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55369A - 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55369A
CN108055369A CN201711391099.2A CN201711391099A CN108055369A CN 108055369 A CN108055369 A CN 108055369A CN 201711391099 A CN201711391099 A CN 201711391099A CN 108055369 A CN108055369 A CN 1080553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lster
mobile terminal
display screen
assembling
terminal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9109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55369B (zh
Inventor
张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39109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55369B/zh
Publication of CN1080553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553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553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553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18Telephone s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hips, mines, or other places exposed to adverse environment
    • H04M1/185Improving the rigidity of the casing or resistance to shock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前壳、后壳、显示屏以及缓冲件;所述前壳具有装配框,所述显示屏嵌入所述装配框内,所述前壳、所述后壳与所述显示屏共同围成一空间,所述后壳上开设有装配缺口;所述缓冲件包括缓冲部和固定部,所述缓冲件嵌入所述装配缺口,其中,所述固定部伸入所述空间内,所述缓冲部凸出于所述装配缺口,所述缓冲件通过所述固定部固定。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移动终端能够在基本不改变产品工艺设计外观的前提下提升自身的抗摔性。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的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的移动终端产品整机厚度越来越薄,显示屏占比也越来越高,因此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超窄边框或全面屏的移动终端,例如全面屏的智能手机。然而,随着显示屏的占比变大,整机变薄,移动终端的抗摔性也随之降低。
如图1所示,相关技术中的移动终端包括显示屏10、后壳11、前壳12,后壳11呈半包围结构,具有一个前壳装配框110,前壳12嵌入前壳装配框110内,并通过卡接件等结构与后壳11相固定。前壳12上具有装配框120,显示屏10嵌入装配框120内,显示屏10、前壳12与后壳11一同构成一个空间(图中未标号),移动终端的其它部件,如元器件、电池等均被设置在该空间内。
消费者为了保护移动终端,尤其是显示屏10,只能装保护套20,但由于整机厚度设计越来越薄,而保护套20因为模具成型厚度以及抗冲击性能的需求,厚度普遍在0.9mm以上,因此采用保护套20会大幅增加整机厚度以及宽度。这种保护方式虽然能够提升移动终端的抗摔性,但却导致消费者虽然购买了超薄全面屏或超窄边框移动终端,但使用时并没有感受到超薄设计所带来的产品体验。因此,提升移动终端自身的抗摔性是移动终端研发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以解决移动终端抗摔性低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前壳、后壳、显示屏以及缓冲件;
所述前壳具有装配框,所述显示屏嵌入所述装配框内,所述前壳、所述后壳与所述显示屏共同围成一空间,所述后壳上开设有装配缺口;
所述缓冲件包括缓冲部和固定部,所述缓冲件嵌入所述装配缺口,其中,所述固定部伸入所述空间内,所述缓冲部凸出于所述装配缺口,所述缓冲件通过所述固定部固定。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移动终端在后壳上开设装配缺口,将缓冲件嵌入装配缺口,并通过缓冲件的固定部进行固定,同时缓冲件的缓冲部凸出于装配缺口。在手机跌落时,凸出于装配缺口的缓冲部能够先于移动终端的其它部件与撞击面接触并起到缓冲作用,提高移动终端的自身的抗摔性。并且,这种缓冲件的设置结构对于移动终端的产品工艺设计外观改变很小,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移动终端能够在基本不改变产品工艺设计外观的前提下提升自身的抗摔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背景技术公开的带有保护套的移动终端的剖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缓冲件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移动终端的前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移动终端的后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沿A-A剖开后B-B右侧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移动终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显示屏、11-后壳、11a-背壁、11b-侧壁、110-前壳装配框、112-装配缺口、12-前壳、120-装配框、13-缓冲件、130-缓冲部、130a-第一缓冲支部、130b-第二缓冲支部、132-固定部、132a-热熔孔、134-支撑部、134a-卡头、14-分隔条、140-露出部、140a-卡口、142a-热熔柱、142-隐藏部、20-保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请参考图2至图6,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或其它可用于移动显示的设备。该移动终端包括显示屏10、后壳11、前壳12以及缓冲件13。显示屏10为AMOLED(中文名称: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英文全称:Active-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AMOLED)显示屏,并尽量覆盖移动终端的一个主平面,从而使该移动终端具备全面屏属性。
