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27659A - 电子设备的力反馈表面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的力反馈表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27659A
CN108027659A CN201680053844.XA CN201680053844A CN108027659A CN 108027659 A CN108027659 A CN 108027659A CN 201680053844 A CN201680053844 A CN 201680053844A CN 108027659 A CN108027659 A CN 1080276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magnet
accessory device
coil
magne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5384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27659B (zh
Inventor
J·A·斯瑞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pple Inc
Original Assignee
Apple Comput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ple Computer Inc filed Critical Apple Computer Inc
Publication of CN1080276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76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276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76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84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characterised by ergonomic functions, e.g. for miniature keyboards; characterised by operational sensory functions, e.g. sound feedback
    • H01H13/8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characterised by ergonomic functions, e.g. for miniature keyboards; characterised by operational sensory functions, e.g. sound feedback characterised by tactile feedback fea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6Input arrangements with force or tactile feedback as computer generated output to the u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9Accessories therefor, e.g. mouse pads
    • G06F3/0393Accessories for touch pads or touch screens, e.g. mechanical guides added to touch screens for drawing straight lines, hard keys overlaying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70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 H01H13/70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s or keys
    • H01H13/706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s or key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sm between keys and layered keyboard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94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s are generated
    • H03K17/96Touch switches
    • H03K17/962Capacitive touch switches
    • H03K17/9622Capacitive touch switches using a plurality of detectors, e.g. keyboar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8
    • G06F2203/04809Textured surface identifying touch areas, e.g. overlay structure for a virtual keyboar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70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 H01H13/704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the layers, e.g. by their material or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88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e of rectilinearly movable switches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15/00Tactile feedback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15/00Tactile feedback
    • H01H2215/05Tactile feedback electromechanic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1/00Actuators
    • H01H2221/036Return force
    • H01H2221/04Return force magnetic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2217/00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or -breaking covered by H03K17/00
    • H03K2217/94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or -breaking covered by H03K17/00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 is generated
    • H03K2217/96Touch switches
    • H03K2217/96062Touch switches with tactile or haptic feedba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描述了具有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的附件设备。所述第二主体可以包括力反馈机构,所述力反馈机构响应于在第一主体处接收的输入而引起力反馈。力反馈机构包括遍布第二主体的线圈,其中每个线圈被配置为接收电流,使得每个线圈提供外部磁场以与设置在第一主体中的一个或多个磁体磁耦合,从而致使第一主体在朝向第二主体的方向上移动。当不再施加外部磁场时,第一主体可返回到其初始位置。就这一点而言,第一主体的移动定义了力反馈。另外,第一主体可包括与力反馈机构一起工作的键盘或触摸屏。附件设备可与电子设备一起使用。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的力反馈表面
技术领域
以下描述涉及一种可用于与电子设备结合使用的附件设备。具体地讲,以下描述涉及具有力反馈表面的附件设备,该力反馈表面被设计成向使用者提供力反馈。力反馈可以是响应于用户生成力反馈表面的输入,而采用移动、振动或其他运动的形式。
背景技术
附件设备可以与某些电子设备一起使用。附件设备可以用于为电子设备提供保护层。一些附件设备可以响应于用户来控制电子设备。
发明内容
在一个方面,描述了一种适于与电子设备一起使用的附件设备。附件设备可以包括第一主体,该第一主体包括嵌入第一主体中并被配置为接收触摸输入的触敏层。附件设备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与第一主体分开的第二主体。第二主体可以包括力反馈机构,该力反馈机构响应于触摸输入在第一主体处提供力反馈。
