31可包括检测是否已放入锅体31、放入锅体31是否到位、放入锅体31是否是指定的材质规格等项目,以便于锅体31放入准确、到位后再启动加热盘36进行加热,便于对加热系统的操作和控制。
检测元件481可采用光电传感器等元件,检测锅体31是否放入或放入是否到位;而对于锅体31材质的检测采用的是锅体31材料反光的原理,通过检测锅体31外壁材料涂层的反光从而判断是否是指定材料的锅体31,或者是否放入到位。
由于食材烹饪装置空间比较紧凑,在放入锅体31后锅体31外围空间狭小,如果检测元件481固定设置,锅体31距离检测元件481太近,存在检测不准确的情况,检测元件481靠近和远离锅体31地往复运动,以保证运动过程中检测的准确性。
其中,检测元件481包括用于检测锅体31是否装入的传感器和/或用于检测锅体31材质的传感器。可采用红外线传感器、可见光传感器、微直流传感器。
本例中,检测元件481还包括用于对锅体31下方提供照明的发光元件482,将锅体31底部下方照亮,便于各种传感器对是否放入锅体31、锅体31规格、锅体31材质等的准确检测,其中发光元件482为二极管,布置在检测元件481一侧。
作为优选,加热盘36设置于锅体31底部,检测机构4设置于锅体31下方,加热盘36中部开设过孔361,以便检测元件481伸入锅体31下方,靠近锅体31底部或与锅体31底部接触;该检测机构4还包括支撑座41和复位元件45,所述检测元件481设置在支撑座41上,所述驱动装置44驱动所述支撑座41向下运动,所述复位元件45驱动所述支撑座41向上运动并复位。上述结构加热盘36和检测机构4均设置在锅体31底部下方,便于布置;并且通过上述机构便于实现上下往复运动。
具体地,所述复位元件45为弹簧组件,驱动装置44包括电机441、传动机构和拉线445,拉线445一端通过传动机构与电机441连接,另一端与支撑座41相连,通过电机441正转带动所述支撑座41向下运,电机441反转时释放所述拉线445,所述支撑座41在弹簧组件作用下向上运动复位。
本例中,弹簧组件为对称设置的左右两组,驱动装置44也为对应的两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齿轮442、转子轴443和转轴座444,转子轴443设置在转轴座444上,拉线445下端绕在转子轴443上,所述电机441输出端连接齿轮442,转子轴443上开设齿,并与齿轮442啮合,通过齿轮442与转子轴443传动连接,弹簧组件下端抵在转轴座444上,上端抵在支撑座41上。两组弹簧组件保证支撑座41上下运动的平稳性,通过拉线445和弹簧组件配合,结构简单,便于布置和控制。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驱动装置44还包括用于锁止电机441的锁定装置446,该锁定装置446用于支撑座41在最高位置和最低位置时的锁定,具体地,当处于加热状态时,支撑座41运动至最高位置,通过锁定装置446将电机441锁定,从而防止电机441转动。当加热系统不工作时,电机441通过拉线445将支撑座41拉低至最低位置,然后通过锁定装置446将电机441锁定,使支撑座41保持在该位置,保证加热系统的安全性。本例锁定装置446采用电磁杆结构,对应的电机441轴上开设锁孔447,通过通断电控制电磁杆伸入和退出锁孔447,实现电机441的锁定和解锁,便于控制。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座41上设置有用于检测锅体31底部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473和用于检测加热盘36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474。
具体地,所述支撑座41包括上盖413、支撑盘412和下盖411,上盖413直径小于所述支撑盘412直径,所述加热盘36上开设有与上盖413对应的过孔361,检测元件481、发光二极管482和第一温度传感器473设置在上盖413上,第二温度传感器474设置在支撑盘412下方,在加热时所述上盖413通过过孔伸入锅体31下方,支撑盘412上表面与加热盘36接触。该结构便于两个传感器对锅体31和加热盘36温度的准确检测。以便于对锅体31温度和加热盘36温度进行实时监测,从而反馈至控制系统,实时调整加热盘36的加热温度,使得烹饪的食材更美味。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座41下方还设置有支座42,支座42上设置有用于支撑座41上下运动导向的中空导向杆43,导向杆43内设置有用于布置加热盘36加热导线的通道。导向杆43既作为导向机构,又作为加热导线的布置通道,便于线缆穿入后与加热盘36连接,在支撑座41上下运动过程中不产生相互干涉,且结构布置紧凑。具体地,导向杆43内的加热导线上下端分别设置接线脚组475,上端用于与加热盘36连接,下端用于与电源相连。在检测机构4上下运动过程中,加热导线可以与加热盘36一直保持连接,也可以随检测机构4上下运动,在加热时与加热盘36的触片接触,不加热时与加热盘36分离,以保证安全。支撑座41与支座42之间设置有中间复位弹簧46。保证支撑和复位的稳定性。支座42上还开设有进线孔421,以便于导线接入导向杆43。
作为优选,所述支座42上设置有触发器472,支撑座41上设置有对应的触头471,当支撑座41向下运动至低位时,触头471触发所述触发器472,所述低位为下行止位,当触头471与触发器472接触时,表示支撑座41已移动至最低位置,加热系统停止工作,可将通过锁定装置446将电机441锁定,检测机构4锁定在低位,保证加热系统及烹饪装置的安全。
当烹饪装置开启时,锁定装置从锁孔内退出,电机正转通过拉线驱动支撑座向下运动,而后又反转,支撑座在复位元件作用下向上运动;如此往复运动对锅体进行检测,当检测元件检测到锅体已放入后,支撑座通过复位元件和中间复位弹簧保持在最高位置,此时锁紧装置将电机锁定;上盖与锅体底部接触,支撑盘与加热盘接触,通电对锅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锅体和加热盘的温度,并反馈至控制系统,从而实时调整温度;当加热完成后,锁定装置将电机解锁,电机转动使得支撑座向下移动,当接触器被触头触发后,电机停止转动,锁定装置将其锁定;等待下一次加热时,重复上述检测和加热过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加热层具有位于上壳体01下方的加热位置和位于下壳体的外取食位置;在加热过程中加热层3与上壳体01之间密封,加热完成后加热层3可转出便于取食,在取食完成后又回到加热位置,与上壳体01之间密封。该结构在保证密封的前提下实现了加热层3的转入转出,方便用户取食。
通过水平方向挤压密封的方式,一方面避免转入转出过程中密封结构与上壳体01或加热层3之间产生摩擦而影响密封效果或阻碍加热层3的转动,另一方面便于密封结构的布置,避免干涉。
