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23721A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23721A
CN108023721A CN201710167223.0A CN201710167223A CN108023721A CN 108023721 A CN108023721 A CN 108023721A CN 201710167223 A CN201710167223 A CN 201710167223A CN 108023721 A CN108023721 A CN 1080237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s
group
data
maximum
data l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6722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23721B (zh
Inventor
彭金磷
董朋朋
王宗杰
张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to CN20211014952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65945A/zh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PCT/CN2017/109362 priority patent/WO2018082661A1/zh
Priority to BR112019009082-7A priority patent/BR112019009082A2/pt
Priority to CA3042829A priority patent/CA3042829C/en
Priority to JP2019523653A priority patent/JP6938632B2/ja
Priority to EP17867486.7A priority patent/EP3537644B1/en
Publication of CN1080237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3721A/zh
Priority to US16/402,818 priority patent/US10856286B2/en
Priority to ZA2019/02977A priority patent/ZA201902977B/en
Priority to US17/096,402 priority patent/US11533717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237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37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78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 H04L1/0086Unequal error protection
    • H04L1/0089Unequal error protection in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9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redunda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04L1/0013Rate matching, e.g. puncturing or repetition of code symb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用以提高传输效率。该方法包括:将TB分为m个CB组,CB组包括至少一个CB;将m个CB组中的数据经过编码调制后映射至第一时频资源上,并发送映射至第一时频资源上的数据。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本申请要求于2016年11月04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610982030.6、发明名称为“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和于2016年12月30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611271245.3、发明名称为“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技术中,发射端对数据的处理流程包括:为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添加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将TB分成一个或多个编码块(code block,CB),并为每个CB添加CRC;然后为每个CB编码、速率匹配和资源映射等操作后发送出去。接收端接收到数据后经资源逆映射和速率匹配等逆操作后,对每个CB尝试译码。若所有CB译码后的数据的CRC校验成功,且TB的CRC校验成功,则反馈1bit(比特)肯定应答(acknowledgement,ACK)指示,以通知发射端该TB成功传输;若某个CB译码后的数据的CRC校验失败或该TB的CRC校验失败,则反馈1bit否定应答(negativeacknowledgement,NACK)指示,以通知发射端该TB传输失败,发射端可以重传该TB的数据,以确保数据通信的可靠性。
上述方法中,接收端若确定某个CB译码后的数据的CRC校验失败,发射端就需要重传整个TB的数据,这样会导致传输效率较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用以提高传输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TB分组方法,包括:将TB分为m个编码块CB组,其中,m≥2,m为整数,CB组包括至少一个CB。该技术方案中,将一个TB分为了多个CB组,每个CB组包括至少一个CB组,这样,若将该技术方案应用于数据传输过程中,则接收端若确定一个CB组或一个CB组中的一个或多个CB的数据传输失败,则发射端只需重传该CB组的数据即可,从而可以节省资源,提高传输效率。示例的,一个CB组内的CB译码后的数据的CRC均校验成功,则反馈ACK,以通知发射端该CB组成功传输;否则,反馈NACK,以通知发射端该CB组传输失败,发射端可以重传该CB组的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将TB分为m个CB组,可以包括:根据CB组数的最大值NGroup_max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可选的,m=NGroup_max。该实施方式的相关描述可参考具体实施方式部分“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的方式4。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将TB分为m个CB组,可以包括:根据TB的数据长度TBS、CB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CBmax和CB组数的最大值NGroup_max,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该实施方式的相关描述可参考具体实施方式部分“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的方式10。
可选的,首先,根据公式确定TB所分成的CB的个数的参考值NCB_re。然后,根据公式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其中:
TBS表示TB的数据长度。若不为TB添加CRC,则TB的数据长度TBS是指TB本身的数据长度。若为TB添加CRC,则TB的数据长度TBS是指TB本身的数据长度与为TB添加的CRC的大小之和。
CBmax表示CB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若不为CB添加CRC,则CB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CBmax是指最大CB大小(比如,在LTE中,CBmax可以为6144bit;或者,在NR/5G中,CBmax可以是8192bit等);若为CB添加CRC,则CB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CBmax是指最大CB大小减去为CB添加的CRC的大小。ceil()表示向上取整。
K可以是1,或者一个CB组中包含的CB的个数的最小值NCB_min,或者一个CB组中包含的CB的个数(或称为CB组的粒度)NCB_perGroup,或者一个CB组中包含的CB的个数的最大值NCB_max。其中,NCB_min、NCB_perGroup和NCB_max均可以是预先设置或信令配置的,其中,信令配置可以包括通过高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动态/半静态配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将TB分为m个CB组,可以包括:根据TB的数据长度TBS、CB组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CB组max和CB组数的最大值NGroup_max,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该实施方式的相关描述可参考具体实施方式部分“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的方式11。
可选的,根据公式确定CB组数的参考值NGroup_re;然后,根据公式m=min(NGroup_re,NGroup_max)确定m。其中,关于TBS的相关解释可以参考上文。若不为CB组添加CRC,则CB组max是指CB组本身的数据最大比特数。若为CB组添加CRC,则CB组max是指CB组本身的数据最大比特数减去为CB组添加的CRC的大小。其中,CB组max可以是预先设置或信令配置的,其中,信令配置可以包括通过高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动态/半静态配置。
上文任一种方案中涉及的NGroup_max可以是预先设置或信令配置的,其中,信令配置可以包括通过高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动态/半静态配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将TB分为m个CB组,可以包括:根据TB的数据长度TBS,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可选的,发射端中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预设阈值;然后,发射端可以根据TBS和该一个或多个预设阈值确定m。该实施方式的相关描述可参考具体实施方式部分“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的方式3。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将TB分为m个CB组,可以包括:根据TB的数据长度TBS和CB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CBmax,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该实施方式的相关描述可参考具体实施方式部分“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的方式6。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将TB分为m个CB组,可以包括:根据TB的数据长度TBS和CB组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CB组max,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该实施方式的相关描述可参考具体实施方式部分“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的方式7。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将TB分为m个CB组,可以包括:根据TB的数据长度TBS和CB组数的最大值NGroup_max,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该实施方式的相关描述可参考具体实施方式部分“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的方式8。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多种确定一个TB中包含的CB组数的实际值m的实现方式,具体可以参考具体实施方式部分“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的方式1~方式11。其中,至少包括如下两类:
第一类:先根据公式确定TB所分成的CB的个数的参考值NCB_re;再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如方式1、6和10。
第二类:先根据公式确定TB所分成的CB组的个数的参考值NGroup_re;再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如方式2、7和11。
基于第一类方式,NCB_re可能不能被第一类方式确定的m整除,因此,不同的CB组中的CB的个数可能不同。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根据公式其中表示向上取整;表示向下取整,确定每个CB组中的CB的个数C,其中,C包括C+和C-。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根据公式N+=NCB_re-mC-,确定具有C+个CB的CB组的组数N+;根据公式N-=m-N+,确定具有C-个CB的CB组的组数N-。该实现方式提供了一种确定CB组中的CB的个数的方式。
基于第二类方式,TBS可能不能被第二类方式确定的m整除,因此,不同的CB组中包含的比特数可能不同。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根据公式或B-=TBS-(m-1)B+确定每个CB组中的比特数B。该实现方式提供了一种确定CB组中包含的比特数的方式。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将TB分为m个编码块CB组,其中,m≥2,m为整数,CB组包括至少一个CB;将m个CB组中的数据经过编码调制后映射至第一时频资源上;发送映射至第一时频资源上的数据。该技术方案中,将一个TB分为了多个CB组,每个CB组包括至少一个CB组,这样,接收端若确定一个CB组或一个CB组中的一个或多个CB的数据传输失败,则发射端只需重传该CB组的数据即可,从而可以节省资源,提高传输效率。其中,关于确定m的过程可以参考上述第一方面,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为每个CB组添加CRC。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为每个CB添加CRC。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将每个CB组分为C个CB;其中,当每个CB都添加CRC时,C=ceil(B/(CBmax-CBCRC);当每个CB都不添加CRC时,C=ceil(B/CBmax);ceil()表示向上取整,B表示CB组的数据长度,CBmax表示CB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CBCRC表示为CB添加的CRC的大小;其中,若不为CB组添加CRC,则CB组的数据长度B是指CB组本身的数据长度LCB组;若为CB组添加CRC,则CB组的数据长度B是指CB组本身的数据长度LCB组与为CB组添加的CRC的大小CB组CRC之和。该可能的设计提供了一种CB组划分CB的方法。具体的:
当将CB组分为C个CB,且不为CB添加CRC时,
当将CB组分为C个CB组,且为CB添加CRC时,
当将CB组与为该CB组添加的CRC分为C个CB,且不为CB添加CRC时,
当将CB组与为该CB组添加的CRC分为C个CB,且为CB组添加CRC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接收M比特的HARQ指示,其中,每比特的HARQ指示用于指示对应的CB组中的数据是否正确接收,M为CB组数的最大值或CB组数的实际值m。该可能的设计提供了一种传输HARQ指示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MIMO系统中,一次传输过程中传输的多个TB空分复用时,发射端可以对该多个TB中的每个TB独立操作,即:该多个TB中的每个TB均按照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数据传输。发射端也可以对该多个TB进行联合操作,例如,可以根据该多个TB中数据长度最大或最小的TB,确定统一的分组方式。例如,可以根据该多个TB中数据长度最大或最小的TB,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的过程中的TBS等。该可能的设计提供了一种同时传输的多个TB分组的实现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发送控制信息,其中,控制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1份或N份调制和编码方式MCS,1份或N份新传数据指示NDI,1份或N份冗余版本RV;其中,N表示CB组数的最大值或CB组数的实际值m。其中,该控制信息可以是下行控制信息DCI。该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传输下行控制信息DCI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本次传输过程只传输重传数据,则NDI中表示新传数据的信息无意义。若本次传输过程传输新传数据和重传数据,则NDI中表示新传数据和重传数据的信息均有意义。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接收控制信息;其中,控制信息中包括传输块TB的信息,TB包括m个编码块CB组,CB组包括至少一个CB,m≥2,m为整数。然后,从第一时频资源中获取m个CB组,并将m个CB组的数据经过解调译码后进行级联生成一个TB的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其实现过程可以参考上述第一方面,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反馈M比特的自动重传请求HARQ指示,其中,每比特的HARQ指示用于指示对应的CB组中的数据是否正确接收,M为CB组数的最大值或CB组数的实际值m。可选的,当TB译码失败(即CRC校验不通过)时,反馈M比特的NACK指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从第一时频资源中提取m个CB组之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将每个CB组中的数据分成C个CB;其中,当每个CB都添加循环冗余校验CRC时,C=ceil(B/(CBmax-CBCRC);当每个CB都不添加CRC时,C=ceil(B/CBmax);ceil()表示向上取整,B表示CB组的数据长度,CBmax表示CB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CBCRC表示为CB添加的CRC的大小;其中,若不为CB组添加CRC,则CB组的数据长度是指CB组本身的数据长度;若为CB组添加CRC,则CB组的数据长度是指CB组本身的数据长度与为CB组添加的CRC的大小之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以包括:接收控制信息;控制信息中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1份或N份调制和编码方式MCS,1份或N份新传数据指示NDI,1份或N份冗余版本RV;其中,N表示CB组数的最大值或CB组数的实际值m。
