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45772B - 一种恒温料槽 - Google Patents

一种恒温料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45772B
CN108045772B CN201711252953.7A CN201711252953A CN108045772B CN 108045772 B CN108045772 B CN 108045772B CN 201711252953 A CN201711252953 A CN 201711252953A CN 108045772 B CN108045772 B CN 1080457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stant temperature
horizontal
vertical
temperature
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5295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45772A (zh
Inventor
余赞
冯杰
粟杰
蒋何峰
马文炳
张勇军
杜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de Deyuan Investment Promo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de Jind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de Jind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de Jind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25295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45772B/zh
Publication of CN1080457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457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457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457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1/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 B65D81/38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with thermal insulation
    • B65D81/3813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with thermal insulation rigid container being in the form of a box, tray or like contain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05C1/00 - B05C9/00
    • B05C11/11Vats or other containers for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恒温料槽,料体的外壁包裹了由第一恒温纵套、第一恒温横套、第二恒温纵套和第三恒温横套组成的恒温水隔层,由恒温水进口通过第四恒温横套进入恒温水,由第二恒温横套通过恒温水出口排出恒温水。由于料体的料体壁通常为金属材质,可以导热,从而通过料体壁的温度传递作用,将料体内的料液温度维持并达到与恒温水相同的温度,即间接实现了料槽里涂料恒温,提高了涂料粘度以及涂布效果。通过第二恒温纵套的高度小于第一恒温纵套的高度设置,保证将过量的料液由第二恒温纵套上边沿流进溢流槽,并最终流入回流口中,并保证在涂布操作过程中料体内添加标准容量范围的料液,避免造成料液浪费。

Description

一种恒温料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涂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恒温料槽。
背景技术
涂布技术广泛应用于纸张和薄膜等基材的涂布及复合包装。涂布的具体操作过程为将糊状聚合物、熔融态聚合物溶液涂布于纸、布、塑料薄膜上得到复合材料,从而达到防腐、绝缘、装饰等目的。
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采用料槽存放涂布所需的料液,料槽由料体1,进料口2,进料管道3,放料口4,回流口5,溢流槽6和放料阀7组成。由进料口2通过进料管道3将涂布所述的料液输送到料体1内,料体1纵向一侧高度高于另一侧高度,紧靠料体1纵向较低的一侧设有溢流槽6,溢流槽6中央远离料体1处形成回流口5,能够将料体中过量的料液越过料体1纵向较低的一侧流经溢流槽6到达回流口5,并在料体1的底部设有一放料口4,放料口4的底端设置放料阀7。
