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500C - 电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信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0500C CN1080500C CN95193612A CN95193612A CN1080500C CN 1080500 C CN1080500 C CN 1080500C CN 95193612 A CN95193612 A CN 95193612A CN 95193612 A CN95193612 A CN 95193612A CN 1080500 C CN1080500 C CN 1080500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twork
- network element
- internal
- resource
- managed obje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4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6386 neutraliz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3316 zo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384 transportation and deli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984642 Cu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23 data manag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3460 diamon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32 diamo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638 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CVOFKRWYWCSDMA-UHFFFAOYSA-N 2-chloro-n-(2,6-diethylphenyl)-n-(methoxymethyl)acetamide;2,6-dinitro-n,n-dipropyl-4-(trifluoromethyl)aniline Chemical compound CCC1=CC=CC(CC)=C1N(COC)C(=O)CCl.CCCN(CCC)C1=C([N+]([O-])=O)C=C(C(F)(F)F)C=C1[N+]([O-])=O CVOFKRWYWCSDM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2364 Peperomia pellucid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0000007711 Peperomia pellucid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52 digital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622 drin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06—Configuration setting for initial configuration or provisioning, e.g. plug-and-pla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3/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 H04Q3/0016—Arrangements providing connection between exchanges
- H04Q3/0062—Provisions for network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503—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object-oriented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504—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client/server archite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505—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 [MIB]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526—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resource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包括在电信系统中的网络单元包含了一些节点(1226,1232,1234,1236,1238),这些节点包含在网元内部的系统中并在内部承载业务网络中提供内部网元功能,上述网络单元还包括硬件或软件形式的内部资源,它们被用来执行内部网元功能。假设内部资源可为操作系统所用,网络单元可以向该操作系统提供“白盒”视图,使得操作系统可以使用被管对象来表示内部资源,从而根据第二管理信息模型来管理资源并相应地使用它们来执行内部网元功能。
Description
发明的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电信系统,该电信系统包括了一个网元的网络,这些网元提供网元功能,使得网元之间可以通信,每一网元包括硬件或软件形式的资源,它们被用来执行网元功能。至少有一个操作系统用来执行网元功能,根据第一管理信息模型通过包括在软件中的被管对象来管理资源以及表征资源。操作系统由网元提供了一个标准的业务特定“黑盒”视图,假设从资源管理角度讲,只有这样的资源部分可以使用,除了建立呼叫外,它们需要被用在网元间以及在与网元相连的用户之间的通信。
本发明还涉及网络单元,该网元包括在电信系统中的网元网络中,提供了能够与网络中其它网元通信的网元功能,并且包括了硬件或软件形式的资源,它们通过至少一个操作系统被用来执行网元功能,为了这个目的,操作系统根据第一管理信息模式通过包含在软件中并表示资源的被管对象来管理资源,网元向这样的操作系统提供了一个标准的业务特定“黑盒”视图,假设从资源管理角度讲,只有这样的资源部分可以使用,除了建立呼叫外,它们需要被用在网元间以及在与网元相连的用户之间的通信。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配置刚才提及类型的网元的方法。
相关技术描述:
当今的电信网络是巨大的,而网络的资源数量在增加。网络提供了各种不同的业务,而网络设备通常来自于不同的供应商。网络运营者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操作系统来控制他们的网络。每个供应商的设备有它们自己的操作系统,而网络中不同的业务被通过不同方法来控制,这样便导致了操作和维护的高开销。
对于网络运行者,一个削减开销的方法已经被发展为一个国际标准,它是关于电信网络将如何被在单一形式以及对于操作系统网络有效的方法来管理。为了这个目的,名为TMN(电信管理网)的标准已经为电信管理网而提出。TMN网的规模可以有很大差别,从操作系统和网元间的简单连接,到控制大电信网的操作系统的整个网络。TMN标准由名为ITU-TS(电信标准化国际电信联盟)的组织来发展,在建议M.3010中有阐述,而ITU-TS的建议是建立在由名为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国际组织提出的国际标准建议的基础上的。
TMN结构允许网元是分布的,在ITU-TS中,例如对管理业务“交换管理”将交换网元定义为如下几点:“NE(网元)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部分,各部分可放在不同的位置。一个部分应该提供Q3接口,这在一个交换局的所有被管实体是通用的”。
不过有关分布式网元,TMN建议并没有讲述更多。事实上,如下文中将阐述的,要考虑许多的管理信息模型的方面。
在内部交换网络中的网元,诸如转接节点,信令转移点,中央业务节点(例如,GSM业务节点),都是典型的非分布式的。在传输网中的大多数网元也可以说是这样的。另一方面,本地交换系统应用可以因作为分布式网元实现而受益。
在美国专利5,204,955中阐述了一种网络,它不仅包括了网络独立部分的管理系统,还包括了整个网络的综合管理系统。
在美国专利5,031,211中描述了一个通信系统,它包括了子网络,每一子网具有一个管理系统。
简述:
本发明的一个目标是提供一个管理信息模型,该模型减少了网元的内部网络的运行和维护的开销,上述网元包括在介绍中所指类型的电信系统中。
这样目标已能够被实现,在电信系统中,至少一个网元包含了形成网元内部系统的一部分的一些节点。这些节点在这个内部系统中提供内部承载业务网络的内部网元功能,还提供硬件或软件形式的内部资源,用来执行上述内部网元功能。该软件包括表示内部资源的被管对象。网元向操作系统提供“白盒”视图,在视图中,内部资源可为操作系统所用,来使用表示内部资源的被管对象,从而根据第二管理信息模型来管理这些资源以及使用它们来执行内部网元功能。
根据本发明,为了配置网元,产生了一个网元内部系统,在其中,包括在网元中的节点在内部承载业务网络中提供内部网元功能。一个“白盒”视图被引入,它可以被提供给一个操作系统。在这个视图中,内部资源可以被操作系统所用,而且可以通过表示内部资源的被管对象来管理。而且,第二管理信息模型被进一步引入,根据该模型操作系统可以管理内部资源并可以使用它们来执行内部网元功能。
附图描述:
参照附图所示的实施方案,下面将对发明作更详细的描述,
图1-13将主要描述一个技术标准,它可以说是构成基础背景之一,并在后面阐述本发明所述的实施方案,其中
图1显示了依据TMN的一个电信网络的例子,
图2描绘了图1中在管理层和资源层的网元的划分,
图3描绘了图1中所示的网络中资源种类的三种标准类型,
图4描绘了操作系统如何利用表示资源的管理对象管理和控制资源的一个例子,
图5-7描绘了被管对象如何表示资源和其它对象的不同例子,
图8所示为包括在一个简单网元中的硬件的例子,该网元可以被包括在依据图1的电信系统中,
图9所示为根据图8的网元的管理层,
图10所示为由图9中包括在管理层中的被管对象构成的管理信息树,
图11是一个视图,描绘了包括在网元中的操作系统和被管对象之间的通信和互作用,
图12所示是包括分布式网元的电信系统的第一个例子,
图13所示是包括分布式网元的电信系统的第二个例子,
图14所示为管理分布式网元的两个不同方案的例子,
图15所示为在分布式网元中,传输网络功能的物理集成的例子,
图16所示为分布式网元的物理实现的例子,
图17所示为图16中网元的“黑盒”视图的例子,
图18所示为图16中网元的简化了的“白盒”视图,
图19所示为依据电信系统的一个网络标准的拓扑图,
图20所示为依据图19的网络管理信息树,
图21所示为包括在依据图19的电信网络中网元的物理网络分布图,
图22所示为依据图21的网元的管理信息树,
图23所示为依据发明,在管理信息模型的一个例子中实体关系的说明,
图24和25所示为对依据图23的管理信息模型进行的命名和派生结构,
图26所示是包含在图16的网元中的两个节点间产生链接故障的情况下,错误检测和告警的例子,
图27所示是一个分布式atm vc与内部atm vp传输网络交叉连接,作为参考配置了描述依据发明使用的两个被管对象,
图28所示是依据图27部分参考配置的简化了的“协议图”,
图29所示是参考图28-36,所用分布式网元的参考配置,该网元是用来描述依据图23-26管理信息模型的使用的例子,其中
图30所示是依据ETSI标准的管理树,该标准用于在用户信道和网络信道间建立的ATM vp连接。
图31所示是依据ETSI标准的管理树,该标准用于在两个用户信道间建立的ATM vp连接。
图32所示是依据图29的网元内部网络的管理树,重点在内部信道,
图33所示是图23管理树的一部分,它显示了将一个内部信道与另一个信道的固定复用,以及在两个属于各自特定节点的内部信道间的固定链路连接,
图34所示是图23管理树的一部分,显示了在三个节点之间的链路连接,
图35所示是图23管理树的一部分,显示了在两个内部信道之间建立的ATM VP交叉连接的被管对象模型。
图36所示是分布式网元的子网层上的可视信道/信道组的配置,用来构成描述的基础,参看图37和38中在几个节点上建立交叉连接,其中
图37和38所示是被管对象模型,每一个是交叉连接的例子,
图39所示是具有可选内部链路的分布式B-ISDN交换形式的网元,
图40所示是一标准化的业务,与图39的网元路由信息的“黑盒”视图有关,
图41所示是简化了的图40的路由信息的被管对象模型,
图42所示是依据图39网元内部路由信息的一部分,该路由信息为每个内部节点而构造,
图43所示是对一个路由情况的内部路由被管对象的一部分,
图44所示是分布式本地交换局的物理设备图,
图45所示是依据图44的本地交换机的管理信息树。
实施方案详述:
由于在实际情况下的实施方案主要是基于TMN环境中的发明的应用,在下文对本发明实施方案的描述中,首先介绍一些该连接中的短语和概念,参照图1-11,将对它们作更详细的描述。当然,正如下文中可见,发明的使用不局限于这类环境,而是可以说包括了建立在国际ISO标准上的所有的环境。
图1概略地显示了根据TMN对电信网104的管理视图102。在104中表明了两个用户106和108是如何通过网元互连的,这些网元便是第一个交换机110的形式,用户106属于该交换机,第一传输系统112和转接交换机114,第二传输系统116和第二交换机118,用户108属于该交换机。除了管理视图102,网元110-118也包括了两个操作系统120和122,它们通过数据通信网124和Q3接口126与网元110-118通信。本地操作系统128直接通过126与交换机108通信。Q3是两个TMN构件之间的标准物理接口,网元和操作系统间也一样。它包括两个部分,即管理协议和在接口中可视的管理信息模型。
以TMN的角度来看电信网络104,接口126是一个标准的机-机接口,该处所有类型的网络设备都可以用更简单的方式监视和控制。在接口126上,有诸如120,122和128的操作系统。Q3接口既定义了网元110-118的面向对象信息模型,也定义了操作系统120,122和网元110-118之间的通信协议。