后壳11一般采用金属材质,以具备良好的美观性以及较佳的防护性能。后壳11呈半包围结构,具有一个前壳装配框110,前壳12一般采用PA(中文名称:尼龙,英文全称:Polyamide,英文简称:PA)或者GF(中文名称:玻璃纤维,英文全称:Glass Fibre,英文简称:GF)材质,前壳12嵌入前壳装配框110内,并通过卡接件等结构与后壳11相固定。前壳12上具有装配框120,显示屏10嵌入装配框120内,显示屏10、前壳12与后壳11一同构成一个空间(图中未标号),移动终端的其它部件,如元器件、电池等均被设置在该空间内。与此同时,在后壳11上还会开设有装配缺口112,该装配缺口112会沿着后壳11的壁厚方向贯穿后壳11的壳壁,将空间与后壳11的外部连通。
缓冲件13包括缓冲部130和固定部132,缓冲件13嵌入装配缺口112,其中,固定部132会伸入空间内部,并与空间内部的部件相固定,进而使整个缓冲件13被固定住。为了起到固定作用,需要固定部132自身具有较强的结构强度,因此一般采用硬度较大的材料制造。
而缓冲部130则凸出于装配缺口112,也就是高出后壳11的外表面,从而在移动终端跌落时能够保证缓冲部130先于后壳11与撞击面接触,从而起到缓冲的作用。
为了达到较好的缓冲效果,同时减小对移动终端工艺设计外观的影响,缓冲件13自身的尺寸较小,防护区域有限,因此通过提高数量的方式实现对智能终端的全面防护。缓冲件13一般会被均匀地分布在移动终端上,例如在移动终端的四角各设置一个。或者在每条侧边的两端各设置一个等。
为了起到良好的缓冲效果,缓冲部130一般会采用软质材料制造。也就是说,缓冲件13实际是由软硬两种材料共同构成的一体式结构。一般而言,为了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缓冲部130可以采用具有良好弹性和缓冲性能的软塑胶,例如TPE(中文名称:热塑性弹性体,英文全称:Thermoplastic Elastomer,英文简称:TPE)、TPU(中文名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英文全称: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英文简称:TPU)或者道康宁公司生产的TPSIV(中文名称:热塑性有机硅弹性体,英文全称:Thermo Plastic SiliconeVulcanizate,英文简称:TPSIV)。这几种材料均具有较为良好的回弹性,是缓冲部件的理想材料。
其中,TPSIV材料的回弹性更好,比一般TPE和TPU要软,可与多种塑胶材料二次注塑,并且无需经过二次处理即可具备丝滑的触感。除此之外,TPSIV不含塑化剂,不会出现TPE、TPU等材料的析蜡现象,也不容易发黏和粘灰,因此很适合应用于手感要求较高的移动终端。
固定部132可以与任何合适的部件进行固定,甚至是后壳11的内表面,只要能够将缓冲件13固定住即可。但考虑到固定部132与缓冲部130的连接强度,固定部132最好也采用高分子材料,如PC(中文名称:聚碳酸酯,英文全称:Polycarbonate,英文简称:PC)成型。PC的成本较低,并且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以及强度,很适合作为固定部132的材料。
在智能终端的内部存在大量的有机材料制成的部件,采用PC材料制造的固定部132可以通过热熔等方式与有机材料制成的其它部件紧密固定。
显示屏10自身材料脆性较大,并且暴露在外,因此在跌落后最容易碎裂,是移动终端中需要首要保护的部件。显示屏10通常为片状构型,在跌落时,很多情况下,例如倾斜跌落,应力会由显示屏10的边缘产生,因此,参见图3、图5和图6,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对显示屏10起到良好的防护,缓冲部130最好包括第一缓冲支部130a,第一缓冲支部130a会沿着装配缺口112由前壳12的表面延伸至装配框120,并邻接显示屏10的边缘。这样,来自于显示屏10侧向的冲击力会被第一缓冲支部130a所吸收,进而避免在显示屏10的边缘产生局部应力。
为了能够具有更为优异的缓冲效果,沿着显示屏10的厚度方向,第一缓冲支部130a最好能够凸出于显示屏10的边缘。这样,第一缓冲支部130不但能够对来自于显示屏10侧向的冲击进行缓冲,第一缓冲支部130a还能够吸收来自于显示屏10斜上方的冲击力,有效保护显示屏10边缘的棱角。
第一缓冲支部130a一般需要凸出至少0.2mm,而对于不同的材料以及缓冲需求而言,第一缓冲支部130a凸出的尺寸也会有所差异,但普遍最好在0.2-0.8mm范围内。如果第一缓冲支部130a凸出的过多可能会对工艺设计外观产生较大影响。
在移动终端跌落后,如果后壳11与显示屏10相对的一面直接受到冲击,会对显示屏10产生垂直于显示屏10的应力,这种应力也会对显示屏10构成较大的威胁。因此,为了降低这种威胁,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后壳11具有背壁11a以及侧壁11b,其中,背壁11a与显示屏10基本平行,而侧壁11b则连接前壳12与背壁11a的边缘。装配缺口112大部分位于侧壁11b上,并且还延伸至背壁11a上,此时,缓冲部130还具有第二缓冲支部130b,第二缓冲支部130b沿着装配缺口112延伸至背壁11b,与此同时,沿显示屏10的厚度方向,第二缓冲支部130b需要凸出于后壳11。在移动终端跌落时能够保证缓第二缓冲支部130b先于后壳11相对显示屏10的一面与撞击面接触,起到缓冲作用。
同样的,第二缓冲支部130b一般也需要凸出至少0.2mm,考虑到材料、缓冲需求以及对工艺设计外观的影响,第二缓冲支部130b凸出的尺寸最好也在0.2-0.8mm范围内。
当缓冲部130同时具有第一缓冲支部130a以及第二缓冲支部130b时,第一缓冲支部130a以及第二缓冲支部130b实际上是向相反方向延伸的(参见图5),整个缓冲部130构成一个弯曲的长条形结构。为了减小对工艺设计外观的影响,第一缓冲支部130a最好与前壳12随形,而第二缓冲支部130b则与装配缺口112随形。