但是,由于料槽中料体1的材质通常为金属材料,金属的导热效果好,因此随着时间的延迟,存放在料槽中的料液温度会随着料槽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料液的温度变化会使得涂料的粘度变差,从而严重影响涂布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恒温料槽,以解决料液随料槽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恒温料槽,包括料体,第一恒温纵套,第一恒温横套,第二恒温横套,第二恒温纵套,恒温水出口,恒温水进口,第一进料横管道,第二进料横管道,第三恒温横套,第四恒温横套;
所述料体为顶端开口的长方体形;
所述第一恒温纵套、所述第二恒温纵套、所述第一恒温横套、所述第二恒温横套、所述第三恒温横套和所述第四恒温横套均为中空板状套筒;
所述第一恒温横套与所述第一恒温纵套垂直连通;
所述第一恒温横套与所述第二恒温纵套垂直连通;
所述第一恒温纵套和所述第二恒温纵套相对贴敷于所述料体长方体横截面两条长边的外壁;
所述第三恒温横套与所述第一恒温纵套垂直连通;
所述第三恒温横套与所述第二恒温纵套垂直连通;
所述第一恒温横套和所述第三恒温横套相对贴敷于所述料体长方体横截面两条短边的外壁;
所述料体底端靠近所述第三恒温横套与所述第二恒温纵套连接处设有放料口;
所述放料口底端设有放料阀;
所述第一恒温纵套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恒温纵套的高度;
所述第二恒温横套与所述第二恒温纵套垂直连通;
所述第四恒温横套与所述第二恒温纵套垂直连通;
所述第一恒温横套通过所述第二恒温横套与所述恒温水出口连通;
所述第三恒温横套通过所述第四恒温横套与所述恒温水进口连通;
所述第二恒温纵套远离所述料体一侧贴敷设有长度相同的溢流槽;
所述溢流槽为顶端开口长方体形;
所述溢流槽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恒温纵套的高度;
所述溢流槽远离所述第二恒温纵套一侧中央开设有长方体形的回流口;
所述回流口高度小于所述第二恒温纵套的高度;
所述第一进料横管道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恒温纵套靠近所述第一恒温横套一端通至所述料体内部;
所述第一进料横管道呈直角形;
所述第二进料横管道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恒温纵套靠近所述第三恒温横套一端通至所述料体内部;
所述第二进料横管道呈直角形;
所述第一进料横管道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料横管道另一端连通;
所述第一进料横管道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料横管道另一端连通处远离所述第二恒温纵套方向开设有进料口。
进一步地,所述恒温料槽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表,温控仪,电源,恒温水调节阀,恒温水源箱;
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料体内部中央;
所述温控仪位于所述料体外部;
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到所述温控仪的输入端;
所述温度表在所述第三恒温横套远离所述料体外侧连接到所述温度传感器;
所述恒温水调节阀一端连接到所述温控仪的输出端;
所述电源连接到所述温控仪底端;
所述恒温水进口通过所述恒温水调节阀另一端与所述恒温水源箱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恒温水调节阀为气动阀或为电磁阀。
进一步地,所述恒温水出口的纵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恒温横套的纵截面积;
所述恒温水进口的纵截面积小于所述第四恒温横套的纵截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料横管道与所述第二进料横管道连接处开设的所述进料口靠近所述第二进料横管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恒温纵套、所述第一恒温横套和所述第三恒温横套外壁共同包裹一层隔温层。