可以理解的,第三方面提供的任一种技术方案的相关内容的解释及有益效果,均可以参考上述第二方面相应的技术方案。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TB分组装置,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TB分组方法。该TB分组装置包括:划分模块,用于将TB分为m个编码块CB组,其中,m≥2,m为整数,CB组包括至少一个CB。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划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CB组数的最大值NGroup_max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可选的,m=NGroup_max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划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TB的数据长度TBS、CB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CBmax和CB组数的最大值NGroup_max,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划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TB的数据长度TBS、CB组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CB组max和CB组数的最大值NGroup_max,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划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TB的数据长度TBS,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划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TB的数据长度TBS和CB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CBmax,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划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TB的数据长度TBS和CB组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CB组max,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划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TB的数据长度TBS和CB组数的最大值NGroup_max,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划分模块根据公式确定TB所分成的CB的个数的参考值NCB_re;再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则,划分模块还可以用于:根据公式其中表示向上取整;表示向下取整,确定每个CB组中的CB的个数C。进一步地,划分模块还可以用于:根据公式N+=NCB_re-mC-,确定具有C+个CB的CB组的组数N+;根据公式N-=m-N+,确定具有C-个CB的CB组的组数N-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划分模块先根据公式确定TB所分成的CB组的个数的参考值NGroup_re;再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则,划分模块还可以用于:根据公式或B-=TBS-(m-1)B+确定每个CB组中的比特数B。
可以理解的,第四方面提供的任一种技术方案的相关内容的解释及有益效果,均可以参考上述第一方面相应的技术方案。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任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数据传输装置可以包括:包括:划分模块、映射模块和发送模块。其中,划分模块,用于将传输块TB分为m个编码块CB组,其中,m≥2,m为整数,CB组包括至少一个CB。映射模块,用于将m个CB组中的数据经过编码调制后映射至第一时频资源上。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映射至第一时频资源上的数据。
其中,划分模块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上述第三方面,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还可以包括:添加模块,用于为每个CB组添加CRC。和/或,用于为每个CB添加CRC。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划分模块还可以用于:将每个CB组分为C个CB;其中,当每个CB都添加CRC时,C=ceil(B/(CBmax-CBCRC);当每个CB都不添加CRC时,C=ceil(B/CBmax);ceil()表示向上取整,B表示CB组的数据长度,CBmax表示CB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CBCRC表示为CB添加的CRC的大小;其中,若不为CB组添加CRC,则CB组的数据长度B是指CB组本身的数据长度LCB组;若为CB组添加CRC,则CB组的数据长度B是指CB组本身的数据长度LCB组与为CB组添加的CRC的大小CB组CRC之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还可以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M比特的自动重传请求HARQ指示,其中,每比特的HARQ指示用于指示对应的CB组中的数据是否正确接收,M表示CB组数的最大值或CB组数的实际值m。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发送模块还可以用于:发送控制信息,其中,控制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1份或N份调制和编码方式MCS,1份或N份新传数据指示NDI,1份或N份冗余版本RV;其中,N表示CB组数的最大值或CB组数的实际值m。其中,该控制信息可以是下行控制信息DCI。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本次传输过程只传输重传数据,则NDI中表示新传数据的信息无意义。若本次传输过程传输新传数据和重传数据,则NDI中表示新传数据和重传数据的信息均有意义。
可以理解的,第五方面提供的任一种技术方案的相关内容的解释及有益效果,均可以参考上述第二方面相应的技术方案。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用于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提供的任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数据传输装置可以包括:接收模块和获取模块。其中,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控制信息;控制信息中包括传输块TB的信息,TB包括m个编码块CB组,CB组包括至少一个CB,m≥2,m为整数。获取模块,用于从第一时频资源中获取m个CB组,并将m个CB组的数据经过解调译码后进行级联生成一个TB的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还可以包括:确定模块,用于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其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考上述第四方面中的划分模块的功能,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TB的信息还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1份或N份调制和编码方式MCS,1份或N份新传数据指示NDI,1份或N份冗余版本RV;其中,N表示CB组数的最大值或CB组数的实际值m。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还可以包括:发送模块,用于反馈M比特的自动重传请求HARQ指示,其中,每比特的HARQ指示用于指示对应的CB组中的数据是否正确接收,M为CB组数的最大值或CB组数的实际值m。可选的,当TB的CRC校验不通过时,反馈M比特的NACK指示。
可选的,M为CB组数的最大值时,只有前m比特有效,或者只有前m比特用于指示对应CB组中的数据是否正确接收。当然具体具体实现时不限于此。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还可以包括:划分模块,用于:将每个CB组中的数据分成C个CB;其中,当每个CB都添加循环冗余校验CRC时,C=ceil(B/(CBmax-CBCRC);当每个CB都不添加CRC时,C=ceil(B/CBmax);ceil()表示向上取整,B表示CB组的数据长度,CBmax表示CB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CBCRC表示为CB添加的CRC的大小;其中,若不为CB组添加CRC,则CB组的数据长度是指CB组本身的数据长度;若为CB组添加CRC,则CB组的数据长度是指CB组本身的数据长度与为CB组添加的CRC的大小之和。
可以理解的,第六方面提供的任一种技术方案的相关内容的解释及有益效果,均可以参考上述第三方面相应的技术方案。
在上述任一方面或者任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时频资源上映射的数据包括新传数据和重传数据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新传数据包括上文所涉及的TB。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TB分组装置,该装置可以是发射端,也可以是接收端,该装置可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TB分组方法示例中所执行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上述功能相应的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存储器、系统总线和通信接口;该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该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中相应的功能。该通信接口用于支持该装置与其他网元之间的通信。该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该装置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通信接口具体可以是收发器。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该装置可以是发射端,该装置可以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示例中所执行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上述功能相应的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存储器、系统总线和通信接口;该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该装置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中相应的功能。该通信接口用于支持该装置与其他网元(例如接收端)之间的通信。该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该装置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通信接口具体可以是收发器。
第九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该装置可以是接收端,该装置可以实现上述第三方面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示例中所执行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上述功能相应的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存储器、系统总线和通信接口;该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该装置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提供的方法中相应的功能。该通信接口用于支持该装置与其他网元(例如接收端)之间的通信。该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该装置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通信接口具体可以是收发器。
第十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TB分组方法所对应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第七方面所设计的程序。
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所对应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第八方面所设计的程序。
第十二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上述第三方面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所对应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第九方面所设计的程序。
第十三方面,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TB分组方法。
第十四方面,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二方面提供的任一种数据传输方法。
第十五方面,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三方面提供的任一种数据传输方法。
可以理解地,上述提供的任一种数据传输装置或计算机存储介质或计算机程序产片均用于执行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下面提供本申请提供的另一个技术方案:
目前,资源映射的过程包括:按照先频域后时域的规则将经编码和速率匹配等操作后的每个CB依次映射至时频资源上。这样,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若受到干扰,则该干扰会影响到多个CB组的数据的准确性,因此该多个CB组的数据可能均需要重传,从而降低了传输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将TB分为m个CB组,其中,m≥2,m为整数,m个CB组中的每一个CB组包括至少一个CB。然后,将m个CB组中的数据经过编码调制后映射至第一时频资源上,接着,发送映射至第一时频资源上的数据。其中,第一时频资源包括n个CB容器单元CCU,CCU为第一时频资源中的部分时频资源,不同CCU之间没有重叠的时频资源;不同CB组中的数据被映射至不同的CCU上;其中,不同CB组的数据在频域上有重叠且在时域上没有重叠,或者,不同CB组的数据在时域上有重叠且在频域上没有重叠;n≥m,n为整数。该技术方案中,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将本次传输所分配的时频资源(即第一时频资源)划分为多个CCU,再将本次传输的一个TB分为多个CB组;然后,将该多个CB组的数据经过编码调制后映射至相应的CCU上,使得不同的CB组中的数据在时域上没有重叠或在频域上没有重叠。这样,若不同CB组中的数据在时域上没有重叠,则当某个符号受到干扰时,该干扰只会影响到一个CB组的数据的准确性,因此,只需要重传该CB组的数据即可,与现有技术相比,提高了传输效率。若不同CB组中的数据在频域上没有重叠,则当本次传输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某个窄频带受到干扰时,相比现有技术,该干扰所影响到的CB组的组数较少,因此需要重传的CB组较少,提高了传输效率。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该装置包括:划分模块、映射模块和发送模块。其中,划分模块,用于将传输块TB分为m个编码块CB组,其中,m≥2,m为整数,m个CB组中的每一个CB组包括至少一个CB。映射模块,用于将m个CB组中的数据经过编码调制后映射至第一时频资源上;其中,第一时频资源包括n个CB容器单元CCU,CCU为第一时频资源中的部分时频资源,不同CCU之间没有重叠的时频资源;不同CB组中的数据被映射至不同的CCU上;其中,不同CB组的数据在频域上有重叠且在时域上没有重叠,或者,不同CB组的数据在时域上有重叠且在频域上没有重叠;n≥m,n为整数。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映射至第一时频资源上的数据。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上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第一方面中的将TB分为m个CB组,可以包括:根据TB的数据长度、CB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CB组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CB组数的最大值和CCU的个数n中的至少一个,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可选的,该可能的设计中的上述步骤可以包括:根据TB的数据长度和CB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确定CB组数的参考值;然后,将CB组数的参考值、CB组数的最大值和CCU的个数n中的最小值,作为CB组数的实际值m。
