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55668A - 毫米波室内无源覆盖方法 - Google Patents
毫米波室内无源覆盖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055668A CN108055668A CN201711123795.5A CN201711123795A CN108055668A CN 108055668 A CN108055668 A CN 108055668A CN 201711123795 A CN201711123795 A CN 201711123795A CN 108055668 A CN108055668 A CN 10805566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ssive
- passive reflector
- base station
- shadow region
- refl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8—Network planning tools
- H04W16/20—Network planning tools for indoor coverage or short range network deploy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erial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毫米波室内无源覆盖方法在直射区(21)采用直接照射覆盖方法,在阴影区(22)采用无源反射器(3)照射覆盖的方法;基站(1)的信号经过无源反射器(3)的反射,穿过室内门窗等毫米波易于穿透的部位,到达阴影区;无源反射器(3)的位置使得基站(1)信号经过无源反射器(3)到阴影区(22)路径(4)上的总反射次数尽可能少、总距离尽可能短。方法可以减少毫米波传播的路径损耗,还可以增加独立信道数、改善MIMO信道的独立性;不使用电源,具有节能、工作频带宽、成本低的特点,而且易于与现有室内环境融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尤其是一种毫米波室内无源覆盖方法。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的速率越来越高,为了满足高速率的需要,移动通信的工作频率也越来越高,进入到了毫米波频段。相对于频率较低的电磁波,毫米波的路径损耗比较大,尤其是因为波长比较短,障碍物的遮挡影响也比较大。在室内,各个房间之间的隔断构成了毫米波传播的障碍物,毫米波很难穿透墙体,虽然有敞开的门或窗户,但由于毫米波绕射能力弱,直线传播性强,通常很难波束方向刚刚好对准门窗,因此在室内毫米波的覆盖的阴影区比较多。
为了改善阴影区的覆盖效果,通常采用有源中继的方法,例如直放站。有时直接增加基站以减少阴影区的范围。这些方法功耗高、成本也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毫米波室内无源覆盖方法,该方法可以改善毫米波在阴影区的覆盖效果,不使用电源,具有节能、工作频带宽、成本低的特点,而且易于与现有室内环境融合。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毫米波室内无源覆盖方法在基站的直射区采用直接照射覆盖方法,在基站的阴影区采用无源反射器照射覆盖的方法,以提高阴影区的信号强度,改善阴影区的信道特性;无源反射器包括一级无源反射器和多级无源反射器;基站的信号经过无源反射器的反射,穿过室内门窗等毫米波易于穿透的部位,到达阴影区;无源反射器的位置使得基站信号经过一级无源反射器或者多级无源反射器到阴影区路径上的总反射次数尽可能少、总距离尽可能短,以减少路径总的路径损耗。
基站可以在室外,也可以在室内;如果基站的位置在室内,基站要尽可能位于室内没有遮挡物的走廊的交汇处,或者位于附近没有遮挡物的室内开阔处,以使得服务区内直射区所占的区域较大,同时也便于基站信号经过尽可能少的反射次数和尽可能短的路径就可以到达阴影区,以减少路径总的路径损耗。
一级无源反射器位于基站的直射区,一级无源反射器把基站的直射信号反射到阴影区;多级无源反射器位于基站的阴影区;一级无源反射器和多级无源反射器多次接力反射,可以把基站的电磁波信号送到必须经过反射才能到达的阴影区。
利用多组的无源反射器,同一个阴影区可以形成多条从基站到该阴影区的路径,以进一步改善基站与该阴影区之间信道的路径损耗、信道相关性等特性。
可以使用不同反射面形状的无源反射器,得到不同类型的反射波,进而通过选择无源反射器的反射面形状,调节到达阴影区的波束宽度,以改善信道的路径损耗、到达角、信道相关性等特性。
无源反射器既可以是专门制造的无源反射器,也可以使用地面、天花板、室内的墙壁隔断等自然存在的物体作为无源反射器;也可以对室内的墙壁隔断进行表面处理,改变其形状以形成所需形状的无源反射器、改变其表面材料组成以提高反射率,改变其表面光滑度以提高反射率;专门制造的无源反射器可以单独安装在室内的墙壁或天花板上。
为了改善直射区的信道特性,根据多输入多输出(MIMO)的要求,也可以在直射区使用无源反射器,增加传播路径数量,以减少信道的相关性,提供信道容量。
不同形状的反射器表面,产生不同特点的反射波,一般而言,凸面会使得反射波的波束变宽发散,凹面会使得反射波的波束变窄聚焦到焦点区域。根据基站与阴影区的空间关系、阴影区的范围,可以用多个多种形状的无源反射器,把来自基站的电磁波,通过不同形状的无源反射器,进行波束的方向、宽度、焦区等变换,使得波束到阴影区时,波束的宽度范围尽可能与阴影区的范围一致,基站到阴影区信道的衰减尽可能小。