进一步地,所述隔温层采用内衬为聚氨酯泡沫塑料的有机玻璃制成。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恒温料槽,料体的外壁包裹了由第一恒温纵套、第一恒温横套、第二恒温纵套和第三恒温横套组成的恒温水隔层,由恒温水进口通过第四恒温横套进入恒温水,由第二恒温横套通过恒温水出口排出恒温水。由于料体的料体壁通常为金属材质,可以导热,从而通过料体壁的温度传递作用,将料体内的料液温度维持并达到与恒温水相同的温度,即间接实现了料槽里涂料恒温,提高了涂料粘度以及涂布效果。通过第二恒温纵套的高度小于第一恒温纵套的高度设置,保证将过量的料液由第二恒温纵套上边沿流进溢流槽,并最终流入回流口中,并保证在涂布操作过程中料体内添加标准容量范围的料液,避免造成料液浪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料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顶端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恒温料槽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顶端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恒温料槽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料体,2-进料口,3-进料管道,4-放料口,5-回流口,6-溢流槽,7-放料阀,8-第一恒温纵套,9-第一恒温横套,10-第二恒温横套,11-第二恒温纵套,12-恒温水出口,13-恒温水进口,14-第一进料横管道,15-第二进料横管道,16-第三恒温横套,17-第四恒温横套,18-温度传感器,19-温度表,20-温控仪,21-电源,22-恒温水调节阀,23-恒温水源箱,24-隔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技术中,如图1和图2所示,采用料槽存放涂布所需的料液,料槽由料体1,进料口2,进料管道3,放料口4,回流口5,溢流槽6和放料阀7组成。由进料口2通过进料管道3将涂布所述的料液输送到料体1内,料体1纵向一侧高度高于另一侧高度,紧靠料体1纵向较低的一侧设有溢流槽6,溢流槽6中央远离料体1处形成回流口5,能够将料体中过量的料液越过料体1纵向较低的一侧流经溢流槽6到达回流口5,并在料体1的底部设有一放料口4,放料口4的底端设置放料阀7。料槽中料体的材质通常为金属材料,金属的导热效果好,因此随着时间的延迟,存放在料槽中的料液温度会随着料槽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料液的温度变化会使得涂料的粘度变差,从而严重影响涂布的效果。
参见图3,为本申请恒温料槽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4,为图3顶端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一种恒温料槽,所述恒温料槽包括料体1,第一恒温纵套8,第一恒温横套9,第二恒温横套10,第二恒温纵套11,恒温水出口12,恒温水进口13,第一进料横管道14,第二进料横管道15,第三恒温横套16,第四恒温横套17;
所述料体1为顶端开口的长方体形;
所述第一恒温纵套8、所述第二恒温纵套11、所述第一恒温横套9、所述第二恒温横套10、所述第三恒温横套16和所述第四恒温横套17均为中空板状套筒;
所述第一恒温横套9与所述第一恒温纵套8垂直连通;
所述第一恒温横套9与所述第二恒温纵套11垂直连通;
所述第一恒温纵套8和所述第二恒温纵套11相对贴敷于所述料体1长方体横截面两条长边的外壁;
所述第三恒温横套16与所述第一恒温纵套8垂直连通;
所述第三恒温横套16与所述第二恒温纵套11垂直连通;
所述第一恒温横套9和所述第三恒温横套16相对贴敷于所述料体1长方体横截面两条短边的外壁;
所述料体1底端靠近所述第三恒温横套16与所述第二恒温纵套11连接处设有放料口4;
所述放料口4底端设有放料阀7;
所述第一恒温纵套8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恒温纵套11的高度;
所述第二恒温横套10与所述第二恒温纵套11垂直连通;
所述第四恒温横套17与所述第二恒温纵套11垂直连通;
所述第一恒温横套9通过所述第二恒温横套10与所述恒温水出口12连通;
所述第三恒温横套16通过所述第四恒温横套17与所述恒温水进口13连通;
所述第二恒温纵套11远离所述料体1一侧贴敷设有长度相同的溢流槽6;
所述溢流槽6为顶端开口长方体形;
所述溢流槽6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恒温纵套11的高度;
所述溢流槽6远离所述第二恒温纵套11一侧中央开设有长方体形的回流口5;
所述回流口5高度小于所述第二恒温纵套11的高度;
所述第一进料横管道14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恒温纵套11靠近所述第一恒温横套9一端通至所述料体1内部;
所述第一进料横管道14呈直角形;
所述第二进料横管道15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恒温纵套11靠近所述第三恒温横套16一端通至所述料体1内部;
所述第二进料横管道15呈直角形;
所述第一进料横管道14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料横管道15另一端连通;
所述第一进料横管道14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料横管道15另一端连通处远离所述第二恒温纵套11方向开设有进料口2。
