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24599B - 系带儿卷绕装置及利用该装置的鞋和衣服 - Google Patents

系带儿卷绕装置及利用该装置的鞋和衣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24599B
CN108024599B CN201680048451.XA CN201680048451A CN108024599B CN 108024599 B CN108024599 B CN 108024599B CN 201680048451 A CN201680048451 A CN 201680048451A CN 108024599 B CN108024599 B CN 1080245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reverse rotation
rotation preventing
lace
bas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4845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24599A (zh
Inventor
金硕焕
金俊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4/831,978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10264852B2/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6010510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874925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80245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45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245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45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CFASTENINGS OR ATTACHMENTS OF FOOTWEAR; LACES IN GENERAL
    • A43C11/00Other fasten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hoes
    • A43C11/16Fastenings secured by wire, bolts, or the like
    • A43C11/165Fastenings secured by wire, bolts, or the like characterised by a spool, reel or pulley for winding up cables, laces or straps by rot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CFASTENINGS OR ATTACHMENTS OF FOOTWEAR; LACES IN GENERAL
    • A43C11/00Other fasten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hoes
    • A43C11/08Hook fastenings; Rotary hook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CFASTENINGS OR ATTACHMENTS OF FOOTWEAR; LACES IN GENERAL
    • A43C11/00Other fasten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hoes
    • A43C11/14Clamp fastenings, e.g. strap fastenings; Clamp-buckle fastenings; Fastenings with toggle levers
    • A43C11/1406Fastenings with toggle levers; Equipment therefor
    • A43C11/142Fastenings with toggle levers with adjustment means provided for on the shoe, e.g. rack
    • A43C11/1446Fastenings with toggle levers with adjustment means provided for on the shoe, e.g. rack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rotection means to prevent damage or accidental loosening of the fasten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CFASTENINGS OR ATTACHMENTS OF FOOTWEAR; LACES IN GENERAL
    • A43C11/00Other fasten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hoes
    • A43C11/14Clamp fastenings, e.g. strap fastenings; Clamp-buckle fastenings; Fastenings with toggle levers
    • A43C11/1406Fastenings with toggle levers; Equipment therefor
    • A43C11/146Fastenings with toggle levers with adjustment means provided for on the strap, e.g. ratchet strap
    • A43C11/148Fastenings with toggle levers with adjustment means provided for on the strap, e.g. ratchet strap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rotection means to prevent damage or accidental loosening of the fasten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CFASTENINGS OR ATTACHMENTS OF FOOTWEAR; LACES IN GENERAL
    • A43C7/00Holding-devices for laces
    • A43C7/08Clamps drawn tight by laces

Landscapes

  • Storing, Repeated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Of Elongated Articles (AREA)
  • Win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结构简单且容易维护的系带儿卷绕装置。本发明的系带儿卷绕装置包括:基座单元;中间单元,其与基座单元接合;旋转单元,其配置在基座单元与中间单元之间,具有第一咬合部,且设置有第一翼部和第二翼部,在第一翼部与第二翼部之间形成有空间,在该空间卷绕系带儿;盖体单元,其与中间单元接合,且具有与第一咬合部接合或解除接合的第二咬合部;并且包括:第一层,其设置在盖体单元的上表面与盖体单元的下表面之间,且配置有第一逆转防止部、第二逆转防止部、挂接部以及对应挂接部;第二层,其设置在第一翼部与第二翼部之间,且具有卷绕系带儿的空间。

Description

系带儿卷绕装置及利用该装置的鞋和衣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结构简单且容易维护的系带儿卷绕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鞋、包、背包、衣服等具备利用系带儿或类似系带儿的东西的松紧装置。例如,鞋的系带儿以之字形连接设置,并通过拉紧系带儿使鞋紧贴于用户的脚。
但是,每次穿鞋脱鞋对系带儿进行松紧都比较麻烦,所以一般在穿鞋的时候由于未完全拉紧系带儿致使鞋未完整地紧贴在用户的脚。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运动等要想将鞋完全紧贴于用户的脚时就需要重新拉紧系带儿,之后又要松开系带儿等,这会给用户带来不便。并且,当步行或运动中系带儿被松开时,存在需要重新捆扎系带儿等的不方便性。
而且,有必要将系带儿卷绕装置的整体高度降低以提高使用率,但该问题仍没有充分地得到解决。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容易维护的系带儿卷绕装置。但是,这种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示例性的,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此。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降低高度不仅用于包或背包而且还能够用于塑身内衣等从而提高产品使用率的系带儿卷绕装置。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系带儿卷绕装置,其包括:基座单元;中间单元,与所述基座单元接合;旋转单元,其配置在所述基座单元与所述中间单元之间,具有第一咬合部,且设置有第一翼部和第二翼部,在所述第一翼部与所述第二翼部之间形成有空间,在所述空间卷绕系带儿;盖体单元,其与所述中间单元接合,且具有与所述第一咬合部接合或解除接合的第二咬合部;并且包括:第一层(first stage),其设置在所述盖体单元的上表面与所述盖体单元的下表面之间,且配置有第一逆转防止部、第二逆转防止部、挂接部以及对应挂接部;第二层(second stage),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翼部与所述第二翼部之间,且具有卷绕所述系带儿的所述空间。