在另一方面,描述了一种附件设备。该附件设备可以包括具有开口的基板。该附件设备还可以包括被配置为接收触摸输入的第一主体。第一主体还可以包括第一磁体。附件设备还可包括设置在开口中的第二主体。第二主体可以包括力反馈机构,该力反馈机构被配置为基于触摸输入在第一主体处提供力反馈。第二主体还可包括具有第一磁极性的第二磁体,该第二磁体被配置为与第一磁体磁耦合以将第一主体朝向第二主体驱动,并且将第一主体放置于开口内。第二主体还可以包括具有与第一磁极性相反的第二磁极性的第三磁体。第三磁体可以被配置为磁性地排斥第一磁体,以驱动第一主体远离第二主体,并且将第一主体至少部分地放置于开口外部。
在另一方面,描述了一种用于组装附件设备的方法,该附件设备在附件设备中提供了力反馈。该方法可以包括形成第一主体,该第一主体包括嵌入第一主体中并被配置为接收触摸输入的触敏层。该方法还可包括形成与第一主体分开的第二主体。第二主体可以包括力反馈机构,该力反馈机构响应于触摸输入在第一主体处提供力反馈。
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检查以下附图和详细描述时,这些实施方案的其他系统、方法、特征和优点将会或将变得显而易见。旨在所有此类附加系统、方法、特征和优点被包括在本说明书和本发明内容内、被包括在这些实施方案的范围内,并且受以下权利要求书保护。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将易于理解,其中类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类似的结构元件,并且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所述实施方案,位于闭合构造中的附件设备实施方案的等轴视图;
图2示出了图1所示附件设备的等轴视图,其中该附件设备位于备用构造中;
图3示出了图1所示附件设备的局部分解图,其示出了附件设备的各种特征部;
图4示出了位于闭合构造中的附件设备的剖视图;
图5示出了位于打开构造中的附件设备的剖视图;
图6示出了附件设备的横截面视图,示出了响应于与第二主体中的线圈的磁耦合而致动的第一主体的一部分;
图7示出了附件设备的等轴视图,示出了响应于与第二主体中的线圈的磁耦合而致动的第一主体;
图8示出了根据所描述的实施方案的用于控制分配给附件设备中的线圈的电流的示例性电路图;
图9示出了根据所描述的实施方案的用于控制分配给附件设备中的线圈的电流的另选电路图;
图10示出了附件设备的横截面视图,示出了根据重复方式致动的第一主体,以响应于与第二主体中的线圈的磁耦合而产生振动移动;
图11示出了附件设备的等轴视图,示出了根据重复方式致动的第一主体,以响应于与第二层中的线圈的磁耦合而产生振动移动;
图12示出了附件设备的平面图,示出了基于在第一主体处接收的输入作为响应而致动的第一主体的多个磁体;
图13根据所描述的实施方案示出了附件设备的另选实施方案的等轴视图,示出了设置在附件设备的第一主体上的键盘;
图14示出了图13所示的附件设备的横截面视图,示出了具有多个键的第一主体以及设置在具有几个磁体和线圈的第二主体上的磁体;
图15示出了图14所示的附件设备的横截面视图,进一步示出了在第一主体处接收的输入;
图16示出了图15所示的附件设备的横截面视图,进一步示出了响应于在第一主体处接收的输入而移动的第一主体;
图17示出了根据所描述的实施方案的附件设备的另选实施方案的平面图,示出了具有显示器组件的第一主体;
图18示出了图17中所示的附件设备的平面图,其中显示器组件的视觉信息不断改变以基于检测到用户对显示器组件的输入来提供另选输入设备;
图19示出了具有图18所示的显示器组件的附件设备的平面图,其中显示器组件上的键盘根据用户的定位的移位而移位;
图20示出了图19中所示的附件设备的平面图,其中显示器组件根据显示器组件检测到的另选输入进一步改变其视觉内容到替代输入设备;
图21示出了根据所述实施方案,包括附件设备的电子设备的等轴视图;
图22示出了根据所述实施方案,结合电子设备使用的附件设备的等轴视图;以及
图23示出了根据所描述的实施方案,示出了用于组装提供附件设备中的力反馈的附件设备的方法的流程图。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知道和理解,根据惯例,下面论述的附图的各种特征部未必按比例绘制,并且附图的各种特征部和元件的尺寸可扩大或缩小,以更清楚地示出本文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具体地参考在附图中示出的代表性实施方案。应当理解,以下描述并非旨在将实施方案限制于一个优选实施方案。相反,其旨在涵盖可被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所述实施方案的实质和范围内的替代形式、修改形式和等同形式。
在以下详细描述中,参考了形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并且在附图中以例示的方式示出了根据所述实施方案的具体实施方案。尽管足够详细地描述了这些实施方案以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所述实施方案,但应当理解,这些示例不是限制性的,从而可以使用其他实施方案并且可在不脱离所述实施方案的实质和范围的情况下作出修改。
以下公开涉及一种可与电子设备一起使用的附件设备。具体地讲,附件设备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特征部,该特征被设计为当用户与附件设备交互时向附件设备的用户提供反馈。反馈可以采用例如类似于触觉反馈键盘的“点击”动作的形式,或者类似于电机驱动零件的振动事件。然而,附件设备利用多个磁体,并且特别地,一个或多个磁体的磁极性的变化,使得该磁体基于磁体的磁极性与另一个磁体磁耦合或排斥,而不使用机械特征部和电机。磁耦合和排斥可以提供致动磁体的驱动力,其继而致动携带磁体的附件设备的结构部件。结构部件的移动可以被用户感觉到或感测到。
附件设备可以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第一主体可以包括能够接收触摸输入的输入特征部,诸如触敏层、键盘组件和/或显示器组件。第二主体可以至少部分地定位在第一主体后面以显示出输入特征部。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都可以包括嵌入并分布在各个区域中的多个磁体。
附件设备被设计成允许第二主体相对于第一主体移动,并且相应地,第二主体中的磁体可相对于第一主体中的磁体移动。在一种构造中,第二主体对准第一主体,使得第一主体磁体的每一者与至少一个第二主体磁体磁耦合,并且第一主体通过磁体之间的磁吸力被拉向第二主体。就这一点而言,附件设备可以包括用于接收第一主体并将附件设备放置于闭合构造中的开口。或者,第二主体可相对于第一主体移位,使得第一主体磁体没有一个与第二主体磁体磁耦合。此外,第二主体中的磁体可包括某个磁极(诸如“北极”),该磁极与具有相同磁极的第一主体中的磁体对准,并且通过具有相同磁极性的磁体之间的磁性排斥力驱动第一主体离开第二主体。就这一点而言,第一主体从开口抬升并且至少部分地抬升至开口上方,以将附件设备放置于打开构造中。
在打开构造中,附件设备可被设计为允许附件设备的用户触发可以被用户感觉到或感测到的力反馈。该力反馈机构可以包括遍布第二主体分布的多个线圈。此外,线圈可以缠绕前述磁体。线圈可以由以金属导线(诸如铜线)缠绕成线圈状形成。或者,线圈可以通过类似线圈的螺旋状方式印刷到电路板上。第一主体可以包括能够检测来自用户的触摸输入的触敏层。当用户接触触敏层时,触敏层可以向控制器提供指示输入到第一主体的触摸位置的输入。然后控制器发送命令以在对应于触摸输入的位置的某个位置中通过线圈发送电流。因此,线圈形成具有外部电磁场的电磁体,该外部电磁场的磁极性与位于对应于触摸输入的区域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一主体磁体磁性相吸。磁吸引力沿着朝向第二主体的方向驱动第一主体的一部分。第一主体以这种方式相对于第二主体的移动可限定用户感觉到的力反馈。
通过线圈的电流可以变化,以定义不同类型的力反馈。例如,通过线圈的短暂的单脉冲电流可以使用户产生按钮按压的感觉或感受。此外,当第一主体包括按键(诸如键盘组件的按键)时,用户触摸或按压按键可以致动按键而非第一主体,从而使用户产生在触摸键盘上击键的感觉或感受。另外,电流可以提供为具有短而频繁的脉冲的交流电流脉冲,使得磁极性根据交流脉冲交替变化。基于交变的磁极性,第一主体的一部分可以根据交变电流脉冲的频率,以某个频率来回致动第一主体(即朝向和远离第二主体),使用户产生振动感觉或感受。该频率可以是预先确定的,或者由用户预定义的。在一些情况下,第一主体可以包括具有电容式触摸层的显示器组件。这样,当用户触摸显示器组件时,用户可以接收到采用短的单脉冲或振动形式的力反馈,通知用户显示器组件被按下并且命令被发送以进一步控制显示器组件。例如,该命令可以改变显示器组件上呈现的视觉信息。
以下参考图1至图23来论述这些和其他实施方案。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容易地理解,本文相对于这些附图所给出的详细描述仅出于说明性目的,而不应被理解为是限制性的。
图1示出了根据所述实施方案,位于闭合构造中的附件设备100实施方案的等轴视图。附件设备100可适合与诸如台式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智能电话和/或平板电脑的电子设备(未示出)一起使用。附件设备100可以包括设计成包围多个部件的壳体102。另外,附件设备100可以包括第一主体104。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主体104包括嵌入第一主体104中的触敏层106(显示为虚线)。触敏层106被设计为检测来自用户的触摸输入,该触摸输入对应于向某个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诸如802.11或蓝牙协议)与附件设备100配对的电子设备发出的命令。另外,触敏层106可包括被设计为基于用户与触敏层106之间的电容耦合生成输入和命令的电容式触摸层。
附件设备100还可以包括第二主体108。如图所示,第一主体104和第二主体108定位在附件设备100的开口110中,第二主体108定位在第一主体104的下方(或后部)以将触敏层106暴露给用户。就这一点而言,第一主体104可以被称为上部主体,并且第二主体108可以被称为下部主体。附件设备100还可包括与第二主体108耦合的开关112。开关112被设计成在移动时相对第一主体104侧向地驱动或致动第二主体108。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作为一个示例,开关112被完全嵌入壳体102中并且可与膝上型计算机的显示器组件(未示出)一起操作。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开关112是从附件设备100突出并与第二主体108耦接的机械开关。
