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76216A - 移动通信终端、电子设备以及使用移动通信终端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通信终端、电子设备以及使用移动通信终端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76216A
CN108076216A CN201711125289.XA CN201711125289A CN108076216A CN 108076216 A CN108076216 A CN 108076216A CN 201711125289 A CN201711125289 A CN 201711125289A CN 108076216 A CN108076216 A CN 1080762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terminal
electronic equipment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2528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76216B (zh
Inventor
寒竹贵
寒竹贵一
南崇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14672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94887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0762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762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762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762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5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for remote control of applia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04L67/125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involving control of end-device applications over a network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42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using digital processors
    • G05B19/0423Input/outpu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78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dopt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1284Local printer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78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dopt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1292Mobile client, e.g. wireless prin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34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involving the movement of software or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2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using two-way short-range wireless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5/00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 G05B15/02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electric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03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 G06F3/1204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resulting in reduced user or operator actions, e.g. presetting, automatic actions, using hardware token storing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实现了直观且迅速地控制电子设备的移动通信终端。一种移动通信终端,是发送针对电子设备的控制指令的移动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终端通信部,其与所述电子设备进行通信;倾斜检测部,其检测所述移动通信终端的主体从预定的基准方向的倾斜及其倾斜方向;终端存储部,其保存与所述倾斜方向预先关联的所述控制指令;以及终端控制部,其控制所述终端通信部、所述倾斜检测部及所述终端存储部,在所述倾斜检测部检测到所述主体从预定的基准方向倾斜的情况下,所述终端控制部使所述终端通信部将与该倾斜方向预先关联的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电子设备。

Description

移动通信终端、电子设备以及使用移动通信终端的电子设备 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终端、电子设备以及使用移动通信终端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使用非接触IC卡的用户认证和手机钱包(注册商标)等使用近场无线通信的技术正在普及。近场无线通信也称为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或NFC。NFC的可通信范围(以下也称为场)为数厘米至数十厘米左右,具有例如FeliCa(注册商标)和MIFARE(注册商标)等的规格。
此外,已知使用这样的近场无线通信来控制各种电子设备的技术。例如,提出了通过将IC卡保持于卡读取装置,从而IC卡通过无线接口开始与卡读取装置通信,能够启动信息处理终端的特定应用,或接通控制器电源而开始动作的发明(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一方面,诸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移动计算机之类的移动通信终端也具有近场无线通信功能,且使用这种移动通信终端来控制电子设备的技术也是已知的。
作为这样的技术,例如,提出了智能手机用NFC通信连接至打印装置后,用户使用智能手机的姿态进行打印设定的发明(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3-141477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14-18667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尽管具备NFC的移动通信终端的处理能力得到改善,但是现有的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主要是触摸操作。因此,为了通过省去触摸操作的工夫而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便利性,需要充分利用具备NFC的移动通信终端的处理能力的新的移动通信终端、电子设备以及使用移动通信终端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