利用无源反射器可以形成多条从基站到阴影区的传播路径,这样不仅尽可能利用基站的电磁波能量,而且还可以改善分集接收性能,改善基站到阴影区MIMO信道的特性,例如减小信道之间的相关性。
无源反射器数量和位置的确定原则是:1)满足覆盖区域要求;2)从基站到阴影区的路径损耗最小。
根据阴影区信号强度的要求,确定无源反射器的大小。
无源反射器对信号的反射能力可以用雷达反射截面(RCS)表征,无源反射器的雷达反射截面与其面积、形状、表面材料和信号频率有关。一般而言,对于平面的无源反射器,其雷达反射截面与频率的平方成正比。由于毫米波频率高,因此同样面积的无源反射器,其对毫米波信号的反射能力很强,这样大大提高了无源反射器对阴影区的覆盖能力。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毫米波室内无源覆盖方法的有益效果是,该方法可以减少毫米波传播的路径损耗,减小损耗因子,还可以增加独立信道、改善MIMO信道的独立性;还不使用电源,具有节能、工作频带宽、成本低的特点,而且易于与现有室内环境融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毫米波室内无源覆盖方法示意图。
图中有:基站1、服务区2、直射区21、阴影区22、无源反射器3、一级无源反射器31、多级无源反射器32和路径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所采用的实施方案是:毫米波室内无源覆盖方法在基站1的直射区21采用直接照射覆盖方法,在基站1的阴影区22采用无源反射器3照射覆盖的方法,以提高阴影区22的信号强度,改善阴影区22的信道特性;无源反射器3包括一级无源反射器31和多级无源反射器32;基站1的信号经过无源反射器3的反射,穿过室内门窗等毫米波易于穿透的部位,到达阴影区22;无源反射器3的位置使得基站1信号经过一级无源反射器31或者多级无源反射器32到阴影区22路径4上的总反射次数尽可能少、总距离尽可能短,以减少路径4总的路径损耗。
基站1可以在室外,也可以在室内;如果基站1的位置在室内,基站1要尽可能位于室内没有遮挡物的走廊的交汇处,或者位于附近没有遮挡物的室内开阔处,以使得服务区2内直射区21所占的区域较大,同时也便于基站1信号经过尽可能少的反射次数和尽可能短的路径4就可以到达阴影区22,以减少路径4总的路径损耗。
一级无源反射器31位于基站1的直射区21,一级无源反射器31把基站1的直射信号反射到阴影区22;多级无源反射器32位于基站1的阴影区22;一级无源反射器和多级无源反射器多次接力反射,可以把基站1的电磁波信号送到必须经过反射才能到达的阴影区22。
利用多组的无源反射器3,同一个阴影区22可以形成多条从基站1到该阴影区22的路径4,以进一步改善基站1与该阴影区22之间信道的路径损耗、信道相关性等特性。
可以使用不同反射面形状的无源反射器3,得到不同类型的反射波,进而通过选择无源反射器3的反射面形状,调节到达阴影区22的波束宽度,以改善信道的路径损耗、到达角、信道相关性等特性。
无源反射器3既可以是专门制造的无源反射器3,也可以使用地面、天花板、室内的墙壁隔断等自然存在的物体作为无源反射器3;也可以对室内的墙壁隔断进行表面处理,改变其形状以形成所需形状的无源反射器、改变其表面材料组成以提高反射率,改变其表面光滑度以提高反射率;专门制造的无源反射器3可以单独安装在室内的墙壁或天花板上。
为了改善直射区的信道特性,根据多输入多输出MIMO的要求,也可以在直射区使用无源反射器3,增加传播路径数量,以减少信道的相关性,提供信道容量。
不同形状的反射器表面,产生不同特点的反射波,一般而言,凸面会使得反射波的波束变宽发散,凹面会使得反射波的波束变窄聚焦到焦点区域。根据基站1与阴影区22的空间关系、阴影区22的范围,可以用多个多种形状的无源反射器3,把来自基站1的电磁波,通过不同形状的无源反射器3,进行波束的方向、宽度、焦区等变换,使得波束到阴影区22时,波束的宽度范围尽可能与阴影区22的范围一致,基站1到阴影区22信道的衰减尽可能小。
利用无源反射器3可以形成多条从基站1到阴影区22的传播路径,这样不仅尽可能多的利用基站1的电磁波能量,而且还可以改善分集接收性能,改善基站1到阴影区22MIMO信道的特性,例如减小信道之间的相关性。
无源反射器3数量和位置的确定原则是:1)满足覆盖阴影区要求;2)从基站1到阴影区22的路径损耗最小。
根据阴影区22信号强度的要求,确定无源反射器3的大小。
无源反射器3对信号的反射能力可以用雷达反射截面(RCS)表征,无源反射器3的雷达反射截面与其面积、形状、表面材料和信号频率有关。一般而言,对于平面的无源反射器3,其雷达反射截面与频率的平方成正比。由于毫米波频率高,因此同样面积的无源反射器3,其对毫米波信号的反射能力很强,这样大大提高了无源反射器3对阴影区22的覆盖能力。
也可以利用室内家具作为无源反射器3使用,由于家具可以移动,就可以根据阴影区22的覆盖要求,改变家具的位置。
根据以上所述,便可实现本发明。
Claims (6)