另外,第一主体104和第二主体108可以通过设置在第一主体104和第二主体108两者中的一个或多个磁体(未示出)磁耦合在一起。例如,第一主体104中的磁体可与第二主体108中具有相反磁极性的磁体对准(诸如北极-南极对准),产生用于提供将第一主体104和第二主体108保持在一起的磁吸力的若干磁路。如图1所示,第一主体104与第二主体108磁耦合在一起,使得第一主体104定位在开口110中以限定附件设备100的闭合构造,其中第一主体104相对于壳体102的顶表面共面或近似共面。这将在下文中示出和描述。
然而,附件设备100可基于第二主体108相对于第一主体104的定位改变构造。例如,图2示出了图1所示附件设备100的等轴视图,其中该附件设备100位于打开构造中。可以通过移动开关112实现打开构造,这导致第二主体108相对第一主体104移动。这样,第一主体104中的磁体可以与第二主体108中具有相同磁极性的磁体对准(诸如北极-北极或南极-南极对准),使得第一主体104中的磁体磁性地排斥第二主体108中的磁体,并且继而使得第一主体104移动离开第二主体108。如图2所示,第一主体104可以延伸超出开口110或至少部分地延伸超出开口110,限定附件设备100的打开构造,其中第一主体104在壳体102顶表面的上方或相对该顶表面与其不共面。
图3示出了图1所示附件设备100的局部分解图,其示出了附件设备100的各种特征部。如图所示,第一主体104可以包括覆盖触敏层106的织物层114。在其他实施方案中,织物层114包括触敏织物。第一主体104还可包括具有多个磁体的第一磁层120。如图所示,第一磁层120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磁层120的开口124中、代表多个其他磁体(未标记)的磁体122。尽管第一磁层120的磁体被示出为具有圆形形状,但是每个磁体可以形成为不同的形状,包括具有四个或更多个边的多边形形状。另外,第一磁层120的开口可以包括对应于磁体的开口的形状和尺寸。另外,在一些情况下,在将复合粘结材料设置在磁层120中后,第一磁层120的磁体由受到来自导磁体(未示出)的磁场作用的复合粘结材料形成。这可以降低材料成本以及附件设备100的重量,并且可以允许定制的磁性布置。
另外,如图3所示,第一磁层120包括磁体列,该磁体列包括第一磁体126、第二磁体128、第三磁体130和第四磁体132。该列(以及该行)中磁体的磁体极性可彼此相反。例如,如图所示,第一磁体126包括磁极性,该磁极性包括具有“北极”极性的顶部部分和与顶部部分相对的具有“南极”极性的底部部分(未示出),从而沿着第一方向形成外部磁场(由虚线表示)。相反,第二磁体128(与第一磁体126相邻)包括磁极性,使得顶部部分包括“南极”极性并且底部部分(未示出)包括“北极”极性,从而沿着与(第一磁体126的)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形成外部磁场。另外,第三磁体130可以包括与第一磁体126的磁极性类似的磁极性,并且第四磁体132可以包括与第二磁体128的磁极性类似的磁极性。这将在下文中进一步论述。
第二主体108可以包括电路板组件14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电路板组件140是印刷电路板(“PBC”)。电路板组件140可以包括金属迹线142,该金属迹线被设计用于承载传送至(以下讨论的)第二主体108的其他特征部和从第二主体的其他特征部传出的电流和信号。另外,电路板组件140可以包括贯穿电路板组件140的开口144。开口144可被设计成接收设置在(以下讨论的)第二主体108中的一个或多个特征部。
设置在第二主体108中的第二磁层150还可以包括数个磁体。例如,第二磁层150可包括设置在第二磁层150的开口154中、代表第二磁层150中的多个其他磁体(未标记)的磁体152。尽管第二磁层150的磁体被示出为具有四边形状,但是可以根据不同形状(包括圆形、三角形或具有五个或更多边的形状)形成每个磁体。第二磁层150的开口可以包括对应于磁体的开口的尺寸和形状。另外,可以通过先前针对第一磁层120中的磁体描述的方法形成第二磁层150的磁体。
另外,如图3所示,第二磁层150的每个磁体可以包括设置在每个磁体的开口中的线圈。例如,磁体152包括线圈155。每个线圈可以通过金属迹线142与电路板组件140电耦合,以经由电路板组件140接收电流。这允许线圈充当螺线管,并且形成能够吸引设置在第一磁层120中的一个或多个磁体的外部电磁场。另外,每个线圈可以缠绕在位于每个线圈内的金属块周围。金属块可以包括例如铁或钢,或者通常可以为受到磁体吸引的任何材料。例如,如图3所示,线圈155包括金属块157。金属块157可受到设置在第一磁层120中的磁体122的磁性吸引。另外,第二磁层150的每个线圈和每个金属块可以至少部分地由电路板组件140的开口之一接收。这些特征部将在下文做进一步描述。
另外,如图3所示,第二磁层150还可包括磁体列,该磁体列包括第一磁体156、第二磁体158、第三磁体160、第四磁体162和第五磁体164。类似于第一磁层120,该列(以及该行)中磁体的磁体极性可彼此相反。例如,如图所示,第一磁体156包括与第一磁层120的第一磁体126类似的磁极性。相反,第二磁体158包括与第一磁层120的第二磁体128类似的磁极性。另外,第三磁体160包括与第一磁体156的磁极性类似的磁极性,并且第四磁体162包括与第二磁体158的磁极性类似的磁极性。此外,第五磁体164可以包括与第二磁体158的磁体极性类似的磁体极性。
在一种构造中,第一磁层120的磁体可与第二磁层150中的磁体磁耦合,使得第一主体104与第二主体108(通过其各自的磁体)磁耦合,以限定附件设备100的闭合构造(如图1中所示)。例如,第一磁层120的第一磁体126可以对准并定位成与第二磁层150中的第一磁体156磁耦合。然而,在另一种构造中,当沿着(由箭头166表示的)某个方向相对第一主体104驱动或致动第二主体108时,第一磁层120的磁体可以与第二磁层150中的磁体对准,使得相应磁层的磁体彼此磁性地排斥。例如,当第二主体108连同第二磁层1550一起移位时,第一磁层120的第一磁体126与第二磁层150的第五磁体164对准,并且第一磁体126受到第五磁体164磁性地排斥。第一主体104可以磁性地排斥第二主体108(通过其各自的磁体),以限定附件设备100的打开构造(如图2所示)。这将在下文中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就这一点而言,图3进一步示出了与第一磁层120相比,包括附加磁体行的第二磁层150。因此,第二磁层150可以比第一磁层120更大。另外,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附件设备100还可包括保护层170。保护层170可以由诸如玻璃纤维的材料形成,用于保护前述部件以及为附件设备100提供结构支撑。
另外,虽然未示出,但附件设备100可包括用于处理由附件设备100接收的一个或多个命令的处理器电路。此外,附件设备100可以包括与处理器电路耦合并被设计用于存储供处理器电路使用的一个或多个程序的存储器电路。此外,附件设备100可以包括内部电源(未示出),诸如电池。该内部电源可以将电流提供给任意特征部或描述的需要电流的特征部,诸如触敏层106和处理器电路。
图4和图5至少部分地基于相应主体的磁体,进一步示出了第一主体104和第二主体108之间的关系。出于简化和说明的目的,可以从图4和图5中去除一些特征部和部件。图4示出了闭合构造中的附件设备100的横截面视图(同样在图1中示出)。在闭合构造中,第一磁层120的每个磁体可以与第二磁层150的磁体磁耦合以形成多个磁路。作为代表性示例,第一磁层120的第一磁体126与第二磁层150的第一磁体156磁耦合以形成由外部磁场线(如虚线所示)表示的磁路。在第一磁层120中的剩余磁体和第二磁层150中的至少一些磁体之间可以形成类似的磁耦合。
然而,当相对于第一主体104驱动或致动第二主体108时,第一主体104与第二主体108之间的磁路停止。例如,图5示出了打开构造中的附件设备100的横截面视图(同样在图2中示出)。如图所示,沿着箭头166所表示的方向相对第一主体104驱动第二主体108。这样,第一磁层120中的磁体与第二磁层150中的磁体对准,使得(相应磁层的)相同的磁极性彼此对准。例如,第一磁层120的第一磁体126现在与第二磁层150的第五磁体164(同样在图3中示出)对准。因此,第一磁体126的“南”极与第五磁体164的“南”极对准,使得第一磁体126受到第五磁体164的排斥。在第一磁层120的剩余磁体和第二磁层150的至少一些磁体之间可以形成类似的排斥构造。因此,第一主体104可与第二主体108磁性地排斥,使得沿第二箭头168所表示的方向驱动第一主体104。
在一些情况下,第一主体104的磁排斥可以导致第一主体104相对于第二主体108侧向地移动。例如,第一磁层120的第一磁体126可以尝试侧向地移动,以与第二磁层150的第一磁体156形成(或重新形成)磁路。然而,第二主体108的金属块可以与第一主体104的磁体磁耦合,以保持第一主体104和第二主体108之间期望的对准。例如,如图5所示,设置在第五磁体164中的金属块182可与第一磁体126磁耦合。类似地,第二磁层150中的其余金属块可以提供类似的磁耦合,以提供防止或限制第一主体104相对第二主体108的不希望的侧向移动的力。虽然未示出,但可以存在其他机械对准特征部,以使第一主体104与第二主体108以期望的方式对准。
尽管示出并描述了图3至图5所示的示例性特征部,这些示例性的特征部可以代表其余特征部。例如,可以在第一磁层120的磁体和第二磁层150的磁体之间形成多个磁路(如图3所示)。相反,通过致动第二主体108,第一主体104的所有磁体可以受到第二磁层150中的至少一个磁体的排斥。此外,可以形成符合特征部的各种磁极性构造,以形成附件设备100的打开和闭合构造。