本发明是考虑了以上情况而完成的,其提供一种移动通信终端、电子设备以及使用移动通信终端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以实现直观且迅速地控制电子设备。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通信终端,是发送针对电子设备的控制指令的移动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终端通信部,其与所述电子设备进行通信;倾斜检测部,其检测所述移动通信终端的主体从预定的基准方向的倾斜及其倾斜方向;终端存储部,其保存与所述倾斜方向预先关联的所述控制指令;以及终端控制部,其控制所述终端通信部、所述倾斜检测部及所述终端存储部,在所述倾斜检测部检测到所述主体从预定的基准方向倾斜的情况下,所述终端控制部使所述终端通信部将与该倾斜方向预先关联的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电子设备。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是从移动通信终端接收控制指令而被控制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通信部,其在所述移动通信终端的主体从所述主体的预定的基准方向倾斜时,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接收与该倾斜方向预先关联的控制指令;以及设备控制部,其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执行预定的处理。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控制方法,是通过移动通信终端的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在所述电子设备接近预定的范围内时开始通信后,启动用于通过所述移动通信终端的主体的倾斜来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而将所述主体应从所述基准方向倾斜的1个以上的倾斜方向通知给用户;在所述主体向所述1个以上的倾斜方向中的一个倾斜方向倾斜的情况下,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将与该倾斜方向预先关联的针对所述电子设备的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电子设备。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控制方法,是从移动通信终端接收控制指令而被控制的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移动通信终端接近预定的范围内时开始通信后,将用于通过所述主体的倾斜来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的启动指令发送至所述移动通信终端而将所述主体应从所述基准方向倾斜的1个以上的倾斜方向通知给用户;在所述主体向所述1个以上的倾斜方向中的一个倾斜方向倾斜的情况下,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接收与该倾斜方向预先关联的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执行预定的处理。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通信终端、电子设备以及使用移动通信终端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而实现了直观且迅速地控制电子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涉及的具备数码复合机以及移动通信终端的数码复合机控制系统的概略构成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数码复合机的主体部分的结构构成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数码复合机以及移动通信终端的电气构成的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数码复合机的平面图。
图5是表示图1所示的数码复合机的面板单元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在图5所示的面板单元上放置了移动通信终端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终端的处理概略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图1所示的数码复合机的处理概略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终端的显示操作部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终端的倾斜例的说明图。图10的(A)是表示从图9的A-A线箭头方向看到的移动通信终端的倾斜例的说明图;图10的(B)是表示从图9的B-B线箭头方向看到的移动通信终端的倾斜例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涉及的移动通信终端的显示操作部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三涉及的移动通信终端的显示操作部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三涉及的移动通信终端的显示操作部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三涉及的移动通信终端的显示操作部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四涉及的移动通信终端的显示操作部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六涉及的移动通信终端的处理概略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六涉及的数码复合机的处理概略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七涉及的数码复合机的面板单元的显示操作部的显示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i)根据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终端,是发送针对电子设备的控制指令的移动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终端通信部,其与所述电子设备进行通信;倾斜检测部,其检测所述移动通信终端的主体从预定的基准方向的倾斜及其倾斜方向;终端存储部,其保存与所述倾斜方向预先关联的所述控制指令;以及终端控制部,其控制所述终端通信部、所述倾斜检测部及所述终端存储部;在所述倾斜检测部检测到所述主体从预定的基准方向倾斜的情况下,所述终端控制部使所述终端通信部将与该倾斜方向预先关联的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电子设备。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是从移动通信终端接收控制指令而被控制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通信部,其在所述移动通信终端的主体从所述主体的预定的基准方向倾斜时,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接收与该倾斜方向预先关联的控制指令;以及设备控制部,其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执行预定的处理。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是通过移动通信终端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在所述电子设备接近预定的范围内时开始通信后,启动用于通过所述移动通信终端的主体的倾斜来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而将所述主体应从所述基准方向倾斜的1个以上的倾斜方向通知给用户;在所述主体向所述1个以上的倾斜方向中的一个倾斜方向倾斜的情况下,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将与该倾斜方向预先关联的针对所述电子设备的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电子设备。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是从移动通信终端接收控制指令而被控制的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移动通信终端接近预定的范围内时开始通信后,将用于通过所述主体的倾斜来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的启动指令发送至所述移动通信终端而将所述主体应从所述基准方向倾斜的1个以上的倾斜方向通知给用户;在所述主体向所述1个以上的倾斜方向中的一个倾斜方向倾斜的情况下,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接收与该倾斜方向预先关联的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执行预定的处理。
在本发明中,“电子设备”例如是复印机或复合机、或也包含复印以外的功能的MFP(Multifunctional Peripheral:多功能外围设备)、电视机、DVD刻录机、个人电脑(PC)、电子黑板等具备通信功能的设备。
“移动通信终端”是智能手机或平板终端等具备通信功能且可移动的终端。
“所述移动通信终端的主体的预定的基准方向”可举出例如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或沿着预定倾斜面的方向。“与所述倾斜方向预先关联”是指例如当移动通信终端的主体倾斜成使主体的上下左右的任一侧从水平方向朝下时,将针对电子设备的控制指令对应于各倾斜方向。
