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40992A - 一种内泄力鱼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泄力鱼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40992A
CN108040992A CN201810119252.4A CN201810119252A CN108040992A CN 108040992 A CN108040992 A CN 108040992A CN 201810119252 A CN201810119252 A CN 201810119252A CN 108040992 A CN108040992 A CN 1080409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rod tip
head end
fish
tail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1925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福梅
浦梦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011925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40992A/zh
Publication of CN1080409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409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7/00Fishing rods
    • A01K87/002Fishing rods with the line passing through the hollow rod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7/00Fishing rods
    • A01K87/007Fishing rods with built-in accessories, e.g. lighting means or measuring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7/00Fishing rods
    • A01K87/02Connecting devices for parts of the rod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Fishing R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泄力鱼竿,属于鱼竿技术领域。该鱼竿包括竿体、弹性件、连接绳、竿梢接头、竿梢接头承载筒和限位件,所述竿体包括首端竿节和尾端竿节,所述弹性件和限位件设在竿体内,所述竿梢接头承载筒的尾端套设在首端竿节的首端,所述竿梢接头的尾端伸入至竿梢接头承载筒内,且所述竿梢接头和弹性件的首端通过连接绳连接,所述限位件与弹性件的尾端连接,且限位件与竿体固定连接。利用该鱼竿钓鱼一方面可以保证中鱼瞬间鱼钩对鱼的钩刺力量,另一方面又可以在鱼挣扎过程中对鱼泄力,提高遛鱼效果,该鱼竿便于收纳和携带,使用该鱼竿钓鱼可以降低脱钩、跑鱼以及断竿断线的可能性。

Description

一种内泄力鱼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鱼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内泄力鱼竿。
背景技术
鱼竿和鱼线是钓鱼时必不可少的装备,鱼竿的软硬对钓鱼的影响较大,鱼竿过硬,则弹性有限,不利于在遛鱼过程中对鱼泄力,特别是当鱼挣扎(俗称“发力”)时,鱼的瞬间爆发力较大,如果鱼竿过硬则不能将鱼的瞬间爆发力泄去,轻则发生主线或者子线的切线现象,重则发生断竿跑鱼现象;鱼被鱼钩钩到后本能的会往水草、石缝以及深水等处逃窜,鱼竿过软,则不利于遛鱼过程中控鱼,一旦鱼钻入水草、石缝等处轻则发生挂底、跑鱼等现象,重则发生断竿、断线等现象,如果鱼逃窜至深水处,则钓鱼人难以将鱼竿竖起,不利于鱼竿腰力的发挥,从而逐步变成拔河现象,最终断线跑鱼。鱼线的粗细、延展性、抗拉能力是考察鱼线质量好坏的关键指标,鱼线越细,则钓鱼时浮漂的信号越灵敏,鱼线的切水性能越好,但是鱼线越细则鱼线的抗拉能力越低,遇到大鱼时容易发生断线跑鱼现象,鱼线的延展性越强,越有利于遛鱼过程中将鱼的瞬间爆发力泄去,但是鱼线延展性强,在中鱼提竿瞬间,鱼钩对鱼的钩刺力量较小,对于一些大鱼老鱼,鱼嘴的皮肉较硬,如果鱼钩的钩刺力量较小,则刺入的深度有限,极易发生脱钩跑鱼现象,因此钓鱼人都极力避免使用延展性强的鱼线。在现有的钓鱼技术中,有的钓鱼人喜欢在主线和子线的连接处加一个橡胶圈或者橡胶绳从而用于将鱼的瞬间爆发力泄去,但是如果橡胶圈或橡胶绳的尺寸较小,能够提供的延伸尺寸有限,如果鱼挣扎的距离较大,一旦橡胶圈和橡胶绳的延伸达到极限,则丧失泄力能力;如果橡胶圈或橡胶绳的尺寸较大,则会增大主线和子线处的重量和体积,降低浮漂信号的灵敏度,并且不利于中鱼瞬间鱼钩对鱼的钩刺能力,其原因与鱼线的延展性较强类似。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泄力鱼竿,利用该鱼竿钓鱼一方面可以保证中鱼瞬间鱼钩对鱼的钩刺力量,另一方面又可以在鱼挣扎过程中对鱼泄力,提高遛鱼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内泄力鱼竿,包括竿体、弹性件、连接绳、竿梢接头、竿梢接头承载筒和限位件,所述竿体包括首端竿节和尾端竿节,所述弹性件和限位件设在竿体内,所述竿梢接头承载筒的尾端套设在首端竿节的首端,所述竿梢接头的尾端伸入至竿梢接头承载筒内,且所述竿梢接头和弹性件的首端通过连接绳连接,所述限位件与弹性件的尾端连接,且限位件与竿体固定连接。
限位件用于对弹性件的尾部进行限位,限位件与竿体固定连接,从而为弹性件的尾部提供受力点,便于弹性件在弹性件首端受力时发生弹性形变。
