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21039B - 一种直线电机进给系统机电集成建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直线电机进给系统机电集成建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21039B
CN108021039B CN201711411813.XA CN201711411813A CN108021039B CN 108021039 B CN108021039 B CN 108021039B CN 201711411813 A CN201711411813 A CN 201711411813A CN 108021039 B CN108021039 B CN 1080210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ar motor
motor
feeding system
model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1181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21039A (zh
Inventor
杨晓君
赵万华
刘辉
吕盾
张俊
张会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141181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21039B/zh
Publication of CN1080210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10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210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10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7/00Systems involving the use of models or simulators of said systems
    • G05B17/02Systems involving the use of models or simulators of said systems electric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直线电机进给系统机电集成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分析与计算伺服驱动电路中各环节非线性因素产生的输出电压谐波;2.建立电流环控制模型,将步骤一得到的电压谐波以干扰的形式引入模型,得到作为伺服输出电流的电流环输出的三相电流;3.得到考虑直线电机磁链谐波、端部效应以及齿槽效应等非线性因素的电机气隙磁场,利用电磁能量法计算得到电机的输出推力;4.利用拉格朗日方程计算得到直线电机进给系统的机械动力学方程;5.通过实验辨识得到模型中的各个参数,最终建立进给系统机电集成模型,本发明能够快速准确的预测直线电机进给系统的运动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直线电机进给系统机电集成建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速数控机床动态性能分析领域,具体为一种直线电机进给系统机电集成建模方法。
背景技术
近些年,随着数控加工高效高精化需求的日益提高,直线电机进给系统以其出众的大推力、高速度、高加速度以及高精度等优点,在高档数控机床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直线电机进给系统取消了所有中间机械传动环节,电机动子直接和驱动部件相连。受驱动电路和电机结构非线性影响,众多的推力谐波成分直接作用于机械系统,造成明显的振荡。而机械系统的振荡又会反作用直接影响电机的推力特性。伺服驱动与机械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更加紧密。系统的动态特性由伺服驱动、机械部件以及两者的相互作用关系共同决定。
目前研究分析工作中,将伺服驱动和机械系统进行了人为的分离,推力谐波的分析仅仅是针对直线电机,并没有直接映射到最终的位移波动上。控制补偿模型中,将机械系统等效为简单的单惯量系统。直线电机进给系统的零传动结构,使得伺服驱动和机械系统直接的作用关系更加紧密,如何能够综合考虑伺服驱动特性以及机械动态特性,建立直线电机进给系统的机电集成模型,对于分析进给系统中各类扰动的影响、主要误差来源以及机电耦合问题和集成设计方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直线电机进给系统机电集成建模方法,能够综合考虑伺服驱动特性、机械动态特性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分析系统的运动精度,为集成设计方法提供依据。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直线电机进给系统机电集成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分析与计算伺服驱动电路中各环节非线性因素产生的输出电压谐波;