优选地,所述挂接部由弹性体构成,且由两个挂接部成双并排配置,配置在所述中间单元或所述盖体单元上。
优选地,所述挂接部的弹性体从平面上看为三角形。
优选地,所述对应挂接部是从所述盖体单元的中心轴径向延长的光盘形状。
优选地,所述对应挂接部设置在所述盖体单元的侧面且朝向所述中间单元的外周表面侧形成。
优选地,所述对应挂接部设置在所述中间单元上,且所述挂接部设置在所述盖体单元。
优选地,所述挂接部包括上部挂接部和下部挂接部,所述下部挂接部以与所述上部挂接部保持规定间隔的方式配置在其下部。
本发明提供一种系带儿卷绕装置,其包括:基座单元;盖体单元,其与所述基座单元可旋转地接合,且具有第一翼部和第二翼部,所述第一翼部与所述第二翼部之间设置有用于卷绕系带儿的空间;所述系带儿卷绕装置由第一层构成,该第一层在所述盖体单元的上表面与设置于所述盖体单元上的所述第二翼部之间设置有第一逆转防止部、第二逆转防止部、挂接部、对应挂接部以及系带儿被卷绕的所述空间部。
优选地,所述对应挂接部设置在所述基座单元上,且所述挂接部设置在所述盖体单元上。
优选地,所述对应挂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翼部上,且所述挂接部设置在所述基座单元。
本发明提供一种系带儿卷绕装置,其包括:基座单元;盖体单元,其与所述基座单元接合,且设置有系带儿被卷绕的空间;挂接及逆转防止用弹性构件,其与所述基座单元接合,其中,所述挂接及逆转防止用弹性构件通过其与所述盖体单元的相互作用来防止所述盖体单元的逆转或者使所述基座单元与所述盖体单元相互接合或解除其接合状态。
本发明提供一种系带儿卷绕装置,其包括:基座单元;盖体单元,其与所述基座单元接合,且设置有系带儿被卷绕的空间;挂接及逆转防止用弹性构件,其与所述基座单元接合,其中,所述基座单元设置有插入所述挂接及逆转防止用弹性构件的插入部,所述挂接及逆转防止用弹性构件是由线形材料弯曲而成,具有至少一个挂接部和第一逆转防止部,所述盖体单元设置有对应于所述挂接部的对应挂接部,且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逆转防止部接合或解除接合的第二逆转防止部。
优选地,所述挂接部被弯曲成弧形并配置在所述基座单元的内侧,所述第一逆转防止部以从所述挂接部之间突出的形式弯曲,并配置成向所述基座单元的外侧突出。
优选地,所述盖体单元具有径向延长的第一翼部和第二翼部,所述第一翼部与所述第二翼部之间设置有空间,在该空间卷绕系带儿,
所述对应挂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翼部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逆转防止部由沿着所述盖体单元的内周表面倾斜的齿轮齿形状形成,在所述齿轮齿之间插入所述第一逆转防止部。
优选地,所述插入部沿着所述基座单元的圆周方向以长孔形式形成,所述长孔之间相互间隔配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系带儿卷绕装置,其包括:基座单元;盖体单元,其与所述基座单元接合且设置有系带儿被卷绕的空间;挂接部,其与所述基座单元接合;第一逆转防止部,其与所述基座单元接合,其中,所述基座单元设置有用于插入所述挂接部的第一插入部,且设置有用于插入所述第一逆转防止部的第二插入部,所述挂接部是由弹性体形成的线形材料弯曲而形成弧形,并且配置在所述基座单元的内侧,所述第一逆转防止部是由板状弹性体弯曲而形成,其前端部向所述基座单元的外侧突出,所述盖体单元设置有对应于所述挂接部的对应挂接部,且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逆转防止部接合或解除接合的第二逆转防止部。
优选地,所述盖体单元具有径向延长的第一翼部和第二翼部,在所述第一翼部与所述第二翼部之间设置有空间,在该空间卷绕系带儿,所述对应挂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翼部或所述第二翼部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逆转防止部沿着所述盖体单元的内周表面以倾斜的齿轮齿形状形成,在所述齿轮齿之间插入所述第一逆转防止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插入部沿着所述基座单元的圆周方向以长孔的形式形成,所述长孔之间相互间隔配置,所述第二插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插入部与所述盖体单元之间。
本发明提供一种系带儿卷绕装置,其包括:基座单元;盖体单元,其与所述基座单元接合且设置有系带儿被卷绕的空间;挂接部,其与所述基座单元接合;第一逆转防止部,其与所述盖体单元接合;其中,所述基座单元设置有用于插入所述挂接部的插入部,且设置有与第一逆转防止部接合或解除接合的第二逆转防止部,所述挂接部为至少一个,是由弹性体构成的线形材料弯曲而形成弧形并配置在所述基座单元的内侧,所述第一逆转防止部是由弹性体弯曲而形成,其前端部以朝向所述基座单元的内侧表面的方式配置,所述盖体单元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逆转防止部接合的接合槽部,且设置有与所述挂接部对应的对应挂接部。
其中,设置在所述盖体单元上的所述接合槽部可在所述盖体单元的底部朝向所述基座单元形成开口部,且以长槽的形式形成。
优选地,所述第一逆转防止部以板状的弹性体形成,两端弯曲并以相互朝向反方向的方式配置。
优选地,所述第二逆转防止部沿着所述基座单元的内周表面形成连续的齿轮齿形状,所述齿轮齿倾斜而被挂在所述第一逆转防止部的末端,从而使所述盖体单元向一个方向移动。
本发明提供一种系带儿卷绕装置,其包括:基座单元,其包括基座板和与所述基座板接合的下部壳体;旋转单元,其配置在所述下部壳体的内部且卷绕系带儿;第一逆转防止部,其与所述下部壳体接合且由弹性体构成;挂接部,其与所述下部壳体接合且由线形弹性体构成;盖体单元,其配置在所述旋转单元的上侧;以及轴杆,其用于接合所述基座单元、所述旋转单元以及所述盖体单元。
其中,所述旋转单元具有径向延长的第一翼部和第二翼部,所述第一翼部与所述第二翼部之间设置有空间,在该空间卷绕系带儿,对应于所述挂接部且用于将所述盖体单元向所述基座板方向移动或向其反方向移动的对应挂接部可设置在所述第一翼部或所述第二翼部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逆转防止部沿着所述基座单元的内周表面形成连续的齿轮齿形状,在所述齿轮齿之间插入所述第一逆转防止部的前端部。
(三)有益效果
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可实现结构简单且容易维护的系带儿卷绕及退绕装置。但这些效果并非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而且,本发明的结构简单且通过降低高度不仅用于包或背包而且还能够用于塑身内衣等从而可提高产品使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而示出系带儿卷绕装置的整体外形的图。
图2是对图1的Ⅱ-Ⅱ部分进行剪切的剖视图。
图3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而剪切图2的A-A'部分的平面图。
图4是示出图3的另一个示例的图。
图5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运行过程而示出从中间单元取出盖体单元的状态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个示例的剖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图7的运行过程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图9的运行过程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图11的运行过程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4是用于说明图13的运行过程的图。
图1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6是用于说明图15的运行过程的图。
图17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而示出系带儿卷绕装置的立体图。
图18和图19是对图17的主要部分进行分解而示出的分解立体图。
图20是对图17进行纵向剪切的剖视图。
图21是示出图17的主要部分的底部立体图。
图22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而示出系带儿卷绕装置的立体图。
图23是图22的分解立体图。
图24是示出图23的主要部分的底部立体图。
图25是对图22的系带儿卷绕装置进行纵向剪切的剖视图。
图26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而示出系带儿卷绕装置的立体图。
图27是对图26的系带儿卷绕装置进行分解的分解立体图。
图28是示出图27的主要部分的底部立体图。
图29是对图26的系带儿卷绕装置进行纵向剪切的剖视图。
图30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而示出系带儿卷绕装置的立体图。
图31是图30的卷绕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2是示出图30的主要部分的底部立体图。
图33是对图30的系带儿卷绕装置进行纵向剪切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实施。但是,本发明可以以多种其他形式实现,并不限定于在此说明的实施例。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在附图中省略了与说明无关的部分,在整个说明书中,对相同或相似的组件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