1.毫米波室内无源覆盖方法在直射区(21)采用直接照射覆盖方法,在阴影区(22)采用无源反射器(3)照射覆盖的方法,以提高阴影区(22)的信号强度,改善阴影区(22)的信道特性;无源反射器(3)包括一级无源反射器(31)和多级无源反射器(32);基站(1)的信号经过无源反射器(3)的反射,穿过室内门窗等毫米波易于穿透的部位,到达阴影区(22);无源反射器(3)的位置使得基站(1)信号经过一级无源反射器(31)或者多级无源反射器(32)到阴影区(22)路径(4)上的总反射次数尽可能少、总距离尽可能短,以减少路径(4)总的路径损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毫米波室内无源覆盖方法,其特征在于基站(1)可以在室外,也可以在室内;如果基站(1)的位置在室内,基站(1)要尽可能位于室内没有遮挡物的走廊的交汇处,或者位于附近没有遮挡物的室内开阔处,以使得服务区(2)内直射区(21)所占的区域较大,同时也便于基站(1)信号经过尽可能少的反射次数和尽可能短的路径(4)就可以到达阴影区(22),以减少路径(4)总的路径损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毫米波室内无源覆盖方法,其特征在于一级无源反射器(31)位于基站(1)的直射区(21),一级无源反射器(31)把基站(1)的直射信号反射到阴影区(22);多级无源反射器(32)位于基站(1)的阴影区(22);一级无源反射器和多级无源反射器多次接力反射,可以把基站(1)的电磁波信号送到必须经过反射才能到达的阴影区(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毫米波室内无源覆盖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多组的无源反射器(3),同一个阴影区(22)可以形成多条从基站(1)到该阴影区(22)的路径(4),以进一步改善基站(1)与该阴影区(22)之间信道的路径损耗、信道相关性等特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毫米波室内无源覆盖方法,其特征在于可以使用不同反射面形状的无源反射器(3),得到不同类型的反射波,进而通过选择无源反射器(3)的反射面形状,调节到达阴影区22的波束宽度,以改善信道的路径损耗、到达角、信道相关性等特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毫米波室内无源覆盖方法,其特征在于无源反射器(3)既可以是专门制造的无源反射器(3),也可以使用地面、天花板、室内的墙壁隔断等自然存在的物体作为无源反射器(3);也可以对室内的墙壁隔断进行表面处理,改变其形状以形成所需形状的无源反射器、改变其表面材料组成以提高反射率,改变其表面光滑度以提高反射率;专门制造的无源反射器(3)可以单独安装在室内的墙壁或天花板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123795.5A CN108055668B (zh) | 2017-11-14 | 2017-11-14 | 毫米波室内无源覆盖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123795.5A CN108055668B (zh) | 2017-11-14 | 2017-11-14 | 毫米波室内无源覆盖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055668A true CN108055668A (zh) | 2018-05-18 |
CN108055668B CN108055668B (zh) | 2023-06-30 |
Family
ID=62119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123795.5A Active CN108055668B (zh) | 2017-11-14 | 2017-11-14 | 毫米波室内无源覆盖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055668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00416A (zh) * | 2019-06-27 | 2019-10-0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毫米波室内无源覆盖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27486A (zh) * | 2006-05-23 | 2009-05-06 | 英特尔公司 | 具有定向天线和一个或多个毫米波反射器的毫米波通信系统 |
CN101427487A (zh) * | 2006-05-23 | 2009-05-06 | 英特公司 | 使用毫米波通信的具有天花板反射器的毫米波室内无线个域网和方法 |
CN105981225A (zh) * | 2013-12-10 | 2016-09-28 | At&T知识产权部有限合伙公司 | 准光耦合器 |
-
2017
- 2017-11-14 CN CN201711123795.5A patent/CN10805566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27486A (zh) * | 2006-05-23 | 2009-05-06 | 英特尔公司 | 具有定向天线和一个或多个毫米波反射器的毫米波通信系统 |
CN101427487A (zh) * | 2006-05-23 | 2009-05-06 | 英特公司 | 使用毫米波通信的具有天花板反射器的毫米波室内无线个域网和方法 |
CN101427420A (zh) * | 2006-05-23 | 2009-05-06 | 英特尔公司 | 用于使用毫米波信号进行通信的毫米波反射器天线系统和方法 |