涂布操作中,需要将胚布放入料液中进行涂层,涂层完成后再经过水槽轧车等后续工序。在涂层过程中,料液的温度需要达到涂覆到胚布上的所需温度才能进行涂覆操作。本申请的恒温料槽和现有涂布技术中的料槽相比区别在于,料体1的外壁包裹了由第一恒温纵套8、第一恒温横套9、第二恒温纵套11和第三恒温横套16组成的恒温水隔层,由恒温水进口13通过第四恒温横套17进入恒温水,由第二恒温横套10通过恒温水出口12排出恒温水。在涂层的进行过程中,恒温水一直存放在由第一恒温纵套8、第一恒温横套9、第二恒温纵套11和第三恒温横套16组成的恒温水隔层内。优选地,采用流动的恒温水,在涂层的进行过程中,将恒温水进口13和恒温水出口12处于打开状态,从而保证由第一恒温纵套8、第一恒温横套9、第二恒温纵套11和第三恒温横套16组成的恒温水隔层一直流经恒温水。由于料体1的料体壁通常为金属材质,可以导热,从而通过料体壁的温度传递作用,将料体1内的料液温度维持并达到与恒温水相同的温度。保证在涂层操作的开始,即由进料口2通过第二进料横管道15向料体1内添加料液,通过第二恒温纵套11的高度小于第一恒温纵套8的高度设置,将料体1中存放标准容量范围的料液。同时,过量的料液通过第二恒温纵套11流进溢流槽6,并最终流进回流口5。在涂层操作结束后,通过放料口4将料体1中的料液排出,通过放料阀7控制放料口4的放料速度及开启和关闭状态。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一种恒温料槽,料体1的外壁包裹了由第一恒温纵套8、第一恒温横套9、第二恒温纵套11和第三恒温横套16组成的恒温水隔层,由恒温水进口13通过第四恒温横套17进入恒温水,由第二恒温横套10通过恒温水出口12排出恒温水。由于料体1的料体壁通常为金属材质,可以导热,从而通过料体壁的温度传递作用,将料体1内的料液温度维持并达到与恒温水相同的温度,即间接实现了料槽里涂料恒温,提高了涂料粘度以及涂布效果。通过第二恒温纵套11的高度小于第一恒温纵套8的高度设置,保证将过量的料液由第二恒温纵套11上边沿流进溢流槽6,并最终流入回流口5中,并保证在涂布操作过程中料体1内添加标准容量范围的料液,避免造成料液浪费。
参见图5,为本申请恒温料槽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进一步地,所述恒温料槽还包括温度传感器18,温度表19,温控仪20,电源21,恒温水调节阀22,恒温水源箱23;
所述温度传感器18位于所述料体1内部中央;
所述温控仪20位于所述料体1外部;
所述温度传感器18连接到所述温控仪20的输入端;
所述温度表19在所述第三恒温横套16远离所述料体1外侧连接到所述温度传感器18;
所述恒温水调节阀22一端连接到所述温控仪20的输出端;
所述电源21连接到所述温控仪20底端;
所述恒温水进口13通过所述恒温水调节阀22另一端与所述恒温水源箱23连接。
温度传感器18、恒温水调节阀22分别连接到温控仪20的输入端、输出端后,将温度传感器18放置在料体1的内部中央,使得温度传感器18直接与料体1内存放的料液直接接触。由于在涂布的操作过程中胚布主要是在料体1的中部,并且由于料体1四周包围有第一恒温纵套8、第一恒温横套9、第二恒温纵套11和第三恒温横套16,从而在涂料操作开始时料体1四周温度比中部温度更高,不适合作为敏感部位。因此,综合考虑将温度传感器18放置在料体1中部。料液由进料口2通过第一进料横管道14和第二进料横管道15添加到料体1内。恒温水调节阀22开启,恒温水由恒温水源箱23通过恒温水进口13输送到第四恒温横套17,由此将恒温水贯通第三恒温横套16、第一恒温纵套8、第一恒温横套9、第二恒温纵套11和第二恒温横套10内。恒温水调节阀22一端连接到温控仪20的输出端,温控仪20内设有控制程序,且设定有标准温度值,该温度值是最适合涂料涂覆于胚布上的温度值。温控仪20根据温度传感器18测定的实际温度值与设定的标准温度进行比较。其中,实际温度值可以直接从温度表19上读出。设置温度表19从而方便涂布工作人员及时得知料体1中料液的实际温度值。当实际温度值大于标准温度值时,温控仪20控制恒温水调节阀22减小开启程度,减小恒温水的通入量,逐步降低料体1内料液温度,直到达到标准温度值。当实际温度值小于标准温度值时,温控仪20恒温水调节阀22增大开启程度,增大恒温水的通入量,逐步提高料体1中料液的温度,直至达到标准值。
优选的恒温料槽,还包括温度传感器18,温度表19,温控仪20,电源21,恒温水调节阀22,恒温水源箱23,从而对料体1中的料液温度实现及时、精确的控制,保证了料液粘度,提高了涂布效率。并且,与现有技术中需要人工进行调节蒸汽通入量相比,提高调节精度,降低人工成本,避免工人长时间处于具有一定挥发性的料液附近,从而保证了工人的身体健康。
进一步地,所述恒温水调节阀22为气动阀或为电磁阀。
恒温水调节阀22可以采用气动阀或者电磁阀。气动阀就是借助压缩空气驱动的阀门,可用于控制空气、蒸汽、各种腐蚀性介质、泥浆、油品、液态金属和放射性介质等各种流体的流动。电磁阀是用电磁控制的阀门,是由电磁线圈和磁芯组成的,是包含一个或几个孔的阀体,属于执行器,并不限于液压或是气动。气动阀更加安全,电磁阀结构更简单,连接更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恒温水出口12的纵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恒温横套10的纵截面积;
所述恒温水进口13的纵截面积小于所述第四恒温横套17的纵截面积。