当附件设备100处于打开构造时,第一主体104的所选部分可以相对于第一主体104的其他部分被驱动或致动。例如,图6示出了附件设备100的横截面视图,示出了响应于与第二主体108中的线圈192的磁耦合而致动的第一主体104的一部分。如放大视图中所示,尽管第一磁层120的第二磁体128可以磁性地排斥第二磁层150的第一磁体156,但是电流可以流过线圈192,使得线圈192形成与第二磁体128的外部电磁场磁吸引力,并且还克服由第二磁层150中的第一磁体156产生的磁排斥力。响应于由例如由触敏层106检测到的对第一主体104的触摸输入引起的凹陷196,电流流过线圈192。如图所示,来自线圈192的电磁场使第二磁体128与第二磁体128磁耦合,并且由于磁耦合,第二磁体128沿着朝向线圈192的方向移动。
图7示出了附件设备100的等轴视图,示出了响应于与第二主体108中的线圈的磁耦合而致动的第一主体104。如图所示,由触摸输入引起的第一主体104中的凹陷196可引发线圈192(图6中所示)产生与第一主体104中的磁体磁耦合的外部电磁场。当凹陷196被移除时(例如,通过用户不再接触第一主体104),电流停止流过线圈192以终止外部电磁场,并且第一主体104返回到其初始配置。
图6和图7描述了用作附件设备100中的力反馈机构的线圈192。该力反馈机构可用于向附件设备100的用户提供感觉。尽管未示出,但是电流可作为电流脉冲流过线圈192。此外,在某些情况下,电流脉冲可以交替地流过线圈192以改变线圈192的磁极性。附件设备100的任何线圈可以与图6中所示的线圈192类似的方式使用。而且,虽然未示出,但是两个或更多个线圈可一起使用以驱动或致动第一主体104的多个部分。
为了控制流过线圈的电流,根据所描述的实施方案的附件设备可包括几种配置。例如,图8示出了根据所描述的实施方案的用于控制分配给附件设备中的线圈202的电流的电路200的电路图。如图所示,电路200可包括用于存储电荷的电容器204。如晶体管206所允许的,电容器204可允许电流流过线圈202。例如,当电流被提供给晶体管206的栅极时,电容器204可以放电并且允许电流流过线圈202。晶体管206可以根据由触敏层106(如图6所示)检测到的触摸输入来准许电流流过。线圈202然后可以采用电磁线圈的形式,同时电流被提供给线圈202。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触敏层106(图2所示)上寄存的触摸输入(或多个输入)使得晶体管206准许从电容器204到线圈202的放电。晶体管206可以是场效应晶体管(“FET”)。
图9示出了根据所描述的实施方案的用于控制分配给附件设备中的线圈252的电流的电路250的另选电路图。如控制器256所准许的,电路250可包括电容器254,该电容器可允许电流流过线圈252。控制器256可与被设计成允许电容器254根据由触敏层106(如图6所示)检测到的触摸输入通过线圈252排放电流的软件程序(未示出)一起使用。线圈252然后可以采用产生外部电磁场的电磁线圈的形式。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控制器256根据用户指定的条件允许电流流过线圈252。例如,控制器256可允许电容器254以单个短脉冲串通过线圈252排放电流。或者,控制器256可允许电容器254在延长的时间段内通过线圈252排放电流。仍然,在另一个替代方案中,控制器256可允许电容器254根据一系列几个短脉冲串通过线圈252排放电流。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触敏层106(图2所示)上寄存的触摸输入(或多个输入)使得控制器256准许从电容器254到线圈252的放电。而且,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控制器256可以在不使用电容器254的情况下工作。
图10至图22示出并描述了附件设备的另选实施方案。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不讨论先前描述的磁性布置,图10至图22中所示的实施方案可包括先前描述的任何磁性布置,以形成附件设备的打开和闭合构造。此外,图10至图22所示的实施方案可包括先前针对附件设备所描述的包括电路的任何特征部,以便产生力反馈。
在一些情况下,附件设备可向用户提供特定的力反馈机构。例如,图10示出了附件设备300的横截面视图,示出了根据重复方式致动的第一主体304,以响应于与第二主体308中的线圈324的磁耦合而产生振动移动。如图所示,附件设备300处于以前述方式形成的打开构造。
如图所示,第一主体304包括与第二主体308中的磁体322对准的磁体312,两个磁体以相同的磁极性面向彼此,从而导致磁体相互排斥。然而,第二主体308可包括形成引起与磁体312的磁耦合的外部电磁场的线圈(定位在磁体322内)。因此,这样可导致第一主体304的一部分相对于第一主体304的周围区域在朝向第二主体308的方向上移动。触敏层306可包括传感器或传感元件,该传感器或传感元件被设计成检测沿触敏层306的任何位置的触摸输入。或者,线圈324可包括被设计成检测对第一主体304的触摸输入的传感器或感测元件。这样,线圈可用于检测机构和致动机构的双重目的。应当理解,线圈324可以是附件设备300中其余线圈的代表性线圈。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附件设备300可被设计成以振动感觉的形式向用户提供力反馈。例如,电流可以短脉冲串流过线圈324,使得线圈324以短脉冲串形成电磁线圈。因此,根据短脉冲串和流过线圈324的电流,磁体312可以短脉冲串被磁性地吸引到线圈324(作为电磁线圈),从而使磁体312和第一主体304往复移动。图10中的虚线表示第一主体304以短脉冲串往复移动,从而限定了用户可能感觉到的振动感觉。而且,为了增强振动移动,电流可在相反方向上流过线圈324,使得线圈324形成改变其磁极性的外部电磁场。
图11示出了附件设备300的等轴视图,示出了响应于与第二主体308中的线圈(未示出)的磁耦合,根据限定力反馈的重复的振动移动而致动的第一主体304。如图所示,用户330可通过触摸第一主体304(并且具体地与第一主体304中的触敏层306)或者与该第一主体形成电容耦合来产生振动移动。当触敏层306检测到触摸输入时,触敏层306可向控制器(诸如图9中所示的控制器256)发信号通知以允许电流流过第二主体308中的线圈(或多个线圈),诸如对应于由用户330输入的触摸的位置的线圈。具体地讲,电流可以几个短脉冲串流过,并且可在相反方向上以短脉冲串流过线圈(或多个线圈)。这样,如图11所示,用户330可以根据形成外部电磁场的线圈(诸如图10中的线圈324)以短暂重复的方式感受到振动感觉,并且以短暂重复的方式暂时吸引磁体(诸如图10中的磁体312)。
在一些情况下,用户可同时激活多个线圈。例如,图12示出了附件设备300的平面图,示出了基于在第一主体304处接收的输入作为响应而致动的第一主体304的多个磁体。如图所示,用户330可通过与触敏层306耦合而创建输入,从而使多个线圈(未示出)产生力反馈。例如,具有磁体312、第二磁体314、第三磁体316以及第四磁体318的第一主体304可以组合,以使第一主体304基于前述磁体中的每一个以短暂重复的方式与其各自的线圈磁耦合而以重复振动的方式移动。这可响应于用户330用相对较大的力按压第一主体304。另外,虽然未示出,但是用户330可沿第一主体304在多个位置按压第一主体304,从而使触敏层306在多个位置产生对控制器256(图9中示出)的输入。这可使控制器256准许电流流过遍布第一主体304的一个或多个线圈,从而使一个或多个线圈与第一主体304中的磁体磁耦合。
图13示出了根据所描述的实施方案的附件设备400的另选实施方案的等轴视图,示出了设置在附件设备400的第一主体404上的键盘402。键盘402可被设计成包括在本领域中是公知的用于键盘的QWERTY配置。另外,当附件设备400经由有线或无线配置与电子设备同步或配对时,键盘402可与电子设备(未示出)一起使用。键盘402的每个键可与被设计成当键被按压时检测击键的触敏层406耦合。另外,如图13所示,当第一主体404和键盘402至少部分地从附件设备400的开口410延伸时,附件设备400处于打开构造。然而,附件设备400还可以通过例如致动开关412而将其构造改变为闭合构造,从而引起先前描述的磁耦合。
图14至图16示出了可以对代表图13中所示的键盘402的任何一个或多个键的键执行的示例性击键。图14示出了图13所示的附件设备400的横截面视图,示出了具有多个键的第一主体404以及设置在具有几个磁体和线圈的第二主体408上的磁体。如图所示,附件设备400处于打开构造。另外,第一主体404可包括与触敏层406电耦合的几个键,诸如键422。另外,键422可设置在设置在第一主体404中的磁体424上方。第二主体408可包括与磁体424对准的磁体426,这两个磁体以相同的磁极性面向彼此,使得磁体424和磁体426彼此磁性地排斥。另外,磁体426可包括设置在磁体426的开口中的线圈428。
图15示出了图14所示的附件设备400的横截面视图,进一步示出了在第一主体404处接收的输入。例如,该输入可以是用户430与键422接触的形式。这样,触敏层406可检测键盘402(图13中所示)的键422或任何键的触摸事件。
图16示出了图15所示的附件设备400的横截面视图,进一步示出了响应于在第一主体404处接收的输入而移动的第一主体404。如图所示,当用户430接触键422时,触敏层406可以发信号通知用户430和键422之间的耦合,从而使电流流过线圈428。当线圈428形成外部电磁场时,线圈428与磁体424磁耦合,从而使键422被驱动或朝向线圈428致动(尽管磁体424与磁体426之间磁性排斥)。因此,磁耦合可以简单地通过用户430与键422接触而引起键422的驱动力。此外,一旦键422被朝向线圈428驱动,电流可以停止流过线圈428,并且键返回到其初始位置。这样,附件设备400可使用磁耦合来定义键盘的击键。此外,力反馈可类似于通常在触觉键盘中发现的“点击”配置。另外,如果需要,键盘402(图13中所示)可被设计成包括以先前描述的方式呈键422的振动运动形式的力反馈,基于以短脉冲串流过线圈428的电流。
附件设备可包括设置在第一主体上的附加特征部。例如,图17示出了根据所描述的实施方案的附件设备500的另选实施方案的平面图,示出了具有显示器组件510的第一主体504。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显示器组件510包括与显示器组件510集成的电容式触敏层。如图所示,显示器组件510可被设计成呈现视觉信息。作为图17中所示的非限制性示例,显示器组件510可呈现web浏览器512和软件应用程序514。另外,当附件设备500经由有线或无线配置与电子设备同步或配对时,附件设备500可与电子设备(未示出)一起使用。或者,附件设备500可用作“独立”设备。这样,附件设备500可被设计成当附件设备500未与电子设备配对时独立于电子设备(未示出)工作。因此,附件设备500可包括必要的内部组件,包括处理器电路、存储器电路以及内部电源。