步骤二,建立电流环控制模型,将步骤一得到的电压谐波以干扰的形式引入模型,利用传函理论和拉式变换,得到作为伺服输出电流的电流环输出的三相电流;
步骤三,利用麦克斯韦方程以及许克变换,得到考虑直线电机磁链谐波、端部效应以及齿槽效应等非线性因素的电机气隙磁场,结合步骤二得到的伺服输出电流,利用电磁能量法计算得到电机的输出推力;
步骤四,利用拉格朗日方程计算得到直线电机进给系统的机械动力学方程;
步骤五,根据位置环采用P控制,速度环采用PI控制,电流环等效为比例增益,将步骤一至三中的伺服驱动电路、电流环以及直线电机三部分的非线性特性表示为电机输出推力,以干扰的形式引入模型;将步骤四的机械动力学方程中除进给方向以外的其他方向上的动态特性分别等效为相对独立的二阶振荡系统引入集成模型,通过实验辨识得到模型中的各个参数,最终建立如下的进给系统机电集成模型,
[(xi-x0)·Gp(s)-x0·s]·Gv(s)·KA·KF=Fm
(Fm+Fr)·Gmf(s)+∑(Fm+Fr)·Gmi(s)=x0
其中,xi是指令信号,xo为位移输出信号,Gp(s)为位置环控制传函,s为微分算子,Gv(s)为速度环控制传函,KA为电流环等效比例增益,KF为电机推力常数,Fm为电机输出名义推力,Fr为电机输出谐波力,Gmf(s)为机械系统进给方向模型,Gmi(s)为机械其他方向动力学模型。
优选的,步骤一中,根据驱动电路的结构组成,综合考虑死区效应、调制谐波和电感谐波以及其他非线性因素,计算得到作用于电机线圈的谐波电压ua、ub和uc
优选的,步骤二中,在建立的电流环模型中,考虑电流前向滤波器和反馈滤波器的时延,电流环采用PI控制,将PWM逆变器和电机线圈做等效处理,利用传函理论和拉式变换,得到伺服输出电流为,
Figure BDA0001521388130000031
其中,Iman,Imbn,Imcn分别为三相电流各项谐波的幅值,ω为电流基频,θ为电流相位。
优选的,步骤三中,考虑端部效应和齿槽效应,首先得到电机气隙磁场模型,
B(x,t)=λs(x,t)·λe(x,t)·B0(x,t)
其中,λs(x,t)是齿槽效应相对磁导函数,λe(x,t)是端部效应相对磁导函数,x是定子坐标系下的不同位置,B0(x,t)是气隙磁场磁链谐波;
其次,基于步骤二得到的输出电流和上面得到的气隙磁场,利用电磁能量法,计算得到电机的最终输出推力,
Figure BDA0001521388130000032
式中:k=a,b,c表示线圈的a,b,c三相,ik是伺服驱动输出电流,v是进给速度,N是线圈匝数,l是线圈宽度,τ是电机极距,xa为动子初始位置。
优选的,步骤四中,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直线电机进给系统的机械动力学方程如下,
Figure BDA0001521388130000033
其中,M,C,K分别为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和刚度矩阵,F为外部力矩阵。
进一步,步骤四中,直线电机单根导轨上面配有三个滑块;
忽略工作台以及床身的柔性,将电机初级和工作台等效为集中质量单元,六个导轨滑块都等效为集中质量单元;采用线性弹簧阻尼单元来建立结合面的等效模型,每个导轨-滑块结合面由一组y向和z向弹簧来等效,用于约束工作台y、z两个方向的自由度;
进给方向的刚度等效为作用于驱动部件质心的伺服刚度,进给方向的摩擦等效集中于驱动部件质心,以工作台电机动子质心为坐标原点,建立直线电机进给系统的等效动力学模型;
取工作台沿三根轴线和绕三根轴线的运动,即{x,y,z,θx,θy,θz}T为广义坐标;忽略各个阵型间的相互耦合作用,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直线电机进给系统的机械动力学方程。
优选的,步骤五中,建立直线电机进给系统机电集成模型时,进行以下假设:
1)不考虑数控系统的插补和加减速作用;
2)假设进给系统为连续型;
3)忽略伺服系统中的小延时环节;
4)不考虑反馈回路的比例系数,将其等效为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面向进给系统运动精度,综合考虑驱动电路非线性、电机结构非线性和机械部件动态特性以及三环反馈调节,提出了一套直线电机进给系统机电集成建模方法,能够快速准确的预测直线电机进给系统的运动性能。本发明在目前直驱进给系统串联分析系统各部分性能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集成,对于分析进给系统中各类扰动的影响、主要误差来源以及机电耦合问题和集成设计方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伺服驱动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建立的电流环控制框图。