进一步地,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说明。
(ii)也可以是,所述终端通信部具有当所述电子设备接近预定的范围内时开始通信的近场无线通信功能;所述终端存储部保存用于通过所述主体的倾斜来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所述终端控制部在所述终端通信部开始与所述电子设备的通信时,使所述应用程序启动。
这样,由于只要使移动通信终端向电子设备接近到NFC的通信范围内,电子设备的控制用应用就会自动启动,从而能够实现如下移动通信终端:其实现了直观且迅速地控制电子设备。
(iii)也可以是,还包括终端通知部,所述终端控制部使所述终端通知部对所述主体应从所述基准方向倾斜的1个以上的倾斜方向进行通知,在所述倾斜检测部检测到所述主体向所述1个以上的倾斜方向中的1个倾斜方向倾斜的情况下,使所述终端通信部将与该倾斜方向预先关联的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电子设备。
这样,由于向用户通知了移动通信终端的主体应倾斜的1个以上的倾斜方向,从而能够实现提高了用户便利性的移动通信终端。
“终端通知部”例如是通过视觉显示或声音等,向用户通知移动通信终端的主体应倾斜的1个以上的倾斜方向的部分。
(iv)也可以是,所述倾斜检测部进一步检测所述移动通信终端的主体从所述基准方向的倾斜角度;所述终端控制部在所述倾斜检测部检测到所述主体从所述基准方向倾斜了预定的第一角度以上时,将该倾斜方向保存于所述终端存储部,之后,在所述倾斜检测部检测到所述主体返回至小于所述第一角度的预定的第二角度以内时,使所述终端通信部将与所述倾斜方向预先关联的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电子设备。
这样,由于移动通信终端的倾斜而导致与电子设备的通信状态恶化时,不发送倾斜方向的数据而将其保存于存储部中,之后,当移动通信终端的倾斜回到原处且与电子设备的通信状态恢复时,将保存于存储部的倾斜方向的数据发送至电子设备,从而能稳定地将控制指令发向电子设备。
“从所述基准方向起的预定的第一角度”例如是与电子设备的通信信号强度变弱或通信会被切断的移动通信终端的倾斜角度。作为第一角度的示例,例如为大约30°。
“小于所述第一角度的预定的第二角度”例如是与电子设备的通信状态变好或通信会从切断状态恢复的移动通信终端的倾斜角度。作为第二角度的示例,例如为大约0°。
(v)也可以是,所述电子设备为图像形成设备,所述控制指令包含与图像形成有关的指令。
这样,能够通过移动通信终端实现直观且迅速地控制图像形成设备。
(vi)也可以是,所述设备通信部具有当所述移动通信终端接近预定的范围内时开始通信的近场无线通信功能;所述设备控制部在所述设备通信部开始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的通信时,使所述设备通信部将用于通过所述主体的倾斜来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的启动指令发送至所述移动通信终端。
这样,由于当移动通信终端向电子设备接近到NFC的通信范围内时,电子设备的控制用应用启动指令会发送至该移动通信终端,从而不需要用于启动该应用的操作,能够实现提高了用户便利性的电子设备。
(vii)也可以是,还包括设备通知部,所述设备控制部使所述设备通知部对所述移动通信终端的主体应从所述基准方向倾斜的1个以上的倾斜方向进行通知,在所述主体向所述1个以上的倾斜方向中的1个倾斜方向倾斜时,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接收与该倾斜方向预先关联的控制指令。
这样,由于通过设备通知部向用户通知了移动通信终端的主体应倾斜的1个以上的倾斜方向,从而能够实现提高了用户便利性的电子设备。
“设备通知部”例如是通过视觉显示或声音等,向用户通知移动通信终端的主体应倾斜的1个以上的倾斜方向的部分。
(viii)也可以是,所述电子设备为图像形成设备,所述控制指令包含与图像形成有关的指令。
这样,能够通过移动通信终端实现直观且迅速地控制图像形成设备。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进行详述。另外,以下说明在所有方面都是示例,不应被解释为限定本发明。
〔实施方式一〕
基于图1~图6,对作为本发明的包括移动通信终端以及电子设备的电子设备控制系统的一个示例的数码复合机控制系统10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涉及的具备数码复合机1以及移动通信终端2的数码复合机控制系统10的概略构成的说明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数码复合机1的主体部分的结构构成的截面图。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数码复合机1以及移动通信终端2的电气构成的框图。图4是图1所示的数码复合机1的平面图。图5是表示图1所示的数码复合机1的面板单元180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在图5所示的面板单元180上放置了移动通信终端的示例的说明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数码复合机控制系统10包括数码复合机1及移动通信终端2。
另外,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由数码复合机1实现。此外,本发明的“终端通信部”由通信部255及接近通信部290实现。此外,本发明的“终端存储部”由存储器204实现。此外,本发明的“终端通知部”由显示操作部203实现。此外,本发明的“设备通信部”由通信部55及接近通信部190实现。此外,本发明的“设备控制部”由控制部100实现。此外,本发明的“设备通知部”由显示操作部103实现。
数码复合机1是对图像数据进行数字处理,且具有复印功能、扫描功能和传真功能的复合机或MFP(Multifunctional Peripheral:多功能外围设备)等设备。
数码复合机1搭载有NFC功能,且通过NFC与移动通信终端2进行通信。在实施方式一中,采用可通信范围约为数厘米至数十厘米的NFC,用户通过将移动通信终端2靠近以数码复合机1所设置的接近通信部190为中心的所述可通信范围内,从而进行与数码复合机1的通信。
移动通信终端2是搭载有NFC功能,且具有能收发各种信息的通信功能的移动用信息终端。例如,能够利用智能手机等移动电话,平板终端等移动终端。
<数码复合机1的构成>
此处,简单地说明图2所示的数码复合机1的内部构成。
如图2所示,数码复合机1包括读取原稿的原稿读取装置111、将原稿传送至读取部的原稿传送装置112以及进行图像形成的印刷部102。
在数码复合机1中,将使用黑色(K),青色(C),品红色(M)和黄色(Y)的各种颜色的彩色图像打印至打印纸上。或者将使用单色(例如黑色)的黑白图像打印至打印纸上。因此,显影装置12、感光鼓13、鼓清洁装置14以及带电器15等分别设置了4个。4个图像站Pa、Pb、Pc、Pd分别被构成为对应于黑色、青色、品红色和黄色,以形成与各种颜色对应的4种调色剂图像。
在任一个图像站Pa、Pb、Pc、Pd中,均以下列方式形成调色剂图像。鼓清洁装置14去除并回收感光鼓13表面上的残留调色剂。之后,带电器15使感光鼓13的表面均匀地带电至规定电位。并且,光扫描装置11使均匀带电的所述表面曝光而在所述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之后,显影装置12对所述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由此,在各感光鼓13表面上形成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
此外,中间转印带21沿箭头C的方向旋转移动。带清洁装置22去除并回收旋转移动的中间转印带21上的残留调色剂。各感光体鼓13表面的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1上并叠加,在中间转印带21上形成彩色调色剂图像。
所述打印纸由拾取辊33从四个供纸托盘18中的任一个中拉出,并通过纸张传送路径R1被提供至二次转印装置23。或者,从手动进纸托盘19通过未图示的拾取辊提供,且经由纸张传送路径R1被提供到二次转印装置23。在纸张传送路径R1配置有用于使打印纸暂时停止而将打印纸的前端对齐的定位辊34。此外配置有用于推动打印纸的传送的传送辊35等。在使打印纸暂时停止后,定位辊34根据调色剂图像的转印时间将印刷纸传送到中间转印带21和转印辊23a之间的辊隙区域。
在二次转印装置23的转印辊23a和中间转印带21之间形成辊隙区域。当打印纸通过所述辊隙时,中间转印带21的表面上所形成的彩色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打印纸上。打印纸在通过所述辊隙区域之后,被夹在定影装置17的加热辊24和加压辊25之间进行加热以及加压。通过该加热和加压,彩色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在打印纸上。
已经通过定影装置17的印刷纸经排出辊36a或36b排出到排出托盘39a或39b。打印纸的排出目的地由后述的控制部100控制,并且切换传送路径,以使打印纸通过未图示的切换机构被引导至排出托盘39a及39b中的任一个。由于在图像形成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切换打印纸的传送路径的结构是公知的,因此省略详细的图示。
接着,基于图3简单说明数码复合机1的电气构成。