检测锅体可包括检测是否已放入锅体、放入锅体是否到位、放入锅体是否是指定的材质规格等项目,以便于锅体放入准确、到位后再启动加热盘进行加热,便于对加热系统的操作和控制。因为食材烹饪装置空间比较紧凑,在放入锅体后锅体外围空间狭小,如果检测元件固定设置,锅体距离检测元件太近,存在检测不准确的情况,检测元件靠近和远离锅体地往复运动,以保证运动过程中检测的准确性。
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食材烹饪设备的加热层结构,所述食材加热装置包括上壳体和位于上壳体下方的加热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层包括主箱体、设置在主箱体内的锅体、设置于锅体下方的加热盘和设置于锅体下方用于对锅体进行检测的检测机构;所述上壳体封盖在加热层上方,并与加热层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加热层可水平转动地设置,并能沿水平方向转出所述上壳体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材烹饪设备的加热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层上边缘呈高低结构,其中靠近转出侧的上边缘高于远离转出侧的上边缘,所述上壳体下边缘与加热层上边缘的高低位置形成互补;所述上壳体下边缘与加热层上边缘一内一外地嵌套设置,所述密封结构设置在上壳体下边缘与加热层上边缘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食材烹饪设备的加热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为热膨胀密封条;所述热膨胀密封条的膨胀方向为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膨胀,所述上壳体与加热层之间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挤压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材烹饪设备的加热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食材加热装置还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承重模块和位于承重模块一侧的承重转轴,所述上壳体通过承重模块和承重转轴支撑于底座上,所述加热层支撑在底座上,并能绕承重转轴转动,转出所述上壳体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食材烹饪设备的加热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层和底座之间设置有锁紧机构,所述锁定机构用于将所述加热层锁定在加热位置或取食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食材烹饪设备的加热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层正对于承重模块的一侧与承重模块之间形成弧形或倾斜的避让结构;所述底座上位于加热层的转出侧设置有用于承托加热层的托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材烹饪设备的加热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底部还设置有震动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材烹饪设备的加热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包括支撑座、设置在支撑座上的检测元件以及驱动所述支撑座向下运动的驱动装置和使支撑座向上运动并复位的复位元件,所述驱动装置和复位元件使得支撑座和检测元件往复运动以靠近和远离锅体,并通过锁定机构将支撑座锁定在最低位置或者最高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食材烹饪设备的加热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下方还设置有支座,所述支座上设置有用于支撑座上下运动导向的中空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内设置有用于布置加热盘加热导线的通道;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用于检测锅体底部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用于检测加热盘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食材烹饪设备的加热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上设置有触发器,支撑座上设置有对应的触头,当所述支撑座向下运动至低位时,所述触头触发所述触发器,所述支撑座与支座之间设置有中间复位弹簧。
CN201711437785.9A 2017-12-26 2017-12-26 一种食材烹饪设备的加热层结构 Active CN1080784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37785.9A CN108078402B (zh) 2017-12-26 2017-12-26 一种食材烹饪设备的加热层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37785.9A CN108078402B (zh) 2017-12-26 2017-12-26 一种食材烹饪设备的加热层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78402A true CN108078402A (zh) 2018-05-29
CN108078402B CN108078402B (zh) 2020-06-23

Family

ID=62179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37785.9A Active CN108078402B (zh) 2017-12-26 2017-12-26 一种食材烹饪设备的加热层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78402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071812U (zh) * 2014-08-12 2015-01-07 中山市美斯特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空气能加热面包机的导向铰接装置