图3是本发明直线电机二维电磁场分析模型。
图4是本发明机械等效动力学模型。
图5是本发明直线电机进给系统机电集成模型。
图6是本发明所述方法建立模型的理论计算位移与指令位移以及实际位移的对比图。
图7是图6中理论计算位移和实际位移与指令位移的偏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本发明一种直线电机进给系统机电集成建模方法,综合考虑伺服驱动特性、机械动态特性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建立机电集成分析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驱动电路的结构组成,综合考虑死区效应、调制谐波、电感谐波以及其他非线性因素,计算得到作用于电机线圈的谐波电压ua、ub和uc
步骤二,建立电流环控制模型,其中,考虑电流前向滤波器和反馈滤波器造成的时延,电流环采用PI控制,将PWM逆变器和电机线圈做等效处理。将步骤一得到的谐波电压以干扰的形式引入模型,利用传函理论和拉式变换,得到电流环输出的三相电流,即
Figure BDA0001521388130000061
其中,Iman,Imbn,Imcn分别为三相电流各项谐波的幅值,ω为电流基频,θ为电流相位。
步骤三,利用麦克斯韦方程以及许克变换,得到考虑直线电机磁链谐波、端部效应以及齿槽效应等非线性因素的电机气隙磁场,即
B(x,t)=λs(x,t)·λe(x,t)·B0(x,t)
其中,λs(x,t)是齿槽效应相对磁导函数,λe(x,t)是端部效应相对磁导函数,x是定子坐标系下的不同位置,B0(x,t)是气隙磁场磁链谐波。
结合步骤二得到的伺服输出电流,利用电磁能量法计算得到电机的输出推力,即
Figure BDA0001521388130000062
式中:k=a,b,c表示线圈的a,b,c三相,ik是伺服驱动输出电流,v是进给速度,N是线圈匝数,l是线圈宽度,τ是电机极距,xa为动子初始位置。
步骤四,考虑到电机的动子与定子之间的电磁吸力较大(20KN),为提高工作台的刚度,单根导轨上面配有三个滑块。忽略工作台以及床身的柔性,将电机初级和工作台等效为集中质量单元。六个导轨滑块也都等效为集中质量单元。采用线性弹簧阻尼单元来建立结合面的等效模型,每个导轨-滑块结合面由一组y向和z向弹簧来等效,用于约束工作台y、z两个方向的自由度。进给方向的刚度等效为作用于驱动部件质心的伺服刚度,进给方向的摩擦也等效集中于驱动部件质心。以工作台电机动子质心为坐标原点,建立直线电机进给系统的等效动力学模型。
取工作台沿三根轴线和绕三根轴线的运动,即{x,y,z,θx,θy,θz}T为广义坐标。忽略各个阵型间的相互耦合作用,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直线电机进给系统的机械动力学方程,即
Figure BDA0001521388130000071
其中,M,C,K分别为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和刚度矩阵,F为外部力矩阵。
步骤五,综合考虑位置环控制、速度环控制、电流环、驱动电路、电机特性、机械特性以及反馈回路,建立直线电机进给系统机电集成模型。其中位置环采用P控制,速度环采用PI控制,电流环等效为比例增益,将步骤一至三中的伺服驱动电路、电流环以及直线电机三部分的非线性特性表示为电机输出推力,以干扰的形式引入;将步骤四的机械动力学方程中除进给方向以外的其他方向上的动态特性分别等效为相对独立的二阶振荡系统引入模型,通过实验辨识得到模型中的各个参数,最终建立系统的机电集成模型,即
[(xi-x0)·Gp(s)-x0·s]·Gv(s)·KA·KF=Fm
(Fm+Fr)·Gmf(s)+∑(Fm+Fr)·Gmi(s)=x0
其中,xi是指令信号,xo为位移输出信号,Gp(s)为位置环控制传函,s为微分算子,Gv(s)为速度环控制传函,KA为电流环等效比例增益,KF为电机推力常数,Fm为电机输出名义推力,Fr为电机输出谐波力,Gmf(s)为机械系统进给方向模型,Gmi(s)为机械其他方向动力学模型。
具体的,选择一台单轴直线电机进给实验台为测试案例,位移信号由激光干涉仪进行采集,采样频率为10KHz。指令信号由伺服自带监测软件进行采集,采样频率为1KHz。在实验测试中,进给速度为12m/min。具体步骤如下:
1)根据图1的直线电机进给系统驱动电路结构图,考虑其中比较主要的三类非线性因素,即分别是死区谐波,调制谐波以及反电动势谐波,计算得到电压输出谐波,以a相线圈为例,其电压输出为:
uar=uas+uak-Eam (1)
其中,uas为死区谐波电压,uak为调制电压谐波,Eam为反电动势谐波。
b相和c相电压谐波分别滞后2π/3和4π/3.