如图3所示,数码复合机1包括通信部55、控制部100、打印部102、显示操作部103、存储器104、原稿读取装置111、原稿传送装置112及接近通信部190。
数码复合机1基于经由显示操作部103、通信部55或接近通信部190接受到的来自用户的控制指令来执行扫描、打印和复印作业。
以下,说明数码复合机1的各电气构成要素。
<数码复合机1的电气构成>
通信部55是收发与外部设备的通信数据,例如从外部PC等接收打印作业等控制指令的通信接口的电路及固件。
控制部100统合地控制数码复合机1,其包括CPU、RAM、ROM、各种接口电路等。
为控制数码复合机1整体的动作,控制部100进行各传感器的检测,马达、离合器、定影灯等所有负载的监视和控制。
如图3所示,控制部100包括作为安装在一个半导体芯片上而用于特定用途的集成电路的SoC(System-on-a-Chip,系统单芯片)101以及具有其他运算功能的电路。
SoC 101根据I2C或SPI等通信标准来进行与NFC标签IC 192的串行通信,且基于从NFC标签IC 192接收到的打印指令来控制打印部102和原稿读取装置111等以执行打印等处理。
另外,SoC 101和NFC标签IC 192之间的通信可以不是高速,也可以是低速。
打印部102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将打印图像打印在打印纸上。打印部102构成为包含与图2中的光扫描装置11、显影装置12、感光鼓13、鼓清洁装置14和带电器15相关的电气构成要素。进一步地,构成为包含与中间转印带21、定影装置17、纸张传送路径R1、供纸托盘18以及排出托盘39a、39b相关的电气构成要素。
显示操作部103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控面板,是将信息显示于液晶显示器,且通过触控面板接收来自用户的指令的部分。控制部100通过显示操作部103进行数码复合机1的操作和状态的显示。
存储器104包括RAM104a及ROM104b,例如是硬盘装置(HDD)或闪速存储器等非易失性存储装置,保存各种数据和程序。
RAM104a是控制部100能访问的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提供用于临时存储数据的工作存储器。
ROM104b是控制部100能访问的读出专用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保存控制部100的程序控制所需的数据。在ROM104b中,保存例如作为图像形成功能和标签信息等的设置的基础的各种数据。
RAM104a和ROM104b通过总线连接到控制部100,进行用于使控制部100动作的程序保存和存储器展开。这些是一个示例的构成,也可以是包括多个CPU和基板的系统。
原稿读取装置111是光学地读取放置于原稿台的原稿的扫描仪等装置。
原稿传送装置112是将放置于规定托盘的原稿传送到原稿读取装置111的装置。
例如,控制部100控制原稿读取装置111和原稿传送装置112,且由原稿传送装置112传送原稿。然后,通过原稿读取装置111使原稿的图像被读取,且将表示原稿的图像的图像数据存储于存储器104。进一步地,控制打印部102,并将从外部PC或移动通信终端2等接收到的打印数据的图像打印在打印纸上。
接近通信部190是通过NFC与移动通信终端2之间进行通信的部分。
接近通信部190在移动通信终端2进入可通信范围内的情况下,接收来自移动通信终端2的响应而识别出移动通信终端2已进入可通信范围。
接近通信部190包括天线191和NFC标签IC 192。
接近通信部190设置于数码复合机1的预定位置(参照图1),天线191作为与接近的移动通信终端2的NFC通信的媒介。
NFC标签IC 192是用于通过NFC与移动通信终端2之间进行通信的IC。
另外,作为NFC标签IC 192,也可以使用作为能够内置电池而发射电波的无线标签的有源标签、以及从移动通信终端2接收电波且以此作为电动势而动作的动态标签等标签用的IC。
此外,即使在长距离型的无线通信中,例如也可以通过通信强度等测量通信距离而仅在预定距离范围内开始与移动通信终端2的通信。
此外,也可以通过打开移动通信终端2的规定开关等,来开始与移动通信终端2的通信。
以上为数码复合机1的构成概要。
<移动通信终端2的电气构成>
接着,对移动通信终端2的电气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终端2包括控制部290、倾斜检测部201、显示操作部203、存储器204、通信部255及接近通信部290。
以下,虽说明移动通信终端2的各电气构成要素,但由于显示操作部203及通信部255分别具有与数码复合机1的显示操作部103及通信部55相同的构成,因此省略其说明。
控制部200是统合地控制移动通信终端2的部分,其包括CPU、RAM、ROM、各种接口电路等。
倾斜检测部201是检测移动通信终端2主体的倾斜的部分。
作为倾斜检测方法,例如,能够通过用加速度传感器测量施加到移动通信终端2上的地球的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来求出移动通信终端2的倾斜方向及倾斜角度。
此外,也能够通过用陀螺仪传感器检测移动通信终端2处产生的角速度,来求出移动通信终端2的倾斜方向、倾斜角度及倾斜速度等。
存储器204虽具有与存储器104相同的构成,但ROM104b保存例如通过数码复合机1的NFC的控制用的应用程序数据。
该应用程序预先保存有与移动通信终端2的主体从预定的基准方向开始的倾斜方向相对应的各种控制指令。
接近通信部290是通过NFC与数码复合机1之间进行通信的部分。
接近通信部290包括天线291和NFC IC 292。
天线291作为与数码复合机1的NFC通信的媒介。
NFC IC 292是用于通过NFC与数码复合机1之间进行通信的IC。
接着,对接近通信部190的配置进行说明。
如图4及图5所示,数码复合机1在上表面的一部分上具有面板单元180。
如图5所示,面板单元180包括显示操作部103、物理操作部181及接近通信部190。
显示操作部103显示有数码复合机1的操作用图标1031等,用户能够通过对操作用图标1031进行触摸来操作数码复合机1。
物理操作部181是通过按压物理键来操作的部分,包括指示灯1811、电源键1812、节电键1813及主键(home key)1814。
主键1814是用于使显示操作部103的显示画面返回至选择操作模式的主画面的键。
接近通信部190包括天线191。在图5中,天线191设置于接近通信部190的中央附近。
如图6所示,用户通过将移动通信终端2水平地保持在接近通信部190上,而在数码复合机1和移动通信终端2之间通过NFC开始通信。如果是在NFC的通信范围内,则移动通信终端2也可以从接近通信部190离开某种程度(例如,大约数厘米至数十厘米)。
另外,在电视机或电子黑板等的情况下,例如也可以通过将移动通信终端2保持为平行于与显示器垂直设置的接近通信部190,而通过NFC开始通信。
在这种情况下,垂直方向成为移动通信终端2的倾斜角度的基准。
在接近通信部190倾斜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将移动通信终端2保持为平行于接近通信部190,而通过NFC开始通信。
在这种情况下,与接近通信部190平行的方向成为移动通信终端2的倾斜角度的基准。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涉及的数码复合机1的控制概略>
接着,基于图7~图10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涉及的数码复合机1的控制概略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终端2的处理概略的流程图。图8是表示图1所示的数码复合机1的处理概略的流程图。图9是表示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终端2的显示操作部203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图10是表示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终端2的倾斜例的说明图。图10的(A)是表示从图9的A-A线箭头方向看到的移动通信终端2的倾斜例的说明图;图10的(B)是表示从图9的B-B线箭头方向看到的移动通信终端2的倾斜例的说明图。
另外,图7中的虚线箭头表示图8的流程图中的相关联的步骤。
例如,图7的步骤S12的处理与图8的步骤S22的处理相互关联。此外,存在接受图8的步骤S23的处理而执行图7的步骤S13的处理的关系。此外,存在接受图7的步骤S18的处理而执行图8的步骤S24的处理的关系。
<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终端2的处理流程>
接着,基于图7对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终端2的处理流程进行说明。
在图7的步骤S11中,移动通信终端2的控制部200判断接近通信部290是否检测到数码复合机1的NFC标签IC 192(步骤S11)。
在接近通信部290检测到数码复合机1的NFC标签IC192的情况下(在步骤S11的判断为“是”的情况下),在步骤S12中,控制部200使接近通信部290开始与数码复合机1的接近通信部190的通信。(步骤S12)。
另一方面,在接近通信部290没有检测到数码复合机1的NFC标签IC 192的情况下(在步骤S11的判断为“否”的情况下),控制部200重复步骤S11中的判断(步骤S11)。
接着,在步骤S13中,控制部200判断接近通信部290是否从数码复合机1的接近通信部190接收到NFC标签IC 192的标签信息(步骤S13)。
在接近通信部290从数码复合机1的接近通信部190接收到NFC标签IC192的标签信息的情况下(在步骤S13的判断为“是”的情况下),在步骤S14中,控制部200基于接收到的该标签信息使数码复合机1专用的应用启动(步骤S14)。