对应的,上述第二方面中的划分模块具体可以用于:根据TB的数据长度、CB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CB组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CB组数的最大值和CCU的个数n中的至少一个,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可选的,划分模块具体可以用于:根据TB的数据长度和CB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确定CB组数的参考值;然后,将CB组数的参考值、CB组数的最大值和CCU的个数n中的最小值,作为CB组数的实际值m。
一般地,发射端需要在每次传输数据之前,确定本次可传输的TB的数据长度,其具体的确定方式此处不进行限定,例如可参考现有技术。一般地,CB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和CB组数的最大值可以是预设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上述第一方面的将TB分为m个CB组之前,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根据CB组数的实际值m和CCU的个数n,确定m个CB组中的每个CB组与n个CCU中的每个CCU之间的映射关系;然后,根据映射关系和n个CCU中可用于传输数据的资源的大小,确定m个CB组中的每个CB组的数据长度。可选的,根据映射关系和n个CCU中可用于传输数据的资源的大小,确定m个CB组中的每个CB组的数据长度,可以包括:根据以下公式①确定m个CB组中的第i个CB组的数据长度:
其中,Bi表示m个CB组中的第i个CB组的数据长度,1≤i≤m,i为整数;LTB表示TB的数据长度,LTB_CRC表示为TB添加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的大小,LTB_CRC≥0,SCB_i表示第i个CB组对应的CCU中可用于传输数据的资源的大小,Stotal表示n个CCU中可用于传输数据的资源的大小,floor()表示向下取整。
对应的,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装置还可以包括确定模块。该确定模块用于:根据CB组数的实际值m和CCU的个数n,确定m个CB组中的每个CB组与n个CCU中的每个CCU之间的映射关系;然后根据映射关系和n个CCU中可用于传输数据的资源的大小,确定m个CB组中的每个CB组的数据长度。可选的,该确定模块具体可以用于根据上述公式①确定m个CB组中的第i个CB组的数据长度。
该可能的设计方式能够尽可能保证m个CB组中的数据尽量均匀地分布在n个CCU上,从而使得每个CB组经编码和速率匹配后的码率基本一致,便于AMC正常工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将每个CB组中的数据分成C个CB。对应的,上述第二方面中的划分模块还可以用于:将每个CB组中的数据分成C个CB。其中,当每个CB都添加CRC时,C=ceil(B/(CBmax-CBCRC);当每个CB都不添加CRC时,C=ceil(B/CBmax);ceil()表示向上取整,B表示CB组的数据长度,CBmax表示CB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CBCRC表示为CB添加的CRC的大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TB的信息包括TB的数据长度。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接收控制信息;其中,控制信息中包括传输块TB的信息;接收映射至第一时频资源上的TB;其中,第一时频资源包括n个CB容器单元CCU,CCU为第一时频资源中的部分时频资源,不同CCU之间没有重叠的时频资源;TB包括m个编码块CB组,m个CB组中的每一个CB组包括至少一个CB;不同CB组的数据在频域上有重叠且在时域上没有重叠,或者,不同CB组的数据在时域上有重叠且在频域上没有重叠;m≥2,m为整数,n≥m,n为整数;确定m个CB组中的每个CB组与n个CCU中的每个CCU之间的映射关系;根据映射关系从第一时频资源中获取m个CB组,并将m个CB组的数据经过解调译码后进行级联生成一个TB的数据。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控制信息,其中,控制信息中包括传输块TB的信息;以及,接收映射至第一时频资源上的TB;其中,第一时频资源包括n个CB容器单元CCU,CCU为第一时频资源中的部分时频资源,不同CCU之间没有重叠的时频资源;TB包括m个编码块CB组,m个CB组中的每一个CB组包括至少一个CB,不同CB组中的数据被映射至不同的CCU上;不同CB组的数据在频域上有重叠且在时域上没有重叠,或者,不同CB组的数据在时域上有重叠且在频域上没有重叠;m≥2,m为整数,n≥m,n为整数。确定模块,用于确定m个CB组中的每个CB组与n个CCU中的每个CCU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映射关系从第一时频资源中获取m个CB组,并将m个CB组的数据经过解调译码后进行级联生成一个TB的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上述第三方面中的接收控制信息之后,上述第三方面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根据TB的数据长度、CB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CB组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CB组数的最大值和CCU的个数n中的至少一个,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可选的,根据TB的数据长度和CB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确定CB组数的参考值;将CB组数的参考值、CB组数的最大值和CCU的个数n中的最小值,作为CB组数的实际值m。
对应的,上述第四方面中的确定模块还可以用于:根据TB的数据长度、CB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CB组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CB组数的最大值和CCU的个数n中的至少一个,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可选的,确定模块具体可以用于:根据TB的数据长度和CB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确定CB组数的参考值;将CB组数的参考值、CB组数的最大值和CCU的个数n中的最小值,作为CB组数的实际值m。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第三方面中的确定m个CB组中的每个CB组与n个CCU中的每个CCU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包括:根据CB组数的实际值m和CCU的个数n,确定m个CB组中的每个CB组与n个CCU中的每个CCU之间的映射关系。
对应的,上述第四方面中的确定模块具体可以用于:根据CB组数的实际值m和CCU的个数n,确定m个CB组中的每个CB组与n个CCU中的每个CCU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上述第三方面中的确定m个CB组中的每个CB组与n个CCU中的每个CCU之间的映射关系之后,上述第三方面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根据映射关系和n个CCU中可用于传输数据的资源的大小,确定m个CB组中的每个CB组的数据长度。可选的,根据上述公式①确定m个CB组中的每个CB组的数据长度。
对应的,上述第四方面中的确定模块还可以用于:根据映射关系和n个CCU中可用于传输数据的资源的大小,确定m个CB组中的每个CB组的数据长度。可选的,该确定模块具体可以用于:根据上述公式①确定m个CB组中的每个CB组的数据长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上述第三方面中的根据映射关系从第一时频资源中提取m个CB组之后,上述第三方面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将每个CB组中的数据分成C个CB。对应的,上述第四方面提供的装置还可以包括:划分模块,用于:将每个CB组中的数据分成C个CB。其中,关于如何确定C的取值可以参考上文。
在上述任一方面或者任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时频资源上映射的数据包括新传数据和重传数据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新传数据包括上文所涉及的TB。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该装置可以是发射端,该装置可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示例中所执行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上述功能相应的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存储器、系统总线和通信接口;该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该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中相应的功能。该通信接口用于支持该装置与其他网元(例如接收端)之间的通信。该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该装置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通信接口具体可以是收发器。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所对应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第五方面所设计的程序。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该装置可以是接收端,该装置可以实现上述第三方面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示例中所执行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上述功能相应的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存储器、系统总线和通信接口;该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该装置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提供的方法中相应的功能。该通信接口用于支持该装置与其他网元(例如发射端)之间的通信。该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该装置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通信接口具体可以是收发器。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上述第三方面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所对应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第六方面所设计的程序。
第九方面,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数据传输方法。
第十方面,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三方面提供的任一种数据传输方法。
可以理解地,上述提供的任一种数据传输装置或计算机存储介质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均用于执行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资源映射的示意图;
图2为基于图1提供的一种干扰场景示意图;
图3为基于图1提供的另一种干扰场景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划分第一时频资源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划分第一时频资源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划分第一时频资源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过程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传输过程的示意图;
图12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一种资源映射的示意图。在图1中,横轴表示时域,纵轴表示频域。时域上示出了本次传输过程中所分配的时域资源,具体是1个时隙(slot),该slot包括7个符号,即符号0~6;频域上示出了本次传输过程中所分配的频域资源。图1中是以本次传输过程中传输的TB包括6个CB,即CB1~CB6,为例进行说明的。假设CB1~CB3构成CB组1,CB4~CB6构成CB组2;那么,基于图1所示的资源映射方式,在下述方案1、2所示的场景中会降低传输效率。具体的:
方案1:一个符号上可能映射有多个CB组的数据,该情况下,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若该符号受到干扰,则该干扰会影响到该符号上映射的多个CB组的数据的准确性,因此该多个CB组的数据可能均需要重传,从而降低了传输效率。示例的,若干扰所在的时频资源如图2中的虚线框1所示,即符号3受到了干扰,则该干扰会影响到CB3和CB4的数据的准确性,即影响到CB组1和CB组2的数据的准确性,因此CB组1和CB组2的数据可能均需要重传,从而降低了传输效率。
方案2:一个窄带宽上可能映射有所有CB组的数据,该情况下,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若该窄带宽受到干扰,则该干扰会影响到所有CB组的数据的准确性,因此该所有CB组的数据可能均需要重传,从而降低了传输效率。示例的,若干扰所在的时频资源如图2中的虚线框2所示,即本次传输过程中所分配的窄带宽受到了干扰,则该干扰会影响到CB1~CB6的数据的准确性,即影响到CB组1和CB组2的数据的准确性,因此CB组1和CB组2的数据可能均需要重传,从而降低了传输效率。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其基本原理为:通过一定的规则将本次传输所分配的时频资源划分为多个CCU,再将本次传输的一个TB分为多个CB组;然后,将该多个CB组的数据经过编码调制后映射至相应的CCU上,使得不同的CB组中的数据在时域上没有重叠或在频域上没有重叠。这样,若不同CB组中的数据在时域上没有重叠,则当本次传输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如图2中的虚线框1所示的干扰,则该干扰只会影响到一个CB组的数据的准确性,因此,只需要重传该CB组的数据即可,与现有技术相比,提高了传输效率。若不同CB组中的数据在频域上没有重叠,则当本次传输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如图2中的虚线框2所示的干扰,则相比现有技术,该干扰所影响到的CB组的组数较少,因此需要重传的CB组较少,提高了传输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如图2所示的系统架构中,图2所示的系统架构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其中,发射端和接收端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基站、用户设备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当前4G通信系统,以及未来演进网络,如5G通信系统。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相关的蜂窝系统等,以及其他此类通信系统。需要说明的是,5G标准中的应用场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与用户设备之间的通信场景,基站与基站之间的通信场景,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的通信场景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也可以应用于5G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与用户设备之间的通信,或基站与基站之间的通信等场景中。
下面对本申请所涉及的部分内容进行简要说明,以方便读者理解:
第一时频资源,是指本次传输过程所分配的时频资源。本发明实施例对每次传输过程所分配的时频资源的大小,以及如何确定每次传输过程所分配的时频资源的大小均不进行限定。任意两次传输过程所分配的时频资源的大小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示例的,一次传输过程所分配的时域资源可以是LTE系统中的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interval,TTI),或符号级短TTI,或高频系统中的大子载波间隔的短TTI,也可以是5G系统中的slot或微型时隙(mini-slot)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CCU,即CB容器单元(CB container unit),是一次传输过程所使用的部分时域资源。本发明实施例对CCU的大小不进行限定。不同CCU之间没有重叠的时频资源。不同CCU的大小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本发明实施例对配置CCU,即将一次传输过程所分配的时频资源划分为多个CCU,的方式不进行限定,例如,CCU可以是动态配置的、半静态配置的或者静态配置的。示例的,可以根据当前所调度的业务的调度特征来配置CCU。例如,在调度增强移动宽带(enhancedmobile broadband,eMBB)业务的过程中,若需要调度低时延高可靠通信(ultra-reliableand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s,URLLC)业务,则可以根据URLLC业务的调度特征,来配置CCU。URLLC业务的调度特征可以包括:调度URLLC业务时所分配的时频资源的大小和位置等。
下面举例说明将第一时频资源划分为多个CCU的实现方式:
方式1:通过划分时域资源,实现将第一时频资源划分为多个CCU。具体的,可以以任一时域资源粒度划分时域资源,例如以符号的整数倍为粒度划分时域资源。
示例的,若第一时频资源的时域资源是一个slot,则可以以mini-slot或符号等为粒度划分该时域资源,以实现将第一时频资源划分为多个CCU。如图4所示,为一种划分第一时频资源的示意图。在图4中,横轴表示时域,纵轴表示频域。图4中是以1个slot为7个符号,且将该slot划分为4个部分为例进行说明的,该情况下,前3个部分可以分别由2个符号构成,最后1个部分由1个符号构成。若第一时频资源的时域资源是多个slot,则可以以slot、mini-slot或符号等为粒度划分该时域资源,以实现将第一时频资源划分为多个CCU。
方式2:通过划分频域资源,实现将第一时频资源划分为多个CCU。具体的,可以以任一频域资源粒度划分频域资源,例如以资源元素(resource element,RE)的整数倍或者以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的整数倍为粒度,连续的划分频域资源或者离散的划分频域资源。其中,连续的划分频域资源可以包括连续均匀的划分频域资源。离散的划分频域资源可以包括离散均匀的划分频域资源或者等间隔离散的划分频域资源等。需要说明的是,离散的划分频域资源可在后续将数据经过编码调制后映射至时频资源上后,可获得频域分集增益。