恒温水从恒温水进口13添加,首先流经第四恒温横套17,再进入第三恒温横套16和第二恒温纵套11,从而恒温水进口13并不直接与料体1外壁接触,只是间接起到保持料体1内料液一定温度的作用。因此,将恒温水进口13的纵截面积设计成小于第四恒温横套17的纵截面积,避免恒温水在流经过程的前期即恒温水进口13处损耗过多的热量。恒温水从恒温水经由第一恒温横套9和第二恒温纵套11流到第二恒温横套10,并最终由恒温水出口12排出,从而恒温水出口12并不直接与料体1外壁接触,只是间接起到保持料体1内料液一定温度的作用。同理,将恒温水出口12的纵截面设计成小于第二恒温横套10的纵截面积,避免恒温水在流经过程的后期即恒温水出口12处带走多的热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料横管道14与所述第二进料横管道15连接处开设的所述进料口2靠近所述第二进料横管道15。
由于第二进料横管道15靠近恒温水进口13,将进料口2设置在第一进料横管道14与第二进料横管道15接触处的靠近第二进料横管道15位置,保证在涂层操作的开始,即由进料口2通过第二进料横管道15向料体1内添加料液时与恒温水的进入位置相靠近,实现添加料液的同时添加恒温水,从而提高涂布操作的效率,避免恒温水多余的热量释放。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恒温纵套8、所述第一恒温横套9和所述第三恒温横套16外壁共同包裹一层隔温层24。
本申请和现有涂布技术中的料槽相比,在料体1外壁包裹了由第一恒温纵套8、第一恒温横套9、第二恒温纵套11和第三恒温横套16组成的恒温水隔层,由恒温水进口13通过第四恒温横套17进入恒温水,由第二恒温横套10通过恒温水出口12排出恒温水。由于料体1的料体壁通常为金属材质,可以导热,从而通过料体壁的温度传递作用,将料体1内的料液温度维持并达到与恒温水相同的温度。但是,由于在涂布操作过程需要经历较长的一段时间,随着时间的延迟恒温水的温度可能会发生改变。因此,优选地,在与料体1外壁直接接触的第一恒温纵套8、第一恒温横套9和第三恒温横套16的外壁共同包裹一层隔温层24,以保证在涂布过程中缩小料体1内料液的实际温度误差值。
加一层隔层,在隔层里通恒温水。由于料槽壁为金属,可以导热,从而间接实现了料槽里涂料恒温(提高涂料粘度以及涂布效果)。由于料体1周围包裹了第一恒温纵套8、第一恒温横套9、第二恒温纵套11和第三恒温横套16,
进一步地,所述隔温层24采用内衬为聚氨酯泡沫塑料的有机玻璃制成。
聚氨酯泡沫塑料是异氰酸酯和羟基化合物经聚合发泡制成,按照硬度可以分为软质和硬质两类。优选地,采用聚氨酯硬泡体,聚氨酯硬泡体是一种具有保温与防水功能的新型合成材料,其导热系数低,是目前所有保温材料中导热系数最低的。优选地,采用耐热有机玻璃,通常耐热有机玻璃的热变温度为98-105℃,本发明温控仪20设定的标准温度值小于选用的耐热有机玻璃热变温度最大值。采用内衬为聚氨酯泡沫塑料的有机玻璃作为隔温层24,能够保证本发明恒温料槽整体安稳放置,并同时防止热量和湿气的散失。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一种恒温料槽,料体1外壁包裹由第一恒温纵套8、第一恒温横套9、第二恒温纵套11和第三恒温横套16组成的恒温水隔层,由恒温水进口13通过第四恒温横套17进入恒温水,由第二恒温横套10通过恒温水出口12排出恒温水。由于料体1的料体壁通常为金属材质,可以导热,从而通过料体壁的温度传递作用,将料体1内的料液温度维持并达到与恒温水相同的温度,即间接实现料槽里涂料恒温,提高涂料粘度及涂布效果。通过第二恒温纵套11的高度小于第一恒温纵套8的高度设置,保证将过量的料液由第二恒温纵套11上边沿流进溢流槽6,并最终流入回流口5中,并保证在涂布操作过程中料体1内添加标准容量范围的料液,避免造成料液浪费。

Claims (4)

1.一种恒温料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料槽包括料体(1),第一恒温纵套(8),第一恒温横套(9),第二恒温横套(10),第二恒温纵套(11),恒温水出口(12),恒温水进口(13),第一进料横管道(14),第二进料横管道(15),第三恒温横套(16),第四恒温横套(17);
所述料体(1)为顶端开口的长方体形;
所述第一恒温纵套(8)、所述第二恒温纵套(11)、所述第一恒温横套(9)、所述第二恒温横套(10)、所述第三恒温横套(16)和所述第四恒温横套(17)均为中空板状套筒;
所述第一恒温横套(9)与所述第一恒温纵套(8)垂直连通;
所述第一恒温横套(9)与所述第二恒温纵套(11)垂直连通;
所述第一恒温纵套(8)和所述第二恒温纵套(11)相对贴敷于所述料体(1)长方体横截面两条长边的外壁;
所述第三恒温横套(16)与所述第一恒温纵套(8)垂直连通;
所述第三恒温横套(16)与所述第二恒温纵套(11)垂直连通;
所述第一恒温横套(9)和所述第三恒温横套(16)相对贴敷于所述料体(1)长方体横截面两条短边的外壁;
所述料体(1)底端靠近所述第三恒温横套(16)与所述第二恒温纵套(11)连接处设有放料口(4);
所述放料口(4)底端设有放料阀(7);
所述第一恒温纵套(8)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恒温纵套(11)的高度;
所述第二恒温横套(10)与所述第二恒温纵套(11)垂直连通;
所述第四恒温横套(17)与所述第二恒温纵套(11)垂直连通;
所述第一恒温横套(9)通过所述第二恒温横套(10)与所述恒温水出口(12)连通;