CN105981225A (zh) * | 2013-12-10 | 2016-09-28 | At&T知识产权部有限合伙公司 | 准光耦合器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00416A (zh) * | 2019-06-27 | 2019-10-0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毫米波室内无源覆盖方法 |
CN110300416B (zh) * | 2019-06-27 | 2021-07-06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毫米波室内无源覆盖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055668B (zh) | 2023-06-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997506B2 (en) | Area construction method | |
WO2022091660A1 (ja) | 反射ユニット及び無線伝送システム | |
Al-Ghamdi et al. | Spot diffusing technique and angle diversity performance for high speed indoor diffuse infra-red wireless transmission | |
KR20220043213A (ko) | 빔 형성 시스템을 위한 메타 구조의 무선 인프라구조 | |
CN108055668A (zh) | 毫米波室内无源覆盖方法 | |
CN107708134A (zh) | 毫米波室内智能无源覆盖方法 | |
CN110139287B (zh) | 一种毫米波室内无源覆盖方法 | |
CN107682873A (zh) | 毫米波室外无源覆盖方法 | |
Maeng et al. | Coverage probability analysis of passive reflectors in indoor environments | |
CN107682875A (zh) | 毫米波室外智能无源覆盖方法 | |
Inomata et al. | Diffuse scattering prediction for 26GHz band in indoor office environments | |
Nakamura et al. | Path loss model in crowded areas considering multiple human blockage at 4.7 and 26.4 GHz | |
Schiavoni et al. | Ray tracing simulations at millimeter waves in different indoor and outdoor scenarios | |
Mohsen et al. | 31 GHz path loss measurement and modeling for indoor/outdoor environments | |
KR200489935Y1 (ko) | 실내 음영 지역 해소를 위한 수동형 무선 중계기 | |
US6606076B2 (en) | Reflective panel for wireless applications | |
Sheikh et al. | Analysis of outdoor and indoor propagation at 15 GHz and millimeter wave frequencies in microcellular environment | |
Liu et al. | Effects of antenna polarization on power and RMS delay spread in LOS/OOS indoor radio channel | |
Kitao et al. | Elevation directional channel properties at bs to evaluate 3D beamforming | |
Barclay | Short-range propagation | |
Ji et al. | Study on the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indoor millimeter-wave at 37.2 GHz by SBR method | |
WO2024038682A1 (ja) | 無線伝達システム | |
WO2024038775A1 (ja) | 反射パネル、電磁波反射装置、及び電磁波反射フェンス | |
Subrt et al. | New approach to modeling of diffuse reflection and scattering for millimeter-wave systems in indoor scenarios | |
WO2022239660A1 (ja) | リフレクタシステム、アクティブリフレクタ、及び、アクティブリフレクタの配置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Inventor after: Yin Gefan Inventor after: Xie Li Inventor before: Xie Li Inventor before: Yin Gefan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