该标签信息预先记述有数据,以在移动通信终端2接收到标签信息时,使与数码复合机1对应的应用自动启动。
这样,由于只要使移动通信终端2接近复合机和电视机等不同类型的电子设备,对应的应用程序就会自动启动,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便利性。
另一方面,在接近通信部290没有从数码复合机1的接近通信部190接收到NFC标签IC 192的标签信息的情况下(在步骤S13的判断为“否”的情况下),控制部200重复步骤S13的判断(步骤S13)。
接着,在步骤S15中,控制部200判断倾斜检测部201是否检测到移动通信终端2主体的倾斜(步骤S15)。
在检测到移动通信终端2主体的倾斜的情况下(在步骤S15的判断为“是”的情况下),在步骤S16中,控制部200将检测到的倾斜方向保存于存储器204,并暂时切断与数码复合机1的接近通信部190的通信(步骤S16)。
另一方面,在没有检测到移动通信终端2主体的倾斜的情况下(在步骤S15的判断为“否”的情况下),控制部200重复步骤S15的判断(步骤S15)。
接着,在步骤S17中,控制部200判断移动通信终端2主体的倾斜是否已返回至水平(步骤S17)。
在移动通信终端2主体的倾斜已返回至水平的情况下(在步骤S17的判断为“是”的情况下),在步骤S18中,控制部200使接近通信部290重新开始与数码复合机1的接近通信部190的通信,并发送与保存于存储器204的倾斜方向预先关联的控制指令(步骤S18)。
另一方面,在移动通信终端2主体的倾斜未返回至水平的情况下(在步骤S17的判断为“否”的情况下),控制部200重复步骤S17的判断(步骤S17)。
接着,在步骤S19中,控制部200判断接近通信部290是否继续检测到数码复合机1的NFC标签IC192(步骤S19)。
在接近通信部290继续检测到数码复合机1的NFC标签IC192的情况下(在步骤S19的判断为“是”的情况下),控制部200返回至步骤S15的判断(步骤S15)。
另一方面,在接近通信部290未继续检测到数码复合机1的NFC标签IC192的情况下(在步骤S19的判断为“否”的情况下),控制部200结束与数码复合机1的接近通信部190的通信。(步骤S20)
另外,即使在步骤S17中移动通信终端2主体的倾斜未返回至水平的情况下,如果接近通信部290未继续检测到数码复合机1的NFC标签IC192,则控制部200也可以结束与数码复合机1的接近通信部190的通信。
此外,在步骤S20中结束通信后,控制部200也可以重置保存于存储器204的倾斜方向。
通过这样,在用户无意识地使移动通信终端2的主体向错误的方向倾斜的情况下,能通过将移动通信终端2移到数码复合机1的接近通信部190的可通信范围外,来结束与接近通信部190的通信,并取消错误的控制指令。
<本发明的数码复合机1的处理流程>
接着,基于图8对本发明的数码复合机1的处理流程进行说明。
在图8的步骤S21中,数码复合机1的控制部100判断接近通信部190的NFC标签IC192是否检测到移动通信终端2的NFC IC 292(步骤S21)。
在NFC标签IC 192检测到NFC IC 292的情况下(在步骤S21的判断为“是”的情况下),在步骤S22中,控制部100使接近通信部190开始与移动通信终端2的接近通信部290的通信(步骤S22)。
另一方面,在NFC标签IC 192没有检测到NFC IC 292的情况下(在步骤S21的判断为“否”的情况下),控制部100重复步骤S21的判断(步骤S21)。
接着,在步骤S23中,控制部100将预先保存于存储器104的标签信息发送至移动通信终端2(步骤S23)。
接下来,在步骤S24中,控制部100判断接近通信部190是否接收到来自移动通信终端2的控制指令(步骤S24)。
在接近通信部190接收到来自移动通信终端2的控制指令的情况下(在步骤S24的判断为“是”的情况下),在步骤S25中,控制部100将接收到的控制指令发送至SoC101而执行控制处理(步骤S25)。
具体地说,在从移动通信终端2接收到控制指令后,NFC标签IC 192将接收到的控制指令写入存储器104,并向SoC101发送中断请求。
另一方面,接收到中断请求的SoC101将控制指令的发送请求发送至NFC标签IC192。从SoC101接收到发送请求的NFC标签IC 192读取保存于存储器104的控制指令并发送至SoC101。
当从NFC标签IC 192接收到控制指令时,SoC101执行与接收到的控制指令相对应的控制处理。
之后,控制部100结束数码复合机1的控制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24中,在接近通信部190没有接收到来自移动通信终端2的控制指令的情况下(在步骤S24的判断为“否”的情况下),控制部100重复步骤S24的判断(步骤S24)。
接着,基于图9及图10对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终端2的倾斜例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当数码复合机1专用的应用启动时,数码复合机1控制用的画面被显示于移动通信终端2的显示操作部203。
在图9的示例中,四个图标(即,“邮件”图标2031a、“扫描”图标2031b、“复印”图标2031c及“传真”图标2031d)分别被显示于显示操作部203的上侧、右侧、下侧及左侧。
另外,也可以在显示操作部203的空白空间中显示出提示使移动通信终端2向上下左右的任一方向倾斜的消息。
或者,也可以通过声音通知该消息。
此外,在移动通信终端2没有朝向预定的基准方向的情况下,也可以通知消息以使移动通信终端2朝向基准方向。
此外,在移动通信终端2没有向上下左右的任一方向倾斜的情况下,也可以通知消息以使其倾斜至正确的方向。
通过这样通知消息,提高了视力和听力存在障碍的用户的便利性。
在将移动通信终端2保持在接近通信部190上的同时,用户将移动通信终端2从参考方向(图6的示例中的水平方向)倾斜。
如图10的(A)所示,用户在想执行扫描的情况下,将移动通信终端2倾斜使其右侧朝下,在想执行传真的情况下,则将移动通信终端2倾斜使其左侧向下。
此外,如图10的(B)所示,用户在想执行复制的情况下,将移动通信终端2倾斜使其近前侧向下,在想执行邮件的情况下,则将移动通信终端2倾斜使其背面侧朝下。
这时,一旦检测到移动通信终端2的倾斜就暂时断开NFC通信,当移动通信终端2的倾斜返回至水平状态时,恢复NFC通信,并将控制指令发送至数码复合机1。
这样,当与数码复合机1的通信状态由于移动通信终端2的倾斜而恶化时,不发送倾斜方向的数据而将其保存于存储器204中,当移动通信终端2的倾斜回到原处且与数码复合机1的通信状态恢复时,将保存于存储器204的倾斜方向的数据发送至数码复合机1,从而能稳定地将控制指令发向数码复合机1。
这样,用户只要通过将移动通信终端2保持在接近通信部190上并且使其在规定方向上倾斜就可以直观且迅速地控制数码复合机1,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便利性。
〔实施方式二〕
接着,基于图11,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涉及的作为电子设备控制系统的一个示例的数码复合机控制系统10进行说明。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涉及的移动通信终端2的显示操作部203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
在实施方式二中,用户通过将移动通信终端2向上下左右的任一方向倾斜,从而在选择邮件、复印、传真及扫描之一之后,还进一步显示用于提示用户确认的画面。
图11表示在图9中用户将移动通信终端2的下侧向下倾斜而选择复印之后,在显示操作部203上所显示的画面的示例。
如图11所示,显示操作部203显示有“是否开始复印?”这样的消息2032,还显示有分别与“确定”及“取消”这两种操作对应的2个“确定”图标2032a及“取消”图标2032b。
此处,在图11中,当用户通过将移动通信终端2倾斜使其右侧向下而选择“确定”时,执行复印的指令被发送至数码复合机1。
另一方面,当用户通过将移动通信终端2倾斜使其左侧向下而选择“取消”时,取消复印的选择状态的指令被发送至数码复合机1。
之后,显示操作部203的画面返回至图9所示的选择画面。
这样,通过在选择特定的操作后,进一步显示用于提示用户确认的画面,使用户选择“确定”或“取消”中的任一个,能防止由于移动通信终端2向非预期的方向倾斜而引起的误操作。
此外,由于用于确认的操作也是通过将移动通信终端2倾斜而进行的,从而能直观且迅速地控制数码复合机1,提高了用户的便利性。
此外,也可以在开始复印后,在复印的执行中使“中止”图标显示于显示操作部203,通过将移动通信终端2向“中止”图标的方向倾斜,将中止复印的执行的指令发送至数码复合机1。
这样,由于在复印开始后用户也能够通过将移动通信终端2倾斜来中止复印的执行,从而能直观且迅速地控制数码复合机1,提高了用户的便利性。
〔实施方式三〕
接着,基于图12~图14,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三涉及的作为电子设备控制系统的一个示例的数码复合机控制系统10进行说明。
图12~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三涉及的移动通信终端2的显示操作部203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
如图12所示,也可以通过在显示操作部203中追加显示“设定”图标2032c,从而能进一步进行别的操作。
图13表示在图12中通过将移动通信终端2倾斜使其下侧向下而显示设定画面时的显示操作部203。
如图13所示,显示操作部203显示有“倍率”图标2033a、“份数”图标2033b、“托盘”图标2033c及“取消”图标2033d。