所述第三恒温横套(16)通过所述第四恒温横套(17)与所述恒温水进口(13)连通;
所述第二恒温纵套(11)远离所述料体(1)一侧贴敷设有长度相同的溢流槽(6);
所述溢流槽(6)为顶端开口长方体形;
所述溢流槽(6)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恒温纵套(11)的高度;
所述溢流槽(6)远离所述第二恒温纵套(11)一侧中央开设有长方体形的回流口(5);
所述回流口(5)高度小于所述第二恒温纵套(11)的高度;
所述第一进料横管道(14)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恒温纵套(11)靠近所述第一恒温横套(9)一端通至所述料体(1)内部;
所述第一进料横管道(14)呈直角形;
所述第二进料横管道(15)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恒温纵套(11)靠近所述第三恒温横套(16)一端通至所述料体(1)内部;
所述第二进料横管道(15)呈直角形;
所述第一进料横管道(14)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料横管道(15)另一端连通;
所述第一进料横管道(14)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料横管道(15)另一端连通处远离所述第二恒温纵套(11)方向开设有进料口(2);
所述恒温料槽还包括温度传感器(18),温度表(19),温控仪(20),电源(21),恒温水调节阀(22),恒温水源箱(23);
所述温度传感器(18)位于所述料体(1)内部中央;
所述温控仪(20)位于所述料体(1)外部;
所述温度传感器(18)连接到所述温控仪(20)的输入端;
所述温度表(19)在所述第三恒温横套(16)远离所述料体(1)外侧连接到所述温度传感器(18);
所述恒温水调节阀(22)一端连接到所述温控仪(20)的输出端;
所述恒温水调节阀(22)为气动阀或为电磁阀;
所述电源(21)连接到所述温控仪(20)底端;
所述恒温水进口(13)通过所述恒温水调节阀(22)另一端与所述恒温水源箱(23)连接;
所述第一进料横管道(14)与所述第二进料横管道(15)连接处开设的所述进料口(2)靠近所述第二进料横管道(15);
所述进料口2设置在第一进料横管道14与第二进料横管道15接触处的靠近第二进料横管道15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料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水出口(12)的纵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恒温横套(10)的纵截面积;
所述恒温水进口(13)的纵截面积小于所述第四恒温横套(17)的纵截面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料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恒温纵套(8)、所述第一恒温横套(9)和所述第三恒温横套(16)外壁共同包裹一层隔温层(2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恒温料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温层(24)采用内衬为聚氨酯泡沫塑料的有机玻璃制成。
CN201711252953.7A 2017-12-01 2017-12-01 一种恒温料槽 Active CN1080457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52953.7A CN108045772B (zh) 2017-12-01 2017-12-01 一种恒温料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52953.7A CN108045772B (zh) 2017-12-01 2017-12-01 一种恒温料槽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45772A CN108045772A (zh) 2018-05-18
CN108045772B true CN108045772B (zh) 2019-07-19

Family

ID=62121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52953.7A Active CN108045772B (zh) 2017-12-01 2017-12-01 一种恒温料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457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78691A (zh) * 2021-07-16 2021-11-02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辊涂机及其涂液盘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80499B1 (ja) * 1998-04-16 1999-04-12 ニチハ株式会社 塗料コントロールシステム