参看图2,图中概略地描述的网元202被分为管理层204和资源层206。从标注了208的操作系统这端,仅能看见管理层204。管理层204包括了一组被管对象210,它们可以通过Q3接口被从操作系统208监视和控制。被管对象的选择与网元对于维护人员的表现有关。对大多数应用有标准的被管对象。因此,一个维护技术人员将知道控制不同的供应商提供的网元的方法。
资源层206是网元202的实际实现,资源的选择是为使系统有最佳特性。实现资源层的时候,执行时间和内存消耗是纳入考虑的特性。参看图3,标准涉及了三种类型的资源,即物理资源302,逻辑资源304和功能资源306。
物理资源即硬件设备和软件包。
逻辑资源是抽象的系统部分,由箭头308标出,它由物理资源派生而成,提供业务。逻辑资源的例子为:
-用户。包括有关特定用户的数据。
-线路终接点。通过线路接口电路和有关软件共同实现。
-路由。作为数据表和在该表上运行的功能来实现。
-干线。在PCM链路中的语声信道。
-处理器。由处理器硬件和操作系统软件共同实现。
功能资源承载着逻辑资源,由箭头310标出,是提供功能的系统部分,例如,链路检测功能,语声分析表以及特定类型资源的资源处理器。
网元中的资源被话务处理使用。例如,干线用来运载一个方向的电话呼叫。如前文中提到的,只有网元的管理层对操作系统可见。如果干线可以从操作系统管理,它必须由一个被管对象来表示。
如图4例子中所示,对网元406中一个内部呼叫,干线资源402是如何被获得的,见箭头404,该图还显示资源402是如何被监视和控制的,见箭头408,从操作系统410穿过被管对象412,它表示干线资源402,用箭头414标出。然后被管对象412作为一个朝向操作系统的“接口”。被管对象不能存储任何数据,但所有数据属于资源。在被管对象和资源之间并不必须是一对一的映射。一些被管对象可以作为一个资源来实现,参照图5,其中两个被管对象502和504表示并给出了各自的对于资源506的管理视图。将两个被管对象作为一个资源来实现的原因是为了达到应用的更好的特性。
更复杂的被管对象可以作为资源的组合来实现,如图6中,显示了一个表示三个资源604,606,608的组合被管对象602。
被管对象也可以表示其它的被管对象去提高抽象的程度,对照图7,其中被管对象702分别表示了两个其它的对象708和710,用箭头704和707表示。而对象708表示了资源712,对象710表示了两个资源714和716。操作支持功能可以在最高的被管对象702实现,而不必在操作系统中实现。
图8中显示了简单的网元802的硬件,这里可以假设该网元对应图1中的本地交换机110。网元802包括了交换机804,图中两个处理器806和808与之相连。用户810通过用户线路812与交换机804相连,这可以想象与图1中的用户106相同。网元802通过交换机终端814与网络的其余部分有连接,该交换终端在PCM链路816上通信。这个简单的网元可以从与处理器806相连的操作系统818监视和控制,对应于图1中的操作系统120。
图9只显示了图8中网元的管理层,标记为902,操作系统标记为904。更具体地,该管理层902包含被管对象,这些被管对象用图9中相应的类名和实例来标识。
在管理层902中,图8中的用户810由类用户(subscriber)的对象906的实例7273000表示。对象906包含用户数据并与类用户线(Subscriger-line)的对象908的实例11相连,它持有线路连接数据。特别地,该对象表示图8中用户和线路电路812之间的线路。PCM链路816中的语声信道由类干线(Trunk)的对象910的每个实例来表示。网元中有两个干线被连接在一个去话方向,而三个干线连在来话方向。这分别由类Route的对象912“Outgoing”实例,以及同一个类的对象914的“incoming”实例来表示。PCM链路中的其余干线在网元802中没有使用。
被管对象的数据被作为属性来确定。被管对象属性可以与长期保存在资源对象的属性相对应,但它也可以在从一些资源对象里获取属性的算法中被计算。资源数据也可以存储在文件系统或硬件寄存器中。例如,一个干线被管对象可以具有以下的属性:trunkId,state,和myRoute。在这里所有的三个属性都对应于同一资源对象的属性。
在被管对象上可执行的操作是:
创建和删除被管对象的一个实例,
获取和设置属性值,
动作(action)要求被管对象完成某任务。
在比仅获取或设置被管对象属性值更复杂的操作时,使用动作。动作涉及整个对象,也可以非直接地涉及其它对象。
被管对象发送一个报告,告知操作系统网元中发生了一个事件。告警条件是该报告的一个例子。报告也为其它目的而使用,例如计费数据和话务统计。当执行一个动作需要较长时间的时候,动作返回值可以表明该动作已经开始。然后该动作的结果被作为报告发送。另外,被管对象可以与其它被管对象有相应的关系。例如,干线可以是路由的组成部分,相应关系被作为属性来确定。
参看图8和图9,上文中描述的网元中有许多干线。它们全都具有相同的属性,动作和报告。在面向对象概念中,它们是被管对象类Trunk的实例。
在网元中所有创建的被管对象实例的总和成为管理信息库MIB。管理信息库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要与系统中能够用来长期存储数据的物理的数据库相混淆。
在某些网元中,可能会有大量的被管对象。为了能够搜索特定的被管对象并在网元里的所有创建了的被管对象实例之间定位(navigate),必须有一个设立好的命名结构。标准建议使用树状结构或前文中提到过的管理信息树MIT。构成MIT的关系被称为命名束(namebinding)关系。在图10中,参看图8和图9,显示了上文所述例子的MIT,这里假设网元802/902构成了ISDN网络的一部分。
当每个被管对象被创建的时候,它得到一个实例名称。同一被管对象的所有“子”被管对象必须有不同的实例名称。在被管系统中,实例名称不一定是唯一的,但两个被管对象具有相同实例名称的前提是它们具有不同的“双亲”。
每个被管对象也有一个名称,它用来在整个被管系统中唯一标识对象,称为辨别名称DN。辨别名称从MIT的根部开始,并用被管对象的实例名称来结束。在外观上,它看上去很象是一个Unix的全路径名。举一个例子,被管对象Trunk的实例Trunk5的辨别名称可以写成:
DN={Route=incomingRoute/Trunk=Trunk5}
操作系统和网元之间的通信在Q3接口中定义。标准中建议了如何从操作系统到达并操作被管对象。另外,标准还建议了被管对象如何通知操作系统关于网元中的事件。
操作系统的管理员通过代理来操纵网元中被管对象。管理员和代理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图11中所示。图11中标为1102的操作系统是管理系统,而标为1104的网元是被管系统。管理员标为1106,代理标为1108。
管理员1106通过建立一个与代理的联系,来初始化与代理1108的关系。这一关系可以被看成是两个系统间的通信链路。当该关系建立起来,管理员和代理之间可以相互通信。管理员1106用定义的操作(创建,删除,设置,获取和动作)来操纵标为1110的被管对象,用箭头1112标明。被管对象1110产生信息,报告,它可以作为事件报告向前传送给操作系统,用箭头1114表示。操作和报表是公共管理信息服务CMIS的一部分。
本地交换系统应用可以经常因作为分布式网元实现而获益。图12和图13中显示了用来描述这一点的两个例子。
图12所示是操作支持网络1202,该网络包括三个操作系统1204,1206和1208。操作系统1204,1206和1208通过数据通信网1210和Q接口1212,1214和1216分别与网元1218,1220和1222通信,该网元包括在电信网1224中,这里假设电信网是B-ISDN接入和本地交换网。
网元1220是分布式本地交换局,它包括一个中央节点1226,它与两组外部链路1228和1230相连,这两组链路分别连接国内交换局和国际交换局。网元1220进一步包括远程接入节点1232,1234,1236和1238,它们中的节点1234,1236和1238分别连接用户线1240,1242和1244。节点1226和接入节点之间的通信是通过内部链路1246,1248,1250和1252来实现的。
节点1226通过接口1254进一步与接入节点通信,该接入节点构成网元1222,它被从本地交换局1220来控制。用户线路1256连接到接入节点1222。
接入节点1234通过接口1258与网元1218中的三个接入节点1260,1262,1264通信,用户线1266和1268与网元相连。例如,节点1264可以构成一个到公司交换机的连接。网元1218也可以是分布式的,并从本地交换机1220来控制。
依据图12,上文所描述的B-ISDN本地交换网络是一种情况的例子,在其中一些接入节点形成了分布式网元的一部分,而其余的可以是一般接入节点产品GAP,在它们自身之上被作为网元管理。
图13中的例子显示了一个本地ATM交叉应用的类似的情况,该应用为分布式网元1320形式,包括在ATM接入和传输网1304中(ATM-异步转移模式)。这里“交叉连接”的概念与依据ATM标准的“交叉连接”相同,ATM标准与由操作员建立的连接有关系。这里和下文中,ATM标准意思是ATM网络的标准管理信息模型,在ETS DE/NA5-2210版本03 Helsink;25-29,94年四月“ATM交叉连接的B-ISDN管理结构和管理信息模型”中有阐述。
网元1320中包括一个中央节点1306,它通过内部链路1312和1314与两个远端接入节点1308和1310相连。
一个操作支持网1316包括操作系统1318,1320和1322,通过它,数据通信网1324和Q接口1326可以连接到网元1302。
一个SDH网络1328构成了在节点1306和1310间一个连接路由(能够可选),它通过Q接口1330与数据通信网1324相连。(SDH-同步数字序列)。
因实现本地交换局而获益的原因有许多,如上文举例,以及作为单个的分布式网元的部分本地接入网。
在支持高级接入网功能的本地交换局域中,在不同的远程和中央节点间的控制接口,对于信令及业务关系可能会非常复杂,上述的接入网功能例如为:具有中央呼叫控制的“分布式连接交换”,接入节点中的“单机交换”,非标准接入节点,“多-导引”等等。如果在这样的分布式本地交换网络中每个节点是一个独立的网元,这些控制接口需要标准化。市场不能等待这一工作完成,不得不使用专用接口。这样就可以方便地使所有本地网络“标准化的”节点作为单个“分布式”网元,从外部来看,该网元是适合“标准化的”网络管理接口和处理的。
将几个节点作为“单个”网元实现的另一个原因是,如果可以在中央和远端部分之间使用专用接口,那么在一些情况下,对于内部计算机系统可以达到非常低的总开销。这是因为远端的“简单”节点可以共享许多昂贵的控制系统基础结构功能和资源,该资源在分布式网元域中,可以置于一个或多个中央节点上。这些资源例如是普通的计算机系统功能,和用于存储和输出产生的计费和执行监视数据的资源,全Q接口堆栈的终端,高级软件和设备管理功能,备用和I/O设备,等等。
对于普通的网元和特定的分布式网元,这里将介绍两种不同的管理视图。第一种视图叫做“黑盒”视图。这是大多数标准管理业务使用的视图,例如话务管理,路由和数码分析管理,ATM传输网络管理,等等。这些管理业务将网元看作是一个“黑盒”,这个“黑盒”包括了一些被管业务和一些被管的出口和进口。
“黑盒”视图的要旨是,它并不显示具体的系统的内部实现技术的方面。它不显示与系统内部计算机系统配置有关的管理信息,诸如管理当前资源的数据量以及不同的软件单元是如何分配/分布的。
而第二种视图叫做“白盒”视图。在该视图中,网元的内部结构,分布情况和技术方面是被管理的。该视图支持系统的特定管理业务,例如软件升级,配置(分布)和使用,设备维修处理,系统内部操作系统数据管理,内部交换网络管理,等等。
图14描绘了这两种视图。该图显示了操作系统1402,该系统对于ISDN网管和ATM传输网管分别有两个“黑盒”操作系统功能1404和1406。图14还显示了通过数据通信网络1410和一个Q接口1412,用于管理系统内部通信链路和分布式本地交换网元1414的逻辑交换功能的一个“白盒”操作系统功能1408。所显示的网元1414连同另三个网元1416,1418和1420包括在通信网络1422中,在该网络中上述四个网元提供由ISDN操作系统功能1404支持的ISDN业务。而网元1414,1418和1420提供由ATM操作系统支持功能1406支持的ATM传输网络业务。假设网元1416和1418分别是国内交换局和国际交换局,网元1414与之通信。在图中,网元1414显示了管理层1424和资源层1426。
在图中,操作系统功能1404,1406和1408的较低的部分中,分别用符号表示“黑盒”,“黑盒”和“白盒”视图,在网元1414的资源层1424又使用了“白盒’符号来标明硬件结构。
需要强调的是,网络资源和物理网元的管理视图之间的关系并不总是这样简单的。这将在图15描述,图中显示了单独的接入-引出复用器功能,该功能在物理上集成在分布式网元中。在具有B-ISDN本地交换局形式的分布式交换机1502的情况中就有这样的问题,上述本地交换局在相同的印刷电路板1504和1506和/或在同一子机架上,分别包括包含在一个SDH网络1511中的接入-引出复用器的形式的传输网络资源1508和1510以及本地交换局1520的交换资源1512和1514。在交换局中SDH资源的实现也使用了相同的内部系统业务,比如系统内部处理系统,它被其它交换资源使用。
在1530处,分别显示了对于ISDN网管和SDH传输网管的具有“黑盒”操作系统功能1532和1534的相关操作系统。操作系统1530通过数据通信网络1536和Q接口1538与网元1502通信。
这样的本地交换局必须作为一个单物理网元来处理,因为,否则设备、软件和数据源的“白盒”管理会变得非常复杂,而且也因为交换应用(即ISDN话务管理和路由控制)的“黑盒”网管将本地交换局视为单个物理功能实体。
标准的“黑盒”SDH网管的操作系统功能1534将每个独立的SDH接入-引出复用器看作是单独的网络功能实体,而不考虑它是否是单个ADM网元(ADM=接入-引出复用器),如同在1540处显示的那样,或者如同复用器1508和1510,由本地交换局提供。在SDH网络管理方面,被管实体并不都由单独的网元提供。交换应用对于标准网管的操作支持功能1532将仍旧把网元1502作为“黑盒”来管理。
在这里将更具体地讨论一些“白盒”管理信息部分,这与网元中的内部分布有关。为此,图12中的分布式本地交换网元1220将被用作例子,并参照图16作更详尽的阐述。为了显示与图12中网元的联系,图16中用来标注的字符与图12相应网元中使用的保持一致,除了开头的两个数字不同,图16中是16,为的是表明是属于图16的。
图16中的分布式本地交换局网元1620对应于图12中的网元1220,并特别假设它可以提供ATM交叉连接和B-ISDN交换业务。这样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包括五个内部节点,即一个中央交换机/业务节点1626,两个远端交换机/集中器1632和1634,两个远端复用器节点1636和1638。在一方的节点1626与另一方的节点1632和1634之间有可选链路1646’,1646”和1648’,1648”,在图12中没有画出。