图14表示在图13中通过将移动通信终端2倾斜使其右侧向下而显示复印份数的设定画面时的显示操作部203。
如图14所示,显示操作部203显示有“复位”图标2034a、“+1”图标2034b、“确定”图标2034c及“-1”图标2034d。
用户能够通过将移动通信终端2倾斜使其右侧或左侧向下来增加或减少复印份数。
这时,可以是通过将移动通信终端2倾斜一次而将复印份数仅改变1份,但也可以是当移动通信终端2倾斜了预定时间以上(例如3秒以上)时,使份数连续增加或减少。
除了移动通信终端2的倾斜时间之外,也可以根据移动通信终端2的倾斜角度和倾斜速度来分配不同的控制。
例如,也可以是移动通信终端2的倾斜角度和倾斜速度越大,复印份数的增减速度越快。
这样,通过根据移动通信终端2的倾斜时间或倾斜角度、倾斜速度来分配不同的控制,能直观且迅速地控制数码复合机1,提高了用户的便利性。
〔实施方式四〕
接着,基于图15,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四涉及的作为电子设备控制系统的一个示例的数码复合机控制系统10进行说明。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四涉及的移动通信终端2的显示操作部203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
如图15所示,显示操作部203显示有“托盘1A4-R”图标2035a、“托盘2A4-R”图标2035b、“托盘3B5-R”图标2035c、“托盘4A3”图标2035d及“确定”图标2035e。
用户能够通过将移动通信终端2倾斜使其上侧或下侧向下来选择四个图标2035a、2035b、2035c及2035d之一。
在图15中,表示出选择了最上面的“托盘1A4-R”图标2035a的情况,所以图标的颜色变为彩色图标。
此外,还可以通过用矩形框状的光标包围图标来表示图标的选择状态。
这时,可以所通过将移动移动通信终端2倾斜一次而使1个上面或者下面的图标移动,但也可以是当移动通信终端2倾斜了预定时间以上(例如1秒以上)时,表示图标选择状态的颜色或光标等连续移动多个图标。
此外,在要选择的图标的数量多且不能都显示于显示操作部203的画面内的情况下,也可以向上和向下滚动画面以显示画面外的图标。
此外,也可以是移动通信终端2的倾斜角度、倾斜速度越大,表示图标选择状态的颜色或光标等在多个图标间移动的速度越快。
这样,由于只要将移动通信终端2倾斜,表示图标的选择状态的颜色或光标等就会沿着该倾斜方向移动以便连续地下降,从而能直观且迅速地控制数码复合机1,提高了用户的便利性。
〔实施方式五〕
除了将移动通信终端2倾斜的操作之外,用户也可以通过直接触摸显示于显示操作部203上的图标来向数码复合机1提供控制指令。
例如,在图9中,用户在将移动通信终端2的下侧向下倾斜而选择复印之后,通过用拇指触摸如图10或图11所示的那样显示的“确定”图标等,能比通过触摸操作或将移动通信终端2倾斜来分别进行控制更迅速地将打印指令发送至数码复合机1。
例如,在握住移动通信终端2的状态下用拇指对多个图标进行触摸操作的现有方法中,至少需要如下三个步骤:(1)用拇指触摸第一图标;之后(2)使拇指暂时离开第一图标;之后(3)移动拇指并触摸第二图标。
另一方面,在组合了将移动通信终端2倾斜的操作和手指的触摸操作的实施方式5的方法中,只要如下两个步骤就够了:(1)将移动通信终端2倾斜而选择第一图标;之后(2)用拇指触摸第二图标。
这样,通过组合将移动通信终端2倾斜的操作和手指的触摸操作,与仅用手指进行触摸操作的情况相比,可以直观且迅速地进行数码复合机1的控制。
〔实施方式六〕
接着,基于图16及图17,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六涉及的数码复合机1的控制概略进行说明。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六涉及的移动通信终端2的处理概略的流程图。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六涉及的数码复合机1的处理概略的流程图。
另外,由于图16的步骤S31、S32及S35~S40分别与图7的步骤S11、S12及S15~S20相当,因此省略其说明。
此外,图17的步骤S41、S42、S44及S45分别与图8的步骤S21、S22、S24及S25相当,因此省略其说明。
这里,对图7及8中未记载的图16的步骤S33和S34以及图17的步骤S43进行说明。
在图16的步骤S32中,在接近通信部290开始与数码复合机1的接近通信部190的通信之后(步骤S32),在之后的步骤S33中,控制部200判断接近通信部290是否从数码复合机1的接近通信部190接收到数码复合机1专用的应用的启动指令及NFC标签IC 192的标签信息(步骤S33)。
在接近通信部290从数码复合机1的接近通信部190接收到数码复合机1专用的应用的启动指令及NFC标签IC 192的标签信息的情况下(在步骤S33的判断为“是”的情况下),在步骤S34中,控制部200响应于接收到的启动指令并基于该标签信息,使数码复合机1专用的应用启动(步骤S34)。
另一方面,在接近通信部290没有从数码复合机1的接近通信部190接收到数码复合机1专用的应用的启动指令及NFC标签IC 192的标签信息的情况下(在步骤S33的判断为“否”的情况下),控制部200重复步骤S33的判断(步骤S33)。
接着,在图17的步骤S42中,在接近通信部190开始与移动通信终端2的接近通信部290的通信之后(步骤S42),在之后的步骤S43中,控制部100将预先保存在存储器104中的数码复合机1专用的应用及NFC标签IC 192的标签信息发送至移动通信终端2(步骤S43)。
这样,当移动通信终端2向数码复合机1接近到NFC的通信范围内时,数码复合机1的控制用的应用的启动指令会发送至移动通信终端2,从而不需要用于启动该应用的操作,能实现提高了用户便利性的数码复合机1。
〔实施方式七〕
接着,基于图18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七涉及的数码复合机1的控制概略进行说明。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七涉及的数码复合机1的面板单元180的显示操作部103的显示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
当接近通信部190开始与移动通信终端2的接近通信部290的通信时,如图18所示,也可以将表示数码复合机1的控制方法的画面显示于数码复合机1的面板单元180的显示操作部103。
在图18中,显示操作部103显示有表示通过移动通信终端2的倾斜来操作数码复合机1的方法的消息1032及表示倾斜方向的图1033。
此外,也可以将表示移动通信终端2的倾斜方法的动画1035及与该动画1035连动的消息1034显示于显示操作部103。
这样,由于通过显示操作部103向用户通知了移动通信终端2的主体应倾斜的1个以上的倾斜方向,从而能够实现提高了用户便利性的数码复合机1。
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各种变形例。这些变形例不应被理解为不属于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应包括等同于权利要求的含义以及在上述范围内的所有变形。
附图标记说明
1:数码复合机、2:移动通信终端、10:数码复合机控制系统、11:光扫描装置、12:显影装置、13:感光鼓、14:鼓清洗装置、15:带电器、17:定影装置、18:供纸托盘、19:手动进纸托盘、21:中间转印带、22:带清洁装置、23:二次转印装置、24:加热辊、25:加压辊、23a:转印辊、33:拾取辊、34:定位辊、35:传送辊、36a,36b:排出辊、39a,39b:排出托盘、55:通信部、100:控制部、101:SoC、102:打印部、103:显示操作部、1031:操作用图标、1032、1034、2032:消息、1033:图、1035:动画、104:存储器、104a:RAM、104b:ROM、111:原稿读取装置、112:原稿传送装置、180:面板单元、181:物理操作部、190:接近通信部、191:天线、192:NFC标签IC、200:控制部、201:倾斜检测部、203:显示操作部、1811:显示灯、1812:电源键、1813:节电键、1814:主键、20322035e:图标、204:存储器、204a:RAM、204b:ROM、255:通信部、290:接近通信部、291:天线、292:NFC IC、C:箭头、Pa、Pb、Pc、Pd:图像站、R1:纸张传送路径。

Claims (11)

1.一种移动通信终端,是发送针对电子设备的控制指令的移动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通信部,其与所述电子设备进行通信;
倾斜检测部,其检测所述移动通信终端的主体从预定的基准方向的倾斜及其倾斜方向;
终端存储部,其保存与所述倾斜方向预先关联的所述控制指令;以及
终端控制部,其控制所述终端通信部、所述倾斜检测部及所述终端存储部,
在所述倾斜检测部检测到所述主体从预定的基准方向倾斜的情况下,所述终端控制部使所述终端通信部将与该倾斜方向预先关联的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电子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通信部具有当所述电子设备接近预定的范围内时就开始通信的近场无线通信功能,
所述终端存储部保存用于根据所述主体的倾斜来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
所述终端控制部在所述终端通信部开始与所述电子设备的通信时,使所述应用程序启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终端通知部;
