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11696A - 重传反馈方法、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 Google Patents

重传反馈方法、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11696A
CN108011696A CN201711004697.XA CN201711004697A CN108011696A CN 108011696 A CN108011696 A CN 108011696A CN 201711004697 A CN201711004697 A CN 201711004697A CN 108011696 A CN108011696 A CN 1080116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back
cbg
mentioned
information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0469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骥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nli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nli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nli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nli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00469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11696A/zh
Publication of CN1080116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11696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5Adaptation of specific ARQ protocol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重传反馈方法、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方法包括:接收数据发送设备发送的至少两个传输块TB;对所述至少两个TB进行解码后生成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信息,在所述HARQ反馈信息中包含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TB中各TB是否正确接收,若所述至少两个TB中存在第一TB,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TB中各编码块组CBG是否正确接收;所述第一TB为配置为以CBG为单位进行传输和反馈且错误接收的TB;所述第二TB属于所述第一TB;将所述HARQ反馈信息发送给所述数据发送设备。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进行HARQ‑ACK反馈时,有效减少HARQ‑ACK反馈信息的比特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以及系统性能。

Description

重传反馈方法、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重传反馈方法、相关设备及计算 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在新空口(New Radio,NR)的研究阶段(SI,Study Item)研究了潜在能 提供更大的频谱效率的增强混合自动重传(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功能。其中一种增强方法就是支持每个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 多个确认应答(Acknowledgement,ACK)比特反馈。
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一个TB包含多个编码 块(CodeBlock,CB),但一个TB只使用一个HARQ-ACK比特反馈。当接收 的TB没有正确解码时,即使只有其中一个CB中数据有错误,也要重传整个 TB的数据。在NR系统中,一个TB包含的数据量或CB数相比LTE会成倍地 增加,如果仍沿用一个TB一个HARQ-ACK比特反馈的方式的话,仿真发现 NR数据吞吐量会恶化严重。
因此,为了提升NR系统的吞吐量,3GPP已达成结论在NR系统中支持基 于编码块组(code block group,CBG)传输的单/多比特的HARQ-ACK反馈方式, 即当一个TB中只有一些CB中数据有错误的话,只需要重传这些错误CB所在 的CBG,而不用重传整个大的TB。
但相较传统的基于TB进行HARQ-ACK反馈,基于CBG进行反馈仍然会 导致高的控制信令负担,因此,如何进行反馈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正在研究的问 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重传反馈方法、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 在进行HARQ-ACK反馈时,有效减少HARQ-ACK反馈信息的比特数,提高资 源的利用率以及系统性能。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重传反馈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数据发送设备发送的至少两个传输块TB;
对所述至少两个TB进行解码后生成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信息, 在所述HARQ反馈信息中包含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 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TB中各TB是否正确接收,若所述至少两个TB 中存在第一TB,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TB的各编码块组CBG是否正 确接收;所述第一TB为配置为以CBG为单位进行传输和反馈且错误接收的TB; 所述第二TB属于所述第一TB;
将所述HARQ反馈信息发送给所述数据发送设备。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重传反馈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数据反馈设备发送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信息;在所述 HARQ反馈信息中包含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 指示至少两个TB中各TB是否正确接收,若所述至少两个TB中存在第一TB, 则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TB的各编码块组CBG是否正确接收;所述 第一TB为配置为以CBG为单位进行传输和反馈且错误接收的TB;所述第二 TB属于所述第一TB;
解析所述HARQ反馈信息后,确定需要重传的数据。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反馈设备,该数据反馈设备可以 包括用户设备也可以包括网络侧设备,该数据反馈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数据发送设备的至少两个传输块TB;
解码单元,用于对所述至少两个TB进行解码;
生成单元,用于生成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信息,在所述HARQ反 馈信息中包含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 所述至少两个TB中各TB是否正确接收,若所述至少两个TB中存在第一TB,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TB的各编码块组CBG是否正确接收;所述第 一TB为配置为以CBG为单位进行传输和反馈且错误接收的TB;所述第二TB 属于所述第一TB;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HARQ反馈信息发送给所述数据发送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发送设备可以包括用户设备,也可以包括网络侧设 备。具体地,在数据反馈设备为用户设备的情况下,数据发送设备可以为网络 侧设备;在该数据反馈设备为网络侧设备的情况下,该数据发送设备可以为用 户设备。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设备,该数据发送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数据反馈设备发送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信 息;在所述HARQ反馈信息中包含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 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TB中各TB是否正确接收,若所述至少两个TB中存 在第一TB,则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TB的各编码块组CBG是否正确 接收;所述第一TB为配置为以CBG为单位进行传输和反馈且错误接收的TB; 所述第二TB属于所述第一TB;
解析单元,用于解析所述HARQ反馈信息;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需要重传的数据。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反馈设备,该数据反馈设备包 括处理器、收发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所述收发器和所述存储器相互连接; 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支持所述数据反馈设备执行上述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被配置用于调用所述程序指令,执 行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设备,该数据发送设备包 括处理器、收发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所述收发器和所述存储器相互连接; 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支持所述数据发送设备执行上述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被配置用于调用所述程序指令,执 行上述第二方面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重传反馈系统,该重传反馈系统包 括:数据反馈设备和数据发送设备;其中,所述数据反馈设备用于执行如第一 方面所描述的方法,或者所述数据反馈设备为第三方面所描述的设备,或者所 述数据反馈设备为第五方面所描述的设备;所述数据发送设备用于执行如第二 方面所描述的方法,或者,所述数据发送设备为第四方面所描述的设备,或者 所述数据发送设备为第六方面所描述的设备。