在以下实施例中,x轴、y轴及z轴并不限定于正交坐标系上的三个轴,可以被解释为包括所述三个轴含义的更宽的含义。例如,x轴、y轴及z轴可以是相互正交的轴,也可以是不相互正交的相互不同方向的轴。
另外,当层、膜、区域、板等各种组件位于另一个组件“上”时,不仅包括直接位于另一个组件“上”的情况,还包括其中间插入有其他组件的情况。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对图1的Ⅱ-Ⅱ部分进行剪切的剖视图,示出系带儿卷绕装置。
本发明的系带儿卷绕装置可包括基座单元100、与基座单元接合的中间单元200、相对基座单元100可旋转的位于基座单元100或中间单元200内的旋转单元300、与中间单元200可旋转地接合的盖体单元400。
基座单元100包括例如圆板等的板状基座板110和缸体形状的下部壳体120。当然,基座板110的形状并不限于圆板,可以是多种形状的板。并且,所述缸体形状可以被理解为类似空腔圆筒的形状。这种下部壳体120可位于基座板110的上表面(+z方向)。这种基座板110与下部壳体120可通过树脂等一体形成。
下部壳体120具有第二侧贯通孔122。当然,如图2所示,根据需要下部壳体120还可具有第一侧贯通孔121。在这种情况,第一侧贯通孔121相比第二侧贯通孔122更接近于基座板110。而且,虽然图中示出下部壳体120可具有大致相对的两个第一侧贯通孔121,也可具有两个第二侧贯通孔122,但这只是示例,第一侧贯通孔121和第二侧贯通孔122各至少一个就可以起到相应的作用。在图2中虽然示出多个第一侧贯通孔121位于y轴方向的直线上,而多个第二侧贯通孔122也位于y轴方向的直线上,但这只是一个实施例,也可以排列在大致的直线上。另外,在图2中虽然示出第一侧贯通孔121和第二侧贯通孔122上下并排,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并不限定于此。如图2所示,例如,多个第一侧贯通孔121可位于大致y轴方向的直线上,多个第二侧贯通孔122可位于大致x轴方向的直线上。
基座单元100的基座板110下部壳体120的外侧部分可形成有多个具有z轴方向的中心轴的通孔111。当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系带儿卷绕装置安装在鞋等上时,使基座板110固定于鞋等的紧固件可通过通孔111。
另外,如图2所示,基座单元100还可具有从下部壳体120的内表面沿着下部壳体120的中心方向突出的旋转支撑部130。所述旋转支撑部130的上表面可形成有向上部(+z方向)突出的旋转支撑突出部132。所述旋转支撑部130和旋转支撑突出部132可通过支撑使旋转单元300相对基座单元100旋转时旋转顺畅进行。
中间单元200具有缸体形状的上部壳体210。可被理解为类似于空腔圆筒的形状的缸体形状的上部壳体210可与基座单元100的下部壳体120接合。
根据需要所述中间单元200可包括隔板240。
可在上部壳体210的一侧沿着-y方向或系带儿卷绕装置的旋转中心方向设置第一逆转防止部250。
第一逆转防止部250可由锯齿形状的连续的突起部形成,所述突起部的一侧面为倾斜面,只能够朝一个方向旋转。
所述上部壳体210、隔板240及第一逆转防止部250可通过树脂等一体形成。
旋转单元300位于基座单元100的下部壳体120内部,可以以相对基座单元100可旋转的方式配置。其中,旋转单元300位于下部壳体120内部,这意味着旋转单元30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下部壳体120内部,可以以旋转单元300的一部分还可位于下部壳体120上部的上部壳体210内等多种形式变形。
旋转单元300在+z方向上表面具有第一咬合部310。虽然图中示出第一咬合部310为凹陷的槽形状,但还可变形为突出的形状等。当这种第一咬合部310与后面叙述的盖体单元400的第二咬合部450结合时,旋转单元300可与盖体单元400一同旋转。其中,即使第一咬合部310与第二咬合部450相互咬合,也为了防止旋转单元300与盖体单元400相互空转,第一咬合部310和第二咬合部450的形状(xy平面基准)可具有多角形、椭圆或非对称的七扭八歪的圆等多种形状。而且,第一咬合部310和第二咬合部450的xy平面上的形状可为至少一个销和销孔相对应的结构,销和销孔的结合能够使旋转单元300和盖体单元400相互接合。
旋转单元300可包括第一翼部321和第二翼部322。第一翼部321和第二翼部322相互保持规定的间隔,其中间可具有能够缠绕系带儿的空间。
在所述第一翼部321和第二翼部322之间的空间可通过旋转单元300的旋转卷绕系带儿。即,当根据旋转单元300的旋转方向卷绕系带儿时,第一翼部321和第二翼部322形成被卷绕的系带儿所处的空间。
另外,根据需要,旋转单元300可位于(-z方向的)下部,以使相比第二翼部322更接近于基座板110,且还可包括与第二翼部322相似的径向突出的第三翼部323。而且,由于所述第三翼部323的底部平坦,第三翼部323的底部的一部分与基座单元100的基座板110的(+z方向的)上表面接触或近距离相邻。因此,旋转单元300可相对于基座板110稳定地旋转。
旋转单元300位于第二翼部322的(-z方向的)下部,且可具有贯通旋转单元300的第一贯通孔331。第一贯通孔331可对应于基座单元100的多个第一侧贯通孔121。其中,第一贯通孔331对应于第一侧贯通孔121,这意味着从基座板110到第一贯通孔331的高度与从基座板110到多个第一侧贯通孔121的高度大致相同。
旋转单元300在第一翼部321和第二翼部322之间的空间上可具有贯通旋转单元300的第二贯通孔332。第二贯通孔332可对应于基座单元100的多个第二侧贯通孔122。其中,第二贯通孔332对应于第二侧贯通孔122意味着从基座板110到第二贯通孔332的高度与从基座板110到第二侧贯通孔122的高度大致相同。
鞋或塑身内衣等的系带儿(未示出)可贯穿基座单元100的多个第二侧贯通孔122中的任何一个,并贯穿旋转单元300的多个第二贯通孔332,从而通过多个第二侧贯通孔122中的另一个贯通孔。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个例子为,系带儿在通过旋转单元300的第二贯通孔332后可被固定于基座单元110的内部。因此,当旋转单元300与盖体单元400咬合的状态下向一个方向旋转时,系带儿被卷绕在旋转单元300上。具体地,系带儿在旋转单元300的第一翼部321和第二翼部322之间形成的空间上卷绕。因此,可将鞋或塑身内衣等的系带儿卷绕在旋转单元300上。其中,盖体单元400和中间单元200各自的第一逆转防止部250和第二逆转防止部460可相互接合。第一逆转防止部250和第二逆转防止部460可向一个方向旋转,当停止旋转时,就固定在停止位置上。即,第二逆转防止部460可以由其一部分突出的突出部形成,且可由相对第一逆转防止部250只向一个方向旋转的结构形成。
当然,在这种状态下,当旋转单元300与盖体单元400隔开时,第一逆转防止部250和第二逆转防止部460相互分开由此卷绕状态会被解除。其中,旋转单元300可以双向旋转,从而卷绕在旋转单元300上的系带儿可以从旋转单元300的外周表面退绕。
当然,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旋转单元300可以不具有第二贯通孔332。在这种情况下,鞋或塑身内衣等的系带儿的一端可通过基座单元100的多个第二侧贯通孔122中的某一个贯通孔并固定于旋转单元300上,鞋等系带儿的另一端可通过基座单元100的多个第二侧贯通孔122中的另一个贯通孔并固定于旋转单元300上。在这种情况下,为固定系带儿的一端和另一端,旋转单元300可具有至少一个固定突出部,以便固定系带儿。
优选地,旋转单元300在旋转时可相对基座单元100旋转,且提高旋转单元300的旋转稳定性。为此,可使基座单元100的旋转支撑部130和旋转支撑突出部132与旋转单元300的第二翼部322相互作用。例如,旋转单元300的第二翼部322的径向末端可具有向下方(-z方向)突出的旋转突出部322a,并且使第二翼部322的下方(-z方向)表面中与旋转突出部322a相邻的部分与基座单元100的旋转支撑突出部132相邻或接触,从而当旋转单元300旋转时,旋转单元300的旋转中心轴的位置不会相对基座单元100移动而固定。
所述旋转单元300可由合成树脂材料或金属材料等构成。
盖体单元400可与中间单元200接合以便相对中间单元200可旋转。当然,如上所述,当盖体单元400与旋转单元300咬合时,盖体单元400与旋转单元300一同向一个方向旋转。
所述盖体单元400具有径向突出的对应挂接部410。对应挂接部410可插入中间单元200的上部挂接部270a与下部挂接部270b之间或配置在上部挂接部270a的外侧(上部)。如上所述,盖体单元400与基座单元100的距离可变,因此盖体单元400可与旋转单元300结合或相互隔开。
具体地,由于对应挂接部410位于上部挂接部270a与下部挂接部270b之间的第一空间或位于上部挂接部270a外侧(以图2为基准的上侧)的第二空间(图5所示状态)上,所以盖体单元400与基座单元100的距离可变。并且,当对应挂接部410位于第一空间时,盖体单元400与旋转单元300咬合且可与旋转单元300一同向一个方向旋转,当对应挂接部410位于第二空间时,盖体单元400与旋转单元300隔开,从而第一逆转防止部250和第二逆转防止部460可相互隔开。因此,旋转单元300与盖体单元400的移动无关,可向一个方向或与其反方向的另一个方向旋转。
盖体单元400的中间部分在-z方向上具有第二咬合部450。虽然图中示出第二咬合部450为突出形状,但也可为凹陷的槽形状等,可变形为对应于旋转单元300的第一咬合部310形状的模样。所述第二咬合部450与前述的旋转单元300的第一咬合部310咬合时,旋转单元300可与盖体单元400一同旋转。其中,即使第一咬合部310与第二咬合部450相互咬合,但为了防止旋转单元300与盖体单元400之间的空转,第一咬合部310和第二咬合部450的xy平面上的截面形状可为多角形、椭圆或非对称的七扭八歪的圆等多种形状,也可为销和销孔的结构。
另外,盖体单元400具有中心轴430。而且,对应挂接部410可为从所述中心轴430径向延长的法兰形状。所述中心轴430的+z方向上部可设置盖板420。
如图2所示,当盖体单元400与中间单元200接合时,可被理解为盖板420的边缘大约弯曲90度的部分的侧面板440可盖住中间单元200的外周部的至少一部分。在图2中示出的是,侧面板440盖住中间单元200的上部壳体210的大部分外周表面。