使用时,弹性件通过连接绳将竿梢接头的尾端拉入竿梢接头承载筒内,中鱼时,钓鱼者提竿瞬间,竿梢接头的尾部卡在竿梢接头承载筒内,首端竿节的首端移动的距离可以通过鱼线及时传递给鱼钩,从而保证鱼钩对鱼的钩刺深度,防止发生脱钩现象;提竿后,鱼通过鱼线拉动竿梢接头,弹性件发生形变,竿梢接头的尾端与竿梢接头承载筒脱离,随着鱼的挣扎,弹性件不断发生形变,特别是当鱼的瞬间爆发力较大时,弹性件及时发生形变,降低鱼对鱼线的拉力,一方面使鱼的挣扎变得徒劳无功,另一方面又对鱼竿和鱼线起到保护作用,当鱼对鱼线的拉力较小时,便于使用较小型号的鱼线钓获较大的鱼,从而有利于钓鱼者在钓鱼时选用较小型号的鱼线,以提高浮漂信号的灵敏度和主线的切水性能。
同时,由于中鱼时鱼的爆发力较强,对于一些大鱼,如果使用常规的鱼竿,钓鱼者很难将鱼竿竖起,如果鱼竿竖不起来容易发生拔河现象,鱼竿的腰力难以发挥,不利于后续的遛鱼过程,轻则脱钩跑鱼,重则断线断竿;采用本技术方案的鱼竿,由于弹性件可以发生弹性形变,为钓鱼者将鱼竿竖起争取了时间和空间,提高了钓鱼者将鱼竿竖起的可能性,便于进行后续的遛鱼过程,并且鱼竿竖起后,鱼竿和弹性件可以同时对鱼泄力,降低了遛鱼的难度,降低了因为鱼的爆发力而产生的跑鱼现象,从而提高将鱼钓获的可能性。
优选的,所述竿梢接头包括竿梢绳连接件和穿绳筒,所述连接绳的首端穿过穿绳筒伸出至穿绳筒的上方,且连接绳的首端设有第一遮挡部防止连接绳的首端从穿绳筒向下抽出,所述穿绳筒的首端设有外螺纹,所述竿梢绳连接件的尾端设有内螺纹,所述穿绳筒的首端伸入至竿梢绳连接件的尾端,且穿绳筒的首端与竿梢绳连接件的尾端螺纹连接,所述穿绳筒的尾端伸入至竿梢接头承载筒内。
所述第一遮挡部用于防止连接绳的首端从穿绳筒内向下抽出。
在遛鱼过程中,连接绳不断的进出竿梢接头承载筒,连接绳容易发生磨损,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需要更换连接绳,连接绳通过穿绳筒与竿梢绳连接件连接,而穿绳筒与竿梢绳连接件之间可以拆卸,所以便于更换连接绳。将连接绳穿设于穿绳筒内,可以有效保证连接绳与穿绳筒的同心度,当弹性件回缩时,有利于穿绳筒的尾端及时准确的回到竿梢接头承载筒内。
优选的,所述连接绳为PE编织线。
优选的,所述连接绳为大力马鱼线。
优选的,所述第一遮挡部由连接绳的首端打结而成。
优选的,所述竿梢绳连接件包括竿梢套筒、竿梢芯和第一环状垫片,所述竿梢套筒的首端设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小于竿梢套筒的内径,所述竿梢套筒的尾端设有内螺纹,所述穿绳筒的首端伸入至竿梢套筒内,且穿绳筒的首端与竿梢套筒的尾端螺纹连接,所述竿梢芯的尾端设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设在竿梢套筒内,所述竿梢芯的首端穿过第一通孔伸出至第一固定块的上方,所述第一环状垫片垫设在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之间。
竿梢芯与竿梢套筒之间可以相互转动,遛鱼过程中鱼来回游动,竿梢芯和竿梢套筒之间可以相互转动,从而防止鱼线发生扭曲而降低鱼线的抗拉能力。
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之间垫设有第一环状垫片,使第一固定块之间的转动变为第一固定块与第一环状垫片之间的转动以及第一环状垫片与第二固定块之间的转动,增加了可发生转动的部位,降低了竿梢芯与竿梢套筒之间发生转动的阻力,进一步降低了鱼线发生扭曲的可能性。
优选的,所述竿梢芯上端的外侧面设有一道以上第一环状凹槽。
在竿梢芯的上端涂抹粘胶,然后将竿梢绳套设在竿梢芯上端,竿梢芯的上端设有第一环状凹槽,便于使用紧箍件将竿梢绳紧箍在第一环状凹槽内,也可以使用大力马线将竿梢绳捆扎在第一环状凹槽内,并且粘胶凝固后,竿梢绳呈坚硬状态,第一环状凹槽可以进一步防止竿梢绳从竿梢芯的上端脱落,增强了竿梢绳与竿梢芯之间的机械强度,可以有效防止鱼将竿梢绳从竿梢芯上拉扯下来。
优选的,该鱼竿还包括第一定位件,所述限位件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弹性件尾端通过第二通孔伸出至限位件的下端并与第一定位件连接。
当弹性件的上端受到拉动时,第一定位件被限位件挡在限位件的下方,为弹性件的拉伸提供受力点。
优选的,该鱼竿还包括第一卡箍,所述弹性件为橡胶管,所述第一定位件的首端设有第二环状凹槽,所述橡胶管的尾端套设在第一定位件的首端,且第一卡箍将橡胶管的尾端固定在第二环状凹槽内。
第一卡箍将橡胶管的尾端固定在第二环状凹槽内,从而可以有效防止橡胶管与第一定位件之间发生分离;拆卸第一卡箍,又便于橡胶管和第一定位件之间分离,便于组装、更换橡胶管和第一定位件。
优选的,该鱼竿还包括第一固定套筒,所述第一固定套筒用于套设在第一定位件的外侧,用于保持第一定位件处的平整度,防止第一定位件对竿体内壁的磨损。
优选的,尾端竿节的尾端设有收纳筒,所述收纳筒的首端设有上封板,所述上封板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收纳筒的尾端设有下封盖,所述下封盖与收纳筒的尾端螺纹连接。
在收竿前,将下封盖与收纳筒分离,在收竿过程中,第一定位件因为重力作用,带动弹性件和连接绳在竿体内下降,并依次通过第三通孔和收纳筒的尾部开口向下运动,从而避免收竿过程中由于弹性件和连接绳在竿体内的阻挡而导致收竿困难,当竿节完全收完后,将弹性件和连接绳收纳至收纳筒内并盖上下封盖。
优选的,该鱼竿还包括第二定位件和第二卡箍,所述弹性件为橡胶管,所述第二定位件设有上下贯通的第四通孔,所述连接绳的尾端穿过第四通孔伸出至第二定位件的下方,且连接绳的尾端设有第二遮挡部防止连接绳的尾端从第四通孔内向上抽出,所述第二定位件的尾端设有第三环状凹槽,所述橡胶管的首端套设在第二定位件的尾端,且第二定位件将橡胶管的首端固定在第三环状凹槽内。
第二卡箍将橡胶管的首端固定在第三环状凹槽内,从而防止橡胶管和第二定位件之间发生分离;拆下第二卡箍,则可以将橡胶管和第二定位件分离,便于组装、更换橡胶管和第二定位件。
优选的,该鱼竿还包括第二固定套筒,所述第二固定套筒用于套设在第二定位件的外侧,用于保持第二定位件处的平整度,防止第二定位件对竿体内壁的磨损。
优选的,所述第二遮挡部由连接绳的尾端打结而成。
优选的,所述竿体内设有限位部。