第八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 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 当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或者,所述程序指 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第二方面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含程序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 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描述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以TB为单位进行传输和反馈的反馈方式与以CBG为 单位进行传输和反馈的反馈方式相结合,可以有效减少控制信令的开销,提高 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系统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 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 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重传反馈系统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重传反馈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TB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重传反馈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5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重传反馈方法的具体场景示意图;
图5B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重传反馈方法的具体场景示意图;
图6A至图6D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馈信息的结构示意图;
图 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反馈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反馈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1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 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 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 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 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 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 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发明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 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发明。如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 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 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 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 包括这些组合。
如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 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 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 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 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重传反馈系统,该重传反馈系统包括:数据反馈 设备和数据发送设备,该数据反馈设备和该数据发送设备可以进行通信。
其中,数据反馈设备可以为网络侧设备,例如,可以为基站(eNodeB,eNB); 在第五代通信技术(5th-Generation,5G)中,该网络侧设备可以为适用于NR 的基站(gNB);在其他技术的通信系统中,该网络侧设备也可能存在其他名称, 此处不再一一举例。可选地,该数据反馈设备也可以为用户设备,该用户设备 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如iWatch等)、智能手环、计步 器等),等等。该数据发送设备也可以为用户设备,或者网络侧设备。
可以理解的是,在数据反馈设备作为用户设备的情况下,数据发送设备可 以作为网络侧设备;该数据反馈设备作为网络侧设备的情况下,该数据发送设 备可以作为用户设备。参见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重传反馈系统 的网络架构示意图,图1示出了在数据反馈设备作为用户设备,且数据发送设 备作为网络侧设备的情况下的重传系统。如图1所示,该重传系统具体包括: 用户设备110和网络侧设备120,对于该用户设备110和网络侧设备120的具体 描述可以参考前述描述,这里不再一一赘述。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重传反馈 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所描述的重传系统,以减少上行控制信息资源和功率的开销,提高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效率。
参见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重传反馈方法的示意流程图,该重 传反馈方法可以应用于数据反馈设备,具体地,该数据反馈设备可以为网络侧 设备如基站,也可以为用户设备,如图2所示,该重传反馈方法可包括但不限 于以下步骤:
201、接收数据发送设备发送的至少两个传输块TB;
其中,一个TB可以包含多个CB。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个TB的 示意性框图。如图3所示,一个TB中包含24个CB,图3中将4个CB视为一 个CBG。可以理解的是,图3仅仅作为示例,其中示例的每个TB中的CBG个 数、每个CBG中的CB数量仅仅是一种示例,不应将图3的示例理解为具有限 定意义。
202、对上述至少两个TB进行解码后生成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信 息,在上述HARQ反馈信息中包含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其中上述第 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述至少两个TB中各TB是否正确接收,若上述至少两个 TB中存在第一TB,上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TB的各编码块组CBG是 否正确接收;上述第一TB为配置为以CBG为单位进行传输和反馈且错误接收 的TB;上述第二TB属于上述第一TB。
数据反馈设备通过对接收到的TB中所包含的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Check,CRC)码进行校验,从而来得到每个CB的校验结果,从而 来确定与CB对应的CBG的校验结果,或者得到与CB对应的TB的校验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数据反馈设备对其所接收到的TB进行解码后,依据解 码结果生成反馈信息。具体地,该反馈信息中包含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 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以TB为单位进行反馈,即一个TB使用一个HARQ-ACK bit反馈;第二指示信息以CBG为单位进行反馈,即一个CBG使用一个 HARQ-ACK bit反馈。其中,第一指示信息中包含上述至少两个TB的解码结果, 第二指示信息中包含上述第二TB的各CBG的解码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数据反馈设备对上述至少两个TB进行解码后,可以确 定解码错误的TB(即接收错误的TB)是否属于网络侧设备如基站所配置的目 标TB集合,该目标TB集合为以CBG为单位进行传输和反馈的TB集合;若其 中某一个解码错误的TB属于该目标TB集合,则在该数据反馈设备所生成的包 含第二指示信息的反馈信息中,该第二指示信息可能包含该解码错误的TB中各 CBG的解码结果(即指示该解码错误的TB中各CBG是否正确接收)。而若该 解码错误的TB不属于该目标TB集合,则该第二指示信息中不包含该解码错误的TB的解码结果。
上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TB中各CBG是否正确接收,上述第二TB 属于上述第一TB,且上述第二TB的数量与阈值M相关。
其中,上述阈值M为一固定的正整数值,例如规定为1至6中的某一固定 值;或者,上述阈值M与需要复用反馈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的数量相 关,和/或上述阈值M与是否采用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相关。
其中,阈值M可以为用户设备与网络侧设备预先设置的静态值。如该阈值 M可以为1、2、3、4、5或6。可选地,该阈值M也可以为动态值,如在数据 反馈设备为用户设备的情况下,该阈值M可以与需要复用反馈的物理下行共享 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Channel,PDSCH)的数量相关,且该阈值M也 可以与数据发送设备和数据反馈设备进行通信时是否采用MIMO相关。因此,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确定阈值M的方法,如下所示:
M=[PDSCHNum×10%]×MIMO_TBNum