在诸如印刷电路板、电源等设备资源的安装,升级,告警,维修过程中,系统管理人员必须获得在分布式网元中的有关每个设备资源的位置的信息。被管信息模式必需通过某种方式包括这一信息。
TMN标准建议(ITU-TS M.3100)指出每个设备源应该由一个“设备(Equipment)”类或子类的被管对象来表示。该被管对象类包括一个“位置名称(LocationName)”属性,它应该包括有关设备源的物理位置的信息。它表示一个“位置”,即一个地理位置,诸如机柜,子机架以及它们的插入的印刷电路板所处的位置。
如果一个图16中的远端复用器检测到了一个设备故障,则“设备告警”类型的告警事件报告将会被从网元发送至操作系统。从告警报告中,操作员可以读出属性“LocationName”,并派遣维修人员去所指出的地点。
在对网元中分布式处理器网络的配置过程中,必须管理内部处理器通信业务,即必须对每个处理器站点(节点)定义路由信息,而且链路必须在这些路由之间配置。每条链路都是用面向连接的分组业务来实现的,该业务可以通过内部分组节点网络。如果图16中的远端交换机包括一个内部分组交换机,它用于处理器分组的交换,那么它对于每个分组连接必须是配置过的。
现在将简短地阐述一个有关如何配置图16中分布式ATM交换机呼叫路由和内部路由信息的例子。如前文所阐述的那样,网元的标准的管理信息模型提供“黑盒”视图,即内部分布是不可视的。
参照图17,该“黑盒”视图包括一个路由目标标识段1704,它分别标明了国内和国际呼叫的两个目的1706和1708。这里和下文的“段”指一些被管对象,它们在功能上属于一起的。在1710表明了相应的电路选择段。大量本地目的和接入端口也被标识,用于所连接用户的最终呼叫,其中有些在1712,1714和1716标出。相应的“用户管理”在1718处标识。图17也显示了一个操作系统1720,该系统通过数据通信网络1722和Q接口1724,除了与交换局1706和1708通信,还与网元1702通信。电路选择段1710选择了一条电路子群中的空闲电路,该电路从目的和其它诸如ATM vc承载业务和所需信令的Qos(业务质量)的输入来标识。
如前面所阐述的,对于系统特定的管理业务,一个网元,比如特定的分布式网元,也需要能够提供“白盒”视图,在其中内部分布是可视的。依据图16的例子,在远端交换局1632,1634,1636和1638与中央交换机/业务节点1626之间有内部链路。我们假设内部的首选链路是在与三个节点相连的外部SDH环结构上实现,内部的第二选择链路是在外部PDH结构上实现。
为了管理这种情况,除了前面提到的“白盒”atm内部网管段,网元必须提供第二“白盒”段,来管理内部呼叫路由和资源选择。
为此,图18中标明的管理对象模式是必需的,它通常是分开的,一方面是管理层1802,该管理层被图中没有标出的操作系统通过Q接口1804来控制,另一方面是资源层1806。如图所示,资源层1806描绘了图16中网元的结构。
特别是需要表示内部网络的一个或多个特定的被管对象段1808 1-n’。除了内部路由和资源选择,内部节点以及这些节点是如何与内部链路相连的都由被管对象模型表示。
系统特定管理业务的其它例子为:
-在“内部段”上,诸如网元中的一个或多个内部节点上配置交叉连接。这在检测内部节点和链路的时候是需要的。
-“内部段”的故障管理,比如故障检测和在内部链路故障时的告警。
-“内部段”的性能管理,比如收集内部链路的传输质量统计。
如果应用系统需要对于上文图16-18中阐述类型的内部网络结构的管理服务,依据本发明,对应用系统的支持可以由基础系统提供,该基础系统将在下文中有更详细的阐述。所提供的支持是内部资源和功能模块,比如差错和性能管理,内部网络(承载业务)的内部路由和资源选择,以及相应的被管对象模块,如这里提到的有一些节点的网元中的IBSN(内部承载业务网络段)。
由基础系统提供的内部网络的被管对象模块可以建立在如下特性的基础上:
-内部承载业务节点由系统特定管理对象类表示,该类的名称为InternalNetworkNode(内部网络节点),见图19。
-分布式网元中每个“交换节点”的内部交叉连接功能由依据标准的被管对象类表示,比如atmFabric(atm结构)。
-对于传输应用,连接的传输链路/终端设备对不同传输层由标准终接点(TP)被管对象类来表示。用于交换应用的内部电路的终端设备也由该被管对象类表示。
-对于内部路由和资源选择,这些不同的终接点也被组成被管对象,它们由终接点池来表示。
-子网中的连接和内部网络资源的划分由系统特定被管对象类来表示。
通常由基础系统提供的支持是足够的,不需要应用系统的扩展。不过也有可能增加IBSN的应用和/或市场特定扩展。
参照图19和图20,作为对这样的被管对象类的更详细阐述的引入,下面将讨论一些连接中的关键的概念。
图19所示是根据ITU-TS G.803的电信网中子网1902的拓扑图。子网1902包括子网1904,1906和两个节点1908和1910。子网1904构成网元1906,它包含三个节点1912,1914和1916。子网1906包括三个节点1918,1920和1922,每个构成一个网元、
图20所示是图19中的视图的管理信息树。子网1902由依据ITU-TSM.3100标准类SubNetwork(子网)的被管对象实例2002表示,构成了管理信息树的根。子网1904和网元1908和1910分别由ITU-TS M.3100标准类ManagedElement(被管元素)的每个各自的被管对象实例2004,2008和2010来表示,它们与被管对象实例2002有命名束关系。子网1906由被管对象实例2006表示,该实例是标准类SubNetwork的子网,并与被管对象实例2002有命名束关系。网元1918,1920和1922分别由标准类ManagedElement的被管对象实例2018,2020和2022表示,并与被管对象实例2006有命名束关系。被管对象实例2004还构成了网络段管理信息树的本地根,上述网络段包含网元1904中节点间内部承载业务的被管对象实例2024,2026,2028和2030。在2032,2034,2036,2038,2040和2042处有标明的其它网段,它们分别与被管对象实例2004,2008,2010,2018,2020和2022有命名束关系。
被管对象实例2002和2006一般是在外部操作系统中实现,而其它被管对象实例是在网元中实现的。
由于网元1904是分布式的并且因为它的分布拓扑与电信网络的基础拓扑相同,所以基本的构想是它应该用和在网络的操作支持层中的通信网建模相似的方法来建模。在这一连接中,有两个基本概念应用于网络操作支持层建模中。依据ITU-TS G.803,它们是“网络分层”和“网络分区”。网络分层是一个“垂直视图”,将传输网络分为不同的层次,各层次之间是客户/服务的关系。例如,SDH“通路层网络”对于SDH“传输介质层”是客户,而后者作为服务。网络分区是一个“水平视图”,它将每层网络分为包括子网和链路的递归抽象级别,例如,本地,区域和国内抽象级别。
这两个概念也应该应用在分布式网元的内部拓扑的建模中。网络分层由管理对象类“InternalLayerNerwork(内部分层网络)”支持,而网络分区由被管对象类“InternalSubnetwork(内部子网)”支持,该类在下文中将作更详细阐述。递归分区是被支持的,也就是说子网可以包括在更大的子网中。当类“InternalNetworkNode(INN)(内部网络节点)”的特定的被管对象实例被寻址时,这就是由该网段提供的递归的最低级别。参看图21,它可以由在分布式ATM交叉连接网元2104中的远端交换节点2102表示,而网元2104与图19中的网元1904相对应,它的“物理”分布图在图21中。除节点2102外,网元2104也包含一个中央节点2106和一个更远端的节点2108。一方面,在节点2102和2108之间有链路2110,而另一方面,与节点2106间有链路2112。
图22所示是相应的管理信息树。在图中,节点2102,2106和2108分别由类InternalNetworkNode的实例2202,2206和2208来表示。每个由链路2110和2112组成的链路连接分别由被管对象类InternalLinkConnection(内部链路连接)的对象实例2210和2212来表示。被管对象实例2202,2206,2208,2210和2212与被管对象类InternalSubnerwork的实例2220具有命名束关系,上述实例表示网元2104中的内部网络。而实例2220与ATM特定被管对象类atmME(ME-被管元素)的实例2222有名称束关系。节点2102,2106和2108中的逻辑交换功能分别由被管对象类Internalfabric的被管对象实例2214,2216和2218表示,而上述实例与被管对象实例2202,2206和2208有命名束关系。在下文中,将更详细地说明类atmMe,InternalSubnetwork,InternalLinkconnection,和InternalFabric。
对于上文在图21和图22中阐述的特定的网元配置,操作员不需要类“InternalLayerNetwork(内部分层网络)”,因此这里忽略了。
因为被管对象类“InternalLayerNetwork”的需求是建立在特定网元配置上的,这个被管对象类具有两个可选的命名束定义,它将在下文图23中有更详细的阐述。两种定义必选其一。这一选择的工作常常在网元配置设定时就已经完成。至少,应该在被管对象类的实例化过程时完成。
被管对象类“InternalLayerNetwork”在以下两种情况下被需要,1)当分布式网元的拓扑结构是网元中提供的完全的依据ITU-TSG.803的“分层网络”,或2)在网元中客户和服务“分层网络”之间的关系应该以Q3来管理。当服务“分层网络”作为“内部”结构提供给网元提供的承载业务,便出现一种情况。分布式ATM VC交换网元可以是一个例子,该网元在一个“内部”ATM VP传输结构上分布。
图23是内部承载业务网段中的实体关系图,并且显示了与在当前连接中承载业务管理有关的大多数被管对象类。图23还特别显示了,依据本发明,基本作为标准管理信息模型的系统特定扩展而作的管理信息模型-该标准管理信息模型在图23所示例子中,是前文提到的ATM网络的管理模型。因此,本发明并不限制在ATM连接中使用。
图23中讨论的被管对象类被每个平铺的矩形框标识。虚的矩形框表示属于另一个网段的类,而连续线画的矩形表示本网段的类。
有关所讨论的对象类之间的关系可以从菱形的框图派生出来。箭头从无论是“包含”,“终止”,“指向”,“是其中成员”还是“交叉连接”被管对象类发出,穿过每个菱型框,指向箭头的目的。这里引号中的概念与ITU-TS M.3010中的定义是相同的。下面在某些情况下使用的表达式“包含于”是“包含”的“反向”的同义词,也就是说,如果说一个类“包含于”另一个类,和说后者“包含”前者是等同的。在箭头的方向,菱型框的每边注有两个数字。这些数字构成了部分关系信息和描述,并且对于最近的矩形框标明了由该框标识的类的实例的号码,这些实例包括在这个关系中。在该连接中,n表明数字可以是0或大于0。
依据ITU-TS M.3100,关系视图从标准类ManagedElement开始,由虚框2302标识。关系信息2304与状态相对应,参看上文的详细阐述,这个类的一个实例包括一些在关系视图中下一个类的n个实例,即前面提到的2306处的类InternalLayerNetwork。这个被管对象类表示一个“分层网络”,依据ITU-TS G.803,包括在分布式网元中。
如上文所述,对这类被管对象类的需求取决于当前网络的情况。如果在特定场合对特定的网元不需要,它便可以被取消。如果该类包括在“传送”里,操作员可以选择该类是否被实例化(instanciated)。为了能提供这个灵活性,有一些可选的关系可能性,即那些在2308和2310处所标识的。根据关系2308,InternalLayerNetwork2306将被实例化,因此这时n=0。
在对图23中介绍性阐述的基础上,所述的被管对象类之间的关系应该不需要更多的解释便可以从图中读出来,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解释将被省略。
下面是图23中出现的更多的被管对象类。
InternalLink2312。该被管对象类表示一条链路,在与内部链路的故障管理相连接时被使用,依据图27,该内部链路将在下文中有详细描述。
InternalTrail2314。该被管对象类依据ITU-TS表示了“trail”。只有当包含了InternalLayerNetwork时它才会被包括,而且参照2316处的关系信息,一个实例被根据ITU-TS M.3100的标准类2318TrailTerminationPoint TTP的实例中止,建议在相关TP段中叙述了TTP“资源”,“信宿”或“双向”被管对象类。参照关系2319,InternalalayerNetwork2306“指向”所知的TTP2318。
InternalSubnetwork2320包括在类2302中。该被管对象类表示网元中的子网。这个类的某个实例可以包括同一类的另一实例,对照关系信息2322。这是因为递归的分区是由所讨论的类支持的。如前文中所述,对于递归分区的需要是建立在当前网络情况下的,InternalSubnetwork包括了InteranlLink2312。
InternalSubnetworkConnection2324包含在类2320中。类2324的一个实例被标准类ConnectionTerminationPoint CTP的实例2336所终止,CTP表示在相应TP段中的“资源”,“信宿”,“双向”被管对象类。InternalSubnetwork2320“指向”所知的CTP2326,对照关系2327。被管对象类2324表示网元中子网中终接点间的连接。
InternalLinkConnection2328包括在类InternalSubetwork2320中,且是类InternalLink2312的成员。InternalLinkConnection2328可以作为前面所提到关系的可选项,它包括在类2312中,对照虚线2329。类2328的一个实例被标准类2326的实例所终止。被管对象类2328表示了网元中内部链路内的相的链路连接。
InternalNetworkNode2330被包括在类2320中。该被管对象类表示一个网元中的子网,上述子网不能被进一步分为更小的子网,该子网包含在网络拓扑中。在类2330中,标准类TerminationPoint的实例2331被包括,它表示相应TP网段中的CTP/TTP“资源”,“信宿”或“双向”被管对象类。
InternalFabric2332包含在类2330中。该被管对象类表示子网中的交叉连接功能,而上述子网由InternalNetworkNode所表示,参看上文。与中央交换单元相连的远端交换单元的交叉连接功能可以由该对象类来表示。
InternalRouting2334包含在类2330中。该类表示了内部承载业务网络节点的路由信息。
InternalCrossConnection2336包含在InternalFabric2332中。该类表示了位于子网中两个终接点之间的交叉连接,上述子网依据上文由网元中具有交叉连接功能的InternalNetworkNode2330所表示。对象2336对于与标准类TerminationPoint的实例2337具有关系“交叉连接”,它表示相应TP网段中的CTP/TTP“资源”,“信宿”或“双向”被管对象类。