当弹性件发生断裂时,限位部用于对第二定位件进行阻挡,防止第二定位件被拉出竿体外。
优选的,所述限位部为首端竿节的尾部。
当弹性件发生断裂时,首端竿节的尾部对第二限位件进行阻挡。
优选的,所述限位部为设在竿体内的阻挡圈,所述阻挡圈为一固定在竿体内的金属环,所述连接绳的下端穿过阻挡圈与第二定位件连接。
优选的,所述首端竿节的外侧面设有加强圈,所述加强圈设在首端竿节外侧面靠近竿梢承载筒处。
钓鱼过程中,如果发生挂底,钓鱼者一般会拉动鱼竿以使鱼钩与挂底处脱离,当鱼钩与挂底处分离时,竿梢接头因为弹性件的拉动将快速向首端竿节处弹回,竿梢接头极易对首端竿节造成撞击伤害,严重时甚至会损毁首端竿节;遛鱼过程中,当主线受力减小时,竿梢接头会因为弹性件的拉动而回到竿梢接头承载筒内,对首端竿节的首端产生瞬间作用力,所以需要对首端竿节的外侧面设置加强圈进行保护。
优选的,所述加强圈由鱼竿生产过程中在首端竿节外侧加厚形成。
优选的,在首端竿节的外侧缠绕编织线,并对编织线涂覆胶水固定形成加强圈。
优选的,所述竿梢接头承载筒的首端呈喇叭口状,且竿梢接头承载筒首端的边角处均经过圆角处理。
竿梢接头承载筒的首端呈喇叭口状,一方面便于竿梢接头的尾端回至竿梢套筒内,另一方面在遛鱼过程中可以有效减少连接绳与竿梢接头承载筒之间的摩擦,防止在遛鱼过程中将连接绳磨断。竿梢接头承载筒首端的边角处经过圆角处理,从而防止在遛鱼过程中将连接绳磨断。
优选的,所述竿梢接头承载筒的内径上大下小。
竿梢接头承载筒的上端用于承载竿梢接头,竿梢接头承载筒的下端用于套设在首端竿节的首端。
优选的,所述穿绳筒外侧的中部设有一道环状凸缘。
所述环状凸缘用于防止穿绳筒伸入至竿梢接头承载筒过深。
优选的,所述限位件设在竿体内距离首端竿节端部3至6米处。
对于传统钓法,即长竿短线钓法,起鱼时需要将竿子收回一部分,将限位件设在竿体内距离首端竿节端部3至6米处,起鱼时,鱼竿长度与线组长度基本相等,便于将鱼竿竖起完成起鱼过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方案中利用竿梢接头承载筒和竿梢接头相配合的方法,可以有效保证中鱼瞬间鱼钩对鱼的钩刺力量,增加鱼钩对鱼的钩刺深度;鱼竿内设有弹性件又可以在鱼挣扎过程中对鱼泄力,降低遛鱼难度,提高遛鱼效果,防止脱钩跑鱼,降低断线断竿的可能性;该鱼竿便于收纳和携带,有利于该鱼竿的广泛推广和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内泄力鱼竿竿梢接头未伸出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内泄力鱼竿竿梢接头伸出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内泄力鱼竿竿梢绳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内泄力鱼竿竿梢绳连接件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内泄力鱼竿竿梢绳连接件爆炸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内泄力鱼竿首端竿节首端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内泄力鱼竿弹性件及其两端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内泄力鱼竿收纳筒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1内泄力鱼竿尾端竿节及第四节竿节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2内泄力鱼竿尾端竿节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10中:1为弹性件,2为连接绳,3为竿梢接头承载筒,4为限位件,5为首端竿节,6为尾端竿节,7为穿绳筒,8为第一遮挡部,9为竿梢套筒,10为竿梢芯,11为第一环状垫片,12为第一固定块,13为第一通孔,14为第二固定块,15为第一环状凹槽,16为第一定位件,17为第二通孔,18为第二环状凹槽,19为收纳筒,20为上封板,21为第三通孔,22为下封盖,23为第二定位件,24为第二遮挡部,25为第三环状凹槽,26为加强圈,27为竿梢绳,28为第一固定套筒,29为第二固定套筒,30为第四节竿节,31为环状凸缘,32为减重盲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案例来对本发明内泄力鱼竿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以求更为清楚明了地表达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和具体应用,但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如图1至图9所示,一种内泄力鱼竿,包括竿体、弹性件1、连接绳2、竿梢接头、竿梢接头承载筒3和限位件4,所述竿体包括首端竿节5和尾端竿节6,所述弹性件1和限位件4设在竿体内,所述竿梢接头承载筒3的尾端套设在首端竿节5的首端,所述竿梢接头的尾端伸入至竿梢接头承载筒3内,且所述竿梢接头和弹性件1的首端通过连接绳2连接,所述限位件4与弹性件1的尾端连接,且限位件4与竿体固定连接。
限位件4用于对弹性件1的尾部进行限位,限位件4与竿体固定连接,从而为弹性件1的尾部提供受力点,便于弹性件1在弹性件1首端受力时发生弹性形变。
使用时,弹性件1通过连接绳2将竿梢接头的尾端拉入竿梢接头承载筒3内,中鱼时,钓鱼者提竿瞬间,竿梢接头的尾部卡在竿梢接头承载筒3内,首端竿节5的首端移动的距离可以通过鱼线及时传递给鱼钩,从而保证鱼钩对鱼的钩刺深度,防止发生脱钩现象;提竿后,鱼通过鱼线拉动竿梢接头,弹性件1发生形变,竿梢接头的尾端与竿梢接头承载筒3脱离,随着鱼的挣扎,弹性件1不断发生形变,特别是当鱼的瞬间爆发力较大时,弹性件1及时发生形变,降低鱼对鱼线的拉力,一方面使鱼的挣扎变得徒劳无功,另一方面又对鱼竿和鱼线起到保护作用,当鱼对鱼线的拉力较小时,便于使用较小型号的鱼线钓获较大的鱼,从而有利于钓鱼者在钓鱼时选用较小型号的鱼线,以提高浮漂信号的灵敏度和主线的切水性能。