CN105595858A (zh) * 2016-02-26 2016-05-25 宁波比依电器有限公司 空气炸锅
WO2016082346A1 (zh) * 2014-11-27 2016-06-02 中山市新纪元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防干烧的远红外发热膜玻璃加热壶
CN205918322U (zh) * 2016-06-22 2017-02-01 安徽安旺门业股份有限公司 新型钢质隔热防火双开门
CN205994249U (zh) * 2016-06-24 2017-03-08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及具有其的电饭煲或电压力锅或电磁炉
CN206026006U (zh) * 2016-06-15 2017-03-22 唐锋机电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精确测温烹饪机
CN106821018A (zh) * 2017-02-27 2017-06-13 东莞产权交易中心 一种多功能早餐机
CN107280509A (zh) * 2017-08-11 2017-10-24 佛山市诚新泰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三明治自助早餐机
CN107402237A (zh) * 2017-09-02 2017-11-28 广东天际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探测的炖煮装置
CN209186325U (zh) * 2017-12-26 2019-08-02 重庆凡匠科技有限公司 食材加热装置的加热层结构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071812U (zh) * 2014-08-12 2015-01-07 中山市美斯特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空气能加热面包机的导向铰接装置
WO2016082346A1 (zh) * 2014-11-27 2016-06-02 中山市新纪元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防干烧的远红外发热膜玻璃加热壶
CN105595858A (zh) * 2016-02-26 2016-05-25 宁波比依电器有限公司 空气炸锅
CN206026006U (zh) * 2016-06-15 2017-03-22 唐锋机电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精确测温烹饪机
CN205918322U (zh) * 2016-06-22 2017-02-01 安徽安旺门业股份有限公司 新型钢质隔热防火双开门
CN205994249U (zh) * 2016-06-24 2017-03-08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及具有其的电饭煲或电压力锅或电磁炉
CN106821018A (zh) * 2017-02-27 2017-06-13 东莞产权交易中心 一种多功能早餐机
CN107280509A (zh) * 2017-08-11 2017-10-24 佛山市诚新泰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三明治自助早餐机
CN107402237A (zh) * 2017-09-02 2017-11-28 广东天际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探测的炖煮装置
CN209186325U (zh) * 2017-12-26 2019-08-02 重庆凡匠科技有限公司 食材加热装置的加热层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78402B (zh) 2020-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137908A1 (en) Touchless flushing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4807401B (zh) 基板卡匣检测装置
ITMI20002409A1 (it) Dispositivo per rilevare la collocazione di utensili di cottura su unpiano di cottura ad elementi riscaldanti discreti e distribuiti
CN105970509B (zh) 一种缝纫机布料厚度感应检测装置
CN109827533A (zh) 确定地下溶洞内部边界的测量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09186325U (zh) 食材加热装置的加热层结构
CN105606229B (zh) 旋转扫描式免穿戴室内定位装置及方法
CN108078402A (zh) 一种食材烹饪设备的加热层结构
CN204101546U (zh) 一种煤堆检测装置
CN203762146U (zh) 一种自动旋转升降展示式烤鸭炉
CN207688847U (zh) 离合器从动盘摩擦片平整度检测装置
CN209186328U (zh) 食材烹饪装置的加热系统
CN202677523U (zh) 一种全自动投币煮面机
CN206807571U (zh) 一种磁悬浮3d扫描仪
CN105241382A (zh) 时栅转台热误差测量系统及其测量计算方法
CN100420409C (zh) 带测量装置的锅具及其烹调系统
CN205027775U (zh) 一种新型多点测控电磁流速仪
KR101213000B1 (ko) 전시장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8078403A (zh) 一种食材烹饪设备的加热系统
CN207752558U (zh) 一种冲泡式售卖机
CN207502164U (zh) 一种阀门开关疲劳试验装置
CN203705303U (zh) 一种油品粘度检测装置
CN209181016U (zh) 加热座和烹饪设备
CN207202743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109828087B (zh) 一种用于食品检验的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