CN202823795U (zh) * 2012-09-13 2013-03-27 惠州艺都影像科技有限公司 涂布机恒温防沉降装置
CN203830229U (zh) * 2014-04-28 2014-09-17 南京泛太克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防沉淀料盆
CN204769435U (zh) * 2015-06-03 2015-11-18 绍兴亿龙激光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涂布料槽的改进装置
JP6664952B2 (ja) * 2015-12-17 2020-03-13 東レ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塗布器洗浄装置及び塗布装置
CN205518463U (zh) * 2016-03-16 2016-08-31 深圳市摩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涂布的恒温料盘装置
CN205701282U (zh) * 2016-06-17 2016-11-23 东莞智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升降浸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45772A (zh) 2018-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45772B (zh) 一种恒温料槽
JP2007113003A5 (zh)
TWI256852B (en) Constant temperature liquid bath
ATE382434T1 (de) Vorrichtung zum ausgeben einer erhitzten flüssigkeit mit einem thermisch isolierten betätigungsventil
EP0210167B1 (en) Nutrient dispenser
US2396578A (en) Apparatus for heating and melting materials
CN205813042U (zh) 一种自动浇灌装置
US2612138A (en) Animal fountain
EP1479837A3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Regelung des Warmwasserzulaufs zu einem Behälter
CN203236765U (zh) 纸盒成型机熔胶机构
US2728690A (en) Specific gravity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CN110523583A (zh) 挤压模头浆料恒温控制装置
CN206227395U (zh) 一种用于鱼缸的蓄冷降温装置
CN205517313U (zh) 车用尿素溶液搅拌装置
CN103547377B (zh) 淋浴设备
CN209814800U (zh) 一种可计量麦芽糖浆恒温储存罐
US6173681B1 (en) Liquid feed pre-heater
CN206989445U (zh) 管线热水机
CN203737239U (zh) 一种塑料造粒用阻燃剂定量生产输送装置
CN202557883U (zh) 中成药蜜丸上蜡机
CN207775239U (zh) 一种便携式的生物发酵罐
CN206621212U (zh) 膜式换热即热即冷饮水机
CN207595198U (zh) 一种用于沥青船沥青加热的管路
US20090065512A1 (en) Temperature Changing Device
CN2936071Y (zh) 自动加热恒温供饮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330

Address after: 415001 Room 1702, 17th Floor, Shuangchuang Building, No. 661 Taolin Road, Changde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Changde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angde Deyuan Investment Promo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415001 No.325 Deshan Avenue, Changde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Changde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ANGDE JIND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