本文中的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在公式中,字符“/”,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相除”的关系。
如图5所示,为一种划分第一时频资源的示意图。在图5中,横轴表示时域,纵轴表示频域。图5中是以第一时频资源的频域资源为8个RB,且将该频域资源分为2个部分为例进行说明的,该情况下,每个部分可以由4个RB构成。其中,每个部分的4个RB可以是连续的,如图5中的(a)所示;也可以是离散的,如图5中的(b)所示。
方式3:通过划分时域资源和频域资源,实现将第一时频资源划分为多个CCU。方式3是方式1和方式2的结合,其相关描述可参考上文。
如图6所示,为一种划分第一时频资源的示意图。在图6中,横轴表示时域,纵轴表示频域。图6是基于图5中的(a)和图4进行绘制的。图6中的每种阴影部分的时频资源表示一个CCU。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slot中的符号,可以包括以下两种定义:
1)、slot中的符号是帧结构中定义的符号,例如一个slot可以包含7个符号或14个符号等。
2)、slot中的符号是slot内用于承载数据的符号。在某些帧格式设计下,slot中的符号不完全是用于承载数据的符号(即数据符号),例如slot中起始的一个或多个符号是用于承载下行控制信息的符号(即控制符号),结束的1个或多个符号是用于承载上行控制信息的符号(即控制符号),中间存在用于传输下行切换上行时需要的保护间隔(GuardPeriod,GP)的符号(即GP符号)、以及用于传输参考信息的符号(即参考符号)等。该情况下,本申请说明书附图中所示的slot的符号是指slot中的数据符号,即slot中除控制符号、GP符号和参考符号等非数据符号后的符号。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任一种配置CCU的规则均可以是发射端和接收端预先约定好的,也可以是发射端通过信令向接收端指示的。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示例性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7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7所示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01~S103:
S101:发射端将TB分为m个CB组,其中,m≥2,m为整数,m个CB组中的每一个CB组包括至少一个CB。
具体的,若不为TB添加CRC,则发射端将TB分为m个CB组;若为TB添加CRC,则发射端将TB和为TB添加的CRC作为整体分为m个CB组。本次传输过程中可以传输新传数据,也可以传输新传数据和重传数据,该新传数据包括该TB。另外一次传输过程中也可以只传输重传数据。关于重传数据的描述可以参考下文。
在S101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发射端确定TB的大小,然后获取该TB的数据。若本次传输过程中只传输新传数据,则发射端可以根据本次传输过程所分配的时频资源(即下文中的第一时频资源)的大小,来确定本次可传输的TB的大小;若本次传输过程中传输新传数据和重传数据,则发射端可以根据本次传输过程所分配的时频资源(即下文中的第一时频资源)中的可用于传输新传数据的时频资源的大小,确定本次可传输的TB的大小。其中,可用于传输新传数据的时频资源可以是本次传输过程所分配的时频资源与重传数据所占的时频资源之差。
需要说明的是,相比TB来说,本发明实施例中的CB组也可以被称为小TB或者子TB(即Sub-TB)等。另外,具体实现时,发射端也可以将TB划分为1个CB组,该情况下,CB组与TB表示的含义相同。
S102:发射端将m个CB组中的数据经过编码调制后映射至第一时频资源上,其中,第一时频资源包括n个CCU,CCU为第一时频资源中的部分时频资源,不同CCU之间没有重叠的时频资源;不同CB组中的数据被映射至不同的CCU上;不同CB组的数据在频域上有重叠且在时域上没有重叠,或者,不同CB组的数据在时域上有重叠且在频域上没有重叠;n≥m,n为整数。
第一时频资源,是本次传输过程所分配的时频资源,第一时频资源上映射的数据为本次传输过程中所传输的数据。
该m个CB组中的数据全部映射至该n个CCU上。若本次传输过程中只传输新传数据,则第一时频资源可以仅包含该n个CCU。若本次传输过程中传输新传数据和重传数据,则第一时频资源除了包含该n个CCU之外,还可以包含重传数据所占的时频资源。其中,本次传输过程中传输的重传数据所占的CCU的配置方式与本次传输过程中传输的新传数据所占的CCU的配置方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可参考下文。
一个CB组中的数据可以被映射至一个或多个CCU上,不同CB组中的数据被映射至不同的CCU上。
不同CCU(即n个CCU中的任意两个CCU)之间的关系,包括以下3种情况中的任一种:
情况1、不同CCU在频域上有重叠,且在时域上没有重叠。如图4所示的任意两个CCU,或者,如图6所示的CCU1与CCU2。
情况2、不同CCU在时域上有重叠,且在时域上没有重叠。如图5所示的任意两个CCU,或者,如图6所示的CCU1与CCU5。
情况3、不同CCU在时域上和频域上均没有重叠。如图6所示的CCU1与CCU6等。
若n个CCU中的任意两个CCU之间的关系均满足上述情况1,即n个CCU中的任意两个CCU均在频域上有重叠且在时域上没有重叠,则由于不同CB组中的数据被映射至不同的CCU上,因此可以实现:不同CB组的数据在频域上有重叠且在时域上没有重叠。示例1,假设一个TB被分为2个CB组,即CB组1和CB组2,那么,基于图4所示的CCU的配置方式,则每个CB组中的数据可以被映射至2个CCU上,例如CB组1被映射至CCU1和CCU2上,CB组2被映射至CCU3和CCU4上。
若n个CCU中的任意两个CCU之间的关系均满足上述情况2,即n个CCU中的任意两个CCU均满足在时域上有重叠且在频域上没有重叠,则由于不同CB组中的数据被映射至不同的CCU上,因此可以实现:不同CB组的数据在时域上有重叠且在频域上没有重叠。示例2,假设一个TB被分为2个CB组,即CB组1和CB组2,那么,基于图5所示的CCU的配置方式,则每个CB组中的数据可以被映射至1个CCU上,例如,CB组1被映射至CCU1上,CB组2被映射至CCU2上。
若n个CCU中既包含不同CCU之间的关系满足上述情况1,又包含不同CCU之间的关系满足上述情况2,还包含不同CCU之间的关系满足上述情况3,如图6所示。则可以实现:不同CB组的数据在频域上有重叠且在时域上没有重叠。例如,假设一个TB被分为2个CB组,即CB组1和CB组2,那么,基于图6所示的CCU的配置方式,则CB组1中的数据可以被映射至CCU1、CCU2、CCU5和CCU6上,CB组2中的数据可以被映射至CCU3、CCU4、CCU7和CCU8上;或者,CB组1中的数据可以被映射至CCU1、CCU3、CCU5和CCU7上,CB组2中的数据可以被映射至CCU2、CCU4、CCU6和CCU8上。也可以实现:不同CB组在时域上有重叠且在频域上没有重叠。例如,假设一个TB被分为2个CB组,即CB组1和CB组2,那么,基于图6所示的CCU的配置方式,则CB组1中的数据可以被映射至CCU1~CCU4上,CB组2中的数据可以被映射至CCU5~CCU8上。
可选的,为了更好地抗突发干扰,在将每个CB组的数据经过编码调制后映射至第一时频资源之前,可以将每个CB组包含的多个CB进行交织映射。其中,交织映射可以是频域交织映射,以保证交织后每个CB与交织前的每个CB占用相当的频域带宽,从而保证频域分集。另外,交织映射还可以是时域交织映射,以保证每个CCU内的数据在时域上尽量分布在该CCU的所有符号上。例如,假设一个CB组包括t个CB,该t个CB的数据长度为l1、l2…lt,该t个CB中的数据分为:a1,1,a1,2,...a1,l1;a2,1,a2,2,...a1,l2;.....;am,1,am,2,...a1,lt。若不采用交织映射,则发射端可以将数据a1,1,a1,2,...a1,l1;a2,1,a2,2,...a1,l2;.....;am,1,am,2,...a1,lt按照先频域后时域的顺序映射到该CB组对应的CCU上。若采用交织映射,则发射端可以先将数据a1,1,a1,2,...a1,l1;a2,1,a2,2,...a1,l2;.....;am,1,am,2,...a1,lt交织成数据a1,1,a2,1,...at,1;a1,2,a2,2,...at,1;.....;at,lt,然后将a1,1,a2,1,...at,1;a1,2,a2,2,...at,1;.....;at,lt按照先频域后时域的顺序映射到该CB组对应的CCU上。
S103:发射端发送映射至第一时频资源上的数据。
可选的,在S101之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发射端为每个CB组添加CRC,用于使接收端校验该CB组的数据是否成功接收。
可选的,在S101之后,无论发射端是否为每个CB组添加CRC,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发射端将每个CB组分为一个或多个CB。进一步的,还可以包括:发射端为每个CB添加CRC,用于使接收端校验该CB的数据是否成功接收。在发射端将每个CB组分为一个或多个CB之后,无论发射端是否为每个CB添加CRC,在S102可以包括:对每个CB进行编码、速率匹配、加扰、调制、层映射和天线映射等操作。该情况下,S103可以包括:将经编码、速率匹配、加扰、调制、层映射和天线映射等操作之后的数据映射至第一时频资源上。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将TB分为m个CB组,并将该m个CB组映射至第一时频资源中的n个CCU中;然后,将映射至第一时频资源上的数据发送出去。其中,不同CCU之间没有重叠的时频资源,不同CB组中的数据被映射至不同的CCU上;并且,不同CB组中的数据在时域上没有重叠或在频域上没有重叠。这样,若不同CB组中的数据在时域上没有重叠,如上述示例1中的2个CB组,则任一个符号上受到干扰时,只会影响一个CB组的数据的正确性;与现有技术(例如上述方案1)相比,能够减少重传的CB组的数量,从而提高传输效率。若不同CB组中的数据在频域上没有重叠,如上述示例2中的2个CB组,则当本次传输所分配的频域资源中的窄带受到干扰时,不会影响到所有CB组的数据的准确性;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减少重传的CB组的数量,从而提高传输效率,例如,与上述方案2相比,只需要重传CB组1即可,因此减少重传的CB组的数量,从而提高传输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CCU的划分方式CB组在时频资源上的映射方式,还能够使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dication,DCI)设计更简洁,以及重传数据的设计更灵活(例如,可以在一次传输过程中仅传输重传数据,或者传输新传数据和重传数据)等。具体可以参考下文。
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接收端反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HARQ)指示的开销、控制指示开销和/或CCU个数限制等因素,发射端中可以设置CB组数的最大值NGroup_max
可选的,S102可以包括:发射端根据TB的数据长度、CB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CB组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CB组数的最大值和CCU的个数n中的至少一个,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下面列举几种可选的方式:
方式1、发射端根据TB的数据长度TBS、CB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CBmax、CB组数的最大值NGroup_max和CCU的个数n,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其中,CBmax和NGroup_max可以是预设的。
具体的,如图8所示,方式1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1~S12:
S11:发射端根据TB的数据长度TBS和CB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CBmax,确定CB组数的参考值NGroup_re
若不为TB添加CRC,则TB的数据长度TBS是指TB本身的数据长度。若为TB添加CRC,则TB的数据长度TBS是指TB本身的数据长度与为TB添加的CRC的大小之和。
若不为CB添加CRC,则CB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CBmax是指最大CB大小(比如,在LTE中,CBmax可以为6144bit;或者,在NR中,CBmax可以是8192bit等);若为CB添加CRC,则CB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CBmax是指最大CB大小减去为CB添加的CRC的大小。
具体的,发射端根据TB的数据长度TBS和CB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CBmax,确定TB所分成的CB的个数的参考值NCB_re。例如,发射端可以根据公式确定NCB_re,其中,ceil()表示向上取整;然后,根据公式确定CB组数的参考值NGroup_re,其中,NCB_min表示一个CB组中包含的CB的个数的最小值,NCB_min可以是预先设置或信令配置的,其中,信令配置可以包括通过高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动态/半静态配置,这里的高层信令可以是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信令或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信令等。例如,若NCB_re=1,NCB_min=1,则NGroup_re=1。若NCB_re=8,NCB_min=1,则NGroup_re=8。
可选的,发射端还可以通过公式确定CB组数的参考值NGroup_re,其中,NCB_perGroup表示CB组的粒度,即CB组包含的CB的个数,NCB_perGroup可以是预先设置或信令配置的,其中,信令配置可以包括通过高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动态/半静态配置。
可选的,发射端还可以通过公式确定CB组数的参考值NGroup_re,其中,NCB_max表示一个CB组中包含的CB的个数的最大值,即CB组包含的CB的个数。NCB_max可以是预先设置或信令配置的,其中,信令配置可以包括通过高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动态/半静态配置。
S12:发射端将CB组数的参考值NGroup_re、CB组数的最大值NGroup_max和CCU的个数n中的最小值,作为CB组数的实际值m。
具体的,发射端可以根据公式m=min(NGroup_re,NGroup_max,n),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示例的,若NGroup_re=1,NGroup_max=4,n=2,则m=1。若NGroup_re=8,NGroup_max=4,n=2,则m=2。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S11~S12合并起来即可认为是:根据公式得到CB组数的实际值m。其中,CB组min表示CB组包含的最少比特数。
方式2:发射端根据TB的数据长度TBS、CB组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CB组max、CB组数的最大值NGroup_max和CCU的个数n,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其中,CB组max是指CB组包含的最多比特数,CB组max和NGroup_max可以是预先设置或信令配置的,其中,信令配置可以包括通过高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动态/半静态配置。
具体的,如图8a所示,方式2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21~S22:
S21:发射端根据TB的数据长度TBS和CB组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CB组max,确定CB组数的参考值NGroup_re
其中,若不为TB添加CRC,则TB的数据长度TBS是指TB本身的数据长度LTB。若为TB添加CRC,则TB的数据长度TBS是指TB本身的数据长度LTB与为TB添加的CRC的大小TBCRC之和。也就是说,S21可以包括以下任一种:
1)若将TB分为m个CB组,且不为CB组添加CRC,则
2)若将TB分为m个CB组,且为CB组添加CRC,则
3)若将TB与为该TB添加的CRC分为m个CB组,且不为CB组添加CRC,则
4)若将TB与为该TB添加的CRC分为m个CB组,且为CB组添加CRC,则
S22:发射端将CB组数的参考值NGroup_re、CB组数的最大值NGroup_max和CCU的个数n中的最小值,作为CB组数的实际值m。
步骤S22的具体实现可参考上文S12。
方式3:发射端根据TB的数据长度TBS,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可选的,发射端中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预设阈值;然后,发射端可以根据TBS和该一个或多个预设阈值确定m。示例的,若TBS≤th1,则发射端确定m=1;若th1<TBS≤th2,则发射端确定m=2;若th2<TBS≤th3,则发射端确定m=3,……依次类推。其中,th1<th2<th3。
方式4:发射端根据CB组数的最大值NGroup_max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可选的,发射端将NGroup_max作为CB组数的实际值m。
方式5:发射端根据CCU的个数n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可选的,发射端将CCU的个数n作为CB组数的实际值m。
方式6:发射端根据TB的数据长度TBS和CB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CBmax,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可选的,发射端根据TBS和CBmax,确定CB组数的参考值NGroup_re,该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上述S11。然后,将NGroup_re作为CB组数的实际值m。
方式7:发射端根据TB的数据长度TBS和CB组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CB组max,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可选的,发射端根据TBS和CB组max,确定CB组数的参考值NGroup_re,该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上述S21。然后,将NGroup_re作为CB组数的实际值m。
方式8:发射端根据TB的数据长度TBS和CB组数的最大值NGroup_max,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可选的,发射端中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预设阈值;然后,发射端可以根据TBS、该一个或多个预设阈值,以及NGroup_max确定m。示例的,假设NGroup_max=4,那么,若TBS≤th1,则发射端确定m=1;若th1<TBS≤th2,则发射端确定m=2;若th2<TBS≤th3,则发射端确定m=3,若TBS>th3,则发射端确定m=NGroup_max=4。其中,th1<th2<th3。