在STM情况下的InternalTPpool和ATM情况下的InternalVPgroup(InternalVirtualPathgroup(内部虚通道组))都分别包括在类2332中,在图23中公用一个框2338来表示。
InternalTPpool表示了在网元中内部传输网中的传输终接点的逻辑组。所包含的终接点在TP池中是同等的成员。如果网元中不同内部交叉连接子网需要(重)配置路由信息,它是有用的。InternalTPpool也可以表示内部交换网络中电路终接点的逻辑组。所包含的终接点在池中是同等的成员。如果网元中不同内部交换子网需要(重)配置路由信息,这种能力是有用的。
对象InternalVPgroup在ATM中与IBSN中的InternalTPpool相当。它表示了用某一带宽(和Qos)将ATM vc信道分配到ATM vp链路特定组上去的功能。换句话说,该对象与对象类InternalTPpool如此的不同,以至于不能算是该对象类的特性,它仅仅能够适用于STM类型的承载业务。这表示对于信道资源的分配,IBSN包括了两个不同的类,即适合STM的InternalTPpool和适合ATM的InternalVirtualPathgroup。两个类都可以在需要时作进一步的定义。
对象2338是TerminationPoint2337的成员,对照关系2340,并分别指向相同的InternalLayerNetwork2306和InternalSubnetwork2320点,分别对照关系2342和2344。对象2338终止InternalLink2312,参看关系2346。InternalRouting2334和InternalFabric2332与对象2338具有“分配信道”关系,上述类分别在2348与2350处标明。上述关系意味着该对象需要分配一个信道,并给出有关被选信道的信息,对照表示所述信道的对象。
在图24和图25中,描绘了图23中阐述的IBSN段的名称束(namebinding)和继承树。
参照图26,将阐述一个故障检测和内部链路上发生故障及相应告警的例子,表示对被管对象内部链路(Internalink)的需要。更具体地,图16中节点1626和1632的管理视图被显示,它由图26右下方的图形和从该图延伸的虚线标识。在图26中,两个节点以及两个节点间的延伸可选链路使用了与图16相同的标识数字,除了第一个数字不同,在图26中是26,用以表示是和该图有关。节点被分别标为2626和2632,可选链路被标为2648’和2648”。图26中两条链路2648’和2648”分别标识为包括多个信道的2648’n和2648”n’。图中还表示了一些表示被管对象的资源。
在可选链路2648’和2648”中,信道2648’n和2648”n’的每个的连接终点分别由被管对象TerminationPoint(终接点)的实例2650,2652和2654,2656表示。这些实例是被管对象类InternalTPpool(内部TP池)的实例2658,2660和2662,2664的成员,该被管对象表示在链路2648’和2648”上每个结束点的终端。在2666和2668处分别显示了InternalLink(内部链路)的一个实例,它们分别表示链路2648’和2648”,并与两个InternalTPpool实例有关。节点2626和2632又分别具有InternalRouting(内部路由)的实例2670和2672,分别与TPpool的实例2658,2662和2660,2664有关,并分别包含在InternalNetworkNode的实例2674和2676中。
链路2648’和2648”中的一条会突然地不可用,比如是因为缆线在道路工程中被破坏。因此,表示故障链路的信道的所有TerminationPoint的实例将会根据告警指示信号转换到操作状态“非工作”上,上述操作状态在ITU-TS,x.731中定义。相应的TPpool实例将很可能将它们的状态转换成“非工作”状态,因为它们的所有成员,即TerminationPoint实例,处于相同的状态。最后,相应的对象InternalLink也将改变它的操作状态、
随着管理树中抽象的增加,操作员可以接到比如这样的告警:“由于传输链路上的外部中断,1号链路无法操作,选择2号可选链路。”进一步地,可以对受影响的TerminationPoint类给出说明,该说明在与故障链路相结合时被用来作更详细的分析。
参看图26,为了处理上述的情况,在InternalTPpool和对象间需要对象InternalLink和关系终端,如同图23中的那样。
参看图27和28中的例子,对于被管对象InternalTrail和InternalLayerNetwork的需求将在此处详述、
对象InternalLayerNerwork表示了网元的内部“分层网络”,这在ITU标准G808(标题是“SDH基础上的传输网络结构”)有定义,上述内部网是特定传输层的网络(例如,atm虚路径,atm虚信道或SDH复用部分)。对象InternalTrail表示一个连接,它保证了在该网络中两个接入节点之间用户数据的透明传输。
图27所述是在网元2702中分布式atm vc与内部atm vp传输网交叉连接的例子。网元2702包括三个节点2704,2706和2708,每个节点包含一个atm vc交换,以及两个节点2710和2712,每个节点包括个atm vp交换。节点2712具有分别朝向节点2704和2708的atm vp链路连接2714和2716。在节点2704和2708间有atm vctrail2718。它可以共有1~n个atm vc链路连接,即,atm vp分层网中的一个atmVPTrail对应于至少一条atm vc分层网络中的一条atm vc链路。2720处显示了一个网络接入,用户在2722和2724处接入。
图28所示是图27中参考配置的一部分的简化“协议视图”。图28中框图2804,2812和2808分别表示节点2704,2712和2708。
对这张图,应该加上atmtrail的终接点,它们由类型TrailTerminationPoint(TTP)的标准被管对象表示。独立的链路连接atm vp和atm vc的终接点由类型ConnectionTerminationPoint(CTP)的标准被管对象表示。两个atm vc交换机2704和2708间的内部atm vp trail由对象atmvpinternalTrail表示。这可能是基于标准化的对象Trail具有atmvp交换机2704,2706和2708,atm vp链路连接2714和2716和类型为trail终接点的网络“接入点”的网络是依据ITU-T G.803标准命名的atm vp分层网络。该网络由对象atmvpinternalLayerNetwork表示。
操作员便可以通过向对象atmVPinternalLayerNetwork发送一个指令来建立atmvptrail。操作员可以利用对象trailterminationPoint,指明应该在那个atm VP trail终接点之间建立这个路径(trail)。作为结果,网元与对象atmvpinteralTrail的参数相对应,而后者表示了建立的内部路径。
参看图23~26,所述的IBSN可以用在交换的和交叉连接的承载业务中。下文将对它的一些例子作进一步阐述。
与交叉连接应用有关的第一个例子参照图29~38来阐述。图29的网元被选作参考配置。对图23中描述的被管对象命名时加了前缀atm,为了表示所讨论的例子中被管对象是图23~25中描述的基本类的特定atm子类。这些类可以包括标准atmME管理信息树的系统特定子树。当然,它们也可以包括其它本地根的子树,比如某个特定的系统树。
图29所述是分布式交叉连接交换局形式的网元2902,该交换局包括一个中央交换机和业务节点2904,该节点通过“内部信道”2906与网络信道2908相连。信道2906与2908表示了同一物理信道。在下文中要阐述它们各自的被管对象实例在寻址过程中存在的不同。节点2904通过内部信道2910和与远端交换节点2916的内部信道2914相连的互连链路连接2912。链路连接2912可以有20km数量级的长度,节点2904和2916在同一本地区域A中。节点2916通过内部信道2918与用户信道2920相连接。信道2918与2920表示了同一物理信道。在下文中要阐述它们各自的被管对象实例在寻址过程中存在的不同。
节点2904进一步通过内部信道2922和互连链路连接2924与位于另一区域B中的交换节点2928的内部信道2926相连,区域边界在AB处标识。链路连接2924可以有10km数量级的长度。节点2928通过内部信道2930和2932以及互连链路连接2934和2936与远端复用器节点2942和2944的内部信道2938和2940相连接。链路连接2934和2936可以有2KM数量级的长度。复用器节点2938和2940分别通过内部信道2946和2948与用户信道2950和2952相连。信道2946与2950表示了同一物理信道。在下文中要阐述它们各自的被管对象实例在寻址过程中存在的不同。
图29中网络信道2908和用户信道2920,2950和2952构成“黑盒”视图中网元2902上的寻址点。在“白盒”视图中“内部”信道2906,2938,2946和2948构成了内部节点2904,2916,2942和2944上的寻址点,以及建立的呼叫终接点。
图30中显示了图29配置的与业务有关的被管对象视图,例如一张依据ETSI标准的“黑盒”视图,可以参考出版物(publication)ETSDE/N275-2210-版本03HLSINKI25-2994年4月“B-ISDN管理结构和ATM交叉连接的管理信息模型”。该图是用来在一些网元的网络上建立普通呼叫。图30还特别显示了当在用户信道2920和网络信道2908间建立ATM VP交叉连接时的管理树。
上述管理树在根部有ATM特定被管对象类atmME的实例3002。如前文所提到在当前及进一步连接中的“ATM特定被管对象类”指的是在上文提到的出版物中阐述的对象的类。因此这里就不需赘述。类atmME包括用于SDH终端的对象,该对象的实例在3004,3006,3008和3010处标识,每个实例表示了网元2902中内部网络的一部分,用来分别建立与用户信道2950,2952,2920和网络信道2908的连接。实例3004,3006,3008和3010中分别包括ATM特定被管对象类atmAccessPoint(atm接入点)的实例3012,3014,3016和3018。实例3016和3018分别包括ATM特定被管对象类vpCTPBid的实例3020和3022。
被管对象类atmME的实例3002包括ATM特定类atmFabric的实例3024,而实例3024又包括ATM特定类atmCrossConnection的实例3026。用户信道2920和网络信道2908间的交叉连接由它们之间的双箭头3028和3030表示,一边是VPCTPBid实例3020与atmCrossConnection实例3026之间的,另一边是VPCTPBid实例3022和atmCrossConnection实例3026之间的。
图31所述是在用户信道2950和2952间建立连接时的管理树。对于相同的对象实例,图31中标注的代号与图30中是对应的,仅仅是开头两位数字不同,开头的数字分别对应于各自的图号。
atmAccessPoint实例3112和3114分别包括VPCTPBid实例3138和3140。用户信道2950和2952之间的交叉连接用双箭头表示,一方面在VPCTPBid实例3138和atmCrossConnection实例3126间用双箭头3142表示,另一边VPCTPBid实例3140和atmCrossConnection实例3126间用双箭头3144表示。
下面是依据图29配置的“白盒”视图一些例子的阐述。该“白盒”视图从依据图23的上文所述管理信息模型基础上的管理开始,在本地操作情况下使用,例如安装配置,检测与网元的部分连接,对该部分连接的监管(差错与统计)。从例子中可以看出在配置中存在某种程度的自由度。对这些的选择取决于在操作中操作员的特定指令。
图32所述的管理树适用的情况是:管理员将可以在地理定位后对网元2902中的不同内部信道做成组寻址。如果没有另行说明的话,该管理树包括在图23-26的管理信息模型中的被管对象类的实例。
树的根部包括,如同前面的情况,ATM特定被管对象类atmME的实例3202。该实例包括类atmInternalSubnetWork的实例3204,它表示了网元2902中的整个内部网络,该网覆盖了A区和B区。实例3204又包括了类atmInternalSubnetWork的实例3206,上述类表示了覆盖区域B的内部网络的部分。
实例3204进一步包含了两个被管对象类atmInternalNetWorkNode的实例3208和3210,分别表示节点2904和2916。实例3206包含armInternalNerworkNode的三个实例3212,3214和3216,分别表示2928,2944和2942。实例3208,3210和3212分别包括被管对象atmInternalFabric的实例3218,3220和3222。
实例3208进一步包含用于SDH终端和内部接口的被管对象实例,它们由虚框3224,3226和3228表示,并且分别进一步包括了ATM特定被管对象类VPCTPBid的实例3230,3232和3234,每一个实例用于每个内部信道2906,2922和2910。
实例3210进一步包含用于SDH终端和内部接口的被管对象实例,它们由虚框3235,3236表示,并且分别进一步包括了ATM特定被管对象类VPCTPBid的实例3238,3240,每一个实例用于每个内部信道2918和2914。
实例3212进一步包含用于SDH终端和内部接口的被管对象实例,它们由虚框3242,3244和3246表示,并且分别进一步包括了ATM特定被管对象类VPCTPBid的实例3248,3250和3252,每一个实例用于每个内部信道2926,2930和2932。
实例3214进一步包含用于SDH终端和内部接口的被管对象实例,它们由虚框3254,3256表示,并且分别进一步包括了ATM特定被管对象类VPCTPBid的实例3258,3260,每一个实例用于每个内部信道2938和2946。
实例3216进一步包含用于SDH终端和内部接口的被管对象实例,它们由虚框3262,3264表示,并且分别进一步包括了ATM特定被管对象类VPCTPBid的实例3266,3268,每一个实例用于每个内部信道2940和2948。
在图32中,操作员可以选择去配置装备,这样节点2928,2942和2944就包含在它们自己的子网中,而这些子网又包括在更大一点的子网中。后者也包括了两个更远的节点2904和2916。这样配置的原因是它们属于不同的区域,并要求去特别指向区域B的节点和内部信道。这样,区域B中的内部信道就可以简单地通过atmInternalSubnetwork的实例3206作为一个整体来寻址。相反,区域A中的内部信道必须分别对每个节点2904和2916寻址。
如果没有特殊需要指向每个内部节点,就可以用平面结构来代替原配置。在这种情况下,节点2928,2942和2944就可以直接包括在实例3204下面。
第三种可能的配置也可以表示带有自己子网的区域A的节点,该子网包括在实例3204下与区域B的子网相同的子网中。
图33所述是图23中管理树的一个部分,图中描绘了内部信道2946到内部信道2938的固定复用,以及内部信道2938和2930间的固定链路连接。