同时,由于中鱼时鱼的爆发力较强,对于一些大鱼,如果使用常规的鱼竿,钓鱼者很难将鱼竿竖起,如果鱼竿竖不起来容易发生拔河现象,鱼竿的腰力难以发挥,不利于后续的遛鱼过程,轻则脱钩跑鱼,重则断线断竿;采用本技术方案的鱼竿,由于弹性件1可以发生弹性形变,为钓鱼者将鱼竿竖起争取了时间和空间,提高了钓鱼者将鱼竿竖起的可能性,便于进行后续的遛鱼过程,并且鱼竿竖起后,鱼竿和弹性件1可以同时对鱼泄力,降低了遛鱼的难度,降低了因为鱼的爆发力而产生的跑鱼现象,从而提高将鱼钓获的可能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竿梢接头包括竿梢绳连接件和穿绳筒7,所述连接绳2的首端穿过穿绳筒7伸出至穿绳筒7的上方,且连接绳2的首端设有第一遮挡部8防止连接绳2的首端从穿绳筒7向下抽出,所述穿绳筒7的首端设有外螺纹,所述竿梢绳连接件的尾端设有内螺纹,所述穿绳筒7的首端伸入至竿梢绳连接件的尾端,且穿绳筒7的首端与竿梢绳连接件的尾端螺纹连接,所述穿绳筒7的尾端伸入至竿梢接头承载筒3内。
所述第一遮挡部8用于防止连接绳2的首端从穿绳筒7内向下抽出。
在遛鱼过程中,连接绳2不断的进出竿梢接头承载筒3,连接绳2容易发生磨损,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需要更换连接绳2,连接绳2通过穿绳筒7与竿梢绳连接件连接,而穿绳筒7与竿梢绳连接件之间可以拆卸,所以便于更换连接绳2。将连接绳2穿设于穿绳筒7内,可以有效保证连接绳2与穿绳筒7的同心度,当弹性件1回缩时,有利于穿绳筒7的尾端及时准确的回到竿梢接头承载筒3内。
所述连接绳2为PE编织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绳2选用大力马鱼线。
所述第一遮挡部8由连接绳2的首端打结而成。
所述竿梢绳连接件包括竿梢套筒9、竿梢芯10和第一环状垫片11,所述竿梢套筒9的首端设有第一固定块12,所述第一固定块12上设有第一通孔13,所述第一通孔13的直径小于竿梢套筒9的内径,所述竿梢套筒9的尾端设有内螺纹,所述穿绳筒7的首端伸入至竿梢套筒9内,且穿绳筒7的首端与竿梢套筒9的尾端螺纹连接,所述竿梢芯10的尾端设有第二固定块14,所述第二固定块14设在竿梢套筒9内,所述竿梢芯10的首端穿过第一通孔13伸出至第一固定块12的上方,所述第一环状垫片11垫设在第一固定块12和第二固定块14之间。
竿梢芯10与竿梢套筒9之间可以相互转动,遛鱼过程中鱼来回游动,竿梢芯10和竿梢套筒9之间可以相互转动,从而防止鱼线发生扭曲而降低鱼线的抗拉能力。
第一固定块12和第二固定块14之间垫设有第一环状垫片11,使第一固定块12之间的转动变为第一固定块12与第一环状垫片11之间的转动以及第一环状垫片11与第二固定块14之间的转动,增加了可发生转动的部位,降低了竿梢芯10与竿梢套筒9之间发生转动的阻力,进一步降低了鱼线发生扭曲的可能性。
所述竿梢芯10上端的外侧面设有一道以上第一环状凹槽15。
在竿梢芯10的上端涂抹粘胶,然后将竿梢绳27套设在竿梢芯10上端,竿梢芯10的上端设有第一环状凹槽15,便于使用紧箍件将竿梢绳27紧箍在第一环状凹槽15内,也可以使用大力马线将竿梢绳27捆扎在第一环状凹槽15内,并且粘胶凝固后,竿梢绳27呈坚硬状态,第一环状凹槽15可以进一步防止竿梢绳27从竿梢芯10的上端脱落,增强了竿梢绳27与竿梢芯10之间的机械强度,可以有效防止鱼将竿梢绳27从竿梢芯10上拉扯下来。
该鱼竿还包括第一定位件16,所述限位件4设有第二通孔17,所述弹性件1尾端通过第二通孔17伸出至限位件4的下端并与第一定位件16连接。
当弹性件1的上端受到拉动时,第一定位件16被限位件4挡在限位件4的下方,为弹性件1的拉伸提供受力点。
该鱼竿还包括第一卡箍,所述弹性件1为橡胶管,所述第一定位件16的首端设有第二环状凹槽18,所述橡胶管的尾端套设在第一定位件16的首端,且第一卡箍将橡胶管的尾端固定在第二环状凹槽18内。
第一卡箍将橡胶管的尾端固定在第二环状凹槽18内,从而可以有效防止橡胶管与第一定位件16之间发生分离;拆卸第一卡箍,又便于橡胶管和第一定位件16之间分离,便于组装、更换橡胶管和第一定位件16。
作为一种改进方法,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用线绳替代第一卡箍,具体做法是用线绳将橡胶管的尾端绑结在第二环状凹槽18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16上小下大,且定位件的下方开设有减重盲孔32。
该鱼竿还包括第一固定套筒28,所述第一固定套的外径与第一定位件16下端的外径相等,所述第一固定套筒28用于套设在第一定位件16上端的外侧,用于保持第一定位件16外侧的平整度,防止第一定位件16对竿体内壁的磨损。
尾端竿节6的尾端设有收纳筒19,所述收纳筒19的首端设有上封板20,所述上封板20上设有第三通孔21,所述收纳筒19的尾端设有下封盖22,所述下封盖22与收纳筒19的尾端螺纹连接。
在收竿前,将下封盖22与收纳筒19分离,在收竿过程中,第一定位件16因为重力作用,带动弹性件1和连接绳2在竿体内下降,并依次通过第三通孔21和收纳筒19的尾部开口向下运动,从而避免收竿过程中由于弹性件1和连接绳2在竿体内的阻挡而导致收竿困难,当竿节完全收完后,将弹性件1和连接绳2收纳至收纳筒19内并盖上下封盖22。
所述第三通孔21为上大下小的锥形孔,便于第一定位件16通过第三通孔21进入到收纳筒19内。
所述上封板20的上方设有第二环状垫片,用于减轻收竿过程中竿节下端对上封板20的撞击,从而对竿节的下端起到保护作用。
该鱼竿还包括第二定位件23和第二卡箍,所述弹性件1为橡胶管,所述第二定位件23设有上下贯通的第四通孔,所述连接绳2的尾端穿过第四通孔伸出至第二定位件23的下方,且连接绳2的尾端设有第二遮挡部24防止连接绳2的尾端从第四通孔内向上抽出,所述第二定位件23的尾端设有第三环状凹槽25,所述橡胶管的首端套设在第二定位件23的尾端,且第二定位件23将橡胶管的首端固定在第三环状凹槽25内。
第二卡箍将橡胶管的首端固定在第三环状凹槽25内,从而防止橡胶管和第二定位件23之间发生分离;拆下第二卡箍,则可以将橡胶管和第二定位件23分离,便于组装、更换橡胶管和第二定位件23。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件23上大下小。