然而,显示器组件510可基于检测到用户的输入来改变其视觉信息。例如,图18示出了图17中所示的附件设备500的平面图,其中显示器组件510的视觉信息不断改变以基于检测到用户530对显示器组件510的输入来提供另选输入设备。如图所示,视觉信息可采用在显示器组件510上显示的键盘516的形式。键盘516可以是显示器组件510上的虚拟(非机械)显示器,并且具有键盘,该键盘具有本领域公知的用于键盘的QWERTY配置。就这一点而言,虽然显示了键盘516,但该键盘可以用作传统的机械键盘。显示器组件510中的电容式触敏层可执行输入检测。此外,该检测可以是预定义的检测或用户定义的检测。此外,该检测可基于在显示器组件510处接收的打字输入。例如,如图18所示,用户530可呈现模拟打字配置的配置。因此,当显示器组件510检测到打字配置时,显示器组件510可以从例如web浏览器512(在图18中示出)改变为键盘516。另外,键盘516可被设计成当附件设备500与电子设备(未示出)配对时提供输入或命令。
图19示出了具有图18所示的显示器组件510的附件设备500的平面图,其中显示器组件510上的键盘516根据用户530的定位的移位而移位。当附件设备500相对于用户530移动时,诸如当用户530坐在移动的汽车或飞机上,并且汽车或飞机使附件设备500移动时,这可能是有用的。显示器组件510可检测用户530的移位或移动,并且将显示器组件510上显示的键盘516的键移位到用户530下方的位置。这样,用户530可以不被中断的方式继续打字。
图20示出了图19中所示的附件设备500的平面图,其中显示器组件510基于由显示器组件510检测到的另选输入将其视觉内容进一步改变为另选输入设备。例如,当用户530在显示器组件510上方显示手指532时,显示器组件510可确定用户530意图执行通常在电子设备的物理触控板中发现的“轻扫”动作。这样,显示器组件510可以移除键盘516的一些键,以有利于在显示器组件510上显示的触控板534。用户530然后可对触控板534执行轻扫,该轻扫可对应于例如电子设备(未示出)的显示器上的光标移动。
附件设备的各种实施方案可与电子设备配对。或者,所示出和描述的附件设备的至少一些实施方案可与电子设备集成。例如,图21示出了根据所描述的实施方案的电子设备610的等轴视图。电子设备610可包括膝上型计算设备。如图所示,电子设备610包括具有与先前描述的附件设备的特征部类似的几个特征部的基体部分600。基体部分600可包括具有键盘602的第一主体604。然而,第一主体604可包括先前针对第一主体所描述的任何特征部。此外,基体部分600被示出为呈打开构造。然而,通过在朝向基体部分600的方向上旋转电子设备610的显示器外壳612,铰链组件(未示出)可与第二主体608耦接,从而使第一主体604相对于第二主体608移动。这可能使基体部分600变为闭合构造,其中第一主体604以前述方式与第二主体608磁耦合。此外,对基体部分600的输入可对应于对电子设备610的命令。
图22示出了根据所描述的实施方案的与电子设备710一起使用的附件设备700的等轴视图。电子设备710可以是平板计算设备。另外,附件设备700可通过有线通信或通过无线通信协议诸如蓝牙或802.11(Wi-Fi)协议与电子设备配对。如图所示,附件设备700包括包含织物层的第一主体704。然而,第一主体704可包括先前针对第一主体704所描述的任何一个或多个特征部。此外,对附件设备700的输入可对应于对电子设备710的命令。附件设备700还可以包括第二主体708。如图所示,附件设备700处于打开构造。然而,附件设备700可通过使用开关(未示出)变为闭合构造,其中第一主体704以前述方式与第二主体708磁耦合。
图23示出了根据所描述的实施方案的示出用于组装附件设备的方法的流程图800,该附件设备在附件设备中提供力反馈。在步骤802中,形成第一主体。第一主体可包括嵌入第一主体中并且被配置为接收触摸输入的触敏层。而且,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主体包括织物层、键盘组件和/或显示器组件。
在步骤804中,形成第二主体。第二主体与第一主体分开。第二主体可包括力反馈机构,该力反馈机构响应于触摸输入在第一主体处提供力反馈。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力反馈机构包括线圈,该线圈被配置为当线圈接收电流时形成外部电磁场。外部电磁场被配置为与第一主体中的一个或多个磁体磁耦合。
可单独地或以任何组合方式来使用所述实施方案的各个方面、实施方案、具体实施或特征。可由软件、硬件或硬件与软件的组合来实现所述实施方案的各个方面。所述实施方案还可被实施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用于控制生产操作的计算机可读代码,或者被实施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用于控制生产线的计算机可读代码。计算机可读介质为可存储数据的任何数据存储装置,该数据之后可由计算机系统读取。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包括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CD-ROM、HDD、DVD、磁带和光学数据存储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还可分布在网络耦接的计算机系统中,使得计算机可读代码以分布的方式被存储和执行。
在上述描述中,为了解释的目的,所使用的特定命名提供对所述实施方案的彻底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将显而易见的是,实践所述实施方案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因此,出于举例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呈现了对本文所述的具体实施方案的前述描述。它们并非旨在是穷举性的或将实施方案限制到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将显而易见的是,根据上述教导内容,许多修改和变型是可能的。

Claims (61)

1.一种适于与电子设备一起使用的附件设备,所述附件设备包括:
第一主体,所述第一主体包括嵌入所述第一主体中并且被配置为接收触摸输入的触敏层;以及
第二主体,所述第二主体与所述第一主体分开并且包括力反馈机构,所述力反馈机构响应于所述触摸输入而在所述第一主体处提供力反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件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主体包括磁体,并且
所述力反馈机构包括线圈,所述线圈被配置为接收电流以形成磁性地吸引所述磁体的外部电磁场,从而致使所述第一主体在朝向所述第二主体的方向上移动以限定所述第一主体处的所述力反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附件设备,还包括被配置为相对于所述第一主体移动所述第二主体的开关,其中:
所述第二主体包括第二磁体,并且
当所述开关移动所述第二主体以使所述第二磁体与所述磁体对准时,所述磁体与所述第二磁体磁耦合,从而致使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磁耦合并且在朝向所述第二主体的方向上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附件设备,其中所述第二主体包括第二磁体,并且其中当所述线圈停止接收所述电流时,所述磁体被所述第二磁体磁性地排斥,从而致使所述第一主体在远离所述第二主体的方向上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附件设备,其中所述线圈被配置为以重复的方式接收所述电流,从而在所述电磁线圈和所述磁体之间引起根据重复的方式的磁吸引,从而致使所述第一主体根据重复的方式在朝向所述第二主体的所述方向和在远离所述第二主体的所述方向上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附件设备,其中所述线圈包括检测所述触摸输入的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附件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主体包括具有按键的键盘,
所述触摸输入包括对所述按键的触摸,并且
当所述按键被触摸时,向所述按键提供力反馈。
8.一种附件设备,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包括开口;
第一主体,所述第一主体被配置为接收触摸输入并且包括第一磁体;以及
第二主体,所述第二主体设置在所述开口中,所述第二主体包括:
力反馈机构,所述力反馈机构被配置为基于所述触摸输入在所述第一主体处提供力反馈,
第二磁体,所述第二磁体具有第一磁极性,所述第二磁体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磁体磁耦合以将所述第一主体朝向所述第二主体驱动,并且将所述第一主体放置在所述开口内,以及