方式9:发射端根据TB的数据长度TBS和CCU的个数n,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可选的,发射端中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预设阈值;然后,发射端可以根据TBS、该一个或多个预设阈值,以及n确定m。示例的,假设n=4,那么,若TBS≤th1,则发射端确定m=1;若th1<TBS≤th2,则发射端确定m=2;若th2<TBS≤th3,则发射端确定m=3,若TBS>th3,则发射端确定m=n=4。其中,th1<th2<th3。
方式10:发射端根据TB的数据长度TBS、CB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CBmax和CB组数的最大值NGroup_max,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可选的,发射端根据TBS和CBmax,确定CB组数的参考值NGroup_re,该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上述S11。然后,将NGroup_re和NGroup_max中的最小值作为CB组数的实际值m。可选的,发射端根据TBS和CBmax,确定NCB_re,其中,关于NCB_re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考上文S11;然后,根据公式m=min(NCB_re,NGroup_max),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
方式11:发射端根据TB的数据长度TBS、CB组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CB组max和CB组数的最大值NGroup_max,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可选的,发射端根据TBS和CB组max,确定CB组数的参考值NGroup_re,该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上述S21。然后,将NGroup_re和NGroup_max中的最小值作为CB组数的实际值m。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多种确定一个TB中包含的CB组数的实际值m的实现方式,具体可以参考具体实施方式部分“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的方式1~方式11。其中,至少包括如下两类:
第一类:先根据公式确定TB所分成的CB的个数的参考值NCB_re;再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如方式1、6和10。
第二类:先根据公式确定TB所分成的CB组的个数的参考值NGroup_re;再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如方式2、7和11。
基于第一类方式,NCB_re可能不能被第一类方式确定的m整除,因此,不同的CB组中的CB的个数可能不同。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根据公式其中表示向上取整;表示向下取整,确定每个CB组中的CB的个数C,其中,C包括C+和C-。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根据公式N+=NCB_re-mC-,确定具有C+个CB的CB组的组数N+;根据公式N-=m-N+,确定具有C-个CB的CB组的组数N-
在该实现方式中,每个CB组中的CB的个数可能存在以下两种情况,分别标记为:C+和C-
其中表示向上取整;表示向下取整。
可以理解的,将具有C+个CB的CB组的组数标记为N+,将具有C-个CB的CB组的组数标记为N-,则:
N+=NCB_re-mC-,N-=m-N+
可选的,具有C+个CB的CB组可以是m个CB组中的前N+个CB组,此时,具有C-个CB的CB组是m个CB组中的后N-个CB组。或者,具有C+个CB的CB组可以是m个CB组中的后N+个CB组,此时,具有C-个CB的CB组是m个CB组中的前N-个CB组。具体实现时不限于此。
示例的,假设NCB_re=15,m=4,可以得到:C+=4,C-=3,N+=3,N-=1,即3个CB组的CB数为4,1个CB组的CB数为3。假设TB所分成的15个CB编号为0~14,则4个CB组可以为:{0,1,2,3},{4,5,6,7},{8,9,10,11},{12,13,14}或者{0,1,2},{3,4,5,6,},{7,8,9,10},{11,12,13,14}。
基于第二类方式,TBS可能不能被第二类方式确定的m整除,因此,不同的CB组中包含的比特数可能不同。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根据公式或B-=TBS-(m-1)B+确定每个CB组中的比特数B。
在该实现方式中,每个CB组中的比特数可能存在以下两种情况,分别标记为:B+和B-
和B-=TBS-(m-1)B+
可选的,具有B+个比特的CB组可以是m个CB组中的前m-1个CB组,此时,具有B-个比特的CB组是m个CB组中的最后一个CB组。或者,具有B+个比特的CB组可以是m个CB组中的后m-1个CB组,此时,具有B-个比特的CB组是m个CB组中的第一个CB组。
可以理解的,若不为CB组添加CRC,则B+和B-是指CB组本身的数据长度;若为CB组添加CRC,则B+和B-是指CB组本身的数据长度与为CB组添加的CRC的大小之和。
可选的,如图9所示,在S101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00~S100a:
S100:发射端根据CB组数的实际值m和CCU的个数n,确定m个CB组中的每个CB组与n个CCU中的每个CCU之间的映射关系。
示例的,可以根据以下公式1确定第i个CB组与CCU的个数之间的映射关系:
其中,ni表示第i个CB组所映射的CCU的个数,floor()表示向下取整。
上述公式1示出了第i个CB组与CCU的个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但是,没有给出每个CB组具体与哪一个或多个CCU之间存在映射关系。本发明实施例对每个CB组具体与哪一个或多个CCU之间存在映射关系不进行限定,可选的,可以按照n个CCU的顺序依次设置每个CB组与CCU之间的映射关系。例如,第1个CB组与第1个CCU到第n1个CCU之间存在映射关系,第2个CB组与第n1+1个CCU到第n1+n2个CCU之间存在映射关系,依此类推,第m个CB组与第n1+n2+……nm-1+1个CCU到第n1+n2+……nm-1+nm个CCU之间存在映射关系。例如,在图4中,n=4。该情况下,若m=1,则该CB组与该4个CCU之间存在映射关系;若m=2,则该第1个CB组与CCU1和CCU2之间存在映射关系,第2个CB组与CCU3和CCU4之间存在映射关系;若m=4,则每个CB组按照CCU的顺序与一个CCU之间存在映射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一定的规则将CB组映射至相应的CCU上,这样,若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干扰,则只要确定干扰所占的时频域资源,即可确定哪些CB组中的数据受到了干扰,因此相比现有技术,能够更好的进行干扰消除(interferencecancelling,IC)。
S100a:发射端根据该映射关系和n个CCU中可用于传输数据的资源的大小,确定m个CB组中的每个CB组的数据长度。
其中,可用于传输数据的资源,是指除传输控制信息、GP和参考信息等非数据信息的资源后剩余的资源。
具体的,发射端可以根据以下公式2确定m个CB组中的第i个CB组的数据长度:
其中,Bi表示m个CB组中的第i个CB组的数据长度,1≤i≤m,i为整数。LTB表示TB的数据长度,LTB_CRC表示为TB添加的CRC的大小,LTB_CRC≥0,SCB_i表示第i个CB组对应的CCU中可用于传输数据的资源的大小,Stotal表示n个CCU中可用于传输数据的资源的大小,floor()表示向下取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公式2中的LTB_CRC≥0,说明:发射端可以将TB分为m个CB组,也可以在为TB添加CRC之后,再分为m个CB组。
示例的,上述公式2中的具体可以为:等。其中,REi表示第i个CB组对应的CCU中可用于传输数据的RE的个数,REtotal表示n个CCU中可用于传输数据的RE的个数。Symi表示第i个CB组对应的CCU中可用于传输数据的符号的个数,Symtotal表示n个CCU中可用于传输数据的符号的个数。
需要说明的是,按照S100~S100a中的具体示例确定每个CB组的数据长度,能够尽可能保证m个CB组中的数据尽量均匀地分布在n个CCU上,从而使得每个CB组经编码和速率匹配后的码率基本一致,便于自适应调制编码(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AMC)正常工作。
可选的,如图9所示,在S101之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01a:
S101a:发射端将每个CB组中的数据分成C个CB。
具体的,当每个CB都添加CRC时,C=ceil(B/(CBmax-CBCRC)。当每个CB都不添加CRC时,C=ceil(B/CBmax)。其中,ceil()表示向上取整,B表示CB组的数据长度,CBmax表示CB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CBCRC表示为CB添加的CRC的大小。
其中,若不为CB组添加CRC,则CB组的数据长度B是指CB组本身的数据长度LCB组。若为CB组添加CRC,则CB组的数据长度B是指CB组本身的数据长度LCB组与为CB组添加的CRC的大小CB组CRC之和。也就是说,该可选的实现方式可以包括以下任一种:
1)、若将CB组分为C个CB,且不为CB添加CRC,则
2)、若将CB组分为C个CB组,且为CB添加CRC,则
3)、若将CB组与为该CB组添加的CRC分为C个CB,且不为CB添加CRC,则
4)、若将CB组与为该CB组添加的CRC分为C个CB,且为CB组添加CRC,则
需要说明的是,具体实现时,上文所示的将TB分为m个CB组的方法,将CB组分为C个CB的方法,m个CB组与n个CCU之间的映射关系等均可以是发射端和接收端预先约定好的,也就是说,发射端不需要向接收端指示这些信息。另外,第一时频资源上传输的数据属于哪个TB和/或哪个CB组等信息可以是发射端和接收端预先约定好的,为了增强通信的鲁棒性,该信息也可以是发射端指示给接收端的。
上文描述了发射端向接收端发送数据的方法,具体实现时,发射端除了向接收端发送按上述步骤处理后的数据外,还需要向接收端发送DCI。其中,DCI用于指示接收端如何处理接收到的数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DCI的设计方法,具体的,DCI可以包括以下信息:
1)、调制和编码方式(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指示,用于指示本次传输的数据所采用的MCS。具体实现时,DCI中可以包含1份MCS,来指示第一时频资源上承载的数据所采用的MCS。可选的,为了增强通信的灵活性和鲁棒性,也可以使用多份MCS指示来指示本次传输的数据所采用的MCS,其中,每份用于指示一个CCU上映射的数据所采用的MCS,或指示一个CB组的数据所采用的MCS。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1)中是将调制方式和编码方式统称为MCS,并使用一个MCS指示指示一种调制方式和编码方式。具体实现时,也可以独立指示调制方式和编码方式,例如,使用1份或N份调制方式指示来指示本次传输的数据所采用的调制方式,和/或,使用1份或N份编码方式来指示本次传输的数据所采用的编码方式。
2)、传输冗余信息指示,用于指示本次传输的数据所采用的传输冗余信息。其中,该传输冗余信息指示与发射端编码时所采用的编码算法有关,该编码算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turbo编码算法或低密度奇偶校验(low-density parity-check,LDPC)编码算法等。示例的,当该编码算法是turbo编码算法时,传输冗余信息指示具体可以是冗余版本(redundancy version,RV)。当该编码算法是LDPC编码算法时,传输冗余信息指示具体可以是指示LDPC编码重传增量冗余(incremental redundancy,IR)合并的相关信息。下文中均以传输冗余信息指示是RV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实现时,可以使用1份RV来指示第一时频资源上承载的数据所采用的RV。可选的,为了增强通信的灵活性和鲁棒性,也可以使用多份RV来指示本次传输的数据所采用的RV,其中,每份用于指示一个CCU上映射的数据所采用的RV,或指示一个CB组的数据所采用的RV。
3)、新传数据指示(new data indicator,NDI),用于指示第一时频资源上映射的数据是新传数据还是重传数据。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将NDI设置为1份或N份,其中,N份NDI即N比特,其中,N可以是第一时频资源包括的CCU的个数,也可以是CB组数的最大值或CB组数的实际值m。若N是第一时频资源包括的CCU的个数,则每bit指示对应CCU上映射的数据是新传数据还是重传数据。若N是CB组数的最大值或CB组数的实际值m,则每bit指示对应CB组的数据是新传数据还是重传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若本次传输过程只传输重传数据,则NDI中表示新传数据的信息无意义,比如可用于代表对应的CB组不在该次调度的资源上重传。可以理解的,用于表示此含义的信息不限定为NDI,只要表示此含义的信息的功能与NDI的功能相同即可。若本次传输过程传输新传数据和重传数据,则NDI中表示新传数据和重传数据的信息均有意义。
可选的,DCI中还可以包含用于在指示第一时频资源上传输的数据属于哪个TB和/或哪个CB组的信息。这样,能够增强通信的鲁棒性。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上文中均是以本次传输过程中传输1个TB的数据为例进行说明的,实际实现时,一次传输过程中也可以传输多个TB的数据,该多个TB的数据复用相同的时频资源。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多个TB(例如2个TB)或多个CB组(或2个CB组)可以通过频分复用(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FDM)或者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multiplexing,DMT)方式复用,即映射到频域上不同的CCU上或者映射到时域上不同的CCU上。因此,可选的,DCI中可以添加资源映射方式指示,用于指示两码字的复用映射方式是空分、频分还是时分等。可选的,后续的ACK/NACK反馈都与LTE兼容,或重用LTE的设计(例如2TB或2CB组独自反馈、独自调度、各自对应一份NDI、RV或MCS等)。
可选的,当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应用于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MIMO)系统中时,一次传输过程中传输的多个TB空分复用时,发射端可以对该多个TB中的每个TB独立操作,即:该多个TB中的每个TB均按照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数据传输。发射端也可以对该多个TB进行联合操作,例如,可以根据该多个TB中数据长度最大或最小的TB,确定统一的分组方式。例如,可以根据该多个TB中数据长度最大或最小的TB,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的过程中的TBS等。
如图10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的流程示意图。该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可以参考上文。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201~S204:
S201:接收端接收控制信息;其中,控制信息中包括TB的信息。
其中,控制信息可以是DCI。其中,DCI的设计方式可以参考上文。TB的信息包括TB的数据长度。可选的,TB的信息还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TB所分成的CB组的实际值m,TB所映射的CCU的个数,将TB分为m个CB组的分配规则,将CB组分为CB的分配规则,至少一个CB组与其所映射的CCU的标识,CCU的配置方式等。
S202:接收端接收映射至第一时频资源上的TB。其中,第一时频资源包括n个CCU,CCU为第一时频资源中的部分时频资源,不同CCU之间没有重叠的时频资源;TB包括m个CB组,m个CB组中的每一个CB组包括至少一个CB,不同CB组中的数据被映射至不同的CCU上;不同CB组的数据在频域上有重叠且在时域上没有重叠,或者,不同CB组的数据在时域上有重叠且在频域上没有重叠;m≥2,m为整数,n≥m,n为整数。
可选的,TB的信息包括TB的数据长度,在S201之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接收端根据所述TB的数据长度、CB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CB组数的最大值和所述CCU的个数n,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
S203:接收端确定m个CB组中的每个CB组与n个CCU中的每个CCU之间的映射关系。
具体可以包括:接收端根据所述CB组数的实际值m和所述CCU的个数n,确定所述m个CB组中的每个CB组与所述n个CCU中的每个CCU之间的映射关系。该实现方式的相关解释可以参考上文。
S204:接收端根据该映射关系从第一时频资源中获取m个CB组,并将该m个CB组的数据经过解调译码后进行级联生成一个TB的数据。
可选的,在S203之后,S204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接收端根据该映射关系和n个CCU中可用于传输数据的资源的大小,确定m个CB组中的每个CB组的数据长度。该可选的实现方式的相关解释可以参考上文,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在S204之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接收端将每个CB组中的数据分成C个CB,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上文,此处不再赘述。
该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上文,此处不再赘述。
S204中的“接收端根据该映射关系从第一时频资源中获取m个CB组”可以认为是资源逆映射的过程。接收端将该m个CB组的数据经过解调译码后进行级联生成一个TB的数据,可以包括:接收端根据DCI中包括的解扰、解调、速率匹配逆操作、译码,然后将译码得到的数据进行级联生成一个TB的数据。
可选的,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接收端在对该m个CB组的数据进行译码之后,进行CRC校验等操作。进一步可选的,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S2:
S1:接收端根据第一时频资源上映射的CB组数向发射端反馈多个bit的ACK/NACK;bit数可以是系统设置的固定值,其中,该固定值可以是大于或等于CB组数的最大值的一个值,也可以是根据TBS或MCS等信息,相应动态调整为CB组数的实际值m。每个bit用于指示对应的CB组中的数据是否校验正确。