所述盖体单元400的各种组件可由合成树脂材料或金属材料等一体形成。当然,盖体单元400的部分组件作为与中心轴430等独立的组件,可与中心轴430等接合,在这种情况下,所述部分组件可由合成树脂材料或金属材料等形成。
在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系带儿卷绕装置中,当对应挂接部410位于上部挂接部270a与下部挂接部270b之间的第一空间时,盖体单元400可与旋转单元300咬合并与旋转单元300一起朝一个方向旋转,从而系带儿被卷绕在旋转单元300的外周表面。
并且,当对应挂接部410位于上部挂接部270a的上侧即第二空间时(参照图5),随着盖体单元400与旋转单元300隔开,旋转单元300与盖体单元400的移动无关,可向相反于所述一个方向的另一个方向即退绕方向旋转。因此,卷绕在旋转单元300的外周表面的系带儿被退绕。即,根据盖体单元400的对应挂接部410与中间单元200的相对位置,对系带儿进行卷绕或退绕。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系带儿卷绕装置中,当中间单元200的上部挂接部270a或下部挂接部270b损坏时,基座单元100、旋转单元300以及盖体单元400原封不动,可以只替换中间单元200。这种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卷绕装置在维护时无需使用特别的专业技术或特定工具,简单地替换螺旋接头构件或者插入所替换的构件,因此具有用户可直接容易地进行维护的优点。
下面对本发明的系带儿卷绕装置的第一实施例进行更详细地说明。
根据图1至图5中示出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二层结构的第一实施例),整体装置以二层结构形成,可降低其高度。
下面进行更详细的说明,盖体单元400与中间单元200之间的挂接部270和对应挂接部410、第一逆转防止部250和第二逆转防止部460以及盖体单元400与旋转单元300之间的第一咬合部310和第二咬合部450均位于在第一层(first stage)Ⅰ。并且,可卷绕系带儿的旋转单元300的第一翼部321和第二翼部322位于第二层(second stage)Ⅱ。其结果为,图2中示出的系带儿卷绕装置的整体高度(或厚度)与现有的装置相比可相对降低。如此降低系带儿卷绕装置的高度,不仅可用作运动鞋带儿拉紧工具,还可用作塑身内衣等的带儿拉紧工具。尤其,当将本发明的实施例适用于塑身内衣时,可提高穿戴感且将向外部突出的程度降低到最低,从而提高穿着风度。
下面对各部分结构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首先,第一逆转防止部250和第二逆转防止部460中中间单元200的第一逆转防止部250形成在从隔板240向上部延长的上部壳体210上。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第一逆转防止部250位于上部壳体210上,因此与挂接部270和对应挂接部410处于相同区域,即位于第一层(Ⅰ)内。
对应挂接部410形成从中心轴430径向延长的光盘或法兰形状。而且,对应挂接部410与中间单元200的挂接部270相互起到紧握作用,从而盖体单元400可在+z或-z方向上相对中间单元200移动。
中间单元200的挂接部270可由以钢丝成型的线形弹簧或弹性弯曲部分(Flexure)等构成。即,组成挂接部270的上部挂接部270a和下部挂接部270b可采用以钢丝成型的线形弹簧或弹性弯曲部分。
图3是剪切图2中A-A'线的平面剖视图,示出挂接部270的上部挂接部270a与中间单元200的安装突起260接合的状态。即,从xy平面上看,挂接部270的上部挂接部270a排成两列且相隔一定距离固定,并设置在单独形成于中间单元200内侧的安装突起260上。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挂接部270的下部挂接部270b虽然未示出,可在上部挂接部270a的下部以与上部挂接部270a相同的形式与安装突起260接合。
并且,图4是示出图3的挂接部270的上部挂接部270a接合在中间单元200的安装突起260的状态的另一个例子的图,挂接部270的上部挂接部270a可以以大致形成三角形的方式设置在中间单元200的安装突起260上。图4中说明的例子显示图3的挂接部270的上部挂接部270a可进行多种变形。
并且,包括上部挂接部270a和下部挂接部270b的挂接部270与中间单元200的安装突起260接合的另一个例子是,挂接部270可以只设置在安装突起260的一侧,也可从平面上看以多角形、弯曲或曲折的曲线等多种形式设置。如此,使用由线形弹簧或弹性弯曲部分构成的弹性体的挂接部270,则挂接和解除作用会更加柔和地进行,也可提高耐久性。
而且,本发明的另一个例子为,挂接部270可由从中间单元200的侧面向中央部分突出的突起部构成,而不是线形弹簧或弹性弯曲部分。这种例子是对中间单元200进行成型时可同时对起到挂接部270作用的突起部进行成型,因此具有减少部件数量和降低生产成本的优点。
如上所述,挂接部270的上部挂接部270a和弹性下部挂接部270b在+z方向相隔设置。
对应挂接部410可配置在上部挂接部270a和下部挂接部270b之间(参照图2),还可配置在上部挂接部270a的外侧(上侧)(参照图5)。如上所述,根据对应挂接部410的配置位置,盖体单元400与基座单元100的距离发生变化,因此盖体单元400可与旋转单元300接合或解除接合。
即,如图2所示,当对应挂接部410位于上部挂接部270a和下部挂接部270b之间时,旋转单元300的第一咬合部310与盖体单元400的第二咬合部450相互咬合。并且,与此同时,中间单元200的第一逆转防止部250与盖体单元400的第二逆转防止部460相互接合。
其结果为,当用户旋转盖体单元400时,旋转单元300可与盖体单元400相咬合并卷绕系带儿。其中,第一逆转防止部250和第二逆转防止部460防止盖体单元400向反方向旋转,卷绕在旋转单元300的系带儿在规定长度范围内不会重新被解开。
然后,如图5所示,用户通过向上(+z方向)拉盖体单元400来将对应挂接部410配置在上部挂接部270a的上侧。这样,第一咬合部310和第二咬合部450的相互咬合状态被解除,第一逆转防止部250和第二逆转防止部460的相互咬合状态也被解除。
并且,可通过在中间单元200的安装突起260的上端形成台阶280来防止对应挂接部410完全脱离上部挂接部270a。如此,当盖体单元400和旋转单元300的接合状态解除时,卷绕在旋转单元300的系带儿可因自身的复位力而被自然地退绕。
下面对图7和图8中示出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二层结构的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说明中与上述例子的说明相同的部分用上述说明代替,下面只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配置在盖体单元400与中间单元200之间的挂接部270和对应挂接部410、第一逆转防止部250以及第二逆转防止部460、盖体单元400与旋转单元300之间的第一咬合部310以及第二咬合部450位于第一层Ⅰ上。
并且,卷绕系带儿的旋转单元300的第一翼部321和第二翼部322位于第二层Ⅱ上。所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可起到降低系带儿卷绕装置的整体高度的作用。
下面对各构成进行更详细的说明。第一逆转防止部250和第二逆转防止部460在z方向上以相对的方式配置。
即,中间单元200的第一逆转防止部250在隔板240上以+z方向形成。并且,中间单元200的第二逆转防止部460形成在与第一逆转防止部250对应的位置上。其结果,形成在隔板240上的第一逆转防止部250和第二逆转防止部460配置在与挂接部270及对应挂接部410相同的区域,即配置在第一层Ⅰ上。
并且,挂接部270和对应挂接部410的侧面形成有从盖体单元400朝向基座单元100的方向突出的额外的突起。所述对应挂接部410与设置在中间单元200的上部壳体210上的挂接部270相互起到紧握作用,从而以盖体单元400相对中间单元200可移动的方式接合。中间单元200的挂接部270可由以钢丝成型的线形弹簧或弹性弯曲部分(Flexure)等构成,从xy平面上看也可以形成两列或三角形,以此方式固定设置。
并且,挂接部270的上部挂接部270a和下部挂接部270b可在+z方向上隔开配置。根据对应挂接部410与上部挂接部270a以及下部挂接部270b的相对位置,盖体单元400与基座单元100的距离发生变化,因此盖体单元400可与旋转单元300接合或解除接合。
即,如图7所示,当对应挂接部410位于下部挂接部270b的下侧时,第一咬合部310和第二咬合部450相互咬合,同时第一逆转防止部250和第二逆转防止部460也会相互接合。其结果,当用户旋转盖体单元400时,旋转单元300旋转的同时卷绕系带儿。此时,第一逆转防止部250和第二逆转防止部460防止盖体单元400向反方向旋转。因此,卷绕在旋转单元300上的第一翼部321和第二翼部322之间的系带儿不会再被退绕。
然后,如图8所示,用户将盖体单元400向上拉,以使对应挂接部410位于上部挂接部270a和下部挂接部270b之间。这样的话,第一咬合部310和第二咬合部450相互隔开,第一逆转防止部250和第二逆转防止部460的接合状态也被解除。如此,当盖体单元400和旋转单元300的接合状态被解除时,卷绕在旋转单元300的系带儿因自身的复位力而被自然地退绕。
下面对图9和图10中示出的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二层结构的第三实施例)进行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说明中与上述例子的说明相同的部分用上述说明代替,下面只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盖体单元400与中间单元200之间的挂接部270和对应挂接部410、第一逆转防止部250以及第二逆转防止部460、盖体单元400与旋转单元300之间的第一咬合部310以及第二咬合部450位于第一层Ⅰ。
并且,卷绕系带儿的旋转单元300的第一翼部321和第二翼部322位于第二层Ⅱ。其结果可降低系带儿卷绕装置的整体高度。