信道2946到信道2938的固定复用由对象实例3260表示,它表示信道2946对于对象实例3258有关系“connectedTo(连接到)”,实例3258表示了信道2938,依据双向箭头3302,可知反过来也成立。根据箭头3304和3306,对象实例3258和3250对类atmInternalLinkConnection(atm内部链路连接)的实例3308和3306具有“终止”关系,上述类表示节点2928和2942间的传输链路上的ATM vp连接。
图34显示了依据图23的管理树的另一个部分,它标识了节点2928,2904和2916间的链路连接。atmInternal Subnetwork的实例3204包括类atm Internal Link Connection的两个实例3402和3404。参看箭头3406和3408,atmInternalSubnetwork的对象实例3248和3232对于实例3402分别具有“终止”关系,实例3402表示节点2904和2928间的传输链路上的ATM vp连接。参看箭头3410,3412,对象实例3234和3240对于实例3404分别具有“终止”关系,实例3404表示节点2904和2916间的传输链路上的ATM vp连接。
参考图35,下面将阐述内部ATM VP交叉连接是如何从图23的配置建立起始的。现在可以介绍类atmInternalTPpool的对象,而该类包括了一些从路由的角度来讲是相同的(相同的Qos和目的)vpCTPBid。该目的应该由atmInternalTPpool对象的一个属性来定义。对于所讨论的对象,进一步假设,不仅用户信道和网络信道,每个内部信道只能是一组中的第一条信道,比如这组中有30条信道,每条信道都是相同的。在当前情况下,这意味着要求操作员应该对节点2904,2928和2916配置这些atmInternalTPpool对象。节点2942和2944只是复用器,它们不能建立从操作员控制的呼叫,即,给定的输入信道固定地与给定的输出信道相连。利用这些给定条件,操作员应该对节点2904配置三个atmInternalTPpool的实例,对节点2928配三个,节点2916配两个。这些对象是由atmInternalFbric创建的,它表示相应的内部节点中的交叉连接功能。为清楚起见,且下面还要依据此叙述,图35中的例子只处理节点2928,图35只包括图23的树的一部分,和节点2928有关的部分。内部信道2946和2938以及2948和2940固定双向相连。
在上文的基础上,atmInternalFabric的实例3222包含三个atmInternalTPpool的实例3502,3504和3506,依据箭头3508,3510和3512,vpCTPBic的实例3248,3250和3252分别是上述三个实例的成员。
参照图35,举一例子,预先假设操作员打算在节点2928上建立一个检测连接。因为怀疑该节点给出坏的传输特性,比如,丢失ATM元。
在图35的连接建立中,操作员控制atmInternalFabric的实例3222。控制指令被送往该实例,其中指定了两个终点,在当前情况下它们由vpCTPBid的实例3248和3252表示,两个实例应该通过交叉连接来互连。操作员可以在指定单个信道或利用了atmInternalTPpoold的一组相同信道中作选择。如果是选择了后一种方案,网元本身将在该组中选择一条信道,在确认连接建立后便通知操作员选择了那条信道。本例中建立的连接由vpCTPBid实例3248和3252间的双向箭头3514和3516以及atmInternalCrossConnectiond实例3518表示,另一方面该实例包括在atmInternalFabric的实例3222中。
现在阐述一个在一些内部节点上建立交叉连接的例子。这个例子预先假设操作员打算在内部信道2930和2918间,即在节点2928,2904和2916上建立一个ATM VP交叉连接。当然,这可以分三步完成,即,控制指令被送往相应节点的atmInternalFabric的实例。如果取代图29中使用的子网结构配置,控制指令的数量可以减少到一条或最多两条。可以说,该配置必须首先用图36中所述关系来补充。在子网级可见的信道/信道组通过创建从独立的子网到相应的信道/信道组的关系“pointsTo”来实现。
在例子中,假设操作员选择使信道可视,或对于子网的相应的信道组2946,2948,2922,2906,2920可视,上述子网由atmInternalSubnetwork的实例3204表示。在图36中分别由箭头3602,3604,3906,3608和3610表示,它们表示上述关系“PointsTo”,并且从实例3204延伸到vpCTPBid的各实例3260和3268,以及atmInternalTPpool的实例3612,3614,3616,它分别包括了相应的vpCTPBid的实例3232,3230和3238。使内部信道2922可视的原因是它与其它子网相邻接。
对于由atmInternalSubnetwork的实例3206表示的第二个子网,信道2946,2948,2926为可视。图36中由箭头3618,3620和3622表示,它们表示了关系“pointTo”,并从实例3206延伸到vpCTPBid的实例3260和3268,以及atmInternalTPpool的实例3624,该类包含vpCTPBid的实例3248。
操作员知道节点2942是一个复用器,它具有与信道2938固定连接的信道2946,而信道2938进一步依据图37通过传输链路连接到信道2930。操作员还知道,依据图32,信道2926和2910分别通过传输链路连接到信道2922和2914。这隐含着利用信道2946和2920的地址作为参数,可以只发一条控制指令给实例3204就建立连接。这个由实例3204表示的子网将在三个节点2928,2904和2916上建立连接、
这意味着经过信道2930在信道2946和2920间建立了全连接。参看图37,该连接由类atmInternalsubnetworkConnection的被管对象实例3702表示,上述类包含在atmInternalSubnetwork中,vpCTPBid的实例3260和3238对上述实例有“终止”关系。
如果换一种假设,操作员不知道信道2946是通过固定的复用和传输连接到信道2930的,操作员必须用两步来建立连接。操作员必须首先“打开”由实例3206表示的子网,使信道2930可视,对照图37中vpCTPBid的实例3260,它表示这条信道。参看图38,操作员在第一步中建立了内部信道2930和2926之间的连接,由包含在atmInternalFabric实例3222中的atmInternalCrossConnection的实例3802表示,上述内部信道由节点2928上vpCTPBid实例3250和3248表示。完成这一工作的方法同上文中阐述的,参照图37,建立在节点2928上信道2932和2926之间的连接的方法相同。
然后,在步骤2中,一个子网连接被建立,它由atmInternalSubnetworkConnection的实例3804表示,上述类包括在atmInternalSubnetwork的实例3204中,连接从节点2904的由vpCTPBid实例3232表示的内部信道2922,到节点2916的由vpCTPBid实例3238表示的内部信道2920。箭头3806和3808表示关系“终止”。
由节点2928的内部信道2926与节点2904的内部信道2922之间的atmInternalLinkConnection实例3402表示的连接被建立起来,如上文中参照图34的阐述,其中箭头3406和3408表示关系“终止”。
下面将阐述对于交换应用,依据本发明和IBSN对内部承载业务网段的使用。参考图39的网元被选为参考配置,该网元有图40的“黑盒”视图以及图41的标准被管对象模型。
图39中网元3902是一台分布式B-ISDN交换机,它包括中央交换机和业务节点3904,该节点通过内部信道3906与网络信道3908相连。节点3904通过内部信道3910和中介链路连接3912连接到远端交换节点的内部信道3914。节点3916通过内部信道3918与用户信道3920相连。
节点3904进一步通过内部信道3922和中介第一链路3924连接到交换节点3928的内部信道3926,上述链路包含一些在3924n’标识的链路连接。节点3928进一步通过内部信道3930和3932以及中介链路3934和3936分别与两个远端复用器节点3942和3944的内部信道3938和3940相连。复用器节点3938和3940分别通过内部信道3946和3948与用户信道3950和3952相连。
一条在节点3928和3904的内部信道3926’和3922’之间的可选链路3924’在第一方链路3924上出故障的情况下使用。一条在节点3928和3916的内部信道3956和3958之间的可选链路3954,在节点2和节点1之间的两条链路3924上都出故障或在节点3904和3916间的链路3912上出故障的情况下使用。
在图40中显示了图39交换机的与业务相关的被管对象视图,即根据ETSI标准的“黑盒”视图,用来描述路由信息,用户和用户线路信息的管理。
参考图40,该“黑盒”视图包括目的标识段4002,“路由目标标识”,它分别标识用于国内和国际呼叫的交换机4004和4006。相应的框4004和4006中的A和B分别标识号码A和B。相应的电路选择段“电路选择”在4008出显示。大量的本地目的和接入端口被标识,用于所连接的用户的最终呼叫,其中的一些标为4010,4012和4014。相应的用于用户数据管理的段“客户管理”在4016显示。图40还显示了一个操作系统4018,它通过数据通信网络4020和一个Q接口4022和网元通信,而且通过接口4024和4026与交换局4004和4006通信。“路由目标标识”、“电路选择”、“客户管理”的概念是根据了ETSI标准。
在图41中显示了根据路由信息的N-ISDN标准的简化被管对象模型,该信息在图40的视图中使用。对于B-ISDN仍旧没有标准,但是可能基本的结构是相同的。B-号码分析在目的标识段4002中完成。进一步的分析,诸如路由选择,在电路选择段4008中完成,(建立在行令和承载业务属性的基础上)、在路由(“route”)中选择信道(电路交换链路连接)的原则在B-ISDN情况下是不同的。ATM情况下的电路交换链路连接(电路)对应于虚信道连接(ATM vc连接)。对每个连接的建立要执行对这些的资源分配,比如带宽分配。ATM(vc)信道分配在ATM“虚通路”组上,它表示网元间的配置了的ATM链路组。图中使用的在椭圆框中被管对象的命名是依据N-ISDN标准,对照Interim ETSI标准I-ETS300 292,DI/NA-43310,1993年10月“在操作系统/网元(OS/NE)接口上的呼叫信息管理的功能定义”。
在本地操作情况下使用“白盒”视图,这些操作例如安装配置,内部连接路由,网元中节点间的传输链路检测,建立内部检测连接,对故障指示的监管和在该连接和传输链路上的差错统计,以及诸如路由和ATM信道资源分配的内部话务执行。下面依据图42和43的例子是依据本发明建立在使用IBSN的基础上的。配置中有一定的自由度。对于这些配置的选择取决于有关可能情况下操作的操作员的特定需求,如图39中所述那样。
在图39的参考配置中,需要安装内部连接路由的配置。原因是,对于节点3926和3906之间的连接,有两条可选链路3924’和3954,使得除了普通的链路3924,还可能分别有第一和第二选择。如果这些链路不存在,就不需这样的配置。需要强调的是,这类路由仅与控制有关,沿着该控制的两个或成组的终接点间的内部路由连接应该被建立。这里只是经过简单的“路由分析”而不进行“号码分析”和“信令分析”,后者在呼叫级别上已经做过了。在ATM情况下内部ATM链路上信道的资源分配可以完成。图42中,以表格的形式显示了一个如何通过配置每个节点可能的路由选择而执行配置原则的简化的例子。表4202,4204和4206分别显示了节点3928,3940和3916的不同路由选择或路由情况。对下文将要对照图43详细阐述的路由情况用户信道3950->网络信道3908,引用了箭头4208,4210和4212,分别用来标注普通路由,依据可选路由1的路由和依据可选路由2的路由。第三列中所标的内部输出信道是简化路由。在实际情况中,“输出信道”组将被频繁地指定(在ATM VC的情况下,替代地指定内部ATM vp链路组)。在所指定组里的单“输出信道”的分配是分别执行的,且该信道与下一个节点的特定的“输入信道”是对应的。
内部网络上的可能的路由可以这样配置:将每个单节点的路由选择“联系在一起”,成为网络级上的完整的路由描述,比如可以依据箭头4208,4210和4212来完成。该路由描述的一个重要的用处是它可以管理状态信息,例如,对每个路由/网络路由的故障信息,而不仅仅是对每个节点和链路的。这可以用在很多方法上,比如,获得经过某个子网或网络层内部路由的适配控制的连接的状态信息。上述的描述对每个节点或集中于网路层的路由选择信息可以分布式地实现,参照图42。
在图43中所述是内部路由的管理树的一部分。这种情况下,管理员的选择只需配置平面结构的单个子网,这种结构不包含任何进一步的子网、这里有上述的对于节点3928,3904和3916的路由情况用户信道3950->网络信道3908,对照图42,分别参考表4202,4204和4206。
如前面的例子,管理树的根部包含了ATM特定被管对象类atmME的一个实例4302。该实例包括类atmInternalSubnetwork的实例4304,实例4304表示了所讨论的子网。实例4304进一步包含被管对象类InternalNetworkNode的三个实例4306,4308和4310,它们分别表示节点3928,3904和3916。实例4306,4308和4310分别又包含被管对象类atmInternalRouting的实例4312,4314和4316。IBSN网段中的对象InternalRouting如前文所述,表示每个节点的路由信息。atmInternalNetworkNode的实例4306包括对象类InternalVirtualPathGroup的三个实例4318,4320和4322,而atmInternalNetworkNode的实例4308和4310分别包括同一类的实例4324和4326。
atmInternalRouting的实例4312根据箭头4328分配InternalVirtualPathGroup的实例4318去表示节点3928的内部信道3930和3926间的普通内部路由,该路由是包括在当前路由情况中。
同样方法,atmInternalRouting的实例4312依据箭头4330分配InternalVirtualPathGroup的实例4320来表示内部信道3930和3926’之间的路由。该路由是当前路由情况中节点3928的替换路由1。
同样方法,atmInternalRouting的实例4312依据箭头4332分配InternalVirtualPathGroup的实例4322来表示内部信道3930和3956之间的路由。该路由是当前路由情况中节点3928的可选路由2。
atmInternalRouting的实例4314依据箭头4334分配InternalVirtualPathGroup的实例4324,在当前路由情况下,去表示内部信道3922和3922’间或者内部信道3906上的节点3904的路由,即表4204中的普通路由和依据可选路由1的路由。