对于智能终端而言,为了能够与外界进行无线数据交换,通常都会具备天线,而为了使天线能够正常工作,一般都会设置分隔条14。分隔条14一般会采用硬质塑胶制造,由于其对加工精度有极高的要求,因此通常会采用PBT(中文名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英文全称: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英文简称:PBT)作为制造材料,分隔条14会由金属材质的后壳11表面露出,因此后壳11上一般会为分隔条14预留缺口。
基于这一特点,本实施例为了进一步降低设置缓冲件13对产品工艺设计外观的影响,将缓冲件13与分隔条14集成在了一起。具体地,如图4至图6所示,分隔条14包括露出部140以及隐藏部142,装配缺口112包括分隔条露出区112a以及缓冲件装配区112b,为了保证缓冲件13的正常使用,缓冲件装配区112b位于分隔条露出区112a的端部。分隔条14被固定在空间内,并且伸入装配缺口112之中。其中,露出部140会由分隔条露出区112a露出,使分隔条14能够正常发挥作用,而隐藏部142则会延伸至缓冲件装配区112b。缓冲件13嵌入缓冲件装配区112b,并遮盖隐藏部142,固定部132与隐藏部142固定连接。这样,分隔条14与缓冲件13便被一同设置在装配缺口112中,并且由于二者都是塑胶材料,因此质感和颜色均较为接近,对工艺设计外观的影响较小。
智能终端内部的空间在靠近侧边的区域会相对比较充裕,因此分隔条14在此处的尺寸,尤其是宽度也比较大,能够有效提高分隔条的结构强度。而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固定部132设计的较大,甚至还可以将固定部132的延伸方向与缓冲部130的延伸方向相垂直,使其沿着分隔条14的宽度方向延伸,从而与隐藏部142更加牢固地固定在一起。
固定连接的方式有许多种,但考虑到双方均为塑胶材质,因此采用热熔连接方式是较为简单实用的。具体可以在固定部132上设置热熔孔132a,而在隐藏部142上设置热熔柱142a,或者也可以反过来设置,固定部132与隐藏部142通过热熔孔132a与热熔柱142a热熔固定。
缓冲部130虽然具备良好的回弹性能,但由于自身硬度较低,如果背后没有高硬度的部件进行支撑,则在冲击力的作用下,缓冲部130可能发生局部或者整体位移,使缓冲部130的缓冲作用降低。对于第一缓冲支部130a而言,无论是显示屏10还是前壳12均由硬度较大的材质构成,因此第一缓冲支部130a一般被显示屏10和前壳12所支撑即可。而对于第二缓冲支部130b而言,由于其始终处在装配缺口112之内,因此常规的部件对第二缓冲支部130b难以进行非常有效地支撑,而即便是有分隔条14的情况下,虽然分隔条14的隐藏部142可以伸入缓冲件装配区112b内对第二缓冲支部130b提供支撑,但虽然分隔条14的PBT材质硬度也较大,但对于抗冲击而言还是有所欠缺。
因此,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施例的缓冲件13还具有支撑部134,支撑部134与缓冲部130紧密贴合,当缓冲件13嵌入缓冲件装配区112a时,支撑部134位于缓冲部130与隐藏部142之间。
在缓冲件13中,缓冲部130、固定部132以及支撑部134可以为相互独立的结构,但这种结构不利于支撑部134的固定,因此,最好将支撑部134与固定部132一体设置,当固定部132固定后,支撑部134便会被一并固定。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在露出部140上设置一个卡口140a,该卡口140a位于露出部140朝向隐藏部142的一侧,与此同时,支撑部134上设置一个卡头134a,支撑部134可以超出缓冲部120一部分,该部分便作为卡头134a。当缓冲件13嵌入缓冲件装配区112b时,卡头134a与卡口140a卡合连接,从而进一步固定支撑部134。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移动终端能够在基本不改变产品工艺设计外观的前提下提升自身的抗摔性。
本申请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壳、后壳、显示屏以及缓冲件;
所述前壳具有装配框,所述显示屏嵌入所述装配框内,所述前壳、所述后壳与所述显示屏共同围成一空间,所述后壳上开设有装配缺口;
所述缓冲件包括缓冲部和固定部,所述缓冲件嵌入所述装配缺口,其中,所述固定部伸入所述空间内,所述缓冲部凸出于所述装配缺口,所述缓冲件通过所述固定部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包括第一缓冲支部,所述第一缓冲支部沿着所述装配缺口由所述前壳的表面延伸至所述装配框,并邻接所述显示屏的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显示屏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缓冲支部凸出于显示屏的边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包括背壁以及侧壁,所述背壁与所述显示屏相平行,所述侧壁连接所述前壳以及所述背壁的边缘,所述装配缺口由所述侧壁延伸至所述背壁,所述缓冲部包括第二缓冲支部,所述第二缓冲支部沿着所述装配缺口延伸至所述背壁,所述第二缓冲支部沿所述显示屏的厚度方向凸出于所述壳体。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隔条,所述分隔条包括露出部以及隐藏部,
所述装配缺口包括分隔条露出区以及缓冲件装配区,所述缓冲件装配区位于所述分隔条露出区的端部,
所述分隔条固定在所述空间内,且伸入所述装配缺口,其中,所述露出部由所述分隔条露出区露出,所述隐藏部延伸至所述缓冲件装配区,
所述缓冲件嵌入所述缓冲件装配区,并遮盖所述隐藏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隐藏部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为长条形结构,所述固定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缓冲部的延伸方向相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隐藏部与所述固定部二者之一具有热熔孔,另一者具有热熔柱,所述固定部与所述隐藏部通过所述热熔孔与所述热熔柱热熔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缓冲部紧密贴合,