2)建立如图2所示的电流环控制模型,图中Kpwm,Tpwm分别为逆变器比例增益系数和时间常数,Ki,Ti分别为电流控制器的增益和积分时间常数,Tif为滤波时间常数,Ka为电流环反馈检测增益,La,Ra分别为电枢绕组电感和电阻。实际直线电机的三相线圈一般为无中线的星型连接,因此无三次倍谐波。忽略电流的过渡响应,得到经过电流环调节后的三相稳态输出电流为:
Figure BDA0001521388130000081
其中,Iman,Imbn,Imcn分别为三相电流各项谐波的幅值,ω为电流基频,θ为电流相位。
3)建立如图3所示的直线电机二维气隙磁场分析模型,其中L,HA,h,g,τ,wps和ws分别是动子长度、动子高度、永磁体厚度、气隙厚度、电机极距、永磁体宽度、齿距以及齿槽距。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对矢量磁位建立磁场方程,通过对各区域的边界施加关于磁场强度的切向分量和法向分量的边界条件,求解永磁体产生的磁场强度,即
Figure BDA0001521388130000082
引入气隙相对磁导函数,利用许克变换建立分析模型,考虑齿槽效应和端部效应的气隙相对磁导函数,修正电机气隙磁场模型,即
B(x,t)=λs(x,t)·λe(x,t)·B0(x,t) (4)
利用电磁能量法计算得到电机的输出推力,即
F=F0+Fr+Fc+Fe+Fq+FL (5)
其中F0是电机名义推力,Fr是电机纹波推力,Fc是齿槽力,Fe是端部力,Fq是纹波齿槽耦合力,FL是电感不对称谐波力。
4)考虑到电机的动子与定子之间的电磁吸力较大(20KN),为提高工作台的刚度,单根导轨上面配有三个滑块。忽略工作台以及床身的柔性,将电机初级和工作台等效为集中质量单元。六个导轨滑块也都等效为集中质量单元。采用线性弹簧阻尼单元来建立结合面的等效模型,每个导轨-滑块结合面由一组y向和z向弹簧来等效,用于约束工作台y、z两个方向的自由度。进给方向的刚度等效为作用于驱动部件质心的伺服刚度,进给方向的摩擦也等效集中于驱动部件质心。以工作台电机动子质心为坐标原点,建立直线电机进给系统的等效动力学模型如图4所示。
取工作台沿三根轴线和绕三根轴线的运动,即{x,y,z,θx,θy,θz}T为广义坐标。忽略各个阵型间的相互耦合作用,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直线电机进给系统的动力学方程
Figure BDA0001521388130000091
5)将伺服驱动电路、电流环以及直线电机三部分的非线性特性表示为电机输出推力,以干扰的形式引入模型;忽略电流环的动态特性,将其等效为比例系数;由于相比机械系统的扭转振荡,y向和z向的刚度和阻尼很大,此处可忽略其影响,仅把机械动力学方程中三个扭转方向上的动态特性等效为独立的二阶振荡系统引入集成模型,机械系统摩擦力通过辨识得到,并进行以下假设:
1)不考虑数控系统的插补、加减速作用;
2)假设进给系统为连续型;
3)忽略伺服系统中的小延时环节;
4)不考虑反馈回路的比例系数,将其等效为1;
最终建立直线电机进给系统的机电集成模型,如图5所示,即
Figure BDA0001521388130000101
图5中,xi为指令信号,xo为系统输出响应,Kp为位置环增益,Kv为速度环增益,Tv为速度环积分时间,KF为推力常数,Fr为编码器误差引起的推力谐波,m为驱动负载,Jx,Jy,Jz为机械系统三个方向的转动惯量,Cθx,Cθy,Cθz为机械系统三个扭转振荡的阻尼,Kθx,Kθy,Kθz为机械三个扭转振荡的扭转刚度;My,Mp,Mr为电机推力在三个扭转方向上的等效比例系数;Sy,Sp,Sr为三个扭转振荡与进给位移波动之间的比例折算系数。
6)在运动过程中,将采集到的数控指令和理论计算得到的推力谐波引入到图5所示的机电联合模型中,计算得到仿真的输出位移,与指令位移以及实际位移比较,如图6所示。将实际位移响应和理论计算位移与数控指令相比较,得到二者与指令的偏差如图7所示。由图6和图7可得,实际位移响应和理论计算结果的稳态跟随偏差约为0.5μm,为实际跟随误差的0.015%;瞬态冲击偏差约为4.8μm;稳态位移波动偏差约为0.18μm,为实际位移波动的4.93%,证明了本发明所提出的机电集成建模方法能够准确表征直线电机进给系统的动态特性和运动精度。

Claims (6)

1.一种直线电机进给系统机电集成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分析与计算伺服驱动电路中各环节非线性因素产生的输出电压谐波;
步骤二,建立电流环控制模型,将步骤一得到的电压谐波以干扰的形式引入模型,利用传函理论和拉式变换,得到作为伺服输出电流的电流环输出的三相电流;
步骤三,利用麦克斯韦方程以及许克变换,得到考虑直线电机磁链谐波、端部效应以及齿槽效应非线性因素的电机气隙磁场,结合步骤二得到的伺服输出电流,利用电磁能量法计算得到电机的输出推力;
步骤四,利用拉格朗日方程计算得到直线电机进给系统的机械动力学方程;
步骤五,根据位置环采用P控制,速度环采用PI控制,电流环等效为比例增益,将步骤一至三中的伺服驱动电路、电流环以及直线电机三部分的非线性特性表示为电机输出推力,以干扰的形式引入模型;将步骤四的机械动力学方程中除进给方向以外的其他方向上的动态特性分别等效为相对独立的二阶振荡系统引入集成模型,通过实验辨识得到模型中的各个参数,最终建立如下的进给系统机电集成模型,
[(xi-x0)·Gp(s)-x0·s]·Gv(s)·KA·KF=Fm
(Fm+Fr)·Gmf(s)+∑(Fm+Fr)·Gmi(s)=x0
其中,xi是指令信号,xo为位移输出信号,Gp(s)为位置环控制传函,s为微分算子,Gv(s)为速度环控制传函,KA为电流环等效比例增益,KF为电机推力常数,Fm为电机输出名义推力,Fr为电机输出谐波力,Gmf(s)为机械系统进给方向模型,Gmi(s)为机械系统其他方向动力学模型;
建立直线电机进给系统机电集成模型时,进行以下假设:
1)不考虑数控系统的插补和加减速作用;
2)假设进给系统为连续型;
3)忽略伺服系统中的小延时环节;
4)不考虑反馈回路的比例系数,将其等效为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线电机进给系统机电集成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根据驱动电路的结构组成,综合考虑非线性因素死区效应、调制谐波和电感谐波,计算得到作用于电机线圈的谐波电压ua、ub和uc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线电机进给系统机电集成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在建立的电流环模型中,考虑电流前向滤波器和反馈滤波器的时延,电流环采用PI控制,将PWM逆变器和电机线圈做等效处理,利用传函理论和拉式变换,得到伺服输出电流为,