atmInternalRouting的实例4316依据箭头4336分配InternalVirtualPathGroup的实例4326,在当前路由情况下,去表示内部节点3916的内部信道3958和3914间的路由,参照表4206中的可选路由2。
图43中实例4312和4314间的箭头4338和4338’进一步标识当前路由情况下,节点3928和3904间的依据信道3924的普通路由和依据信道3924’的可选路由1。箭头4338和4338’分别对应于图42中的箭头4208和4210。实例4312和4316间的箭头4340标识在当前路由情况下的通过节点3916的可选路由2。这样,箭头4340和图42中的路由4212相对应。
管理信息模型上的内部分布对网元中设备的影响,将参考图44和图45在下文中作较详细的阐述。
作为一个例子,图44和一个分布式本地交换局网元4402有关,该网元类型与图16中的网元相似。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上包含了六个内部节点,即一个中央交换机/业务节点4404,两个远端交换机/集中器节点4406和4408,和三个远端复用器节点4410,4412和4414。节点4404在4415处与外部链路有连接,图中没有示出,该节点还和一个操作系统有连接,图中也未示出。节点4404通过链路4416和4418分别与节点4406和4408相连。节点4406通过链路4420,4422和节点4410和4412连接。节点4408通过链路4424与节点4414相连。用户线与节点4404,4408,4410和4412相连。
在分布式网元中对设备资源的安装,升级,告警和维修过程中(例如印刷电路板,电源装置等),系统管理员必须获得每个设备资源的物理位置。管理信息模型必须通过某种方法包括这类信息。
TMN标准建议(ITU-TS M.3100)指出每个设备资源应该由类“Equipment(设备)”或子类的被管对象表示。该被管对象的类包含一个位置属性“LocationName”,这一属性应该包括与设备资源的物理位置有关的信息。不过,上述标准没有明确阐述如何使用这一属性。这里将参照图45阐述一个如何实现该属性的例子。
图45描绘了一个用于图44中网元的设备资源的部分简化了的管理信息树。特别是,为了清楚起见,只有表示节点4404,4406和4414中设备资源的对象4504,4506和4514包含在网元中。另一些表示节点4408,4410和4412的没有示出的对象依相应的方法包含在管理信息树中。考虑到操作系统,管理信息树根部的网元4402由类ManagedElement下的“naming(命名)”对象类的实例4515表示。
对象4504,4506和4514及其余没有示出的对象各包括了一个在“naming”对象类下的“EquipmentNode(设备节点)”类的实例。每个这样的实例对在相同物理位置的硬件是公用的,在所述的例子中,这些位置也就是各个节点4404~4414。上述硬件包括这样一些设备资源,例如机柜,子机架,和插上的印刷电路板。每个“EquipmentNode”的对象实例都具有位置属性“LocaltionName”,它用来指定物理位置,比如每个相应节点的门牌号。
每一个包含在诸如节点4404~4414中的设备资源,由对象类“Equipment”的一个实例来表示,它的命名与类“EquipmentNode”的对象实例有关,它表示了所讨论的节点。在图45中的例子中,对于对象4504,4506和4514,这类实例分别在箭头45041-n’,45061-n和45141-n’表示。这些实例的各自位置属性“LocationName”说明了各节点中的资源位置。因此,机柜设备对象的位置属性指明了机柜的位置(例如,房间,机柜行,等等),子机架的位置属性指明了子机架在机柜中的位置,机架中单元插头的位置属性指明了其在机架中的位置。这种分级的位置信息结构为很多管理目的而用。
例如,如果检测到远端复用器中有设备故障,那么“设备告警”类型的告警事件报告就会产生并从网元发往操作系统。从告警报告中,操作员可以读取属性“LocationName”,这实际是设备模型序列中信息的结合,它给出了所需的位置信息。
另一个例子是,受系统内部分布影响的业务,从管理的角度来讲,是那些需要管理网元中分布式数据处理系统的业务。尤其影响的是那些提供在不同处理器中程序(进程)间通信的功能块。
为了说明,我们假设系统中所有的处理器对手工通信使用atm承载业务。对处理器间的通信的特定路由信息必须被定义,而且atm交换网络中和atm链路上的的信道必须为理器之间的通信保留。
因此,需要一个用于处理器间内部通信网的管理段。在该段中,不同的处理器可以由被管对象来表示,该对象含有与系统内部atm终接点的地址有关的信息,处理器和上述终接点相连接。上述信息可以作为关系属性来实现,它指的是对于atm网络终接点的系统内部被管对象。从通信地址信息中,数据处理系统在开始时和在配置改变的时候,可以计算路由表并决定应该在内部atm承载网络中的哪条atm信道上进行建立。
Claims (23)
1.一个通信系统,包含了
一个网元的网络,网元提供网元功能使得网元间得以通信,每个网元包含硬件或软件形式的资源,该资源用于执行网元功能,所述软件包括表示该资源的被管对象,
至少有一个用来执行网元功能的操作系统有依据第一管理信息模型,通过所述被管对象来管理资源的装置,所述的网元向所述至少一个操作系统提供标准的业务特定“黑盒”视图,在其中,只有资源的这样的部分可用来作资源管理,它需要在与有关网元间和相连用户间通信中以及建立呼叫时使用,
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所述网元包括一些节点,构成所述的至少一个网元的内部系统,并在内部承载业务网络中向所述系统中提供内部网元功能,以及硬件和软件形式的内部资源用于执行所述的内部网元功能,所述内部资源的软件包括表示所述内部资源的被管对象,
上述至少一个网元向操作系统提供“白盒”视图,在其中所述内部资源对于该操作系统可用,用所述被管对象表示所述内部资源,从而根据第二管理信息模型来管理资源,相应的,用它们来执行内部网元功能。
2.一个构成电信网络中网元网络的一部分的网元,所述网元提供网元功能,使得可以和在所述网元网中的其它网元通信,网元包含硬件或软件形式的资源,所述软件包括表示该资源的被管对象,该资源用于执行所述网元功能,方法是,用至少一个用来执行网元功能的操作系统依据第一管理信息模型,通过所述被管对象来管理资源,
所述的网元向该操作系统提供标准的业务特定“黑盒”视图,在其中,只有资源的这样的部分可用来作资源管理,它需要在与有关网元间和相连用户间通信中以及建立呼叫时使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元包括一些节点,构成所述网元的部分内部系统,并在内部承载业务网络中向所述系统提供网元功能,以及硬件和软件形式的内部资源以执行所述的内部网元功能,所述内部资源的软件包括表示内部资源的被管对象,
上述至少一个网元向操作系统提供“白盒”视图,在其中所述内部资源对于该操作系统可用,用所述被管对象表示所述内部资源,从而根据第二管理信息模型来管理资源,相应的,用它们来执行内部网元功能。
3.一种配置网元的方法,它包括在通信网络里网元的网络中,它使得硬件和软件形式的网元中包括的内部资源可管理,上述硬件和软件是用来执行内部网元功能的,
所述网元提供网元功能使能够与包含在网络中的其它网元通信,网元包含硬件或软件形式的资源,该资源用于执行网元功能,方法是,用至少一个用来执行网元功能的操作系统依据第一管理信息模型,通过被管对象来管理资源,上述被管对象包含在软件中并表示该资源,并且
向该操作系统提供标准的业务特定“黑盒”视图,意味着,从资源管理角度,只有资源的这样的部分可用,它需要在与其它网元通信中和与网元相连的用户间以及在建立呼叫中使用,
其特征在于
配置网元,用一个网元内部系统,在其中,包括在网元中的节点提供内部承载业务网络中的内部网元功能,
一个“白盒”视图,它可以被提供一个操作系统,且意味着内部资源为该操作系统可用,并且可用通过表示内部资源的被管对象来管理,
一个第二管理信息模型,依据它,该操作系统可以管理内部资源,同时使用它们执行内部网元功能。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任意之一的网元,其特征在于,实现了第二管理信息模型,从而使得网元根据需要提供“黑盒”视图或“白盒”视图。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任意之一的网元,其特征在于,作为对第一管理信息模型的补充,实现了第二管理信息模型。
6.根据权利要求5的网元,其特征在于,在第二管理信息模型基础上的管理信息树的根部有一个被管对象,它也是被依据第一信息模型的管理所知的。
7.根据权利要求6的网元,其特征在于,根对象是一个标准的类,对传输网标准是特定的,它可以用在“黑盒”视图中。
8.根据权利要求5的网元,其特征在于,根对象是用来依据第二管理信息模型管理的特定类。
9.根据权利要求5的网元,其特征在于,根对象包含一个内部网络特定被管对象,它在内部网络中支持网络分层。
10.根据权利要求5的网元,其特征在于,根对象包含一个内部网络特定被管对象,它在内部网络中支持网络分区,并表示一种子网,在其中可以进一步按区划分为子网。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的网元,其特征在于,支持网络分层的对象包含一个内部网络特定被管对象,它在内部网络中支持网络分区,并表示一种子网,在其中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子网。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网元,其特征在于,支持网络分层的对象包含一个内部网络特定被管对象,它表示标准类型的路径。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网元,其特征在于,表示可分区子网的对象包含一个内部网络特定对象,表示在内部网络中的子网里终接点间的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网元,其特征在于,表示可分区子网的对象包含一个内部网络特定对象,表示在内部网络中链路的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网元,其特征在于,表示可分区子网的对象包含一个内部网络特定对象,表示在内部网络中的非分区子网。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网元,其特征在于,表示不可分区子网的对象包含一个标准类的对象实例,表示终接点。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的网元,其特征在于,表示不可分区子网的对象包含一个内部网络特定对象,表示不可分区子网的交叉连接功能块。
18.根据权利要求17的网元,其特征在于,表示不可分区子网的对象包含一个内部网络特定对象,表示不可分区子网的路由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8的网元,其特征在于,表示交叉连接功能的对象包含一个内部网络特定对象,表示不可分区子网中两个终接点间的交叉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9的网元,其特征在于,表示交叉连接功能的对象包含一个内部网络特定对象,表示内部传输网络中的传输终接点的逻辑组。
21.根据权利要求20的网元,其特征在于,表示不可分区子网的对象包含一个内部网络特定对象,表示内部交换网络中的电路终接点的逻辑组。
22.根据权利要求21的网元,其特征在于,表示交叉连接功能的对象包含一个内部网络特定对象,表示在内部传输网络中,分配具有特定带宽(和Qos)的ATM vc信道到给定的ATM VP链路组上去的功能。
23.根据权利要求22的网元,其特征在于,表示不可分区子网的对象包含一个内部网络特定对象,表示在内部交换网络中,分配具有特定带宽(和Qos)的ATM vc信道到给定的ATM VP链路组的功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SE9402054-2 | 1994-06-13 | ||
SE94020542 | 1994-06-13 | ||
SE9402054A SE9402054D0 (sv) | 1994-06-13 | 1994-06-13 | Sätt och anordning vid telekommunikation |
SE9500079A SE502999C2 (sv) | 1994-06-13 | 1995-01-11 | Telekommunikationssystem |
SE95000790 | 1995-01-11 | ||
SE9500079-0 | 1995-01-1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0875A CN1150875A (zh) | 1997-05-28 |
CN1080500C true CN1080500C (zh) | 2002-03-06 |
Family
ID=26662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51936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0500C (zh) | 1994-06-13 | 1995-06-13 | 电信系统 |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5799153A (zh) |
EP (1) | EP0765555A1 (zh) |
JP (1) | JPH10504427A (zh) |
KR (1) | KR100277138B1 (zh) |
CN (1) | CN1080500C (zh) |
AU (1) | AU686827B2 (zh) |
CA (1) | CA2192791A1 (zh) |
FI (1) | FI964980A (zh) |
SE (1) | SE502999C2 (zh) |
TW (1) | TW401661B (zh) |
WO (1) | WO199503497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272543B1 (en) * | 1995-09-19 | 2001-08-07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Network-computer system build support system and support method |
SE507482C2 (sv) * | 1995-10-09 | 1998-06-15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System och förfarande för kommunikationshantering med redundans |