当所述缓冲件嵌入所述缓冲件装配区时,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缓冲部与所述隐藏部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露出部具有卡口,所述卡口位于所述露出部朝向所述隐藏部的一侧,所述支撑部具有卡头,
当所述缓冲件嵌入所述缓冲件装配区时,所述卡头与所述卡口卡合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固定部一体设置。
CN201711391099.2A 2017-12-21 2017-12-21 移动终端 Active CN1080553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91099.2A CN108055369B (zh) 2017-12-21 2017-12-21 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91099.2A CN108055369B (zh) 2017-12-21 2017-12-21 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55369A true CN108055369A (zh) 2018-05-18
CN108055369B CN108055369B (zh) 2020-01-14

Family

ID=62130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91099.2A Active CN108055369B (zh) 2017-12-21 2017-12-21 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5536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62723A (zh) * 2018-12-29 2019-06-07 维沃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壳体的制备方法、壳体和终端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54607A (zh) * 2016-09-07 2016-12-2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壳体、移动终端
CN206301263U (zh) * 2016-10-14 2017-07-04 万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206389430U (zh) * 2016-11-30 2017-08-08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用保护套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54607A (zh) * 2016-09-07 2016-12-2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壳体、移动终端
CN206301263U (zh) * 2016-10-14 2017-07-04 万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206389430U (zh) * 2016-11-30 2017-08-08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用保护套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62723A (zh) * 2018-12-29 2019-06-07 维沃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壳体的制备方法、壳体和终端设备
CN109862723B (zh) * 2018-12-29 2021-08-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的制备方法、壳体和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55369B (zh) 2020-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69432U (zh) 具嵌卡式弹性缓冲片的保护套
CN102770895B (zh) 图像显示部保护板单元以及图像显示部保护板保持构造
EP3399383B1 (en) Mobile terminal
CN202931395U (zh) 带有增强的冲击吸收器的移动电子装置
CN202679432U (zh) 带有增强容差蓄电池的移动电子装置
CN202455408U (zh) 带有增强底架的移动电子装置
CN106843388B (zh) 显示屏组件及其组装方法与电子装置
CN111443768A (zh)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11443766A (zh)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10167301B (zh) 保护装置及柔性屏终端
CN113518138A (zh) 电子设备
CN108055369A (zh) 移动终端
CN210670265U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2455531B (zh) 显示装置
CN205829761U (zh) 手机壳
US20200288833A1 (en) Mobile device cases and case systems with embedded sidewall shock absorber
CN113391448A (zh) 一种vr头戴的封装结构和vr头戴
CN103660136B (zh) 双色胶框结合玻璃的壳体及其制作方法
WO2013039341A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용 보호 케이스
KR20180083200A (ko) 휴대단말기용 케이스
WO2013039345A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용 보호 케이스
KR101216344B1 (ko) 휴대용 기기의 이중 케이스
CN110278673B (zh) 电子设备
CN214846671U (zh) 一种触控面板与fpc搭配的经济触屏显示器
CN107861566A (zh) 一种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