Figure FDA0002295456130000021
其中,Iman,Imbn,Imcn分别为三相电流各项谐波的幅值,ω为电流基频,θ为电流相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线电机进给系统机电集成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考虑端部效应和齿槽效应,首先得到电机气隙磁场模型,
B(x,t)=λs(x,t)·λe(x,t)·B0(x,t)
其中,B(x,t)是电机气隙磁场,λs(x,t)是齿槽效应相对磁导函数,λe(x,t)是端部效应相对磁导函数,x是定子坐标系下的不同位置,B0(x,t)是气隙磁场磁链谐波;
其次,基于步骤二得到的输出电流和上面得到的气隙磁场,利用电磁能量法,计算得到电机的最终输出推力,
Figure FDA0002295456130000031
式中:k=a,b,c表示线圈的a,b,c三相,ik是伺服驱动输出电流,v是进给速度,N是线圈匝数,l是线圈宽度,τ是电机极距,xa为动子初始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线电机进给系统机电集成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直线电机进给系统的机械动力学方程如下,
Figure FDA0002295456130000032
其中,M,C,K分别为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和刚度矩阵,F为外部力矩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直线电机进给系统机电集成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直线电机单根导轨上面配有三个滑块;
忽略工作台以及床身的柔性,将电机初级和工作台等效为集中质量单元,六个导轨滑块都等效为集中质量单元;采用线性弹簧阻尼单元来建立结合面的等效模型,每个导轨-滑块结合面由一组y向和z向弹簧来等效,用于约束工作台y、z两个方向的自由度;
进给方向的刚度等效为作用于驱动部件质心的伺服刚度,进给方向的摩擦等效集中于驱动部件质心,以工作台电机动子质心为坐标原点,建立直线电机进给系统的等效动力学模型;
取工作台沿三根轴线和绕三根轴线的运动,即{x,y,z,θx,θy,θz}T为广义坐标;忽略各个阵型间的相互耦合作用,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直线电机进给系统的机械动力学方程。
CN201711411813.XA 2017-12-23 2017-12-23 一种直线电机进给系统机电集成建模方法 Active CN1080210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11813.XA CN108021039B (zh) 2017-12-23 2017-12-23 一种直线电机进给系统机电集成建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11813.XA CN108021039B (zh) 2017-12-23 2017-12-23 一种直线电机进给系统机电集成建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21039A CN108021039A (zh) 2018-05-11
CN108021039B true CN108021039B (zh) 2020-03-17

Family

ID=62072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11813.XA Active CN108021039B (zh) 2017-12-23 2017-12-23 一种直线电机进给系统机电集成建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210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07734B (zh) * 2017-12-23 2020-06-19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永磁同步直线电机进给系统机电耦合建模方法
CN109212968B (zh) * 2018-08-28 2021-10-01 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 基于代理模型的机电伺服系统多学科联仿与设计优化方法
CN109709891B (zh) * 2018-12-28 2020-07-28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直驱高速进给系统伺服参数多目标优化方法
CN109581967B (zh) * 2018-12-29 2020-03-17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机电耦合作用的高速进给系统速度避振规划方法
CN110008567B (zh) * 2019-03-29 2023-04-18 成都大学 压电式微型核电池的非线性力学模型的建立方法
CN110308701A (zh) * 2019-07-02 2019-10-08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考虑推力谐波特性的直驱高速进给系统运动精度预测方法
CN110362903A (zh) * 2019-07-02 2019-10-22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考虑指令特性的直驱高速进给系统运动精度预测方法
CN111123834B (zh) * 2019-12-26 2021-07-13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直线电机进给系统机电耦合强度评价方法
CN111752213B (zh) * 2019-12-26 2021-11-19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应用于高速高精直驱进给系统的机电耦合分析方法
CN112199821B (zh) * 2020-09-12 2022-12-09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单轴滚珠丝杠进给系统运动特性的机电联合建模方法