该鱼竿还包括第二固定套筒29,所述第二固定套筒29的外径与第二定位件23上端的外径相等,所述第二固定套筒29用于套设在第二定位件23的外侧,用于保持第二定位件23处的平整度,防止第二定位件23对竿体内壁的磨损。
作为一种改进方法,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用线绳替代第二卡箍,具体做法是用线绳将橡胶管的首端绑结在第三环状凹槽25内。
所述第二遮挡部24由连接绳2的尾端打结而成。
所述竿体内设有限位部。
当弹性件1发生断裂时,限位部用于对第二定位件23进行阻挡,防止第二定位件23被拉出竿体外。
所述限位部为首端竿节5的尾部。
当弹性件1发生断裂时,首端竿节5的尾部对第二限位件4进行阻挡。
作为一种改进方法,所述限位部为设在竿体内的阻挡圈,所述阻挡圈为一固定在竿体内的金属环,所述连接绳2的下端穿过阻挡圈与第二定位件23连接。
当弹性件1发生断裂时,首端竿节5的尾部对第二限位件4进行阻挡。
所述首端竿节5的外侧面设有加强圈26,所述加强圈26设在首端竿节5外侧面靠近竿梢承载筒处。
钓鱼过程中,如果发生挂底,钓鱼者一般会拉动鱼竿以使鱼钩与挂底处脱离,当鱼钩与挂底处分离时,竿梢接头因为弹性件1的拉动将快速向首端竿节5处弹回,竿梢接头极易对首端竿节5造成撞击伤害,严重时甚至会损毁首端竿节5;遛鱼过程中,当主线受力减小时,竿梢接头会因为弹性件1的拉动而回到竿梢接头承载筒3内,对首端竿节5的首端产生瞬间作用力,所以需要对首端竿节5的外侧面设置加强圈26进行保护。
所述加强圈26由鱼竿生产过程中在首端竿节5外侧加厚形成。
作为一种改进方法,在首端竿节5的外侧缠绕编织线,并对编织线涂覆胶水固定形成加强圈26。
所述竿梢接头承载筒3的首端呈喇叭口状,且竿梢接头承载筒3首端的边角处均经过圆角处理。
竿梢接头承载筒3的首端呈喇叭口状,一方面便于竿梢接头的尾端回至竿梢套筒9内,另一方面在遛鱼过程中可以有效减少连接绳2与竿梢接头承载筒3之间的摩擦,防止在遛鱼过程中将连接绳2磨断。竿梢接头承载筒3首端的边角处经过圆角处理,从而防止在遛鱼过程中将连接绳2磨断。
所述竿梢接头承载筒3的内径上大下小。
竿梢接头承载筒3的上端用于承载竿梢接头,竿梢接头承载筒3的下端用于套设在首端竿节5的首端。
所述穿绳筒7外侧的中部设有一道环状凸缘31。
所述环状凸缘31用于防止穿绳筒7伸入至竿梢接头承载筒3过深。
本实施例中,所述竿体包括首端竿节5、多节中部竿节和尾部竿节,所述竿体的总长度在6米以上。
所述限位件4设在竿体内距离首端竿节5端部4至5米处。
对于传统钓法,即长竿短线钓法,起鱼时需要将竿子收回一部分,将限位件4设在竿体内距离首端竿节5端部4至5米处,比如对于每节竿节长度为1.2米的鱼竿,则将限位件4设置在第四节竿节30的尾部,此处第四节竿节30指的是自竿体首端数(含首端竿节5)处于第四节的竿节,起鱼时,鱼竿长度与线组长度基本相等,便于将鱼竿竖起完成起鱼过程。
本实施例中的鱼竿适用于传统钓法,即长竿短线钓法。
实施例2:作为实施例1的一种改进方案,一种内泄力鱼竿,包括竿体、弹性件1、连接绳2、竿梢接头、竿梢接头承载筒3和限位件4,所述竿体包括首端竿节5和尾端竿节6,所述弹性件1和限位件4设在竿体内,所述竿梢接头承载筒3的尾端套设在首端竿节5的首端,所述竿梢接头的尾端伸入至竿梢接头承载筒3内,且所述竿梢接头和弹性件1的首端通过连接绳2连接,所述限位件4与弹性件1的尾端连接,且限位件4与竿体固定连接。
限位件4用于对弹性件1的尾部进行限位,限位件4与竿体固定连接,从而为弹性件1的尾部提供受力点,便于弹性件1在弹性件1首端受力时发生弹性形变。
使用时,弹性件1通过连接绳2将竿梢接头的尾端拉入竿梢接头承载筒3内,中鱼时,钓鱼者提竿瞬间,竿梢接头的尾部卡在竿梢接头承载筒3内,首端竿节5的首端移动的距离可以通过鱼线及时传递给鱼钩,从而保证鱼钩对鱼的钩刺深度,防止发生脱钩现象;提竿后,鱼通过鱼线拉动竿梢接头,弹性件1发生形变,竿梢接头的尾端与竿梢接头承载筒3脱离,随着鱼的挣扎,弹性件1不断发生形变,特别是当鱼的瞬间爆发力较大时,弹性件1及时发生形变,降低鱼对鱼线的拉力,一方面使鱼的挣扎变得徒劳无功,另一方面又对鱼竿和鱼线起到保护作用,当鱼对鱼线的拉力较小时,便于使用较小型号的鱼线钓获较大的鱼,从而有利于钓鱼者在钓鱼时选用较小型号的鱼线,以提高浮漂信号的灵敏度和主线的切水性能。
同时,由于中鱼时鱼的爆发力较强,对于一些大鱼,如果使用常规的鱼竿,钓鱼者很难将鱼竿竖起,如果鱼竿竖不起来容易发生拔河现象,鱼竿的腰力难以发挥,不利于后续的遛鱼过程,轻则脱钩跑鱼,重则断线断竿;采用本技术方案的鱼竿,由于弹性件1可以发生弹性形变,为钓鱼者将鱼竿竖起争取了时间和空间,提高了钓鱼者将鱼竿竖起的可能性,便于进行后续的遛鱼过程,并且鱼竿竖起后,鱼竿和弹性件1可以同时对鱼泄力,降低了遛鱼的难度,降低了因为鱼的爆发力而产生的跑鱼现象,从而提高将鱼钓获的可能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竿梢接头包括竿梢绳连接件和穿绳筒7,所述连接绳2的首端穿过穿绳筒7伸出至穿绳筒7的上方,且连接绳2的首端设有第一遮挡部8防止连接绳2的首端从穿绳筒7向下抽出,所述穿绳筒7的首端设有外螺纹,所述竿梢绳连接件的尾端设有内螺纹,所述穿绳筒7的首端伸入至竿梢绳连接件的尾端,且穿绳筒7的首端与竿梢绳连接件的尾端螺纹连接,所述穿绳筒7的尾端伸入至竿梢接头承载筒3内。
所述第一遮挡部8用于防止连接绳2的首端从穿绳筒7内向下抽出。
在遛鱼过程中,连接绳2不断的进出竿梢接头承载筒3,连接绳2容易发生磨损,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需要更换连接绳2,连接绳2通过穿绳筒7与竿梢绳连接件连接,而穿绳筒7与竿梢绳连接件之间可以拆卸,所以便于更换连接绳2。将连接绳2穿设于穿绳筒7内,可以有效保证连接绳2与穿绳筒7的同心度,当弹性件1回缩时,有利于穿绳筒7的尾端及时准确的回到竿梢接头承载筒3内。
所述连接绳2为PE编织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绳2选用大力马鱼线。
所述第一遮挡部8由连接绳2的首端打结而成。