其中,PDSCH_Num为需要复用反馈的PDSCH的数量,MIMO_TBNum为 与是否采用MIMO相关的每个PDSCH所包含的TB数量。PDSCH_Num的值与 成员载波(ComponentCarrier,CC)的数量及需同时反馈的时隙数量相关。例如, PDSCH_Num的值可以为CC的数量及需同时反馈的时隙数量之乘积。另,关于 MIMO,举例来说,在LTE系统中,若采用MIMO,则MIMO_TBNum为2, 若不采用MIMO,则MIMO_TBNum为1。可以理解的是,采用MIMO时的 MIMO_TBNum具体为多少,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在不同通信技术中,可能 有不同的取值,因此,不应将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MIMO时,MIMO_TBNum 为2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具有限定意义。
如表1所示,表1示出了需要复用反馈的PDSCH的数量和是否采用MIMO 与M的关系。
表1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表1仅为举例,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中阈值M 的限定。
可选地,在数据发送设备为网络侧设备的情况下,上述阈值M也可以与需 要复用反馈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的 数量相关,且该阈值M也可以与数据发送设备和数据反馈设备进行通信时,是 否采用MIMO相关,如该阈值M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M=[PUSCHNum×10%]×MIMO_TBNum
其中,PUSCH_Num为需要复用反馈的PUSCH的数量,MIMO_TBNum为 与是否采用MIMO相关的每个PDSCH所包含的TB数量。PUSCH_Num的值与 成员载波(ComponentCarrier,CC)的数量及需同时反馈的时隙数量相关。例如, PDSCH_Num的值可以为CC的数量及需同时反馈的时隙数量之乘积。
具体地,在数据反馈设备对TB进行解码后,需要生成HARQ反馈信息时, 该数据反馈设备所反馈的TB的数量,可以与成员载波(ComponentCarrier,CC) 的数量、反馈时隙的数量以及是否采用MIMO相关。如使用了载波聚合技术, 则需要反馈的TB的数量与CC的数量相关,该CC的数量越多,该需要反馈的 TB的数量也越多。另外,若数据反馈设备需要同时反馈的时隙数量越多,则该 需要反馈的TB的数量也越多。数据反馈设备与数据发送设备进行通信时,是否 采用MIMO,也影响该需要反馈的TB的数量,若数据反馈设备与数据发送设备进行通信时,采用了MIMO技术,则该TB的数量相应的就越多。可以理解的 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场景是数据反馈设备需要在单次反馈中包含多个PDSCH 的TB的解码结果。
举例来说,数据反馈设备为用户设备如终端,数据发送设备为网络侧设备 如基站,且使用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技术;则在终端接收到基 站发送的TB后,终端可以依据CC的数量以及需要复用反馈的时隙数量来决定 需要反馈的TB的数量。若CC为5个,终端需要同时反馈的时隙数量为2个, 则该需要复用反馈的TB的数量为10,即反馈信息中包含10个TB的解码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每个上述配置为以CBG为单位进行传输和反馈的TB包 含一个CBG或多个CBG,如图3所示,一个TB中可以包含6个CBG。
对于第二指示信息中每个TB包含的HARQ-ACK反馈bit数量可以由以下 两种方式来确定:
1)若每个PDSCH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 单独配置最大CBG数量,那么每个TB包含的HARQ-ACK反馈bit数量相同, 且为系统规定的所有TB的CBG数量上限;
2)若每个PDSCH通过RRC信令配置同一个最大CBG数量,那么每个TB 包含的HARQ-ACK反馈bit数量相同,且为RRC信令配置的同一个最大CBG 数量。
也就是说,上述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每个TB中所包含的CBG个数可能不同, 但第二指示信息中分配给每个第二TB的HARQ-ACK反馈bit数量是相同的, 为系统所规定的所有TB的CBG数量上限,上述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每个TB中 所包含的CBG个数相同。通过上述两种方式可以保证第二指示信息中每个TB 包含的HARQ-ACK反馈bit数量相同,且第二TB中的各CBG的解码结果都有 对应的比特(bit)位来承载。
其中,若某个第二TB所包含的CBG数量小于第二指示信息中每个TB包 含的HARQ-ACK反馈bit数量,则对于第二指示信息中对应该第二TB的 HARQ-ACK反馈bit,除用于承载该第二TB的各CBG的解码结果的反馈信息 bit位外,剩余的冗余bit位可为固定默认值如0或1,或用于结果校验。
可选地,在上述第一TB的数量N小于或等于上述阈值M的情况下,上述 第二TB为上述第一TB;
在上述第一TB的数量N大于上述阈值M的情况下,上述第二TB为上述 N个第一TB中的M个TB。
其中,在错误接收的TB的数量小于阈值M的情况下,该第二指示信息中 除了包含第二TB(即错误接收的TB)的解码结果外,还包含冗余信息,该冗 余信息位于不对应于任何TB的解码结果的HARQ-ACK反馈bit位,这些冗余 信息bit位可为固定默认值如0或1,或用于结果校验。
在第一TB的数量N大于阈值M的情况下,数据反馈设备可以从N个第一 TB中选择M个TB作为第二TB,从而将该第二TB中各CBG的解码结果(即 是否正确接收)填入第二指示信息中。
可以理解的是,数据反馈设备也可以依据TB索引顺序从上述N个第一TB 中选取M个TB作为第二TB。或者,该数据反馈设备也可以依据其他方式从N 个第一TB中选取M个TB作为第二TB等等,上述索引顺序仅为示例,不应理 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具有限定意义。
203、将上述HARQ反馈信息发送给上述数据发送设备。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数据反馈设备在接收到来自数据发送设备的TB的情况 下,该数据反馈设备通过对接收到的TB进行解码,从而确定需要该数据发送设 备重新传输的TB和CBG;进而依据解码结果生成HARQ反馈信息,通过将上 述HARQ反馈信息发送给上述数据发送设备,可以减少上行控制信息资源和功 率的开销,提高了上行控制资源利用率和传输效率。
参见图4,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重传反馈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该重传反馈方法可以应用于数据发送设备,如图4所示,该重传反馈方法可包 括:
401、接收数据反馈设备发送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信息;在上述 HARQ反馈信息中包含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上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 指示至少两个TB中各TB是否正确接收,若上述至少两个TB中存在第一TB, 则上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TB的各编码块组CBG是否正确接收;上述 第一TB为配置为以CBG为单位进行传输和反馈且错误接收的TB;上述第二 TB属于上述第一TB。
上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TB中各CBG是否正确接收,上述第二TB 属于上述第一TB,且上述第二TB的数量与阈值M相关。
可选地,在上述第一TB的数量N小于或等于上述阈值M的情况下,上述 第二TB为上述第一TB;
在上述第一TB的数量N大于上述阈值M的情况下,上述第二TB为上述 N个第一TB中的M个TB。
本发明实施例中,每个上述配置为以CBG为单位进行传输和反馈的TB包 含一个CBG或多个CBG。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第二TB以及阈值M的相关描述,详见前述实施例的 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指示信息中包含数据反馈设备接收的TB中第二TB的 各CBG的解码结果,即该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第二TB中需要重传的CBG。
402、解析上述HARQ反馈信息后,确定需要重传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解析包含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的反馈信息, 数据发送设备可以从该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中得知需要重传的CBG, 也可以从第一指示信息中得知需要重传的TB。
在数据反馈设备对上述至少两个TB进行解码后,可以确定解码错误的TB (即接收错误的TB)是否属于网络侧设备如基站所配置的目标TB集合,该目 标TB集合为以CBG为单位进行传输和反馈的TB集合。若其中某一个解码错 误的TB属于该目标TB集合,则第二指示信息可能包含该解码错误的TB中各 CBG的解码结果(即指示该错误接收的TB中各CBG是否正确接收)。这时, 该第二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需要重传的CBG(即数据反馈设备错误接收的 CBG)。而若该解码错误的TB不属于该目标TB集合,则该第二指示信息中不 包含该解码错误的TB的解码结果。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提高数据发送设备(如网络侧设备)解析HARQ 反馈信息的效率,以及提高下行数据重传的效率。
基于以上描述,参见图5A,图5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重传反馈方 法的具体场景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中,不仅描述了上述重传反馈方法的实现 方式,而且还具体描述了第一TB与第二TB以及阈值M的关系。其中第一TB 为配置为以CBG为单位进行传输和反馈且错误接收的TB。如图5A所示,该重 传反馈方法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501、基站与用户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502、上述基站向上述用户设备发送至少两个TB;
503、上述用户设备在接收到上述至少两个TB后,上述用户设备对上述至 少两个TB进行解码,获得解码结果,依据解码结果确定上述至少两个TB中解 码错误的TB;
504、若上述第一TB的数量N小于或等于阈值M,则上述用户设备确定上 述第一TB为第二TB,依据上述第二TB的解码结果以及依据上述至少两个TB 的解码结果生成HARQ反馈信息;
其中,HARQ反馈信息包含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 息包含上述至少两个TB的解码结果,即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述至少两个 TB中各TB是否正确接收;该第二指示信息包含上述第二TB(即第一TB)中 各CBG的解码结果,即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述第二TB中各CBG是否正 确接收。
其中,上述阈值M用于确定上述第二TB的数量。