CN112329293B (zh) * 2020-10-28 2024-02-02 郑州轻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空载反电势和推力的计算方法
CN112629564B (zh) * 2021-01-06 2023-02-28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高加速度高精度线振动台
CN113938061B (zh) * 2021-09-15 2023-10-27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降低直线进给系统速度波动的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430397C2 (ru) * 2009-11-17 2011-09-27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Субмикрон" Система адаптивного управления электрогидравлическим следящим приводом
CN102664569A (zh) * 2012-05-07 2012-09-12 上海电机学院 一种基于滑模变结构的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2710214A (zh) * 2012-06-11 2012-10-03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非线性干扰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03248312A (zh) * 2013-04-26 2013-08-14 杭州中科赛思伺服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直线伺服电机的控制方法
CN106067750A (zh) * 2016-05-12 2016-11-02 东南大学 一种永磁直线电机伺服控制方法
JP2017033587A (ja) * 2011-05-31 2017-02-09 株式会社牧野フライス製作所 送り駆動系及び送り駆動系の設計方法
CN106529085A (zh) * 2016-12-02 2017-03-22 江苏理工学院 电机的数学模型及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优化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10020A1 (ja) * 2012-07-09 2014-01-16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モータ制御装置及びモータ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430397C2 (ru) * 2009-11-17 2011-09-27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Субмикрон" Система адаптивного управления электрогидравлическим следящим приводом
JP2017033587A (ja) * 2011-05-31 2017-02-09 株式会社牧野フライス製作所 送り駆動系及び送り駆動系の設計方法
CN102664569A (zh) * 2012-05-07 2012-09-12 上海电机学院 一种基于滑模变结构的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2710214A (zh) * 2012-06-11 2012-10-03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非线性干扰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03248312A (zh) * 2013-04-26 2013-08-14 杭州中科赛思伺服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直线伺服电机的控制方法
CN106067750A (zh) * 2016-05-12 2016-11-02 东南大学 一种永磁直线电机伺服控制方法
CN106529085A (zh) * 2016-12-02 2017-03-22 江苏理工学院 电机的数学模型及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优化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nalysis on the multi-dimensional spectrum of the thrust force for the linear motor feed drive system in machine tools;Xiaojun Yang 等;《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20170101;第82卷;68-79 *
Decoupling and effects of the mechanical vibration on the dynamic precision for the direct-driven machine tool;Xiaojun Yang 等;《1nt .1 Adv Manuf Technol》;20171208;3243-3258 *
Dynamic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the high-speed ball screw feed system;Huijie Zhang 等;《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B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anufacture》;20140430;870-877 *
永磁直线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系统的研究;吴一祥;《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Ⅱ辑》;20111015(第10期);C042-51 *