所述终端控制部,使所述终端通知部对所述主体应从所述基准方向倾斜的1个以上的倾斜方向进行通知,在所述倾斜检测部检测到所述主体向所述1个以上的倾斜方向中的1个倾斜方向倾斜的情况下,使所述终端通信部将与所述该倾斜方向预先关联的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电子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检测部进一步检测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的主体从所述基准方向的倾斜角度;
所述终端控制部在所述倾斜检测部检测到所述主体从所述基准方向倾斜了预定的第一角度以上时,将该倾斜方向保存于所述终端存储部,之后,在所述倾斜检测部检测到所述主体返回至小于所述第一角度的预定的第二角度以内时,使所述终端通信部将与所述倾斜方向预先关联的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电子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为图像形成设备,
所述控制指令包含与图像形成有关的指令。
6.一种电子设备控制方法,是通过移动通信终端的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在所述电子设备接近预定的范围内时开始通信后,启动用于通过所述移动通信终端的主体的倾斜来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而将所述主体应从所述基准方向倾斜的1个以上的倾斜方向通知给用户;
在所述主体向所述1个以上的倾斜方向中的一个倾斜方向倾斜的情况下,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将与该倾斜方向预先关联的针对所述电子设备的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电子设备。
7.一种电子设备,是从移动通信终端接收控制指令而被控制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通信部,其在所述移动通信终端的主体从所述主体的预定的基准方向倾斜时,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接收与该倾斜方向预先关联的控制指令;以及
设备控制部,其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执行预定的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备通信部具有当所述移动通信终端接近预定的范围内时开始通信的近场无线通信功能;
所述设备控制部在所述设备通信部开始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的通信时,使所述设备通信部将用于通过所述主体的倾斜来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的启动指令发送至所述移动通信终端。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备通知部;
所述设备控制部使所述设备通知部对所述移动通信终端的主体应从所述基准方向倾斜的1个以上的倾斜方向进行通知,在所述主体向所述1个以上的倾斜方向中的1个倾斜方向倾斜时,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接收与该倾斜方向预先关联的控制指令。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为图像形成设备,
所述控制指令包含与图像形成有关的指令。
11.一种电子设备控制方法,是从移动通信终端接收控制指令而被控制的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移动通信终端接近预定的范围内时开始通信后,将用于通过所述主体的倾斜来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的启动指令发送至所述移动通信终端而将所述主体应从所述基准方向倾斜的1个以上的倾斜方向通知给用户;
在所述主体向所述1个以上的倾斜方向中的一个倾斜方向倾斜的情况下,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接收与该倾斜方向预先关联的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执行预定的处理。
CN201711125289.XA 2016-11-14 2017-11-14 移动通信终端、电子设备以及使用移动通信终端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 Active CN1080762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21589 2016-11-14
JP2016-221589 2016-11-14
JP2017-146722 2017-07-28
JP2017146722A JP6948870B2 (ja) 2016-11-14 2017-07-28 携帯通信端末、電子機器および携帯通信端末を用いた電子機器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76216A true CN108076216A (zh) 2018-05-25
CN108076216B CN108076216B (zh) 2020-11-24

Family

ID=62108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25289.XA Active CN108076216B (zh) 2016-11-14 2017-11-14 移动通信终端、电子设备以及使用移动通信终端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476966B2 (zh)
CN (1) CN108076216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45961B2 (en) * 2009-06-22 2011-10-25 Mourad Ben Ayed Systems for wireless authentication based on bluetooth proximity
EP2525554A2 (en) * 2011-05-20 2012-11-21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3098108A (zh) * 2010-11-25 2013-05-0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通信设备
CN103116410A (zh) * 2011-08-10 2013-05-22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3197865A (zh) * 2011-12-06 2013-07-10 株式会社理光 移动终端、输出控制系统和移动终端的数据输出方法
CN103209260A (zh) * 2013-03-25 2013-07-17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待处理事件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US20150169272A1 (en) * 2013-12-17 2015-06-18 Funai Electric Co., Ltd. User interface device, user interface system, and printing device
CN104850332A (zh) * 2015-03-19 2015-08-19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智能终端控制方法以及智能终端
US9218148B2 (en) * 2013-08-28 2015-12-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storage medium, and control method
CN105184553A (zh) * 2015-09-06 2015-12-23 宁波大学 基于近场通信的影院移动支付方法
CN105988760A (zh) * 2015-02-10 2016-10-05 上海品奇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打印的互动显示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17491B2 (ja) 2001-10-31 2005-02-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Icチップ及び情報処理端末
US8826184B2 (en) * 2010-04-05 2014-09-02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and image display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US20120220221A1 (en) * 2011-02-24 2012-08-30 Ontario, Canada) Communication system providing data transfer direction determination based upon orientation and related methods