所述竿梢绳连接件包括竿梢套筒9、竿梢芯10和第一环状垫片11,所述竿梢套筒9的首端设有第一固定块12,所述第一固定块12上设有第一通孔13,所述第一通孔13的直径小于竿梢套筒9的内径,所述竿梢套筒9的尾端设有内螺纹,所述穿绳筒7的首端伸入至竿梢套筒9内,且穿绳筒7的首端与竿梢套筒9的尾端螺纹连接,所述竿梢芯10的尾端设有第二固定块14,所述第二固定块14设在竿梢套筒9内,所述竿梢芯10的首端穿过第一通孔13伸出至第一固定块12的上方,所述第一环状垫片11垫设在第一固定块12和第二固定块14之间。
竿梢芯10与竿梢套筒9之间可以相互转动,遛鱼过程中鱼来回游动,竿梢芯10和竿梢套筒9之间可以相互转动,从而防止鱼线发生扭曲而降低鱼线的抗拉能力。
第一固定块12和第二固定块14之间垫设有第一环状垫片11,使第一固定块12之间的转动变为第一固定块12与第一环状垫片11之间的转动以及第一环状垫片11与第二固定块14之间的转动,增加了可发生转动的部位,降低了竿梢芯10与竿梢套筒9之间发生转动的阻力,进一步降低了鱼线发生扭曲的可能性。
所述竿梢芯10上端的外侧面设有一道以上第一环状凹槽15。
在竿梢芯10的上端涂抹粘胶,然后将竿梢绳27套设在竿梢芯10上端,竿梢芯10的上端设有第一环状凹槽15,便于使用紧箍件将竿梢绳27紧箍在第一环状凹槽15内,也可以使用大力马线将竿梢绳27捆扎在第一环状凹槽15内,并且粘胶凝固后,竿梢绳27呈坚硬状态,第一环状凹槽15可以进一步防止竿梢绳27从竿梢芯10的上端脱落,增强了竿梢绳27与竿梢芯10之间的机械强度,可以有效防止鱼将竿梢绳27从竿梢芯10上拉扯下来。
尾端竿节6的尾端设有收纳筒19,所述收纳筒19的首端设有上封板20,所述上封板20上设有第三通孔21,所述收纳筒19的尾端设有下封盖22,所述下封盖22与收纳筒19的尾端螺纹连接。
所述弹性件1的下端穿过第三通孔21与下封盖22连接,所述的限位件4为连接弹性件1与下封盖22的部件,限位件4可以为将弹性件1的下端绑结在下封板上的绳子。
在收竿前,将下封盖22与收纳筒19分离,在收竿过程中,下封盖22因为重力作用,带动弹性件1和连接绳2在竿体内下降,弹性件1和连接绳2依次通过第三通孔21和收纳筒19的尾部开口向下运动,从而避免收竿过程中由于弹性件1和连接绳2在竿体内的阻挡而导致收竿困难,当竿节完全收完后,将弹性件1和连接绳2收纳至收纳筒19内并盖上下封盖22。
该鱼竿还包括第二定位件23和第二卡箍,所述弹性件1为橡胶管,所述第二定位件23设有上下贯通的第四通孔,所述连接绳2的尾端穿过第四通孔伸出至第二定位件23的下方,且连接绳2的尾端设有第二遮挡部24防止连接绳2的尾端从第四通孔内向上抽出,所述第二定位件23的尾端设有第三环状凹槽25,所述橡胶管的首端套设在第二定位件23的尾端,且第二定位件23将橡胶管的首端固定在第三环状凹槽25内。
第二卡箍将橡胶管的首端固定在第三环状凹槽25内,从而防止橡胶管和第二定位件23之间发生分离;拆下第二卡箍,则可以将橡胶管和第二定位件23分离,便于组装、更换橡胶管和第二定位件23。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件23上大下小。
该鱼竿还包括第二固定套筒29,所述第二固定套筒29的外径与第二定位件23上端的外径相等,所述第二固定套筒29用于套设在第二定位件23的外侧,用于保持第二定位件23处的平整度,防止第二定位件23对竿体内壁的磨损。
作为一种改进方法,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用线绳替代第二卡箍,具体做法是用线绳将橡胶管的首端绑结在第三环状凹槽25内。
所述第二遮挡部24由连接绳2的尾端打结而成。
所述竿体内设有限位部。
当弹性件1发生断裂时,限位部用于对第二定位件23进行阻挡,防止第二定位件23被拉出竿体外。
所述限位部为首端竿节5的尾部。
当弹性件1发生断裂时,首端竿节5的尾部对第二限位件4进行阻挡。
作为一种改进方法,所述限位部为设在竿体内的阻挡圈,所述阻挡圈为一固定在竿体内的金属环,所述阻挡圈为一固定在竿体内的金属环,所述阻挡圈为一固定在竿体内的金属环,所述连接绳2的下端穿过阻挡圈与第二定位件23连接。
当弹性件1发生断裂时,首端竿节5的尾部对第二限位件4进行阻挡。
所述首端竿节5的外侧面设有加强圈26,所述加强圈26设在首端竿节5外侧面靠近竿梢承载筒处。
钓鱼过程中,如果发生挂底,钓鱼者一般会拉动鱼竿以使鱼钩与挂底处脱离,当鱼钩与挂底处分离时,竿梢接头因为弹性件1的拉动将快速向首端竿节5处弹回,竿梢接头极易对首端竿节5造成撞击伤害,严重时甚至会损毁首端竿节5;遛鱼过程中,当主线受力减小时,竿梢接头会因为弹性件1的拉动而回到竿梢接头承载筒3内,对首端竿节5的首端产生瞬间作用力,所以需要对首端竿节5的外侧面设置加强圈26进行保护。
所述加强圈26由鱼竿生产过程中在首端竿节5外侧加厚形成。
作为一种改进方法,在首端竿节5的外侧缠绕编织线,并对编织线涂覆胶水固定形成加强圈26。
所述竿梢接头承载筒3的首端呈喇叭口状,且竿梢接头承载筒3首端的边角处均经过圆角处理。
竿梢接头承载筒3的首端呈喇叭口状,一方面便于竿梢接头的尾端回至竿梢套筒9内,另一方面在遛鱼过程中可以有效减少连接绳2与竿梢接头承载筒3之间的摩擦,防止在遛鱼过程中将连接绳2磨断。竿梢接头承载筒3首端的边角处经过圆角处理,从而防止在遛鱼过程中将连接绳2磨断。
所述竿梢接头承载筒3的内径上大下小。
竿梢接头承载筒3的上端用于承载竿梢接头,竿梢接头承载筒3的下端用于套设在首端竿节5的首端。
所述穿绳筒7外侧的中部设有一道环状凸缘31。
所述环状凸缘31用于防止穿绳筒7伸入至竿梢接头承载筒3过深。
本实施例适用于台钓法,即竿体长度与鱼线长度几乎相等的钓法,在台钓法中,起鱼时不需要将竿体收起一部分,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将弹性件1的尾端连接在下封盖22上,从而便于完成起鱼过程。
将弹性件1的尾端连接在下封盖22上,是实施例2与实施例1最大的区别点。
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所述的首端、上端均指的是部件靠近鱼竿竿梢的一端,所述的尾端、下端均指的是部件靠近鱼竿手持的一端。

Claims (10)