GB2308779B (en) * | 1995-12-28 | 1998-06-10 |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
GB2308776B (en) * | 1995-12-28 | 1998-06-24 |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management method and system |
US5974237A (en) * | 1996-12-18 | 1999-10-26 |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 Communications network monitoring |
DE19700148A1 (de) * | 1997-01-06 | 1998-07-16 | Deteline Deutsche Telekom Komm | Verfahren zur Erzeugung eines Netzes |
US5974459A (en) * | 1997-01-23 | 1999-10-26 | At&T Corp. |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devoid of a distinct network management layer |
US6052722A (en) * | 1997-03-07 | 2000-04-18 | Mci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network resources using distributed intelligence and state management |
GB2324223A (en) * | 1997-04-11 | 1998-10-14 | Northern Telecom Ltd | Network management |
US6233610B1 (en) * | 1997-08-27 | 2001-05-15 |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 Communications network having management system architecture supporting reuse |
US6018625A (en) * | 1997-08-27 | 2000-01-25 |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 Management system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method to support reuse |
US6052724A (en) * | 1997-09-02 | 2000-04-18 | Novell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a directory service |
US6393481B1 (en) | 1997-10-06 | 2002-05-21 | Worldcom,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real-time call processing services in an intelligent network |
US6779030B1 (en) * | 1997-10-06 | 2004-08-17 | Worldcom, Inc. | Intelligent network |
US6425005B1 (en) * | 1997-10-06 | 2002-07-23 | Mci Worldcom,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local resources at service nodes in an intelligent network |
US6594355B1 (en) * | 1997-10-06 | 2003-07-15 | Worldcom,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real time execution of specific communications services in an intelligent network |
US7024450B1 (en) * | 1997-10-06 | 2006-04-04 | Mci,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ploying service modules among service nodes distributed in an intelligent network |
US6804711B1 (en) | 1997-10-06 | 2004-10-12 | Mci,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call processing services in an intelligent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
US6363411B1 (en) | 1998-08-05 | 2002-03-26 | Mci Worldcom, Inc. | Intelligent network |
US6069947A (en) * | 1997-12-16 | 2000-05-30 | Nortel Networks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system architecture and operating protocol therefor |
US6385196B1 (en) | 1997-12-16 | 2002-05-07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Communication system architecture and a management control agent and operating protocol therefor |
DE19803482A1 (de) * | 1998-01-29 | 1999-08-05 | Siemens Ag | Verwaltung des Sicherungsprotokolles einer Zwischenschnittstelle, z. B. V5.2-Schnittstelle |
GB2335571B (en) * | 1998-03-20 | 2003-04-09 | Airspan Comm Corp | Management of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
US6393386B1 (en) * | 1998-03-26 | 2002-05-21 | Visual Networks Technologies, Inc. | Dynamic modeling of complex networks and prediction of impacts of faults therein |
WO1999053649A2 (de) * | 1998-04-15 | 1999-10-21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telekommunikationsnetzes unter verwendung von wartungsnachrichten mit filterbedingungen |
US6333936B1 (en) | 1998-04-29 | 2001-12-2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processing resources |
CN1133337C (zh) * | 1998-04-29 | 2003-12-31 |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 资源分配 |
JP3307329B2 (ja) * | 1998-05-27 | 2002-07-24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ネットワーク構成管理対象アクセス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
US6292829B1 (en) * | 1998-07-15 | 2001-09-18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network management |
US6349332B2 (en) * | 1998-07-29 | 2002-02-19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Mechanism for integration of management functionality in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
US6788649B1 (en) | 1998-08-03 | 2004-09-07 | Mci,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ATM services in an intelligent network |
EP0991226A1 (de) * | 1998-09-30 | 2000-04-05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Verfahren für den Zugriff auf Daten in Netzelementen |
JP2002528966A (ja) * | 1998-10-20 | 2002-09-03 | アンドリュー・デュガン | インテリジェントネットワークに分配されたサービスノード中のサービスモジュールを展開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
GB2344963A (en) * | 1998-12-17 | 2000-06-21 | Northern Telecom Ltd | Object-oriented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
US6806813B1 (en) * | 1998-12-21 | 2004-10-19 | At&T Wireless Services, Inc. | Method for location-based asset management |
KR20010036508A (ko) * | 1999-10-08 | 2001-05-07 | 이원택 | 이기종망에서 멀티미디어 통신 서비스를 위한 통화 연동 장치 및 그 방법 |
EP1107108A1 (en) * | 1999-12-09 | 2001-06-13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A Delaware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the configuration of hierarchically networked data processing devices |
US7260078B1 (en) | 2000-02-08 | 2007-08-21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management protocol medi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
US7039025B1 (en) | 2000-09-29 | 2006-05-02 | Siemens Communication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s in a private wireless network |
USH2059H1 (en) | 2000-09-29 | 2003-02-04 | Opuswave Network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terminal units in a wireless system |
USH2072H1 (en) | 2000-09-29 | 2003-07-01 | Opuswave Network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base stations in a wireless system |
US8255961B2 (en) * | 2000-10-11 | 2012-08-28 | United Video Properties,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aching data in media-on-demand systems |
US7340446B2 (en) * | 2000-12-11 | 2008-03-04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query-based management of multiple network resources |
US6757901B1 (en) * | 2000-12-21 | 2004-06-29 | Cisco Technology,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tting expressions in network management notifications at an agent |
US6816583B2 (en) | 2001-02-12 | 2004-11-09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ll transferring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6996372B2 (en) * | 2001-09-06 | 2006-02-07 | Hughe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Mobility management-radio resource layer interfa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dark beam scenarios |