与上述说明的实施例相比较,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具有如下的区别。挂接部270设置在盖体单元400上。并且,对应挂接部410设置在中间单元200上。并且,上述的实施例是以上下方向配置两个挂接部270,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是设置一个挂接部270。这种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能够以更简单的结构实现系带儿卷绕装置。
另外,优选地,为防止对应挂接部410向外侧完全脱离,盖体单元400的侧面板440下端设置台阶480。
对应挂接部410与盖体单元400的内周表面上的挂接部270相互起到紧握作用,从而盖体单元400可相对中间单元200沿着z方向移动。对应挂接部410可由线形弹簧或弹性弯曲部分(Flexure)等构成,从xy平面上看形成两列或三角形,以此方式固定并设置。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的第一逆转防止部250和第二逆转防止部460可与上述的第二实施例相同的方式配置。即,第一逆转防止部250在中间单元200的隔板240上以+Z方向设置。并且,第二逆转防止部460与第一逆转防止部250对应配置。
如图9所示,当对应挂接部410位于挂接部270的上侧时,第一咬合部310和第二咬合部450相互咬合。并且,第一逆转防止部250和第二逆转防止部460相互接合。
其结果为,当旋转盖体单元400时,旋转单元300与盖体单元咬合而旋转的同时系带儿被卷绕在旋转单元300的第一翼部321和第二翼部322之间。此时,盖体单元400在第一逆转防止部250和第二逆转防止部460的相互作用下被限制向反方向旋转。因此,卷绕在旋转单元300上的系带儿在规定长度范围内不会再被退绕。
然后,如图10所示,用户将盖体单元400向上拉以使对应挂接部410位于挂接部270的下侧。这样的话,第一咬合部310和第二咬合部450相互隔开。并且,第一逆转防止部250和第二逆转防止部460的接合状态也被解除。如此,当盖体单元400和旋转单元300的接合状态被解除时,卷绕在旋转单元300上的系带儿因自身的复位力而被自然地退绕。
对图11和图12中示出的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二层结构的第四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说明中与上述例子的说明相同的部分用上述说明代替,下面只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盖体单元400与中间单元200之间的挂接部270以及对应挂接部410、第一逆转防止部250以及第二逆转防止部460、配置在盖体单元400与旋转单元300之间的第一咬合部310以及第二咬合部450位于第一层Ⅰ。并且,旋转单元300的卷绕系带儿的部分即第一翼部321和第二翼部322位于第二层Ⅱ。其结果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系带儿卷绕装置的高度可被降低。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挂接部270设置在盖体单元400上。并且,对应挂接部410设置在中间单元200上。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挂接部270包括上部挂接部270a和下部挂接部270b。但是,挂接部270可只采用上部挂接部270a的结构。
并且,在中间单元200的外周侧沿着圆周方向设置第一逆转防止部250。并且,由于盖体单元400的圆周部分向中心侧弯曲,对应于第一逆转防止部250的第二逆转防止部460以接触第一逆转防止部250的形态。所述第一逆转防止部250和第二逆转防止部460中的至少一个可形成槽部或突起部,优选以相互接触且只向一个方向旋转的结构形成。所述第一逆转防止部250和第二逆转防止部460可采用与上述例子相同的结构。
如上所述,第一逆转防止部250和第二逆转防止部460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中间单元200的内部无需另设隔板,因此更能降低系带儿卷绕装置的整体高度。并且,所述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不仅更能降低系带儿卷绕装置的整体高度,由于省略隔板,还能减少重量,从而能够制造出更小型的产品,而且能够降低成本。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对应挂接部410可与形成在盖体单元400内周表面上的挂接部270相互起到紧握作用。因此,盖体单元400可相对中间单元200旋转。
中间单元200的挂接部270可由线形弹簧或弹性弯曲部分(Flexure)等构成,从xy平面上看可以形成如上所述的两列或三角形,以此方式固定。
如图11所示,当对应挂接部410位于上部挂接部270a的上侧时,第一咬合部310和第二咬合部450相互咬合。并且,第一逆转防止部250和第二逆转防止部460相互接合。
其结果为,当用户旋转盖体单元400时,与盖体单元400接合的旋转单元300可旋转的同时卷绕系带儿。其中,第一逆转防止部250和第二逆转防止部460防止盖体单元400向反方向旋转。因此,被卷绕在旋转单元300的第一翼部321和第二翼部322之间的空间上的系带儿在规定长度范围内不会被退绕。
下面,如图12所示,用户将盖体单元400向上拉以使对应挂接部410位于上部挂接部270a和下部挂接部270b之间。这样的话,第一咬合部310和第二咬合部450相互脱离。并且,与此同时第一逆转防止部250和第二逆转防止部460的相互接合状态也被解除。如此,当盖体单元400和旋转单元300的接合状态被解除时,卷绕在旋转单元300的系带儿因自身的复位力而被自然地退绕。
下面对图13和图14中示出的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一层结构的第五实施例)进行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说明中与上述例子的说明相同的部分用上述说明代替,下面只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系带儿卷绕装置中,挂接部270及对应挂接部410、第一逆转防止部250及第二逆转防止部460、卷绕系带儿的第一翼部321及第二翼部322位于第一层Ⅰ。其结果为,相比上述说明的实施例,其高度相对降低很多。
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与上述其他的实施例存在的最大的区别在于,上述例子的中间单元200和基座单元100一体形成,因此可使用一个基座单元100。并且,上述旋转单元300和盖体单元400一体形成,因此可使用一个盖体单元400。
其结果为,在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中配置在上述盖体单元400与旋转单元300之间的第一咬合部和第二咬合部被省略,因此结构变得更简单。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盖体单元400的第一翼部321与基座单元100的上部内侧表面之间配置第一逆转防止部250和第二逆转防止部460。
即,在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中,第一逆转防止部250可被设置在第一翼部321的外周表面。并且,第二逆转防止部460可被设置在与第一逆转防止部250对应的位置即基座单元100的内周表面。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中,使盖体单元400与用于卷绕系带儿的第一翼部321及第二翼部322、挂接部270、第一逆转防止部250一体成型,以减少构件的数量,从而进一步降低系带儿卷绕装置的高度。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系带儿卷绕装置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基座单元100的对应挂接部410与设置在盖体单元400的上部侧面板380内周表面的挂接部270相互起到紧握作用,盖体单元400可相对基座单元100旋转。并且,为防止对应挂接部410完全脱离,在盖体单元400的侧面板380前端部包括向中心方向弯曲的台阶480。另外,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另一个例子为,与图13的情况不同,对应挂接部可形成在盖体单元400上,挂接部也可形成在基座单元100上。
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盖体单元400的挂接部270可由以钢丝成型的线形弹簧或弹性弯曲部分(Flexure)等构成,如上所述,从xy平面上看可以形成两列或三角形。
如图13所示,当对应挂接部410位于挂接部270的上侧时,第一逆转防止部250和第二逆转防止部460相互接合。其结果为,当用户旋转盖体单元400时,系带儿会卷绕在第一翼部321和第二翼部322之间。此时,第一逆转防止部250和第二逆转防止部460防止盖体单元400向反方向旋转。因此,在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中,在系带儿卷绕装置被卷绕规定长度的系带儿不会再被退绕。
然后,如图14所示,用户将盖体单元400向上拉以使对应挂接部410位于挂接部270的下侧。从而第一逆转防止部250和第二逆转防止部460相互隔开。如此,当盖体单元400与基座单元100之间的接合关系被解除时,卷绕在盖体单元400的系带儿因自身的复位力而被自然地退绕。
下面对图15和图16中示出的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一层结构的第六实施例)进行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说明中与上述例子的说明相同的部分用上述说明代替,下面只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系带儿卷绕装置中,挂接部270及对应挂接部410、第一逆转防止部250及第二逆转防止部460、卷绕系带儿的第一翼部321及第二翼部322位于第一层Ⅰ。其结果为,相比上述实施例,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能够大幅降低高度,当适用于卷绕塑身内衣的系带儿时,将系带儿卷绕装置向外部突出的程度降低到最低,从而提高穿戴感的同时防止降低美观。