第三磁体,所述第三磁体具有与所述第一磁极性相反的第二磁极性,所述第三磁体被配置为磁性地排斥所述第一磁体以驱动所述第一主体远离所述第二主体,并且将所述第一主体至少部分地放置在所述开口外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附件设备,其中所述力反馈包括所述第一主体的振动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附件设备,其中所述力反馈机构包括定位在所述第三磁体的开口内的线圈,所述线圈被配置为接收电流以形成所述第一磁极性的外部电磁场以与所述第一磁体磁耦合并且吸引所述第一磁体,并且在朝向所述第二主体的方向上致动具有所述第一磁体的所述第一主体的一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附件设备,其中所述第二主体包括定位在所述线圈内的金属,并且当所述第一磁体磁性地排斥所述第三磁体时,所述金属与所述第一磁体磁耦合,从而使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磁耦合。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附件设备,其中所述第二主体在第一方向上垂直于所述第一主体致动以使所述第二磁体与所述第一磁体对准,并且其中所述第二主体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致动以将所述第三磁体与所述第一磁体对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附件设备,其中所述基板还包括开关,所述开关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上驱动所述第二主体。
14.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附件设备,其中所述第一主体包括显示器组件,所述显示器组件显示用于接收所述触摸输入的键盘组件。
15.一种用于组装附件设备的方法,所述附件设备在所述附件设备中提供了力反馈,所述方法包括:
形成第一主体,所述第一主体包括嵌入所述第一主体中并且被配置为接收触摸输入的触敏层;并且
形成第二主体,所述第二主体与所述第一主体分开并且包括力反馈机构,所述力反馈机构响应于所述触摸输入而在所述第一主体处提供所述力反馈。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形成基板,所述基板包括开口,所述开口具有用来接收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的尺寸和形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提供开关,所述开关被配置为沿相对于所述第一主体的所述开口移动所述第二主体,其中:
所述第一主体包括磁体,
所述第二主体包括第二磁体,并且
当所述开关移动所述第二主体以使所述第二磁体与所述磁体对准时,所述磁体与所述第二磁体磁耦合,从而致使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磁耦合并且在朝向所述第二主体的方向上移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主体包括磁体,并且
所述力反馈机构包括线圈,所述线圈被配置为接收电流以形成磁性地吸引所述磁体的外部电磁场,从而致使所述第一主体在朝向所述第二主体的方向上移动以限定所述第一主体处的所述力反馈。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线圈被配置为接收电流以形成与所述磁体磁耦合的外部电磁场,并且在朝向所述第二主体的方向上致动具有所述磁体的所述第一主体的一部分。
20.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主体处接收键盘的按键,其中当向所述按键提供所述触摸输入时在按键处引起所述力反馈。
21.一种与电子设备一起使用的附件设备,所述附件设备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开口;
第一主体,所述第一主体被配置为接收触摸输入以向所述电子设备提供控制;
第二主体,所述第二主体定位在所述开口中,使得所述第一主体覆盖所述第二主体;以及
开关,所述开关致使所述第二主体相对于所述第一主体移动。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附件设备,其中所述第一主体在所述第一主体位于所述开口中的闭合构造中与所述第二主体磁耦合,并且其中所述开关移动所述第二主体,使得所述第一主体在所述第一主体至少部分地在所述开口之外的打开构造中与所述第二主体磁性地排斥。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附件设备,其中:
在所述闭合构造中,所述第一主体设置在所述开口中,并且
在所述打开构造中,所述第一主体至少部分地在所述开口之外。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附件设备,还包括:
第一磁体,所述第一磁体位于所述第一主体中;以及
第二磁体,所述第二磁体位于所述第二主体中,所述第二磁体在所述闭合构造中与所述第一磁体磁耦合。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附件设备,还包括第三磁体,所述第三磁体位于所述第二主体中,其中当所述开关被致动以移动所述第二主体时,所述第三磁体被定位成磁性地排斥所述第一磁体,从而将所述第一主体从所述闭合构造转换到所述打开构造。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附件设备,还包括线圈,所述线圈由所述第三磁体围绕,所述线圈被配置为接收电流以形成电磁体,所述电磁体在所述打开构造中与所述第一磁体磁耦合。
27.根据权利要求21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附件设备,其中所述第一主体包括显示器或键盘。
28.一种与电子设备一起使用的附件设备,所述附件设备包括:
主体;以及
触敏层,所述触敏层嵌入所述主体中,所述触敏层被配置为检测所述主体处的触摸输入,从而致使所述主体的振动。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附件设备,其中所述主体包括呈现视觉信息的显示器,并且其中所述触敏层通过所述显示器接收所述触摸输入。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附件设备,其中所述主体包括键盘组件,并且其中所述触敏层通过所述键盘组件的按键接收所述触摸输入。
31.根据权利要求28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附件设备,还包括:
磁体,所述磁体位于所述主体中;以及
线圈,所述线圈接收电流以形成电磁体,所述电磁体与所述磁体磁耦合,从而致使所述主体在朝向所述线圈的方向上移动。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附件设备,还包括:
第二主体,所述第二主体承载所述线圈;以及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接收所述第二主体的开口。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附件设备,其中所述触摸输入致使所述线圈接收所述电流。
34.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附件设备,其中所述电流包括致使所述电磁体形成交变磁极性的交变电流。
35.一种提供力反馈的附件设备,所述附件设备包括:
第一主体,所述第一主体包括磁体;以及
第二主体,所述第二主体包括线圈,所述线圈接收交变电流,使得所述线圈形成具有交变磁极性的电磁体,所述交变磁极性包括:
第一磁极性,所述第一磁极性与所述磁体磁耦合,从而致使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磁体朝向所述第二主体移动,以及
第二磁极性,所述第二磁极性磁性地排斥所述磁体,从而致使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磁体移动离开所述第二主体,其中朝向所述第二主体和远离所述第二主体移动的所述第一主体限定所述力反馈。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附件设备,还包括嵌入所述第一主体的触敏层,其中所述触敏层接收触摸输入,所述触摸输入致使所述线圈接收所述交变电流。
37.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附件设备,其中所述交变磁极性致使所述第一主体振动。
38.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附件设备,还包括嵌入所述第一主体中的触敏层,并且所述触敏层被配置为接收致使所述线圈接收所述交变电流的触摸输入。
39.根据权利要求35至38中任一项所述的附件设备,还包括:
第二磁体,所述第二磁体围绕所述线圈;
位于线圈中的金属块,其中当所述第二磁体与所述磁体磁性地排斥时,所述块与所述磁体磁耦合。
40.根据权利要求35至38中任一项所述的附件设备,还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接收所述第二主体的开口;以及
由壳体承载的开关,所述开关被配置为相对于所述第一主体致动所述第二主体。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附件设备,其中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磁体磁耦合以将所述第一主体定位在开口中。
42.一种附件设备,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包括具有按键的键盘;
磁体,所述磁体在对应于所述按键的位置嵌入所述主体中;
线圈,所述线圈接收交变电流,使得所述线圈形成具有交变磁极性的电磁体,所述交变磁极性包括:
第一磁极性,所述第一磁极性与所述磁体磁耦合,从而致使所述主体和所述磁体朝向所述线圈移动,以及
第二磁极性,所述第二磁极性磁性地排斥所述磁体,从而致使所述主体和所述磁体移动离开所述线圈。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附件设备,其中向按键提供触摸输入致使所述线圈提供第一磁极性,从而致使所述磁体和所述按键在朝向所述线圈的方向上移动。
44.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附件设备,还包括:
第二主体;以及
电路板组件,所述电路板组件嵌入所述第二主体中,所述电路板组件承载所述线圈。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附件设备,其中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与所述线圈电耦合的金属迹线。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附件设备,还包括嵌入所述第二主体中的第二磁体,所述第二磁体围绕所述线圈。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附件设备,还包括第三磁体,其中所述第二磁体与所述磁体磁耦合,并且其中所述第三磁体与所述磁体磁性地排斥。
48.根据权利要求44至47中任一项所述的附件设备,还包括相对于所述主体移动第二主体的开关。
49.一种用于组装附件设备的方法,所述附件设备提供力反馈,所述方法包括:
将第一磁体嵌入第一主体;
将第二磁体嵌入第二主体,所述第二主体被所述第一主体覆盖;并且
在第二磁体的开口中设置线圈,所述线圈被配置为接收交变电流,使得所述线圈形成具有交变磁极性的电磁体,所述交变磁极性包括:
第一磁极性,所述第一磁极性与所述第一磁体磁耦合,从而致使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一磁体朝向所述第二主体移动,
以及
第二磁极性,所述第二磁极性磁性地排斥所述第一磁体,从而致使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一磁体移动离开所述第二主体,其中朝向所述第二主体和远离所述第二主体移动的所述第一主体限定所述力反馈。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第三磁体嵌入所述第二主体中,所述第二磁体与所述第一磁体磁耦合,并且所述第三磁体与所述第一磁体磁性地排斥。
51.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第二主体插入壳体的开口中,其中所述第二磁体与所述第一磁体磁耦合,从而致使所述第一主体移动到所述开口中。
52.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将开关固定在所述壳体上;以及
使开关与所述第二主体耦合,所述开关被配置为相对于所述第一主体移动所述第二主体。
53.根据权利要求49至5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触敏层嵌入所述第一主体中,所述触敏层被配置为检测对触敏层的触摸输入,从而致使所述线圈接收交变电流。
54.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主体上设置显示器,其中对所述显示器的凹陷提供所述触摸输入。
55.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主体上设置按键,其中对所述按键的凹陷提供所述触摸输入。
56.一种用于组装附件设备的方法,所述附件设备包括壳体、具有第一磁体的第一主体,和具有第二磁体和第三磁体的第二主体,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壳体的开口中设置所述第二主体;并且
在所述第二主体上定位所述第一主体,使得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二磁体磁耦合,致使所述第一主体移动到开口中,其中所述第二主体被配置为相对于所述第一主体侧向地移动,使得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三磁体对准,并且与所述第三磁体磁性地排斥,致使所述第一主体至少部分地移出开口。
57.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将触敏层嵌入第一主体;以及
将线圈嵌入所述第二主体,其中当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三磁体对准时,所述触敏层被配置为接收触摸输入,所述触摸输入致使所述线圈接收电流以形成与所述第一磁体磁耦合的电磁体,从而致使对应于所述触摸输入的位置上的所述第一主体的一部分在朝向所述第二主体的方向上移动。
58.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金属块插入所述线圈内,当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三磁体对准时,所述金属块与所述第一磁体磁耦合。
59.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壳体上固定开关,所述开关与所述第二主体耦合,以使所述第二主体相对于所述第一主体侧向地移动。
60.根据权利要求56至5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磁体上安装按键。
61.根据权利要求56至5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主体上安装显示器。
CN201680053844.XA 2015-09-16 2016-07-25 电子设备的力反馈表面 Active CN1080276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562219618P 2015-09-16 2015-09-16
US62/219,618 2015-09-16
US15/215,448 US10692668B2 (en) 2015-09-16 2016-07-20 Force feedback surface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US15/215,448 2016-07-20
PCT/US2016/043885 WO2017048364A1 (en) 2015-09-16 2016-07-25 Force feedback surface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27659A true CN108027659A (zh) 2018-05-11
CN108027659B CN108027659B (zh) 2021-11-05

Family

ID=58237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53844.XA Active CN108027659B (zh) 2015-09-16 2016-07-25 电子设备的力反馈表面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692668B2 (zh)
CN (1) CN108027659B (zh)
WO (1) WO2017048364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00185A (zh) * 2018-06-28 2018-11-27 上海科世达-华阳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触摸开关及其应用的电子设备
CN109586512A (zh) * 2018-11-02 2019-04-05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性振动模组
CN109660101A (zh) * 2019-01-25 2019-04-19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性振动模组
CN112073571A (zh) * 2019-06-10 2020-12-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CN115016599A (zh) * 2021-11-04 2022-09-0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触摸板组件和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079583A1 (en) * 2017-09-08 2019-03-14 Immersion Corporation Haptic Actuation Systems for a Touch Surface
USD908697S1 (en) * 2018-06-04 2021-01-26 Logitech Europe S.A. Keyboard
US11789499B2 (en) 2018-12-18 2023-10-17 Intel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omatically opening hinged components of electronic devices
US10795519B2 (en) 2019-01-31 2020-10-06 Faurecia Interior Systems, Inc. Vehicle interior panel with shape-changing surface
JP2020160786A (ja) * 2019-03-26 2020-10-01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入力装置
WO2021178596A1 (en) * 2020-03-03 2021-09-10 Sensel,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nd characterizing touch inputs at a human-computer interface
US11887398B2 (en) * 2020-10-06 2024-01-30 Sensel, Inc. Human-computer interface system
US11880506B2 (en) * 2020-10-06 2024-01-23 Sensel, Inc. Haptic keyboard system