1.一种内泄力鱼竿,其特征在于,该鱼竿包括竿体、弹性件(1)、连接绳(2)、竿梢接头、竿梢接头承载筒(3)和限位件(4),所述竿体包括首端竿节(5)和尾端竿节(6),所述弹性件(1)和限位件(4)设在竿体内,所述竿梢接头承载筒(3)的尾端套设在首端竿节(5)的首端,所述竿梢接头的尾端伸入至竿梢接头承载筒(3)内,且所述竿梢接头和弹性件(1)的首端通过连接绳(2)连接,所述限位件(4)与弹性件(1)的尾端连接,且限位件(4)与竿体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泄力鱼竿,其特征在于,所述竿梢接头包括竿梢绳连接件和穿绳筒(7),所述连接绳(2)的首端穿过穿绳筒(7)伸出至穿绳筒(7)的上方,且连接绳(2)的首端设有第一遮挡部(8)防止连接绳(2)的首端从穿绳筒(7)向下抽出,所述穿绳筒(7)的首端设有外螺纹,所述竿梢绳连接件的尾端设有内螺纹,所述穿绳筒(7)的首端伸入至竿梢绳连接件的尾端,且穿绳筒(7)的首端与竿梢绳连接件的尾端螺纹连接,所述穿绳筒(7)的尾端伸入至竿梢接头承载筒(3)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泄力鱼竿,其特征在于,所述竿梢绳连接件包括竿梢套筒(9)、竿梢芯(10)和第一环状垫片(11),所述竿梢套筒(9)的首端设有第一固定块(12),所述第一固定块(12)上设有第一通孔(13),所述第一通孔(13)的直径小于竿梢套筒(9)的内径,所述竿梢套筒(9)的尾端设有内螺纹,所述穿绳筒(7)的首端伸入至竿梢套筒(9)内,且穿绳筒(7)的首端与竿梢套筒(9)的尾端螺纹连接,所述竿梢芯(10)的尾端设有第二固定块(14),所述第二固定块(14)设在竿梢套筒(9)内,所述竿梢芯(10)的首端穿过第一通孔(13)伸出至第一固定块(12)的上方,所述第一环状垫片(11)垫设在第一固定块(12)和第二固定块(14)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泄力鱼竿,其特征在于,所述竿梢芯(10)上端的外侧面设有一道以上第一环状凹槽(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泄力鱼竿,其特征在于,该鱼竿还包括第一定位件(16),所述限位件(4)设有第二通孔(17),所述弹性件(1)尾端通过第二通孔(17)伸出至限位件(4)的下端并与第一定位件(16)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内泄力鱼竿,其特征在于,该鱼竿还包括第一卡箍,所述弹性件(1)为橡胶管,所述第一定位件(16)的首端设有第二环状凹槽(18),所述橡胶管的尾端套设在第一定位件(16)的首端,且第一卡箍将橡胶管的尾端固定在第二环状凹槽(18)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内泄力鱼竿,其特征在于,尾端竿节(6)的尾端设有收纳筒(19),所述收纳筒(19)的首端设有上封板(20),所述上封板(20)上设有第三通孔(21),所述收纳筒(19)的尾端设有下封盖(22),所述下封盖(22)与收纳筒(19)的尾端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泄力鱼竿,其特征在于,该鱼竿还包括第二定位件(23)和第二卡箍,所述弹性件(1)为橡胶管,所述第二定位件(23)设有上下贯通的第四通孔,所述连接绳(2)的尾端穿过第四通孔伸出至第二定位件(23)的下方,且连接绳(2)的尾端设有第二遮挡部(24)防止连接绳(2)的尾端从第四通孔内向上抽出,所述第二定位件(23)的尾端设有第三环状凹槽(25),所述橡胶管的首端套设在第二定位件(23)的尾端,且第二定位件(23)将橡胶管的首端固定在第三环状凹槽(25)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泄力鱼竿,其特征在于,所述首端竿节(5)的外侧面设有加强圈(26),所述加强圈(26)设在首端竿节(5)外侧面靠近竿梢承载筒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泄力鱼竿,其特征在于,所述竿梢接头承载筒(3)的首端呈喇叭口状,且竿梢接头承载筒(3)首端的边角处均经过圆角处理。
CN201810119252.4A 2018-02-06 2018-02-06 一种内泄力鱼竿 Pending CN1080409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19252.4A CN108040992A (zh) 2018-02-06 2018-02-06 一种内泄力鱼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19252.4A CN108040992A (zh) 2018-02-06 2018-02-06 一种内泄力鱼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40992A true CN108040992A (zh) 2018-05-18

Family

ID=62125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19252.4A Pending CN108040992A (zh) 2018-02-06 2018-02-06 一种内泄力鱼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40992A (zh)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04233A (ja) * 1988-10-08 1990-04-17 Shigemi Ando 釣り竿
JPH07327552A (ja) * 1994-06-03 1995-12-19 Shigeo Fukumoto 魚釣り用差し竿
JP3054663U (ja) * 1998-06-04 1998-12-08 平 増 男 安 釣竿用釣糸取付具
RU2185059C2 (ru) * 2000-10-17 2002-07-20 Лавров Владимир Викторович Удилище
CN2617160Y (zh) * 2003-01-17 2004-05-26 陈慕珊 钓竿多变组合结构
JP2004159549A (ja) * 2002-11-12 2004-06-10 Shimano Inc 釣竿