可以理解的是,在N小于M的情况下,第二指示信息中不仅包含第二TB 的解码结果,还包含冗余信息,该冗余信息位于不对应于任何TB的解码结果的 HARQ-ACK反馈bit位。假设N为1,M为2,由于该M为2,因此除了将解 码错误的TB(也即第二TB)的解码结果写入第二指示信息之外,该第二指示 信息还包含冗余信息,这些冗余信息bit位可为固定默认值如0或1,或用于结 果校验。
505、上述用户设备将包含上述第一指示信息和上述第二指示信息的HARQ 反馈信息发送给上述基站;
506、上述基站接收到来自上述用户设备的包含上述第一指示信息和上述第 二指示信息的HARQ反馈信息后,解析上述HARQ反馈信息,确定需要重传的 CBG以及TB。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计一种以TB为单位进行反馈与以CBG为单位 进行反馈相结合的重传反馈信息格式,可以有效减少上行控制信令的开销,提 高了上行控制资源的利用率和传输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数据发送设备解析 HARQ反馈信息的效率。
基于以上描述,参见图5B,图5B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重传反 馈方法的具体场景示意图,如图5B所示,该重传反馈方法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步骤:
510、基站与用户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520、上述基站向上述用户设备发送至少两个TB;
530、上述用户设备在接收到上述至少两个TB后,上述用户设备对上述至 少两个TB进行解码,获得解码结果,依据解码结果确定上述至少两个TB中解 码错误的TB;
540、若上述第一TB的数量N大于阈值M,则上述用户设备从上述N个第 一TB中选取M个TB确定为第二TB,依据上述第二TB的解码结果以及依据 上述至少两个TB的解码结果生成HARQ信息;
其中,HARQ反馈信息包含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 息包含上述至少两个TB的解码结果,即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述至少两个 TB中各TB是否正确接收;该第二指示信息包含上述第二TB(即第一TB中的 M个TB)中各CBG的解码结果,即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述第二TB中 各CBG是否正确接收。
其中,上述阈值M用于确定上述第二TB的数量。
具体地,上述从上述N个第一TB中选取M个TB确定为第二TB包括:
按照索引顺序从上述N个第一TB中依次选取M个TB确定为第二TB。
可以理解的是,数据反馈设备也可以依据其他方式从上述N个第一TB中 依次选取M个TB确定为上述第二TB等等,上述索引顺序仅为示例,不应理 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具有限定意义。
实施本实施例,可以有效明确在解码错误的TB数量超过阈值M的情况下, 第一TB和第二TB之间的对应关系,避免由于用户设备任意选取第一TB中的 M个TB生成第二指示信息,而导致基站无法确定第二指示信息中解码错误的 CBG属于哪个第一TB的情况出现。
550、上述用户设备将包含上述第一指示信息和上述第二指示信息的HARQ 反馈信息发送给上述基站;
560、上述基站接收到来自上述用户设备的包含上述第一指示信息和上述第 二指示信息的HARQ反馈信息后,解析上述HARQ反馈信息,确定需要重传的CBG以及TB。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计一种以TB为单位进行反馈与以CBG为单位 进行反馈相结合的重传反馈信息格式,可以有效减少上行控制信令的开销,提 高了上行控制资源的利用率和传输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数据发送设备解析 HARQ反馈信息的效率。
为了便于理解图2、图4、图5A和图5B所描述的实现方式,请参见以下场 景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以数据反馈设备为用户 设备如终端,数据发送设备为基站来进行说明,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 具有限定意义。
场景一、
假设HARQ反馈场景为:以载波聚合的方式传输数据,即以5个CC进行 聚合,且需要同时反馈2个时隙(slot)的PDSCH,未使用MIMO技术。每个 TB配置为以CBG为单位进行传输和反馈,且通过RRC信令配置的最大CBG 数相同且为6。因此在进行HARQ反馈时,需要复用反馈5×2=10(TB)。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重传反馈方法,第二指示信息中每个TB包含的 HARQ-ACK反馈bit数量为6。假设采用表1所描述的方法确定阈值M,则该 阈值M为1。
假设第二个TB(即610)为终端解码错误的TB。该第二个TB610对应的 CBG中,第二个CBG(即611)和第三个CBG(即612)为终端解码错误的CBG。
因此第一TB的数量N为1,且为第二个TB610。由于上述第一TB的数量 N等于上述阈值M,因此第二TB为上述第一TB,且为第二个TB610。
HARQ反馈信息结构如图6A所示,图6A所示的示意图中,TB索引顺序 为从左到右。按照TB索引顺序将TB的解码结果填入以TB为单位进行传输和 反馈的第一指示信息中,如图6A中未标记示出的第一个TB、第三个TB至第 十个TB以及标记示出的第二个TB610的解码结果。将第二TB,即第二个TB610 中各CBG的解码结果填入第二指示信息中,如图6A中所示出的CBG611和 CBG612的解码结果以及未标记示出的其他CBG的解码结果。
终端将生成的HARQ反馈信息(包含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上报 给基站,基站解码出第二个TB610的第二个CBG611和第三个CBG612传错, 因此该基站将重传第二个TB610的第二个CBG611和第三个CBG612。
可以理解的是,若不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重传反馈方法,则终端生 成的HARQ反馈信息的bit数为:10TB×6CBG=60bit;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描 述的重传反馈方法时,该终端生成的HARQ反馈信息的bit数为:10TB+1TB× 6CBG=16bit。明显可见,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重传反馈方法后终端所生 成HARQ-ACK反馈信息bit数量大大减少了,有效降低了上行控制信令开销, 提高了上行控制资源的利用率和传输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数据发送设备解析 HARQ反馈信息的效率。
场景二、
假设HARQ反馈场景为:不以载波聚合的方式传输数据,需要同时反馈8 个时隙(slot)的PDSCH,采用MIMO技术(每个PDSCH包含的TB个数为 2TB)。每个TB配置为以CBG为单位进行传输和反馈,且通过RRC信令配置 的最大CBG数相同且为6。因此在进行HARQ反馈时,需要复用反馈8×2=16 (TB)。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重传反馈方法,第二指示信息中每个TB包含的 的HARQ-ACK反馈bit数量为6。假设采用表1所描述的方法确定阈值M,则 该阈值M为2。
假设第二个TB(TB620)以及第十三个TB(TB630)为终端解码错误的 TB。该第二个TB620对应的CBG中,第二个CBG(即621)为终端解码错误 的CBG。该第十三个TB630对应的CBG中,第二个CBG(CBG631)和第五 个CBG(CBG632)为终端解码错误的CBG。
因此第一TB的数量N为2,且为第二个TB620和第十三个TB630。由于 上述第一TB的数量N等于上述阈值M,因此第二TB为上述第一TB,且为第 二个TB620和第十三个TB630。
HARQ反馈信息结构如图6B所示,图6B所示的示意图中,TB索引顺序 为从左到右。按照TB索引顺序将TB的解码结果填入以TB为单位进行传输和 反馈的第一指示信息中,如图6B中未标记示出的第一个TB、第三个TB至第 十二个TB、第十四个TB至第十六个TB以及标记示出的第二个TB620和第十 三个TB630的解码结果。将第二TB,即第二个TB620和第十三个TB630中各CBG的解码结果填入第二指示信息中,如图6B中所示出的CBG621、CBG631 和CBG632的解码结果以及未标记示出的其他CBG的解码结果。
终端将生成的HARQ反馈信息(包含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上报 给基站,基站解码出第二个TB620的第二个CBG621和第十三个TB630的第二 个CBG631和第五个CBG632传错,因此将重传第二个TB620的第二个CBG621 以及第十三个TB630的第二个CBG631和第五个CBG632。
场景三、
假设HARQ反馈场景为:不以载波聚合的方式传输数据,需要同时反馈8 个时隙(slot)的PDSCH,采用MIMO技术(每个PDSCH包含的TB个数为 2TB)。每个TB配置为以CBG为单位进行传输和反馈,且通过RRC信令配置 的最大CBG数相同且为6。因此在进行HARQ反馈时,需要复用反馈8×2=16 (TB)。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重传反馈方法,第二指示信息中每个TB包含的 的HARQ-ACK反馈bit数量为6。假设采用表1所描述的方法确定阈值M,则 该阈值M为2。
假设第二个TB(即TB640)为终端解码错误的TB。该第二个TB640对应 的CBG中,第二个CBG(即641)和第三个CBG(CBG642)为终端解码错误 的CBG。
因此第一TB的数量N为1,且为第二个TB640。由于上述第一TB的数量 N小于上述阈值M,因此第二TB为上述第一TB,且为第二个TB640。
HARQ反馈信息结构如图6C所示,如图6C所示的示意图中,TB索引顺 序为从左到右。按照TB索引顺序将TB的解码结果填入以TB为单位进行传输 和反馈的第一指示信息中,如图6C中未标记示出的第一个TB、第三个TB至 第十六个TB以及标记示出的第二个TB640的解码结果。将第二TB,即第二个 TB640中各CBG的解码结果填入第二指示信息中,如图6C中所示出的CBG641 和CBG642的解码结果以及未标记示出的其他CBG的解码结果。由于N小于M, 第二指示信息中不仅包含第二TB的解码结果,还包含冗余信息。将冗余信息 bit位填入固定默认值0。
终端将生成的HARQ反馈信息(包含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上报 给基站,基站解码出第二个TB640的第二个CBG641和第三个CBG642传错, 因此将重传第二个TB640的第二个CBG641和第三个CBG642。
场景四
假设HARQ-ACK反馈场景为:不以载波聚合的方式传输数据,需要同时反 馈8个时隙(slot)的PDSCH,采用MIMO技术(每个PDSCH包含的TB个数 为2TB)。每个TB配置为以CBG为单位进行传输和反馈,且通过RRC信令配 置的最大CBG数相同且为6。因此在进行HARQ-ACK反馈时,需要复用反馈8 ×2=16(TB)。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重传反馈方法,第二指示信息中每个TB包含的 的HARQ-ACK反馈bit数量为6。假设采用表1所描述的方法确定阈值M,则 该阈值M为2。
假设第二个TB(TB650)、第八个TB(TB660)以及第十三个TB(TB670) 为终端解码错误的TB。该第二个TB650对应的CBG中,第二个CBG(即651) 为终端解码错误的CBG。该第八个TB660对应的CBG中,第一个CBG(CBG661) 和第二个CBG(CBG662)为终端解码错误的CBG。