在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中,对应挂接部410设置在盖体单元400的第一翼部321,第一逆转防止部250设置在盖体单元400的第二翼部322。但是,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并不限定于此,与上述情况相反地,第一逆转防止部设置在盖体单元400的第一翼部321,且对应挂接部设置在盖体单元400的第二翼部322。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结构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形成在盖体单元400的第一翼部321的对应挂接部410与基座单元100的挂接部270相互起到紧握作用,从而盖体单元400可相对基座单元100旋转。并且,为防止对应挂接部410完全脱离基座单元100,优选在基座单元100的侧面上端形成台阶480。
另外,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另一个例子与图15中所示的情况不同,对应挂接部可设置在盖体单元400上,且挂接部可设置在基座单元100上。
基座单元100的挂接部270可由以钢丝成型的线形弹簧或弹性弯曲部分(Flexure)等构成,如上所述的例子从xy平面上看可形成两列或三角形。
如图15所示,当对应挂接部410位于挂接部270的下侧时,第一逆转防止部250和第二逆转防止部460相互接合。
其结果为,当用户旋转盖体单元400时,系带儿卷绕在第一翼部321和第二翼部322之间。此时,第一逆转防止部250和第二逆转防止部460防止盖体单元400向反方向旋转。因此,在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系带儿卷绕装置中,被卷绕规定长度的系带儿不会再被退绕。
然后,如图16所示,如果将盖体单元400向上拉,对应挂接部410位于挂接部270的上侧的话,第一逆转防止部250与第二逆转防止部460的接合状态被解除。如此,当盖体单元400与基座单元100的接合状态被解除时,卷绕在盖体单元400的第一翼部321和第二翼部322之间的系带儿因自身的复位力被自然地退绕。
图1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8和图19是对图17的主要部分进行分解而示出的分解立体图,图20是对图17进行纵向剪切的侧剖视图,示出系带儿卷绕装置。
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说明中与上述例子的说明相同的部分用上述说明代替,下面只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并且对具有相同功能的组件赋予与上述说明相同的附图标记。
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系带儿卷绕装置包括基座单元100、盖体单元400、挂接及逆转防止用弹性构件500。
基座单元100设置有插入部151,挂接及逆转防止用弹性构件500插入插入部151。插入部151沿着基座单元100的内壁在圆周方向有间隔地形成长孔。在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中,插入部151可形成一个或两个以上,优选为三个。
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挂接及逆转防止用弹性构件500与上述实施例相比具有挂接部的作用,同时还具有逆转防止部的作用。
挂接及逆转防止用弹性构件500通过与盖体单元400的相互作用防止盖体单元400的逆转,或者使基座单元100与盖体单元400相互接合或解除该接合状态。即,挂接及逆转防止用弹性构件500作为一个组件能够防止盖体单元400逆转,同时起到使盖体单元400向基座单元100侧移动或向其反方向移动从而使盖体单元400保持一定的姿势的作用。
对所述挂接及逆转防止用弹性构件500赋予另一个附图标记来进行说明,以便与上述组件区分。
挂接及逆转防止用弹性构件500是通过对线形弹性体进行弯曲来构成挂接部270和第一逆转防止部250。例如,挂接及逆转防止用弹性构件500通过弯曲成弧形来制作三个挂接部270,再对所述挂接部270之间的部分进行尖尖地弯曲来制作第一逆转防止部250。
并且,挂接部270配置在基座单元100的内侧。并且,第一逆转防止部250以从基座单元100的外侧突出的方式配置。换句话说,挂接及逆转防止用弹性构件500插入到设置在基座单元100上的长孔形式的插入部151,挂接部270设置在基座单元100的内侧,第一逆转防止部250以贯通插入部151的长孔向基座单元100外侧突出的方式配置。
盖体单元400包括用于卷绕系带儿且径向延长的第一翼部321和第二翼部322。并且,第一翼部321与第二翼部322之间具有可容纳系带儿的空间。
盖体单元400设置有对应挂接部410,该对应挂接部与设置在挂接及逆转防止用弹性构件500的挂接部270对应。第一翼部321可起到对应挂接部410的作用。
并且,盖体单元400可设置与第一逆转防止部250接合或解除接合的第二逆转防止部460。
第二逆转防止部460设置有沿着盖体单元400的内周表面倾斜的齿轮齿。即,第二逆转防止部460的齿轮齿之间插入第一逆转防止部250,从而盖体单元400可向一个方向旋转。当然,当第一逆转防止部250和第二逆转防止部460的接合状态被解除时,盖体单元400可自由地旋转。
下面对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系带儿卷绕装置的运行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说明用户在设置于盖体单元400的第一翼部321和第二翼部322之间的空间上卷绕系带儿的过程。用户向基座单元100方向对盖体单元400施压(图20中示出的状态)。在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中,第一翼部321起到对应挂接部410的作用,因此位于挂接部270的下侧。在这种状态下,第一逆转防止部250和第二逆转防止部460相互接合,从而形成盖体单元400只能向一个方向旋转的状态。
此时,对应挂接部410克服挂接部270的弹力并向挂接部270的下方移动(图20中示出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当用户旋转盖体单元400时,盖体单元400向一个方向旋转的同时系带儿被卷绕在第一翼部321和第二翼部322之间的空间上。
并且,当用户向图20的箭头方向拉盖体单元400时,对应挂接部410克服挂接部270的弹性力并向挂接部270的上侧移动。从而第一逆转防止部250和第二逆转防止部460相互隔开。这种状态为盖体单元400可自由旋转的状态。当然,由于被卷绕的系带儿的张力时,盖体单元400可向系带儿的张力方向旋转。
图2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系带儿卷绕装置的立体图,图23是图22的分解立体图,图24是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盖体单元的的底部立体图,图25是对图22进行纵向剪切的剖视图,示出系带儿卷绕装置及其组件的图。
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说明中与上述例子的说明相同的部分用上述说明代替,下面只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中,挂接部270插入设置在基座单元100的第一插入部152。并且,第一逆转防止部250插入第二插入部153。第一插入部152在基座单元100沿着圆周方向以长孔的形式形成。并且,第二插入部153在基座单元100同样以长孔的形式形成,且位于第一插入部152的上部,即以第一插入部152为基准被配置在盖体单元400侧。
并且,第一逆转防止部250可由板状的弹性体弯曲而成,前端部向基座单元100的外侧突出。
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挂接部270起到上述第七实施例中的挂接及逆转防止用弹性构件500的挂接部作用。因此,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挂接部270的操作说明用所述挂接及逆转防止用弹性构件500的说明来代替。
在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中,当第一逆转防止部250的前端部插入于构成第二逆转防止部460的齿轮齿之间时,盖体单元400将进入向一个方向旋转的状态。
因此,在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中,根据与第七实施例相同的作用,用户可在系带儿卷绕装置的第一翼部321和第二翼部322之间的空间卷绕系带儿。
图2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系带儿卷绕装置的立体图,图27是图26的分解立体图,图28是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盖体单元的底部立体图,图29是对图26进行纵向剪切的剖视图,是示出系带儿卷绕装置及其组件的图。
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说明中与上述例子的说明相同的部分用上述说明代替,下面只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挂接部270可以在上下部构成两个,由线形弹性体形成,且被弯曲形成弧形。
所述挂接部270配置在基座单元100的内部。并且,设置在盖体单元400上的对应挂接部410跨过挂接部270,从而盖体单元400能够沿着上下方向(靠近基座单元的方向或远离基座单元的方向)移动并维持一定的姿势。
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虽示出且说明挂接部270包括上部挂接部270a和下部挂接部270b由两个挂接部形成,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由一个挂接部组成。