CN1517011A (zh) * 2003-01-09 2004-08-04 ��ʽ���絺Ұ 钓竿
JP2004350660A (ja) * 2002-06-19 2004-12-16 Shimano Inc 釣竿及びこれを構成する竿体の製造方法
CN2691259Y (zh) * 2004-01-15 2005-04-13 贾锡明 内置弹性件的钓鱼竿
KR20060094431A (ko) * 2005-02-24 2006-08-29 조동기 낚싯대
JP2009165358A (ja) * 2008-01-10 2009-07-30 Shimano Inc 釣り竿
JP2011067118A (ja) * 2009-09-25 2011-04-07 Shimano Inc 釣り竿
CN203369260U (zh) * 2013-08-02 2014-01-01 刘军 用于手竿或者台钓竿上的钓鱼线组缓冲器
CN204707783U (zh) * 2015-04-14 2015-10-21 威海新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弹性内走线分力钓鱼竿
CN206354236U (zh) * 2016-12-30 2017-07-28 孙建松 内置泄力鱼竿
CN206760510U (zh) * 2017-03-29 2017-12-19 安徽亚泰渔具有限公司 一种鱼竿连接缓冲结构
CN208030035U (zh) * 2018-02-06 2018-11-02 何福梅 一种内泄力鱼竿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04233A (ja) * 1988-10-08 1990-04-17 Shigemi Ando 釣り竿
JPH07327552A (ja) * 1994-06-03 1995-12-19 Shigeo Fukumoto 魚釣り用差し竿
JP3054663U (ja) * 1998-06-04 1998-12-08 平 増 男 安 釣竿用釣糸取付具
RU2185059C2 (ru) * 2000-10-17 2002-07-20 Лавров Владимир Викторович Удилище
JP2004350660A (ja) * 2002-06-19 2004-12-16 Shimano Inc 釣竿及びこれを構成する竿体の製造方法
JP2004159549A (ja) * 2002-11-12 2004-06-10 Shimano Inc 釣竿
CN1517011A (zh) * 2003-01-09 2004-08-04 ��ʽ���絺Ұ 钓竿
CN2617160Y (zh) * 2003-01-17 2004-05-26 陈慕珊 钓竿多变组合结构
CN2691259Y (zh) * 2004-01-15 2005-04-13 贾锡明 内置弹性件的钓鱼竿
KR20060094431A (ko) * 2005-02-24 2006-08-29 조동기 낚싯대
JP2009165358A (ja) * 2008-01-10 2009-07-30 Shimano Inc 釣り竿
JP2011067118A (ja) * 2009-09-25 2011-04-07 Shimano Inc 釣り竿
CN203369260U (zh) * 2013-08-02 2014-01-01 刘军 用于手竿或者台钓竿上的钓鱼线组缓冲器
CN204707783U (zh) * 2015-04-14 2015-10-21 威海新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弹性内走线分力钓鱼竿
CN206354236U (zh) * 2016-12-30 2017-07-28 孙建松 内置泄力鱼竿
CN206760510U (zh) * 2017-03-29 2017-12-19 安徽亚泰渔具有限公司 一种鱼竿连接缓冲结构
CN208030035U (zh) * 2018-02-06 2018-11-02 何福梅 一种内泄力鱼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90382A (zh) 一种大型远洋拖网渔船的网囊吸鱼技术
CN208030035U (zh) 一种内泄力鱼竿
US10874093B2 (en) Spinning blade mechanism for fishing bait
CA2390333A1 (en) Plastic worm shroud
CN108040992A (zh) 一种内泄力鱼竿
US7363743B2 (en) Safety bobber
CN108244011A (zh) 一种基于投喂诱捕的围网诱捕方法
CN205671288U (zh) 一种捕鱼专用的可自动调节深度的鱼笼
CN206866431U (zh) 防挂底铅坠
CN209171235U (zh) 自动钓鱼器及带有自动钓鱼器的钓具
KR20190067061A (ko) 호래기 낚시바늘
JP2008212146A (ja) 疑似餌
CN210782613U (zh) 一种防铅坠撞裂保护结构
CN206933075U (zh) 一种定点投饵防挂底铅坠
CN207040604U (zh) 一种爆炸钩
CN207428255U (zh) 一种自动咬钩装置
CN108040987A (zh) 一种野生鱼类亲本活体捕捞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6851813U (zh) 一种拉力铅坠
CN211581270U (zh) 一种自动钓鱼器及带有自动钓鱼器的钓具
CN205596944U (zh) 鱼竿万向旋转梢
CN102174813B (zh) 水下砼浇筑球塞
CN107173345A (zh) 一种爆炸钩
JP7218075B2 (ja) 魚釣り用中通し遠投テンビン
JP2018174886A (ja) 大型魚の釣り方法とその仕掛けと道糸連結具。
CN214962101U (zh) 一种变径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518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