因此第一TB的数量N为3,且为第二个TB650、第八个TB660和第十三 个TB670。由于上述第一TB的数量N大于上述阈值M,因此第二TB为上述N 个第一TB中的M个TB。假设终端依据TB索引顺序从上述3个第一TB中选 取2个TB作为第二TB。因此第二TB为第二个TB650和第八个TB660。
HARQ反馈信息结构如图6D所示,图6D所示的示意图中,TB索引顺序 为从左到右。按照TB索引顺序将TB的解码结果填入以TB为单位进行传输和 反馈的第一指示信息中,如图6D中未标记示出的第一个TB、第三个TB至第 七个TB、第九个TB至第十二个TB、第十四个TB至第十六个TB以及标记示 出的第二个TB650、第八个TB660和第十三个TB670的解码结果。将第二TB, 即第二个TB650、第八个TB660中各CBG的解码结果填入第二指示信息中,如图6D中所示出的CBG651、CBG661和CBG662的解码结果以及未标记示出的 其他CBG的解码结果。
终端将生成的HARQ反馈信息(包含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上报 给基站,基站解码出第二个TB650的第二个CBG651、第八个TB660的第一个CBG661和第二个CBG662以及第十三个TB670传错,因此将重传CBG651、 CBG661和CBG662以及第十三个TB的全部CBG。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反馈设备,参见图7,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 提供的一种数据反馈设备的示意框图,该数据反馈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701,用于接收数据发送设备发送的至少两个传输块TB;
解码单元702,用于对上述至少两个TB进行解码;
生成单元703,用于生成HARQ反馈信息在所述HARQ反馈信息中包含第 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TB 中各TB是否正确接收,若所述至少两个TB中存在第一TB,则所述第二指示 信息用于指示第二TB的各编码块组CBG是否正确接收;上述第一TB为配置 为以CBG为单位进行传输和反馈且错误接收的TB;上述第二TB属于上述第一 TB;
发送单元704,用于将上述HARQ反馈信息发送给上述数据发送设备。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数据反馈设备在接收到来自数据发送设备的TB的情况 下,该数据反馈设备通过对接收到的TB进行解码,从而确定需要该数据发送设 备重新传输的TB和CBG,;进而依据解码结果生成HARQ反馈信息,通过将上 述该HARQ反馈信息发送给数据发送设备,可以减少上行控制信息资源和功率 的开销,提高了上行控制资源利用率和传输效率,提高了系统性能。
可选地,上述第二TB的数量与阈值M相关。
可选地,在上述第一TB的数量N小于或等于上述阈值M的情况下,上述 第二TB为上述第一TB;
在上述第一TB的数量N大于上述阈值M的情况下,上述第二TB为上述 N个第一TB中的M个TB。
可选地,上述阈值M为一固定值的正整数值;
或者,上述阈值M与需要复用反馈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的数量相 关,和/或上述阈值M与是否采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相关。
具体地,上述阈值M的计算公式如下:
M=[PDSCHNum×10%]×MIMO_TBNum
其中,PDSCHNum为需要复用反馈的PDSCH的数量,MIMO_TBNum为与是 否采用MIMO对应的每个PDSCH所包含的TB数量。
可选地,上述配置为以CBG为单位进行传输和反馈的TB包含一个CBG或 多个CBG。
可选地,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中每个第二TB包含的HARQ-ACK反馈比特数 量相同,若每个PDSCH通过信令单独配置最大CBG数量,则每个第二TB包 含的HARQ-ACK反馈比特数量为系统规定的所有TB的CBG数量上限;
若每个PDSCH通过所述信令配置同一个最大CBG数量,则每个第二TB 包含的HARQ-ACK反馈比特数量为所述信令配置的同一个最大CBG数量。
可以理解的是,各个单元的描述还可以参考前述重传反馈方法的第一实施 例(图2)、第二实施例(图4)、第三实施例(图5A)以及第四实施例(图5B) 所描述的方法,这里不再一一详述。
参见图8,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设备的示意框图,如图 8所示,该数据发送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801,用于接收来自数据反馈设备的HARQ反馈信息;在上述 HARQ反馈信息中包含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上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 指示至少两个TB中各TB是否正确接收,若上述至少两个TB中存在第一TB, 则上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TB的各编码块组CBG是否正确接收;上述 第一TB为配置为以CBG为单位进行传输和反馈且错误接收的TB;上述第二 TB属于上述第一TB;
解析单元802,用于解析上述HARQ反馈信息;
确定单元803,用于确定需要重传的数据。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提高数据发送设备(网络侧设备)解析反馈信息 的效率,以及提高下行数据重传的效率。
可选地,上述第二TB的数量与阈值M相关;上述阈值M为一固定的正整 数值;
或者,上述阈值M与需要复用反馈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的数量相 关,和/或上述阈值M与是否采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相关。
具体地,所述阈值M的计算公式如下:
M=[PDSCHNum×10%]×MIMO_TBNum
其中,PDSCHNum为需要复用反馈的PDSCH的数量,MIMO_TBNum为与是 否采用MIMO对应的每个PDSCH所包含的TB数量。
可选地,在上述第一TB的数量N小于或等于上述阈值M的情况下,上述 第二TB为上述第一TB;
在上述第一TB的数量N大于上述阈值M的情况下,上述第二TB为上述 N个第一TB中的M个TB。
可选地,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中每个TB包含的HARQ-ACK反馈比特数量相 同,
若每个PDSCH通过信令单独配置最大CBG数量,则每个TB包含的 HARQ-ACK反馈比特数量为系统规定的所有TB的CBG数量上限;
若每个PDSCH通过所述信令配置同一个最大CBG数量,则每个TB包含 的HARQ-ACK反馈比特数量为为所述信令配置的同一个最大CBG数量。
具体地,上述配置为以CBG为单位进行传输和反馈的TB包含一个CBG或 多个CBG。
可以理解的是,各个单元的描述还可以参考前述重传反馈方法的第一实施 例(图2)、第二实施例(图4)、第三实施例(图5A)以及第四实施例(图5B) 所描述的方法,这里不再一一详述。
参见图9,图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反馈设备示意框图。如 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数据反馈设备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901;存储 器902和收发器903。上述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和收发器903通过总线904 连接。
存储器90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处理器 901用于执行存储器902存储的程序指令。
其中,处理器901被配置用于调用所述程序指令执行:
接收数据发送设备发送的至少两个传输块TB;
对上述至少两个TB进行解码后生成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信息, 在上述HARQ反馈信息中包含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其中上述第一指 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述至少两个TB中各TB是否正确接收,若上述至少两个TB 中存在第一TB,上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TB的各编码块组CBG是否正 确接收;上述第一TB为配置为以CBG为单位进行传输和反馈且错误接收的TB; 上述第二TB属于上述第一TB;
将上述HARQ反馈信息发送给上述数据发送设备。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称处理器90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 (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 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该收发器903可以包括一个接收器和一个发送器,例如,无线射频模块,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处理器901接收或者发送某个信息(如反馈信息),具 体可以理解为该处理器901通过该收发器903来接收或者发送。可选地,该数 据反馈设备还可能包含其他设备,如包括触控板、指纹采传感器(用于采集用 户的指纹信息和指纹的方向信息)、麦克风等,还可以包括显示器(LCD等)、 扬声器等。
该存储器902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901提 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902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例 如,存储器902还可以存储设备类型的信息。
具体实现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处理器901和收发器903可执行本 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重传反馈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第三实施例和第四 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现方式,也可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数据反馈设备的 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可读 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上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上述程序指令被 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接收数据发送设备发送的至少两个传输块TB;对上述至少 两个TB进行解码后生成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信息,在上述HARQ反 馈信息中包含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其中上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 上述至少两个TB中各TB是否正确接收,若上述至少两个TB中存在第一TB, 上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TB中各编码块组CBG是否正确接收;上述第 一TB为配置为以CBG为单位进行传输和反馈且错误接收的TB;上述第二TB 属于上述第一TB;将上述HARQ反馈信息发送给上述数据发送设备。