面向运动平稳性的直线电机推力频谱特征分析;马成方 等;《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50831;第49卷(第8期);45-5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21039A (zh) 2018-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21039B (zh) 一种直线电机进给系统机电集成建模方法
CN108107734B (zh) 一种永磁同步直线电机进给系统机电耦合建模方法
Yao et al. Adaptive robust precision motion control of a high-speed industrial gantry with cogging force compensations
Yang et al. Disturbance/uncertainty estimation and attenuation techniques in PMSM drives—A survey
Tan et al. Adaptive backstepping control and friction compensation for AC servo with inertia and load uncertainties
Yang et al. Investigation of the dynamic electromechanical coupling due to the thrust harmonics in the linear motor feed system
Kamalzadeh et al. Accurate tracking controller design for high-speed drives
Sarsembayev et al. High order disturbance observer based PI-PI control system with tracking anti-windup technique for improvement of transient performance of PMSM
Sencer et al. Effective torque ripple compensation in feed drive systems based on the adaptive sliding-mode controller
CN104201963B (zh) 一种抑制直线电机定位力补偿控制器
Yoon et al. Application of a disturbance observer for a relative position control system
Zhang et al. Force ripple compensation in a PMLSM position servo system using periodic adaptive learning control
CN101977009A (zh) 高精度数控机床进给驱动用正弦波直线电机的控制方法
Liu et al. A practical precision control method base on linear extended state observer and friction feedforward of 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
Hanifzadegan et al. Contouring control of CNC machine tools based on linear parameter-varying controllers
CN106849790A (zh) 一种不匹配受扰圆筒容错永磁直线电机系统的新型滑模控制方法
Wang et al. Robust continuous sliding mode control for manipulator PMSM trajectory tracking system under time-varying uncertain disturbances
Yang et al. Integrated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the multiple electromechanical couplings for the direct driven feed system in machine tools
Krämer et al. Optimal force control of a 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 based on a magnetic equivalent circuit model
Yang et al. Effects of the mechanical vibrations on the thrust force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PMLM driven motion system
Fu et al. A new linear motor force ripple compensation method based on inverse model iterative learning and robust disturbance observer
Pan et al. High-precision control of LSRM based X–Y table for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Wan et al. Modeling and Synchronized Control of a Dual-Drive “Checkerboard” Gantry with Composite Adaptive Feedforward and RISE Feedback
Yang et al.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ed modeling and analysis for the direct-driven feed system in machine tools
Yuan et al. Modified modeling and internal model control method of thrust ripples in PMLSMs for ultraprecision air-bearing linear feed syst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