所述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挂接部270是由线形弹性部件重复弯曲形成的弧形,各弧形部分之间形成其他的弯曲形状(插入于插入部的突出形状),从而插入于插入部151以能够维持固定的状态。
并且,第一逆转防止部250是由板状弹性体弯曲而形成。第一逆转防止部250的弯曲的前端部两侧可配置成朝向基座单元100的内侧表面。并且,第一逆转防止部250的弯曲的前端部与第二逆转防止部460的齿轮齿接触,盖体单元400只向一个方向旋转。即,第一逆转防止部250弯曲的两端部分被配置成相互朝向反方向。
所述第一逆转防止部250可插入接合到设置在盖体单元400的接合槽部490(参照图28)。设置在盖体单元400的接合槽部490是在盖体单元400的底部朝向基座单元100形成开口部,该开口部可由长槽构成。
另外,盖体单元400设置有与挂接部270对应的对应挂接部410。第一翼部321可代替设置在盖体单元400上的对应挂接部410的作用。
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挂接部270的操作说明用上述第八实施例的说明来代替。
第二逆转防止部460沿着基座单元100的内周表面形成连续的齿轮齿形状,齿轮齿倾斜并挂在第一逆转防止部250弯曲的两个末端,以能够使盖体单元100只向一个方向移动。即,在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中,当第一逆转防止部250的弯曲的前端部插入构成第二逆转防止部460的齿轮齿之间时,盖体单元400可处于向一个方向旋转的状态。
因此,在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中,用户可通过与第八实施例相同的作用将系带儿卷绕在第一翼部321与第二翼部322之间形成的空间上。
图3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的系带儿卷绕装置的立体图,图31是图30的分解立体图,图32是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的盖体单元的底部立体图,图33是对图30的系带儿卷绕装置进行纵向剪切的剖视图,是示出系带儿卷绕装置及其组件的图。
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的说明中与上述第八实施例的说明相同的部分用上述说明代替,下面只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与第八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基座单元100被分离成基座板110和下部壳体120,且旋转单元300与盖体单元00分离形成。即,在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中,基座板110、下部壳体120、旋转单元300以及盖体单元400可通过轴杆(shaft)510相接合。这种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证明能够以多种形式实现本发明。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与第八实施例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
通过上述内容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权利要求书和发明的详细说明以及附图的范围内可进行多种变形,这种变形内容同样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0)

1.一种系带儿卷绕装置,其包括:
基座单元;
盖体单元,其与所述基座单元可旋转地接合,且具有第一翼部和第二翼部,所述第一翼部与所述第二翼部之间设置有用于卷绕系带儿的空间;
所述系带儿卷绕装置由第一层构成,该第一层在所述盖体单元的上表面与设置于所述盖体单元上的所述第二翼部之间设置有第一逆转防止部、第二逆转防止部、挂接部、对应挂接部以及系带儿被卷绕的所述空间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带儿卷绕装置,其中,
所述对应挂接部设置在所述基座单元上,且所述挂接部设置在所述盖体单元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带儿卷绕装置,其中,
所述对应挂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翼部上,且所述挂接部设置在所述基座单元上。
4.一种系带儿卷绕装置,其包括:
基座单元;
盖体单元,其与所述基座单元接合,且设置有系带儿被卷绕的空间;
挂接及逆转防止用弹性构件,其与所述基座单元接合,
其中,所述挂接及逆转防止用弹性构件通过其与所述盖体单元的相互作用来防止所述盖体单元的逆转或者使所述基座单元与所述盖体单元相互咬合或解除其咬合状态。
5.一种系带儿卷绕装置,其包括:
基座单元;
盖体单元,其与所述基座单元接合,且设置有系带儿被卷绕的空间;
挂接及逆转防止用弹性构件,其与所述基座单元接合,
其中,所述基座单元设置有插入所述挂接及逆转防止用弹性构件的插入部,
所述挂接及逆转防止用弹性构件是由线形材料弯曲而成,具有至少一个挂接部和第一逆转防止部,
所述盖体单元设置有对应于所述挂接部的对应挂接部,且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逆转防止部接合或解除接合的第二逆转防止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带儿卷绕装置,其中,
所述挂接部被弯曲成弧形并配置在所述基座单元的内侧,
所述第一逆转防止部以从所述挂接部之间突出的形式弯曲,并配置成向所述基座单元的外侧突出。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带儿卷绕装置,其中,
所述盖体单元具有径向延长的第一翼部和第二翼部,所述第一翼部与所述第二翼部之间设置有空间,在该空间卷绕系带儿,
所述对应挂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翼部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带儿卷绕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逆转防止部由沿着所述盖体单元的内周表面倾斜的齿轮齿形状形成,在所述齿轮齿之间插入所述第一逆转防止部。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带儿卷绕装置,其中,
所述插入部沿着所述基座单元的圆周方向以长孔形式形成,所述长孔之间相互间隔配置。
10.一种系带儿卷绕装置,其包括:
基座单元;
盖体单元,其与所述基座单元接合且设置有系带儿被卷绕的空间;
挂接部,其与所述基座单元接合;
第一逆转防止部,其与所述基座单元接合,
其中,所述基座单元设置有用于插入所述挂接部的第一插入部,且设置有用于插入所述第一逆转防止部的第二插入部,
所述挂接部是由弹性体形成的线形材料弯曲而形成弧形,并且配置在所述基座单元的内侧,
所述第一逆转防止部是由板状弹性体弯曲而形成,其前端部向所述基座单元的外侧突出,
所述盖体单元设置有对应于所述挂接部的对应挂接部,且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逆转防止部接合或解除接合的第二逆转防止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带儿卷绕装置,其中,
所述盖体单元具有径向延长的第一翼部和第二翼部,在所述第一翼部与所述第二翼部之间设置有空间,在该空间卷绕系带儿,
所述对应挂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翼部或所述第二翼部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带儿卷绕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逆转防止部沿着所述盖体单元的内周表面以倾斜的齿轮齿形状形成,在所述齿轮齿之间插入所述第一逆转防止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带儿卷绕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插入部沿着所述基座单元的圆周方向以长孔的形式形成,所述长孔之间相互间隔配置,所述第二插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插入部与所述盖体单元之间。
14.一种系带儿卷绕装置,其包括:
基座单元;
盖体单元,其与所述基座单元接合且设置有系带儿被卷绕的空间;
挂接部,其与所述基座单元接合;
第一逆转防止部,其与所述盖体单元接合;
其中,所述基座单元设置有用于插入所述挂接部的插入部,且设置有与第一逆转防止部接合或解除接合的第二逆转防止部,
所述挂接部为至少一个,是由弹性体构成的线形材料弯曲而形成弧形并配置在所述基座单元的内侧,
所述第一逆转防止部是由弹性体弯曲而形成,其前端部以朝向所述基座单元的内侧表面的方式配置,
所述盖体单元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逆转防止部接合的接合槽部,且设置有与所述挂接部对应的对应挂接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带儿卷绕装置,其中,
设置在所述盖体单元上的所述接合槽部在所述盖体单元的底部朝向所述基座单元形成开口部,且以长槽的形式形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带儿卷绕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逆转防止部以板状的弹性体形成,两端弯曲并以相互朝向反方向的方式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带儿卷绕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逆转防止部沿着所述基座单元的内周面形成连续的齿轮齿形状,所述齿轮齿倾斜而被挂在所述第一逆转防止部的末端,从而使所述盖体单元向一个方向移动。