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前述任一实施例上述的数据反馈设备的内 部存储单元,例如数据反馈设备的硬盘或内存。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 以是上述数据反馈设备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上述数据反馈设备上配备的插接 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 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既包 括上述数据反馈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上述计算机可读存 储介质用于存储上述计算机程序以及上述数据反馈设备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 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参见图10,图1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反馈设备示意框图。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数据反馈设备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001; 存储器1002和收发器1003。上述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和收发器1003通 过总线1004连接。
存储器100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处理器 1001用于执行存储器1002存储的程序指令。
其中,处理器1001被配置用于调用所述程序指令执行:
接收数据反馈设备发送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信息;在上述 HARQ反馈信息中包含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上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 指示至少两个TB中各TB是否正确接收,若上述至少两个TB中存在第一TB, 则上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TB中的各编码块组CBG是否正确接收;上 述第一TB为配置为以CBG为单位进行传输和反馈且错误接收的TB;上述第二 TB属于上述第一TB;
解析上述HARQ反馈信息后,确定需要重传的数据。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称处理器100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 (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 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该收发器1003可以包括一个接收器和一个发送器,例如,无线射频模块,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处理器1001接收或者发送某个信息(如反馈信息), 具体可以理解为该处理器1001通过该收发器1003来接收或者发送。可选地, 该数据反馈设备还可能包含其他设备,如包括触控板、指纹采传感器(用于采 集用户的指纹信息和指纹的方向信息)、麦克风等,还可以包括显示器(LCD等)、 扬声器等。
该存储器1002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1001 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1002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 例如,存储器1002还可以存储设备类型的信息。
具体实现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处理器1001和收发器1003可执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重传反馈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第三实施例和第 四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现方式,也可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数据反馈设备 的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可读 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上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上述程序指令被 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接收数据反馈设备发送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信 息;在上述HARQ反馈信息中包含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上述第一指 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TB中各TB是否正确接收,若上述至少两个TB中存 在第一TB,则上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TB中各编码块组CBG是否正确 接收;上述第一TB为配置为以CBG为单位进行传输和反馈且错误接收的TB; 上述第二TB属于上述第一TB;解析上述HARQ反馈信息后,确定需要重传的 数据。
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前述任一实施例上述的数据发送设备的内 部存储单元,例如数据发送设备的硬盘或内存。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 以是上述数据发送设备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上述数据发送设备上配备的插接 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 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既包 括上述数据发送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上述计算机可读存 储介质用于存储上述计算机程序以及上述数据发送设备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 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 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 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 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 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 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 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 述的系统、数据反馈设备、数据发送设备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 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数据反馈 设备、数据发送设备和重传反馈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 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 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 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 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 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 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 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 单元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 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 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 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 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 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 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 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 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 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 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 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 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9)

1.一种重传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数据发送设备发送的至少两个传输块TB;
对所述至少两个TB进行解码后生成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信息,在所述HARQ反馈信息中包含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TB中各TB是否正确接收,若所述至少两个TB中存在第一TB,则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TB的各编码块组CBG是否正确接收;所述第一TB为配置为以CBG为单位进行传输和反馈且错误接收的TB;所述第二TB属于所述第一TB;