US20030158925A1 (en) * | 2002-01-18 | 2003-08-21 | Uniacke Mark J. | Management of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
ATE312481T1 (de) * | 2002-05-02 | 2005-12-15 | Cit Alcatel | Vereinfachte steuereinheit eines nachrichtenübertragungsnetzelements zur behandlung von sowohl sdh- als auch oth-signalen |
JP2004048247A (ja) * | 2002-07-10 | 2004-02-12 | Fujitsu Ltd | ネットワーク管理装置 |
FI115083B (fi) * | 2002-11-21 | 2005-02-28 | Nokia Corp | Hallintaobjektien priorisointi |
JP4175928B2 (ja) * | 2003-03-20 | 2008-11-05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ネットワーク管理装置 |
CN100344106C (zh) * | 2004-05-26 | 2007-10-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在光传送网络管理系统中实现白盒虚拟网元的方法及系统 |
CN100574317C (zh) * | 2004-06-02 | 2009-12-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网络设备管理装置 |
CN100352205C (zh) * | 2004-11-08 | 2007-11-28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电信管理对象的方法 |
US8620259B2 (en) * | 2005-06-29 | 2013-12-31 | Tti Inventions C Llc | Model-driven service creation and management |
US8848507B2 (en) * | 2008-12-19 | 2014-09-30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scovering isolated network fragments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458495A2 (en) * | 1990-05-21 | 1991-11-27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versions and configurations of persistent and transient objects |
WO1993018598A1 (en) * | 1992-03-10 | 1993-09-16 |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
EP0599706A2 (fr) * | 1992-11-23 | 1994-06-01 | Bull S.A. | Dispositif de traitement de l'information permettant la gestion d'une ressource informatique par un système d'administratio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749098B2 (ja) * | 1989-02-03 | 1998-05-13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通信回線切替・併用方式 |
JP2810171B2 (ja) * | 1989-12-18 | 1998-10-15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これを適用するネットワーク管理方法 |
US5212771A (en) * | 1990-04-27 | 1993-05-18 | Bachman Information Systems, Inc. |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concurrent high level and low level processes in a diagram window through process explosion and implosion subsystems |
DE69126666T2 (de) * | 1990-09-17 | 1998-02-12 | Cabletron Systems Inc | Netzwerkverwaltungssystem mit modellbasierter intelligenz |
US5471617A (en) * | 1991-06-24 | 1995-11-28 | Compaq Computer Corporation | Computer management system and associate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 |
US5367635A (en) * | 1991-08-29 | 1994-11-22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Network management agent with user created objects providing additional functionality |
US5537547A (en) * | 1992-12-14 | 1996-07-16 | At&T Corp. | Automatic network element identity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
CA2124379C (en) * | 1993-06-25 | 1998-10-27 | Thomas F. La Porta | Distributed processing architecture for control of broadband and narrowband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
US5412652A (en) * | 1993-09-24 | 1995-05-02 | Nec America, Inc. | Sonet ring subnetwork management method |
-
1995
- 1995-01-11 SE SE9500079A patent/SE502999C2/sv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5-06-10 TW TW084105926A patent/TW401661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5-06-13 AU AU27588/95A patent/AU686827B2/en not_active Ceased
- 1995-06-13 CA CA002192791A patent/CA2192791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1995-06-13 US US08/489,732 patent/US5799153A/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5-06-13 JP JP8502039A patent/JPH10504427A/ja active Pending
- 1995-06-13 WO PCT/SE1995/000711 patent/WO1995034974A1/en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1995-06-13 EP EP95922845A patent/EP0765555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1995-06-13 CN CN95193612A patent/CN1080500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5-06-13 KR KR1019960707172A patent/KR100277138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6
- 1996-12-12 FI FI964980A patent/FI964980A/fi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458495A2 (en) * | 1990-05-21 | 1991-11-27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versions and configurations of persistent and transient objects |
WO1993018598A1 (en) * | 1992-03-10 | 1993-09-16 |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
EP0599706A2 (fr) * | 1992-11-23 | 1994-06-01 | Bull S.A. | Dispositif de traitement de l'information permettant la gestion d'une ressource informatique par un système d'administration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SE502999C2 (sv) | 1996-03-11 |
US5799153A (en) | 1998-08-25 |
SE9500079L (sv) | 1995-12-14 |
AU2758895A (en) | 1996-01-05 |
FI964980A (fi) | 1997-02-05 |
AU686827B2 (en) | 1998-02-12 |
CA2192791A1 (en) | 1995-12-21 |
KR100277138B1 (ko) | 2001-01-15 |
SE9500079D0 (sv) | 1995-01-11 |
EP0765555A1 (en) | 1997-04-02 |
KR970704281A (ko) | 1997-08-09 |
CN1150875A (zh) | 1997-05-28 |
FI964980A0 (fi) | 1996-12-12 |
JPH10504427A (ja) | 1998-04-28 |
TW401661B (en) | 2000-08-11 |
WO1995034974A1 (en) | 1995-12-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0500C (zh) | 电信系统 | |
CN1083194C (zh) | 电信网络中的网络单元 | |
CN1160907C (zh) | 网络管理方法和网络管理系统 | |
US5226075A (en) |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numbering and routing calls through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
CN1147096C (zh) | 通信系统中呼叫处理方法和呼叫处理系统 | |
CN1104687C (zh) | 传输网络中在包路由选择和包交换之间动态转换的改进方法及设备 | |
CN1133334C (zh) | 提供电话号码可移植性的方法和电话交换系统 | |
CN1238871A (zh) | 对电信呼叫提供增强业务的系统和方法 | |
CN1799269A (zh) | 用于配置新设备并与传统提供系统协同服务的系统和方法 | |
CN1514601A (zh) | 多业务网络交换机 | |
CN1214840A (zh) | 用于通信网络的服务生成设备 | |
KR20000049275A (ko) | 가입자번호를 이전할 수 있는 능력이 있는 전기통신망 | |
CN1238872A (zh) | 电信系统 | |
CN1238089A (zh) | 用于基于电路业务的电信汇接系统 | |
CN1258418A (zh) | 模拟智能网络的模拟设备 | |
CN87100361A (zh) | 数据传输设备 | |
CN1331900A (zh) | 用于连接呼叫和时分复用矩阵的系统和方法 | |
CN1341313A (zh) | 多业务网络交换机 | |
US7486676B1 (en) | Arrangement for routing a received SS7 signaling message based on packet classification | |
CN1968205A (zh) | 一种半网状网的路由方法及其系统 | |
CN1533116A (zh) | 信令应用服务器服务体系结构 | |
CN1203687C (zh) | 呼叫分配系统的附加功能及业务特征的实现 | |
CN1127278C (zh) | 汇接体系结构中连接呼叫的系统和方法 | |
CN1522004A (zh) | 数字传送网上不同的数据帧接入和传送的系统和方法 | |
CN100433843C (zh) | 归属区位置寄存器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0306 Termination date: 20140613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