WO2023026540A1 (ja) * 2021-08-26 2023-03-02 アルプス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38944A1 (en) * 2003-08-12 2005-02-17 Fujitsu Component Limited Coordinates input device
CN101681200A (zh) * 2007-04-11 2010-03-24 诺基亚公司 对输入致动器的反馈
CN103207672A (zh) * 2013-03-04 2013-07-17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物理反馈系统、控制方法、装置、显示器组件及电子设备
US20140197938A1 (en) * 2011-08-17 2014-07-17 Alexander Thorsten Kern Operator control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49912B2 (ja) * 2000-08-08 2007-07-25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携帯型電子機器、電子機器、振動発生器、振動による報知方法および報知制御方法
US20030184574A1 (en) 2002-02-12 2003-10-02 Phillips James V. Touch screen interface with haptic feedback device
JP2006146611A (ja) * 2004-11-19 2006-06-08 Fujitsu Component Ltd ハプティックパネル装置
KR100590576B1 (ko) * 2004-12-28 2006-11-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영상의 촉각 제공 장치 및 방법
US20080316180A1 (en) 2007-06-19 2008-12-25 Michael Carmody Touch Screen Keyboard With Tactile Feedback, and Associated Method
US9857872B2 (en) 2007-12-31 2018-01-02 Apple Inc. Multi-touch display screen with localized tactile feedback
US9513705B2 (en) * 2008-06-19 2016-12-06 Tactile Displays, Llc Interactive display with tactile feedback
US8400410B2 (en) * 2009-05-26 2013-03-19 Microsoft Corporation Ferromagnetic user interfaces
US20110193787A1 (en) * 2010-02-10 2011-08-11 Kevin Morishige Input mechanism for providing dynamically protruding surfaces for user interaction
DE102011079711B4 (de) * 2011-07-25 2013-10-17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Bedienvorrichtung
FR2978846B1 (fr) * 2011-08-03 2013-09-13 Dav Module d'interface tactile
US9514902B2 (en) * 2013-11-07 2016-12-06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Controller-less quick tactile feedback keyboard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38944A1 (en) * 2003-08-12 2005-02-17 Fujitsu Component Limited Coordinates input device
CN101681200A (zh) * 2007-04-11 2010-03-24 诺基亚公司 对输入致动器的反馈
US20140197938A1 (en) * 2011-08-17 2014-07-17 Alexander Thorsten Kern Operator control device
CN103207672A (zh) * 2013-03-04 2013-07-17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物理反馈系统、控制方法、装置、显示器组件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00185A (zh) * 2018-06-28 2018-11-27 上海科世达-华阳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触摸开关及其应用的电子设备
CN109586512A (zh) * 2018-11-02 2019-04-05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性振动模组
CN109660101A (zh) * 2019-01-25 2019-04-19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性振动模组
CN112073571A (zh) * 2019-06-10 2020-12-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CN115016599A (zh) * 2021-11-04 2022-09-0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触摸板组件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076885A1 (en) 2017-03-16
US10692668B2 (en) 2020-06-23
WO2017048364A1 (en) 2017-03-23
CN108027659B (zh) 2021-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27659A (zh) 电子设备的力反馈表面
US10345905B2 (en)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deformable displays
EP2876528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friction and vibrotactile effects
US10642361B2 (en) Haptic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
CN209486630U (zh) 触笔
CN102483649B (zh) 包括透光板的装置和相关方法
US8773247B2 (en) Haptic feedback device using standing waves
US9529435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haptic notifications
US989890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haptic surface elements
CN104571685B (zh) 触觉提示装置、电子设备和触觉提示方法
KR101480813B1 (ko) 촉감 제시 장치
EP3305383A1 (en) Haptic actuator incorporating electropermanent magnet
CN104281219B (zh) 用于平板设备的盖子
US9268365B2 (en) Protecting cover
US20140125471A1 (en) Haptic feedback systems and methods
WO2015054789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non-visual spatial interfacing with a computer
WO2017222581A1 (en) Haptically enabled overlay for a pressure sensitive surface
KR101815365B1 (ko) 입력 장치, 입력 장치의 동작 방법 및 입력 장치에 대응하는 전자 장치
CN108628456A (zh) 带有制动的支持触觉的系统
KR101303329B1 (ko) 고집적 및 고성능 촉감제공 액추에이터, 고집적 및 고성능 촉감 액추에이터 어레이 및 촉감 감성피드백 제공장치
US2013018788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Hashizume et al. Cross-field haptics: Multiple direction haptics combined with magnetic and electrostatic fields
KR20090122571A (ko) 터치스크린에서의 입력 피드백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장치
US11394385B1 (en) Input device having adjustable input mechanisms
KR101085462B1 (ko) 탄성반력을 이용한 진동발생모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