将所述HARQ反馈信息发送给所述数据发送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TB的数量与阈值M相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TB的数量N小于或等于所述阈值M的情况下,所述第二TB为所述第一TB;
在所述第一TB的数量N大于所述阈值M的情况下,所述第二TB为所述N个第一TB中的M个TB。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阈值M为一固定的正整数值;
或者,所述阈值M与需要复用反馈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的数量相关,和/或所述阈值M与是否采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相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阈值M的计算公式如下:
M=[PDSCHNum×10%]×MIMO_TBNum
其中,PDSCHNum为需要复用反馈的PDSCH的数量,MIMO_TBNum为与是否采用MIMO对应的每个PDSCH所包含的TB数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为以CBG为单位进行传输和反馈的TB包含一个CBG或多个CBG。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中每个第二TB包含的HARQ-ACK反馈比特数量相同,
若每个PDSCH通过信令单独配置最大CBG数量,则每个第二TB包含的HARQ-ACK反馈比特数量为系统规定的所有TB的CBG数量上限;
若每个PDSCH通过所述信令配置同一个最大CBG数量,则每个第二TB包含的HARQ-ACK反馈比特数量为所述信令配置的同一个最大CBG数量。
8.一种重传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数据反馈设备发送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信息;在所述HARQ反馈信息中包含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TB中各TB是否正确接收,若所述至少两个TB中存在第一TB,则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TB的各编码块组CBG是否正确接收;所述第一TB为配置为以CBG为单位进行传输和反馈且错误接收的TB;所述第二TB属于所述第一TB;
解析所述HARQ反馈信息后,确定需要重传的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TB的数量与阈值M相关;所述阈值M为一固定的正整数值;
或者,所述阈值M与需要复用反馈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的数量相关,和/或所述阈值M与是否采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相关。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阈值M的计算公式如下:
M=[PDSCHNum×10%]×MIMO_TBNum
其中,PDSCHNum为需要复用反馈的PDSCH的数量,MIMO_TBNum为与是否采用MIMO对应的每个PDSCH所包含的TB数量。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TB的数量N小于或等于所述阈值M的情况下,所述第二TB为所述第一TB;
在所述第一TB的数量N大于所述阈值M的情况下,所述第二TB为所述N个第一TB中的M个TB。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中每个第二TB包含的HARQ-ACK反馈比特数量相同,
若每个PDSCH通过信令单独配置最大CBG数量,则每个第二TB包含的HARQ-ACK反馈比特数量为系统规定的所有TB的CBG数量上限;
若每个PDSCH通过所述信令配置同一个最大CBG数量,则每个第二TB包含的HARQ-ACK反馈比特数量为所述信令配置的同一个最大CBG数量。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为以CBG为单位进行传输和反馈的TB包含一个CBG或多个CBG。
14.一种数据反馈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的单元。
15.一种数据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8至1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的单元。
16.一种数据反馈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收发器和存储器;
所述处理器、所述收发器和所述存储器相互连接,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被配置用于调用所述程序指令,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7.一种数据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收发器和存储器;
所述处理器、所述收发器和所述存储器相互连接,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被配置用于调用所述程序指令,执行如权利要求8至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8.一种重传反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反馈设备和数据发送设备,所述数据反馈设备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第数据发送设备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8至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所述程序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8至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711004697.XA 2017-10-24 2017-10-24 重传反馈方法、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Withdrawn CN1080116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04697.XA CN108011696A (zh) 2017-10-24 2017-10-24 重传反馈方法、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04697.XA CN108011696A (zh) 2017-10-24 2017-10-24 重传反馈方法、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11696A true CN108011696A (zh) 2018-05-08

Family

ID=62051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04697.XA Withdrawn CN108011696A (zh) 2017-10-24 2017-10-24 重传反馈方法、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11696A (zh)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35565A (zh) * 2019-08-09 2019-12-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反馈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WO2019238108A1 (zh) * 2018-06-14 2019-12-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信号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WO2020037626A1 (zh) * 2018-08-23 2020-02-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反馈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CN110971368A (zh) * 2018-09-28 2020-04-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以及信息传输装置
CN111277370A (zh) * 2018-12-28 2020-06-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终端
CN111294161A (zh) * 2019-02-26 2020-06-16 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Harq反馈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CN111525982A (zh) * 2019-02-02 2020-08-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CN112005515A (zh) * 2018-06-15 2020-11-27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无线网络的基于cbg的noma传输
CN112088509A (zh) * 2018-05-09 2020-12-1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码块组的自主上行链路传输
CN112567667A (zh) * 2018-07-23 2021-03-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基于cbg的重传
WO2021081717A1 (zh) * 2019-10-28 2021-05-0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055133A (zh) * 2021-03-11 2021-06-29 宸芯科技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响应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3439399A (zh) * 2019-02-15 2021-09-24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中的无线电链路自适应