KR101878671B1 (ko) * 2012-02-06 2018-07-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데이터 통신방법
US20130316650A1 (en) * 2012-05-26 2013-11-28 List Forward, Llc Mounting apparatus, method, and system for short-rang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JP2014186679A (ja) * 2013-03-25 2014-10-02 Canon Inc 情報処理端末、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印刷装置、情報処理端末の制御方法、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US9497819B2 (en) * 2013-05-08 2016-11-15 Koninklijke Philips N.V.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lighting based on user manipulation of a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US9641222B2 (en) * 2014-05-29 2017-05-02 Symbol Technologies,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device operation using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US9766743B2 (en) * 2014-05-30 2017-09-19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EP2996012B1 (en) * 2014-09-15 2019-04-10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JP6043770B2 (ja) * 2014-09-30 2016-12-1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JP6179531B2 (ja) * 2015-01-29 2017-08-1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45961B2 (en) * 2009-06-22 2011-10-25 Mourad Ben Ayed Systems for wireless authentication based on bluetooth proximity
CN103098108A (zh) * 2010-11-25 2013-05-0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通信设备
EP2525554A2 (en) * 2011-05-20 2012-11-21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3116410A (zh) * 2011-08-10 2013-05-22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3197865A (zh) * 2011-12-06 2013-07-10 株式会社理光 移动终端、输出控制系统和移动终端的数据输出方法
CN103209260A (zh) * 2013-03-25 2013-07-17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待处理事件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US9218148B2 (en) * 2013-08-28 2015-12-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storage medium, and control method
US20150169272A1 (en) * 2013-12-17 2015-06-18 Funai Electric Co., Ltd. User interface device, user interface system, and printing device
CN105988760A (zh) * 2015-02-10 2016-10-05 上海品奇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打印的互动显示方法及系统
CN104850332A (zh) * 2015-03-19 2015-08-19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智能终端控制方法以及智能终端
CN105184553A (zh) * 2015-09-06 2015-12-23 宁波大学 基于近场通信的影院移动支付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476966B2 (en) 2019-11-12
US20180139284A1 (en) 2018-05-17
CN108076216B (zh) 2020-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4987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1067817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237701B2 (en) Non-transitory storage medium with functionality in response to an object and change in capacitance
CN106371620A (zh) 操作单元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5376440B (zh) 通信装置及控制方法
US1119687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es an antenna to establishe wireless communicate with portable terminal and display panel for guiding user
JP2009188851A (ja) 原稿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80284672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system, storage medium and control method
JP4521449B2 (ja) 原稿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0462526A (zh) 成像装置
US20210160384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ith portable terminal
CN108076216A (zh) 移动通信终端、电子设备以及使用移动通信终端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
JP6948870B2 (ja) 携帯通信端末、電子機器および携帯通信端末を用いた電子機器制御方法
JP586182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39055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1176528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ith portable terminal and having a light emitting portion to indicate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s enabled
US20210195043A1 (en) Image output apparatus,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control program for image output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mage output apparatus
JP749392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624138B2 (ja) 入力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06901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68185A (ja) 給電制御システム、icカード、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