示例的,若每个CB均添加有CRC,且每个CB组均添加有CRC,则当一个CB组中的所有CB的CRC均校验正确,且该CB组的CRC校验正确时,接收端在该CB组对应的bit上反馈ACK,否则反馈NACK。若每个CB均添加有CRC,且CB组没有添加CRC,则当一个CB组中的所有CB的CRC均校验正确时,接收端在该CB组对应的bit上反馈ACK,否则反馈NACK。
S2:发射端接收接收端发送的ACK/NACK反馈。
需要说明的是,下文中仅对接收端对CB组的CRC校验进行了说明,具体实现时,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接收端对每个CB的CRC和/或TB的CRC进行校验。其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实现时,若发射端接收到的ACK/NACK反馈中全部是ACK,则按照上文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继续向接收端传输下一个TB的数据。若发射端接收到的ACK/NACK反馈中包含NACK,则可以按照下文提供的重传处理过程,向接收端重传NACK对应的CB组的数据。
下面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送端重传数据的过程,具体可以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一次传输过程中只传输重传数据。
如图11所示,为一种传输过程的示意图。图11中的(a)所示的时频资源表示第一次传输过程中所分配的时频资源,该时频资源在时域上为1slot,该slot为7个符号。该时频资源被分为CCU1~CCU4。第一次传输过程中传输的数据是新传数据TB,TB被分为CB组1~CB组4。每个CB组按照CCU组的顺序依次被映射至一个CCU上。假设第一传输过程中,接收端向发射端反馈的ACK/NACK中指示CB2和CB4中的数据需要重传,那么,在第二次传输过程中,可以将CB2和CB4中的数据按照CCU组的顺序依次分别映射至2个CCU上,即CB2中的数据被映射至CCU1和CCU2上,CB4中的数据被映射至CCU3和CCU4上,如图11中的(b)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重传过程中的CCU配置规则,以及重传的CB组与CCU之间的映射关系等均可以是发射端和接收端预先约定好的,因此发射端不需要向接收端指示。为了增加通信的灵活性和鲁棒性,在重传过程中,也可以在DCI中指示重传的每个CB组与CCU之间的映射关系。
可选的,也可以按需分配重传资源。如上述例子,接收端向发射端反馈的ACK/NACK中指示CB2和CB4中的数据需要重传,则在第二次传输过程中,发送端只分配CCU2和CCU4,其中,CCU2用于重传CB2中的数据,CCU4用于重传CB4中的数据。该实现方式中,重传的数据所占用的资源可以与初传时所占用的资源相同,例如,重传的数据所占用的CCU与初传时所占用的CCU的数量和/或位置相同。这样可以节省控制信令指示开销。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兼容Rateless传输方式,可以在DCI中增加重传的CB组数指示。具体实现时,假设一次重传过程中的NDI指示了初传的两个CB组的数据需要重传,但是,DCI中的重传的CB组数指示为1组,那么隐含将NDI中指示的两个CB组合并为一个CB组。另外,重传的过程中,RB可能为自适应减小。
第二种:一次传输过程中传输重传数据和新传数据
可选的,本次传输过程中重传数据所映射的时频资源的位置,与传输该重传数据对应的新传数据时所映射的时频资源的位置相同。这样,发射端不需要向接收端指示重传数据所占的时频资源的位置。当然,具体实现时,本次传输过程中重传数据所映射的时频资源的位置,与传输该重传数据对应的新传数据时所映射的时频资源的位置也可以不同,该情况下,发射端需要向接收端指示重传数据所占的时频资源的位置。
如图12所示,为一种传输过程的示意图。假设每次输过程中所分配的时频资源在时域上为1slot,该slot包括7个符号;且每次输过程中所分配的时频资源被分为4个CCU,即CCU1~CCU4;其中前3个CCU中的每个CCU包括2个符号,最后一个CCU包括1个符号。那么:
在第一次传输过程中,传输新传数据TB1,发射端可以根据CCU1~CCU4的大小确定TB1的大小,然后根据TB1的大小和上文提供的方法将TB1分为4个CB组,标记为CB组1.1~CB组1.4;接着,将每个CB组按照CCU组的顺序依次被映射至一个CCU中,如图12中的(a)所示。若第一传输过程中,接收端向发射端反馈的ACK/NACK中指示CB1和CB3中的数据需要重传,则:
在第二次传输过程中,传输重传数据和新传数据TB2,发射端可以根据可用CCU(即CCU2和CCU4)确定新传数据TB2的大小,然后根据TB2的大小和上文提供的方法将TB2分为1个CB组,标记为CB组2.1;接着,将该CB组映射至CCU1和CCU3中,如图12中的(b)所示。若第一传输过程中,接收端向发射端反馈的ACK/NACK中指示CB1和CB3中的数据需要重传。
关于发送端重传数据的过程,需要说明以下几点:
第一,上述实施例中,当多个CB组中的数据需要重传时,发射端在一次传输过程中重传该多个CB组中的数据。实际实现时,也可以在多次传输过程中重传该多个CB组中的数据,该情况下,可选的,可以在每次传输过程中在DCI中指示当前重传的CB组的信息,其中,当前重传的CB的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该CB组的标识,该CB组所属的TB的标识。
第二,上述实施例中,当发射端确定需要重传CB组时,重传整个CB组的数据。实际实现时,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假设一个CB组中的部分数据受到干扰,则发射端可以根据干扰(例如如图2所示的虚线框1所示的干扰,或者虚线框2所示的干扰)的特征,在需要重传的CB组中,选择受干扰的一个或多个符号/min-slot/slot上映射的数据进行重传,或者,选择受干扰的一个或多个RB上映射的数据进行重传,或者,选择受干扰的一个或多个CCU上映射的数据进行重传等。该实现方式考虑针对性的重传,相比重传CB组中的数据来说,重传过程的调度粒度更小,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传输效率。可选的,为了保证通信的鲁棒性,可以在DCI中增加重传数据的资源分配指示和所重传的数据的信息(例如,所重传的数据是初传过程中的那些符号/min-slot/slot/RB/CCU上的数据)等。
如图12a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交互示意图。图12a所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301~S305:
S301:发射端将TB分为m个CB组,每个CB组包括至少一个CB。
S302:发射端将m个CB组中的数据经过编码调制后映射至第一时频资源上。
S303:发射端发送映射至第一时频资源上的数据,以及控制信息,其中控制信息中包括该TB的信息。
S304:接收端接收控制信息和映射至第一时频资源上的数据。其中,该控制信息可以用于接收端确定m的值。
S305:接收端从第一时频资源中获取该m个CB组,并将该m个CB组的数据经过解调译码后进行级联生成一个TB的数据。
关于发射端和接收端确定m的方法,将CB组分为CB的方法,传输多个TB的方法等等均可以参考上文,此处不再赘述。
该技术方案中,将一个TB分为了多个CB组,每个CB组包括至少一个CB组,这样,接收端若确定一个CB组或一个CB组中的一个或多个CB的数据传输失败,则发射端只需重传该CB组的数据即可,从而可以节省资源,提高传输效率。
上述主要从各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各网元例如发射端、接收端等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模块及算法步骤,本发明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发射端和接收端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各个功能划分的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13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数据传输装置130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该数据传输装置130可以是上文中的发射端。该数据传输装置130可以包括:划分模块1301、映射模块1302和发送模块1303。可选的,还可以包括:确定模块1304。这各功能模块中的每个功能模块所具有的功能可以根据上文所提供的各方法实施例中的各步骤推断出来,或者可以参考上文发明内容部分所提供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在采用集成的模块的情况下,上述划分模块1301、映射模块1302和确定模块1304可以集成为数据传输装置中的一个处理模块。另外,数据传输装置中还可以包括接收模块和存储模块。发送模块1303和接收模块可以集成为数据传输装置中的一个通信模块。
如图1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140的结构示意图。该数据传输装置140可以是上文中的发射端。该数据传输装置140可以包括:处理模块1401和通信模块1402。处理模块1401用于对数据传输装置140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模块1401用于支持数据传输装置140执行图7、图8、图8a和图9中的S101和S102,图9中的S100和S100a,以及图12a中的S301和S302等,和/或用于支持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通信模块1402用于支持数据传输装置140与其他网络实体的通信,例如与接收端的通信等,例如,支持数据传输装置140执行图7、图8、图8a和图9中的S103,以及图12a中的S303等,和/或用于支持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可选的,数据传输装置140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1403,用于数据传输装置140执行上文所提供的任一数据传输方法所对应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处理模块1401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通信模块1402可以是收发器、收发电路或通信接口等。存储模块1403可以是存储器。
当处理模块1401为处理器,通信模块1402为收发器,存储模块1403为存储器时,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数据传输装置140可以如图15所示。
如图15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150的结构示意图。该数据传输装置150包括:处理器1501、存储器1502、系统总线1503以及通信接口1504。其中,处理器1501、存储器1502以及通信接口1504通过系统总线1503连接。存储器1502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数据传输装置150运行时,处理器1501执行存储器1502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数据传输装置150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具体的数据传输方法可参考上文及附图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存储器1502。
处理器1501可以是一个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处理元件的统称。例如,处理器1501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发明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处理器1501还可以为专用处理器,该专用处理器可以包括基带处理芯片、射频处理芯片等中的至少一个。进一步地,该专用处理器还可以包括具有数据传输装置140其他专用处理功能的芯片。
存储器1502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1502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存储器1502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系统总线1503可以包括数据总线、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信号状态总线等。本实施例中为了清楚说明,在图15中将各种总线都示意为系统总线1503。
通信接口1504具体可以是数据传输装置140上的收发器。该收发器可以为无线收发器。例如,无线收发器可以是数据传输装置140的天线等。处理器1501通过通信接口1504与其他设备,例如与基站之间进行数据的收发。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上文中提供的任意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流程中的各步骤均可以通过硬件形式的处理器1501执行存储器1502中存储的软件形式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实现。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在采用各个功能划分的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16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数据传输装置160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该数据传输装置16可以是上文中的接收端。该数据传输装置160可以包括:接收模块1601、确定模块1602和获取模块1603。可选的,还可以包括:划分模块1604。这各功能模块中的每个功能模块所具有的功能可以根据上文所提供的各方法实施例中的各步骤推断出来,或者可以参考上文发明内容部分所提供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在采用集成的模块的情况下,上述确定模块1602、获取模块1603和划分模块1604可以集成为数据传输装置中的一个处理模块。另外,数据传输装置中还可以包括发送模块和存储模块。接收模块1601和发送模块可以集成为数据传输装置中的一个通信模块。
如图1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170的结构示意图。该数据传输装置170可以包括:处理模块1701和通信模块1702。处理模块1701用于对数据传输装置170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模块1701用于支持数据传输装置170执行图10中的S203和S204,以及图12a中的S305,和/或用于支持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通信模块1702用于支持数据传输装置170与其他网络实体的通信,例如与发射端的通信等,例如,通信模块1702用于支持数据传输装置170执行图12a中的S304,和/或用于支持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可选的,数据传输装置170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1703,用于存储数据传输装置170执行上文所提供的任一数据传输方法所对应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处理模块1701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通信模块1702可以是收发器、收发电路或通信接口等。存储模块1703可以是存储器。
当处理模块1701为处理器,通信模块1702为收发器,存储模块1703为存储器时,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数据传输装置170可以如图18所示。
如图18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180的结构示意图。该数据传输装置180可以是上文中的接收端。该数据传输装置180可以包括:处理器1801、存储器1802、系统总线1803以及通信接口1804。其中,处理器1801、存储器1802以及通信接口1804通过系统总线1803连接。存储器1802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数据传输装置180运行时,处理器1801执行存储器1802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数据传输装置180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具体的数据传输方法可参考下文及附图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存储器1802。处理器1801可以是一个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处理元件的统称。例如,处理器1801可以为CPU。处理器1801也可以为其他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处理器1801还可以为专用处理器,该专用处理器可以包括基带处理芯片、射频处理芯片等中的至少一个。进一步地,该专用处理器还可以包括具有数据传输装置180其他专用处理功能的芯片。
存储器1802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例如RAM;存储器1802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ROM,flash memory,HDD或SSD;存储器1802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系统总线1803可以包括数据总线、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信号状态总线等。本实施例中为了清楚说明,在图18中将各种总线都示意为系统总线1803。
通信接口1804具体可以是数据传输装置180上的收发器。该收发器可以为无线收发器。例如,无线收发器可以是数据传输装置180的天线等。处理器1801通过通信接口1804与其他设备,例如与发射端之间进行数据的收发。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上文中提供的任意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流程中的各步骤均可以通过硬件形式的处理器1801执行存储器1802中存储的软件形式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实现。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发明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4)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传输块TB分为m个编码块CB组,其中,m≥2,m为整数,所述CB组包括至少一个CB;
将所述m个CB组中的数据经过编码调制后映射至第一时频资源上;
发送映射至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上的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TB分为m个CB组,包括:
将CB组数最大值作为CB组数的实际值m;
或者,根据TB的数据长度、CB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和CB组数的最大值,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
或者,根据TB的数据长度、CB组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和CB组数的最大值,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TB的数据长度、CB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和CB组数的最大值,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包括:
根据TB的数据长度和CB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确定TB所分成的CB的个数的参考值NCB_re
根据公式确定CB组数的参考值NGroup_re,其中,ceil()表示向上取整,K为1,或者一个CB组中包含的CB的个数的最大值,或者一个CB组中包含的CB的个数;
将NGroup_re和CB组数的最大值中的最小值作为CB组数的实际值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TB的数据长度、CB组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和CB组数的最大值,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包括:
根据TB的数据长度TBS和CB组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CB组max,确定CB组数的参考值NGroup_re
将NGroup_re和CB组数的最大值中的最小值作为CB组数的实际值m。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1份或N份调制和编码方式MCS,1份或N份新传数据指示NDI,1份或N份冗余版本RV;其中,N表示CB组数的最大值或CB组数的实际值m。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M比特的自动重传请求HARQ指示,其中,每比特的HARQ指示用于指示对应的CB组中的数据是否正确接收,所述M为CB组数的最大值或CB组数的实际值m。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为每个CB组添加循环冗余校验CRC。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每个CB组分为C个CB;其中,当每个CB都添加CRC时,C=ceil(B/(CBmax-CBCRC);当每个CB都不添加CRC时,C=ceil(B/CBmax);ceil()表示向上取整,所述B表示CB组的数据长度,所述CBmax表示CB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所述CBCRC表示为CB添加的CRC的大小;其中,若不为CB组添加CRC,则CB组的数据长度是指CB组本身的数据长度;若为CB组添加CRC,则CB组的数据长度是指CB组本身的数据长度与为CB组添加的CRC的大小之和。
9.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控制信息;其中,所述控制信息中包括传输块TB的信息,所述TB包括m个编码块CB组,所述CB组包括至少一个CB,m≥2,m为整数;
从第一时频资源中获取所述m个CB组,并将所述m个CB组的数据经过解调译码后进行级联生成一个TB的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CB组数最大值作为CB组数的实际值m。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B的信息包括调制和编码方式MCS;在接收控制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TB的数据长度、CB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和CB组数的最大值,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
或者,根据TB的数据长度、CB组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和CB组数的最大值,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
其中,所述TB的数据长度是根据所述MCS得到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TB的数据长度、CB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和CB组数的最大值,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包括:
根据TB的数据长度和CB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确定TB所分成的CB的个数的参考值NCB_re
根据公式确定CB组数的参考值NGroup_re,其中,ceil()表示向上取整,K为1,或者一个CB组中包含的CB的个数的最大值,或者一个CB组中包含的CB的个数;
将NGroup_re和CB组数的最大值中的最小值作为CB组数的实际值m。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TB的数据长度、CB组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和CB组数的最大值,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包括:
根据TB的数据长度TBS和CB组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CB组max,确定CB组数的参考值NGroup_re
将NGroup_re和CB组数的最大值中的最小值作为CB组数的实际值m。
14.根据权利要求9至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B的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1份或N份MCS,1份或N份新传数据指示NDI,1份或N份冗余版本RV;其中,N表示CB组数的最大值或CB组数的实际值m。
15.根据权利要求9至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反馈M比特的自动重传请求HARQ指示,其中,每比特的HARQ指示用于指示对应的CB组中的数据是否正确接收,所述M为CB组数的最大值或CB组数的实际值m。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m比特或M比特的自动重传请求HARQ指示,包括:
当所述TB译码失败时,反馈M比特的否定应答NACK指示。
17.根据权利要求9至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提取所述m个CB组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每个所述CB组中的数据分成C个CB;其中,当每个CB都添加循环冗余校验CRC时,C=ceil(B/(CBmax-CBCRC);当每个CB都不添加CRC时,C=ceil(B/CBmax);ceil()表示向上取整,所述B表示CB组的数据长度,所述CBmax表示CB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所述CBCRC表示为CB添加的CRC的大小;其中,若不为CB组添加CRC,则CB组的数据长度是指CB组本身的数据长度;若为CB组添加CRC,则CB组的数据长度是指CB组本身的数据长度与为CB组添加的CRC的大小之和。
18.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划分模块,用于将传输块TB分为m个编码块CB组,其中,m≥2,m为整数,所述CB组包括至少一个CB;
映射模块,用于将所述m个CB组中的数据经过编码调制后映射至第一时频资源上;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映射至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上的数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划分模块具体用于:
将CB组数最大值作为CB组数的实际值m;
或者,根据TB的数据长度、CB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和CB组数的最大值,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
或者,根据TB的数据长度、CB组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和CB组数的最大值,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划分模块在执行所述根据TB的数据长度、CB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和CB组数的最大值,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时,具体用于:
根据TB的数据长度和CB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确定TB所分成的CB的个数的参考值NCB_re
根据公式确定CB组数的参考值NGroup_re,其中,ceil()表示向上取整,K为1,或者一个CB组中包含的CB的个数的最大值,或者一个CB组中包含的CB的个数;
将NGroup_re和CB组数的最大值中的最小值作为CB组数的实际值m。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划分模块在执行所述根据TB的数据长度、CB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和CB组数的最大值,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时,具体用于:
根据TB的数据长度TBS和CB组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CB组max,确定CB组数的参考值NGroup_re
将NGroup_re和CB组数的最大值中的最小值作为CB组数的实际值m。
22.根据权利要求18至21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
发送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1份或N份调制和编码方式MCS,1份或N份新传数据指示NDI,1份或N份冗余版本RV;其中,N表示CB组数的最大值或CB组数的实际值m。
23.根据权利要求18至22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M比特的自动重传请求HARQ指示,其中,每比特的HARQ指示用于指示对应的CB组中的数据是否正确接收,所述M为CB组数的最大值或CB组数的实际值m。
24.根据权利要求18至2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添加模块,用于为每个CB组添加循环冗余校验CRC。
25.根据权利要求18至2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划分模块还用于:
将每个CB组分为C个CB;其中,当每个CB都添加CRC时,C=ceil(B/(CBmax-CBCRC);当每个CB都不添加CRC时,C=ceil(B/CBmax);ceil()表示向上取整,所述B表示CB组的数据长度,所述CBmax表示CB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所述CBCRC表示为CB添加的CRC的大小;其中,若不为CB组添加CRC,则CB组的数据长度是指CB组本身的数据长度;若为CB组添加CRC,则CB组的数据长度是指CB组本身的数据长度与为CB组添加的CRC的大小之和。
26.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控制信息;其中,所述控制信息中包括传输块TB的信息,所述TB包括m个编码块CB组,所述CB组包括至少一个CB,m≥2,m为整数;
获取模块,用于从第一时频资源中获取所述m个CB组,并将所述m个CB组的数据经过解调译码后进行级联生成一个TB的数据。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将CB组数最大值作为CB组数的实际值m。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TB的信息包括调制和编码方式MCS;所述装置还包括:确定模块,用于:
根据TB的数据长度、CB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和CB组数的最大值,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
或者,根据TB的数据长度、CB组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和CB组数的最大值,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
其中,所述TB的数据长度是根据所述MCS得到的。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在执行所述根据TB的数据长度、CB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和CB组数的最大值,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时,具体用于:
根据TB的数据长度和CB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确定TB所分成的CB的个数的参考值NCB_re
根据公式确定CB组数的参考值NGroup_re,其中,ceil()表示向上取整,K为1,或者一个CB组中包含的CB的个数的最大值,或者一个CB组中包含的CB的个数;
将NGroup_re和CB组数的最大值中的最小值作为CB组数的实际值m。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在执行所述根据TB的数据长度、CB组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和CB组数的最大值,确定CB组数的实际值m时,具体用于:
根据TB的数据长度TBS和CB组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CB组max,确定CB组数的参考值NGroup_re
将NGroup_re和CB组数的最大值中的最小值作为CB组数的实际值m。
31.根据权利要求26至30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TB的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1份或N份MCS,1份或N份新传数据指示NDI,1份或N份冗余版本RV;其中,N表示CB组数的最大值或CB组数的实际值m。
32.根据权利要求26至31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反馈M比特的自动重传请求HARQ指示,其中,每比特的HARQ指示用于指示对应的CB组中的数据是否正确接收,所述M为CB组数的最大值或CB组数的实际值m。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TB译码失败时,反馈M比特的否定应答NACK指示。
34.根据权利要求26至3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划分模块,用于:将每个所述CB组中的数据分成C个CB;其中,当每个CB都添加循环冗余校验CRC时,C=ceil(B/(CBmax-CBCRC);当每个CB都不添加CRC时,C=ceil(B/CBmax);ceil()表示向上取整,所述B表示CB组的数据长度,所述CBmax表示CB的数据长度的最大值,所述CBCRC表示为CB添加的CRC的大小;其中,若不为CB组添加CRC,则CB组的数据长度是指CB组本身的数据长度;若为CB组添加CRC,则CB组的数据长度是指CB组本身的数据长度与为CB组添加的CRC的大小之和。
CN201710167223.0A 2016-11-04 2017-03-20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80237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49520.9A CN112865945A (zh) 2016-11-04 2017-03-20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BR112019009082-7A BR112019009082A2 (pt) 2016-11-04 2017-11-03 método e aparelho de transmissão de dados
CA3042829A CA3042829C (en) 2016-11-04 2017-11-03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JP2019523653A JP6938632B2 (ja) 2016-11-04 2017-11-03 データ送信方法及びデータ送信装置
PCT/CN2017/109362 WO2018082661A1 (zh) 2016-11-04 2017-11-03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EP17867486.7A EP3537644B1 (en) 2016-11-04 2017-11-03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6/402,818 US10856286B2 (en) 2016-11-04 2019-05-03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ZA2019/02977A ZA201902977B (en) 2016-11-04 2019-05-13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7/096,402 US11533717B2 (en) 2016-11-04 2020-11-12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82030 2016-11-04
CN2016109820306 2016-11-04
CN2016112712453 2016-12-30
CN201611271245 2016-12-30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49520.9A Division CN112865945A (zh) 2016-11-04 2017-03-20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23721A true CN108023721A (zh) 2018-05-11
CN108023721B CN108023721B (zh) 2021-02-09

Family