CN114070473A (zh) * 2020-07-30 2022-02-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反馈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US11711194B2 (en) 2018-06-22 2023-07-25 Google Llc Multi-branch NOM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11910391B2 (en) 2018-08-10 2024-02-20 Google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n uplink control channel in NOMA asynchronous transmissions

Cited B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88509A (zh) * 2018-05-09 2020-12-1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码块组的自主上行链路传输
US11800516B2 (en) 2018-05-09 2023-10-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de block group-based autonomous uplink transmission
WO2019238108A1 (zh) * 2018-06-14 2019-12-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信号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12005515B (zh) * 2018-06-15 2023-03-24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无线网络的基于cbg的noma传输
CN112005515A (zh) * 2018-06-15 2020-11-27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无线网络的基于cbg的noma传输
US11700612B2 (en) 2018-06-15 2023-07-11 Google Llc CBG-based NOMA transmission for a wireless network
US11711194B2 (en) 2018-06-22 2023-07-25 Google Llc Multi-branch NOM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12567667B (zh) * 2018-07-23 2023-05-1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基于cbg的重传
CN112567667A (zh) * 2018-07-23 2021-03-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基于cbg的重传
US11910391B2 (en) 2018-08-10 2024-02-20 Google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n uplink control channel in NOMA asynchronous transmissions
WO2020037626A1 (zh) * 2018-08-23 2020-02-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反馈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US11283552B2 (en) 2018-08-23 2022-03-22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eedback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CN110971368B (zh) * 2018-09-28 2021-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以及信息传输装置
CN110971368A (zh) * 2018-09-28 2020-04-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以及信息传输装置
CN111277370B (zh) * 2018-12-28 2021-06-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终端
CN111277370A (zh) * 2018-12-28 2020-06-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终端
CN111525982A (zh) * 2019-02-02 2020-08-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US11864024B2 (en) 2019-02-02 2024-01-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apparatus
CN113439399A (zh) * 2019-02-15 2021-09-24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中的无线电链路自适应
CN111294161B (zh) * 2019-02-26 2022-08-26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Harq反馈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CN111294161A (zh) * 2019-02-26 2020-06-16 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Harq反馈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CN110535565A (zh) * 2019-08-09 2019-12-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反馈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WO2021027754A1 (zh) * 2019-08-09 2021-02-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反馈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3383506B (zh) * 2019-10-28 2023-01-1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383506A (zh) * 2019-10-28 2021-09-1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1081717A1 (zh) * 2019-10-28 2021-05-0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070473A (zh) * 2020-07-30 2022-02-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反馈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3055133A (zh) * 2021-03-11 2021-06-29 宸芯科技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响应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11696A (zh) 重传反馈方法、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US1124549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harq-ack feedback codebook and device
US11018813B2 (en)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9474391B (zh) 一种反馈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基站及存储介质
CN103095433B (zh) 一种发送harq-ack反馈信息的方法
CN103795496B (zh) 在通信系统中为多个码块计算crc的方法和设备
CN104272630B (zh) 用于针对载波聚合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信令的方法和设备
CN104348591B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用户设备、基站
CN110168987A (zh) 可扩展的反馈报告
CN107332646A (zh) Harq-ack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2394685B (zh) 多天线系统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和系统
US1107109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carrier aggregation environment
CN104205662B (zh) 一种上行mu‑mimo的方法及系统
CN106470089A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8365922A (zh) 用于反馈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3441817A (zh) 用于动态解释传输块尺寸的方法
CN108632192A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9417531A (zh) 新无线电系统中码字映射以及用于新无线电系统的交织器设计
US11018806B2 (en) Data mapp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034901A (zh) 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码本的生成方法、用户设备、介质
US1196317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pp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809499A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EP3836450A1 (en) Ue, base station, an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KR20210148357A (ko) 하이브리드 자동 재송 요구(harq) 피드백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통신 장치
CN106063176B (zh) 一种用户设备、网络设备,以及确认信息的传输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508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