18.一种系带儿卷绕装置,其包括:
基座单元,其包括基座板和与所述基座板接合的下部壳体;
旋转单元,其配置在所述下部壳体的内部且卷绕系带儿;
第一逆转防止部,其与所述下部壳体接合且由弹性体构成;
挂接部,其与所述下部壳体接合且由线形弹性体构成;
盖体单元,其配置在所述旋转单元的上侧;以及
轴杆,其用于接合所述基座单元、所述旋转单元以及所述盖体单元;
其中,
所述旋转单元具有径向延长的第一翼部和第二翼部,所述第一翼部与所述第二翼部之间设置有空间,在该空间卷绕系带儿,
对应于所述挂接部且用于将所述盖体单元向所述基座板方向移动或向其反方向移动的对应挂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翼部或所述第二翼部上。
19.一种鞋,其利用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系带儿卷绕装置。
20.一种衣服,其利用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系带儿卷绕装置。
CN201680048451.XA 2015-01-14 2016-08-19 系带儿卷绕装置及利用该装置的鞋和衣服 Active CN1080245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50006934A KR101569461B1 (ko) 2015-01-14 2015-01-14 스트링 권취 및 권출 장치
US14/831,978 2015-08-21
US14/831,978 US10264852B2 (en) 2015-01-14 2015-08-21 String winding and unwinding apparatus
KR1020160105106A KR101874925B1 (ko) 2015-08-21 2016-08-18 스트링 권취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신발과 옷
KR10-2016-0105106 2016-08-18
PCT/KR2016/009146 WO2017034222A2 (ko) 2015-08-21 2016-08-19 스트링 권취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신발과 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24599A CN108024599A (zh) 2018-05-11
CN108024599B true CN108024599B (zh) 2020-12-18

Family

ID=54839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48451.XA Active CN108024599B (zh) 2015-01-14 2016-08-19 系带儿卷绕装置及利用该装置的鞋和衣服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599008B2 (zh)
KR (1) KR101569461B1 (zh)
CN (1) CN108024599B (zh)
WO (1) WO201611456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112017015824B1 (pt) * 2015-10-07 2021-06-01 Puma SE Calçado
US9961963B2 (en) 2016-03-15 2018-05-08 Nike, Inc. Lacing engine for automated footwear platform
KR102416113B1 (ko) * 2016-03-15 2022-07-04 나이키 이노베이트 씨.브이. 자동화된 신발류 플랫폼을 위한 조립 공정
US10390589B2 (en) 2016-03-15 2019-08-27 Nike, Inc. Drive mechanism for automated footwear platform
US10827804B2 (en) 2016-03-15 2020-11-10 Nike, Inc. Lacing apparatus for automated footwear platform
JP6882827B2 (ja) * 2016-08-10 2021-06-02 株式会社アルペン 巻取装置
KR20180062475A (ko) * 2016-11-30 2018-06-11 김진호 릴시스템의 와이어 묶는방법
KR101839798B1 (ko) 2016-11-30 2018-03-20 김진호 와이어 조임용 릴시스템
KR101956246B1 (ko) * 2017-01-13 2019-03-08 김석환 시계
WO2020013377A1 (ko) * 2018-07-10 2020-01-16 와이케이케이한국 (주) 축광형 수지 스냅
TWM623553U (zh) 2021-08-18 2022-02-21 陳金柱 緊固裝置
EP4136999A1 (en) * 2021-08-18 2023-02-22 Chin-Chu Chen Fastening devic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98627B1 (ko) * 2005-06-27 2006-07-13 주식회사 신경 신발끈 조임기
KR100986674B1 (ko) * 2010-07-15 2010-10-08 유디텔주식회사 탄성스트링 와인딩 및 언와인딩 장치
CN201894245U (zh) * 2010-11-03 2011-07-13 陈金柱 系固装置
CN104540411A (zh) * 2013-06-18 2015-04-22 株式会社佳帕纳 鞋带卷取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361265Y1 (ko) 2004-06-01 2004-09-07 이광실 휴대용 탄성 와인더
US8245371B2 (en) * 2009-04-01 2012-08-21 Chin Chu Chen String securing device
KR101025134B1 (ko) * 2010-10-11 2011-03-31 유디텔주식회사 동작 성능이 향상된 탄성스트링 와인딩 및 언와인딩 장치
KR101099458B1 (ko) * 2011-07-25 2011-12-27 주식회사 신경 신발끈 조임장치
US9101181B2 (en) * 2011-10-13 2015-08-11 Boa Technology Inc. Reel-based lacing system
KR20130053552A (ko) * 2011-11-15 2013-05-24 소윤서 줄 길이 조절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98627B1 (ko) * 2005-06-27 2006-07-13 주식회사 신경 신발끈 조임기
KR100986674B1 (ko) * 2010-07-15 2010-10-08 유디텔주식회사 탄성스트링 와인딩 및 언와인딩 장치
CN201894245U (zh) * 2010-11-03 2011-07-13 陈金柱 系固装置
CN104540411A (zh) * 2013-06-18 2015-04-22 株式会社佳帕纳 鞋带卷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24599A (zh) 2018-05-11
WO2016114569A1 (ko) 2016-07-21
JP2018532669A (ja) 2018-11-08
JP6599008B2 (ja) 2019-10-30
KR101569461B1 (ko) 2015-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24599B (zh) 系带儿卷绕装置及利用该装置的鞋和衣服
KR101723579B1 (ko) 와이어 조임장치
KR101053551B1 (ko) 신발끈 조임장치
JP6681386B2 (ja) ワイヤー締付装置
KR101607690B1 (ko) 와이어 릴
EP3563714A1 (en) Device for adjusting length of string
US8832912B2 (en) Apparatus for fastening shoelace
KR101028468B1 (ko) 신발끈 조임장치
CN103153112B (zh) 基于卷轮装置的系带系统
US10264852B2 (en) String winding and unwinding apparatus
EP3011856B1 (en) Shoelace winding device
KR100953398B1 (ko) 신발끈 조임장치
US20140097283A1 (en) String length adjusting device
KR101040372B1 (ko) 줄 길이 조절장치
JP6406919B2 (ja) 靴紐巻取装置の取付構造
JP3223312U (ja) 靴紐のアグレットに用いられる金属セル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靴紐
EP3287032A1 (en) Shoestring tightening device
KR100929587B1 (ko) 줄 길이 조절장치
US11602200B2 (en) Apparatus for tightening string
KR101874925B1 (ko) 스트링 권취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신발과 옷
JP7140811B2 (ja) ダイヤルタイプのワイヤー締付装置
KR20170010681A (ko) 와이어 조임장치
BR112017022752B1 (pt) Parte posterior do botão e botão
CN215423119U (zh) 一种系带装置及其摆臂-凸块结构
US20030070269A1 (en) Lace buck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