ID=6207917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49520.9A Pending CN112865945A (zh) 2016-11-04 2017-03-20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201710167223.0A Active CN108023721B (zh) 2016-11-04 2017-03-20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49520.9A Pending CN112865945A (zh) 2016-11-04 2017-03-20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2) US10856286B2 (zh)
EP (1) EP3537644B1 (zh)
JP (1) JP6938632B2 (zh)
CN (2) CN112865945A (zh)
BR (1) BR112019009082A2 (zh)
CA (1) CA3042829C (zh)
WO (1) WO2018082661A1 (zh)
ZA (1) ZA201902977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47607A (zh) * 2018-10-17 2019-02-15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高效可靠传输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0349584A (zh) * 2019-07-31 2019-10-18 北京声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音频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语音识别系统
WO2020025045A1 (zh) * 2018-08-02 2020-02-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的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2199607A1 (zh) * 2021-03-23 2022-09-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61715B1 (ko) * 2016-11-24 2023-08-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부분 재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8270513B (zh) 2016-12-30 2024-0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及接收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10742234B2 (en) * 2017-03-15 2020-08-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de block group definition configur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10555210B2 (en) * 2017-03-15 2020-02-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Group indicator for code block group based re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KR102056198B1 (ko) * 2017-03-23 2019-12-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확인 응답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US20180287752A1 (en) * 2017-03-29 2018-10-04 Kt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transport block to transmit data
CN115412223A (zh) * 2018-11-23 2022-11-29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US11425724B2 (en) * 2019-07-12 2022-08-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Carrier aggregation for narrowband internet of things user equipm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15986A (zh) * 2008-06-27 2009-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02255712A (zh) * 2011-07-18 2011-11-23 东南大学 长期演进系统混合自动要求重传过程软量存储分配方法
CN102315897A (zh) * 2010-06-30 2012-01-11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上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CN102355341A (zh) * 2011-10-12 2012-02-15 东南大学 一种长期演进系统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网络编码方法
CN104301077A (zh) * 2013-07-16 2015-01-21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重传的方法
CN105281868A (zh) * 2014-07-10 2016-01-27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码块分组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5530072A (zh) * 2014-09-29 2016-04-27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码块分割的上行信号解码方法及基站
WO2016126330A1 (en) * 2015-02-03 2016-08-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de block cluster level harq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53853B2 (en) 2007-10-02 2010-12-14 Intel Corporation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of multi-level feedback
US8503425B2 (en) * 2008-07-22 2013-08-0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allocating phich and generating reference signal in system using single-user MIMO based on multiple codewords when transmitting uplink
JP5841075B2 (ja) * 2010-02-23 2016-01-06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アップリンク多重アンテナ伝送を支援する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アップリンク伝送のための制御情報を提供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JP2016154273A (ja) * 2013-06-27 2016-08-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
CN104283630B (zh) * 2013-07-03 2018-04-2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5917610B (zh) * 2013-12-10 2020-05-12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数据无线电传输的基于组的资源单元映射
EP3151569A4 (en) * 2014-06-02 2018-02-28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CN105515719B (zh) 2014-09-24 2019-04-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170310434A1 (en) * 2014-11-06 2017-10-26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9973305B2 (en) * 2014-12-30 2018-05-15 Mediatek Inc. Soft buffer partition for superposition coding
US9831958B2 (en) * 2014-12-30 2017-11-28 Mediatek Inc.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superposition coding
CA2978473C (en) * 2015-03-03 2021-02-2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JP2018148248A (ja) * 2015-07-28 2018-09-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方法
WO2017221871A1 (ja) * 2016-06-20 2017-12-28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8023666B (zh) * 2016-11-03 2020-07-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A3054200C (en) 2017-02-22 2023-01-24 Yanan Li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15986A (zh) * 2008-06-27 2009-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02315897A (zh) * 2010-06-30 2012-01-11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上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CN102255712A (zh) * 2011-07-18 2011-11-23 东南大学 长期演进系统混合自动要求重传过程软量存储分配方法
CN102355341A (zh) * 2011-10-12 2012-02-15 东南大学 一种长期演进系统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网络编码方法
CN104301077A (zh) * 2013-07-16 2015-01-21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重传的方法
CN105281868A (zh) * 2014-07-10 2016-01-27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码块分组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5530072A (zh) * 2014-09-29 2016-04-27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码块分割的上行信号解码方法及基站
WO2016126330A1 (en) * 2015-02-03 2016-08-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de block cluster level harq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INTERDIGITAL COMMUNICATIONS: "HARQ Feedback for Downlink,3GPP TSG-RAN WG1 #87,R1-1612313", 《3GPP数据库》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25045A1 (zh) * 2018-08-02 2020-02-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的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770832B2 (en) 2018-08-02 2023-09-26 Zte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apparatus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9347607A (zh) * 2018-10-17 2019-02-15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高效可靠传输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0349584A (zh) * 2019-07-31 2019-10-18 北京声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音频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语音识别系统
WO2022199607A1 (zh) * 2021-03-23 2022-09-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534647A (ja) 2019-11-28
US11533717B2 (en) 2022-12-20
US10856286B2 (en) 2020-12-01
US20190261335A1 (en) 2019-08-22
CN112865945A (zh) 2021-05-28
CN108023721B (zh) 2021-02-09
JP6938632B2 (ja) 2021-09-22
BR112019009082A2 (pt) 2019-11-12
CA3042829C (en) 2022-11-29
WO2018082661A1 (zh) 2018-05-11
EP3537644A1 (en) 2019-09-11
US20210068090A1 (en) 2021-03-04
CA3042829A1 (en) 2018-05-11
ZA201902977B (en) 2021-06-30
EP3537644A4 (en) 2019-11-20
EP3537644B1 (en) 2023-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23721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9845157B (zh) 通信方法与设备
CN106549726B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基站和终端设备
CN102083211B (zh) 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的确定方法和设备
CN107623951A (zh) 在无线蜂窝通信系统中允许不同服务共存的方法和装置
CN108604956A (zh) Harq llr缓冲器和重排序缓冲器管理
CN107113096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ack/nack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设备
CN107431570A (zh) 用于减轻多层协议无线系统中的突发打孔和干扰的码块层面纠错和介质访问控制(mac)层面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CN108632192A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1958778A (zh) 正确/错误应答消息的映射方法及终端
CN108111263A (zh) 确认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装置,确认信息的接收方法及装置
JPWO2008114510A1 (ja) 無線通信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10024344A (zh) 蜂窝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传输方法和装置
ES2927236T3 (es) Procedimiento y aparato de mapeo de datos en un sistema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a
CN106899390A (zh) 基于harq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220278775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transmission
WO201116054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 information multiplexing for uplink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US20220070898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995485A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061592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proces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566961B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8023675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设备
US20230058037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6416113A (zh) 叠加编码中的速率匹配和软信道比特存储
US10686566B2 (en)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based on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